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次项目的总结来看,我们需要提高沟通和协调能力。写总结时,我们可以参考相关的模板和范文,以及借鉴他人的写作经验和技巧。随着社会的发展,总结越来越重要,以下是一些相关范文,供大家阅读。
我的家乡说课稿篇一
本课教学设计贯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生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的关系;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辅助和引导的作用;积极创设情境-协作-交流-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为主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尝试-探究-实践-归纳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建构的方法,形成信息技术素养。
《我的家乡》是西南大学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的第二课。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word,并掌握建立文档、输入编辑文字、保存文档等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字符进行格式设置以美化文档,主要包括设置字体、字号、颜色和文字的动态效果等字符修饰操作。这些操作在word应用中非常基础而且重要,掌握这些操作对后续word和其它软件中文本处理的学习是很好的铺垫作用。西南大学版信息技术教材杂讲解操作方法时十分详细,只要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按照其操作步骤操作,完成学习任务是不成问题的。
本课教学对象是我校四年级学生,该段学生由于学校的计算机设备老化,学生上机的时间有限,上课以鼠标的操作居多,本课的文字设置教学主要以鼠标操作为主,相信学生操作应该没有难度。因此,本课我重点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上。
信息技术课程纲要指出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本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设置字体、字号、颜色、文字的动态效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自主从教材中获取相关知识,完成文字的动态效果设置和加粗设置。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word的魅力,能够恰当地理解美(合适是美、简洁也是美)
重难点:选中设置的内容。
教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
本课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本课的任务、要求、操作要领,明白操作方法。让学生尝试操作,完成知识技能的初步学习;然后总结学习收获,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文字的动态效果设置,归纳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最后用加粗强调“重庆”巩固学习效果。
学法:自主尝试、自我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尝试、探究,掌握重点和突破难点。探究规律,发现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协作精神。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部分
1、为了同学们能尽快帮老师完成任务,我们一起看信息技术书第3页,了解设置文字格式的方法,即本课的具体任务和要求。
任务:设置文字的格式,具体是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和动态效果。
2、认识格式工具栏的各部分的名称。重点介绍字体、字号、颜色、加粗、倾斜、下划线等,为了后边的拓展作准备,要强调加粗是用字母b表示的。
3、详细阅读设置要求。以标题为例,设置内容:标题:“家乡介绍”,设置要求:“字体:华文新魏,字号:二号字,颜色:红色”。
小帖士强调:设置格式的前提是选定目标内容。这也是本课的重点。
4、(根据需要使用课件)由于教材中的操作步骤详细,学生组成3人小组,边看书,边合作探究完成标题部分的设置,并告诉同伴操作的方法。
5、学生展示学习效果。推荐2名同学演示自己对标题的设置,边演示边讲解操作方法。表扬学生的大胆展示和对学习的兴趣。
6、巩固学习效果。运用同学演示的方法和自己学习掌握的方法完成本课其它文字段落的字体、字号、颜色的格式设置。先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主动帮助周围的同学。
1、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文字动态效果设置,同时进一步巩固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
小帖士(友情提示)文字的动态效果设置不要太多。
2、先完成的同学帮助自己周边的同学完成本部分的操作。
3、反馈、表扬热心帮忙的同学。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学习规律和方法:阅读教材(明确任务和掌握操作要求)、实践、置疑、巩固练习(转化为能力)、总结积累(上升为经验、方法)鼓励学习养成归纳总结学习方法的习惯,并运用于今后的学习中。
在提供的素材中,“重庆”多次出现,要求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的方法,对“重庆”两字的文字格式设置为“加粗”巩固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能力。
我的家乡
文字格式设置
方法
重难点 任务 要求
(内容) (字体、 字号 颜色)文字动态效果
选中 标题 华文新魏 二号字 红色 礼花绽放
其它 按教材的要求设置
本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依靠教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分析本课的学习任务,要求,在练习中学会对文字格式的设置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我的家乡说课稿篇二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4课《画家乡》。下面我将从教材的特点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课文简说。《画家乡》这篇课文中五个孩子以画画的形式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向我们展示了祖国蔚蓝无垠的大海,山清水秀的乡村,平坦辽阔的平原,一碧千里的草原以及现代化的繁华城市。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幅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风景画。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积累了美的语言,获得了美的享受,培养了美的情操。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与家乡的可爱,更激发了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使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想拿起笔去画自己的家乡。
2.教学目标:
〔针对这篇课文的特点,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12个字,会写“贝、虾”两个生字。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感受祖国的美,热爱自己的家乡。画家乡说课稿最新。
3.教学重点、难点:
〔在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本课12个字,写好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将课文配以形象、生动的课件,向孩子们展示了祖国各地的秀丽风光,把学习课文变为和小画家交朋友到他们的家乡去游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孩子们去祖国各地游览、观赏。这时,读课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一次有趣的旅游。学生在愉快的读书活动中走进了文本,感知了课文内容。这样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又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
2.说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找找、记记、读读等多种方式,并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自由读、同桌读、比赛读、齐读等多种读书形式,使课文的意境和语言都走进了学生的心里。
三、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时教学过程分为四大环节,分别是:
(一)、谈话激趣,揭题引入。
(二)、认读生字,自主识字。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四)、指导写字,书写美观。
下面我将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谈话激趣,揭题引入。
(二)、认读生字,自主识字。
让学生看动画朗读课文,看看他们的家乡是怎么样的?听了介绍后,你想说什么?再让学生自主读课文,找出圈出来的生字认读,通过“我会认、我会记、我会帮、我会读”这几个环节来帮助学生巩固生字的学习。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首先我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写了哪些小朋友?他们的家乡在哪里?这些小朋友喜欢他们的家乡吗?课文哪一段讲了?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段。
我们小朋友的家乡分布在祖国各地,有的在海边,有的在山里,有的在平原,有的在草原,还有的在城市。你最喜欢谁的家乡呢?赶紧找到那一段,读一读。然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书写美观。
认读生字“贝、虾”,组词。再让仔细观察生字,说说写字时要注意什么?教师范生字,学生在书上写,这时我用儿歌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最后师生共同评议。
四、说板书。
涛涛。
山山。
青青。
京京。
生字卡片。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肯定有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我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我的家乡说课稿篇三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爱家乡的山和水》。它选自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主题。下面,我从教材、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教学思路。
爱国主义在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爱祖国从爱家乡开始。根据儿童生活范围的扩展,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家庭、学校之外的地方,因而培养学生对自己所在的社区、村庄、城镇等的情感是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本课的学习内容正是以家乡的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背景,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自然资源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教材中安排了三个主题活动:1、说说我的家乡。2、画画我的家乡。3、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编者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景观,从议别人的家乡到说自己的家乡,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通过充分开展活动培养起学生热爱家乡意识和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根据教材编者的设计意图,在生活化、活动化理念下,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情。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各种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鉴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较差,对家乡感情、体验不够,我把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作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像及相关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组织学生课前搜集与家乡有关的资料。
1、媒体激情,情感共鸣——多媒体课件音像并茂,操作性强,很符合儿童对事物的认知规律,非常适合于进行情感熏陶。
2、课前调查,合作探究——课前调查时,我发现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是支离破碎的,是模糊的,为了让学生理性的、全方位的了解家乡,我让学生自己选择调查的内容,自己与人合作,收集资料,这样就使得学生学习的空间得到拓展,已经不局限于课本里提到的知识。“家乡”这个词在他们脑海已经不是“模糊”的。而是清晰的,鲜活生动的。同学们通过自己搜集资料,体现了对学习的自主性。
3、课内展示,各出奇招——了解自己的收获,互相交流,再广度上充实自己。有实物、有图片、有歌舞、有故事等,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同学们的介绍多姿多彩,这都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同学们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汇报后,突然发现自己的家乡是如此的美好,一种自豪感便油然而生,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作为家乡的一员是多么幸福!
4、互动评价,真情赞美——畅谈交流后的收获,在评价中升华对家乡的感情。
在本课的设计上,我紧扣《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原则,我的设计初衷是在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广泛挖掘课内外的可用资源,通过创设生活中有趣的活动情况,捕捉鲜活的内容,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的体验中爱上家乡的山和水。
活动一:说说我的家乡。
1、看一看。
我首先指导学生看课文第2、3页插图、识图教学在低年级教学中是很普遍、很多见的。静止的画面往往反映的是某一个点,某一个面或某一时刻记录。如何让静止的画面鲜活起来呢?使学生在生动感人的情境中,与文本对话,与老师对话,进而体验热爱家乡的情感,感悟家乡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我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继而提出让学生说说图中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如何?心情如何?他们喜欢自己的家乡吗?引导学生观其形、察其言、度其心,使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使师生在教育情境中不断变革,创造内容,融入自己的生活世界,在逐渐创生的具有丰富不确定性的氛围中,共同对话,体验理解和实践。在此基础上,我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书中的小诗,由此引出下一个话题。
2、说一说。
我对同学们说:图中的小朋友的家乡多美呀!那么你们的家乡在哪里?你们家乡美吗?老师很想到你们的家乡去游览观光,你们欢迎吗?当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热烈邀请时,我提出了要求:这么多同学邀请我,我很高兴也很为难,苦于分身无术啊!怎么办呢?你来说说你的家乡有多好、有多美,谁说得最具体,最能吸引人,我们就到他的家乡去,好吗?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就可以将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或展示家乡迷人的风光或讲出家乡动人故事或出示家乡丰富特产等进行整理、交流。进一步达到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以家乡自豪的目的。
活动二:画画我的家乡
1、画一画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反映本地区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如街景、建筑、田野、树林、草地等录像资料,让学生欣赏,并提问:大家喜欢图中的美景吗?能说出这是哪里吗?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行吗?孩子们经过此前的情感酝酿,早已热情高涨,跃跃欲试了。此时他们认真仔细描绘着家乡。也许他的家乡不够多彩,但在他笔下家乡是那么绚烂;也许家乡的小河不够清澈,但在他的笔下小河潺潺地歌唱;也许家乡的树林不够茂密,但在他们笔下是那样的郁郁葱葱。孩子们在创作的过程中,融进了自己热爱家乡、装扮家乡、美化家乡的细腻情感,同时也表现对家乡未来的憧憬。
2、评一评。
我指导学生看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以诗激情。然后由小组评出优秀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
家乡的歌、家乡的美不仅构建在了解家乡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更要进一步挖掘家乡的风土人情、文化底蕴、地域特色。唯有如此,才能升华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因此,我设计了第三个活动。
活动三: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
讲一讲,唱一唱
1、以教材为范例、引导学生了解家乡除了有美丽的景色外,还有许多动人的传说故事,特有的歌舞剧种等。
2、老师讲一个关于自己家乡的故事,并告诉学生这个故事的来历,以引发学生探索家乡人文景观的兴趣。
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花鼓戏,并介绍花鼓戏的由来。
4、组织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家乡的人文景观方面的资料,或以歌舞、或讲故事等形式展示出来,大家共同分享对家乡的热爱。
在这一设计中我用了“说、演、画、讲、唱”的活动方式,简便易操作,学生很喜欢,参与性高,而且效果好。反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采用口头介绍的一种方法,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印象不深。
板书是教学中教材思路、教师思路、学生思路三者凝结而成的艺术结晶,是教学过程中的主旋律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如何避免空洞、枯燥的概念,条条框框的限制,用生动的形象来吸引学生,应是一名思品老师必须高度重视的。这堂课中我用的是简笔画板书,它直观性强,富有启发性,为儿童所喜闻乐见。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艺术是永无止境的,新课程标准需要我们勇于实践,勇于创新,更要我们勇于反思,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才能提升自己教学理念。
各位专家、各位学者,感谢你们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展示自我、互动交流的平台。我期待着能在赛后聆听你们的教导和帮助。
谢谢大家!
我的家乡说课稿篇四
教师选定家乡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情境,如餐桌上、商场里、市集等,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并为之自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思想品德我的家乡说课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第一课。教材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方面通过调查交流对家乡的变化有所了解;另一方面通过图文展示家乡的传统特色是不变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及技巧,激发学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为家乡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自豪,激发学生产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关教学重点、难点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1、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一些关于家乡变化方面的资料;。
2、教师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调查方案,让学生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确定,选择近些年来当地发展变化显著的方面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
导入新课。
(给同学们展示图片“石家庄旧貌”和“50年代华北药厂外景”。)。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吗?
学生:(略)。
学生:(略)。
老师:我们再欣赏几幅今日石家庄城市的新貌图片。(让大家欣赏图片“石家庄城市新貌”、“石家庄夜景”和“石家庄的交通”。)。
老师:大家是不是感觉石家庄的变化很大呀?
学生:(略)。
老师:石家庄在变,我们的家乡也在变,课前我们大家对当地某些显著变化做了社会调查,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都调查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呢?我们大家下面分小组进行一下交流。(过渡)。
讲授新课。
一、我家门前新事多。
活动一:社会调查交流。
(同学们分组对社会调查进行交流。)。
老师:同学们,大家刚才交流了一下家乡变化的社会调查情况,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
学生:(略)。
老师:同学们有的向爸爸妈妈等长辈询问的,有的是通过网络、图书资料等调查来的,有的同学通过走访一些村委会等机构得来了等等,看来同学们的调查方式还挺多的。大家都调查了哪些方面呢?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略)。
学生:(略)。
老师: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的家乡正在飞速发展,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来关心我们家乡的变化吧!(过渡)。
活动二:制作“家乡变化”剪贴报。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六十二页,认真看一看图中都展示我们家乡哪些方面的变化呢?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我们的家乡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城市街道改头换面;休闲锻炼人人爱;郊区荒地旧貌换新颜;祭祖方式现代化、环保化……下面我们大家可以把你们在调查中搜集的图片、资料制作成“家乡变化”剪贴报展示给大家。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今日河北”、“城市发展”、“感受市场变化”、“农村的变化发展”、“农村发展”。)。
学生:(略)。
(最后,让同学们欣赏音频“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并让同学们跟着唱。)。
二、家乡特色代代传。
活动三:家乡探宝。
老师:家乡变化真大啊?那家乡有没有什么一直没变呢?我们一起找找吧!
学生:分小队汇报“家乡探宝”活动成果。
示例:
1、家乡的文化艺术。
庐剧:庐剧原名“倒七戏”,又称“小刀戏”,为安徽省地方剧种,它是以大别山和淮河一带的山歌、民歌、门歌、花鼓灯等民间歌舞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其创作、演出活动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称“庐剧”。
2、家乡的风味小吃。
四大名点:麻饼形如月饼,表面金黄,香气袭人。烘糕用的是比较厚一点的方片糕,经过烘烤,外面焦黄,入口松脆绵甜。而寸金糖是类似于小棒子一般的小吃,其特点在于入口香脆,里面的面糖极其甜蜜;寸金还含有“珍惜时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意义。白切是用糖稀与白芝麻混合,搅拌均匀了,入锅烘炒到将要熟透,出锅用快刀切割成很薄的两寸见方的薄片。白切入口甜香,又有芝麻的香味。
3、家乡的传统工艺。
羽毛扇:羽毛扇是合肥传统手工艺品,与杭州折扇、苏州团扇被誉为中国三大名扇,而合肥羽毛扇又以三河镇的制作工艺。三河羽毛扇已经有千年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羽毛扇了。那时的三河四面环湖,是一个岛屿,人们以捕鱼为生,同时还养殖鹅、鸭等作为副业。后来,人们将成熟的鹅毛拔下来,晒在沙滩上,发现鹅毛会随风自然飘起来。”自此,人们就想到将轻柔的鹅毛扎起来,用来扇风纳凉。
小结:这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我们要代代相传。
活动四:展望家乡的未来。
1、你能大胆设想一下家乡的明天会变成什么样子吗?请同学们先闭上眼睛想一想,想好后在组内说一说。
2、学生畅谈明天的家乡。如:家乡的房子会变得更加美丽,家乡的道路会更加宽阔,家乡的设施会更加完善,等等。
3、从你们的描述中,我能感觉到未来家乡的美好,如果能把她画下来,就更好了。你能把她画下来吗?(学生画未来的家乡)。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家乡的变化,我们生在家乡,长在家乡,即便有一天,我们不得不离开生我养我的土地,但我们的心永远停留在这一方故土上,让我们一起为家乡美好的明天努力!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的第三课。教材设置了两个教学情景——“生活在我身边的人”和“可敬的家乡人”,通过讲述“我与家乡人的故事”等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对家乡人的感激和敬佩之情,并初步树立做有责任感的家乡人意识。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体会家乡人的可亲可敬;。
2、能用不同的方式感谢帮助我们的家乡人。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认识和了解中,激发学生对家乡人的感激和敬佩之情,并初步树立做有责任感的家乡人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家乡优秀人物作出的贡献,激发对家乡人由衷的敬佩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家乡人的可亲可敬。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家乡人的感激和敬佩之情,并初步树立做有责任感的家乡人意识。
1、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收集家乡名人名事;。
2、学生准备:了解身边人的工作,量力地收集家乡名人名事。
一、导入。
老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宁是我们美丽的家乡,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
1、欣赏图片,师作简要介绍。(江宁的部分景点和物产)。
2、品尝陆郎的茶干,说说感觉如何?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品尝到的只是家乡景点的一个部分,物产的一个部分。我们的家乡江宁还有更多的景点,更丰富的物产。那么所有的这一切是谁创造的呢?(家乡人)那你们觉得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呢?学生交流。
再次小结:对,都是我们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板书:可亲可敬的家乡人)(完成课题)。
二、活动探究,感恩生活在我身边的人。
活动一:我与家乡人的故事。
1、你们看,书上的同学正争先恐后地夸赞谁呢?夸他们的什么呢?(学生交流)。
小结:他们有的在夸亲戚,有的在夸自己的邻居,这些人都是生活在他们身边的普通人。
2、你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吗?说说你和与家乡人的故事吧。
学生填写:
我最熟悉的身边人王阿姨张大伯。
生活在他们身边的感受。
活动二:感谢身边帮助我们的人。
过渡:刚才,我们夸了身边的普通人,其实,在我们的家乡还有许多为家乡做出杰出贡献的名人,他们是我们家乡的骄傲!在这里,老师收集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名人资料,我们一起来分享。
三、开展调查,了解可敬的家乡人。
1、走近古代名人。
(1)说一说:我们的家乡(指名说)。
(2)出示课件:你知道这些古人吗?(课前老师已布置学生搜集家乡古代名人的资料,)同桌互相交流一下。在交流时,特别要讲清楚:这些古代名人分别是谁,你觉得他们在哪些方面非常了不起。
(3)小结:古代还有许多的人为家乡做出了很多贡献,家乡的人们以各种方式深深地记着他们。
2、走近现代名人。
(1)看课件,读一读这些人的名字,你了解他吗?能谈谈在你眼中他是怎样的人吗?
(2)是啊,像刚才介绍的这样的家乡人还有很多很多,你找到了吗?说一说。
(3)小结。
3、走近生活“名人”
学生回答。
(3)总结。
4、采访、感受家乡人。
分小组进行活动,制定“家乡名人采访计划”,合作完成调查采访,填写“可敬的家乡人”光荣榜。
光荣榜。
可敬的家乡人。
上榜理由。
发现方式。
四、欣赏歌曲,总结全文。
同学们,不管是普通的一员,还是杰出的名人,他们都是我们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揭题)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我们的家乡才变得如此美丽,如此富饶!作为一名家乡人,我们为此而骄傲!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这样一首歌《谁不说俺家乡好》。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的第二课。教材包含了“我的家乡产什么”以及“家乡物产惹人爱”这两个活动主题。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情境,如餐桌上、商场里、市集等,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并为之自豪。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家乡的物产,并为之自豪;。
3、学会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成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调查、展示,在活动中了解家乡的物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都有哪些物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1、教师准备:在课前要了解学生准备资料的情况,事先准备好一些音响、图片材料做成课件,在学生介绍时给予适当的补充,帮助同学理解。
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的有关自己家乡的资料、实物。
一、导入。
播放《沂蒙山小调》。
1、师:刚才同学们听到的这一首歌曲,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人人那个都说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谁来夸一夸自己家乡最美的地方呢?(可以找多个学生夸家乡)。
2、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为我们美丽的家乡而骄傲,其实我们的家乡不仅美丽,而且富饶,这一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家乡,走进家乡的物产。
二、新授。
活动一:我是小导游(目的: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成果。)。
这样吧!既然同学们都想当领航员做小导游,我想你们一定做了充分的准备。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小声的、把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交流与汇总。然后推选出一名小导游来做领航员。(注:学生在课前根据自己家乡的不同,自愿结合成若干小组,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资料的查找。)。
2、学生小组交流并填写“家乡物产调查表”(老师给予及时地引导)。
家乡物产调查表。
调查地点发现的家乡物产。
餐桌上。
商场里。
活动二:我的家乡物产多又多(目的:通过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了解一些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自然资源,并为之自豪)。
1、同学代表上来发言:说明并展示自己家乡物产的照片、图片、实物等等,如果有同学带来了家乡的食品可以请同学们尝一尝。最后讲一讲自己使用什么方法收集到这些材料的。
2、当一位同学发言完以后,其他同学可以给以补充。
3、课件演示:教师在课前要了解学生准备资料的情况,事先准备好一些音响、图片材料做成课件,在学生介绍时给予适当的补充,帮助同学理解。
4、投票评选: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特产?为什么?
(二)家乡物产惹人爱。
1、师:出示中国物产地图。
师:同时展示收割麦子、采摘鲜果、开采石油等劳动的情景图片。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师:刚才同学们观察的真是仔细啊,了解了祖国不仅物产丰富,而且不同的环境物产不同。
2.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我们的家乡能种植香蕉吗?为什么?
师再次补充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图片,深刻理解环境不同物产不同。
3师:家乡的山山水水和人们的生活息相息息相关。家乡的物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阅读教材p56)。
示例:小梅家靠卖家乡竹编发家致富;小华家乡的竹筒饭让他胃口大开……。
4,合作交流,感悟生活。
活动三:编儿歌,玩游戏。
示例:
家乡什么多?水多。
千条河,万条渠,
荷塘一个连一个,
处处碧水荡清波。
家乡什么多?鱼多,蟹多。
千条鱼,万只蟹,
装满一箩又一箩。
家乡什么多?贡锻多。
千匹布,万条绢,
陶朱贡锻远名扬。
家乡什么多?楼多,房多。
楼房一座连一座,
欢歌笑语飘满楼,
歌唱家乡新生活。
活动四:物产背后的故事。
1、师:枸杞是我们家乡的一宝。你们了解它的来历及特点吗?
生:枸杞椭圆形,表面红色或暗红色。
师:你们知道枸杞都可以做什么用。
生:煮稀饭、泡酒、泡茶,八宝茶、枸杞奶,做枸杞酒、做药材。
师:我们家乡还有哪些物产?你了解它们的来历吗?
2、阅读教材p57“千人糕”的来历,你有什么感想?
提示:家乡的物产也是许多人的劳动成果,我们要爱惜它们。
三、总结。
同学们,短短的旅行即将结束,你是不是也像老师一样意犹未尽呢?在这节课上,我们不仅对家乡多了一份了解,而且又多了一份爱,增添了一份自豪。你们那些发自肺腑的言语感动着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与同学。今天,我们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希望未来,家乡为你们的成长感到自豪。
我的家乡说课稿篇五
2、学习藏族踢踏舞基本动作。
1、能用轻快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藏族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初步了解藏族的风俗文化和音乐舞蹈风格。
2、引导学生学习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并能用形体动作表现欢快的情绪。
3、乐于与他人合作进行集体舞表演。
《我的家乡日喀则》是一首藏族民歌,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爱。日喀则在西藏的西面,日喀则在藏语中是“如意的庄园”的意思。歌曲的曲调属于藏族踢踏舞曲。踢踏舞是藏族的一种民间舞蹈,热烈奔放。歌曲的旋律活泼、跳跃,节奏感强,具有很强的舞蹈性。歌曲为三段体的音乐结构,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二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并能充分的表现自己。在教学中应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放在首位,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中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2、唱好歌曲七拍长音。
3、学习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并进行集体舞表演。
《我的家乡日喀则》是一首西藏民歌,由于学生没有去过西藏,对西藏不是很了解,西藏的民间舞蹈就更不熟悉了。如何让我们农村的孩子感受、理解和体验藏族歌舞和藏族文化,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想象歌曲的音乐形象,课堂上我以“到西藏旅游”为主线,通过看幻灯片、跳集体舞等手段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民族的文化,进而产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
1、激趣导入:
通过对饰品的认识和运用巧妙的渗透相关文化,这种身临其境的引入方式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视听结合,帮助学生积累对藏族音乐和歌舞的感性认识,了解藏族风俗文化,使学生对藏族歌舞产生兴趣。在此环节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诱导式和兴趣诱发式的教学方法。
2、学唱歌曲:
通过充分而完整聆听歌曲的基础上分别用“u”“lu”模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学唱歌曲,在反复练习中把握歌曲的音准、节奏变化,体验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字正腔圆地演唱歌曲。在此环节中,我主要采用了体验感受式和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听,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能够随着音乐旋律学唱歌曲。
3、学跳藏舞:
学跳踢踏舞对于学生来说很新奇,很特别,我们引导学生在旅程中积极参与学跳踢踏舞的活动,并能随着歌曲的节奏跳集体舞。通过队形的变化和交替表演让学生感受到跳集体舞的乐趣和与其他舞蹈的不同之处。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将踢踏舞的教学有机地融合到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愉快的学习和掌握音乐技能。在此环节中我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究式和合作表演式的教学方法。
4、小结:
让学生用藏语“扎西德勒”结束音乐课,跳着集体舞离开教室。使学生延续对藏族音乐和文化的兴趣,对本课有一个完整的感受。
钢琴、多媒体教学资料、响板、哈达。
(一)藏舞导入,走进西藏。
1、教师舞蹈表演,请同学们观看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媒体设计】:录音:教师舞蹈时,藏族歌曲作背景音乐。
2、介绍藏族风土人情,藏饰。
哈达:是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丝织品,是社会活动中的必备品,哈达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双手捧哈达,高举与肩平,然后再平伸向前,弯腰给对方,哈达正与头顶平,这表示对对方尊敬和最大的祝福——吉祥如意。)。
【媒体设计】:vcd情景演示美丽、自然的青藏高原风光。
【学生行为】:认真观看。
【设计意图】:通过对饰品的认识和运用巧妙的渗透相关文化,这种身临。
其境的引人方式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视听结合,帮助学生积累对藏族音乐和歌舞的感性认识,了解藏族风俗文化,使学生对藏族歌舞产生兴趣。在此环节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诱导式和兴趣诱发式的教学方法。
(二)学唱歌曲,体验风格。
1、离开了大草原,我们要到下一个景点,西藏第二大城市,是哪里呢?听!日喀则的小朋友唱着歌儿来欢迎我们了。(教师范唱。)。
2、演唱歌曲。
(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2)随琴轻声哼唱。(慢速)(3)随音乐唱。(原速)。
(4)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分析歌曲。
(1)歌曲的情绪。
(2)听辨歌曲中的基本节奏。
4、难点处理。
在听赏时,我利用响板提示难点的地方(歌曲第三行七拍长音之处)。让学生很快能在歌中找到答案。帮助学生清晰、均匀的打出七拍。唱的时候要求同学们声音要非常优美、连贯,把藏族人民的豪放性格唱出来。这样难点很快就突破了。
【媒体设计】:在大屏幕上出示此节奏。
5、运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学生行为】:
1、学生认真聆听,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跟随音乐学唱歌曲。
【设计意图】: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引起欣赏注意,唤起同学们的演唱欲望。在此环节中,我主要采用了体验感受式和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听,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能够随着音乐旋律学唱歌曲。
(三)学跳藏舞,延伸体验,美的旋律,美的歌词,更需要美的舞姿。
1、介绍踢踏舞的特点:
踢踏舞,最初为宫廷舞。跳舞时,脚穿硬底皮鞋,通过踏出有变化的节奏表达内心的感情。节奏由慢而快,达到高潮时以结束步突然结束。踢踏舞的实质就是踏、点、踩。
2、在教师带领下,学习藏族舞基本踢踏舞步:退踏步、原踏步、跳踏步。
3、小组合作、动作组合、创编舞蹈。在此过程中我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4、各小组展示。
【媒体设计】:歌曲录音,为学生伴奏,增强气氛。
【学生行为】:
1、学生跟老师学习踢踏舞的基本动作。
2、小组合作创编舞蹈并展示。
【设计意图】:将踢踏舞的教学有机地融合到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愉快的学习和掌握音乐技能。在此环节中我主要采用了合作创编式的教学方法。
结语:
今天我们领略了美丽的藏族风光,感受体验了藏族歌舞及其风土人情,并用自己轻快的歌声、优美的舞姿表现了自己的情感。西藏作为中国的一部分是不能分割的。我们愿西藏在祖国的怀抱下蒸蒸日上。西藏的人们用藏语“扎西德勒”相互祝福,让我们用藏语“扎西德勒”共同祝福,结束今天的音乐课。
为了让孩子们在西藏之旅中享受到快乐,感受西藏音乐文化特色,我设计了“感知体验——自主学习——合作表演”这一主线。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综合运用了情境法,探究法,表演法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视听结合,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合作表现,从而培养其能力。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旅程中,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就是由于歌曲比较长,而本课也是一节集体舞课,所以对于歌曲的演唱扣的不够精细,在集体舞表演时学生情绪还应在饱满一些。
我的家乡说课稿篇六
2、创以自己的家乡为主题创编歌曲。
1、通过学唱歌曲《我爱我的家乡》,学生用悠长的气息、深情、舒展地表达歌曲情感。
2、通过快乐的创编活动,加强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3、通过欣赏梨园戏、南音、提线木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学生在演唱中深情、舒展地表达歌曲情感。
在乐句中有十六分休止符,注意歌曲中休止符的唱法。
1、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名胜古迹。
2、多媒体课件、钢琴、
《我爱我的家乡》为一段体歌曲,由四个乐句和一个补充句组成,一、三、四乐句都是四小节,旋律简单易唱,第二句由六小节构成,演唱时不太容易换气,要注意气息的控制。在补充句中有两个十六分休止符,演唱时应该用“声断气连”的演唱方法,另外,学唱歌词时注意一字多音的唱法。
三年级学生已是中年级阶段,情感上更为丰富细腻,对于本课歌曲中蕴含的深意已能够体会。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能够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并从中领悟歌曲的主题“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家乡”。
《我爱我的家乡》是小学艺术第六册第五单元歌曲,本课从歌唱我们祖国大家乡,到歌唱自己的小家乡为线索,让学生会用悠长的气息,自然地演唱歌曲《我爱我的家乡》,并在此基础上夸一夸自己家乡风光特色,其目的是更进一步地唤起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美好情感。
一、学生听音乐进教室。(背景音乐:《我爱我的家乡》伴奏音乐。)。
播放课件:祖国的名胜古迹及美丽风光。
(师生问好)。
二、新歌教学。
1、说一说。
师:同学们,暑假你们都去了哪些好地方旅游?都看到了些什么?
生:......
师: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到几个同学的家乡去参观。
播放课件:珠穆朗玛峰、广阔的海洋、最大的宫殿、最长的城墙。(背景音乐《我爱我的家乡》)。
师:看!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米,在我国西藏境内。
师:世界上最长的城墙是什么?
生:中国的万里长城!
师:这是什么?
生:故宫。
师: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规模宏大,占地72平方米,建筑面积15平方米,有房屋9999间,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师:同学们,我国除了具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最长的城墙、最古老的宫殿外,还有宽阔的海洋,它们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同学们请看。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壮观的景象后,你们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我们的祖国真美丽,我爱我们的祖国,我爱我的家乡。)。
2.听一听。
(播放课件)珠穆朗玛峰、广阔的海洋、最大的宫殿、最长的城墙。
师:刚才我们去了哪些地方啊?
生:珠穆朗玛峰……。
(3)再听歌曲,体会速度。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的节奏来打一打拍子,体会一下这首歌曲的速度。
3、唱一唱。
(1)学生跟老师一起轻轻地哼唱旋律!
(2)学生自主学习歌曲。
(学生尝试演唱一些乐句,老师引导纠正不正确的地方。)。
(3)跟琴完整演唱。
教师要求:第一第二句连起来时注意“方”字唱2拍,要唱完整。第三句注意“那里有”有切分音符注意时值。演唱时注意有休止符号的句子,要有“声断气不断”的感觉。
(4)巩固练唱。
a.学生跟伴奏演唱歌曲。
师:这么美丽的国家,我们都很热爱她!故宫、长城...........我们生长在这样的国家,是多么的自豪啊!让我们带着自豪的心情来唱一唱我们家乡!
b.分小组接龙唱。
c.请个别同学领唱前四句,后2句同学们齐唱。
三、夸家乡。
播放课件:泉州十八景、提线木偶和南音的视频。
师:我们一起来夸夸自己的家乡,学学家乡话...........
3.学说家乡话。
四、拓展延伸。
1、幻灯片展示在泉州各大景点的相片。
2、生自己介绍。
3、师:其实我们都是泉州人,因为你们的爸妈参与的大泉州建设,为泉州做贡献,你们是泉州人是新泉州人。(小结)。
【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和自豪感。】。
五、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唱了中国的美,说了家乡的美。老师希望大家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明天,把我们的祖国、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我的家乡说课稿篇七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首先我要感谢xxx,xx。
今天我执教的《我的家乡》是一节综合实践选题指导课,选题指导课是主题实践活动链上的起始课。选题指导课的基本教学过程是:创设情景,生成主题——小组讨论,主题分解——问题筛选,确定课题——重新分组,小组分工。下面,我主要从课题的生成背景、活动目标、活动流程三方面进行介绍。
淮安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是历史文化名城、美食之乡,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故乡,而且风景名胜独特,是学生游玩、参观、学习的好地方。教师有必要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亲近社会,全面了解家乡,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因此,产生了《我的家乡》的研究主题
在选题指导课上,教师重点要解决的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指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筛选问题、如何将问题变成规范的课题。因此我确定了本次《我的家乡》选题指导课的活动目标为:
1、确定研究主题,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2、鼓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筛选问题、提炼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观察、整理、分析,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4、激发学生了解家乡,全面认识家乡,从而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小组讨论,主题分解。在板书主题后,我紧接着问学生:“同学们,我们的家乡不但历史悠久,风景优美,而且名人辈出,还是著名的美食之乡,你们还想了解家乡的哪些方面呢?”
然后投影出示图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解家乡的各个方面。只有在学生对于家乡具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他们才会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并且产生出新的困惑,提出更多想知道的问题。在同学们对家乡产生浓厚的兴趣,都迫切的想了解家乡、研究家乡的的时候,我抓住时机问:“你最想研究家乡的什么?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呢?先在小组内和同学们互相说一说。”然后将经过组内讨论最想研究的几个问题写在卡纸上。
(三)问题筛选,重新分组。此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指导学生运用删除、合并、分解、选择等形式对问题进行有效地筛选。保留下学生感兴趣的、有研究价值的、适合小学生研究的有效问题。但由于时间、精力都有限,不可能每个问题都一一去研究。此时我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在组内讨论,选出本组内共同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工整漂亮地写在卡纸上。
在每个组都讨论确定了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后,我问学生:“在刚才的讨论中有没有哪位同学对本组的选题不太感兴趣,而对其他组的选题感兴趣的呢?可以坐到你感兴趣的那一组同学中去。”这是对学生兴趣的尊重,也是综合实践活动所遵循的宗旨。兴趣是一切研究活动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对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学生选定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后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如何指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转变成规范的研究课题。在这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两个模板样式:关于xxxx的研究和关于xxxxx的调查,并列举一个范例使学生学会了生成课题的方法。
在研究活动开始前,首先要制定一个完善的活动方案,用它来帮助我们顺利地展开研究。当然这要在专门的方案制定课上进行重点研究,所以本节课我只是出示活动方案卡,请同学们简单地看一看,把不懂的、不清楚的项目在课堂上请教老师,这样他们才能在课后针对活动方案进行充分的讨论。
以上是我针对这节选题指导课的一点不成熟的思考,有很多不准确,不完善的地方希望各位领导老师不吝赐教!谢谢!
我的家乡说课稿篇八
1、课文简说。
《画家乡》这篇课文中五个孩子以画画的形式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向我们展示了祖国蔚蓝无垠的大海,山清水秀的乡村,平坦辽阔的平原,一碧千里的草原以及现代化的繁华城市。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幅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风景画。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积累了美的语言,获得了美的享受,培养了美的情操。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与家乡的可爱,更激发了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使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想拿起笔去画自己的家乡。
2、教学目标:
〔针对这篇课文的特点,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12个字,会写“贝,虾”两个生字。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感受祖国的美,热爱自己的家乡。
3、教学重点,难点:
〔在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本课12个字,写好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将课文配以形象,生动的课件,向孩子们展示了祖国各地的秀丽风光,把学习课文变为和小画家交朋友到他们的家乡去游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孩子们去祖国各地游览,观赏。这时,读课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一次有趣的旅游。学生在愉快的读书活动中走进了文本,感知了课文内容。这样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又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
2、说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找找,记记,读读等多种方式,并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自由读,同桌读,比赛读,齐读等多种读书形式,使课文的意境和语言都走进了学生的心里。
三,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时教学过程分为四大环节,分别是:
(一),谈话激趣,揭题引入。
(二),认读生字,自主识字。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四),指导写字,书写美观。
下面我将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谈话激趣,揭题引入。
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祖国各地风光秀丽的图片,声情并茂地向同学介绍。有几位小朋友,他们用自己的手,描绘出他们的家乡,想看吗这时引出课题。
(二),认读生字,自主识字。
让学生看动画朗读课文,看看他们的家乡是怎么样的听了介绍后,你想说什么再让学生自主读课文,找出圈出来的生字认读,通过“我会认,我会记,我会帮,我会读”这几个环节来帮助学生巩固生字的学习。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首先我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写了哪些小朋友他们的家乡在哪里这些小朋友喜欢他们的家乡吗课文哪一段讲了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段。
我们小朋友的家乡分布在祖国各地,有的在海边,有的在山里,有的在平原,有的在草原,还有的在城市。你最喜欢谁的家乡呢赶紧找到那一段,读一读。然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书写美观。
认读生字“贝,虾”,组词。再让仔细观察生字,说说写字时要注意什么教师范生字,学生在书上写,这时我用儿歌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最后师生共同评议。
四,说板书。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肯定有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我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我的家乡说课稿篇九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爱家乡》。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1、《我爱家乡》是幼儿园语言领域的一节课,它以诗歌的形式呈现,比较抽象、不太容易理解。
2、重点是理解诗歌内容,难点是根据诗歌结构“我爱家乡的、爱它、”尝试创编诗歌。
结合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指南》、《纲要》中“言语、欣赏、情感”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朗诵诗歌,通过学习诗歌萌发热爱家乡情感;
2、理解诗歌内容;
3、根据诗歌结构“我爱家乡的、爱它、”初步尝试创编诗歌。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导读法、释义点拨法,系统的引导幼儿感知诗歌美、语言美。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一日生活皆课程,课程即游戏”,倡导孩子扩散思维,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诵读法、游戏互动法,让幼儿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谈话导入。以师生对话方式展开,消除幼儿上课的紧张感,激发学习兴趣。
幼儿园接园后回哪里?—家
二、整体欣赏感知诗歌《我爱家乡》
我爱家乡的小河,爱它不知疲倦地流淌。
我爱家乡的小树,爱它给人们带来清凉。
我爱家乡的人们,他们用聪明才智和勤劳灵巧的双手,建设着美丽的家乡。
我爱我的家乡,爱她的风光秀丽,爱她的美丽富饶,爱它的每一个地方。
提问:听到了哪些事物?
环节
三、分段理解诗歌《我爱家乡》
第一部分:提到了家乡的什么?配动作理解
第二部分:为什么爱家乡的人们?
第三部分:你们爱家乡的什么?自由讨论
环节四:诗歌接龙师生接、幼儿接。
环节五:迁移经验,初步尝试创编诗歌
爱家乡的楼房、幼儿园、葡萄大棚、广场、根据诗歌结构“我爱家乡的、爱它、”初步尝试创编诗歌。
环节六:活动延伸
家长带孩子外出观察24团喜欢的事物,绘画《美丽的24团》。
优点:完成了教学目标;
缺点:课堂气氛不太活跃、互动相对较少。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欢迎大家多提宝贵建议,谢谢大家。
我的家乡说课稿篇十
二、年级: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
三、课型:唱歌综合课。
四、教学目标。
1、了解藏族歌舞的风格特点,培养对藏族歌舞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
1、用欢快、热烈、奔放的情绪表现歌曲。
2、藏族基本舞步的掌握及运用。
六、教具。
钢琴、录放机、多媒体课件等。
七、设计理念:
在
教学设计。
过程中,力求在每个环节中突出音乐课的趣味性、生动性,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音乐、接受音乐、创造性地表现音乐。以培养学生音乐情趣为出发点,突出审美深化歌曲为主题,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导学生感知——体验——理解——创造”贯穿教学始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在探究中激发求知欲,培养敢于发现、大胆质疑、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的精神。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印度尼西亚民歌《恰利利,恰利》。
2、感受藏族题材歌曲的风格特点。
师:同学们,老师播放一首歌曲,(《走进西藏》)大家听一听是什么民族的歌曲?生:藏族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那么今天呢,老师要带着大家到西藏去旅游,看一看那里的美丽风光,听一听他们藏族歌曲,大家说好吗?(下面请学生听一首歌曲)(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进一步导入课题)。
2、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中唱到了西藏的哪个地方?生:日喀则。
3、教师介绍日喀则。
师:对,刚才我们听到歌曲中唱到了日喀则,日喀则市已有600多年历史、是西藏第二大城市、也是历代__大师的驻锡地,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民族文化底蕴,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
其实“日喀则”是一句藏语,翻译为汉语的意思是“如意庄园”那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藏族民歌《我的家在日喀则》(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对歌曲感兴趣,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藏族歌曲)。
3、学生复听范唱。
4、教师范唱:教师自弹自唱,让学生熟悉歌曲。(设计意图:目的让学生感受歌曲,并进一步熟练歌曲的旋律。)。
5、节奏练习:在学习歌曲以前,我们进行节奏练习。目的增强学生的节奏感。(设计意图:通过节奏练习,增强学生的节奏感,目的为学生演唱歌曲做铺垫)。
(二)、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1、学唱曲谱。
(1)随伴奏轻声视唱,要求划拍;。
(2)用母音lu模唱歌曲旋律。(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识谱能力,使学生对歌曲进一步了解)。
2、突出重点。
3、朗读歌词(吐字、正音)。
4、学唱歌曲:随伴奏轻声唱词。(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目的让学生熟练地演唱歌曲)。
(三)、情感体验。
师:同学们已经熟悉了这首歌曲,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怎样?(热情、奔放)。
师小结:这首歌曲表现藏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教师伴奏,引导学生用热情、奔放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设计意图:通过处理歌曲,使学生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从而带动歌曲的情绪)。
(四)、情感表达(创造表现)。
1、复习《大海啊,故乡》,由此歌曲调动学生的感情。
2、比较这两首歌曲,然后让学生用热情、奔放的情绪唱《我的家乡日喀则》。
(五)、课堂总结、综合表演。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了解了藏族民俗文化,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对藏族舞蹈的学习及运用)获得了愉悦的感受与美的体验。下节课我们将用舞蹈进一步表现这首歌曲,好,同学们让我们在一首欢快的藏族歌曲中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一步巩固,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九、板书设计。
节奏训练模唱练习。
十、教学反思:
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学生能感受乐曲的美感,融于歌曲中自我创造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合作意识较强较好的完成了本课任务。
我的家乡说课稿篇十一
1、你的家乡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有哪些值得你骄傲的地方?说听。
2、把你说的内容写下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观察积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习作。
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突出家乡的美。
两同类佳作。
引导、点拨,讨论、读议、写相结合。
1、你的家乡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有哪些值得你骄傲的地方?
2、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在全班交流。
3、把你说的内容写下来。注意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家乡的热爱,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细致描写,语句要通顺。
1、先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再分小组交流讨论。
2、交流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材料,并对小组内同学的材料提出合理化建议,供其。
1、别人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
2、别人的感受是否真实、发自内心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佳作的鉴赏、教师的点拨,着手写。
1、学生以四人小组交流所的片断。
2、小组推荐写得好的学生在全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