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孝顺父母的故事汇总(优秀15篇)

孝顺父母的故事汇总(优秀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12 17:10:45
孝顺父母的故事汇总(优秀15篇)
    小编:admin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案。思考是人类对于问题、现象和事物进行思维、思考和分析的过程。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写总结的好例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孝顺父母的故事汇总篇一

在我国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三字经》中,有“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的韵文。孔融四岁那年,正在院中玩耍的孔融兄弟几个,应对父亲刚买来的梨子,哥哥让孔融先拿,而孔融却拣了个最小的。父亲问孔融为什么这样做,孔融回答说:“哥哥比我大,就应吃大的;我年纪小,就该吃小的。”

孝顺父母的故事汇总篇二

人物:舜,传说中的五帝之一。

故事:据说舜的父亲、继母和他异母的弟弟多次想害死他,他们在舜修补谷仓时放火,在他掘井时填土企图将其掩埋,但舜都成功逃脱了。舜虽心里万般委屈,但仍然反省自己,认为是自己侍奉的不好,丝毫不记恨家人,还对他们一如既往的好。舜的孝行感动了上天,在他耕地时,大象跑过来帮他,小鸟来替他锄草。尧帝听说了,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各种考察,让他继承了王位。舜在当了天帝后,依然十分孝顺自己的父母,对弟弟也很好,他的孝行便这样流传了下来。

孝顺父母的故事汇总篇三

曾读过许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飘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十分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但是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十分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这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明白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其实父母亲想要的真的不多,他们需要的只是我们的孝心和关爱,期望我们在需要时伸出扶助之手。

当父母还年轻力壮的时候,你常回家看看,一句随意的问候“爸、妈,你们好吗?”随意买的宵夜,亲自煮一顿家常的晚餐,陪母亲逛逛街,唠唠家常,帮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这些都能让他们感到欣慰温馨。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渐渐长大成人,父母却愈来愈老。他们变成了老眼昏花,动作迟缓,手脚不灵便,思维迟钝,没有记性,说过的话以为不说,重重复复,唠唠叨叨,甚至患上老年痴呆,像三岁的小孩。说话时,他们会突然想不起要说什么,甚至极可能最后连要做什么,都一并忘记;他们会重复又重复教过我们的故事和儿歌,沉醉在那些和我们一起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的回忆中!他们会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的抖;有时还会感到孤独寂寞,痴痴呆望远处。看到父母慢慢衰老,我们就应想到儿时父母为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父母不厌其烦为我们洗了多少的尿布,花了很多时刻和精力教我们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我们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我们穿衣服、梳头发;每一天教我们背儿歌,还要绞尽脑汁,去回答我们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古怪问题。当时,父母做这些多么的耐心,多么的温柔,总觉得有了我们再苦再累也是一种幸福。

朋友,人们常说父母恩最难回报。愿我们能以当年父母对待小时候的我们那样,耐心、温柔地对待渐渐老去的父母,体谅他们,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哪怕只为父母换洗衣服,为父母喂饭送汤,为父母搽搽风湿油,按摩酸痛的腰背,握着父母的手,扶着他们一步一步地慢慢散步……让我们的父母幸福快乐地度过余生。学学陈毅元帅孝敬父母,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和谐家庭以安享晚年,那是父母的幸福,也是我们的幸福!

孝顺父母的故事汇总篇四

仲由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字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他非常孝敬父母。因为从小家境贫寒,为人非常节俭。经常吃野菜度日。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

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百里之外是非常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两次。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

冬天,冰天雪地,天气非常寒冷,仲由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地往前走,脚被冻僵了,抱着米袋的双手实在冻得不行,便停下来,放在嘴边呵口气,然后继续赶路。

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来歇息一会,只为了能早点回家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遇到大雨时,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刮风就更不在话下。

如此的艰辛,持之以恒,实在是极其不容易。

后来仲由的父母双双过世,他南下到了楚国。楚王聘他当官,对他很是礼遇。俸禄非常优厚。每天吃的是山珍海味,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过着富足的生活。

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感叹,哀伤父母早早过世。他是多么希望父母仍然在世,和他一起过这样的好生活呀!可是即使他想再负米往返百里之外奉养双亲,都永远不可能了。

孝顺父母的故事汇总篇五

人物: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刘邦之子,西汉的第五位皇帝,生母是薄太后。

故事:汉文帝十分孝顺,每日都细心照料母亲,从不懈怠。传闻薄太后生病,病了足足有三年,汉文帝把母亲照料的很周到,常常衣不解带侍奉左右,汤药他也是亲自尝过之后才拿给母亲喝,其孝行因此传遍天下。

孝顺父母的故事汇总篇六

住在当时鲁国的一个少年名字叫闵损,从小就过着饥寒心酸的生活,因为幼时丧母,失去了慈母之爱,童年的生活很孤苦。父亲闵公后来给他找了个继母,生活才算有了改变,刚开始继母待闵损还好,等到她自己生了儿子后,情形却逐渐改变了,她只慈爱自己所生的骨肉,对闵损开始冷落了下来,处处看着都不顺眼。父亲在家时还好些,等父亲出门儿做生意离开家后,母亲对闵损便没有什么温暖,不但让他带看弟弟,而且把家中所有的脏活儿累活儿全叫他干。曾饱受苦难的孩子竟然懂事早,九岁的他不但乐意去干一切脏苦累活儿从不怨言,而且对待打骂也能逆来顺受,能以德报怨,对人讲话总是彬彬有礼;特别是对五岁的弟弟非常疼爱友好,处处关心而谦让弟弟,兄弟俩心心相印亲密无间。

这年冬天,父亲从远方做完生意归来,全家人欢欢喜喜得以团圆,闵损给父亲送上一碗热水,但因为身上发冷,两个手臂不由自主地哆哆嗦嗦抖个不停,碗中的水竟洒了一多半,母亲瞪了他一眼,赶紧告诉小儿子又奉上一碗。这种情形父亲看在眼里,心里不是滋味,骂闵损不长进、没出息。

饭后,父亲带上兄弟两个赶着马车去拉货,一路上迎着凛冽的寒风,闵损冻得身体缩成一团,父亲看他穿着厚厚的棉衣,不觉火从心起,并斥责说:看看弟弟穿的比你少,也没有冻成你那样,看你怎么活像个冻死鬼脱生似的,太没出息啦!说着便顺手抽了闵损一鞭子,弟弟见状心疼哥哥,扑在哥哥身上,这第二鞭子打下去后,闵损的棉衣被打破了,突然从破洞处露出一些芦苇花洒了一车,父亲一看愣住了,刹那间他就已经明白过来:原来后娘竟如此狠心待儿子,气得当下掉了眼泪。

待到拉完货回到家里后,立即写了一纸休书,令其妻快快回返娘家!妻子吓得跪地磕头如捣蒜,盛怒的闵公只说:你心太狠了,是绝不可原谅的。看母亲头已磕破,闵损和弟弟慌忙地跪了下来。那时女人地位很低,一旦被夫家休了,这一生就算是完了,为此走投无路而轻生寻短见的不在少数。

眼看丈夫不肯饶恕自己,妻子感到绝望了,这时闵损开口道:孩儿请父亲息怒,恳求您就饶了母亲这一回吧,家里是不能没有母亲的,没有母亲的家不像一个家,更何况“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如果父亲不答应孩儿绝不起来!说罢与弟弟叩头不止,这时闵公被儿子一番合乎情理的正语之言打动了,看了看几乎要昏倒的妻子,心肠软了下来,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道:罢了,罢了,你们都下去吧。两个儿子赶紧扶起母亲,这时如梦初醒的母亲,激动地抱着两个儿子痛哭失声,她万万没有想到在这关键的时刻,大儿子竟然救了她一命。从此,被感化过来的母亲对大儿子又敬又爱,处处待他胜过自己的亲生儿子,弟弟对兄长更是敬重有加,从此闵公的家,成为一个和睦美满的家庭。

真是英雄出少年,一个少年闵损竟已具备了说话有理,忍辱负重和能严格修悟自己的美德,充分体现其宝贵的佛性,并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感动,难怪他后来竟然成为孔夫子的得意门徒之一。

孝顺父母的故事汇总篇七

孟宗,三国时期江夏人,年少的时候父亲就早早就去世了,只有年老体衰的母亲和他相依为命。

一年冬天,孟妈妈突然病倒,病了许多天,什么食物都不想吃。一天早上,她忽然对孟宗说:“孩子,真奇怪,我现在真想喝点笋尖汤!”

孟宗立刻说:”别这么说,妈。“很久以前孟宗就对天发誓,无论妈妈跟他要什么,他都不能说”不“!现在他得实现他的诺言,所以接着说:”妈,您别着急,我会尽量设法找点笋尖回来炖汤给您喝。“:可是他心中又想,我这么轻易就答应了,我怎能做到呢?最近这两天,天气冷得厉害,冷风呼啸不停,动物全在冬眠,花草树木离茁芽生长还有一段时间,我怎能找到笋尖呢?”

可是妈妈要喝笋尖汤,他必须出去找寻竹笋。于是他扛着铲子、斧头,冒着风雪向山中走去。他在风雪中辛苦挣扎,走了半天,才到了一个竹林。当他看到白雪像地毯似的厚厚铺了一地,令他更加心惊。“天哪!几乎连青绿的竹叶都看不见,上哪儿去找新笋尖呢?这实在是办不到的事呀,老天可怜可怜吧!妈妈病得那么厉害,若是我找不到笋尖炖汤给她喝,而她因此逝世,那我可一辈子也不能心安呀!”

他一想到母亲正在病床上苦苦等待这笋尖汤,就鼓足勇气,自己对自己说:“我为何不试试挖一挖呢?我可以一寸一寸地挖土,到挖着笋尖为止。”土硬得像铁一般,他用力地一铲一铲挖下去,一直累得他筋疲力尽,仍然看不到半点绿色的笋尖。孟宗既挖不出竹笋,又想着病床上的母亲,不由得对着土坑哭了起来,他越哭越伤心,忘了自己,也忘了附近的一切。他这样哭着哭着,哭了好一阵子。当他张开泪眼往地上一看时,不禁吃了一惊。原来,他面前的冰融化了,竹根四周的冰土都和成了软泥,软泥中居然有几个绿尖顶冒了出来!

“啊!笋尖!笋尖!”

孟宗心想:这不会是做梦吧?他连忙弯腰去拔,拔出一个,摸了摸,“嘿,可不真的是活笋尖么?是真的,哦,我知道妈可以活命了,我好高兴呐!”他简直不相信笋尖真的长出来了。可是那不可能长出的笋尖,竟能这么快发芽长出,莫非是上天的赏赐?“一定是的!”孟宗对着上天叩首说:“哦!天神呐,谢谢你的万慈万恩。”

他挖出土坑中的笋尖,赶程回家去作笋汤。妈妈看见儿子拿了竹笋回来也惊讶不已,心中一高兴,病好像已好了一半。她喝了笋汤之后,病果然痊愈了。

后来,孟宗更加努力读书,努力学习,终于成为一位学者,并且当朝中的大臣,替国家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受到了人民的爱戴。

孝顺父母的故事汇总篇八

有一天,我们的语文老师叫我们写一篇跟孝心有关的作文,我便是想到了自己的父母艰辛的工作,打扫卫生,煮饭等,我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却帮不上什么忙,而且有时候还会添乱什么的。自从我诞生在这个世界上,父母大多数时间都在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爱护中,同时我的内心里也慢慢地学会了关心,孝心的孩子,但是我自己认为我不足的地方是虽然我是有心,但是却会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做到或是不但没做到还反而添乱帮倒忙。

我记得有一次父母去外面办事情很晚都没回来,我就自作主张的做饭,那是我第一次的为父母献上一份孝心,虽然效果不是很好,热的菜都咸的咸淡的淡,煮的饭还是夹生的,吃起来挺让人别扭的,但是父母却仍然做出一副很满意的样子,我深深地知道父母是故意的,不过我还是很开心,感觉蛮有成就感的,而且父母还夸我懂事了许多。听的我内心暖洋洋的仿佛有一股暖流流过。

“孝”让我真切的体会到亲情的温暖与孝心的成就,我突然觉得奉献是伟大的,同时是我也理解了“孝”的含义——其实是人发自内心的感觉——关爱!

让“孝”串联着大家的内心生活,让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光明的“孝”——孝心!

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

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那天看新闻,听到一个小伙子的自白,觉得有些感动。他说,自己来城市里工作已经有些日子了,于是就把家里的妈妈接到城市里来住,觉得这样可以更好地照顾自己的母亲,可是后来才发现,并不是自己照顾母亲,反而是白发苍苍的妈妈照顾自己更多一些。自己只顾着忙工作,而她要早起做饭,帮自己操持家务,带孙子等等。

或许,一个人一旦成为了父亲或者母亲,他就一辈子将自己的孩子看做孩子了吧,即使,他们越来越苍老,孩子们越来越不需要他们。而作为儿女,又为父母们做过一些什么呢?顶多是春节回家过年的时候问候一下罢了,甚至有许多人,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放假回家已经有一些日子了,虽然已经是二十几岁的人了,但是我依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为了给我一个安静的读书与写作的环境,妈妈甚至每次要敲门的时候,都小心翼翼的。

有一次,我开玩笑地对妈妈说:“妈妈,你会不会觉得我很不孝顺呢?”妈妈愣了一下,然后说:“不会啦,其实,妈妈年轻的时候,也跟你一样,对父母都指手画脚的,后来有了你,才真心发现当一个好妈妈确实不容易,你不用挂念我太多。因为在以后啊,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你就知道啦,你对你的孩子好,我对我的孩子好,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好,这样我们的子子孙孙就都好啦,至于你现在还没有能力多进些孝心,那也没有太大的关系。”

听了妈妈的话,我其实挺惊异的,因为原本以为她可能会趁机“教训”我几下,就像平常一样唠唠叨叨地埋怨我,替我担心,害怕我这种脸饭都不会做的人以后会被婆家嫌弃。但是她的回答却让我明白,当一个人真正从心底尊敬父母时,他一定必须亲身经历为人父,为人母的过程才行。其中的艰辛,唯有亲自体会,才可以明白。

但是,是不是意味着还没有成为父母的我们,就不能为自己的父母进一点孝心呢?当然不是。以前,觉得只要自己不断努力,成为有用的人,让爸妈过上更好的生活,那就是最大的孝心了。但是现在,越来越觉得,父母最需要的,或许不过是,作为子女的我们,多多陪他们说说话罢了。妈妈一直都反对我以后嫁到省外去,她一直都觉得,嫁到省外去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即使每个月都给自己寄来一大笔钱,那又有什么用了,三年五载都回不了家,还不如家里那个虽然没有多大出息,但是却日夜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儿子呢。

当然,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人也有不同的看法吧。有的人觉得,应该努力工作,提升自己,让他们能够拥有更优越的老年生活。虽然许多时候,为了事业,不得不去遥远的地方。但是也有人觉得,陪在父母身边最好,虽然自己不能给他们最好的医疗,但是,至少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孝心。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说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如果能两全,那就最好不过了。我想,至少在目前,我还陪在爸妈身边,应该从各种小细节方面,多多关爱父母才行。

10月4日,在山东泉城欧乐堡梦幻世界,一男子用板车推老母亲逛游乐场的场景感动了许多游客。该男子名叫张金宝,趁着“十一”假期,他用板车推着86岁的老母亲来到游乐场,让年迈且腿脚不好的母亲第一次见识到了游乐场的热闹。

“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文化。在“十一”假期,一位质朴的中年男子,用推着板车拉着母亲逛游乐场这种看似最简单、最质朴的方式,为世人呈现了一道孝敬父母的美丽风景。从新闻里的视频和网络流传的照片看,张金宝是一位很普通的男子,他的笑容很质朴,他的一举一动让坐在板车上的母亲显得很幸福和开心,简陋的板车、质朴的笑脸、从容的步伐,让整个画面显得温馨而动人。虽然,张金宝后续没有宝马、奔驰这些的豪华的汽车,来载动他母亲行走在游乐场的路上,但他有一颗疼爱母亲的孝心他把老母亲安放在手推的板车上,让老人在行走不便时也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母子俩边走边唠嗑,步步温馨地行走在游乐场的路上。缓缓移动的板车,留下了一道潺潺流动的孝心印记,滚动的车轮,奏响了一曲人间尊老爱老的动人曲子。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其中,孝道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孝敬父母为核心的孝道文化。古代舜帝因孝而得到尧的赏识,并把帝位传给了舜。可见,把孝亲敬老视为最崇高的美德,并世代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沉香救母”的故事,也反映出孝道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与核心价值观。为了维护、形成这个孝道传统,在周朝,每年还举行一次大规模的“乡饮酒礼”活动,旨在敬老尊贤。古有“戏彩娱亲”“卧冰求鲤”“恣蚊饱血”等反映孝道文化的二十四孝故事,今有“背母赏花”“推车侍母”观游乐场,让孝道在新时期有了新的体现,谱写出了新的动人曲子。

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快,我们生活在当下的人们,很多时候,都会不自觉地以各种借口忽视了对父母的关心,忽略了对父母的照顾,忘记了抽时间多陪陪老人。或许,也总会觉得自己没条件去照顾好老人。其实,“背母赏花”“推车侍母”演绎出来的动人的孝道画面,也为提醒了我们,其实孝敬父母很简单,不需要让父母住上高宅深院、不需要为父母准备宝马香车,只需要我们把爱心、孝心融入到陪伴在父母身边,体现在日常和父母的交流中,多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多关心父母的想法,多注重对父母的精神上的慰藉,多回家陪陪老人,多留意一下父母的想法和感受,多关心一下父母的爱好,多陪父母做一些他们喜欢的事情等等,当我们做好了这些看似简单、也时常让我们忽略的事时,孝敬父母便会变得更朴实、更真切。

从婴儿的“呱呱”坠地到哺育他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你是否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感恩是爱的回报。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我们现在能做到的就是要听从父母的教诲,不应随便顶撞,有不同想法出现时应该讲道理;要严格要求自己,体谅父母的艰辛,尽可能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要刻苦学习,努力求知,让父母少为自己的学习担忧。

讲到孝敬父母,基本上,最重要的不是你为父母做什么,而是你跟父母的关系如何?有很多人虽然为父母是做了很多的事,但是跟父母的关系并不好。有些人说:“我怎么没有孝敬父母,每个月给他寄钱,还不孝顺?”我有个朋友,他每一个礼拜天都去看他的父母,请他的父母吃一顿饭。现在的社会,这是很难得的,一般人哪里做得到!能够做到这样子的儿子都要给他举起大姆指了,但是呢,有一次他们这样的饭局,我刚好碰到,就过去打了个招呼,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触:他这件事做得对,但是他并没有用心在做。为什么呢?因为我看到他对他父母的态度,他只是公事化的在做他该做的,一点都没有借这个时间跟他父母建立一个亲密关系的意思——没有亲近的交谈,没有轻松的气氛,更没有家人聚会的温暖,给人一种清楚的感觉:好了,我做了我该做的,然后咱们各过各的,下星期再见吧!

孝敬父母并不是形式主义,真正的孝心要体现在言行上,体现在细节处的。只有用心去孝敬父母,才会有和睦的家庭。家人之间才会有有快乐,有彼此的敬重。

人们常说:真心能叫顽石落泪,实意能叫枯木逢春。这都说明一个人只要肯用心、尽心,接受这份心意且有良心之人一定可以体味得到。是呀,孝敬父母何尝不是如此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可以说父母是生你养你最亲最近的人,而且父母对于子女的爱真是最无私最绵长的。人们因此也常用“父母对子女的爱如水长,子女对父母的爱如线长”来比喻。其实自己对于父母的含辛茹苦也是在有了孩子之后才慢慢体会到的,这也正应验了养儿方知父母恩吧。记得我上学的时候中午放学回家吃饭,因为饭菜不合口,便赌气不吃,母亲没有办法,便冒着烈日出去给我买饺子,因为母亲不会骑车,来回要走好长时间,出了很多汗,现在想起来还会觉得很内疚。如今我们父母都老了,正是我们报恩的时候了,但是孝敬也有很多方式,有物质上的给予,与精神上的安慰,只要我们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好了。

孝敬父母,用心就好!

古人谈孝顺,孝为忠服务,为统治阶级服务,也成了长辈奴役子女的思想工具,甚至以法律形式确定,维护礼。陆游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母亲几句话就把媳妇废了,而后哭丧写诗,又有何意义?诚然和女方不能生育有关,但真的不能生育?也许?按照古人三妻四妾的标配,可以娶个小三,也不必休妻嘛。这年代可是有科学技术的,也是一夫一妻制的,古人道德的三妻四妾,在今天现代社会可不是,应该抵制和唾弃。所以不解陆游之休妻,不生育不似为真,一味孝顺母亲倒是有违本心。

作为一个民主的现代社会,我们讲一味的孝顺父母更是极端错误的行径,不仅仅害了自己,也会害了父母。

为什么这么说呢?新中国建立以来,虽然进行了大规模的扫盲工作和提高了识字率,但人民的文化素质还是有待提高的。社会发展进步了,我们下一代的社会经验、人生阅历虽然暂时低于父母一代,但所接触的社会新鲜事物远远超过父母那一代,科学文化知识获取的也更多,这决定了我们的思想意识相对来说是高于父母的。

当然要撇除幼年的我们这个时期。幼年不知一切,而学习、模仿社会地缘内存在之事物。这是一种被迫的必然,我们无法控制。

但大了,接触了教育,或多或少,我们的思想意识就要强于父母了。

现在有两种极端比较盛行,就是要么事事孝顺父母,而后到了叛逆期,事事反着干,和父母作对。要么事事孝顺父母,大了仍然事事孝顺父母。

这两种都是错误的行为,而我们应该提倡什么呢?

要对父母的言论行为进行分析,要利用百度、师长、朋友、书籍、新闻、报刊等去参考其他方面的资料信息,多角度的去听、去看、去思考、去分析。正反面都要参考,反面教员是最好的教材。我们多面的去做这些后,要辨识,思考出自己的答案,也就是收集多面的感性材料,结合具体实际,去分析对错,去决定自己要选择的答案。父母的言论行为仅仅是一种参考,多角度中一个角度而已,总归不能偏听偏信。由于父母自身文化素质和人生阅历的局限,他们的言论行为或多或少也是不能够起到正确的指导意义的,总归有着各自的片面性。盲目的孝顺,结果未必是好的。

有时候,子教三娘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尤其是当父母发生一些错误的时候,我们如果及时劝阻,那么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例如,有的老年父母爱听广播,因为年老多病,极为容易听信那些广播中虚假的药品广告,而后去买药,去治病,可结果往往效果不好,浪费钱财,甚至丢了性命。我的身边就有一位亲属,盲目的吃药,分了拆迁款,更是迷信医药,没人拦,结果血管爆裂,六十几岁就挂了。如果我们听父母提及后,搜集相关的多角度的信息来给老年父母看,给他们讲道理,那么想必会阻止住这种傻傻的行为。

我们应该明白父母并非事事洞明,事事皆懂,事事都对。所以需要我们去发现、纠正父母的错误,以帮助他们提高认识,规避风险,更好的生活下去。父母年轻的时候,爷爷的有些子女走出深山,去打工赚钱。爷爷呢?要求老实听话的父亲留在山沟,好使唤,可以孝顺嘛。母亲没有同意,倒是做主的女人,带着父亲走出了深山,倒是日子过了起来。如果本着孝顺的意义,留在山沟爷爷身边,那么爷爷也会看不起父亲。记得母亲说过,爷爷那会时不时的指责父亲,你有什么,指望不着。我将来就指望嫁给职工的闺女,你这儿子指望不上,可见心底下是看不上老实的父亲的。以至于我这个大孙子也是无人搭理,出生时一个鸡蛋都不给这个小婴儿。留在山沟,靠种地,一辈子穷苦。

一个事事孝顺父母的人,我们约等于奴隶,没有自己思想的动物,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地方,正在于人能够自我思考,改造自然,聚集成人类社会。

一个讲民主的现代家庭也绝不会一味的主张孩子事事孝顺,父母的职责在于循循善诱,引导孩子走正确的路,摆事实,讲道理。给孩子提出自己认为有道理的建议,令其去看、去听、去做、得到自己的见解,只要在原则内,就要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而非强迫接受,强力灌输对错的效果也是不好的。

在婚姻家庭里,一个人更应该去追求自己的幸福,而绝不是因为孝顺而抵制自己的幸福,一辈子是自己的事。当然这种幸福不是盲目的、感性的,而是经过自己多角度分析,参考各方面,诸如社会案例、他人建议后,得来的较为理性的答案。

年轻人应该对于一切事物,都尝试着去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不简单的随波入流,不盲目的孝顺父母。如果你身边的朋友多数都在早恋,你的父母劝你不要,你是应该跟着谁走呢?我想你应该听听父母的建议是不是有道理,多去看看早恋的危害,这样你就会踏实看书了。到了该恋爱的时候,你会得到理性的幸福,而不是感性的玩闹。

反抗也是一种必要的措施,造父母错误的反是需要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必然有反抗,要智取文斗,武斗当然是不必要的。没有半点反抗精神,一味的逆来顺受,父母就越起劲的压迫你,你起来顶一顶,压迫就会遇到阻力而软下去。但事后还是要记得父母的好,事归事,当然父母的错误前提是不违反法律和原则,那种禽兽不如的父母,我们还是拨打110比较稳妥。这个金钱的社会,什么父母都有,也是奇葩了。就如前日那个新闻,强奸、虐待自己的亲骨肉,这是什么,泯灭人性。

具体问题,要自己思考具体分析,要结合实际社会的他人的各方面实践资料去看、去分析,要动脑,要有自己的是非判断辨识力。

孝顺父母的故事汇总篇九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

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职责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爱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孝顺父母的故事汇总篇十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

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职责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爱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孝顺父母的故事汇总篇十一

郭巨,晋代隆虑人(今河南省林州市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孝顺父母的故事汇总篇十二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闵损母亲早逝,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用棉花做的冬衣,而给闵损的,却是野地里芦花做的薄衣。一次,闵损的父亲外出,叫闵损来推车子,那芦花衣根本起不到御寒的作用,可怜的闵损冻得哆哆嗦嗦,手指僵硬,父亲起初很生气,以为闵损做事潦草敷衍。

眼看父亲不肯饶恕继母,闵损跪求父亲恳求道:“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孩儿请父亲息怒,恳求您就饶了母亲这一回吧!”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被感化过来的母亲对闵损又敬又爱,处处待闵损胜过自己的亲生儿子,弟弟对兄长更是敬重有加。

孝顺父母的故事汇总篇十三

4、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5、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7、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8、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10、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12、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13、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

15、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16、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17、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18、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19、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20、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21、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22、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23、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24、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2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26、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27、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三国志·魏书》。

28、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林语堂。

孝敬父母。

29、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31、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32、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33、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34、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35、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36、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孝顺父母的故事汇总篇十四

曾参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伋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

曾参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孝顺父母的故事汇总篇十五

董永,少年丧母,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