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2022年感谢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一段话精选

2022年感谢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一段话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0-28 17:13:21
2022年感谢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一段话精选
    小编:江JSX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2年感谢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一段话精选一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截至2月15日,湖北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6249例,其中武汉市39462例。

这是一次义无反顾的出征——

截至2月14日,全国各地向湖北已派出217支医疗队25633名医疗队员,军队共派出3批次4000余名医务子弟兵。

“广大医务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下去,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打好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嘱托,满怀“我们定能赢”的必胜信心,数以万计的白衣战士,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同新冠肺炎疫情这个看不见的敌人进行着殊死的斗争!

谁没有自己的亲人,谁不知道平安的可贵,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为了和时间赛跑,同病魔决战,与死神较量,他们毅然决然告别家人,挥别家乡,义无反顾冲上火线,冲上战场!

火速驰援共克时艰

除夕之夜,这样一张照片刷屏:一名身着迷彩服的女兵扭着头、抿着嘴,挽起袖子打针。

这名女兵,是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队员、西南医院肝胆科主管护师刘x;照片的场景,是医院安排大家打用于提高免疫力的胸腺肽。此前,刘x已在机场过了安检,准备去看女儿。但接到通知,她立即返程,当晚就赶往武汉。

出发前,刘x只是给妈妈打电话说有任务需要驰援武汉。七天后,口罩和护目镜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勒痕。这张照片又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妈妈才知道,她是到了收治新冠肺炎病人最多的武汉金银潭医院。

勒痕在女儿脸上,疼痛在母亲心里。妈妈哭着打电话来问“你的脸还能恢复吗?”刘x却满不在乎:“当然能,我还是你漂亮的乖女儿。”

经中央军委批准,除夕夜,从陆军、海军、空军军医大学抽组3支医疗队共450人,分别从重庆、上海、西安乘坐军机出发支援武汉。医疗队中,有不少是在抗击非典、抗震救灾、援非抗埃等重大任务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医护人员。

武汉市民刘朋说,人民子弟兵来了,胜利就不远了!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今年才22岁的朱海秀,是中山三院首批23名支援湖北疫情医疗队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朱海秀在汉口医院隔离病区上班,需要提前一小时去医院穿好防护服;工作中,防护服被汗水浸透,护目镜下是满满一层雾气,但仍然一刻不肯停下来。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从祖国各地向武汉集结。

“我们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你们哪个医院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

“加油!”

“加油!”

2月7日晚,武汉天河机场。紧急驰援武汉的山东、四川2支医疗队在此相遇,相互致意。

山川磅礴任风雨,砥砺同袍抗疫情。除了“东齐鲁”“西华西”,还有“北协和”“南湘雅”,中国医学教育四家“百年老店”尽锐出战。

在武汉当地,有6万名医务人员坚守岗位,1.5万余人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

“不要急不要急,在医院门口稍等,我马上安排人出来接。”“快些,要抓紧,病人的事一刻都等不得,越快越好!”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连接了8个电话。到现在,他已经在疫情中坚守近两个月,常常是凌晨2点刚躺下,4点就得爬起来,各种工作协调,突发事件处理,应接不暇。

金银潭医院,是武汉最大的专科传染病医院,收治的全部为新冠肺炎危重患者。“雷厉风行”,是同事评价他时说的最多的字眼。

“因为,我的时间不多了。”其实,张定宇自己,也是病人。2018年10月,他被确诊患上了渐冻症。这是一种罕见的绝症,身体会慢慢萎缩直到失去知觉。“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

张定宇的妻子,在武汉第四医院工作,也在疫情防控一线。前不久,她突然觉得呼吸有些喘。她悄悄去查了淋巴细胞,很低;检测核酸,阳性;肺部ct,显示已被感染。分身乏术的张定宇,忙得一连三四天都顾不上去看她。

好在,妻子最终康复。“我很内疚,连自己的家人也无法保护。我更害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我们结婚28年了,和很多担心病人的家属一样,我也只是个普通的丈夫。”张定宇说。

争分夺秒生死竞速

2月12日上午11时许,在武汉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二科,护士吴亚玲悄悄走出了工作区。在员工通道的一个角落,她拨通了家人的视频电话——她要见母亲最后一面。

千里之外,昆明跑马山殡仪馆遗体告别厅,吴亚玲母亲遗体告别式正在进行。前一天,原本健康硬朗的母亲突发疾病过世。她把悲伤压在心底,偷偷痛哭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吴亚玲还是像往常一样上班。今年44岁的她,2008年赴汶川抗震救灾,2014年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在火神山医院,她的工作是监督每一名进入“红区”的医护人员是否做好防护。同事们都说,“她工作特别认真负责,医护人员要实现零感染,全靠她了!”

虽然失去至亲痛彻心扉,她依然擦干眼泪回到岗位。吴亚玲和她的战友们始终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我会继续把我的工作做好,不胜不归!”她说。

忠孝两难全。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像吴亚玲这样始终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的,还有很多。

汉口医院,是武汉市最先接收新冠肺炎病人的三家定点医院之一。该院距离华南海鲜批发市场仅4公里,抗疫期间承担着巨大诊疗压力。

2月8日,是武汉市汉口医院副院长王琼娅疑似感染新冠肺炎后的第二天。得知消息后,许多同事没忍住眼泪,甚至打电话来大哭。但她却反复强调“我还好”。

1月22日,王琼娅的丈夫、汉口医院放射科副主任韩家发被确诊新冠肺炎住院。住院后,韩家发一度高烧至40.7度,伴发急性呼吸衰竭。好在目前病情逐渐好转,已经稳定下来。

在查房时,王琼娅曾经“顺带”探望过丈夫两次。“我问,你怎么样?他因为高烧不太清醒,就点点头,意思是让我放心。”在那之后,王琼娅再没有陪在丈夫身边。“我真的没时间去看,而且还要浪费防护服,我舍不得。”她更相信,有同事的专业救治,丈夫能挺过去。

有这样忙的父母,11岁的女儿早就已经习惯自己照顾自己。春节前,为了治病救人,夫妻俩早早送走了孩子。“那天早上,我把她喊起来,告诉她要收拾行李,之后会有亲戚把她接回老家。”王琼娅有些愧疚,亲戚来接孩子时,她正在医院工作,都不知道女儿究竟是几点离开的。

直到现在,王琼娅和女儿也没怎么联系。“没必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的事,她的年龄承受不起。”王琼娅想着,孩子能回到农村住一阵,还能锻炼自理能力,期待女儿回来时能更懂事。

每天,王琼娅要做的事情繁多复杂,不仅要负责统筹指挥全院患者医疗救治工作,还要参与全院重大抢救、会诊、查房工作,和普通医护人员一起守在一线。

“我老公被感染之前,已经有同事被感染了,也许有一天我可能也会被感染,但在抢救生命面前,作为医生,我要负起责任!”接受记者采访时,王琼娅曾经这样表态。

2月16日,记者从汉口医院党办了解到,王琼娅已经确诊,目前正在治疗中。

截至2月11日24时,全国医务人员确诊新冠肺炎1716例;其中,湖北医务人员确诊1502例(含武汉1102例)。

但,没人当逃兵。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虽然是同一个科室,医生余平和妻子李叶子却很少见面。“急诊中,难以做到绝对防护,好多同事都倒下了,但我们从没有想过退缩。”余平说,为保证安全,两口子也相互隔离,只是在每天交接班时,才透过防护服相互问候。

李叶子最盼望的,是与丈夫一起轮班的日子。虽然两人要在人群中寻找半天,仔细辨别举止姿态才能发现对方,但是“只要能见到,就是一种幸福。”

心疼化为行动。2月14日,余平给妻子准备了一份别样的礼物:科室刚发的防护服和n95口罩。“这个特殊的情人节,我们都要好好的!礼物奉上,请笑纳。”余平在给李叶子的表白信中写道。

众志成城期盼凯旋

“我的心裂成了两半——一半为你担忧,一半为你骄傲”。正如这首诗中写的那样,白衣战士在前方鏖战,他们的家属也在后方默默支援。

“从您身上,我学到了什么是担当,什么是责任。我也明白了我的责任是什么,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像您一样对社会有用的人。爸爸,您是我的骄傲!”2月10日,曹宇泽给爸爸曹志刚写了一封长信。

曹志刚,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主任。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批投入战斗,成为医院专家救治组成员。“会诊电话常在半夜打来,睡觉都不敢睡得太沉。”现在,曹志刚已经没有白天黑夜之分。他还承担着院前急救任务和周边地区发热病人转运任务。

“这是给我的最高奖励,心里暖暖的……”曹志刚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算是给儿子的回信。

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彭渝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0点多。她是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处处长、主管护师。从大年三十到现在,彭渝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这个春节,彭渝原本计划和丈夫回老家看望双方父母。接到驰援命令后,已在医院连续值班4天的她,没来得及回家就踏上了征程。“我不想让家人大过年为我牵挂。”

被蒙在鼓里的丈夫,几天后还是从电视新闻中发现了她的身影,给她发了微信。等彭渝再打开微信,其中有丈夫发来的叮嘱:“媳妇,见字如面:太了解你的脾气,又是一次艰苦任务,望规范操作,把握流程细节,切勿粗心莽撞,沉着冷静。你是我妻也是战友,务必牢记初心如磐,使命在先,盼早日凯旋。”

字数寥寥,却深情几许。彭渝哽咽了,“我们是心灵相通的。”

5日,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小伙李明(化名)严重呼吸衰竭症状频现。这里,同时是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医疗队所接管的重症医学病区。“上呼吸机!”随着主治医师丁欣一声令下,在场医护人员各就各位,开始抢救。经过治疗,李明现在已经好转。说起从死神手里把病人抢回来的过程,丁欣感慨:“过程说起来很简单,但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很多病人,就是因为治疗过程中一个细节没有把握好,而功亏一篑。”

“icu里的治疗,从来都不是一个或几个人可以完成,需要整个医疗团队同心协力。工作量最高的时候,32张病床用了28台呼吸机,医护人员从icu出来时衣服都已经湿透。”丁欣说。

“你们,守护着每个企盼着击败疫情的我们。作为师弟师妹,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和使命。你们的每一分付出,都是一节生动形象的课。你们今天的选择,也将会成为我们追寻的方向。”元宵节这天,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7级全体学生向他们的师兄师姐,发出了最真挚的心声——愿你们整整齐齐地出发,整整齐齐地回来!

在全国白衣战士们的齐心协力下,截至2月15日24时,湖北全省新冠肺炎患者累计治愈出院5623例。

2022年感谢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一段话精选二

      吴芬在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以下简称“中医医院”)做了3年行政工作,她没想到,有一天能以这样的方式参与救死扶伤——作为一名新冠肺炎康复者,她捐出的血浆有可能被用于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2月5日,紧挨着中医医院发热病区的办公楼里,一场特殊的“救助”正在进行,8份血浆袋共2600毫升血浆被采集。捐献300毫升血浆的吴芬从这一天起称自己为抗击新冠肺炎的特殊战士,编号“xg0002”,这是她血浆袋的编号。

作为一名晕血者,30岁的吴芬曾有过两次献血失败的经历,但这次她成功了。一个分离机将她的血抽出来并分离,再把红细胞等输回体内。“完全靠意念,如果中途晕倒,我一定又要哭,会自责,恨自己无用。”和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及治愈者一样,吴芬的味觉与嗅觉还未完全恢复,但为了克服晕血反应,她在来之前逼自己吃了很多饭。也是从捐完血浆的那天起,吴芬脸上渐渐有了笑容。

截至目前,该院共有19名康复的医务人员参与了捐献血浆,共计捐献6600毫升,经过生物安全、抗体滴度等检测后,可用于临床治疗的血浆达3000毫升。

据新华社报道,目前武汉市已有20名康复新冠肺炎医护人员捐献血浆用于救治病人,12名重症患者接受了血浆治疗。

“没想到她也来了。”捐血浆这天,吴芬看到不少熟悉的人,包括一位护士长,“她的症状在我们中间是最重的,连续高烧、情绪低迷,最严重的时候写好了遗书”。

1月17日,吴芬一看到ct结果就哭了出来,中医医院27岁的护士袁x也在这天拿到了自己的ct结果,肺部有阴影。这之后,医院让每名医务人员都进行了ct检查。“有的医务人员虽然当时无症状,但肺部显示有炎症,之后逐渐都有了症状。”袁x说。

该院医生秦伟(化名)说,自己当时的片子显示病情很严重,但症状较轻,到两三天后开始加重,“后来才反应过来,集体检查前的13日,我出现的畏寒、酸痛等就是症状”。

回忆感染源,袁x怀疑是之前科室里接触的一个病人,“他的ct显示肺部大面积感染”。而吴芬还想不明白自己是怎么感染上的,她是医院的行政人员,她家中有3名医务人员,“我家除了5岁的儿子,其他7个人全都感染了”。

“即使当时想做好防护,也没有足够的物资。”秦伟说,直到现在,该院的物资仍旧紧缺,“同事几乎全员上阵,一整天不休息,还有部分人员已支援方舱医院”。

“成了病患,更觉得医护的辛苦与不容易。”袁x眼看着医院改为发热门诊,大量收治轻症患者,自己和感染同事则住在同一层隔离病区。为了减轻同事的工作量,袁x和同病房的感染同事学习雾化等医疗操作,为自己治疗。而吴芬则学会了卷输液管,自己换药。

在近20天的住院治疗后,说自己胆小、爱哭的吴芬始终惦念着两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一位患者严重到一被碰到就咳得撕心裂肺、不能呼吸;一位患者心脏骤停,医护人员连夜给她做心肺按压”。

2月3日出院时,吴芬并没有感到轻松,而是“难过又无力”,那是全国疫情发展相对严重的时候。

她企盼的“救人”机会很快就来了。2月4日,看到中医医院院长在微信群中分享了血浆捐献倡议,她和袁x“迅速报了名”。倡议中写道,新冠肺炎治愈患者的血浆可能含有抗体,输入重症患者血液中能挽救他们的生命。

袁x说,群里康复的医务人员大部分都报了名,但能够参加捐献的是身体状况恢复良好、无基础疾病的治愈者,她几乎“想都没想就报名了”。

实际上,在2月5日首批新冠肺炎治愈者捐献血浆前,倡议者与捐献者都没有十足的把握。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此前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在缺乏特效药物和疫苗的前提下,恢复期血浆疗法仍具价值,不过,临床使用必须具备严格条件,种种风险需要警惕。此外,由于血浆较为稀缺,该疗法仅限于部分危重病人,难以大规模应用。

向江夏区几家医院最早发起捐献倡议的江夏区新冠肺炎防治专家组组长刘本德此前接受采访时介绍,中医医院这19名新冠肺炎治愈医务人员累计捐献的6600毫升血浆,被送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经过生物安全、抗体滴度等检测后,发现可用于临床的有3000毫升”。

据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官方微博消息,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在2月14日举办的媒体通气会上介绍,康复者血浆一般采集400毫升左右,平均1名康复者血浆可治疗2~3名危重患者,从采集血浆到供临床医生使用需要7天。

食欲还未完全恢复的吴芬近日再次拨打了捐献电话,她与治愈出院的丈夫将在2月19日一起捐献血浆,那时她也将结束隔离,“要第一时间投入医务工作,与同事并肩作战,多救人”。秦伟也向医院提出上岗要求,他心疼一些一线年轻同事一直没休息,“从没想过该不该上岗,这不是个问题,隔离好了就得上岗”。

2022年感谢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一段话精选三

谭xx:疫情不退战斗不休

“护士长,拿套防护装备过来。”“护士长,这个表格怎么填?”2月29日10点30分,黄冈市中医医院综合科里,护士长谭xx正忙得团团转。

谭xx是宜昌姑娘,在黄州安家多年。如果没有这场疫情,她本该与父母、年幼的儿女共享天伦。1月21日,她的父母从宜昌来到黄州,准备和她一起过个热闹的新年。不料早在1月19日,谭xx就已进入市中医医院感染科,回不了家。她的父亲说:“你让我来过年,我整个春节都没看到你的人。”“特殊时期没有办法。”她很愧疚地对父亲说。

1月22日晚,谭xx转战黄冈市惠民医院。那里三层楼住了97名新冠肺炎患者。刚入院的病人还不适应隔离,每天谭xx都得大着嗓音讲解着隔离知识,没两天嗓子都哑了。护理部主任周祥想法找来扩音喇叭,这才让她的嗓子轻松了点。每天的隔离知识讲解与安抚,让病人们慢慢接受了不能出门的治疗生活。

特殊时期又正值春节,保洁工人和护工都不好找,谭xx就与另一名护士长承担了整个三层楼的所有垃圾清运工作。每次做完清洁,两人的衣服都是从里湿到外。“这些垃圾处理不好,容易造成污染源。”谭xx说,就算找到清洁工人,她们也是会跟着清洁工人,指导他们做好防护:“毕竟我们也要为他们的生命安全负责。”

1月29日晚11点30分,有8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需要转运到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本该跟车的护士因不适应负压车无法跟车。谭xx当即顶上,一直到1月30日凌晨4点左右才转运完成。在凌晨2点左右,一名70多岁的婆婆被抬上车,婆婆担忧地问:“我是不是好不了?”谭xx握着婆婆的手,说:“别担心,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医疗条件很好,您一定会好起来的。”婆婆却说:“姑娘,你看起来好累,你睡会儿。”

谭xx一回想起此事,就抑制不住感动,她说:“我一定要坚持战斗到最后,为这样可爱的人尽一份力。”

2022年感谢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一段话精选四

谭青苗:疫情不退战斗不休

“护士长,拿套防护装备过来。”“护士长,这个表格怎么填?”2月29日10点30分,黄冈市中医医院综合科里,护士长谭青苗正忙得团团转。

谭青苗是宜昌姑娘,在黄州安家多年。如果没有这场疫情,她本该与父母、年幼的儿女共享天伦。1月21日,她的父母从宜昌来到黄州,准备和她一起过个热闹的新年。不料早在1月19日,谭青苗就已进入市中医医院感染科,回不了家。她的父亲说:“你让我来过年,我整个春节都没看到你的人。”“特殊时期没有办法。”她很愧疚地对父亲说。

1月22日晚,谭青苗转战黄冈市惠民医院。那里三层楼住了97名新冠肺炎患者。刚入院的病人还不适应隔离,每天谭青苗都得大着嗓音讲解着隔离知识,没两天嗓子都哑了。护理部主任周祥想法找来扩音喇叭,这才让她的嗓子轻松了点。每天的隔离知识讲解与安抚,让病人们慢慢接受了不能出门的治疗生活。

特殊时期又正值春节,保洁工人和护工都不好找,谭青苗就与另一名护士长承担了整个三层楼的所有垃圾清运工作。每次做完清洁,两人的衣服都是从里湿到外。“这些垃圾处理不好,容易造成污染源。”谭青苗说,就算找到清洁工人,她们也是会跟着清洁工人,指导他们做好防护:“毕竟我们也要为他们的生命安全负责。”

1月29日晚11点30分,有8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需要转运到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本该跟车的护士因不适应负压车无法跟车。谭青苗当即顶上,一直到1月30日凌晨4点左右才转运完成。在凌晨2点左右,一名70多岁的婆婆被抬上车,婆婆担忧地问:“我是不是好不了?”谭青苗握着婆婆的手,说:“别担心,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医疗条件很好,您一定会好起来的。”婆婆却说:“姑娘,你看起来好累,你睡会儿。”

谭青苗一回想起此事,就抑制不住感动,她说:“我一定要坚持战斗到最后,为这样可爱的人尽一份力。”

2022年感谢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一段话精选五

    吴芬在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以下简称“中医医院”)做了3年行政工作,她没想到,有一天能以这样的方式参与救死扶伤——作为一名新冠肺炎康复者,她捐出的血浆有可能被用于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2月5日,紧挨着中医医院发热病区的办公楼里,一场特殊的“救助”正在进行,8份血浆袋共2600毫升血浆被采集。捐献300毫升血浆的吴芬从这一天起称自己为抗击新冠肺炎的特殊战士,编号“xg0002”,这是她血浆袋的编号。

作为一名晕血者,30岁的吴芬曾有过两次献血失败的经历,但这次她成功了。一个分离机将她的血抽出来并分离,再把红细胞等输回体内。“完全靠意念,如果中途晕倒,我一定又要哭,会自责,恨自己无用。”和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及治愈者一样,吴芬的味觉与嗅觉还未完全恢复,但为了克服晕血反应,她在来之前逼自己吃了很多饭。也是从捐完血浆的那天起,吴芬脸上渐渐有了笑容。

截至目前,该院共有19名康复的医务人员参与了捐献血浆,共计捐献6600毫升,经过生物安全、抗体滴度等检测后,可用于临床治疗的血浆达3000毫升。

据新华社报道,目前武汉市已有20名康复新冠肺炎医护人员捐献血浆用于救治病人,12名重症患者接受了血浆治疗。

“没想到她也来了。”捐血浆这天,吴芬看到不少熟悉的人,包括一位护士长,“她的症状在我们中间是最重的,连续高烧、情绪低迷,最严重的时候写好了遗书”。

1月17日,吴芬一看到ct结果就哭了出来,中医医院27岁的护士袁黎也在这天拿到了自己的ct结果,肺部有阴影。这之后,医院让每名医务人员都进行了ct检查。“有的医务人员虽然当时无症状,但肺部显示有炎症,之后逐渐都有了症状。”袁黎说。

该院医生秦伟(化名)说,自己当时的片子显示病情很严重,但症状较轻,到两三天后开始加重,“后来才反应过来,集体检查前的13日,我出现的畏寒、酸痛等就是症状”。

回忆感染源,袁黎怀疑是之前科室里接触的一个病人,“他的ct显示肺部大面积感染”。而吴芬还想不明白自己是怎么感染上的,她是医院的行政人员,她家中有3名医务人员,“我家除了5岁的儿子,其他7个人全都感染了”。

“即使当时想做好防护,也没有足够的物资。”秦伟说,直到现在,该院的物资仍旧紧缺,“同事几乎全员上阵,一整天不休息,还有部分人员已支援方舱医院”。

“成了病患,更觉得医护的辛苦与不容易。”袁黎眼看着医院改为发热门诊,大量收治轻症患者,自己和感染同事则住在同一层隔离病区。为了减轻同事的工作量,袁黎和同病房的感染同事学习雾化等医疗操作,为自己治疗。而吴芬则学会了卷输液管,自己换药。

在近20天的住院治疗后,说自己胆小、爱哭的吴芬始终惦念着两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一位患者严重到一被碰到就咳得撕心裂肺、不能呼吸;一位患者心脏骤停,医护人员连夜给她做心肺按压”。

2月3日出院时,吴芬并没有感到轻松,而是“难过又无力”,那是全国疫情发展相对严重的时候。

她企盼的“救人”机会很快就来了。2月4日,看到中医医院院长在微信群中分享了血浆捐献倡议,她和袁黎“迅速报了名”。倡议中写道,新冠肺炎治愈患者的血浆可能含有抗体,输入重症患者血液中能挽救他们的生命。

袁黎说,群里康复的医务人员大部分都报了名,但能够参加捐献的是身体状况恢复良好、无基础疾病的治愈者,她几乎“想都没想就报名了”。

实际上,在2月5日首批新冠肺炎治愈者捐献血浆前,倡议者与捐献者都没有十足的把握。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此前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在缺乏特效药物和疫苗的前提下,恢复期血浆疗法仍具价值,不过,临床使用必须具备严格条件,种种风险需要警惕。此外,由于血浆较为稀缺,该疗法仅限于部分危重病人,难以大规模应用。

向江夏区几家医院最早发起捐献倡议的江夏区新冠肺炎防治专家组组长刘本德此前接受采访时介绍,中医医院这19名新冠肺炎治愈医务人员累计捐献的6600毫升血浆,被送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经过生物安全、抗体滴度等检测后,发现可用于临床的有3000毫升”。

据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官方微博消息,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在2月14日举办的媒体通气会上介绍,康复者血浆一般采集400毫升左右,平均1名康复者血浆可治疗2~3名危重患者,从采集血浆到供临床医生使用需要7天。

食欲还未完全恢复的吴芬近日再次拨打了捐献电话,她与治愈出院的丈夫将在2月19日一起捐献血浆,那时她也将结束隔离,“要第一时间投入医务工作,与同事并肩作战,多救人”。秦伟也向医院提出上岗要求,他心疼一些一线年轻同事一直没休息,“从没想过该不该上岗,这不是个问题,隔离好了就得上岗”。

2022年感谢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一段话精选六

——把好ct这道关,才能早发现早治疗

“我们早一点发现异常,患者治疗就能再快一步。”2月15日凌晨,武汉协和东西湖医院一楼的放射科,依旧灯火通明。两台开动了一天的ct机,还在持续运转,科室主任陈志勇和他的团队也一刻不曾停歇。

两张方桌,一台机器,这里是陈志勇的抗疫战场。他的职责是为患者核阅ct片,及时给临床诊断疑似和确诊患者出具诊断依据。“核阅ct是病情评估的第一道关口。”陈志勇说,把好这道关,才能早发现早治疗。

“每天的工作量起码是400人次,最高的时候超过500人次,是平时的两倍还多。”陈志勇介绍,目前科里医师每天平均工作18小时,“夜班时,为了避免脱穿防护服,常常一整夜不喝水不休息。”

陈志勇说,有的病毒早期藏得很深,会“捉迷藏”,ct上只有几毫米大小的淡薄稍高密度影,这就需要医生细心甄别。由于潜伏期的缘故,按照诊断要求,每名患者至少会接受两次拍片检查,多的则有四五次。在高强度的磨炼下,陈志勇他们练就了“快稳准”的验片本领。“每名患者的ct图像基本都有400多幅,我们要在3分钟左右看完,并给出诊断结果。”陈志勇说,放射科ct影像的诊断结果,病人一般在半小时到一小时内就能拿到。以最快速度、最准确的诊断,第一时间报告给临床科室,减少患者等候时间,才能尽量避免候诊大厅交叉感染。

在陈志勇看来,尽管压力很大,但必须甄别好每一幅图像,绝不能让病毒突破防线,也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白色病灶。

采访接近尾声,放射科里一声急促的电话铃声再次响起,“又来了新的ct,我得快点去核阅了。”陈志勇说。

2022年感谢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一段话精选七

——记无私奉献英勇奋战的医务人员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截至2月15日,湖北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6249例,其中武汉市39462例。

这是一次义无反顾的出征——

截至2月14日,全国各地向湖北已派出217支医疗队25633名医疗队员,军队共派出3批次4000余名医务子弟兵。

“广大医务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下去,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打好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嘱托,满怀“我们定能赢”的必胜信心,数以万计的白衣战士,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同新冠肺炎疫情这个看不见的敌人进行着殊死的斗争!

谁没有自己的亲人,谁不知道平安的可贵,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为了和时间赛跑,同病魔决战,与死神较量,他们毅然决然告别家人,挥别家乡,义无反顾冲上火线,冲上战场!

火速驰援共克时艰

除夕之夜,这样一张照片刷屏:一名身着迷彩服的女兵扭着头、抿着嘴,挽起袖子打针。

这名女兵,是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队员、西南医院肝胆科主管护师刘丽;照片的场景,是医院安排大家打用于提高免疫力的胸腺肽。此前,刘丽已在机场过了安检,准备去看女儿。但接到通知,她立即返程,当晚就赶往武汉。

出发前,刘丽只是给妈妈打电话说有任务需要驰援武汉。七天后,口罩和护目镜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勒痕。这张照片又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妈妈才知道,她是到了收治新冠肺炎病人最多的武汉金银潭医院。

勒痕在女儿脸上,疼痛在母亲心里。妈妈哭着打电话来问“你的脸还能恢复吗?”刘丽却满不在乎:“当然能,我还是你漂亮的乖女儿。”

经中央军委批准,除夕夜,从陆军、海军、空军军医大学抽组3支医疗队共450人,分别从重庆、上海、西安乘坐军机出发支援武汉。医疗队中,有不少是在抗击非典、抗震救灾、援非抗埃等重大任务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医护人员。

武汉市民刘朋说,人民子弟兵来了,胜利就不远了!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今年才22岁的朱海秀,是中山三院首批23名支援湖北疫情医疗队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朱海秀在汉口医院隔离病区上班,需要提前一小时去医院穿好防护服;工作中,防护服被汗水浸透,护目镜下是满满一层雾气,但仍然一刻不肯停下来。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从祖国各地向武汉集结。

“我们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你们哪个医院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

“加油!”

“加油!”

2月7日晚,武汉天河机场。紧急驰援武汉的山东、四川2支医疗队在此相遇,相互致意。

山川磅礴任风雨,砥砺同袍抗疫情。除了“东齐鲁”“西华西”,还有“北协和”“南湘雅”,中国医学教育四家“百年老店”尽锐出战。

在武汉当地,有6万名医务人员坚守岗位,1.5万余人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

“不要急不要急,在医院门口稍等,我马上安排人出来接。”“快些,要抓紧,病人的事一刻都等不得,越快越好!”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连接了8个电话。到现在,他已经在疫情中坚守近两个月,常常是凌晨2点刚躺下,4点就得爬起来,各种工作协调,突发事件处理,应接不暇。

金银潭医院,是武汉最大的专科传染病医院,收治的全部为新冠肺炎危重患者。“雷厉风行”,是同事评价他时说的最多的字眼。

“因为,我的时间不多了。”其实,张定宇自己,也是病人。2018年10月,他被确诊患上了渐冻症。这是一种罕见的绝症,身体会慢慢萎缩直到失去知觉。“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

张定宇的妻子,在武汉第四医院工作,也在疫情防控一线。前不久,她突然觉得呼吸有些喘。她悄悄去查了淋巴细胞,很低;检测核酸,阳性;肺部ct,显示已被感染。分身乏术的张定宇,忙得一连三四天都顾不上去看她。

好在,妻子最终康复。“我很内疚,连自己的家人也无法保护。我更害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我们结婚28年了,和很多担心病人的家属一样,我也只是个普通的丈夫。”张定宇说。

争分夺秒生死竞速

2月12日上午11时许,在武汉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二科,护士吴亚玲悄悄走出了工作区。在员工通道的一个角落,她拨通了家人的视频电话——她要见母亲最后一面。

千里之外,昆明跑马山殡仪馆遗体告别厅,吴亚玲母亲遗体告别式正在进行。前一天,原本健康硬朗的母亲突发疾病过世。她把悲伤压在心底,偷偷痛哭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吴亚玲还是像往常一样上班。今年44岁的她,2008年赴汶川抗震救灾,2014年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在火神山医院,她的工作是监督每一名进入“红区”的医护人员是否做好防护。同事们都说,“她工作特别认真负责,医护人员要实现零感染,全靠她了!”

虽然失去至亲痛彻心扉,她依然擦干眼泪回到岗位。吴亚玲和她的战友们始终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我会继续把我的工作做好,不胜不归!”她说。

忠孝两难全。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像吴亚玲这样始终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的,还有很多。

汉口医院,是武汉市最先接收新冠肺炎病人的三家定点医院之一。该院距离华南海鲜批发市场仅4公里,抗疫期间承担着巨大诊疗压力。

2月8日,是武汉市汉口医院副院长王琼娅疑似感染新冠肺炎后的第二天。得知消息后,许多同事没忍住眼泪,甚至打电话来大哭。但她却反复强调“我还好”。

1月22日,王琼娅的丈夫、汉口医院放射科副主任韩家发被确诊新冠肺炎住院。住院后,韩家发一度高烧至40.7度,伴发急性呼吸衰竭。好在目前病情逐渐好转,已经稳定下来。

在查房时,王琼娅曾经“顺带”探望过丈夫两次。“我问,你怎么样?他因为高烧不太清醒,就点点头,意思是让我放心。”在那之后,王琼娅再没有陪在丈夫身边。“我真的没时间去看,而且还要浪费防护服,我舍不得。”她更相信,有同事的专业救治,丈夫能挺过去。

有这样忙的父母,11岁的女儿早就已经习惯自己照顾自己。春节前,为了治病救人,夫妻俩早早送走了孩子。“那天早上,我把她喊起来,告诉她要收拾行李,之后会有亲戚把她接回老家。”王琼娅有些愧疚,亲戚来接孩子时,她正在医院工作,都不知道女儿究竟是几点离开的。

直到现在,王琼娅和女儿也没怎么联系。“没必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的事,她的年龄承受不起。”王琼娅想着,孩子能回到农村住一阵,还能锻炼自理能力,期待女儿回来时能更懂事。

每天,王琼娅要做的事情繁多复杂,不仅要负责统筹指挥全院患者医疗救治工作,还要参与全院重大抢救、会诊、查房工作,和普通医护人员一起守在一线。

“我老公被感染之前,已经有同事被感染了,也许有一天我可能也会被感染,但在抢救生命面前,作为医生,我要负起责任!”接受记者采访时,王琼娅曾经这样表态。

2月16日,记者从汉口医院党办了解到,王琼娅已经确诊,目前正在治疗中。

截至2月11日24时,全国医务人员确诊新冠肺炎1716例;其中,湖北医务人员确诊1502例(含武汉1102例)。

但,没人当逃兵。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虽然是同一个科室,医生余平和妻子李叶子却很少见面。“急诊中,难以做到绝对防护,好多同事都倒下了,但我们从没有想过退缩。”余平说,为保证安全,两口子也相互隔离,只是在每天交接班时,才透过防护服相互问候。

李叶子最盼望的,是与丈夫一起轮班的日子。虽然两人要在人群中寻找半天,仔细辨别举止姿态才能发现对方,但是“只要能见到,就是一种幸福。”

心疼化为行动。2月14日,余平给妻子准备了一份别样的礼物:科室刚发的防护服和n95口罩。“这个特殊的情人节,我们都要好好的!礼物奉上,请笑纳。”余平在给李叶子的表白信中写道。

众志成城期盼凯旋

“我的心裂成了两半——一半为你担忧,一半为你骄傲”。正如这首诗中写的那样,白衣战士在前方鏖战,他们的家属也在后方默默支援。

“从您身上,我学到了什么是担当,什么是责任。我也明白了我的责任是什么,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像您一样对社会有用的人。爸爸,您是我的骄傲!”2月10日,曹宇泽给爸爸曹志刚写了一封长信。

曹志刚,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主任。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批投入战斗,成为医院专家救治组成员。“会诊电话常在半夜打来,睡觉都不敢睡得太沉。”现在,曹志刚已经没有白天黑夜之分。他还承担着院前急救任务和周边地区发热病人转运任务。

“这是给我的最高奖励,心里暖暖的……”曹志刚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算是给儿子的回信。

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彭渝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0点多。她是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处处长、主管护师。从大年三十到现在,彭渝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这个春节,彭渝原本计划和丈夫回老家看望双方父母。接到驰援命令后,已在医院连续值班4天的她,没来得及回家就踏上了征程。“我不想让家人大过年为我牵挂。”

被蒙在鼓里的丈夫,几天后还是从电视新闻中发现了她的身影,给她发了微信。等彭渝再打开微信,其中有丈夫发来的叮嘱:“媳妇,见字如面:太了解你的脾气,又是一次艰苦任务,望规范操作,把握流程细节,切勿粗心莽撞,沉着冷静。你是我妻也是战友,务必牢记初心如磐,使命在先,盼早日凯旋。”

字数寥寥,却深情几许。彭渝哽咽了,“我们是心灵相通的。”

5日,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小伙李明(化名)严重呼吸衰竭症状频现。这里,同时是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医疗队所接管的重症医学病区。“上呼吸机!”随着主治医师丁欣一声令下,在场医护人员各就各位,开始抢救。经过治疗,李明现在已经好转。说起从死神手里把病人抢回来的过程,丁欣感慨:“过程说起来很简单,但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很多病人,就是因为治疗过程中一个细节没有把握好,而功亏一篑。”

“icu里的治疗,从来都不是一个或几个人可以完成,需要整个医疗团队同心协力。工作量最高的时候,32张病床用了28台呼吸机,医护人员从icu出来时衣服都已经湿透。”丁欣说。

“你们,守护着每个企盼着击败疫情的我们。作为师弟师妹,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和使命。你们的每一分付出,都是一节生动形象的课。你们今天的选择,也将会成为我们追寻的方向。”元宵节这天,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7级全体学生向他们的师兄师姐,发出了最真挚的心声——愿你们整整齐齐地出发,整整齐齐地回来!

在全国白衣战士们的齐心协力下,截至2月15日24时,湖北全省新冠肺炎患者累计治愈出院5623例。

2022年感谢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一段话精选八

金秋十月的xx,正是大家踏秋出游、赏景采风的好时光,然而,悄无声息、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街景繁荣的金城即刻安静下来,疫情就是命令,全体市民积极配合,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耐心落实居家防疫。

生命发光发热,活着才有意义

当10月18日发现第1例核酸检测阳性确诊病例后,xx市主城四区迅速响应,立即展开疫情防控工作,至此,xx正式打响了防疫阻击战。广大医护人员、执勤民警、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全都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坚守在防疫一线,筑起了一道严密的防疫战线。

为了与时间赛跑,彻底消灭病毒,战胜突袭的疫情,疫情防控的每一条战线上都有逆行者在坚守战位、敬业值守、默默奉献。照片中这位穿着红马甲、认真履行志愿者职责的身影,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牟怡璇同志,她是xx市市政工程服务中心城关市政设施养护所的一名普普通通的职工,但是十多年的市政工作经历,历练了她勤奋努力、扎实认真的工作作风,锻造了她吃苦耐劳、甘于奉献、顽强拼搏的市政精神。大疫面前显担当,她主动请战,积极靠前,第一时间下沉街道社区,投入到防疫一线,担负起疫情防控志愿者工作,用过硬的工作作风和市政精神谱写着疫情防控之歌。

命运里的阴霾,有时不期而遇。牟怡璇同志曾于2018年被医院查出盲肠癌,忍受着常人无法体会的疼痛,历经11次化疗,病情终于被控制住了,也许是命运的眷恋,也许是她顽强的意志和家人的支持,病情逐渐好转,如今,她虽已康复停药,却仍需定期复查。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她忘记了自己的身体还需要经常调养,忘记了自己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也忘记了自己的老公也是防疫一线的人民干警,她以满腔的斗志、高度的责任感和市政人为民服务的宗旨,挺身而出,勇往直前,站在了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成为了下沉防疫一线最坚定的抗疫志愿者之一,和疫情对抗,与病魔战斗,永不退缩。生命发光发热,活着才有意义。她用寒风中的微笑感染着身边的人,用寒气中的热心温暖着大家,社区居民看到了她的开朗乐观,也感受到了她的阳光热情,让疫情之下的生活少了紧张、凝重的气息,多了人间真情的氛围……。

疫情防控一线的相遇

“媳妇儿,防护要严实,多注意身体!”一位防护严实的民警向她走来。“咦,是你,我也来这里担负志愿者工作!”她边维持秩序边回答。原来,在科学院中学检测点,紧张忙碌的她和核酸检测点执勤的丈夫不期而遇,相遇后还未来得及简单叮嘱,繁忙的丈夫一边接电话一边匆匆离开。

牟怡璇同志的丈夫是一名公安干警,自接种疫苗和疫情发生以来,一直在省人民医院坚守执勤,昼夜奋战在卫教家园、省医旁的隔离点等重点防控区域。这段时间,夫妻俩坚守在各自的岗位,聚少离多,已经几天没见面了。连续奋战在一线的他们并没有过多的时间交流,只能在短暂的休息时间,彼此关心,相互鼓励。

执子之手待春风,齐心协力抗疫情。他们在抗疫的路上一路同行,在他们的背后饱含着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他们义无反顾地冲上前线,他们并肩逆行,双倍坚守,只为打赢这场硬仗!丈夫、妻子,这是此时此刻让他们忽视了的称呼,彼此之间更多的是互道一声:“战友,戴好口罩,注意身体!”

为大家舍小家的担当

“有国才有家”,为了心中的大爱,牟怡璇同志暂时放下了自己的小家,积极投入到抗疫工作中。10月22日,在执勤点值守的丈夫还没回家,牟怡璇就接到单位下沉社区的紧急通知。她匆匆忙忙把两个孩子送到母亲家里交给老人照看,便立即奔赴渭源路社区开始志愿服务工作。为了支持女儿女婿的工作,牟怡璇年迈的母亲毫无怨言的独自一人承担起了照顾两个孩子的重任。身体本就不是很好的老人不仅要操心两个孩子的饮食起居,还要每天督促十一岁上六年级的大宝按时上网课,陪着才上一年级的小宝写作业,常常累得直不起腰。但对于女儿女婿的抽空问候,她永远都是一句:“妈好着呢!娃娃们很乖!你们注意身体,做好自己的事情!”正因为母亲的全力支持,才让疫情防控一线的牟怡璇信心满怀地坚守在社区居民身前。

直到11月12日,在各自岗位上紧张忙碌的夫妻俩已经20天没有见着孩子了。想念孩子的牟怡璇只能在休息的片刻通过手机视频看一看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小宝的一句:“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了,早点回来啊!”让夫妻俩潸然泪下,而大宝的一句:“爸爸妈妈,我和弟弟每天都很听话,不用担心,我爱你们!”又让她和丈夫瞬间能量满满,再多的辛苦,再多的付出都值得了,因为,他们守护的人民当中,也有自己最亲最爱的家人。

全力以赴的坚持

疫情大考,重在基层,难在基层。在20多天的社区防控中,忙碌、早出晚归是工作的常态,牟怡璇同志始终恪尽职守。在寒冷的户外坚持值守,卡点站岗执勤严格把控,保证值守小区消毒防护措施不留死角,同时,还要做好值守小区居家隔离人员的服务工作,确保防疫工作切实到位,从一点一滴中保障值守小区居民的安全。

社区工作琐碎繁杂、工作量大,11月份的xx又气温骤降,对体弱的牟怡璇同志而言,无疑是十分困难的。穿戴少,保暖受影响;穿戴厚,消杀送入小区的大量快递物品时,一会儿便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在雨雪交加天气十分恶劣的那天,她没有退缩、懈怠,哈着气、搓着手、跺着脚,依旧坚守在室外值守点,认真地担负着登记核检进出小区人员的工作。

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突如其来的疫情,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普通人高尚的灵魂,普通而平凡的牟怡璇同志身上展现出来的正是这种全力以赴、默默奉献的人性光芒。

无怨无悔的守护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由于疫情爆发的突然,很多居民难以及时应对,难免产生很多误会。在面对误解时,牟怡璇同志依然坚守初心。在一次值守工作中,小区一对母女住户外出时,需要注册本地疫情防控的“小兰帮办”,母女俩不会操作,站在小区出

入口影响了后面需出入通行的居民。牟怡璇同志急忙放下手中的笔,伸出手帮忙,结果这位居民一把推开她大喊:“别碰我!你们的手太脏了!”面对此景,牟怡璇强忍下满腹的委屈,背过身偷偷擦干夺目而出的泪水,继续认真的投入到登记工作中。疫情当下,踏实质朴的牟怡璇默默地用自己瘦弱而坚强的肩膀扛起了严守小区,确保每一户居民安全的不容小觑的责任。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牟怡璇同志用勇敢传递了社会正能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市政人的责任和担当。平凡的她希望自己能成为勇敢者中的一份子,为xx市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微薄之力。大爱无疆、至纯至真,她是当之无愧的榜样,是疫情期间最美的温暖。

2022年感谢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一段话精选九

仿佛一滴墨汁沁入一池清水,十月,一场新冠疫情笼罩着丝路重镇、黄河之都的金城xx。自xx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以来,从市区到街道社区层层设防、严格管控,所有居民听从政府号召,居家防疫,无数白衣为甲的医务工作人员冲锋在前,也有千千万万志愿者协同助战,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疫情发生后,全市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成了浩大的抗疫志愿者队伍,xx市市政工程服务中心城关市政设施养护所防疫领导小组立即启动,迅速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由40名志愿者组成的抗疫队伍,张元棠同志便是其中之一。

接到下沉东岗街道欣欣嘉园社区的命令后,他积极联系社区了解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服从社区工作人员指挥、安排,迅速投入到志愿者工作当中,协助社区日夜坚守在疫情处置和防控工作第一线。

10月26日,张元棠同志在接到单位紧急通知后,从原来的志愿点欣欣嘉园社区临时抽调至雁滩家园核酸检测点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中,他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在社区巡查时,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向小区居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引导居民正确对待疫情,落实好疫情防护措施,不信谣、不传谣,安心居家抗疫。虽然佩戴口罩与护目镜一天下来,面部留下深深的压痕,身体疲惫又不能喝口热水按时吃口热饭,但他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与大家齐心协力,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光荣使命和此次核酸检测点的保障任务。

50多岁的他,持续多日的工作,身体有些疲乏,但他依然坚持在一线,不叫苦,不喊累,与时间赛跑,全力以赴投入到疫情卡口封堵、消毒灭源等各项工作,用行动充分展现了市政人无私奉献的情怀,彰显了担当有为的市政人的先锋本色。

“老大爷,口罩要戴好,才能保护自己,也能保护他人呀。”10月24日,在城关区东岗街道欣欣嘉园社区,来自市直单位志愿者组成的疫情防控劝导队的队员们,手持小喇叭,走在街头,劝导过往行人尽快去做第六轮核酸检测,提高防控意识,做好自我安全防护。

“各位业主,我们是东岗街道欣欣嘉园社区的志愿者,最近德尔塔变异株病毒疫情形势严重,请各位业主尽量不要出门”。张元棠天天出门都会带上昨晚充满电的高音小喇叭,每到一处核酸采集点都要用喇叭进行宣传。

张元棠同志看到社区的老大爷、老奶奶、残障人士都会上前搀扶,“有什么需要你跟我说,我去帮你办,你不能出小区。”“大爷,请把口罩戴好,没事尽量在家里活动,不要下来了。”“小朋友,赶紧回家去,在家里晒太阳更舒服”……这几句话是他作为防疫志愿者时刻挂在嘴边的话,张元棠同志觉得能为抗击疫情做点事情,内心感到很充实,很有意义。

防控一线在哪里,志愿者就在哪里。“请出示健康码,戴好口罩,有序排队,不着急,慢慢来”,“请保持一米距离”,这些天,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总能看到和张元棠同志一样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奔波在各个核酸检测点,查验健康码和出入证,给群众测温,用满腔的热情和无畏的坚守,助力疫情防控。

防疫有担当,上阵父子兵。张元棠的儿子也是南昌路社区的志愿者,目前父子两人都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家里的妻子作为后方支援,非常理解和支持丈夫和儿子的工作。每当他俩结束一天的防疫志愿者工作,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的时候,张元棠同志的妻子都送来温暖的问候和香喷喷的饭食:“今天辛苦了,我把做好的饭食热热去,你们趁热赶紧吃了”,父子俩吃在嘴里,暖在心里。家人对志愿工作的支持和肯定让他们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社区同事们常说他为了抗击疫情守护居民,心中有“疫”也有情,舍小家顾大家,张元棠同志却说,市政人就是任劳任怨,哪里有艰难,哪里就有市政人冲在第一线;作为市政人,唯有挺身而出,决不后退;相信通过我们各方协作共同努力,就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有无数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就是众志成城的xx力量,也是我们把疫情防控工作这个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抓好抓实抓彻底的最大底气。让我们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测”,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2年感谢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一段话精选十

20__的春节不是一个普通的春节,疫情注定了它是充满血与泪的。疫情的爆发虽然在武汉市,但它牵动的却是整个中国的心。因此,他们出现了。

在人们惊慌失措时,他们挺身而出;当人们痛苦万分时,他们奋勇拼搏!他们,就是那千千万万的白衣战士。他们为大家战斗,为人民奉献。他们奋战在一线之上。他们不曾,也不能离开战场,因为他们知道,一但稍稍松懈,疫情便会蔓延!他们在生死之间工作,与死神斗争。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自己却拥抱了死的恐惧。单霞正是茫茫人群中的渺渺一位。

1月26日,湖北武汉,90后护士,两个孩子的妈妈——护士单霞,投入抗击疫情时,毅然剪掉了齐头长发“光头明志”。

剃光长发,单霞却笑着对同事说:“没有关系,头发没有了可以再长嘛,现在的首要问题是,保护自己的同时,尽力去救更多的人。”

郭琳,只是一位护士,但她却将护士的职位演绎的丰满、尽职。在人海中逆行的她充满自信,她发出了坚定的声音:“请相信,我们一定凯旋而归!”这是她的选择。什么重要,也没有生命重要。但她的选择却是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挽救更多的人。

医生,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家人是别人的孩子或父母。面对疫情,他们也怕,但是责任让他们选择了逆行,勇敢面对。

同样,这几天火爆朋友圈的还有一位名叫钟南山的院士,或许在此之前我们对于这个名字是很陌生的。但是对于那些经历过20__年非典的医务人员,他的名字是值得每一个人敬畏。

20__年“非典”肆虐,作为疫情重灾区,广东省召开会议对这一结果进行讨论。轮到钟南山发言时,他沉默良久,摇摇头——他不同意典型衣原体是引起这次疫情的元凶。最终,他用有理有据的论述说服了疫情防控政策制定者。后来的事实证明,钟南山的观点是正确的,他的意见在“非典”狙击战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如今,84岁的钟老再次挂帅亲征。劝诫国人没有特殊情况不要进入武汉,而他自己却冲在抗战的前线,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奔赴武汉,火车上疲惫的身影使人泪目。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与死神抗争,与时间赛跑的狙击战中,这些可爱又可敬的医护人员和科学家们,为了守护人民健康,义无反顾,为我们留下最美的逆行身影。我们在此真诚地向此次防控疫情的逆行者致敬!

2022年感谢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一段话精选十一

尊敬的白衣天使们:

你们好!

先介绍一下自己吧!我是沈阳市沈北新区新城子街第二小学的关一霖。

对于这次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始时真的不太了解,不能出去玩,出去也要带口罩,打乱了我所有的寒假计划,心里很懊恼。妈妈详细的给我解释后,我才明白,有很多人感染上了这种病毒,甚至失去了生命……我的心情很沉重,现在的我还能舒服的躺在床上,有家人的陪伴,真是奢侈!

每天睁开眼睛,我都心急地问妈妈疫情的情况,不断上升的人数,我真是焦急万分,可又无能为力……武汉病了,我们国家病了……怎么办?就在紧急关头,一群天使出现了,数不清的天使涌向武汉这个重灾区。你们这群天使,全天带着口罩,护目镜,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穿梭在医院最危险的传染病房里。为了节省一套防护服,你们连水都不喝,从而减少上厕所的次数;为了能够节省穿防护服的时间,竟然剪掉了留了好多年的长发;一盒方便面,一个便当就是你们的年夜饭……看到这些,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下来……看到你们当中还有一些稚嫩脸庞的姐姐,脸上留下深深的口罩,眼镜印记,嘴边却露出坚强,甜美的笑容,天使……哪有那么多的天使?你们也是父母疼爱的宝贝,也是宝贝的父母,可你们却奋不顾身地冲在疫情第一线,用电话向家人,向祖国报平安,不报苦,只报甜……

我以后也要向你们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只要祖国需要,我义不容辞!

元宵佳节,我放了孔明灯,祈祷:没有一个冬天无法逾越,没有一个春天无法到来,我在家里等你们平安归来,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敬祝:

身体健康!

2022年感谢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一段话精选十二

食指触纸 融化成坚定的红手印

一个一个

刻在苍白的请战书上

耀眼而滚烫

我知道 这是挺身而出

舍小家为大家的手

展开手背 满目尽是伤痕累累

一点一点 被消毒液侵蚀伤害

令人心疼和感动

我知道 这是全力以赴 救死扶伤的手

双手抵住眼眶 眼泪被隐藏在心中

同行好友病危 你依旧转身

又走向那熟悉而陌生的病房

我知道 这是负重前行的手

大拇指竖起 为自己为病人加油打气

口罩下的笑容温暖而坚定

我知道 这是无惧前行的手

一双双手握在一起

十四亿颗心便相拥在一起

那是明朗的春天 山野烂漫 盛世升平

2022年感谢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一段话精选十三

洁静的医院

护士是一股春风

把无限温暖和融情

送进病患者的心窝

爱雨洗礼的人生

消失生活中的疲惫和烦恼

任一生奉献在卫生事业上

读白衣天使的风采

灵魂染上如许的洁白

也有了服务于民的悠悠情怀

和做人的诚恳

呵护键康的避风港

生命船树起迎风破浪的桅杆

求索的风帆在捕获金色的明天

2022年感谢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一段话精选十四

你们用对生命的爱

实践着南丁格尔的诺言

你们用温柔的话语

激励我们战胜病魔的信心

匆匆的脚步,伴随你忙碌的身影

甜甜的微笑,袒露你火热的心肠

重重的隔离,驱不散朋友的牵挂

厚厚的防护,隔不断亲人的期盼

你无私-----

献生命、扶伤痛,含辛茹苦

你勇敢-----

抗危机、攻难关,势如破竹

你忠诚-----

遵医德、守宗旨,不辱使命

我们自豪

曾与你们并肩作战

我们深信

定能为你们排忧解难

我们凝聚

敬佩的目光注视你

殷切的希望围绕你

深情的勉励呵护你

无声的爱意传递你

祝福你白衣天使

希望你们平安归来

2022年感谢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一段话精选十五

农历癸未年,非典猝然而至

今庚子年,肺炎来临

对灾难的惧怕要比灾难本身可怕

所幸,吾辈同舟共济,戮力同心

医士危难中逆行,前线抗争

全国上下,聚众人之力,

或慷慨解囊,或自觉隔离

以微薄之力解社稷之危难

白衣天使昼夜鏖战

人民军队奋斗在一线

等待黎明时,黑暗总是格外漫长

当她出现时,阳光变得特别温暖

2022年感谢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一段话精选十六

领:护士,无比神圣的称呼

是人类生命的保护神 穿上白大褂,戴上燕尾帽

时装隐去了,秀发挡住了

职业的标记,却大大地醒目起来

合:我们是患者的亲人

灿烂的笑容带给他们身心的愉悦

我们是生命的捍卫者

用灵巧的双手驱除狰狞的病魔

我们是健康的守护神

用有力的双臂撑起希望的天国

我们用神奇的双手把呻吟关闭

我们用温柔的热情把伤口缝合

寒来暑往,夜以继日

无情的岁月悄悄流过

领:用爱心体恤他们的痛苦

用细心体察他们的生活

用热心消除他们的顾虑

用耐心化解他们的怒火

日月经天,生生息息

青春和美丽在病床边悄悄逝去

留下了不见的委屈和太多的酸涩

合:面对一贯的平凡,我们默默无闻

面对渴求的目光,我们多做少说

面对事业的召唤,我们一往无前

面对神圣的使命,我们尽职尽责

也许我们作为子女不怎么合格

也许我们作为父母不怎么合格

然而,作为护士却是非常的合格

领:患者幸福的笑脸和真诚的感谢

是对我们最好的褒奖与认可

合:既然做了护士,我们无怨无悔

让春天因为有了我们更加芳香

让早晨因为有了我们更加清新

让生命因为有了我们更加美好

让太阳因为有了我们更加红火

2022年感谢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一段话精选十七

当你们穿上厚厚的防护服,

我们知道国家的希望就背负在你们身上。

你们穿梭在病人间,

累了,在椅子上靠一下,

困了,在桌子上趴一下,

那忙碌的身影背后。

没有一丝怨言,

只有坚守岗位。

在你们换岗时,

脱下的防护罩都是汗珠,

脱下的防护服汗涔涔的,

摘下的口罩是湿漉漉的。

稚嫩的脸上,

都留下了深深的勒痕,

你却含泪一笑,

根本无视它的存在,

没有一点后悔。

这就是责任!

为什么我们可以如此平静地生活,

几乎没有一点负担?

因为我们有一群白衣天使,

正在和死神争战,

我们应该向他们。

致敬!

2022年感谢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一段话精选十八

曾听到,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现如今,

危难当前,解其真意,

合力支援,共同战疫。

只要春天还在,

纵使黑暗吞没一切,

阳光依旧会回来。

逆行英雄为祖国献力,

割舍亲情奔向一线。

身体有恙仍坚守岗位,

用自己的坚持托起一线医生的希望!

只要生命还在,

陷身沙漠也不会迷茫,

总会找到希望的绿洲。

医院中不是消沉与无望,

方舱中最多的是温暖的关怀与热切的期盼。

虽身陷囹圄,

却依然心向暖阳!

只要明天还在,

冬雪定会消融,

将迎来温暖的未来。

风雨送春归,

樱花开放也将迎来战疫胜利。

飞雪迎春到,

破冰时节等待英雄的凯旋!

众志成城彰显山河志,

万众一心凝聚家国情。

万物不辞,

静待花开。

2022年感谢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一段话精选十九

我为白衣天使唱首歌

疫情肆虐你奋不顾身地驱逐瘟魔

放下儿女情长毅然上阵拼杀

豪情万丈震撼着高山大河

滴滴汗水滋润出春风的笑容

拳拳爱意挺立起重生的魂魄

为了他人幸福甘愿把热血燃烧

牺牲自己催开祖国春天美丽的花朵

大情大爱暖透大江南北

不屈不挠谱写了华夏惊天动地的壮歌

我为白衣天使唱首歌

英勇战疫你废寝忘食地冲锋拼搏

抛却万般牵挂昂然投身激流

大义凛然惊艳着日月星河

累累伤痕换来胜利的喜悦

腔腔热血推起长江的浪波

为了同胞安康慨然把青春挥洒

燃烧自我照亮千家万户的梦想欢乐

大仁大义激荡长城内外

无私无我赢取了中华无与伦比的春色

2022年感谢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一段话精选二十

液体从针管注入脉搏

水气在护目镜中渐渐沸腾

隔着n95的亲情爱情和友情

在玻璃窗前盼望着春的脚步

运送物资的车辆来来往往

永不停歇

祝愿,祈祷,希望

从未停止

牵肠挂肚的数字在增加也在下降

人,又少一个人……

人,又少一个人!

这是一场生死的较量

这是一场

人类必将取得最终胜利的较量!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