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考研秘籍考研网!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考博真题下载    考研真题下载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网 >> 文章中心 >> 专业介绍 >> 正文  中医内科学学科简介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单位网上接受咨询和报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研究生专场招聘场面火爆
普通文章 厦大女研究生被杀案终审判决 凶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广东八校网上试点考研报名将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硕士北京招生单位报名点一览
普通文章 洛阳高新区21名硕士研究生被聘为中层领导
普通文章 浙江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从下周一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海考区网上报名时间安排表
普通文章 广东:研究生入学考试2003年起重大调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国研招上海考区报名点一览表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宁夏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大连铁道学院04年硕士接收调剂生源基本原则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筹)05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学04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5年硕士调剂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调剂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学04年研究生招收统考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一、学科简介
1、本学科点的历史沿革与现状概括
中医内科学科始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在全国名老中医马骥教授、张琪教授和全国名中医栗德林教授的带领下,历经近50年,不断发展与完善。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988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2001年学科所属的中医内科内分泌学科被确认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005年5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评估 ,滚动进入下一轮的学科建设;学科所属的中医内科心血管病学及消化病学学科于2004年被省人事厅确定为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此外,心血管病、呼吸病、肾病、血液病、脑病、急诊被确认为省级重点的专科、专病。1996年开始招收中医内科学博士后研究人员,2002年本学科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现学科已发展成师资力量雄厚、研究方向稳定、学术梯队合理、实验设备先进,在国内具有相当影响的学科。
根据国家中医药现代化的要求,充分发挥本学科人才和条件的优势,坚持继承与发扬并重,以提高内科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中医药防治水平为目标。通过学科建设、培养、锻炼和造就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通过科学研究带动了中医理论的创新和临床疗效的提高。学科有中医药治疗消渴病及其合并症的研究、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疑难性疾病的机理及疗效评价的研究、中医药治疗治疗血细胞与血小板病变疾病的研究、中医药治疗胃肠炎性病变疾病的研究、中医药治疗肾炎性病变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性疾病的研究、中医药治疗肺小气道炎性病变疾病的研究等6个主要研究方向。科研以应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性研究为主,注重成果的转化,近5年来完成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12项、厅局级7项,在研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13项,厅局级11项。获省部级二等奖8项、三等奖9项,发表学术论文390篇。获国家专利2项,有3项成果转让于企业,获利335万元。
学科有教授35人,副教授2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1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 28人,硕士学位者60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7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有医疗科室11个,病床332张。学科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面向社会开放,2001年-2006年共培养博士研究生81人、硕士研究生229人。长期人才梯队的建设,创新意识的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的巨大动力使本学科健康和谐发展,已成为聚中医药教学、科研和医疗为一体的中医内科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学术中心。
本学科为国家规划类教材《中医内科学》3部副主编单位,承担着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方法学、循证中医药学的理论教学、临床带教和实验指导任务,年课堂教学时数5000余学时。“中医内科学课程”被黑龙江省教育厅评为省精品课程。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提高临床技能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专家一致好评。本学科有 6人次在全国各级学术组织中担任理事或常委以上职务,主办国内和省内学术会议6次。年平均收治病人5000人次、年平均门诊量300000人次,学科近年来所培养的大批符合市场需要的中医内科专门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很多已成为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教、研、医骨干,或担负着各级领导重任,人才质量得到用人单位肯定与赞誉。
2、本学科点的主要研究方向介绍
(1)中医药治疗消渴病及其合并症的研究
学术带头人栗德林教授提出“五脏柔弱,内热熏蒸,伤津耗气,血稠液浓”是消渴病病机,气阴两虚则贯穿糖尿病的全过程。在治疗上确立益气养阴清热法为治疗糖尿病的根本大法,并且研制了芪黄消渴胶囊;对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病机提出气阴两虚、瘀阻痰凝,立益气养阴活血化痰之法,研制了芪玄益心胶囊;对糖尿病并发肾病病机提出气阴两虚、蓄浊失精,立益气养阴、温阳益肾、祛瘀化浊之法,研制了麦地参肾消胶囊。以上研究分别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攻关项目及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等100万元的资助。现运用分子生物学等先进科技手段对药物的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提高学术水平和疗效,促进成果转化,从而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中医药诊治糖尿病的理论基础。“益气养阴清热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他主持的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消渴停对胰岛B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通过省科技厅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研发的中药新药芪黄消渴胶囊,解决了中药降血糖、缓解临床症状缓慢的难题,新药已转让,获转让经费60万元。芪玄益心胶囊、麦地参肾消胶囊均在待批临床试验批件和专利实审当中。“双解降糖精胶囊”系与哈尔滨济仁药业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现已上市。
(2)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疑难性疾病的机理及疗效评价的研究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及心律失常机制的研究 学术带头人周亚滨教授,从分子及蛋白水平探讨心肌细胞离子通道、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论证养心汤通过调整机体阴阳平衡角度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的确切作用机制,并且完成了相应的临床前药学、药理学、毒理学研究,力争开发出中药6类新药。现作为院内制剂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及心律失常进行干预,并采用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的研究。与企业合作研制的中药6类新药益心胶囊已完成临床试验,其阶段性成果分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和黑龙江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及心肌病的研究 运用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及心肌病,根据发病的不同时期予以相应的辨证治疗,并针对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病的病毒持续感染和免疫损伤机制,采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等技术,探讨中药防治病毒性心肌病的作用机制,该项目获得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中药抗心脏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机制的研究 在国内首先运用苏木的水煎剂进行了抗心脏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机制的研究,其科研成果经专家鉴定被确认为填补了国内外的空白,现在前期的研究基础上,将进一步对苏木的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并进行筛选,以明确其有效活性部位或部位群,为开发2类新药奠定基础,其阶段性成果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和黑龙江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中医药对老年期痴呆及防治衰老的研究 认为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多与痰浊阻窍、肾虚血瘀有关,因此提出以“豁痰开窍,补肾活血”为治疗大法,并以此法组成中药复方运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基础与临床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其作用机制,阶段性成果分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三等奖,并被国家专利局授予发明专利。现与哈尔滨安康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进行6类新药的研发,并获得省“科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35万元的资助。
(3)中医药治疗血细胞与血小板病变疾病的研究
学术带头人孙伟正教授从事再障的临床和基础研究40余年,根据中医“肾主骨生髓”、“肾藏精”、“精血可以互相转化”的中医传统理论,提出了再障发病的关键是“肾虚”,并采用补肾法治疗再障,取得良好疗效,从多层次多环节探讨了补肾生血中药补髓生血颗粒的疗效机理和环节。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分别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补肾生血法抑制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细胞凋亡的研究》及《补肾生血法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细胞粘附作用影响的研究》资助,研究成果居于国内领先水平,相应的成果分别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填补了中医药结合治疗再障领域研究的空白。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即从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及疗效机理研究。在遵循祖国医学“热迫血行”、“心脾两虚”、“阴虚火旺”辨证分型外,还创造性地提出“瘀血阻络,血难归经”的理论,大胆地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该病,受到国内同行的瞩目。并从分子生物学、生化学和基因组学等方面对中医分型治疗的药理机制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
(4)中医药治疗胃肠炎性病变疾病的研究
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提出了本虚标实、寒热错杂、血瘀阻络的病机理论,并确立了“健脾和胃、散结除痞,活血止痛”治疗大法。研发出了新药延参健胃胶囊,获国家新药研究基金和省九五计划攻关项目资助,并已转让企业,获转让经费240万元,2001年获国家发明专利。其研究成果被专家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2002年和2004年分别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研究中,认为脾胃虚弱、阳气不升是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的关键,湿热滞留大肠是久治难愈的要害,提出补中升阳、清热化湿法,研制成“肠炎宁方”,将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高到新水平。相应成果被鉴定有创新、有特色、有重大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为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其成果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5)中医药治疗肾炎性病变与慢性肾功衰竭性疾病的研究
中医药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 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早中期治疗,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提出慢性肾功能不全属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病机为脾肾两虚,湿浊瘀毒阻滞,治疗当扶正祛邪,拟补脾肾,泻湿浊,解毒活血法,采用中药内服、外治灌肠及配合现代医学的饮食调整、控制血压、纠正酸碱平衡及离子紊乱等的综合治疗;进行大样本、长疗程、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筛选有效中药制剂。进行相应的实验研究,从细胞及分子水平探讨中药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机理及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的作用机理。阶段性成果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从湿热论治慢性肾衰竭”的新观点,相关课题“肾衰胶囊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的疗效评价”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资助。
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关于中医治疗IgA肾病的证候规范化研究,通过肾穿刺活检病理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探讨中医治疗不同证型的IgA肾病及其疗效的比较。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与优势,寻找出治疗IgA肾病的有效治法与方药。采取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观察与研究,从证候、治法、疗效的系统研究中,筛选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再进行深入实验研究,以增强结论的科学性及可靠性。其研究于2002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本研究还与国内其他肾病治疗中心合作,参加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IgA肾病中医证治规律研究》。
(6)中医药治疗肺小气道炎性病变疾病的研究
中医药防治慢阻肺病研究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即在全国知名肺科专家王刚教授的带领下开展此方面的研究,先后进行了降气化痰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法、益气活血扶正固本法等防治慢阻肺病的研究,结合龙江高寒特殊地理环境和北药开发的历史使命,研制开发的越橘冲剂,其阶段性成果获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其成果已转让,获得转让资金35万元。经省科委批准成立了呼吸病研究室。
学术带头人刘建秋教授将慢阻肺病的病因病机和防治法则总结为“在肺为实,在肾为虚”,在治疗中侧重实喘治肺,虚喘治肾,同时兼顾治痰,提出“喘因痰作”的理论,并在上述思想基础上研制出以宣肺平喘化痰为法的咳喘1号用于发作期,补肾利肺为法的咳喘2号用于缓解期收到满意疗效,并运用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技术探讨其作用机理。
中医药防治哮喘病的研究 针对气道变应性炎症这一哮喘的基本病理改变和主要发病机理,重点对抗气道变应性炎症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进行研究。其中“克喘素冲剂治疗哮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喘康宁冲剂治疗哮喘机理研究”分别获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分别从细胞因子、细胞凋亡等方面阐述了中药治疗哮喘的作用机理,被鉴定为国内居领先水平。
高位硬膜外阻滞法联合中药治疗哮喘急发期在国内属首创,其中“高位硬膜外阻滞联合中药对哮喘动物模型的影响”已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二、学术团队
1、本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简介
学术带头人栗德林教授,男,1940年生,中共党员,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导师,全国名中医,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我国成绩卓著的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之一,是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主攻内科疑难病症,有消渴病与合并症等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主持国家攻关课题1项,省部级重大攻关课题11项。研究立足源头创新,构建寒热错杂在疾病发展变化中多态性理论,赋予寒热并用法丰富新内涵。在糖尿病与合并症、慢性肾盂肾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研究中创建病机新理论,制定治疗新法,取得突出疗效,解决当前这些疾病防治中的关键问题,并采用现代生命科学等技术研究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机理,分别达到同类研究“国内先进”、“国内领先”和“国际水平”。获国家科技成果证书1项,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发明二种疗效独特、市场急需的国家新药芪黄消渴胶囊、延参健胃胶囊均技术转让并投产。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在研的省攻关课题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攻关课题已进入临床批件待批阶段,两项发明专利已进入实审阶段。新建小鼠慢性肾盂肾炎动物模型,得到鉴定专家高度评价并推广应用。编审专著10部,为全国中医内科规划教材及学习辅导编委。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并参与审定,在国内外期刊与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逾百篇。高度重视重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已把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的内分泌建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并建立了国家局三级实验室,已培养国内外博士36名,硕士21名,中医高徒2名,博士后5名,在读博士生3名。
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药品审评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医内科学会常务理事、消渴病委员会主任委员,世中联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省中医学会副会长等。于2001年与2003年两次被中国工程院遴选为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公示在科学时报上。
2、学科后备带头人件简介
学科带头人周亚滨,男,一九六三年五月九日生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局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内分泌学科带头人、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后备带头人、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心血管病学学科带头人,现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副院长、循环二病房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内科分会委员、博士研究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部973项目评审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检查专家、国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高等学校同行评议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黑龙江省博士学术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药学会理事、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黑龙江省第五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第二届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龙江学者特聘教授,首届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师。
近5年承担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14项,其中包括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获得省部级奖励11项,其中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厅局级奖励8项;分别获得省、市青年科技奖及省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参编著作4部,在国家及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周亚滨教授现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9人,博士研究生10人。
3、本学科学术梯队情况
学科有全国名中医栗德林教授、黑龙江省名中医孙伟正教授、李延教授、谢晶日教授、张佩青教授,有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周亚滨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4名。目前共有人员129名,其中教授35名,副教授28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5名,博士后7名,具有博士学位28名,硕士学位60人,其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7人,全国中西医结合特殊贡献奖获得者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担任全国性学会理事3人、专业学术主任委员 2人、副主任委员3人,常务委员3人,省级学会常务理事3人、理事2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5人、副主任委员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1名。
三、科学研究
1、本学科科学研究情况
本学科坚持以中医药治疗重大疾病的机理和辨治规律的研究,及其相应的疗效评价和新药开发为研究重点。学科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在运用传统医学理论并结合名老中医经验的工作基础上,促使中医内科学科学研究与现代高新技术和前沿理论相结合,真正发挥中医内科学的中医药疗效特色和优势。5年来完成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12项、厅局级课题7项,在研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13项,厅局级课题11项,例如栗德林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延参健胃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获得经费30万元,现已通过验收,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领域的先进水平,主持的国家中医管理局课题“芪蛭肾消胶囊的新药开发研究”获得科研经费20万元,现正在顺利进行中。孙伟正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补肾生血法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细胞粘附作用的研究”及“补肾生血法抑制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细胞凋亡的研究”,获得科研经费近40万,研究成果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中医药结合治疗再障领域研究的空白。周亚滨教授与企业合作研究的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防治冠心病的新药研制”获得经费100万元,研究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以上课题除1项在研之外,其余课题都已基本完成。
5年来学科总共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17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个,申请专利3个,出版了一系列教材和专著,其中主编/副主编著作28部,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90篇。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显示了本学科在全国重要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2、本学科的科学贡献(或社会服务贡献)
建立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在各个研究方向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中医药防治内分泌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肾系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的研究领域都有所突破,处于国内先进、国内领先、国际水平,转让新药3个,合作研究国家新药4个,获国家发明专利2个,以上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不仅可以减轻病人的疾苦,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对促进我省北药开发,振兴地方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中医药的现代化,中医药走向世界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带动了专科专病的发展,学科所属的中医内科内分泌学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单位,中医内科心血管病学及消化病学学科于2004年被黑龙江省人事厅确认为省级重点学科,此外,心血管病、呼吸病、肾病、血液病、脑病、急诊被确认为省级重点的专科专病,学科建设与专科建设有机结合,提高了中医内科学整体的医疗水平。
加强技术平台建设,实验室资金投入近300余万元,购置仪器设备,改善实验环境,作为科研及研究生培养的基地,并向社会开放,做到了资源共享。中药新药临床药理基地符合国际GCP规范,为临床试验提供技术平台,促进了中药临床实验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通过学科建设促进人才的培养,培养了大批符合市场需要的中医内科技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很多毕业的博士、硕士成为教学、科研、医疗骨干,成为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或担负着各级领导重任。积极扶植中青年学术骨干,加强后续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建立先进的人才选拔和任用机制,本学科已成为名符其实的高素质中医内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学术技术合作交流中心。
四、人才培养
1、本学科点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主要措施和已取得的成效
本学科课程为重点建设课程,中医内科学为省级精品课程。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订针对性强的教学大纲。对本科生的教学,教学内容,清晰明确,教学方法互动多样;教学手段图文并茂;考试方法为考教分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三级学科分类进行分系统教学。对中医临床专业学生,根据其专业特点,理论课与临床实习紧密结合,实现每学完一种疾病,就安排学生进入临床进行认证实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投诸于实践,增强了学生临床辨证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的动手能力,在2003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相应的成果分别获黑龙江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研究生的培养,提倡跨学科专业的导师共同指导,鼓励多种形式的联合培养。在导师和指导小组成员的指导下,在课程学习方面,采取课堂教学、自学、学术讨论和临床实践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范围,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在科学研究方面,结合导师的研究课题,运用先进的、高水平的科研方法和手段,重点培养独立从事本学科领域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在临床方面,能运用循证医学、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方面的有关知识,独立从事中医临床方面的研究,总结导师的临床经验,掌握中医药治疗内科疾病的辨证规律。
2、本学科点培养博士的规模和优秀博士毕业生简介
本学科2001-2006年共培养博士研究生100名,硕士研究生140人,均取得相应的学位。
曹洪欣,男,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于福年,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匈牙利中医药学会会长,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
苑 迅,男 ,现任大连大学副校长、医学部主任。
盖国忠,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副主任委员。
王垂杰,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辽宁中医药大学医务处处长,辽宁省民革副主委。
周亚滨,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副院长,龙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五、学术交流
1、本学科点国内学术交流情况
栗德林教授主办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中华中医药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并制订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谢晶日教授主办第十八届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孙伟正教授主办第二届六次全国中医药防治血液病学术会议。周亚滨教授主办第三届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业学术会议。
2、本学科点国际学术交流情况
栗德林教授为第三届国际传统医学大会分会主持人,并参加第三届糖尿病(消渴病)国际学会会议,孙伟正教授赴韩国参加中韩医药国际SYMPOSIUM大会,进行学术交流并做特别演讲,李延教授参加香港第九次中西医结合年会,并做大会报告,李显筑教授参加北京第二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并做大会报告,吴限副教授参加日本第四十次国际医学年会,并做大会报告。
六、支撑条件
1、本学科教学科研条件基本情况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共有面积200余平方米,设备价值总计400余万元。中医内科学科资料室拥有图书1000余册,订阅医学期刊及相关期刊30余种,图书资料室全天为教师及研究生开放,以满足科研人员查阅资料使用。
学科含盖两个附属医院的11个内科医疗科室,病床332张,诊治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立足于提高临床疗效及疾病预防。
2、本学科相关学科支撑情况简介
方剂学学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均为博士学位授权点。
3、本学科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
学科近5年投资3260万,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学科建设经费 10万,省重点学科建设经费50万,学校自筹经费200万,两个附属医院自筹经费3000万,购置了大型的医疗检查设备和实验设备。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 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称:昆山创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考研秘籍网 版权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