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制定需要结合教材和教学大纲,确保教学过程符合教育教学目标和要求。教案的编写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运用这些教案范例中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技巧,教师们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轴对称再认识篇一
教学目标:
1、借助方格纸,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或画出某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在画图活动中,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经历画图的过程,掌握画图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生自主观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汇报指出错误之处。
(2)你能画出房子的另一半吗?学生动手尝试画。(ppt演示,学生对照改正。)。
2.(出示情景图2)你能试着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图形的.另一半吗?
(1)引导学生想象这个完整的图形大概是?
(2)学生尝试画,并和同桌交流画的过程。
(3)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示范,并总结出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找出关键点——找出对称点——连接各点)。
(4)进行检验。(看关键点和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否相等)。
(5)结合方法再次修正自己的作品。
3、完成课本p23的练习。
4、比较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画图方法相同。
不同点:第二个问题给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一部分,对称轴在图形上。第三个问题给出的图形是一个完整的图形,对称轴在图形之外。
三、达标测试。
1、课本24页练一练1、2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画轴对称图形应注意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
1、找关键点。
2、找对称点。
3、描点连线。
轴对称再认识篇二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的。
新课程理念一直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猜测、验证中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课正是很好地利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动手操作能力,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地位。
通过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习近平移、旋转、图形变换等知识打好基础。
2、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要求学生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这种现象是学生所熟知的,在此基础上,让他们体会其特征并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在活动中学习,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因此,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是重要的;以此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有难度的。
3、教学环境分析。
教室有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工具。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体会轴对称图形特征,能够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数学思考。
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能够准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解决问题。
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于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由于教材并没有给轴对称图形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因此“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找图形对称轴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感知来理解其中许多的概念,因此“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分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发现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准确找出对称轴。从培养学生主体参与和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以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如下四个环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
(三)演示导学,动手操作。
(四)综合练习,发展思维。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这片美丽的花丛里,飞来了一只小蝴蝶和一只小蜻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小蝴蝶在采花粉”,也可能会说,“小蝴蝶和小蜻蜓在说话”。那我们来听听它们说些什么呢?“我是最美的。”“我才是最美的。”原来它们在争论谁更美,而且争得不相上下。一朵小花听见了,就给它们出了个主意,“既然你们都认为自己很美,不如这样吧,我们来设计一个一人一半的图形,那样的图形才是最美的吧?”
(出示合成图形)。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你们觉得,和小蝴蝶小蜻蜓的图案相比,哪一幅图比较美?”通过观察,学生可能会说,“小蝴蝶和小蜻蜓的图案比较美,”也可能有小部分学生会说,“一人一半的图案好看。”对此,我不打算作任何结论,只是想通过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什么大多数同学认为这幅图没有那么美?”“因为这幅图的左右两边大小不一样。”学生的回答是自然的,也正是我所需要的。于是我追问:“那象小蝴蝶小蜻蜓这种两边大小一样的图形,我们叫它什么呢?”预习的同学可能会说,“对称图形。”甚至说得更完整,“轴对称图形”。待学生回答后我进行如下小结:“轴对称图形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认识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后面的新知内容作好铺垫)。
(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
“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的图形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的成员说一说,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引导学生观察脸谱、剪纸、旗子的图形特点,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在全班汇报时,有的学生可能会说,“这些图形都很美”,有的可能会说,“这些图形的两边分别对应相同。”
(通过观察,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这两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初步体会到这些图形的两边分别对应相同。接下来,将由老师演示导学,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三)演示导学,动手操作。
“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动手制作这样的轴对称图形。请大家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先把长方形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画一个你喜欢的图形,把它剪下,再把纸打开,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和前面看到的图形有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导学生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认识对称轴。
(通过前两个环节的感性认识,电脑形象的演示,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从而引导学生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
当学生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后,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这些图形沿着一条直线、甚至多条直线分别对折,两侧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通过观察判断,进一步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这个环节安排了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形的特征,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找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轴对称再认识篇三
教学难点:
掌握辨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蝴蝶图形。
学具: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一些对称、一些不对称)。
教学过程:
一、游戏活动激趣,认识对称物体。
1、游戏“猜一猜”:课件依次出示“剪刀、扫帚、飞机、梳子”的一部分,分男、女生猜。
2、认识对称物体。
(1)师质疑:为什么女生猜得又快又准呢?
(2)小结:像这样两边形状、大小都完全相同的物体,我们就说它是对称物体。(板书:对称)。
二、猜想验证新知,认识轴对称图形。
(一)初步感知对称图形。
1、将“剪刀、飞机、扇子”等对称物体抽象出平面图形,让学生观察,这些平面图形还是不是对称的。
2、师小结:像这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板书:图形)。
(二)猜想验证对称图形。
2、寻找验证方法:师引导学生寻找验证对称图形的方法。(板书:对折)。
3、小组合作验证:用对折的方法,验证以上平面图形。要求学生对折后认真观察:将对称图形对折后有什么发现?理解“重合、部分重合、完全重合”。
师小结:这些对称的图形通过对折能够完全重合。
(三)理解认识对称轴,轴对称图形。
师:打开折过的对称图形,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小结: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对称轴”。这些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基础练习: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应用练习:猜一猜。(课件出示p120的第2题)。
3、生活中数学:例举生活中的轴对称物体。
四、拓展延伸,动手创造。
1、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物体,感受对称美。
2、生动手做轴对称图形,创造美。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图形?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板书设计:
轴对称再认识篇四
教学难点:
掌握并能准确辨别较为复杂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美丽的朋友,大家看!
(出示只有一个触角的蝴蝶的图片。)。
提问:仔细观察这张图片,你有什么发现和感受,还应该怎么做才好看?
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和这只美丽的蝴蝶也有一定的关系。
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同时引导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研究哪些问题?(请学生提出自己赶兴趣的问题)。
1、课件出示天安门、飞机、奖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上的物体,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先小组讨论,再汇报)。
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对折后的两边,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得出结论:这些图形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
介绍:我们把这些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定义)。中间这条折痕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谈话: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物体的平面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呢?
(学生交流并回答)。
2、试一试。
谈话:同学们你们的学具袋中有几种不同的多边形,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
汇报时引导学生用“完全重合”等词语来描述和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谈话:下面我们一起到“轴对称图形博物馆”去看看。
小组派代表汇报合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以及判断的结果及理由。
4、摆对称的姿势。
谈话:同学们有些累了吧。下面跟老师一起来做个身体对称的游戏吧。指名学生上台摆一个有轴对称性质的姿势。
(注意强调要左右两边的动作幅度要相同,否则就不对称了)。
引导学生小组自主合作,选择钉子板、剪纸、方格纸等工具和材料制作轴对称图形。(展示学生的作品)。
学生画好后,请画得快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
教师介绍:为了快速的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可以先找出对称点,在连接对称点就好了。
四、感受轴对称美。
谈话:生活中有那么多轴对称图形和具有轴对称性质的物体,是因为轴对称图形本身就是一种美。
电脑播放一组世界著名的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建筑物。
谈话:类似的建筑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你们想看吗?。
电脑播放一组合肥市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建筑物。
五、小结。
谈话:同学们看你们今天学的那么带劲,谁能说说自己今天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谁今天表现的最有进步呢?(学生之间评价推选)。
谈话:现在老师要送他一件小礼物,可是老师还没来得及完工,谁能帮我把它修剪好呢?出示一张边缘不齐的贺卡。请学生说说修剪的办法和依据并修剪。打开贺卡,出示其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的剪纸图案,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广泛,轴对称图形的美.
轴对称再认识篇五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2、能根据对称轴的特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在主动参与画图形的活动中,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拿一张白纸)同学们,我们用一张白纸可以做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力,动手试一试。
生:折出很多基本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等。)。
师引发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是轴对称图形吗?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轴对称再认识一首先大家要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在折基本图形的活动中重新深入理解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2、能根据对称轴的特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折一折。
用课前在附页中剪下来的基本图形折一折,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动手实践,体会特征)。
生汇报: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等边三角形、菱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为什么呢?(请学生上黑板把每一种图形在投影下展示折的过程、说出是轴对称图形的原因)引导学生说出:因为这些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所以是轴对称图形。
2、辩一辩: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们同意淘气和笑笑谁的观点?(生亲自动手折一折,看一看、辩一辩。)。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师强调:轴对称图形是一条直线。)。
3、尝试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认真完成课本21页表格,有困难的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实践来找一找图形的对称轴。(小组合作完成)。
三、展示点拨,交流提升。
师:我们先交流画等腰梯形的对称轴。
生1:先用对折的方式找到对称轴,再用直尺画出这条对称轴。
生2::我们是直接观察方格图找到对称轴的。:等腰梯形的两腰是一样长的。上底有4格正好可以分成左右各2格。下底有8格,刚好可以分成左右各4格。这样我们可以在上底和下底的中间画出它的对称轴。这样,对称轴的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方格,这两边的方格沿这条对称轴是可以完全重合的。
师看来:我们不但用对折的方法来找对称轴,还可以借助方格图来找对称轴。那我们如果遇到图形无法对折时该如何画对称轴呢?请看多媒体课件演示方法。
先找一组对称点并连接,再画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简评:首先用对折的方法研究怎样找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画出对称轴,再过渡到没法对折,要先通过观察方格图来找对称轴的这种情况。这样由浅入深,从特殊到一般,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也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画对称轴的方法。)。
四、达标检测,分层训练。
1、课本22页第1题。
2、第2题。
3、思考:圆是轴对称图形吗?他有几条对称轴?
五、总结提升,反思评价(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再认识篇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课时:5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3页。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苹果。
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
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
1)、教师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
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并写上。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2、认识1/4。
(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2)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3)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4)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
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3、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等2题。
(五)作业。
完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几分之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页~9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正方形纸,彩纸条。
教学过程:
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家还想再认识其他的分数吗?
揭示课题板书:几分之几。
(一)教学例4。
1、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根据自己的意愿涂出几份,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2份是它的2/4,3份是它的3/4,4份是它的4/4。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
(二)教学例5。
1、让学生把1分米长的彩纸平均分成10份;
2、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1/10。
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分,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2/10。
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
让学生类推出十份之几就是几个十分之一。
3、小结:像2/4、3/4、2/10、7/10…这样的数,也是分数。
4、让学生再说出一些其他分数。
5、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6、完成教科书第94页的“做一做”第1题。
(三)教学例6。
1、出示例6第一组图2/5和3/5;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让学生同桌一级,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2/5和3/5,再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3)演示2/5和3/5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出示例6第二组图。
让学生独立探究、完成6/6和5/5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组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第2题。
(四)作业:
教科书第97页第4、5、6题。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页~10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西瓜图片,圆片,方格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填空。
1)3/4里有()个1/42)2/5里有()个1/5。
3)4/8里有()个1/84)5/9里有()个1/9。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
展示情境图内容,让学生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分数的加法。
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2/8+1/8。
2)学生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3)教师用教具演示2/8+1/8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2、教学分数的减法。
1)用教具演示从5/6里减去2/6的过程。
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
3)让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
4)提问:5/6表示几个1/6?
2/6表示几个1/6?
5)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
3、教学例3。
1)出示1个圆片。
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
2)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
3)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
4)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1-1/4=。
5)让学生计算。
6)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学生先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练习。
教科书第100页的1、2题。
三、作业。
教科书第101页的1、2题。
轴对称再认识篇七
教学目标:1、通过画图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经历观察分析、欣赏想象,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或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经历画图的过程,掌握画图的方法。
教学资源:课件、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1、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
2、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1(半个小房子)。
a:你能想象一下它的另一半吗?(学生想象)。
b:课件出示淘气画出的房子另一半。
教师提出问题:和你想象的图案一致吗?和同桌说说哪里不一样?
3、揭示问题:如果要你画,你想怎样画?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一)活动一:
1、出示题卡,学生独立完成活动一。
2、展示成果并汇报方法。
3、师生总结画法。(根据轴对称图形来画)。
(二)活动二:
1、题卡出示教材第二幅图。
2、学生充分想象图形的另一半是什么样子。
3、借助先前的经验画出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4、汇报交流画法。
(三)活动三:
1、题卡出示活动三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图形的特点:图形相同,只是对称轴的位置不同,那么对称图形会有怎样的变化呢?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进行画图。
2、汇报画法,说发现。
(四)活动四:
1、课件出示教材第三幅图。
2、学生独立画图。
2、汇报画图方法。
3、说发现。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五)活动五:
1、课件出示活动五内容,学生独立画图。
2、汇报画法,集体交流。
3、师生小结。
(六)活动六:
题卡出示活动六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发现规律。
2、完成画图。
3、交流想法和画法。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1、说说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是怎样发现的?
轴对称再认识篇八
一、设计思想:
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轴对称图形。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感知。
二、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轴对称图形是图形运动教学的进一步深入。轴对称主要是体会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通过数一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从而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教学设计主要是联系学生亲身体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探究新知。此节内容的学习将为以后学习画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做好铺垫。
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部分:学生会判断轴对称图形;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认识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体验知识的建构过程。
3、分析本课内容与小学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体验过“图形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轴对称和平移。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和平移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又在前面研究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以上内容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和经验基础。本单元将学习轴对称图形的平移,教学时要重视实践操作和探究学习,积累更加丰富的活动经验。通过动手操作,与同桌探讨交流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熟悉的对称物体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认识轴对称图形,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够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五、重点难点:
1、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六、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展示课件让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引导学生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降低了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一个图形有多个对称轴时,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找出所有的对称轴,促进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各一张;轴对称图形纸片。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了解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熟悉程度有多少。
3、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各一张,轴对称图形纸片。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许多有趣的图片,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见过这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吧。(出示课件)。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那么多有趣的图片,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了么?
生: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烘托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抽学生进行表达。
师:同学们发现了他们的可以平均分成两份这一共同的特征,但它们还有一些别的特征,同学们发现没有?我希望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能发现这一特征。那么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轴对称图形。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探究新知。
1、系统认识轴对称图形,找出对称轴。
师:那么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呢?老师这准备了一个小实验,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实验。课件展示小实验。(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指导学生用双手体会轴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归纳出轴对称图形,指出对称轴。
板书: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同学们,现在给你们一个图形,你们会不会对折?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对折一下,看能不能完全重合。同桌之间相互说说你是怎么对折的。
生:学生分组实践、讨论和交流。
师:走近学生,观察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生:(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将本小组实践的结果向全班汇报。通过对折我们发现长方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所以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
师:我发现同学们非常聪明,很快就得出了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那么正方形呢?怎么对折,你有几种方法?请同学们拿出正方形纸片对折,同桌相互说说,你是怎样对折的。
(三)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四)1、展示课件,给出方格纸上的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请用刚才的方法判断,这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课件展示教材82页例1情景图)。
师:观察方格中的松树图,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是的话找出对称轴。
师:那么请同学们看看点b和点b。
生:点b和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2、
生:学生观察,并回答。
板书:轴对称图形中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师:链接图中点a和点a,你看对称轴和对应点的连线怎样?连接b和点b,他们的连线和对称轴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生:点a和点a的连线于对称轴垂直。
师:链接图中点b和点b,点e和点e也是这样么?
生:(小结)对应点的连线都和对称轴垂直。
2、巩固新知。
师:练习下面各题。
观察数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是的画出对称轴。找出图形中的对应点(三组),分别说说,他们到对称轴的距离。(学生练习巩固新知)。
(四)知识小结。
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中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的连线都和对称轴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