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实验室防护用品使用规范要求篇一
个人防护用品是指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污染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无菌手套、隔离衣、防护服等。实验人员须根据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和预期可能暴露选用个人防护用品。特制定本程序。2.适用范围
本程序员适宜于本中心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3.职责
实验室负责对个人防护用品的统一管理,实验人员负责各自的使用。
4.程序
4.1防护口罩:进行病原微生物实验时,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疑是呼吸道或不明原因的高致病性操作应带n95口罩。
4.1.1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佩戴方法: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调整系带的松紧度。
4.1.2 n95防护口罩佩戴方法: 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
4.1.3戴口罩注意事项
①使用医用防护口罩或n95口罩时不要用一只手捏鼻夹,防止口罩鼻夹处形成死角漏气,降低防护效果,同时使口罩与面部有良好的密合。②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③口罩潮湿后应立即更换。
④口罩受到标本、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⑤每次佩戴n95口罩进入工作区域置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按佩戴方法步骤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
⑥不要滥用n95防护口罩,只有发生空气传播可能时才需要佩戴n95防护口罩。4.1.4摘口罩方法:不要接触口罩外面,因为外面可能已污染;外科口罩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n95防护口罩先拉下下面的橡皮筋头带,再拉下上面的橡皮筋头带;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
4.2护目镜或防护面罩:护目镜是防止标本,体液等具有感染性物质溅入人体上部的用品;防护面罩或防护面屏是防止标本、体液等具有感染性物质溅入人体面部的用品。
4.2.1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时机:在进行实验活动中,可能发生标本、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4.2.2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佩戴方法: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前应洗手;佩戴前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双手戴上护目镜或防护面罩;调节舒适度。4.2.3摘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方法:不要接触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外面,因为外面可能已污染;双手捏住靠近头部或耳朵的两边摘掉;一次性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用毕后丢入医疗废物容器内可重复使用的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用毕后应消毒备用;摘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后应洗手。
4.3帽子: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一次性帽子不得重复使用。
4.4手套:防止病原体通过手传播疾病和污染环境的用品。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4.4.1戴手套的要求
(1)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2)手套可以防止实验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的可能性;
(3)手套可以预防实验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实验人员将从标本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
(4)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在不同实验之间应该更换手套,手套也不能代替洗手。4.4.2手套的应用指征:接触标本时或其他污染物品时。
4.4.3手套的佩戴方法: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上;同法掀起另一只袋口,以戴着无菌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翻边内面,将手套戴好;然后将手套的翻转处套上;双手对合,交叉调整手套位置。
4.4.4脱手套的方法:用戴着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污染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用戴着手套的手握住脱下的手套;用脱下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清洁面(内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用手捏住手套的里面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脱手套后应洗手。
4.5防护服:防护服是实验人员在接触病源性微生物所穿的一次性防护用品。具有良好的防水、抗静电、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
4.5.1穿防护服的方法 先穿下衣,再穿上衣,然后戴好帽子,最后拉上拉链。
4.5.2脱分体防护服流程:拉链拉开向上提拉帽子,使头部脱离帽子;脱袖子、脱下上衣将污染面向里放入医疗废物袋;脱下衣,由上向下边脱边卷,污染面向里,脱下后放入医疗废物袋。
4.5.3注意事项:在规定区域穿脱;穿前应检查有无破损,有渗漏或破损应及时更换;穿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和衣领,脱时注意避免污染;被标本污染时,应及时更换;防护服一次性使用。4.6鞋套: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使用。从清洁区进入半污染区时应穿鞋套。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诮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4.7应用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4.7.1清洁区进入半污染区: 洗手→戴帽子→戴医用外科口罩/n95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非必须)→戴乳胶手套(内套一次性手套)→穿防护服(非必须)→戴护目镜/防护面罩(非必须)→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4.7.2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离开污染区进入半污染区前:摘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半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特别注意每个步骤之间的手卫生,严防污染。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4.7.3从半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 →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特别注意每个步骤之间的手卫生,严防污染。4.7.4离开清洁区: 洗手→离开清洁区。
4.8 穿脱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n95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6h~8h,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防护服被标本污染时,应时更换。戴n95防护口罩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
20180801
实验室防护用品使用规范要求篇二
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常识
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危险和有害因素,会伤害劳动者的身体、损害健康,有时甚至致人死亡。实际工作中企业多采用劳动防护用品作为保护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安全与健康的最后一道屏障。
国家对特种劳动防所用品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企业采购、发放和使用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安全鉴定证。
企业应建立和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安技部门应对购进的劳动防护用品进行抽查、验收。
劳动防护用品种类很多,不同类型的防护用品,可以起到不同的防护作用:
1、头部防护用品主要是安全帽,它能使冲击分散到尽可能广的表面,并使高空坠落物向外侧偏离。
2、呼吸器官防护用品主要是防尘用的口罩和和防毒用的防毒面具。它分过滤式与隔离式二种,有防毒口罩、滤毒罐、氧气呼吸器、空气呼吸器、长管呼吸器等。
3、眼(面)防护用品主要是护目镜与面罩。
4、听力防护用品主要是耳塞。
5、手与手臂防护用品主要是防护手套,有耐酸(碱)手套、焊工手套等。
6、足部防护用品主要是安全鞋,保护足趾(防砸)工作鞋、绝缘鞋、焊接防护鞋等
7、躯干防护用品主要是防护服,高温作业的阻燃工作服、化工作业的防酸(碱)工作服、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静电工作服,氢氟酸防护服等。
8、高处作业防护用品主要是安全带、安全网等。
企业应根据作业场所的危害因素与危害程度,正确防护用品。应指导、督促劳动者在作业时正确使用。使员工做到“三会”,会检查护品的可靠性、会正确使用、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
实验室防护用品使用规范要求篇三
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使用规范
一、总则
(一)、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职责:
1.对实验室装备的教学仪器设备进行保管、维护、修理、使用。2.对实验教学进行组织、协调、服务,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使用规范涵义: 小学科学实验室的管理具有复杂性,管理方法因时因地而异。但在管理目标和措施上却有共性。
我把小学科学实验室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那些必须共同做好的一般工作综合在一起,规定实施标准,称作管理使用规范。
二、实验室常规管理规范
(一)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存放管理
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大部分仪器,特别是专用仪器,在每个学年中使用的次数和时间是有限的,大部分时间是存放在仪器室内。种类繁多,性能各异的仪器设备,在长期存放过程中要求管理者按照物资管理的一般原则,做好建帐、保养、维修等各项管理工作。
1.搞好实验室环境管理 目的:
营造一个洁净、整齐、具有科学实验氛围的文明、安全的实验教学环境,以激励学生探索进取,获取知识。
实验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的布局要合理:
实验室内的各种配套设施要巧安排,做到整齐划一。存放仪器的橱柜要色调一致,摆放整齐 :
一般情况下仪器柜呈一字形排列,柜门要与窗户垂直,以利通风 各排仪器柜之间要留有不少于1米的通道,以利操作
仪器柜一般不要靠墙摆放,非靠墙不可的,柜墙间应留10cm左右通风空间。
2.做好仪器设备的验收及计划采购工作 仪器设备的验收
验收人:无论是自购或主管部门调拨的仪器设备都应经过实验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亲自验收合格才能入库。贵重仪器设备的验收要有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教师共同在场方能开箱检查,待判定完好后(并作好验收记录)才能入库保管。验收处理:验收合格的仪器设备要填写入库单,仪器入库单和主管部门调拨单是记帐凭证要装订存档。要把入库仪器的说明书及技术资料搜集整理订装成册,统一存放备查。验收不合格或数量有误产品应及时和销部门联系处理。
3.做好仪器设备的登记建帐工作 登记建帐工作要求:
要求:必须建立固定资产帐册和实物明细帐卡,定期清点,确保帐物相符、帐帐相符、帐卡相符。
建立“三本帐”:总帐、明细帐、低值易耗品帐。
低值易耗品:是指玻璃仪器、药品、实验材料及单价在15元以下易损易耗仪器。
登记建帐方法:低值易耗品记在“低值易耗品”帐册上。低值易耗品要根据使用情况每学期核一次,一种低值易耗品记一页,除低值易耗品外,其余所有仪器设备必须同时记在“总帐”和“明细帐”上。
4.做好仪器设备的陈列摆放工作 仪器设备陈列摆放的原则:
科学分类,整齐美观,陈列有序,取用方便。分学科、分室存放。
分类入柜,柜内分层,层上定点,做到定橱、定位摆放。
同柜仪器重的放下层,轻的放上层。同层仪器体高的放里边,体矮的放外边;同层放同种仪器的不要堆叠挤压,要呈阶梯状排列。柜内不同种仪器之间应留空隙。每种仪器的主、附件、零配件要放在一起。仪器设备一般都要正放。因仪器体高(如人体半身模型等)柜内放不下时,应调整台板高度后入柜正放。生物模型、标本有条件的学校要使用双面玻璃柜存入于一室,透亮美观又能防尘;鸟兽剥制或仿真标本要革新橱柜,依形定位(似展览橱窗)存放室内,供学生参观。挂图、图片资料要制做专用图架或入柜摆放。化学药品要专柜存放;仪器说明书及技术资料要分类搜集,装订成册,专柜放臵备查。
具体操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根据仪器设备自身特点进行摆放:
仪表的存放要将全部开关臵“零位”。
化学危险品应按其易燃、易爆、腐蚀、毒害等特性,分柜隔离存放。剧毒药品应专柜存放,双人双锁保管,严格执行《实验室危险品、毒品管理制度》,限量发放。易挥发、潮解、风化的试剂长期不用要用石腊封口,易挥发而又难于封牢的试剂则要用熟石膏粉封口,再用水封,以阻止挥发。自燃固体白磷应浸在水中存放,遇湿易燃的固体如金属钾、钠、钙等要浸在煤油中存放。
定型的成套化学实验装臵要存放于固定橱柜内,以备下次再用。玻璃仪器要根据器皿的形状制做专用放臵架,或横卧,或竖插,10个、20个一组入柜摆放,可避免相互碰撞而损坏,又便于使用。生物显微镜、解剖镜等要放入原包装盒内存放,以防尘、防潮,等等
5.做好仪器设备的保养工作
保养工作原因:教学仪器在长期存放过程中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会引起质地变化,性能变差,甚至报废。教学仪器的这种自然老化现象容易被人忽视。管理者的任务是要依据仪器自身特点,做好保养工作,使其经常处于良好可用状态,延长使用寿命。
仪器设备的保养要做好以下工作:(1)做好清洁除尘工作。
灰尘附着在仪器的表面,不但影响整洁美观,而且会破坏仪器的使用性能,甚至发生意外。(如:机械的运动部门有灰会增加机械磨损,金属表面有灰会粘附水汽而生锈,静电仪器粘附灰尘会影响绝缘性能,光学仪器粘附灰尘会影响透光度,使镜头霉变)
仪器本身要定期擦抹或用机械吸尘除灰,特别是精密贵重仪器,如电子仪表,要经常保持洁净,有的要装入原包装盒内存放,有的要加盖防尘罩,定期除尘保养。不要用无门的橱柜摆入仪器、模型标本。要根据仪器自身特点做好保养工作。
金属器具要防止表面油漆或镀层脱钞而生锈,裸露的金属表面要经常涂抹防锈剂,紧固螺丝及机械转动部门要定期加注润滑油,以防生锈结牢,影响使用。
传动式皮带、胶带、弹簧发条使用后要解除形变。
橡胶、塑料等高分子材料制品要注意老化的防护(如橡胶管、塞不用时要洗净放在带盖的容器里,并在其中放一杯清水,以延缓老化)。
模型及剥制、腊制标本要在柜内放些樟脑,防止害虫侵蚀。浸制标本要注意封口的严密性,并及时添加防腐剂。
光学仪器特别是显微镜头要经常保持干操,防止镜面生霉而模糊。冬季要在目镜下套一纸片,以防水汽凝聚,机械转动部分要涂优质机油。
解剖器用后洗干净、涂凡士林,解剖刀放刀架里,刀刃用棉花裹好。电子仪器、仪表一般每季度要通电保养一次(在存放仪表的柜内布设电源插座,不需搬动仪器便能通电保养)。
(2)带内电源的仪器、仪表使用后应取出电池存放。磁铁存放时要使磁路闭合,以防消磁。
要经常检查仪器的附件、零配件是否完整,组合教具用后必须检查部件是否齐全,然后装盒保管,以防失散,定期更换易损零部件,确保性能良好。
实验完毕回收的仪器要随时保养。
有的要擦油,有的要清洁干燥,有的要将有关部件复位后才能归位。
保养工作要定期进行,形成制度,每次保养都要作好记录。对于价值较高的精密仪器要建立技术档案,收集整理在验收、保管、使用、修理等工作中有关技术资料,建立使用卡片,一机一卡,记载仪器的技术指标、性能、维修、保养等反映仪器设备的性能状态资料
(二)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
在教学仪器的管理过程中,管是手段,用是目的,管是为了用,而用中又有管。在使用中管好仪器设备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任务。
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是指对实验教学及课外做实验和开展科技活动的管理。
使用管理的一般原则是:管而不死,用而不乱。1.制订好实验教学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实验教师要协同任课教师制订学期或学实验教学计划,各年级的实验课,第二课堂及课外科技活动的内容、时间要列表张贴,计划排定后要认真贯彻执行,不能随便更改。
实验教师要经常督促,定期检查,保证计划的实施,以提高实验教学的开出率和覆盖率,并认真作好记录,每完成一次,记载一次。
2.做好实验课的准备工作
实验教师要协同任课教师制订学期或学实验教学计划,各年级的实验课,第二课堂及课外科技活动的内容、时间要列表张贴,计划排定后要认真贯彻执行,不能随便更改。
实验教师要经常督促,定期检查,保证计划的实施,以提高实验教学的开出率和覆盖率,并认真作好记录,每完成一次,记载一次。
3.做好仪器设备的借还登记工作 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做好仪器设备的发放和回收工作是搞好使用管理的关键。
所有仪器设备的领用、外借、回收都必须通过管理人员办理借还手续。做到:发放有登记,回收有签收;按时发放,限期收回。要认真贯彻执行,不能随便更改。
4.建立实验小组,定组定位定仪器,上好学生实验课 上实验课把全班学生编成若干实验小组,每组选一组长。上课时,各组对号入座,定组定位定仪器。
学生做实验时,实验教师要下班辅导,排除仪器故障,处理有关问题。
实验完毕由实验小组分工负责,按“三净”(即桌面净、仪器净、地面净)要求清洗整理好仪器,由组长点交,经实验教师或任课教师验收后方可离去。
5.做好损耗仪器的处理工作
在实验教学中损耗的仪器应及时处理:
在使用中正常损坏的仪器(消耗品除外)经使用者填写仪器设备损耗报废单并签名,报实验室负责人审批后作报废处理;
非正常损坏丢失的仪器设备,要查明原因,并填写仪器损失赔偿单,按章赔偿。
6.开放实验室,搞好开放管理工作
有计划地开放实验室是现代实验室建设的发展方向。
所有实验室要有计划地向学生开放。要允许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到实验室选仪器做实验。
做自行设计有开拓性的实验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7.开展自制教具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自制教具有利于培养广大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师生的科学素养,营造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同时,自制教具往往在改进仪器性能或操作方法等方面有所创造,成为开发新产品的一个途径,必须积极开展。
自制教具要紧密结合教学,注重配套,注重创新。
在实验教学中,因缺少仪器不能做或原来的实验装臵教学效果差或不容易做成的实验,实验教师要想方设法,发动师生自制或改进实验装臵做好实验,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实验开出率。
(三)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小学科学实验室是保证实施课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生产试验技能和开展科技活动的场所,也就是说实验室是培养人的场所。同时,学校实验室又是再现各种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的场所,在仪器室中或在师生做实验时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安全因素.教学仪器无论在存放或使用过程中,都要十分重视安全防护工作,确保受教育者人身和国家财产安全。
实验室可能发生的事故有:触电、着火、爆炸、中毒、割伤和烧伤、失窃等。
1.以防护为主,确保实验教学安全
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时时、处处、事事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以预防为主,要把握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做好预防工作,把事故的隐患消除在过程进行之前。
实验室要配齐安全用品。
要加强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教育,使参与实验的师生,人人都能提高警惕。
准备实验时要准备防护及保险措施,实验装臵要牢固,放稳妥; 实验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学生实验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在化学实验中严禁学生随意混合化学药品,以免发生意外,并仔细审察不安全因素,消除隐患。
实验教师要学习和掌握实验室伤害救护常识,做好急救工作。2.确保用电安全
实验室设总配电盘。装设漏电保护器,离开实验室时要将总电闸断开。
任课教师要严格控制学生实验用电,尽量使用36伏以下的安全电压。
实验室供电线路的布设,电线截面积和保险丝的选用,要符合安全供电标准,供电线要定期检修和更换。安装电器设备要做到电流、电压、安装与用电器的标称值匹配。
一般情况下(除有特殊注记者外)用电器都应接地,并经常检查接地是否良好。
清洁大扫除时,不能弄湿电源线,不能用潮湿的手触摸正在工作的电器设备。
电线或电器盒盖破损要及时修复,以免高压导线裸露伤人。检修电源线和用电器时必须切断电源,切忌带电操作,所有电工工具应有绝缘良好的手柄。4.定期检查实验室消防设施
实验室的消防设施,如沙箱、沙代、灭火器、消防水管、桶等都要定点布设,做到使用方便。
开学时要全面检查所有消防设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泡沫灭火器的药液要定期(一般一年一次)更换,以免失效。5.做好防盗工作
实验室要加固门窗,管好钥匙,安装防盗设施,做好防盗工作。6.处理好突发事故
实验室发生触电、中毒、爆炸、着火、失窃等突发事故,要迅速果断处理。并立即报告校领导。事后要查明原因,总结经验,制订防范措施,并把事故发生原因及损失情况报告主管部门。
(四)实验室的档案管理 做好实验室的各项记录
实验室的工作记录有:实验室的使用登记、演示分组实验记录和学生实验记录、仪器设备借还记录、仪器设备损耗报废和赔偿记录、仪器保养、维修记录、自制教具和改进实验装臵记录,等等。
实验室的工作记录一般由实验教师负责记载,任课教师要积极配合。
学生实验记录由学生负责记载。记录要随做随记养成习惯。实验室管理工作要定期总结,一般期末有小结,年终(学)有总结。总结要反映实验室一年内主要工作成果、经验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总结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改进提高。总结材料要报学校和主管部门。
学期或学年末要将实验教学完成情况及清理盘点后仪器设备变动情况编制报表报学校和主管部门。
实验室防护用品使用规范要求篇四
高处作业安全防护用品使用规范
按照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的可能坠落的高处所进行的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
在施工现场高处作业中,如果未防护,防护不好或作业不当都可能发生人或物的坠落。人从高处坠落的事故,称为高处坠落事故,物体从高处坠落砸着下面的人事故,称为物体打击事故。长期以平,预防施工现场高处作业的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始终是施工安全生产的首要任务。
第一节 高处作业的基本类型
建筑施工中的高处作业主要包括临边、洞口、攀登、悬空、交叉等五种基本类型,这些类型的高处作业是高处作业伤亡事故可能发生的主要地点。
一、临边作业
临边作业是指:施工现场中,工作面边沿无围护设施或围护设施高度低于80cm时的高处作业。
下列作业条件属于临边作业:
1、基坑周边,无防护的阳台、料台与挑平台等;
2、无防护楼层、楼面周边;
3、无防护的楼梯口和梯段口;
4、井架、施工电梯和脚手架等的通道两侧面;
5、各种垂直运输卸料平台的周边。
二、洞口作业
洞口作业是指:孔、洞口旁边的高处作业,包括施工现场及通道旁深度在2m及2m以上的桩孔、沟槽与管道孔洞等边沿作业。
建筑物的楼梯口、电梯口及设备安装预留洞口等(在未安装正式栏杆,门窗等围护结构时),还有一些施工需要预留的上料口、通道口、施工口等。凡是在2.5cm以上,洞口若没有防护时,就有造成作业人员高处坠落的危险;或者若不慎将物体从这些洞口坠落时,还可能造成下面的人员发生物体打击事故。
三、攀登作业
攀登作业是指:借助建筑结构或脚手架上的登高设施或采用梯子或其他登高设施在攀登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
在建筑物周围搭拆脚手架、张挂安全网,装拆塔机、龙门架、井字架、施工电梯、桩架,登高安装钢结构构件等作业都属于这种作业。
进行攀登作业时作业人员由于没有作业平台,只能攀登在可借助物的架子上作业,要借助一手攀,一只脚勾或用腰绳来保持平衡,身体重心垂线不通过脚下,作业难度大,危险性大,若有不慎就可能坠落。
四、悬空作业
悬空作业是指:在周边临空状态下进进行高处作业。其特点是在操作者无立足点或无牢靠立足点条件下进行高处作业。
建筑施工中的构件吊装,利用吊篮进行外装修,悬挑或悬空梁板、雨棚等特殊部位支拆模板、扎筋、浇砼等项作业都属于悬空作业,由于是在不稳定的条件下施工作业,危险性很大。
五、交叉作业
交叉作业是指:在施工现场的上下不同层次,于空间贯通状态下同时进行的高处作业。
现场施工上部搭设脚手架、吊运物料、地面上的人员搬运材料、制作钢筋,或外墙装修下面打底抹灰、上面进行面层装饰等等,都是施工现场的交叉作业。交叉作业中,若高处作业不慎碰掉物料,失手掉下工具或吊运物体散落,都可能砸到下面的作业人员,发生物体打击伤亡事故。
第二节 高处作业安全技术常识
高处作业时的安全措施有设置防护栏杆,孔洞加盖,安装安全防护门,满挂安全平立网,必要时设置安全防护棚等。
一、高处作业的一般施工安全规定和技术措施
1、施工前,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未经落实时不得进行施工。
2、高处作业中的安全标志、工具、仪表、电气设施和各种设备,必须在施工前加以检查,确认其完好,方能投入使用。
3、悬空、攀登高处作业以及搭设高处安全设施的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4、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必须定期进行身体检查,诊断患有心脏病、贫血、高血压、癫痫病、恐高症及其他不适宜高处作业的疾病时,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5、高处作业人员应头戴安全帽,身穿紧口工作服,脚穿防滑鞋,腰系安全带。
6、高处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体,应一律先行撤除或予以固定。所用物件均应堆放平稳,不妨碍通行和装卸。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拆卸下的物件及余料和废料均应及时清理运走,清理时应采用传递或系绳提溜方式,禁止抛掷。
7、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浓雾和大雨等恶劣天气,不得进行露天悬空与攀登高处作业。台风暴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漏雨、漏电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或重新设置。
8、所有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标志等。任何人都不得损坏或擅自移动和拆除。因作业必须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标志时,必须经有关施工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的的可靠措施,作业完毕后立即恢复。
9、施工中对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设施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立即报告,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
二、高处作业的基本安全技术措施
1、凡是临边作业,都要在临边处设置防护栏杆,一般上杆离地面高度一般为1.0-1.2m,下杆离地面高度为0.5-0.6m;防护栏杆必须自而下用安全网封闭,或在栏杆下边设置严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18cm的挡脚板或40cm的挡脚笆。
2、对于洞口作业,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设防护栏杆、加盖板、张挂安全网与装栅门等措施。
3、进行攀登作业时,作业人员要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能在阳台之间等非规定通道进行攀登,也不得任意利用吊车车臂架等施工设备进行攀登。
4、进行悬空作业时,要设有牢靠的作业立足处,并视具体情况设防护栏杆,搭设架手架、操作平台,使用马凳,张挂安全网或其他安全措施;作业所用索具、脚手板、吊篮、吊笼、平台等设备,均需经技术鉴定方能使用。
5、进行交叉作业时,注意不得在上下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范围之外。不符合以上条件时,必须设置安全防护层。
6、结构施工自二层起,凡人员进出的通道口(包括井架、施工电梯的进出口),均应搭设安全防护棚。高度超过24m时,防护棚应设双层。
7、建筑施工进行高处作业之前,应进行安全防护设施的检查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高处作业。第三节 脚手架作业安全技术常识
脚手架的搭设、拆除作业属悬空、攀登高处作业,其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其他无资格证书的作业人员只能做一些辅助工作,严禁悬空、登高作业。
一、脚手架的作用及常用架型
脚手架的主要作用是在高处作业时供堆料、短距离水平运输及作业人员在上面进行施工作业。高处作业的五种基本类型的安全隐患在脚手架上作业中都会发生。
脚手架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要有足够的牢固性和稳定性,保证施工期间在所规定的荷载和气候条件下,不产生变形、倾斜和摇晃。
2、要有足够的使用面积,满足堆料、运输、操作和行走的要求。
3、构造要简单,搭设、拆除和搬运要方便。
常用脚手架有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门型钢管脚手架、碗扣式钢管架等。此外还有附着升降脚手架、吊篮式脚手架、挂式脚手架等。
二、脚手架作业一般安全技术常识
1、每项脚手架工程都要有经批准的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此方案搭设和拆除,作业前必须组织全体作业人员熟悉施工和作业要求,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班组长要带领作业人员对施工作业环境及所需工具、安全防护设施等进行检查,消除隐患后方可作业。
2、脚手架要结合工程进度搭设,结构施工时脚手架要始终高出作业面一步架,但不宜一次搭得过去时高。未完成的脚手架,作业人员离开作业岗位(休息或下班)时,不得留有未固定的构件,并保证架子稳定。
脚手架要经验收签字后方可使用。分段搭设时应分段验收。在使用过程中要定期检查,较长时间停用、台风或暴雨过后使用要进行检查加固。
3、落地式脚手架基础必须坚实,若是回填土时,必须平整夯实。并做好排水措施,以防止地基沉陷引起架子沉降、变形、倒塌。当基础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取挑、吊、撑等技术措施,将荷载分段卸到建筑物上。
4、设计搭设高度较小时(15m以下),可采用抛撑;当设计高度较大时,采用既抗拉又抗压的连墙点(根据规范用柔性或刚性连墙点)。
5、施工作业层的脚手板要满铺,牢固,离墙间隙不大于15cm,并不得出现探头板;在架子外侧四周设1.2m高的防护栏杆及18cm的挡脚板,且在作业层下装设安全平网;架体外排立杆内侧挂设密目式安全立网。
6、脚手架出入口须设置规范的通道口防护棚;外侧临街或高层建筑脚手架,其外侧应设置双层安全防护棚。
7、架子使用中,通常架上的均布荷载,不应超过规范规定。人员、材料不要太集中。
8、在防雷保护范围之外,应按规定安装防雷保护装置。
9、脚手架拆除时,应设警戒区和醒目标志,有专人负责警戒;架体上材料、杂物等应消除干净;架体若有松动或危险的部位,应予以先行加固,再进行拆除。
10、拆除顺序应遵循“自上而下,后装的构件先拆,先装的后拆,一步一清”的原则,依次进行。不得上下同时拆除作业,严禁用踏步式、分段、分立面拆除法。
11、拆下来的杆件、脚手板、安全网等应用运输设备运至地面,严禁从高处向下抛掷。
第四节 高处作业安全防护用品使用常识
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高处作业中发生的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的比例最大。许多事故案例都说明,由于正确佩戴了安全帽、安全带或按规定架设了安全网,从而避免了伤亡事故。事实证明,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是减少和防止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这类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常称之为“三宝”。
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帽,调好帽箍,系好帽带;正确使用安全带,高挂低用。
一、安全帽:
对人体头部受外力伤害(如物体打击)起防护作用的帽子。使用时要注意:
1、选用经有关部门检验合格,其上有“安鉴”标志的安全帽;
2、使用戴帽前先检查外壳是否破损,有无合格帽衬,帽带是否齐全,如果不符合要求立即更换。
3、调整好帽箍、帽衬(4~5cm),系好帽带。
二、安全带:
高处作业人员预防坠落伤亡的防护用品。使用时要注意:
1、选用经有关部们检验合格的安全带,并保证在使用有效期内。
2、安全带严禁打结、续接。
3、使用中,要可靠地挂在牢固的地方,高挂低用,且要防止摆动,避免明火和刺割。
4、2m以上的悬空作业,必须使用安全带。
5、在无法直接挂设安全带的地方,应设置挂安全带的安全拉绳、安全栏杆等。
三、安全网:
用来防止人、物坠落或用来避免、减轻坠落及物体打击伤害的网具。使用时要注意:
1、要选用有合格证的安全网;在东莞地区使用时,必须按规定到有关部门检测、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2、安全网若有破损、老化应及时更换。
3、安全网与架体连接不宜绷得太紧,系结点要沿边分布均匀、绑牢。
4、立网不得作为平网使用。
5、立网必须选用密目式安全网。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对我终身受益,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将不断的得到验证,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来,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
实验室防护用品使用规范要求篇五
四、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 实验室个人防护用品规范 1.目的 2.适用范围 3.内容
个人防护用品是指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污染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无菌手套、隔离衣、防护服等。医务人员须根据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和预期可能暴露选用个人防护用品。
3.1医用外科口罩或防护口罩 3.1.1口罩的分类
(1)纱布口罩用于保护呼吸道免受有害粉尘、气溶胶、微生物及灰尘伤害的防护用品。
(2)外科口罩是能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医务人员在有创操作过程中佩带的口罩。分三层,内层用于吸湿;中层为过滤层,可阻隔90%的直径> 5μm的颗粒;外层有阻水层,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内。
(3)医用防护口罩能阻止经空气传播直径≤5μm感染因子或近距离<1m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而发生感染的口罩 3.1.2口罩的使用
一般诊疗活动时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 ;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力低下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佩戴外科口罩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患者时,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1)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佩戴方法
①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
②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③调整系带的松紧度。
(2)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方法
① 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
②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③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④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
⑤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
(3)戴口罩注意事项
①使用医用防护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时不要用一只手捏鼻夹,防止口罩鼻夹处形成死角漏气,降低防护效果,同时使口罩与面部有良好的密合。②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③口罩潮湿后应立即更换。
④口罩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⑤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置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按佩戴方法步骤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
⑥不能使用纱布口罩作为个人防护用品。
⑦不要滥用医用防护口罩,只有发生空气传播可能时才需要佩戴医用防护口罩。(4)摘口罩方法 ①不要接触口罩外面,因为外面可能已污染
②外科口罩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
③医用防护口罩先拉下下面的橡皮筋头带,再拉下上面的橡皮筋头带 ④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 3.2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护目镜是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具有感染性物质溅入人体上部的用品;防护面罩或防护面屏是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具有感染性物质溅入人体面部的用品。3.2.1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时机
(1)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2)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3)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3.2.2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佩戴方法(1)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前应洗手
(2)佩戴前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3)双手戴上护目镜或防护面罩(4)调节舒适度
3.2.3摘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方法
(1)不要接触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外面,因为外面可能已污染(2)双手捏住靠近头部或耳朵的两边摘掉
(3)一次性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用毕后丢入医疗废物容器内可重复使用的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用毕后应消毒备用
(4)摘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后应洗手 3.3帽子 3.3.1作用
(1)预防医务人员受到感染性物质污染。
(2)预防微生物通过头发上的灰尘、头皮屑等途径污染环境和物体表面。
3.3.2分类
(1)一次性帽子(2)布类帽子
3.3.3应用指征: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3.3.4注意事项:
(1)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2)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3)一次性帽子不得重复使用。3.4手套
手套是防止病原体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疾病和污染环境的用品。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3.4.1戴手套的要求
(1)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2)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
(3)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
(4)但是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更换手套,手套也不能代替洗手。3.4.2手套的应用指征
(1)清洁手套的应用指征
①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时。②接触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2)无菌手套的应用指征 ①医务人员进行手术时。
②为病人进行诊疗技术等无菌操作时。③接触病人破损皮肤、粘膜时。
(3)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不同患者采样时要更换手套!3.4.3无菌手套的佩戴方法
(1)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2)对准五指戴上
(3)同法掀起另一只袋口,以戴着无菌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翻边内面,将手套戴好
(4)然后将手套的翻转处套上(4)双手对合,交叉调整手套位置 3.4.4脱无菌手套的方法
(1)用戴着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污染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2)用戴着手套的手握住脱下的手套
(3)用脱下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清洁面(内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用手捏住手套的里面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5)脱无菌手套后应洗手 3.5隔离衣与防护服
(一)隔离衣
隔离衣,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受到血液、体液和其他感染性物质污染,或用于保护患者避免感染的防护用品。3.5.1穿隔离衣指征:
(1)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2)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骨髓移植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3)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3.5.2穿隔离衣流程
(1)右手提衣领,左手伸入袖内,右手将衣领向上拉,露出左手(2)换左手持衣领,右手伸入袖内,露出右手,勿触及面部。(3)两手持衣领,由领子中央顺着边缘向后系好颈带。(4)再扎好袖口。
(5)将隔离衣一这(约在腰下5cm)处渐向前拉,见到边缘捏住。(6)同法捏住另一侧边缘。(7)双手在背后将衣边对齐。
(8)向一侧折叠,一手按住折叠处,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折叠处。(9)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将带子系好。3.5.3脱隔离衣流程
(1)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
(2)解开袖带,塞入袖袢内,充分暴露双手,进行手消毒。(3)右手伸入左手腕部袖内,拉下袖子过手。
(4)用遮盖着的左手握住右手隔离衣袖子的外面,拉下右侧袖子。(5)双手转换逐渐从袖管中退出,脱下隔离衣。
(6)左手握住领子,右手将隔离衣两边对齐,污染面向外悬挂污染区;如果悬挂污染区外,则污染面向里。
(7)解开颈后带子。
(二)防护服
防护服是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所穿的一次性防护用品。具有良好的防水、抗静电、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3.5.4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1)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2)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3.5.5穿防护服的方法
先穿下衣,再穿上衣,然后戴好帽子,最后拉上拉链。3.5.6脱分体防护服流程(1)将拉链拉开
(2)向上提拉帽子,使头部脱离帽子
(3)脱袖子、脱下上衣将污染面向里放入医疗废物袋
(4)脱下衣,由上向下边脱边卷,污染面向里,脱下后放入医疗废物袋
3.5.7注意事项
(1)隔离衣和防护服只限在规定区域穿脱。
(2)穿前应检查隔离衣和防护服有无破损,有渗漏或破损应及时更换。(3)穿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和衣领,脱时注意避免污染。
(4)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陆离衣或防护服若无明显污染可连续使用。(5)接触疑似患者时,隔离衣或防护服应在接触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6)隔离衣或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7)隔离衣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遇污染随时更换。(8)防护服一次性使用 3.6鞋套
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使用。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 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负压病室进应穿鞋套。
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诮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3.7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3.7.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 洗手→戴帽子→戴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3.7.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 穿隔离衣或防护服(非必须)→戴护目镜/防护面罩(非必须)→戴手套(非必须)→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3.7.3 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及体内物质喷溅的诊疗护理工作前,应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3.8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3.8.1 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屏→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特别注意每个步骤之间的手卫生,严防污染。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3.8.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在潜在污染区摘除口罩值得商榷,切记摘除口罩的环境必须是安全的)→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特别注意每个步骤之间的手卫生,严防污染。3.8.3离开清洁区: 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3.9穿脱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
3.9.1 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6h~8h,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3.9.2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3.9.3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应用。3.9.4接触疑似患者,防护服应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3.9.5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时更换。
3.9.6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