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过去的一种回顾,也是对未来的一种规划。总结要积极向上,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和计划。如果你想了解一些成功人士的总结心得,可以参考以下范文进行学习和借鉴。
理性篇一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
日
学生:杨姗。
(工学院08级工程管理一班,学号200840613110)。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现状、消费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为了全面了解我校大学生消费问题,提倡创建“节约型校园”今年4月,开展了“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本次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按各年级学生随即抽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回收率达95%。现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校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总结如下。
1.消费层次两极分化。月消费最高达到1200元以上,最低的只有350元不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
2.消费结构不合理。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主要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据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然而在被调查的近50名女生中,50%饮食费用在25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不顾营养需要一味节约支出。
3.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花费高于50元的占72%,远超过一半。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而且颇为严重。
6.经济独立意识较差,储蓄观念淡薄。调查中有27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而且作过家教的同学,多数是为增长社会经验,以“补充家用”为目的的比例极低。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极为淡薄,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大部分同学都坦承自己的消费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
二、造成此种消费现状的原因分析如下:
我校大学生在消费上反映出这些的问题也正是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普遍集中存在的问题,这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有着密切关系。
1.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家庭经济可以满足较高消费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是,有些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也不切实际地追求这种高消费的生活,甚至为此不惜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行为。
2.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势必影响到自己的孩子。
3.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校风建设应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从我们学生角度而言,理性消费,无外乎四个字:开源、节流。相比之下,“节流”是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关键。
(一)努力学习,获得奖学金。
首先,努力学习是每个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而数千元的奖学金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我们家庭的负担,至少可以与我们每月的正常生活开支相抵。况且,对学习热情投入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导致我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校外消费。无形中又省了一笔巨大的开销。
(二)要做好开支计划。
平时适度地紧缩财政支出,为自己建立一个富有弹性的消费习惯;严格控制自己每月的消费上限,对自己每笔资金的去向有一个详细的记录,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消费,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三)把握消费时机,充分了解市场,进行二手交易。
需要添置必需衣物的时候要学会稍稍“超前”准备。在很多大商场换季衣服都会低折扣销售。但要注意不贪便宜,只买适合自己的东西。利用校园网来发布交易信息,在大学生中已日益普及。
(四)利用学生身份最大限度地利用免费资源(如图书馆和校园网等)。
(五)是要进行合理科学健康消费的原则,合理安排生活、学习和娱乐支出。
要保证生活支出和学习支出在消费支出的比例,逐步提高学习支出的比例,将钱投在学习课外技能方面。如可以参加资格证考试,配备电脑、安排上网、学习机动车驾驶等技能。但不应进行奢侈消费,不参加过高的娱乐消费。
(六)自己动手,创造财富,学校就是个小社会,同样商机无限,这样在节省路费的同时我们可以在学校开创自己的一份产业,从一些风险低的小生意做起,如代理产品等。或者也可以学以致用地做家教。
从学校的的角度而言,我们现在要大力倡导大学生养成节约的习惯,并齐心协力共创节约型校园。“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中华民族历来倡导节约,孔子把“俭”和“温良恭让”一同列为基本的道德准则。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今天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新的社会发展战略。
教育学生爱护公物,每日的垃圾要分类清捡、倾倒;打热水时,自觉排队,不争不抢,按需取水、节约热水,把更多的方便让给大家。大学生宿舍可采用远红外感应控水装置,做到人走水停;把干净的水做到二次利用,例如三楼的洗手水可以通过管道流到二楼的贮水池,由于洗手水都很干净,涮拖把没一点问题。同学们应将饮用后的塑料瓶、易拉罐,以及废旧报刊纸张合理处理,避免对可回收垃圾的浪费。在我们的校园中有相当数量的贫困生存在,收购的钱可以帮特困学生完成学业。我们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消费、适度消费。不盲目攀比,不超前消费。爱护图书,加快图书周期循环;充分利用图书馆、教室学习资源,杜绝无效占座。
节约是美德、节约是智慧、节约是责任已成为所有大工人的共识。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让我们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让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和“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在心中扎根,用实际行动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现状、消费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为了全面了解我校大学生消费问题,提倡创建“节约型校园”现开展“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本次调查属不记名调查,请按照您的真实情况或想法进行选择、回答。感谢您的配合!
1.您的月消费额大概为多少()。
2.您每月饮食方面支出(包括零食饮料)大概为多少()。
3.您每学期学习方面的花费(包括文具、书籍、复印、培训班)()。
5.您花在服饰和配饰装扮(手机、包包等)方面平均每个月的消费()。
6.您每月谈恋爱浪漫气氛“制造费”是多少()。
7.您拥有手机吗?如果有,每个月话费支出为多少?如果没有,请回答下一题。
8.您每月用于通讯方面的支出为多少(仅限于使用电话卡的情况)()。
9.您是否有打工的经历,如果有,或有此打算,目的是()。
a.补贴日用b.增长社会经验c.赶时髦d.渴望独立e.闲着没事,干就干了。
10.您花费的资金主要来自()。
a.学子勤工俭学,b.用休息日在外作家教c给企业打工d.主要从家里拿钱,很少自己挣钱e.其他:
11.您的家庭月总收入为()rmb。
12.您觉得您现在每月消费情况如何()。
a.高得惨不忍睹b.偏高c.刚刚好d.偏低e.低得一塌糊涂二.。
13.您的家乡是:____省(直辖市,自治区)_____市。
理性篇二
2、若要保持某种东西,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去理它。爱的太过,则容易毁灭。淡忘它,这样它生存的机会多些。
3、我们天生都有非凡的部分,等着有一天被释放。
4、没有人可以回到过去重新开始,但谁都可以从现在开始,书写一个全然不同的结局。
5、若将过去抱的太紧,怎么能腾出手来拥抱现在?
6、不是爱情变了质,只是爱与被爱站错了位置。
7、有时候决绝的伤害一个人,也许是对你们以后生活最大的救赎。
8、人永远不要做自己不擅长的事。
9、这个世界需要太多的宽容和付出。
10、看清别人的时候,同时也看清楚了自己。
11、有时候解决问题的办法很简单,就是什么也不干。
12、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13、你的生命你选择,你的选择你负责。
14、婚姻是一把伞,有了它,凤雨烈日时自然舒适无比,但更多平平淡淡的天气里,多了一把伞难免是累赘。
1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6、根、本应生土里,命运却将它安排在了水里。它能鲜活多久?
17、嫉妒是一把刀,最后不是插在别人身上,就是插在自己心里。
18、柏拉图说,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19、看的是书,读的却是世界;沏的是茶,尝的却是生活;斟的是酒,品的却是艰辛;
20、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21、爱你的人教你温柔,恨你的人教你谨慎,对你冷漠的人教你自立。
22、希望和信任是蜥蜴的尾巴,即使被切断,但它们还会再长出来。
23、钢琴上黑键之间永远都夹着空白,缺了一块就不精彩了。
24、命运自认幽默,想法太多由不得我。
25、不要根据你看到的去评价一个人,因为你看到的,有可能是他们想让你看到的。
26、俄们就像刺猬、刺伤别人的同时、也孤立了自己。
27、多少人希望逆转时光,只是时间不愿意。
28、回不去的只有昨天、等不到的也只有明天。
29、时光的宿命就是见证人们的过错。
30、忘了有时候就是最坦诚,最勇敢的答案。
31、人往往都只在乎别人是否关心你,却常常忽略自己是否也有关心别人。
32、在事实面前,我们的想象力越发达,后果就越不堪设想。
33、爱人是种无奈,被爱是种姿态,等爱是种期待,无爱是种能耐。
34、彼此都没疑猜,就没有理由分开。
35、时间永远不会停留,停留的只会是记忆。
36、停不下来的,只有时间。
37、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38、爱的最高境界是经得起平淡的流年。
39、一切终于过去了一切才刚刚开始。
40、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
41、有时觉得生活真是好玩,但有时也觉得生活在玩我。
42、记忆是相会的一种形式,忘记是自由的一种形式。
43、有时候我们并不是在等待什么人或什么事只是在静待岁月改变自己。
44、当你走上不一样的路,你才能看到和别人不一样的风景。
45、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它使人思索,使人坚强,使人更懂珍惜。
47、忘不了的那就不要忘好了真正的忘记是不需要努力的。
48、不求名悠游自得不重利仁义之士不动情清心寡义善修身积德一世。
49、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有梦,就会有希望。
50、真正的朋友从不追究你的过错,也从不嫉妒你的成功。
理性篇三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述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落实课标。
一、社会背景。
2.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相信人的理性和自身的力量。 。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二、核心思想。
理性主义:提倡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反对宗教迷信,敬畏事实,提倡科学,公开地反对封建专制及宗教思想。其实质目的是反对封建主义的神权、王权和特权,提倡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和人权。
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以人类的共同属性为前提,指出人类社会应该满足人类对自由平等的要求。人们已经从人的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
三、代表。
四、历史影响:
1、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欧洲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家提倡理性、科学、自由、平等和民主,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富贵的精神财富。
理性篇四
爱国是一个最常被提到的话题,究竟什么是爱国?站在什么立场上爱国?用嘴还是用心来爱国?谈爱国,首先要对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有个起码的了解,才敢开口去说爱国,正视中国当前的缺点与不足,不要把潜力当作能力去宣扬,强调你能为国家做点什么并不十分重要,关键是你不能去给国家抹黑,爱国不要爱到狭隘,认为不符合中国利益的都要去反对,坏的痛骂,好的也去善意的抵制,这是一种狭隘。
以“3·14”事件为起点,中国,成为一些人攻击和谩骂的对象,成为政治歧视、文化偏见和个人野心的牺牲品。而伴随着真相的公开、事态的发展,全球华人和亿万中国人的抗议浪潮,狂飙般兴起。
让这场**策划者完全想不到的是,这件事激发了中国人民心中巨大的爱国热情。而爱国主义的话题,也从未如今天这样深入人心,从未像今天这样引出如此多的思考。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感情。爱国是一种尊严,更是一种信念。爱国主义是我们的民魂,也是我们的国魂。面对一些涉及国家利益的大是大非的问题,用一定形式作出理性的表达是爱国热情的具体体现。对此,我们要有全局认识,要看到什么是国家的核心利益。“中国的强大,才是对反华势力最有力的回击。”我们可以表达义愤,但不能乱了方寸,“要防止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要把对祖国的热爱,转化为搞好经济建设、办好北京奥运会的自觉行动。
爱国既要有激情地表达,更要能够从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大局出发。爱国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在民族尊严和民族感情遭受严重伤害之际,我们理应表达自己的义愤。但是,采取一些有违法制的过激行动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在表达义愤的时候,难免有一些过激的言词,但义愤的宣泄不应超越法律,非理性的无序举动不仅无助于爱国,反而会授人以柄,给人增加口实,甚至伤害一些真心与中国友好的朋友。
因此,爱国不是只宣泄一下愤怒的情感能解决得了的问题,还需要我们促进更广泛的交流,更多地展示理性的力量。世界人民更多地认识中国的变化,使中国人更值得尊重,因此,激情加理性才是我们表达爱国热情的正确态度。
今天的中国已经迈入法治轨道,依法治国更是人民的共同选择和根本利益所在。爱国就是要让祖国前进的步伐更稳健。时代正在考验中国的发展信心,也在考验国人的情感理智。捍卫法律尊严,维护社会秩序,是每个公民的基本责任。爱国热情,作为一种神圣的道德情感,更需依法理性表达。理性的爱国观一定是建立在守法的基础上,行使自身合法权利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
理性篇五
这段时间一直在断断续续讨论关于理性、逻辑等话题,在辩论中,基本上大家都觉得自己有理有情有义,都觉得是鸡同鸭讲。那么是不是这样呢?我觉得判断标准原则是:是否求真。
求真,首先是看尊重事实,不夸大不缩小事实,就事论事。比如,丈夫说,你的手很白。妻子跳起来反问,那你是说我的脸不白咯?这就是有意无意地扭曲了事实,丈夫的话(如果没有其他语气身体语言等语境的话),并没有说脸不白,也不能推导出脸不白来。可是由于妻子没有理性思维的习惯,往往会导致这样夸大扭曲事实的情形。
第二是否看符合真实客观的关系推断,这点也就是错误类比联想等思维。比如子不嫌母丑,因此谁指出我们民族和国家的问题、错误,谁就是汉奸、假洋鬼子。再比如,许锡良一天一篇文章,抽风似的,(大意如此),因此许锡良是错的,韩寒是无辜的。
尊重事实可能容易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就有点麻烦。比如吃什么补什么,这个有科学素养的人都知道的错误类比,但没有科学素养的人却很容易信以为真,包括很多高知。因此,提高科学素养是求真的关键,特别是在现在专业细分的情况下。
求真的心态和思维,才能让人保持清醒和理性。为什么文艺界的演员们大多比较糊涂?因为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他们不能求真的思维习惯,只能夸张事实或者违背客观的关系推论。
求真的心态还意味着对事实的敏感,环境条件变了,事实也可能会变,到底变没变,还是要尊重事实,而不是凭我们认为的可能。比如,我们从不应该认为方舟子是绝对正确的,万能的,如果我们不能指出他错在哪里,哪里错了,我们就不能说他有错。
理性随笔【第二篇】:责任,理性的光辉。
我相信每一粒种子,都是在享受阳光雨露的滋润中追求着自己的丰硕果实。
我相信每一只雄鹰,都是在享受着万里云天的辽阔中练就了自己的一双坚强有力的翅膀。
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享受着美妙多彩的生活中正一步步地把梦想变成人生的喜悦和辉煌。
著名作家梭罗总是这样对着自己说:“如果没有出生在世,我就无法听到踩在脚底下的雪发出的吱吱的声音,无法闻到木材燃烧的醇香味,也无法看到人们眼中爱的光芒,更不可能享受到因为自己的奋斗而带来的成功快乐……活在世间,是一种多么幸运的美妙事情,我为什么不尽情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天?”
的确,生活如诗如画,活着既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追求,一种来自于心底的神圣责任。
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道:“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就是责任。”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中国现代文坛泰斗巴金先生。这位老人以其百年的人生经历最终告别人世。我们深读巴金的生命意义,已经超过了他的作品范畴。顺着他的作品读下去,你会发现,巴金所有的作品都有个共同的诉求,都在发出一个共同的声音,那就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套用艾青的诗句:面对巴金的作品,我们的眼里为什么常含泪水?是因为那涌动的责任是如此的深沉神圣!
我们已经从自然经济时代进入到了货币经济时代。货币经济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社会秩序、物质秩序,更是改变了我们的精神秩序。一句话,正在迅速地改变着我们的灵魂。我们在变得越来越理性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感性,感性得近于脆弱。
犹如一只精美的青花瓷瓶,因为不想破碎而不想遭遇碰撞。于是,人与人之间保持着互相警惕的距离,保持着谨小慎微的交往,相互都小心翼翼地躲避着所谓的伤害。在自己的生活舞台上,我们独自玩弄着自己的身体,欣赏着自己的内心感觉,久而久之,这个社会什么都有了,唯独缺少了爱,缺少了责任,缺少了由此而产生的关切和最起码的良知,缺少了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对于生活的责任。“一把刀”就这样插进去了,一闭眼就这样“跳下去”了,生命和生活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很严重地失去了重量,而失去了重量,就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责任感,失去了人性中最可宝贵的东西。
世界失去了责任的羁绊,将会变得多么苍白多么令人窒息。今天,我们谈论巴金,就是要强调巴金老人的那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谈论他那种可以为责任献身的人格和情怀。不然,我们就太迟了,一切繁荣都不能代替或者掩饰一个民族灵魂的贫乏。
一个人,只有永远拥有充满梦想和激情的心灵,充实的生活,正直的奋斗,始终拥抱我应该为这个社会做一点什么的信念,才能真正懂得生活的意义,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享受生活。
相信自己吧!相信你也可以拥有自己的理性,无论深刻或者诗意。
也许,你无力把自己雕琢成为不朽的辉煌巨著,但却可以把自己努力熔铸为一篇精彩的美文,但求清丽隽永,但求能够无私的赠人以馨香。
理性随笔【第三篇】:理性的光辉。
虽然传统的中国,历来缺乏培育科学精神的土壤和氛围,却不乏总有一些爱较劲的读书人做些伟大的工作来。譬如明朝蕲州(今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人李时珍。
年轻的李时珍,也曾所有读圣贤书考取功名的梦想,但三次乡试落第的经验,终使他放弃遥遥无期的功名梦想。“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同样也可以救苍生,济天下嘛。他终于下定决心,把行医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
从他24岁开始行医,到准备编写《本草纲目》的十年间,他,只是为了“穷搜博采”大量医学典籍,提高自己的医术。他自述“长耽嗜典籍,若啖蔗饴”,也就是说他是很享受这个过程。
但在大量阅读和医疗实践的过程中,李时珍也发现了诸多问题,譬如大量古医籍中“品数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等,甚至有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可谓遗祸无穷。对此,他决心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这个不服输的“湖北佬”,以一己之力,开始编写《本草纲目》这一浩瀚而繁杂的工程。一方面,他积极做好案头理论工作,“读书十年,不出户庭”,钻研各种文献800种,作札记数百万言,对前人的著述、经验“穷搜博采”,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另一方面,他格外注重实验考证工作,“搜罗百氏,采访四方”,多次离家远行,深入民间,走进大山,搜集、整理、考证书籍外的医疗偏法。前后历时二十七年,耗尽半生心血,终于在万历六年(1578完成了《本草纲目》的初稿,这时他已经是皓然白发的花甲老人了。具有严谨科学态度的李时珍,又用了十余年的时间,作了三次大的修改,至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才正式刊行。这部共五十二卷,近二百万字,插图一千多幅的《本草纲目》,集明代以前药物学之大成,还旁及天文、地质、化学、植物学等方面,是一部“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百科式医学巨著。
人生有几个二十七年呀?李时珍能坚持下来,是因为他心中有一个浩然的使命。四书五经之外,他发现了另一个精彩的天地,并沉浸其中,乐在其中。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李时珍表现出难得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科学理性精神。在他之前的本草典籍里,药名混杂,药物的形状和生长的情况也很不明了,由于多是书本上抄来抄去的“纸上猜度”,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常常相互矛盾,令人莫衷一是。譬如说药物“远志”,南北朝的陶弘景说它是小草,像麻黄,可宋代马志却认为它像大青。再如“狗脊”一药,有的说像萆薢,有的说像拔葜,还有的说像贯众,说法极不一致。要解决这类难题,最好的办法便是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
于是,李时珍脱掉长袍,放下架子,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到大自然中去求教考证。譬如说为了研究蕲蛇(蕲州产的白花蛇),他置危险于度外,在捕蛇人的帮助下,到深山老林里亲眼观察。因为有第一手的资料,所以后来在《本草纲目》写到白花蛇时,就显得得心应手。他在书中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形容蕲蛇的形态:“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而对蕲蛇的捕捉和制作过程,他也做了生动的描写:“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土一把,则蟠而不动,以叉取之。用绳悬起,刀破腹以去肠物,则反尾洗涤其腹,盖护创尔,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干。”对一种药物的介绍,他能描述得如此清楚,全都得益于实地调查的细致和全面呀。
在考察药物的过程中,李时珍并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一一采视,颇得其真”,“罗列诸品,反复谛视”。他不迷信,也不想当然,而是以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对照实物和前人记载,一一进行比较核对。譬如当时太和山五龙宫产的“榔梅”,被道士们吹嘘成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果”,甚至成了进贡皇帝的贡品,官府严禁其他人采摘。李时珍自然不信道士们的鬼话,而是冒险采了一个,仔细研究,发现它不过是一种变了形的榆树果实,其功效和普通的桃杏一样,生津止渴而已,并没有什么特殊攻效。
李时珍不但不迷信江湖道士的胡说,便是对医学名家的权威论断,他也会大胆怀疑。譬如南北朝著名的医学大家陶弘景曾对鲮鲤(穿山甲,一种常用的中药)有过详细的描述,说它能水陆两栖,白天爬上岩来,张开鳞甲,装出死了的样子,引诱蚂蚁进入甲内,再闭上鳞甲,潜入水中,然后开甲让蚂蚁浮出,再吞食。这样的说法详细生动,历代医者都深信不疑。可李时珍却以旺盛的好奇心和科学的态度,亲自上山观察。他在樵夫、猎人的帮助下,捉到了一只穿山甲,从其胃里剖出一升左右的蚂蚁,证实穿山甲食蚁的特性,陶弘景是说对了。不过,在实地观察中,他发现穿山甲食蚁时,是搔开蚁穴,进行舐食,而不是陶所说的“诱蚁入甲,下水吞食”。看来陶同样犯了“想象力泛滥”的毛病。
李时珍正是以这种科学理性的精神,大胆怀疑,勇于求证,不但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而且在动植物分类学及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方面,也有不少的贡献。难怪达尔文会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理性随笔【第四篇】:尽管低调,但却可靠。
在人类行为中,“理性”是最令人着迷的行为现象之一。自古希腊以来,在卷帙浩繁的西方哲学文献中,“理性”一词得到最广泛的讨论,成为西方思想史的经典论题。尽管近些年来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对此有所质疑,“理性人假设”依旧是现代经济学理论大厦的根基,没有它几乎难以想象理论从何构建(如一般均衡理论正是以理性人假设为主要基础)。更有甚者,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理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重要的特征。由此可见,“理性”是多么重要。
有件事情可能会令人大惑不解:既然理性行为如此重要,为什么它在心理学里却很少出现?心理学系的学生最熟悉的是感知觉、记忆、认知、动机、情绪、人格等字眼,“理性”一词在心理学术语里几乎闻所未闻。《心理学与生活》是世界上最经典的普通心理学教材,它出自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g.zimbardo,斯坦福大学教授】。紧跟最新的研究成果,如今这本书已经修订到第16版,可要想从中查阅关于“理性”的字眼,你必定会大失所望。因为翻阅这本书的详细目录,根本找不到“理性”这个词。
难道是“理性”行为的研究被心理学家忽视了么?大错特错。事实上,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便成为心理学的主流范式。而其中最前沿最热门的领域,正是关于人的“理性(或非理性)”行为的研究。只是“理性”一词被“问题解决”、“推理”、“判断”、“决策”等字眼代替了。这一点在《心理学与生活》里也有明确的反映,翻阅详细内容可以发现,第九章“认知过程”对“理性”虽然只字未提,但实质上大量篇幅介绍的正是“理性(或非理性)”问题。
在现代心理学之前,“理性”的研究只是停留在哲学思辨的层次上,其含义多种多样,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都被贴上“理性”的标签。例如十八世纪启蒙时代的一个唯物论思想家会认为理性就是遵循自然规律行事;而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可能会坚持认为,只有依照(宗教)信仰而生活才是理性的。自从物理学家布里奇曼【p.w.bridgman,1882~1961,操作主义之父,194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提出操作主义原则之后,对术语的操作定义就成为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它剔除了模糊与混乱,将一组操作程序等同于定义。
“理性”一词在心理学里的消失就是操作主义深刻影响心理学的反映。“理性”的传统理解中那些无法进行操作定义,故而难以进行实验检验的成分被从科学研究中排斥出去,只剩下能够操作化的成分,那就是“工具理性”这一部分。就连这一部分也多数被合理的“推理”、“判断”、“决策”等词代替。的确,如果按照认知心理学里常用的说法,理性只能定义为:从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正确操作。以走迷津为例,理性的做法就是能够从入口达到出口的走法。可以看到,“理性”的定义被限制到非常狭窄的范围内。
有些非主流心理学派如人本主义会批评科学心理学的做法忽视很多人类最重要的行为,比如“理性”行为,除了工具理性之外,其他的理性形式由于不符合实验研究的规范故而被排斥。这种批评假如是主张发明更好的实验方法研究那些被忽视的重要问题,那就完全合情合理。因为得不到科学研究的很多领域,常常是囿于研究方法的局限。比如经济学里,在弗农•史密斯【vernonl.smith,实验经济学之父,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前,经济行为的实验研究少有进展。而如今,得益于多种实验方法的拓展,实验经济学已经踏上科学之路。
但若嘲笑那些实验原则为目光狭窄,那就是短视之见。“整个近代实验科学真正的鼻祖”(马克思语)弗兰西斯.培根早有名言:“真理从错误中比从混乱中更容易出现。”没错,基于严格的科学原则的“理性研究”尽管起步很低,它只把能够操作定义以及实验检验的内容定为合理。但它有着高效的纠错机制,必定比那些充斥着胡言乱语的思辨方法走得更远。所以,从实际行为的角度来看,理性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人多大程度上是理性的,这些实证性问题只能寄希望于实证科学的研究。比起哲学家的夸夸其谈来,尽管低调,但却可靠。
理性随笔【第五篇】:随笔杂谈的理性感受。
随笔杂感在今天如盛开春花,其数量恐怕居文苑之首。
世上任何事物的兴衰都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随笔杂感之所以琳琅满目,首先与报刊的繁荣有关。尽管以前当作家十分荣光,夜以继日爬格子者难计其数,但是“僧多粥少”,报刊屈指可数,随笔杂感阵地有限,能够把文稿变成铅字的毕竟无几。近十多年来,报刊与日俱增,且大都开辟随笔杂感专栏,随笔杂感便随之兴盛。
诚如许多研究者所言,随笔杂感奇葩是个性张扬的丰硕果实。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也释放了人的个性。多种成分经济催生了多元思想、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念,曾受压抑的人性有了伸张的环境。有学者称,这是继五四之后的又一次“人学”回归。不管此说正确与否,一种令人欣喜的局面出现在世人面前:宣传教育被视为作文的惟一功能和圭臬的价值标准渐成历史,言必政治、文必主旋律的时代日渐遥远,国计民生、风花雪月均能入题,冷嘲热讽、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时代为写手开辟了广阔的创作天地,加上随笔杂感篇幅短小,作者立马可就,报刊乐于采用,读者方便阅读,随笔杂感也就趁势而起,因时而兴,驰骋于我们这个时代了。
这是康细民这本随笔杂感集创作的大背景,也是这个出版了一本诗集的爱情诗人写作随笔杂感的社会原因吧。
随笔杂感阵地较多,成文较易,这对于随笔杂感作者无疑是件好事,可是要写好,却非易事。康细民的这本集子,虽不是篇篇可圈可点,但不乏佳作,既具一般随笔杂感的共同特征,又有他写作为文的独特个性。
随笔杂感是内容广泛、形式灵活自由的文体,表现空间广阔,大可恣情驰骋。但是,如果视之为闲适小品,仅仅堆积一些往事趣闻,描述几段动人场景,或者发表几句不无妥当的议论,是令人不能卒读的。随笔杂感的魅力在于识见,即能有深刻的思辩、超越事实的思想,能摆脱世俗陈见、予人新意。
康细民以“越活越理性”为书名,固然是其自策喻世的箴言,也是他对随笔杂感创作价值的认同和追求。这一特征在第一辑《新潮万变》十分突出。像《服装杂侃》一组杂感,很能表现出他的思辩才能。面对撼人心旌、争奇斗艳的时装潮,康细民先是直陈不同于世俗的“衣必常暖然后求丽”的见解,接着告诫时装迷别成了“虚荣其表,空洞其里,一副皮肉筋骨搭起的挂衣架”、“连精神带肉体给活埋了”。在另一篇文章中,又饱含深情地颂扬“女人为男人缝制”的“千秋美服”———“寒衣征袍”。我们司空见惯的时装潮,他居然演绎出如此情思,这是一般作品所不及的。
我们所处的社会正在转型,新的社会矛盾、社会现象层出不穷,随笔杂感题材俯拾皆是。能否写出好文章,就看你能否发现,能否感悟。康细民特具敏感,似乎行走在理性思维的轨道上。旅游、收藏、摄影、美容等等与我们同在的生活图景,他都能点化出新的意象。
随笔杂感是文学殿堂中的重要构件,这已为学界不争。正因为此,评判随笔杂感的优劣,不能仅仅着眼于识见,而还要看它是否有“文”。随笔杂感不是评论的陪衬,而且没有权力支撑的生硬的思想供应商在这个时代失去了市场。识见的释放,如果付诸抽象冷酷的陈述,则味同嚼蜡。惟有倾注激情和睿智,包装以飞扬文采,才能在作者和读者之间完成识见的交融。
康细民的很多随笔杂感是精美的散文。当然,学界至今对散文与随笔还未能划出清晰的界线,随笔或许就是散文的一个门类(说理散文)。但传统意义的散文和这几年时兴的随笔毕竟有所区别:随笔长于感悟,偏于理性空间的营造;散文富于形象,侧重艺术境界的构建。诗人写随笔杂感,似更具这方面的优势。康细民将两者融为一体,情理交融,以艺术形象开启读者的心扉。二、三两辑中的作品更能体现这一特色,《旧日炊烟》的文章可称代表之作。这3篇随笔,回忆了先前的农村生活,勾画出一幅宁静淳美的农村画卷,诉说他对今天物欲横流、紧张的人际关系的憎恶,对纯朴民风和传统美德的呼唤,阅读的愉快带着读者进入了理性的空间。
当然,细民的不少作品,并不都像《旧日炊烟》那般情理交融,他似乎更注重情感言说,更喜欢文化演绎。叙事写景,无不如诗如画、情思绵绵,文章似行云流水,引经据典,古诗新词信手拈来。这是康细民随笔杂感给人的更具深刻的印象。像有关读书的几篇文章,描绘了种种读书乐景,字里行间回荡着对书籍的挚爱深情,显示了作者的才华和学识,嗜书如命的可爱的“书呆”形象跃然纸上,那不也是一种不应在市场化了的今天迷失自我的形象表述吗!
理性篇六
自“清华管理评论”
四十多年前,当我第一次领会“方程式”这个奇妙的新事物的时候,感受到了一种震撼,曾经那么难解的“注水问题”用方程式的形式一表达,就变得那么简单,我当时就朦胧地感到那个神奇的等号,不只将因果两方建立成一个天平似的算式,好像它也是将此岸(一个复杂的算式)引渡到彼岸(那个简单的结果)的一座桥梁。一切结果都是那么简洁,像是困扰了人们很久的谜底,但它却是当初那一大堆环境条件内因外因的必然演化成的归宿。后来再接触到方程组、化学方程式、矩阵,尤其是列昂惕夫投入产出表之后,就更加深了这一印象。
生活是动荡的,永远不会停息,但是在动荡中经常会出现暂时的和谐与安谧,孟浩然的“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都能体现出一阵运筹或劳累之后片刻均衡。中国古人所追求的那种四海升平、百姓同乐正是人们所向往的那种社会和谐与均衡。但是人们的期望归期望,那种和谐与均衡对中国人来讲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原因是对社会这个大舞台来讲,造就这个大均衡场面的剧本并未有人拟就。在圣贤如孔子的理论中,也只将此愿望寄予追求比他老更古远的过去,那时的均衡似曾有过,但达到均衡的外部环境却早已消失,因此社会大均衡的喜剧场面就永远不复出现了。中国人只有以更低的标准在局部、在更短的时间里,寻找瞬间的和谐以消魂。
中国人喜欢一劳永逸,梦想着一劳永逸地处身于社会均衡之中,现在看来那只能是一厢情愿。均衡既然只在动荡中瞬间展现,那么,寻找均衡的成功者只能产生于习惯于动荡生活的民族之中了。西方人用宗教的方式将均衡置于“彼岸”(所谓“天堂”学说),这就决定了人们在“此岸”只能接受惩处和煎熬。这种自愿放弃在此生享用幸福和谐的理性的认可,无意中却有可能在此生的动荡中找到实现动态的和谐的途径。
艺术家的最高境界是“化境”,据说进入此境界的人能将世间万物都能点化成艺术精品,于是毕加索才能每天都造出价值连城的作品,陆游才能一天作诗几十首,而棋圣们则可以将神之智慧请下来,做成连自己日后也永远难以企及的传世之作。我们说艺术上的均衡是绝妙的,它只能以艺术大师们自己高度的修行为基点才能登上那种境界,但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均衡则要求人们不懈的创造。化学家为了创造物质的分解与化合、氧化与还原,生物学家为了发现遗传与变异,经济学家为了达到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更有价值的是动态的收支平衡),企业家为了达成企业与市场之间的默契(尤其是与将来的市场之间的默契),都要求自己对所处领域的各种要素(需求变化趋势、劳动价格指数及新知识的价格等)予以深刻的理解,对环境的变迁的预见和自己的手段与工具的不断更新的有效把握。这其中那个神奇的平衡式或隐或现,却总是在暗地里起着作用,预先的筹划一旦失误,自己所期待的那个均衡就要落空,自己所握有的资源如果不能重新组合,就要失去以自己为主体追求均衡的资格。最显眼的例子是企业解体,各种要素成为组合别人方程式的'各类因子。
现代文明已能组织起规模宏大的客观工程体系,如登月、如组织世界性的大市场体系,但对涉及人自身的人工体系却还一筹莫展。因为对这个体系的建立或变革现状,要触及对人自身价值的基础判断。中国人历来的社会基础在于家族,以这个家族为基石的中国文化的致命基因是人的家族价值之和远大于社会所认可的价值。在这里,我发现一个不平衡的方程式:社会资源总和远小于各个局部资源的累计。
[1][2][3]。
理性篇七
“风雪没有饮酒却醉了,寂寞如奥菲利亚通宵为我歌唱……”前苏联著名女诗人阿赫玛托娃这两句诗初读时只觉得有种忧伤的美,细读却觉得其中似乎有着某种非理性——风雪怎能饮酒或醉了?寂寞怎能歌唱?再品,雪花随风飘舞和醉汉的形态似乎有些神似;人寂寞难眠时,心里会有千般声音在喧闹,当雪花与醉了通过没有饮酒联系了起来,寂寞与歌唱通过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中因备受打击而精神崩溃终日歌唱的奥菲利亚联系了起来,诗文似乎又有了某种理性,就因为这种非理性的理性,使诗文一下焕发出了夺目的光彩。
若说纯理性就不能成为诗,这种定义有些偏颇,但纯理性确实很难形成诗的跳跃性,或难以形成诗味。一些诗人已不再满足使读者对诗意产生直观的理解,而是希望读者因诗意获得联想或共鸣而参与诗文的再创作过程之中,从而进一步拓宽的诗意的空间,这就是诗文非理性的意义。
“深夜,忧虑也会睡去,”勃洛克这句诗的非理性是忧虑不会睡,但夜深时,人再忧虑也会睡去,似乎符合某种顺向思维逻辑。类似的有波特莱尔:“秋日的黄昏是何等沁人肺腑啊!一直沁入人的苦衷。”而阿赫玛杜琳娜的“整个雨在花园中”与民歌“行船吞噬了凉飕飕的北风。”通过逆向思维,又似乎符合逻辑。当除了感觉外,顺向逆向思维都难以找到逻辑时,可能就构成了超现实主义诗作。比如塞菲里斯《海伦》中“夜莺不让你在普拉特莱斯安寝。”浪漫的海伦背负了太多道德层面的重负,她寝食难安是正常的,怨不得夜莺。而夜莺的歌声确实可能会加重她的失眠。当诗作中的非理性使人连逻辑的感觉都没有时,可能就不再是诗作,或只能称作狂人呓语。
诗的非理性有许多种表现手段,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白发三千丈”等是夸张;诗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指穿着青色衣服的人让我日思夜想,是借代;桑德堡“雾来了,缩着小猫的脚爪”是意象;博尔赫斯《老虎的黄金》中从自己的眼盲联想到金黄的夕阳,再联想到黄色的孟加拉老虎,再联想到布莱克写老虎的诗文,再联想到“你的金黄的美丽秀发”,这些联想串起来可谓月光下的“大珠小珠落玉盘”了。而索因卡《奥贡.阿比比曼》“钢篡夺了深林”等之类的超现实诗句,则需要你具有超凡的思维才能跟上它们的步伐。
非理性与理性的结合就是诗词想象的翅膀。经过多年的创作实践,我也力图使自己的诗作有着这样的翅膀。“我想用狭窄的'心胸贮藏大自然丰硕的秋意。”“我的梦在空中飞舞,有时就落在喜鹊的翅膀上。”“我在天籁中倾听自己的心跳,我的血液中东风也会如约。”“起风时,林中起了松涛,但未压住池塘的蛙鸣,甚至未压住草地蟋蟀的歌声,而我的心里却出奇地静。”这些诗句构成了我的诗文的精华。
“他张开发烧的嘴,恨不得吞尽天上的蔚蓝,”马拉美的这一句诗就会让你领略了艺术的美。“雁背夕阳红欲暮”,则让我领略了周邦彦。对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为达到这种境界,“风可为我乘,月似为我明,我会一如既往默默前行。”并一路“倾听着松涛,倾听着蛙鸣,甚至哼起了蟋蟀的歌声。”
理性篇八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从九十年代初计起,但真下意义上的网络商业化距今也不过十年时间,但是网络却在大众的热炒之下,经历了泡沫,冬天等等一系列的起伏。新兴产业的不成熟性和面对风浪的恐惧让人们更多的依靠感觉去做决定。现在,经过十年,特别是最近五年,中国从大企业建设服务客户的网站,到中小型企业在网上建立自己名片式的网站。再到各企业一窝蜂的依靠搜索引擎竞价,各大型商城开通各种会员,在网站里投放广告等手段进行简单意义上的营销。精明的企业在一次次的摸索,一次次的投入中已经由感性茫目变得更加理性,在互联网行业的人员看来是越来越难对付了,也就是所谓互联网的冬天来了。其实并非客户难对付了,而是网络的大趋式而言,不论行业,不分公司情况,不问客户产品特性直接推荐包治百病的网络解决方案已经过时了。
在互联网一片唉怨,全球经济普遍萧条的状况下。这个事件所暗示的机会将诱发一个新的行业的诞生——互联网营销。这已经是一个已经老掉牙的词了,可是在中国整个互联网行业有几个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营销专家呢。不错,是有的哥们通过非常低的代价炒红了xx人,借住某个切入点炒疯了x个事件,仅此而已。因为我们做互联网的还在想象客户的钱是如何的好嫌时,企业已经醒悟了。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一个名片式的网站,或者一个万能式的网络推广产品。他们需要的是适合自己的一套网络化营销的方案。一个符合自己所在的行业习惯,符合自己公司文化,符合自己产品特性,完全符合自己目标客户使用习惯的网络化营销方案。现在网络大的环境也在悄然而变。网络中的选择越来越多,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会在不同的网站中停下来。也许他们还会经常在三大门户中停留,可是他们也会在自己的同龄同类人聚集地里建立属于自己的网上之家,就像大多七零后,八零后无法理解非主流,但九零后却乐此不彼。这是不同的价值观所决定的。企业的客户也一样,很少有企业,有产品是对0岁到100多岁的人通用的。所以,企业所要的网络营销方案也是独一无二的。所以那些有志于网络营销专家或者大师们,躬下身段细心求教真正的营销专家。练好你的基本功,这样才能在金砖铺地的网络宫殿中予取予求。
理性篇九
自古以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就和台湾一样,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在16世纪就已经发现了钓鱼岛,并记载在了海图中,到1895年止一直处于中国政府的管辖之下。在甲午战争中,日本战胜,台湾、澎湖列岛以及钓鱼岛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二战后在波兹坦公告中被收回,并由美国管辖至1937年,然后又由美国秘密移交给了日本政府。
一切的史实、一切的证据都证明钓鱼岛属于中国,这是不争的事实。日本却仍坚持自称拥有钓鱼岛,并自导自演了“购岛”和钓鱼岛“国有化”等闹剧,严重伤害到了亿万中国人民的感情,让所有人都觉得心寒,一个小偷,一个强盗,竟然可以如此义正言辞!一个主权国家竟然可以如此赤裸裸地侵犯另一个主权国家神圣的领土!那些被他们整天挂在嘴边的道义,那些他们一次次搬上台面的国际法,这时候却全都被抛诸脑后!
中国政府一次次的隐忍,这并不是懦弱的,而是一种顾全大局的气魄。为了地区和平,为了中国亿万人民好不容易得来的祥和安定的生活,可换来的又是什么呢?换来的是,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企图抹杀历史;换来的是,日本右翼分子蠢蠢欲动,一次次参拜靖国神社;换来的是,东京都一次次的“购岛”闹剧;换来的是,日本政府所谓的钓鱼岛“国有化”。中国人民,那些深知战争灾难的人们,怒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日本的不满。一场反日浪潮席卷中国。
中国多地发生示威游行,国人呐喊,示威,他们发泄着心中的怒火!钓鱼岛问题再一次勾起了他们对那段屈辱历史的记忆,国土被日军的铁蹄践踏,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那个黑色的年代,只有每个中国人才懂。爱国热情在名族屈辱之中爆发,中国人民的赤子之心在此刻熊熊燃烧!香港的保钓人士,费尽千辛万苦成功登上了钓鱼岛,将五星红旗插上了钓鱼岛的土地,历经多少年钓鱼岛上才有了这抹鲜血般的红?中华儿女的心随之鼓舞,国内的抗议游行一波接着一波,遥相呼应。中华儿女强烈希望钓鱼岛回到祖国怀抱的心声响彻大地!
“爱国”这个词是神圣的,如果以“爱国”的姿态做一些伤害同胞、令人不齿的事,这对“爱国”这个词来说是种侮辱。钓鱼岛是我们中国的,我们得爱;国人同样是我们中国的,我们也得爱!
我们愤怒,但不失去理智;我们呐喊,但不传播谣言;我们热血,但不盲从暴力!我们要时刻铭记在心:理性爱国!
理性篇十
活动背景:
面对目前复杂的国际环境,特别是近日因为日本政府“购岛”事件引发全国各地民众抗议示威活动,全国掀起了阵阵爱国热潮,广大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纷纷通过各种途径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活动积极倡导理性爱国,要求同学们以正确的方式方法表达我们大学生的爱国激情,防止单纯的爱国热情被少数别有用心者所利用。要求同学们在抒发爱国情感的同时,要遵守社会秩序和法律法规。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求我们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把爱国主义的激情升华为爱国主义的理性思考和行动的力量,首先要怀着一颗颗真诚炽热的心,通过努力学习,培养自身专业素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以报效祖国,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和本领为建设强大的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活动时间:2012年10月13日。
活动地点:韶关市森林公园。
参与人员:11统计班及游客。
活动内容:横幅宣传和问卷调查。
活动流程:
1、到达森林公园,10人拉着横幅宣传,5人协助拉客人签名2、20人做问卷调查。剩下人帮忙。
3、两队一起沿路宣传,直到登上韶阳楼前合照。
4、下山返校。
前期准备:
1、制作好横幅、宣传单、笔。
2、合理分配人员。
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2、保管好物资。
3、做好防晒、防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