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学生兼任“助教、助研、助管”工作—— “三助”:研究生成才的重要环节
近日,团中央、教育部联合下发通知,对做好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包括研究生“三助”作出了新的部署。通知要求,在校内,要结合人事制度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积极推进学生兼任“助教、助研、助管”工作,力争用3至4年时间,使60%以上的在校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能够拥有“三助”岗位。
研究生兼做“三助”目的是调动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教学实践、学校及学生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帮助生活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记者走访几所高校的研究生院后了解到,“三助”已成为研究生参与实践、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和科研水平、缓解经济压力的有效途径。但经费、岗位短缺制约了“三助”的开展,需要加大支持力度。
“三助”深受学生欢迎
记者走访的几所大学研究生院实施“三助”的时间有长有短,实施的规模和侧重点不一样,各校研究生参加“三助”的比例也有所不同。有的学校“三助”岗位大多是面向计划内研究生,有的则无太大区别,或是助管岗位招聘时向自筹经费研究生倾斜。
在“三助”中,助研是最受研究生欢迎的岗位。助研岗位主要由导师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而设置,从课题费中拿出一部分作为研究生的报酬。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做法是,导师在招生简章中直接标明助研岗位、岗位数量和津贴数额。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刘大椿说:“学生跟着我们搞科研进步很快。原来不知研究课题怎么做、调查怎么搞、论文怎么写。做过助研后,毕业论文有的出版了,有的获得百篇论文奖。”导师聘任助研比单纯带学生效果好。研究生有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使课题完成得快且质量好,导师能够尽快申请到更大规模的课题,形成良性循环。
研究生助教的主要工作为协助主讲教师从事教学及教学辅导工作,如兼做本科专业部分或全部的讲课、课程辅导、批改作业、指导实验或实习等。
研究生协助管理部门做一些事务性工作为研究生助管,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设立了不同的助管岗位,如计算机维护、担任本科生副班主任等。西北工业大学一个学计算机的研究生仅用半小时就搞成了改进网络的小软件,使办公室打印机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这种在具体的实践中小的创新,对学生将来从事产业开发研究是一种练兵。
经费短缺制约“三助”实施
“三助”一方面提高了研究生创新意识、敬业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一方面使研究生在经济上可得到额外补贴,尤其是有助于贫困家庭学生获得一定经济收入缓解经济压力,这也是在研究生中实行“三助”的一个重要目的。
“三助”受到学校及研究生们的欢迎。一方面研究生成为学校科研的重要力量,学校科研课题也需要聘研究生参加。另一方面研究生因为要完成论文,所以很愿意跟着导师做助研。
但各高校反映,经费短缺制约了“三助”的实施,许多岗位无法开设,给学生的报酬偏低,使一些经济困难学生无法完全依靠报酬生活。各高校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大投入,同时还可以通过吸引社会资金支持、改革研究生收费办法等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支持力度仍需加大
研究生能力强、有干劲、思想敏锐,确实能起到“助”的作用,各学校有关部门也乐于聘用研究生协助工作。中科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滕脉坤说:“许多工作真正是由他们干的。学校论文中研究生为第一作者的近一半。”
自本学期开始,有的高校加大了对“三助”的支持和改革力度。哈尔滨工业大学改原来的助教由各院系承担经费为学校投入,学校每年投入70万元,以增加院系聘用助教的积极性。同时即将出台改革助教的聘任办法,基本不在教师中设助教,助教将全部由研究生担任。此外,学校压缩了科研编制,大量聘用博士生担任助研,只留一小部分教师充当科研骨干。哈工大的“三助”改革已影响到学校人事制度改革。
从今年4月起,南开大学研究生助研可获得相对固定的津贴,硕士研究生平均每月400元,博士研究生平均每月800元,科研成绩突出者收入上不封顶,受益者不仅为计划内公费研究生,而且包括非在职计划外自费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