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反思和成长方式。在写总结时,要注意避免使用复杂难懂的专业术语,以确保读者易于理解。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一些相关的实践经验和技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写自由的作文篇一
隋文帝杨坚有个甚是有趣的故事。据说其爱妃被皇后独孤氏偷杀了,杨坚一气之下骑马出走,狂奔二十余里,流连山谷之间,大臣寻得规劝之际,长叹一声曰:“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这便是汉语中“汉语自由”二字最早的出处了。
自由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层,一是自在的自由,二是自为的自由,三是自在自为的自由。而杨坚所叹所求的自由,属于第一种自在的自由。
自在的自由简单来说可以用人的本能天性的自由,而这种自由往往是在对比中产生的。孔子谈到季氏的时候,就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这是在奴隶社会。而若是将这个场景定格在原始时期,封建等级制度还未建立时,也就是某种约束还未建立之时,八佾舞于庭的景象,恐怕是理所当然不足为奇的吧。这种自由还有很多例子可举,放肆吃喝,放肆淫乐,全然出于对生理需求的满足,属于绝对自由。可惜的是,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这种自由终究是会逐渐销声匿迹的。也就有了所谓相对自由。
比自在更高一层的自由是自为,是一种相对自由。其主要特征是选择,即在非绝对自由的条件下作出偏向相对自由的选择。以《乱世佳人》中的斯嘉丽为例,在面对不幸的时代时,她可以选择继续做她游手好闲,颐指气使,被男生追逐的富家小姐,但她却选择了给自己一次新生。这也就了那个经典的场景:斯嘉丽从地里爬起来,手握泥土对天发誓:“上帝啊,你为我见证,做我的见证人!他们不会击败我,我一定要撑住这个家。”这其中有个理性的权衡,自由就蕴含在理性权衡下的任意性,并且包括在作出相对正确的选择后,心灵上的突破所带来的自由感。对于自为的自由而言,其最大的约束,就在于已经立下的道德准则。其自由的不彻底性,就在于此。
最后一种也是最重要的自由便是自在自为的自由,几近于康德主张的“自律即自由。”这似乎是站在第一种自由的对立面所言的。小时候家里种的玉米,往往最好的都留作下一年的种子而非大快朵颐满足食欲,这就是一种克制。这却恰恰又说明了人的生命活动是自由的,是对本能的超越。真正的自由可以归结为在一个普遍理性的层面上驾驭欲望。这其中包含了满足欲望的过程。但这种过程又区别于猛兽看见猎物直接扑倒撕咬的满足,而是有计划有规律地驾驭和规划人的欲望,通过克制从而来满足更大的欲望。今年的良种玉米可能只有一株,但我把他留着做种,来年每一株玉米都是良种,那么更大的欲望就在小小的克制中被满足了,又在某种意义上回归到了第一种自由。只要我们有了这种克制欲望的能力,我们做事的余地才有可能扩大,继而达到超越。而这种超越才是真正的自由,是一种精神的自由。这种超越是什么?是科学,是艺术,是道德,是所谓的真善美的本质。
卢梭曾说“人生来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中。”“生来自由”是我们一种美好的追求,而非现实,人必须不断地去追求自己的自由,这样才是一个现实的自由人。我们只有不断解除和突破枷锁,继而得到自由,而非承认枷锁拘泥于对自己有的渴求。而这就更为自由加了一层能动性的色彩了。
写自由的作文篇二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都可抛。这是著名诗人裴多菲的诗句。每每提及这首诗,总会有那么多同我一样的人,禁不住感慨一番。
自由是所有人都曾向往的东西,它是那样的虚无缥缈,遥不可及,可又矗立眼前,伸手可碰。与过去的我们相比,仿佛最自由的是小的时候。
小时候的我们自由自在不被束缚。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一步一步的离自由远去,一点一点的被束缚着,身不由己。
这其中,较为显著的应该是那些八零、九零后。刚步入社会的他们,面对巨额的房价和自己微薄的工资,终究是悲哀许多的。即使咬着牙给房子付了首付,又要背负四五十年的房贷,就像蜗牛一般,背着沉重的壳,缓步前行。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他认为这五斗米会将其束缚,失去本性,失去自由。哪怕他后半生穷困潦倒,可心中始终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由与乐趣。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也曾酒后图真情表明自己的本性。他本性自由,不愿向权贵低头。他向往的是侠士一般的生活,自在逍遥,没有烦恼。
每个人都曾向往自由,只不过尘世中的万物都有可能将你我牢牢束缚。有的人将其挣脱,更多的人选择在原地徘徊。被物质束缚封人,往往会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终日为其奔波,不得自由。挣脱束缚的人则会发现更美好的天地,亦会寻找到更真实的自己。
其实想要挣脱这束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艰难,不过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罢了。当一个人的阅读量多了,见识广了,心中有了更加高远的目标时,自然不会偏安一隅,坐井观天了。
庄子的《逍遥游》也点明三种人方可算正真的逍遥,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未免太过于强人所难。庄子所说的这三类人,怕是几千年来也找不出几个。对于我们这些“凡人”,在我看来,只需要挣脱物质的束缚,便可以拥有自己想要的自由。
世间万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又何苦为其放弃自由?生而为人,诚不过于心,重不过于自由。
写自由的作文篇三
所以有时乱的时候,或者有空的时候,我比较喜欢去的就是找一处贴近大自然的地方,体验古人说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的含义。
所以金鸡寺是我个人觉得比较理想的一个地方。
尽管我不是和尚,也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但我喜欢这座庙宇所赋予我的宁静与遐思。当发现我把自己置身于其中,与和尚的念经声,周围散发的檀香味,还有池塘边那婀娜多姿的杨柳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我的心情明显得到了升华。
或许这就是寺庙的魅力所在吧。当然也或许仅仅是相对于我而言。其实我是蛮喜欢把这种感觉与别人分享的。我会把我所体会到的感觉告诉身边的人,所以在昨天,便邀请了一个朋友和我一起来分享着这种感觉。
美中不足的是,原本以为昨天的天气挺适合外游的,不曾想到会在不经意间逐渐的有寒风渗透进空气中,冰冻着我们的每一寸肌肤。
听说有一种感觉,叫痛并快乐着,我想我们就是在体验着这样的感觉吧。
虽然有点冷,不过难得的休假,难得的放飞心情的好机会,所以自然也就不会错过咯。
所以休假的下一站旅程,便是我的故乡---丹载。
其实我是很喜欢丹载的,尽管我现在已经不在那居住了,不过那个地方承载了我太多太多美好的回忆了,所以每当闲暇时,在跟同事或者朋友谈起最多的地方,也便是我的故乡了。
说真的,这几年,故乡的变化也挺大的。首先要说说的就是进入故乡的那一段道路了。印象之中那坑坑洼洼的山泥路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换上了水泥路了。尽管路面不是很宽,不过相对于山泥的路况,真的已经很好了。
不过有点缺陷的就是,这几年,村里的人也陆陆续续的搬到镇上去住了,所以相对而言,村里反而没有了以往记忆之中的那种喧嚣,反而有点萧索。用到萧索这个词语,在脑海中,不由自主的想起了以前学过的一片课文,是鲁迅先生写的(故乡)。因为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词语,便是在鲁迅先生形容他的故乡所用到的词汇。不过我想我这次的回乡跟鲁迅先生明显的区别就是心情的不同吧。是的,因为我是带着比较休闲的心态去的。
写自由的作文篇四
自由是什么?是小鸟在天空高兴地翱翔,是骏马在草原尽情地奔驰,是鱼儿在海洋欢乐地畅游。如果小鸟不能飞翔、骏马不能奔驰、鱼儿不能畅游,生命还有意义吗?我的自由我作主,像这书里的马,本是在草原奔驰的料,却被人们当做用来发财致富的摇钱树,被人们牢牢锁住,虽然草原近在咫尺,却不能放心奔跑。
我们属于大自然,属于无边的蓝天,属于辽阔的草原,属于蔚蓝的海洋,属于翠绿的森林。置身在蓝天,是小鸟的自由;置身在草原,是马的自由;置身在海洋,是鱼儿的自由;置身在森林,是虫子的自由。
自由,自由!自由是什么?自由就是自己为自己作主,就是自己是自己的主人,就是自己生活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书中的马也正是希望如此。它厌倦了马辔,厌倦了马鞍,厌倦了人们为它作主的生活。它野,它的身子里留着野马的血,它是野马,是野马就该归属自然,就该在大自然闯荡。这无边的草原,虽然它近在眼前,可它却觉得遥不可及。
书中还有另一匹马,它是一匹普氏野马,叫“白鹰”,是匹马王,是在人们一点一滴照顾之下,才放生大自然。马王,就该承受其马群的一切责任,饥饿、干渴、病痛、死亡还有整个马群的生生死死同时压迫着“白鹰”,它的压力如山般巨大,它不希望承担着一切,它不想野,它想依靠人类,为人们当牛做马。
两匹马截然不同,一匹渴望自由,一匹讨厌自由;一匹讨厌人类,一匹依靠人类。但我还是喜欢“奈木扎”,也就是渴望自由的马。它生是草原的马,死也要做草原的鬼,对它来说,失去了自由,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它宁愿死,也不愿生活在这生不如死的世界里。
动物需要自由,打开鸟笼,放出小鸟,打开笼子,放出仓鼠、白兔、松鼠,它们厌倦了这枯燥的生活,让它们放开一切,回到大自然吧,让它们在大自然里自由生活吧!
写自由的作文篇五
我在小学的三年级里一直想对妈妈说一句我心中的话,却依然没说。
一个星期五,我和同学约好了星期日去玩的,所以,我一回家就把作业写了一大半。第二天我要去上下午四点到六点的课,回来又到了六点半,我回家本想把作业写完,以为这样就可以去玩,而妈妈却说:"光把作业写完,明天还要读书。"我一听,我的'眼泪一下就涌出来了,我一直伤心到晚上睡觉时。
我是流着泪床的,我梦见我在和朋友门欢快的玩耍,也对妈妈说:"妈妈,虽然我得上那么多的课,你也很辛苦,但是你也要想我吧,让我自由的过几个星期吧,求求您让我的愿望实现吧。"。
我在小学的三年级里一直想对妈妈说一句我心中的话,却依然没说。
一个星期五,我和同学约好了星期日去玩的,所以,我一回家就把作业写了一大半。第二天我要去上下午四点到六点的课,回来又到了六点半,我回家本想把作业写完,以为这样就可以去玩,而妈妈却说:"光把作业写完,明天还要读书。"我一听,我的眼泪一下就涌出来了,我一直伤心到晚上睡觉时。
我是流着泪床的,我梦见我在和朋友门欢快的玩耍,也对妈妈说:"妈妈,虽然我得上那么多的课,你也很辛苦,但是你也要想我吧,让我自由的过几个星期吧,求求您让我的愿望实现吧。"。
写自由的作文篇六
绵绵细雨中,又独自重新踏上那条再熟悉不过的小路。奶奶家是在水乡的最深处,是在铺着满是岁月的沟壑的青石板路的尽头。那里人迹罕至,那里无人问津。青瓦老房,古色古香,斑驳陆离的残墙在烟云雨色中朦胧着,若隐若现。雨水不经意间从檐角滑落,烟雨萦绕中恍如隔世。
往里走去,步入深幽的庭院,它小小的,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庭院中央有一棵桂花树,饱经沧桑。它尽情倾听着时光的流淌,紧握着岁月的过往。依稀记得,每次去奶奶家总能看见她拿着把小竹椅坐在桂树下,摇着一把蒲扇,眯着眼,哼着民谣。微风轻抚,小扇轻摇,斜倚在奶奶大腿上的我总是不知不觉间悄悄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
奶奶独自一人居住在窄小的屋中,屋内是老式的木头结构,陈设很简单,正中心是一台破旧的黑白电视机,左手边是一张沧桑的四角方桌和两把奶奶亲手编制的竹椅,右手边则是歪歪斜斜的楼梯,小心翼翼的爬上它,就来到了奶奶最为眷恋的地方————-那时年少的我,不曾知晓这间佛堂对她的意义。
佛堂总是被她打扫得一尘不染,挂在门框上的六角风铃轻响着,那一杯香茗由热转凉,氤氲着淡淡的清香。蒲团,木鱼,经书,念珠,还有置于佛龛中的一尊佛像。奶奶总是虔诚地坐在蒲团上,数着粒粒念珠,念着句句佛号,眼里尽是看破红尘的空灵与冷静。懵懂的我或许永远都无法理解奶奶独自一人处于小屋中的寂寞与孤独有谁,甘愿抛弃灯红酒绿的乱世,给予一身轻迈,还有风花雪月之外的安稳?只恐怕芸芸众生寥寥无几。可分明从她深邃的眼眸中透着一种难以捉摸到的超脱世俗的自由。那是来自心底的一种追寻与寄托。
做为一个人,能耐得住孤独,守得住孤独,便是一种别人所不能走入的境界。我忽然明白了,奶奶或是通过她的信仰告诉我漫长的岁月中只有一个人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才或许能追寻到远方朝阳下的自由与万物复苏。谢谢你存在于我心里,这与亲情有关或者无关其实都不要紧,只要我知道,在人生的某些时刻,这份存在能够给我一些力量,孤独又算什么,孤独亦是自由。
写自由的作文篇七
春带着一切就那么悄无声息的归来了。小草回归了绿色,柳树回归了轻灵,大地回归了生机,天空回归了希望。而我,换上春装,回归了自然。
我踏着初春的脚步,伴着和煦的春风,走进了农田。这里的人们,谁也不认识我,却都在和我亲切的打着招呼。大地脱下厚重的冬装,显得更加富有活力。淳朴的乡民们,扛着锄头,戴着草帽,一锄一锄的翻耕这田地,从远处的一涓细流淌进了田垄里,带着春的渴盼,浸入收获希望的田野。
我莫名其妙的对那涓流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它流淌的印痕,我追寻并享受着回归自然的乐趣。
一滴水的力量尚且可以打穿硬石,这涓水的力量则更不可小觑。随着它,我来到了一个村庄。在村口,一棵百年老柳正迎风飘扬。从远处望去,它就似一位历经浮沉的智者,浑厚、端庄、而又亲切。几个孩童正在这流水的两侧嬉闹,我站在这拂地的古柳下,享受着浑然天成的滋爽,倾听着流水的乐章,感受着心灵的洗礼。这感觉,真是美到了心坎里!
我随着流水继续出发。一路上,绕过老屋,穿过小巷,不时的还有村民向我问好,习惯了城市生活的我竟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受宠若惊的也向他们连连点头示意。咦?那水,怎么不见了?我一下子失去了方向。在这乡路交错的村落里,我真怕迷了路。我定了定神,观察了一下地势,又凭着流水的声音,断定可以在前面在找到它。果然,就在前方,我又寻见了它的身影,跟着它走,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美感。
这流水可谓是无孔不入,总害得我担心再找不到它。走着走着,竟绕出了村子。我也越发的好奇,水流了这么长,怎还不到头?它的源头应该在那边的山上吧。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它的发源地。出了村子,路边的景色更美了,好像就算有十双眼睛也看不过来。天蓝的一尘不染,白云就像扔到天上的棉花似的。路边的小草刚冒出了头,看它是那么的不容易,真想帮它一把,让它快点长高。许多鸟儿齐奏着欢乐的乐章,我看还了差知了的伴奏呢!
哦,原来,是个湖啊!终于到了它的发源地。只可惜,这个湖的景致虽美,地势却太低,周边又围起了高台,想下去还真不容易。这怎么能难倒我!咦?看那边,不是有条小道吗,顺着小路溜下去,就已绕到了湖的另一边,这里的草长的更肥更绿,土壤也湿漉漉的。那边有一条小溪,它的水不多不少的都注进了湖里,我想再去探探这条溪的源头,已到了山脚下,也就不怕上到山顶了。
我向溪的里边走着,两边的土壁越来越高,而里面的声音也越来越响。再往里走,一泻而下的瀑布映入眼帘,我再向前靠靠,几乎站到了瀑布的内部。闭上眼,伸开双臂,仰起头,用心灵倾听。啊,真的是听觉盛宴,的确是天籁之音。可是,要怎样爬到瀑布的上面呢?两边都是峭壁,根本就不可能攀爬。我寻了又寻,试了又试,好不容易使了吃奶的劲儿才爬到瀑布的上面。还是一涓细流,倾泻下的瀑布竟有如此大的力量!不得不佩服自然的力量。爬到这般高度,我却愈加的兴奋,毫无疲倦之感,竟随着水流又向山顶跑了起来。
蜿蜒不平的山路真是不好走。就是这,到了,到了!我忽的转身,向山下望去,村庄、工厂、都市,一览无余。享受完站在高处的快感,才转身看那水的源头。我原以为只是一口平于地面的水井,没想到竟是一个泉眼。把手放在泉眼的上方,就可以感受到它的急切、兴奋和期待。我几乎爬到了山顶,向下看去,竟然只有我一人独自在这偌大的空山里,顿时我的心里充满了自豪之感。
这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伟大旅程。尽管不是什么名胜古迹,风光无限,但这次回归自然,回归山林的心情、感受,怕也只有我一人可体会了。
这是一次真正的旅程。我希望,以后有机会,仍可以自己,满怀期待和探索的心情再去发现,去亲近,回归到那朴实的村民之中,美丽的自然之内,尽情的享自由。
——后记。
写自由的作文篇八
国家和个人本质上是互助互利,而又互相制约的关系,两者实质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绝非相互对立。
首先,国家与个人是互助互利的。国家,是由公民个人组成的集体,政府,是为了维护一个国家的整体性而建立的,其核心,仍是为了公民自身的幸福和自由,从而调动公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一个国家的完整性,这一过程所形成的是一个良性循环。以古希腊雅典的城邦制度为例,希腊是一个沿海国家,因其地理环境而孕育了开放的思想和民主的制度。民主制,是一种最好的制度,因为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意愿和主张“通过政府“来制订国家的法度,当大多数人的意见得到采纳时,这种制度不仅具有普适性,还能增强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这也反过来给国家的整体性、政府行使职权的顺利性施加了一个反作用。可见,在一个好的制度下,国家与个人相互帮助,体现了其内在的统一性。
其次,国家与个人又是相互制约的。个人对自由与幸福生活的诉求制约了国家的代表,也就是政府过于集中的权力,从而扭曲原有的制度,使其成为利己的产物。汉初的“黄老思想”,休养生息,奉行道家思想,是受到社会环境和百姓个人制约的,即受到凋敝的、刚从战乱中平息的社会经济环境和百姓个体贫穷困窘、饥寒交迫的整体状况的制约,不得已而进行的调养生息,放松集权的调节。而汉武帝时所颁布的“推恩令”,以分散诸侯势力和“三省六部制”,以裁抑相权,则是公民和小群体这样的“个体”受到国家权力的制约,同样体现了国家与个人内在统一的本质。
国家与个人一旦成为对立的两方,或者一方的权利比重严重大于另一方时,即社会的整体性受到了破坏,不再平衡时,社会就不能维持其原有的稳定状态,要重新回到这种状态,结束动荡,就必由一场更大的混乱和纷争来实现新的平衡。
以古希腊民主制度为例,它的不完善导致“多数人的暴政”,也就是压制了能够实质上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少数力量的发展,苏格拉底被处死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种情况下,伟大的和持有真理的.少数人成了国家、社会对立的一方。另一种情况下,即国家集权过度,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作为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秦朝,秦朝由于赋税过重,刑法苛酷,国家权力比重过大,以致人民群体揭竿而起,二世而亡。国家与个体对立的后果,就是导致混乱和分裂,而一场大的混乱必将用一场更大的混乱来终结。
现在再来重审胡适先生的观点:“争取个人的自由,就是争取国家的自由;争取个人的人格,就是争取国家的国格!”这是将国家和个人视作一个整体来看的。而“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则完全将“个人”和“国家”置于对立之地,这完全违背了国家与个人、整体与个体内在统一的特点和维持其统一性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胡适先生的观点是精切的。
写自由的作文篇九
红狗就是红狗,与生俱来的红色,使它的命运与其它的狗不一样。
因为……红狗的主人只是个小孩。
是这样的,红狗的妈妈生下红狗的时候,才把它抚养了三个月,便被卖狗肉的抓了。红狗被一个孩子偷偷收养了。
红狗现在很快乐。
但是,在这一天,红狗的主人的爸爸妈妈发现了孩子偷养狗的事,也在这天,红狗的命运被篡改了。
红狗醒来时,自己在一个透明的房间里,外面挤满了人。无数的闪光灯咔咔地响着,亮得红狗睁不开眼睛。
从此,红狗的生活变了。
好多美味的食物,舒服的床垫,还有许多女狗狗陪着它。
它成名了,毕竟红色的狗并不多。它享有其它狗得不到东西,它可以活得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优哉游乐的,它不必像其它狗一样,靠劳动,甚至乞讨而得到一些食物,配偶,房子,它却靠命运,靠这一身稀有的红色皮毛。
但它快乐吗?
现在呢?什么都不能做,它失去了好多好多。它能在犹豫吗?不,它不能。
红狗咬咬牙,它知道了。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下,红狗舍弃了华丽,稀有的皮毛,它走了,它走得彻底,走得坚决,走得不犹豫。
红狗,拥抱了自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