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梳理,还是对他人的一种分享和借鉴。在写总结时,要注重客观客观,避免主观臆断,尽量做到客观准确地反映所总结的事实和现象。希望以下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总结范文,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帮扶民情日记篇一
今天,去双联联系村康乐乡上游村,一路走了20多户,牧民大多数人都不在牧业点,一打听都去县城的牧民定居楼了,牧民每隔三五天到牧业点清点羊数字,给羊饮水,别的时间都在县城定居点。我们这次去的主要目的是查看旱情、饲草料储备情况。缺水一直是制约上游村畜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作为帮扶单位我们积极协调,经县政府召开现场办公会,在电力、水利、发改等部门的努力下,投资170多万元建成了一个扬水站,铺设输水管道20多公里,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面对今年这样持续的干旱,上游村大部分牧民秋季储存的水都能使用到四月份工程恢复供水,一小部分群众由于水窖小或者少还不能满足需求,只能拉运。缺水的问题已不是十分迫切了,我们和村上领导商量20xx年要把水窖建设作为解决人畜饮水的重点,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饲草的储备都比较充足,为了防止大的灾害性天气的发生,我们和村干部商量用村级补奖资金调用一部分饲草料发放到户,做好抗灾保畜的物资储备。走了一圈,我的心里畅朗了不少,我们只要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就能为群众好实事,切实解决一些群众无法解决的实际困难。
游牧民定居,暖棚羊舍建设,草原水利设施建设彻底改变了牧区的基础设施,更为重要的是改变了牧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比任何空洞的说教都来的更快更直接,其实,转变发展方式,转变思想观念,做——永远比说重要一万倍。上游村牧民罗正义深有感触的说:“冬天楼房里住几天就不想到牧业上了,牧业上太冷了”,这是大实话,我也有同感。一辈子放牧的老牧民尚且有这样的感受,那我们的下一代,从小住在楼房里,有几个人还能回到牧业生产中,又有几个能受得了风吹、日晒、酷暑、严寒。实现生态功能区的搬迁,实现生态的保护,我们要做的也许一开始就是温暖的楼房,能够维持生活的一份工作。人,其实还是很容易改变的。
帮扶民情日记篇二
久雨之后难得的晴天,就去走乡下,去看看我的联系户。早上八点半就出发了,从眉山到仁寿县城就半小时的车程,可到彰加镇明月村花了整整两个半小时,一离开彰加场镇往村上走就是泥泞的道路,持续了半个月的雨天,路上积了大大小小的水坑。想想明月村的村道我就开始担心,不知道会泥泞湿滑成什么样子,村民们出行会如何艰难。昨晚眉山的《每日快报》就报道了东坡区白马镇的某个村就因为两公里的烂路让成熟的葡萄烂在地里都没有水果商愿意去进货,要致富先修路。明月村好不容易争取到帮扶项目,单位领导也很支持,出资40多万修建3公里的水泥路,让明月村与邻村的道路顺利衔接。
路经一个鱼塘,塘里的鱼全都翻肚了,白花花的死鱼浮在水上,不知道是因为最近天气异常还是有人投毒,我们都为养鱼户揪心起来。
我的帮扶户就在路边,就第一个去,他家居然没人,路过的村民说他家去医院开刀了,我以为是去做白内障手术了,哪知那人说是他老婆去生孩子了。我上次来她不是就抱着一个孩子嘛,顶多一岁的样子,怪不得我说人家胖得不行,原来是一个孕妇啊??这两人都没有扯证居然就非婚生子两个了!男的半瞎,女的懒惰,怎么就没事瞎整哦,还生第二个了。农村的贫穷与愚昧是紧密相连的。听村民说同事帮扶的另一家的亲戚条件好愿意把他的孩子接去,都办好了孩子的读书各项事宜了,那人居然跑到学校去大闹,拿刀威胁老师让他儿子回家,没人拧得过他,就只好让他把孩子带回来,继续放羊偷盗。如果人真是投胎来到这个世界的,遇到了这样的父母,这样的人生,简直就是这辈子最大的惩罚!一人的愚昧带来的一家人、几代人的愚昧和贫穷,这已经超越了扶贫的范围了,有些人冥顽不宁,有些人宁愿穷死也不会去劳动,真是可悲啊。
同事帮扶的一家养鱼户,老公出去打工了,老婆在家养鱼,有20亩的鱼塘,还养了鸡鸭鹅还有鸽子,海陆空都养齐了,老爷子还在家手工做打谷桶,他老婆见我们来就高兴,说上次收到了肥料和饲料非常感谢,立马切了半个西瓜,我们也是口干舌燥,顿时一口西瓜入口,解暑啊。从这些对比来看,任何的帮扶都需要自身的勤劳,没有勤劳,等着人家的帮助永远都不可能致富。
在农村看到了留守老人的问题,都是六十多的老人了,青壮力都出去打工了,还把子女留在农村,老人和孩子是农村最普遍的家庭组合。老人说子女在外一年也寄不了多少钱回家,把孙子的学费寄回来就不错了,生活费就靠他们在地里种点吃点,其他的都比较艰难了。看着这些老人还是觉得心酸,儿女不易,让他们有多孝顺是苛求,他们不啃老已经不错了。那些孩子也不易,父母不在身边,学习靠自觉,要是再不好好读书,他们的未来也就是靠劳力吃饭,永远在社会的底层。
人生而不平等,无法决定自己的出生,决定自己的家境,但人又生而平等,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力,可能每个人对幸福的要求不同,有些人是无论多穷多苦都要有儿子,有些人是无论多穷多苦都要生儿育女,有些人的是无论艰难都要奔致富,无论哪一种,我们都无法指责他们在追求自己的幸福中短暂的快乐,哪怕等着他们的是更长的贫穷和艰难。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帮扶民情日记篇三
3月12日上午,根据市局党组统一安排,机关全体干部职工集体乘坐公交汽车赶到麻城市龙池桥办事处**村开展民情大走访和与生活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活动。恰巧3月12日,也是国家确定的“植树节”,所以在这次走访活动中,局里还专门安排全体党员干部参加**村的集体植树和清理渠道活动。由于上午要参加有关会议,集体植树和清理渠道的活动我因故未能参加,多少有些遗憾。会议结束时,已近晌午,我顾不上中饭,急忙驱车赶往村里,与同志们一起汇合。赶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快一点多了。
村委会对我们这次民情走访活动十分重视,专门安排村组干部帮助我们联系农户和带路。在村妇联主任的引领下,我急忙赶到了此次走访活动中的联系对象,困难群众占洪波的家中。大老远就看到门口一位60多岁的老人正在门前正忙着做家务活,一见到我们,老人显得十分高兴,伸出长满老茧的手,握住我的手不放,连声说着欢迎。村妇联主任介绍说,这是占红波的父亲,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老人说,我知道你一会儿要过来。估计在这之前,与我一起负责联系和结对帮扶这家农户的局水资源科潘金雄同志已经来过这家并进行了走访和慰问。老人可能是从他那里已经知道我马上要过来的消息。
进屋坐下,房子是一栋三层高的旧楼房,好像正在装修之中。占洪波的父亲非常热情,给我倒了杯热茶。老人说,洪波这孩子,卧病在床已经好几年了,至今生活不能自理。这几年,全靠小儿子,在附近靠做木匠,挣几个钱,把这个家撑起来。最近,正在把旧房子装修一下,准备过一阵子把小儿子的婚事办了。这房子装修的钱,都是小儿子打工挣的。老人忙着介绍,因为大儿子占洪波的看病治疗,家里已经花了不少的钱,这些也都是小儿子掏的。他自己年龄大了,加上小儿子的病情,不能外出打工,只好在村子周边偶尔帮一些农户打点短工,以弥补家用,减轻儿子们的负担。
我从身上掏出200块钱,塞到老人手中,真诚地对老人讲,这次到您家走访,主要是来看望一下您们,特别是看望一下占洪波。这点钱,尽管不多,但是我的一片心意,希望您能收下。老人坚一开始坚持不收,正相互说着,老人突然停顿了下来,盯着我的脸庞,显得十分惊喜。他说,你是不是原来来过我家搞过走访慰问?我仔细一瞧这家房子,再看看老人,我也一下子想起来,开展“三万”活动,局里组织进村走访调查的时候,我好像来过这家的,临走的时候我还留下了300块钱给老人,并从家里给他们带来了一袋子衣服。这时,村妇联主任也想起来这事。此时,老人还一直说着谢谢,都说得我都不好意思。
我对老人解释道,这次我专程到您家里来看看,既是局里面的安排,也是我个人的心愿。这次来,看到您家庭的巨大变化,赶到由衷地高兴。真诚希望您们家新的一年,一切都会越变越好。也希望您们把我当成你们远房的一个亲戚,多联系多走动。家里面如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的,需要我提供帮助的,请及时跟我联系,我一定会想方设法,帮助你们解决一些困难和问题。老人再三表示感激。
离开老人的家里,老人有些依依难舍。在回程的路上,我一直在惦念着这个特殊的家庭,想着这位善良、淳朴、热情、坚韧的老人和他的孩子,想着我们身边无数个象他一样的普通群众。一次普通的走访,从老人的家庭,我受到了巨大的民情教育与心灵洗礼。在走访的过程中,我更深地体会到什么叫做感恩,懂得了什么是勤劳,明白了什么是自强与自立,看到了一个人在直面困难时的百折不挠和对人生的乐观坚毅。同时,我也更深地感觉到,人民群众永远是最值得我们尊重和敬爱的人。在每一名普通的群众面前,我们都是一名学生,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从心底真心热爱他们,时刻想着他们、为了他们、相信他们、依靠他们,全心全意服务他们。因为,他们不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更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工作之的。
帮扶民情日记篇四
又是一年7月,在这杏熟麦黄的收获季节里,为了有效落实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7月6日我们再次来到双联帮扶点庆阳市宁县焦村乡宫刘村。当天下午省人防办一行15人在督查组长窦永毅副主任带领下来到扶贫联系点宫刘村新建村委会建设工地,查看施工进展、工程质量等情况,窦副主任对施工人员强调要保质保量、安全施工。同时还了解了村上菜籽、麦子的收割情况,其它农作物、药材的长势等。返回住地,双联工作负责人谈可峰处长召集驻村干部、村书记、村主任等开会,协调产业开展、村庄建设规划等事宜,明确此次入户调研任务,强调注意双联政策的宣传,准确了解村情民意。晚饭后,督查组5位同志前往宁县进行督查工作。其他同志开始驻村蹲点,入户对接、了解情况、宣传政策、帮扶调研。
第二天一大早,在驻村干部和乡村干部的引领下,到九、十、十一、十二组四个居住较远村组中的6户贫困家庭入户了解情况,与去年相比较,每个家庭状况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经济收入较去年相比有所提高。这些村组地处沟边,距离塬上较远,道路还不是很顺畅,依然存在青壮劳动力长年在外打工,仅剩老弱病残人员留守家中,土地也不很肥沃,家庭面貌改变不明显等状况,他们仍然居住在破旧的依山而建的土窑之中。第三天对一、五、七组5户农家进行了走访,这几个户居住在塬上,条件相对沟里的住户要好得多,有的人家盖了新房、有的人家添置了新农用车,有的人家增加了牲畜养殖的数量,因为水源充足,夏粮丰收,秋季农作物长势喜人,收益较去年要好得多,只是普遍反映种麦不如种菜籽和药材收入高。
紧张的走村入户,了解民情让我们脚不停步,上高塬、下川道,一会到窑洞炕头,一会又到田间地头,脚走疼了,脸晒黑了,但心里却特别充实,感触也很多。
感受之一:农民真心拥护党的惠民政策,真诚欢迎联村联户行动,要求尽快脱贫致富心愿非常强烈。结对帮扶的每一户,尽管都是贫困中的特困户,但是他们都用朴实的话语表达了同一个想法,那就是这些年党的惠民政策让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联户调查中,农民最满意的是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最欢迎的是联村联户行动;的愿望是尽快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我感到,农民的真心拥护和积极配合是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力量之源,也是搞好双联行动的基本前提。
感受之二:乡村干部热情高、情况熟,与农民打成一片。在走访对接户时,乡村干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村书记、村主任非常熟悉我们对接的每户人家的家庭成员、农户现况、经济收入、存在困难等情况,介绍起来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这让我们非常佩服。我想,如果没有对这片土地和乡亲们的深厚感情,没有千百次的入户了解,村干部是做不到这种程度的。我感到,乡村干部是做好党的农村工作的基础之石,必须建设好、培养好、使用好这支队伍。
感受之三:单位挂职驻村干部认真负责,熟悉政策,与村民民融洽和谐。3位同志经过半年多的乡村挂职锻炼,适应环境快,角色转变快,工作热情高,人也成熟了很多。他们克服困难,想方设法开展工作,发挥了准军事化单位人员效率高,作风严,素质强的优势,保持了严谨的态度、务实的精神,自觉维护单位形象,积极宣传各项惠农政策,广泛摸底调研,形成。
工作计划。
在有效改善民生、全力推进村级经济发展、村内文化建设、促进村民和谐稳定等方面,经常征求村党员干部和村民建议在工作中,他们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处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事情;为解决群众一些纠纷,他们认真做思想工作,通过协调沟通,达到双方满意;一私人煤矿钻探队在钻探过程中排放废水污染了村民的饮用水源,为抓现场,驻村干部吴宜峰带领村民夜守堵截,获得15000余元的赔偿款,补偿给村民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及时向单位领导请示汇报,限度的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寻求政策、技术、信息和资金等支持,尽心尽力为村民服好务。
感受之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扎实,对接单位办实事,帮扶见成效。总的感受:省人防办领导重视双联工作,多方筹措资金,组织人力、物力扶持,同时,办领导多次实地调研了解联系村需要解决的难题,寻找解决的办法,使双联工作得到扎实有效的推进。时隔一年,我们再次来到双联帮扶点,贫困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土路变成沙石路、又变成水泥路,不但看着舒心,走着更舒心!道路平了、宽了、好走了,土特农产品向外运送方便了,收益就大了,村民出行难,行路难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水管通了,水清了,解决了部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养殖户增加了,牛羊多了,解决了养殖户的技术问题;田间的植物品种增多了,解决了农作物品种单一的问题,得到了老百姓称赞,帮扶工作获得显著成效。
感受之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需要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联村联户中,我有两个很深的体会,一个是导致村子和农民贫困的主客观原因多种多样、各不相同,就村而言,有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造成的,有耕地面积狭小、村级集体积累匮乏造成的,也有村级班子软弱涣散、领导不力造成的;就户而言,有因疾病劳动能力缺失致贫的,有因供子女上学致贫的,也有因土地贫瘠及缺乏、青壮劳力外出打工致贫的。另一个体会是村子和农民贫困并非一朝一夕造成,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所以我感到,开展双联工作需要只争朝夕、时不我待地推进,但也不能操之过急,要在统筹中推进,在循序中渐进。
此行虽然短暂,但总的感受是,要做好党的农村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加强农民思想教育,提高农民思想觉悟,一刻也不能放松。二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尤其是建好、管好、用好乡村干部这支队伍,一刻也不能放松。三是加强农村先进典型的总结推广,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一刻也不能放松。农民有了正确的思想认识,有了好的带头人,有了典范,就有了改变家乡面貌的动力。经济发展了,家乡面貌逐步改善了、富裕了,在外打工的人就会被吸引回乡,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建设家园的队伍中,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也就见到了更大的实效。
3月8日星期四天气:雪。
全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会议刚刚结束,在办公室的我有点坐不住了,双联行动方案虽然已经出台,但具体工作从何着手,一定要再入户看看,尽可能多的掌握一些实际情况,才能理出思路。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雪,也好,环境恶劣有些问题才能显露出来,叫上张组长,马上出发。
我们驱车径直来到土门镇永东村北城组的一户人家,几间80年代的土坯房里住着一家四口,户主叫朱光林,两个女儿都在上学,妻子郁海棠身体不好,只能做做家务,照顾照顾孩子,只有朱光林一人是家庭主要劳动力,家庭收入也基本来自10亩地的几千元种植收入,由于供养负担重,常常是入不敷出、捉襟见肘。看着这位比我年长不了几岁,但被生活的担子压得显得有点苍老的一家之主,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离开了朱光林家,我们又来到永东村车院组的一户农家,穿过泥泞的小院,来到了堂屋,大炕上躺着一位年逾花甲、重病在身的老人,老人由儿子王奋仁夫妇照顾,一儿一女两个孩子正在镇上的小学上课,一家五口人住在几间年久失修、已成危房的土坯房里,每年来自10亩地的一点收入,除了家庭正常开支、给母亲看病、供孩子上学外所剩无几,靠享受政府低保勉强维持生计。
又走访了郭林等几户人家,情况基本大同小异,带着纷繁的思绪回到办公室已是下午六点多了,一天的摸底走访,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贫困村、贫困户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省委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大意义,作为一名联村联户的干部,我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作为全市地税系统“双联富民”领导小组的组长,我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我相信,通过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找到出路、想出对策,早日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最终奔向美好的小康生活。
帮扶民情日记篇五
昨天中午从兰州汇报旱情情况回来,下午去了大河乡光华村位于榆木山的牧业点,一年一度畜牧业生产的最关键时期---接羔育幼已全面展开,我去的这一户牧民家的新生羔羊因病死了好几只了,乡农牧业技术服务站的技术人员和村干部已闻信去了,并提取了病死羔羊的病料送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实验室化验,正在等待结果。本来我要带一个兽医去的,但无奈的是机关的兽医全部去各乡,村突击打小反刍兽疫疫苗去了,我只能只身前往。接羔育幼才刚刚开始,由于持续的干旱,今年流产也较往年明显增加,这是草原畜牧业的本质决定的,虽然这些年大力发展舍饲半舍饲养殖情况有所好转,但是离彻底改变尚需一段时日。了解了这一户的情况,反复交代了要注意的事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返回到县城已是华灯初上的时节了,牧区居住分散,要做好农牧村工作实在不易。回来后分别安排了应对的措施,一是安排休病在家的一名高级兽医师和实验室一名女同志,明天再去这一家进一步确诊病因,以便对症下药;二是要求包村技术人员近期督促牧民做好消毒等防控工作,三是要求技术人员继续查阅资料交流诊断,尽快控制疫病,减少群众损失。明天要去明花,祁丰,大河三个乡查看小反刍兽疫防控情况,工作的特殊性和最近牧业生产的形势,需要我们到一线去了解情况,帮助开展工作,再说了,我们一线的100多名干部还在加班加点的忙碌在千家万户呢。下去,到一线,到一线的同志们中间去,到牧业点去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
干部职工的表现令我感动,默默的我对你们说一声---谢谢!
今天,我去康乐乡康丰、八音两个村,目的是抽查了解暖棚建设、饲草料储备、旱情等情况,一个下午的时间,从干沟门开始,一直到了三岔河、康丰西岭子,走了十四、五户人家。退牧还草工程暖棚建设项目,对牧区的畜棚建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今天看的这些户大都建起了高标准暖棚羊舍,虽然补助的标准还很低,但是有了这些补助老百姓积极性还是被调动了起来,再过两年高标准暖棚就可基本全覆盖了,这是畜牧业发展特别是转变生产方式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之一。饲草料储备和加工情况令人欣慰,家家户户都有储备的饲草料,并且都进行了加工,可以看到农牧委制作发放的补饲槽和购置的大量的补饲槽,近几年,通过引导舍饲喂养得到了普遍推广。旱情十分严重,压迪河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每年可以为老百姓节约大量的拉水费用。去年秋季以来持续干旱,进入冬季以来没有有效的降水,尽管每个牧户都储备了大量人畜用水,但就目前的情况看还是坚持不到五月份管道通水,旱情十分严重,令人揪心,特别是西岭子的一户低收入家庭,现在就开始拉水了,一吨水的运费是200元,他家有300只羊,每只羊一天的用水量大约是2.5公斤,每天需要近一吨水,最少还要100天的时间才可能度过这一时期,这就意味着还需要20xx0元资金用于拉水。这样的村这样的户还有很多,康丰、巴音、赛鼎、大滩、光华、东岭、西岭、东顶、河东、河西等等。
解决饮水困难这些年政府想了很多办法,投入了大量资金,水源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依靠政府来解决,不是老百姓自己能够解决的。水源问题解决以后,乡、村组织要及时跟进,发动老百姓兴建水窖等储水设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次入户我看到有一些户有高标准暖棚设施,储草储水都充足,对这样几十年不遇的旱灾就能从容应对,而有一些牧户则陷入了困境,究其原因还是扩大再生产投入不足,防灾意识不强。建一座25立方的水窖大约需要一万元,作为家庭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投资,但是,和拉水相比较两年就可以收回成本,是很划算的,所以,乡、村两级组织要在修建水窖作为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提升畜牧业抗灾保畜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作为农牧部门我们也要积极向上反映情况,积极争取水窖建设补助资金,提高暖棚羊舍补助标准,为草原畜牧业发展注入更多的资金,不断提升发展水平。
今天,我们去了大河乡西岔河村和红湾村,这两个村都是细毛羊发展的重点村。红湾村是近几年扶持的细毛羊、细羊毛生产标准化示范村,连续三年细羊毛售价居全县之首,牧民得到了实惠,在外面也小有名气,每年商贩抢着要哪里的羊毛,这些成绩的取得有个方面的原因,都是,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这个班子能够凝聚人心、能够踏实做事、能够锐意创新,20xx年冬季开始他们推行了细毛羊整村穿衣,20xx年推行了机械剪毛、分级整理、标准涂料标识、规格打包、集中销售,走上了标准化生产的路子。20xx年他们又建起了集中舍饲养殖点,将部分淘汰畜和当年出栏的仔畜通过短期育肥后出售,截至目前育肥出栏1000多只,增加收入30多万元。近几年他们还坚持提前配种,怀孕母羊后期补饲、羔羊早期补饲技术,繁殖率、仔畜成活率大幅提高,实现了畜牧业生产的利益化,是全县畜牧业发展的一个标杆。
西岔河村有较为充足的饲草料基地,有发展细毛羊和舍饲半舍饲养殖得天独厚的条件,过去由于认识不明确,一度细毛羊饲养量大幅滑坡,大量养殖藏系羊等畜种,致使草原退化,邻里纠纷频发。前年以来,通过算细账、作对比,牧民群众坚定了养殖细毛羊的信心,积极调整畜种,目前,除两户自然条件限制不能养殖细毛羊的牧户以外,全部养殖了细毛羊。他们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新建高标准暖棚羊舍40多座、储草棚40多座,充分利用草地资源种植优质牧草1800多亩,大力发展舍饲半舍饲养殖,舍饲半舍饲率达到了80%以上,在政府的扶持下人畜饮水、草地灌溉、配种站、储毛棚的设施进一步完善,更加坚定了他们走标准化生产路子的信心和决心他们也正迈着坚实的步伐朝着这个目标前进,20xx年冬季全村有8000多细毛羊穿上了羊衣,明年他们将推行机械剪毛、分级整理、标准涂料标识、规格打包、集中销售等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
我相信只要干群团结一心,一个生产发展,民风淳朴,山清水秀的优美新村很快就会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今天,去双联联系村康乐乡上游村,一路走了20多户,牧民大多数人都不在牧业点,一打听都去县城的牧民定居楼了,牧民每隔三五天到牧业点清点羊数字,给羊饮水,别的时间都在县城定居点。我们这次去的主要目的是查看旱情、饲草料储备情况。缺水一直是制约上游村畜牧业发展的瓶颈,作为帮扶单位20xx年我们积极协调,经县政府召开现场办公会,在电力、水利、发改等部门的努力下,投资170多万元建成了一个扬水站,铺设输水管道20多公里,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面对今年这样持续的干旱,上游村大部分牧民秋季储存的水都能使用到四月份工程恢复供水,一小部分群众由于水窖小或者少还不能满足需求,只能拉运。缺水的问题已不是十分迫切了,我们和村上领导商量20xx年要把水窖建设作为解决人畜饮水的重点,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饲草的储备都比较充足,为了防止大的灾害性天气的发生,我们和村干部商量用村级补奖资金调用一部分饲草料发放到户,做好抗灾保畜的物资储备。走了一圈,我的心里畅朗了不少,我们只要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就能为群众好实事,切实解决一些群众无法解决的实际困难。
游牧民定居,暖棚羊舍建设,草原水利设施建设彻底改变了牧区的基础设施,更为重要的是改变了牧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比任何空洞的说教都来的更快更直接,其实,转变发展方式,转变思想观念,做——永远比说重要一万倍。上游村牧民罗正义深有感触的说:“冬天楼房里住几天就不想到牧业上了,牧业上太冷了”,这是大实话,我也有同感。一辈子放牧的老牧民尚且有这样的感受,那我们的下一代,从小住在楼房里,有几个人还能回到牧业生产中,又有几个能受得了风吹、日晒、酷暑、严寒。实现生态功能区的搬迁,实现生态的保护,我们要做的也许一开始就是温暖的楼房,能够维持生活的一份工作。人,其实还是很容易改变的。
今天去马蹄乡横路沟村双联户,三年来,多次去哪里,每次都觉得有新变化,村容村貌,老百姓收入,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看到一排排新建的暖棚羊舍,一幢幢新修的高标准住宅。同样的地理环境,同样的一群老百姓,三年时间似乎这种变化不可理解,过去那里是落后和贫穷的代名词,我现在说那里大部分老百姓人均收入超过了两万、三万、四万有人相信吗,我肯定没有人相信,如果我不是一次次的去哪里,我也不会相信,但是,我告诉大家这是千真万确的,没有一丝一毫的夸张。
其实,哪里都有发展的空间,只是看是不是选准了一条正确的路径,同样的一块土地由于发展的路径不同,发展的效果就会千差万别,马蹄横路沟是一个鲜活例子,过去我们死守着那些土地,粮食产量低,入不敷出,年年岁岁,人穷志更短。我们换了个思路,种草养畜,三、四年大变样,人初步富了思想觉悟提高了,在哪里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感谢党的好政策。在这里没有埋怨没有等待,只有憧憬,只有谋划,户户都在说明年的打算,以后的规划。在哪里人与人之间,户与户之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情亲、友情,我深深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和谐,虽然现在哪里还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哪里的老百姓劳动强度还有点大,收入还不够高,但是,我相信有一条正确的发展路径,有党的富民政策的支持,有老百姓的辛勤劳作,哪里的明天会非常美好。
帮扶民情日记篇六
20xx年6月11日星期三晴。
明天就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了,早晨开过会后,所有职工干部开始休假,因为各项工作都临近半年考核,最近工作相对比较繁忙,也没有多少时间去我的联系户家走走。今天恰逢放假,我便打算去老王家看看,了解一下他家最近的生产生活情况。
吃过午饭,我长途跋涉驱车来到*村社,从*街道一路而上,满眼是金黄的麦田,远远望去,今年的麦子的长势确实很差。由于年初的干旱少雨,全乡的小麦不同程度地受灾,减产已经无法避免。临近*村塬边,部分地块已经有人在忙着收割了。
进了他家的大门,看到我赶忙放下手里的活请我进屋里座。简单的交谈,我了解到他家的麦子也已经有部分地块到了该收割的时间。早已在集市上购买了包括扫帚、木锨、木镰在内的生产工具,准备端午节过完就开始今年的夏收工作。
谈到今年的小麦成熟情况,很无奈地告诉我今年麦子减产地很厉害,他估计最多能收回种麦成本,满足一家人的口粮。我告诉他乡上提倡大家麦收后开展复种工作,在收割后的麦地里种植秋粮或者蔬菜,用秋粮或者蔬菜的收益来补偿夏粮的损失。很赞同我的看法,他说他一定会响应党和政府开展复种的号召,限度挽回自家的经济损失。
最后,我还了解了他家玉米的长势情况和养羊情况,我感觉到虽然他家的小麦减产已成定局,但还是很乐观的,他的底气来源于他家多元化的种植结构和增收渠道。
20xx年3月30日星期四天气:多云。
一大早起来,天灰蒙蒙的,有些冷,好像要下雪的感觉。可是我们办公室的一帮同事都忙的热火朝天,因为我们今天要去所联系的村里面去联系帮扶对象。
因为之前没有来过,一路上我们走走停停,为了不打扰镇政府的工作,也就没有找镇干部带路,但好在一些热心路人的指引,我们也就顺利地到达了。
对于26公里,起初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但真实的在路上的时候却感觉恐怕实际要比26公里多得多。在接近当地镇政府的地方有条小路,过沟,上坡,下坡,过铁路隧道……其实,这才是艰难道路的开始,从过了隧道不久就是六七十度的上山路,大约二十来分钟后才上去,之后就一直在山顶上起起伏伏地向目的地进发,而上山之后鹅毛大雪同时也飘了起来,感觉那些云彩好像就在自己的眉毛边上一样。
终于,在风雪中大家都赶到了一起,已经有村干部在那里等着我们,大家到齐之后就在村干部热情的指引下与自己结上的亲戚相认,然后帮大家将我们自己掏钱买的化肥送到了农户手里。
我们也都一家家地进行了拜访。并且逐户将家庭详细信息都记录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以便日后能够按照实际情况和需要来帮助他们大家。凡是去到的亲戚们对我们都相当热情,虽然需要帮扶,但是热茶、便饭都会摆上桌,言辞中不时地透露出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也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大家对我们的期盼和感谢。
晚上快六点的时候,终于将我们组的每家每户都拜访到了,大家才拖着疲惫的脚步,相互搀扶着往今天的集合点出发准备返回,在路上大家热烈地讨论着该怎样怎样帮助张家,又怎样去帮助王家等等,不知不觉中就回到了家里。
顾不上休息,倒杯水赶紧整理下今天记录的信息,完了还要好好联系这些亲戚呢……。
单位的路上,大家看上去都是灰头土脸的,但脸上分明洋溢着满意而归的笑容,不虚此行。
帮扶民情日记篇七
今天去马蹄乡横路沟村双联户,三年来,多次去哪里,每次都觉得有新变化,村容村貌,老百姓收入,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看到一排排新建的暖棚羊舍,一幢幢新修的高标准住宅。同样的地理环境,同样的一群老百姓,三年时间似乎这种变化不可理解,过去那里是落后和贫穷的代名词,我现在说那里大部分老百姓人均收入超过了两万、三万、四万有人相信吗,我肯定没有人相信,如果我不是一次次的去哪里,我也不会相信,但是,我告诉大家这是千真万确的,没有一丝一毫的夸张。
其实,哪里都有发展的空间,只是看是不是选准了一条正确的路径,同样的一块土地由于发展的路径不同,发展的效果就会千差万别,马蹄横路沟是一个鲜活例子,过去我们死守着那些土地,粮食产量低,入不敷出,年年岁岁,人穷志更短。我们换了个思路,种草养畜,三、四年大变样,人初步富了思想觉悟提高了,在哪里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感谢党的好政策。在这里没有埋怨没有等待,只有憧憬,只有谋划,户户都在说明年的打算,以后的规划。在哪里人与人之间,户与户之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情亲、友情,我深深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和谐,虽然现在哪里还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哪里的老百姓劳动强度还有点大,收入还不够高,但是,我相信有一条正确的发展路径,有党的富民政策的支持,有老百姓的辛勤劳作,哪里的明天会非常美好。
帮扶民情日记篇八
4月13日,我办的全体班子成员,一早就乘车到***镇的九岗山村进行民情调查。
八点过几分,我们就到达了**8村与村干部会合。顿时,天开始下雨,在支书的带领下,我们脚踩着满是泥泞的山路,冒雨前行,走访了全村的近百户农家,听取了群众的反映、意见和建议,同时对该村的重点困难户进行了走访。
通过走访,让我们真正感受了生活在农村最低层的农民的清贫和困苦。他们的现状需要改变,他们的贫寒需要温暖,他们的心里喝望关怀。我是带着一颗沉重的心走访完这些特困户的,他们的可怜,他们的无奈,他们充满救助的眼神……,至今都留在我的记忆里。
九岗山村金筑二组的***,四十零岁,之前是一个当地小有名气的泥水匠,家境还算可以。好汉只怕病来魔,一场重病,让他这个家彻底垮了。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相继失学,到外面打工自谋生路去了,积蓄多年准备建房的近十万元存款,也因病早已花光,现在已是债务累累,年近八十的母亲也是有病在身,就他四十零岁的体弱小巧的妻子承担着这个家庭的全部责任,家里可说是一贫如洗。
我们来到他家,给了他慰问金,并说明:这次大走访民情调研活动是县委、县政府响应党中央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号召,访贫、问苦、抓落实,搞民情调查,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心人民疾苦……这时坐在椅子上的***很吃力地试图想站起来感谢我们,可他的腿己经基本瘫痪,站不起来了,顿时,他哭了。他告诉我们,他病了近六年了,这些年如果没有党和政府政策的优越,他早就没在这世上了。每年县、镇、村三级把他作为重点困难户照顾,不论是平常还是过年,民政的救济、政府的慰问、社会的捐助,他都享受了。他说他虽困难、贫穷,可他却感受到了党的政策的优越与温暖……。
感到了我们是他的亲人。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帮扶民情日记篇九
今天,我们去了大河乡西岔河村和红湾村,这两个村都是细毛羊发展的重点村。红湾村是近几年扶持的细毛羊、细羊毛生产标准化示范村,连续三年细羊毛售价居全县之首,牧民得到了实惠,在外面也小有名气,每年商贩抢着要哪里的羊毛,这些成绩的取得有个方面的原因,都是,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这个班子能够凝聚人心、能够踏实做事、能够锐意创新,冬季开始他们推行了细毛羊整村穿衣,推行了机械剪毛、分级整理、标准涂料标识、规格打包、集中销售,走上了标准化生产的路子。他们又建起了集中舍饲养殖点,将部分淘汰畜和当年出栏的仔畜通过短期育肥后出售,截至目前育肥出栏1000多只,增加收入30多万元。近几年他们还坚持提前配种,怀孕母羊后期补饲、羔羊早期补饲技术,繁殖率、仔畜成活率大幅提高,实现了畜牧业生产的利益最大化,是全县畜牧业发展的一个标杆。
西岔河村有较为充足的饲草料基地,有发展细毛羊和舍饲半舍饲养殖得天独厚的条件,过去由于认识不明确,一度细毛羊饲养量大幅滑坡,大量养殖藏系羊等畜种,致使草原退化,邻里纠纷频发。前年以来,通过算细账、作对比,牧民群众坚定了养殖细毛羊的信心,积极调整畜种,目前,除两户自然条件限制不能养殖细毛羊的牧户以外,全部养殖了细毛羊。他们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新建高标准暖棚羊舍40多座、储草棚40多座,充分利用草地资源种植优质牧草1800多亩,大力发展舍饲半舍饲养殖,舍饲半舍饲率达到了80%以上,在政府的扶持下人畜饮水、草地灌溉、配种站、储毛棚的设施进一步完善,更加坚定了他们走标准化生产路子的信心和决心他们也正迈着坚实的步伐朝着这个目标前进,20冬季全村有8000多细毛羊穿上了羊衣,明年他们将推行机械剪毛、分级整理、标准涂料标识、规格打包、集中销售等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
我相信只要干群团结一心,一个生产发展,民风淳朴,山清水秀的优美新村很快就会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帮扶民情日记篇十
今年初,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水利局党组高度重视,专题研究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确定了“开门搞活动”的原则,要求党员干部要全面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走访普通群众,了解民情民生,开展结对帮扶。真正让党员干部受到教育、转变作风,让群众得到实惠,密切感情。
3月12日上午,根据市局党组统一安排,机关全体干部职工集体乘坐公交汽车赶到麻城市龙池桥办事处**村开展民情大走访和与生活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活动。恰巧3月12日,也是国家确定的“植树节”,所以在这次走访活动中,局里还专门安排全体党员干部参加**村的集体植树和清理渠道活动。由于上午要参加有关会议,集体植树和清理渠道的活动我因故未能参加,多少有些遗憾。会议结束时,已近晌午,我顾不上中饭,急忙驱车赶往村里,与同志们一起汇合。赶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快一点多了。
**村村委会对我们这次民情走访活动十分重视,专门安排村组干部帮助我们联系农户和带路。在村妇联主任的引领下,我急忙赶到了此次走访活动中的联系对象,困难群众占洪波的家中。大老远就看到门口一位60多岁的老人正在门前正忙着做家务活,一见到我们,老人显得十分高兴,伸出长满老茧的手,握住我的手不放,连声说着欢迎。村妇联主任介绍说,这是占红波的父亲,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老人说,我知道你一会儿要过来。估计在这之前,与我一起负责联系和结对帮扶这家农户的局水资源科潘金雄同志已经来过这家并进行了走访和慰问。老人可能是从他那里已经知道我马上要过来的消息。
进屋坐下,房子是一栋三层高的旧楼房,好像正在装修之中。占洪波的父亲非常热情,给我倒了杯热茶。老人说,洪波这孩子,卧病在床已经好几年了,至今生活不能自理。这几年,全靠小儿子,在附近靠做木匠,挣几个钱,把这个家撑起来。最近,正在把旧房子装修一下,准备过一阵子把小儿子的婚事办了。这房子装修的钱,都是小儿子打工挣的。老人忙着介绍,因为大儿子占洪波的看病治疗,家里已经花了不少的钱,这些也都是小儿子掏的。他自己年龄大了,加上小儿子的病情,不能外出打工,只好在村子周边偶尔帮一些农户打点短工,以弥补家用,减轻儿子们的负担。
我从身上掏出200块钱,塞到老人手中,真诚地对老人讲,这次到您家走访,主要是来看望一下您们,特别是看望一下占洪波。这点钱,尽管不多,但是我的一片心意,希望您能收下。老人坚一开始坚持不收,正相互说着,老人突然停顿了下来,盯着我的脸庞,显得十分惊喜。他说,你是不是原来来过我家搞过走访慰问?我仔细一瞧这家房子,再看看老人,我也一下子想起来,20xx年开展“三万”活动,局里组织进村走访调查的时候,我好像来过这家的,临走的时候我还留下了300块钱给老人,并从家里给他们带来了一袋子衣服。这时,村妇联主任也想起来这事。此时,老人还一直说着谢谢,都说得我都不好意思。
我对老人解释道,这次我专程到您家里来看看,既是局里面的安排,也是我个人的心愿。这次来,看到您家庭的巨大变化,赶到由衷地高兴。真诚希望您们家新的一年,一切都会越变越好。也希望您们把我当成你们远房的一个亲戚,多联系多走动。家里面如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的,需要我提供帮助的,请及时跟我联系,我一定会想方设法,帮助你们解决一些困难和问题。老人再三表示感激。
离开老人的家里,老人有些依依难舍。在回程的路上,我一直在惦念着这个特殊的家庭,想着这位善良、淳朴、热情、坚韧的老人和他的孩子,想着我们身边无数个象他一样的普通群众。一次普通的走访,从老人的家庭,我受到了巨大的民情教育与心灵洗礼。在走访的过程中,我更深地体会到什么叫做感恩,懂得了什么是勤劳,明白了什么是自强与自立,看到了一个人在直面困难时的百折不挠和对人生的乐观坚毅。同时,我也更深地感觉到,人民群众永远是最值得我们尊重和敬爱的人。在每一名普通的群众面前,我们都是一名学生,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从心底真心热爱他们,时刻想着他们、为了他们、相信他们、依靠他们,全心全意服务他们。因为,他们不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更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工作之的。
日记。
二
4月20日,我和局办公室周主任一起姜桥村,将局里为村里购买的传真机送到村委会办公室,我和姜书记聊了一会,姜书记非常感激,说谢谢你们。其实能为村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也是感觉很开心,虽然东西不是很贵重,也是我们一片心意。今后我们还会为村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6月9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我到村子里开展了大接访活动,主要想把村里存在的一些矛盾排查出来,努力化解一批信访难题。姜书记召集村干部开个专题会。我说:问题一些群众矛盾问题都是从基层产生,最终还是要基层解决,还得从源头化解。不如将信访问题在萌芽状态时就及时解决,杜绝矛盾由小变大,否则日积月累成了沉疴老病。群众有些合理诉求,我们要倾向听,要及时解决,如果我们平时工作仔细点、倾听民声多一点、重大决策民主点、很多矛盾就会少一些、工作阻力就会少一些、干群关系就会好一些。我们将每月定期到村里开展信访接待活动,努力使大接访活动常态化,及时处理矛盾纠纷,全力维护基层稳定。
今天一上班,我就打电话约好姜桥村姜书记,9点左右,我到村里,该村领导早就在那里等候了。于是,我们就一起开个短会,就如何为自主创业人员协调解决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困难,联系和拓展产品销路进行讨论。村里决定组织几个人到外地学习技术,尽可能的帮助创业业人员跑贷款项目。
今天下午,我和办公室周主任一起来到姜桥村,与村里的同志一起在村内各处看了看,与村民交谈了2个多小时,他们说:村里的环境卫生比以前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家很满意。我心里感觉很高兴,这是挂钩帮扶、人民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赞许。
今天8:40左右,到挂钩村走一下,听说有部分人家农田水稻生虫,家里年轻人外出打工,没人及时打农药,村里领导通知各家各户迅速打药,别延误时间,对个别家中实在无人打药的,村里准备找人帮助打药。
今天,我到姜桥村开展“四项排查”,村民李某反映其住房在高压线下,因雨水已倒塌,在10年前众兴镇政府处理过,当时给6000元救助。但现在无钱盖房,要求政府帮助解决住房问题。
今天又到姜桥村开展“四项排查”工作,与姜书记一直对李某做一次回访。该户因几年前房屋问题,要求乡政府帮助解决。我们通过协调,目前,镇里答应给予一些帮助,问题已基本得到落实。
10月19日。
10月19日,前往姜桥村走访当地群众。走访从村头开始,我们接触了10多户村民,主要反映的是道路、饮水、子女入学、农房改造等问题,希望我们能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心里也感触良多。交谈中,很多村民想了解一些药品安全工作,我们在宣传一些相关药品安全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详细的介绍了自身的业务,也希望村民更多的了解我们、支持我们、宣传食品药品工作。
11月27日。
上午,在挂钩村领导陪同下,来到部分村民家中,进行走访。主要是了解群众一年来对村干部工作有何评价,对村干部有什么要求,村民们说:今年村干部总体来说工作比较好,村务也能及时公开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得到改善。
11月30日。
11月30日,星期五。我到挂钩村与村里的干部和部分党员一起学习“xx大精神”。十大八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党员认真听完宣讲xx大报告。他们感慨地说,共产党是真正把农民装在心里的,从免征三粮五钱、发放农业补贴,到最近的农村医疗合作保险、60岁以上的尊老金,党的温暖无处不在,暖人心田。在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们农村的面貌一定会更加美好!
12月7日。我到挂钩村落实明年春天植树造林情况,和村干部一起研究落实植树造林地块,落实购买树苗等事宜。
为明年植树造林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帮扶民情日记篇十一
6月30日下午,我和办公室几个同志一道到结对联系党员家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我来到了我的结对联系户老王家,老王是一名伤残退伍军人,在部队因公负伤导致双目失明,现在老两口的生活主要依靠老伴种田和政府抚恤,日子过得比较艰苦。
听到我们来看望他,他非常感动,说自己为党和国家做出了牺牲,但党和政府多年来对他和家人一直非常关心,他一定会努力过好每一天的。
回到村里后,我们在村总支的配合下,对万里村困难党员状况进行了一次普遍摸底调查工作,发现了不少困难党员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回来我要求办公室负责党建的同志下一步要及时把困难党员建立档案,摸清底数,为今后走访慰问帮扶提供了可靠依据。
帮扶民情日记篇十二
今年初,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水利局党组高度重视,专题研究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确定了“开门搞活动”的原则,要求党员干部要全面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走访普通群众,了解民情民生,开展结对帮扶。真正让党员干部受到教育、转变作风,让群众得到实惠,密切感情。
3月12日上午,根据市局党组统一安排,机关全体干部职工集体乘坐公交汽车赶到麻城市龙池桥办事处**村开展民情大走访和与生活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活动。恰巧3月12日,也是国家确定的“植树节”,所以在这次走访活动中,局里还专门安排全体党员干部参加**村的集体植树和清理渠道活动。由于上午要参加有关会议,集体植树和清理渠道的活动我因故未能参加,多少有些遗憾。会议结束时,已近晌午,我顾不上中饭,急忙驱车赶往村里,与同志们一起汇合。赶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快一点多了。
**村村委会对我们这次民情走访活动十分重视,专门安排村组干部帮助我们联系农户和带路。在村妇联主任的引领下,我急忙赶到了此次走访活动中的联系对象,困难群众占洪波的家中。大老远就看到门口一位60多岁的老人正在门前正忙着做家务活,一见到我们,老人显得十分高兴,伸出长满老茧的手,握住我的手不放,连声说着欢迎。村妇联主任介绍说,这是占红波的父亲,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老人说,我知道你一会儿要过来。估计在这之前,与我一起负责联系和结对帮扶这家农户的局水资源科潘金雄同志已经来过这家并进行了走访和慰问。老人可能是从他那里已经知道我马上要过来的消息。
进屋坐下,房子是一栋三层高的旧楼房,好像正在装修之中。占洪波的父亲非常热情,给我倒了杯热茶。老人说,洪波这孩子,卧病在床已经好几年了,至今生活不能自理。这几年,全靠小儿子,在附近靠做木匠,挣几个钱,把这个家撑起来。最近,正在把旧房子装修一下,准备过一阵子把小儿子的婚事办了。这房子装修的钱,都是小儿子打工挣的。老人忙着介绍,因为大儿子占洪波的看病治疗,家里已经花了不少的钱,这些也都是小儿子掏的。他自己年龄大了,加上小儿子的病情,不能外出打工,只好在村子周边偶尔帮一些农户打点短工,以弥补家用,减轻儿子们的负担。
我从身上掏出200块钱,塞到老人手中,真诚地对老人讲,这次到您家走访,主要是来看望一下您们,特别是看望一下占洪波。这点钱,尽管不多,但是我的一片心意,希望您能收下。老人坚一开始坚持不收,正相互说着,老人突然停顿了下来,盯着我的脸庞,显得十分惊喜。他说,你是不是原来来过我家搞过走访慰问?我仔细一瞧这家房子,再看看老人,我也一下子想起来,20xx年开展“三万”活动,局里组织进村走访调查的时候,我好像来过这家的,临走的时候我还留下了300块钱给老人,并从家里给他们带来了一袋子衣服。这时,村妇联主任也想起来这事。此时,老人还一直说着谢谢,都说得我都不好意思。
我对老人解释道,这次我专程到您家里来看看,既是局里面的安排,也是我个人的心愿。这次来,看到您家庭的巨大变化,赶到由衷地高兴。真诚希望您们家新的一年,一切都会越变越好。也希望您们把我当成你们远房的一个亲戚,多联系多走动。家里面如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的,需要我提供帮助的,请及时跟我联系,我一定会想方设法,帮助你们解决一些困难和问题。老人再三表示感激。
离开老人的家里,老人有些依依难舍。在回程的路上,我一直在惦念着这个特殊的家庭,想着这位善良、淳朴、热情、坚韧的老人和他的孩子,想着我们身边无数个象他一样的普通群众。一次普通的走访,从老人的家庭,我受到了巨大的民情教育与心灵洗礼。在走访的过程中,我更深地体会到什么叫做感恩,懂得了什么是勤劳,明白了什么是自强与自立,看到了一个人在直面困难时的百折不挠和对人生的乐观坚毅。同时,我也更深地感觉到,人民群众永远是最值得我们尊重和敬爱的人。在每一名普通的群众面前,我们都是一名学生,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从心底真心热爱他们,时刻想着他们、为了他们、相信他们、依靠他们,全心全意服务他们。因为,他们不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更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工作之的。
一大早起来,天灰蒙蒙的,有些冷,好像要下雪的感觉。可是我们办公室的一帮同事都忙的热火朝天,因为我们今天要去所联系的村里面去联系帮扶对象。
因为之前没有来过,一路上我们走走停停,为了不打扰镇政府的工作,也就没有找镇干部带路,但好在一些热心路人的指引,我们也就顺利地到达了。
对于26公里,起初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但真实的在路上的时候却感觉恐怕实际要比26公里多得多。在接近当地镇政府的地方有条小路,过沟,上坡,下坡,过铁路隧道……其实,这才是艰难道路的开始,从过了隧道不久就是六七十度的上山路,大约二十来分钟后才上去,之后就一直在山顶上起起伏伏地向目的地进发,而上山之后鹅毛大雪同时也飘了起来,感觉那些云彩好像就在自己的眉毛边上一样。
终于,在风雪中大家都赶到了一起,已经有村干部在那里等着我们,大家到齐之后就在村干部热情的指引下与自己结上的亲戚相认,然后帮大家将我们自己掏钱买的化肥送到了农户手里。
我们也都一家家地进行了拜访。并且逐户将家庭详细信息都记录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以便日后能够按照实际情况和需要来帮助他们大家。凡是去到的亲戚们对我们都相当热情,虽然需要帮扶,但是热茶、便饭都会摆上桌,言辞中不时地透露出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也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大家对我们的期盼和感谢。
晚上快六点的时候,终于将我们组的每家每户都拜访到了,大家才拖着疲惫的脚步,相互搀扶着往今天的集合点出发准备返回,在路上大家热烈地讨论着该怎样怎样帮助张家,又怎样去帮助王家等等,不知不觉中就回到了家里。
顾不上休息,倒杯水赶紧整理下今天记录的信息,完了还要好好联系这些亲戚呢……。
天不亮我们几个人就全醒了,比平时在家醒得还早。
按照计划,今天早晨要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学习强卫书记写给县委书记的信,并研究近期宣讲活动的要点,这是我们驻村后开的第一个会,虽谈不上正规,但要让参加会议的老乡们听得懂,听得明白,大家心中还是有些紧张。
想不到乡亲们的积极性这么高,刚吃了早饭,村委会里已经坐满了人,我们心里热乎乎的。
会议首先从学习省委书记写给县委书记的信开始。读罢两封信的全文,大伙的感受很多,说得最多的是省委书记心里始终记挂着咱们农民。大家还说,要切实按照强卫书记在信中提出的希望和要求,紧密结合上庄村实际,认真规划,营造好科学发展的氛围,抓好乡村党建工作,加快上庄村的发展。
看着乡亲们被激发起来的热情,我们几个也给大伙表了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写出来的,也不是喊出来的,要千方百计加快发展,艰苦奋斗,用干部的辛勤劳动,换来群众幸福指数的不断提高。
会散了,我们每个人心底的压力也更大了,强书记的信不但对我们做好宣讲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全面推动“五送五帮五推”活动注入了精神动力,也对驻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下午,结合这两天进村入户所掌握的情况,工作组按照万名干部下乡要求,提出了工作目标:立足本地实际,整合资源,找准农村增效、农民增收的着力点,努力破解资金短缺、带动乏力的问题。
经过集思广益,大家梳理出当前的工作重点:认真制定好发展规划,选准选好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努力破解生产力落后、难以增效的难题。坚持旅游富民、商贸活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和就业渠道;努力破解人才匮乏、后劲不足的问题。大力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稳步实施义务教育,强化职业技术培训;努力破解规划不全、导向不明的问题。科学发展规划,要符合地区实际,突出重点,规划一项,成一项,切实帮助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充分发挥两委班子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交通、卫生、文化、教育等建设。今后,我们就要按照这些思路展开工作,帮助上庄村人生活得更幸福。
3月12日上午,根据市局党组统一安排,机关全体干部职工集体乘坐公交汽车赶到麻城市龙池桥办事处**村开展民情大走访和与生活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活动。恰巧3月12日,也是国家确定的“植树节”,所以在这次走访活动中,局里还专门安排全体党员干部参加**村的集体植树和清理渠道活动。由于上午要参加有关会议,集体植树和清理渠道的活动我因故未能参加,多少有些遗憾。会议结束时,已近晌午,我顾不上中饭,急忙驱车赶往村里,与同志们一起汇合。赶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快一点多了。
**村村委会对我们这次民情走访活动十分重视,专门安排村组干部帮助我们联系农户和带路。在村妇联主任的引领下,我急忙赶到了此次走访活动中的联系对象,困难群众占洪波的家中。大老远就看到门口一位60多岁的老人正在门前正忙着做家务活,一见到我们,老人显得十分高兴,伸出长满老茧的手,握住我的手不放,连声说着欢迎。村妇联主任介绍说,这是占红波的父亲,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老人说,我知道你一会儿要过来。估计在这之前,与我一起负责联系和结对帮扶这家农户的局水资源科潘金雄同志已经来过这家并进行了走访和慰问。老人可能是从他那里已经知道我马上要过来的消息。
进屋坐下,房子是一栋三层高的旧楼房,好像正在装修之中。占洪波的父亲非常热情,给我倒了杯热茶。老人说,洪波这孩子,卧病在床已经好几年了,至今生活不能自理。这几年,全靠小儿子,在附近靠做木匠,挣几个钱,把这个家撑起来。最近,正在把旧房子装修一下,准备过一阵子把小儿子的婚事办了。这房子装修的钱,都是小儿子打工挣的。老人忙着介绍,因为大儿子占洪波的看病治疗,家里已经花了不少的钱,这些也都是小儿子掏的。他自己年龄大了,加上小儿子的病情,不能外出打工,只好在村子周边偶尔帮一些农户打点短工,以弥补家用,减轻儿子们的负担。
我从身上掏出200块钱,塞到老人手中,真诚地对老人讲,这次到您家走访,主要是来看望一下您们,特别是看望一下占洪波。这点钱,尽管不多,但是我的一片心意,希望您能收下。老人坚一开始坚持不收,正相互说着,老人突然停顿了下来,盯着我的脸庞,显得十分惊喜。他说,你是不是原来来过我家搞过走访慰问?我仔细一瞧这家房子,再看看老人,我也一下子想起来,20xx年开展“三万”活动,局里组织进村走访调查的时候,我好像来过这家的,临走的时候我还留下了300块钱给老人,并从家里给他们带来了一袋子衣服。这时,村妇联主任也想起来这事。此时,老人还一直说着谢谢,都说得我都不好意思。
我对老人解释道,这次我专程到您家里来看看,既是局里面的安排,也是我个人的心愿。这次来,看到您家庭的巨大变化,赶到由衷地高兴。真诚希望您们家新的一年,一切都会越变越好。也希望您们把我当成你们远房的一个亲戚,多联系多走动。家里面如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的,需要我提供帮助的,请及时跟我联系,我一定会想方设法,帮助你们解决一些困难和问题。老人再三表示感激。
离开老人的家里,老人有些依依难舍。在回程的路上,我一直在惦念着这个特殊的家庭,想着这位善良、淳朴、热情、坚韧的老人和他的孩子,想着我们身边无数个象他一样的普通群众。一次普通的走访,从老人的家庭,我受到了巨大的民情教育与心灵洗礼。在走访的过程中,我更深地体会到什么叫做感恩,懂得了什么是勤劳,明白了什么是自强与自立,看到了一个人在直面困难时的百折不挠和对人生的乐观坚毅。同时,我也更深地感觉到,人民群众永远是最值得我们尊重和敬爱的人。在每一名普通的群众面前,我们都是一名学生,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从心底真心热爱他们,时刻想着他们、为了他们、相信他们、依靠他们,全心全意服务他们。因为,他们不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更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工作之的。
这是我从网上看到的一段疑惑,其实,这样的疑惑也存在于很多普通干部中,作为普通干部,我就曾经有这样的想法。今年4月份,我们单位开展“二对一”帮扶大行动,虽然有疑惑,但我还是按照要求来到了帮扶户葛金华家里。葛金华丈夫多年前在矿山死亡,本人也在去年检查出患有白血病,在长沙治疗用去医药费3万余元,至今还在服药,四肢酥软,不能干重体力活,两个儿子也长期在外打工,只能靠自己照顾自己。了解到葛金华的情况后,我有了深深的同情。先是帮她写了一个关于解决困难补助的报告送到镇民政所,然后每周都要到她家里看望一次,嘘寒问暖,帮她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5月2日,她家里插秧,我又来到她家里,帮她抛秧。下午,抛完秧准备走时,葛金华哆嗦着拿出几个煮熟的鸡蛋执意要给我,从她那哆嗦的神情中,我突然深深地震动了,心中有了一种明悟。
作为基层的一般干部,虽然我们的力量微薄,哪怕是只做好了一件事,但是,只要我们能够用心去体会,用心去交流,真心去帮助,真心去改变,或者去与他们谈谈心,或者为办事群众给以指导,群众们也会理解我们,就会欢迎我们。有网友曾经说到,“结对帮扶不是一道一笔挥就的轻松试题,而是检验我们干部是否和群众还保持着血肉联系的严肃问卷。”是的,乡亲们最看重的,也就是我们在这张试卷上倾注的用心和真心!
帮扶民情日记篇十三
4月7日,星期天,天气晴朗,近来难得的好天气。上午九点多,从单位出发,前往石牛去我的“二对一”帮扶对象家中走访。
前往石牛的路并不好走,一路上颠簸晃悠着来到了石牛乡树山总支,得到了总支干部的热情欢迎。简单的寒暄后,总支的贺主任就带着我们来到了黄泥村邓家组,让我不好意思的是,我的帮扶对象邓采生老人知道我要来,已经在路边等候着我了。
在去邓老家的路上,我看他右手姿势不对,便问他,他告诉我一个多月前不小心摔了,还未完全恢复。说话间,已经来到了他的家,两间土砖屋加一间后起的红砖屋。邓老招呼我坐下,我和他拉起了家常。他出生于1943年,今年正好70岁,一直没结过婚,无儿无女,没有自己的房子,现在住的房子是侄子的,是村里的五保户,除了每年五保补贴1600元,无任何收入来源。往年还自己种田,请人帮忙插秧和收割。邓老是个要强的人,他有个侄子,对他也不错,在当地建了新房要他一起去住,但他拒绝了,他怕给侄子添麻烦,就住在了侄子原来的老房子里。他有个手机也是侄子给买的,我给他留下了我的手机号,要他有事就打我电话。在留下号码的时候,我看了看他的床,发现一层垫被下面直接就是夏天的席子,不知道冬天是不是就是这么过来的。我问他有什么困难没有,他只说治手花了不少钱,看政府有没有一点补助,我答应一定替他去问一问。临走时,我掏出钱给他,十分不好意思的说:第一次来,不知道您需要什么,一点点心意您收下。他连说:这怎么好意思,这怎么好意思。在我再三劝说下,他才收下。走出门来,他一直目送我离开,我连连挥手让他进去。
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想,下次去看他的时候一定要买点水果,买点他用得上的东西。像他这样的孤寡老人还有很多,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五保制度来保障他们的生活,更需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怀和扶持。
县委、政府今年强力推进作风建设,开展“二对一”帮扶活动的目的所在。四月七日上午,春光明媚,阳光普照,带着这一目的,我随同单位领导一同来到了联系村——石牛乡树山总支双河村(帮扶对象匡春凡家)走访慰问贫困户,开展帮扶活动。
在树山村支部书记小庆的带路下,我们来到了匡春凡家,首先眏入眼帘是她家三间摇摇欲坠的土砖屋,已经倒塌了一间,屋前杂草丛生,在门前见到了匡春凡本人,只有50来岁的她看起来有七八十了,家庭的压力和负担重重的压在她身上,和她的交谈中得知,她中年丧偶,儿子今年27,遗传了他父亲的白血病,每月都要花钱治疗,能借的已经全借遍了,现在已经是债台高筑,家里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当,看着泪流满面的她,我们心情比较沉重,和支书一起商量下怎么帮她这可怜的家庭渡过现在的难关..........临走时我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还有些慰问物资。
县委政府开展“二对一”帮扶活动,是关心慰问贫困群众,让弱势群体感受党的温暖,让干部体察民情,通过帮助他人来提升自己的心灵,更好地为民服服务,我决心在帮扶工作中,把好事、实事做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
3月14日,是国税局干部黄前远和他的帮扶对象约定好的日子:送老人到医院接受眼睛手术治疗。一年前,黄前远同志走入了石牛乡木山村的大山深处,结识了他的帮扶对象——年近八旬的赵梅秀老人,因子弱媳愚,一家的生活重担全落在老人身上,种田喂猪,砍柴采药,而老人的衰弱之躯已不堪重负,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白内障等多种疾病,生活的重压让她苦不堪言。此时黄前远走进了她的生活:春种、秋收时节,送上生产资金,中秋、春节,送去了殷殷关怀和年货,冬添寒衣病送良药。但长年的操劳让老人的病情一天天的加重,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拉上乡邻和同事一齐劝说老人,总算说动老人接受住院治疗。他主动联系医生,交纳住院费用,为老人准备可口的饭菜和营养品,国藩医院的领导听说了老人的事后,主动减免了部分住院费用,医生的精心治疗,护士的细心护理,黄前远如亲人般的嘘寒问暖让老人的身体得到了够好的康复,很快,老人的眼晴又能清楚的看到长在春天里的花草了。
我的帮扶对象是一名精神病患者,中年妇女,微胖,目光呆滞,和她完全无法进行语言交流。村主任老黄介绍,她丈夫在外打工境况很差,多年无音讯,无儿无女,只有轮流住在姊妹家。其姊妹家也相距甚远。第一次我随“大部队”去看她,是该村的黄主任亲自骑摩托把她从衡阳那边接过来,黄主任代替她接受了我的红包,再又是黄主任用摩托车把她载回去。黄主任单瘦的身子,也将近六十岁了吧。看着他们的背影,有点感动。心想,我这卑微的帮扶反而给他们带来了麻烦。无奈我也是小女子一个小兵一个,没有居高位,没有很多钱,也不会驾车。
第二次再随“小部队”去看她,我不敢麻烦黄主任再把她载来载去,那样实在辛苦又实在危险。我大胆地信任黄主任,把我的小小心意放在黄主任手里,请他转交。尽管同行的领导有质疑,但是我说,我完全有理由相信,朴实勤劳的黄主任会帮我完成心愿转达心意。即使没有,就当是感谢老黄吧,也是应该的。心想,下次,一定要好好地感谢老黄。
帮扶民情日记篇十四
今天,我去康乐乡康丰、八音两个村,目的是抽查了解暖棚建设、饲草料储备、旱情等情况,一个下午的时间,从干沟门开始,一直到了三岔河、康丰西岭子,走了十四、五户人家。退牧还草工程暖棚建设项目,对牧区的畜棚建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今天看的这些户大都建起了高标准暖棚羊舍,虽然补助的标准还很低,但是有了这些补助老百姓积极性还是被调动了起来,再过两年高标准暖棚就可基本全覆盖了,这是畜牧业发展特别是转变生产方式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之一。饲草料储备和加工情况令人欣慰,家家户户都有储备的饲草料,并且都进行了加工,可以看到农牧委制作发放的补饲槽和购置的大量的补饲槽,近几年,通过引导舍饲喂养得到了普遍推广。旱情十分严重,压迪河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每年可以为老百姓节约大量的拉水费用。去年秋季以来持续干旱,进入冬季以来没有有效的降水,尽管每个牧户都储备了大量人畜用水,但就目前的情况看还是坚持不到五月份管道通水,旱情十分严重,令人揪心,特别是西岭子的一户低收入家庭,现在就开始拉水了,一吨水的运费是200元,他家有300只羊,每只羊一天的用水量大约是2.5公斤,每天需要近一吨水,最少还要100天的时间才可能度过这一时期,这就意味着还需要0元资金用于拉水。这样的村这样的户还有很多,康丰、巴音、赛鼎、大滩、光华、东岭、西岭、东顶、河东、河西等等。
解决饮水困难这些年政府想了很多办法,投入了大量资金,水源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依靠政府来解决,不是老百姓自己能够解决的。水源问题解决以后,乡、村组织要及时跟进,发动老百姓兴建水窖等储水设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次入户我看到有一些户有高标准暖棚设施,储草储水都充足,对这样几十年不遇的旱灾就能从容应对,而有一些牧户则陷入了困境,究其原因还是扩大再生产投入不足,防灾意识不强。建一座25立方的水窖大约需要一万元,作为家庭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投资,但是,和拉水相比较两年就可以收回成本,是很划算的,所以,乡、村两级组织要在修建水窖作为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提升畜牧业抗灾保畜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作为农牧部门我们也要积极向上反映情况,积极争取水窖建设补助资金,提高暖棚羊舍补助标准,为草原畜牧业发展注入更多的资金,不断提升发展水平。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2.
3.
4.
帮扶民情日记篇十五
全县科局帮扶和驻村干部大会召开后,我有幸担任派驻新生村任“第一书记”。会上,领导的讲话让我心潮澎湃,激情满满。打铁要趁热,带着这种想法,我主动联系新生村周永德书记,和镇扶贫干部一起到贫困户家中走访。
我们先后走访了贫困家庭袁桂发老人、卢金喜老人、王洪坦老人家。每户院落都给人留下了好印象:因为这几户人家的积雪清除的很快很整洁、农具等物品摆放整齐、说话唠家常非常热情,能真切地感受到对致富奔小康的热情。
在闲聊中了解到,他们真心感谢各级领导对他们的重点帮扶,他们不会说太多的感激,只是沏一杯热茶端给你,扫扫炕面让你往里坐,把热炕头位置腾给你,拉条凉板凳留给自己......细微的举动让我感动。
谈到疾病花销大时,没有无奈和颓废,却有更多的期待。谈到生活时,大谈养殖、种植前景,养好驴,种好葡萄,经管好小鸡,多增收,少给领导添乱等等,朴实的农村话,让我对驻村帮扶有了更深地认识:新鲜感、充实感、成就感、紧迫感油然而生。
结合自己的公安工作经历,特别询问了当地治安、维稳等情况,有没有偷盗的,有没有打架滋事的,有没有家庭暴力等等,又拉近了我们之间距离,我还特别承诺可以帮他们代办户籍、证件等业务,帮助寻找养殖农村小笨鸡的销路,大叔拉着我的手,连声说谢谢!还让我常到家里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