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2021年赣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大纲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同等学力考生复试加试考试科目及参考书
科目一:《法理学》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①]
二、试题题型结构
简答题、论述题
三、主要参考书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四、考试内容
第一编 法理学导论
第一章 法学
第一节 法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法学的历史
第三节 法学与相邻学科
第四节 法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 当代中国的法学体系
第六节 法学教育
第二章 法理学的性质与对象
第一节 法理学的性质
第二节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学习法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中国化的进程
第二编 法理学基本概念
第四章 法、法律
第一节 “法”“法律”的语义分析
第二节 法的本质
第三节 法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法的作用
第五节 法的定义
第五章 法的渊源、分类和效力
第一节 法的渊源
第二节 法的分类
第三节 法的效力
第六章 法律体系
第一节 法律体系释义
第二节 法律部门及其划分标准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七章 法的要素
第一节 法的要素概述
第二节 法律概念
第三节 法律规则
第四节 法律原则
第八章 权利和义务
第一节 历史上的权利和义务概念
第二节 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第三节 权利和义务的分类
第四节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第九章 法律行为
第一节 法律行为释义
第二节 法律行为的结构
第三节 法律行为的分类
第十章 法律关系
第一节 法律关系概述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主体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客体
第四节 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与消灭
第十一章 法律责任
第一节 法律责任概述
第二节 法律责任的原则
第三节 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
第四节 法律责任的承担
第三编 法的起源和发展
第十二章 法的历史
第一节 法的起源
第二节 法的历史类型
第十三章 法律演进
第一节 法律演进概述
第二节 法律继承
第三节 法律移植
第四节 法治改革
第十四章 全球化与世界法律发展
第一节 全球化概述
第二节 全球化时代的法律发展趋势
第三节 法治与全球治理
第四编 法的运行
第十五章 法的制定
第一节 立法概述
第二节 依法立法
第三节 科学立法
第四节 民主立法
第五节 比较立法
第十六章 法的实施
第一节 法的实施概述
第二节 宪法的实施
第三节 执法
第四节 司法
第五节 守法
第十七章 法律程序
第一节 法律程序概述
第二节 正当法律程序
第三节 程序正义
第十八章 法律职业
第一节 法律职业概述
第二节 法律职业制度
第三节 法律职业伦理与法律职业思维
第十九章 法律方法
第一节 法律方法概述
第二节 法律发现
第三节 法律解释
第四节 法律推理
第五节 法律论证
第六节 司法数据处理
第五编 法的价值
第二十章 法的价值概述
第一节 法的价值的概念
第二节 法的价值体系
第三节 法的价值的冲突与整合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价值
第二十一章 法的基本价值
第一节 法与秩序
第二节 法与自由
第三节 法与效率
第四节 法与正义
第二十二章 法与人权
第一节 人权的概念
第二节 人权体系
第三节 法对人权的保护作用
第六编 法治与法治中国
第二十三章 法治原理
第一节 法治的概念
第二节 现代法治的理念
第三节 法治与法制
第四节 法治与人治
第五节 法治与德治
第二十四章 法治与经济和科技
第一节 法治与经济
第二节 法治与科技
第二十五章 法治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法治与政治
第二节 法治与文化
第三节 法治与社会治理
第四节 法治与生态文明
第二十六章 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
第一节 全面依法治国方略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第四节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科目二:《宪法学》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题题型结构
简答题、论述题
三、主要参考书
《宪法学》编写组:《宪法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最新版。
四、考试内容
导论
第一节 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 宪法学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宪法学的分类和特征
第四节 学习宪法学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 宪法学基本原理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本质
第二节 宪法的分类和渊源
第三节 宪法的制定、解释与修改
第四节 宪法的效力和作用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宪法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章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一节 宪法指导思想
第二节 宪法基本原则
第四章 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
第一节 国家性质
第二节 国家形式
第三节 国家标志
第五章 国家基本制度
第一节 经济制度
第二节 政治制度
第三节 文化制度
第四节 社会制度
第六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第一节 公民基本权利的一般原理
第二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
第三节 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七章 国家机构
第一节 国家机构的一般原理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第四节 国务院
第五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六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七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第八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九节 特别行政区政权机关
第八章 宪法实施的监督
第一节 宪法实施
第二节 宪法监督
第三节 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①] 特别提示:同等学力考生(含本科结业生和高职高专毕业后满2年)、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及非全日制学历教育(自考、函授、网络教育)考生均须加试。每门科目60分为合格。加试成绩不计入复试成绩,加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