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在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思维和分析能力以及提升综合素质都具有积极意义。写总结时要注意文字的简洁和清晰,言之有物,不啰嗦和冗长。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这个主题的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灵感和创意。
思想品德说课稿小学篇一
教师每天都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经验,不断总结自己的进步成果,增强天天向上的信心,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思想品德上册说课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教学目标:
1、在班集体中,能和同学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2、感受与体会到自己进步的脚印,并愿意朝着新的目标努力。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经验,不断总结自己的进步成果,增强天天向上的信心,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学会爱惜书本和文具,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在暑假中的旅游照片、制作、作品等、心愿卡(苹果形)、心愿树、成长袋的样子、黑板、录音故事。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展示自己暑假的一些旅游照片、作品,同学们,你们在暑假里兴的事是什么?学到了什么本领?下面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二、小组进行交流,和同桌一起分享快乐。
1、交流自己兴的事。
2、交流暑假中的作品。
三、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
1、设置几个小组,每组为一个展台,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类摆放在九个桌上,每个桌上摆上一个字组成“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
2、指名讲讲作品中的故事。
3、评选出优秀作品,每人发给九朵小红花,在每个组中选出一件你最满意的作品,把花投进相应的小盒中。
4、把优秀作品做成展板。
四、美好的小心愿。
1、我们的暑假过的真是丰富多彩,暑假已经过去,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学期,我们已经升入了二年级,我们有许多美好的心愿,你的心愿是什么?交流自己的心愿。
(板书:我升入了二年级)。
2、把自己的心愿写在心愿栏里,组内交流。
3、教师出示一棵心愿树,请把自己的心愿挂在心愿树上。贴在班内。有了美好的心愿,还要为美好的愿望付出努力,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五、成长包伴我成长。
教师举起事先准备的成长包,课后回到家中,在父母的帮助下,制作一个成长包。以后,把自己写的字,画的画,得的小红花,成绩册、奖状等进步成果,放进包中。一年之后看看自己成长的脚印。
一、导入:
1、新学期开始了,你们一定又发了不少新书,请看画面。黑板演示。
2、看看自己的新书,书中有哪些内容是你最感兴趣的,为什么对它感兴趣。
3、活动一:新书真好我们爱。
(1)和同桌说一说最感兴趣的内容。
(2)指名说一说。
二、书本文具对我说:
1、拿出上学期用过的书、本,在小组内进行展示,看看谁的书保护的好,请他介绍一下经验。
2、假如你是新书,你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学生戴上头饰,扮成新书、新本和文具说说自己的希望。
3、每一个同学都愿意保护好自己的新书,拿到新书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给新书穿上漂亮的“外衣”。
(1)教师演示包书皮的过程。
(2)学生练习包书皮,教师巡视指导,同学帮忙。
(3)展示包好皮的书,表扬做得好的。
三、我的好经验。
1、进行黑板演示:书上第7页图,他们遇到了些麻烦,谁来帮他们出出主意?2、你还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
四、书籍需要我们的爱护,你们知道吗?
1、伟大的文学家鲁迅,他从小就喜欢读书,对书籍十分爱惜。下面就请听一听鲁迅爱惜书的故事。(放录音)。
2、你能讲一讲你与书本、文具的故事吗?
3、小结:书本、文具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平时就要对他们精心保护,书本、文具是工人叔叔的辛勤劳动成果,我们要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五、作业:你能讲一讲你与书本、文具的故事吗?
六、教学后记:
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体会班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感受集体对个人进步的帮助。
2、提高交往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会班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感受集体对个人进步的帮助。
2、提高交往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回忆一件自己和同学或和老师之间发生的一件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在一起已经生活一年了,大家相互关心、共同学习和游戏,是不是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呀?我们来讲一讲、演一演我们班的故事。
二、新授:
1、导入:黑板出示10、11页的图画。
(1)图1、大家好!我叫李燕,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发生在我和同学之间的故事。记得春游那天我忘记带水了,我们组的李晓明发现了,马上把他带的两瓶水分给我一瓶,我接过同学递过来的水,感激地说:“谢谢你!”王晓东看见了也要把他带的饮料送给我喝,我连忙说:“够了,够了!”
(2)过渡语: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你和你的同学之间、你和老师之间是不是也发生了像李燕和他的同学之间这样的故事。
(3)图2、11页的三幅图:当你生病的时候,老师……;当你和伙伴有了矛盾的时候……;当我们班获奖的时候……。
(4)这些故事你能和你的同学讲讲吗?
2、分小组讲一讲你和同学之间,你和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并推荐出组内讲得较好的同学。
(1)过渡语:老师、同学曾经给予你多少帮助,那时你的心情怎样,你最想感谢谁?把最想感谢的同学的名字记在绿树叶上。
(2)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3)记下你最想感谢的同学的名字,并贴在黑板的大树上。
4、制作感谢卡。
(1)过渡语:一年中,在我们中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我们感谢这些同学,衷心的向他们说一句:“谢谢你们!”要感谢的同学还有很多很多,是谁还帮助过你?什么事情?用什么画面表现出来?写一句什么话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些感谢卡吧!
(2)学生制作感谢卡。
(3)同桌交流。然后把它送给自己所感谢的人。
三、作业:
当别人帮助了你,就请你及时的去感谢别人。一句“谢谢您!”“多谢您了!”既是礼节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
四、小结:
我们的班级就像我们自己的家,在这里只要我们有了困难,就会得到帮助,我们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集体中的老师与同学。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集体的温暖是时时刻刻存在的。
五、板书设计:
我们班里故事多。
老师的关心。
同学的友爱。
六、教学后记:
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集体生活中能与同学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交流分享、感受生活成果。
2、能以文明有礼貌的方式和同学交往。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3、感受多读好书能扩大知识领域,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教学重点和难点:
感受多读好书能扩大知识领域,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教学准备:
教师:图片、图书若干学生:图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导新课:
1、教师讲述:同学们,你们都有好朋友么?我也有个好朋友,你们猜猜它是谁?(出示书籍)对了,就是图书。
2、板书课题:好书大家看。
三、讲授新课:
1、欣赏图书:出示图书图片。
2、介绍自己喜欢的图书。
(1)教师介绍图书《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2)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图书。
3、好书大家看。
分学习小组交流图书:老师抓住机会表扬借书活动中互助友爱的学生、有礼貌的同学。同时注意观察学生在借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怎样借书还书。
(1)说一说:在借书的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值得学习的事情。
(2)说一说:在借书的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不满的事情。
(3)帮帮这些小同学。
5、利用电脑动画解决问题。
(1)书没看完怎么做标记?
(2)借的书还了,可是没看完怎么办?
(3)怎样做才能不把借来的书弄脏弄破?
(4)怎样还书才能使书的主人高兴?
(5)借来的书能转借他人看么?
6、小书签真可爱。
(1)出示教师制作的小书签。
(2)讲解制作的过程:
a、裁纸b、设计c、画图d、剪贴e、穿绳。
(3)学生合作制作小书签。
7、听故事。
四、小结。
你们在游戏中是不是也发现许多有趣的问题?图书世界真是很奇妙,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呢!就让我们从现在起去探索吧!别忘了在探索图书世界时要注意和周围的同学配合好,爱护图书。希望每位同学都和好书交上朋友。
五、教学后记。
思想品德说课稿小学篇二
《秋天的保健》是浙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的内容,这个单元主要以秋天的景色,果实,秋天的疾病,以此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融合了热爱环境,热爱粮食,热爱自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让学生了解秋天的保健常识,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意识。
帮助学生按秋天保健有关要求指导自己的生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进一步培养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根据这样的教学目标我就设计了三个版块的内容:一,认识秋天的天气特点;二,秋天的麻烦,让学生认识秋天的疾病及原因;三,秋天的保健,怎样让自己更健康。
我在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意图:
课堂教学源于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强调"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我们的课堂就应该落实这一理念。秋天是一个传染病高发的季节,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秋天生过哪些疾病,说说生病时的难受的感觉,再让学生学习秋天的保健知识。这样源于生活的课堂教学,能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近感,较好地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在生活中指导生活。
品德与生活应当源于生活,但绝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学意义在于"高于生活".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从"认识秋天的特点","秋天的麻烦"过渡到"秋天的保健"逐层深入,实现了质的飞跃。学生从课前调查以及课内医生的介绍,老师的指导,同学的交流中了解到更多秋天保健的知识。这就是"在生活中指导儿童生活",一定会给儿童今后的生活带来帮助。
用"综合"的理念设计课堂活动。
品德与生活是综合课程,就要运用多种教与学的方法,以"综合"的理念来设计课堂教学,整体发挥教育优势,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课堂的准备活动中让学生向社区或家长了解秋天容易得的疾病,了解秋天关于饮食,起居,运动方面的知识,既拓展了学生知识面,让他们了解基本的保健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而在课堂教学中,"认识秋天"这一环节中采用优美的图片,在《秋日私语》钢琴曲的烘托下,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起学生热爱秋天,热爱环境的情感。"秋天的麻烦"里出示一些疾病的照片非常直观,能唤起学生的记忆,"秋天的保健"这一环节中,设计了两个活动"秋天保健知识大比拼活动",把小朋友分为"运动组","水果组","蔬菜组","起居组"四个组,分别用实物呈现,图片展示,儿歌吟诵,自由讲述,现场采访等形式让学生而"其他食品组"则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将原本枯燥说教的知识以清晰,明了的形式呈现在儿童面前,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且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活动,培养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其中的拍手游戏中,在《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声中,让学生轻松了解秋季日常起居的保健知识的同时,又同时对学生进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送健康大礼"这一教学环节,设计了"演一演,唱一唱,选一选,辨一辨"这四个活动,促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积极思考,全体参与。在"演一演"这一活动后,让他们说说"看了这个活动后的想法",对学生又进行了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总之,在这堂课中,我没有纯粹地进行思想教育,或者简单地将课程所涉及的各学科知识拼凑起来,而注重了知识性,人文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恰当地把握了课程核心,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实现了各领域教育要求和价值的有机融合。
思想品德说课稿小学篇三
《做个快乐鸟》是《品德与生活》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真棒”的主题之一。如何面对困难解决烦恼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可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孩子们却又不知该如何解决。教材紧密联系生活,体现了本课程的课程性质即生活性。在各种活动中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烦恼,增强学生正确面对和解决自己或别人的烦恼的意识,使学生把这种乐于,善于帮助自己和别人找快乐的良好行为延伸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去。
依据《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要求,教材的编写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童年生活的快乐。
2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自我消除烦恼和关心他人的行为习惯。
3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化解烦恼的多种方法。
4过程与方法:通过探讨“怎样变烦恼为快乐”和“怎样为别人也带去快乐”的活动,指导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积累经验。
快乐是每个人永恒不变的追求,无论是谁都希望快乐永远与自己相伴,但快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一种心灵的体验,而仅仅是一种实际的感受,他们对于快乐的理解,大都停留在吃,玩这些比较肤浅的层次上,另外这一年龄的学生已具有初步感知自己和他人烦恼的心理品质,具有同情心和追求快乐的心理。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贴近孩子生活的活动化教学,在游戏中,在活动的参与中,引导学生休会更深层次的快乐,体验克服困难,关心他人,从别人的快乐中感受到不一样的快乐,走近学生的心灵深处提升孩子对于快乐的理解与体验。
本课以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通过各种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通过激趣导入、录像演示、游戏体验、音乐渲染等活动化教学,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注意了活动的层次性、目的性。调动每个学生内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游戏中、活动中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
1、制作课件:学生生活中的快乐图片。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不快乐的镜头。
2、学生准备相应的凭借物如照片,奖状等。
3、“烦恼袋”
4、歌曲《幸福拍手歌》。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我力图在课堂中体现本课程的三个基本特征: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快乐大本营。
1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并配有欢快的音乐。让学生观看,感受快乐,将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个新课的学习。
2送神密朋友-快乐鸟,揭示课题。
3引导学生从家长,教师,小伙伴及自己的角度回忆,个别说与自由交流相结合让学生讲述自己曾经有过的快乐的事。此处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了身边的人和事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充分体验我是一个快乐鸟。
活动(二)快乐快快来。
1课件出示几名学生说自己遇到的烦恼事,小组合作想办法排解烦恼。
2、倾诉自己的烦恼,投递到烦恼袋。
3、传快乐球活动。配有音乐,当音乐停止得到快乐球的同学就要从烦恼袋中抽取一条写有烦恼事的纸条,并读出纸条上的内容。同学们献计献策,共同解决。
在这一活动中出现的烦恼,学生所要解决的烦恼都是从学生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这样会让学生觉得亲切,有话说,能活动。通过孩子们自己的生活进行教育,在自己的生活体验中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更大。小组合作,更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游戏中,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他人解决烦恼而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感受到了更深层次的快乐。
活动(三)快乐金点子。
1采用探究研讨的方式交流快乐金点子,寻找正确的变烦恼为快乐的方法。
2教师送金点子。(详细的金点子)。
这一活动的设计使教学行为成为切实可行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行为。
3师生共同唱《幸福拍手歌》,全班互动。将快乐延续。结束本课的学习。
最后说一下我的设计理念。我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让学生快乐、自信、健康的茁壮成长。
由于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课堂上就会不断生成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更好的教学艺术和智慧去面对学生生成的问题。我想,我会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的探索!
思想品德说课稿小学篇四
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了解发生在社区里的故事,感受社区干部的高尚情怀。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上册说课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教学目标:
1、认识社区,了解社区的概况。
2、知道社区里有哪些基础设施,了解他们的作用。
3、热爱自己的社区,为能生活在这样的社区而感到幸福感到自豪。
教学重点:通过调查了解,熟知社区的设施,以及它们的基本作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师——课件。
生——了解社区里发生的新鲜事;了解社区设施概况。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认识社区,了解社区的概况。
2、知道社区里有哪些基础设施,了解他们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音乐《快乐的晚会》,看一段男女老幼在社区内载歌载舞参加活动的录像。
2.教师启发谈话:这么其乐融融的场面,多像一家人在一起的情景啊!这是哪里举行的什么活动呢?让学生猜一猜推测推测。
3.学生发言后总结:这是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的剪影。
二、话题讨论,形成概念。
1.师:那么什么是“社区”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对社区的理解。
2.学生畅所欲言地说,教师加以总结整理,大致形成以下要点,说对其中一个意思的加以表扬:
a、社区是由附近的左邻右舍组成的群体;。
b、社区里有为居民的正常生活提供便利服务的基本设施;。
c、社区里有一些专门的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专门为维持大家正常的生活忙碌着。
d、每个人都是社区的一分子,每个人都离不开社区。
3.电脑屏幕显示:“开心社区,你说我说”。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生活的社区每天都有说不完的新鲜事发生,每天都能有一些让人高兴让人幸福的小变化。“社区新闻我知道”,来把最近你社区里发生的事件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三、图示研读,了解构成。
2.讨论说说自己的社区里面有什么?你所在社区让你最感到自豪的东西是什么?
四、模拟演示,增进情感。
1.社区设施调查。出示课本第5页“小调查”的表格。引导学生填写完整。
2.小组内交流表格是否填写完整正确。
3.模拟演出。假象自己成为小区里的某项设施,自己能为小区的居民带来什么服务呢?曾经做出过什么贡献呢?上台向大家说一说。
4.教师即时点评,渗透保护社区设施的道德教育。
五、故事结课,作业指导。
1.“你喜欢社区的生活吗?你爱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吗?并说说理由。请实话实说。”
2.请听一个故事:《为求老太平安邻居撒谎三年》。听完再来谈谈你的看法。
3.课后作业:
a、“童眼看世界”社区风光摄影展。请同学们走访本地各个小区,拍摄下小区的美丽风景,拍摄下小区美好的活动风光。下节课举行比赛。
b、准备采写一个“社区是我家”为主题的故事。比一比谁的故事更有意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的思想情感。
一、快板引入,调动情绪。
1.教师案例引入:同学樊朝十分喜爱自己生活的社区,他写了一首儿歌来表达自己无比幸福满足的心情。现在我们听他们快板表演一下。(快板)。
2.每位同学都有属于自己的赞美小区的方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社区。
3.“童眼看社区”摄影作品展览评比。课前将学生上交的照片编号写上题目,在教室的学习园地展览出来。这时引导学生浏览照片,把自己最喜欢的三张照片的号码写下来。最后统计获得支持度的六张照片,公布获奖者名单,给以适当的奖励。
4.“社区是我家”故事会。同学们课前把故事讲会,上课时能够脱稿讲。学生中推选出四名评委给讲故事者打分。考虑到时间关系,参与在自愿报名的情况下再让抽签上台,选取6个故事,每位学生讲的时间不超过2分钟。讲完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
二、城乡对比,风采各异。
2.课件播放反映农村社区风光的精彩图片。
3.启发交流:看了农村的社区照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说各种感受和赞叹。)教师小结:看来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社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们都离不开社区啊。
4.比较一下农村社区和城市的社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教师此时不必强求答案的精确。注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有没有深入观察和思考问题。
三、国外社区,异域风情。
1.出示外国社区风光图文,教师配以解说。
解说:“在加拿大坎德蒙顿市的社区,此时数万儿童正载歌载舞参加国庆_;离此不远的美国纽约的某社区,一名男孩兴致勃勃地做着木工活;同样的城市,不同的社区活动不尽相同,纽约的曼哈顿社区里投篮、画脸谱、竞技攀岩等活动正开展得热火朝天;让我们把目光转回东方,你看,我们来到了日本东京涩谷区,这个社区的露天电影让居民们看得津津有味;与日本邻邦的韩国,一场别开生面的捶背比赛在无比温馨的氛围中展开;在遥远的非洲社区,居民经常会推出一些歌舞活动,这是他们在跳赤脚舞,看欢笑洋溢在他们的脸上。”
同学们,看完了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小结:社区是全世界都十分关注的生活单元,发达国家都十分注重引导居民融入社区。就算是美国总统也以能够参加社区活动,为社区做一些义务劳动为荣。亿万居民在社区中获得了幸福。社区,真不愧是我们幸福的源泉,我们身心的港湾,我们心灵的大“家”。
四、社区今昔,展望明天。
让学生去了解今天的社区有了哪些变化。
附板书:
1、社区——我的大“家”
办公室。
阅览室。
活动事。
教学目标:
1、知道社区人包括在社区里生活的人和在社区里工作的人。
2、认识社区干部、民警和社区里的其他劳动者,体会他们工作的辛苦。
3、了解发生在社区里的故事,感受社区干部的高尚情怀。
4、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
5、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认识社区干部、民警和社区里的其他劳动者,体会他们劳动的辛苦。
2、了解发生在社区里里的故事,感受社区干部的高尚情怀。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尊重别人的劳动。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1、采访自己所在社区的一位劳动者,观察、了解他的工作,并拍下他的照片。
2、搜集辩论资料。
3、有关垃圾分类处理的专访和调查,完成调查表。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知道社区人包括在社区里生活的人和在社区里工作的人。
2、认识社区干部体会他们工作的辛苦。
3、了解发生在社区里的故事,感受社区干部的高尚情怀。
4、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录像导入,揭示课题。
2、学生自由发言。
工作,他们都是——可爱的社区人(揭示课题)。
二、认识干部,了解职责。
1、在我们的社区里,为了使人们生活得更方便、更安全、更舒适,有许多人在默默。
为社区工作。
他们辛勤地劳动着……。
2、猜一猜:出示照片《忙碌的身影》,他们是社区什么干部呢?结合照片播放录音。
绍,并出示文字。
3、观看录像《采访社区干部》,教师提问:我们的社区里,除了这些干部,你知道。
有哪些干部。
4、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的社区需要这么多社区干部啊!
三、故事交流,感受情怀。
1、故事屋:你就是我们社区的奶奶,学生自由读。
2、全班交流:读了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3、我们生活的社区也有很多许多这样的好干部,请你也来夸一夸!
4、教师小结。
四、组织辩论,深化认识。
1、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完善,社区承担起越来越多的工作。当前,我们小学生午间和下午放学后家里常常没人照看,都是由学校来承担的,那么,这些管理工作是否也可以由社区来承担呢?(出示辩题)。
2、组织学生按观点分成两队。两队围绕自己的观点自由讨论,组织相关材料。两队各派代表发言,其余同学可以为自己一方补充,并阐述理由。
3、小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认识社区里民警和的其他劳动者,体会他们劳动的辛苦。
一、感受辛勤,学会尊重。
1、社区里,除了社区干部,还有许多的劳动者为我们的社区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请大家看一段录像(播放社区清洁工工作的视频)。
2、请学生说说感受。
3、前段时间,同学们采访了不少社区劳动者,请你来介绍一下他每天要做些什么?是怎么做的?并谈谈你的感受。
4、小组讨论:在社区里,有了这些社区劳动者,给我们的社区生活带来了什么便利呢?
5、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尊重社区劳动者的劳动呢?学生自由说。
6、记一记,让我们记住这些普通的社区劳动者吧!出示“领奖台”,教师引导、帮助学生一起完成。(在《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声中)。
二、模拟社区,激发情感。
1、教师先让同学自由组合,扮演社区普通劳动者,在班级这个模拟社区里为大家服务,让其余学生去体验他们的服务,感受他们的辛勤劳动。
2、学生小记者适时对参加扮演社区普通劳动者的同学进行采访,让他们说说当一名普通劳动者的感受。
三、采访体验,保护环境。
1、咨询环境保护专家(或上网查找资料):为什么要将垃圾分类处理?
3、请你来谈谈你所在社区的垃圾处理现状。
4、说一说,你对社区垃圾分类回收有什么建议?
5、教师小结:垃圾分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呢!
四、课后延伸,提高认识。
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展开关于垃圾分类处理的相关班队活动,并组织对外宣传活动。
附板书:2、可爱的社区人。
治保调节委员。
环境卫生委员。
社区成员社会保障委员。
计划生育委员。
文化教育委员。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展示,课堂交流,使学生感受到社区活动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积极参加社区各种活动的热情。
2、了解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意义,鼓励学生加入志愿者的行列,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学会做人,学会合作。
教学重点:感受社区的活动丰富多彩,鼓励学生积极加社区公益活动,做一名小小志愿者。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积极加社区公益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调查,收集一些关于志愿者的活动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通过图片展示,课堂交流,使学生感受到社区活动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积极参加社区各种活动的热情。
2、了解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意义,鼓励学生加入志愿者的行列,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每到节假日,我们的社区经常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我们跟随“乐乐”到他所在的社区去看一看吧!(视频播放一段“社区活动”的资料)。
二、回忆活动,感受丰富。
1.乐乐:同学们你们的社区都开展了哪些活动啊?
2.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参与活动的情景。
3.观看各种社区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展示各种图片)。
三、小组讨论,了解意义。
1.听说过些志愿者吗?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很多都是社区志愿者组织开展的。
2.出示志愿者誓言,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组讨论:没有报酬,又要花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为什么大家要参加志愿者服务队?
4.你愿意成为一名志愿者,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他人吗?
(1)那么你又参加过哪些志愿活动?(小组交流)。
(2)指名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肯定他们的活动。
四、课外延伸,作业指导。
1.师:志愿者服务既包括地方和国家范围内的志愿者行为,也包括跨越国境的双边的和国际的志愿者项目。志愿服务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福利的提高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配乐:《爱的奉献》)。
2.补充西班牙志愿者服务情况《参》第12页。
3.课后作业:
收集了解我社区或其他地方志愿者的相关情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通过图片展示,课堂交流,使学生感受到社区活动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积极参加社区各种活动的热情。
2、了解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意义,鼓励学生加入志愿者的行列,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学会做人,学会合作。
一、展示图片,夸志愿者。
有这么多的志愿者为社区默默服务着,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二、小小设计师在行动。
2、我们来当“小小设计师”,也来分小组,讨论一下还可以做些什么?
3、分组讨论,提交方案。
社区活动设计方案表:
策划者活动主题活动地点。
活动时间参加人员。
活动意义。
活动内容。
活动要求及准备。
预期活动效果。
5、展示各小组的设计方案,全班讨论,提一些小建议“请你说说,你们小组为什么这样制定计划?”
6、评奖“设计师”
三、知心姐姐,出谋划策。
“有的同学在参加志愿者活动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我们一起帮他想想办法。”
1、提出问题(书p19)。
瞧,3个小朋友他们想做好事,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困惑,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有些什么困难。
2、分四人小组讨论。
•假如你是这几个小朋友,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解决?
•假如你是知心姐姐,你又会怎样回答他们呢?
•你在活动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也请你和大家说说,让同学们来帮帮你。
3、制作“爱心卡”:每人发一张“心形”的卡片,让他们自由写想说的话。
四、课外延伸。
1.小结:社区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生活在社区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社区服务——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让我们也来参加志愿者的队伍。献出你的一份爱,社区的明天会更好。(配乐《爱的奉献》)。
2.课后赠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3.可以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完善活动设计方案,将此方案付诸行动。
附板书:
3、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
社区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啊!
思想品德说课稿小学篇五
一、内容说明:
本课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教材中让学生认识残疾人在生活上的许多困难,以及了解张海迪身残志坚的事迹,这些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太遥远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开发,让学生换位体验,燃起对残疾人的同情和关爱之情,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培养学生的爱心。
二、教学目的:
1、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真实困难。
2、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
3、了解社会生活中各种为帮助残疾人设置的设施,以及帮助残疾人的做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真实困难,并从中得到感悟。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尊重、帮助残疾人。
三、教学设计意图: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整堂课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准备:丝巾,课件,100元人民币,学生搜集残疾人的故事。
五、教学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初步感受。
(1)、谈话导入,出示图片,说说图片上的人跟我们长得有什么不一样?小朋友个个是健康、活泼的孩子,得到老师精心的培养,父母的疼爱,多么幸福呀!可在我们的社会中还生活着许多残疾人。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样的人叫残疾人?(板书“残疾人”)。
2、通过活动,加深体验。
(1)、虽然同学们可能都见过残疾人,但是对他们不一定有很多了解。现在,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次模拟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老师先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做蒙眼走路的体验活动,一人把眼睛用丝巾蒙住,体验盲人,一人明眼走完全程,路线是教室一圈。)。
请同学们谈谈体会。
(2)、下面,我们再来体验一下“单手戴红领巾”,一只手不准动,只能用另一只手来戴。
请同学们谈一谈刚才的感受。
(3)、刚才,在这短短的几分钟里,小朋友们就感到了许多的不方便,对正常人来说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对残疾人却不是那么容易。而残疾人却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多么不容易啊。尽管如此,许多残疾人像我们一样地学习、工作。(师出示张海迪的画面及介绍)说说你还了解哪些这样身残志坚、自强自立的残疾人?小组讨论,交流。
(4)、由此可见,残疾人不但值得我们去尊重,他们那种身残志坚、自强自立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去学习。谁来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残疾人呢?(板书:关爱)那么他们的做法对不对?(出示课件)。
(5)、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帮助残疾人的做法,你们知道我们社会对残疾人有哪些关爱吗?(引导学生认识盲道、无障碍通道、人民币上的盲文,电视台的哑语新闻,助残日等)。
3、情境表演、巩固深化:
(1)、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是社会的进步,是社会闻名的表现。小朋友们,那么当你在公园里遇见聋哑人向你问路时,遇见坐在轮椅上的阿姨要过小水沟时,如果你在大街上看见盲人急着要过马路时,你会怎么做呢?(出示课件)让我们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做一做。
(2)、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关心残疾人?学到这里,你懂得了什么?(板画:爱心)。
4.总结激励,延伸导行:
在这世界上,我们人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让世界都充满爱,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伸出温暖的手,奉献自己的爱心,这世界将永远成为美好的春天。让我们努力去行动吧!回家去约上爸爸、妈妈,约上亲朋好友,让大家都来关心残疾人。
跟录音齐唱:《爱的奉献》。
板书:
六、教学反思:
通过《他们需要关爱》这一课的教学,我更深地感受到,课堂要充满活力,师生的创造是很重要。而实验教材正好为师生提供了很多创造空间,就看我们如何去把握,如何去挖掘,如何去运用了。在新课程的引领下,课堂学习由认知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活动性成了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不再是静听、静观、静思的学习,而是学生在合作、活动中的学习,其中行为体验正是一条绝好的途径。
1、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道德情感具有情境性,一定的道德情境能激发相应的道德情感。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学生心弦,引发学生体验。活动一开始,教师通过看残疾人的图片,让学生认识残疾人,初步了解残疾人,从中燃起对残疾人的同情。与此同时,我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搜查一些感人的图片来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如:盲人画、断臂青年的篆刻及口书,还有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的精彩画面的选用,使教材的功能得以拓展。
2、参与游戏,亲身体验。
传统的课堂上,我们要求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不插嘴,专心听,孩子成了学习的容器,个性被磨圆,创新的火花被掐灭。为此,我们要设计孩子们喜欢的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欢快的游戏活动中,成为活动的细胞,活动的主人。如“换位体验”中的“蒙眼走路”、“单手穿衣”这一活动形式是令学生喜爱的,强调全体学生一起参与活动,人人都得到体验,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切身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可能面临的困难与痛苦,唤起内心的同情,并力所能及地帮助残疾人。教学中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其自由地进行体验活动,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同学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及相互合作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自主学习的主人,并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情感体验。这样的活动既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又体现了新课程中活动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思想品德说课稿小学篇六
本单元“你好,祖国妈妈”是品德与生活课程中仅有的一篇以爱国主义启蒙教育为主旨的主题单元。“可爱的祖国”又是这个板块的第一个活动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我鉴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
“20xx,北京!”这篇课文于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出现,而且该篇课文是我国申奥成功之夜的情景,一出示图片就立即吸引了学生在脑中重现当时的情景,并且让学生边背该篇课文边回忆当夜情景。小学生的兴趣,是从对具体的事物的接触中获得愉快的感受而直接产生的。为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有利气氛,我在适当的时候充分利用了教学挂图,如:为让学生感受当时申奥成功的气氛,我出示了国家人民庆功图等。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好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课堂教学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学。”本课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丽可爱、及怎么爱祖国。其实这些大道理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还是稍微为难理解的,所以我就引导他们从做学校的小导游引领老师参观校园风光到发现整个拉堡镇的可爱及伟大、延伸到理解整个中国,感觉到祖国的可爱和伟大。关于怎么爱祖国的问题的教学,小学生毕竟不能像伟人那样为国做出巨大的贡献,此时我就充分发挥讨论的作用,利用多种形式讨论,如分小组讨论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中有哪些地方特别可爱、美丽的。他们很积极挖掘身边资源:如校园的花圃、升旗台;学校附近的小公园和体育中心等等。我也以学生的身份参与他们的讨论,并及时捕捉他们说出的有用的信息,并向其他小组传播,激起组间竟争,同时及时点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如有个小组讨论到升旗台旁有很多花点缀很漂亮时,有个同学说他们班的清洁区也很漂亮时,有个同学就有不同的看法,觉得清洁区就那么一两块水泥地板,除了地板还是地板,有什么漂亮可言呢。我就适宜地引导他们懂得清洁区清洁干净也是一种美,并引发他们思考怎样做才能使它保持这种美或更美呢?又让他们懂得讲卫生,坚持劳动创造美。通过他们的各抒己见、互相交流,形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时参与的感官越多就越能充分发挥大脑左半球的协调活动、思维活动的效率就会越高,学习效果就更好。所以我充分利用这一规律适当调控学生的眼、耳手、脑、口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中学”,通过活动,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与之不断融合,进行积极的自我教育,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在此我设计了“能干的小画家”环节,让他们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用一双小手勾画出理想中的家园。课文的最后还设计了“我是一名小小歌唱家”的环节。让学生边歌边舞唱出祖国的可爱,加深他们对祖国的理解和热爱。
思想品德说课稿小学篇七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感受活动的气氛,体验课堂的快乐和幸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公开课说课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任务能独立完成。
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一下好的学习方法;。
2、学生根据42页三幅插图自己创编小品;。
3、师生共同收集关于“一分钟的价值”的有关资料,收集勤学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学习上,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2、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困难”。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主要困难。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好的学习方法。借他山之石来攻玉。
二、小组进行小品展示。
1、相互欣赏。
在看小品的过程中,思考同学的表演意图,小品诠释了什么思想主旨。
2、自主探究。
在对小品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受到启发,并从中感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对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多么重要。
三、师生共同探讨。
学生结合课本第43页下方三个孩子遇到困难的插图,讨论如何帮助他们克服这些不好的习气。
四、体验活动。
1、学生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一分钟时间有多长。
2、结合收集的资料,师生共同交流关于一分钟的价值。
3、分小组进行一分钟写字比赛,一分钟口算比赛,把成绩记录下来,把成绩展示一下,共同感受一下一分钟的价值。
五、小结。
1、时间是宝贵的,一去不复返;。
2、要合理利用每一分钟,快乐学习,尽情潇洒,充分休息,不要让时间悄悄地溜走。
六、师生交流。
1、看图想一想,说一说。
(1)学生看课本第46页三幅插图,说说自己大胆提问的收获。
(2)学生把自己不敢提问的顾虑说出来,大家共同想办法克服。
2、名言激励。
(1)学生说说自己创编关于勤学好问的“名言”,互相交流,相互启发;。
(2)教师小结,学生朗读关于勤学好问的名言。
七、活动拓展。
1、有关时间的感受,还可以使用模拟表演的形式,如请学生扮演时光老人,帮助学生体会珍惜时间的重要意义。
2、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时间,学习习惯方面的名言警句,自己办一张手抄报。展示自己这堂课学到的知识和明白的道理,让大家和你一起分享。
教学目标:
1、了解学校里除自己的老师以外的工作人员,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以及工作感想。
2、学会以社会实践(调查)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快乐。
3、理解这些人们的工作对自己在学校健康、快乐的生活和学习是不可或缺的。
4、萌发对这些人的感激和尊敬。
教学重点:
1、以社会调查的形式进行学习,并把自己实践的结果向小组汇报和交流。
2、通过对这些人工作的了解,激发对他们的感激和尊敬之情。
教学难点:
懂得学校里其他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不可缺少的,萌发对他们的感激和尊敬。
课时设计:两课时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一些校园的图片。
干净、美丽的校园;学生读书、游戏的画面;到图书馆借阅图书的情景等等。
能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你觉得需要哪些人的配合呢?
2、读p50提示语:你了解在学校里工作的人吗?知道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吗?
出示课题:在学校里工作的人们(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在学校里工作的人)。
3、上节课结束时,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今天的任务,各个小组还做了准备。现在,请各个小组说一下,你们准备问些什么问题,联系的情况怎么样?各个小组汇报。
二、采访调查学校里工作的人们。
1、各小组按照事先拟定的计划进行调查访问。
2、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遵守采访时间,讲礼貌,认真观察、详细了解在学校里从事不同工作的人们的工作情况,并做好记录。
三、学生汇报调查的情况,并谈感受。
各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调查访问所得。
比如校工叔叔、清洁阿姨、校长、大队辅导员、图书管理员、食堂伯伯等在学校工作的人的具体工作情况,并谈感受。师适时点拨。
四、想象假如没有了他们,我们会怎么样?
学生交流汇报。
小结: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在学校里工作的人们,他们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了我们健康成长,我们真的是非常感激!
五、表达敬意。
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感谢和敬意)。
六、总结。
齐读课后总结语。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把学校办好,离不开各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我们要关注、尊重他们,特别是要尊重他们的劳动。
教学目标:
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
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称呼他们。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感受父母长辈的关爱之情,体验家庭生活中的快乐和幸福。
教学难点:
家庭成员之间和关系及称呼,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
教学准备:
让学生收集一些和家人合影的照片(全家福、生活照);准备一张用彩色纸。
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家的温馨气息。
生1:我的家住在……。
生2:我的家住在……。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我们的家。(师板书:我的家)。
生:左下角那个扎小辫的。
生1:你爸爸。
生2:你妈妈。
生3:既像你爸爸又像你妈妈。
师:为什么呢?
生1:你是他们的孩子。
生2:你是妈妈生的。
师:对,我是爸爸妈妈的骨肉,血管里流淌着他们的血液,他们是我最亲近的人。
师:(边讲边在全家福照片的周围画)那时我们一家人住在一个小乡村,屋前有一条公路,公路的右前方有一个小水塘,夏天,我们常去那儿游泳。屋的后面有一个绿色的竹林,我的姐姐常去那儿看书。对了,还忘了告诉你们,在公路边上还有一块空地,我和小伙伴们常在这儿做游戏。
师:同学们,你们家周围有哪些地方你最喜欢去?你们也像老师这样把自己喜欢去的地方画出来,待会儿再给我们介绍介绍!
(生动笔画自己家周围景物,师巡视)。
生1:(指照片)这是我的爸爸,这是我的妈妈,我长得像妈妈。我家周围有一个小花园,我常在那里玩!
生2:别人都说我长得像爸爸,特别是眼睛。这是我家,前面有许多草,后面有一个小水池,我常去游泳。
生3:我不知长得像谁?
师:大家看呢?
生:既像爸爸又像妈妈。
生3:我家附近有一家餐馆,我们一家人常去吃饭。
二、师生共同谈自己的家庭生活。
师:(展示书上家庭生活的范例)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另外一位同学的家庭生活是怎样的?
生1:他们在一起吃饭,打扫卫生。
生2:他们有时闹别扭,有人生病了会着急。
师:(出示自己的家庭照片)我们一家人最喜欢在一块儿聊天,爸、妈只要他们一回家,我们兄妹三人就会围在他们身边叽叽喳喳地讲学校的故事,爸、妈也会告诉我们他们每天的新鲜事,这时一家人最开心。
师:你们一家人平时都在家里做些什么?
生1:一起看电视。
生2:我们一家人喜欢在一起打扑克。
生3:我们一家人平时爱唱歌。
师:对了,同学们都带了自己和家人一块照的照片,这照片后面有什么样的故事,先说给同桌的同学听听!
(生同桌相互讲照片后面的故事)。
师:谁愿意来讲一讲?
生1:(展示平台上展示的照片)这是我们一家人搬新家时照的,全家都十分开心,因为我们的新家又宽敞又明亮,比以前好多了!
生2:这是我们家第一张全家福,那时我三个月,我第一次能用眼神与爸爸交流,所以照了这张像。
师:看爸爸笑得多开心呀,真是幸福的一家。
生3:这是我们全家人在外公去世前一起照的,有大姨、小姨、妈妈、爸爸等许多人,那时外公生病了,我和姐姐去把他从医院接回来给他过生日,除了我,大家都知道外公是最后一个生日,于是我们一起照了这张像,没过半月,外公就去世了,但我看见这张像,就想起外公。
师:是啊!这张照片中有你们一家人对外公的怀念。
师:我的这张照片后面也有故事。看,我们一家人的表情多严肃啊!那是因为我的哥哥照完这张像后将离开家,到部队去当一名解放军战士。因为哥哥平时很疼我们,我们真舍不得他走,这严肃的表情后边包含着我们一家人依依不舍的感情。后来,远在山西当兵的哥哥常给我们写信,他说无论在什么地方,他都牵挂着我们,牵挂着我们的家。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小结:对,我们是一家人,不管怎样,大家总是互相关心,互相惦记,因为我们爱自己的家,爱家里的每一个人。
(板书:我爱我的家)。
三、出示调查表,谈感想。
师:对了,说到这儿,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你们了解家里人吗?了解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故事吗?请拿出你们的家庭调查表,汇报一下你在调查中印象最深刻、最感兴趣的事。
学生汇报交流。
师问:了解了这一切,你有什么感想?
生1:我们现在的生活真好,我们应努力学习。
生2:社会变化快。
师:大家想对爸妈说些什么?
生1:感谢爸妈对我的关心、照顾。
生2:爸、妈我很喜欢你们!
师:通过调查,我们对爸爸妈妈有了更多的了解,相信你们会更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更爱自己的家。
思想品德说课稿小学篇八
认知:
1.知道应当保护环境卫生。
2.比较环境是否卫生的不同感受,说明应当保持环境卫生。
情感:
1.喜欢卫生环境。对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反感。
2.愿意保持环境卫生,以做到保持环境为荣。
行为:
保持环境卫生做到:
(1)不随地吐痰;
(2)不乱仍果皮纸屑以及其他废弃物;
(3)不在墙上涂抹乱画。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遵守公德”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保持环境卫生教育,对小学生来说很是必要。环境指周围的地方,人们生活周围的地方就是人生活的环境。人需要有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这是人们生活所必须的基本条件。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的环境卫生,要靠大家共同努力来保持,这是符合每个人的利益和要求的。因此保持环境卫生教育,是社会公德教育内容之一,这种公德,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社会风貌,反映我国人民道德水准。因此,必须对小学生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从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前对小学生进行保持环境卫生教育,还应从人类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这一高度来看。保护环境是世界性的问题,保护环境的意识要从小学生抓起。小学思想品德课在六年级要专门讲环境保护问题,这里虽然讲得很浅,提出的行为要求又很简单,但是,教育者要站在保护地球、保护人类家园的高度,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启蒙教育。
一年级小学生对学校的环境卫生和家居周围的环境卫生已有直接感受,随父母到公共场所,对这些地方的公共卫生已经直接接触过。目前,我国有些地方环境卫生很好,有些地方环境卫生很差,有的人环境意识很差,随便乱吐痰,随手乱仍废弃物,影响很坏。针对现实情况,教育小学生分清是非,从小培养保持环境卫生的好习惯十分必要。
1.本课属于遵守公德教育,教学中要紧紧抓住“为了大家的利益,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一中心,启发学生做到保持环境卫生的行为要求。保持环境卫生是为了大家,大家都做了,每个人才能受益。启发学生自觉为大家,从小养成保持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2.本课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热爱清洁,愿意保持环境卫生的情感。在明确为什么要保持环境卫生的意义过程中,使学生从心里愿意做到保持环境卫生的要求。
3.本课教学还要注意密切联系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实际,结合学生所在地区的实际进行教育。如有的地区可以提出不随地大小便,不乱倒垃圾等。还应结合学生实际,如倒土时不要让簸箕里的土掉在地上,不乱扔废纸,不乱扔铅笔屑,不乱吐泡泡糖等。引导学生保持教室和校园以及周围的环境卫生。
4.教师要采用一年级小学生喜欢的直观教学法,如录像、电脑制作的小动画、放大图片或投影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趣中自主地学习。
思想品德说课稿小学篇九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来说一说。
一、说教材。
《让我自己来吧》是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一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的第三个主题。本课由“我会打扮我自己”、“我会管好我自己”和“我来当个小帮手”三部分组成。其中“我会打扮我自己”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会管好我自己”中的“展示台”是督促学生实践并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一个记录。实际上,一年级的学生能管好自己,就已经是爸爸、妈妈的“好帮手”了。本课的最后以“我来当个小帮手”为主题,用编儿歌和模拟生活场景等形式,再次强化了学生积极主动为家服务的情感导向与能力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课前向学生和家长调查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现状(见调查表),其中会整理书包是新生入学后第一个月要学会做的事情,差不多的学生已经能做到;另外自觉锻炼身体,是《家校联系册》里的内容,根据批阅情况,学生的习惯也还不错。这两项在本课的教学中就省略。另外,根据调查,扣扣子学生全会;出门要关灯、玩具换着玩、转告电话大部分的学生能做到;理被子,也是多于半数的人都会理,而且是课堂上不易操作的;这几部分内容也省略。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本课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愿意尝试、自己动手。乐于为父母做事,并能体会到成就感。
2、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穿衣等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学生基本学习习惯。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知识与技能:懂得系鞋带、刷牙、整理学习用具的小要领,锻炼学生多方面能力。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尤其是穿衣能力。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努力使家变得更可爱,更温暖。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教学教法:
本教案设计力求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通过竞赛、评判、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教学游戏、讨论等各种儿童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学生们则在徒手操、个别示范中学习;在评比、鼓励中纠正;在竞赛、唱儿歌中巩固;在表演中体验、提高。整堂课安排了五个活动,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五、活动过程。
活动一:置身好孩子乐园。
课上,将学生分六组沿教室一圈坐好,中间留空。教师带鸟的头饰飞来:小朋友们好,我是从好孩子果园里飞来的一只快乐鸟。秋天到了,果园里桂花飘香,黄澄澄、金灿灿的果子都成熟了。我从那里捎来了一些,专门奖励给积极参与,认真听课的好孩子。你们准备好了吗?(教师拿出奖品)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创设美丽又轻松的氛围,为一年级课堂上的组织教学提供方便,同时让一年级的学生觉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很愉快的事。
一年级的孩子对自己的缺点往往容易忽略,而对别人的缺点却看得很清楚,所以通过看其他小朋友起床时要爸爸妈妈为她穿衣服的录像,让孩子以旁观者的身份从心底里发出:爸爸妈妈,让我自己来吧的呼声,以此引出课题。
活动二:自己的事自己做。
通过课前的调查,一年级学生会穿衣的占大多数,但真正是自己穿衣的44人中只有12人,所以提高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是本环节的重点。在这一环节中通过以小组进行穿衣比赛,评出每小组的优胜选手一名,在采访优胜选手时,为在家都自己穿衣服的优胜选手戴上成熟的红苹果头饰,为在家不能自己穿衣的优胜选手戴上未成熟的青苹果的形式,鼓励并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二的第二环节是学习系鞋带,课本当中安排的是“系鞋带、扣扣子-我是巧手好孩子”。这里做了两个改变,一是扣扣子省略,因为调查时发现所有孩子都会扣;二是将课本系鞋带的穿鞋带步骤省略,因为调查中发现就光光系鞋带,会的只有22人,占半数,平时自己系鞋带的只有14人。而穿鞋带的方法过多又复杂,一节课中既要学会系鞋带还要学会穿鞋带,要求过高。所以本环节只选取单纯的系鞋带为知识技能训练目标。通过小组内选出系鞋带小能手,让他们介绍不同种的系鞋带的方法,学生有选择地学习,来掌握系鞋带的要领。运用可爱的水果贴图(自制吸铁石),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活动的设计打破了课堂里单一、师生相对立的空间关系,课堂中有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增大了每个学生发出和收取的信息,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师生互动,彼此融合,课堂变得更加活泼。
活动三;照镜子。
这一活动通过两两照镜子的游戏,即一人做动作一人当镜子的游戏(模仿他的动作),在学习简洁易懂的儿歌中,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仪表,同时也让学生明白:镜子是我们的好朋友,它可以正衣冠,而小伙伴、家人和老师也是我们的好朋友,除了可以正衣冠,还可以正言行。
活动四:自己的事争着做。
活动五:帮助爸妈做事。
本活动的第一环节也由身边的榜样入手,让两名学生演一演《妈妈回来后》,其他学生说一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位小朋友是妈妈的小帮手?并且夸夸这丙位孩子。
本活动的第二环节,让孩子们交流一下遇到下面的情景你会怎么做:
a、爸爸下班回到家,很累了,你会怎么做?
b、妈妈做好饭了,你会怎么做?
c、妈妈要去洗衣服,你会怎么做?
d、爷爷在家闷得慌,爸爸妈妈工作又很忙,你会怎么做?
第一环节的表演是生活的重现,体现学习内容从生活中来。第二环节将学学到的知识又回到生活中去。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交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使师双向互动,彼此融洽,课堂变得更加活泼,并能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
小结、导行。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知道,我们虽然是做自己的作业、帮妈妈拿碗筷的小事,但这些小事加起来会让我们的家变得更可爱,更温暖。
习惯养成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所以课堂的最后让学生针对自己的不足选择项目填入表格,在平时的生活中,让父母来评一评。将课堂的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努力做父母的小帮手,在现有的生活中有所提高。使学生的行为得到巩固。
《小手拉小手》。
一、教学内容:
一年级苏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二册第11课。
二、教材分析:
本课处于第三单元爱心行动篇。爱心的培养,是人的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针对现在儿童都是独生子女,只知受人关爱,不知去爱别人的现象,本单元以爱心为主题,编排了《小手拉小手》、《关心老人》、《关爱残疾人》、《爱护花草树木》四个主题活动,从不同层面,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让他们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的成长。《小手拉小手》的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知道,遇到困难应学会求助,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在互助中学会爱,在爱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幸福地成长。
三、设计理念: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学期,班级开展了“同在一片蓝天下,手拉手共同成长”活动,班级即将成立互助中心。前期我们还设计了一个爱心标志,制定了成员守则。这节品生课,就是与班队活动相整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体指导学生怎样互帮互助,明理导行,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目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感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能力的发展,即以活动促教学实效,以活动促自主发展。
四、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遇到问题学会求助及互相帮助,培养儿童爱同学、爱集体的思想感情。
2、了解并学会求助他人时要用的文明用语,培养与同学团结友爱的精神,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
3、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向人求助和帮助他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明理导行。
本课一开始就给学生呈现课堂学习中的一个困难,忘带画笔。这一小困难,如何解决、如何向同学求助。别的同学又如何帮助解决困难,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分析,从而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二)——爱心互助,行为辨析。
通过“忘带水杯”a、b两组情景剧的辨析,“一把雨伞”小组讨论后的几种不同做法与结局,进一步明确“求”要有礼貌,“助”要尽我所能。
活动(三)——情感热线,升华道德。
以小朋友喜欢的卡通形象“爱爱鸽”做小记者采访的形式,启发学生交流,说出助人后的快乐和被人帮助后的幸福,被别人帮助和助人后的感受,只是表述出来才能升华为道德的内驱力。
活动(四)——成立互助中心。
表演唱《小手拉小手》,上口的儿歌,表达了被人帮助后的快乐感受,通过吟诵儿歌,既把本课的活动推向了高潮,又整理了全课的内容;既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又深化了示题。最后老师推出“爱心花”,同学们可以把平时帮助别人的事添入每一片爱心花瓣,真正使互帮互助之风成为孩子的自觉行为,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五、教学反思:
要改变长期以来传统思品课的弊端,就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就必须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实际,就必须让我们的课“活”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加深感受、体验、探究和感悟,这样做才可能达到此项活动课程的总目标。
在本堂课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一)、巧妙活化教学素材。新课程明确指出:本课程教材主要不是作为知识载体来供老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的活动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科技信息、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及时吸收到教学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所以我们应该打破教材框架,灵活地处理教材、运用教材。例如通过创设“忘带画笔”这一生活情境,让“爱心”回到生活,回到课堂、回到身边。增强了学生兴趣,体验到“爱”的乐趣,充分提高了学生体验的主动性。
(二)、灵活选择活动形式兴趣是学习之魂。《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它所呈现的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力求“童心”、“童趣”。如果教师能够把握教材和儿童的特点,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采的活动形式,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强烈情绪,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如在“忘带水杯”两组情景剧表演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感悟,辨析小品中两人言行,展示出学生对别人的爱心,对生活的感悟,甚至把对自身经历的反思融为一体,实现生生互动的自我教育目的。品德与生活课主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歌唱能力、表演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把音乐、班队、品德进行有机地整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放性、创造性。看来,教师巧妙选择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到新鲜,得到锻炼,让课堂充满活力,就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注重课后活动延伸。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儿童的现实生活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教师虽然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明确了生活中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的道德行为准则,但是事过境迁,学生往往会淡忘课堂内所要求的。所以我们教师应把视线转移到家庭、社会中,与家长携手并进,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关注其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在全课尾声中布置与同学共同填写“爱心花”图:把每天为他人所做之事填入到花瓣中,并将此项习惯持之以恒,使活动真正开展起来,以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品德说课稿小学篇十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来说一说。
一、说教材。
《让我自己来吧》是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一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的第三个主题。本课由“我会打扮我自己”、“我会管好我自己”和“我来当个小帮手”三部分组成。其中“我会打扮我自己”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会管好我自己”中的“展示台”是督促学生实践并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一个记录。实际上,一年级的学生能管好自己,就已经是爸爸、妈妈的“好帮手”了。本课的最后以“我来当个小帮手”为主题,用编儿歌和模拟生活场景等形式,再次强化了学生积极主动为家服务的情感导向与能力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课前向学生和家长调查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现状(见调查表),其中会整理书包是新生入学后第一个月要学会做的事情,差不多的学生已经能做到;另外自觉锻炼身体,是《家校联系册》里的内容,根据批阅情况,学生的习惯也还不错。这两项在本课的教学中就省略。另外,根据调查,扣扣子学生全会;出门要关灯、玩具换着玩、转告电话大部分的学生能做到;理被子,也是多于半数的人都会理,而且是课堂上不易操作的;这几部分内容也省略。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本课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愿意尝试、自己动手。乐于为父母做事,并能体会到成就感。
2、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穿衣等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学生基本学习习惯。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知识与技能:懂得系鞋带、刷牙、整理学习用具的小要领,锻炼学生多方面能力。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尤其是穿衣能力。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努力使家变得更可爱,更温暖。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教学教法:
本教案设计力求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通过竞赛、评判、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教学游戏、讨论等各种儿童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学生们则在徒手操、个别示范中学习;在评比、鼓励中纠正;在竞赛、唱儿歌中巩固;在表演中体验、提高。整堂课安排了五个活动,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五、活动过程。
活动一:置身好孩子乐园。
课上,将学生分六组沿教室一圈坐好,中间留空。教师带鸟的头饰飞来:小朋友们好,我是从好孩子果园里飞来的一只快乐鸟。秋天到了,果园里桂花飘香,黄澄澄、金灿灿的果子都成熟了。我从那里捎来了一些,专门奖励给积极参与,认真听课的好孩子。你们准备好了吗?(教师拿出奖品)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创设美丽又轻松的氛围,为一年级课堂上的组织教学提供方便,同时让一年级的学生觉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很愉快的事。
一年级的孩子对自己的缺点往往容易忽略,而对别人的缺点却看得很清楚,所以通过看其他小朋友起床时要爸爸妈妈为她穿衣服的录像,让孩子以旁观者的身份从心底里发出:爸爸妈妈,让我自己来吧的呼声,以此引出课题。
活动二:自己的事自己做。
通过课前的调查,一年级学生会穿衣的占大多数,但真正是自己穿衣的44人中只有12人,所以提高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是本环节的重点。在这一环节中通过以小组进行穿衣比赛,评出每小组的优胜选手一名,在采访优胜选手时,为在家都自己穿衣服的优胜选手戴上成熟的红苹果头饰,为在家不能自己穿衣的优胜选手戴上未成熟的青苹果的形式,鼓励并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二的第二环节是学习系鞋带,课本当中安排的是“系鞋带、扣扣子-我是巧手好孩子”。这里做了两个改变,一是扣扣子省略,因为调查时发现所有孩子都会扣;二是将课本系鞋带的穿鞋带步骤省略,因为调查中发现就光光系鞋带,会的只有22人,占半数,平时自己系鞋带的只有14人。而穿鞋带的方法过多又复杂,一节课中既要学会系鞋带还要学会穿鞋带,要求过高。所以本环节只选取单纯的系鞋带为知识技能训练目标。通过小组内选出系鞋带小能手,让他们介绍不同种的系鞋带的方法,学生有选择地学习,来掌握系鞋带的要领。运用可爱的水果贴图(自制吸铁石),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活动的设计打破了课堂里单一、师生相对立的空间关系,课堂中有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增大了每个学生发出和收取的信息,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师生互动,彼此融合,课堂变得更加活泼。
活动三;照镜子。
这一活动通过两两照镜子的游戏,即一人做动作一人当镜子的游戏(模仿他的动作),在学习简洁易懂的儿歌中,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仪表,同时也让学生明白:镜子是我们的好朋友,它可以正衣冠,而小伙伴、家人和老师也是我们的好朋友,除了可以正衣冠,还可以正言行。
活动四:自己的事争着做。
活动五:帮助爸妈做事。
本活动的第一环节也由身边的榜样入手,让两名学生演一演《妈妈回来后》,其他学生说一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位小朋友是妈妈的小帮手?并且夸夸这丙位孩子。
本活动的第二环节,让孩子们交流一下遇到下面的情景你会怎么做:
a、爸爸下班回到家,很累了,你会怎么做?
b、妈妈做好饭了,你会怎么做?
c、妈妈要去洗衣服,你会怎么做?
d、爷爷在家闷得慌,爸爸妈妈工作又很忙,你会怎么做?
第一环节的表演是生活的重现,体现学习内容从生活中来。第二环节将学学到的知识又回到生活中去。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交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使师双向互动,彼此融洽,课堂变得更加活泼,并能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
小结、导行。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知道,我们虽然是做自己的作业、帮妈妈拿碗筷的小事,但这些小事加起来会让我们的家变得更可爱,更温暖。
习惯养成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所以课堂的最后让学生针对自己的不足选择项目填入表格,在平时的生活中,让父母来评一评。将课堂的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努力做父母的小帮手,在现有的生活中有所提高。使学生的行为得到巩固。
思想品德说课稿小学篇十一
根据以上对教材地位及作用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特制定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有效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行为的有的放矢,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设置如下教学重难点。
二、说学情。
课本主要内容讲完后,我对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进行了小结,并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在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思想等方面的升华中,完成对全课的解读。
五、教学反思。
以上教学设计基本都是我个人的教学预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几个环节设计还不到位,比如课前的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学生并没有完成预期任务,我没有能根据学生的具体反馈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做到因材施教,真正的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使政治教学更好的为生活生产服务。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思想品德说课稿小学篇十二
活动天地(一)《我会打电话》是《品德与社会》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中的《活动天地》。学生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当父母不在家遇到困难时如何独自应对的方法,而且还掌握了一些正确的求助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习活动天地(一)《我会打电话》,学生们就能更好地掌握一些常用应急电话号码,并懂得不随意拨打这些电话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
二、。学情。
三、说目标。
我在原教参的“教学目标”上作了补充,加上了“不随意拨打电话是一种文明行为”的要求,因此设定的目标为:
1、知道一些常用应急电话号码和文明打电话的方法。
2、进行模拟打常用应急电话的练习,培养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懂得不随意拨打这些电话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
四、说教法。
我在本课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
1、媒体教学法:为使本课教学更具体化、形象化,并为学生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打好基础,我在教学中将生动形象的媒体贯穿始终。
2、实践体验法:针对一年级学生自控能力还不够强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以动静交替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通过实践,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体验成功的机会。
五、说学法。
1、合作学习法:我在本课教学中充分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思想品德说课稿小学篇十三
在课堂上,学生和学生通过同学相互间的赞美,感受被他人认可的快乐,同时学会欣赏他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思想品德说课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主题目标:1、学生初步知道学校是一个可爱的地方。2、学生爱学校、爱学习、喜欢上学,并且学会利用学校中的各种设施来解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重点:认识学校,了解自己所在学校的环境。
活动难点:会利用学校中的各种设施来解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彩笔、铅笔、纸、相机、参观需要的手持扩音器等。
活动课时:2课。
第二课时活动目标:1、了解学校,喜欢学校;2、对周围环境感兴趣,学习了解新环境的方法;3、学习利用学校的设施解决问题。
活动重点:认识学校,了解自己所在学校的环境活动难点:会利用学校中的各种设施来解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彩笔、铅笔、纸、
活动过程:
1、师:小朋友们好!你们知道学校的哪些情况呢?
2、师:刚才我们和自己的学校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小朋友们可以把自己在参观中看到的、听到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以自己设计,也可以合作完成。
3、“我的发现”汇报交流(1)、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2)、高年级的同学挑战小朋友,让小朋友回答问题。
4、设计展示(1)、让学生自己将作品贴在“我的展示台”上(2)、学生互相观看交流,并评议。
5、活动延伸:(1)、将学生各种形式的汇报展示出来,办一个墙报或编成一个册子,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封面、装订等。(2)、开展以“我心中的学校”为主题的画展、作品展等。(3)、与美工课、语文课以及其它班级活动结合进行。
【教学目标】。
1、善于发现同学的优点。
2、学会欣赏、赞美他人的优点。
3、能学习同学的优点、长处,激励自己进步。
【重难点】学会赞美他人的语言。在生活中养成欣赏、赞美他人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1、第一张奖状是勇敢奖,奖给咱们班最勇敢的人。
2、第二张奖状是优点奖——奖给这个团结、进取的优秀班集体中,一个有优点并且能找到别人有优点的同学。
3、第三张是学习奖--奖给能努力学习别人优点的同学。
1、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原因。从多种角度称赞同学:主持人向同学说明肯定自己和赞美别人的基本方法,即填充句子“我是一个……的人”、“你是一个……的同学”。
2、同桌交流——夸夸别人,为制作优点卡做准备。
三、实践中导行。
1、制作优点卡——教师演示指导,(可以为同桌,也可以为其他同学)。
2、赠送优点卡:找个几个同学展示自己的设计:说说给谁的,他的优点是什么?最后把优点卡亲手送给他。收到优点卡的学生谈感受——教师帮助张贴优点卡。
3、集体活动,赠送优点卡。
4、为没有收到优点卡的同学找到优点?
每位同学都他们真诚地对他(她)说一句由衷、贴切、独特赞美的话。通过同学相互间的赞美,感受被他人认可的快乐,同时学会欣赏他人。
活动目标:
1、感受大自然的美是多样的,一年四季无处不在。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和探究大自然的美。
3、懂得热爱大自然就要和大自然和平相处。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树木、花、草、青蛙、猎人、小鸟、蝗虫等头饰。
活动过程。
一、走向大自然,与大自然交朋友。
猜谜激趣(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室外。)。
师小结:在我们的大自然里,不仅有可爱的青蛙,还有许多许多可爱的动物及植物,还有让人猜不透的一些自然现象,这节课呀,我们就一起和大自然交交朋友。师带领学生向大自然里的一切问好!“太阳公公,你好!”“白云姐姐,你真漂亮呀!”“花儿,你可真香,我好喜欢你!”向小草,树木等问好!
二、发现大自然我们的大自然美吗?现在请小朋友们自由活动,认真观察大自然,看你能在大自然里发现什么?学生自由活动,老师随机指导。
生1: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白云,秋天到了,有一群大雁要到南方去了。
生2:天气凉了,树叶黄了,是大自然告诉人们秋天到了。生3:树上结满了果实,把枝头都压弯了,是大自然对勤劳的人们的报答。
思想品德说课稿小学篇十四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动植物的变化,认识并了解春天的特征。
2、情感与态度目标:学生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好,产生喜欢自然、亲近自然的愿望。
3、行为与习惯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探究的兴趣,养成观察、比较、记录、收集整理等学习习惯。
4、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听春天”、“找春天”、“赞春天”等探索问题的过程,尝试用看、听、说、画等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春天的脚步》:通过郊外春游踏青去感受春天的美好,学会欣赏春天的景色,激发学生爱春天、爱家乡的情感。充满生机的大好春色,又能抒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怀,从而去感受自然的美。
学生准备:观察自然的变化,积累有关春天的生活经验。准备彩纸、剪刀、彩笔等学具。
教师准备:有关春天的歌曲、春天的图片等。
三课时。
第一课时春天,你好。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的好朋友“春姑娘”吗?她已经悄悄向我们走来了,你们听!她的脚步近了。(这时用课件播放小河流水的声音。)。
同学们,你们听到了吗?刚才那是什么声音呀?
生:小河流水的声音。
生:小河水的冰化掉了,现在已经是春天了!
2、师:同学们,大家快来想一想,还有什么声音可以告诉春天来了?(学生分小组讨论,如春雨沙沙沙,春雷轰隆隆,青蛙呱呱呱,小鸟唧唧喳喳,泉水丁丁冬冬等)。
3、师:同学们,大家来看看书上哪些画面表示春天来了?
生: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生:柳树发芽了。
生:小草绿了。生:桃化和各种野花开了。
生:少先队员在队旗的引领下走向田野。
生:远处的山绿了。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到处能找到春天的足迹,那么,我们用什么来赞美春天呢?
生:用歌曲。
生:用古诗。
生:用故事……。
师:好,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不同的形式来赞美春天吧!
学生分组发言,歌曲《嘀哩嘀哩》故事《春天的快乐》古诗《春晓》《咏柳》等。
设计意图:这一课主要通过观察来展开教学内容,使学生融入到情境当中,愿意把他知道的、听到的、想到的、甚至猜到的告诉给大家,调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听觉感官,“春姑娘”与学生亲近了,同时也是拉近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使教学内容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
第二课时找春天。
提出活动要求:
(1)进出教室要守秩序,要谦让,体委负责整理队伍。
(2)找到一个春天里的动植物,想象它在春天里会说出哪些心理话?
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寻找春天的足迹。
二、共同沐浴在春天的阳光里,闻一闻春天的味道,摸一摸春天的柔嫩,调整视觉的焦距,微观的看世界:小花小草,小虫小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到大自然才真切的感受到春天的脚步已悄悄的走来,春天的大自然里还有许多朋友正注视着我们呢!
生:我看到小树发芽了!
生:我看到柳树上长出了那么多小嫩芽!
生:我看到池塘里的冰融化啦!
生:我看到果园里的桃花开放了!
生:我看到树上的小鸟唱起了动听的歌!我还看到小草钻出嫩芽了………。
生:我看到操场上的小朋友多了!
生:我看到一只蝴蝶!我还看到一些不知名的小虫!
生:我闻到小草的清香了!
三、板书:找春天从校园里,从果园里,从公园,从田野里……从大自然里。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将学生的认知经验与课堂知识相结合,拓展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教学目标的实现作了充分的准备。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彰显,品德教育的过程实际已经变成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这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方法)。这一环节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触觉、嗅觉、视觉等神经,用孩子们的童真去看春天、闻春天、摸春天、找春天,和春天里的动植物交朋友,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大自然中,亲近大自然。
第三课时踏青去。
一、讨论会让学生讨论“去哪里踏青”“怎样踏青”“踏青时应该注意什么”等问题。接着马上督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讨论的结果介绍给大家。
二、春游计划评比。
小组编制春游计划书,在班内交流、评比,评出最实用的、富有创意的春游计划。小组修改自己的计划方案。
三、我的收获把春游中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记下来或画下来,在班内交流,与大家共享春游的乐趣。
四、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比如:歌曲、诗词、一句话等)来赞美春天,并把自己的图画粘到黑板上,让黑板也展现出春天的灿烂与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