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系成立于1941年,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英语语言文学学科是全国第一批高校重点学科点之一,2001年、2007年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80年代初在全国高校第一批建立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80年代末国家教委批准建立的第一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两个博士后流动站之一就设在北外。本学科点是“211工程”学校中的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一直是国务院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全国高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外语教材编审委员会、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英语专业委员会、全国英国文学学会、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全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和澳大利亚研究会等重要学术机构主要负责人所在单位。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学和科研团队。继王佐良、许国璋、周珏良等老一辈著名学者之后,英语系又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学者,包括胡文仲、钱青、张中载、吴冰、何其莘、梅仁毅、刘润清、庄绎传、吴一安等,以及许多中青年学术骨干。这批优秀学者的崛起,使本学科的学术研究在国内始终保持一流水平并得到长足发展。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英语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7年、2008年,英语专业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等荣誉。以“融合英语教育与人文教育,培养通识-国际型外语人才——英语本科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为题的北京市教学改革项目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以“改革教学内容,创新培养模式——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课程体系研究”为题的北京市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英语系本科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专业功底、深厚的人文素养、全面的知识结构、出色的学习、思辨、创新、合作与领导能力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国际型、通识型优秀人才。学制为四年。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学习、思辨、研究和创新能力。
英语系08级单理扬同学获2009年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总冠军
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两个主要阶段:一、二年级为基础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语言基本功训练和交际能力的培养。采取小班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以训练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为主,同时开设一些如英美社会与文化、文学概论等入门性知识课程;从三年级起,学生开始接受口译、笔译方面的系统训练。同时,他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英语语言与文学、社会与文化研究、国际政治与经济、翻译理论与实践以及国际新闻与传播等方向的专业课程。英语系的本科生在完成本专业学习的同时可以辅修国际关系、国际经贸和法律等专业的第二学位。
英语系开设的课程全部用英文授课,毕业论文以英文撰写。
英语系近年来特别重视构建多维立体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本科生导师制,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导航;积极开辟第二课堂,通过英语戏剧社、英语演讲辩论俱乐部、英语创作协会、英院学通社等学生英语社团以及每年一度的英语文化节、新生语音、配音大赛、英文国际辩论赛等,为学生提供提高英语水平和思辨能力、展示才艺、锻炼组织和沟通能力的机会;学生在校期间还有机会以工作人员或志愿者身份参与重大外事活动或高级别的国际赛事和会议,从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中得到多方面的锻炼。
为了培养国际视野,英语系学生在读期间可到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以及香港城市大学等留学一个学期或一年,也可以参加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举办的暑期学校,英语系承认学生在外修读的学分。
英语系学生经过四年学习,不仅能掌握听、说、读、写、译等基本的实用技能,具有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还能掌握语言文化、人文社科领域里的广泛的知识,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力、择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因此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也可以顺利进入英语专业及其他人文社科相关领域进一步深造。从近几年的就业统计看,除去继续深造和个别选择自由职业的学生以外,其他学生100%达到一次性就业。毕业去向包括外交、外事、外贸、金融、对外交流、国际传播、英语教育、研究和出版等多部门、多领域。
英语系教学层次齐全,除优秀的本科教学外,还拥有历史较悠久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点、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硕士生和博士生学制分别为两年半和三年,分为英美文学、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美国研究、英国研究、澳大利亚研究、加拿大研究和爱尔兰研究等七个专业领域。研究生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较高理论水平和独立研究能力、能够从事高校教学和科研及高级翻译工作的高层次英语人才。硕士点在过去几年中发展很快,现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每年招生人数已经持平。
多年来,北外英语系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高级外交官、媒体精英、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和翻译人才,以及优秀的教学科研人员。许多毕业生早已是活跃在社会各界的中坚力量,正为社会做出广泛而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