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2024年幼儿园科学教案小班(模板17篇)

2024年幼儿园科学教案小班(模板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11 23:11:00
2024年幼儿园科学教案小班(模板17篇)
    小编:zdfb

编写教案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系统的教学知识。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案的精选范文中融入了多种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的应用。

幼儿园科学教案小班篇一

“核”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如西瓜籽、苹果核、南瓜籽、梨核等等。这些核幼儿看是经常看见,也非常熟悉,却没有把它当成一回事。然而对植物的由来、变化却充满了好奇心,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组织有关果核的教学活动不但幼儿能够接受而且能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培养观察、探索能力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完全符合《纲要》的精神即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1、在找找、看看、说说、做做中鼓励幼儿自主探索果核的秘密。

2、在交流中能注意倾听,听懂别人的意思。

3、认识几种常见的核,知道种子的简单生长过程。

活动重点: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核。

活动难点:种子的简单生长过程。

1、各种果实的图片。

2、各种果实及果核苹果核,桔子核,西瓜籽,南瓜籽,葵花籽、柿子核等若干。

3、故事图片一套。

一、出示果核,引发兴趣。

1、提问启发、幼儿自由议论。

(2)引出名称果核:它们长得怎样?

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回答问题。

2、提问:果核有用吗?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回答问题。

二、看懂图意,了解果核。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幼儿交流对图的理解。

老师辅助提问:树上的苹果和地上的苹果一样吗?小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呢?

3、老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

4、教师提问,苹果发生了什么变化?小鸡呢?

三、剥开果子,探索果核。

1、原来果核都是有用的,那我们找找这些果子是否都有果核?幼儿自由探索有的用剥,有的咬,有的切找果核,并自由的议论。

2、交流找到的果核,看看是谁的`宝宝?

3、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四、自主商议,继续探索。

根据幼儿兴趣去找找果核的妈妈,看看找对了吗?游戏活动:果核找家这些果核的家在哪里?去找找它们的家。幼儿手拿果核,自由配对。

秋天到了,苹果树上结满了苹果,秋风轻轻一吹,苹果随风轻轻地摇摆。突然,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正好落在小鸡的身边,小鸡问:“你怎么啦?”苹果说:“我长大了,熟透了,所以才掉了下来。”过了几天,苹果渐渐变成茶色了,软软的,象一摊泥,小鸡着急说:“你生病啦?”苹果说:“不,我已经是苹果妈妈了,我正在腐烂,好让宝宝钻进泥土里,生根发芽。你明年再到这里,就能见到我的孩子了。”到了第二年,原来的小鸡已变成了神气的小公鸡了,他没有忘记和苹果妈妈的约定,等到他再来时,已发现在原来的地方已经长出了一棵小苹果树了。

幼儿园科学教案小班篇二

1.感知三角形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

2.在同伴面前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实验与发现。

1.经验准备:带幼儿到户外吹泡泡,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

2.物质准备:泡泡水、瓶子、用铁线拗成的三角形吹泡泡工具。

一、出示泡泡水及圆形吹泡泡工具,引发幼儿兴趣。

(一)教师吹泡泡唤起幼儿的回忆。

(二)师:圆形吹泡泡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二、出示三角形的吹泡泡工具,引导幼儿大胆猜想。

(一)引导幼儿观察,说说它的形状。

(二)幼儿猜想:"你们猜猜用三角形的工具能吹出泡泡吗?吹出的泡泡会是什么样的?"。

三、自由探索,感知三角形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

(一)幼儿自由探索,观察泡泡的形状。

(二)幼儿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猜想记录表上。

(三)交流分享:

1.你发现了什么?

2.三角形的工具能吹出泡泡吗?

3.你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4.和你原来想的一样吗?

(四)教师小结:三角形的工具吹出的泡泡也是圆形的。

本活动,我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探索空间,充分让幼儿自主感知,直接操作或得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而教师始终是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协调者,这个活动组织有序,是和幼儿个性发展,幼儿自然成为活动的探索者,知识的建构者。

你乐,我乐,泡泡乐!在本次科学活动中,不仅激发了孩子们探索的兴趣和欲望,而且也使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科学教案小班篇三

"纲要"指出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而活动中得到的经验又将服务于生活,这就构成了幼儿学习与生活的循环往复。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教学活动生动化、游戏化是最能体现他们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的。本次活动的材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气球,孩子们对气球有着浓烈的兴趣,愿意去探索气球变大变小的科学道理。因此,我设计了此活动,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体验到科学活动的乐趣。

1、观察充气过程,感受物体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2、能用动作表现玩具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1、气球若干(充好气的、不充气的各若干)。

2、吸管、气球打气筒若干。

3、相关课件一份。

一、以自由玩的形式让幼儿认识充气玩具。

1、导入。

吹泡泡游戏。

2、师幼共同玩充气玩具。(放自由玩音乐)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玩气球时不要太用力。

二、观察充气过程,并讨论。

1、说"充气玩具"名称。

2、讨论:

(1)、我们玩的气球是什么样子的呢?

(2)、根据生活经验说说在哪里见过气球。(出示课件图片)

3、师幼共同探索气球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1)、出示没有充气的气球,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不同。

(2)、讨论怎样让它变大呢(用嘴吹气)。

(3)、师幼共同探索各种让气球变大、变小的方法。(提供工具,可以合作,用打气筒给气球充气,并让幼儿知道气球气冲的太多会爆了)

4、总结:

(1)、气球充气呼-----变大,漏气哧-----变小。

(2)、充气的时间长,漏气的时间短速度快。

三、用动作表示气球大小。(注意安全及充气、漏气的速度)

1、幼儿自己用动作变大变小,知道充气变大,漏气变小。

2、合作围成圆圈变大变小。

3、随音乐强弱来变大变小。(放游戏音乐,适时放爆炸音乐。)

四、用身体部位来变大变小。(眼睛、嘴巴、手)等。

五、延伸活动:

1、根据幼儿生活经验谈谈还有那些东西是充气变大、漏气变小的?(放课件)

2、现在我们就用睁得的大大的眼睛到外面去发现更多的能变大变小的东西吧!

幼儿园科学教案小班篇四

1、认识红,黄,蓝色,并根据色彩标记匹配相应的瓶子。

2、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1、装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一个,在瓶盖里面分别涂有红黄蓝颜料。

2、红黄蓝颜色标记分别固定在塑料筐上,ppt活动过程: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我们数一、二、三,把它请出来!

哇,是什么呀?我们来看看,瓶子里有什么?这个水有没有颜色?

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的,是透明的,而不是白色的。

2、看好了,水宝宝是透明的。水宝宝要和我们玩变变变的游戏,我们一起念“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

老师准备了好多瓶子,听好,每个宝宝拿一个瓶子,我们一起学老师摇瓶子,要说:“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哦”。

1、请幼儿自行取一个瓶子,用力摇,使其变色。(老师鼓励孩子用点力,再加加油)师:“你们变出来了吗?变出什么颜色了?”

2、颜色对应师:水宝宝要休息了,请给它找个家(与框子对应放)。

请一幼儿上来尝试摇动没有颜料的瓶子,再换上有颜料的瓶子再次试验师:这个怎么都变不出来,那个却变得出?好奇怪哦!

师小结:哈哈,其实老师把一个秘密放在了瓶盖里。这个盖子里有什么?盖子里有颜料,水宝宝就可以变出颜色了。

1.老师手里有一瓶*颜色的水,现在我要请另一个颜色和它做好朋友,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

2.幼儿交换瓶盖,尝试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观察色彩的变化。

(1)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颜色,再取不同颜色的盖子,换上。

(2)幼儿换好瓶盖后,摇晃瓶子。

(3)教师: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变成什么颜色了?哇,颜色可真有趣,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还会变成另一种新的颜色呢!

幼儿园科学教案小班篇五

1、根据动物影子寻找相应的动物,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明显特征。

2、有观察、发现、比较的兴趣,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动物课件ppt。

2、展板,贴有小动物的图片。

3、塑封的小动物影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分享交流,再现经验。

1、小朋友,你喜欢哪个动物宝宝?为什么呢?

(幼儿发表自己的的想法,如:小猫,追问:你喜欢小猫什么呢?)。

2、小结:动物宝宝很可爱,还有很多的本领呢。

二、情景导入,感知特征。

1、今天,草地上来了一群小动物,想和宝宝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是谁呢?

它们躲在哪里?请你仔细找一找,再和好朋友说一说。(幼儿相互交流,自由表达。)。

2、提问:你找到了谁?它躲在哪里?(我看到了小兔,在草丛里)追。

问:你从哪里看出来是小兔呀?(长耳朵)。

我们大声地把小兔请出来吧!小兔小兔,快出来吧!

我们来学小兔。小兔小兔真可爱,长长耳朵短尾巴,走起路来蹦蹦跳。

3、提问:大象在哪呢?我怎么没看见?

你们找对了,真的是大象。大象有两个大耳朵,象扇子;四条腿粗粗的,象柱子;小尾巴,细细短短的,象个小辫子。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大象大象真可爱,长长鼻子甩一甩,吸足水儿洗个澡。

(小鸡嘴巴尖尖的,小鸭嘴巴扁扁的)除了嘴巴,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它们是小鸡和小鸭呢?

(小鸡的脚像树枝是分开的,小鸭的脚上是连起来的)。

小结:我们可以从上往下看,小鸡、小鸭的嘴巴、身体和脚长的不一样。

为什么小鸭的脚趾都连起来呢?(小鸭会游泳,小鸡不会)。

原来小鸭脚趾连起来,叫蹼,当小鸭在水里游泳时,蹼就像船桨一样帮助小鸭划水。

叽叽叽、呷呷呷,小鸡小鸭唱着歌来了。

我们也来学一学。小鸡小鸡真可爱,尖尖嘴,细细脚,唱起歌来叽叽叽。

小鸭小鸭真可爱,扁扁嘴,水里游,走起路来摇啊摇。

小结:刚才,宝宝们看到动物的影子就找到了小动物。

三、配对游戏,迁移经验。

那里有好多的影子,请宝宝们去找一找,看看是哪个小动物的影子,找到了就送到它的身边。

2、幼儿自由选择一个小动物进行配对游戏,教师巡视观察。

你找到了谁的影子,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根据游戏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解决或验证。

学一学小动物的各种动作,看看它们的影子是不是也会变。

幼儿园科学教案小班篇六

1、应用种种感官的感知来开端相识生果。

2、生长幼儿开端的摸索精力。

石榴、柿子、橘子多少

1、发言,引出主题:“秋日里有很多好吃的生果,你都吃过那些生果?本日先生带来了几个生果,让我们看一看,它们是什么?”

2、请个体幼儿上前摸口袋,摸出一种生果并说出它的名称。(要勉励每个幼儿都能清晰的说出生果的名称。)

3、每组一盆,数一数,共有几种生果?比一比,那种生果最大,那种最小,并举行排序。

4、摸一摸、看一看、幼儿手工制作闻一闻,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纷歧样?

(2)你再去摸摸你没有摸过的生果,看看它和你适才摸的生果有什么纷歧样?

5、发言:“我们幼儿园里有棵石榴树,如今我们就来看看石榴是怎么样的?”

(1)摸一摸,看看它的感受怎样?

(2)打开石榴,看一看,内里是什么样子的?(内里是一粒一粒的赤色的石榴子)

(3)尝一尝,幼儿园教案它是什么味道的,和你曩昔吃的生果有什么纷歧样?

6、小结:每种生果的味道都纷歧样,但都有养分。多吃生果对人的身材有利益。你另有那些生果没有吃过,归去可以问问你们的爸爸妈妈。

幼儿园科学教案小班篇七

1、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哪里有泡泡,引起幼儿探究兴趣。

2、通过游戏活动,了解泡泡的特征。

1、用纸杯装肥皂水若干,吸管(精细不一),有图案的盆。

2、前经验准备:在平时洗手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搓洗肥皂时发生现象。

一、提问引出主题——刚才你在洗手时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二、区分可吹出泡泡的肥皂水。

2、请幼儿介绍自己区分方法(可吹泡泡、可搅拌出泡泡是肥皂水)。

3、认识泡泡,通过观察让幼儿了解泡泡形状、大小、颜色。

三、吹泡泡。

1、提供粗细不一致的管吹泡泡(可吹出大小不同的泡泡)。

2、提供若干盆(盆底有图案)(可知道泡泡是透明、无色的)。

1、选择有阳光地方观察泡泡,看泡泡颜色(解决问题:为什么泡泡有时会有颜色?)。

2、教师用各类型小管吹泡泡(如:2个管合在一起,4个管放在一起,吹泡泡引起幼儿再次探索兴趣)。

1、有废物利用的意识,对回收垃圾、给垃圾分类有兴趣。

2、养成回收垃圾的习惯,增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3、知道垃圾可以回收变成新的物品,垃圾是有用的,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1、认知准备:幼儿对生活中的垃圾有一定的认识,看见过垃圾场、垃圾堆。

2、材料准备:

(1)垃圾场图片,玻璃从回收到再生的图片一套,几个大篮子。

(2)每个幼儿从家里带来报纸、易拉罐、纸盒子、玻璃瓶等废旧物品(装在大篮子里)。

一、提问,引出话题。

师:什么是垃圾?(不要的东西、没有用的东西就是垃圾。)。

二、观察垃圾场图片,了解垃圾的去向,知道垃圾多了的坏处。

1、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害处。

掩埋法:占空地,污染地下水,容易滋生老鼠、苍蝇、病菌;焚烧法:容易产生烟尘污染;积肥法:农业生产几乎都不用积肥了。

2、启发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垃圾?

三、引导幼儿为垃圾分类。

1、出示幼儿带来的各种废旧物品,请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垃圾真的就没有用了吗?

(1)观察“玻璃瓶从回收到再生”的图片,悦一说废旧玻璃瓶是如何变成崭新的玻璃制品的。

(2)讨论:废纸怎样变成新纸?旧的易拉罐怎样变成新的易拉罐?

小结:垃圾并不是非丢不可,很多垃圾还是可以再利用的。有工人叔叔专门把废旧物品收回去,重新制成新的物品。

2、引导幼儿给垃圾分类。

师:为了方便回收,我们应当把垃圾分类整理。看一看,哪些废品可以分为一类呢?允许幼儿互相讨论,可提示幼儿,把质地相同的东西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并探索用图案标志来标明种类。

一般来说,垃圾中可以回收的物品可分为四类:

(1)金属:如铁罐、铝罐、锡等,回收后送往工厂,可以再冶炼成各种金属制品。

(2)纸张:利用旧纸做原料,制成再生纸。

(3)玻璃:汽水瓶、酒瓶等玻璃罐,经过清洗、消毒后可以再重复使用或重新加工制成新的玻璃制品。

(4)其它。

3、提出要求。

幼儿园科学教案小班篇八

1、认识洋花萝卜,知道其主要特征和对人身体的好处。

2、通过观察、交流、品尝了解洋花萝卜的特点。

3、愿意讲述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喜爱洋花萝卜。

活动准备。

1、幻灯片-萝卜。

2、洋花萝卜、记录纸、刀,兔妈妈的标志牌。

3、洋花萝卜人后一个洗净切好的生洋花萝卜,糖、醋、小盘子、调羹。

活动过程。

一、导入,认识洋花萝卜。

1、今天,兔妈妈给小朋友带来一件小礼物,看看,这是什么呀?(小萝卜)。

2、它其实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洋花萝卜。

3、你们和它打个招呼吧!

二、观察洋花萝卜,感知萝卜的外形特征。

1、教师:请你们想看看洋花萝卜到底长得是什么样子吗?

每个小朋友可以拿一个,可以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哦!

(幼儿观察,发现)。

2、谁来告诉我,你看到的洋花萝卜是什么样子的?

(颜色,形状,味道)。

(1)形状:圆圆的扁扁的颜色:红色的。

(2)摸摸它们的皮有什么感觉?(滑滑的)。

(3)咦!洋花萝卜上面是什么呀?(叶子)。

(4)谁能告诉我,洋花萝卜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

(绿绿的)。

追问:叶子什么形状?只有一片叶子吗?引导:长长的,有很多。

3、洋花萝卜下面的这是什么?(根)。

教师:洋花萝卜的根长得是什么样子的?(细细的,长长的,上面有很多小的毛毛)。

其实,这些根上的毛毛就是根须呢!

4、教师小结洋花萝卜的外部特点。

的叶子,还有一条像小尾巴似的细细的根呢!!

三、观察探究洋花萝卜肉的特点。

1、谁知道洋花萝卜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个别幼儿讲述)。

2、幼儿猜测。

教师:你们猜一猜,萝卜里面的肉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3、教师出示记录表,记录幼儿的猜测。(根据幼儿的回答涂色)。

洋花萝卜图片。

4、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看到的这红红的是洋花萝卜的皮,切开洋花萝卜我们能看到白白的肉。

四、品尝萝卜。

1、幼儿品尝生洋花萝卜,讲述自己品尝中的发现?

(1)你们谁吃过洋花萝卜呀?是什么味道的呢?(请个别幼儿讲述)。

(2)洋花萝卜吃起来到底是什么味道的呢?

兔妈妈请你们尝一尝,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

(3)幼儿品尝。

(4)谁来告诉我,洋花萝卜到底是什么味道的?

(脆脆的,有些辣,有水分,有点甜)。

(5)你们吃过洋花萝卜做的菜吗?

2、幼儿品尝糖醋洋花萝卜,讲述自己品尝中的发现。

你们尝一尝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品尝。

(3)凉拌糖醋杨花萝卜好吃吗?是什么味道的?

五、介绍洋花萝卜的营养及对人身体的好处。

教师:其实杨花萝卜最喜欢春天,这个季节它生长的最快,味道最好!!

洋花萝卜有很多的吃法,可以做汤,凉拌,红烧,都可以呢!我们也可以让爸爸妈妈。

做一些洋花萝卜的菜,看看吃起来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哦!

幼儿园科学教案小班篇九

苹果和橘子,以其香甜的口味、诱人的外形,让孩子们爱不释手。小班幼儿年龄小,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加上父母包办的居多,所以很大一部分孩子对于水果怎么吃、吃哪里都不知道,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较差,所以我安排了该活动。

调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再现,再迁移到平时常见的水果吃法上,形象鲜明的水果横切图让幼儿很容易就知道了哪些水果该吐籽,哪些不必吐籽?最后的“品尝水果”环节更是起到了升华内化的作用。

1、知道许多水果里都有籽,吃水果时要吐籽。

2、通过感官激发孩子爱吃各种水果的兴趣。

ppt课件,几种水果实物,几个布袋

1、介绍苹果

——猜猜老师这个袋子里装的是什么水果宝宝?请你们小眼睛闭起来,我们来摸摸看。让幼儿摸摸说说苹果是圆圆的,红红的。滑滑的,吃起来甜甜的。

2、介绍桂圆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袋子,大家猜猜这个袋子里躲的是什么水果宝宝,我们来看一看。(桂圆)

3、介绍木瓜

——还想不想再请水果宝宝呀,好的,顾老师这里还有个水果宝宝,你们认识它吗?跟孩子一起说说木瓜。

——说说自己的想法,看图听故事《籽儿吐吐》

(1)图一:胖胖猪已经把木瓜都吃进肚子。

重点提问:胖胖猪是怎么吃木瓜的?木瓜的籽能吃吗?吃下去会怎样?

师结:小胖猪吃的太快了,把木瓜籽吞进了肚子,水果籽太硬了,会让我们的肚子受伤的。

(2)图二:小猪头上长出一棵树来。

小结:小猪猜想自己的头上长出了一棵木瓜树,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3)图三:小猪大便里有许多木瓜籽。

重点提问:木瓜籽吃进肚子,最后会到哪里去?

小结:最后小猪发现在自己的大便里发现了许多木瓜籽。

重点提问:小猪吃下去的籽最后从哪里出来啦?

小结:原来小猪吃下去的籽会从大便里排出来,可不会从头上钻出来哦!

——知道吃水果要吐籽。

重点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水果里的籽是不能吃的吗?那应该怎么办?

小结:你们说的可真好,有籽要吐掉,不能吃,千万不要吃进肚子里,如果不小心吃下去,也别担心,它会从我们的便便里排出身体。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不同的水果,我们一起去尝尝吧,但是先要把我们的小手洗干净哦。

幼儿园科学教案小班篇十

设计意图:

花生是幼儿经常看见的食品,但是有许多孩子都不怎么喜欢吃花生,因此我们设计了“好吃的花生”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对花生这一类的干果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并结合他们的已有生活经验,引导孩子们通过多种感官看一看,摸一摸,剥一剥,吃一吃中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表达,融合了多种领域的内容是一个综合性的生活教学活动,活动中孩子们亲自动手剥花生,体验劳动带来的乐趣。感受成功的愉悦,提高了幼儿的感知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幼儿在快乐学习。

活动目标:

1.探索剥花生的方法,感知花生的特征。

2.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3.体验亲自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花生若干,纸盒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1.师:瞧!这位是松鼠阿姨。我们一起来跟阿姨打声招呼吧!今天呀,松鼠阿姨开宴会,她会送给每一位小朋友一个礼物。(每位幼儿一份花生)

2.看一看,摸一摸。

幼儿仔细看一看,摸一摸,花生长什么样的?再摸一摸花生壳怎么样的?轻轻地的打开花生壳,看,这是什么?(花生米)看看,里面住着几个花生宝宝?我们一起来数一下!

教师小结:我们吃的花生里面的宝宝有的多有的少。

3.认识花生。

师:那小朋友看看这个花生宝宝它长的什么样子的呢?(穿着一件红衣服)

我们帮它脱掉红衣服,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白白的肉)

教师小结:原来花生呀,穿了两件衣服,一件硬外套,一件红衣服。

1.师:你们是不是很想吃到好吃的花生?那我们该怎么办?(把它剥开来)

教师小结:小朋友的办法都很好,松鼠阿姨不是给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份花生吗,请小朋友自己想办法把花生剥开来。(要求幼儿讲卫生,花生壳放在纸盒里)

2.剥花生。

幼儿品尝自己剥的花生米,说说花生的味道。

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科学教育目标,是能运用各种感观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我设计这么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看一看,摸一摸,摇一摇花生,在这个环节中,幼儿能运用感观去感知操作,运用和体会。在第二个环节中,探索剥花生的方法,充分调动幼儿动手动脑的积极性,让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打开花生,为了养成幼儿探究问题的好习惯。最后环节吃花生,延伸活动花生壳作品制作,包含了《纲要》中教育幼儿的目标,乐意与人交往,合作分享,突出了与人交往和分享,让孩子相互团结,分享成果。本次活动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动手能力增强了,由感知事物到感知世界,掌握的非常好。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孩子们的常规还需加强,在尝一尝环节应该准备放花生壳的纸盒大一些,这样孩子就不会将花生米的红衣服末掉的桌子都是了。

幼儿园科学教案小班篇十一

1、喜欢和小动物做游戏,增加对小动物的情感。

2、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3、知道动物的特征,了解动物的习性。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你们喜欢什么小动物?为什么?

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小动物,你们来看看它们是谁?

1、依次展示动物的头饰,提问"它有什么特征,它喜欢吃什么?"

2、请幼儿模仿小狗的叫声,教师再模仿小狗的叫声。

提问:你们猜猜这只小狗怎么了?

3、提问:看来小动物们都饿了,我们来给它们喂食好不好(请四个幼儿上台当动物,其他的幼儿拿食物,播放《谁饿了》跟着音乐排队把食物放进合适的动物的"嘴里",给董毫无喂食。)

4、今天老师带来的动物们都吃饱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它们喜欢吃什么?

今天小班的小朋友都给小动物喂食了,小动物们可开心了,它们说谢谢小班的小朋友们,小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

本次活动以小班的科学常识为内容,激发孩子的兴趣。

1、导入部分,以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说出自己知道哪些小动物,教师出示课件激发幼儿兴趣,让他们善于观察,发现问题。让他们觉得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产生对科学的兴趣和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2、从图入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小动物找影子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这次活动中运用多媒体动画的演示,形象直观,化难为易,便于幼儿理解,有效的突出了重点,成功的突破了难点。

3、教学方式丰富多彩。本次活动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创设了多种游戏。如:课件演示、彩色鲜活的图画直观教学,让幼儿主动探索,寻求答案。

4、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个个都积极参与,跟老师互动的环节也非常不错,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有些过程没有交代清楚,教学环节还有些衔接不自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加紧学习。

幼儿园科学教案小班篇十二

1、 知道不同的磁铁、同一块磁铁的不同部位磁性强弱是不同的。

2、 知道磁极的磁性最强。磁极相互作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3、 学生能积极、认真地参与实验的设计、操作实验、记录。

1、出示:各种不同形状的磁铁。

问: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性质?

2、归纳:这是磁铁,磁铁能吸铁的性质叫磁性。

(一)、磁铁磁性强弱

1、设问:这些磁铁的磁性强弱一样吗?让学生想一想。

怎样才能知道磁铁磁性的强弱呢?

2、归纳三个设计方案。

3、实验演示:

(1)、比较吸起的回形针数,判别一块磁铁的磁性强弱。

(2)、比较橡筋伸长的长度,判别一块磁铁的磁性强弱。

(3)、比较隔着纸的多少,判别哪一块磁铁磁性强。

4、学生操作实验。

5、教师辅助实验。

你们知道了什么结果呢?

小结:不同的磁铁的磁性有强弱。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测量方法,比较它们的磁性强弱。

6、设问:一块磁铁的不同位置的磁性强弱一样吗?有什么办法分辨吗?

学生实验验证

小结: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叫做磁极。

(二)、磁铁的相互作用

1、提问:我们以前了解到磁铁能吸铁,那么两块磁铁相互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归纳:相互吸引或吸不住。

要求:请同学们用一块磁铁的磁极去接近另一块磁铁的磁极,看看你会有什么

发现?

教师巡视指导。

小结:相同磁极相互靠近,互相吸引;不同磁极靠近,相互排斥。

2、投影:(p28上)你再来试一试在出现的现象下打“ ”。

教师填投影。

3、根据上面的实验,你得到了什么科学道理?

归纳板书:(学生齐读)磁铁不同能够磁极靠近时互相吸引,磁铁相同磁极靠近时互相排斥。

(三)、动脑筋

1、出示白色小车。小车内装有一块条形磁铁,有什么包办法在不打开纸盖的情况下判断出

南北极?

归纳:用实验方法来检验。用一块磁铁的s极去接触小车,如果相吸说明是异极,如果相斥

是同级。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方面的知识?指板书。

幼儿园科学教案小班篇十三

1.初步学会用语言表达对不同物体的触觉感受:软、硬,光滑、粗糙,冷、热等。

2.知道用手触摸是感知物体的一种方法。

3.引导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教具:木板、海绵、砂纸等,蚂蚁挂饰每名幼儿一个。

2.学具:幼儿人手一个操作小筐(内放木积木、海绵块、砂纸),热水、冷水。

3.环境布置:请幼儿自带一件物品,布置活动室--不同质地的物品(如玩具汽车、毛绒玩具、鹅卵石等)。

一、以游戏《小蚂蚁学本领》引入课题:

教师、幼儿戴头饰扮蚂蚁,在木地板、海绵垫上爬,让幼儿用手触摸、按压,感知并说出这两种物体的硬、软。

师:原来,我们的手能摸出硬的和软的东西,我们的手真能干!当看见一个东西,我们不知道它是硬的还是软的时,可以用手摸一摸,这是一个好办法!

二、在触摸--发现--再触摸中感知物体特性,并表述出来:

(一)摸一摸:

1、请幼儿听口令从小筐中拿出硬的东西(木积木),使劲捏捏、按按,(师)你捏得动积木吗?(生答:捏不动)按捏不动的东西是硬的;同样拿出软的东西(海绵),摸一摸,捏一捏,还可以拧几圈,海绵是柔软的。

2、幼儿摸摸砂纸,感受正反两面(粗糙和平滑)的不同,能说出一面扎手,摸起来不舒服,是粗糙的而另一面不扎手,很舒服,是光滑的。

3、伸出双手分别握住热、冷水杯,并说出哪杯水热、哪杯水冷。

4、小结:我们的手不仅能摸出硬的、软的东西,还能摸出冷的、热的、粗造的、光滑的东西。

(四)小结:手能摸出硬的、软的,冷的、热的、粗糙的、光滑的东西。但是有些东西不能摸:如电源插座、开水、旋转的电风扇叶等,要学会保护好自己。

三、游戏:《小蚂蚁搬东西》。

听口令把小筐中软的东西和硬的东西分别送到相应的箩筐中。

幼儿园科学教案小班篇十四

1、了解小动物过冬的一般常识。

2、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重点:了解小动物过冬的一般常识。

难点: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猴子、老虎、鸭子、蝙蝠、蜜蜂等小动物的图片。

动物过冬课件

师:冬天到了,天变冷了,你们想知道小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吗?

师:小动物真有趣,都有自己过冬的办法,老师告诉你们,小动物的秘密还多着呢。

过冬的趣话结束活动。

幼儿园科学教案小班篇十五

1、探索让风车动起来的方法,体验玩风车的乐趣。

2、能用清楚的语言描述自己玩风车的感受与发现。

活动准备各种各样的风车。

活动过程。

一、自由玩风车,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引导幼儿拿着风车,自由地跑跑、走走,体验转动的乐趣。

2、提醒幼儿观察快跑的时候风车会怎么样、慢走的时候风车又会怎么样。

二、探索让风车动起来的方法。

1、引导幼儿讨论:你是用什么方法让风车动起来的?

2、鼓励幼儿边说边示范自己让风车转动的方法。

3、小结:让风车动起来的方法有很多,如拿着风车跑、走、摇吹等。

三、自由探索让风车转得很快的方法。

1、引导幼儿讨论:你是用什么方法让风车转得更快的?

2、小结:让风车转得更快的方法有快跑、快走、使劲吹……。

四、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评价。

幼儿园科学教案小班篇十六

让小班的幼儿成为色彩世界的探索者,学会发现哪里有颜色?从而使幼儿认识色彩不仅存在于颜料中,更存在于大自然和我们身边的事物中。

1认识颜色(主要是红、黄、蓝、绿);

2引导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颜色;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1、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录音带,自制的红、黄、蓝、绿色的小精灵各一只。

2、红、黄、蓝、绿色的地垫各20块。

3、幼儿用书(科学“美丽的颜色”)。

一、展示各种颜色的小精灵,请幼儿说出各种颜色的名称。

二、进行“颜色捉迷藏”的游戏。

2、放好以后请幼儿睁开眼,由老师提供线索,在请自愿的幼儿去找小精灵。

3、其他颜色的小精灵也同样进行游戏。

4、可请幼儿来藏颜色小精灵。

三、用投影仪展示科学“美丽的颜色”,请幼儿看看颜色小精灵还在哪些地方?

四、游戏“颜色找家”

将各种颜色的地垫随意铺在地上,请幼儿听音乐做动作,边听音乐边在垫子外面随意走或跑。当音乐停止时,老师说:“到黄色的家”,小朋友要立刻找。音乐开始又重新进行游戏。

五、延伸活动“颜色寻宝”

幼儿分组到户外比赛采集各种颜色的东西,看哪一组采集到的颜色最多为胜。

幼儿园科学教案小班篇十七

1、能用自己的方法给树叶分类。

2、能大胆地进行实践活动,并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1、各种各样树叶数份。

2、每人两个篓子。

3、集体记录表一张。

1、这是什么?

2、这两片树叶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要求:1、想一想怎么分?

2、分好的树叶放在篓子里。

1、教师帮助幼儿向同伴展示自己的分类方法,请大家

猜测可能的分类标准,并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猜测。

2、教师对幼儿的分类方法进行记录。

1、区别枯叶和绿叶,发现绿叶中有水。

2、初步尝试用简单线条或圆圈记录的方法。

3、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

1、枯叶、绿叶数份

2、积木、白纸等操作材料。

3、记录表、记录笔等。

1、这是什么?

2、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学习

词:枯叶、绿叶)

3、猜一猜,叶子里面有什么?有没有水?

(1)、介绍记录表,教师交待如何记录。

(2)、幼儿把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

2、幼儿实验操作并进行记录

1、你发现了什么?

2、为什么绿叶里有水,枯叶里没有水?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