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知道了自己考上的消息,没有想象中的狂喜。记得那天下雨,我心不在焉地打开网页,看到“拟录取名单”上自己的名字,就像是打量一个陌生人。是的,梦已成真,梦却不再绚丽。回首走过的路,痛楚,淡漠,坚定,彷徨。明明就在昨天,却遥远地像是隔了几个世纪。
又是雨夜,失眠。辗转反侧中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催促——写下来,写下来。写给你后来的朋友,告诉他们,你是如何走过。
于是有了下面的文字。
考计算所,缘起于一个遥远的承诺。初恋是异地恋,伊人在青岛,我在北京。那时对于未来的憧憬,谈得最多得就是将来的重逢——我们高中相恋,大学分别,最大的企盼就是能天天见到对方。于是我们承诺,四年后团圆时,我们要在北京,要在中科院。
同大多数人一样,我们的初恋如同岁月中飘逝的花,纵然绝美,却总要谢幕。揖别昨日,我悄悄留下了这个梦,在心的深处。
你不会再来了,但请你接受我最后的礼物。
开始准备是在大三的下学期。我们学校算得上名校,我们系也算得上名系。光环下是繁重的课程,大三下学期的自己仿佛是只陀螺,被课程实验抽得团团转。至于准备考研,其实仅仅是背了一遍单词。
暑假开始了真正的备考生涯。来自海滨的我每天承受着北京疯子般地温度,所幸教室有空调,才没有被热死。50天暑假,我背了两遍单词——星火的大本,灯哥的指南强攻完第一遍,政治上完强化班。那时的作息是这样的:7点起床,半小时后在教室里坐下来到11点,吃饭后看报纸,然后睡到2点半;晚饭加散步一个小时,十点半回宿舍睡觉。悠悠然乎?
开学到了九月,开始上论坛找消息,去所里找师兄。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论坛上的兄弟姐妹们都背了五遍单词啃了六遍灯哥,我还在起步阶段——这是坏消息;师兄说只管把初试过了,复试中学校的牌子能保你无事——这是好消息(但事实证明师兄错了,我必须称赞计算所的公平。复试中的倒霉虫竟然大多是名校子弟。)。但是倘若过不了初试,复试从何说起?那时才有慌乱的感觉。所幸刚刚九月,还来得及。九月——十二月,刻骨铭心的四个月。选择教室,我找了最偏僻的一栋老楼,在校园的角落,没有空调,没有网口,没有饮水机,供暖恶劣,人迹罕至,楼后是荒芜的废园,楼前是参天的大树。
一旦知道了时间的可贵,那也意味着日子过得快了起来。每天十个小时的学习生涯中,不知不觉昼短夜长,竟然到了冬天。冬天的二号楼更是荒凉,有时下雪,有时刮风,唯一不变的是周围稀少的人影。每日里静静看书,累了就去废园听听鸟鸣,冬日的午后,阳光下寂静而温暖。记得总有一只流浪猫在我对面的草丛里瞌睡,金黄色的小家伙,像大学里所有的流浪猫一样,懒散又冷漠。
还记得那个总穿灰色羽绒服的男孩吗?他想你了,小家伙。
九月十月,将单词背完五遍,石春桢的220做完——厚厚的一本,文章难得出奇,题目却简单得出奇(所以说这本书只要读文章即可,不要做题)。灯哥啃完了第二遍(第一遍其实什么都不会做,只是在被动地跟着作者的思路走;第二遍完全自己做一遍,地毯式,一个不漏)。专业课大概看了看教材,唤起回忆。
秋天的最后一个月,11月是北京最好的时候。天朗朗地晴着,不肃杀也不暧昧,每天醒来总有一种难抑的激情,想象自己考上了,然后是锦衣玉食高冠博带——就这样漫无边际地神游十分钟,再乐陶陶地去教室。那时心情真得很晴朗,晴朗地莫名其妙,晴朗地没心没肺,呵呵。
11月树开始落叶,楼前每天都是厚厚一层金黄。不是踏青的季节,却每天都有踏青的兴致——金黄的季节,落叶与大地的亲吻,最美的姿态,最后的倾情,最缠绵的情话,最达观的涅磐。
十一月,心静如水,效率却是惊人。开始看政治,一个星期解决第一轮。重心转移到专业课(具体说是数据结构跟操作系统,组成原理12月下旬才开始突击),每天仍然保持10个小时的学习时间。
冬天说来就来,12月的北京,天寒地冻。2号楼糟糕的供暖终于让人忍无可忍,小教室的人日渐稀少,终于到了圣诞节,三层小楼冷清地像是从来没有人能来过,我成了最后的守望者。恰如圣经上说的,耶稣这一夜降生,万物噤声。我不是信徒,却有生第一次真诚地祈祷——愿我今生所有的日子都这么充实而美好。
整个12月,小教室的人数始终没有超过5,我是唯一的常驻者。寒冷让人专心,这个月我背完了第八遍单词,做完了张锦芯的模拟考场,15套题,几乎每一套都上80分。灯哥啃完了第三遍,永乐的400题做完,120分能够保证。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看完教材,没有使用任何参考书(事实是,相对于试题的难度,书店里所有的参考书都太过简单),直接用名校的真题练手。手中备齐了30几套北大清华哈工的真题,效果很好。至于政治,100题——30题——20天20题,倒也把思路理得井井有条。
新年夜,依然在自习室度过,依然是惟一的留守者。隐隐感到了丝丝悲壮,有些感慨。人生苦短,我欲何求?考研的日子累则累矣,但要说苦,却大谬了。心力交瘁是人生的大无奈,但对于我的考研,这个词只说对了一半。我的心永远都是自由而达观的,回首来路,考研成功的最大秘诀,我归之于平静的心。
1月15日之前的半个月,每天的学习时间减成了6个小时,跟室友聊天,看电影,听讲座,日子波澜不惊。
之后的精力,我投入了另一种人生尝试:找工作。一个月后,搞到了参差不齐的一堆offer,还有鱼龙混杂的一堆经验。就等成绩公布,决定准备复试还是选择某个offer了。
3月6日早晨,被朋友的电话吵起,出成绩了。那时确实忐忑,毕竟能进计算所是人生之大得意啊。查询网页竟然以惊人的速度打开,全然不像计算所一贯的拖拖拉拉。真相猛然出现,猝不及防。
381.
一个月后,面试,计算所的某个房间。结束时我鞠躬致谢,看到了导师微笑的眼神。
我来了,波澜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