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考研秘籍考研网!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考博真题下载    考研真题下载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网 >> 文章中心 >> 专业课 >> 正文  2019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初试、复试业务课考研大纲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单位网上接受咨询和报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研究生专场招聘场面火爆
普通文章 厦大女研究生被杀案终审判决 凶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广东八校网上试点考研报名将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硕士北京招生单位报名点一览
普通文章 洛阳高新区21名硕士研究生被聘为中层领导
普通文章 浙江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从下周一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海考区网上报名时间安排表
普通文章 广东:研究生入学考试2003年起重大调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国研招上海考区报名点一览表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宁夏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大连铁道学院04年硕士接收调剂生源基本原则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筹)05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学04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5年硕士调剂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调剂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学04年研究生招收统考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 加试科目
081400 土木工程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一
④土力学或结构力学
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
或工程地质学
或地下建筑工程设计与施

①岩土工程勘察
②基础工程学
081803 地质工程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二
④工程地质学或岩土钻
掘工程学
土力学或工程力学
①钻井液与工程
浆液或岩体力学
②基础工程学
083700 安全科学与工程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二
④安全技术与基础或材
料学概论
现代安全管理
①电气安全
②起重与机械安

085213 建筑与土木工程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二
③数学二
④土力学或结构力学
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
或工程地质学
或地下建筑工程设计与施

①岩土工程勘察
②基础工程学
085217 地质工程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二
③数学二
④工程地质学或岩土钻
掘工程学
土力学或工程力学
①钻井液与工程
浆液或岩体力学
②基础工程学
085224 安全工程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二
③数学二
④安全技术与基础
现代安全管理
①电气安全
②起重与机械安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土力学》考试大纲
试卷结构:
概念题与选择题 约占 20%
论述题 约占 40%
计算题 约占 40%
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土的三相组成
考试内容
土的三相组成、粒组划分、颗粒级配的测定、颗粒级配的表示方法、土按颗粒级配的分类;矿物
类型、矿物成分与粒组之间的关系;水的类型与特征、土中气体;土粒的比表面积、粘粒双电层、影
响扩散层厚度的因素;土粒的连结、土的结构类型。
考试要求
1.理解土的三相组成的概念。
2.掌握粒组划分的原则、颗粒级配的测定方法和表示方法,以及土按颗粒级配的分类。
3.理解矿物类型、矿物成分与粒组之间的关系,掌握三种粘土矿物的工程特征。
4.掌握水的类型与特征、土中气体的类型。
5.理解并掌握土粒的比表面积、粘粒双电层的概念,以及影响扩散层厚度的因素。
6.理解土粒的连结、土的结构类型。
二、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
考试内容
土的基本物理性质:土粒密度、土的密度与重度、土的含水性、土的孔隙性等,以及基本指标之
间的关系;粘性土的稠度状态与可塑性;土的渗透规律及影响因素;土的工程分类的一般原则和分类、
我国主要的土质分类情况。
考试要求
1.理解土粒密度、土的密度与重度、土的含水性、土的孔隙性等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指标之间的
关系。会推导三相指标之间的关系式。
2.理解并掌握粘性土的稠度状态与可塑性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3.了解土的渗透规律及影响因素的概念,掌握达西定律。
4.理解土的工程分类的一般原则和分类及我国主要的土质分类情况。
三、地基应力计算
考试内容
均匀地基的自重应力、成层地基的自重应力;在竖向集中荷载作用、矩形面积竖直均布荷载作用、
矩形面积水平均布荷载作用、矩形面积竖直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圆形荷载作用、条形荷载作用下,
地基的附加应力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基底压力的分布规律、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有效应力原理中的
有效应力及孔隙水压力、自重应力作用下的两种应力、渗流作用下的两种应力、附加应力、孔隙水压
力系数;应力路径和几种典型的加载应力路径。
考试要求
1.理解地基应力的基本概念。掌握均匀地基的自重应力、成层地基的自重应力的计算方法。
2.掌握在竖向集中荷载作用、矩形面积竖直均布荷载作用、矩形面积水平均布荷载作用、矩形面
积竖直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圆形荷载作用、条形荷载作用下地基附加应力计算方法。理解影响地基
附加应力的因素。
3.掌握基底压力的分布规律和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
4.理解有效应力及孔隙水压力、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概念,掌握有效应力原理公式、自重应力作用
下的两种应力、渗流作用下的两种应力、附加应力、孔隙水压力系数求解公式。
5.理解应力路径的概念和几种典型的加载应力路径。
四、地基变形计算
考试内容
地基变形计算的基本概念;土压缩变形的本质、压缩定律、变形模量、前期固结压力及其确定方
法、现场压缩曲线;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计算方法:分层总和法、规范方法、按应力历史计算、按变形
模量计算、按沉降机理计算;饱和土一维渗透固结理论。容许沉降量及减小沉降危害的措施。
考试要求
1.理解地基变形计算的基本概念。
2.理解土的压缩变形的本质,掌握土的压缩定律、变形模量、前期固结压力及其确定方法,了解
现场压缩曲线。
3.理解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计算方法:分层总和法、规范方法、按应力历史计算、按变形模量计算、
按沉降机理计算;掌握分层总和法和规范方法。
4.掌握饱和土一维渗透固结理论。了解比奥固结理论。
5.掌握容许沉降量等概念,理解减小建筑物沉降危害的措施。
五、土的抗剪强度
考试内容
土的抗剪强度理论、土的抗剪强度、极限平衡理论;抗剪强度指标的确定方法:直接剪切试验、
三轴剪切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大型直剪试验、饱和粘性土剪切试验方法;抗剪
强度的两种表示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抗剪强度指标的选用。
考试要求
1.掌握土的抗剪强度的概念及土的抗剪强度理论。
2.掌握直接剪切试验、三轴剪切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确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的方法。
3.了解抗剪强度的两种表示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及如何选用抗剪强度指标。
六、挡土结构物上的土压力
考试内容
挡土结构物上土压力的类型;静止土压力的计算方法;朗肯土压力理论:主动土压力计算、被动
土压力计算;库仑土压力理论:主动土压力计算、被动土压力计算、库尔曼图解法及工程应用;朗肯
土压力理论与库仑土压力理论之间的比较:分析方法、适用条件、计算误差、指标的选用。
考试要求
1.掌握挡土结构物上土压力的三种类型。
2.理解并掌握朗肯土压力理论的基本原理,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
3.理解并掌握库仑土压力理论的基本原理,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理解库尔曼图
解法及其工程应用。
4.朗肯土压力理论与库仑土压力理论之间的比较:分析方法、适用条件、计算误差、指标的选用。
七、土坡稳定性分析
考试内容
无粘性土坡的稳定性分析包括:均质的干坡和水下坡、有渗透水流的均质土坡;粘性土坡的稳定
性分析包括:整体圆弧法、瑞典条分法、毕肖普条分法、普遍条分法、有限元法,以及最危险滑裂面
的确定方法和容许安全系数;天然土坡的稳定问题包括:裂隙硬粘土的边坡稳定性、软土地基上土坡
的稳定性分析。
考试要求
1.理解并掌握土坡稳定性分析的概念。
2.掌握均质的干坡和水下坡、有渗透水流的均质无粘性土坡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3.掌握粘性土坡的稳定性分析方法中的整体圆弧法、瑞典条分法、毕肖普条分法、普遍条分法。
理解最危险滑裂面的确定方法和容许安全系数。
4.理解裂隙硬粘土的边坡稳定性、软土地基上土坡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八、地基承载力
考试内容
地基承载力的概念;地基的破坏形式、地基变形的三个阶段、荷载特征值;按塑性变形区范围确
定地基容许承载力,临塑荷载公式、临塑荷载与临界荷载;地基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普朗特尔-
瑞斯纳公式、太沙基公式、汉森公式;天然地基的容许承载力确定方法:按塑性变形区范围确定、按
极限承载力确定、按地基规范确定、按原位试验确定。
考试要求
1.理解并掌握地基承载力的概念。
2.掌握地基的破坏形式、地基变形的三个阶段、荷载特征值。
3.掌握按塑性变形区范围确定地基容许承载力的方法,临塑荷载公式、临塑荷载与临界荷载;
4.理解并掌握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普朗特尔-瑞斯纳公式、太沙基公式、汉森公式。
5.理解并掌握天然地基的容许承载力确定方法:按塑性变形区范围确定、按极限承载力确定、按
地基规范确定、按原位试验确定。
参考教材:
土力学(第二版),林彤、谭松林、马淑芝编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2 年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结构力学》考试大纲
试卷结构:
判断题、填空题与选择题 约 40%
作图及计算题 约 60%
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
考试内容
几何构造分析的概念;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律;平面杆件体系的计算自由度。
考试要求
了解几何构造分析概念;熟练地掌握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律,并对一般平面杆件体系进行
几何组成分析,确定计算自由度。
二、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考试内容
静定多跨梁;静定平面刚架;静定平面桁架;组合结构;三铰拱;静定结构的一般性质。
考试要求
了解静定结构的力学特性。掌握利用隔离体分析方法计算静定多跨梁和静定平面刚架的内力;掌
握静定平面桁架的内力计算的结点法、截面法和联合应用法;掌握组合结构及三铰拱的内力计算方法;
掌握利用刚体体系的虚功原理的方法计算静定结构的内力。
三、影响线
考试内容
移动荷载和影响线的概念;静力法作简支梁影响线;结点荷载作用下梁的影响线;机动法作影响
线;影响线的应用。
考试要求
理解影响线的概念;掌握用静力法做简支梁、结点荷载作用下梁、桁架的影响线;了解用机动法
做影响线;掌握利用影响线求各种荷载作用下的梁结构的最大内力和荷载的最不利位置。
四、结构位移计算
考试内容
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刚体体系的位移;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图乘法;温度变化、支座
移动、制造误差等因素作用下的位移计算;互等定理。
考试要求
理解变形体的虚功原理,掌握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步骤;掌握荷载作用下各类结构的位移计算公
式,掌握图乘法;掌握在支座移动、温度变化、制造误差等因素作用下结构的位移计算;了解互等定
理。
五、力法
考试内容
超静定结构的组成和超静定次数;力法的基本概念;超静定刚架和排架;超静定桁架和组合结构;
对称结构的计算;支座移动和温度改变时的计算;超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考试要求
掌握超静定结构的组成特点和超静定次数的判断方法,掌握力法的基本思路;掌握用力法计算超
静定刚架、排架、桁架、组合结构等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的计算方法,掌握利用结构的对称性简化计
算的方法;掌握用力法计算在支座移动、温度改变时的内力计算方法;掌握超静定结构的位移的计算
方法,了解超静定结构计算的校核。
六、位移法
考试内容
位移法的基本概念;无侧移刚架的计算;有侧移刚架的计算;位移法的基本体系;对称结构的计
算。
考试要求
掌握位移法计算刚架的基本思路;掌握用位移法计算无侧移刚架和有侧移刚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内
力的计算方法;掌握通过位移法的基本体系建立位移法典型方程的解法;掌握利用结构的对称性简化
刚架内力计算的方法。
七、力矩分配法
考试内容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考试要求
掌握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掌握单结点、多结点的力矩分配过程,掌握对称结构的力矩分配法。
参考教材:
结构力学Ⅰ——基本教程,龙驭球、包世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工程地质学》考试大纲
试卷结构:
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约占 30~40%
问答题(包括论述题) 约占 60~70%
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工程地质学基本概念及方法
考试内容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实际意义,它与其它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工程地质学发
展历史、现状和研究前沿。
考试要求
1. 理解工程地质学的内涵及任务;
2. 掌握工程地质学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例如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等;
3. 掌握工程地质学研究方法,针对各类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思路及基本方法;
4. 了解工程地质学与其它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前沿。
二、活断层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活断层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活断层鉴别及研究方法、活断层区建筑原则。
考试要求
1. 理解活断层的定义及其内涵;
2. 掌握活断层的基本特征;
3. 掌握活断层的鉴别方法;
4. 掌握活断层区建筑原则及防治对策;
5. 了解活断层工程地质评价理论及方法。
三、地震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基本特征、地震效应、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地震小区划、建筑抗震原
则及措施
考试要求
1. 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掌握地震的相关概念;
2. 掌握地震地质基本特征;
3. 掌握地震效应类型及相关概念;
4. 掌握振动破坏效应的评价方法;
5. 掌握砂土振动液化的机理、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及防护措施;
6. 掌握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
7. 掌握地震小区划的原理及方法;
8. 掌握强震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要点;
9. 掌握地震区建筑抗震原则及措施;
10. 了解我国地震分布的规律;
11. 了解地震的成因理论与机制。
四、岩石风化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岩石风化基本概念、影响岩石风化因素、风化壳及分带标志和方法、岩石风化防护措施
考试要求
1. 掌握岩石风化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影响岩石风化因素;
3. 掌握风化壳垂直分带标志及方法;
4. 掌握岩石风化防护措施。
五、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基本概念、斜坡应力分布特征、斜坡变形破坏形式及机理、崩塌形成条件及基本特征、滑坡形态
要素及分类、稳定性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斜坡变形破坏预测预报原理及防治措施
考试要求
1. 理解斜坡的重应力分布特征,掌握影响斜坡应力分布的因素;
2. 理解斜坡的变形破坏的实质,掌握斜坡的变形破坏的基本形式;
3. 掌握崩塌形成条件及基本特征;
4. 掌握崩塌变形破坏的评价方法;
5. 掌握滑坡的形态要素及识别滑坡的方法;
6. 掌握滑坡分类依据及常用分类方案;
7. 掌握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
8. 掌握斜坡稳定性评价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刚体极限平衡法评价的思路及原理;
9. 掌握斜坡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要点(勘察的目的和任务、勘察阶段的划分、勘察技术方法)
10. 掌握滑坡防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重点掌握具体防治措施的特点及防治针对性;
11. 了解滑坡空间预测、时间预报的基本原理及研究思路。
六、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渗透变形概念及形式、产生渗透变形的基本条件、渗透变形预测、防治措施
考试要求
1. 理解渗透变形的基本概念,掌握影响渗透变形的基本形式;
2. 掌握产生渗透变形的基本条件及其影响规律;
3. 掌握渗透变形预测思路及评价方法;
4. 掌握渗透变形的防治原则及防治措施。
七、岩溶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溶蚀机理、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岩溶渗漏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岩溶塌陷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岩
溶渗漏及塌陷处理措施
考试要求
1. 理解溶蚀机理,包括溶蚀过程、混合溶蚀效应、其它离子的作用等;
2. 掌握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及影响因素;
3. 掌握岩溶渗漏的类型、影响因素及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
4. 掌握岩溶区选择库坝位址的原则;
5. 掌握岩溶渗漏的防治措施;
6. 理解岩溶地基变形破坏的主要形式;
7. 掌握岩溶塌陷的特征及其形成机理(潜蚀论、吸蚀论);
8. 掌握岩溶场地勘察要点(勘察的目的和任务、勘察阶段的划分、勘察技术方法)
9. 掌握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方法(覆盖型岩溶区、裸露型岩溶区);
10. 掌握岩溶地基的处理措施。
八、泥石流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基本概念、形成条件、我国泥石流分布与活动特点、分类、基本特征、预测预报、防治措施
考试要求
1. 理解泥石流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泥石流分布与活动特点;
2. 掌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3. 掌握泥石流的基本特征;
4. 掌握泥石流的常用分类依据及方案;
5. 掌握泥石流勘察要点(勘察的目的和任务、勘察阶段的划分、勘察技术方法、场地评价)
6. 了解泥石流空间预测、时间预报的研究内容及思路;
7. 掌握泥石流的防治原则及措施。
九、水库诱发地震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诱发地震的类型、水诱发机制、水库诱发地震发生的地质背景条件、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特征、
诱发地震的工程地质研究及预测
考试要求
1. 掌握诱发地震的类型(以诱发成因分类);
2. 掌握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特征;
3. 掌握水库诱发地震发生的地质背景条件;
4. 掌握水库诱发地震的诱发机制(水岩作用、水诱发机制、不同构造背景条件下的诱发机制);
5. 了解诱发地震的工程地质研究及预测方法。
十、地面沉降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基本概念、地面沉降机理、地面沉降的地质背景条件、沉降预测、防治及控制措施
考试要求
1. 掌握地面沉降的基本概念;
2. 了解我国地面沉降的基本特征;
3. 掌握地面沉降的诱发因素及地质环境;
4. 掌握地面沉降机理(主要是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
5. 了解地面沉降预测的内容、基本方法及预测成果;
6. 掌握地面沉降控制和治理的原则和措施。
十一、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技术要求
考试内容
岩土工程勘察的分级、工程安全等级、场地与地基复杂程度的等级、岩土工程勘察的阶段划分、
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
考试要求
1、 了解岩土工程勘察的分级
2、 熟悉场地条件、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合理布置勘察工作
十二、工程地质测绘
考试内容
工程地质测绘的意义和特点、工程地质测绘的范围、比例尺和精度、工程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
遥感技术在工程地质测绘中的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工程地质测绘的意义和特点
2、掌握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的要求和方法
3、掌握各类工程地质图件的编制。
十三、勘探与取样
考试内容
岩土工程勘察的任务、特点和手段、常用勘探技术的特点及技术要求(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
球物理勘探)、勘探工作的布置和施工顺序、采取土样
考试要求
1、了解工程地质钻探的工艺和操作技术
2、熟悉岩土工程勘察对钻探、井探、槽探和洞探的要求
3、熟悉岩石钻进中的 RQD 方法
4、熟悉各级土样的用途和取样技术
5、熟悉取土器的规格、性能和适用范围
6、熟悉取岩石试样和水试样的技术要求
7、了解主要物探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工程应用
十四、土体原位测试
考试内容
土体原位测试的优缺点和技术种类、常用土体原位测试技术的特点及技术要求(静力载荷试验、
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旁压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场地波速试验)
考试要求
1、 了解土体原位测试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2、 熟悉常用土体原位测试技术的适用范围和成果的应用。
十五、岩体原位测试
考试内容
岩体原位测试的意义及类型、常用岩体原位测试技术的特点及技术要求(岩体变形试验、岩体强
度试验、岩体应力测试、岩体现场简易测试)
考试要求
1、了解岩体原位测试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2、熟悉常用岩体原位测试技术的适用范围和成果的应用。
十六、现场检验与监测
考试内容
现场检验与监测的意义和内容、地基基础的检验与监测、地基加固与改良的检验与监测、深基坑
开挖与支护的检验与监测、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岩土体性质与状态的监测、地下水的监测
考试要求
1、了解岩土工程检测的要求
2、了解岩土工程检测的方法和适用条件
3、掌握检测数据分析与工程质量评价方法
4、了解岩土工程监测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5、掌握监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6、了解监测数据在信息化施工中的应用
7、熟悉地下水的类型和运动规律
8、熟悉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9、了解抽水试验、注水试验和压水试验的方法
10、掌握现场检验与监测成果的应用。
十七、勘察成果整理
考试内容
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定、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反分析问题、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考试要求
1、掌握岩土工程特性指标的数据处理和选用
2、熟悉场地稳定性的分析评价方法
3、熟悉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的分析评价方法
4、掌握勘察资料的分析整理和勘察报告的编写
十八、房屋建筑与构筑物岩土工程勘察
考试内容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桩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深基坑开挖的岩土工程问题、房屋建筑与构筑物岩
土工程勘察要点
考试要求
1、熟悉确定地基承载力的各种方法
2、熟悉桩的设计选型应考虑的因素
3、掌握布桩设计原则
4、熟悉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5、掌握桩身承载力的验算方法
6、掌握群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和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十九、道路和桥梁岩土工程勘察
考试内容
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桥梁岩土工程勘察问题及要点
考试要求
1、了解道路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和勘察方法
2、熟悉桥梁建筑工程勘察要点
3、掌握桥址选择工程地质论证
4、了解桥基勘察中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教材:
[1]工程地质学基础, 唐辉明,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岩土工程勘察,项伟、唐辉明,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3]岩土工程勘察与评价,高金川、张家铭,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13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岩土钻掘工程学》考试大纲
试卷结构:
名词解释:约占 20%
简答:约占 40%
论述题;约占 40%
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破碎机理
考试内容
岩石的组成和组织特点,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影响因素,岩石可钻性及可钻性分级方法,岩
石破碎机理和岩石破碎过程。
考试要求
1、了解岩石的组成和分类、岩石的结构和构造。
2、掌握岩石的密度和孔隙度、含水性和透水性、岩石的强度、硬度、岩石的弹性和塑性、岩石
的研磨性等基本概念,理解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因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了解岩石的物理力学
性质的测量方法。
3、理解岩石可钻性的概念、岩石可钻性划分的意义、划分方法及各方法的优缺点。
4、了解碎岩工具与岩石作用的主要方式,理解和掌握外载作用下的岩石应力状态、岩石在外载
作用下的破碎过程。
二、回转钻进用钻头
考试内容
硬质合金钻头及其钻进时的孔底碎岩过程、金刚石钻头及其钻进时的孔底碎岩过程、牙轮钻头及
其钻进时的孔底碎岩过程、全面钻头。
考试要求
1、了解钻探用硬质合金的组成与性能特点,理解硬质合金钻进孔底的碎岩过程及硬质合金的磨
损。
2、了解硬质合金钻头的基本类型,理解硬质合金钻头的各个结构要素,掌握钻头结构要素的确
定方法及用于不同地层的硬质合金钻头的特点。
3、了解钻探用金刚石的性能特点和要求,理解金刚石钻进孔底的碎岩过程,了解金刚石钻头与
扩孔器的基本类型与特点、钻头结构参数形式与特点,理解钻头结构参数、胎体性能与所钻岩石的匹
配性。
4、了解牙轮钻头的组成结构,理解牙轮钻进的碎岩机理,理解牙轮钻头结构与地层之间的适应
关系。
5、了解全面钻头的基本类型、特点及其参数的确定。
三、回转钻进工艺
考试内容
钻进效果指标、钻进规程参数对钻进效果的影响、硬质合金钻进工艺、金刚石钻进工艺、钢粒钻
进工艺、牙轮钻进工艺。
考试要求
1、了解钻进效果指标,理解钻进规程参数和冲洗液性能对钻速的影响。
2、了解硬质合金钻头的选型,理解和掌握硬质合金钻进规程参数的确定,理解各钻进参数间的
配合关系。
3、理解孕镶金刚石钻头的选型原则,掌握金刚石钻进规程参数的确定,了解金刚石钻头的非正
常磨损形式。
4、了解五点法钻速试验的试验条件和步骤,理解和掌握牙轮钻进规程参数的确定。
四、冲击回转钻进与冲击、振动钻进
考试内容
液动和气动冲击器(潜孔锤)、冲击回转钻进用钻头、冲击回转钻进工艺、钢丝绳冲击钻进与振
动钻进工艺。
考试要求
1、了解液动冲击器和气动冲击器的基本类型与特点,理解液动冲击器和气动冲击器的工作原理。
2、了解冲击回转钻进钻头的类型,理解冲击回转钻进钻头选择的要求及原则
3、理解冲击回转钻进破岩机理及影响冲击回转钻进破岩效果的因素。
4、了解钢丝绳冲击钻进的原理、特点与钻具,理解钢丝绳冲击钻进规程参数的确定。
5、了解振动钻进原理,理解振动钻进工艺参数的确定及其相互间的影响。
五、岩矿心采取
考试内容
岩矿心采取的要求和影响因素、岩矿心按采取难易的分类和保全岩矿心的途径、单层和双层岩心
管取心、绳索取心钻进、反循环钻进取心。
考试要求
1、了解岩心钻探对岩矿心采集的要求,理解影响岩矿心采取的因素。
2、了解岩矿心按采取难易的分类,理解提高岩矿心采取质量的途径。
3、了解单层和双层岩心管取心钻具的结构,理解和掌握单层和双层岩心管取心方法及其特点。
4、了解绳索取心钻进的原理及其工艺过程,理解绳索取心钻进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绳索取心
钻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绳索取心钻进工艺参数及其冲洗液的选择。
5、了解反循环钻进取心的特点及其基本方法,理解建立冲洗液孔底反循环的方法原理与特点、
全孔反循环钻进取心(包括 CSR 钻进)的原理与特点。
六、钻孔弯曲与测量
考试内容
钻孔弯曲的原因与规律、钻孔弯曲测量及数据的处理、钻孔弯曲的预防与纠正、定向钻进方法与
原理。
考试要求
1、理解钻孔弯曲和钻孔空间要素的基本概念、钻孔弯曲的条件、钻孔弯曲的原因、钻孔弯曲的
规律。
2、了解钻孔弯曲测量的基本原理,理解和掌握钻孔轨迹确定的常用方法。
3、理解和掌握钻孔弯曲的预防与纠正技术方法原理与特点。
4、初级定向钻进原理及其实现技术方法
参考教材:
[1]岩土钻掘工艺学,鄢泰宁主编,中南大学出版社,2014
[2]岩土钻掘工程学,李巨龙、杨伟峰、于宗仁,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安全技术与基础》考试大纲
试卷结构:
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 40%
分析论述题、计算题 60%
考试内容与要求:
《安全系统工程》
一、概论
考试内容
系统、系统工程、安全系统工程等基本概念,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考试要求
1.掌握系统、系统工程、安全系统工程等基本概念;
2.熟悉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应用特点;
3.了解安全系统工程的产生与发展。
二、系统安全分析
考试内容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的选择,安全检查和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事
件树分析,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
考试要求
1.了解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的种类与选择;
2.掌握常用系统安全分析的方法与应用。
三、事故树分析
考试内容
事故树分析步骤,事故树的符号,事故树的编制,最小割集,最小径集,事故树的定量分析,基
本事件的重要度
考试要求
1.熟悉事故树的各种符号意义,事故树的结构函数;
2.熟悉事故树的各个层次的事件分析;
3.熟悉事故树的编制过程,事故树中的事件及事件符号,逻辑门及其符号,基本事件的结构重
要度、概率重要度、关键重要度;
4.掌握割集、最小割集、径集、最小径集的概念和计算,顶事件发生概率计算。
四、系统安全评价
考试内容
安全评价的相关概念,安全评价标准、原理、程序、内容,概率评价法,指数评价法,单元危险
性快速排序法,生产设备安全评价方法,安全管理评价,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法。
考试要求
1.了解安全评价的标准和原理;
2.掌握风险,风险的两个要素,安全评价的定义,安全评价内容和程序;
3.掌握道化法与蒙特法评价的方法与应用;
4.掌握生产设备安全评价方法;
5.熟悉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的单元划分、确定物质系数和毒性系数、计算工艺危险系数;
6.掌握概率评价法,安全管理评价法,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法;
7.掌握重大危险源评价法。
五、安全决策
考试内容
决策,决策过程,决策要素,安全决策,安全决策方法,模糊决策(评价)
考试要求
1.了解决策,决策过程,决策要素,安全决策;
2.熟悉定性属性的量化等级和范围,属性函数;
3.掌握安全决策方法与应用。
六、灰色理论和安全系统
考试内容
灰色理论,安全系统,灰色决策
考试要求
1. 熟悉灰色理论与安全系统;
2. 熟悉灰色理论在安全工程中的应用。
《安全人机工程学》
一、人体参数与感知与反应
考试内容
人体尺寸测量,人体主要参数计算,人体测量尺寸的修正,人体测量数据的选用原则,人的感知
与反应
考试要求
1.理解静态测量、动态测量、感觉与知觉的特性、肤觉、本体感觉;
2.掌握静态尺寸计算、视觉特征、听觉特征、人的反应;
3.掌握人体生理参数计算;
4.了解人体测量尺寸的修正、人体测量数据的选用原则、减少反应时间的途径;
5.熟练掌握反应时间、反应时间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二、人的心理特征与人的作业特征
考试内容
个性心理及其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因素,情绪与安全,社会心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注意与不注意,
作业特性,劳动强度及分级,作业疲劳及其测定
考试要求
1.理解个性心理、情绪与安全、需要与动机、群体心理、不安全心理状态、能量代谢、劳动强度、
作业疲劳、疲劳与安全;
2.掌握个性心理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因素、作业时氧消耗的动态量、劳动强度的分级
3.掌握群体心理因素 能量代谢的测定、作业疲劳的调查与测定;
4.了解 “注意”的机理、注意的生理机制、防止过劳、提高生产安全性;
5.熟练掌握情绪与安全、不安全心理状态 、劳动强度的分级、能量代谢、劳动强度、作业疲劳。
三、显示器与控制器设计
考试内容
显示器分类及功能,视觉显示方式的选择,刻度盘指针式显示器的设计, 数字显示器的设计, 听
觉传示装置设计,信号显示设计,荧光屏显示设计,控制器的类型及选择,控制器设计中的人机因素,
典型控制器设计,显示器与控制器布局
考试要求:
1.理解显示器分类、信号显示特征、荧光屏的显示特征、控制器的类型、方向盘的设计、显示器
布局、显示器位置与反应速度的关系;
2.掌握显示器的设计的基本原则、定量显示方式选择、定性显示方式选择、指针式显示形式的选
择、信号灯的颜色、闪光信号、目标的亮度、呈现时间和余辉、控制器的选择、手操纵小型控制器设
计、显示装置与控制装置的设计原则;
3.掌握刻度盘及指针设计、仪表照明设计、语言传示装置、信号灯的视距和亮度、目标的形状、
大小和颜色、控制器信息的反馈、操纵杆设计;
4.了解显示功能及显示性能的要求、信号灯形象和复合显示、目标的运动速度、目标与背景的关
系、控制运动方向与系统的关系、脚和腿操纵的控制器设计、刻度盘指针式仪表群的布局、显示器与
控制器配置设计;
5.熟练掌握显示器的设计的基本原则、定量显示方式选择、音响及报警装置、操作控制、系统的
安全因素、手操纵小型控制器设计、控制器布局。
四、作业空间与作业环境
考试内容
作业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作业场所空间布置,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布置,安全防护空间距离,
光环境,温度环境,色彩环境
考试要求
1.理解防止可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照明对工效的影响、人的体温调节、颜色的形成与特性;
2.掌握作业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工作岗位的空间尺寸、坐(立)姿作业空间布置、机械防
护安全距离的确定方法、工作场所照明设计、温度环境对人体的影响、颜色对人的影响;
3.掌握辅助性工作场地的空间尺寸、坐—立姿交替作业空间、防止受挤压的安全距离、防止踩
空致伤的盖板开口安全距离、温度环境的综合评价、颜色调节;
4.了解其它姿势的作业空间、人体与带电导体的安全距离、有毒环境、振动与噪声环境、电离
辐射作业环境、非电离辐射作业环境、照明标准、改善高、低温作业环境的方法;
5.熟练掌握作业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坐(立)姿作业空间布置、工作场所照明设计、温度环
境对人体的影响、颜色对人的影响。
五、人机系统设计与检查
考试内容
人机系统的设计,人机系统的可靠性,人机系统检查与评价
考试要求
1.理解人机系统、人的可靠性、机器的可靠性;
2.掌握人机系统设计程序;
3.掌握人机系统检查、人机系统评价;
4.了解环境因素;
5.熟练掌握人的可靠性、机器的可靠性、人机系统设计程序。
《职业卫生概论》
一、化学性职业危害因素
考试内容
工业毒物的概念、工业毒物的毒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容许浓度 、毒物危害及主要防护
措施
考试要求
1.掌握工业毒物的概念、工业毒物的来源、工业毒物的分类;
2.熟悉毒性及其评价指标、影响毒性的因素、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容许浓度
(PC-TWA,PC-STEL,MAC)及相关计算、评估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水平;
3.了解工业毒物的危害、预防职业中毒的主要措施。
二、有毒有害物的净化
考试内容
冷凝净化的概念、原理、接触冷凝器概念;燃烧净化概念;吸收净化概念、亨利定律;吸附净化
概念及原理
考试要求
1.掌握饱合蒸气压的计算、冷凝相关参数计算方法,了解间接冷却法构成;
2.掌握火焰传播理论、燃烧类型;
3.掌握吸收过程的机理——双膜理论、吸收装置构成、填料塔的吸收设计;
4.掌握吸附的基本概念、吸附分类、吸附的原理。掌握吸附等温方程式、吸附速率、固定床吸
附过程及重要定义。
三、噪声控制
考试内容
噪声概念、单位、分类、噪声声压计算、噪声控制方法。
考试要求
1.掌握声压级计算方法、噪声合成声压计算、计权声级计算;
2.掌握噪声隔声原理及方法、噪声吸声原理及方法;
3. 掌握吸声设计及相关计算。
四、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与监测技术
考试内容
样品采集的概念、相关检测仪器原理及构成、测试方法等。
考试要求
1.掌握空气样品采集方法及计算;
2.掌握空气样品采样规范及计算;
3. 掌握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比色分析)法原理、装置构成、测试数据处理,原子吸收光谱
法原理、装置构成、测试数据处理,气相色谱法原理、装置构成、测试数据处理。
参考教材:
[1]安全系统工程[M],张景林、崔国璋,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2
[2]安全系统工程 第 2 版[M],徐志胜、姜学鹏,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3]安全系统工程[M],林柏泉、张景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
[4]安全人机工程学[M],李红杰、鲁顺清,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8
[5]安全人机工程学[M],张力、廖可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
[6]安全人机工程学[M],王保国、王新泉,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7]职业卫生概论[M],何华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出版社,2012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材料学概论》考试大纲
(详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考试大纲 http://zhinengdayi.com/;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网站 http://chxy.cug.edu.cn/yjsjy/yjszs.htm)
一、基础部分
材料的分类与特征;研究方法及性能表征;相图及其应用;性能与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金属材料
金属的晶体结构及合金的晶体结构;金属晶体的缺陷;铁碳合金相图和合金的凝固;合金钢的基
本性质;金属的热处理方法;新型金属功能材料的特性;金属中的增强方法与强化机制。
三、无机非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要类型;粉体、薄膜、陶瓷、玻璃等材料的基本特征;相类型与相结构、缺
陷与显微结构及其变化;材料形态及其控制;材料的成型与制备方法;材料性能与应用;新型功能与
能源材料。
四、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高分子的聚合反应机理及聚合方法;高分子材料
的组成、结构、性能;高分子的力学状态;塑料、橡胶、胶黏剂的成型加工原理;常用功能高分子材
料的功能原理及制备工艺。
五、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复合材料的分类、组成、结构、性能;复合材料的
复合原理;复合材料界面;复合材料的设计;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
新型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原理。
六、参考书目
材料学概论,胡珊,李珍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考试大纲
试卷结构:
解释题 约 10%
简答题 约 30%
论述题 约 20%
计算题 约 40%
考试内容及考试要求:
一、钢筋与混凝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考试内容
钢筋:钢筋的应力应变全曲线,钢筋的弹性模量、屈服应力、极限应力及相应的应变。钢筋的级
别、品种、钢筋的冷加工及塑性性能。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
混凝土:混凝土强度和变形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规律。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立方体抗压强度、
轴心抗压强度、轴心抗拉强度、混凝土强度等级与各不同受力强度指标之间的关系等,混凝土复合应
力状态下的强度。
混凝土在一次短期荷载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及其数学模型,混凝土弹性模量与变形模量,混凝土受
拉、受压极限应变,泊松比,混凝土的延性,混凝土三向受压时的变性特点,混凝土在重复荷载下的
应力应变关系。混凝土的徐变与收缩性质及其对混凝土结构构件性能的影响。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两者共同作用的原理。
考试要求
1.掌握有明显流幅及无明显流幅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特点。
2.清楚屈服强度、极限抗拉强度、强屈比、条件屈服点、残余应变的概念。
3.了解钢筋伸长率、冷弯性能以及钢筋的冷拉和冷拔对钢筋性能的影响。
4.理解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轴心抗拉强度以及强度等级的关系;复杂应力状
态下混凝土的强度。
5.掌握受压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特点;混凝土弹性模量、变形模量以及混凝土徐变和收缩特性。
6.掌握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对结构的影响。
7.了解粘结力的组成、光面钢筋和变形钢筋的粘结性能。
二、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考试内容
构件各受力阶段的界面应力应变分布,破坏特征分析。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及其意义。
单筋、双筋矩形截面、T 型截面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适用条件及构造要求。
考试要求
1.掌握受弯构件正截面工作的三个阶段应力与应变的特点;了解加载过程中荷载与挠度、荷载与
钢筋应力、中和轴的变化特点;掌握受弯构件加载过程中的应力重分布。
2.掌握适筋梁、超筋梁、少筋梁以及界限破坏的破坏特征;掌握受弯构件正截面梁单筋矩形、双
筋矩形和 T 型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3.清楚正截面计算中的基本假定以及公式适用条件。
4.能推导计算的基本公式、相对受压区高度。
5.能在上述正截面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推导出双筋 T 型截面的计算公式及判断条件。
6.熟悉正截面梁的构造要求及应用。
三、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
考试内容
梁沿斜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影响斜截面受剪性能的主要因素。有腹筋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计
算方法及适用条件。腹筋的作用及其对破坏形态的影响。
受弯构件纵筋的弯起、截断、纵筋的锚固等构造要求。
考试要求
1.了解无腹筋梁和有腹筋梁的受剪性能;拉杆拱和拱形桁架传力机制。
2.清楚影响梁受剪的主要因素、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
3.熟记有腹筋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4.掌握保证斜截面承载力的构造措施,分清斜截面受剪和斜截面受弯的构造要求,掌握弯筋的弯
起、纵筋的截断、纵筋的锚固、箍筋的构造等要求。
四、受扭构件扭曲截面承载力
考试内容
受扭构件的破坏特征及机理,矩形截面纯扭构件的受力性能、破坏形态、开裂扭矩、破坏扭矩的
计算,界面限制条件及构造配筋的界限。
矩形截面受剪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及构造要求。
考试要求
1.掌握纯扭构件及弯、剪、扭构件受剪性能,了解开裂扭矩的计算;
2.掌握弯剪扭构件的破坏形态和计算方法。
五、受压构件的承载力
考试内容
轴心受压构件的受力全过程及其破坏特征。纵向弯曲对承载力的影响。配有纵筋和普通箍筋柱的
承载力计算,配有纵筋和螺旋形箍筋柱的承载力计算。
偏心受压构件的破坏形态、特征及其类型,纵向弯曲的影响,偏心距增大系数和附加偏心距的意
义。界限破坏的概念,大小偏心受压的界限。对称及不对称配筋时,矩形、工字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
的计算方法、适用条件及构造要求,双向偏心受压构件的计算方法。偏心受力构件的斜截面承载力计
算。
考试要求
1.了解轴心受压构件短柱和长柱的受力过程及破坏特征。
2.掌握轴心受压构件加载过程中的应力重分布、徐变引起的应力重分布;轴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
计算及构造要求。
3.分清偏心受压构件的破坏形态和破坏特征,了解短柱、长柱、细长柱的压弯性能(即从加荷到
破坏的 N-M 关系)。
4.掌握矩形截面不同破坏形态下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能推导并记忆受压构件的计算
公式。
5.能运用 N-M 关系曲线判断荷载大小与 AS 用量的关系。
6.能推导工字型截面受压构件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其公式求解。
7.偏心受压构件计算中η 、ζ 1、ζ 2 的计算公式以及小偏心受压计算中ξ b 的近似计算公式不要求
记忆,双向偏心受压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不要求。
六、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变形验算和耐久性
考试内容
裂缝和变形控制的目的和要求。
梁在纯弯段内的应力分布及全过程分析,开裂后纯弯段内钢筋和混凝土应变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
素。
裂缝宽度及截面抗弯刚度的计算原理。轴心受拉构件和受弯构件的开裂弯矩,裂缝宽度验算。
受弯构件的绕度验算,影响构件截面曲率延性的因素。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
考试要求
1.了解裂缝产生的原因并能解释结构工程中各种裂缝现象;了解受弯及受拉构件裂缝的分布及钢
筋应力、粘结应力的分布。
2.掌握受弯构件中截面刚度的特点。
3.清楚长期刚度 Bl、短期刚度 BS、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 以及最小刚度原则的概念。
4.掌握变形与裂缝中影响挠度 f 和裂缝宽度 Wmax 的主要因素。
5.掌握受弯构件截面延性的影响因素。
6.掌握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七、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
考试内容
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和一般计算规定。
预应力混凝土的材料,预加应力的方法,常用锚具的作用及其优缺点。张拉控制应力、预应力损
失的产生原因及减少损失的措施,预应力传递长度、构件端部局部受压验算。
轴心受拉构件各阶段应力分析,使用阶段承载力和抗裂验算,施工阶段的承载力和局部受压验算。
受弯构件各阶段应力分析,使用阶段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正截面和斜截面抗裂验算,构
件变形验算。施工阶段的验算。
组合截面构件的各阶段应力分析,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和抗裂验算,构造要求。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和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的基本概念,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要求。
考试要求
1.掌握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2.了解部分预应力和全预应力混凝土的特点;了解先张法和后张法施工的过程。
3.解释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不能采用高强钢筋的原因、解释预应力钢筋的传递长度、锚固长度以
及局部受压验算。
4.清楚各项预应力损失的计算、减少预应力损失的措施以及预应力损失的主要影响因素。
5.掌握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各阶段的应力分析和计算步骤。
6.掌握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各阶段的应力分析和计算步骤。
参考教材: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六版),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 年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地下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考试大纲
试卷结构:
(一)内容比例
地下建筑工程设计 约 40%
地下建筑施工 约 60%
(二)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约 20%
简答(述)题约 40%
论述题约 40%
考试内容与要求:
地下建筑工程设计
一、地下建筑结构基本概念
考试内容
地下建筑结构的定义 地下建筑结构体系的组成 地下建筑工程的特点 地下支护结构的类型
地下建筑物的用途 地下建筑结构的功能与要求
考试要求
1.理解地下建筑结构的定义。
2.了解地下建筑结构体系的组成。
3.理解地下建筑工程的特点。
4.掌握地下支护结构的类型。
5.了解地下建筑物的用途,了解地下建筑结构的功能与要求。
二、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
考试内容
围岩初始应力场的组成、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确定初始应力值的原则和经验 围岩应力重分布
的计算 各类结构围岩的变形特点 围岩位移计算理论 围岩破坏区范围及塑性松动圈半径的确定
方法 围岩压力概念 围岩压力的计算 围岩岩体破坏类型与特征分析 围岩失稳分析方法 影响
围岩稳定的因素 支护作用
考试要求
1.理解围岩初始应力场的组成、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了解确定初始应力值的原则和经验。
2.理解围岩重分布应力计算方法,掌握圆形洞室重分布应力的特征,会分析各种形状地下洞室的
应力集中特征,掌握圆形洞室弹性和塑性状态下应力变化图,理解应力集中系数概念。
3.掌握各类结构围岩的变形特点。
4.了解围岩位移计算理论。
5.了解围岩破坏区范围及塑性松动圈半径的确定方法。
6.掌握围岩压力概念,掌握围岩压力的计算理论,掌握围岩特征曲线、支护特征曲线的基本概念,
并理解支护与围岩间的平衡关系。
7.掌握围岩岩体破坏类型,理解岩体破坏特征。
8.理解围岩失稳分析的基本步骤,掌握影响围岩稳定的因素与支护作用。
三、地下建筑结构设计方法
考试内容
地下建筑结构计算理论的发展历史 地下建筑结构的设计内容 常用的地下建筑结构设计方法
力学分析法 工程类比法 新奥法思想与信息化设计法 解析计算设计方法 不连续面分析方法
考试要求
1.了解地下建筑结构计算理论的发展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征。
2.了解地下建筑结构的设计内容。
3.了解常用的地下建筑结构设计方法。
4.理解力学分析法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5.理解工程类比法基本思路。
6.掌握新奥法的基本思想,了解新奥法设计的程序,掌握信息化设计基本原理,了解其基本流程。
7.了解解析计算设计方法基本思路。
8.理解关键块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四、围岩分级与初期支护结构设计
考试内容
围岩分级概念 “Q”系统围岩分级法与经验设计 岩体 RSR 分级与经验设计 RMR 法分级与经
验设计 我国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 岩体锚喷支护理论分析法设计 软岩锚喷支护结构设计方

考试要求
1.了解围岩分级概念,了解围岩分级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征。
2.了解“Q”系统围岩分级法的原理与特点。
3.掌握采用“Q”系统围岩分级法进行地下建筑结构设计经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了解常用
的地下建筑结构设计方法。
4.了解 RSR 围岩分级法的原理,了解荷载和锚喷支护参数的确定原则。
5.了解 RMR 围岩分级法的原理,了解锚喷支护参数的确定原则。
6.了解我国公路隧道围岩分级的基本原理,了解锚喷支护参数的确定原则。
7.掌握初期支护结构设计的三种方法及其特点。
8.了解锚喷支护理论分析设计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9.了解采用支护剪切锥理论进行锚喷支护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五、隧道衬砌结构计算
考试内容
局部变形理论 共同变形理论 隧道衬砌上的荷载与分类 半衬砌结构计算 曲墙式衬砌结构
计算 直墙式衬砌计算 隧道洞门结构
考试要求
1.理解局部变形理论和共同变形理论的概念。
2.掌握隧道衬砌上的荷载与分类。
3.了解半衬砌结构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4.了解曲墙式衬砌结构的计算方法和步骤,理解围岩抗力的确定方法以及衬砌结构荷载组合形态。
5.了解直墙式衬砌结构的计算方法和步骤,了解边墙计算的三种工况。
6.了解隧道洞门的作用和洞门的基本形式
六、基坑支护结构
考试内容
基坑支护结构的作用与构成 支护结构的选型 荷载与抗力计算 水泥土墙式支护结构设计
排桩与板墙式支护结构设计 土钉墙和喷锚的设计
考试要求
1.掌握支护结构的基本类型及适用条件,了解基坑支护结构的作用。
2.了解支护结构挡墙的基本类型和适用条件,了解内支撑和拉锚的基本形式。
3.理解基坑挡墙的荷载类型,及基坑内外侧荷载的计算原理和图式。
4.了解水泥土墙式支护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及设计计算原理。
5.理解排桩与地下连续墙的挡墙结构计算原理。
6.了解基坑内支撑体系的设计和计算内容,了解规则和复杂形状内支撑体系的计算设计方法。
7.了解土钉墙的设计的主要内容。
七、盾构法、顶管法与沉管法隧道结构
考试内容
盾构衬砌分类 盾构管片的设计 管片结构荷载确定 管片内力计算方法 顶管设计计算方法
沉管法的主要特点 沉管断面形状和结构形式 沉管结构设计方法
考试要求
1.了解管片衬砌的基本作用,了解管片衬砌的分类。
2.掌握装配式衬砌的荷载类型,及其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
3.了解管片结构设计计算的几种模型及其基本假定。
4.了解顶管法的特点,了解顶管施工最常用的三种平衡理论。
5.了解顶管顶进力的计算步骤,了解后背墙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6.了解沉管法的主要特点,了解沉管结构的断面形状和结构形式。
7.掌握沉管结构所受荷载的类型,抗浮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抗浮安全系数的概念。
8.了解沉管段的结构设计的内容和原则。
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一、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基本概念
考试内容
地下建筑工程概念与基本特征 地下建筑工程类型 地下建筑主要工程组成 地下建筑工程的
特点 地下建筑工程施工特点 地下建筑工程主要开挖方法及特点 钻爆法隧道开挖基本概念 地
下建筑工程主要支护方法与特点 NATM 含义与思想
考试要求
1.理解地下建筑工程定义与基本特征。
2.了解地下建筑工程类型与施工特点。
3.理解地下建筑工程的特点。
4.掌握地下地下建筑工程组成;地下工程施工主要开挖、支护方法及特点;NATM 思想原则。
5.了解地下建筑工程的应用、开发历史及其发展前景。
二、隧道钻爆法开挖施工技术
考试内容
钻爆法隧道开挖方法 影响钻爆法开挖方法的因素 钻爆法开挖凿岩爆破基本参数 隧道开挖
爆破布孔技术 隧道光面预(裂)爆破技术 隧道爆破设计主要内容 隧道爆破器材及起爆方法
凿岩机械与工具 隧道钻爆法施工通风与防尘 装岩与运输钻爆法开挖机械方案配套 竖井、斜
井钻爆法开挖施工技术
考试要求
1.理解钻爆法隧道开挖方法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理解钻爆法开挖凿岩爆破基本参数含义。
3.理解光面、预裂爆破的技术特点及其异同点。
4.掌握钻爆法隧道开挖的主要设计内容与主要施工工艺技术。
5.了解凿岩机械与工具类型及特点。
6.了解钻爆法开挖机械方案配套。
7.了解竖井、斜井钻爆法开挖施工技术。
8.掌握钻爆法隧道开挖施工布孔技术、施工通风、装岩与运输技术内容。
9 掌握钻爆法开挖凿岩爆破基本参数确定方法。
三、隧道支护施工技术
考试内容
锚喷支护基本原理 锚喷支护主要参数及确定方法 锚杆(索)类型及其作用原理 喷射混凝土
基本特点及作用 喷射混凝土的设计要点 喷射混凝土工艺类型 喷射混凝土材料特性 喷射混凝
土机械设备 喷射混凝土的施工要点 锚喷支护参数优化 钢拱架支护的性能特点 钢拱架支护设
计要点 钢拱架安设与施工工艺 混凝土衬砌施工工艺技术 隧道超前支护施工方法
考试要求
1.理解锚喷支护基本原理;理解常用锚杆(索)类型的作用原理。
2.了解锚喷支护参数优化方法。
3.了解喷射混凝土机械设备性能特点。
4.了解不同支护型式的施工要点。
5.理解超前支护、钢拱架支护的基本原理。
6.掌握锚喷支护参数类型及其主要确定方法。
7.掌握锚喷支护工艺类型与技术特点。
8.掌握超前支护主要类型及技术方法。
9 掌握混凝土衬砌作用及施工工艺技术。
四、隧道盾构法施工技术
考试内容
盾构技术应用现状 盾构机类型 盾构机基本构造 盾构机机型选择 盾构施工工艺 盾构的
安装与拆卸 盾构推进 盾构掘进施工管理 盾构法施工地表变形及其控制
考试要求
1.了解盾构技术发展及应用现状。
2.理解盾构机选型方法及考虑因素。
3.掌握盾构机不同类型特点,及其适用性。
4.理解不同类型盾构机施工原理。
5 掌握常用盾构机的施工工艺技术。
6.了解盾构机施工管理的基本内容。
7.掌握盾构法施工地表变形原因及其控制措施。
五、掘进机(TBM)施工技术
考试内容
掘进机法应用现状 隧道掘进机类型与特点 TBM 工法的基本构成及其性能 应用隧道掘进机法
的基本条件 隧道掘进机法的附属设施及类型 TBM 工法通风与除尘 隧道掘进机法支护技术 掘进
机开挖隧洞经济分析和施工组织
考试要求
1.了解 TBM 工法应用现。
2.掌握隧道掘进机类型与特点。
3.理解 TBM 工法的基本构成及其性能。
4.了解隧道掘进机法的附属设施及类型;TBM 工法通风与除尘方法;隧道掘进机法支护技术。
5.掌握隧道掘进机法的使用条件。
6.掌握 TBM 工法开挖隧洞经济分析和施工组织主要内容。
六、隧道顶管法施工技术
考试内容
顶管法施工技术应用现状 顶管法施工基本原理 常用顶管类型及特点 常用顶管法施工技术 顶
管法施工若干关键技术问题 顶管法施工施工程序
考试要求
1.了解顶管法施工技术应用现状。
2.理解顶管法施工基本原理。
3.了解常用顶管类型及特点。
4.掌握常用顶管法施工原理及程序。
七、基坑工程施工技术
考试内容
基坑开挖类型 基坑竖直与放坡开挖施工 基坑支挡施工 土层锚杆施工 地下连续墙施工
考试要求
1.了解基坑开挖类型。
2.掌握常用基坑围护结构的施工原理。
八、盖挖法与沉管隧道施工技术
考试内容
盖挖法特点及施工类型 盖挖顺作法 盖挖逆作法 沉管隧道结构简介 沉管隧道施工工艺 沉
管隧道施工特点
考试要求
1.了解盖挖法特点及施工类型。
2.理解盖挖法与沉管隧道施工基本原理。
3.了解盖挖法与沉管隧道施工工艺。
4.了解沉管隧道结构类型。
九、新奥法(NATM)施工与监控量测
考试内容
新奥法的发展 新奥法的主要原则 监控量测在地下工程中的作用 监控量测的主要内容 量测
项目及断面、测点布置 主要量测项目的量测方法 量测资料的整理和反馈 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超前预
报技术
考试要求
1.了解新奥法的发展历程与存在问题。
2.理解新奥法的主要原则。
3.理解监控量测在地下工程中的作用。
4.掌握地下工程监控量测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5.理解、掌握新奥法思想实质,及其在地下工程施工中的指导作用。
6.掌握收敛观测数据处理及其反馈应用。
7.了解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超前预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 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称:昆山创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考研秘籍网 版权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