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案创作说明书 教案作品说明篇一
《照片处理》选自建筑工程技术专业《photoshop平面设计》选修课程,教学时间为2课时,本课选自第2课时,课题名为照片处理,授课地点在多媒体计算机教室。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四个方面介绍本次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学情,设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人像照片处理的一般技巧。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运用软件的操作的综合处理能力,学会团队合作。
3.情感目标:在团队合作中,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和为他人的服务意识。 教学重点:人像照片美化处理。
教学难点:运用软件操作美化人像照片。
【教学策略】传统photoshop课教学中,注重的是项目操作步骤过程,而忽略了学生对于软件的综合运用的能力,通过软件载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采取“自主探究”和“任务驱动”策略,以突破教学重、难点。自主探究: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以突破教学难点;任务驱动:在教学平台上,设定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分各小组完成照片处理,最终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教学过程设计为“课前准备、创设情境、探究分析、小组实施、考核评价和拓展提升”五个环节。
上传学生生活照片,上传至教学平台中的资料库,课代表对资料整理,做成“教学素材包”。
结合广告公司工作团队模式,设定学生团队风格名称,选择学生生活照,交换操作,设定服务对象。更切合学生角度,实现了创境激趣的目标。
教案创作说明书 教案作品说明篇二
初中地理《东南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问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雨林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教学时数:1 课堂类型:新授课 教辅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入:展示印度洋海啸图片。简介:此次海啸印尼等国家伤亡和财产损失惨重,国际社会伸出援助之手,美国人开着航空母舰来了,日本自卫队也来了,救灾要航空母舰吗?为什么美日对这次海啸如此大动干戈? 二.新知学习:
(一)明确新知
1.东南亚的范围是什么? 那么它们在图上的具体位置是在那儿?(并在图上指出)那么它的位置是? 明确: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中南半岛在图上的位置是与中国的南部相连,而马来群岛则是横穿赤道。它的北面是亚洲,东南面是大洋洲, 西面是印度洋,东面是太平洋。因此它是联系亚洲与大洋洲,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2.读图说说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连接了哪些地区。
投影: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
师补充:近年来,过往船只每年达到8万多艘。
3.回顾“日本”节内容:马六甲海峡对日本有什么重要性?
明确: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
过渡:此次海啸时许多外国人在新马泰等国度假。投影相关图片:学生做小导游,解说各景点。
热带自然景观:越南的下龙湾 原始的热带雨林
名胜古迹:缅甸仰光大金塔
柬埔寨的吴哥窟 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 独特的风土人情:傣族的泼水节 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
老师也很想到东南亚旅游.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一想都应该准备什么? 明确:短袖衣裤,雨具、太阳镜
(二)东南亚气候
1.那么东南亚究竟是怎样的气候类型呢?阅读地图分析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明确:东南亚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终年炎热.降水分配不均,有几个月多雨,有几个月少雨。热带雨林气候也是终年炎热,但降水全年都多。
2.读图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一下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的天气过程。
参考:早晨6点太阳升起.水气蒸发,逐渐成云,云越集越多.至下午
2、3 点开始下雨,傍晚雨过天晴,晚六点太阳落山。
(三).东南亚的人文状况
1.东南亚人是什么人种?他们的主食是什么?在这样一种气候条件下,还适合什么作物的生长?
黄种人;大米。这里也是世界著名的热带作物的生产基地之一。[图片展示椰子,橡胶,油棕,稻米,蕉麻。
投影:把下列物产的生产和出口状况与相应的国家用线连接起来。①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c)
a.印度尼西亚 ②世界最大的油棕生产国(d)
b.菲律宾 ③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a)
c.泰国 ④世界最大的椰子出口国(b)
d.马来西亚
2.交流:东南亚的风土人情
过渡:在这次灾难发生后,特别是印度尼西亚又发生_暴力事件,在国际上造成极坏的影响,那么东南亚华人华侨状况如何?想必同学们很关心。
教师补充:中国历史上讲到郑和下西洋、下南洋,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地区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如此,直到今天,许多华人华侨都在为东南亚国家的发展积极努力着,不少人靠勤劳和智慧发了财,却受到一些当地人的仇视。
教案创作说明书 教案作品说明篇三
语文教案设计
【篇1:《我爱学语文》教学设计】
我爱学语文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教师的讲解,区分语言和语文,做学习语文的小主人。 2、帮助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并尝试去做到:读、写、说。3、通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了解学语文的用处,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看图和教师的讲解,区分语言和语文,做学习语文的小主人。 2、帮助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并尝试去做到:读、写、说。
教学难点:
1、通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了解学语文的用处,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言:小朋友们,从进入小学就开始接触到很多有趣的课程,其中就包括语文课,它不仅有意思,而且作用非常大。谁能说一说学好语文有什么好处吗?(用日常生活中学生所向往的事物来激励他们,如可自己阅读有趣的故事书,看报纸,写文章等)
二、引导理解:
(一)看一看
1、第一幅图:讲了什么?
一个小女孩坐姿端正地在读书(讲解读书时要坐姿端正,让同学练习正确的坐姿。)
2、第二幅图:是男孩还是女孩?他在干嘛?
一个小男孩握笔写字(讲解正确的握笔方法,并练习;写字时正确的坐姿,同时练习,让同学把两个姿势结合起来练习,练习完,要求学生运用刚刚学习的方法,写一写自己会写的字。)3、第三幅图:有几个人?他们在做什么?
从图上一个小女孩嘴是闭着,另外三个孩子嘴巴都张着,说话,(说什么呢?)每个孩子头上都有一个小小的卡通图片,看出他们在讲故事,并且是每个人扮演一个角色在说。他们分别饰演什么角色? 第一个女孩演猪八戒,第二个男孩演孙悟空,第三个男孩演唐僧,第四个女孩演沙僧。
4、播放一段《西游记》动画片视频。
5、小朋友们,你们在幼儿园听过什么故事?说能说一说?哪位小朋友也听过这个故事?你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演一演?
同学们演。
三、总结
小朋友们,我们的语文课有意思吗?(孩子们答有)我们不仅能学习到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而且还教我们写字,与此同时,我们还能讲故事,演故事,你们喜欢语文课吗?(喜欢)那就快快乐乐地学习语文吧!
四、作业
1、回家跟你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演一个小故事。 2、预习新课《天地人》,看一看他们怎么读。
【篇2: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文档】
教学目标:
1、会认()个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读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内容,品读课文中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 ”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情意的作用;
3、激发()的情感,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内容,品读课文中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 ”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情意的作用。
教学难点:
激发()的情感,学习()的精神。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教学中,我选择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理解(结合本课实际来谈),并抓住“ ”关键词语来体会。
教学方法:诵读法:反复朗读,体会情感;情景设置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图片、声音等功能,创设情境,激发情感;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采用()导入新课,消除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预习查评 1、带问题初读课文 2、生字词掌握情况
结合本节课生字词,小组合作学习,师范写生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为下一步阅读扫清障碍。
三、精读课文,感受形象
1、默读课文重点段落。思考、并圈画出你感受深刻的词语或句子
并写上自己的体会。
2、品读关键词,体会情感。 3、指导朗读,配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读—找—圈—议—悟,深入文本,同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四、小组合作,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锻炼学生的倾听、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五、师生小结,当堂达标
【设计意图】:扎实训练,实现教学目标,检测学习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六、作业设计
七、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编者的话:各位老师,这是一份简易的教案,可以用来应付考试,但是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课文来谈。
【篇3:高一语文教学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教学教案设计 2013年2月
《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
2.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训练学生古文句读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假字的准确识别运用
三、德育渗透目标
1.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重点、难点:
重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难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一九五五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力量真的能抵得上五个师吗?今天我们要学的《烛之武退秦师》会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
2、选自《左传》。我们初中的时候也学过一篇选自《左传》的课文,是《曹刿论战》。3、关于《左传》
①请一位同学读注释1。
②补充:关于《左传》。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左传》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另外还有两本书也是对《左传》的阐发《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因此我们把这三本书叫做“《春秋》三传”。
它记述了春秋间240多年的历史,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颇具春秋时代历史散文的特色。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忠于历史事实,生动、真实地反应了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为后人提供了那个时代广阔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各诸侯国之间频繁的争夺战争,各种礼仪制度、社会风俗、道德观念及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在《左传》中都有大量记载。
总之,《左传》无论对后代史学和文学都有极大的影响,在艺术上的成就令人惊叹,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4、补充:关于古代姓名。
烛之武是不是姓烛名之武?
——不是。烛之武--烛表示地名,以邑名为氏。“烛地,名叫武的人”
佚之狐--佚表示地名,以邑名为氏。“佚地,名叫狐的人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齐读课文。问题: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2、纠正字音。
③通假字:
今老已,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同“倍”)
秦伯说(“说”同“悦”)
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
3、提问: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_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只身前往秦国,说服了秦君,免去了一场战祸。4、解题:
烛之武退秦师。
退:使动用法,使---撤退
师:军队
三、讲解课文。
(一)讲解第一段。
1、先看第一段。齐读第一段。第一段写了什么事情?——_围郑 2、_为何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补充背景:
①_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是,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②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都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3、重点讲解:①且贰于楚也——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状语后置句
②晋军(于)函陵——军,名词活用为动词,驻军、驻扎。(省略句)
“锦|军函陵,秦|军氾南”,这样断句对不对,为什么这样断句呢,“军”是名词活用作动词了。同时,也可以明显的看出_是分驻在两个地方的,为什么折磨交代呢?(这为下文埋下了伏笔)③以其无礼于晋——(倒装句)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中的“于”是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对于”。“于晋”,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介宾结构后置,按现代汉语的语序应是:以其于晋无礼。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且贰于楚也”句中的“贰”指从属二主,“于”是介词,引出二主之一的“楚”。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④贰为数词动用,军为名词动用;以,连词,表因果关系;其,代词,代郑国;特殊句式:无礼于晋,贰于楚。提醒学生从翻译的方面看句子语序的调整,得出本句的介词结构“于晋”、“于楚”本来应在“无礼”和“贰”的前面,但句子中却是在它们后面,所以是倒装结构中的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
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攻打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理,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
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4、_围郑,来势凶猛,郑形势危急,渲染了气氛。同时,两事均与晋利害相关,与秦关系不大,秦可以争取;两军分兵驻扎,郑有机会单独与秦接触,为烛说秦埋下伏笔。(二)讲解第二段。
1、读第二段。第二段写了什么什么?——烛之武临危受命
2、重点讲解: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之:助词,不译
②无能为也已——不能做什么了。无能:不能。已:同“矣”,句末语气助词。
③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是:这。(判断句)
④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句,还原后的正常句式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
⑤辞曰:省略句,补充完整后为“(烛之武)辞曰”;
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也”字表判断。
译文:佚之狐对郑伯说:“国家很危急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王,秦军一定会撤退。”郑伯听从了佚之狐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老臣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 郑伯说:“我不能早点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您也有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3、文中写了个能洞明事理的佚之狐:对烛之武有足够的了解,但写他是为写烛之武服务的,烛之武未出场已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关注。烛之武可以说是壮士不遇,英雄末路。他满腹牢骚,满心委屈,但能以国事为重,深明大义。文中还着力写了郑伯,他勇于自责,更能以情动人,以诚动人。
佚之狐:关心国事的大臣,对烛之武外交才能的信任
烛之武:满腹的牢骚与埋怨
郑 伯:一位敢于自责的国君,情真意切,有风度 4、①“佚之狐言于??师必退。”
a、形象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未见其人,先闻其名(声)(即“才”)。b、在此也可窥见佚之狐知人善任的一面。c、还可窥见郑伯善纳谏的一面。
②辞曰:“臣之壮??也已。”
进一步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是一位满腹才华,却未能被重用的大臣,人物形象更鲜活。③公曰:“??”许之。
a、郑伯首先自责,体现了明君风范,然后以国家利益、形势与个人利益的透彻分析感动了烛之武,可谓善于做思想工作。
b、烛之武最终应允,决定以国家利益为重,只身去见秦伯,体现了他深明大义的一面。(三)、烛之武采取了什么方式去游说的呢?有没有效果呢?我们看到第三段,第三段写了什么事情?——智退秦师 1、重点讲清以下词句:
① 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这件事)麻烦你。意思是说,(如果灭了郑国对你秦国有好处,)那麻烦你就来灭了我们吧。
② 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帮晋国来灭了郑国,而增加你的邻邦晋国的土地呢?
③ 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时候会满足的呢?这是个用“之”来提宾的疑问句。初中时学过的提宾的“之”有:a何陋之有?b莲之爱,陶后鲜有闻。c菊之爱,同予者何人?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④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高兴了,与郑国订立了盟约。盟,名词做动用,释为订立盟约。
2、“夜??秦伯”:说明形势危急,烛不畏危险。
3、现在大家齐读烛之武的说词,在读的过程中能不能大略标出_郑三国的地理位置,简单的标出,假如三者在一条直线上的话。(提问)
(秦————晋————郑)
非常好,有了这个战略形式图,大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能够说服秦伯了或者说是说服秦伯的前提条件。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矣”从这个形式图中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秦的劣势。
(2)所以,烛之武一开始就摆正自己的位置,“郑即知亡矣”,之后,说“若亡、、、执事”,从形式图中,也可以看出_围郑,受益的就是晋。欲扬先抑,以退为进。(坦言知亡,避其锐气:郑既知亡矣。)
(3)晋强,相对的秦就弱了。阐明利害,动摇秦君。(亡郑只对晋有利:邻之厚,君之薄也。)
(4)要是不灭郑,会怎么样呢“君亦无所害”。替秦着想,以利相诱。(舍郑会对秦有益:君亦无所害。)
(5)晋国曾经有不讲信义的行为,还能相信吗?引史为例,挑拨_。(君之所知也。)
(6)(秦————晋————郑)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肆其西封 东封郑(7)从这个图中,可以看出烛之武的一番说词都是围绕一个“利”展开,好象处处为秦着想,其实呢,完全是为了保存郑,_联盟也有损害,这就是“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烛之武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他之所以能说服秦穆公主要原因是处处为秦国着想(表面看来),理由充分。这段说辞仅125个字,却不卑不亢,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地道出了秦、晋联盟的虚伪,亡郑对秦的不利,晋国的贪得无厌和背信弃义,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主题,句句打动对方,不愧是一段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
3、说秦的结果是:①秦郑订立盟约;②秦国驻兵守郑。
4、秦??乃还:秦权衡利害,决定退兵,但却派人留守要塞,体现其老奸巨猾的一面。 5、知识点:
亡:动词的使动用法; 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 封:名词的意动用法;
厚: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乏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东:名词活用做状语;
陪:通假字,通“倍 ”; 共:通假字,通“供”;
厌:通假字,通“餍”; 说:通假字,通“悦”;
阙:通假字,通“缺”或“掘”;
以为:古今异义词,古意:把??当作;今意:认为。
行李:古今异义词,古意:出使的人;今意:出行时带的包裹。
东道主:古今异义词,古意: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意:请客的主人。
乏困:古今异义词,古意:缺乏的东西;今意:精神不好。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还原后应为:有何厌。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介词结构后置,还原后应为:若亡郑而于君有益。
(四)、讲解第四段。——晋师撤离 1、重点讲清以下词句: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那个人(秦穆公)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参见文下注释。微,假如没有。初中时学过“微斯人,与谁与归?”这个句子,其中的“微”也是这个意思 ② 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其,语气词,表商量语气。初中时学过这类例句不少:a其真无马也?(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表反问语气。)b其真不知马也?(恐怕实在是不认识千里马吧。其,表推测语气。)
③ 亦去之——也离开了郑国。去,离开。(这个词的古今义刚好相反。今义表示到??地方。例如:①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②则有去国还乡,忧谗畏讥。)
2、写晋师撤离郑国。晋文公是头脑清醒的。他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条理由退兵,“不仁”只是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如果真讲“仁义”,当初就不会发兵攻郑。“不知”是实质,“知”是理智,是对现实情况的客观分析,是对动武后果的冷静判断;“不武”,则是因为胜败难以预料。所以,说到底,晋的退兵,是“利”字使然。这是一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正是晋文公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3、所以故事的结局就是,晋文公毅然撤军作结,郑国转危为安。而这也正是烛之武所想达到的目的。4、知识点。
敝: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知:通假字,通“智 ”。
夫人:古今异义词,古意:那个人;今意:成年男子的配偶。
去:古今异义词,古意:离开;今意:到,往。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判断句。
四、分析人物形象。
1、烛之武:(1)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2)知难而上,义无返顾的勇士。
(3)口若悬河,巧言善辩的辩士。2、郑伯:(1)善于纳谏。
(2)勇于自责。
(3)善于言辩。
3、秦伯:贪婪,自私,不讲信用,见利忘义。
4、晋文公:贪婪,但理智,能隐忍不拔,随机应变,审时度势,雄才大略。
5、佚之狐:慧眼识才的伯乐。
(一)、第一个人物——郑伯。(善于纳谏、勇于自责、善于言辩)1、找学生读郑伯说的话。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说说对他的看法。(大部分同学会说郑伯是一个礼贤下士、从谏如流的君主。)
启发:是不是还能有别的理解:他平白无故的怎么礼贤下士起来了呢?
——事到临头才开始求贤。
2、让学生们品味他的话:“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言外之意就是:你出来干活,是帮我的忙也是帮你的忙,你如果不肯帮忙,对你也没有好处。话里含有威胁的意味。
再想一想_攻打郑的原因——当年慢待晋文公,可知郑伯是个目光短浅又自私的人,如今来求烛之武,也不过是临时抱佛脚罢了。3、从郑伯身上可得出什么教训?
——一定要不断挖掘和重视人才,不要等到危机出现后再重用人才。
(二)、第二个人物——佚之狐。(慧眼识才的伯乐)
他真的是慧眼识英雄的伯乐吗?
1、找学生读佚之狐的那句话: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让学生谈对佚之狐的看法。多数学生会说这是个伯乐。那么请学生思考如下问题:他真的是
教案创作说明书 教案作品说明篇四
景德镇陶瓷学院
《模具cad/cam》
课程名称 模具设计 ___
院 系: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___ 专 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__ 姓 名: 尧鑫________ 学 号: 200910340209______ 指导教师: 刘文广_________
完成时间 2012年12月10日
1.原始数据及资料……………………………………………………………………2 课程设计目的…………………………………………………………………3 课程设计任务…………………………………………………………………3 完成的工作量…………………………………………………………………3 2.对设计课题的分析…………………………………………………………………4 分析原材料的工艺特性和成型性能…………………………………………4 分型面位置的确定确定型腔数量和排列方式………………………………5 3.设计计算……………………………………………………………………………6 浇注系统的设计与计算………………………………………………………6 成型零件的设计与计算………………………………………………………9 4.模具结构设计 ……………………………………………………………………11 准备工作 …………………………………………………………………… 项目初始化……………………………………………………………………14 加载零件………………………………………………………………………14 定义模具坐标系………………………………………………………………16 定义零件收缩率………………………………………………………………17 设计模坯………………………………………………………………………18 模具的分模……………………………………………………………………19 开模模拟………………………………………………………………………29 生成爆炸图……………………………………………………………………31 保存所有是文件……………………………………………………………32 5.设计小结…………………………………………………………………………23 6.参考文献…………………………………………………………………………33
3ps的成型特性: a)pp塑料表面易吸湿,使成型塑件表面出现斑痕,云纹等缺陷,因此成型之前必须干燥。在80~90℃下干燥2~3h,可以满足各种成型要求。b)pp的比热容低,在注塑机中能很快加热,因而塑化效率比高,在模具中固化比较快,因此模塑周期短。c)pp树脂为非结晶高聚物,所以成型收缩率小。收缩率变化范围约为~,在多数情况下,其变化小于该范 d)pp是无定形聚合物,无明显熔点,熔融流动温度不太高体,在160~1180℃范围即具有充分的流动性,且热稳定性较好,在约高于285℃时才出现分解现象,因此加工温度范围较宽。流动性好,有利于成型。 成型条件
ⅱ、分型面位置的确定
根据塑料结构形式,分型面选在如下图所示:
ⅲ、确定型腔数量和排列方式
1)型腔数量的确定
该塑料精度要求不同,又是大批量生产,可以采用一模多腔的形式,考虑到注塑机的具体情况和考虑到模具制造费用,设备运转费用低一些初定一模八腔的模具形式.2)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分析可知,本模具采用一模八腔,双列直排,推件杆推出,流道采用平衡式,浇口采用潜伏式浇口,采用双分型面,结构形式采用派生模.由经验公式
r93750003r3q主q分q塑件8
(35)rn2mm22主流道剪切速率偏小,主要是注射量小,喷嘴尺寸偏大,使主流道尺寸偏大所致.2.分流道尺寸
1).分流道布置形式
分流道应能满足良好的压力传递和保持理想的填充状态,使塑料熔体尽快地经分流道均衡的分配到各个型腔.因此采用平衡分流道,如图.2).分流道长度
第一级分流道l1=50mm, 第二级分流道l2=10mm,第三级分流道l3=).分流道的形状,截面尺寸以及凝料体积(1).形状及截面尺寸
为了便于机械加工及凝料脱模,体设计的分流道设置在分型面上定模一侧,截面形状采用加工工艺性比较好的梯形截面,梯形截面以塑料熔体及流动阻力均不大,一般采用以下面经验公式来确定截面尺寸,即: b4l
根据参考文献(1)取b=4mm h23b.取h3mm
分流道截面形状如图:
从理论上l2,l3分流道可比l1截面小10%,但为了刀具的统一和加工方便,在分型面上的分流道采用一样的截面.(2).凝料体积
分流道长度l=50+10*2+*4=264mm 分流道截面积a4323
凝料体积q分2642772mm3 4)分流道剪切速率校核
采用经验公式rr3103
在 51025103 之间,剪切速率校核合格
式中, qvt34
式中,t=注射时间,取1s a-------梯形面积 c-------梯形周长
5).分流道表面粗造度
分流道表面粗造度r要求很低,一般取 um 即可,在此取,如图所示.3.浇口的设计
根据外部特征,外观表面质量要求较高,应看不到明显的浇口痕迹,采用潜伏式浇口,在开模时对浇口自行剪断,几乎看不到浇口的痕迹.1)潜伏式浇口尺寸的确定
由经验公式得, dnc4a
式中 adhr2 n=塑料材料系数取 c=塑件壁厚的函数值取 浇口截面形状如图所示,浇口先取 ,然后在试模时再调整.2)浇口剪速率的校核
由点浇口的经验公式得 r4qr3
剪切速率的校核合格.4.冷料穴的设计(1)主流道冷料穴
如图所示,采半球形,并采用球形头拉料杆,该拉料杆固定在动模固定板上,开模时利用凝料对球头的包紧力使主流道凝料从主流道衬套中脱出.2).公流道冷料穴
在分流道端部加长5mm,作分流道冷料穴., 成型零件的设计
模具中确定塑件几何形状和尺寸精度的零件称为成型零件.在本设计中成型零件就是成型外面的凹模,成型内表面的凸模.各类成型零件的尺寸设计 1.凹模(型腔)
已知给出的材料为聚丙烯(pp),其收缩率为()%,所以计算可得其平均收缩率为; s=()/2 ×100%=
四.模具结构设计
零件如下图
一、准备工作:
1、启动
2、打开已经用ug建立好的实体零件
3,进入注塑模具设计向导,单击开始——所以要用模块——注塑向导。
二、模具的分型过程
教案创作说明书 教案作品说明篇五
圆周角教案的设计说明
«圆周角»一课,为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七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在介绍圆周角概念的基础上,主要对圆周角性质进行了探索.本课从具体的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经历猜想、探索、推理验证的过程,有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分类、转化和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这两个性质及简单的应用,有机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分类”、“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有意识强化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3.情感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坚强的意志,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注重独立思考,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以严谨求实的态度思考数学.
本节课是在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圆心角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对圆周角的性质进行探索,圆周角性质在圆的有关说理、作图、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学习圆的后续知识的重要预备知识,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圆周角性质也是说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依据之一.此外,圆周角性质在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等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
本节课的重点是圆周角的概念和经历探索圆周角性质的过程,难点是合情推理验证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对圆周角的概念和“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这一性质较容易掌握,理解起来问题也不大.而对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理解起来则相对困难,特别是圆心在圆周角内部、圆心在圆周角外部这两种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引导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探索与理解.还有些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同弧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此予以足够的强调,借助多媒体加以突出.此外,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发现规律,验证猜想.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思维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适度的激励,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乐学”.引导学生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使学生在观察、实践、问题转化等数学活动中充分体验探索的快乐,发现新知,发展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通过适时的点拨、精讲,使观察、猜想、实践、归纳、推理、验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
本节课的设计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数学的学习是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从学生熟悉并喜爱的生活世界中创造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环节设计上,较好地体现出“数学教学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现实问题情境为依托”的教学理念,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兴趣,进而完成对圆周角定义和“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的探索.在探究本节课难点“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的过程中,采取开放性的课堂研究形式,以学生探究为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遵循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注重体现“分类”、“化归”的数学思想,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师独巨匠心的设计和由浅入深的问题的引导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并通过教师启发,引导,运用三角形外角性质,逐层深入,顺利完成这一问题的探索.教师合理设计使用多媒体,加强了直观效果,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分层训练活动是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而精心设计,力求使学生在都能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活动一:基础训练,是本节知识的直接运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灵活性,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活动二:深入探索,意在让学生自己完成对圆周角与圆心角关系特殊情况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深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活动三:拓展延伸,通过逐层深入的两个问题,一方面运用本节课所学新知,另一方面继续运用三角形外角性质解决问题,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以提高,培养了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但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悟到数学来源于实际又应用于实际,从而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对数学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
教案创作说明书 教案作品说明篇六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可在实际教学当中,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不重视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
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做好备课工作,有的教师在实际授课中的教学方式同教案设计不符合;有的教师虽有详细的教案,却不能根据具体状况做灵活处理,更有一些教师完全照抄别人的教学设计,因而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备课,具体来讲,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设计,不死板硬套
教师的创新在哪里?备课设计,只有创新才能有活力。普拉斯说:“所谓创新,往往只是将早已存在的东西加以变化。”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备课前应当有“三见”:新见、远见和创见。人云亦云、不知变化、原封不动地照搬别人的,永远没有出息。
某些教师十分崇拜名师教案,不是自己在独立钻研备课,而是在“复制”名师的课。但令他们苦恼的是往往事与愿违,“复制”的名师教案,用在课堂上效果却很差。
这是什么原因呢?道理很简单,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其学习与培训需在反复活动中作行为自省与调整的跟进才能见效。事实证明,教案不能复制出效果。教师备课不仅要考虑课前的预设,还要预见课堂的生成变化。
二、细心品读语文教材,通过感悟文本进行备课
语文教学集人文性和工具性于一身,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都具有较高的要求,要想达到相应的大纲要求,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感悟相应的文本,因而教师备课的时候必须先细读语文教材,用心感悟相应文本。阅读教学是一种“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过程。”教师进行备课和教学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走近文本。语文教师必须要对相应的文本进行充分的体验和感悟。要想感动学生,就必须先感动自己,教师应同文本进行对话,认真聆听文本声音,充分调动起自己对于生活的感受和积累,让相应的文本感动自己。
第二,走进文本。教师在对相应文本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思考,理清楚自己对文本的感悟过程及方法,获得的体验要尽量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
第三,走出文本。在教师对文本进行充分的感悟及体验的同时,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现有状况等设计出可以让学生轻松感悟文本的思路和方法。所以,教师只有通过品读语文教材,感悟相应文本,经历相应的走近文本、走进文本、走出文本这种备课的历程,才能有效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准确的解读。
三、突出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材资源。抓住教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感官,才能让他们想学、乐学,才能学有所长。其次是生活资源。紧扣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把学生带进生活之中。
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蔬菜市场、水果市场、路牌广告等皆可利用,比比谁识得多,谁识得快;教学写景作文时可先带学生到景点去参观,让他们用眼观察,用心体会,把自己印象深的写下来,这样学生写作就会言之有物,真情流露,克服了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内容空洞、瞎编乱造的毛病。
四、严格执行备课流程,不断反思教学效果
首先是写书案,“不动笔墨不读书”,大多数语文老师都要求小学生养成这种习惯。那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更应该这样。在读教材的过程中,要笔随嘴走,对于一些关键词语,精彩之处,以及文章的一些重点、难点,要及时地做上记号。并把自己对教材重难点内容的理解以及独特的教法等直接写在教材的空白处、株距行宽、页眉页脚,三言两语、点到为止。
这样教师的课本可真成为“教本”了,重点内容清晰可见,上课时就可信手拈来,操作方便,不易遗忘或缺漏。
这些精笔妙言是教师备课中对课文的个性化解读,反映的是隐性思考中最宝贵的灵感,喷涌的是教师的智慧的源泉。将其定义为“点画批注”也好,定义为“备课于书”也好,其实就是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其次是写教案,隐性思考的过程最后会生成文字性的教案。为了真正把老师从繁重的“抄备课”中解放出来,学校推行精案与简案相结合的备课方式,要求教师对每一节课都进行有效备课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开展深入备课,写出一定数量的精案;其余可写简案。精案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方法引领、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从导课到板书详实有效,各环节清晰,方法得当),课中修正、教学反思等各环节,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删修正,突出创新性与个性化。要求教师广泛阅读有关文献和教学参考书,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增删和更新,努力做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和系统性;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作业布置数量要适当、难易适度,有层次性、创新性;板书设计应简洁明确,合理有序。要特别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教案二次修正。
最后是写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总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上好任何一节课,就必须在上课前做好备课工作。相信只要教师用心做,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很多老师在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尝到了不少甜头,而今天我想说的是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一些心得体会。
多媒体的优点很多,表现在教学上就是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来辅助教学。比如,课堂的激趣导入、情境朗读、突破难点的动画模拟演示、风俗民情的再现、趣味练习设计、单元复习以及专题学习的知识梳理等等,好处不胜枚举。现就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激趣导入,效果事半功倍。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习一篇文章如何导入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而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章内容在空间上跨度很大,例如《离骚》这首诗歌是战国时期的作品,不管是内容还是写法都离我们相去甚远。
如果按照常规教学,一支粉笔,一本书很难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老师上课辛苦,学生也一脸茫然。相反如果能借助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让学生时空倒转置身体验于楚国忠臣报国无门的氛围当中,那么对理解这篇文章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通过视频画面再现当时的生活情景结合声情并茂的经典片段朗读来导入课文,就能立刻把屈原那种“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激情与苦闷传递给学生,学生在这忧国的哀伤氛围中,不用过多讲解,就能很好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基调。从而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新《语文课标》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培养想象力是语文教师一项头疼的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所以在很多时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成了一句空喊的口号如果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轻而易举的实现了这一教学目标。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你一定会听见的》,老师在即将结束课文教学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了音频──“厨房交响曲”,鼓励学生细心倾听厨房发出的这些声音,在倾听中想象母亲为自己忙碌早餐的情景。
我们知道情感是想象力的动力,这样的设计恰好触动了学生的情感因子,激发学生急于表达的欲望,进而创造性地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促使学生想象的翅膀高飞远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三、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写作修改。
作文几乎可以说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要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要提高语文写作水平,关键是要让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自主修改。叶圣陶向来反对写作教学中“学生只管写,老师只管改”的做法。他说:“教师给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而多媒体为学生共同修改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方法是每次写作由学生推选一篇最好的文章出来共同修改。把要修改的文章输入电脑文档,中间设置一条竖线把修改前和修改后的文章隔开,修改前的文章显示在左边,修改后的文章显示在右边。课堂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针对需要修改的语句语段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而电脑将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痕迹及时地以动态演示的方式显现出来,并且这些思维的痕迹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中逐渐趋于完美,直至得出让学生一致满意的文章。
这样利用多媒体辅助,动态演示作文修改,学生在共同修改中取长补短,互相提高,享受到了学习带来的快乐,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给予的。
四、利用多媒体,单元复习、专题学习轻松有效。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学好语文,离不开基础知识。而语文基础知识零星分散在每一篇文章中。在学习一篇新的文章时,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大多停留在只要能疏通文章内容就停止的阶段。要想深入理解,透彻掌握,还得在单元复习,专题学习中归纳运用。而在单元复习,专题学习中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多媒体应成为首选的教学辅助工具。
因为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本、数据、图象、动画、声音等素材提供给学生,既能大容量,高速度的存储和传递相关教学信息,又能比较系统地、完整地呈现语文基础知识。这样的学习学生学起来容易理解,轻松又有效。
五、利用多媒体,将时政新闻和语文教育紧密结合。
在课改的新形式下新课标极力倡导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与生活联系密切,抛开生活去谈语文教育不太可能。特别是关乎国家大事,人民生活的时政新闻与语文教育之间更应该找到两者的链接点。
例如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里我们认识了言行一致的闻一多先生。可是那段时间学生在学习方面很消极,有畏难情绪。为了教育学生做个言行一致的乐观者,我特地播放了汶川地震中被困废墟75小时的22岁少女被解救的视频。当解救人员来救她时她笑着说:“我很高兴我还活着,我相信你们会来救我的。”生死关头的乐观深深感染了学生,接着我让学生就今后如何做个言行一致的乐观者谈了自己的看法。这样巧妙的利用时政新闻视频辅佐教学,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让自己尝到了甜头,不过语文教学应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它只有在语文教学之中找到契合点才会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在教学运用中应把握好度,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巧妙的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近期,我们学校组织了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听评课活动,收获很多。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安继芳老师教学的思路明晰,崔云宏老师幽默的语言,郭海瑞老师课堂中的娓娓道来,都让我学到了很多……。
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在课堂上学生乐此不疲?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语言要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郭海瑞老师在教学《搭石》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图景,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安继芳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崔云红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他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安老师所执教的《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
本课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
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安老师让学生边读边想,将少年闰土的形象完整地展现给大家而在开放引导这一环节,安老师采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馈、多维评价、多向调控。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
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
其中我更喜欢安老师的教学──严谨、科学。安老师的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
安老师的课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榜样就在身边,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我们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