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燕子专列教案板书设计篇一
莒南第一实验小学 秦晓兰 王洛云 姚欣
一、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恶劣气候和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 3.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恶劣气候和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 3.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质疑:“专列”指什么?燕子专列呢?燕子会飞为什么还要坐专列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读课文,解决疑问。(点击喇叭按钮)
2.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点击初读按钮,大屏幕显示如下)
(点击上面画面上的课文按钮,大屏幕会出现下面的课文)
3.出示词语、检查预习。(点击词语按钮,出现画面如下)
(在检查词语的认读情况时,点击欧洲按钮,会出现地图)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学生带着以上问题细读课文,边读边在文中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然后汇报交流。)
1.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怎样的麻烦?(1)一名学生读有关的句子,点击关键句子1按钮,显示如下:
(2)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燕子冷、累、饿、濒临死亡)(重点理解“骤降、长途跋涉、濒临死亡”)
(3)燕子在死亡线上挣扎,此时你心里会有什么感受?(4)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这一段。
(5)面对濒临死亡的燕子,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6)瑞士政府和人们又是怎样做的?请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a.生汇报: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
生:用的是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
师:作为一个政府,每天有许多国家大事要处理,能为小小的燕子做这样的决定真了不起。
b.政府通过电台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
“呼吁”是什么意思?如果你是电视台记者或播音员会怎样呼吁? 2.听到这个消息你会怎么做?瑞士居民又是怎么做的?
a(1)一生读相关的句子。点击关键句子2按钮,大屏幕显示如下:
(2)读读这句话,看看字里行间里隐藏着什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生汇报交流:
生:我感受到了天气的恶劣,但人们不怕。显示了人们对燕子的关心爱护。生:人们不怕寒冷,不怕艰辛,是因为他们太爱燕子了。(4)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纷纷”说明人很多。师:会有哪些人?(生想象)师结:这时我们仿佛看到
拄着拐杖的老奶奶走出家门——(生齐读“冒着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走出家门——(生再读“冒着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警察叔叔、邮递员阿姨、年幼的孩子走出家门——(生再读“冒着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师:“四处”说明了什么?(地方多)
大家想象一下,可能有哪些地方?
(放录像)风雪中寻找燕子情景,再次体会寻找的艰辛,感受人们的爱心。
师:此时,你们想对瑞士居民说什么?(生由衷地发出自己的赞叹)师:让我们带着对瑞士人们的敬佩再来读这一段。b师: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转向一位叫贝蒂的小姑娘。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点击关键句子按钮3,大屏幕出现如下画面)
(2)请默读这一段,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和词语。(出示图片,生观察)小姑娘在哪儿发现了燕子,她是怎样做的?又会说什么?
(3)汇报交流:
生:小贝蒂真了不起,小孩子本需要别人的保护,可她却和大人一起,不怕寒冷不怕艰辛去拯救比自己更弱小的更需要保护的燕子。
生:“通红、僵硬”,说明她把燕子看得比自己还重要,她是多么爱护燕子啊!师:请同学们用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生自由朗读、指名读)师:是呀!她不在乎冰天雪地的寒冷,她只在乎——燕子。
她不在乎漫天遍野寻找的疲劳,只在乎——燕子。
她不在乎自己冻僵的手和脸,只在乎——燕子。(4)通过朗读表达出对燕子的爱。
师:瑞士政府、居民、,小贝蒂他们的所作所为其实都源于一个字,那就是——(生齐说:爱)。
让我们带着这份爱再来读这一段。3.送燕子
师:瑞士人民用自己的行动拯救了濒临死亡的燕子,把燕子送上了温暖的列车,这趟列车不仅载送着燕子,还载送着什么?
所以这不仅是燕子专列,也是什么专列?(爱心专列、友情专列……)
(四)精读入情(点击精读按钮,大屏幕显示如下)
(1)请学生带着上面的问题,再次默读课文。(2)生汇报交流。
(五)拓展延伸(点击拓展按钮,大屏幕显示如下)
(六)课堂总结:
瑞士人们用他们的行动创造了人和动物最和谐美妙的一幕。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呼吁:“请爱护动物,爱护所有的生灵,尊重所有的生命,因为我们同在一个地球上。”
燕子专列教案板书设计篇二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一、深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由《燕子过海》最后一段导入
师:燕子飞过大海是多么辛苦、艰难。它们春来秋去,在这一来一回的长途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遇到很多麻烦。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读读《燕子专列》,这一定会让你们产生很多感慨。
2、揭题,齐读课题。
3、巩固词,交流一下生字词。
二、自由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汇报交流自学效果
1、交流一下,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
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燕子专列)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专程送行)
2、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学生板演)
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导: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好,都是缘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这就是对“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现这种爱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讨论交流,把有关句子画一画。
2、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对燕子的爱。 a、政府作出决定真了不起。(人力、物力、财力)b、人们救助竭尽全力。(大人孩子、山间岩缝、不顾自己)
3、重点指导读好第3、4段,以评代讲,评议要点。
a、第3段,应读出居民纷纷走出家门,不顾天气恶劣,路途艰难寻找燕子的意思。
b、第4段,要读出小姑娘贝蒂和父母一起,怎样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经过,突出险(覆盖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一个人就救护十几只),丝毫不想自己(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4、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做思维上的补充,丰富课文的内容想象: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些什么?
5、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列载着获救的小燕子,也载着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
有感情的读最后一段。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关于人与动物之间感人的故事还很多很多,老师这儿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你们想看一看吗?(放课件)你们想说些什么?
总结:是啊!我们的朋友都获救了,留下来的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老师多么希望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用爱,用情编织更美好的故事。
作业:学了今天这节课,《燕子专列》中小贝蒂,《丹顶鹤的故事》中小女孩给你留下了什么?你想对她们说些什么?请用几句话写下来!
燕子专列教案板书设计篇三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郭绵
[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谊。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表达的效果。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激发兴趣
1.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读感悟
1.默读课文,标出小节,画出生字新词。
2.分学习小组自学生字新词,教师巡视,相机点拨。3.检查反馈
4.讨论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思考: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2.汇报交流:①政府的呼吁;②概括地写居民们是怎么做的;③具体写一位小姑娘是怎么做的。
四、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1.人们帮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爱”呢?
2.读书圈画,讨论交流。
(1)居民:纷纷(),冒着(),顶着(),踏着(),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概括写)
(2)贝蒂:脸冻得(),手冻得(),但她一点也()。(具体写)3.重点指导读好第三、四自然段。
4.指导看图,引导想象。小贝蒂在哪儿发现了燕子?她是怎么做的?会说什么呢?
(1)自己练习讲一讲;(2)指名说一说。
5.总结谈话: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编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人与动物之间这美好的感情吧!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你想对贝蒂说些什么,写下来。
2推荐阅读《珍珠鸟》《布拉格的鸟》
燕子专列教案板书设计篇四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燕子专列》是一篇人文情较浓的文章,因此本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读式之中,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人们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内涵。
3、感受人们的爱心,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
燕子是人类的朋友,有一年春天,她们高高兴兴地从南方飞到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瑞士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演绎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再一次走入课文,感受她们遇到的麻烦。
二、感悟燕子遇到的麻烦: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__________”画出燕子遇到的麻烦。
2、生交流(用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3、学生细读,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说明燕子当时遇到麻烦大?
4、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去体会燕子处境的危险?(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在读中体会燕子的冷、累、饿,感悟燕子所遇到的麻烦)
三、感悟政府决策的伟大:
正当燕子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瑞士政府作出了怎样的决策?他们是怎样做的?
1、交流。(出示句子)
2、假如你就是瑞士国家电视台的播音员,你会怎样呼吁?
3、同学们练得很起劲,现在我们来听听谁的呼吁最能唤起全国人民的爱心,哪位播音员先来?
4、我们用我们的朗读来夸夸政府吧?
四、感悟居民奉献的爱心
听到政府的呼吁,瑞士居民是怎么做的?
1、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2、让我们静下心来,用心去读读这句话,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体会居民不在乎冷、累、饿,只在乎燕子。)
3、学生回答后,再朗读这句话。(及时评价)
4、引读:是啊,可能有一些老人,为了救这些燕子,他们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冒着„„(生接读)
5、想象,他们会去哪里寻找?(体会”四处寻找”的艰辛”)
6、再次朗读。
五、感悟贝蒂付出的真情
当时居民们在录找燕子时,有现场记者拍到一张照片,你们看这是谁呀?
1、(出示插图),找出文中描写这幅图的的文字读一读?
2、抽读,你觉得文中哪个词语最令你感动?
3、看看图,你觉得她是怎样在乎这些小生命的?,看看她的动作,看看她的神情,想想她仿佛在对小燕子说些什么?
4、小贝蒂真是勇敢的孩子,一个充满爱心的孩子,引读——
六、换位体验,拓展悟情,1、这些濒临死亡的小燕子终于获救了,它们坐上了漂亮舒适的列车。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燕子,你会对谁说?最想说什么?你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来说:(课件出示)
2、这一列充满了爱心的专列就要启程了,当它在大地上行驶的时候,它会牵动多少人的目光,震撼多少人的心灵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为它们送行吧!
3、燕子们还会去到哪里呢?
4、其实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人和动物不知演绎了多少感人的故事,接下来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发生在中国的真实的故事。听歌曲〈一个丹顶鹤故事〉,讲述徐秀娟,感受人们对动物的博大的爱心。
5、结束语
最后让我们铭记爱心大使史怀泽说过的一句话——“动物是我们人类的近亲。” 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掌声》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语言质朴却真挚感人:女孩小英因腿脚残疾而忧郁自卑,在一次演讲课上,同学们给了她两次掌声,使她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年级上学期处在中年级的起步阶段,把握主要内容、理解词语、体会情感等要求要相应降低,教师要巧妙想法设法提供帮助,使学生有所收获。学习目标:
1、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忧郁”、“经久不息”等词语的情味,感悟掌声背后的含义,感受这充满爱的班集体。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
2、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 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明确阅读目标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
二、精读课文,自己释疑
①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带着以上的问题自读自悟。
要求学生在文中勾勾画画,可以适当地写一点读书感受。②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提出讨论的要求:
人工明确:组长负责,确定代表小组发言的人。人人参与:要求每一个人在小组内都发言。③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余成员可以补充。
学生发言的要领主要是认识掌声对英子的帮助,谈从两次掌声中体会到了什么。(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合作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汇报学习1-3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强调多音字 “落”lao,简介小儿麻痹症。
(2)、画出描写英子动作和心理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英子的内心活动。
(课件出示)出示句子:
a、“她很文静,总是默默的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的来到学校,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b、“轮到英子的时侯,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引导学生体会英子的自卑、忧郁的心理,为下面学习“英子为什么犹豫”打好基础)
c、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的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引导体会英子内心的紧张、自卑和痛苦。)创设情境,体会掌声的含义
师:同学们,就是这样一个极度忧郁、自卑的女孩,今天在这节演讲课上,在我们所有人的注视下,含着眼泪,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你们看,小英已经站在了我们的面前。(课件出示画面)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此时此刻,最想对她说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师:这是鼓励,这是尊重,这是祝愿,这是理解,这又是支持,可是,你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种方式,那就是——(学生一起鼓掌)
四、出示第四小节。(齐读)你此时看见的是怎样的英子?(坚强、勇敢、自信、乐观、快乐„„)潜心品读,升华情感
⒈过渡:是什么让自卑的英子变得如此自信与乐观?是什么化解了英子的忧伤与孤寂?学生答:掌声。
师:这是怎样的掌声?
生:关心、鼓励、热烈、持久、经久不息、真诚、钦佩、赞赏„„
师:同学们想用掌声告诉英子什么呢?
生:面对生活的困境要坚强、勇敢、自信、乐观......师:其实, 生活中有许多像英子这样的人,他们勇敢,自强不息,下面我们听一个故事。
课件出示《张海迪的故事》张海迪与英子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思考:从这两次掌声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 体会到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关爱、支持......师:透过掌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透过掌声,我们看到了英子迷人的微笑;透过掌声,我们看到了同学们的爱心;透过掌声,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鼓励的真情„„
师:同学们,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常常充满艰辛与坎坷,遇到困难互相帮助关心、鼓励,用坚强、自信、勇敢走出我们精彩的人生吧!(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 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反思:
一、设计巧妙、层次明晰。
在教学中,利用小英的变化以及为什么而变。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掌声”这一主题进行教学,从复习导入的质疑英子为什么变化,到精读训练的理解掌声,以及最后的升华掌声含义,对文本的把握比较恰当。
二、创设情境恰到好处。
如本节课重点指导第一次掌声时,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抓住英子动作神态来多角度的读,感受到情绪的变化和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教学中在指导朗读描写第一次掌声的句子时,我以再现情境的方式,课件出示女孩走上讲台,启发学生为她鼓掌,我说:同学们,就是这样一个极度忧郁、自卑的女孩,今天在这节演讲课上,在我们所有人的注视下,含着眼泪,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你们看,小英已经站在了我们的面前。(课件出示画面)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此时此刻,最想对她说什么?这时同学们畅所欲言,通过同学们的回答体会到英子此时最想得到同学们的关爱、支持和鼓励。
三、潜心品读,升华情感。
学习课文时,我让同学们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探究,在学完第二次掌声的内容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透过掌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透过掌声,我们看到了英子迷人的微笑;透过掌声,我们看到了同学们的爱心;透过掌声,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鼓励的真情„„接下来我进行小结:同学们,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常常充满艰辛与坎坷,遇到困难互相帮助关心、鼓励,用坚强、自信、勇敢走出我们精彩的人生吧!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 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由于情感被调动起来,学生整节课的情绪高涨。
燕子专列教案板书设计篇五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人文情景较浓的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欧洲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他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二、设计理念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以情感为纽带,让学生入情入境,直接触摸文本,直奔重点词句,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地读,感受燕子的遭遇,品味文本蕴含的情感,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动情、移情、抒情,使学生得以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们对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信他们刚接触到课文的题目肯定充满了疑问和好奇。他们当中或许大部分和贝蒂一样,关心喜爱小动物,因此读着这篇文章时肯定有很多感触。这篇文章就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欣赏、感悟,体会对动物的深深爱意。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体会恶劣气候和环境给燕子带来的麻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2.教学难点为体会恶劣气候、环境给燕子带来的麻烦。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1.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国家——瑞士去逛一圈。看图……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瑞士。
还记得《燕子》一课吗? 板书:燕子
注意燕字的笔顺,先中间后两边
谁来说说燕子的特点?
生谈……
是啊,每年春天,燕子都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欣喜。它们春来秋去,撒播着友谊的种子,但是你知道吗,在这一来一回的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会遇到许多危险!今天,我们要学的《燕子专列》讲的就是燕子在瑞士的遭遇。
2.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根据课题质疑:读了课文的题目后有什么想问的吗? 学生质疑:什么叫专列?什么是燕子专列?燕子会飞,为什么还要用列车送?
(二)初读课文,教学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文中的新字。
(2)努力把课文读正确,圈出不理解的字词。2.检查预习,认读带生字词语(带拼音)。欧 洲
瑞士
舒适
启程
特殊
踏着
救助 骤 降
长途
跋涉
疲劳
政 府
载着
濒临
a 自由读 b齐读 c指名读d 分组读e小老师领读f开火车读 3去拼音读词语,出示词语
a 自由读 b齐读 c指名读d 分组读e开火车读 4.生字检测,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a齐读 b指名读c开火车读
(1)同桌互相交流字形(2)同桌互相组词 5.指导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书写“骤”和“涉”,左窄右宽。a学生观察结构b 范写 书空c临写
d展示
(2)骤:让学生明白笔画较多的字各部分要写得紧凑些。同时,如果一个字有两个捺,书写时其中一个一般要变成点。然后复习学过的字“送、这、迟、欢、食”等进一步巩固。
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字书写时不要多加一点。(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6.生字多音字指导:降
载 7.解决质疑问题,课件出示
(三)默读课文,读中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刚刚提出的问题:燕子会飞,为什么还要用列车送?
2.同桌互相讨论交流。
3.将学生寻找出来的原因浓缩成两个字:麻烦。学习第二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段话,思考:课文主要写了燕子遇到了哪些麻烦?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交流:天气恶劣;非常疲劳;昆虫被冻死。
出示句子: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的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1)哪一句话描写了燕子飞行的环境恶劣? 把“骤降”换成“下降”“降低”可不可以? 恶劣的天气给燕子飞行造成了极大的困难。(2)体会“长途跋涉”。
课件出示图片文字:每年的九月份,成千上万的燕子就要开始出发到南方去过冬了。一路上,它们要飞越非洲大陆、阿尔卑斯山脉、撒哈拉沙漠,行程有五千多公里,每天基本上要飞一百多公里。(3)体会“饥寒交迫”。
燕子飞了这么远的路,昆虫又被冻死了,小燕子们会怎么样?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
冷+累+饿=死亡
老师给大家找了几幅图片,生动的展示了燕子当时的悲惨遭遇!请大家把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融入句子中,进行朗读体会。(指名读,齐读。)
(四)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可引导从两方面想:
一是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设燕子专列); 二是群众方面(竭尽全力寻找、车站送行)。
⑴ 政府方面:政府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假如你是瑞士市民,你看到燕子在瑞士境内遭遇了倒霉,你会怎样通知政府呢?提示用上黑板上的好词语。
组内交流,个别展示。⑵ 群众方面:
① 找一找人们寻找燕子时的动词,用笔划出来。
② 照着课文的样子,说一段有连续动词的话。自身练说,个别展示。
(五)总结
政府和群众具体做了哪些事?我们下节课学习(六)作业
燕子专列教案板书设计篇六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专列、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懂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主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使学生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难点:领会三四自然段中描写恶劣气候和居民们的爱心,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准备 ㈠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读通课文。
2.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借助工具书理解生词的大意,㈡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喜欢唱歌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儿歌,认真听儿歌里唱的是谁?会唱的可以一起唱。
(课件播放儿歌《小燕子》)
2、儿歌里唱的是谁? (板书:小燕子)
3、通过第一课《燕子》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燕子是候鸟,每年春天都会从南方飞回来,可是有一年春天燕子却坐上了专列,(板书:专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六课《燕子专列》,齐读课题。
4、什么是燕子专列? (生回答,师相机点拨。)
师:燕子是候鸟,可以长途飞行,为什么还要用列车送呢?相信大家学习了课文就会明白了。
二、初读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翻到第六课,(课件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在什么时间,燕子来到了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故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样?
2、检查预习,认读词语
(1)大家课下预习课文了,生字都读准了吗?老师要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考验?
出示生词:舒适
启程
疲劳
覆盖
救护
车厢
欧洲
瑞士
特殊
长途跋涉
气温骤降
饥寒交迫
濒临死亡
满天飞舞
皑皑白雪
(2)指名分行读词语,相机正音。
3、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洲、瑞、殊、骤、涉”)学生观察,发现“洲、瑞、殊、骤、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并且左窄右宽。
(2)教师重点指导书写“骤”和“涉”。
骤:让学生明白笔画较多的字各部分要写得紧凑些。同时,如果一个字有两个捺,书写时其中一个一般要变成点。然后复习学过的字“送、这、迟、欢、食”等进一步巩固。
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字书写时不要多加一点。⑶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谁按照提示说一说什么时间,燕子来到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简洁的语言叙述。(2)学生根据提示回答。
(3)小结方法:抓住课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要素,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好办法。
三、布置作业
1、把课文多读几遍。
2、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并学习了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文中的词句,来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
齐读课题。
二、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一)体会燕子的处境,感悟政府关爱。
1、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2、(课件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想一想燕子遇到了什么麻烦?用自己习惯的符号标出来。注意读准字音。
3、生汇报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4、师:大家都知道,燕子在春暖花开的时候从南方飞回来。可是这一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来时,瑞士的春天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能不能用课本上的词告诉大家?
(气温骤降,风雪不止)
5、“气温骤降”什么意思?(生汇报)
6、小燕子没有一点准备,气温就从春暖花开一下子降到了风雪不止。而且(生接: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
联系上下文理解“饥寒交迫”。
7、燕子还遇到什么麻烦?(生:非常疲劳)为什么那么疲劳?(生:长途跋涉)
8、(课件出示高山、大海、城市、村庄图片)师: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会飞过连绵不断的山峰,飞过无边无际的大海,飞过无数座城市和村庄,真是一次长途跋涉。
根据字典上对“跋”和“涉”的解释,理解“长途跋涉”的意思。
9、长途跋涉的疲劳,再加上气温骤降,找不到食物,燕子随时都面临死亡。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就是(濒临死亡)。理解“濒临死亡”。
10、(课件)看多么不幸的小燕子,看到燕子的遭遇,你此时的心情怎样?想不想把自己的心情通过读表达出来?
(自由练读,指名读,评,再读。)
(二)感悟瑞士政府对燕子的关心
1、过渡:燕子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瑞士政府听到这个消息后,做出了一个什么决定?
2、这是一辆什么样的火车?
3、师:瑞士政府没有只顾着做国家大事,他们用一辆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而且是专门为燕子准备的列车来送燕子,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4、生回答。
(相机板书:政府关心)
(三)、.朗读体会,深入理解,体会瑞士居民对燕子的关爱。
1、过渡:在瑞士政府的呼吁下,居民们也行动起来,纷纷走出家门寻找燕子。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让你有所感悟的词语,想一想从中体会到什么,在句子旁边写一写。
2、(预设学生汇报“冒着、顶着、踏着”)
你们找的这三个词都是描写人物动作的,作者恰当地运用动词,让我们体会到居民们寻找燕子的艰辛和对燕子的关爱。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抓住人物动作进行描写。
3、(预设学生汇报“纷纷”)
(1)是啊,风呼呼的吹着,雪下个不停,山路被冻得坚硬,依然阻挡不住瑞士居民寻找燕子的脚步,他们纷纷走出家门。同学们,你仿佛看到谁走出了家门?(指名)
带到句子中读一读,师引读:听到消息后„„(2)你仿佛看到谁也走出家门了?带到句子中读。(3)你还仿佛看到谁,只说看到谁就行。
(4)、师:是啊,有老人、有孩子、有医生、有工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都走出家门,这就叫“纷纷”。再齐读这句话。
5、(预设学生汇报“四处”)(1)他们都有可能去哪里寻找燕子呢?(指名回答)(2)找了那么多地方,就是四处寻找。(板书:居民关爱)
6、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句话,让我们把居民们不怕艰辛,急切寻找燕子的心情通过读表达出来。
(指名读,老师范读,练读,再读。)
(四)读写结合,体会贝蒂的爱心。
1、过渡:在这些居民中,有一位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小姑娘,他寻找燕子的 情景被一位记者拍了下来,看,这就是贝蒂。课文也对这幅照片进行了描写,找到那段话了吗?谁来读一读?
2(课件出示句子)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这段话,静静的体会,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3、生汇报。
4、贝蒂一点也不在乎,他不在乎什么,在乎的又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小贝蒂不在乎
___,不在乎
___,不在乎
___ 她只在乎
____”)请你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可以是这一段也可以是整篇课文,试着把这句话补充完整。
5、小结:贝蒂是一个孩子,在这天寒地冻的日子里,他完全可以在家里取暖,可他却冒着严寒救护燕子。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来读读这段话。
6、小练笔。(1)贝蒂一个人救助了十几只燕子,他每看到一只燕子会怎样做呢?仔细观察这幅照片,贝蒂在干什么?让我们展开想象学着第三自然段,用上恰当的动词,来写一写小贝蒂是怎样救护燕子的吧?
(2)生读自己的练笔,教师相机评价指导。
7、咱班同学可真了不起,能够学以致用。通过你们的描写,老师体会到了贝蒂对燕子的关爱。(板书:贝蒂关爱)
三、拓展升华
1、多么感人的故事,通过政府的呼吁,居民的寻找,贝蒂的呵护,濒临死亡的燕子得救了。这一切可以浓缩成一个字,那就是爱。
(板书:爱)
2、满载着瑞士政府和居民关爱的燕子专列就要启程了,让我们去火车站感受人们送行燕子的场面。
3、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假如你就是专列上的一只小燕子,你会怎样向燕子致谢?
总结:同学们,爱是无声的语言,她可以沟通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在人和动物之间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让我们关爱身边的小动物,让地球的明天更美好!
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你想对文中的小贝蒂说些什么,把它写下来。
3、搜集人们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小故事。 板书设计:
6、燕子专列
饥寒交迫
政府关心 十分疲劳
爱
居民关爱 濒临死亡
贝蒂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