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政治试题实录 src="/uploadfiles/image/10007/TXT-2005125132745734.jpg" width=350 border=1> 考研政治名师陈先奎作客新浪解析2005年考研政治试题
陈先奎: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学院教授,15年来一直从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政治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是全国最早从事邓论研究与教学工作的的实力派中青年学者。陈先奎老师是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专业素养的考研政治辅导中“押题派”领军人物。多年担任国家考研政治阅卷组成员,主讲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陈老师近年来对考研政治命题方向的准确把握和惊人预测,秘密都在于深厚的学术和专业功底,在于对有关政治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现实结合点的深刻把握。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2005年研究生考试全部的结束,新浪教育频道在考后第一时间特别邀请了考研政治名师陈先奎于2005年考研政治的(辨析题和分析题部分)进行详细解析和点评。先请陈老师跟各位网友打声招呼吧。
陈先奎:大家好!
主持人: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分析自己的答题情况,我们先在这里提供一下个根据网友回忆整理的2005年考研政治试卷中辨析题和分析题的部分内容:
2005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部分试题(网友回忆版)
一.辨析题
1、元代的许衡夏日出游,口渴难耐,路旁有梨树,朋友纷纷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不摘,大家说不知道梨树主人是谁就可以吃,许衡说:“梨树无主而我心有主”。
根据上述材料,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进行辨析。
2、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的价值同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一样,是一次性转移到新产品中的。
请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3、到2020年,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从现阶段的1000美元增长到3000美元,这是一个发展的黄金期与各种矛盾并存的时期,是发展与稳定产生矛盾的事情,有人认为为了确保稳定就要限制发展。
请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二、分析题
1、材料:在我国的一次环保科普会上,有三扇门,第一扇门上写着“环境污染的是谁”,第二扇门上写着“环境污染者是谁”,第三扇门上写着“治理环境的受益者是谁”。三扇门打开都是一面镜子,镜子中的人就是自己 。
问题1:这个材料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哪种基本关系?
问题2:怎样理解“不能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征服,人类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都要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问题3:用辩证法的观点说明地球可以满足人类的需要却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
2、材料略
问题1: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较高速的发展却没有带来较高的就业增长率,请分析其原因。
问题2:为了扩大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3、材料:一种观点认为,每个阶级的革命都要建立在每个阶级的力量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如果没有资产阶级的有力参加,便会失去革命的阶级意义与社会基础。另一观点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有在坚决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才能得到彻底胜利。
问题1:上述两种观点的错误分别是什么?
问题2:毛泽东在1948年指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革命者与主要革命敌人”根据此观点分析建国前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的性质。
三、选做题
1、结合地图与材料(地图与材料略内容主要是乌克兰大选,东欧地图,北约东扩)分析乌克兰的重要战略地位及与俄欧、俄美战略利益冲突。
陈先奎:今年的考题首先是从重点题来看包括辨析题和分析题,我想讲一下今年考卷的总体印象。首先,今年考研政治的重点题的命题标准化的特点更加突出。基本上每一道题全部都是单独抽象的讲一个原理回答一个原理的情况,一点没有,全部是材料结合起来的。强调材料的分析和情景的设置,突出分析的解析能力。
那么,有了这个特点以后,强调材料、强调情景设置出现以后,符合考试的要求,突出我们学生了解原理以后,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又给我们同学提出一个新的挑战,准确的把握明确的和隐含的问题。这个问题决定考生考试成绩的好坏。一个材料出来了,可以不可以吃准他要我们回答的东西,这个关键,没有这条的话,答跑题得很多。只有判断能力,才能作出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才能表现好。假如问题没有吃吨,判断能力比较差,那么解决问题和分析能力再强也没有用,前提错了。所以,这是我们第一个概念。
在我们的材料题里面,从7道材料题里面看,包括今年和去年,这些材料特点很简洁,我们最早的材料题不是很成熟。现在命题老师的命题已经走向成熟的阶段,现在的材料很简洁,但是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材料提出的有明确的主题提示。那么比如说辨析题的第一道题目,就很直接的主题提示,是对马列主义价值观分析问题,但是有的没有很明确的主题提示,而且还甚至出现干扰性,比如说第二道辨析题,实际上是价值创造的问题,但是又涉及流动资本的概念,如果有的同学因为干扰性专项流动资本的话,就错了,绝对跑题了。实际上流动资本的概念,是一个干扰性,真正你要关注的这个问题里面,而不是流动资本这个概念。这个完全是忽略的,你要求跳动流动资本的现象,眼睛看到价值这两个字上面去,这是隐含在流动资本材料其背后的主题就是价值,价值创作和价值转移。
所以,流动资本是干扰性,为什么我们很多同学考完以后,觉得这个题好象没有讲过。为什么出现这样印象呢?凡是说过这样的话的考生,肯定是在流动概念里面没有分析清楚。
今年考题有一类是有明确主题的提示,另外一类是没有明确主题的提示,不但没有明确的主题,还有干扰性,让同学走进流动性的困扰。这是第一个对今年题目的印象,更加的全面化,更加成熟。第二,基本上可以分两种,一种是主题提示型,二是没有明确主题提示型,甚至出现干扰。
第二,2004年和2004年传统的命题的结合。我们在预测的时候考虑到,这套卷子是2004年和2002年的结合重点题。哲学题是重点原理,重要的社会问题,完全是重点命题模式,完全是2004年的命题模式。但是,价值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重点的。这是我们这套题的第二个特点。
第三,更加接近实践,甚至和时政直接的结合。但是我们的第二道的任选题里面把石油作为材料,而且要求我国石油战略的特点,这个是很时政的。所以,更切近时政,同时跟时政结合得更加的紧密。
第四,整体性很强。体现在可持续这个概念上,可持续发展,同样在哲学里面是重点题。另外,在我们当代第二道题也是主试题。说明我们的命题老师特别是我们最后组织卷子的老师,是考整体性考虑得非常的明确,哪一道题考什么?侧重点在哪儿?要求回答什么问题?另外一道题侧重点在哪儿?要考什么?体现了命题老师的整体性很强,整体性构思的特点。
第五,体现了哲学老师对重点问题,对热点问题的把握的分寸,基本上回避的所有人要考的特别热的热点,但是又把握住了次热点的问题。所以,今年的考研政治这一套卷子的第五个特点就是既回避最热的热点,同时又基本上在考比较热次热的分寸上。没有很偏,就业失业也是很热的问题,但是没有热党的建设的那么热,可持续发展那么热。
第六,由前面的几个特点,特别是第五个特点,我们可以得到最后一个特点。也就是说,这份卷子仍然带有一定命题老师或辅导老师、同学之间博弈的色彩。就是说,你说特别热,我就不考,从两个角度体现这个特点。第一,你说特别热的我就不考,我考次热的。第二,我们一般同学或者老师都会认为可持续发展是2002年刚考的,而且考得大题,一般就不会考。我就围绕在可持续发展连考两道大题,这个特点非常的明显,这个就带有相当的博弈的色彩。但是这个博弈的色彩从2004年三方的博弈来说,侧重点已经转移了,不是为了博弈而博弈了,没有影响重点题,但是体现了这个色彩,这个可能是命题老师有他们的想法,引导大家老抓少数的热点,全面的复习,既要知道热点,也要知道非热点的东西。这是对我们整个卷子重点题的总体的感觉。
从政治考研的七道重点题来看的话,首先是三道辨析题。我们看一下31题辨析题,有几个问题,回答这个问题的话。第一,这道题的特点首先是材料,而且基本上是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古代哲学史的材料,没有问题了。第二,我们这道题是由主题提示的材料题。最后问问题的时候,会明确的问你,由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由马克思价值观来辨析这个题。这个概括两个真理观,一个是价值,一个是社会价值。这道题是一个组合题,有很多的同学搞不清楚价值观,一个是真理和价值。所以我们同学回到这道题目德国观点。
第一条要抓住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这个主题的提示非常的明确。
第二条,要马上就可以想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包括哪两个方面?一个就是真理和价值,一个就是社会价值,包括两个方面。
第三条,要琢磨真理和价值概念,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概念,不能拘泥于老师和教材讲义上的说法。讲义的说法很文字、书面的,如果说要把生活当中的价值现象,把比较通俗的语言同时带有哲学德育言提炼出来。我们这道题目,关键在于提炼它的在价值观两个方面的含义。
第四条,要抓住材料的关键题的关键词。不知道梨树的主人是谁就可以吃,这个反映到价值观的问题。许衡不吃,体现他高风亮节。这整个的句子就反映一个双反的问题,一方面是他的同学不知道梨树的主人是谁就可以吃。而许衡是梨树虽无主,但我心中有主,要抓住这两个问题。吃与不吃,是不同的价值选择,这个要能判断出来。我们哲学老师如果讲课讲得比较好的话,就会有一句话解释给同学,我们古代人说“心之官之思”,也就是说我心有主,我的认识当中是有主的,不是说有主观,而是说我认识当中是有主的。哲学老师要给同学交代好的话,大家清楚了。
“心之官之思”,就是许衡和他的同学当中的认识。一方面许衡的朋友不知道梨树的主人是谁就可以吃,强调主题价值选择,忽略了对客观状况的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许衡跟常任不同之处在哪儿?体现在他不是去假借,不知道主人是谁,而否定梨树是有主之事。那么,他仍然遵守什么原则呢?梨树是有主人的,他没有否定这个东西,这个是可贵的,这是真理性的东西。而那些人认为我不知道梨树是谁,所以我就可以吃。许衡的朋友的说法是可笑的,他们的逻辑是什么呢?我不知道梨树的主人是谁,等于梨树没有主人,这个逻辑是错误的。许衡的高尚之处在哪儿,高尚之处就在于梨树无主而我心有注。这个概念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同学抓住他的哲学的含义来,他说梨树无主,而我心中有主,除了认识论以外,在价值选择上有一个原则,享用劳动成果和创造成果的统一,这个梨树不是我劳动创造的,所以我不能享用这个东西。就像过去说无功不收禄,中国的知识分子很强调这一条。我不是这个梨树的主人,就不能相约这个劳动的创造。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指我相约劳动成果,这个劳动成果和我创造的是一致的。而且,是我们哲学上比较强调的一种表达,就是对劳动成果的占有和享用,应该和你创造的有联系的。
那么,许衡正好体现了这两个东西。第一个体现是我是不是享用这个成果呢?取决于我对梨树是否有主人的真理性的认识。第二个表示,我对这个成果不享用,体现了无功不受禄。这道题目是两个概念,一个是真理价值的和认识价值的选择问题。第二个就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选择问题。许衡在这两个问题上应该都是比较正确的。这是我们的第一道辨析题,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就是我们考前强调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真理价值每一个角度想出来一个就可以了。
第32题,以劳动力形式存在流动资本这是一条新型的辨析题目。特点是非主题提示型的题,而且使用“障眼法”,使同学引向流动资本,这个就跑题了,而难讲清楚,而且就是讲清楚的也和容易跑题了。我们对于这道题的解答方式,第一眼应该看到核心概念和价值。把价值两个字抓住了。这道题的命题很准确,而且很有技巧,他的干扰性很准确,而且很有分寸。所以这道题的命题应该是比较准确而且是有技巧。我估计很多的同学没有想到创造力的问题,一下子把注意力吸引走了。注意力一转移的话,就很难说了。所以,这道题的解体关键第一要抓住核心概念和价值。第二个关键是要大脑里面马上出现一个联系的概念。不是说“劳动力形式存在流动资本,同原料辅助材料一样同时转移到材料进去”,我们同学应该出现联想性的概念,就是价值转移,这个概念一出来的话,就清楚了,这个就是价值转移的概念。价值概念一出来的话,就明确了。在劳动力创造价值过程当中,才财富生产过程当中,是哪个东西价值转移了?哪个东西价值创造了就出现了。是不是都是流动资本形式出现的生产要素,以流动资本形式存在的生产要素是不是都是价值转移呢?这是第三个方向。所以,第一个观念要抓住价值,第二个观念要联想抓住价值形成的价值转移概念。第三,是否都是价值转移。这个问题设置出来了第四个问题就设置出来了,在流动形式出现的生产要素里面,劳动力不是价值转移的问题,是创造价值的价值,强调劳动力创造价值的特殊性。购买劳动力的价值是一次性消耗掉的,但是不是一次性消耗就没有了,它是创造价值的价值,而其他的生产要素只是实现价值转移。
第33题,是讲改革发展关键的时期。题上的表述叫“发展的黄金期与各种矛盾的并存期,使发展与稳定产生的事,有认为为了确保稳定就要限制发展”。这道路题是给同学奠定一般的分数基础,不是让大家区别开来。这道题首先是同学们脑子有一个概念,要注意改革发展的稳定关系。但是,第二个节奏要缩小范围,不需要讲改革,只要讲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第三个要明确发展与各种矛盾的各种问题,在各种矛盾并存时期,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同学要注意到这个特点。第四个,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矛盾并存,这个矛盾是什么矛盾的?是发展的矛盾,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完全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从这一点出发,强调按照统筹兼顾的影响,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就达到稳定了。第五个,要明确一下稳定的性质。我们的稳定不是指没有任何矛盾的,是一种发展型的稳定,是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稳定的,并且在改革发展不断的提高稳定和质量。把发展的稳定联系在一起,发展稳定和内在联系的不是排斥的。第六个,强调一下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包括稳定在内的所有问题的关键。最后,结论要强调两句话“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开放,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稳定”,这道题比较简单,大多的同学在4—5分,好的同学在5.5分。
哲学的分析题是第34题,首先是环境的问题,这个材料设置得很典型的,问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同学们可能容易忽略的,第一个问题实际上讲的是人类实践活动当中,人和自然的关系,人类在自然行动当中是两种关系,一种是人与人的关系,一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到环境污染是谁?环境污染是我。这两个提到人和自然的关系。第三方面写的是治理环境的受益人是谁?这是人和人的关系。保护环境从每个人做起,从我自己做起。为什么讲到照镜子,就是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强调这个概念。
第二个,不要过分对自然界的征服,这个概念同学老师都考虑到过,对自然界的征服都要受到报复的。这道题同学在理解上没有问题,困难在于实践和困难当中有哪两种关系可能会遇到问题。
分析题第二题,就是就业。实际上同学们容易忽略在哪里?容易出现在就业增长率,“21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保持较高速度的发展,却没有带来较高的就业增长率”。这个概念,实际上也是带有一定干扰性的,实际上没有就业增长率,反过来就是说失业增多,实际上就是一个失业的概念,但是没有直接出现失业。实际上就是讲就业分析的原因,我国特殊的环境,还加上一个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扩大就业,对于就业政策我们同学一般在强化班听课的时候,都有就业的政策,就业政策就是一个指导方针,三大政策,这个在我们的指导班里面都讲过。
麻烦在哪里呢?麻烦在同学们不可能很快的把就业增长率等同于失业率,如果把这五个字看成失业这两个字,一下子就解决,这个分析不是很难。虽然在经济学当中不是特别重要的问题。毛概这两道题目相对来说是比较偏了一点,带有一定博弈的性质。毛概和四中全会相结合,考毛泽东政党建设,考毛泽东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都是可以的。但是,这个都不考。那么,民族革命性质,在2001年到2002年考过这样的题目了,但是现在在不断的在革命性质上考。但是考这个也是有道理的,而且结合两种错误观点。那么,我们很多的同学,看材料的时候,不但判别不出来。决定革命性质和简单,我们一再强调过,就是革命对象和革命任务决定革命的性质,不管他怎么出就强调这条,展开一下就可以。两种观点的错误,二次革命论,一次革命论,可以展开来讲。
结合二次革命论来考的话,当然更细一点,说明我们出题老师琢磨得比较细。
任选题的第一道题,是讲乌克兰,这个是完全和形势和政治结合起来了,已经到12月的概念上来,但是用来材料考可以,考原理考了一点,乌克兰占的地理,这个是出乎意料的,这个是超出了我们的当代史今概念,这个是有一点难度了,只有那些对当代史今特别了解的同学,这个分数才可以得到。在这个里面,乌克兰大选、东欧地图,看东欧地图就是让你从地图上面来看乌克兰地理的,乌克兰在亚欧大陆的中心。第二,在独立国家当中他的人口仅次于欧洲。这三句话,乌克兰地缘处于压欧中心的心脏地带,人数上、在工业上的发展上,俄罗斯很多的武器都是和乌克兰联合制造的。实际上看到地图就讲三句话就可以了。乌克兰这个题最多的就是2—3分。
下面是北欧动扩,这个是俄罗斯美国的战略冲突,这两个是主要的得分点,大概在6—8分的得分点。这道题北欧东扩,也是考得很正常的。因为当代史今北欧是重大的事情,考这个完全市可以的,出人意料的是把乌克兰考进来了。我们在考试前特别跟大家强调了北欧东扩,我们讲到了北欧东扩和俄罗斯政策,影响当中谈到了对美国、欧洲、俄罗斯是什么影响。这个就是讲和美国、欧洲的矛盾。
从分析题来看,应该说都是比较正常的,只是乌克兰这道题是出人意料一些。毛概这道题,是两种错误的观点更细腻一些。今年这套卷子的主要的特点我觉得主要是体现在辨析题里面,分析题得比较的正常。当然有没有考到我们大家认为特别热的问题,当然北欧东扩是特别热的问题。
主持人:有的网友关心这样的问题,今年政治的分数线存在一个什么样子的水平?
陈先奎:今年这套卷子,我相信学生今年的政治理论应该是比去年高,比去年多考5—10分,就整个的水平是这样的。因为,去年的哲学我们同学基本上一头雾水的。
第二,去年的整题和部分都没有区分过来的,这个同学没有任何的准备的。今年我在讲课当中,看过我应该材料3—5万本左右,这些对北欧东扩、就业失业、改革、发展、稳定、价值方面,都是有思想准备的,完全出乎大家准备的几乎很少。不像去年哲学一下两道大题,就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一下子把大家懵住了。今年如果大家判断能力很准确的话,就可以一下子找到核心。如果判断不准确的话,可以找到道理。
我想借这个机会跟同学说明一点,我们同学是有预测的需求的,我们老师也应该做适当的预测。但是,我们实际上包括我自己,我更强调讲课,真正听过我强化班同学,应该对这次考试都没有问题了。所以同学们不要把眼光放在预测上,真正重要还讲课。
主持人:谢谢陈老师,我们今天政治部分的解析就到这儿。
陈先奎:谢谢。再见!
续
总体印象
1.标准化命题新特点:进一步材料化,强调材料的问题和情景设置,突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准确把握“吃准”问题)的能力测试,但是,前提是“吃准”问题的判断能力——有的标明“主题提示”,比如“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进行辨析”(辨析/1);有的不但没有“主题提示”,而且故意使用了“干扰项”,如“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的价
值同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一样”,“流动资本”是干扰概念,转向流动资本、固定资本与价值关系的同学,会走入误区,应扣住价值创造与价值转移——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价值创造与价值转移:一方面,劳动是创造新价值而不是转移价值,劳动创造价值唯一性;另一方面,劳动力以外的生产要素及其中的流动资本才是“价值转移”。核心概念是价值——价值创造——价值转移;“流动”与否是可以不涉及的。
2.04非重点命题模式(哲学)与02年传统重点命题模式的结合
——哲学最典型:“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两方面)”+环境/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而且强调“实践基本关系”和“度”的角度,都是“传统哲学重点模式”
3.更切近实践与时政。“石油”问题是04年刚刚发生的事情,都已经成为任选题第二题的得分点“世界石油经济战略态势的特点”,这是时政与世经直接结合,很少有。
4.整体构思:哲学分析题+世经任选题之二,都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命题考测角度与重要得分点又判然有别,整体性很强。
5.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又基本远离“常考性”热点,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概论都不直接考“党建”+“科学发展观”的正面试题,不考最热考次热,以现在的实践为中心,又适当疏离最热的考点。
6.由此第六,仍带有一定的“博奕”色彩,但不是为博奕而博奕,而考虑考研政治教材体系本身重点、难点的要求。
考题分析
辨析题
31. 许衡不摘路边无主梨,曰:“树无主,我心岂可无主!”
第一,抓住“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的主题提示
第二,细化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两方面的精髓,一是真理性认识与价值选择、价值评价,二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多方面表述
第三,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价值认识必须符合两项基本要求,一是对客体状况的正确认识,即价值选择应以真理性认识为依据、为基础、为前提;二是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是形成科学价值评价的必要条件;
第四,材料对象的关键句子,关键词:一方面认为不知道梨树主人是谁就可以吃——许衡高风亮节:“梨树无主而我心有主”;
第五,材料符号的哲学含义:吃与不吃是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之处在于是否“我心有主”;——“心之官则思”即对客体状况的正确认识与否。一方面许衡朋友“不知道梨树主人是谁就可以吃”,强调主体价值选择,忽略对客观状况的正确认识,另一方面,许衡不同常人之处于:不假借不知主人是谁而否定梨树是“有主之树”,仍然遵守梨树是“有主之树”的规则,许氏朋友的说法则是可笑的“我不知梨树主人=梨树没有主人”,另一方面,许氏高尚之处在于:“梨树无主而我心有主”,坚持享用成果与创造成果的统一,我不是梨树成果的劳动创造者就不能随便享用,表示对劳动成果创造者的自觉的高度尊重,“无功不受禄”,不受“无功之禄”——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关系的又一种表达。
32.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同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一样,是一次性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
第一,核心概念价值,干扰概念“流动资本”,命题准确而很有技巧,干扰得当;
第二,联系概念“价值转移”;
第三,抽象出“生产要素”是否都是价值转移
第四,强调“劳动力”创造价值的特殊性与流动资本形式的生产要素“一次性消耗”的一般性区别开来,是购买劳动力“价值”的一次性消耗“V”,而不是劳动力本身一次性全部消耗完了,劳动力消费的特点是创造价值,是可以再生和重复消耗的。
33. 我国到2020年的要求是人均GDP从1000元到3000元,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突现期
有人说,为了稳定必须限制发展
第一,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第二,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第三,发展与各种矛盾并存条件下讲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第四,矛盾定性,是发展中的矛盾,人民根本利益完全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从这一点出发,按照统筹兼顾协调三方面利益关系;
第五,稳定的性质,发展型稳定,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稳定并且不断提高稳定水平和质量;
第六,发展是硬道理,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解决包括稳定在内的所有问题的关键。
最后:结论“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稳定”。
分析题
34.材料:在我国的某个环境保护展上,有三个门上书
谁污染了环境
环境污染影响了谁
谁来保护环境
参观者推开门后会看到一面镜子
(1)问这种设置体现了人在实践活动中的哪种关系
(2)人类不要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每一次胜利的背后自然界都有报复
(3)地球满足得了人类的足球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此题“三扇门”的设计相当独到,以此拟题同样相当独到,问题设置也准确,与去年那道“整体和部分”的题相比,不可同日而言;去年那题很牵强,题意正反都很难厘定,今年此题准确而极有技巧,极有意义。
第一个问题,“三扇门”的题辞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哪种基本关系,强调和考测的是关于实践的基础性理解。即实践作为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关系。具体是指:
“环境污染的是谁”,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污染环境就是污染人类自己,所谓“环境”是人类自己的生活环境;
“环境污染者是谁”,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的污染行为是祸害,是污染者又是被污染者,这就是在过度征服中所受到的大自然的“报复”;
“治理环境的受益者是谁”,强调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一致性,前面两句讲的是人与自然环境中的矛盾性;
最有意思的是每一扇门后的镜子,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即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个人的位置,即个人与环境污染和治污密不可分,爱护环境应该“从我做起,人人有责”。谁都不能置身事外。
第二个问题,即恩格斯要求科学把握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和自然循环、生生不息的大系统,牵一发而动全局,人类征服自然的每一次局部的胜利,从整体和历史上看,都会扰乱自然界的内部平衡和内在规律,也必将迟早为人类自身改造自然的胜利付出代价。
因此,恩格斯强调,要尊重和认识自然规律,学会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客观自然规律。
第三个问题,“度”的基本含义强调一切事物都是一定质和一定量的统一。一方面,超过与事物质相统一的一定量的界限,就会破坏事物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发生不利于事物存在与发展的质变;度是判断事物质变与量变的根本标准;另一方面,度是实际工作中“适度原则”方法的理论依据,过与“不及”是没有正确把握度的两种错误。
在整个自然界、人与自然界的有机联系中,人类也处在“度”的规定中,一方面,人类自身繁衍有“度”的要求,另一方面,大自然从质的多样性、量的有限性与无限性满足人的需要方面也有度的要求。
其一,人作为大自然发展的最高产物,合理、适度的需求满足本来就属于大自然有机联系的范畴,也存在着一定的主观变化的空间;但是,大自然的资源基本属于非再生资源的范畴,不可能无限满足人类的贪婪。
35.我国20世纪80-90年代的GDP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列表
还有就业弹性系数=就业增长率/GDP增长率
(1)问为什么就业增长率远远低于GDP增长率
(2)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积极就业政策提高就业增长率
本题关键在于“就业增长率不高”与经济高速之间反差,原因就是“失业”原因的一般经济学分析。
一方面,中国90年代以来在“现代化”进程中“经济高速”发展,本身即表明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国企职工下岗。
就业政策,就是我们反复讲的“一个方针三大政策”。一个方针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市场调节就业、政府指导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三大政策:①把就业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要求各级政府把扩大就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②改革、发展、结构调整都要和扩大就业相结合;③运用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支持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发展,鼓励民营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劳动者创业,特别要解决好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引导农民向城市流动。
36.一,有人认为每个阶级的革命都必须建立在该阶级力量的基础上,如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的力量是绝对需要的
二,有人认为只有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反对资产阶级才能彻底取得革命的胜利
(1)问两种观点各有什么错误倾向
(2)毛主席说过“决定人民革命性质的主要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
请分析建国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性质
这是毛泽东思想概论分析题。分歧在于主张资产阶级的“有力参加”还是“直接反对和消灭资产阶级”。实际上是在对领导阶级和革命对象上的两种错误观点的分析中正确认识人民民主革命性质。一方面,错误观点有两个,即“二次革命论”和“一次革命论”,另一方面正确观点,强调革命性质决定于革命对象和革命任务,并以此指出两种观点的错误。这道题的预测,以《政治理论考前精讲30题》第14页“思考角度三、思考角度四”最为完整。
37.乌克兰大选,东欧地图,北约东扩
结合材料和地图分析乌克兰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俄欧、俄美的战略利益冲突
本题以乌克兰“橙色革命”为切入点,突出了俄美战略利益冲突。一方面,俄罗斯在普京执政时期,千方百计巩固独联体国家现有格局,巩固俄罗斯在独联体国家中的主导地位,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捍卫俄罗斯传统的势力范围、战略空间和国家安全;另一方面,美欧利用独联体现有国家政权交替之机,打着支持“民主、自由、和平的权力交替”的旗帜,支持独联体各国的反对派,改造现有各国政权,扶植亲美政权,进一步削弱俄罗斯在独联体国家的主导地位,并且使之完全解体,进一步削弱俄罗斯战略空间,并且使俄罗斯永无可能重新恢复前苏联在独联体范围内的大一统局面,使俄罗斯永无可能取得重新成为欧洲和世界最强国家的基础。
区别在于,欧洲要把俄罗斯纳入欧洲范围又不希望俄罗斯过于强大,至少不能取得对法德英等欧洲大国的过于明显的优势;俄罗斯要“回归欧洲”;但又要成为数一数二的欧洲和世界大国,而美国不但要削弱俄罗斯,而且不希望俄罗斯与法、德、英等欧洲大国过分亲近,不希望看到俄罗斯过早融入欧洲,使欧盟过分强大。
乌克兰,人口5000万左右,是独联体国家内第二人口和土地、技术大国,处于欧亚心脏地带,与俄罗斯并称独联体轴心国,共享前苏联军事与高科技遗产。乌克兰独立回归欧洲,回归西方,是美欧瓦解独联体、削弱扼制俄罗斯,掌控欧亚霸权的关键一招。
“北约东扩”的影响和俄罗斯对策专门讲了上述意思的“关键句子”,适当展开即可。
38.任选题之二:世界石油产量与消耗列表
我国的石油储备情况
a.分析我国目前的石油储备情况
b,分析世界石油战略形势,我国应采取什么措施
本题不是非常关注时政的同学是回答不了的
第一,世界石油经济战略态势的特点
①2004年石油价格暴涨,宣告了低油价时代结束,高油价时代正式到来;
②美国在伊拉克战争后夺取了伊拉克以至整个中东的石油控制权,是巩固美国世界唯一超级大国战略地位的重大战略举措;
③中国、印度高速经济增长,石油需求快速增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资源、能源压力更加紧张,缺少起码的石油储备,外购石油依存度日益提高,石油安全问题更为突出。
第二,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石油问题与对策
一方面问题可概括为:①人均资源不足,93年开始成为石油进口国,石油日益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②石油供应主要依赖中东,缺少必要的石油海上运输保障和石油多元化供应保障;③缺乏必要的石油储备体系;④国内产业结构不合理、水平低,石油高消耗低产出污染重;⑤在世界石油市场受到美、日等西方大国的人为遏制,世界石油资源利用处在十分不利的地位;⑥缺乏必要的石油期货体制,卖高买高,难以发挥世界石油消耗大国的定价竞争力。
另一方面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石油对策主要有:
①全方位开发海外石油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提高石油安全水平,确保石油供应;
②加强远洋海军建设,筹划海上、陆上石油安全通道;
③加快建设石油储备体系和进入世界石油期货市场,尽可能减少石油风险;
④加强国内石油勘探开发,确保起码的自给水平;
⑤研发新能源,研发能源特别是石油利用新技术,寻找替代能源,提高能源投入产出水平,形成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⑥走节约型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