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2021年赣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大纲
学科教学(地理)同等学力加试大纲及参考书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自然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自然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是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球、地质、地壳、大气和气候、海洋和陆地水、地貌、土壤圈、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自然地理综合研究。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熟悉自然地理各分支部门的研究内容,掌握环境要素在自然地理中的地位和相互作用,熟悉考生所在地区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地理现象,具备解决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的能力,论述自然地理环境综合性与整体性。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绪论
理解地理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部分;了解地理学的“三分法”、“三层次”和“三重性”;了解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及其任务;了解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二)地球
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地理意义;了解地球运动规律、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地理意义;了解岁差、章动和极移的基本概念;理解地理坐标的定义及其地球表面经度、纬度的划分;掌握地球的圈层构造及特征;掌握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三)地壳
了解地壳的化学成分、矿物、造岩矿物及常见矿物;了解岩浆岩的概念、矿物组成、产状、结构、构造及其主要类型;理解沉积岩的概念、基本特征及主要类型;理解变质作用的概念、控制因素、类型;了解构造运动的特点与基本方式,构造运动与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理解地质构造的定义、最常见的四种类型;理解板块构造学说、槽台说与地洼说、地质力学学说的概念和理论;掌握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代的概念。
(四)大气和气候
掌握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各自的作用;理解大气的结构,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及其各层次的特征;理解太阳辐射、大气能量、保温效应及其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理解气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气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特点;了解大气湿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湿度的变化与分布;掌握大气水分蒸发及其影响因素、凝结和凝结条件;理解水汽地表面和大气中的凝结现象;了解降水的形成、类型,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和降水量的地理分布;了解大气运动的概念,作用于空气的力及其相关定义,自由大气中的空气运动,风随高度的变化;了解大气环流的概念,全球环流、季风环流及局地环流的特性及其运动;了解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气团和锋面、气旋、反气旋的生成、发展、结构和天气以及相关概念;了解气候的概念,气候系统的组成及其特性;理解辐射因子、环流因子、地理因子对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规律;了解低、中、高纬度及高地气候型的气候变化特性;理解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代气候变化的原因;掌握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理解未来气候的可能变化。
(五)海洋和陆地水
掌握地球上水的分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的规律;掌握河流、水系和流域的概念,流域特征对河流的影响;理解河流水情要素,流速、流量的定义;了解河流分类的意义、原则与我国河流的分类;理解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理解湖泊的成因、类型、湖水的性质、水文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理解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总矿化度和硬度,岩石的水理性质,地下水的动态和运动,地下水按埋藏条件的分类及其变化规律。
(六)地貌
理解地貌的成因,基本地貌类型以及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掌握风化作用的概念、类型,风化壳的基本特征、类型及其分布;了解块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崩落与崩塌、滑落与滑坡、蠕动有关的重力地貌单元的特点、形成过程;理解流水作用的类型和基本特征,坡面流水与沟谷流水地貌、河流地貌单元的特点、形成过程及其演变规律;了解准平原与山麓面的特点、形成过程和变化规律;掌握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岩性与构造条件、水动力条件以及地表、地下喀斯特地貌特点;掌握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环境条件、过程及其演变规律,喀斯特地貌的地域分异特征;了解风沙作用的形式,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单元的特点、形成过程及其演变规律。
(七)土壤圈
掌握土壤及其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土壤的形态特征、物质组成及其相互联系与作用机制;了解成土因素学说,成土因素对土壤的形成作用;理解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主要成土过程;了解土壤的分类、分布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土壤的水平、垂直分布规律;了解土壤的地域分布规律、耕作土壤分布规律,世界土壤分布特征;理解各种土壤类型的基本特征;掌握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利用和保护。
(八)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了解生物圈的概念,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的基本特性;理解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掌握生态因子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及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理解种群的概念及其一般特征,生物群落的概念、种类组成、群落的外貌与植物的生活型特性、群落的结构、群落环境、生物群落的动态、群落的分类;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组分、结构和功能;掌握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与生态平衡;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生态农业;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理解生物多样性概念及其价值;掌握全球生物多样性概况及受威胁现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及其方法。
(九)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了解自然综合体—地理系统—地理耗散结构;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与能量基础,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交换;理解地域分异规律的概念,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形成背景及本质含义;理解非地带性规律的范畴及其含义;掌握地域分异的尺度,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理解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不合理行为的反馈;掌握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三、主要参考书
伍光和,王乃昂,胡双熙,田连恕,张建明编著,自然地理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人文地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人文地理学科目内容包括人文地理学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人文地理学中的实际问题。
二、考查主要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第三节 人文地理研究的方法论
要求: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出现与发展、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体系、人文地理学的应用领域、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与基本理论
主要内容:
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
第二节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要求:掌握人文地理学的五大主题和主要的人文地理学相关理论。
第三章 文化与文化的地理学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文化概念和文化结构
第二节 文化的形成与特点
要求:掌握空间分析不同维度的概念、空间研究与区域研究的发展,以及各种扩散类型的辨析与应用。
第四章 人口地理学
主要内容:
第一节人口与发展
第二节人口分布与迁移
第三节人 种
第四节民 族
第五节民俗与流行文化
要求:掌握人口与发展的关系、人口分布与迁移、人种的划分与地理环境、民族的形成与特征、世界民族的分布、民族的迁移与集聚、民族的变化与整合、民间文化与流行文化。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主要内容:
第一节农业的起源
第二节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第三节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第四节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要求:掌握农业的起源、农业的发展与类型、农业的形成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世界农业生产布局、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第六章 工业的出现与发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工业的出现和初期发展
第二节 工业生产的扩散和继续发展
第三节 产业类型和工业区
第四节 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新变化
第五节 工业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要求:掌握影响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工业化过程、世界工业分布的新变化以及全球化。
第七章 语言地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世界语言的分类与分布
第三节 语言的扩散与影响
第四节 语言景观
要求:掌握语言的起源理论、世界主要语言分类、语言扩散的影响及语言景观的特征。
第八章 宗教与宗教地理学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宗教的产生与世界主要宗教
第二节 宗教的传播与分布
第三节 宗教仪礼(习俗与地理环境)
第四节 宗教景观
要求:掌握宗教的产生、传播与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宗教礼仪、习俗与地理环境、宗教景观。
第九章 聚落地理
第一节 聚落
第二节 城市
第三节 集镇与农村
要求:掌握聚落起源与发展、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城市地域结构、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和城市的景观与感知。
第十章 旅游地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旅游业的兴起
第二节 旅游的区域特征
第四节 旅游资源与旅游地
第五节 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要求:掌握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旅游的区域特征、旅游地的文化特征、世界旅游资源与旅游地理、旅游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十一章 行为地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 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第三节 人类行为与区位选择模型
要求:掌握环境知觉与认知的概念、地理物象的概念及其规律、物象评价与外在行为、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第十二章 政治地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政治地理要素
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第三节 国家权力
第四节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要求:掌握政治地理的现象、单元、结构和过程、国家的基本特征、国家领土与领土主权、国家的中心性区域、边界与边疆、国家权力要素、国家实力、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基本特征。
第十三章 人文地理所面临的问题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二节 世界新的政治地理格局中的人地关系
第三节 文化景观研究与文化景观建设
要求:掌握人地关系与人地理关系理论、PRED系统的概念与特征、可持续发展理论。
三、参考书目: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赵荣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