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写总结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总结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查对制度年度总结篇一
①、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病人血型验单,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号、住院号。
②、抽血时要有2名护士(一名护士值班时,应由值班医师协助),一人抽血,一人核对,核对无误后执行。
③、抽血(交叉)后须在试管上贴条形码,并写上病区(号)、床号、病人的姓名,字迹必须清晰无误,便于进行核对工作。
④、血液标本按要求抽足_血量,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
⑤、抽血时对验单与病人身份有疑问时,应与主管医生、当值高级责任护士重新核对,不能在错误验单和错误标签上直接修改,应重新填写正确化验单及标签。
2)、取血查对制度到血库取血时,应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床号、血袋号、血型、输血数量、血液有效期,以及保存血的外观,必须准确无误;血袋须放入铺上无菌巾的治疗盘或清洁容器内取回。
3)、输血查对制度①、输血前病人查对:须由2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供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与病人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配血报告单上是否相符,相符的'进行下一步检查。
②、输血前用物查对:检查袋血的采血日期,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无溶血、凝血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振荡,勿加温,勿放人冰箱速冻,在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过长。
③、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共同到病人床旁核对床号,询问病人姓名,查看床头卡,询问血型,以确认受血者。
④、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继续输注另外血袋。输血期间,密切巡视病人有无输血反应。
⑤、完成输血操作后,再次进行核对医嘱,病人床号、姓名、血型、配血单、血袋标签的血型、血编号、献血者姓名、采血日期,确认无误后签名。将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查对制度年度总结篇二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做到“制度在心中,落实在行动”,确保诊疗工作中查对制度落到实处,减少医源性损害,为患者提供科学、安全、有效的诊疗环境,实现患者安全目标。
(一)成立临床工作查对制度督查活动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明确考核标准,督促查对制度的学习、评价、考核等工作。
组 长:朱时林
副组长:季 瑜 刘为民 瞿联霞 魏爱淳
成 员:葛 飞 刘爱明 虞 华 李万红 苏建华 张 湛
(二)成立临床工作查对制度督查考核小组,检查各科室查对制度自查整改情况,并依据方案要求实施考核。
1、医疗组:
组 长:魏爱淳
成 员:刘爱明 苏建华 陈 *
2、护理组:
组 长:季 瑜
成 员:虞 华 王岫兰 储小红 杭 燕 康 群
3、药学组:
组 长:刘为民
成 员:刘爱明 李万红 苏建华 于德志 储亚健
4、医技组:
组 长:瞿联霞
成 员:刘爱明 葛 谭 苏建华 张宏娟 仲跻凤 章再军
(一)学习、自查阶段(9月5日-9月12日)
1、组织学习:以科室为单位组织学习查对制度的内容,做到人人知晓、自觉运用和严格执行。
2、开展自查:在制度学习的基础上,各科室认真查找在日常临床工作中落实查对制度上存在的薄弱环节,究其原因,逐一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整改措施,9月12日前写出书面自查整改报告至相应的管理部门(医、药、技交医务科,护理交护理部)。
(二)整改、督查阶段(9月13日-9月27日)
1、各科室通过自查,制定适合本科室实际的整改措施与办法, “边整改、边落实、边总结,边提高”,认真落实查对制度 ,并使之“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
2、督查考核小组深入临床工作第一线,在了解和指导工作的同时,对各科室落实情况进行抽查,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症结,抓住重点,严格执行考核制度,确保此次活动的权威性和实效性。
(三)总结、点评阶段(9月27日-10月4日)
医院对“临床工作查对制度督查活动”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对活动开展好、制度落实有成效的科室、个人给予表彰,对活动开展不好、制度落实不到位的科室,给予全院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将科室落实查对制度情况纳入年度综合质量考核。
本次活动的学习、督查、考核内容包括:
(一)各科室、部门的查对制度;
(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及流程;
(三)手术部位标示制度;
(四)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五)医嘱执行制度;
(六)医技科室检查报告审核制度;
(七)危急值报告制度;
各考核小组不定期下科室开展督查,其形式不拘一格,可随机采取书面考核、现场提问、现场考察工作流程等形式,督查医护人员临床工作查对制度的掌握和执行情况。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广大医护人员要充分认识本次“临床工作查对制度督查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科主任护士长作为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及时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方案》的精神和制度规范的要求,科室学习有签到,有记录,务必把查对制度贯彻在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二)落实责任,务求长效
各科室要按照《方案》的组织和时间要求,结合科室实际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自查整改,责任到人,力求查对制度活动取得实效,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把查对制度贯穿在日常医疗护理工作之中。
(三)举一反三,以点带面
查对制度是医疗护理核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执行的关键在于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诊疗工作过程中的医疗安全意识。本次专项制度督查活动,旨在深入排查我院医疗护理安全隐患,发现制度监管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医疗护理规章制度和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以点带面,促进各项医疗护理核心制度的全面落实,营造严谨、慎独的诊疗工作氛围,减少差错事故,保障患者安全。
查对制度年度总结篇三
一、临床
(一)医嘱查对制度
1、常规医嘱由主班输入电脑,由本人审核确认传送中心药房。
2、重整医嘱、转抄医嘱须二人核对并签名。
3、临时医嘱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名,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
4、抢救病员时,口头医嘱执行者须重诵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保留用过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
5、护士长每周查对医嘱,监督医嘱完成情况。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时必须严格进行三查七对。
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三查内容:a、查药物有效期,有无沉淀、变质、破损;
b.查药物配伍禁忌;
c、查一次性用物有效期、密封程度、是否有产气杆菌污染。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2、应用致敏药物前询问过敏史,并作相关药物过敏试验。使用麻-醉-药时,反复核对,保留安瓿,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注意配伍禁忌。
3、发药或注射时,如病员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方可执行。
4、每天清点各种备用针剂一次。
(三)输血查对制度
1、查库血来血日期,有效期,血液有无凝块或溶血,并查储血器有无裂痕,封闭程度。
2、查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姓名、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库编号、有效期、采血日期。
3、查病员床号、姓名,住院告、血型及交叉配血结果。
4.输血由二人核对并签名,配血一人一管,取血一次一人一份。
1、手术准备时,查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
2、接病员时,查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备血、手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手术带药等。
3.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
(五)产婴室查对制度
分娩后核对:
1、婴儿娩出后,在病历上印上婴儿脚印,核对婴儿性别与母亲姓名;
2、让母亲确认自己婴儿性别。
(六)母亲、婴儿入室核对:
2、戴上婴儿手圈、小白卡;
3、再让母亲确认婴儿性别、母亲、婴儿出院校对确认。
查对制度年度总结篇四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涌现,各手术学科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出了高效、高质、高水平的要求。而手术室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职能部门,是为患者通过外科手术途径解除病痛的场所。因此,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但是,手术室护理还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有可能造成病人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等许多医疗事故。
1.2 技术方面 手术室护士所承担的是一项特殊的工作任务,知识范围要广,业务能力要强,应急能力要快,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的开展,新的医疗仪器设备的大量应用,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中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1.3 环境方面 手术室内噪声源,如:吸引器、监护仪、麻醉呼吸机、电凝器等,不仅增加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降低其适应性,而且使医护人员因不良心理反应而降低工作效率。
1.4 操作方面 手术体位安置方向有误,体位安置不当导致压伤。约束带过紧或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压迫。衬垫不当影响病人循环、呼吸。术中仪器使用不当,准备时未试机,临时故障,电凝器电极固定不牢,造成脱落或污染。电凝器不能直接与病人皮肤相接触,也不能放在潮湿的'地方,以免造成电灼伤。
1.5 接错病人 特别是病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易发生接错或错放手术间。
1.6 清点物品有误 术前、关闭体腔前后,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操作不当导致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器械完好性被疏忽。
1.7 用药有误 输血输液查对时有误,药物摆放有错,标识不清导致误用。手术病人护送不当,护送途中发生各种管道和引流管脱落,病人坠床,术后病人x线片、ct片等贵重物品遗失,给日后医疗纠纷埋下了一根导火线。
2.1 制度保障 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
2.2 加强业务学习 定期选派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及学术交流,提高专业业务技能及应急能力。做到术中主动、及时、默契配合。
2.3 消除或减弱噪声源,营造安静、严谨手术环境 手术室工作是一项细致的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工作,思想集中是手术安全的关键,制定并实施消除或减弱噪声源,如定期对科室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普查、检修,吸引器不用时及时关闭电源,手机不能带入手术间等,营造一个安静、严谨的手术环境。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水平。
2.4 抓好落实手术人员规则 洗手规则,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接送病人制度,术前做到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制度。六查:即接病人时查(病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前用药及过敏性情况);病人手术间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时;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等;四到位即: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
2.5 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 对科室内人员变动,新护士上岗,科内护理工作内容增加等变化,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学习医疗相关的法律知识。总之,手术室护理安全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是保证护理质量的根本,我们贯彻预防为主的精神,每一个人行动起来不断吸收经验,更新观念,提高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手术室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对服务对象实施手术、检查、诊断和救治的重要场所,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遵守安全管理规章。目前,基层计划生育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不安全因素,疏于管理就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
为此,本文结合基层服务站情况,就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予以总结。
一、安全隐患
1. 手术室护士缺乏资质和工作经验。技术服务机构建立之初,技术人员大多是从医疗机构抽调的计划生育手术骨干,主要任务是实施常规计划生育手术,护理工作仅停留在单纯的发药、打针、输液,致使护理职能弱化,管理杂乱。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大多数护理人员工作年限短,临床工作经验少,并且专职人员少,多为临床护士兼职手术室管理,对手术室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易导致护理事故发生。
2. 手术室布局及结构设置不合理。乡级服务站手术室布局不合理,多为旧房屋改造而成,没有专用的洗手间、换衣间、器械消毒间。有些手术室没有窗户,导致室内通风不良,影响消毒效果。
3. 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如抢救工作制度、特殊药品器械管理制度、护理文书记录书写制度和规范等,有些服务机构根本没有,或不健全,或执行不严格。计划生育考核也未对手术室的工作做重点考核,致使手术室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4. 手术室护理工作抢救记录不完整。一直以来,计划生育服务站手术室手术过程大多执行口头医嘱,在手术以及手术抢救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符合规范的记录。
5. 手术室消毒质量存在问题。一些基层服务站手术室管理人员消毒、灭菌意识淡薄,对执行消毒隔离的敷料、器械以及手术间的消毒记录不完备,没有制定严格、规范的手术室消毒、灭菌工作流程表。有些护士只重视术中配合,对器械清洗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致使刷洗不彻底,影响灭菌效果。
6. 手术室护士与服务对象沟通不到位。手术对象在术前普遍存在焦虑、恐惧的心理,往往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时甚至导致手术无法进行。基层服务站手术室护理人员不善于运用沟通技巧,有针对性地对受术者实施心理疏导;解答问题不到位,不注意语气和态度,不能使受术者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安全感和信任感,进而影响手术效果。
二、防范措施
1. 岗前培训,加强业务学习。对于基层服务站手术室的管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重点是职业道德、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工,责任到人。加强手术室管理人员的无菌操作和对手术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选择有责任心、事业心、吃苦耐劳的护士外出进修学习。
2. 手术室结构设置规范化。基层服务站应远离污染区域,要克服困难,对手术室的房间结构按要求进行改造,争取结构设置规范化、合理化,以保证手术区清洁,无污染,保证服务对象在实施手术时完全放心,配合施术者顺利完成手术。
3. 建立健全手术室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手术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消毒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护理文书记录书写制度及特殊药品、器械管理制度。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把责任落实到位,确保技术服务质量。
4. 完整规范地记录和管理护理文件。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首先应该健全护理文书制度,护理人员要做到手勤、脚勤、眼明手快、技术过硬,对于手术过程中清点器械、麻-醉-药品和急救药品的使用和交接,输注液体出入量、生命体征的观察等要进行简明、规范、全面的记录。在手术室急救时,常执行口头医嘱,事后要求医生一定要及时补记医嘱,手术室工作人员在抢救结束后6 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抢救记录是护理人员进行抢救、治疗、实施护理以及病情动态改变的记录,在法律上有其不可容忽视的重要性,而手术的各项记录就是举证的重要依据,只有重视手术记录,操作仔细,才能确保手术安全,有效地维护医生与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
5. 加强手术室消毒管理。基层服务站的手术室管理人员要强化无菌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要充分认识消毒和灭菌技术的重要性,并熟练掌握各项操作,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工,责任到人。应制定合理的消毒制度和工作流程,定期测量消毒液的浓度,严把无菌操作规范。高压灭菌时要严格使用试纸测试,掌握灭菌的效果,并对执行消毒、灭菌的时间做好记录,为各项手术的实施提供安全保证。
6. 重视服务对象主诉,熟练掌握沟通技巧并灵活运用。
在手术室工作中突出“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在工作中注意倾听,随时观察服务对象的情况,进行术前访视及术前谈话。术前谈话需注意几点:一是术前谈话一定要在手术签字前进行;二是要注意与服务对象及家属谈话时的语气和态度;三是应将手术风险如实告知家属,并认真解答所有问题。术前谈话只是起到告知的作用,并不意味免责,服务人员在手术中存在过失,均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手术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手术室护士应努力提高其自身素质,要正确运用沟通技巧,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疏导,以使服务对象感到被尊重和被关心,即而对手术充满信心,有安全感。
三、总结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诉讼举证倒置作出了明确规定,医务人员要强化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工作中严格遵守护理法规,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将安全护理运用于手术室工作中,努力减少因护理工作缺陷而造成医患纠纷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