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我眼中的日本文化篇一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据我的理解,对于文明的态度,我们应该是用文化给岁月留下光彩,而不是强行用岁月让文化延续。
纵观历史,那些曾经赫赫有名的文明,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罗马等等,在发展历程中被灭了n次,复兴了n次,有的永远消逝在了历史的尘埃中,有的即使勉强保存了下来,但你来我往,早已不是原班人马。既能给其所经历的岁月留下光彩,又能完好幸存没发生变质的,恐怕只有中国了。的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能延续到今天是有一定原因的。以下是我对此的一点看法。
首先,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
何为包容性?就是对其他外来文化的接纳吸收能力。
中国文化很容易就能纳外物为己所用,就比如上文“在发展历程中被灭了n次,复兴了n次”,中国人写的文章中很容易就能将其他文字(比如英文)拿来为自己所用,我们平时口头也经常说的“做一个presentation”也可以作为一个证明,而外国文化里面这么做就基本没多大可能了吧,要是英国人写“many cultures have been destroyed 很多times?”要多奇怪有多奇怪。
另外,汉语词库的扩充也可以看做是包容性的一种体现,“天花乱坠”,“三生有幸”,“大千世界”是对佛教文化的吸收,“巧克力”,“沙发”,“台风”又可以看做是西方引进的词语,而“物理”,“化学”,“政府”,“纪律”等又是对日本文化的借鉴,这些外来词汇成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词语难道不是中国文化包容性的体现吗。
人的发展需要不断学习,文化的发展也是如此。不断接纳,吸收外来文化,是中国文化得以发展到现在的一个不竭动力。
其次,文化的核心是人,中国人的特点也是文化的一个特点,具体来讲,恐怕就是“坚韧不拔”的特性了。
从远古到现在,中国人面临灭族危险的时候还少吗?五胡乱华,我们挺过来了;蒙古铁蹄践踏中原大地,我们挺过来了(此处没有歧视少数民族的意思,只是蒙古文化与中国文化还是有那么些差距);八国联军险些让中国沦为殖民地,我们挺过来了;抗战八年,我们也挺过来了。
中国是一个有无数劣根性的民族,但同时也是一个有无数优势性的民族,坚韧不拔是深深烙在这个民族骨子里面的个性,从来不会想起,但也根本不会忘记,这是一个民族的天赋。
而文化也是如此,在中国大地上,霸气点来讲,敢跟中国文化作对的都没好下场。
蒙古族想取代中原文化,结果“胡虏无百年之运”,而北魏、满清则是通过使自身融入其中而获得良好的发展,这不得不说是中国文化坚韧不拔特性的一种体现。
文化发展传承到现在,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显然,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心浮躁,文化的发展也有些变味,我们在这种环境中,更需要保持真我,把中国文化的天赋更好地发扬下去。
给岁月以文明,给时光以生命!
我眼中的日本文化篇二
我眼中农村信用社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已在信达分社锻炼了35天,这35天里,每一刻都有对农信社有更深的感悟,每一天都有新的成长。在各位领导及同事的关心帮助下,我探索着,努力着,感恩着,逐渐成长。现在的我越来越为自己身为一名农村信用社人感到骄傲!
考上农村信用社之前,我心中的农村信用社有一丝神秘,有一些期盼,更对在农信社工作的人充满羡慕。后来我了解到,农村信用社其职能始终是服务农民,经过60多年发展历程,从服务农民到服务农业、服务农村,“三农”成为农村信用社发展壮大的根基,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60年的激情岁月里,浓缩了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探索进程,记录了合作金融成长的艰难蜕变,透视着中国“三农”的发展历程。这期间,农信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怎能让我对在这里工作不充满向往!
现在我幸运的成为了农村信用社中的一员,融入了这个大家庭。我们的营业网点装修的明亮整洁,我们的办公环境优越舒心,高品质高效率的服务为我们带来储蓄存款的节节攀升。忘不了,我们新员工入职时培训的新鲜感;忘不了,-1-
拥有自己第一张金燕卡时的激动;更忘不了,在实习期间各位领导和同事对我工作学习上孜孜不倦的指导和帮助。我暗暗下定决心,要在这看似平凡的岗位上,不断的吸收着新知识,迎接着新挑战,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在实习期间,我亲眼目睹了农信社的生机活力,目睹了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给农信社带来的巨大变化,对自身的责任有了更深的体会!
我相信,如果愿意承担成长的责任,那么就会获得成长的收益;如果竭尽自己的才能,那么就会得到进步的机会。织网是为了多捕鱼;磨刀是为了多砍柴;播种是为了多收获;希望的种子决定了我,要用最努力的行为和最积极的态度,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尽心尽力。这是我们每一个新入职员工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
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告诫自己:与金钱打交道,对于贪心的人来说其险无比;与金钱打交道,对于无私心的人来说,却可以陶冶更高尚的情操。在工作中我始终谨慎小心,因为只要一个微小疏忽,就可能给客户带来很大的麻烦,只要一个微小失误,就可能给信用社带来巨大的损失。每当遇到工作难题时,是同事们帮我答疑释惑;每当工作上犯错误时,又是同事们对我教育启发;当我心情失落时,是同事们给我鼓舞;当我骄傲时,又是同事们提醒我以谦虚。我周围的农信
人正用他们的模范行为和高尚精神,为我树立了学习和工作的标杆!一路走来一路欢喜!能在这样一个团结互助、相互鼓励的环境中工作,我感到自己很幸运。感谢这个大家庭,为我提供学习的动力,使我不断成熟进步,在以后的道路上,无论是阳光灿烂还是风雨交加,我都会执着坚定地一路前行。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2014年我在农村信用社种下了希望的种子,我将用一生的勤奋去浇灌!
如果说农村信用社好比一艘前进的大船,目标任务是船头,它决定着船前进的方向;信用社的各项业务是船身,它是农村信用社的主要构成部分;员工的素质以及绩效考核的办法是船桨,它决定着船行进的速度!工厂企业在进行产业升级,急需资金支持时,出现了我们农村信用社人的身影,我们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涂上一抹亮丽的色彩;我们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为农民兄弟搭起了一座通往幸福与富裕的桥梁,我们宣传着信用社的新政策、新业务,不仅是送去了资金,更是送去了生活的希望与美好,我们不仅是在锦上添花,更多的时候是在雪中送炭!
我们面临着农行的重返、邮政银行和各种村镇银行、民间借贷与我们争夺市场,要怎样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壮大?我们不能畏畏缩缩,瞻前顾后。因为雄鹰是在风雨中练
就坚实的翅膀,梅花只在严寒中绽放扑鼻的芬芳。我们将在竞争中学会生存,在逆境中谱写人生的乐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工作中,坚持多一点坚韧,少一点浮漂;多一点勤奋,少一点机巧;选择农村信用社,便以农村信用社为家,敬业爱岗、开拓进取,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更美好的明天!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不求轰轰烈烈,只求滴水穿石;不求闻达于世,只求无愧于心。也许我并不能做到完美,也许并不能做到优秀,但我一定会努力的去做!我会用点点滴滴的奉献为农村信用社和祖国的“三农”建设发展添砖加瓦。我坚信,我们追求的不是艺术,而是为民服务的理念;追求的不是荣耀,而是默默奉献的精神;追求的不是金钱,而是热爱事业的豪情;追求的不是地位,而是农信事业的永恒!
今生与农信社相伴,一路携手同行!我无怨无悔!
我眼中的日本文化篇三
我眼中的日本文化
提起日本文化,首先我要说的是,我是一个日本动漫迷。因此,我对日本文化的了解,大部分来源于动漫。其余的对日本的印象,则是通过我们国内的报道,引进的日本电视电影得来的。
由于日本的那段不光彩历史,以及近年来日本右翼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一系列令人不齿的行径,令很多中国人为之愤慨。所以,每当我说我喜欢看动漫,或是说我要学习日语时,我的很多好友都会用一种很轻蔑的语气说:“小日本的东西有什么好看的(好学的)。”之类的话。每次听到这种话,我都会想,我们的想法会不会太极端了,难道所有日本人或日本文化都是不好的吗?难道他们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不见得吧。
我喜欢日本动漫,并且深受动漫的影响,所以我并不“仇日”,但我也没有因为动漫而“哈日”。我希望以一种理性的眼光来看待日本文化。任何一种文化只要存在就一定有它的价值所在。正如中国文化有它的精华也有糟粕一样,日本文化有不好的地方也有其可取之处。
首先要说的是日本人很有礼貌。
中国虽然自称是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礼仪之邦,但是在礼仪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不如日本。
日本人非常注重对小孩子的礼貌教育。
我曾看过一篇去日本大阪生活的中国人的文章,写的是每天早晨他送孩子去幼儿园,都会看到幼儿园的园长站在学校的大门口,满面笑容的对走进校园的学生大声招呼说:“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
”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走进学校大门,而站在校门边的园长,就一个接一个的对走进校门的每一个孩子面带笑容地大声问候,不疏忽其中的任何一位。
一开始他还觉得奇怪,后来也就习惯了,因为他的孩子上小学后也是如此,校长也会站在校门口问候每位学生,而且日本的学校似乎大都如此。
如果学校有300名学生,那么校长每天早晨最多说300次“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
但如果学校有800名学生呢?也就是说,校长每天要第一个到学校,守在学校门口等待孩子们的到来,有800名学生的话,校长每天就要问候800次!而且不仅仅是一天,而是风雨无阻,天天如此。
这就不得不令人心生敬意了。
这每天早晨的800此问候,不是给领导,也不是给上级,而是给自己的学生。
试问中国的哪位校长会如此呢?现在很多人都说中国的学生没礼貌,虽说不是全部,但至少有一大部分如此。
可是仔细想想,这“没礼貌”难道不是由学校、家庭、社会造成的么?中国现行的教育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
幼儿园本应该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地方,可是现在的幼儿园并不是很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反而提前开发孩子的智力。
家长们也是担心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争先恐后的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忽视了最基本的礼貌教育,以至于后来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低下头,谦虚地向日本人学习学习。
中国有句老话,叫“身教重于言教”,与其用语言去指点孩子说要如何如何才是懂礼貌,还不如从我们自己开始,用实际行动示范给孩子们看,什么是礼貌。
因为在礼貌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根本不需要大人告诉他“什么叫礼貌”,他也同样会做得很好。
暂且不说这篇文章,从动漫中就可以看出日本人有多么的懂礼貌。日本人在每次开饭前都会说“いただきます”才开始吃,吃完后会说“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出门时说“いってきます”或“いってらっしゃい”,回家时会说“ただいま”或“おかえりなさい”。而在中国,大多数时候是孩子先端上饭碗,也不管父母吃没吃饭,先挑自己喜欢的就开始吃,吃完放下碗就走。出门顶多告诉父母一声,回家后就直奔自己的房间。
虽说日本的很多文化礼仪都来自于中国,但是在文化的延续上,我们真的不如日本,甚至要向日本学习。日本的花道、茶道,最早就是来源于中国。而现在呢,花道、茶道早已在中国消失了,在日本却可以作为一种职业。日本还很注重学习并加以改变,日本的民族服饰“和服”虽起源于日本本土,但却吸收了别国的服装样式仿制;“日本刀”虽是起源于日本本土,但却吸收了唐刀;日本的音乐、建筑保留了大量汉文化的精髓,而这些在中国本土却很少能再看见。
日本的饮食也是十分有特点的,最有名的就是寿司,虽然我并不认为那种东西很好吃,但我的很多朋友却对寿司情有独钟,即便她们不喜欢日本,却仍然认为吃寿司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时尚。
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本又出现了很多顶尖的文化。说起秋叶原,很多动漫迷都会很激动,因为在秋叶原有很多的游戏动漫周边店。日本的动漫制作我不敢说是世界最好的,但绝对是顶尖级的。回忆我们这一代的儿童时代,我们多少都看过《美少女战士》《铁臂阿童木》《圣斗士星矢》《千与千寻》《灌篮高手》等很多日本动漫作品。而动漫游戏产业的进步,则是由电子产品带动的,秋叶原同时也是日本有名的电器街。日本的电子产品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
最后还是要说一说日本的动漫。小学时最喜欢看的就是《美少女战士》了,不过也只是断断续续看的。真正开始接触动漫并为之沉迷还是在初中是时经同学介绍看了《犬夜叉》,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动漫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有一段时间甚至是一天不看就不舒服。看动漫是我业余生活的主要部分,我从中得到了很多快乐和启发。很多人都认为动漫不就是动画片吗,只有小孩子才会去看。其实不然,通过动漫我们可以懂得很多知识,不管是做人也好,做事也好,它都能教给我很多东西。但如果是因为看动漫变成了“宅男”“宅女”那就另当别论了。
总之,每一种文化有其不好的一面,也一定会有好的、可以借鉴的一面。我们不能因为那些不好的文化而否定全部,毕竟每个国家的历史是不同的,我们不能以偏概全,而要从客观的角度去衡量一个国家的文化,善于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以上便是我眼中的日本文化。
我眼中的日本文化篇四
我眼中的日本
谈起日本,我感到一片头晕。只记得有些美食,动漫,游戏,建筑,风景。这些都是让人能有深刻记忆的存在。我们这个年代的孩子都是大爱之间,对于什么某个国家的专情貌似是不复存在的。
从小时候说起吧,我从小一直迷着一部电视剧是日本的。
那时候的《排球女将》对于我来说可是比起《西游记》来更有看头呢。
我觉得很多电视剧都能从某些镜头与字里行间体现出其文化.那时候我对于日本的认识便在于他们对于孩子的教导方面.那真的是算上是历经千辛万苦望女成龙啊。
从那时起我开始明白小孩子在各国间成长存在的差异。
这是在多年的文化上形成的。
我们小学学历史对于日本真的是深恶痛绝,在我们国家经历的那些劫难是我们所不能忘怀的,无论是南京大屠杀还是八国联军侵华。
相信那时候所有的人都会怀着一种抵制日本的心态。
但是日本这个国家和他国所存在的领导阶级是不同的。
就像当初的中国,我们爱中国却不爱在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
日本无疑是个美丽的地方,富士山的雪景,北海道的薰衣草,还有浪漫的樱花。
它的美是不能用言语形容的,踩在满是枫叶的街道上,鼻前淡淡萦绕着樱花的香气,安静恬淡,在脚尖与叶子的簌簌摩擦声中寻觅一种意境。
在地图上,它是一根长衣带的形状,地震带的交接地,注定了它火山喷发的美景,也注定了这个民族在毁灭的天灾中历练得更加坚强,始终相信图片最能直观地表达“美”,而日本的动漫也恰如其分地勾勒出日本的美。
相信很多看过日本动漫的朋友,都会被里面的画面及故事所折服。谈到动漫不得不说一说宫崎骏。也许日本动漫故事情节不是那么的荡气回肠,但是每一个小小的情节都能打动观众的心。有兄妹之情的,有孩真的有拯救地球的。这些画面你真的是百看不厌。每一个故事都有让人流泪的地方。最近很多人在追《海贼王》,那是这个社会的缩影。有时候我也会常常抱怨一下怎么中国拍不出这样的片子。后来我觉得这是各国发展不同所造成的。
日本的很多地方和中国是很像的,传说日本的文化是从中国大唐的文化发展而来的,如果仔细研究一下真的是有很多大同之处。我是学环境艺术设计的。日本的很多建筑都是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日本庭院中最出名的要数日式枯山水了,那真的是神奇万分。虽然我不曾身临其境但是看着那一幅幅效果图依然是让我佩服之极。他们的建筑有一种独特让人意犹未尽的意境。听闻日本人的环保意识很强的。我觉得他们的心理素质才应该是很强的。想他们生活在岛国,随时都会有地震发生,但是他们的建筑却又是那么的让人值得信耐。
当然呢,说到日本我第一个念头是关于食物的,因为我天生爱吃。大家都说在四川的人不太能品出食物的意境,毕竟我们是重口味的城市。但是当我们在各个电视剧里看到那些高级餐厅里对于食物的讲究,我就有一种控制不住的冲动想要前去品出个究竟。我所了解到的日本美食对于选材真的是相对于我们平时中所参与的买菜简直是有着天壤之别。日本最具代表性的食物有:寿司,幕内盒饭,天妇罗,牛肉火锅,鳗鱼,将军蟹,沙丁鱼饭团,南伊豆的依开达煨料理等等等等。在这些美食中我不得不提得便是寿司。
关东地区的“江户前寿司”是将洒上醋的米饭捏成一口能吃下的饭团,然后抹上绿芥末(芥末有黄绿之分),再放上新鲜的生鱼片。在海产品丰富的日本各地都能吃到。在关西地方,是将加入调料的鱼和洒上醋的饭放入模具中挤压,做成挤压寿司,这种寿司自古就有。也不知道我品尝到的寿司是否是正品。但是根据我舌头所回馈给我的答案是:真的太好吃了。
有一种让味觉苏醒的感觉。那是一种我从未体味过的。虽然不像我平时吃的麻辣味那样的热烈。却让我感受到了美食的力量。
日本还有一样最让我不能理解的却又不得不五体投地的东西。那便是信仰,对于民族的信仰。我们会看到很多影视作品或者故事告诉我们日本武士日本忍者的剖腹自杀等等让我们觉得难以接受的东西。以下是我在网上了解到的关于日本的信仰。虽然我想做一个无神论,无信仰论者。武士道是日本全民信仰
日本学者武者小路实笃在《日本为什么强大》一文中认为:日本的强大是天生的,因为日本人关键时刻敢于牺牲.诚然,即便在中国的抗战片中,我们也能见到,抗日军队胜利时,跪地求饶的大都是中国的伪军,而日本兵则负隅顽抗,以战死或自杀结束.这种决不苟且偷生的性格,的确在日本对外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种不怕死的精神,也在日本后来创造的经济奇迹中,以“过劳死 ” 的形式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日本人为什么不怕死?难道他们天生不惜命? 求生是人的一种本能,没有人生下来就对死亡感兴趣.然而,精神和信仰可以改变一个人对死亡的态度.日本人之所以关键时刻敢于牺牲,是因为在他们的灵魂里有一份 “ 轻死 ” 的答案.地球人都知道,日本有武士道.武士道在外人眼里和日本人眼里,完全是两张脸谱.在外人尤其是亚洲人眼里,大多认为武士道是一种非常极端和残忍的精神,因为他们深受其害.而在日本人眼里,武士道就是他们的生命之源、精神支柱.所以,即便是对于战败的“战犯”,他们也要顶礼膜拜,每年靖国神社香火不断——这种现象,与其说是现代日本军国主义不死,不如说武士道在日本是割不断的精神血脉.“ 忠诚至上 ”、“ 以武为本 ”、“ 重名轻死 ”—— 此乃武士道三大立身之本.这原是日本等级社会的 “ 家丁精神 ” ,但后来这种精神浸入了除天皇外的所有国民的血液中,变为日本国民的普遍伦理武士道之所以成为日本全民信仰,首先是因为日本有个一以贯之的国家象征 —— 天皇.而这个天皇,一脉相传,从未被轮转.自天照大神降临,天皇就与国家“永结同心”.国家就是天皇,天皇就是国家.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所有人出发点,都最终体现为国服务为天皇效忠.“天皇与国家一体化”为 武士道提供了浑然天成的载体.坚定武士道信仰的,除了一体化,还是天皇所代表的国家形象.日本天皇自始至终,形象从来没有坍塌,神圣不可侵犯.即便日本战败了,被外国军队占领着,但天皇的声望不减当年.二战后的历史记载:战后已经成为“伪政权”元首的天皇,到日本各地视察时,群众对天皇仍致以对神一样欢呼,战后的《日本国宪法》比战前写的还明:“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当然,被美国改造为民主化的日本,战后《日本国宪法》也表明:天皇不再是神, 承认“天皇也与平民无异”,相当于日本一国民.但是,精神领袖的形象尚存.即便现在的日本年轻人不再崇拜天皇,但他们并不否认天皇所代表的国家精神.国家需要一种永久的精神形象,这就是武士道成为日本全民信仰的第二原因.日本人引以为荣、从未改变的 “ 和魂 ” 血脉之根就在这里—。
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日本,虽也经历内忧外患,但国家利益至上的“和魂”从未被割断过.不管是大化改新的“和魂汉才”,还是明治维新的“和魂洋才”,均以“和魂”不散为前提,即便内部党争,也不会令这个民族一盘散沙,他们形散而神不散,始终视体现国家精神即为实现个人价值的生命之源.因而,虽然现在日本已没无有型的武士,但武士道仍是国家精神的代名词,是大和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毋庸置疑,武士道是铁血之魂,它对外冷,对内热.如果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就无法全面了解这种 “ 铁血魂 ” 为什么能浸入一个民族的灵魂中.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我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客观的看待日本,当然在我们的周遭却依然充斥着关于日本女优的东西,这些文化是我不想了解但是不得不说类似于苍井空这样的名字却时时出现在我们面前。
不知道是日本文化深入人心呢还是因为这个市场太国际化了,而恰巧我们在国际化前端。
就让我们一笑了之吧。
用一种全新的态度去解读日本,也许某些方面你会不由自主的为之沉迷哦。
环境艺术设计101
龙瀛洁
20100804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