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根据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总的指导思想,从我国法治建设的实际,特别是从发展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出发,以及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迫切需要出发,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具有系统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胜任国际法实务和高等院校国际法教学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原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品德优良,作风朴实,遵纪守法,自觉抵制不良倾向,积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崇高事业服务。
2.以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遵循科学规律,达到坚实、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国际法的基本原理和规则,具有创新能力;
3.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和翻译有关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专业外语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胜任外事部门和高等院校法学教育和科研能力。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一篇以上。
4.加强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1.国际公法
2.国际私法
3.国际经济法
4.非洲法
三、课程设置(见附表)
四、学分要求
总共40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6学分,专业基础课9学分,专业必修课10学分,其他必修课4学分,研究方向课8学分,选修课3学分。
五、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应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结合本学科重点研究任务,以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非洲法为内容选题。
2.开题报告。经中期筛选及考核合格后,在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进入开题报告程序。开题以前,应就学位论文选题的科学依据、目的、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课题条件和实施方案等写出论证报告和具体计划。该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进度要求和完成期限等,经指导小组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核批准。
3.中期检查。学位点负责人和导师组对写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学生在学习和写作过程中,应于每学期在教研室学术会议上作论文阶段报告,汇报论文工作进度情况,以取得教研室集体帮助。
4.创新要求。硕士学位论文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其成果应对本学科领域中某个方面的理论或实践问题有所创新,并表现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应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内容达到可以在学术刊物发表的水平。字数不少于3万字。
5.论文评阅。学位论文先由指导教师审阅后,由学位点负责人组织专家评阅审定,认为达到硕士学位论文水平时,再报送学校研究生处。同时至少聘请两位在本学科领域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同行专家评阅,其中应有一位校外专家。评阅人对论文写出详细学术评语供答辩委员会参考。
6.答辩。答辩委员会由5~7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一人为校外专家。
硕士生在校期间必须按照学校规定,在省级或省级以上公开出版刊物上发表1篇以上论文。
硕士研究生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毕业论文,可根据具体情况,按照学籍管理规定处理。
六、其他学习项目安排
1.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在校期间参加一次以上学术会议,包括作学术报告、参与学术报告、前沿讲座,以及各种专题讨论班等学术活动。加强法律外语学习,在读期间,每人至少翻译8万字以上的专业外语资料。
法学前沿讲座由法学院统一安排并统一考核。
2.教学实践。由各个硕士生指导教师负责安排自己所指导的硕士生进行教学实践。每个硕士生至少应指导1篇以上的自学考试或电视大学等法学本科论文。有条件的,还可安排函授课程讲授、助教岗位等。由各指导教师进行考核,评定成绩。
七、培养方式
1.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
2.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实行导师组集体指导制。
3.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积极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并切实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4.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营造创新氛围,培养研究生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
5.严格考核,通过综合考试等措施,建立必要的竞争和淘汰机制,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综合考试的具体办法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八、本专业研究生文献阅读的主要著作与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1][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德]K.茨威格特、H.克茨著,潘汉典等译.比较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美]博西格诺等著,邓子滨译.法律之门.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
[4][美]玛丽.A.格林顿等著.比较法律传统.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英文原版)
[5]
詹宁斯、瓦茨修订,王铁崖等译.奥本海国际法(第一卷,第一、二分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1998年版
[6]李浩培著.国际法的概念和渊源.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7]王铁崖著.国际法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邵沙平、余敏友主编.国际法问题专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学.(杂志)双月刊
[10]Public International Law.3rd.ed.Thomas Buergenthal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英文影印本)
[11]肖永平著.国际私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2]李双元著.国际私法(冲突法篇).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沈涓著.冲突法及其价值导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主办.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会.法律出版社,1998年起每年出版一卷
[15]陈安主编.国际经济法学专论(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6]王贵国著.世界贸易组织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7]陈安主编.国际经济法论丛,(现名《国际经济法学刊》).法律出版社,1998年起每年出版一卷,改名后从第八卷起,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18]余劲松主编.国际经济法问题专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9]杨紫煊主编.国际经济法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英文杂志)季刊.2001年版.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湘潭大学法学院资料室收录
[21]洪永红等著.非洲法导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2]Journal of African Law.(英文杂志)半年刊.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湘潭大学图书馆外文期刊阅览室收录
[23]何勤华、洪永红主编.非洲法律发达史.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