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的教学资源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案的编写应当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实践证明,编写规范、科学的教案对于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作用。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教案篇一
黄冈市论文一等奖。
创造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领悟到学习一篇按事情发顺序写的记叙文要分清事情的全因后果。
2、提高抓重点词句、前后联系读懂课文的能力,体会诸葛亮的杰出才干。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创造出发点:草船借箭的经过。
创造训练点:认识诸葛亮成功的原因是有胆识,有计划的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创造训练策略:引导法、自学法,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
教具准备:《草船借箭》录像幻灯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三课时(略)。
第二课时。
内容:二、三、四段。
重难点:草船借箭的经过,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过程:
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造教育渗透点。
复习前文导入新课。
1、周瑜怎样为难诸葛亮?
2、诸葛亮又是怎样做的?回答:1、三天造十万支箭。2、立下军令状。
复习导入,保持思维的性。
讲“借箭准备”紧扣妒忌与才干。
1、周瑜为什么这样做?
2、诸葛亮是怎样做的?
3、哪些词句可以看诸葛亮挺有才干?(自有妙用)。
1、自由读课文思考,找出周瑜为难诸葛亮的词句,在书上做记号。(故意延迟,不给齐练)2、体会心情,自读自练。3、读诸葛亮说的话,体会心情。
通过读讲引导学生分析明白借箭的实质原因,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三、学习“借箭经过”突出“神机妙算”20`。
样做的。5、小结。
五、总结全文分清前因后果5`师述:借箭的表面原因实质原因表面结果实质结果,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的文章,注意分清前因后果。
六、作业3`幻灯片,填空(略)。
板书设计创造教育得失。
一字摆开擂鼓呐喊神机妙算(放箭如雨)掉转船头。
本课能过引导学生分析字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理解人物的内心。弄清前因后果。使学生明白分析问题,要运用多层次多角度思维方式。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教案篇二
遵循“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引领学生亲近文本,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从文本语句的前后联系中品析人物形象,提升语文素养。
【设计特色】。
注重研究阅读的过程,追求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学目标预设】。
1、感情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妒忌、神机妙算”等词语。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周瑜、诸葛亮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借箭经过”的研究性阅读,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课内外联系,指导排演课本剧,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懂得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教学重点】。
研读文本语言,从语句的前后联系中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难点】。
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感受诸葛亮“知天文”、“懂地利”、“识人心”。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课文影像片段主题歌。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播放背景音乐《三国演义》主题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长江边,曾经有无数的英雄豪杰演绎了无数神奇的故事,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板题。
(1)“箭”什么样子的?与“剑”有什么不同?各自怎样使用。
(2)课文选自《三国演义》,你熟悉这部书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3)通过预习,你对《草船借箭》的背景有哪些了解?
2、审题、质疑。读读课题,围绕课题,你可以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梳理问题,区别对待:
浅显的,通过调查预习的方式解决。
有研究价值的,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思考,在学习研究中解决。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节试读课文,相机正词正句,引导理解词语:
妒忌都督擂鼓呐喊丞相虚实、迟延四更弓弩手神机妙算。
2、交流讨论(人物和事件):
(1)课文中介绍了哪几个主要人物?
(2)他们之间分别有着怎样的联系?(什么事情把他们联系起来的?)。
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板书。
周瑜和诸葛亮理解“妒忌”,说说“妒忌”的原因,“妒忌”和造箭的联系。
周瑜和鲁肃派鲁肃探听,回来报告。
鲁肃和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并要求不要告诉周瑜,鲁肃答应,果然照办。
诸葛亮和曹操。诸葛亮用草船借曹操10万支箭。
3、简要说说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段落:
借箭原因--借箭的准备--借箭的经过--借箭的结果。
三、精读“借箭原因”,体会人物内心。
1、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知道周瑜妒忌诸葛亮,要陷害他。周瑜怎样把造箭的任务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又是怎样接下任务的?同桌分角色读,分别说说两人的话里包含的意思。
引导:他们的对话很有意思。你认真研究一下他们的对话,能否体会到对话里包含着的意思,能否体会到人物说话时的内心想法。
2、分角色逐句朗读,说说每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说。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明知故问。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借公事要挟表面客气,暗藏杀机。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步步紧逼。
“用箭最好”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只要三天”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
3、练习感情朗读。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共同确定研究的问题。
板书:瑜妒忌亮。
2、那么,“草船借箭的结果”怎样呢?指生读第四段。
板:神机妙算说说“神机妙算“的意思。
二、精读“借箭经过”,领悟“神机妙算”。
1、课件展示研究的问题,提示研究策略。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方法提示: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思考:
1、诸葛亮怎样做(说)的,为什么这样做(说)。
2、诸葛亮预见了什么,预见的准不准。
2、学生自主研究,教师巡视辅导。
3、小组快速讨论,交流,取长补短,准备汇报。
4、交流研究成果,相机引导品读、感悟:
(根据学生的汇报,紧扣前后有联系的语句,进行灵活机动的处理。)。
知天文。
(1)生汇报,出示文字,相机引导体会:
a(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组织讨论,小结,指导朗读: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b(雾大,诸葛亮的暗自高兴)。
板书:大雾漫天。
假如你是诸葛亮,看到这样大的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指导朗读:读出暗自高兴,得意的语气。
c联系这两组句子的方式:
“为什么要等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找下文中有联系的句子。”
“这场大雾是不是碰巧遇上的呢?”找上文中有联系的句子。
(2)完整地朗读这前后联系的两句话。
(3)评议、小结:
同学们这么聪明,通过研究这两个前后有联系的句子,体会到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早已预见到的,他了解气象知识,能充分地利用天气的变化进行“借箭”,所以周瑜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擦掉问号的下面部分,板书:知天文)。
知人心。
(1)生汇报,出示文字,相机引导:
a(诸葛亮的自信)。
板书:一定不敢。
“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质疑:取乐的方式有很多呀,可以弹琴,可以下棋,为什么一定饮酒呢?(如果有困难,可以引导:课文中没有明说,但是同学们可以在看录象的过程中注意其中的一个细节,想一想原因。)。
组织讨论,小结,指导朗读:读出诸葛亮的肯定语气。
b(曹操的谨慎、多疑)。
曹操的言语和行动说明了什么?
c(放箭的多)。
从这个比喻句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d联系三组句子的方式:
诸葛亮对曹操的判断准确吗?从下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
(2)完整朗读这三组句子。
(3)评议、小结:
通过研究这几个前后有联系的句子,同学们体会到诸葛亮对自己的对手了如指掌,准确地判断曹操多疑、谨慎,不敢派兵,只会放箭,所以周瑜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擦掉问号的上面部分,板书:识人心)。
懂地利。
(1)生汇报,出示文字,相机引导体会:
(诸葛亮的周密安排)。
“船头朝西,一字摆开,擂鼓呐喊”,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
“掉转船头,仍旧逼近”,这样做又是为什么呢?
最后的效果怎样呢?
板书:顺风顺水。
(2)评议、小结:
通过有联系的这几句话,同学们体会到诸葛亮考虑问题特别全面,布置安排非常周密,懂得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借箭”之后及时赶回,所以周瑜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擦掉问号的中间部分,板书:懂地利)。
(3)学生自由朗读这几句话。
5、欣赏“借箭经过”的录象,再次感受“神机妙算”。
提示:录象中扮演诸葛亮的是著名演员唐国强,为了在课外演好这个课本剧,
同学们认真观察体会唐国强的动作、神态,语言,看谁能当好课本剧的一号主角。
6、小结过渡:
三、略读“借箭准备”,进一步体会“神机妙算”。
1、学生快速阅读,思考,交流。
(1)识鲁肃算准忠厚老实,能够帮忙,不会告诉周瑜。
(2)识周瑜算到周瑜对自己的陷害,了解周瑜也不是等闲之辈,借船的事不能告诉他,否则,借箭就很难实现。
2、质疑、过渡:
诸葛亮既然知道周瑜陷害自己。为什么还要答应借箭的任务呢?不接受不行吗?
五、课堂总结,深化对人物的认识:
1、诸葛亮顾全孙刘联合抗曹的大局,避免和周瑜发生正面的冲突,神机妙算,草船借箭,创造了军事战争史的一个奇迹。
2、后人曾写诗对此进行赞叹:
课件演示,学生朗读。
3、你会怎样赞美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结合刚才的研究学习,练说或练写。
六、延伸阅读,课外拓展:
1、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中与本文有关的故事。
借来的箭怎样还给曹操呢?
周瑜真的服气了吗?他和诸葛亮之间还有哪些明争暗斗呢?
苦肉计借东风火烧赤壁。
刘备娶亲三气周瑜诸葛亮吊丧。
2、把本课的内容编写成课本剧,演一演。
板书设计。
曹
一定不敢识人心。
还顺风顺水借懂地利东。
大雾漫天。
瑜交亮。
(妒忌)造(神机妙算)。
作者邮箱: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教案篇三
1、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2、体会诸葛亮的神计妙算。
【教学重点】从草船借箭这件事中体会诸葛亮的神计妙算。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草船借箭》,首先,我们先来复习本课的生字词。
(水寨、饮酒、都督、惩罚、神计妙算。)。
2、看来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爱的人物,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的品读原文,找出你喜爱这个人物的原因和依据,读到人物对话的时候,要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当时他们的想法和情感,试着揣摩他们当时的心里活动。
(学生自读课文。)。
3、先读到这,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把你品读的结果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呢?
(学生交流汇报。)。
5、你们答对了,神计妙算就是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本课就是形容诸葛亮的计谋非常的高超。
6、结合你们刚才读课文,围绕神计妙算这个词语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呢?
7、下面就请同学们围绕你们刚刚提出的问题用心的再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讨论,一会儿选一处你认为体会最深的地方讲给大家听听。
(学生自读课文。)。
(学生汇报交流。)。
(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草船借箭的过程。)。
10、谁能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呢?
(学生汇报。)。
11、诸葛亮一算了天、二算了地、三算了人,可以说各个方面他都考虑周到,而且每一方面都一一的、巧妙的做出安排,这就是神计妙算。
(师板书神计妙算。)。
12、面对诸葛亮的神计妙算,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到:他说什么呢?
13、当时周瑜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呢?
15、对,这也是《三国演义》这部名著在刻画人物方面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因为只有通过语言的描述,才能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的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多媒体课件播放空城计的故事。)。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教案篇四
《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变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想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学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质。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知天文、动地理、识人心、巧安排。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周瑜与诸葛亮对话时的言语态度的特点。
:2课时。
: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一、激趣导入,解题质疑。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学习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吗?(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的有价值的问题请学生书写在黑板上。如:
(1)谁用草船向谁借箭?
(2)为什么要借箭?
(3)怎样借箭?)。
二、自由阅读,相互讨论。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阅读,提出阅读要求。
(1)做到“四不”:不错字,不多字,不少字,不读破格句。
(2)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3)读到有疑问的地方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交流刚才所提的问题,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小组所提的问题。
三、读课文,讲故事。
学生再读课文,做到能简单的讲述这个故事。(意在使学生弄懂故事的前因后果。)。
:进一步熟读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一、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的词语。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
1、要求学生划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2、讨论交流。
知天文。
出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小黑板)。
(1)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吃惊)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2)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3)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即清楚有简练。行吗?好吗?为什么?(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4)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懂地理、巧安排。
(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图,并上黑板来摆一摆,说说理由。
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识人心。
识曹操。
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箭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识鲁肃。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请同学们仔细的讨论一下。
三、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特征。
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干。而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课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对白,老师读提示语,一、二组同学读周瑜的话,三、四组同学读诸葛亮的话,体会一下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还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个怎样的人。(读后讨论)。
四、。总结全文。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出示;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知天文。
神机妙算懂地利、巧安排。
识人心。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教案篇五
一、教学内容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课文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想一想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二、教学设计:
学生比较喜欢三国的故事和人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讲学结合,一学为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水平。
三、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生词,读通读懂课文。
2、了解古代军事知识:都督、军令状、水寨、弓弩等。
3、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在什么地方。
四、教学难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五、教学过程:
同学踊跃发言教师小结,对于课外积累多的学生鼓掌表扬。
关于三国的歇后语: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东吴招亲----陪了夫人又折兵。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关于三国的成语:
望梅止渴三顾茅庐味如鸡肋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手不释卷老马识途木牛流马。
2、学生分组自学。
(1)自学生字生词,不懂的查字典。教师巡视。
(2)根据写事的继续问的特点分清课文的顺序。
立下军令状-----巧妙安排-----草船借箭-----如期交箭。
(3)认识诸葛亮是人而不是神,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谙熟人,二是具有丰富的天文知识,三是通晓地理。
(4)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讨论。
(1)《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草船借箭?结果怎样?
(2)本文人物分析。
周瑜:阴险狡猾;诸葛亮: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鲁素:忠厚老实;曹操:谨慎多疑。
不喜欢周瑜的原因: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
喜欢诸葛亮的原因: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3)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在于诸葛亮对借箭妙计的通盘考虑和周到的安排。
a、诸葛亮算到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回来时顺水顺风;b、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手箭。c、诸葛亮算好了人,知道鲁素忠厚老实守信,特地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素向周瑜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因而大张旗鼓,雾夜佯攻曹营。鲁素见证了诸葛亮取箭的经过,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图文结合,看出诸葛亮料事如神,足智多谋,博才多学,知己知彼,善于运筹帷幄。是历史山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
5、把本课的内容演一演,同学评价。
6、课外读一读《三国演义》中跟本课有关的部分。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新词的意思。
3.通过读课文,理解诸葛亮的为人。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给课文分段。
教具:录音、投影。
教学过程:
一、审题激趣:我们知道中国古典文学中有一部是写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的书,其中“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等故事,你知道这是本什么书?(《三国演义》)。
二、学生自学课文,自学生字词。
出示思考题:1。课文中谁是主要人物?围绕“借箭”,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质疑问难,分清因果。
1.学生提问,教师整理后存疑。
2.带着问题边读边想。组织讨论,着重解决:
(1)诸葛亮为什么到东吴来?为什么要借鉴?(要求学生细读课文第一段,弄懂事情发生的原因。)。
(3)对话朗读训练,
(4)讨论: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周瑜要陷害自己的阴谋?
3.首尾两句联系对照,通过朗读,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读最后一段,抓住关键词“交箭”-“长叹”分清事情的结果。
四、小结:学习叙事的课文,应该分清事情的起因、结果,才能深入理解课文。
五.填空:因为周瑜()诸葛亮的才干,想以此来()诸葛亮;诸葛亮()答应()天交箭,并立下军令状。经过“草船借箭”,又一次证明了诸葛亮是一位()的人。
作业:抄写生字新词。
作业本1、2题。
板书:接受任务--做好准备--草船借箭--按时交箭。
(1-2)(3-5)(6~9)(10)。
教学后记: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理解诸葛亮草船借箭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
2.深入认识诸葛亮这一人物,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探究课文,深入了解诸葛亮。
教学难点:简要复述课文。
教具: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2。鲁肃是怎样对待诸葛亮的?
二、细读课文6-9自然段,切入重点抓住“借”字,思考:草船借箭为什么成功?
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一个中心词来概括回答,并用上“因为------所以”(神机妙算)。
三、引导学生探究,领悟方法。
1.理解“神机妙算”
2.诸葛亮敢于用“草船借箭”,首先“神机妙算”到了什么?
联系“大雾满天”一句,说说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朗读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读懂“神机妙算”的?(抓住关键句-联系上下文)。
四、导学法,探究讨论。
1、根据学法,再读课文,讨论诸葛亮还“妙算”到了什么?怎样安排计策?划下有关句子。
2、组织讨论,在读读议议中把握重点。
(1)读“诸葛亮笑着说”一句,体会他充分“妙算”到的情况。
(2)读议“一字儿排开”一句,想想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结果怎样?(出示挂图)。
“一字儿排开”与“一列纵横”有什么区别?
再读“飞箭如雨”句,“船头掉向”又说明了什么?
(3)结合第9自然段,你还读懂了什么?齐读。
3.小结:学习课文,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
五、扩展探究,加深认识。
1.默读课文,哪些地方也表现出诸葛亮“神机妙算”?(学生相互交流)。
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能神机妙算?(知己知彼,博学多才,善于分析,巧妙运用计策)。
六、简要复述课文。
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复述。自由复述-指名复述-同桌复述。
七、填空:“草船借箭”是一次()的较量。诸葛亮深知周瑜(),鲁肃(),曹操();还利用()()天气和()条件,巧妙的安排,运用()进行借箭。借箭的成功,充分说明诸葛亮是一个既()又()的人。
作业:作业本3、5、6题。
板书:知天时:大雾。
草船借箭识人心:周瑜鲁肃曹操。
诸葛亮懂地理:顺风顺水。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教案篇七
师:同学们,这节课能够和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老师由衷的高兴。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让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放歌曲)。听了这首歌你一定知道它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歌?(三国演义)你们看过《三国演义》吗?(看过)那么,请同学们在老师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才智过人的丞相,他火烧新野、智取汉中、空城设计、赤壁兴兵;他气死周瑜、骂死王朗、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你知道他是谁吗?(诸葛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另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板书:草船借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生: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枝箭,以次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师:这件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周瑜忌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枝箭,以次陷害他。
师: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这个内容的呢?(1、2两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对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观看时要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进而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生:看视频。
生: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出心胸狭窄,凶狠狡诈。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师:周瑜和诸葛亮针锋相对,一个暗藏杀机,一个胸有成竹。这部分对话这么精彩,大家想不想分角色读一读呢?(分角色朗读)注意人物的性格特点。
生:感觉太简单了,总是周瑜问、周瑜说、诸葛亮说的。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提示语中,常常有恰当的表示人物动作、神态的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现在,我们就来通过对人物对话的朗读和揣摩,给文中旁白部分加上一个确切的表示人物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词。请在小组内合作完成。
生:小组讨论,汇报。
生:我给周瑜的第一句加“明知故问”。因为一个大都督怎会不知道水上交战用弓箭最好?他是“明知故问”。
生:我给周瑜的第二句前加“狡猾地”一词。因为诸葛亮是一个文人,他没有兵工厂,怎么造十万枝箭?分明想陷害他。
生:我认为“军情紧急,可不得开玩笑”一句前加“高兴”因为周瑜看到诸葛亮上当了,心中非常高兴。
生:周瑜虽然高兴,但又忍着装摸作样。所以我在这添上“心中暗喜嘴上却说”。
师:体会了人物内心复杂的变化。
生:诸葛亮立军令状之前应加上“胸有成竹”。
师:请你把诸葛亮的话读一读,读出他胸有成竹的语气。那么,为什么会胸有成竹呢?他在立军令状前想到了什么呢?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小组合作学习下面几个自然段。(在书中边读边注明)。
生:讨论汇报。
1、三天后必有大雾。
2、曹操定不敢出兵,只得放箭。
3、回来时顺风顺水。
4、鲁肃定会帮忙,并不会告诉周瑜。
5、要用20条船,每条船上30名军士。
师:从刚才的分析,你能用书中的一个词来评价一下诸葛亮吗?
生:神机妙算。
生:吃惊。
师:而诸葛亮的表情什么样?
生:笑。
师:诸葛亮此时这一笑,在笑谁呢?笑他什么?
生:笑周瑜,笑他心胸狭窄。自信的笑。
生:笑曹操,笑他生性多疑。嘲讽的笑。
生:笑鲁肃,笑他忠厚老实。善意的笑、幽默的笑。
师:诸葛亮这一“笑”,笑出了他的本事更笑出了他超人的智慧。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的比不上他!”
师:周瑜到底哪些地方比不上他?
生:我认为周瑜智商不如诸葛亮,关于“箭”的事,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生:我认为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而诸葛亮顾全大局。
师:那么,这句话应该怎样的语气来读呢?
生:感叹。
师:诸葛亮神机妙算,众人皆知。老师这还有一首诗就是赞美诸葛亮“草船借箭”这一妙计的。
出示:
一夜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郎。
四、学生质疑,拓展创新。
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你们还有没有不明白的问题?
生:我认为题目应用“骗”。
生:曹操也是有名的军事家为什么没有破此计?
五、总结。
同学们〈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老师希望同学们课下多读一读,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弄清借箭的经过,认识借箭成功的原因,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能试着评论历史人物。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弄清借箭的经过。
教学难点:
认识借箭成功的原因,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暑假中,曾上演了大型连续剧《三国演义》,谁知道“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生:“三国”指的是魏国、蜀国、吴国。
师:魏、蜀、吴三国并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为什么是三国鼎立?看老师画图。(师边画边讲)。
曹操。
刘备联合孙权。
生:周瑜妒忌诸葛亮。
师:周瑜让他几天之间造多少箭?
生:让他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
师:这可能吗?
生:不可能。
师:诸葛亮草船借箭(板书课题)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显示了他的聪明才智,那么诸葛亮找谁借箭?怎么借箭?结果如何呢?请大家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大意)。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1、2自然段。
师:哪一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
生:第1自然段。
师:周瑜为什么要妒忌诸葛亮?
生:因诸葛亮挺有才干。
师:齐读这一段,注意“挺”和“很”这两个词要读得语气重一些。(生齐读)。
师:周瑜是怎样提出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事的?诸葛亮是怎样做的?默读第2自然段。
(周瑜借公事陷害诸葛亮,要他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满口答应,并立下军令状。)。
师: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他以为他的阴谋已得逞了。)。
(先请生自由读,发表意见,再指名分角色读。)。
小结:1、2自然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箭十万支”陷害诸葛亮,这是草船借箭的原因。
2、细读第3——5自然段。
师:当诸葛亮接受任务后,周瑜、诸葛亮各自是怎么做的?(生默读思考找到答案,并回答。)。
师:你从中看出什么?
生:我看出周瑜是个奸诈、阴险的人。
生:我看出诸葛亮胸有成竹。
师:回答得很好,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生:从他们的语言和做法看出来的。
(指名分角争读3、4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3、默读6—9自然段,用“——”划出出发时间,草船借箭的有关语句。
师: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行动?行动的目标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怎样?
请看老师给同学们放“电影”。(师出示电脑动画,配合录音范读,让学生观看诸葛亮是怎样在大雾漫天的环境中成功地和曹操借箭的经过)。
(生联系上下文讨论出:这一切都是诸葛亮预料到的)。
师:从中你对诸葛亮有什么认识?
生:诸葛亮的才智过人,我真佩服他。
生:诸葛亮晓天文、懂地理,我应向他学习。……。
4、齐读第10自然段。
师:诸葛亮一共借了多少支箭?
生:十万多支。
师:这一天恰好是周瑜给他任务期限的第几天?
生:第3天。
师:周瑜看到诸葛亮完成了任务,他的阴谋失败,他是怎样表现的?
生: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小结:诸葛亮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地借箭十万,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四、布置作业:
1、理清文章层次,给课文分段。
2、准备复述“草船借箭”的故事。
附:板书设计。
曹操。
刘备联合孙权。
(诸葛亮)(周瑜)。
才干妒忌。
因:十天造箭十万。
果:三天借箭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