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北京交通大学 2018 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研大纲 劳动经济学 (一)劳动经济学概况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的形成与 发展的基本路径以及历史沿革。 (二)劳动力市场分析 1.劳动力供给 (1)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与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 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曲线的特点。 (2)劳动力供给分析的基本模式:劳动的效用与无差异曲 线分析;预算约束线分析;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分析以及 约束条件变化与最佳时间结构的调整。 (3)家庭劳动力供给分析的基本模式:家庭劳动力供给的 选择——就业与非就业;家庭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 (4)劳动力供给的实证分析:我国劳动力参与率的周期变 动特点与趋势;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的内容。 2.劳动力需求 (1)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概念:劳动力需求的含义和性质; 劳动力的需求弹性分析。 (2)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与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分析 劳动力需求的基本假设条件以及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企业 生产方法的选择(等产量、等成本及最佳生产方法决定劳动 力需求);固定技术系数条件下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因素。 (3)劳动力需求的调整:生产规模扩大与劳动力需求调整; 生产要素价格变动与劳动力需求调整;短期和长期劳动力需 求曲线比较;行业劳动力需求曲线。 (4)劳动力需求弹性:决定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的因素分 析以及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分析。 (5)非营利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非盈利企业及其行为与劳 动力需求分析;公共部门的劳动力需求;适度增长目标下及 人均收入最大化目标下企业的劳动力需求。 3.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相互作用 (1)均衡的基本含义:古典均衡;当代经济学对均衡概念 的扩充。 (2)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单一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静 态均衡;劳动力供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多维竞争性劳动力 市场的均衡分析。 (3)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动态均衡的基本假设;劳动 力市场动态均衡的三种模型;公共部门的劳动力市场均衡。 (4)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同 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充分就业。 (5)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分析:劳动力市场非均衡产生的 原因;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劳动力短缺与过剩; 工资漂浮与平均主义。 (6)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供求:人口、资本存量与均 衡工资率;W·刘易斯的经济增长模型;劳动力供求平衡的 调节。 (三)人力资本分析 1.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人力资本、人力资 本投资的含义和投资方式;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模式。 2.个人教育投资决策:学校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教育 投资决策模型。 3.企业培训投资决策:企业培训投资决策的一般模型;企业 培训的两种类型(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 4.企业雇用成本与劳动力需求模型的修正:雇用成本分析; 企业劳动力需求模型的修正。 5.人力资本市场均衡:人力资本投资需求曲线、供给曲线 及均衡分析。 (四)不同市场结构下的工资与就业分析 1.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 (1)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的决定:均衡价格理 论的一般原理;工资水平的决定。 (2)工资形式: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附加福利;利润分 享制度。 (3)工资差别:补偿性工资差别;竞争性工资差别;垄断 性工资差别。 (4)产业与地区工资差别:产业工资差别;地区工资差别; 收入差别的度量。 2.非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工资水平与就业的影响 (1)垄断市场条件下的工资和就业量的决定:劳动力的需 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工资和就业量的决定。 (2)工会对工资水平的影响:增加劳动力需求;限制劳动 力供给;集体谈判。 (五)就业与宏观经济变动 1.就业总量的决定:总供给与总需求;就业总量的决定。 2.失业及其类型:失业与充分就业;失业的类型;需求不 足性失业及缓解对策。 3.失业的度量及影响:失业率和失业持续期;失业的负面 影响。 (六)失业与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的含义及类型:通货膨胀的含义及衡量;通货 膨胀的类型 2.菲利普斯曲线:早期的、附加预期的、理性预期的菲利 普斯曲线;自然失业率。 3.菲利普斯曲线面临的挑战:经济滞胀现象;新经济的“两 低一高”现象。 (七)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与调节 1.政府行为与劳动力市场:政府支出、政府税收、最低工 资立法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2.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与竞争: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 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机制与制度结构。 3.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 策、人力政策。 (八)劳动关系 1.劳动关系及其调整:劳动关系的内涵;劳动关系的调整 机制。 2.中国劳动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 变过程中的劳动关系;中国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