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政治学一级学科简介
武汉大学的政治学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8年,当年湖广总督赵尔巽主持创办法政学堂,设政治、法律两科,1924年法政学堂更名为湖北省立法科大学。1923年,当时的国立武昌师范大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改革学制,广聘教授,也开设了政治学的课程,次年,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改名为国立武昌大学。1926年12月,武汉国民政府将国立武昌大学、湖北省立法科大学等六所高校合并,建立国立武昌中山大学,设立政治学系,并为随后于1928年成立的国立武汉大学所继承。1941年,国立武汉大学设立了政治学研究部培养研究生,成为当时国内最具影响的政治学重镇之一。这一时期先后有邓初民、周鲠生、李剑农、王铁崖、刘迺诚、曹绍濂、杨鸿年等著名学者在此任教,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政治学著作,如:邓初民的《政治学大纲》、李剑农的《政治学概论》、《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周鲠生的《欧洲政治史》、《欧洲外交史》、《远东和平之基础》;刘乃诚的《比较政治制度》、《比较市政学》等。
20世纪50年代初院系调整后,尽管政治学一度被取消,但是,武汉大学的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的研究和教学取得了很大的发展,60年代初曾招收两届中共党史专业本科生。70年代末,在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完整的政治学科在我国得以恢复,武汉大学不久开始全面发展政治学学科,在80年代先后建立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981)、中外政治制度(1984)、政治学理论(1986)、中共党史(1986)等硕士点,与此同时开办了行政管理(1986)本科。进入90年代后,武汉大学政治学学科获得了迅速发展,先后获得政治学理论(1993)、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2000)专业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立了政治学本科专业(1996年,后更名为政治学与行政学),建立了国际关系(1998)硕士点,随后又开办了外交学(2002)本科专业。2003年,武汉大学政治学一级学科获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完整的包括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政治学一级学科在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际关系等五个专业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并在除外交学以外的所有二级学科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其中,政治学理论(2003)、中外政治制度(2008)、中共党史(2008)三个专业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近30年来,我们已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这些毕业生已成为教学、科研单位和实际部门的骨干,其中,有的已晋升为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成为政治学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有的已担任地、市、州政府首长或其他厅、处级领导职务,在各自的岗位上均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搞好教学、培养学生的同时,我们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承担了大量国家、省、部级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等各类科研课题,出版的各类著作、译著、教材和发表的论文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其他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这些研究形成了若干稳定的研究方向:关于广义政治和经济政治学的研究,关于政治文明的研究,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专制政治的研究,关于共产党的建设和执政规律的研究,,关于各国政治和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关于欧洲一体化、国家战略和大国关系的研究等等。这些研究已经显示出鲜明的特色,有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的在学术界同行中有一定知名度,或者具有较大的潜力。
武汉大学政治学学科十分重视发展与各国的政治学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加拿大、日本、乌克兰、韩国等多所大学的政治学教学机构开展学术往来,先后向美国、日本、法国、以及英国、加拿大、南斯拉夫、乌克兰等国派出教师进修或从事研究,还先后邀请、接待了来自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德国等国的学者访问和交流。
经过近30年的建设和发展,武汉大学的政治学学科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令人不可忽视的成就,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整体学术水平高、研究实力强,有较强学术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积累了雄厚的实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武汉大学的支柱学科之一。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简介
武汉大学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包括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和公共经济管理6个二级学科。2003年获得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主管部门批设公共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行政管理专业于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设立博士学位授权点,2008年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于200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设立博士学位授权点。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于200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设立博士学位授权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于200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设立博士学位授权点,2008年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公共经济管理专业于2004年设立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权点。社会保障专业于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全国唯一的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被评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1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7年第二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2年被确定为“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2008年又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211工程”建设项目,2004年,武汉大学社会保障学科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又被批准成为国家“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社会保障研究创新基地。
行政管理学科点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中国公共政策与公共行政、行政组织与人事制度、比较行政管理、电子公务与文件管理等。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点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卫生经济、卫生政策、卫生信息、卫生管理、药事管理、健康保险、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卫生法学与卫生监督等。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点主要研究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等教育管理、教育政策与法律比较、欧盟国家教育制度、国际教育制度比较等。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点强调土地利用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主要研究领域为土地信息科学理论、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空间分析与应用、数字地图综合应用技术、“3S”集成应用等。公共经济管理学科点主要研究公共经济政策、公共财政管理、就业促进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城市管理与发展战略。社会保障学科点的研究领域涵盖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养老和失业保险理论及政策、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医疗保险、社会保障政策、福利与慈善事业、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等重大问题。
目前,本一级学科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1)学术队伍力量雄厚,结构合理。拥有26名教授(其中博导21人)、36名副教授、15名讲师,绝大多数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半数以上的教师有出国研修经历,45岁以下人员占绝大多数。(2)科研成果丰富,社会影响大。近些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0多项,总经费2000多万元。出版学术著作100多部,发表论文1000多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0余项,4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3)研究生培养层次齐全,效果显著。迄今已招收研究生(MPA研究生除外)1000余人,授予硕士、博士学位700多人。(4)学科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在社会保障国家重点学科的带动下,多学科综合发展,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互相促进的良性发展态势。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简介
武汉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原武汉大学校长李达创建的马列主义教研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以前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1984年开始创建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1987年获批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2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6年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国家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07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湖北省优势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为湖北省特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在2009年国务院学位办组织的学科评估中,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被评为第2名。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遵循注重基础、凸现整体、立足当代、着眼教育的建设思路,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等稳定研究方向。最近几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按照提升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影响力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的影响力的要求,突出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及其运用的研究,承担中央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建设工程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标课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程攻关项目10多项,取得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在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形成重要影响。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十分重视与国外和境外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多次参与国外举办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议和举办大型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主义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波兰等国多所大学建立学术联系,互派访问学者,开展学术交流。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科拥有优厚的发展平台,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和985工程建设项目单位,目前承担国家211工程建设三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研究” 项目和985工程二期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基地建设任务。1998年被确定为湖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999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两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单位之一;2007年成为教育部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同年成为教育部辅导员攻读博士学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培养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人才。
经过50多年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的不懈奋斗,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科已经成为武汉大学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政治学理论学科简介
武汉大学政治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926年武昌中山大学筹建时即设有政治学系。1928年组建武汉大学后,法学院下一直设有政治学系,周鲠生、时昭瀛、刘乃诚先后担任系主任。李剑农、王铁崖、王世杰、楼邦彦等著名学者曾在该系任教,一度成为全国政治学的重镇。1952年院系调整时,政治学系被取消。1971年设立政治理论教研室,1980年改为马克思主义基础课部,时逢邓小平发出“政治学等学科要赶快补课”的号召。经过几年筹备,1985年武汉大学开始招收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是当时全国最早招收政治理论专业研究生的学校之一。经过精心组织和建设,武汉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获得长足的发展,1993年继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之后,成功获得全国第四家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截止2008年已经毕业的博士生90余人,硕士生200余人。
经过近30的建设与发展,本学科现已形成五个各具特色又相互呼应的研究方向:(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2)当代中国政治与政府;(3)当代西方政府与政治;(4)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5)公共治理的理论与实践。这五个研究方向涉及到中外政治学、政府治理和政治发展的基本层面,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政治学理论研究的学科平台。
本学科点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础理论、中国传统政治理论、西方政治学理论、宪政理论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注重政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创新的同时,特别注意现实政治问题的实证研究,取得一些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学术特色和优势:(1)在政治学基础理论方面,关于政治学范畴体系和广义政治、经济政治、社会政治、法治政治、人本政治、民主政治理论的研究,在国内政治学界有较大影响,处于本学科的学术前沿;(2)在中国政治与政治发展理论方面,在全国率先开展政治文明研究,已经形成以研究政治文明和政治发展为中心内容的新的学术平台和学科增长点;(3)在西方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方面,侧重于对近代以来西方政治学主要流派的疏理和研究,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4)在政府体制与公共治理理论方面,已经形成以研究政府体制、宪政和公共治理为核心的学术特色;(5)在政治学方法论研究方面,已经形成以研究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论和制度主义政治学方法论见长的学术特色。
本学科点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均为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2000年以来,本学科点依托于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研究中心”和“985工程”二期拓展平台——“政治文明与民主政治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0余项科研课题,总经费达300多万元;先后出版《政治文明论》、《广义政治论》、《政治现代化比较研究》、《人本政治论》、《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及其限度》、《自然法理论的演进》、《托克维尔中道自由主义思想研究》、《社会转型与组织化调控》等学术著作20余种;同时,主持编写和出版“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研究丛书”(10种),正在策划编写 “政治文明与民主政治建设” 大型丛书;先后在《新华文摘》、《政治学研究》、《光明日报》、《理论前沿》、《江汉论坛》、《江海学刊》、《天津社会科学》、《武汉大学学报》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先后获教育部第三届、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本学科点2004年和2008年连续两次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中外政治制度学科简介
本专业学科点建立于1984年并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得中外政治制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本专业涵盖“中国政治制度”和“比较政治”两个领域。本专业在学生接受系统的政治学专业训练、掌握坚实的政治学理论基础和良好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系统的关于政治制度的知识,形成围绕政治制度研究的合理知识结构,熟悉国内外政治制度研究的前沿动态,进而对中国政治制度或者其他某个(或者某一组)国家政治制度有较深入的了解与研究。本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严谨学风,能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和论文写作,具有自主选择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课题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进行国内、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将学生培养成能胜任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高层次学术型人才,或者在政党、政府、媒体、出版部门从事领导和管理或政策调研工作的高层次实践型人才。
本专业博士点设有以下研究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与文化、比较政治学、欧美政治学说、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与公共政策、“一国两制”与港澳政治等。开设的基本课程有:政治学研究方法与选题设计、政治学前沿问题探讨、西方政治学名著选读、当代中国政治与政府、比较政治研究著作选读、中国政治制度史专题、比较政治经济学、政治学英文文献汉译的实践与技巧等。
本专业硕士点包括以下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政治与政府、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与文化、比较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发展、英语国家政治制度。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政治学理论与方法、政治学名著选读、当代中国政治与政府、中国政治制度史专题、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专题、西方政治制度比较、比较政治发展专题、政治哲学专题、现当代西方政治理论、政府经济学专题、宪法与行政法专题等。
本专业学科点学术实力雄厚,目前共有教授4人、副教授1人,另有兼职教授1人。其中,教授均有在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访学和从事研究的经历。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简介
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队伍方面,目前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系共有教师32人,其中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8人,副教授8人,他们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中青年教师大都具有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这在全国高校同类学科中是少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中心兼职研究员骆郁廷教授,曾获湖北省人民政府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武汉大学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在教材建设方面,我们在全国统编的首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近20门课程教材中,主编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比较德育学》、《政治观教育通论》三本教材,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获得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1990—2000年)。《比较德育学》、《“两课”教学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等被国务院学位办推荐为本学科全国研究生教材(2000年—2004年)。在科学研究方面,我们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等重要出版社出版了一批专著。如《精神动力论》、《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比较研究》、《现代德育课程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先进文化论》、《儒家德育学说论纲》、《中国道德文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伦理学导论》、《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论》等。在《求是》、《党建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教育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期刊上发表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论文。我们还承担了一些重大研究课题,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课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增强党执政的思想理论基础研究》、教育部重大委托课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研究》、教育部重大课题《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体系及机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世纪以来国外社会思潮影响下的中国德育理论发展问题》、《中国优秀传统德育思想的继承与创新研究》等。
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全国首批设立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硕士点、博士点和国家重点学科的学科专业,也是全国唯一拥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的高校。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同步,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一个缩影。1984年根据国家统一部署,我校成为全国第一批创办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12所高等学校之一。1990年,经过严格评审,我校正式获准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点,成为全国首批获得本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1996年,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我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1997年,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被评为湖北省省级重点学科,2002年又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成为全国本学科三个国家重点学科之一。在2006年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一级学科评审中,我校又顺利获准为本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被确立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并被教育部确立为全国首批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同年,本学科参与申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也正式获得国家批准。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共有教师32人,其中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8人,副教授8人,他们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中青年教师大都具有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这在全国高校同类学科中是少有的。近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先后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等重要出版社出版了一批专著。如《精神动力论》、《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比较研究》、《现代德育课程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先进文化论》、《儒家德育学说论纲》、《中国道德文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制度伦理研究》、《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论》等。在《求是》、《党建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教育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期刊上发表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论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中心兼职研究员骆郁廷教授,荣获湖北省人民政府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在教材建设方面,我们在全国统编的首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近20门课程教材中,主编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比较德育学》、《政治观教育通论》三本教材,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获得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1990—2000年)。《比较德育学》、《“两课”教学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等被国务院学位办推荐为本学科全国研究生教材(2000年—2004年)。我们还承担了一些重大研究课题,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课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增强党执政的思想理论基础研究》、教育部重大委托课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研究》、教育部重大课题《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体系及机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世纪以来国外社会思潮影响下的中国德育理论发展问题》、《中国优秀传统德育思想的继承与创新研究》等。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我校重点支持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支柱性学科,是国家“211工程”二期工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建设平台、国家“985”工程二期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研究基地”建设平台的主要支撑学科之一。同时承担了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招标课题等20余项重要研究课题,推出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