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自然风光使人心旷神怡,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之处。完美的总结应该包含对自己的评价和对他人的感谢和认可。看看以下小编为大家精选的总结范文,或许能够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篇一
今天,父亲到学校来,当然只是为了送钱,别的什么也没送,他一向是这样,我早已习惯。但今天我有些失望,因为这是中秋节,至少他得给我送月饼,可他没有,现在这种心情决不亚于我小时候对他这种行为理解为冷漠的诠释。在他转身的一瞬间,我看到父亲的背有些弯了。
小时候免疫能力很差,隔三差五我就得往医院跑,用我妈的话说:我是“药保大的”。的确,到现在我已经对吃药打针麻木了,所以平时吃药打针我都显得很勇敢,确切地说是很从容,已经感觉不到药味对鼻子的刺激。那时候在母亲万般的呵护下,我遗忘了父爱,同时对父亲产生了一种莫名的陌生,只有在他背我上医院的那段过程有一种睡在床上的温暖和安稳。被父亲直挺挺的腰和一双宽厚的手架着,我有一种快要飞的感觉,当我兴奋的举起手来享受这飞的感觉时,父亲厉声呵斥叫我收回手来,我极不情愿地把手和头都耷拉下来,仍意犹未尽有些生气,但不一会儿就睡着了。在梦中我闻到了夹着烟和汗水的气息,那么熟悉,那么温馨,直到现在我还把它保留在记忆里,随时都会闻到。由于母亲比较宠我,父亲的原则也被母亲扭曲成只要我想要的,尽量满足,所以每每到一个地方去,我都要装作很不舒服、很无力的样子,诱骗他来背我,以满足我的懒惰,那时我就想父亲怎么这么好骗,有了第一次,我就会得寸进尺。所以直到9岁,父亲还没放下背上这个沉重的负担,尽管那时我的发病率在逐渐下降,9岁时我已经比较重了,可父亲的背还是那么宽、那么舒适,背着我还是那么的精神。
12岁以后,父亲的背留给我的只剩下那留在记忆中夹杂着烟草和汗水的气息,直到读初中的时候,我还是没能从父亲的心里感受到他对我的爱,初三那年,父母不知为什么吵架,越来越频繁,有几次还动起手来,因为父亲的粗暴,母亲的无奈,邻居的冷嘲热讽,我开始对父亲感到厌恶,小时候埋藏在心里的那种“对我从来都视而不见”的想法顿时迸发出来,直到最后,他开始威胁我妈,我彻底恨他了,那是一种比厌恶更心痛的恨,恨他为什么在我考学的关键时刻影响我,恨他为什么这么没用,一个男子汉大丈夫只知道每天准时上茶馆,恨他为什么心里没有我这个女儿,更恨我自己生错了地方……这一切的一切,我都把它归结为父亲的错,所以每次回家我们都未说过话,即使说了,不到两三句就要吵起来。那次在吃饭时,父亲要我多吃些菜,我心想“不需要你的假关心”,想着怒气一升,说了一句话,把桌子一推,碟了碎了一大片,没想到他把剩下的全砸了。我更恨他了,恨他为什么心胸狭窄到容不下自己女儿的一次冒犯,所以我更看不起他了。在初中学习的尾声阶段,也就是在离中考只有两三个月的时候,我选择了在沉默中堕落而不是崛起,和班上一群同学在上课时的嬉戏打闹,在老师口干舌燥的为我们讲课时的窃窃私语,在老师劝说下的依然如故中冲淡了我的仇恨,让我暂时忘却了心底的忧伤,也让我放弃了梦想,一步一步走向深渊,跌得粉身碎骨,最后飞灰烟灭,我辜负了父母的期望。中考虽然失利了,但我依然错误地坚持自己所谓的原则,并进一步加深了对父亲的误解,而我从没想过换回,日子一天重复着一天,在每天的堕落放纵中我继续违背着对自己的考学承诺。终于有一天,我又发病了,那是在外婆家,半夜我突然发烧,连咳了几声,都吐出血来了,外婆急忙叫父亲过来,他来后背着我就往外跑,自己也顾不上披衣服,直到外婆叫住他说走错了路,他才停下来,我们又奔向车站,一路上,在父亲的背上,我又重温了那次呼吸,烟草味和汗水夹杂的气息,还是那么熟悉,虽然高烧,我还是能清楚地感觉到父亲的步伐有些颤抖,同时也感到他的背不再那么有力,由于父亲紧紧抓住我,在他背上还是那么安稳。我在医院恢复过来时,周围围满了人,在偏僻的一角我看到了一个弯曲的背影,那就是父亲吗?我不是总以为父亲不会老吗?不是总以为他还有满腹精力来和我“斗”吗?在他转身的一瞬间,我们心有灵犀的用充满晶莹液体的眼眸诠释着彼此的理解,在我一直坚持的错误信念中我崩溃了,眼泪像决堤的洪水挡也挡不住,父亲还是用冷峻而又宁静的眼看着我,这不再是无动于衷,我知道,他在教我坚强。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篇二
初春依旧泥泞,那些寥寥飞过的鹰是草原羞愧的补丁。
荒凉肆虐。
马背上的少年远走他乡,草原留下静默的守候。
我崇尚孤独的自由,就像此时,阳光正在一片辽阔上独舞。
不见了风吹草低,草原和内心一样需要想象。
想象一场瓢泼的大雨湿润干燥的喉咙。想象一朵粉色的花儿点亮春心的跃动。想象一只苍老的`飞鹰响出犀利的长鸣......
光阴走远。
一道经年难愈的伤,拨动往事。退出画卷的草原,如一个经历太多的人,默默地把激情捂在胸口。
怀揣所有的秘密,自由成了急火攻心的毒。
往事此起彼伏。
那一段枯黄随春潮拔节生长,在辽阔里记住一种眼神,在苍茫里忘记一个身影。沿着无边无际的苍茫,我看见草原高举绿色的火把,想要把所有的希望点亮......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篇三
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
母亲总爱描绘那大河浩荡;。
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
如今终于见到这辽阔大地;。
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
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
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虽然已经不能用不能用母语来诉说.
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
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
心里有一首歌;。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篇四
时间的确是流水一样无情,冲没了或者说是冲毁了每一个人经历中的许多,甚至很多记忆的痕迹也渐渐淡漠。在支离破碎的记忆中,每一件事,每一细节又是那么刻骨铭心,或许,这就是岁月沉淀给我们最珍贵的回忆。
在我的幼年里,我们的老宅是一个独立的具有西北特色的土坯四合院。四合院很大,人也很多。我我祖父、祖母,伯父、叔叔,还有父亲姐姐和我。我喜欢这个小院的白天,后院养了很多鸡鸭,院子的围墙外有很多果树。看到祖母在一块青石板上用木槌敲洗衣服,看到旁边的祖父在绞着辘轳,提上来荡漾而清澈的水,听到蝉鸣花开,但我从来在那些年的白天没有看到过父亲,或者说很少看到,就如同我现在的儿子看不到我一样。我不喜欢小院的黑夜,因为我恐惧,我们家是小院西南角的一个房间,出了房间左手就是小院的西侧门,出了西侧门左转是一条不足于150米的乡土小路,一直通往村子和别的地方。每当夜晚,我躺在黑暗房子的土炕上,听着姐姐微弱的酣睡声,我总是屏着呼吸声,甚至想屏住心跳,小眼睛在黑暗里放射着恐惧的光芒,任何一个小小的声音,老鼠的走路声、外面猫头鹰的叫声,都足以让我的心脏跳出体外。我无法入睡,心惊胆战地竖着耳朵,瞪着眼睛在渴望,在等待……当我听到了沉重的脚步声时,我会欣喜若狂。乡村宁静的深夜,这种声音虽然来自百米之外的小路上,愈来愈近,却是我幼年在深夜里最渴望、最希望早点听到,最动听、最愉悦、最兴奋、最如释重负的声音,也是终身挥之不去萦绕耳畔的声音。父亲年轻的脚步声有力而清晰地在我心中永生回荡!门开了,火柴划亮了黑暗的房间,划亮了我不再恐惧的世界。父亲用火柴点亮了油灯,高大魁梧的身影,用世界上最关爱的笑容和那双手臂,从我身后抱起我,两手托起我光溜溜的腿去小解,我整个弱小的身体都在他温暖的怀抱里;他会在我小解时,抱着我蹲下,用他的腮、脸蹭我的头,我会闻到他的发香,会闻到另一种特有的味道,不知道是烟草味、体汗味,还是体香味。成人之后,我听说有一种味道叫“男人味”,可别人身上我始终找不到那种味道,或许,它叫“父亲味”!父亲洗漱完了,会搂着我睡,甚至还会挠我的痒痒,逗我在他怀里咯咯笑。他从来不问我,姐姐都睡了,你为什么不睡之类的话,他只知道每一个夜晚我都在等他。我记不清楚,他哄我睡觉给我讲什么,或许那个年代的父亲就没有儿歌,没有故事,这些也不是我要的,我要的能睡着觉的方式只有一种,在父爱的怀抱中酣然入睡。在幼年几年里,我就是这样在黑暗里恐惧,又在黑暗里幸福!那些年,也只有那些年;那些年不长,从能记忆到六岁,是我真实能感受到、体会到父爱的岁月。
六岁后,家庭发生了变化,渐渐地父亲的笑容少了,直到最后没有了,我也逐渐懂事了。从此,我再也没有被父亲抱过,再也没有被他抚摸过,脸上变得都是严厉的阴沉和恐惧。父亲是一个很爱干净的人,从来穿的衣服都是干净笔挺,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件物品都不会有一丝灰尘和污垢。后来,我们搬出了那个四合院,住进了村子里,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家,父亲也不像以前那样只有晚上在家,他总是把家里、门前打扫得干干净净。每次我在外面玩了回家,身上有土,父亲都会狠狠地揍我一顿;时间长了,我就不敢在外面玩了,怕弄脏了衣服,怕父亲的责备。小时候,我有严重的鼻窦炎,在饭桌上吃饭的时候,难免会揉鼻子,父亲就会咆哮地骂我,时间长了,我就不敢在饭桌上吃饭了。有一次,我刚上小学一年级,班上一个女同学给我吐口水,我强忍着,不动声色地任由她欺负我,因为父亲告诉过我,不准打人,不准骂人!我委屈地忍受着,因为我怕父亲!后来,这件事还是被那个污婆一样的班主任老师颠倒黑白地在父亲面前告了我的状,我接受的是父亲无情的耳光和拳脚相加。我不能辩护,否则我所受的惩罚会更严重,我只有痛苦地默默接受。那个年代,至少我的老师都是一些没有素质的乡民,所以在我心里永远没有老师!在很多童年成长的岁月里,父亲都会不问青红皂白地打骂体罚我;在那个岁月,我觉得我是一个多余的孩子,是一个没有爱的孩子;我常常一个人带着弱小受伤的身体在夜里委屈,我常常一个人带着稚嫩受伤的心看着别的孩子享受着父爱、母爱。我不知道是什么变化剥夺了我本该幸福的童年,让我在家庭暴力的恐惧中成长。如今,我的儿子也长的和我那个时候一样大了,我时时刻刻呵护着他,爱着他,惯着他,宠着他,因为我体会过一个没有父爱孩子内心的痛。
就这样在成长中,我和我的父亲形成了一种不接近、少说话的隔阂,愈结愈深!刚上初中的那一年,有一次,父亲说了几句话,如今已想不起是哪几句话,却刺痛了我强烈的自尊心。那一天是礼拜六,因为这句话,我一个白天、晚上没有回家,我悄悄地溜去离我们家门口挺远的一颗大树背后,不敢回家。我看到大门大开着,灯亮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在大树旁看家门口看了很久,洒落的灯光下,父亲进去了,又出来了,进进出出,出出进进,叹气的声音不断的在我耳边响起,时间和父亲的反复踱步不停地走着。深秋的夜很冷,我站在父亲黑暗的对面,父亲在我黑暗的灯光里,到了后半夜,父亲回去了,大门关了,我的心放松了,不怕了。也就是那一夜,我离家出走了,流浪了整整一个礼拜,被一帮盗墓贼收留。后来,父亲花了几百块钱把我从盗墓贼手里领了回来。从此以后,我就结束了家庭暴力的童年生活。
一九九四年十月中旬,我报名应征入伍。父亲在那段日子都忙着为我当兵的事开证明、找关系。特别温暖的是,有那么几天,父亲用自行车带着我去体检。我侧坐在他的身后,闻到了那种久别的味道。那一年,十月很冷,下着蒙蒙细雨,我坐在自行车上,他在体检的门外耐心地等我,那一刻,我才觉得我是个孩子,他是个父亲。可,现实是我已经不再是孩子了。体检的最后一天,父亲请我在一家挺不错的饭店吃了一顿羊肉泡馍,我们面对面距离很近地坐着,那个时候羊肉泡馍的碗很大,羊肉也很多,那种味道很香,父亲不停地把肉夹到我碗里,我不要他硬夹,这是父亲第一次和我单独吃饭,也是唯一一次,这一顿饭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如今,每当我想起那顿羊肉泡馍,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去品尝那种余香悠长的美味,却从未品尝到。十一月二十五号,我如愿地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新战士。当我佩戴大红花坐在准备远征的军用卡车上时,车下都是送别的亲人,我望着高大挺立的父亲,车启动了,在父亲挥手告别中,我的眼睛里全是泪,我模糊的双眼看到父亲落泪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好强的父亲落泪,在泪眼朦胧中他送走了我,我离开了他,去了遥远的西藏。
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部队进入战备,我不得不归队。回部队后的一个夜晚,也就是一九九七年五月二十八日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父亲,梦见他拿着一把很大的铁捶,砸着我驻地不远处的一块石头,用力地敲了很久。我看到那块特别大的青石被他砸得四分五裂。我被梦惊醒,月光透进寝室,我看到了一个高大的身影。有人说这是幻觉,而我清楚,那不是幻觉!同年十二月,我退伍回家了。一进门,我同样问母亲,父亲呢?母亲同样说,上班去了,晚上回来。我一直等,等了很晚,等到最后她泣不成声地告诉我,父亲早已去世了……我万念俱灰!那一夜,流着泪发呆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我去了父亲的墓地,坟头已是长满了很高的干枯了的草,就这样一九九七年五月二十八日他临走的那一刻,我没有见他最后一次,送他最后一程,甚至根本就不知道他的离世。这是我一生抹不去的亏欠和遗憾!
爱,有很多种方式,但爱的方式不能留下遗憾。子欲养而亲不待,善待和珍惜我们身边的人。当拥有相处的富足时,情感需要沟通,关爱需要双手,牵挂需要陪伴;当失去相处的离散时,就会有一份不贫穷的感念。
公众号:天府散文。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篇五
一年一度的回家路是迫切的,沿途的许多好风光都无法挽留,多少年来,错过多少风景连自己都无法回顾,静守时,也有悔意,可是,每当背起行囊就已忘记,匆匆又匆匆,望断乡关,恨不能一步回还。直到看见了草原,碰到了河,摘一束野花,深深的一嗅,馨香回肠,捧一掬清泉,一饮而尽,唇齿甘冽,才敢放慢脚步,每每此时,仿佛就听到了父亲的琴声,母亲的歌谣,身不由己泪已成飞,哦,那是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回来了,弹去衣角仆仆风尘,我要靠一靠,这里有父亲的马鞍;回来了,洗去一路劳顿,我要停一停,这里有母亲搭建的毡房;回来了,深吸一口草香,我要兜兜转转,这里有我儿时的伙伴。
这里的天是辽阔的,云是散淡的.,苦了,一笑化为斜阳;这里的风是飒爽的,夜是安静的,痛了,一静修来月色满山坡;这里的人都是顽皮的,无拘无束,夜幕降临,听马头琴唱那大河浩荡,翩翩起舞,一旦相随,你就醉了。你便会幻化为草原骏马、林间麋鹿、毡房乳犊,你会感觉到,人生无悔,地远天长。
心境起伏中,你会一觉到天明,静夜不会打扰你,只有百灵鸟的婉转将你唤醒,此时已是晨曦满东天,不知名的草原小花在微露的晨风中等待着你,揉开你昨日微醺的双眼,迎接你的又是一个惊喜。深深吸一口草原的清凉,再缓缓的吐出,你就像换了另一幅胸襟,天辽地阔,唯我心中。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篇六
《父亲的草原》和《母亲的河》是蒙古族著名歌唱家、草原歌王齐峰的原创歌曲。2001年7月1日在内蒙古卫视党建晚会上首次演唱,歌曲分为伴奏版和清唱剧版,先后收录于2003年1月发行的奇峰个人音乐专辑《我与草原有协议》和2005年发行的奇峰个人音乐专辑《我与草原有协议》。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总不能相忘;
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
如今,终于见到这辽阔大地,站在这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
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虽然已经不能用母语来诉说,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
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心里有一首歌,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席慕容(1943年10月15日—),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
1963年,席慕容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1966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完成进修,获得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等多项奖项。著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一棵开花的树》等诗篇脍炙人口,成为经典。
席慕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席慕蓉出生在动荡不安的战乱年代。自幼随父母辗转重庆、上海、南京,最后到台湾,之后又去欧洲留学。每换一次环境,孤独便增加一重,她只好通过写诗来抒发重重寂寞。在无边的黑夜里,席慕蓉经常会梦见回家,却总在刚推开家门的瞬间醒来。
幸好,她遇到了一个温柔敦厚的男子,为她孤独的心开启了一扇光亮的窗。席慕蓉和刘海北相识在比利时鲁汶大学中国学生中心。在几次聚会中,席慕蓉发现刘海北不仅知识渊博,还十分善良。最终两人走到了一起,尔后两个人在欧洲学业结束后,回到了台湾,他们没有选择繁华的闹市生活,而是在乡下住了整整10年。从小到大,漂泊已久的席慕蓉没有在一个地方住这么久。他们种下很多槭树,春天时一片葱绿,到了深秋一片全红,在孩子熟睡后,两人会携手散步。这个世上最美好的事,不过是有一个人能如此地懂你,与你一起分享生命的美妙和感动,正如她诗中所写道的:“我只能来这世上一次,所以,请再给我一个美丽的名字/好让他能在夜里低唤我,在奔驰的岁月里,永远记得我们曾经相爱的事。”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的词作者是台湾女诗人席慕容,而这首歌的创意却出自内蒙古著名歌唱家德德玛。她不仅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草原的故事,而且还见证了这两位杰出女性之间深厚的友谊。在北京电视台和内蒙古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席慕容和德德玛共同演绎了这首《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此后,这首歌深受大家的喜爱,并广为传唱。席慕容:1999年我要回去献敖包的时候,有两位年轻人一路拍摄我的这个等于是一个纪录片,然后就被德德玛女士跟她的先生在家里看到了。
看到了这个节目,然后,他们很受感动,所以就找人说,要见席慕蓉,她在哪?就刚好那几天播出之后几天,我刚好是到民族大学去演讲,我回来了,回到北京了。人家说德德玛要见我,我真是吓坏了,我很尊敬德德玛,那么好听的声音,我很爱她,我是她的歌迷,说她要见我,我就赶着去了,德德玛跟我说,其实你已经有一首歌了,你写一个歌词,其实我从来只写诗,我没写过歌词,她说,你就写《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所以这个题目是德德玛叫我写的。
好久不曾表达一份平静的爱。
也许是因为。
脆弱总是经不起偶然的失去。
依偎在幸福里太久。
已经习惯了。
用幸福去搪塞不幸福。
喜欢用灵魂牵着爱。
纤细至无形。
爱痛都到极致。
年轻时的痛。
即爱。
而当我们渐渐老去。
静夜里。
安详而坦然的相拥。
沉沉睡去。
即爱。
在品尝了干涩的甜后。
对逝去的青春的怀念可以用爱来祭典。
也许就是所谓的幸福。
我的爱情。
将悄悄走过。
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爱在左情在右。
在道路的两旁。
我们随时播种随时开花。
使一路上穿枝拂叶的人。
即使走过荆棘。
有泪可落。
却不是悲凉。
释意:
爱在左,左是心脏,占重要位置;情在右,右伤而并不危及生命,但血肉相连,欢痛亦深。表达了一种高尚的爱的道义感,深厚的社会责任感。“使一路上穿枝拂叶的人即使走过荆棘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说的是给别人爱,让那些即使在水深火热的人也不会感到悲凉,表达的是一种大爱的精神。
好久不曾表达一份平静的爱。
也许是因为。
脆弱总是经不起偶然的失去。
依偎在幸福里太久。
已经习惯了。
用幸福去搪塞不幸福。
喜欢用灵魂牵着爱。
纤细至无形。
爱痛都到极致。
年轻时的痛。
即爱。
而当我们渐渐老去。
静夜里。
安详而坦然的.相拥。
沉沉睡去。
即爱。
在品尝了干涩的甜后。
对逝去的青春的怀念可以用爱来祭典。
也许就是所谓的幸福。
我的爱情。
将悄悄走过。
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爱在左情在右。
在道路的两旁。
我们随时播种随时开花。
使一路上穿枝拂叶的人。
即使走过荆棘。
有泪可落。
却不是悲凉。
这是冰心赠葛洛的一段话: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
那么,以人来狭义地区分,爱在左,左是心脏,占重要位置;情在右,右伤而并不危及生命,但血肉相连,欢痛亦深。
爱一个人并不见得对其他人无情,不见得丧失对其他美丽事物的关注。相反,对一个人的爱情,可唤起你对整个世界的热情关注。爱他,才有花前月下的美景,才有细雨飞雪的心情。
如果白发老人不能唤起我们的柔情,天真的儿童不能打动我们的怜惜之心,脸上长着蝴蝶斑的孕妇不能让我们产生由衷的敬意,那么,异性之间的爱就是某种动物的东西。
“爱”无“情”的辅佐,恰如一颗失去王冠的头颅,少了应有的尊严,又像一朵光秃秃的花儿,没有枝叶相映成趣的韵致。
爱屋及乌。爱之深,责之切。人无完人,你可以爱,也可以恨,但你决不可冷漠。
在滚滚红尘中,我们认识了,相爱了,我们不希望永远漂泊,于是我们要了婚姻。
我们有了一个温馨的家。家中有了一个知疼知热的伴侣。两人世界里,我们发下了永结同心的誓约。在誓约中,我们将白头偕老。
但是,我们终生的幸福并不由此决定。
爱在左,情在右。爱是高尚的道义感,深厚的社会责任,分分秒秒的公德心,以及从空气中产生的幸福感受。
一个陌生人帮助了另一个陌生人,当受助者表示感激之情时,施助者却说,多少年前的一天,我也曾在困境中得到陌生人的救援,当我向他表示感谢的时候,他却说,不用感谢,将来的某一天,你救助了另一个素不相识的人,那就是你对我最好的答谢。现在,我想起那个人,想起他对我说的话,我请求你做同样的事。
爱心是一个火炬,一个接一个向前传递。
爱在左,而情在右。随时播种,随时开花,踏着荆棘,而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得悲凉!
———这样的爱永远年轻。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篇七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台湾诗人席慕蓉的诗,清丽而又温婉。那些最平实的诗句,却是最美好的情愫,伴随着几代读者成长,凝结成永远不老的青春记忆。近两年,随着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席慕蓉诗集(共六册)》以及她第七部诗集《以诗之名》的问世,席慕蓉笔下那纯美的爱情、无怨的青春、流逝的时空、悠悠的乡情,感染了更多的人。近段时间,无论是到北京签售,还是接受杨澜的访谈,席慕蓉都向人们传递着诗与爱之间的不解之缘。自称即使到了80岁也还会写情诗的席慕蓉笔耕不辍,因为在她眼里:“爱,是跟随你一生的。”
魂牵梦萦的家乡草原。
“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著名蒙古族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这首歌堪称经典,而词作者就是席慕蓉。
当德德玛寻找一首最能代表她心愿的作品的时候,托人找到了远在台湾的席慕蓉。席慕蓉写诗却很少写歌词,电视台和电台找过她,她都毫不犹豫地推辞了。唯有德德玛的请求,席慕蓉居然答应了。于是,两个不同艺术门类的艺术家有了一次最默契的合作。这是女人与女人的心灵相通,更是两个女人对草原的真心倾诉。
席慕蓉祖籍就是今天内蒙古的察哈尔盟明安旗,从小父母就给她起了个蒙古族的名字,叫穆伦·席连勃,意思是江河,席慕蓉这个名字其实也是蒙文音译。从她记事起,就喜欢听外婆和父母述说祖先的往事,草原上的英雄和众生的民俗风情让她心向往之。
朋友们都说,跟席慕蓉接触,就知道什么叫做“文如其人”。读席慕蓉的文字,可以想象到她是那么的才华横溢,却又善良坦荡。而她近来接受电视台的专访,到北京参加新书的发布会,有问必答,不加掩饰,让人感到,她的确心地宽广,活得非常真实,与大草原的开阔辽远相吻合,仿佛诗意的阳光一直照在她的心头。
有意思的是,她是一个曾在西方学过绘画的教授,内蒙古故乡的一切只是来源干父辈的讲述,但她就凭着想象去描述心中的故乡草原了。这是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述的爱,深沉而又悠长。她这样对笔者说:我画的,我写的,是我心里头的故乡。虽然我当时从没回过内蒙古老家,但我觉得我画的写的,就是老家的场景。席慕蓉早期出的画册中,画一棵树有一个很长的影子,朋友批评说,太阳不可能照出那么长的影子。后来她回到老家看到,树真的就有这么长的影子。她回到台湾就马上拿着照片给朋友看,得意地说,怎么样,你看,就是有这么长的树影啊。
有一种爱出于血缘,与生俱来。席慕蓉对草原的挚爱,真的不能用逻辑来解释。她不过是听长辈说过老家在草原,当地的蒙语她并不太会讲,不过当她到了内蒙古老家,坐在蒙古包里闻着飘香的奶茶,听着人们在用蒙语交谈,她竟也能跟着说蒙语了,好像这种语言就藏在她的躯体里似的。
在台湾大学毕业后,席慕蓉在欧洲留学三年学习美术,返回台湾后她在新竹师范当讲师,后来评上了教授,教书一教就是二十多年。按学校规定,教授不分男女,退休年龄一律划在65岁,一般60岁以上的资深教授享受许多待遇,很少有人愿意提前退休,可是席慕蓉却申请提前退休,这让许多人十分不解。当时校方特别关照她,给她把每周的课集中排在两个下午,校长挽留席慕蓉,问她,你只有两个下午的课,为什么还要退休?她说,挂了教鞭我就自由了,我想换个样子生活,看看怎么样。
为什么要提前退休?席慕蓉平时很低调,生活上的小事向来随意,其实她的追求却很执著。在一个女人面临晚年时,她作出了一个听从内心的选择,要有更多的时间回内蒙古老家走走看看,不必等到寒暑假,也不会对不起学生。她觉得,既然当教授,就要尽职尽责,绝不能在讲坛上混日子。虽然她要想混也很容易,可她不愿意。
退休后的席慕蓉,从教授重又成为作家。她的感情在草原上奔驰,她的文字在草原上生长。回老家的时间更自由了,每次都找她没去过的地方,她要在她有生之年走遍大草原。
席慕蓉虽然在工作上无牵无挂了,但她还是很顾及丈夫的感受。因为她时常要回内蒙古草原,两人世界的既定生活轨迹不得不调整。席慕蓉的丈夫刘海北也是一名教授,每到暑假,席慕蓉都想,应该陪陪丈夫,就试探着说:“今年干脆不去草原了吧”。刘海北回答说:“你走吧走吧,不然你冬天又后悔,夏天没去老家!”刘海北深知妻子对草原的牵挂,夏天是牧草最肥美、景色最宜人的季节,也最能激发作家的创作灵感。于是,他会帮她订票,安排行程,送她上飞机,让她去做喜欢做的事情。
生命中的另一半。
与席慕蓉相知相伴的丈夫刘海北不幸病逝了她却觉得她的先生只是出了一趟长差并没有走远。席慕蓉从悲伤中挣脱出来仍然勤奋地写作写下了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最痛切的思念。
说起席慕蓉与刘海北的相识,真可谓有缘千里来相会。他们都是从台湾去比利时攻读学位的.留学生,一个学油画,一个学物理,其实他们的专业八竿子也打不着。也巧,在比利时鲁汶大学中国学生中心,时常举办周末聚会。有一次,大家都想吃水饺,就在厨房里忙活起来,席慕蓉不会包,只能跟着打下手。突然,有一个男同学不吃饭就要出门,其他同学问他有什么事,他说:“我约好了去接人,同学有困难总要帮一把。”这个磁性十足的男低音吸引了席慕蓉的目光。在随后几次的周末聚会中,席慕蓉开始留意刘海北。她发现,他不是个书呆子,兴趣也不止于自己的专业,几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还喜欢小动物,给猫宝宝做了舒适的窝。尤其打动她的,是他对其他同学的无私帮助。
席慕蓉表面上大大咧咧,其实心很细。当时留学的同学聚会,晚上回宿舍有一段夜路。有的男生喜欢一个女生,会送她回宿舍,如果不喜欢,就不会主动送了。席慕蓉发现,刘海北只要看到女生单独走,不管与他的关系是远是近,也不管长相好不好看,他都会送她回去。席慕蓉心想,他的心地太善良了,对一个普通的朋友都这么照顾,那他对自己的太太和孩子,肯定就更不用说了。席慕蓉暗想,这个人我非嫁不可。
席慕蓉当即决定追他。有一天,她去男生宿舍看刘海北,他感冒了躺在床上。她就到男生宿舍的厨房找了个锅,又找了一把米,有男生进来问,席慕蓉你在干吗,她说刘海北感冒了,我煮一锅稀饭给他。这下子,整个男生宿舍都轰动了。席慕蓉给刘海北端了一碗热腾腾的稀饭,他吃得幸福无比,感冒仿佛一下子好了大半。一个又一个男生跑来,笑着问他好不好吃。
席慕蓉开玩笑说,“那他当然被迷惑住了,以为我是贤妻良母,可他被我骗了,我不喜欢做饭,我只是追求他的时候,做了那么一顿稀饭。”
其实,刘海北是何等聪明的人,他喜欢席慕蓉自有他的道理。因为他是理科学生,看中她的,正是爽朗率真的个性。当时连席慕蓉在内,有三个女孩子追他,他选了席慕蓉,他说:“其他两个女孩子比较难了解,讲话有点暗示性的拐弯抹角,而你直来直去,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从心到口是一条平坦笔直的大道。”
一个探索宇宙奥妙的男生,却喜欢生活中更简单、更纯粹的女生。他们相爱了。
听说订婚要有订婚戒指,他们携手到街边店去找。不敢进大珠宝店,就到一家小店挑了两只戒指,银色合金的,好看又便宜,高高兴兴地买下了。登记订婚的时候,他们互相交换着带上。当时另外有一对留学生订婚,男孩送给女孩一颗钻石戒指,大家向他们道贺,女孩笑嘻嘻地展示她手上的钻戒。人家想看席慕蓉的订婚戒指,席慕蓉笑嘻嘻地伸出手给别人看,一位女同学大叫一声说,是银的嘛!席慕蓉和刘海北一起回答,不是,是铁的!然后这一对情侣相视而笑。
席慕蓉在演讲中以此为例:“我得到了一样非常珍贵的事物,就是一个忠厚诚实的男孩子给我的一份真挚的爱,这才是真正值得欢喜的事。一个戒指是铁的,是银的,或者是钻石的,其实没有任何分别,一点都没有分别。”
席慕蓉以绘画为职业,却因写诗而出名,朋友喜欢开刘海北的玩笑,说他家有“名妻”,跟着沾光。刘海北是光电科学教授,从事激光研究很有造诣,只是一般人不太了解,他也不辩解,还干脆写了篇文章,叫《家有“名妻”》。他说,当初看上她,最放心的是,她不出名的概率很高。“我已经有了九成半以上的把握,她将来不会对我太凶。可是她是不是会出名呢?于是心中一盘算,她是学油画的,环顾世界各国,看画的人口毕竟有限,要想靠画出名谈何容易!于是下定决心,非她莫娶。”
没想到席慕蓉却因写诗成了名人,刘海北经常被人介绍为“席慕蓉的先生”。他自嘲道:“身为一个大男人,多少有点是沙文主义者,要想把这件事处之泰然,非要有很高很高的涵养才行。”
9月,作家出版社推出《席慕蓉诗集(全六册)》,包括曾在大陆出版的《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以及在大陆首次出版的《边缘光影》《迷途诗册》和《我折叠着我的爱》。时隔一年,席慕蓉又推出最新诗集《以诗之名》,大陆版与台湾版同步面市。这是丈夫刘海北过世后,席慕蓉发表的第一本诗集。第一页有她的笔迹“献给海北”。问她想告诉天上的丈夫什么?她淡淡地说,诗里都写了。
快乐在于内心的感觉。
无论是经营生活,还是保鲜爱情,席慕蓉自有她简单而执著的心得。她与丈夫都不讲究物质享受,在意的是精神的快乐与自由。
当席慕蓉与刘海北这对年轻夫妇在比利时完成学业后,决定回台湾就业并定居,朋友们很不理解。让朋友更没想到的是,他们回台湾当了教授,却不留在热闹繁华的台北,而是选择了到乡下居住。
就在他们的住所附近,开发。商推出了一个叫“芝麻城”的高级住宅区,被人们所熟知。有朋友得知席慕蓉住在石门,第一反应就是问她是否住在“芝麻城”。席慕蓉说:“对不起,我住的只是乡下房子。”虽然朋友摇头不解,席慕蓉却自得其乐。她到邻近的苗圃买了十多棵槭树运回家,在房前屋后一棵一棵地种下。见她忙得满头是汗,刘海北说:你种得太密了吧!席慕蓉乐呵呵地说:我想打开每一扇窗子的时候,都能看到一棵树!
席慕蓉后来写道:“械树的叶子在春天非常绿,深秋时节又是金红的,我们两个就在这些槭树下轻声交谈,携手走过一个又一个季节。孩子逐渐长大,槭树逐渐长高,我们晚间的散步也越走越远……”他们在乡下居住,享受着大自然的温馨,那里尽管“没街没巷”,却有鸟语花香。城市里难有的静寂和安宁,使他们做学问心地平和,也使他们与渐渐长大的一对儿女快乐相伴。儿女长大后,和同学们谈到自己的童年,都会引发一片惊叹与羡慕。让席慕蓉欣慰的是,儿女常常因此感谢爸妈,让他们有了不一样的童年。
事业上,席慕蓉无疑是成功的。生活中,她也是女人的榜样。当许多人不相信婚姻的时候,席慕蓉的朋友们却通过她的家庭,看到了爱情和婚姻的现代价值。席慕蓉说,婚姻就是两个人做伴,然后两个人一起面对这个世界。
与卓越的作家和画家这两个身份相比,席慕蓉更愿意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平凡的妇人:“很多熟悉的人都对我说,你根本不像一个艺术家。很遗憾,我可能让他们失望了。可是我实在无法达到他们想象中期待的样子。我本来就不是什么艺术家,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妇人,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生活对于我就是一条平稳缓慢的河流,逐日逐月地流过……”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篇八
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
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
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
如今终于见到这辽阔大地。
站在这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
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
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虽然己经不能用不能用母语来诉说。
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
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
心里有一首歌。
虽然己经不能用不能用母语来诉说。
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
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
心里有一首歌。
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
心里有一首歌。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篇九
黄河流域是我国文化的发祥地。几十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遍及黄河两岸、大河上下。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草莱,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
早在旧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就有了人类的活动。1963年在陕西蓝田发现的“蓝田猿人”--古猿人的头盖骨、牙齿和上下颌骨,据文物工作者的考证,已有八十万年的历史。山西襄汾发现的“丁村人”,距今也有二十万年。黄河河套地区的“河套人”及其文化,河南安阳小南海发现的洞穴遗址,都在五万年以上。在这悠久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经过艰苦的劳动,既发展了人类的体质形态,又创造了旧石器时代的文化。他们不但发明了火,能够制造粗糙的石器、骨器,而且经过不断的实践,学会了钻磨技术,能够从事狩猎、捕鱼了。我国传说中的燧人氏、有巢氏,可能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人口急剧增加,生产和文化都有了飞跃发展。19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掘出了许多石器、骨器、陶器,其中有石斧、石刀、石杵、石锄和纺织用的石制纺轮,有缝纫用的骨针,也有彩色陶器,这就是著名的“仰韶文化”。据考古学家考证,仰韶文化延续达千年以上,早期距今已六千年左右了。考古工作者经过广泛挖掘,发现从青海、甘肃一直到陕西、山西、河南,到处都分布有仰韶文化的遗址。1953年开始在西安市发现的半坡村遗址,更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当时,半坡人已经开始种植谷物,饲养家畜,懂得了纺线织布,创造了规模较大的草泥土木结构的茅屋,挖掘了储藏粮食的窖穴。围绕居住区构筑了深、宽5-6米,长300多米的大量围沟,改变了穴居野处原始状态。制陶工艺已经相当发达,在出土的陶器中,有各式各样的红色陶器和制作精美彩陶,陶面上的动物图案栩栩如生,反映了远古人民的艺术才能。在彩陶上还有一些刻划符号,很可能就是我国的原始文字。
新石器时代的晚期,黄河流域已处于氏族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历史时代。生产工具进一步改进了,父权取代了母权,私有制开始出现。1959年在山东大汶口的发掘,初步揭示了这一时期的面貌。据考古工作者的广泛考查,在山东省的黄河南北,都陆续发现了大汶口文化的踪迹,其年限约相当于仰韶文化的中、晚期,后期可能延续得更晚一些。从发掘情况看,这时的生产工具已有了穿孔石斧、扁而薄的石铲、鹿角制成的短柄鹤嘴锄。石斧、石铲、石锛、石凿都用硬度极高的石料制成,有的还用了硬度11度的蛋白石。在发掘的一些墓葬中,还发现了不少随葬的玉制装饰品,饮酒器具和精致的象牙雕刻。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大汶口一号墓里,有一年孔雀绿色的骨凿,据测定其中含有大量的铜,很可能当时已懂得用铜了。另外,从大汶口墓葬还可以看出:那时已出现了较多的一男一女合葬墓,而且墓的规模有大有小,随葬品的多寡极为悬殊。这种情况在仰韶期的墓葬中是少见的,说明社会已过渡到以父系为中心的时代,贫富分化越来越明显了。
在距今约四千年前,原始公社瓦解,夏禹的儿子打破过去的“禅让”制,继承了禹的王位,建立了世袭的奴隶制国家。根据古代文献的记载,夏王朝存在了四五百年之久,大致活动于以河南、山西、山东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一带。奴隶制虽然破坏了原始公社的公有和平等关系,但是打破了以往狡隘的氏族范围,扩大了生产规模和社会分工,为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科学文化的创造,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从近几年来在河南偃师县二里头和河北唐山大城山的发掘看,至迟在夏代晚期就已经有了青铜器,夏代早期很可能是红铜时代了。冶铜业的出现,使社会发生了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开来,标志着古代文化的繁荣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大约在三千五百年以前,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商王朝在以河南为中心的黄河两岸建立了。它是一个高度发展的种族奴隶制国家,千百万奴隶的辛勤劳动,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更大发展,文化艺术和自然科学都取得了较高成就。
据考古工作者的考证,偃师二里头遗址就是商代最早的都城,所谓“商汤居毫”的亳地。在这里,除发现了东西长五里、南北宽三里的商代早期都邑和规模宏伟的宫室遗迹外,还掘出了一批铜渣、坩锅片和铜镞(箭头)、铜凿、铜刀、铜锥、铜鱼钩、铜铃等器物,经鉴定均为青铜制品。这证明商初不仅在生产工具方面已广泛使用了青铜器,而且在消耗量大、回收率低的箭头方面也应用了青铜,这在世界其他地方的青铜文化中是很少见的。在河南郑州,曾发现商代早期的另一遗址,其中有制陶场、制骨场、制铜场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作坊,并有不少金饰品、玉石、玛瑙、贝壳、青铜制品出土。此外还发现了上釉的陶器和古老的商代城墙,为研究我国原始陶器的产生和古代城池的构筑提供了重要资料。
商代中期国王盘庚迁殷以后,科学文化的繁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河南安阳“殷墟”中,近几十年先后出土的文物是不可胜计的。这里的“司母戊”大方铜鼎,重1500多斤,高137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7厘米,花纹华丽,结构复杂,是世界古代青铜器中仅有的雄伟巨制。另一件商代石磬,声色优美,悠扬动听,长84厘米,高42厘米,上面刻有形象逼真的猛虎,是我国最古老的艺术珍品。特别是在这里先后发现的十几万片甲骨文,单字即在三千字以上,记述了当时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的活动,并且保留了一批世界上最古老的日食、月食和星宿、风、云、雨、雪、虹、霞等天文气象的记录。这一切,充分显示了三千年前我国文化的成熟程度。
在商代,以往一直认为是只有青铜器而无铁器的。但是,近年在河北藁城商代中期遗址发现铁刃青铜钺,却打破了这一论断。据初步研究,这件兵器出土于公元前14世纪至13世纪的一座墓葬,青铜钺的刃部是熟铁。黄河当时是经过藁城东面从天津附近入海的。这一武器的发现,说明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商代奴隶们不仅熟练地掌握了冶铜技术,而且也已懂得用铁了。
西周以后的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流域开始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新的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冶铁成了一项重要的新兴手工业,各诸侯国相继使用了铁制生产工具,把农业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随着生产的发展,封建制的新生产关系代替了奴隶制的旧生产关系,城市经济繁荣起来。秦国的咸阳,魏国的大梁,赵国的邯郸,齐国的临淄,都成了当时远近驰名的城市,临淄甚至达到了二十多万人的巨大规模。思想文化生活这时也空前活跃起来,反映各阶级、各阶层利益的各家学派,相互展开激烈的论战。他们竞相办私学、着书立说,形成了古代学术思想史上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并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典籍。
从秦汉大统一帝国的建立到北宋皇朝,黄河流域仍然是我国历代的都城,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生活在大河上下的各族人民,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卓越才能,创造了更加绚丽多彩的.文化。根据史书记载,在汉代,人们已经发明了造纸法,制成了用来测量天象和测验地震方向的“浑天仪”、“侯风地动仪”。隋代创造出印刷术,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对世界文明有巨大影响的指南针和火药也早在11世纪以前就广为传播。1957年陕西省出土的“灞桥纸”,经考古工作者判定,大约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时期的遗物,比史书记载的东汉蔡伦造纸还早二百多年。
同时,城市建筑的规模更为壮观:几代帝都的长安,西汉时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南通巴蜀西达西域的枢纽,城市范围比西方同时期著名的罗马城大三倍以上。唐时长安城东西十八里,南北十五里,人口一百九十六万,街衢市坊井然有序,其规模之宏伟,尤为中外所称道。北宋时的东京(今开封),城周五十多里,汴河、蔡河、广济河、金水河,穿城而过,是中古时期十分繁华的都会。今天,从宋代画家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当时东京建筑雄伟、景色绮丽、舟船云集、车马竞驰的风貌。
在从秦汉到北宋的一千多年中,黄河两岸的劳动人民,除从事生产劳动外,还筑长城,开运河,修渠道,营造宫殿、寺院、陵墓,进行了巨大的工程建设。一直到现在,黄河流域的地上地下还保存着许多古代建筑和艺术宝库。宁夏的秦渠、汉渠、唐徕渠,西安唐代的大雁塔,河南登封的北魏嵩岳寺塔,开封的宋代铁塔,洛阳的东汉白马寺,山西的唐代南禅寺和佛光寺大殿,陕西的秦始皇陵和汉唐陵墓,河南龙门石窟的石佛和甘肃麦积山的泥塑像等等,都充分显示了古代匠师高超的技术水平,杰出的艺术成就。
最近考古工作者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附近发现的秦俑抗,出土身高1。8米左右的大型武士俑五百八十件,和真马大小相似,拖有战车的陶马二十四匹。俑坑总面积约1多平方米,埋藏各种陶俑约六千件,还有大批实用兵器,坑内马俑排列整齐,气势宏伟;武士俑身穿铠甲,意气昂扬。这种雄伟的军阵场面,再现了秦始皇兵强马壮、横扫六国的壮丽图景,是非常珍贵的艺术遗产。这些兵马俑的雕塑制作,使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篇十
年年岁岁屹立我心窝。
河水碧碧母亲情,涓涓不息。
终年难割舍。
山高耸来河清澈。
山清水秀儿女福。
水秀山青人间乐。
抬头一座山。
俯首一条河。
等我长大后。
山里孩子往外走。
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
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
都说养儿能防老。
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
都说养儿为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
儿只有清歌一曲和泪唱。
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父亲节中国起源。
追溯到民国时代。民国三十四年的八月八日(1945年8月8日),上海文人所发起了庆祝父亲节的活动,市民立即响应,热烈举行庆祝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绅士,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南京中央政府,定“爸爸”谐音的八月八日为父亲节。实际上,这个规定比较符合中国文化,因为加入了中国汉字的谐音,并且八月八日的两个八重叠在一起经过变形就是“父”。有必要指出,中国官方并没有规定采用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为父亲节。中国官方并没有确定父亲节的具体日期,目前网络上最为盛传的父亲节是有李文豪提议的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三,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父亲节。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篇十一
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
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
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
如今终于见到辽阔大地。
站在着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
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
保佑漂泊的孩子。
找到回家的路。
虽然己经不能用不能用母语来诉说。
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
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
心里有一首歌。
虽然己经不能用不能用母语来诉说。
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
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
心里有一首歌。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篇十二
“我们从春的时候游戏到黄叶飘落。”
“我们与扭动着身的游蛇嬉戏,我们与奔跃着的藏羚羊嬉戏。”
我问道:“但是,我怎么能够上你们那里去呢?”
他们答道:“你到地球的`边上来,躺在草地上,就可以在这儿安家了。”
“可我妈妈在家里等我呢,”我说,“我怎么能离她而来呢?”
于是,他们微笑着,消失在草叶之间。
但我知道一个比这更好的游戏,妈妈。
你做草叶,我做蜻蜓。
你用两只手撑起我,给我搭一个飞翔的平台。
住在林中的人对我唤道——。
“我们与凤共舞,与狼共餐。”
我问道:“但是,怎么才能加入到你们的队伍里去呢?”
“来到林中,爬到树上,站在那里,紧闭你的两眼,就行。”
我说:“妈妈常要我在家里——我怎么能离她而去呢?”
他们跳着舞,隐没在林中。
但我知道一个更好的游戏。
你是树,我是凰。
你纤细的双臂给我搭起一个小小的舞台。
世上没有一个人知道我们俩在什么地方。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篇十三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是著名蒙古族歌唱家、草原歌王齐峰演唱的歌曲,歌曲分为伴奏版和清唱版,相继收录在1月发行的齐峰个人音乐专辑《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和发行的齐峰个人音乐专辑发烧天碟《我和草原有个约定》中。下面是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歌词请参考!
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
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
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
如今终于见到这辽阔大地;
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
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
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啊!母亲的河;
虽然己经不能用不能用母语来诉说。
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
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
心里有一首歌;
啊!母亲的河;
虽然己经不能用不能用母语来诉说。
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
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
心里有一首歌;
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
心里有一首歌;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篇十四
捧着一个久远的梦,身披露水,我来到草原。
一万朵白云在轻舞。接住一大束光线,把辽阔揽入怀中,不给内心的狭隘留下出口。时光的风暴,吹不灭一株草向上的渴望,它们同心协力抗拒萧瑟,把低下来的哀鸣向浩大靠拢。
在这里,我也成了一株草,涉风行走,推开恼人的新闻旧事,低下来,再低下来,直到与无垠的绿色血脉缠绕。
湛蓝的天幕下,这朵正在开放的花一定没有经历过失眠和苦痛。她的娇艳足以证明在草原的内部,诞生与消亡都如此幸福。
绿毡依旧在绵延,草尖上的灯盏转动着眼睛,牛羊如星辰在一条绿色的河里畅饮,它们肯定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已经将一个人眼中沧桑的浪花推到了平静的山谷。
浇灌内心的乔木,我如那匹四蹄沉默的骏马,无所无惧打开了自己。诗行从心中涌出,以缪斯之名,讴歌一场大自然酣畅淋漓的盛宴。
扎辫子的牧羊姑娘,守望着自己的江山,羞涩的目光伸出幸福的愿景。哼着喜悦的曲子驰骋草原,苍茫与自由轻易地跃过了一朵云的高度。
在草原,有无数的美将向往的琴弦拨动。一场风果敢地如同草原人耿直的性情。野性与善良,博大与坦荡蛰伏在这片广袤的土壤。
在这里,没有谁愿意独登舞台演绎妖娆,所有的卑微者都明白,只有齐心协力才能铺展前程,成为傲视群芳的大风景!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篇十五
呼伦每次听《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眼角都是湿润的,可能是从小出生在草原,虽没经历过那乡愁,却总能被歌中的乡愁感染。通过《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知道了蒙古族女诗人席慕容后,读了许多她的诗,每每为之动容,遂今天决定将这样一位优秀的蒙古族儿女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席慕容1943年10月15日出生于四川,成长于台湾,现代女诗人、知名画家。父亲母亲均是来自内蒙古的蒙古人。席慕容的全名是穆伦席连勃,意即大江河,“慕容”是“穆伦”的谐音《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这首歌在内蒙古家喻户晓,广为流传。它的词缔结着一家两代、半个多世纪寻根的梦,它的'曲萦绕着亿万中华民族子孙心灵的共鸣。
在《没有见过的故乡》中席慕容说“小时候最喜欢的事就是听父亲讲故乡的风光,冬天的晚上,几个人围坐着,缠着父亲一遍又一遍的诉说那些发生在长城以外的故事。我们这几个孩子都生在南方,可是那一块从来没有见过的大地的血脉仍然蕴藏在我们身上。靠着父亲述说的祖先们的故事,靠着子在一些杂志上很惊喜的被我们发现的大漠风光的照片,靠着一年一次的圣祖大祭,我一点一滴的集聚起来,一片一块的拼凑起来,我的可爱的故乡便慢慢成型了。而我的儿时也就靠着这一份拼凑起来的温暖,慢慢地长大了。”
德德玛与席慕容。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篇十六
五一期间和太大长途旅行,晚间住进旅馆收拾停当后,照例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
是父亲接的电话,我寥寥几句,说一路无事,不必挂念.没有理会太大在旁边“告诉父亲我们现在在哪里”的耳语,短短几秒钟就挂断了电话。
太太埋怨我:怎么不告诉父亲我们现在在哪里呢?
我说:告诉他有什么用!他又没出过门知道哪儿是哪儿呀!
太太说:你告诉父亲我们走到哪里了,父亲会在家里看地图,在地图上找到我们的落脚点,然后会在电视上看当地的天气预报呢!
当时是晚上九点,离家千里之外一个镇郊简易旅馆,一楼杂货店的电话机旁。倦怠的店员;忙着收取我们的电话费,四周静悄悄的。这个世界上,没有第三个人知道我和大大的对话,也没人知道,一个慈父对远游儿女们深切的挂念。
父亲怎么不问问我们现在在什么地方呢?
或许,就像奇异的珍宝埋藏在深山一样,父亲对我们的爱,从来不会从他木讷憨厚的唇间露出——这样的夜晚,有多少个这样的.慈父慈母挂念和爱护着他们的子女,有多少这样的爱默默无闻,一如我和太太的对话般无人知晓,淹没于这人世间!
第二天再打电话的时候,我将住宿的地点告诉了父亲。洗漱完毕躺在床上,心想,父亲或许正在灯下,带着那副破旧的老花镜,翻看地图,寻找我们电话告知的地点。他的目光,一定在把我们遥遥而望。
当我的孩子长大后,我会告诉他,这个世界上有一双最奇妙最珍贵的眼睛,那就是父亲的眼睛,母亲的眼睛.那双眼睛,蕴涵着一个人对子女毕生的爱;那双眼睛,即使变得迟钝昏花,看不清旧时的街巷,熟悉的家门;看不清身边的老伴儿,床上的被褥,却依旧能够望见远在天涯的子女。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篇十七
有些忙,确切的说又不知道在忙啥;北京的、西安的、福建的、公安部局的,所有的事全积压到了湖南,一件接一件,可丢过来的全都是烫手的山芋。工作吗,即使烫手也得带上手套去接。
不知什么时候收到的一条父亲的信息,直到下班了才去留意。短信是这样写的,“今天是伯父的生日,你有打电话给伯父祝好吗?”,看了短信心里特不是滋味,特别难受,也说不出难受的点儿,今天是农历二二,伯父的生日,倒不是因为这,中午有给伯父打电话,因为曾有设置过手机提醒。是啊,最亲的亲人的.生日,又怎会忘记!
其实所谓的难受是这条短信是与父亲矛盾后父亲首度发来的信息,也是我很久未曾往家中打电话后父亲发来的消息,父母亲都是这世上最淳朴、厚实的农民,他们把毕生的心血倾注予他们的儿子,但矛盾依旧未能避免,矛盾的原因更多是我的任性与脾气的暴戾;矛盾初始,有连续打电话回家,父亲都避而不接,然后因为各种事务忘记了打回家的电话,理所当然的随日子逐流着,直到父亲发来短信。
是啊,是该难受,但却不知道为谁;为父母?为自己?电脑里正好放着;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这首歌;那么,那就为这首歌难受吧。
又要搬家了。亮去怀化创起了业,把新新也拉过去入股了;发哥去年去了杭州;86早几年就去了惠州;现在的长沙完全是我一个人的独城。所以又开始找房子,上58,上赶集,上google去baidu,最后终于在商学院内找了个离上班近的房子。然后又从市区搬回郊区,从社会搬回学校,呵呵,挺喜欢学校的环境、挺喜欢学校的清新,只是这些已都不再属于。猛回首,已经是五年了,五年!然后死守着这座城,不再那样风华志凌云,开始追随老子乐逍遥,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成长。
是啊,时间过得真快!快到你根本无法去捕捉窗外的春秋,一辈人的成长换来了一辈人的老去,岁月易老人,平安渡春秋!
又要出差了,朋友说很喜欢出差,很享受在车上的闲暇与车窗外的美景;后趁着一份闲暇、凭着一分执着结伴塑江而行,感受南洞庭湖的美丽,寻找周立波曾走过的路痕;生活,还是旅行,我们一直在路上。夜深了,收拾东西,搬家,出差,继续着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