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一、学科沿革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是由金匮、伤寒、温病三个专业组合而成,是沟通、联结、整合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与临床各学科的重要纽带;是最具中医本体特色,主要以经典著作为教材的中医骨干学科,其所属课程均为临床提高课。我校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是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是全国同类学科中第一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第一个举办全国中医院校金匮、伤寒师资培训班。在98年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中,《金匮》专业名列前茅。近几年在经方治疗疑难杂病的开发与实验研究及张仲景辨证论治规律的现代化研究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在国内外中医药学界均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2002年被评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2003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点。2005年,承办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并成立了以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为依托的黑龙江省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2006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专业委员会,2005金匮要略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2007年,伤寒论课程被评为黑龙江省级精品课。
二、学科带头人
李敬孝教授,1945年12月生人,197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70年7月毕业于黑龙江中医学院,曾任虎林县虎林镇医院院长,1979年考入黑龙江中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98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9年调任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处长。2000年3月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现为基础医学院金匮教研室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在中医学术上系统全面地继承和发扬中医学经典《金匮要略》的理论与临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著作15部,担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金匮要略》、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教材《金匮要略》副主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省教学成果一等奖5次,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总编《中医学习指导丛书》12册、《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本科学习及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导丛书》27册。兼任高等中医药教育管理学会理事、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研究会副理事长、高等中医药临床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黑龙江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研究会黑龙江分会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等中医药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项目”专家指导组成员。主讲《金匮要略》、《中医医案学》等课程。主治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及胃炎、胃溃疡、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三、学科后备带头人
姜德友教授,男,1960年5月生于东宁县,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医内科博士,哈尔滨医科大学内科博士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省级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带头人、金匮教研室主任、国家级精品课《金匮要略》主讲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黑龙江省中医学会理事、黑龙江省中医学会仲景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任黑龙江省青年联合会委员、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华新医药》杂志副主编、《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常务副主编,《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编委,凡草文学社名誉社长。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863项目评审专家,国家重点学科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评审专家,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组组长。曾多次主持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在中央教育台《肝病知识窗》栏目主讲100期。研究方向为经方治疗疑难杂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张仲景辨证论治现代化研究;外感热病辨证论治规律的研究;中医医案学研究;中医临床思维研究。现指导博士生9名,已毕业4名,其中1名为美国留学博士生, 2名韩国博士生,已出站博士后1名;在站博士后1名,现指导硕士生23名,毕业硕士生12名。在国家级期刊杂志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80余篇,获国家专利1项,主编、参编《中医肝胆病诊疗手册》、《中国药物大辞典》、《中国历代名医点评》、《金匮要略教与学》、《案例式金匮要略》、《金匮方临床应用》、《仲景学术探赜》、《糖尿病中西基础与临床》、《中医日语》等学术著作10余部;获科研及教育成果奖10余项,《张仲景杂病辨治》录像教材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医学视听教材优秀奖。《舌下络脉诊法》录像教材,获全国医学视听教材优秀奖。《中医院校中医专业课程结构优化》通过卫生部高等医学教育软课题组专家评审,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中医文献研究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获黑龙江省优秀高等教育科学教学成果三等奖。《加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建设的意义与构想》获黑龙江省优秀高等教育科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深化教学改革工程,夯实基础医学教育》获黑龙江省优秀高等教育科学教学成果三等奖。《强化重点学科建设,促进基础医学院可持续发展》获黑龙江省优秀高等教育科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医本科教育临床经典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疏肝健脾、活血软坚、清热利湿法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获黑龙江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肝舒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纤维化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获黑龙江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糖心康对糖尿病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黑龙江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保心降压康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获黑龙江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国家科技部课题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教育厅课题1项,校教育基金1项。2005年荣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并获第八届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奖;2002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2006年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学优质奖、2007年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管理育人先进个人、2007年被评为全省优秀教师。主讲《金匮要略》、《中医医案学》、《中医临床思维》等课程。主治 :糖尿病及合并症、心肌炎、冠心病、肾病、肝炎肝硬化、风湿类风湿、痛风、胃肠病等内科疑难杂病。
四、学术梯队
姓名 年龄 毕业学校 学位 职称 王雪华 64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士 教授、博导
张福利 45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博士、教授、博导 张友堂 48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博士、教授、硕导 王 历 54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硕士、教授、硕导
桑希生 40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博士、副教授、硕导
白玉宾 36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博士、副教授
马伯艳 3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博士后、副教授 鲁美君 3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博士、讲师
现本学科10人,教授6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博士后2人,博士5人,硕士2人,学士1人。
五、研究方向
1.张仲景辨证论治的现代化研究。
张仲景辨证论治理论方法是中医学术理论和指导今日临床之精华,具有重要价值。故运用古今多学科知识和方法特别是吸收最新科学理论与技术,通过文献整理、临床研究与实验探索,从而把握精典理论精髓与学术特色,揭示《伤寒论》、《金匮要略》辨证论治规律及组方用药的科学内涵,充实和发展中医学理论,提高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水平。
2.经方治疗疑难杂病的研究。
汉代医圣张仲景所创制的经典方剂为传世良方,药简效宏。在新药开发研究领域,国家予以支持和一系列特殊政策。因此,“古方今用”研究应有紧迫感和创新意识。本研究方向是在继承的前提下,为适应中医药现代化的时代要求。通过循证医学在临床应用并有确切疗效基础上,运用基因芯片技术、血清药化学等现代科技手段,对经方复方配伍、药效靶点、药效成分、作用机制、剂型等进行多学科、多层次研究,从而开发出技术含量高、临床效果好、无或低毒副作用的中药新药。
3.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规律的研究。
《伤寒论》、《温病学》等古今医书,记载了丰富的几千年中医治疗外感热病的经验与理论,如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方法,对指导今日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仍然行之有效,不仅可与西药抗生素优势互补,甚至对有些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优于西药。见效快、无或少毒副作用、不耐药是其特色。故通过文献整理、临床应用、实验研究,总结探索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规律,从而使中医辨治外感热病的思路和方法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不断充实内涵和创新。
4.中医医案学研究。
在中医学文献中,保存有大量医案及医案专著,它不仅是历代中医诊治疾病的宝贵原始记录,而且在不同体例、不同风格、不同内涵的医案中反映了疾病动态变化和医家随证处方用药的临床思维过程,其毕生的学术思想、独特见解和临床经验均在医案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另外中医的某些重要价值的理论并不见于中医理论著作,亦未载于综合性医书,而是隐于医案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医案比医书价值更大。
通过对中医医案发展历史、分类、书写体例、古今名医医案、临床各科医案的研究,一助于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二助于提高中医学术水平,三助于为中医科研提供新思路、新线索,四助于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向历代众多名医学习其临床经验和思维方法,开拓临床诊疗思路,五助于丰富和完善中医课程结构体系。
5.中医临床思维研究。
中医临床对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重病的诊治与西医是几乎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方式,二者目前很难通约。运用中医思维方式诊治疾病行之有效,尤其对复合病证更能体现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优势。故从文献、理论、临床角度对中医临床思维方法进行整理研究具有重要学术和应用价值。
六、人才培养
本学科已出站博士后1名、毕业博士研究生6名、毕业硕士研究生56名,在读博士后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7人、在读硕士研究生54人,遍布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哈尔滨及美国、日本、丹麦、英国、加拿大等医、教、研重要岗位。承担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金匮要略研究概况》,《经方临床应用》,《中医临床思维》等。承担七年制、中医本科、中西医结合本科、针推专业本科、各类成人教育、留学生课程:《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学》、《中医医案学》等。已接受国内访问学者52名,接受国外进修学者60名。
七、在研项目
1.李敬孝 (1)益气活血祛痰法对高血压大鼠心肌胶原代谢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05~2006
(2)心舒康胶囊防治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省科技厅 2004~2006
(3)防治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制剂-心舒康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省中医药管理局 2006~2007
(4)《中医内科学》课型改革与实践高等教育学会 省教育厅 2006~2007
2.姜德友
(1)糖心康防治糖尿病心肌损伤的基因组学研究 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 2004~2006
(2)肾消康对糖尿病肾损伤保护作用的基因组学研究
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5~2007
(3)糖心康对糖尿病大鼠心肌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04~2006
(4)医药卫生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系统 国家科技部 2004~2007
(5)中医本科教育临床经典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省教育厅 2006~2007
3. 张福利
(1)寒体热体常体大鼠攻毒发热后生理病理反应比较
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2005~2007
(2)和胃安神胶囊对胃溃疡相关性失眠标本同治药效及机理研究
省攻关课题一般项目 2007~2009
(3)温胆汤改善睡眠机理的实验研究
省教委骨干教师创新项目 2004~2006
(4)温胆汤调节睡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实验研究
省中医管理局中医药中青年优秀人才科研项目 2006~2007
(5)《温病学》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的构建与实施
省教育厅高教教改工程项目2007~2008
4. 张友堂
(1)中医院校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 2006~2009
5.王雪华
(1)尪痹通对CIA模型大鼠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2004-2006
6.王历
(1)桃核承气汤治疗热郁血瘀型盆腔炎大鼠的实验研究
黑龙江中医药管理局课题 2006~2009
7. 桑希生
(1)中药新药“癌克胶囊”的研制
黑龙江省中医局 2004-2006
8.马伯艳
(1)温胆汤调整血脂代谢紊乱作用的实验研究
市科技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04~2006
9.白玉宾
(1)肾消康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基因表达谱影响的研究
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资金项目2005~2008
10.鲁美君
(1)通脑心脉灵对血瘀型实验性大鼠活血化瘀作用的实验研究
省教育厅2006~2008
(2)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外感热病证治规律研究
校级 2004~2006
(3)《伤寒论》双语教学研究
校教育教学课题 2004~2006
八、获奖成果
1.科研成果
(1)保心降压康防治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纤维化的研究
科技厅科技成果奖;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李敬孝(1)2006
(2)保心降压康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李敬孝(1) 2005
(3)糖心康对糖尿病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姜德友(1)2003
(4)疏肝健脾、活血软坚、清热利湿法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姜德友(3)1996
(5)肝舒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纤维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姜德友(2) 2000
(6)人体经穴健身装
获国家专利证书 姜德友(1) 1995
(7)温胆汤改善睡眠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二等奖
张福利(1)2005
(8)当归芍药散治疗痛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雪华(1) 1988
(9)扶正解毒增效方对肺癌放疗减毒增效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四等奖
王雪华(1)1996
(10)当归芍药散胶囊剂治疗妇科腹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雪华(1) 1996
(11)痛痹帖治疗寒湿历节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王雪华(1)2004
(12)《针灸大词典》北京科技出版社1987年12月第一版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
王雪华(5)1993
(13)《实用中医外科方剂大词典》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张友堂 (5)1993
2.教学成果
(1)高等中医药教育学分制管理体制的创建与实施
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李敬孝(1) 1999
(2)高等中医药研究生教育与学位授予质量评估方案
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李敬孝(2) 1999
(3)医方剂学教学模式——多维博约·因方施教
国家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李敬孝(4) 2002
(4)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提高中医药办学水平
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李敬孝(2) 2003
(5)中医临床教学及基地建设的研究
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李敬孝(2) 2003
(6)建“三优化”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李敬孝(1) 2005
(7)中医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李敬孝(1) 2006
(8)中医文献研究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
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姜德友(1) 1999
(9)《张仲景杂病辨治》录像教材
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医学视听教材优秀奖
姜德友(2) 1989
(10)《舌下络脉诊法》录像教材
全国医学视听教材优秀奖 姜德友(2) 1989
(11)加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建设的意义与构想
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 姜德友(1) 2003
(12)深化教改工程,夯实基础教育
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姜德友(1) 2006
(13)全面开展温病教学改革 纵深支撑现代中医临床
省优秀高教科研成果二等奖 张福利(1) 2006
(14)中医院校中医专业课程结构优化
1993年通过国家卫生部科教司对高等医学教育软课题研究的专家评审,1995年获黑龙江中医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 王雪华(1)
(15)重视课题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黑龙江中医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 王雪华(1)1991
(16)重育人、勤练兵、严管理、建设一支过硬的基础教师队伍
黑龙江中医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 王雪华(2)1993
(17)论不同层次的《伤寒论》教学
黑龙江省优秀高等教育科学成果奖 王历 (1) 2002
(18)“对留学生的《伤寒论》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
黑龙江高教学会“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王历 (1) 2006
九、条件建设
(1) 实验室
实验室面积160㎡,拥有近一百万元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
(2) 图书
医药类图书数千册、文史哲自然科学类图书两千余册。
(3) 期刊杂志
《中医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医药学报》;《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上海中医药杂志》;《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新中医》;《医学与哲学》等二十余种。
十、特色优势
金匮、伤寒、温病三部经典作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主体,对中医学术,对指导中医临证,具有很强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精通经典、接受经典的洗礼,是培养和造就名中医的必由之路。本学科是最能体现中医本体特色的学科。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已形成了以教学为中心,医疗为基础,科研为龙头的教、医、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模式。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