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国学经典短句篇一
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对联
3、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
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6、“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7、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1、“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弟子规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13、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1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15、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1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1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1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1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20、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21、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2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2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2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2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8、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答宾戏
2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3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国学经典短句篇二
1、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意思:天下的难事,一定是从容易的事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一定是从细小的事发展起来的。
2、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礼记》
意思:心不在那里,看什么也看不见,听什么也听不到,吃什么也吃不出滋味。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注。
3、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桓宽《盐铁论》
意思:不因为不得志而改变气节,不因为地位卑下而改变志向。
4、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意思:不拿别人发泄怒气,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5、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葛洪《抱朴子》
意思:不学习而想得到知识,就像想得到鱼而没有网一样。
6、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旧唐书》
意思:(一个人)不敬重别人,实际上是不敬重自己。
7、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
意思:时间在不断过去,我们要珍惜时间。
8、内不自诬,外不诬人。:《韩诗外传》
意思:做人做事既不能自欺,也不能欺人。
9、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意思:学好像登山一样艰难,学坏如山崩一样容易。
10、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意思:坚持不懈做事的人,总会成功;不停步向前走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
国学经典短句篇三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国学经典短句篇四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5、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6、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7、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8、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
9、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10、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11、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12、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13、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14、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
15、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16、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
17、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18、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19、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20、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21、「忠怒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於人。」
22、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23、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24、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25、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国学经典短句篇五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6、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唐韩愈调张籍)
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唐韩愈进学解)
8、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唐刘禹锡秋词)
9、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10、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
1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唐刘禹锡陋室铭)
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唐刘禹锡陋室铭)
1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琵琶行)
14、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唐白居易长恨歌)
15、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16、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唐白居易放言)
17、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元稹离思)
18、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唐刘希夷)
19、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2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
21、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唐罗隐蜂)
22、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唐贾岛剑客)
2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李绅悯农)
2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五代李煜乌夜
25、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五代晏殊蝶恋花)
2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27、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2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29、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30、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宋朱淑真生查子)
3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梧)
3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34、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5、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读书之要)
36、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朱熹观书有感)
37、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38、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宋王安石)
3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冬景)
4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国学经典短句篇六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