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幼儿园五十六个民族的认识教案设计篇一
初步了解中国的民族状况,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感受描绘民族服饰美的.快乐。
激发了幼儿对民族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每个民族都喜欢吃什么,做什么,住在哪里,服饰特点是什么。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少数民族》;
图画纸,铅笔,油画棒,彩色笔等绘画工具;
幼儿活动前对中华民族状况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一 、说一说:中国的民族
(一) 教师:中国有多少个民族?你是什么民族的?我们周围生活着哪些民族?
(二) 教师:你能说出几个民族的名字?知道他们有什么风俗习惯吗?他们喜欢吃什么?做什么?住在哪里?
二、做一做:幼儿操作幼儿用书《少数民族》第1页,用线连一连,看看各个民族喜欢吃什么,做什么,住在哪里。
三、画一画:
(一) 阅读幼儿用书《少数民族》第2-4页,进一步了解藏族、维尔族和傣族的风俗习惯。
(二) 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各民族的状况,并做出小结。
(三) 在藏族、维尔族和傣族三个民族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民族服饰幼儿动手绘画,进行展示,感受各民族不一样民族服饰的美。
(四) 将小朋友绘画作品放在学习园地,大家一起欣赏评论。
教学反思
小朋友们对少数民族很感兴趣,但是活动准备不充分,没有让家长和小朋友提前查阅资料,活动组织的时候也只有极少数小朋友知道少数民族的存在并知道自己属于哪个民族。
幼儿园五十六个民族的认识教案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五十六个民族。
2、初步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3、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增进民族团结。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
教材p70-71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图及图例说明。
2、准备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活动过程:
一、听歌曲,激发感情
1、最近大街小巷都在播放一首歌曲,我们也一起来聆听。
2、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3、解说点题: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唱出了我们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大家庭,感受它的团结和温暖吧!
二、了解中华民族的组成和民族的分布
1、(出示民族地区分布图)这是一幅民族地区分布图,你能从上面获得那些信息?
2、小组交流学习,做好记录。
3、小组推荐一名成员汇报成果,进行班级交流,教师相机总结(民族的组成、民族的分布):从图上我们了解了人数相对较多的部分民族以及它们的分布。其中汉族人数最多,其它民族人数较少,我们称这些民族为少数民族。
4、出示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进行了解。(学生快速浏览)
5、抢答竞赛活动:完成“我所知道的`民族”
三、了解“五大民族自治区”。
1、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中央在少数民族人数较集中的地方成立了民族自治区,这些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现在,全国已建立了五个自治区。你能从分布图上找出来吗?
2、生看分布图,指出相应位置,教师相机介绍名称:内蒙古自治区、宁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3、我国除了五大自治区外,在一些少数民族比较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还建立了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此外,还建有1300多个民族乡。
四、齐唱歌曲,总结课堂
1、同学们,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多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出示书上民族集体照)这张照片就是最好的证明。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身在何处,都是心心相连的兄弟姐妹。让我们一起高歌,歌唱民族的团结,歌唱民族的欢乐祥和。
2、师生共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五、板书设计
幼儿园五十六个民族的认识教案设计篇三
活动目标:
1、知道我国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初步感受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家庭。
2、初步了解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3、知道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独特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以及民族大团结精神。
重、难点:认识个别民族,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活动准备:
1、老师和同学一起搜集各民族的资料;
2、访问身边的人是什么民族的,做好记录。
3、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说“家”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家”字)谁愿意告诉大家你家里有多少口人?有哪些人呢?
2、其实我们小朋友、老师还有一个共同的家,这个大家庭里有13亿多的兄弟姐妹,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名字叫——中国。
3、你们知道这个大家庭里有哪些民族吗?(生谈,揭示课题: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二、总览五十六个民族,引起兴趣。
1、课件出示五十六个民族动画,引起兴趣。
2、说说:看了五十六族兄弟姐妹,你有什么感想?
三、从身边出发,汇报自己的民族和周围的少数民族。
1、说说自己是什么民族的。
2、汇报周围有哪些少数民族的朋友。(贴民族小图片)
四、畅谈所知,认识民族。
1、小组里面先交流,在空白的中国版图上贴上或写上小组搜集到的材料,并选择你比较了解的说一说。
2、进行师生、生生互动交流。教师参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验。
(课件出示中国版图,随机点击分别出示个别省及有代表性的民族图。)
3、谈感受:如果有机会,你想到哪个少数民族家做客,为什么?如果那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到我们这儿,你会怎么做?
幼儿《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案
幼儿园五十六个民族的认识教案设计篇四
亲爱的教授、同学们:
在全国的东方,有一条起飞的巨龙,那便是生我们、养我们的故**亲!故国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大好国土,西湖、洞庭湖是母亲敞亮的眼睛,奔驰的黄河、长江是母亲的血脉,连绵的长城是母亲的脊梁,巍峨的喜马拉雅山更让母亲顾盼环球!
我们铭记中华50长久的北京,在全国的一切还处在愚蠢和隐约的时候,陈腐的东方,意味生命的火种已经北京熊燃烧。
当欧洲还是教会神权统治的时候,中华后代已经用四大发现拉开了北京期间的帷幕,人类留下了大都高雅的 篇章!
改革开放,一个个当代企业起飞,一座座高楼大厦耸起,北京奥运会告成,神舟7号飞天登月,开启中国航天奇迹新 篇章!
固然,我不是墨客,也不是歌手,但身为中华后代、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为故**亲广阔的版图、美丽的山川、长久的北京,我一样心潮澎湃、思路万千!我将好好进修,每天向上,时候筹办着,用本身勤奋的双手,谱写一首首中华民族更加英俊的诗篇!
感谢大家!
幼儿园五十六个民族的认识教案设计篇五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作文700字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听到这句话,大家一定很熟悉吧。没错,我们伟大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彼此关心着对方。团结互助是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的优点。
团结就是力量,身为黄炎子孙,中华民族的人们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么多为国牺牲的英雄烈士,有许许多多的都是少数民族的同胞们,如:卓恺泽、丘逢甲、罗福星、井勿幕、包森……他们大公无私的精神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中国因为有他们这样的英雄好汉,所以给新中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是,如果人们不团结起来,那再好的人才也无用武之地了!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何况我们有那么多人。
民族也是多彩的,每个民族都各有特色。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节日,如藏族的洛萨节、苗族的杀鱼节、藏族的歌圩节等。每个民族的美食文化节也让人受益无穷,拉祜族的烤肉令人馋涎欲滴,普米族的猪膘肉真是回味无穷,美味极了!蒙古族的奶茶又香又甜……而且,民族服装也非常美丽,各具特色,白族的`妇女穿着红色丝绒的小褂,土家族的姑娘穿着露水裙……反正,我最喜欢苗族服装,衣襟、头饰上布满了银铃,走起路来“叮铃叮铃”的,让我感觉心情甚好!
团结,因为有爱在流淌……大家一定还记得汶川大地震吧,这么多伤者,他们几乎要么是被救出来的,要么是为了救人而负伤的……因为心中有爱,才能这样不惧怕死神的威胁,并且能从死神手里夺回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因为心中有善,才能这么舍己为人。地震当天,他们一个个对生存的渴望牵动了亿万人的心,志愿者不求回报的从四面八方赶过去,就是为了他们的心愿而奋斗着!
祖国因为有团结的人民,所以才会有更好更强的发展。让团结,变成一种国家精神,让团结,变成一种习惯,更让团结,变成一种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桥梁吧!
幼儿园五十六个民族的认识教案设计篇六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学习啦小编给你分享川教版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案,欢迎阅读。
川教版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案
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的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
教学难点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料;分小组介绍民俗文化;
2、学唱民歌;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活动法;
学生学法:学会探究式学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还记得西汉有位自愿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使得汉族与匈奴族友好相处的著名美女吗?谁说得出她的姓名?(王嫱——王昭君。)谁还能说出唐朝时,为促进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做出卓越贡献的两位公主吗?(文成公主、金城公主)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我国秦汉以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经过了多年不间断的发展。各民族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战争,但是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却是主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的发展和繁荣,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如何巩固和发展呢?请大家学习新课。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1 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由56个民族组成,各民族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分布格局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2 组织学生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教师按下表启发归纳)
历史传统 | 秦汉以来,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
经济文化 | 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长期以来取长补短、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
政治利益 | 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关系,在根本的政治利益上完全一致 |
二、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学生阅读相关课文,回答:请你以藏族、达斡尔族、傣族为例,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藏族百万农奴翻了身,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成为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了国家商品粮基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
说出当时为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而进行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名称。
克拉玛依油田、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兰新铁路、包兰铁路、包头钢铁公司等。
教师归纳指出:人民政府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措施有
a.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发展;
b.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
c.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
d.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
e.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
f.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宽于汉族的计划生育政策。
引导学生观看本课插图,回答:这些插图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各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阶段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为建设祖国和自己美好的家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他们的社会生活、精神面貌、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政策的结果。
从孔繁森的先进事迹中,说说他有哪些高贵品质值得提倡?
忠诚党的事业,关心人民疾苦,不顾个人得失等。
练习巩固
1 根据课文中的思考题,指导学生完成。
2 完成课本学习测评
川教版五十六个民族知识点梳理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别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
2.列举出五个民族自治区,并说出那个自治区是最早建立的。
内蒙古自治区(194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西藏自治区(1965) ; 内蒙古自治区(1947)、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
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4.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5.少数民族民主改革的主要内容。废除封建制度和奴隶制度
6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西部
7.中央法规不适合少数民族地区该怎么怎么办?报请上级批准变更执行或停止执行。
8.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
9、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幼儿园五十六个民族的认识教案设计篇七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的教学反思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是一节“外表华丽”但“内心复杂”的课。说它“外表华丽”是因为这节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涉及到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服饰、信仰,等等。是一节容易学生比较愿意接受和学习的课。这也正是它“内心复杂”的原因——56个民族的知识涉及的方面多、广,课就不容易讲,面面俱到只能使这节课伏在表面。要想深入、透彻的分析,一节课的时间又远远不够。所以,这也是一节考验人的课,考验的是教师的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
起初,在备这节课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要讲学生感兴趣民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于是,我在学生中做了调查,学生对自己曾经听说过的民族比较感兴趣。他们往往都是曾经知道这个民族的某一方面,想要了解的更多。再有,他们对民族的服饰、美食、舞蹈等比较感兴趣。结合同学们的想法,我选择了学生中有的,和在生活中出现较多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民族,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例如,回族、满族、傣族、藏族、壮族、朝鲜族、蒙古族,等。从服饰和饮食出发,其中渗透了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传说和故事。但在实际操作中,这样的知识是学生以往没有的,教师“给”的过多,内容丰富,但活动少、兴趣不够浓厚。而且,所有的知识,学生向看纪录片一样,看完,不一定能够记住,教学目的没有达到。
有了这样的经历,我改变了教学重点,从知识转向了情感。在教学内容上,也从第二课时换到第一课时。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明确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初步了解不同的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土人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区的人们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感受正是因为各民族间的差异,才有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增进民族间的友谊与团结。
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之后,我重新设计了教学活动。首先,由谈话导入进入本课;然后以看图片、听音乐的方式猜民族,激发学习兴趣;之后交流学习扩充知识;再然后进行民族服饰展,由服饰还能引出一些知识;最后总结升华。试讲之后感觉,活动的设计很好,能通有效的落实教学目标,学生也很喜欢,但是环节较多,一堂课之内进行完比较困难。而且,在第二个环节中,可以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跟进问题,很自然地解决了一部分民族的知识问题。这样的结果也给了我修改的灵感。
在二次备课中,我把第二个环节和第三个环节进行了有效的融合。我把学生感兴趣的几个民族的知识做成知识卡发给学生,最为课上的学习资料,结合书本进行学习交流。在了解了民族常识之后再通过“猜民族”的游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和提升。最后用“服装秀”的方式,以服饰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各具特色、各具风格,在中华大地上像56支花朵一样大放奇光异彩,装点我们的祖国,达到情感升华的目的。
在这次赛课中,我收获颇丰。团队给予我力量最大,在我经过了一次次的修改、推翻了再修改,还是对这节课一筹莫展的时候,是学科的老师利用自己的周末休息时间帮我备课。使我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捋顺这节课的层次。是校领导在校务繁忙且众多“百花”选手都在试讲、备课、参赛,需要学校领导陪同的情况下,校长抽出时间一点点帮我说环节、抠细节、提建议。在团队的互助中,我在活动设计方面、评价语言方面、课堂机智方面,等等都有所提升,对课程的理解,以及如何把教学和新课标联系起来,等等方面都所有进步。
幼儿园五十六个民族的认识教案设计篇八
活动目标:
1、知道我国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初步感受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家庭。
2、初步了解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3、知道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独特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以及民族大团结精神。
重、难点:认识个别民族,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活动准备:
1、老师和同学一起搜集各民族的资料;
2、访问身边的人是什么民族的,做好记录。
3、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说“家”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家”字)谁愿意告诉大家你家里有多少口人?有哪些人呢?
2、其实我们小朋友、老师还有一个共同的家,这个大家庭里有13亿多的兄弟姐妹,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名字叫——中国。
3、你们知道这个大家庭里有哪些民族吗?(生谈,揭示课题: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二、总览五十六个民族,引起兴趣。
1、课件出示五十六个民族动画,引起兴趣。
2、说说:看了五十六族兄弟姐妹,你有什么感想?
三、从身边出发,汇报自己的民族和周围的少数民族。
1、说说自己是什么民族的。
2、汇报周围有哪些少数民族的朋友。(贴民族小图片)
四、畅谈所知,认识民族。
1、小组里面先交流,在空白的中国版图上贴上或写上小组搜集到的材料,并选择你比较了解的说一说。
2、进行师生、生生互动交流。教师参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验。
(课件出示中国版图,随机点击分别出示个别省及有代表性的民族图。)
3、谈感受:如果有机会,你想到哪个少数民族家做客,为什么?如果那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到我们这儿,你会怎么做?
幼儿园五十六个民族的认识教案设计篇九
小学品德与生活《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案例反思
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强调教师:“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活动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走进儿童的生活,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拓展他们心灵的空间。
作为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师,当我面对同一节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教学时,只因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运用不同,使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出现不同,从而在三个班教出了三个不同的结果。面对这三个不同的结果,我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教学反思。
第一次探究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是《好大的一个家》主题单元中的第一课,主要是对小学生进行我国的民族认知和民族团结教育。第一堂课的教学,我按照传统的做法,认真地钻研了教材和教参,直到自认为所有的内容都吃透了,也准备充分了,才走进课堂。我预料:这部分内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接受起来难度较大,因为“民族”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生活中没有人为民族挂牌。因此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以应对学生的提问。上课了,我用问话的形式开了头:
“同学们,你们知道‘民族’这个词吗?”
生:“知道!”
“你喜欢哪个民族?”
生:(沉默,茫然,没有回答)
“那你知道自己是哪个民族的吗?”
生:“威海族的。”
生:“中国族的。”
……
孩子们没有任何疑问,也没有任何兴趣,情况比我想象的还要糟。于是,我费尽了口舌,从民族的生活习惯到民族的风俗文化,自认为很尽力、很到位、很清楚地讲了一节课,但从学生的表情看,“民族”留给孩子们的仍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遥远的感觉,他们并没有获取知识的快感和对这一主题的深刻认知。我知道我失败了。
后面还有两个班要上这一课,我应该怎么办?
第二次探究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只有使学生成为“乐之者”,才能进入学习的最佳境界。于是,我想到了多媒体对孩子的巨大吸引力。我重新备课,利用网络技术下载了大量的民族生活图片,并精心选取了几个人口较多的民族(蒙古、维吾尔、藏族、傣族、朝鲜)风俗的音像片段,经过剪裁重新组合,还利用这些资源,制成了精美的拼图游戏。把整堂课设计成教师提供资料、学生有选择地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的学习过程。
新的一课开始了——
“哇!——”,“啊!——”在一片惊叹声,几十双小眼儿不由自主地瞪得圆圆的,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声:
“真美!”
“真好!”
“蒙古人接待客人真有趣!”
“维吾尔族人的房子真漂亮!”
“傣族人的孔雀舞真好看!”
……
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用动感的画面,多变的音响把人的思维、情感带入某一时空,实现对未知世界的了解和认识,这是信息技术独有的特点。当孩子们的眼前出现美丽的葡萄架,一望无际的草原,奔腾的马群,热闹的泼水节,隆重的望果节……“民族”的一切都在撞击着他们的心灵。
孩子们坐在电脑前,迫不及待地点击着画面。
拼图游戏开始了,几个小脑袋这一堆、那一簇地凑在一起,嘀嘀咕咕、指指点点,不一会儿,成功后此起彼伏的低呼声又充盈着教室的每一角落……
信息技术带来的人机互动的学习环境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在这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中,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对民族知识的探究。
教完这一课,我的心里有一份激动:我的心血没有白费,这一堂课上得确实很成功!
回到办公室,我兴奋地回味着刚才课堂上的一幕幕情景,高兴之余,我心里掠过一丝疑问:难道这一课就真的这么好吗?就没有一点遗憾和不足吗?能称得上是一堂完美无缺、经得起推敲的课吗?我重新审视这堂课。
我发现,孩子们在这堂课中所表现出的更多的是惊喜和好奇,而其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却没有被凸显出来,“品德”与“生活”两个词被淡化。
第三次探究
我重新进行思考:课标对这一内容的要求是什么?这一课的编写目的又是什么?我的教学是否很好地达到了这一要求?按照新课改的精神,我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我联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吗?还有哪些地方资源没有被我充分利用?
在反思的过程中,我重新梳理了自己的思路。这篇文章编写的目的是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睦,对于国家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怎样正确地进行交往,才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这才是我们这一课的核心。而这一点,我原来忽略了。于是,我豁然开朗:原来我这一堂课的轰轰烈烈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只是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的翻版,我不过是借助于多媒体的手段,使学生更易于接受罢了。我还有一个班的课要上,我决定再次重新设计这堂课。
我查阅了威海族方面的有关资料,发现威海有46个少数民族居住,我回想我所接触的少数民族,我们班的学生中就有从延边地区来的朝鲜族,我们在华联门口繁华的街道上,还常常会看到从新疆来卖葡萄干的维吾尔
族人和卖土特产的西藏人……我找到了设计灵感。
新的一堂课又开始了。我精神焕发地走进了教室。
“小朋友,林老师是汉族人,每到春节,我们全家人都要凑到一起包饺子吃。到了元宵节,要吃汤圆……你呢?能告诉我,你是哪个民族的吗?”
生:“我也是汉族的,过春节我们家还要剪窗花呢!”
生:“我也是,过春节一定要吃鱼!”
……
“有没有不是汉族的小朋友?”
生:我是鲜族的。
“能给我们说说你们家里人都爱吃什么?过什么节?怎样过节吗?”
生:我家爱吃打糕。过节时大家要凑到一起比赛打秋千,还要比赛走,是顶着一个大坛子走……
从自己、自己身边的人认起,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了解、认识民族,这让孩子们感到“民族”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这种真切的感受让孩子轻松地理解了“民族”这个词。
接下来,我又贯穿运用了上节课的多媒体精华,最后,我还特意增加了一个环节:
“小朋友,如果现在你到了蒙古族,主人为你唱了祝酒歌,献了哈达,你会怎么做?
(一生表演接受哈达,敬天地后喝酒的动作)
“如果你到了傣族,人们向你身上泼了一大盆水,你会怎么想?”
生:“我会感到很幸福,泼的水越多,说明他们送给我的祝福越多。”
“如果有别的民族的人到我们威海来,你会怎样招待他们?”
生:“请他吃威海的大虾!”
生:若是回族的,不能用猪肉招待客人。
生:“带他游刘公岛!”
……
一份亲情增加在孩子们的心中。这时音乐响起来:“56个民族,56枝花……”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唱了起来,此时的歌声已分明融入了孩子们的幸福和自豪,孩子们的心灵空间被拓宽了。
体会和感悟
一堂课在不断的反思、改进中,出现了三个不同的结果,这使我感触很深。我理解到,越是生活的,越是孩子们容易接受的。帮助孩子们学会“做人”,才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品德对一个孩子来说,影响着他一生的成长。作为一名《品德与生活》教师,我们只有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走进学生的生活,才能更有效地拓展学生心灵的空间。
幼儿园五十六个民族的认识教案设计篇十
认识民族大家庭的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维吾尔族、蒙古族的服饰、风俗习惯等。
2、知道维吾尔族和蒙古族是少数民族。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3、激发了解更多少数民族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少数民族的民族风俗习惯和特色。
教学难点:
能通过各民族的主要风俗习惯和特色辨认不同的少数民族。
活动准备:
课件、服装,《爱我中华》《娃哈哈》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坐飞机去旅游好吗?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有三个地方,我们先出发去第一站吧!(课件出示飞机飞行音乐《小飞机》幼儿同时动作飞机飞行状)飞机慢慢降落,大家下飞机,轻轻地坐下。我们来到了维吾尔族小朋友的家乡—新疆(出示中国地图画面课件。)
二、认识维吾尔族。
1、演示课件:
(1)你们了解维吾尔族,了解新疆吗?
(2)他们在干什么?(跳舞。维吾尔族喜欢跳舞,他们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3)他们还是一个很好客的民族,瞧,有两个维吾尔族的小朋友来欢迎我们了!(维吾尔小朋友问好)维吾尔族穿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款式的?(都戴小帽,女的穿黑色坎肩、长裙、男的穿对襟长袍。)
(4)维吾尔小朋友端出葡萄干款待大家。(丰富词汇:亚克西。)
新疆还有什么特产?(哈密瓜、葡萄、葡萄干)
(5)维吾尔族人在干什么?他们有哪些生活习惯?(弹冬不拉、吃羊肉串、摘葡萄)
(6)我们今天交到了维吾尔族的.好朋友大家高兴吗?我们邀请维吾尔小朋友一起来跳个新疆舞吧。(大家一起跳新疆舞蹈。)
(7)今天,大家在新疆的旅程就结束了,和维吾尔小朋友再见!(维吾尔小朋友: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三、认识蒙古族
1、听,机场在催我们登机呢!(音乐:小飞机)飞机慢慢地降落,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2、演示课件。
(1)我们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这里是蒙古族人民的家乡,让我们跟着导游阿姨去逛逛大草原吧!(观看视频)
(2)反馈:跟着导游阿姨逛了一圈,你对蒙古族有什么了解?(住蒙古包,放牧,骑马)
三、拓展延伸
1、认识了两个少数民族你们高兴吗?那你们是什么民族的?(汉族)
小结: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民族人口较少,这些人口较少的民族叫少数民族。维吾尔族、蒙古族都是少数民族。
2、你们还听说过那些少数民族?
接下来让我们走入行程的最后的一站就是民族村。
3、参观民族村(放课件)教师讲解。
介绍傣族、苗族、藏族。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我们都是中国人!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生活在一起,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放音乐《爱我中华》)现在让我们邀请老师们伴着欢快的乐曲团结起来,跳一支团结舞。
幼儿园五十六个民族的认识教案设计篇十一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优秀教学反思
《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这一课集开放性、综合性、情感性为一体,教材以学生感兴趣的少数民族为切入点,让学生明白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但各民族人民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兄弟姐妹。我认为这节课是成功的,它成功之处在于《品德与社会》作为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袁老师基于这一学科的新课标,打破了单一、呆板、严肃的课堂模式,努力创造了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感,营造了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自然,学得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标实施后,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的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 袁老师的这节课为达到活动的目标,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资料的收集、整理。另外,通过学生的几项自主活动,实现了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采用的一些内容和形式都是贴近学生生活,以儿童生活为基础,设计了一些孩子们可以直接参与的活动,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呈现,寓较于活动中,创造生与生互动,师与生互动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袁老师设计的这节课,让我听后有一种全新的感悟。总结为16个字,即:创设情境,激发热情,多相互动,升华情感。在各组展示中设置了游戏,表演和才艺演示,将思维训练、语言表达融为一体,实现了多维目标的有效整合。直接选取教材中给学生提供的熟悉的素材进行加工并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搭建才艺大比拼的舞台,唱歌、跳舞等等,班级里各类能手应运而生,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品德教育过程中,课堂合作能充分发扬民主,吸引学生参与,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开启智慧闸门,给学生以发展个性,展示才华的机会,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这节课是热烈的、成功的,但瑕碧微疵,我个人认为还存在以下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合作角色不均 合作学习的伙伴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均,优秀生主宰着策划、讨论,扮演领导、主角的角色,而相对内向、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多表现为消极的、被动的,成为群众演员,甚至只是观众或听众。他们在伙伴合作学习中由以往的对教师的依赖转变为对伙伴的依赖。
最后,袁老师设计了孩子们共同穿板鞋游戏这一五一节,体现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如果再将比赛的游戏规则用多媒体呈现出来,让孩子们学得开心,玩得明白,这节课就更加完美了.
虽然新课程标准冲击着传统教育的壁垒,刷新着我们陈旧的观念,接受新课程的每一位教师都在积极实践着,课堂中积极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由教师的一言堂变为师生的群言堂,由专制变为平等,努力实现学生主体。但学生是否真正受益了呢?这样的学习方式虽然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但是“合作”也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
因此,今后的教学中,我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首先要提出明确的目标,并对操作程序给予必要的说明。
1、合作前要有充分的准备。
由于小组合作是在一个小集体、小社会中进行的,因此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必须要有一定准备和必要的训练。要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如尊重对方,善于倾听对方;有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特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等形式,达到相互支持。
2、合作前要有适当的讲述。
为了提高效率和缩短宝贵的时间,就出示卡片帮助学生明确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这样,小组学习就能有条不紊的展开。当然,课型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可适当灵活调整。
3、合作时要处理学生关系。
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异质性混合小组为多。在组成小组成员时,一些学优生出于小组荣誉考虑,会拒绝或排斥学困生,此时作为教师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并要激发其相互帮助的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优生可能在小组中扮演着核心人物,主宰着整个小组。为了不使学困生变得胆小怯弱,避免学困生的被动性,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其更多关心和鼓励,建立起“能行”的积极期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合作时要适时引导。
教师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无论在有组织的小组讨论中,还是在日常的学习交流中,教师都必须牢记引导者的职责,努力克服盲目的、无意义的教学行为,从而使学生更加体会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意义。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各位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