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篇一
本学期第六周我上了一节《excel2003图表创建和修改》的公开课,我们信息学科组内的几个老师都来听课。课后,我自己静下心来反思,怎样上才能真正提 高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如何改进?我以后的课堂应该怎样?我思索着自己的课堂,反思如下:
一、反思这堂课学生能掌握哪些知识?
新课程理念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收获怎样。我主要围绕着图表的性质、制作方法、构成元素、修改来展开《excel2003图表创建和修改》教学的。在教案设计上,我重点关注了教学内容的完成,关注了学生的学,但是由于是在机房上课,有个别几个学生偷偷玩游戏,我没有注意到,还有小部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显然我的思维中心还不能完全以全体学生为主,没有注意到实时渗透德育教育。所以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是要真正地只有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的45分钟才有效。
二、反思这一堂课学生是否真正的消化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图表的创建,难点是数据的选择,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动手在学生机上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各个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对他们进行不同程度的辅导。然后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交流,评价改进。虽然在课堂上有绝大部分的学生,已经能够完成我布置的练习,但是我可能还是忽略了班级中几个后进生教学,虽然后进生能够在教师讲解的情况下,跟上步骤,但由于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要求学生不是通过记忆来完成教学任务,而是一定要通过教师的讲解能够举一反三,学会贯通,但是我在教学中却只是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完整性,追求教学的表面现象,却没有通过多举些例子来检测后进生的灵活运用。
三、反思本节课是通过什么方式让学生得到知识?
本节课我主要是给出数据资料,生成图表,然后拿图标和数据对比,来向学生展示创建图表的必要性,以及图表的作用,从而引入如何创建图表,如何通过 图表让数据更加直观化、形象化,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的掌握所授内容,我采用了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互相协作,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课后想想我只不过是牵引着学生的鼻子,让学生跟着我的思路直走下去而已,并未能真正做到课堂上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础,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去想、去做、去活动。而新课标形势下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疑难处相互讨论、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在探究过程中形成一种能力,同时也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课后我不得不反思这一问题,事实上这是强化课改理念的自觉实施、有效实施。通过反思,发现自己新课标新理念有时候只是理论上的,事实上,在教学上我还是脱离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后我就应该经常坚持这样的反思,大胆剖析落后的教学方式、方法,认识其弊端,并尝试用新的方式组织教学。只有这样,先进的教学理念才会逐步代替陈旧的观念,有效教 学的实施便会更自觉、更富于成效。
四、反思是否有比这堂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这是一个高层的反思,更具挑战性的反思。这一问题是建立在自我对这堂课教学效果基本认可的基础上的,对自我的一个较高层次的再提升。我精心设计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案,还参考了前辈们的集体智慧,经过再三思考而选择的教学方法,虽然效果还不错,但总觉得还应该追求教学方法的精致、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要用挑剔的眼光去发现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细节,从而敢于否定自我。为此,今后我会充分利用各学校的教研活动机会多走出去其他兄弟学校听课,比如:采用导学案的教学方法,多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多和有经验的教师相互交流,不断地学习提升,学会善于借鉴名师、特级教师的教法,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2017年4月20日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篇二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
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
王
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信息技术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倡导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成为课堂教学的新要求。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我就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包括三重意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
二、制定合理目标,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应该从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营造和谐进取的课堂气氛,怎样与学生互动,知识怎样动态生成,能力如何提升,在活动中怎样评估和调控等,这些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不仅需要我们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课时安排和教学过程。要明晰每节课在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如何使内容前后连贯,以及以何种方式讲解学生才能有兴趣去接受,只有自己做好十足的准备,才能给学生全面的讲解。同时还要在教学进行中动态备课,更重要的还要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积累第一手材料,丰富教学理论,形成教学风格,从而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实施分层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新课改要求直面差异,教学中因材施教,注重分层教学,除了老师在设计任务或问题时要有弹性和可发挥的余地外,每一节课的课堂作业要有明确的针对性,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设计。在设计信息技术课堂作业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有了不同层次的作业,学生能够看到互相的差距,促进他们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发展个性,激发学生挑战自我,积极向上。分层教学,优化了教学过程,有效杜绝了部分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到困难,而部分学生觉得所学的内容过于简单这样一种知识水平不平衡的矛盾,提高了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同时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利于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必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最终达到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好的良性运转。
四、分组合作学习,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中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综合信息素养要求较高,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优势互补,并形成良性竞争,教师应认识到学生作为一个学习的主体,本身就是一个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我们应充分相信学生们的能力,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分组合作学习。分组合作学习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分组学习的选择上,要看是否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发展学生的知识水平;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参与到学生分组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做分组合作学习的促进者、激励者。教师应当多与学生一起交流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感受到师生的平等,促使他们更加放松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并随时给学生以启迪,促使他们的合作学习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
五、实施当堂训练,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当堂训练,是指教师要把最主要的练习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内完成,而不要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这不仅是为了减轻师生的共同负担,更是为了落实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目标,充分发挥学习同伴的作用,利用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差异所蕴藏的学习资源,帮助每一位学生解决个性化的学习问题,让每位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关爱,树立起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同时教师通过当堂训练可以了解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训练情况既可以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也可以总结学生训练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及时讲解,还可以适时调整课堂训练内容。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进行合理评价,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对教学的诊断、反馈、评定、调控和激励,它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作品展示是教师进行评价的最佳平台。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如果用积极肯定、生动、丰富的评价语,就会使学生有很大的成就感,进而产生了十分强烈的求知欲,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要进行及时、恰当的评价,激发学生更大的求知欲和满足感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在课堂有效教学上做出持之以恒的探索与尝试,加强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研究,探索各种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让高效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篇三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分析
信息技术是具有内涵和外延,是一门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极强的学科,我国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是刻不容缓的,是对学生进行正确世界观的体现,对中学生价值观的塑造。鉴于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处于崛起阶段,我们高中教师要为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增强提供良好的条件,并为未来科技发展的昌盛培养人才。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一)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升知识运用能力
在传统的高中教学中,信息技术是由教师掌控者,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课堂教学,一方面满足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很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升知识的运用技能。所以,我们高中计算机教师应该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让他们学会合理运用信息知识。
(二)让学生全面认识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一般教授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时候,大都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引导学生掌握信息知识,可以为学生拓展课堂教学之外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面得以丰富多彩。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其他学科与信息技术教学结合起来,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为学生构建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通过多媒体教学形式,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外延伸,还可以增加师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一)为营造高效的教学氛围,将兴趣激发培养作为先导
兴趣对于学生的智力开发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高中生对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如果保持极大的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实践,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体验性教学是培养和激发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重点所在,而体验性教学的两大基本内容为成功与情境体验。例如,信息技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会运用
flash
软件时,首先应当让学生对元件这个在flash
中有重要作用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对这一概念的讲解便成为课堂中的核心问题。如果教师按照教材单一地向学生照本宣科,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且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可在授课前精心设计制作简单的一系列运动渐变动画,让学生们在课堂中亲眼观赏,通过观赏动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这种简单方式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教师要求学生观赏后将运动渐变动画制作出来从而完成实践任务,学生们在分组合作实践过程中保持着浓厚的兴趣,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利用积极的探索实践。但当生即使付出很大努力,但依然没有制作成功时会感到不解和失望,此时,教师可掌握时机将元件的概念提出,将转化运动对象为元件,才可将简单的运动渐变动画制作出来的道理向学生重点强调说明,同时重点讲解
flash
中元件的重要性,此时,理顺思路的学生进行合作实践,便可成功制作出运动界面动画。
(二)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思维不一,对于知识的接受与学习能力也大不相同,教师要在教学中学会尊重与体谅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有些基础东西固然乏味但也很重要,所以教师可以换个方式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例如,在教学信息技术网站设计与评价这一课时,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看课本进行自己喜欢网站的各类设计然后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这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提供了帮助,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学生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可以从帮协助。进行个性化教学,能够带动学生全员参与信息技术学习。
(三)注重创造和体验性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是一门重视实践和技能的课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学生为主,制定更加详细的实践性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实践性的课堂教学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他们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全面提升。
教师要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探究,形成“学生问,师生答”的教学氛围,并形成常态。学生先设疑,带着问题去寻求答案,让他们在“思”和“问”的状态下去学习。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地位,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引导学生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和不足,及时反馈和适当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程背景下所提倡的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最重要的方式,这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对学生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理念,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例如,在学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相关内容时,要求学生制作关于保护水资源的课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始终保持引导者的角色,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自主查资料,做
ppt,最后制作网站,然后由每个小组的代表成员在课堂上演示,看每个小组制作网站的效果。这个过程,应当是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断探索的过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核心素养进行的信息技术教学,是当前现代化教育理念渗透的表现,也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体现。
结束语
现阶段信息技术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学生重操作而轻理论的问题,为了有效推进课堂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应拓展学生适应现代化生活所需要的信息技术能力,逐步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教师课程实施力。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篇四
浅议高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学有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很低,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教学严重浪费。追其问题原因涉及许多方面,如有来自传统的贯性,有来自高考的压力,有来自制度层面的评价等方面。本文从课堂教学方面对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些认识与大家探讨。
课堂教学实际上可分为有效教学和无效教学,有效教学不是看教师是否教得认真或是否讲完了课时教学内容,而是看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看学生有没有真正学懂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多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要想实现教师的有效教学,先来谈一下学生的有效学习。1.1 关于学生的学习
教学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学生的学习问题,没有学生的学习就谈不上教学。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是,老师在教学生时,先出示例题,然后由学生进行讨论,接下来老师再进行讲解示范操作,最后再让学生做一些练习。在很多情况下,是经过反复的操练,形成学生的某种技能,这种学习方法是过去所强调,对提高应试考试有时也有效,这种学习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认心理学。用行动主义心理学的观点看待学习,认为学习是学生头脑中某种联结的形成,通过反复练习形成某种技能。这种练习如果过度的话,就会造成学生对待学习的负面态度。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理解,认为学习是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建立起来的实质性的联系,强调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为理解而学,教师为理解而教。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现有国内外都在讲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比如说,学生学习教材,教材对学生有作用,而学生同时对教材也有作用,学生是很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是新的观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用自己的观点解读了教材的内容,从而在自己头脑中建构出一个概念,一个新的概念,而且建构是和教学同步进步的,学习者的学习完全是自主的活动。所以学生的学习是自己建构的过程,这种学习是探索性、研究性、理解性、创造性的学习过程。1.2 关于有效学习
反复练习、操练式学习过程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理解。而新课程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它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心理学。什么是有效学习?国外大部分研究说明:不同的学习过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说,反复的练习也有些效果,并不是说绝对没有效果。它的效果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另外一种探索性的学习,它的效果是发展学生高层次的思维。研究表明,操练式的学习对发展学生高层次的思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没有显著的效果,有时甚至是负面产果。操练式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有一定的效果,而对解决开放性、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没有显著的效果。反复的练习体现在“熟”上,叫“熟能生巧”,但过度的练习会“熟能生厌”,使学生不想学习,阻碍学生的发展,长此以往,必定“熟能生笨”。这种学习不是我们提倡的有效学习,我们讲的有效学习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挖掘学生的潜能。当然,信息技术学习中的练习还是必要和重要的,并不是说不需要练习,而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这就是有效学习的效果。
1.3 有效学习的的五个要素
一是“感悟”。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感悟。感悟是一个名词,它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感悟又是动词,它表示现在的情境。感悟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有的教师上课,不考虑学生是否能接受,总是先下定义,然后再强调一、二、三点,这种僵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非常累,效果也不尽人意。二是“思考”。有效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提倡学生自主地思考。操练式学习是用记忆代替思考,记忆的负担重,而思考的负担轻。思考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三是“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为交流,实际上活动与交流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形式。我们的教学设计重要的不应该是老师怎么讲解,而考虑的是学生怎样的学,关心的是学生怎样思维活动。四是“生成”。学习过程是学习经历与知识、技能生成的过程,所有知识和技能都应当在课堂上动态生成和重新组合,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记忆。五是“应用”,就是尝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反思和巩固,还会再次发现新的问题从而提高求知的欲望。使学习向新的领域循环推进。“感悟”、“思考”、“活动”、“生成”、“应用”是有效学习的五个基本要素。那么,我们的教学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有效学习呢? 2.1 关于有效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要正确理解什么是有效教学,应走出以下几个认识误区:
“灌”得越多越有效
不少教师认为:只要多给学生“灌”一点,“喂”烂一点,就可帮助其减轻学习负担,就可提高其学习效果。这样即使学生没有学好,也自觉问心无愧这种教学,把学生当成了储存知识的容器,这样容易造成教师盲目追求操作技能训练而忽视了教学本身。教师倾其所有,将各种菜单操作直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按图索骥、亦步亦趋地“操练”。这种缺乏探索性的经历不仅没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这种没有思考空间的过程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具体的操作步骤本身,无暇顾及过程中蕴藏的技术思想和方法。尽管教师煞费苦心,但往往向学生“灌”得越多,他们越不愿动脑筋,效果常常适得其反。
“秀”得越多越有效 在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些教师只重形似不重神似,常常搞些非驴非马的“伪创新”比如,为追求师生互动,用“满堂问”来代替“满堂灌”;为追求课堂气氛,用“牧羊式”教学取代“填鸭式”教学这种作秀式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把学生当成了演戏的道具和观众,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实现有效教学还必需认清四种表象:第一,“信息不等于知识”。学生搜集了大量信息资源,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这些信息都理解,学生并不能将这些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有时甚至还不明白为什么要去搜集信息。第二,“活动不等于理解”。学生参与了学习活动,却无法在活动中“沉浸式”地学习、无法有效理解学习活动。第三,“技术不等于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机技术只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工具、手段,教学目标的培养是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第四,“任务不等于智慧”。学习任务的设计必须有目的、有依据,并和具体教学目标坚定相连。如果只是为了设计任务而设计任务,那么就会使很多任务仅仅是一种孤立的、机械的、低水平的劳动,无法让学生习得相应的能力,智慧的发展更无从谈起。2.2有效教学的实现
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怎样教学才算有效,这是一个复杂问题。有时教师讲得很多,讲得很辛苦,自以为效果不错,但恰巧是阻碍了学生的思考,阻碍了学生探索性学习的产生,这种教学不是有效教学,最多只能说是低效教学。我们要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这种策略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一是准备策略,就是怎样备课。以前通常认为,备课主要是根据知识板块设计教学流程,备教师怎样有序地讲,很少关心学生的有效学习。新课程理念认为,应该从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一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有几个思维高潮,怎样安排,知能构建采用哪些手段,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营造和谐进取的课堂气氛,怎样与学生互动,知识怎样动态生成,能力如何提升,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这些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不仅需要事先备课,还要在教学进行中动态备课,更重要的还要学会事后备课,进行教学反思,积累第一手材料,丰富教学理论,形成教学风格。
二是实施的策略。就是根据备好的课如何在课堂中具体落实。问题解决教学策略:例如研究多媒体的数字化表示——位图图像与矢量图形区别,可设计以下三个相互联系的模块:
1、创设问题情境,设置认知冲突。通过展示文件(文件内容是两个带黑边的红色圆a与b)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图a与图b是否一致,引出问题。
2、组织、引导学生对位图图像的组成和存储空间计算、矢量图形的组成与特点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关注实际生活,进行学习拓展、实现学生知识迁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实现:例如有一个word文档里面插有多张图片,发现其文件很大占用了几兆空间,如何通过对图片的转换,在不影响整体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缩小文件存储空间了;风景人物或照片,一般用位图进行存储,是否可以用矢量图来存储?矢量图存储空间是否比位图要小;视频由一连串相关的静止图像组成。每秒显示25帧(注:一幅画面称为一帧),如果播放分辨率为640 x 480、24位真彩色时间为90分钟的电影,需要多少存储空间?讨论教学策略:有的讨论可以放在课堂上进行,有的可以分组进行,有的讨论是激发学生大容量思考,通过讨论提高自我判别能力,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如在《信息安全与计算机使用道德》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对“黑客是英雄?”为主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然后进行讨论、辩论,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对信息安全及网络道德的认知和意识。提问的策略,怎样提问?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精心设计提问,要提出一些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含量的,仅仅只要求回答是与否,浪费的时间没有效果。
当然除以上列举的实施策略外,还有许多其他实施策略,我们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不同的学生进行灵活运用处理才行。
三是评价策略,教学评价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教学和促进教学有效的重要手段。新课改倡导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多条,但评价以激励和促进为主,评价必须为促进教学服务,为促进人的发展服务。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评价行为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性及时评价。①正确对待学生差异性的方法。发展性教学评价更加强调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更多是心理因素差异的反映,因此,要善于熟悉和了解学生,要读懂学生,要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孩子的价值观去理解孩子,要把话说到孩子的心灵中去、不要把成人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强加给学生。要求评价的指标和标准是多元的、开放的和具有差异性的,对信息的收集应当是多样、全面和丰富的,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应关注评价对象的差异性,有利于评价对象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单纯用“会”与“不会”评价学生的优劣,应该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②在进行作品评价时经常鼓励学生的做法是在课堂教学中的必不可少,只要学生在原有从基础上有提高、有发展、有创新,就要给子肯定和鼓励,既能使大多数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不会产生过重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团结互助的学习氛围,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忽视了个体性,不注意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和学习主动性就无从谈起。总之,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的评价需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或以评价为目标进行教学。另外,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时刻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要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篇五
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插上腾飞的双翼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为切实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积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校将“高效课堂建设”和“信息技术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在“搭建平台、做足活动、抓实过程、卓见成效”上狠下功夫,走出了信息化教学助推高效课堂特色的信息化教学之路。
一、完善硬件设施,构建高效课堂的“施力”平台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助力高效课堂,学校已全部配备“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施,本学期还申请配备了一台交互式一体机,为我校高效课堂建设搭建了一个现代化的平台。
二、加强培训学习,提升信息化素养
要用好信息技术,首先要了解、熟悉这些设备与软件。学校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对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培训,不仅要求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不断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中,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学习微课制作技术,采取集中培训和自学实践的学习方式,引导全体教师学习微课的发展趋势、微课的应用、微课的制作等。现在,教师们都能够熟练地使用信息化技术获取、分析、加工所需信息,能够灵活的运用多媒体设备,能够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满足教学需要。(幻灯片2)
三、利用信息化平台,提高教学效益。
上级教育部门为我们搭建了“国家数字资源平台”、“甘肃教育资源平台”“临泽教育云平台”等优质平台,我们充分利用,发挥其最大效益。引导教师积极制作、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反思、课件、论文、微课等,组织力量提供技术支持,上传到平台。同时,引导教师认真学习的平台中的优质资源,导入到教学实际中,优化课堂教学。学校定期检查各种平台资源的上传和使用情况,利用例会时间通报,充分调动全体教师使用网络资源的积极性,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信息化高效课堂建设插上翅膀。
四、深化教学改革,助推信息化高效课堂建设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资源的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必然选择。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课堂的参与意识。改变课堂教学呈现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现教育公平。近年来学校在信息技术助推高效课堂方面开展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初见成效。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以及配备的计算机为学校打造现代化的课堂奠定了物质基础。
(1)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目的在于能使学生具备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将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的优越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能力。小学生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虽然有一定的说写基础,但把握不好尺度。而现代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又便于教师指导学生说话,在练习说话时,教师借助课件,创设情境,在观察思维的基础上,通过复述课文,编故事、想象说话等多种训练表达方式,启发学生动脑,想象,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强化语言与思维的训练。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可增强学习效果,丰富了课堂内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培养起来。
例如,二年级上册《我有一盒彩笔》一课,作者以准确优美的文笔描写美丽的今天和明天的理想,景物由模糊变得清晰的动态过程是文章的重点。但学生却难以理解一些词语的深刻意思,例如海底的宝藏、结满面包的大树、饥荒等,这时我们可通过极短的时间,把这些影象和词语的意思进行情景的再现,把语言无法完成的内容,通过画面直观化,真正做到课堂的有效性。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应该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幻灯片4)
(3)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能够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年龄特征,要让小学生在四十分钟内自始至终的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那是非常不容易的,教师只有创造出一个个新奇、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有“如临其境”的感觉,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
比如在一年级上册数学《背土豆》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示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形象具体、声情拼茂,课件中小老鼠直观的装背土豆的情境,让学生快速表述出5+2=7的算式,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增加学习的有效性。(4)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活动中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教学中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虚拟现实,再现生活物景,从而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培养了幼儿思维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还极大地增强幼儿的认识动力和能力,拓宽了幼儿视野,增长幼儿见识,推动他们学习。为幼儿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觉、听觉的交互式的环境,发挥出了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良好水平。
尤其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也应该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因为教育契机存在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会出现问题。教师应抓住每一个机会,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直观、快捷、生动的优势,完善教学活动。在其他环节中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也同样能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好的完成教育目标。如:我们班有一些孩子挑食,体质不好,很容易生病,于是我就收集了一些有关食物营养的素材,制成了ppt课件,让幼儿观看。我发现幼儿观看后,挑食的现象有了明显的好转,从而更加体会到多媒体教学的魅力。
再如:在传染病多发季节,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一些预防传染病的方法,于是我又制作了一个《传染病预防》的课件。幼儿观看课件后讨论学习正确的预防好办法,发现幼儿不但知道了预防好办法还附注于行动了,可以说事半功倍。(5)微课成为高效课堂的“助推器”
目前有很多的教师把“微课”引入课堂,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生动、活泼。“微课”学习,使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教学过程转变成学生高效的自学,使儿童在小组合作中体验与情感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微课”学习,在当前小学教学中已逐渐成为一种教师所认可的教学形式,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当今课程改革的需要。在甘肃省“班班通”的微课大赛过程中,我校老师们根据教学需要、学情需要制作了一些微课资料,开展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从而获得了一些经验性做法,受到了一些启发,下面,我们结合具体课例,认识微课是如何实现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对接的。
(一)微课案例评述
例如:拼音教学《学习声母p》。一年级拼音教学是一重难点,要用教师传统的我教你读的方法学生学习起来较为枯燥,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化抽象为具体, 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又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突出教学的重点。
二年级语文微课《查字典》,有效突破了查字典指导上的难点。二年级语文教学中,部分后进生对查字典的方法不能很好的掌握,教师用三分钟的微课视频把查字内的方法分析的步步清晰,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对查字典的方法有了很好的掌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6)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班级活动
班主任应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集体舆论,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利用信息技术,寓管理于活动之中,并且利用这些为班级服务。
1、课前一支歌,每天下午课前利用2分钟左右时间打开多媒体选择学生喜欢、积极向上的歌曲学唱一唱。让学生大脑慢慢清醒,精力充沛,听课效率高,加强了教学与管理间的联系。
2、班会视频教育
传统的班会课,一般是教师在台上总结班级一周内学生的不足与成绩,并且做具体的工作布置,而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地位,只是聆听老师的任务,而不做深入的思考。但接助信息化效果就不同了,例如学校开展的“三爱三节、播撒金种子”等系列活动中,生动的画面,鲜浩的事例,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了活动的目的。在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利用张掖市安全教育平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安全知识,掌握各种安全自救常识,增强了安全防范意识,为创建平安校园打下了基础。
3、利用信息技术,融洽师生关系
现在家庭大多都有电脑,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性是信息技术参与班级管理的一大特色,老师利用qq设立班级群,随时通过网络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可在群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大家一起讨论。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各种困难,也可随时与同学、老师交流,解疑答惑。学生的充分参与,必将创造性地营造班级文化,塑造班级形象,更好地促进班级建设和学生的成长,增强班级凝聚力和主人翁责任感。这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好似有点困难,但我们正在尝试,希望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优化学科教学的一种工具,它的优越性是不容置疑的。我们应把握好信息技术使用的量和度,只有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深入研究它在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与策略,就能发挥这种教学工具的巨大作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化教学的发展空间无限扩大,我校将进一步深化信息化教学的研究,开阔视野,开拓创新,加大研修力度,积累更多资源,积极探索常态下信息技术助推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让宣威小学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