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1200作文故事篇一
电影《让子弹飞》让人捧腹之余更予人一个耐人寻思的结尾,张麻子历经腥风血雨又重上马鞍,驰入山林。也许英雄的归宿终是草莽!电影的结局总是太蒙太奇,但我庆幸,英雄不是走回头路,他只不过是回到原点,那里才有刀光剑影,那里才有豪迈与洒脱。
回到原点,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
难忘毕淑敏的一句话:“额头上没有一丝皱纹的美人,怕血管里流动的都是水。”的确,生活在现代世界里的人们是不是已经忘记自己不施粉黛的素颜,是不是已经遗漏了真性的原点?我们习惯于挤出不由衷的笑容,习惯于对化妆品和面具的依赖。殊不知我们暗自高兴以为岁月的痕迹和世故的表情统统遮去,却令自己最珍贵的一面,生命最澎湃的热度一同抹去。
生命的原点在于个性的张扬,在于情感的表露,在于性格的突围。回到原点不是褪下成熟的外衣,而是撕掉不必要的包装;回到原点不是原地踏步,更不是退回起点,而是以淡定而真实的姿态上路,轻轻抬头,已屈指行程二万,翻越无数的高山……
每次坐飞机时,空乘人员都会为乘客演示应急用品的使用方法。面对乘客,本是机上空姐绽放最美丽一面的时机,但我却每每看见一张张木然而冰冷的脸,很规范却很敷衍。
我想,再动人的脸容也经不起随意的解读和虚伪的摆弄。回到原点,虽不完美亦叫人亲切;远离原点,尽管精致但让人生厌。回到生命的原点,是展现自己自然而感性的一面,是在生命的轨迹上搏动着最和谐的节奏,是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演绎着真善。
于是想起的人口学家马寅初。尽管在那个人云亦云的年代,多少学者为苟全学说已放下知识分子的尊严,但马老依然保持着不屈的姿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造反者说他已丢掉立场的原点,我却谓马老回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原点。“绝不向以力服人不以理服人的人低头”。这个原点如此厚重而神圣,承载了人性的光辉和一个知识分子最倔强的底线。
原点不是起点,坚守原点者业已登上一个道德的高台,原点又是起点,坚守原点,回到原点者从这里再出发,再扬帆启航,最淋漓也最真实,最平平淡淡也是最轰轰烈烈。
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满足于”枝枝叶叶外不寻”,但一个人人都标榜“金钱为原点”、“权力为原点”的社会又何尝不是一个迷失了原点的贫血社会?惟有每个人都自觉地寻找原点的坐标,重获人性的庄严,才有“民德归厚”的一天。
回到原点,重拾本真,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1200作文故事篇二
爸爸闯红灯了,因为妈妈。
于是一路上,爸爸不住得埋怨,“我得开车,又要找地方。你还只和我说话。”“闯了么,我没看见,有红灯麽?哪有?”“怎麽没有,那不是在那儿么!”“嗨!没看见。从前你还是骑自行车时,带着我,只听你的,从没想去看路。你知道吗?岳……”看妈妈一面说一面笑,爸爸几乎要咆哮了但又偏偏忍住了。我双手攀住妈妈的肩,将头抵住她的头,妈妈对我笑了笑。
对于爸妈的争吵,我总不知道如何去劝解。爸妈之间有许多事是我所不知道的,像那本被爸爸藏在最里处的发黄的日记本,开页的第一句就是“燕(母亲的小名),……”
爸爸去停车去了,我挽着妈妈手臂:“妈,以后你就不用来了。你要是不来,爸爸就会简单地交代几句,你也不用挨骂了。看着你们这样,我也不好受。”其实这样讲,我也是有私心的。周末是与同伴出游的日子,虽然我明白爸妈的苦心,但是我也不想失去这样的青春年华——这似乎是“冠冕堂皇”的理由。
“没事,被你爸骂是常事。知道吧,从前你爸还是骑自行车时,我就习惯听他的指挥,哪里会看路呢!”妈妈这样说着,是在安慰我,也许是说自己。大概吧,这车的主人脾气是暴躁了一点,可妈妈有骂他的时候。
吃饭的时候,妈妈把我说的话告诉了爸爸,她的口气中充满着对儿子的宠爱,爸爸没说什麽,一如平常一样。开饭了,爸爸先给我盛了一碗汤,又紧接着要给妈妈盛。妈妈一边起身,一边说:“我来。”爸爸却打趣到,“还能总是挨骂麽?”妈妈乐了,我却把头转向了窗外。几个穿军装的少女正从窗前走过,几个孩童正欢腾,一片祥和。不觉间一股亦喜亦悲的感觉充满了我的胸怀。
爸妈二十年就是这样过来的,一路询问,一路自问,一路吵着,一路哄着。说着:“咱中午吃什麽?”,“咱去吗?”,甚至不用说以知道他不爱吃咸蒜,她天寒会腿寒。一定要讲明自己的踪迹,一定要弄清对方的生日,一定要忘了自己。
日子过得有时深情款款,有时淡然无味,有时急急忙忙,有时从从容容。直至把一场恋爱变成了爱恋,把一场思念变成了想起,又把想起变成了习惯。
我想起了那个相敬如宾的故事,连吃饭也要举案齐眉,这其中所包含的也并非仅仅是夫妻之间的平等和尊重,我想更重要的是两人之间的相视一笑,两人之间的无限甜蜜。
爸妈还在吃着,不时为我夹菜,当然也为对方夹着。我也忍不住起身为爸妈添了一下茶水。临别前,妈妈告诉我她仍旧愿意来看我,还对我说,爸爸很疼我,给我的这些栗子他一点也没舍得吃。听到这儿,爸爸插了一句,“谁不爱自己的儿子呢?”呕,爸爸,又谁不爱自己的父亲呢?
已经是初冬了,车窗外仍有一株树开得繁茂如晚霞,那纤细的茎枝在风中摆动,搅乱了萧索的天色,搅乱得很鲜活。只因它自觉的华美与庄严,只因从根部涌出的力量,它初冬未凋,开得美丽又疯狂。生命更是如此,只因一场婚姻,却可以演绎穿越百年的力量;只因一次生产,却可以策划经历百年的牵挂;只因一声爸妈,却可以主宰一辈子的感恩。
守护天使,他有时刚强如铁,有时温柔似水,她有时似水柔和,有时如铁;守护天使,他们严厉如悬崖不容我通过,有时亲切似春风让我一阵阵地欣喜;守护天使,我要做围墙挡着所有的风,做船听爱的指令,做他们最后的摇椅,老了就轻轻的摇着……
1200作文故事篇三
一对年轻夫妇,好不容易他们有了唯一的一个孩子,不幸最终降临在这个家庭,他们唯一的孩子得了一种恶性皮肤病。
夫妇两人借了所有一切能借的钱为孩子看病,不久便住进了一所医院,孩子整夜不能入睡,母亲则躺在冰冷的石板上,孩子体谅母亲不忍心让母亲躺在冰冷的石板上,于是孩子便在母亲入睡后偷偷落泪。
不久孩子的病情更加恶化了,并且这时手中的钱也不够用了,母亲与孩子抱在一起痛哭,对孩子说:“孩子我们回家吧”孩子体谅母亲便答应了。这一事情被红十字会的记者报道了,说:“一对年轻夫妇,用钱财为孩子治病最终孩子的病情恶化,请爱心人士伸出援救之手。”短短几天,几百个救助电话打到红十字会,数百名志愿者前来医院看望这个不幸的孩子,短短几天捐款箱里以捐有数万元!孩子在那已经发黄的纸页上记下了一个又一个好心人帮助自己。一个有一个的人名落在纸页上,上面的人数越来越多,孩子在想,如果有一天自己的病好了,一定要报答这些好心人士,并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母亲安慰孩子:“放心吧孩子,这么多好心人帮助咱们,一定可以把病治好,等你好了以后我们就回家,妈妈给你做……但事与愿违,不久后孩子平静的闭上了双眼,他闭上眼时嘴角还留有一丝微笑,他最后一句话是:“报答那些帮助我们的人。”
那对夫妇在孩子离开以后,变卖了所有的房产,把原有的牲畜家田等全卖了,赞了一些钱,因为他们没有忘记要报答那些在他们最艰难的时刻帮助他们的人。他们在孩子留下的发黄纸页上找到了当初帮助他们的人,挨家挨户的敲门,把一笔笔钱退给了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并对那些好心人说:“孩子已经走了,谢谢您们的好心帮忙。”
人们都拒绝了,他们哭了。父母哭了:“孩子的心愿不能违啊。”
大家只好含泪收下,但是。他们将那些退回的钱做成了一个爱心基金会,去帮助那些有灾有难需要帮助的人。其实他们自己也是最缺钱的,但是他们却拿去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
“真诚的付出,真诚的奉献,真诚的给予,才会得到真情的回报!”
1200作文故事篇四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题记
轻叩一本名著,细细地与梭罗促膝谈心;翻开一卷墨香,轻轻地聆听瓦尔登湖弹奏的梵歌。
回归自然的纯洁,回归淡泊的境界。我,作为一名浮躁的都市人,有幸拜读这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瓦尔登湖》,为我除去那躁动的灰尘,披上那自然的清新。
白居易曾说:“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能心虚即我师。”这恰似这坐落在康科德的小木屋,梭罗就是在这里进行了两年两个月又两天的独居生活。他记录从春到冬的这一轮的风景,他的超验主义实践建立了一种与现代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对立的简朴方式,还原生活的原始状态。
真的很难想象,梭罗是如何生活下去,他将自己放在一个杳无人烟的地方,他拥有的只有一个简陋的小木屋,一张小小的床,一张普通的书桌和一些零落的稿纸,仅仅只有简单的陈设,仅仅只是他执着的信念,仅仅凭借着人对自然的欲望和热爱,他,完成了这伟大的实践,完成了这对自然的追求,完成了这本杰作,这不得不让后人称他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
淡泊是人生的一种至高的境界。当时正处于工业时代,物质的优越并没有让梭罗迷失,随波逐流,他曾在《经济》中写到:
“……人最美好的部分,不久也会被梨入土壤,化作粪肥……”
将所谓的经济与自然对立,当人们奢侈地享受生活时,却忘记这浮华世界背后的陷阱,难道就不怕醒来之后会是一场噩梦?似乎从原始时代开始,那些可以被称得上是“智慧”的东西早已被这社会的发展所抛弃,人们对于自然只剩下贪婪,总是渴望获得什么,有时像是一个无底深渊,永无止境。
梭罗总爱引用,记忆中影响最深的就是罗利的英译对句:
“既然人人乐道肉身本具顽石性,慈善心肠何能不将烦恼痛苦忍。”
带着讽刺去批判着人类的盲目,带着幽默去痛斥人类的无为。对于人,他的信仰除了所谓的上帝就是那些所谓的统治阶级,这对生活在基层的人民而言,生来位卑,他们活着就像一部机器,为了不让自己在劳动市场上贬值,抛弃了气概,抛弃了自尊。是的,他们的劳动力升值了,可悲哀的是他们的智慧却在贬值,难道这就是“安逸者”?这正如梭罗所言:“你刚走出了失望之城,又走进绝望之乡。”
上帝没有赋予任何人任何权力,自然自有它的公道。你,生来未带一草一木,死后又不带走一缕一线。奴隶的生涯终究是由失望垒成的城堡,有的甚至是由绝望筑成的荒墓,与其这样,为何不摒弃这些浮躁,还灵魂一份通透,回归自然的宁静呢?设想一下,当你面对这博大的自然,它给予你的是新鲜的空气,甜美的果实,突然间,你是否感觉自己成为了天真浪漫的孩童,不知疲惫地奔逐在它的怀抱里。
这些如水晶般的思想,梭罗还记录了很多很多,终点就是起点,四季的轮回正是生命的苏醒沉睡,这些文字就像是一杯温水,让人沉浸,心灵正被一点一点洗涤,灵魂正被一点一点安静。
淡泊是智者的动力,像是一把折扇,送来徐徐清风,拂去一片焦虑;又像是一面镜子,照清娇容的面貌,看清人性的本质;还像是一首诗词,念时如痴如醉,回味时百感交集。
月下共饮,湖边共赏。邀君在这片湖水前共冥,邀君在这份淡泊_寻那份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