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04年的京师大学堂博物系,1923年更名为生物学系,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建立的生物系之一,1998年扩展为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经过汪堃仁、孙儒泳、郑光美、薛绍白、王永潮、柳惠图和徐汝梅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几十年的严谨治学和艰苦创业,以及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奋发努力,学院软、硬件办学条件显著提升,教育与科研业绩显著,事业发展蓬勃。
学院历经百余年的发展与壮大,建立了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卓越地位,已成为我国生命科学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学院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双基地单位,以及“211工程”和“985项目”重点建设单位。
学院设有细胞生物学系、生态科学系、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和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系,以及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生态学研究所和生物医学研究所。作为首批“生物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学院现为北京市生物学一级重点学科,拥有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8个和硕士授予权14个,其中细胞生物学和生态学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被列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发育生物学被列为校级重点学科,并设有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现有细胞增殖及调控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因工程药物及生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高等学校蛋白质组学研究院和医学研究院以及8个校级重点实验室与5个专门性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及高层次人才培养机构。
学院师资力量精良,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长江讲座教授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获得者3人、京师学者讲座教授2人、京师学者特聘教授2人、荣誉教授2人。聘任国内外兼职教授40余人,构成了一支学科结构合理、梯队结构优化、学术氛围和谐、创新性强、团结相融的师资队伍。
学院紧密围绕人类生存与健康安全等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实际,发挥学院宏微观相结合的综合学科群作用,形成了优势明显、结构合理、特色突出的以细胞增殖及调控分子机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机理、基因工程药物及生物技术产品研发为主要特色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以“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学士、硕士到博士学位的完整人才培养模式,并构筑了运行与管理高效的“生命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与“生命科学实验技术中心”、“学研”和“学企”相结合的实践与实训基地以及各级科研机构等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支撑体系,为学院整体科教实力的提升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