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的目的是向读者传达信息、观点和建议,并引起读者的共鸣和行动。写报告的过程需要耐心和反复修改,以确保逻辑完备、内容详实,并且语言流畅。每篇报告都有其独特之处,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明山区政府工作报告篇一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的一年,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持续低迷的经济形势,全区上下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克难攻坚、务实奋进,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226.7亿元,增长9.9%;地方财政总收入13.8亿元,增长13.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增长2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亿元,增长1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64元,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10415元,增长13.7%;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3%。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市前列,超额完成预算调整后任务。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认真落实市政府扶持工业企业政策,支持并稳定了重点企业生产。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115.3亿元,增长1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累计达到13.4%。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山东黄金柴胡栏子金矿1000吨采选扩建建成达产;中电投2×30万千瓦热电联产核准所需前期手续全部办结;五甲万京信息科技创新园部分产业楼主体封顶;蒙东地区第一个风光互补发电项目国电科环2万千瓦光伏并网发电;博天糖业通过内部重组,成立赤峰众益糖业有限公司并启动迁址扩建;国家绿色能源县项目进展顺利。非公经济不断壮大。加强政府、银行、企业对接,落实支持非公企业发展贷款1.5亿元,非公企业总户数达到2593家。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信息科技产业园区66千伏2万千伏安变电站建成,亚盛农牧业检疫检测中心签约落地;夏家店中小企业创业园区一期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66千伏2万千伏安变电站开工建设;各园区累计入驻企业59家。
农业基础继续夯实。
设施农业新增3.29万亩,新建千亩高标准示范园区6处,总量达到26万亩,占全市近三分之一。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到16.21亿斤,连续十一年全市第一;实施玉米膜下滴灌36.3万亩、高产示范田12.3万亩、旱地全覆膜15.4万亩;被认定为自治区唯一一家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自治区节水增粮优质工程。投资11亿元的家育原种猪养殖项目投产运营,温氏当铺地猪场即将投产,新建万口以上生猪养殖小区11个、千口生猪养殖场90个,年出栏生猪150万口。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31家,流转土地15万亩,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达到70%以上。
现代服务业快速崛起。
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54.9亿元,增长6.5%。赤峰商贸物流城一期全面启动,完成投资4.63亿元,征收土地3490亩,“三路两桥两中心”开工建设(新景路南段、英金路南段、东方红大街、东方红铁路桥、英金铁路桥、商务规划展示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沈阳瑞盛汽配城、北京四方华诚汽贸城、富龙集中供暖等项目成功签约。松山物流园区累计完成投资21.46亿元,“六横四纵”道路格局基本形成,雨润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交易中心、五金机电城二期、安徽商会农资市场、北辰综合市场建设进展顺利。永业广场、新天地商务广场二期、上海城主体竣工,中昊大厦交付使用。餐饮娱乐、交通运输、旅游、社区服务、农村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招商引资成绩喜人。
全年引进并实施项目96个,到位资金95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一,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实现新突破。8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成功签约,协议引资额211亿元。成功引进一期投资150亿元的江苏科技工业园项目落户安庆工业园区,将成为赤峰首家非公经济产业转移园区。联想集团冷链物流、台湾产业园等项目达成合作意向。争取上级项目资金2亿元,有效推动了重点项目建设。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
松北新城一期完成投资12.7亿元,征收房屋870户,开发商品房130万平方米;17.2万平方米第一回迁安置小区交付使用,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友谊大街、友谊大街公铁立交桥、广场路和银河路北段实现通车;第二回迁安置小区、电力改造等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南城区改造投资1.18亿元,完成了“三路六巷六厕”工程(经三路、306国道城区已完成拆迁路段、广场路南段,外经一巷、外经六巷、外经八巷、友谊巷、法院西巷、福民胡同,广场路南端、中昊汽车站、明德小学、红旗中学、松州公园和向阳小区公厕),松州公园二号雨污水泵站改扩建主体完工,松山大街西段地下通道竣工通行;完成了2片棚户区和31.8万平方米旧小区改造工程;启动了中天万源城市综合体项目前期工作;实施松山大街等主要街路和节点绿化,新增绿地4000平方米;开展了爱国卫生和市容环境集中整治活动,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投资1700万元,对新老城区市政、环卫、园林设施进行修缮,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小城镇建设扎实推进,完成了12个乡镇的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太平地、初头朗、王府、安庆被自治区批准为重点小城镇,全区城镇化率达到51.2%。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投资3919万元,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高效节水经济林、重点区域绿化三大工程,完成生态治理16.6万亩、重点区域绿化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4.04%,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自治区重点区域绿化先进单位”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先进单位”。投资8885万元,实施了英金河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土保持和嘎河老府段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1处,解决了3.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投资1.03亿元,新改建通村油路21条129.7公里,改造危桥8座;国道111线赤峰—围场段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投资9460万元,完成增容扩建66千伏变电站5座;新改建10千伏线路236公里,供电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民生支出达到22.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9.1%,同比增长4.5%。新增城镇就业279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扩大。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各类救助救济金8094万元,城乡低保标准较上年分别提高60元/月和186元/年。建设保障房387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436户。落实社会扶贫项目83个、资金756万元;争取扶贫资金2704万元,实现1.1万人稳定脱贫。争取补助资金3270万元,完成生态脆弱地区移民2180人;搁置8年的三座店水库后期移民工作基本完成。教育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加快,累计实施校安工程47万平方米,改建中小学校42所,松山三中改扩建主体完工,河畔景地小学、松山第二幼儿园投入使用;师资队伍得到加强和优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小学及幼儿教师134名,面向教育部直属高校招聘高中教师42名;全区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56.5%,考入清华、北大8人;运载学生车辆实现公司化运营,学生安全得到较好保障。成功举办了中国北方农业科技博览会松山分会;争取科技资金11项1030万元,引进、试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66项;王府和友谊社区被命名为自治区科普示范社区。中蒙医院喜迁新址;松山医院引进学科带头人7名,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新改扩建初头朗、王府、王家店3所卫生院;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96%,报销封顶线提高至25万元,报销医药费1.3亿元;兴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获“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出生人口性别比由121.54下降到115.71,下降5.83个点。争取资金370万元,新建穆家营子、哈拉道口2处乡镇综合文化站以及15处社区电子阅览室和2片全市首家曲棍球训练场;王府社区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户户通”工程顺利实施,解决了532户偏远地区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问题。人才保障工作不断强化,面向社会公开考录事业单位人员81名。第三次经济普查有序推进。“双拥”工作深入开展。环保、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和商务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统计、妇女儿童、青年、老年人、残疾人、民族宗教、红十字、慈善、档案、机关事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
积极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顺利通过中央文明办测评。认真办理区人大代表意见、建议97件,区政协委员提案125件。加大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力度,对城区周边土地管理、机关效能建设、“三公”经费使用和“小金库”清理进行了立项监察,对财政预算执行、政府性投资及债务、使用资金数额较大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专项审计。取消行政审批事项54项,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深入开展“平安松山”和“法治松山”创建活动,推进了依法治区进程。国土资源管理不断强化,对擅自改变土地使用用途行为和丹锡高速松山段可视范围内无证碎石厂进行专项整治,“打非治违”效果明显。认真开展了公务用车和办公用房专项治理,清理违规用车67辆,腾退办公用房1.1万平方米。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认真执行领导包案制度,妥善解决了一批信访疑难问题。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实现自治区综治长安杯“五连冠”。继续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区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松山发展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是:经济总量小,支撑性强、财税贡献稳定的大项目少,对经济拉动的持续性不足;三次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一产比重偏高,三产比重偏低,一、二产多以原料生产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工业结构较为单一,新型装备制造业、信息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比重较小,未形成多元支撑的新型工业体系;农业现代化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持续稳定增收能力不足;服务业发展虽然较快,但业态不够完备,发展层次较低,服务水平不高,错位经营和有序竞争尚未形成,与中心城区地位和需求不相适应;新老城区未能有效衔接;城市建管水平有待提高;资金、用地指标等制约发展的瓶颈尚未得到有效破解;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够科学,城乡发展差距较大;有些遗留问题尚未解决,信访、维稳任务较重;部分干部素质、能力有所欠缺,执行力不强,存在不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等不良作风。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的关键一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区委七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坚持“促改革、抓项目、调结构、提质量、惠民生、保稳定”的原则,以工业园区和项目建设为重点推进新型工业化,以现代农业园区和基地建设为重点推进农牧业现代化,以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为重点推进服务业多元化,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新型城镇化,重视生态和环境建设,突出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地区和谐稳定,奋力开创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新局面。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252亿元,增长9.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13亿元,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256亿元,增长1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5亿元,增长1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60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11680元,增长12.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5%,氨氮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5.9%和2.2%。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集中精力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筹资10亿元,以江苏科技工业园入驻为契机,全面启动安庆工业园区道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众益糖业迁址扩建、中燃加气母站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上半年开工。投资4.5亿元,实施信息科技产业园区天义路、天义桥、纬七路建设,年内完成基础工程,启动306国道西侧房屋征收工作,完成园区排水入网工程;督促五甲万京信息科技创新园加快建设,年内产业投入运营;做好亚盛农牧业检疫检测中心项目前期工作,年内开工建设。加快夏家店中小企业创业园区招商步伐,完成变电站建设并投入使用,谋划好赤水线园区段拓宽工程,增强承载能力。推动中电投2×3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启动投资2亿元的山东黄金柴胡栏子金矿扩建工程。解决好国维矿业股权结构问题,力促6万吨采选扩建项目获得国家立项核准。
积极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继续实施“一企一策”扶持政策,支持中钢金鑫矿业、山东黄金柴胡栏子金矿、国电联合动力风机制造等骨干企业稳定生产,做大做强。全面实施中小企业创业成长工程。做大融资平台,搞好银企对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培育、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实施好引联重组,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重点推进蒙森淀粉、博恩药业、北工合金钢等一批中小企业加快技改扩建步伐。年内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家。
(二)加快园区和基地建设,提高现代农业水平。
着力提升农业园区现代化水平。继续改造升级全家梁、赤峰西苑、公主陵3个万亩设施农业园区和穆家营子花卉、太平地葡萄、初头朗食用菌等8个千亩特色种植园区,促进提质增效;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穆家营子镇西道、当铺地满族乡大兴隆庄、安庆镇小北道3个万亩设施农业园区和穆家营子镇西道、当铺地满族乡新井等10个经济林示范园区,力争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以增强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打造几个优质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知名品牌。
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依托香港亚盛原种猪养殖、广东温氏集团生猪养殖、众益糖业等龙头企业带动,加快培育一批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民合作社以及生产加工型、流通贸易型龙头企业,重点围绕生猪、肉羊、肉牛、甜菜、胡萝卜、马铃薯等优势特色产业,一方面以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推进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另一方面完善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做大生产基地规模。年内建设提升万口以上生猪养殖小区20个、千口生猪养殖场120个,出栏生猪170万口,争取建成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新改建肉羊养殖示范基地2个、示范场16个,肉牛、奶牛示范场各10个,出栏肉羊40万只、肉牛20万头,存栏奶牛3万头;发展甜菜6万亩、胡萝卜6万亩、马铃薯10万亩、烤烟2万亩、杂粮杂豆50万亩。
运用科技手段稳步提高粮食产量。扎实推进“粮食安全工程”,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16亿斤以上,巩固提升全国产粮大县地位。新增玉米膜下滴灌12万亩、高产示范田15万亩、旱地全覆膜20万亩、配方肥应用90万亩。强化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加快农业生产机械化步伐,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三)着力发展商贸服务业,打造赤峰商业核心区。
全力推进商贸物流平台建设。筹资8亿元,力争年内完成赤峰商贸物流城回迁安置小区部分主体工程和“六路五街四站”(英金路中段、新景路北段、支一路、支二路、支三路、支四路、支一街、支二街、支三街、支四街、支五街、雨污水泵站4座)前期手续和招投标工作,适时启动建设;实施好“三路三桥一中心”工程(新景路南段、英金路南段、东方红大街、东方红铁路桥、英金铁路桥、英金高速立交桥、商务规划展示中心),确保年内投入使用;英金大桥、信息服务中心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富龙集中供暖项目年内建成运营。筹资10亿元,启动物流园区内剩余2430亩土地收储,完成306国道东侧房屋征收工作;继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
加快商贸物流项目建设。力促沈阳瑞盛汽配城、北京四方华诚汽贸城项目上半年开工建设,年内完成部分商业建筑。启动农机市场搬迁。确保雨润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交易中心完成市场部分主体工程,五金机电城二期、新天地商务广场二期投产运营,塞北商城开工建设。加快永业广场、上海城建设,推动已入驻的北京华联、沃尔玛年内投入运营;支持维华商业广场年内办结前期手续,明年开工建设;着力引进更多知名品牌和新型业态,提升商贸服务业水平和档次。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健全城乡服务网络,发展总部经济、家政、养老、中介等新兴服务业,满足多群体、多领域服务需求。搞好三座店水库、二道河子水库、乌梁苏、香山寺、神仙沟、皇家漫甸、当铺地观光农业等旅游资源开发,着力打造松山一日游、两日游精品旅游线路,争取在旅游业发展上实现突破。
(四)继续强化招商引资,增强持续发展后劲。
依托“两城四园”(松北新城、赤峰商贸物流城、物流园区、信息科技产业园区、安庆工业园区、夏家店中小企业创业园区)的空间优势和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以及优质、丰富的农牧业资源,着力引进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及上市公司,有选择地承接好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重点在农畜产品加工、大型城市综合体、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科技、高端服务、现代物流等非资源产业的引进上实现突破,力促台湾产业园、联想集团冷链物流、大型民生市场等一批意向性项目早日签约落地。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着力引进国内外领先企业或行业龙头,推动闲置矿产资源盘活重组,重点做好国维矿业、碾子沟矿业、金昊矿业等矿山企业的开发整合,激发经营活力。加大融资力度,密切与金融部门合作,重点做好发行企业融资债券,年内力争完成审批、上报等工作。深入研究好上级政策导向,切实做好相关产业、项目的研究、策划和申报工作,既争取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等领域的财政性资金,也争取技术改造、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等企业扶持性资金。年内力争引资额达到120亿元以上,争取上级项目资金2亿元以上。
(五)统筹城乡建设管理,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
加快松北新城建设步伐。投资20亿元,完成900户房屋征收;启动第二回迁安置小区建设,年内完成地下基础工程;完成松一街、英金路和西站大街东段管网铺设及路床整形,做好西站大街西段及公铁立交桥立项、施工图设计等前期工作,尽快打通西站大街与新城区、英金路与赤峰商贸物流城两个出口;贯通广场路和银河路与松山大街衔接路段,实现新老城区有效连接;确保松五街、松六街和松四路主路通车,2个雨水泵站、行政服务中心年底前投入使用;搞好北城中心公园规划设计,年内开工建设;完成小西山公园规划设计;实施好150万平方米商品房开发建设。年内使北城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基本拉开城市框架。
加大南城区改造和小城镇建设力度。推动以中天万源城市综合体为重点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房屋征收404户,启动回迁安置小区建设。投资9000万元,实施好西大桥翻建工程,年内完成主体建设,畅通与红山区连接通道;实施好306国道城区段续建;完成彩虹桥一号污水泵站改造、4处园林绿化等工程;确保松州公园二号雨污水泵站投入使用。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打造初头朗、太平地、王府、安庆、当铺地等有产业支撑的重点小城镇,促进城乡协同发展。
切实提升城镇规划管理水平。高标准做好棚户区改造规划、北城城市设计和各专项规划、重点小城镇中心区域控制性规划以及安庆工业园区规划的编制和完善工作,强化规划的统筹衔接和监察落实。提高城镇管理水平,深化“城市管理年”活动,中心城区进一步完善“环卫一体化”管理机制,重点搞好“治脏、治乱、治堵”工作,各乡镇政府所在地重点搞好环境卫生治理。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投资1250万元,实施好英金河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投资4800万元,新建通村油路80公里;完成国道111线赤峰—围场段、省道219线灯笼河子—赤峰段立项工作。协调电力部门投资1.1亿元,完成彩虹桥输变电、1座66千伏变电站扩建、182公里高低压线路改造等工程,增强供电保障能力。投资5.4亿元,按照“一核一圈一山两路三河多点”总体布局,着重抓好中心城区和距中心城区50公里为半径涵盖的八个乡镇、西山风景园、赤大、赤通高速(含环城高速)、阴河、半支箭河和昭苏河及园区、厂矿、村庄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年内完成绿化面积2.6万亩;投资2000万元,继续实施好5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5000亩高效节水经济林建设工程;抓好森林草原防火、封育禁牧等工作。以大气污染治理为重点,加大重点区域和重点污染源的综合整治力度,实施好中心城区及周边乡镇燃煤锅炉、城中村灶炉、乡镇玉米秸秆焚烧、建筑工地扬尘、公路两侧砂石厂等专项治理,着力改善市区空气质量。认真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工作。加大水源地保护力度,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依法严惩滥垦滥伐、乱采乱建、强排强放等违法行为。
(七)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加快北城红旗中学松山分校、北城初中、松山十一小建设步伐,力争年底前完成主体建设;实施好17.1万平方米校舍安全工程;优化教育布局调整和师资结构,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规范民办教育办学行为。加强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引进、推广农牧业新技术、新品种65项;协办好2014赤峰·中国北方农业科技成果博览会。投资1亿元,抓好松山医院二期工程,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启动北城妇幼保健所、中蒙医院、结防所、计生服务中心四位一体项目,年内完成规划设计及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全力抓好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投资136万元,新建1处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1处基层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完成北城体育综合馆主体工程、文化综合馆规划设计及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辽瓷加工等文化产业;协办好自治区第十三届运动会。实施广播电视数字化工程,推动有线电视网络转型发展。启动老年福利公寓项目建设,年内完成土地征收、规划设计并开工建设。理顺殡葬管理体制,推进区殡仪馆改造升级。进一步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管理,提高供养保障水平。建立城乡低保救助信息比对平台。加大对后期移民生产生活的扶持力度,完成生态脆弱地区移民2000人以上。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工程,力争新增城镇就业2600人以上。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加大人才引进、储备和开发力度。强化国土资源管理,做好矿产资源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成果。大力发展红十字、慈善事业。重视老年人、妇女儿童、青年和残疾人工作。做好民族宗教、档案、地方志等工作。
(八)突出保障改善民生,着重办好十件惠民实事。
1、投资8000万元,完成30万平方米旧小区改造工程。
2、投资7047万元,完成260套保障房续建任务,新建270套保障房。
3、投资4400万元,对怡安市场、芙蓉园小区、临河小区3处开发遗留地块进行综合整治。
4、投资450万元,完成向阳小区五组团北巷、水厂北街东段等4条巷道治理。
5、投资4025万元,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93处,解决4.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6、投资2930万元,改造农村危房2000户以上、民厕800座以上。
7、在重点村、中心村规划探索实施“十个全覆盖”(农村危房改造、安全饮水、街巷硬化、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和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农村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筹措资金,启动实施农村巷道硬化工程。
8、投资5000万元,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村容村貌改造等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90个。
9、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落实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调整政策;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提高至30万元和12万元,城乡低保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15元和12元,五保供养标准在上年基础上提高12%。
10、投资3850万元,实施好77个贫困村“三到村三到户”扶贫攻坚工程;筹资2000万元,撬动农行贷款2亿元,开展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解决1.04万人稳定脱贫问题。
(九)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为契机,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激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加强国防教育,扎实开展好“双拥”共建活动。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区政府要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积极支持和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桥梁纽带作用。实施好“六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治松山”创建活动。依法打击违法用地、违规建筑等行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工商和商务执法活动,严厉打击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
加快平安松山建设。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应用现代技术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启动城区监控体系建设,实现城管、公安、消防等部门的信息共享。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继续落实领导包案制度,深入开展信访隐患排查,妥善处理信访问题。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维护公共安全与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公信力和执行力。
采取有效措施,下力量治理顽疾。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着力解决政府着急、部门扯皮,领导重视、环节推拖等“肠梗阻”问题;着力解决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不作为、乱作为问题;着力解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吃拿卡要”等问题。
切实转变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从大局着眼,从小处入手,从细节抓起,克服马马虎虎、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不良作风,不搞不切实际、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精神,说干就干,不推、不拖、不等、不靠,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特别是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和制约全区发展的瓶颈问题要以只争朝夕的状态,盯住不放,直至盯出结果。
坚持廉洁从政,反对铺张浪费。继续完善“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健全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机制,强化政府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提高工作运行的公开度和透明度。进一步加大在土地出让、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资金拨付、人员招录等方面审计监督、财政监管和立项监察力度,坚决杜绝暗箱操作、违规操作等问题。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强化预算约束,厉行节约办事,杜绝铺张浪费等问题,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
各位代表,松山发展正处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各族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努力开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明山区政府工作报告篇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我区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砥砺奋进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区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牢牢把握发展主题,大力实施“一转三化”战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新进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4.1亿元,增长12%。财政收入完成28.2亿元,增长1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1亿元,增长1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9亿元,增长1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50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847元,分别增长14.4%和20.9%。
(一)转变发展方式,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大力实施“144百亿”工程,开发试验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7亿元,增长228%;平煤集团实现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目标;能源、化工、绿色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非资源型产业增加值比重由16.9%提高到19.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开工建设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7个,完成年度投资65亿元。国电化肥完成总投资35亿元,九联煤化一期完成总投资10亿元,均实现试产投产;伊品生物完成投资24.5亿元,实施了各项单体工程和设备安装。启动建设了风水沟新型建材产业园和美丽河农副产品加工园,“五园”实现产值15.8亿元。中小企业蓬勃发展,非公经济不断壮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总数达到54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4.4%。认真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全区新签约和引进项目32个,引资65.6亿元,同比增长21.3%。
(二)夯实“三农”基础,现代农业稳步提升。
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投资1.2亿元,扩建美丽河、五家万亩蔬菜种植园区和风水沟葡萄基地、元宝山花果山花卉基地,全区千亩以上设施种植园区达到26处,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13万亩。新改扩建标准化奶牛牧场园区3个,奶牛存栏达到4.1万头,养殖效益得到稳步提高。投资1.1亿元,推进温氏集团60万口生猪养殖项目,实施了公司总部和平庄种猪场建设。加快农牧业龙头企业发展步伐,全区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农牧业龙头企业达到73家,获市级以上称号13家。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完成玉米膜下滴灌7.6万亩。投资9077万元,实施了河道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扶贫开发等项目,农业基础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三)优化产业结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围绕平庄、元宝山两大服务业聚集区,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引进建设高端项目,推动服务业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档升级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7.1亿元,增长9.9%增强商务功能,启动实施了富尔沃平庄新天地、大唐首邑商务区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完善流通体系,开工建设赤峰创益煤炭物流园区、平庄煤炭交易市场等煤炭物流项目,健全田野餐桌配送、恒伟冷链物流、温氏集团玉米收储等农产品物流网络,建设完成平庄和元宝山汽车文化城等专业市场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成立了蒙东地区首家农村商业银行,民营资本兴办的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达到9家,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133.9亿元,贷款余额达94.1亿元,分别增长4.7%和47.8%
(四)完善基础设施,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
完成投资1.5亿元,实施了道路、绿化、公用事业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延伸改造城区街路6条、4106延长米,建设平庄乐园三期工程和平庄三水源、宝源热力、元宝山镇污水处理厂,筹建元宝山镇垃圾处理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通过阶段性验收,新增造林面积7730亩。实施了2处棚户区和37万平方米旧小区改造工程,房地产开发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元宝山镇成功申报为自治区级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试点镇,自治区小城镇建设现场会将我区列为观摩点。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吸引社会资金900万元,实施路灯节能改造、街路亮化,改善公用环卫设施。平庄一级汽车客运站投入运营,锦赤铁路元宝山段顺利通车,元宝山至辽宁老官地跨河大桥、赤元一级路马家湾和马架子公铁立交桥如期建设。投资3亿元,实施村容整治、道路交通、农村新居等基础工程,新景村、四合村、王家店村、南荒村等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争取上级专项资金2.2亿元,实施古山矿区和元宝山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
(五)加强和改善民生,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认真落实各项扶持再就业政策措施,城乡新增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实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分别达到91%和97%。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分别提高了19%和34.5%,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68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000户,有效改善了低收入人群住房条件。投资1295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3处,解决2.2万人、1.2万头(只)牲畜饮水安全问题。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争取国家、自治区项目资金995万元。加强薄弱学校改造和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投资2700万元,完成校安工程后续建设项目9100平方米,新建元宝山幼儿园5000平方米。高中实现免费教育,高考本科上线率、重点院校录取率、万人口升学率继续保持自治区、赤峰市领先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全面完成各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任务。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元宝山区第十三届广场文化艺术节和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承办了赤峰市第十四届网球年会暨元宝山区网球邀请赛。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投资2780万元,完成三级卫生机构建设项目12000平方米,为52所村卫生室配备基本诊疗设备。巩固人口和计生工作成果,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高度重视群众合理诉求,深入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积案。强化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双拥工作再创佳绩,区人武部被内蒙古军区评为全面建设先进基层团级单位。我区被列为自治区首家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民族宗教、史志、慈善、红十字会、残疾人工作、老龄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
(六)提高服务意识,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全年办复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58件、政协委员提案94件。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调查研究和集体决策制度,坚持重大决策征求公众意见,对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进行社会稳定、环境影响、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风险评估,规范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大力推行政务公开,简化行政审批,强化效能监察,提高办事效率。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治理,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全力应对宏观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和矛盾困难叠加的严峻考验,凝心聚力,克难攻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这得益于区委的正确领导,凝结着全区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条战线上辛勤工作、付出努力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支持元宝山区发展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方式仍需进一步转变,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重大项目、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偏少;非公有制经济、中小微企业成长还不够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还有欠账,城市功能不健全,发展水平不均衡;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中有效化解要素制约的手段还不多,环保、土地、资金等压力仍然较大;基本公共服务、社会建设与管理有待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仍需改进,服务意识和行政效能亟待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2013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根据区委七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区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手段,进一步增投资、上项目,突出工业提速、农业提效、服务业提档,持续推动经济转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49亿元,增长16%。财政收入完成32.7亿元,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1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8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0元,分别增长15%和1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节能减排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加注重园区和项目建设,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迈出新步子。
推进园区建设。按照“项目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功能集成”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一区五园”产业发展布局。筹建工业基础设施融资平台,年内融资2亿元,逐步建立良性运行的投入产出机制。完善开发区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启用开发试验区9平方公里发展备用地,投资3150万元,完善路网及配套设施;修建开发区综合展示馆和行政服务楼,实施园区综合排渣厂、马林一次变、中电投物流公司2000万吨货场扩建工程,提高园区承载能力。理顺五个项目集中区管理体制,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开工建设平庄项目区二期工程,高标准实施符合食品加工产业要求的配套建设。
强化项目建设。全年计划实施投资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0个,总投资116.8亿元,其中1亿元以上项目12个,5亿元以上项目3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能源产业方面,以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挖潜增值为重点,稳步推进地方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推动向阳煤矿达产达效,支持元宝山露天煤矿扩产扩能,稳固能源产业基础性地位。化工产业方面,要把化工作为开发试验区立园产业,推动国电化肥二期、九联煤化二期上马,加快建设伊品生物、润邦结冷胶、光明星复合肥、九桦化工缩水甘油酯项目,促成九联煤化与中海油合作,贵州开磷集团重组瑞阳化工三期工程上马,逐步拓展与国内领军企业合作领域。绿色食品加工产业方面,发挥绿色、草原品牌效应,围绕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壮大伊利乳业、大牧场肉食品、河套酒业、康绿源等龙头企业,同时加快引进国内知名食品加工企业,重树元宝山区食品工业优势地位。装备制造产业方面,重点推进矿山装备制造和汽车配件项目,逐步建立以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为核心,以中小企业为其配套的专业化、协作化体系,抓好宏文机电、四维矿山机械制造、鸿宇涡轮增压器、天华机械挖掘机等项目。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和循环经济,开辟新的发展路径,推进粉煤灰、煤矸石等矿山废弃物综合利用,整合羊绒纺织、木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为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加强资本运营和资产重组,让更多的存量和增量资本向优势企业集中,引导骨干企业加快向科技型、外向型方向发展,切实提高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和整体实力。支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本土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开展合作,并享受招商引资同等政策待遇。推动在建项目加快进度,争取早日达产达效,形成全区规模企业梯度发展的良性格局。推进企业信用记录、互助协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引导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协作配套关系,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抓好节能减排。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强化重点污染源管控工作,确保主要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实施建设项目能耗审核,新入驻企业必须符合节能降耗要求。增强全社会节能意识,创新节能技术,推广节能产品。加强重点用能单位、重点耗能设备、重点产品单耗的节能管理。
(二)更加注重经营体制创新,在发展现代农业上迈出新步子。
提高现代农业水平。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加大农业园区建设力度,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投资1.6亿元,完善和润、美丽河、五家、风水沟设施农业园区,扩大蔬菜产业园区规模,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万亩,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14万亩。支持和润公司发展高档花卉栽培和高科技组培技术,巩固平庄鲜切花和育种产业,提高花卉产业园区标准,设施花卉总面积达到3万亩。推广奶牛牧场园区标准化建设,整合和完善绿源、明清、天成3个养殖园区,全区标准化牧场园区达到33个,奶牛存栏稳定在4.1万头。围绕温氏集团60万口生猪养殖项目,编制全区生猪养殖园区规划,出台扶持政策,建设平庄、元宝山、风水沟3个生猪产业化养殖园区,生猪饲养量达到15万口。依托神舟集团30万只肉羊养殖项目,建设风水沟、五家2个肉羊养殖园区,肉羊饲养量达到14万只。
创新生产经营体制。加快农业的组织和制度创新,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工商资本、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通过整合、重组、引进、扶持多措并举,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户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高集约经营水平。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增强发展能力。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户更多分享加工销售收益。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贸对接等产销活动,降低流通成本,促进农民增收。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落实各类农业保险,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夯实农业基础条件。大力发展农作物膜下滴灌和节水经济林,推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12万亩。加强老哈河、英金河、楼子店河河道治理,提高防洪抗灾能力。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3处,解决1.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开展土地治理、农业综合开发,提高耕地质量和种植效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广农业机械设备应用,争取补贴资金300万元,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投资1500万元,实施产业化扶贫、整村推进、扶贫搬迁等扶贫项目。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和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工程,优化生态环境,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三)更加注重扩容提档,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上迈出新步子。
繁荣商贸服务业。推动食天下特色餐饮综合体全面投入运营,加快推进平庄新天地、西拉沐沦商业广场、大唐首邑商务区等新型商贸工程建设,形成辐射周边的大型商业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星级酒店宾馆和休闲旅游配套设施,提高商务服务能力。引进乐购、万家等大型商贸企业,推行连锁、代理等经营方式,着力培育现代商贸业和特色商业圈。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工程,建立和完善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和再生资源等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服务工程。
壮大现代物流业。加快仁泰、创益、广厦等煤炭物流园区和平庄、美丽河、元宝山、风水沟煤炭交易市场建设,为我区建成蒙东地区重要的煤炭集散基地奠定基础。改造提升赛欧亚物流配送中心,鼓励支持和润、大牧场、伊利、康绿源等生产加工企业发展物流业,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合发展。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业,建设平庄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和元宝山一级货运站,充分发挥元宝山区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的中转运输功能。做好平庄和元宝山汽车文化城产业配置,规范引导行业聚集、规模经营。
发展新兴服务业。投资3亿元,建设完成宝山科技信息大厦,吸引科技信息、商务中介等企业入驻,为企业发展提供孵化平台和信息平台。争取资金2000万元,扶持联智软件、瑞宝通科技等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发展软件研发、服务外包等it产业。培育咨询、会计、法律等中介服务业。支持商业银行在我区建立分支机构,拓宽企业和个人投融资渠道。积极鼓励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民间互助组织等新型农村信贷机构,新成立小额贷款公司4家。
(四)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上迈出新步子。
完善区域规划体系。依据元宝山区整体规划和产业规划,不断优化城乡发展空间和功能布局,做优产业载体,提高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按照赤峰市中心城区规划总体要求来谋划平庄和元宝山两个城区发展,增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编制好五家、风水沟镇域规划和平庄城区西露天组团、平庄工业园区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尽快形成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加大城镇建设力度。计划投资6.6亿元,实施市政、绿化、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城区给排水和供热管网,完成平庄污水处理厂系统升级,启动中水和污泥处理利用项目,开工建设元宝山镇垃圾处理场和大黑山垃圾处理二期工程,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续建平庄乐园三期,做好道路和中心镇、村绿化配套,形成城乡一体的森林城市建设体系。采取政府投入与市场化相结合的方式,建设方便群众、功能齐全的公益性体育场馆、文化娱乐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继续实施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推进吉祥家园、御龙湾二期、宝山仕家、安达新世纪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年完成开发面积50万平方米。续建平庄城区内环北路、松山路、泰山路和元宝山至辽宁老官地跨河大桥,新建平庄西出口、华山路、城北运煤通道和平元一级路,论证规划平五公路连接赤凌公路、平元公路连接赤通高速的南北两个一级路出口,规划设计平庄城区环城公路,构建出行便捷、安全畅通的路网结构。争取元宝山镇成为国家级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提升元宝山镇为开发试验区配套服务能力。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持按照城区的标准规划、建设、管理小城镇,突出抓好长胜、大北海等新农村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加强分类指导,搞好示范带动,强化产业支撑,打造一批聚集带动性强的专业村、特色村。采取项目争取、政府补贴、社会赞助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村容村貌整治。重点抓好通村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村民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农民营造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探索村民自主管理的有效途径,提高村庄管理水平,推动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轨道。
强化城乡综合管理。加强规划监察执法,加大违法违章建设查处力度,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强化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综合整治,保持城市环境整洁有序。推行数字化、精细化城市管理模式,提高管理质量。发挥各镇城镇管理和规划执法监督作用,形成部门负责、社会参与、全民支持的城乡管理格局。规范社区服务和物业管理,完善社区功能,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五)更加注重开放搞活,在深化改革和招商引资上迈出新步子。
大力推进各项改革。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高林权证发证率和到户率。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严格农村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处置和资源开发利用的民主程序,探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争取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行政服务管理方式方法。继续实施事业单位公开考录、人员聘用和绩效工资制。进一步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争在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公立医院改革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深化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改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国有投融资平台债务监管,提升国资质量和投融资能力。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总结招商引资成功经验和做法,研究和探索招商引资工作新方式,建立招商引资工作长效机制。借助京蒙区域合作平台,加强与各类商会的联络协调,努力引进更多的资金、项目、技术、人才,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利用园区在基础设施、功能布局、交通区位的综合优势,实现项目招商、产业招商。发挥区内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桥梁作用,支持企业引进战略投资、高新技术、关键设备和先进管理经验,推动以商招商。坚持全方位开放,实现工业、农业、服务业、城建等宽领域招商。下力量谋划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基础设施项目,转方式、调结构的经济转型项目,立园立区、支撑发展的骨干项目,并力促项目落地建设。2013年完成招商引资79亿元。
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全面落实国家“36条”、“新36条”和自治区、赤峰市关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按照“非禁即入、平等待遇”的原则,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更多行业领域。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综合运用资本注入、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多种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支持非公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向产业链下游延伸,打造各具特色的非公企业集群。鼓励非公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开展一体化合作,提高企业发展整体水平。
加强软环境建设。积极打造高效务实的服务环境,加强招商引资后期协调服务工作,主动解决企业在建设和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难题,营造亲商、育商、安商、富商的发展氛围。发展管理咨询、人才培训、技术创新、法律援助等服务,创造企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解决企业后顾之忧。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抓好窗口服务平台建设,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整治涉企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问题,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行为,推动经济发展环境持续好转。
(六)更加注重财源建设和收支管理,在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上迈出新步子。
提高收入质量。巩固壮大平煤、元电等支柱财源,培育以河套酒业、瑞阳化工为主的后续财源,拓展以九联煤化、伊品生物为主的新兴财源。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重点争取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创新融资手段、优化债务结构、规范平台管理,进一步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强化税收收入征管,健全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和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优化支出结构。稳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公用经费标准,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立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促进城乡公共文化均衡发展。提高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大病救助等保障标准,足额保障政府财政对民生问题的支出需要。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确保财政配套资金足额到位。深入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发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覆盖力度,逐步建立投入保障和运行管护机制。
强化管理和监督。加快财政信息平台建设,推进财政信息公开,逐步扩大预算信息公开范围和内容,提高财政信息透明度。完善政府采购和财政投资评审制度,实行支出绩效评价。建立日常监督检查与专项监督检查相结合、监督与管理相结合的监督机制,重点加大对民生等专项资金、重大工程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责任制,切实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效益。
(七)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在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上迈出新步子。
多措并举扩大就业。完善扶持中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企业空岗报告制度,加强信息对接、岗位对接和培训需求对接,形成发展经济与拉动就业良性互动机制。围绕服务业发展,制定符合我区实际的公益性岗位开发实施方案,引导和吸纳更多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加强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园建设,全面落实税费减免、贷款贴息、资金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自主创业,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整合培训力量,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确保城乡新增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
全面加强社会保障。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要求,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工伤保险统筹。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结算效率和政府补贴标准,积极推进异地结算,使更多参合群众受益。适时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标准,确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落实老年人和城镇“三无”人员保障政策,开展困难群众重特大医疗救助服务,完善临时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救济能力。加大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继续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成各类保障性住房324套,农村危房改造2000户;旧小区节能保温改造20万平方米。实施好区综合福利中心、托老所、康复中心等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建设。大力发展红十字、慈善、残疾人等事业,最大限度地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坚持科教优先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建设和实施好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等5大科技创新平台及30个科技创新专项。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育经费保障和扶困助学机制,逐步提高资助标准和比例,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保持并提升我区基础教育品牌。投资3100万元,新建改造25所学校校舍和13所学校配套设施,持续改善办学条件。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好平庄紫辰幼儿园和元宝山城区第一幼儿园,满足社会对幼儿教育发展需求。积极发展职业教育,重视民办教育和特殊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和师风师德建设,促进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风尚、凝聚社会共识,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引导人们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完善区图书馆、文化馆配套功能,发挥好镇街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各类文化基础设施作用,扩大文化资源信息共享,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文化需求。充分发挥各体协在群众文体活动中的积极作用,继续做好广场文化艺术节、节日文化活动、全民健身运动等传统文化体育活动,激发群众文化创造力。抓好文化精品创作,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完善广播电视基础设施,不断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支持发展精品农业观光旅游,鼓励规模生产企业发展工业游,展示和扩大企业影响力。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实施元宝山区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
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巩固基层综合医改成果,完善激励约束和绩效分配机制,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改善卫生服务条件,积极推进区卫生监督所、宝山医院外科住院楼、风水沟镇和元宝山镇卫生院建设项目,争取尽快投入使用。扎实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全面落实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合理划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业务范围,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坚持不懈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群众健康意识,营造健康生活环境。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力争将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合理范围。
(八)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创新,在维护全区和谐稳定大局上迈出新步子。
着力解决社会管理重点问题。加强社会矛盾隐患排查,全面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扎实做好信访工作,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健全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提高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和应急处置能力。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认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化解信访积案。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分析和处置机制,高度重视网络信访和网络舆情工作,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网格化建设。积极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深化平安宝山、法治宝山建设,完善以科技防范为支撑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扩大区、镇、村三级技防联网覆盖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强化矛盾纠纷预警化解工作,做好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改进服务方式,切实做好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工作。
切实保障公共安全。进一步加大公共安全工作力度,加快构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各项预案,强化道路交通、煤矿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等行业和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管理和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加大食品药品监管执法力度,加强生产、流通全过程控制,维护食品药品市场秩序,确保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用药安全。继续做好学校安全工作,规范校车运营,营造家长放心、学生满意的平安校园环境。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一定要认真抓好政府自身建设,打造一支充满朝气、阳光透明、务实高效、依法守法、勤政廉政的公务员队伍,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建设奋发有为政府。
进一步解放思想,扎实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让政府工作人员思想适应形势发展、知识适应时代要求、能力适应工作需要。切实增强科学发展理念,立足区情思考问题,着眼长远谋划发展,坚决杜绝短期行为,不搞急功近利、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认真分析和主动应对发展中的问题,增强政策措施的预见性和针对性,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牢固树立创先争优理念,始终保持敢于担当、勇于开拓的精神状态。切实加大政府工作创新力度,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举措破解各种发展瓶颈制约,以更加开放的思想、更加开明的举措,全力推进各项工作提速提效,促进政府各项工作任务全面落实。
(二)建设为民造福政府。
严格落实党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始终牢记、身体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以民为本,扎实解决民生问题,千方百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收入水平、健康水平和科技教育水平。建立联系基层制度,确保经常到基层,进村入户、进园入企,广泛听民意、知民情、解民忧。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政府组成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经常性地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到困难多、群众意见多、发展瓶颈多的地方去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努力使群众生活年年都有新改善。
(三)建设依法办事政府。
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学法活动,增强依法行政意识,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履行职责、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不断增强政府的公信力。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公众和舆论监督,优质高效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代表人士的联系与协商,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作用。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和程序,落实重大决策专家论证、公众参与、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等制度。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和部门办事公开,完善政府信息和新闻发布制度,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建设高效廉洁政府。
围绕工作重点,强化督查督办,严格目标考核,不断增强政府的执行力。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抓大事、解难事、办实事上。进一步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强化公共资源交易、行政审批、便民服务等服务能力建设,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规范业务流程,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廉政风险防控,自觉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坚持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大额资金安排和重大决策事项集体研究,加强救灾、社保、扶贫等重要资金审计,强化资源开发、土地出让、工程建设、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监管,加大重大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评审和跟踪问效力度。大力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新的目标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鼓舞和指引下,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新局面!
明山区政府工作报告篇三
赫山区,隶属于湖南省益阳市,下面本站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篇赫山区政府。
一起看一下吧!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大会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奋发有为,在改革创新中破浪前行。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砥砺奋进,负重前行,较好地完成了区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6亿元,增长10.9%;财政总收入16.23亿元,增长11.03%;固定资产投资242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亿元,增长13.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00元,增长14.5%;本外币存款余额310.1亿元、新增38亿元,贷款余额186.8亿元、新增29.8亿元,存贷比为60.2%。
(一)抓转型、促增长,产业调整凸显新成效。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5亿元、127亿元和94亿元,增长4.5%、12.4%和11.3%,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4.5∶49.3∶36.2调整为13.7∶49.6∶36.7。工业经济稳中有进。新进规模工业企业26家,总数达202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142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468亿元、增加值125亿元,分别增长14.0%、12.2%;完成工业技改投资74亿元,增长28.7%;艾华集团晋升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2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5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规模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10%。农业发展巩固增效。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55.8亿元,增长4.5%。播种水稻109.8万亩,粮食总产量50.5万吨,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建设高标准农田1.27万亩,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4.6%,笔架山获评省级平安农机示范乡;新增有效仓容4万余吨,确保粮食应收尽收。种植蔬菜29.6万亩,总产量57.4万吨。出栏生猪108.8万头,连续八年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连续五年获评全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县。流转耕地29万亩,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85家。三产活区步伐加快。全区服务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编制完成。发展规模以上服务企业41家,实现营业收入22.4亿元。品尚电子等电商企业迅速发展,工艺美术创意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发展龙源纺织等外贸企业43家,完成进出口总额2.2亿美元,增长22.2%。投资6.5亿元的桥南好润佳城市综合体加快建设。投资1.85亿元,改造城区农贸市场12个,新建乡镇农贸市场2个。销售商品房21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7.92亿元,分别增长5.0%、5.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增长17.1%。
(二)抓重点、促突破,经济发展彰显新活力。项目建设成果丰硕。交通大会战火热进行,完成投资20亿元。宁朱线、绕城高速、石长铁路复线路基基本完成,益娄、益马高速全面动工,关山路完成路面硬化,益阳大道西延线正式启动;改造危桥12座,建设农村公路131公里。民生项目建设扎实开展。投资2.7亿元,完成水利建设工程4300多处,其中整治河道44.8公里,除险加固小型水库13座,解决16.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3568万元,完成90个村农网改造和26项城网工程。建设3g基站37个、4g基站403个,新增信息化用户2.1万户。产业项目建设全面推进。顺德城·益阳家居博览中心一期建设进展良好,海吉星农产品物流园全力推进,津湘药业一期、凯特密欧、康源制药、安兴电子、家家润建成投产。8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0亿元。园区建设成效显著。龙岭工业园新开工项目36个,新投产项目34个,投产企业累计达160家;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78.7亿元、增加值55.4亿元,分别增长27.3%、24.6%;实现税收6.96亿元,增长30%;新建标准化厂房30.3万平方米,利用率达95%;获批省级清洁低碳技术推广园区、飞地经济〔1〕试点园区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医药产业园获省发改委高度肯定,规划编制工作稳步推进。拓展园区发展空间,衡龙新区7.98平方公里总规已获市政府批准,首期3.6平方公里完成土地调规,水、电、路、气、通讯、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同步推进,双汇等重点项目招商来势喜人。特色园区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三资并举”成绩斐然。拓展招商渠道,新签约项目55个,新凌能源、汉森健康产业园等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引进市域外资金形成固定资产72亿元,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4000万美元,增长25%。立项争资实际到位资金17.5亿元,增长25%,超年目标任务11.6个百分点。龙岭投和区城投分别筹融资9亿元、3.3亿元,黑美人茶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上市。
(三)抓创建、促统筹,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实现市政基础设施投资4.2亿元,关公路、团圆北路全线拉通,三里桥路提质改造、上新路北段建设及城区道路亮化任务全面完成。着力巩固创卫成果,不断健全市场化保洁及城区农贸市场管理机制,实施万项细小民生工程80大项,扎实推进毛家塘城中村改造。大力推进创交模活动,扎实开展文明劝导和入户宣传,开放单位停车泊位2538个。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沧水铺、衡龙桥、兰溪跻身全国重点镇,12个乡镇全部完成总规修编,8个乡镇完成控规编制。沧水铺教育南路建设稳步推进,泉交河林翼大道、欧江岔昌盛大道、兰溪叶紫广场、义乌小商品批发城等项目顺利完工;八字哨、兰溪、新市渡创建省级卫生镇成效明显;龙岭工业园长坡岭和八字哨复兴集中居住区全面竣工,衡龙新区、兰溪枫林、岳家桥安置区开工建设。管理方式更加科学。建立乡镇规划委员会运行机制,出台村民建房管理暂行办法及建筑图集,引导村民规范建房。组建查违办,实行责任下移,拆除违法违章建筑119处、1.47万平方米。加强和规范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投资9500万元,实施国土整理3433.5公顷,新增耕地68.6公顷;成功创建土地节约集约模范县。联合开展“治超”行动,查处超限超载车辆6126台次。圆满完成村级换届选举,全部建立“四位一体”机制〔2〕;完成8个集镇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开展绿荫行动,新增园林绿地面积345亩;营造林4.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1.9%。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0天,优良率93%。强化“三河”流域综合治理,巩固非法涉污企业关停成果,推进禁养区生猪规模养殖整治工作。新建环卫标准化处理台站4个、建筑垃圾消纳场1个、垃圾分类减量设施4180个,农村清洁工程在全市名列前茅。泉交河竹泉山村创建省级美丽乡村通过验收,八字哨、泥江口获评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十佳乡镇”,银东社区、洪家村社区、金家堤村创建省级两型社区(村)成效明显。
(四)抓民生、促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民生支出达20亿元,增长16.4%,占财政总支出的65.2%;省定14项为民办实事任务、区定1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就业水平稳步提升。开展职业培训6753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500万元,顺利通过省级创业型城市验收;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312人、城镇就业575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024人,实现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目标。社会保障显著增强。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公积金归集资金1.7亿元,发放贷款2.6亿元,分别增长35.7%、7.7%;改造棚户区2572户、农村危房800户,新建保障性住房1434套,惠民小区获评省级保障性住房示范小区。统筹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稳步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130.5万人次,征缴基金3.68亿元。扎实开展“阳光行动”,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差标准分别提高至270元、120元;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分散供养年人均标准分别提高至5600元、2640元;及时发放优抚资金、医疗救助资金、孤儿基本生活费和移民后扶直补资金,启动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落实老年乡村医生、原中小学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生活困难补助。率先开展关爱高龄、空巢、失能、半失能老人基本养老服务工作,建成衡龙桥、新市渡、龙光桥、兰溪4所乡镇敬老院,沧水铺敬老院获评全国先进敬老院。科教文体全面发展。申报专利346件,增长13%;洪家村社区获评全国科普示范社区。投资1亿元,建成农村合格学校15所、公办幼儿园2所,梓山湖学校投入使用;城区新增学位2920个,推进中小学起始年级招生制度改革,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面推进村级文体建设“六个一”工程〔3〕,送电影送戏下乡3480场,广播系统实现全覆盖,兰溪获评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成功举办区十三届大众运动会,获市十四届大众运动会团体一等奖,超额完成十二届省运会夺金任务。医卫条件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6%,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面扩展至170个村级卫生室,区疾控中心应急楼建成使用,岳家桥、新市渡卫生院和金银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改扩建工程。计生服务更加到位。拓展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实施“单独二孩”政策,落实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推进网底建设、网格管理、层级网控“三网融合”,符合政策生育率达8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3‰。社会治理成效明显。紧密结合“三访三化促发展解民忧”专项活动,化解通程水泥等突出信访维稳问题51个,帮扶困难群众3360户,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600余起。深化“平安赫山”创建,组织开展“禁毒会战”等专项行动,快速侦破“9•23”金店抢劫案等重大刑事案件,妥善处置较大规模突发性事件97起;推进“天网工程”建设,增设监控探头140个。实现轻微财损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在全市率先成立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08件,“司法技能大比武”在《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综治民调全省排名由上年的103位跃升至59位,获评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区。安全生产总体平稳。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整治年”活动,扎实推进“打非治违”〔4〕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全力推进“清剿火患”战役,及时整改消防隐患1029处。加强职业病防治,强化渡口码头和特种设备管理,依法取缔关闭落后高危行业企业9家、非法加油站(点)32家、砖瓦窑企业20家、黑校车87台,非煤矿山在生产企业减至6家,省、市挂牌督办隐患均整治到位。大力开展食品安全“四打击四规范”〔5〕专项整治行动,获评省级餐饮安全示范区。严格水行政执法,拆除张芦渠、柳林江河道围堰及拦河阻水物43处。积极备汛,科学调度,有效抵御20xx年以来的高洪水位,确保平安度汛。统筹开展应急演练26场,成功处置湘诚小区等8处地质灾害,全区未发生一起较大以上森林火灾。安全生产形势趋好,获评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五)抓改革、转作风,服务水平得到新提升。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减少行政审批项目19项,新进驻政务中心服务项目23项,项目审批全部实现限时办结。设立鱼形山街道,推进两型片区建设。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制定完善。
工作方案。
组建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新增市场主体4218户。稳步开展“营改增”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全口径预算完善投资评审和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基本完成13家国企改制社保挂账工作。依法行政持续推进。“六五”普法活动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步伐加快。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社会的监督及时向人大及其会报告工作向政协协商通报情况;注重办理实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0件、政协委员提案81件办复率、满意率或基本满意率均达100%。举办重大行政决策听证会5次办理行政复议、行政裁决、行政确认、行政征收案25件政府。
合同。
管理经验在全省推广,获评省级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政务环境更加优化。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狠抓“四风”治理,清退办公用房3183平方米,整治违规公车43辆,处理违规干部28名,“三公”经费同比减少33%。开展“骨干企业走访帮扶月”活动,有效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问题40个。全区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受理办件62.8万件,办结率99%。区长热线办理来电来信8260件,接待群众来访2980人次,满意率90%以上。审计项目75个,纠正管理不规范资金2亿元,审减工程造价3980万元。全面落实减负惠农政策,清退违规收费609.4万元,处分责任人员46人。
过去的一年,国防动员扎实推进,人武建设成效显著,征兵工作圆满完成,工商联、共青团、妇女儿童、民族宗教、老干老龄、外事侨务、红十字会等事业取得新成效,气象、物价、供销、工会、保险、邮政、对台、档案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在逆势中寻求突破,在实干中奋力前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奋勇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耕耘在各条战线的全区人民和驻区各单位、武警、消防官兵,向给予我们大力支持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赫山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绩令人鼓舞,发展任重道远。站在全省看赫山,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当前发展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和问题:发展特色不够鲜明,经济结构不够优化;对外开放水平不高,要素集聚功能不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治理难度日益加大;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改革发展中的社会矛盾突出,维稳压力较大;政府自身建设有待加强,发展环境仍需改善,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开拓进取,在全面发展中彰显特色。
20xx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完成“”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奋进之年。
20xx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不断深化“三访三化促发展解民忧”专项活动,适应新常态,促进新发展,以抢抓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全面实施为战略机遇,以“多业并举、特色发展”为战略举措,以打造“特色片区、特色园区、特色城镇”为战略路径,依法行政,深化改革,全力开创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的新局面。
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财政收入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实现以上目标和愿景,我们将重点把握三个关键:
——以“两河两路”为主轴,着力打造特色片区。对四轴片区的区域发展定位进行战略提升,对其产业发展空间进行谋篇布局,拓展新的“增长片”。将新河沿线的龙光桥、笔架山、泉交河、欧江岔、牌口片区,打造成以高效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建设为主的生态经济走廊;将志溪河沿线的会龙山、新市渡、龙光桥、泥江口片区,打造成以山水文化旅游、低碳宜居宜业为主的绿色经济走廊;将省道308沿线的龙光桥、兰溪、八字哨片区,打造成以农业产业化为主的综合经济走廊;将银城大道沿线的中心城区、龙岭工业园、沧水铺、衡龙桥、鱼形山、岳家桥片区,打造成以园区建设、商贸物流为主的产业集聚经济走廊。
——以“镇园合一”为突破,着力打造特色园区。在“一园带多区”管理模式下,实行“镇园合一”新体制,转型升级,多地发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将龙岭工业园打造成以中医药、电子信息、食品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园区;将衡龙新区打造成以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为支撑的产城融合新园区;将沧水铺工业小区打造成以包装袋精深加工为主导、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将兰溪粮食产业园打造成集粮食仓储、精深加工、物流配送、综合服务于一体的粮食产业园区;将龙泉工业小区打造成以机械、建材产业为主的综合性园区。
——以“城乡统筹”为引领,着力打造特色城镇。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优化“一点四线”〔6〕城镇发展格局,以沧水铺、兰溪、衡龙桥为轴心,以泉交河、泥江口为两翼,分批打造具有赫山特色的新型城镇体系,将沧水铺打造成经济重镇,将兰溪打造成水乡古镇,将衡龙桥打造成产城新镇,将泉交河打造成文化名镇,将泥江口打造成工贸强镇。
围绕上述目标和关键,我们将突出抓好八项工作:
(一)突出项目带动,增强特色发展引领力。超前谋划一批项目。积极研判上级政策,科学编制全区“十三五”规划。以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特色产业、新型城镇、社会民生五大类项目为重点,抓实抓好棚改、水利、交通、粮食仓储、文化创意等项目的收集、筛选、包装和储备,积极策划岭湖-鹿角湖-东湖-新河电排二级公路、李家洲铁水联运物流园、新河提质改造、清溪河片区开发等项目。全力争取一批项目。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为引领,努力争取来仪湖国家湿地公园、河湖连通和沟渠畅通、益阳港进港铁路、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项目进入上级计划笼子。大力推动益平高速、长株潭外环线、长益高速复线早日开工,推进玮隆广场、海洋城等项目尽快落地。高效建设一批项目。推进绕城、益马、益娄高速和石长铁路复线、益阳大道西延线建设,抓紧启动欧牌线、泉泥线建设。加快顺德城、海吉星、好润佳、绿之韵、中以高科、华翔三期、汉森健康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步伐,力促布伊尔、吉祥家纺、世林食品、本源医药、瑞翊达科技、益阳茶厂二期建成投产。大力优化施工环境。坚持宣传教育与依法打击“两手抓”,严厉打击强揽工程、强装强卸、强行参工参运、抢搭抢建、无理阻工、敲诈勒索等不法行为。进一步完善调度点评机制,健全重点项目建设考评体系,严肃查处乱检查、乱摊派、乱收费、索拿卡要等问题。
(二)突出招商引资,增强特色发展驱动力。注重招商质量。强化招商选资,坚持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不引进、财税贡献率低的不引进、科技含量低的不引进,坚决不要黑色的gdp,坚决不要带血的gdp。重点以中心城区、龙岭工业园、衡龙新区三大平台承载项目,针对商贸流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产业,着眼央企、上市公司、世界500强,着力引进一批规模大、档次高、成长性好的项目。创新招商方式。突出产业配套,强化全民参与,实施精准招商,争取双汇、煌上煌等重大项目落户衡龙新区。着力提升项目动态管理水平,做到储备一批、推介一批、引进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确保外来投资连续跟进。提高招商成效。完善区代办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确保项目瞄得准、招得进、落得下。创造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营造重商、亲商、安商、护商的良好氛围,着力解决落户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各类问题,全力支持其做大做强。
(三)突出园区建设,增强特色发展承载力。着眼长远抓规划。贯彻全省园区建设“135”工程〔7〕要求,抢抓飞地经济试点园区建设机遇,做大龙岭工业园,做强衡龙新区,做实其他乡镇工业小区。进一步细化龙岭工业园15.7平方公里规划布局,加快编制实施中医药产业园、衡龙新区新型城镇化综合示范区、沧水铺工业小区和龙泉工业小区的规划。提质加速抓建设。加快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标准化厂房30万平方米,同步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全面提升园区品位。推进衡龙新区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完成银城大道5.1公里扩建任务,完善住房、学校、医院、商贸等社区配套建设,实现项目两型化、园区城市化、服务专业化。加快推进兰溪粮食产业园建设。转型升级抓增效。推进医药、电子、食品、纺织、包装、机械制造六大主导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加快中医药、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产业园建设,走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道路。推动企业从主要依靠低成本竞争向更多以智力投入取胜转变,着力引进50家创新企业。改造提升塑编、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力争万元gdp能耗下降4%,力促两型建设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大力实施品牌、知识产权带动战略,突出行业标准建设。精益求精抓服务。完善政企合作协调机制,主动抢时间、抢进度、抢效率,全力为企业服好务。实现骨干企业走访帮扶常态化、精准化,着力为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减负添力,培育一批年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新增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拓宽思路抓经营。强化经营园区理念,加快产城融合步伐。通过银行贷、自己筹、项目争、bot〔8〕、ppp〔9〕等渠道,着力破解融资难题。创新体制抓管理。继续发挥龙岭工业园统筹带领作用,积极推行“镇园合一”新体制,充分调动乡镇建设园区的积极性,推动各园区形成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新格局。
(四)突出新型城镇,增强特色发展集聚力。以超前的理念规划城镇。推动“多规合一”,分步实施城乡规划编制计划,科学编制35个中心村、美丽乡村示范村、新河沿线村庄、宁朱线景观、枫林桥景观、兰溪古镇街道立面改造、沧水铺镇区立面改造的规划。严格城乡规划审批、执行制度,完善乡镇规划委员会运行机制,形成从开工放线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城镇布局、建设按规划执行到位。以精品的理念建设城镇。以湖湘文化为基础营造地域特色,以生态资源为依托营造山水特色,把每一条河流、每一条道路、每一栋建筑打造成精品、塑造成景观。引导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向重点镇倾斜,突出互联互通,力促产业互补、经济互助、错位发展。进一步推进小城镇“6+5”工程〔10〕建设,完成枫林路、教育南路、云峰东路建设,新建林翼大道二期、育才东路等道路,实施兰溪古镇整体改造、张家塘墟场提质改造和衡龙桥自来水加压站等工程,启动岳家桥农贸市场、兰溪污水处理厂、新市渡饮水工程等项目,加快镇区垃圾集中处理、排污管道建设,全面提升城镇综合承载水平。进一步规范村民建房,推进乡镇国土所、建设站合署办公,严厉打击违法用地和违规开发。以市场的理念经营城镇。按照“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市场化”的理念,盘活城乡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着力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广告牌、弱电管网、加油加气站、混凝土搅拌站的开发建设经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格局。以人本的理念管理城镇。全力做好创交模工作,扎实开展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大力推广创卫长效管理机制,继续推进省级卫生镇创建。深入推进“数字赫山”建设,优化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科学整合多方力量,着力实现“治超”常态化。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力促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让其进得来、住得好、留得下。加大基层干部培训力度,充实乡镇规划、水利、安监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指导完成社区居民委员会第九次换届选举工作。
(五)突出现代农业,增强特色发展支撑力。在发展特色农业上求突破。继续发挥“全国产粮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优势,优化特色种养业结构。播种粮食118万亩以上,出栏生猪110万头以上。发展壮大八字哨万亩蔬菜、泉交河三益有机蔬菜等基地,推进标准化生产,建好群众放心的“菜篮子”,着力打响赫山蔬菜品牌。加快推进花卉苗木交易大市场、益阳花卉苗木精品博览园建设,培育形成银城大道沿线花卉苗木产业带。在推进产业化经营上有作为。以实施两个“百千万”工程〔11〕为契机,着力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质加速发展,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进一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流转耕地达30万亩以上。在夯实农业基础上显成效。深化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全力打造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力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着力建好6万亩高标准农田。加快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和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步伐,启动“五小”水利〔12〕建设“三年大会战”,确保农饮安全工程全覆盖,编制好县级水利规划,狠抓水利设施管护,着力打造安全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在建设美丽乡村上促升级。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竹泉山美丽乡村片区〔13〕建设,将其打造成具有湖乡特色,集休闲、度假、观光于一体的生态秀美乡村。
(六)突出三产活区,增强特色发展贡献力。着力繁荣商贸物流。积极支持顺德城、益阳茶业市场、义乌小商品批发城开展特色经营,全力服务海吉星、玮隆广场、湘运物流园、汽车商贸城建设,着力打造融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的现代商贸流通产业集散高地。积极培育新兴业态。着力扩大消费热点,注重培育服务外包、总部经济、现代金融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城乡信息化步伐,鼓励万木春等传统市场提质升级电商平台,引导品尚电子等实体企业提升电商应用水平,不断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融合发展文化旅游。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注重保护开发“三周一叶”、胡林翼等文化资源,培育壮大花鼓戏产业,着力建好工艺美术创意产业园。协同推进兔子山遗址、羊舞岭古窑的考古发掘及项目包装,力争将兰溪山歌、明油纸伞、工艺绣花鞋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编制实施旅游产业发展总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整合碧云峰、美丽乡村、花乡农家乐、汉森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等生态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推进会龙公园和秀峰公园片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
(七)突出要素保障,增强特色发展竞争力。强化用地管理。坚持扩大土地增量、盘活土地存量、节约集约利用三措并举,推进土地规划、收储、开发和出让相统一。加强用地保障,根据产业配套及关联建设需要,科学安排用地指标,全力抓好土地报批,切实满足建设用地需求。创新安置拆迁。坚持先安置后拆迁,实现依法拆迁、阳光拆迁。推进电梯安置房和庭院式安置区建设,做到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突出抓好益娄、益马高速等重点工程和龙岭工业园项目的安置拆迁。拓宽融资渠道。全力争取国开行棚改项目贷款,积极拓宽新形势下政府融资渠道。力促区城投、龙岭投分别筹融资4亿元、10亿元以上,力争完成立项争资18亿元以上。加强政银企对接,着力发展普惠金融,全力引进1家村镇银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小微企业、新兴业态等实体经济发展。加快艾华集团、湘运集团等企业上市步伐。破解用工难题。用活用好创业就业引导资金,摸清人力资源家底及企业用工信息,注重加强职业培训,积极搭建劳务输送平台,继续完善城镇就业创业服务体系,鼓励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八)突出民生改善,增强特色发展凝聚力。以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为目标,以为民办实事为抓手,统筹做好各项重点民生工作。努力实现学有所教。新增义务教育合格学校27所,继续推进城区“两扩六建三步走”工程〔14〕,着力打造箴言教育品牌。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力促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病有所医。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科学实施双向转诊制度,积极推进衡龙桥卫生院整体搬迁,全力创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努力实现住有所居。大力实施“两房两改”工程〔15〕,着力改善城乡居住条件,将毛家塘村打造成全市城中村改造示范点。努力实现老有所养。巩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水平,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推进社会化养老,力争养老服务床位突破20xx张。努力实现困有所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抓好群众“救急难”工作,继续提升低保救助、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保障水平,注重加强移民后期帮扶。努力实现民有所安。严厉打击严重刑事及多发性侵财犯罪,有效防范、化解、处置影响社会安定的问题。加强人民调解、法律援助,落实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机制。努力实现闲有所乐。启动电视“户户通”工程,加快赫山电影城、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改造建设,大力开展送戏送电影送体育下乡、文艺宣传进社区等活动,提高文化体育场馆节假日向社会免费开放的水平。
三、坚持实干,在依法行政中为民服务。
蓝图已经绘就,实干托起梦想!做好全年的工作,首要的责任在政府,必须对照依法行政和深化改革要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一)以更加有效的举措推进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加快政府机构改革步伐。推行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构建规范的现代预算制度。完善区直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运行机制,试点推开乡镇、街道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规范国库资金管理,建立健全“以存促贷、奖贷挂钩”的竞争性存款机制,提高各商业银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引入竞争机制,在机关后勤服务等方面大力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巩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成果,着力落实企业定向减税政策,进一步激发创新创造创业活力。确保全面完成国企改制扫尾任务。
(二)以更加规范的管理依法履职。加快“法治赫山”建设,健全依法决策机制,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完善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严格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全力创建省级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全面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加快建设竞争更加有序的市场环境。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构建更加便民高效的市场主体登记监管体系。
(三)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接受监督。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全面公开预算单位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事项。完善审计制度,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会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及时向政协协商通报情况。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提升效能。严格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建立完善责任追究的经常性工作机制,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牢固树立务实为民、勤廉高效的优良政风,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条规定、市委十项规定,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上。完善各部门单位分类绩效考核办法及评价体系,落实重点工作督办责任制,进一步优化政府管理服务流程。
(五)以更加严格的要求守住底线。严守安全生产底线,强化政府和行业的监管责任及企业的主体责任,健全监管网络,力争实现全年无较大安全事故。严守金融安全运行底线,坚决打击非法集资和逃废债务等行为,着力营造良好的生态金融环境。严守计划生育工作底线,坚持不懈抓好人口计生工作,严肃查处违法生育行为,确保实现“创模保先”。严守生态环保底线,巩固扩大农村清洁工程成果,继续推进竹制品生产、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实施河湖保洁工程,确保森林覆盖率达到32.07%,力争成为全省整区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示范区,让赫山的水更清、天更蓝、家园更和美。
(六)以更加显著的成果惠及民生。全面完成十件民生实事。1.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900人、城镇就业5700人。2.新建公租房1600套,改造棚户区3163户、农村危房500户。3.新建兰溪小河口、鱼形山敬老院,扩建龙光桥、泥江口敬老院。4.推动“天网”工程全覆盖,新增监控探头160个。5.确保宁朱线建成通车。6.完成市十六中扩建。7.完成八字哨、泉交河卫生院整体搬迁和欧江岔卫生院改扩建。8.完成40个村农网改造。9.完成龙岭、衡龙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10.扎实推进“三河流域”综合治理。
各位代表,美丽赫山的光明前景鼓舞人心,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催人奋进!拼搏成就伟业,发展赢取未来!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为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而努力奋斗!
共
3
页,当前第。
1
页
1
2
3
明山区政府工作报告篇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宝山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五年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宝山跨世纪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在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共宝山区委的领导下,本届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加快发展主题,依靠全区人民,抢抓机遇,奋力开拓,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跃上一个新台阶。
(一)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基础上,坚持质量、效益与经济快速发展相统一,国民经济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五年来,增加值年均增长12.5%,2002年达到150.5亿元,可比增长15.2%;工业销售产值年均增长15.6%,2002年达到3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0%,2002年达到94.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区级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9%,2002年达到23.5亿元,比上年增长36.2%。
“一业特强、多业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冶金延伸业、生活游览服务业、房地产业和现代物流业等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02年,以冶金延伸业为主的特强业产值占全区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达36.6%。商业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商业分区域发展框架,商业对全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旅游业得到培育。房地产业长足发展,五年来全区新开工住宅718万平方米,竣工住宅664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129.4亿元,年销售额从20.8亿元增加到50亿元,占全区增加值比例从4.5%增长到6.5%,已成为本区经济重要增长点。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仓储运输服务业业态进一步提升,上海吴淞国际物流园区规划已获市政府批准,一批基础性的项目相继建成,国内知名的物流企业已入驻园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成效,区域布局和种植、养殖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设施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大力实施工业园区化战略,工业园区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0.8亿元,落户企业231个。在利用社会资本,探索市场化开发经营园区上取得进展。都市型工业园区建设开始起步。纳米园区建设已经启动。民营科技企业有了长足发展。
(二)城乡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环境面貌发生新变化。
紧紧抓住上海新一轮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整体向本市东北地区推进的机遇,加快了宝山大市政、大交通和生态环境建设步伐,改善了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突出了规划的龙头作用。以《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编制、乡镇域总体规划修编和“三块、三点、一线”规划编制工作为重点,勾画了面向新世纪的宝山新型城乡结构布局框架和市政设施框架,调整、完善了城镇功能布局。城建、市容、环保等各类规划逐步完善,规划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逐步增强。
全面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完成了外环线、南北高架路(共和新路混合高架)、轨道交通明珠线车辆段等一批市重大工程前期工作。重点推进了与高速公路、快速干道、轨道交通相连接的新型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体系建设。新建、改建、扩建道路56条,总里程115公里,建成了逸仙路高架道路、江杨北路等市政道路。区域内主干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居民出行比较便利。新建海塘、防汛墙50余公里,防汛防台能力进一步增强。由新城、中心镇、一般集镇、中心村构成的组团式城镇体系正在形成,东城区功能逐步提升,西城区开发、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已按规划稳步推进。
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区为目标,大力实施“消烟尘、路保洁、水治污”,城乡环境面貌不断改善。实施了牡丹江路、友谊路等城市景观道路建设。建成了白玉兰广场、吴淞开埠纪念广场等景观区域。新建各类公共绿地395公顷。到2002底,全区公共绿地达580公顷,城区人均公共绿地和绿化覆盖率,由1997年的3.76平方米和24.4%上升到2002年的9平方米和35%,绿化建设实现了“以绿为主”到“绿景并重”的转变。积极推进“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吴淞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系统基本建成,整治河道743条,1063公里,区域内大气环境和水环境污染初步得到遏制,各项环境指标有所好转。以“拆违”为抓手的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五年共拆除违法建筑110多万平方米。对影响市容的“六乱”、“六摊”,尤其是“夜排档”进行了治理,市容环境有所改善。加强了城市公共客运市场的管理。加大旧区改造力度,累计完成旧区改造55.8万平方米,“平改坡”220幢45万平方米,破墙透绿1.3万米。
(三)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坚持统筹协调,综合配套,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各项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及其它各项改革迈出了新步伐。全区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提前完成三年工作目标。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的步伐加快,从竞争性小企业的退出基本完成。全区乡镇企业累计完成产权制度改革1148户,占镇(乡)、村级公有制企业的78%。区级国有集体资产监管措施进一步完善,全区经营性国有资产保持了年均2—3%的增值率。企业改革基础工作不断加强,操作程序进一步规范。启动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委托监管,试行民间资本参与社会事业改革。农村土地延包、农村税费改革顺利完成。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平稳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市政、公路、园林、市容环卫等公用事业市场化、社会化改革稳步推进。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有步骤地开展了政府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的微观经济管理逐步放开,宏观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加强。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不断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日趋完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初步成效。
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经济发展融合度不断提高,外向度不断增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五年来,累计批准外资项目258个,投资总额9.4亿美元,其中,2002年全区引进外资达3.2亿美元。振华港机、泛亚纸业、中环光盘、申和硅片、勤展电子、复星药业等一批大项目落户宝山。外贸出口大幅增长,累计达34.4亿美元,其中2002年完成外贸出口7.6亿美元。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区现有私营企业16486户,注册资本达154.5亿元,私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和提供税收分别占全区比重的26.1%和24.7%,已成为推进经济快速发展、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的重要力量。区域合作不断扩大,累计引进外省市企业4801户,注册资本达74.6亿元。
(四)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
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民营科技企业有了长足发展。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初步建成本区办公业务网、“上海宝山”政府门户网站。创建市级科普村6个,区级科普示范村29个。以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为特色的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新建行知学院和上大附中,完成了28所学校的转制、改制,上海大学、济光学院、邦德学院等高校相继落户宝山。全区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校校通工程基本完成。积极兴办宝山区人才市场,招才引智,吸纳人才到宝山创业发展,五年引进中高级人才630余名。新建、改建了仁和医院等一批卫生设施,城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顺利完成,吴淞中心医院试行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体制改革,预防保健工作成效显著,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巩固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2.64‰,常住人口计划生育率达到93%以上。成功承办了“四国女排邀请赛”、“亚洲体育舞蹈锦标赛”等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全区新建居民健身苑(点)228个,群众性文化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
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全区已建成文明社区1个,文明小区117个,文明村43个,区级文明楼1981幢,文明单位368家,45.7%的居民生活在文明小区中。成功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百字系列”社区文化活动、“一地一品”特色文化建设进一步深入,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全区有线电视村村通实事工程全面完成,淞沪抗战纪念馆、大华行知公园和陶行知纪念馆相继建成,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逐步形成。“双拥”工作取得新进展,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工作扎实推进。
(五)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秩序稳定良好。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2002年,全区职工年均工资达18056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达7036元。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6.9平方米,超过上海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体系和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基本形成。五年共有11万人次失业人员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中心接收、过渡和分流下岗职工14606人。积极推进4050项目,完成净增就业岗位35800个。社会救助“一口上下”的运行机制逐步完善,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基本内容的“生活、医疗、教育、住房”四位一体的各项救助措施不断加强。五年来,区财政投入社会保障资金4.3亿元,对143万人次实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城镇居民应保尽保。对农村3002户居民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救助覆盖面逐步扩大。城镇职工养老、失业保险覆盖率以及医疗保险单位参保率都达到98%以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率达到93%,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入率达到73.3%。全区减灾意识不断增强,各项减灾工作有效开展。老龄、残疾人工作等社会事业也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扎实推进创建安全小区活动,逐步规范外来流动人口管理,“严打”整治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坚持信访工作领导接待日制度,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工作体制和机制逐步健全,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并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维护社会稳定的组织网络基本形成,基层基础性工作得到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依法开展了两届村(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居委会建设达标活动如期完成,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有新的提高。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未来二十年的宏伟战略目标,必须抓紧抓好今后五年。上海今后五年将是筹备世博会,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塑造上海城市精神的关键时期,是围绕城乡一体化,加快农村城市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民市民化的目标,建设郊区的重要阶段。宝山作为上海重点建设的四大产业基地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特别是经过多年的努力,宝山经济社会发展具备了相当的基础,西城区、中心镇以及一批重大投资项目的相继启动,必将有力推动宝山进一步快速发展。我们必须辩证地分析和把握发展态势,既要充分看到完成未来五年各项任务的现有基础和有利条件,又要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进一步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千方百计抓住机遇,满怀信心迎接挑战,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实现区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一年小变样、三年中变样、五年大变样”的奋斗目标。
新一届政府肩负着开创宝山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重任。今后五年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市第八次党代会和区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在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共宝山区委的领导下,按照“思想再解放、工作再开拓、发展再加快”的工作要求,突出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的主题,积极利用上海新一轮发展和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发展优势,不断拓展改革新思路,构筑开放新格局,争创发展新优势,实现经济社会以及城乡面貌“一年小变样、三年中变样、五年大变样”,把宝山建设成为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产业特色鲜明、城市功能配套、生态环境协调、社会事业繁荣、居住条件优良、人民富裕安康、充满时代特色、具有创新活力的现代化新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建议今后五年宝山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积极推进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基本形成以精品钢延伸业、造船和港机、现代物流和航运服务业以及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到2007年,主要经济指标在2002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力争进入全市郊区先进行列。其中,增加值力争突破300亿元,年均递增15%左右;工业销售产值力争达到800亿元,年均递增2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完成165亿元,年均递增12%左右;区级地方财政收入力争达到60亿元,年均递增22%左右。
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基本形成以新城、中心镇、一般集镇、中心村为构架的区域城镇体系;外环线以内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和城市面貌基本与中心城区同步,外环线以外地区按照规划科学、规模适度、功能配套、环境优良、各具特色的要求,加快推进以西城区和罗店中心镇为重点的城镇体系建设,积极有序地推进集镇和中心村建设,力争使城市化水平达到90%左右。基本形成以“三线五纵七横”为骨架的综合性、枢纽型大交通体系和以“102030”为目标的区域道路交通网络。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城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23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努力创建国家最佳人居环境城区。
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基本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全面贯彻科教兴区战略,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基本形成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社会事业发展体系,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全面落实依法治区各项措施,继续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优化社会治安环境,基本形成与宝山加快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稳定长效管理机制,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工作明显加强,社会秩序稳定良好。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提高政府运行效率,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上来,建设高效、廉洁、勤政、务实的人民政府。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今后五年要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实现国民经济翻一番。
坚持“二三一”产业发展方针,再创经济发展新优势。把握国际产业升级与转移以及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趋势,大力发展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产业,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推进三次产业发展由比例调整向技术和能级提升转变,产业配置由分散均衡布局向规模集聚式布局转变,增强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发展第二产业、拓展第三产业、优化第一产业,二、三、一产业协调发展,共同推进经济增长,努力构筑体现宝山实力和水平的产业体系。
抓住上海精品钢基地建设契机,依托宝钢等大集团、大企业,以集装箱制造和钢结构、不锈钢制品、造船和港机以及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以服务求发展,以合作谋发展,以创新促发展,再建工业发展新高地。建设以集装箱制造和钢结构为主的特强产业基地。建设不锈钢材料交易市场,培育不锈钢制品研发展示、生产加工、贸易出口基地。建设造船和港机产业基地。建设国家级光盘制造出口基地。建设纳米科技园区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区,依托上海大学,积极发展以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光电一体化技术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建设高附加值、广就业、无污染、特色鲜明的都市工业园区,使之成为宝山新的经济增长点。扎实推进工业园区化发展战略,进一步调整、完善“1+5”工业园区的形态布局,全面建成“1+5”工业园区;按照现代工业园区发展理念,高起点做好城市工业园区北区规划,建成城市工业园区北区一期。
大力提升生活游览服务业、房地产业、现代物流和航运服务业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能级和水平。紧紧把握宝山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带来的新一轮大发展机遇,进一步完善规划,优化局部结构和功能结构,继续完善以牡丹江路为主体的现代化区域性商业中心,加快大华、庙行、高境等地区的社区商业建设和与新城、新镇相适应的城镇商业建设,开发商务、中介服务、特色旅游综合消费等方面功能,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抓住上海房地产市场梯度转移的契机,加强规划,完善配套,营造环境,形成一批规模大、环境美、品位高的现代化居住区,逐步培育上海房产“沪北板块”并提升档次,房地产业增加值稳步保持在全区增加值的8—9%。发展以多式联运和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为重点的现代物流和航运服务业,建成上海吴淞国际物流园区。按照市政府提出的“郊区耕地基本形成林木花卉、蔬菜瓜果、优质粮油各占三分之一格局”的要求,结合宝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进一步完善农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确保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持续稳定。
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开创融入长江三角洲、服务全国的经济发展新格局。积极鼓励区内有比较优势的各类所有制企业“走出去”,加快与国内高水平企业的合作发展。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提高引进资金、企业的数量和质量,特别要在引进外资总量和规模,引进“高、大、新”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到2007年,全区引进外资总量达到郊区中上水平;引进外省市企业5000户,注册资金50亿元以上。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最大,但求最强;不求其纯,但求其佳”的要求,加快推进公有资产在一般竞争性领域以“退”为主的改革,优化公有资本结构,大力扶持壮大民营经济,到2007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达到140亿元。坚持服务在先、管在其中,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把宝山建设成商务成本的盆地、服务效率的高地和企业发展的福地。坚持标本兼治,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深化市场日常监管和制度建设,形成综合管理长效机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
(二)加强城镇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以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全面构筑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功能,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证。
按照上海新一轮总体规划要求,切实提升完善宝山区域总体规划、乡镇域总体规划、各项专业规划以及相应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优化城乡形象和功能布局,逐步形成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城镇布局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和配套的公共设施体系,形成城市发展新格局。抓住筹备世博会和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机遇,加快沿江地区的发展战略研究和规划编制,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为重点区域的规划实施奠定基础。加强规划管理,坚持规划的严肃性、法制性和强制性。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小城镇集中,土地向集约化经营集中,实现城乡建设由自然形态向规划形态的根本性转变。
高水平、高标准推进罗店中心镇、西城区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加快罗店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成6.8平方公里具有北欧风格的现代化新镇。西城区完成基础设施和核心区开发,初具现代生态生活区规模。东城区全面实现服务功能完善、环境品质优良、体现繁荣繁华的发展目标。抓住大市政建设快速推进契机,加快新一轮旧区、老镇改造和新镇建设,外环线以内城区与上海市中心城区协调发展,沪太路沿线城镇依据发展优势形成各自的城镇建设风格和发展特色。
加快以区域道路网、公共交通网、市政设施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到2007年,建成三条轨道交通线和“五纵七横”为骨架的道路系统,以及泰和路—蕰川路、吴淞客运中心等综合换乘枢纽站,完成西城区、罗店新镇、城市工业园区北区、吴淞工业区等区域主要道路的新建和改扩建,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分明的综合性、枢纽型区域路网体系,实现“102030”目标。抓住市重大工程沪崇苏快速通道建设的契机,加快两岛之间道路建设,并初步形成两岛内部道路网络。建成连接宝山与中心城区的大运量高速度的轨道交通设施,实现内外环之间一次换乘可到达市中心,区域内一次换乘可到达轨道交通站,宝山中心城区一次换乘可到达各乡镇,郊环线内30分钟可到达市中心的公共交通目标。全区用电配置充足,中心城区天然气到户,集镇实现煤气进户,两岛镇区管道液化气进户。做好规划,改造、完善农村自来水管网,并逐步纳入城市自来水供应系统,切实提高城乡居民饮用水质量。
(三)加大环境建设和管理力度,努力实现城乡面貌大变样。
着眼于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大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按照“城乡面貌显著改观,城乡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的要求和“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居更佳”的目标,高标准编制环境规划,加大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弃物整治力度,大力推进城乡市容环境和景观建设,改善重点地区、重要集镇、主干道两侧空间形态,基本建成与现代化宝山新城相匹配的城乡市容景观系统,体现集江、河、林、岛于一体的滨江城市特色,达到“灯亮、树绿、水清、貌洁、气净”的市容景观目标。
全面实施新一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加大环境监督管理力度。严格控制新生污染源,切实治理好现有污染源。加快推进吴淞工业区综合整治,按计划完成各项整治任务。加强对小化工、危险品及堆场的综合治理,提高污水纳管率和集中处理率,大力推进西城区及各工业园区污水管网的建设,力争区域内主要环境指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加快实施以城区“环、楔、廊、园、林”和两岛、农村大面积人造片林为重点的绿化建设。建成黄浦江宝山段滨江绿化带,主要道路、主要河道以及高压走廊绿化带,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的绿化隔离带。建成宝钢、吴淞工业区、罗店镇四周50—100米的防护绿地。建设横沙生态森林岛。新建祁连公园、盛桥公园、西城区公园等12座公园和月罗公路、塘后路等13个街区绿地,达到每镇、每街道有一座公园,使居民出行500米有休闲、娱乐、晨练的场所。加强区域内骨干道路市容景观建设,形成空间形象优美、景观灯光配套、市政设施齐全、体现繁荣繁华的新景象。完成蕰南水系所有骨干河道整治,实现“水清、岸洁、有绿”,使区域水环境有重大改观。
努力建设城市日常保洁、固体废弃物处置系统。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城市保洁规范化、标准化,建立高水平的城市日常保洁系统和市容环卫运行新机制。以整治区际结合部和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为重点,加强市容环境薄弱环节管理,解决市民反映集中的环境脏乱差等难点热点问题。大力推进城乡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进程,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固体废弃物收运处置系统,完善城市化地区可利用资源回收利用系统,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实现全覆盖,城镇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90%。牢牢抓住“末端整治”和“源头预防”两个重点,拆除区域违法建筑,加强对“六摊”、“六乱”的整治,创建无设摊街区,实现户外设施新颖美观,无占路亭(棚)的目标。
逐步建立与宝山城市化进程相适应的长效管理机制。强化乡镇、街道在城乡管理工作中的政府职能,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要求,乡镇、街道要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扎扎实实做好区域内的城乡管理工作。市容、城建、规划、水务、环保等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城市管理中的职能作用,加强工作指导,推进综合管理,通力协作,真正建立起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互相支持、合力推进的城乡管理新机制,切实提高城乡管理水平。加快建设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完善城市综合减灾管理体系,提高城市防灾、抗灾、救灾能力。
(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进一步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培育和塑造上海城市精神,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每年实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10项,发展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6家,到2007年,科技成果产业化实现产值64亿元。加快推进信息化工作,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进一步推动电子政务建设,不断拓展网上办事、网上服务、网上咨询、网上监督功能,并以政务信息化带动区域信息化,推进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
继续实施陶行知教育品牌战略,坚持教育创新,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完成“加强初中建设工程”,稳妥实施“五四分段”学制改革,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结构,逐步扩大普通高中的比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保持学前教育在全市领先水平;逐步建成开放的、各级各类教育结构合理、相互衔接和沟通的终身教育体系,使宝山教育整体水平与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要求相适应。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建立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全面实施五年人才规划,制订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环境,大力营造有利于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加快实施“211”人才工程,实行“上海市居住证”制度,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和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机制。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和文化产业战略,建设文化学习服务体系和文化交流窗口体系,完善社区文化网络、社区图书网络和有线宽带网络,打响“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等特色文化品牌,规范文化市场管理,繁荣文化事业。全面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工作,强化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服务功能,逐步完成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学知识、学文化、学技术”以及“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形成竞技体育特色项目,加快体育产业发展。落实人口发展规划,切实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建立人口综合调控新机制,努力将常住人口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3%以上。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积极推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着眼于提高市民整体素质,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以“新世纪、新宝山”为主要内容的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道德实践活动。着眼于整体提升城市文明程度,重点建设发展一批市民学校,构筑市民学习的社会化体系,积极推进科技知识的普及,加强普法教育,深入开展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区创建活动。实施“百万家庭网上行”计划,开展社区居民信息化培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整合区域历史文化资源,发挥区域内教育基地优势,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特色。开展“宝山人精神与形象”主题活动,巩固发展一批群众性特色文化项目,继续开展“百字系列”社区文化活动和“一地一品”特色文化建设,创建“百佳文化社区”。进一步加强“双拥”工作,更好地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扎实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单位、文明镇村和文明楼创建活动,并基本实现创建的全覆盖,整体创建水平达到全市中等以上,为建成上海文明城区打下扎实基础。
(五)完善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
切实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全区职工年均工资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全面完善“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机制。把促进就业作为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把增加就业岗位和控制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落实促进就业政策,构筑促进就业的社会责任体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开辟就业门路,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力。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加快非农就业进程,不断提高农民非农收入水平。
进一步开拓以就业促进社会保障的新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多渠道的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机制,力争使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基本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相适应,与宝山发展进程相适应。完善社会救助帮困工作,切实做到“有人抓,有钱帮,有部门管,有制度规范,有体系保证”。按照“一口上下”的运行机制,开展“四位一体”系列救助工作,全面实现城乡居民应保尽保。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引导全社会力量开展互助帮困。深入推进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为广大市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鼓励发展多层次医疗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巩固发展农村合作医疗,不断扩大覆盖面,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加强新型社区建设,大力增强社区的公共服务功能。理顺社区关系,整合社区资源,丰富社区服务,发挥综合效益,逐步形成市民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平等协作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建设“上海市社区建设示范区”。继续加强老龄、社会福利工作,健全为老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
(六)加强综合治理,实现社会秩序的进一步好转。
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探索建立适应宝山发展需要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现代警务机制,努力营造一个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坚持“严打”方针,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重点打击带有黑社会性质的黑恶势力、涉枪涉爆涉毒犯罪,打击杀人绑架、故意伤害致死等严重暴力犯罪,打击“两抢”、入室盗窃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加强人民调解和社区矫治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安全小区”、“安全社区”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外来流动人口和社会闲散青少年管理,健全预防和减少犯罪的有效工作机制,形成“打、防、控”一体化网络体系和社会稳定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实现全区社会秩序的进一步好转。
进一步落实信访工作各项制度,完善信访和人民内部矛盾调处工作机制和相应的工作网络,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要求,积极构筑大信访工作格局。切实做好人民内部矛盾调处工作,加强对突出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的排摸,把“重心下移、关口前移”落到实处,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宝山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提高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和居务公开质量。完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体系。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进程中,要高度重视生产、消防、交通、工程建设和燃气安全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安全监察、监督和管理,确保全区社会稳定。
(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提高政府效能。
按照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公共服务职能、市场监管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弱化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把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调解的职能交给市场,把可以由社会中介组织解决的事情交给社会,把群众依法自治范围内的事情交给群众。坚持积极行政,有效行政,依法行政,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公共财政框架,围绕社会公共需要,确定和调整财政收入、支出的总量与结构,加大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益性、基础性领域的投入。加强审计监督和税收监管,形成财政收入稳定、支出管理有序、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完善乡镇(街道)财政体制,促使两级财政共同发展。进一步增强财税意识,加强开源节流堵漏工作,逐步实行收缴分离,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继续大力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工作。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按照“计划、资金、建设、监管”四分开的要求,切实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建立、完善政府偿债机制,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加强综合调控,切实提高政府在社会公共资源配置上的引导力和控制力,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土地调控机制。扎实推进土地供应制度改革,坚持土地一级市场“一个渠道进、一个池子蓄、一个口子出”的调控原则,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逐步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
继续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不断增强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坚持民主决策制度,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高度重视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评定政府工作绩效的权力交给人民群众。
2003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是新一届政府朝着区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宏伟目标扎实迈进的第一年,要切实做好今年工作,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建议今年国民经济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增加值可比增长15%左右;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增长2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2%左右;区级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2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28亿元;外贸出口8.4亿美元左右;引进外资总额6亿美元。
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是大力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做好对宝钢等大集团、大企业的服务,加强合作,培育精品钢材深加工基地,逐步做强钢结构、集装箱、金属制品等冶金延伸业支柱产业。保持生活游览服务业良好发展势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亿元。不断提升房地产开发水平和档次,完成新开工住宅150万平方米,竣工150万平方米,创建“四高”小区4个。大力发展以港口物流业为主体的航运服务业,推进上海吴淞国际物流园区建设。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标准厂房建设。高起点做好城市工业园区北区总体规划并启动一期建设。积极建设特色鲜明的都市型工业园区。
二是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与功能。
完成《宝山区域总体规划纲要》和《宝山新城总体规划》、新一轮乡镇域总体规划和长兴、横沙岛屿总体规划。抓紧编制黄浦江宝山段规划,控制相关区域内的土地,做好黄浦江两岸开发向北延伸的准备工作。编制重点地区的景观规划,完善西城区、罗店中心镇规划以及部分区域的规划调整。积极配合做好郊环线、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伸、中环线及苏州河整治等市重大工程的前期工作,配合完成外环线隧道、轨道交通七号线工程,建设水产路西段、友谊路西段、宝杨路等区域市政道路。抓好防汛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防汛保安体系。有重点地开展旧区、老镇改造,不断改善居住环境。
三是不断提高城乡环境质量。
围绕今年建成国家园林城区的目标,进一步加大绿化建设力度,完成吴淞街坊绿地、外环线(宝山段)500公顷绿带等绿化任务,全区新建公共绿地600公顷。启动横沙生态森林岛建设。实施新一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完成走马塘、东茭泾、桃浦河和吴淞工业区内河道的整治,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加快推进废旧物品回收网络建设。做好淞宝地区和江杨南路南端、逸仙路、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伸段、南北高架路、沪太路等进入宝山区域主干道两侧市容景观的规划、建设和整治。大力改善市容环境,创建5个无设摊街区。基本拆除全区范围内违法建筑,做好“拆一补一”建绿工作。继续扎实有效地开展公共客运市场专项整治,建立规范有序的出租汽车市场。
四是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加大国有资本退出力度,努力完成退出2亿元目标,实现国有资本对社会资本投入的更大导向作用。继续调整乡镇经营性集体资本结构,使集体资本占企业所有者权益比例降到38%左右。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强对企业改革工作的监督管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把民营经济纳入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鼓励民营企业上项目、搞技改,扩大企业规模,争创名牌产品和著名驰名商标。
继续深化事业单位配套改革,实质性启动经营类作业型事业单位改制,引导中介类事业单位向市场化转型。建立并不断完善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投融资体制。以提高项目办理速度为目标,全面推进审批制向登记备案制、核准制和告知承诺制的转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充分利用区域优势、环境优势和交通优势,着重引进含金量高、发展潜力大、带动效应强的企业和项目。
五是切实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
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市郊区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村镇建设,着力培育产业基础和经济优势,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种源农业、设施农业、创汇农业和生态农业,实现农业产值11亿元围绕林果、蔬菜、水产、奶牛四大主要产业,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实行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化进程,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夯实农业标准化基础,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大力拓展就业渠道,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速度加大对纯农户和低收入家庭的扶持力度,细化农民增收的各项措施,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的空间依法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对村委会的工作指导,切实做好村民自治工作,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制度加大村务公开力度,制订切合实际的管理办法,加强村级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继续做好撤制村队的资产处置工作
六是努力繁荣各项社会事业。
积极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认真组织好2003年上海科技节宝山区活动。建成区公务网,推进全区联网办公工作,提升“上海宝山”政府门户网站的功能和水平。启动“百万家庭网上行”计划。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全面推进“加强初中建设工程”,逐步建立以名校为核心的教育集团。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推进办学主体多元化。加快人才工作市场化、信息化步伐,有计划地引进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专业化、综合型高级人才,建设能够引领宝山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拔尖人才队伍。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启动区域医疗中心的总体改造,合理调整乡镇医疗机构布局。加大药品招标采购力度,切实加强卫生防病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发病率。加大食品、药品监督执法力度。全力办好第四届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和全区运动会,实施区文化馆改造工程。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实施临江公园改扩建工程,提升文化品位。加强以现居住地为主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促进优生优育。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加强老龄工作,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巩固“双拥”成果,力争使“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加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力度,不断扩大创建工作的覆盖面。继续做好人民武装、纠风、档案、民防、史志、对台、民族宗教侨务等各项工作。
七是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
大力拓展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完成新增就业岗位2万个,净增就业岗位9000个,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3.5万人以内。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救助,努力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和加强农民养老、医疗保障制度,新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人数2000人以上,健全扶贫帮困机制,着力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保障问题。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加大社区建设创建示范力度,促进镇管社区工作上水平,切实做好2003年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八是扎实做好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围绕“不发生重大恶性事故,控制一般性事故”的工作目标,建立和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安全监管机制,重点加大对化工企业、仓储、公共集聚场所、建筑工地、交通事故多发地段、食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领域、各类学校和企事业单位食堂的监控和管理,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继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基层基础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在毫不动摇地坚持“严打”整治斗争的同时,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强群防群治建设,围绕保持社会安定、社会治安秩序稳定的目标,严防影响全局的特大恶性案件,严防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严防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努力做到刑事案件总量有所下降,“八类”刑事案件、社会丑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实现社会治安面貌明显好转,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提高。继续推进“拆除违法建筑,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专项整治工作,力争提前完成拆违工作目标,逐步健全外来人口管理网络,抓住居住地管理和就业管理两个环节,形成外来人口依法管理、综合管理、动态管理的新格局。切实做好人民内部矛盾调处工作,进一步落实信访工作八项制度,努力做到“信必批,批必办,办必果,果必报”。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条块配合、通力协作、标本兼治的化解工作综合优势,不断提高信访工作的有效性。
各位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宝山现代化步伐,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改革要攀第一峰,竞争要当第一名,工作要创第一流”的探索精神和攻坚作风,与时俱进地开创工作新局面,努力建设忧民所忧、乐民所乐的服务政府,务实高效、廉洁勤政的责任政府,依法行政、公正严明的法治政府。认真贯彻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大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公务员岗位技能培训和能力素质培训,增强公务员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全局意识和诚信意识,努力建设一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业务精通、作风优良、诚实守信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切实做好行政效能监察,落实岗位责任制和行政责任追究制,提高办事效率,推动重要工作的开展、重大项目的落实和重点问题的解决。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重在治本、重在建设的廉政工作要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切实贯彻“两个务必”的重要精神,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为民办实事,保质保量地完成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项目,切实肩负起执政为民的责任,真正使政府工作贴近老百姓生活,搭准老百姓脉搏,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各位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宝山现代化建设,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在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共宝山区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思想再解放、工作再开拓、发展再加快”,为全面开创宝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和作风转变,提高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更好地肩负起突破发展的重要使命。
建设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政府。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体现在政府各项工作中,体现在各项决策中。坚持以思想创新促进工作创新,着力破除“小成即满”思想和惯性思维束缚,突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高标准确定目标、高效率推进落实、高质量完成工作,体现“突破决心”,创建“突破方式”,追求“突破效益”。坚持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打造干事创业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建设心系百姓、执政为民的政府。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倾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效取信于民。优化市、县、乡三级行政服务中心功能,提高窗口单位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抓好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完善政府诚信体系,坚决兑现各项承诺,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建设真抓实干、高效务实的政府。突出工作重点,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上。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实行领导干部包产业、包项目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目标、有举措、有标准、有时限。坚持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亲力亲为推进工作。坚持“就事论事”研究工作,推进项目逐个落实、问题逐一解决。改进绩效考核制度,增加资源环境、科技创新、安全生产等指标权重。
建设依法行政、清正廉洁的政府。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监督,切实提高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巩固规范管理年活动成果,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推动各级干部“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加强软环境建设,开展“浮庸散奢”专项治理。继续推进“五大系统”建设,有效发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作用。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严格经费预算,控制“三公”支出,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努力打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我市的突破发展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市委的领导下,把握发展机遇,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突破发展,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开创转型振兴的新局面!
明山区政府工作报告篇五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中山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8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政府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承接上一届政府的成功经验,在高起点上凝聚带领全区干部群众,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2亿元,增长17.2%;完成区级财政收入12.2亿元,增长20%;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亿元,增长16.2%。“十一五”规划所确立的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北、中、南”战略功能布局基本形成。
一年来,我们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坚持科学发展,经济运行平稳快速。
现代服务业取得新发展。1-11月,新引进现代服务业项目106个,同比增长23%,前三季度实现增加值107.6亿元,占gdp比重的89.1%,现代服务业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1-11月,金融业实现区级税收1.59亿元,占税收比重的14.5%,同比增长40%,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渣打银行进驻中山,各类金融机构的总部达到51家,金融中心区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港航服务业加速发展,成功举办第三届全球海运峰会暨海运物流洽谈对接会,建立大连首家航运物流软件园,全区航运物流企业总数达到1400余家,1-11月,实现区级税收1.64亿元,占税收比重的15%;人民路cbd的商务服务、国际金融、航运物流功能更加突出。日本nec电子、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等7家世界500强企业设立分支机构,落户中山区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分支机构达到58个。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以希望大厦为代表的一批特色专业大厦为全市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配套服务,总部、航运、科技、物流、金融等11座特色专业大厦形成了系列化和品牌化。
项目带动成效显著。全年推进60个重点项目,竣工建筑面积173万平方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8亿元,同比增长21%。明秀山庄等13个新项目开工建设,新世界大厦等一批沉淀项目实现竣工。全市首家白金五星级酒店---大连远洋洲际酒店正式营业,提升了北部中央商务区的功能。豪森茗家等14个节能环保型住宅项目进一步优化了中部生态居住区的环境。南部旅游观光区的老虎滩渔人码头项目顺利推进,带动着全区旅游产业向纵深发展。东港区改造项目步伐加快,大连美术馆等3个新项目顺利摘牌;大连国际会议中心、15库创意产业园一期工程正式启动;一批市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得到规划布局。
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迅速。1-11月,新引进高新技术企业140家,高新技术产值实现25.3亿元。投入1200万元研发资金扶持发展,获得专利授权219项,26个项目列入上三级政府科技计划,其中,两个项目列入国家科技计划。加强科技招商战略合作,与世界500强企业美国戴尔公司合作取得成效,全市首家“绿色it社区”的建设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1-11月,全区新增民营企业1400余家;预计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13.4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营业收入382亿元,实缴税金27.7亿元,同比增长32%,民营经济成为全区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对外开放不断深入。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同比增长66.7%;实现出口创汇8亿美元,同比增长15%;实现合同外资3.5亿美元。1-11月新办外资和增资项目96个,同比增长20%;实现协议合同外资92亿美元,其中,1亿美元以上项目26个。加强与日本东京都荒川区、韩国首尔江南区等友好城区间的密切交往,推进经贸、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中山区驻日本办事处挂牌成立。
高端商业促进消费转型升级。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时代广场世界名品廊正式营业,30多个国际一线品牌进驻,将商业内涵引向高端,人民路区域高档酒店、名品商城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更趋明显。天津街“老街”项目顺利启动,25家“老字号”企业意向进驻;天植商城项目资产有效盘活;以开街百年庆典为契机,实施了商业、旅游、文化联动战略,推出了50多项以节庆为载体的特色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天津街的商气和人气。完成延安路餐饮休闲特色商业街改造和中南路汽车服务特色街建设。全区商业布局更加合理,形成了综合商业中心拉动消费、国际时尚旗舰店提升消费、专业街区集聚人气特色消费的多元化商业发展新格局。
(二)坚持统筹协调,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教育均衡化发展进一步推进。投入3000多万元,为四十二中等21所学校改造旧校舍,为虎滩小学等4所学校铺设塑胶操场,为所有的中小学配备电子饮水机,更新教学仪器设备,实现了三年内完成中小学旧校舍全部改造的目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合并春和小学,对中山高中进行改制并实施搬迁。3所完全中学正在成为上挂高等院校、下联全区中小学美术、国际语言、音乐艺术的教育教学中心,十五中实现全省招生;关注高质量内涵发展,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全市前茅;全面完成中小学三年事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加强学校特色建设,初步实现“一校一品”;完成“信息化二元管理工程”,信息化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机制,通过“选拔、培养、考核、认定、复评”一整套规范办法,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建立10个“名师工作室”,在培对象50人。教师培训工作实行项目管理制,解决教师发展当中的多种需求。推动教师竞聘和“摘牌”上岗。教师进修学校实施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业务指导和专业引领作用。实施全面综合督导评估,以督导促进发展创新。中小学教师待遇大幅提高,投入1400万元发放教师货币化房改补贴,一次性拨付1.26亿元提高全区在职和离退休教师工资待遇,组织全区教师免费体检。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接收560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16名灾区学生就读公办中小学,投入168万元解决教师和困难家庭学生的营养午餐补贴,投入550万元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学生学杂费。
卫生文化计生工作力度加大。完成老虎滩等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建设。社区卫生服务全部免除就诊挂号费用。实施药品公开招标,1100余种药品价格平均降低15%。加强食品监管,全面查处“问题奶粉”和“问题药品”,全区没有发生重大的食物中毒事件。新建区疾控中心,加强传染病防治,全区无重大疫情发生。妇幼保健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保持11年孕产妇死亡率为零。加快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山区少儿才艺中心主体工程封顶,中山区美术馆建设全面展开。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社区文化氛围浓厚,279支社区文艺队伍常年开展活动,举办各类演出120场。圆满完成了奥运会、残奥会大连火炬传递期间表演队伍和观众队伍的组织任务。成功举办第九届棒棰岛艺术节。体育产业健康发展,“大连倍倍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羽毛球青少年培训基地。新建计生综合服务中心,人口和计生工作继续保持先进水平,我区被评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
(三)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生活有新的改善。
就业工作深入推进。全年投入就业资金9000多万元,安置就业3万人,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年度指标;为2500名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出台《中山区扶持创业带头人奖励办法》,投入100万元资金扶持创业,扶持企业400家,带动创业人员1800人;设立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补贴资金,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服务中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社会保障全面拓展。有效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再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构建劳动维权网络,追讨农民工被欠工资100余万元,清退农民工风险抵押金、社会保险费等费用300余万元,企业用工制度逐步规范。认真落实社会保障扶困政策,为3700多户低保家庭8000人发放低保金1600余万元;为6500多名失业转退休人员发放独生子女补助费1250余万元;为3600多户困难家庭发放采暖费补贴360余万元。全区1.2万名老人享受到多元化养老服务,货币化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中介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我区被推荐为“全国社会化养老工作示范城区”。残疾人关爱工作有效推进,社区康复水平全省领先。
社区建设加强完善。积极开展建设国际化标准社区的实践与探索,试点工作在葵英街道林海社区和人民路街道兴和社区稳步进行。圆满完成了第七届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公开招聘一批学历较高的社区专职工作者,大专以上学历占86%,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显著提高。投入900余万元,继续改善社区基础设施。搭建了社区信息服务、居民议事工作平台,社区救助、志愿服务等项工作更加完善,社区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新居工程进展顺利。以工程的方法改善市民居住环境,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对全区不能连片开发的旧区地块危旧房屋进行了摸底调查,以实施回迁安置为主要做法,确定了59个符合新居工程改造的地块。已规划落实回迁居民住房10万平方米,被列为全市首批推进的春和市场和鸣鹤街2个新居工程项目已正式启动,惠及350户家庭。
(四)坚持和谐稳定,平安建设富有成效。
维稳工作保障有力。按照奥运年对稳定的各项要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更加细致、更加有效的措施解决了影响稳定的各种问题,安定团结的社会大局进一步巩固。建立了三级稳控网络,重点部位和重点场所全部采取了技术防范措施,全区刑事犯罪案件发案总量同比下降30%,处于全市领先地位;投入1000万元信访稳定专项资金,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重信重访问题专项治理力度,深入开展“大接访”活动,全区各级领导累计接访369次,结案息访147件,信访和集体访总量同比分别下降30%和40%;完成“蚁力神”养殖户清算返款和东华集团非法集资案处置工作,妥善解决天植商城业户上访问题;在全市率先创建人民调解联动机制,提高调解工作水平,全年排查调处矛盾纠纷650件,调处成功率达96%。
安全生产扎实有效。全面落实隐患排查年工作的各项要求,深入开展火灾隐患和建筑工地安全等专项整治,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人民路街道作为全市首批创建“全国安全社区”通过国家验收。
(五)坚持建管并重,人居环境不断提升。
拆迁工作力度加大。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依法推进海景酒店二期等9个地块的拆迁,其中,鲁迅路轻工学院招待所、火车站新安街北等5个地块已成净地,共拆迁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动迁居民1200余户。
环境改造有效实施。完成七七街升级改造基础工程建设。高标准地改造了迎宾线路31栋建筑物8万平方米的立面和屋顶。维护108条三、四级马路。完成76个弃管楼院7.2万平方米的标准化改造。妥善解决了东港区填海改造中迁坟和海域清理等问题。
环保绿化得到加强。集中开展全区各大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300多个场所的“限塑”专项整治。对全区路街的行道树进行了全面补植,栽植各类树木2万余株,修建1.1万平方米的怡和公园,拆除了儿童公园、七七街沿线围栏,新修棒棰岛迎宾路2.5公里人行木栈道。
市容管理协调有序。加大环卫设施投入,投资520万元新建3处一车两厢垃圾压缩点,加强垃圾规范管理,实现日产日清、专业收运。不断加大城市综合管理和执法力度,持续开展对违章占道经营、露天烧烤、野广告、噪声油烟扰民、排渣撒漏、摩托车非法载客等群众反响强烈问题的专项整治,依法拆除违章建筑,圆满完成大连创建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任务。
畅通工程成效明显。大力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完成鲁迅路、五五路、望海街路段和火车站贵宾通道的拓宽改造,整修春海街至海之韵路段等3条道路路面,重新施划七七街--中南路路口,开通中山广场外环路,规划和新建大型停车场5处,全区交通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六)坚持勤政为民,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
推进决策民主科学。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报告工作,有效落实人大代表视察社会保障、教育等方面提出的工作建议;重视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充分听取政协委员在金融、文化及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协商意见和建议,结合实际工作积极采纳。办复市、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27件,满意率达到98%。坚持全会、常务会、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政府与总工会联席会议等制度,提高行政决策的水平和质量。
有效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工作,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试点,建立重大事项法律论证制度。认真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信息公开范围进一步加大。
效能建设稳步规范。继续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加大财政资金对民生工程、社会各项事业、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全年用于民生工程资金7.23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额的66%,同比增长13%。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全年总预算7254万元,实际采购金额6006万元,节约资金1248万元,节约率17.2%。严格审计监督,进一步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加大对财政投资项目的审计力度。创新行政服务模式,面向企业建立全市首家“人才服务站”。行政服务大厅规范服务有新的加强。发挥百姓评价的权威作用,行政监察工作有力有效,“社区百姓评站所”经验在全省推广。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联系,认真听取和采纳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年来,区政府各部门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做出了不懈努力,我区再获全国双拥模范区荣誉,区档案馆被评为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东北首家楼宇经济体武装部成立,人防、民族宗教等工作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今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区上下众志成城、全力支援抗震救灾。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救灾物资筹集和医疗、抢险队伍集结工作,组织消防、卫生等专业人员赶赴灾区投入一线救援救灾,其中,中山区消防大队的消防官兵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全区累计捐赠款物1288万元。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奉献爱心,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尽管受到了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我们在经济和社会事业方面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成绩来之不易,是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支持监督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团结协作、奋勇拼搏的结果,更是历届政府工作累积效应进一步显现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市各有关方面、驻区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中山区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总结2008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规模、质量和水平需进一步扩大和提高。二是发展富民惠民社会事业的力度还需加大。三是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有待于提升,城市改造拆迁难、繁华地段停车难等问题需进一步解决。四是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和管理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个别部门和少数工作人员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节俭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的现象依然存在。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2009年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2009年是深入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一年,我们将迎来建国60周年。总体来讲,中山区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又面临较大挑战和潜在风险。
从国际上看,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经济增长动力进一步趋向多元化,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环境更加复杂。从全国来看,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但受国际经济环境中不利因素影响,经济增长放缓、企业利润增幅下降,扩大内需、拉动消费面临压力。从大连来看,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五点一线”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两区一带”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速推进,但世界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将会不断显现,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待加快培育,发展方式仍需进一步转变。从我区来看,2008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完成良好,区域内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先后兴建,为城区持续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但也存在投资与消费不够协调、社会事业基础建设仍需进一步夯实等问题。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既要充分估计国际国内环境对全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又要深刻认识保持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更要坚定必胜信心,继续保持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有效应对,做好工作。
2009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忧患意识、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城区综合服务功能,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区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84‰以内。
2009年要重点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
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战略,打造“大连人民路cbd”城市品牌,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领率区建设,努力使服务业结构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功能由自我完善型向为区域发展服务型转变,加快构建与区域地位相适应的“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积极构建市区联动的金融服务平台,增强金融业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金融机构集聚的有利条件,争取国家、省、市在政策、资金、规划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扩大离岸金融业务,培育发展离岸金融市场。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扶持金融业发展的配套政策,积极引进金融企业入驻中山,并努力为其在办公场所、配套服务等方面提供帮助。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建立信息沟通、项目对接、服务协调机制,搭建银企合作平台,进一步优化金融环境。围绕为周边区域制造业服务,全力支持金融机构服务方式、业务流程的创新提高。积极帮助拓展金融市场,培养优质上市资源,充实上市企业储备。
积极构建航运物流服务平台,增强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服务功能。依托周边区域制造业基础,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和产业优势,出台吸引航运物流企业集聚入驻的政策措施,开办更多的会计、法律、货运代理等方面的中介机构,鼓励行业协会发挥对业态发展的促进作用。支持经营管理好、具有成长潜力的航运物流企业上市。发挥航运物流软件园的作用,引导中小物流企业间的合作与整合,鼓励物流企业和软件企业的对接与合作,打造复合型物流企业品牌,扶持航运物流类软件企业自主创新,推动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提升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鼓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物流,推广先进的物流技术,提高航运物流企业货物存储、分拣、加工、配送等环节的服务效率和运作质量;建立市区联动,充分利用口岸信息资源,以大连航运交易市场为核心,积极开展航运网上交易,构筑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形成集政府服务、市场运营、技术开发、信息集散等于一体,航运企业集聚、航运要素市场活跃、配套服务功能完善的航运物流服务特色集聚区,为全市和东北地区航运物流企业提供良好服务。
积极构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服务平台,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认真落实省、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各项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当前融资难题。深层次研究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对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给予扶持,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帮助企业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推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建立技术中心,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兴办各类研发机构,进行产学研联合攻关,积极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增强行业竞争力。加大为中小企业服务力度,重点加强信用担保、技术创新、创业培训、人才培训、法律保障、管理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加快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增强中小企业持续发展能力,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二)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加快推进重点项目。
坚持以项目扩大投资规模,以项目提升经济效益,以项目优化经济结构,以项目培育新的增长点。
全年推进重点项目60个,总建筑面积60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300亿元。做深做实前期工作,积极推进海景酒店二期等10个新建项目顺利开工;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大力推进大连中心·裕景等20个结转项目取得重大实效;强化督促落实,全力推动嘉和五期等20个项目如期竣工。多方创造条件,努力促进华联宾馆等10个储备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做好33个项目的土地储备工作,形成梯次推进、良性循环的运作格局。坚持重点项目协调会和调度会制度,加大督查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围绕功能布局,科学摆布项目,进一步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北部中央商务区要发挥东港区项目的拉动作用,继续推进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东港区综合购物广场项目,完成天津街“老街”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和“老字号”商家的招商进驻。中部生态居住区着力推进解放路明秀山庄、卡纳意乡二期、不朽巷规划改造项目。南部旅游观光区重点推进渔人码头项目竣工。
(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扎实推进民生工程。
坚持当年新增财力全部用于改善民生,着力办好一批实事,全面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为促进社会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积极应对新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难题,完善就业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设立300万元创业带头人奖励资金,推动创业就业。积极推进高校毕业大学生就业。筹建中山区劳动力市场,加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训工作。全年新增就业1.5万个,争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技能培训3500人。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保基本、广覆盖”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制度健全、相互衔接、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继续加大《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创新综合救助工作机制,建立街道民政综合救助服务中心,发挥慈善总会作用,逐步建立帮困助弱长效机制,加强低保与就业联动,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安排4000万元资金解决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退休职工、教师房改补贴。出台社会化养老配套政策和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抓好未成年人、老年居民参保和城镇养老保险征缴扩面工作。继续做好助残工作,加大对贫困重度残疾人的托养,促进残疾人事业深入发展。
全力推进新居工程。年内,完成春和市场和鸣鹤街地块新居工程主体建设。按照“符合民意、规范程序、依法拆迁”的原则,加快推进富丽华酒店北侧和人民剧场地块居民搬迁安置工作。计划启动4个地块的危旧房屋新居工程项目。全年改善居民住房条件500户,保持新居工程改善民生的良好态势。
加强公共卫生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医疗服务建设,建立与区内大医院的对接机制,引入远程询诊、会诊服务,提高社区医疗水平。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大公共卫生硬件设施投入,完成葵英、昆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建设和青泥洼桥街道等3个卫生服务站建设,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全面发挥计生综合服务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疾病控制中心的综合功能,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加大监管力度,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推进健康城区建设。
深化新一轮社区建设。以社区服务为牵动,以社区环境建设为主要内容,规范政府性服务,加强公益性服务,引导经营性服务。一是深化基层民主自治。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居民自治机制,重视加强居委会建设,调动居民和单位参与社区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创新社区民主管理形式,全面推广社区工作项目申报制,“权随责转、人随事转、费随事转”,进一步优化社区发展环境,赋予基层社区更大的事权、财权。二是深化社区服务体系。全面拓展服务领域,逐步完善“十分钟服务圈”,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试点,设立社区服务扶持资金200万元,推进社区服务的社会化、多元化、规范化。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绿色it社区”建设,维修和更新社区硬件设施,基本实现数字社区全覆盖。三是深化社工队伍建设。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岗位要求、社区专职工作者实际需求为导向,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继续抓好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规范化管理,健全以满意度评估为重要依据的考核机制。积极探索多层面的培养激励机制,全面引入社会工作理念,推动社区专职工作者向专业社会工作者转化。
(四)提升城区国际化、生态化水准,加强精细化管理。
以迎接中国夏季达沃斯会议为契机,围绕落实市政府提出的“五个一”工程任务,继续加大城区管理力度,加大城市管理投入,整治城市管理顽症,改善市容环境面貌,完善城区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
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强化街道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健全以街道为平台、以社区为依托、职能部门管理下移、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全对接式城市管理格局;建立融现场监控、协同执法为一体的城管指挥系统,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建立街道属地城管考核体系,进一步理顺管理职能,充分调动街道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
加大市容环境美化力度。规范城市标志牌设置,启动在旅游景区、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场所设立双语或多语标识工程。完成七七街、南山路升级改造,打造中山区旅游观光新的亮点。重点对人民路、中山路等迎宾线路沿线建筑物实施亮化工程,提升城市夜景品位。完成8个社区70个弃管楼院的标准化改造。加强城管执法,重点拆除迎宾线路、主干道两侧和宾馆、酒店及旅游场所周边的违章临时建筑。加大对无证设摊、露天烧烤和野广告的整治力度。
加强生态化建设。研究制定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加强对现有游园、广场、公园等公共绿地的保护力度,坚决遏制开发建设项目侵占绿地山林和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发生。推进商业和商务区的公共绿地建设,实施主要广场、酒店和宾馆周边增绿添花工程。更换迎宾路草坪2万平方米,启动闲置地块绿化工程,继续做好垂直绿化工作,栽植各类树木3万株。加快推进“海昌市民健身公园”建设,形成生态城区品牌。继续增置垃圾转运设备,基本解决区域垃圾滞留问题。继续建设环保公厕,免费开放全区公厕。
加强停车场建设和管理。完成迎宾园停车场建设,重点推进人民路友谊商城区域、中山广场周边银行区域、天津街“老街”、天植商城地下停车场的建设。对区内闲置建筑空地、道路两侧及大型超市周边区域进行临时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加强交通组织管理,整治人民路、中山路及商业繁华区域违章停车行为,加大停车场管理,有效改善交通秩序,缓解停车难的问题。
(五)增强城区内涵实力,构建特色文化教育。
提升城区文化品位。制定实施中山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促进文化繁荣。设立文化、旅游专项资金,加大扶持力度。依托历史保留建筑、人文旅游、现代商务设施、休闲设施等资源,继续实施“打造文化中山”系列活动。以完善老虎滩海洋公园“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功能为牵动,开展“科教游”系列活动,促进海洋文化建设;以引进“老字号”商家和民间民俗项目进驻天津街“老街”为内容,举办商旅文联动系列活动,进一步传承商业文化;以人民剧场改造为动力,举办第三届“魅力中山”国际京剧票友节等系列活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以人民路和中山路特色专业大厦建设为载体,加强商务诚信合作,加快推动商务文化;以特色街区经营特色餐饮和酒吧为消费点,积极培育休闲文化;以迎接建国60周年为契机,以学校、社区、机关、企事业和广场、文体场馆为载体,组织开展有规模、有特色、有影响的系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完成中山区美术馆、少儿才艺中心和区情馆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文化馆、区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作用,充实文化内涵。
大力办好优质教育。坚持高标准均衡发展、高水平特色发展和高质量内涵发展,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年内,启动风景小学、三十五中学、教师进修学校3所新校舍建设,继续为中小学更新和配备教育仪器设备。继续推进校本课程开发、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教育发展,实现“校校有品位,校校有特色”。研究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制定中小学素质教育目标管理综合督导工作方案,成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小班化”试点工作。加强国际与国内教育交流与合作,建立国外国内教师教育培训基地。开发“菜单式”教师培训计划。建立研究型、创新型教师领导班子和团队,进一步增强对全区中小学的服务意识和引领能力。重视学龄前教育,加强对幼儿教育机构的监管;增大公办幼儿园所的比例,满足社会需求。继续加大力度解决退休教师房改补贴。认真落实“两免一补”,完善对困难家庭学生的就学补助政策,妥善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积极营造教育公平环境。
(六)保持社会和谐安定,加强维稳治安防控。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把加强平安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放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切实增强工作合力,不断提高社会联动调处能力。继续开展“大接访”活动,高标准建设信访维权中心,成立街道社会矛盾综合调处服务中心,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完善矛盾调处三级网络,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和初始阶段。继续拓展和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完善信访问题排查化解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深化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降低发案率,提高破案率,努力创建全国最安全城区。
加强安全应急管理。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完善标准化管理体系,杜绝重特大安全和火灾事故,坚决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继续开展“国家安全社区”创建和参与“国际安全社区”申报工作,争取全区进入“国家安全区”行列。进一步增强全社会防范风险、抵御危机、防灾减灾的意识,完善应急预案,搞好应急演练。
(七)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创新服务型政府建设。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提高公务员执行力和公信力的主要途径,是把科学发展示范城区建设推向深入的重要保证。要紧紧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努力做到“四个坚持”。
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服务程序。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坚持重大事项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和向区政协通报制度,高质量地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大力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区政府法律顾问团的作用,完善行政决策机制。进一步规范窗口单位的便民服务流程,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从权力下放、权力规范、权力运行、权力监督等方面,整体推进“阳光政务”。
坚持改革创新,提高服务水平。以提升行政效能为重点,坚持绩效理念,继续深化政府系统的绩效评估工作。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依法清理收费事项。继续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全面推行网上审批等便民、高效的管理方式。逐步完善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和街区管理信息平台,使社区居民在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等方面得到更加便捷的人性化服务。
坚持清正廉洁,保障服务成果。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一岗双责,以制度建设为重点,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坚持勤俭办事,深化节约节能机关建设。加大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招投标制度,扩大财政资金审计范围,加强财政和审计监督,调整优化支出结构。
坚持学以致用,强化能力建设。紧密结合中山区实际和工作需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核心内容,不断提高统筹研究、把握规律、超前谋划的能力,不断提高对内统筹、对外协调、推进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创新工作方法、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时不我待,新的使命神圣光荣,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博,开拓创新,为加快大连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让全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明山区政府工作报告篇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去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本届政府开局之年,也是经受严峻考验并取得新成效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带来的不利影响,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增投资、上项目、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在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30.4亿元,增长9.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2.9亿元,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6亿元,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6.8亿元,增长1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87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480元,分别增长11.6%和13.8%。
突出园区和项目建设,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优化工业发展布局投资1.2亿元,启动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分步实施平庄工业项目集中区企业搬迁;投资9000万元,续建开发试验区南片区基础设施;完善风水沟、云杉路、五家工业项目集中区设施功能,“一区四园”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狠抓项目建设,全年开工建设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5个,完成投资50.9亿元国电化肥、伊品生物、润邦结冷胶、河套酒业、大北农饲料、华阔铝业等项目竣工投产或试产,盛森硅业二期、环球锰业等在建项目加快实施,开磷瑞阳化工、科为博酶制剂、九桦化工等新建项目有序推进,兰达集团成功重组草原兴发,云天化120万吨磷肥、美丽河酒业等谋划项目进展顺利全区工业增加值实现124.1亿元,增长9.9%;新签约和引进项目42个,引进资金83亿元
提升农业服务水平,现代农业扎实推进。
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积极引导工商资本加快进入农牧业领域。和润、康绿源、伊利、大牧场、温氏集团、神舟集团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菜、乳、肉”产业基地规模不断壮大,全区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4万亩,奶牛存栏稳定在4.1万头,生猪、肉羊、肉牛饲养量分别达到13.5万口、13.6万只和11.7万头。规范有序流转土地5.3万亩,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协会35家,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2.8万户,农户与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推广高效节水灌溉2.6万亩。投资1.2亿元,实施扶贫开发、土地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和河道整治项目,农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元宝山镇被自治区列为新农村整镇推进示范镇,大北海村、长胜村、王家店村和北台子村被自治区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注重扩容提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围绕平庄和元宝山两个核心区,投资26.9亿元,新建重点商贸项目16个。新天地、宝山仕家、安达新世纪、广厦苑、西拉沐沦商业广场等城市综合体项目有序实施。平庄、美丽河、元宝山、风水沟煤炭市场和物流园区加快建设,创益、广厦、仁泰等煤炭物流企业逐步壮大。田野餐桌配送、恒伟冷链等农产品物流项目加速实施。宝山信息科技大厦等新兴服务业项目进展顺利。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9.3亿元,贷款余额108.5亿元,存贷比1:0.73。小额贷款公司达到8家,累计发放贷款16亿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不断改善。
注重规划先行,编制了平庄城区21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和平庄、元宝山两个城区重点地块修建性详规,完成五家镇镇域总体规划和3个重点村建设规划。投资2.5亿元,延伸改造红山路、银河街等7条城区街路;续建平庄乐园三期,规划建设古山国家森林公园,新增城区绿地21.4万平方米;完善供热、供水、排水管网41公里,升级改造平庄、元宝山镇污水处理厂,建成平庄三水源供水工程。美丽河镇被评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镇。集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城镇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区内班线公交化改造全面完成。叶赤线、锦白线铁路扩能改造和平元一级路前期工作有序推进。马家湾段公铁立交桥竣工通车。元宝山至辽宁老官地跨河大桥完成主体工程。建成通村油路32.9公里。稳步实施古山、元宝山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恢复土地4495亩。
加大民生投入,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全年用于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15亿元,较上年增加4.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1%积极扶持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创业就业,城镇新增就业323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2%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不断提高,工伤保险实现机关、企事业单位全覆盖城镇低保月标准和农村低保年标准分别提高50元和139元发放社会救助金1.5亿元投入1827万元,为3.9万户低收入农户每户发放1吨取暖煤旧小区节能改造26万平方米,农村危房改造2200户,供应保障性住房421户,安置采煤沉陷区居民1050户争取16个科技项目资金2080万元,赤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国家中期评估实施10所薄弱校改造和标准化工程高考本科上线率、重点院校录取率、万人口升学率继续保持自治区和赤峰市前列镇村综合文化活动站室功能不断提升,区文化馆、图书馆通过国家三级馆达标验收成功举办第十四届广场文化艺术节和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区急救中心和宝山医院外科住院楼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区被自治区授予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达到340元,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25万元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启动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共建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宗教、档案、人口计生、红十字会、慈善、关心下一代、残疾人工作和老龄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修订完善《区政府工作规则》和《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集中开展肃纪整风专项活动,规范公务接待,专项治理公务用车和办公用房。压缩“三公经费”2129万元,压减45%。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1件、政协委员提案156件。“六五”普法工作扎实开展。精减区级审批事项54项,取消收费项目8项。实施政府采购项目175个,节约资金1300万元。加强以科技防范为支撑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切实抓好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落实区级领导干部大接访、大走访活动,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强化应急演练,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不断提高。加强互联网建设与管理,应对处置网络舆情能力明显增强。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顺利通过国家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是区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拼搏进取、创新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我区改革发展并作出贡献的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地感谢并致以诚挚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元宝山区是欠发达地区这一根本区情没有改变,主要表现在:虽然经济在回升向好,但稳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产业层次低、结构单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转型升级任重道远;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生态建设任务艰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公务人员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改革创新能力不强、破解难题办法不多、抓落实力度不大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的关键一年。总的看,今年我区发展既面临着一系列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也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世界经济延续缓慢复苏态势,国内经济温和回暖,市场预期有所好转,特别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将进一步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国家治理大气污染、发达地区加速产业转移、自治区建设“五大基地”等机遇,为我区发展清洁能源、新型化工和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提供了广阔空间。但是,我们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我区已进入经济增长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财政收支矛盾凸显期相互叠加阶段。我们既要充分考虑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又要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根据区委七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推进经济转型为主线,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坚持不懈调结构、增投资、上项目,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51亿元,增长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3.4亿元,增长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9亿元,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5亿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3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100元,分别增长11%和1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经济转型,狠抓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整体实力。
围绕“扩大总量、优化升级”目标,依托项目建设,提升资源型产业层次,提高非资源型产业比重,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高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
加快工业经济转型。立足我区能源、化工、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和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实际,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蒙东地区清洁能源输出基地、新型化工生产示范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和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推动煤炭资源整合、扩大产能和企业兼并重组,加强与电力企业的合作,探索实施园区、大用户直供电,推进煤电产业融合发展,力促平煤、元电并购重组,早日实现煤电一体化。大力发展煤基精深加工产业,努力在生物化工、硅化工和玉米深加工等产业上形成地区优势和集群效应,尽快把新型化工产业培育成新的增长极。加快畜禽、乳制品、果蔬加工等项目建设,延长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尽快把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积极在矿山机械、汽车配件、建材装备等领域引入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建设一批高质量的项目,提高装备制造产业集约化、集群化发展水平。围绕“三废”再生利用,不断提高粉煤灰、煤矸石和焦炉煤气综合利用水平。加大建材、羊绒纺织、木材加工产业合作重组、转型升级力度,培育自主品牌。加快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围绕功能配套和内涵提升,优化城区和园区产业布局,加快基础设施对接互通,明确“一区四园”功能分区和产业板块,推动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优质资源向重点企业集中。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完善园区管理体制,赋予园区管委会更加灵活的职能权限,更好地服务园区企业。投资3500万元,完善开发试验区道路、给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启动2平方公里物流园、中电投2000万吨货场扩建和马林一次变工程,提升开发试验区的配套服务功能,力争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着力破解资金、土地瓶颈,健全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加快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创造条件启动二期工程,推动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稳步实施平庄项目集中区企业搬迁,统筹做好风水沟、云杉路、五家项目集中区的功能配套,提高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年内入园企业达到29家,新增产值11亿元。
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全年计划实施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5个,总投资138.4亿元。加快开磷瑞阳化工、伊品生物苏氨酸、温氏公司总部及饲料厂、美丽河酒业、汇香食品、天尊机电、贺邦机电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促润邦生物结冷胶、科为博酶制剂、九桦化工、河套酒业、大北农饲料、天华机械、华阔铝业等项目达产达效,推动国电化工、九联煤化、伊利乳业、大牧场食品扩大产能,争取云天化120万吨磷肥、华北制药等项目签约。
(二)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壮大产业基地规模,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优势特色农畜产品基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努力把我区打造成现代农业的展示窗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基地,争创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
提档升级主导产业。依托赤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按照“菜、乳、肉”产业布局,集中发展优质高效特色种养业。做精“菜”产业。整合优势资源,高标准建设和润、新朝阳山、锦绣山、新景东山、五家等设施基地,多元发展设施蔬菜、林果、花卉等特色种植业,新增面积1万亩,总面积达到15万亩。做优“乳”产业。落实自治区扶持规模奶牛养殖户和养殖场专项资金补贴政策,运作宏文集团和澳亚集团奶牛牧场园区项目,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进程,奶牛存栏稳定在4.1万头,年产鲜奶12万吨。做强“肉”产业。围绕温氏集团、兰达集团、神舟集团等龙头企业,推行畜禽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养殖,肉鸡、生猪、肉羊、肉牛饲养量分别达到300万只、15.7万口、15.6万只和12万头。
创新经营体制。通过整合、重组、引进、扶持多措并举,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家。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绿色有机品牌,带动规模扩张和品质提升,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订单、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配套开展技能培训,推动农民变身产业工人,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贴息、奖励等措施,带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农村和农民。积极发展各类农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推广“公司+新型经济组织+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降低农民经营风险,提高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强化科技服务、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支持企业建立全产业链运营发展模式,强化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菜、喝上安全奶。
夯实农业基础。大力发展节水、集约、高效农业,推广农作物和经济林膜下滴灌2.7万亩。投资460万元,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8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5700人。抓好重点区域造林绿化,新增绿化面积1万亩。实施风沙源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万亩。积极推广农业机械设备应用,提升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开展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耕地质量和种植效益。
(三)扩大城乡消费,提升产业素质,促进第三产业繁荣发展。
围绕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丰富业态、扩张总量,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着力加大平庄、元宝山两大商圈建设力度,优化业态布局,积极引进华联、乐购等商务品牌,增强核心商圈集聚辐射功能。加快宝山仕家蓝色港湾、新天地百姓生活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建设进度,有序推进食天下、广厦苑星级酒店等餐饮综合体建设,运作实施维多利购物中心、西拉沐沦商业广场等大型商贸项目。进一步完善元宝山汽车修配、平庄建材、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等专业市场服务功能,扩大经营规模,提升商贸层次。
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整合区内煤炭资源,吸引外埠煤炭进入我区,推进平庄、元宝山、风水沟煤炭交易市场和创益煤炭物流园区建设,扶持和培养煤炭经营龙头企业,打造蒙东辽西地区规模较大的煤炭物流集散地。充分发挥恒伟冷链储运、田野餐桌配送等项目的辐射作用,整合农产品物流资源,拓展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生产输出能力。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和基金组织到我区设立分支机构,增加信贷投放,实现规模扩张。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第三方金融中介机构、典当行等民间投融资机构。依托宝山信息科技大厦项目,推进电商产业集聚,促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扩大城乡居民消费。稳步发展房地产业,不断满足群众改善居住条件的刚性需求。加快发展社区医疗、信息、科技、托幼、家政、中介等便民服务业,打造10分钟便民服务圈。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和“南菜北运”工程,构建农产品城乡双向流通网络。推广农企对接、农批对接、农超对接等营销模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消费成本,提高居民消费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
(四)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重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以提高人居质量为核心,构建布局科学、产城一体、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化体系,使中心城区、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打造城乡建设升级版。
突出规划引导。尊重自然、尊重历史,进一步完善平庄和元宝山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开发试验区和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园区纳入城镇建设总体布局,统筹考虑,同步规划,使产城相互支撑、互动发展。编制好镇域总体规划,抓好中心城区重点地块、重要景观节点和新农村建设规划,逐步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
完善城镇功能。推进平庄城区工业企业“退城入园”,改善城区环境质量,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品位。依托西拉沐沦城市综合体,规划建设教育、文体、医疗、金融等城市必需公共服务设施,吸引周边居民入住,更好地服务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园区。同步实施道路更新改造、路网完善以及城区环路和出口建设,续建乐园三期。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启动便民市场建设,改造城区排水、供热管网,建设垃圾压缩站、转运站等公共环卫设施。立足服务开发试验区,加快建设元宝山城区商业、金融、公交站点、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发展餐饮、娱乐休闲、文教卫生等生活性服务业,为企业和员工提供就近服务平台。完善风水沟、美丽河、五家等中心城镇水电路等服务设施,运作实施立镇产业项目,增强城镇的承载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
促进城乡发展。运用市场化方式,投资2.6亿元,全面启动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安置房10.5万平方米,安置居民1412户。因地制宜推进后美丽河村、前进村等新农村示范点申报和建设工作。加快刘家店村、四合村城中村改造,运作实施风水沟镇、美丽河镇采煤沉陷区村民搬迁工程,引导农村人口就近就地向城镇转移,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开工建设平元一级路,完成元宝山至辽宁老官地跨河大桥工程,规划实施美丽河镇与辽宁热水镇道路连通工程。抓好农村公路联网断头路改造工程,鼓励公交班车向偏远村庄覆盖,构建出行便捷、安全畅通的路网结构。
(五)以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
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注重资源节约利用。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切实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着力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源地保护,确保全区水源安全。加快平庄、元宝山城区和开发试验区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严禁使用地下水发展高耗水产业,逐步使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全部使用中水,减轻地下水开采压力。加强项目用地管理和土地转让监管,严格按照投资规模和强度确定供地数量。开展闲置土地专项清理,杜绝圈而不建、占而不用行为。
严格节能环保约束。坚持底线思维,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强化建设项目能耗审核,确保新入驻企业符合节能降耗要求。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确保新建项目不欠环保账。进一步加强污染物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推进重点区域环境治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排污企业监管,确保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严查环境污染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施“绿山治河”景观系统综合提升工程,对古山、牛头山、锦绣山和花果山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恢复植被,开展绿化造林,构筑绿色屏障,打造树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生态城市。对老哈河、英金河、楼子店河和平庄旱河水系进行综合治理,建设滨河景观带,打造水在城中、依水而居的宜居城市。巩固创森成果,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五通七有”(通电、通油路、通自来水、通广播电视、通电话网络,有警务室、有幼儿园、有托老所、有卫生室、有便民超市、有健身广场、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要求,建设一批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农民新村。推动小五家乡实现生态立乡。实施乡村清洁工程,集中开展庭院绿化、改水改厕、清柴草、清除粪堆、清扫垃圾等专项治理活动,努力实现村庄美化、路院硬化和河渠净化。
(六)以推进机制体制创新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从区情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全方位扩大开放,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水平,激发科学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在经济领域方面: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在电子政务、物业管理、市政保洁等事务性管理服务方面,引入市场竞争,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并逐步推广到由政府承担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推进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简化住所登记手续。实行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把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扎实做好财政债券融资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工作。建设财政业务应用一体化平台,全面运行公务卡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在社会领域方面: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严格执行机构限额,严格控制编制总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进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分类制定考核内容,加大生态效益、安全生产、劳动就业和民生改善等指标的权重。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破解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难题。推动以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质量为重点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下力气解决城乡、校际之间差距过大问题;试点建立校长公开竞聘、教师轮岗交流机制。鼓励社会办医,取消以药补医,降低就医成本。落实好“单独两孩”生育政策。
积极扩大开放。抓住国家支持内蒙古发展和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更加主动地融入东北、环渤海和首都经济圈,围绕产业多元、延伸和升级,深化与相关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有针对性地搞好项目对接,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发挥企业招商引资的主体作用,围绕主导产品和上下游产品,发展精深加工和配套项目,促进以商招商。依托产业园区,强化平台招商。积极引进具有技术领先优势和处于行业领军地位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健全招商机制,广泛开展网上招商和中介招商,确保招商取得实效。全年计划引进资金100亿元,增长20%。
大力发展非公经济。认真落实上级各项扶持政策,促进非公经济做大做强。综合运用各种融资服务平台,着力破解融资瓶颈。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切实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建立健全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帮助企业培育和引进急需专业人才。密切监测成长型企业,高度关注新建投产企业,加快培育规模以上企业群体。大力培育本土企业,鼓励企业引联重组,开展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打造自主品牌,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谋划上市。
(七)致力民生改善,增进人民福祉,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坚持民生优先,办好民生实事,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大力实施扶贫开发。加大各类扶贫资金争取力度,实施整村推进、移民搬迁等重点扶贫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分类制定扶贫计划,推进产业化扶贫、项目扶贫、教育扶贫和医疗救助扶贫,年内确保3500人稳定脱贫。抓好扶贫与低保制度有效衔接,把没有生产能力的困难群众纳入低保范围,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
抓好创业就业。认真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非公经济促进就业。加强中小微企业创业就业服务基地建设,强化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税费减免政策扶持,为更多的劳动者提供创业机会。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统筹解决高校毕业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完善社会保障。稳步提高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率。建立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扩大新农合异地参合就医面,解决流动人口参合问题。适时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旧小区节能改造30万平方米,农村危房改造2500户。抓好政府办养老机构示范项目,鼓励居家养老。加快发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社会福利事业。
发展普惠事业。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抓好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项目,开展30个科技创新专项,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增加教育财政投入,加快实施校安工程后续建设任务,完成马蹄营子小学等7所学校义务教育标准化和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加快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民间资本兴办高标准幼儿园,新建小白杨和向阳幼儿园。加大文化惠民工程资金投入,配套做好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完善区文化馆、图书馆功能,建设元宝山区文物展厅和区综合档案馆,扩大文化资源信息共享。挖掘辽塔、静安寺等人文历史资源,开发历史民俗文化旅游。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素质。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网点建设,推动元宝山、风水沟和山前三所卫生院建成并投入使用。积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扶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探索非公立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八)改进社会管理,提高治理水平,建设平安和谐元宝山。
按照“稳定、安全、发展”的原则,强化综合治理,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充分发挥联合接访中心作用,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加强矛盾隐患排查,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接访、约访、下访、包案等制度,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规范信访秩序,健全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依法调解矛盾纠纷。
强化综合治理。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实现政府管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深化平安宝山建设,不断扩大技防联网覆盖面。严防严打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扎实做好社区矫正和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加强互联网建设与管理,正确引导网上舆论,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营造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舆论环境。
保障公共安全。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体系。强化道路交通、煤矿、非煤矿山、化工、建筑等行业和人员密集场所的隐患排查整治,突出做好重点区域、重点环节的消防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实现今年各项目标任务,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为民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着力打造为民、务实、清廉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
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充分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防违法违纪行为发生。坚持依法行政,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行使权力。坚持依法决策,全面落实“三重一大”议事规则,健全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集体决策制度,严格执行投资评审、政府采购等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与时俱进,建设学习型政府。
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加快推进干部观念转变,破除与转型发展不相适应的传统惯性思维,提高干部适应转型发展的本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加强政策学习和政治修养,提升干部把握形势、创新思路、破解难题的能力,培养造就勤学习、善思考、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坚持务实创新,建设效能型政府。
树立规则意识和程序意识,理顺部门事权范围,优化工作流程,着力解决职能缺位、错位等问题。深入推行政府绩效管理,量化、细化重点项目建设和重要工作任务,完善权责明确、追责到位的绩效管理体系,严厉查处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切实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坚持从严治政,建设廉洁型政府。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带头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厉行勤俭节约,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强化公车和公房治理,大力削减行政成本,将更多的财力、物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实行廉政风险分级管理,加强对行政权力的规范、监督和制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机制健全和制度执行上发力,努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工作的努力方向。让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深化改革的新机遇,凝聚起加快发展的正能量,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为率先在全市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明山区政府工作报告篇七
日在北京市房山区第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
各位代表:
我代表房山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550。
亿元,比上年增长。
7%。
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530。
亿元,增长。
5%。
区域税收完成。
247。
亿元,增长。
22%。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
50.15。
亿元,增长。
10%。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8%。
和
10%。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至。
1.65。
吨标准煤左右。
一年来,我们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用新思路寻找新出路、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推动房山全面走上了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一是顶层设计取得重大突破。与中关村紧密对接、联手打造中关村南部创新城,编制完成三年行动计划,已被列入北京市
“十三五”规划,为转型发展争取到了更高站位。二是创新创业环境加快优化。出台了。
个方面创新扶持政策,搭建了。
8
个创新发展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五个一”保姆式服务,设立。
10。
亿元创投引导基金和。
2
19。
128。
个项目,一批千人计划专家和行业领军人才汇聚房山。通过有力举措,房山开启了创新引领转型的新篇章。
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全力抢抓协同发展新机遇,瞄准前沿产业、先进技术着力优布局、调结构、引高端,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发展模式加速落地生根。一是服务首都金融创新取得战略性成果。顺应首都金融创新内在要求,全力抢抓首都金融功能外溢先机,推动北京基金小镇和互联网金融安全产业示范园成功落
“十三五”规划和市级重点项目,抢占了金融创新的制高点。目前,基金小镇入驻企业已达。
34。
19。
家,投产企业。
7
家,
10。
个高端项目即将入驻;长安汽车产销两旺,产能达到。
17.4。
万辆,实现税收。
12.4。
亿元,带动本地就业。
3889。
人,新能源汽车成为自主品牌的风向标。石化新材料基地建成投产项目达。
52。
7
大板块集成了。
27。
项行业领先技术,走在了国内科技农业发展的前列。中央休闲购物区(。
csd。
119。
家。三是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完善。北京石油交易所交易额达。
2.68。
万亿元,增长。
6.56。
倍。加快改革重组,粮油交易所建设扎实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壮大,企业总数达。
4000。
家。消费市场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
8.6%。
20。
万人,取得了环境改善、形象展示双丰收,房山的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高。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生态优先摆在突出位置,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彻底根除透支环境求发展的思维定式和生存土壤,推动环境建设取得了新突破。一是全面打响攻坚战,退低端取得显著成效。在区委清退低端领导小组坚强领导下,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形成高度共识,退旧建新、退低引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各级联动打歼灭战的氛围空前浓厚,共清退无证无照非法类低端产业
3255。
处,拆除违法建设。
152。
万平米,消除市级台账。
256。
9000。
万元,
pm2.5。
浓度持续下降。四是大力实施生态建设工程,环境承载力继续提升。完成平原造林。
2.3。
万亩,太行山绿化、京津风沙源治理、山区生态修复等工程稳步实施。第二阶段。
条中小河道治理基本完成,完成投资。
12.5。
亿元,启动三、四阶段。
5
13。
条登山步道,“要登山·到房山”品牌深入人心。
立足于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平衡性,充分发挥城市化在促投资、扩内需方面的拉动作用,加大力度争取政策支持,用好用活要素市场,城镇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一是城市转型发展迎来新机遇。我区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区,明确了做好产业绿色转型、本地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提升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水平四项重点任务,为加快我区城市转型注入了新活力。二是规划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107。
47。
万平米,开展转居安置。
1803。
5
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建设和。
1.5。
2000。
辆公共自行车,群众出行更加便利。良乡污水处理厂二期投入运行,南水北调良乡水厂开工。五是城市服务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实施了拱辰重点街区改造等工程,新城各组团建成区面貌持续改善,城乡结合部、景区周边、道路沿线环境不断优化。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启动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非正规垃圾处理场治理成效显著,在全市率先建成“第五空间”公厕试点。
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加大民生投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改善。一是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力度,实现城镇新增就业
1.8。
万人,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
1.7。
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
96%。
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56%。
8331。
套,改造老旧小区。
59。
万平米,群众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实施。
64。
个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黄城根小学和北京十二中房山分校建成开学,向阳中学教学楼主体完工。强化与市区三级医院合作,打造了一批科室品牌和名医品牌,区级医院服务能力得到提升。落实“单独两孩”政策,计生工作有序推进。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型市民文明教育体系进一步健全。圆满完成“北京市农民体育健身运动展示周”承办任务,展现了房山转型发展的新成果。加大文体设施建设力度,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主体完工,良乡体育中心二期投入使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长走大会、周末大舞台等活动品牌效应不断扩大,群众文体生活丰富多彩。全力打造房山文化金名片,推出《房山文学艺术精品大观》丛书,系统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房山文艺创作丰硕成果。四是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持续深入。加强精细化服务和网格化管理,加大危化品等重点行业安全隐患排查监管力度,着力提升防灾减灾和应急能力水平,做好食品药品、生活必需品监管,城市运行平稳有序。圆满完成“六五”普法和第九届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军政军民团结,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反邪教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突出抓好反恐防恐工作,圆满完成重大活动、重点时段安保任务,社会局面稳定可控。
紧紧围绕全区转型发展,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快用改革办法和开放途径破除各类障碍,体制机制创新取得了新成果。一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入。落实中央和北京市简政放权各项任务,承接市级下放审批事项
10。
项,完成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
111。
ppp。
)模式实施意见,在城市开发、基础设施、环境建设等领域全面推开,政府主导投资项目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设立金融工作办公室,强化为企业服务,采取股权信托模式、建立企业统贷平台、设立贷款风险补偿金等措施,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压力。三是公共服务领域改革全面推进。出台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实施意见,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与京能集团合作完成供热体制改革,与北京排水集团合作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北京公交集团合作推进公交改革,在供水、燃气、园林等领域改革也做出了积极探索,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新的提升。四是其它领域改革也实现了稳步推进。推动国企与中央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发展,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国有经济运行质量效益继续提高。整体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化课程改革,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取得突破。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推进医药分开,落实医师多点执业,加强区域医联体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开办医疗机构取得新进展。统筹抓好农村改革,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推行村集体经济事项权力清单,农村土地承包、租赁行为进一步规范。
一是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出台了规范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意见,制定了向区政府报告涉及重大项目建设、资金资产处置等事项的若干规定,制定行政应诉工作规则,政府权力运行进一步规范。加强财政支出预算管理,进一步规范了财政资金审批程序,重大财政资金支出均由区政府专题会议决定。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发挥最大效益。二是政府决策公开透明。制定了推进政府管理服务规范化透明化意见,进一步规范了行政审批行为、执法行为,权力运行监督得到加强。扩大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和范围,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三是督查督办力度进一步加大。围绕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和中心工作强化区级统筹,加强重大项目调度,采取挂账督办、专项督办、现场督办、通报考核等多种方式狠抓责任落实,重点建立了区政府班子成员带队督查检查机制,确保了市、区重点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四是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主动邀请区人大领导参加区政府常务会议,广泛听取各方面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一年来,共办理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
93。
件、政协委员提案。
126。
5%。
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切实查找整改不严不实问题,为转型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各位代表,
2015。
7.21。
”特大自然灾害等多重挑战,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的重大跨越。
一是有效应对新常态,综合实力稳步增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由。
371.5。
亿元增加到。
550。
亿元。
年均增长。
8%。
以上,人均。
gdp。
由“十一五”末的。
5444。
美元提高到。
8500。
美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
50。
亿元大关,年均增长。
1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
2400。
亿元,大幅超额完成。
1500。
亿元的规划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
230。
亿元,年均增长。
13%。
2010。
年的“。
3.9:64:32.1。
”调整为。
2015。
年的“。
2.4:53.6:44。
16。
条中小河道综合治理,累计完成平原造林。
15。
万亩,建成了滨水森林公园等。
35。
516.5。
亿元,
2015。
年的投入占财政支出总额的。
75.6%。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
38780。
元、
20690。
元,年均增长均超过。
10%。
就业形势稳中向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引进了武警总医院、北京小学、北京四中等一大批市区优质资源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市文明程度持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区始终保持了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回顾这五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
“十二五”时期是房山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结构调整力度最大、城乡面貌变化最明显、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五年来的成就来之不易,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得益于全区上下同心协力、真抓实干。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广大群众,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区中央、市属单位和驻区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房山建设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发展短板问题依然大量存在。主要是:新旧动能转化尚未完成,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创新发展能力有待增强;城乡建设短板明显,公共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城市综合承载力、宜居性不强,城乡之间发展不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矛盾较为突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教育、文化、医疗等方面与群众期盼还有很大差距,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政府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思想解放不够、工作落实不力、服务效率不高的现象仍然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着力加以解决,推动房山转型发展迈上新台阶。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北京市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阶段,更是房山区实现全面转型、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区委七届七次全会客观总结了“十二五”时期房山的发展成就,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区面临的发展形势,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房山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主要目标和重大举措,深刻描绘了房山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今后五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围绕。
“一个目标”,落实“两大定位”,加快“三个转型”、抢抓“四个机遇”,努力为首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贡献力量。
围绕一个目标:就是围绕打造。
“京保石发展轴桥头堡”,全面提升“内承外联”功能,着力优化“三大城市组团、三条城镇发展轴、两大功能发展区”的空间布局,把房山建设成为对内承接市区高端要素的主要承载地之一,对外面向首都新机场、辐射拉动周边河北省地区发展的重要节点,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旅游生态等方面率先实现协同发展,推动京保石发展轴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三轴”中的示范轴。
落实两大定位:就是赋予。
“一区一城”新内涵,更加突出生态宜居功能和创新驱动引领,在更高水平上建设新房山。一是推动生态宜居示范区闪耀京津冀,首都核心功能进一步增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有效破解,城乡一体化格局更加定型,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生产环境全面提升,力争把房山打造成为彰显生态优势、突出宜居功能、天蓝地绿水清的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示范区。二是推动中关村南部创新城强势崛起,中关村品牌效应持续增强,经济结构迈向高精尖,重点功能园区全面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金融创新、文化创新实现重大突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更加浓厚,创新驱动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力争把房山建设成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拓展区,成为首都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支撑高地之一。
加快三个转型:一是加快产业转型。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到。
2020。
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经济结构显著优化,服务业比重达到。
50%。
62%。
pm2.5。
等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
20%。
以上,空气质量达到市级要求。主要河道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山水林园路生态空间布局更加优化,首都西南生态屏障作用进一步增强。三是加快社会转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文化魅力更加彰显,历史文化与当代新文化交相辉映,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市民道德素质、科学素质、健康素质和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与广大群众息息相关的就业、就医、就学和住房条件大幅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城市治理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社会局面和谐稳定。
抢抓。
“四个机遇”:一是紧紧抓住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房山已经由首都郊区逐渐演变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重要节点,高端要素加速聚集的态势已然形成。我们要自觉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度谋划工作,一手抓好疏解淘汰,一手抓好承接提升,充分发挥京保石发展轴桥头堡作用,与周边区域加快实现转型发展、融合发展。二是紧紧抓住用好首都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重大机遇。创新驱动已经成为首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必须主动作为,继续深化与中关村合作,以打造科技、金融、文化三大创新平台高地为重点,以重点功能园区为载体,大力营造一流的创新环境,充分激发调动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全力建设好中关村南部创新城。三是紧紧抓住用好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重大机遇。要切实用足用活试点政策,坚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发挥好先行乡镇的示范作用,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的新模式、新途径,努力为北京乃至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四是紧紧抓住用好打造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的重大机遇。房山最大优势在于生态。我们要始终高举生态文明建设大旗,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以示范区建设为引领,积极打造高品质的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努力建设让群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绿色生态新家园,让生态成为房山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名牌。
根据区委。
“十三五”规划建议,区政府编制了《房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提请此次人代会审议。
各位代表,展望。
“十三五”,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发展目标催人奋进。我们坚信,经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房山的明天必将更加灿烂美好!
2016。
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按照区委七届七次全会的统一部署,深入落实生态宜居示范区和中关村南部创新城功能定位,以转型发展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创新,加快疏解承接,奋力打造京保石发展轴桥头堡,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2016。
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7%。
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
7%。
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7%。
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
以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500。
亿元,大气主要污染物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
5%。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努力抓好几方面工作:
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的最大关切,是转型发展的重点支撑。要坚持生态立区,以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一是持续扩大生态环境容量。
立足构建大生态绿色保障体系,系统提升生态服务价值,谋划好山水林田园综合治理。与周边地区联手打造环首都西南部国家公园,重点抓好太行山绿化、京津风沙源治理、矿山修复工程。全面启动南水北调绿道建设,实施小清河、刺猬河绿道提升工程,抓好青龙湖森林公园二期。完成粮田和菜田生产空间划定,严控面源污染,建设安全美丽田园。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园林绿化、供水排水等领域改革,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建管水平。
二是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
推进三、四阶段中小河道治理和大石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完成崇青水库大坝加固及环境改善工程。加快琉璃河湿地公园、长沟国家泉水湿地公园、张坊拒马河滨水生态公园建设。研究制定与乡镇街道水质挂钩的断面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工业企业、城乡结合部、民俗旅游村等地区污水直排治理力度。建成区污泥处置中心及周口店、河北污水处理厂,推进长阳、青龙湖、张坊、十渡污水处理厂项目。加快研究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探索建设海绵城市,促进城市安全与生态建设同步提升。
三是严格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
全面加快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进度,实施煤改电、煤改气
2.3。
万户,完成。
10。
万吨减煤换煤任务。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淘汰退出污染企业。
47。
100。
辆、公共自行车。
2000。
辆,多措并举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继续全力以赴清退低端,确保。
月底前全部退出禁止类产业,年底前完成限制类产业改造升级任务。健全项目准入评估机制,强化生态环境指标约束,严防低端产业死灰复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快集聚创新要素、补齐产业链条、优化双创生态系统,着力构建高端引领、配置齐全、布局合理、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一是着力提升创新驱动水平。
深入落实《共建中关村(房山)科技创新城行动计划》,围绕创新发展关键领域、前沿技术开展深度对接,重点抓好与智能制造、普惠金融、医疗健康、环保服务等方面产业技术联盟的合作共建,进一步厚植全区创新发展土壤,带动以跨界融合为特征的产业实体加速涌入。推进中关村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究院建设,吸引更多科研机构、创新团队入驻,加强科技孵化和成果转化,促进
“总部。
+
研发。
+
基地”联动发展,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区域创新的核心策源地、首都创新发展的示范田。深化主体功能区布局,不断拓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推动优客工场、创新谷、北大创业训练营等孵化器做大规模。发挥高教园区资源优势,健全校企地共建机制,加强与中关村智能硬件梦工场合作,推进中细软知识产权创新园建设,举办好创新技术大赛,不断丰富完善创业创新产业链和生态圈。
二是大力推动金融创新发展。
突出抓好北京基金小镇建设。要按照国际一流标准,以生态环保、智慧科技、宜居宜业、业城融合为目标,高水平编制总体规划,加快手续办理和征地拆迁,尽早开工建设。积极引导优质基金、衍生产业及相关机构入驻,力争到
2020。
年,入驻基金企业超过。
500。
+
基地。
+
150。
家以上,实现产值百亿元,形成完备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
三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认真落实
“中国制造。
2025。
”,着力引入“互联网。
+
csd。
市级商贸服务产业试验区建设,启动首创奥莱二期,打造胜茂广场等商业综合体,促进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做优做强建筑业、房地产业等优势行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依托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深化与保定市旅游协作,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四是进一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创新为企业服务方式方法,整合区内优质服务资源,建立统一高效的企业服务中心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用好各类融资平台,完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切实发挥好政府引导基金撬动作用,多渠道汇聚社会资本助推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造,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助推一批企业上市发展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快实现以管资产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帮扶力度,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落实
“百校千才进房山”行动计划,构筑人才高地。
发挥长良、燕房、窦店三大组团带动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引导、一体推进、特色发展,深入探索新型城镇化的新路径新模式,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
一是抓好统筹谋划。
突出以人为核心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制定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方案,为城镇建设提供科学指导。提高规划编制水平,深度对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坚持
70。
公顷。加强土地执法检查,严控新增违法建设,进一步消除市级台账。
二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以人口调减、用地集约、产业升级、环境改善、农民增收为目标,多措并举推进就地就近城镇化,着力打造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城镇体系。用好棚改政策,加快新城组团核心区、重点城镇中心区的改造升级,抓好城关中心区、拱辰渔儿沟、长阳黄管屯、琉璃河中心区、农业生态谷棚户区、燕山
7
个厂中村和河北棚户区改造,适时启动拱辰南关站一体化和张坊中心区项目,推动更多项目纳入市级棚改计划。深化与大企业合作、大项目支撑、功能区带动推进城镇化的思路举措,大力引进社会资本,充分利用好特色资源、优质资产,推进平原和山区乡镇城镇化,重点抓好统筹城乡新型城镇化良乡示范区、青龙湖国际生态文化创新区建设。探索农村集体土地开发利用的新途径,推进城乡结合部改造,突出抓好西潞街道“北五村”改造等项目。
三是完善城乡基础设施。
把打破交通瓶颈作为融入协同发展的头等大事,加快完善区域大交通体系抓好大通道建设,推进京良路、丰良路、
108。
国道新建(房山段)和京昆高速连通市区工程,争取启动与首都新机场联络线、轨道。
s6。
8000。
户,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和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做好“第五空间”公厕建设管理工作。
四是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
理顺城市管理部门职责分工,加快构建
+
5g。
实验区。着力提升城市形象,打造拱辰生态文化公园等一批精品景观。继续加大城乡环境整治力度,加强主要道路、旅游景区、繁华商业区等区域环境治理,突出抓好乱停乱放、黑出租、超载超限以及城市不文明经营行为的治理整顿,保持市容市貌整洁有序。
五是推进新农村建设。
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深入落实
2
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完成。
1.5。
万户农民住宅抗震节能改造,新打造一批市级美丽乡村。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软实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为转型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是发挥先进文化引领作用。
深入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市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挖掘用好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房山特色文化的主旋律,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的正能量。深入推进公共文明引导行动等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加强新型市民文明教育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引导社会崇德向善。推进学习型房山建设,打造一批市民终身学习基地。
二是加快文体事业发展。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化、均等化、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房山人民剧院和电影文化中心,组织好
95。
周年系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完善“一刻钟健身圈”,更新。
246。
套全民健身设备,为。
60。
个社区配备室外健身器材,办好房山区第十一届全民运动会。
三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着力推动文化创新,全力打造光合优创孵化器,积极培育文创产业新业态不断壮大文创产业实体,加快建设北京文化硅谷、云居寺文化景区,新引进一批大项目完善小微文创企业扶持政策,探索成立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抓好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西周燕都遗址、红歌源地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举办云居寺建寺
1400。
周年纪念活动。
保障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
一是扎实做好就业工作。
完善就业政策体系,促进城乡劳动力实现就业
1.1。
万人以上。建设规范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就业人员提供精细化服务。推进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建设,开发更多公益就业岗位,探索形成城乡一体的托底安置机制。研究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的衔接,重点抓好订单、定向、定岗培训,为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
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深入推进社保标准化建设,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推动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持续增长稳妥推进农转居安置工作,确保新增农转居安置社会保障率
100%。
2700。
套,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
8000。
套。启动第二批山区人口迁移入住工作。
三是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以中高考改革为导向,做好高中布局调整,改进教育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展义务教育阶段
“
2+1。
”文体工程,让每个学生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新改建。
3
所中小学校,加快建设北师大燕化附中综合楼,扩充。
1200。
个幼儿园学位。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名师工程,推动优质资源向山区转移,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引进市区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承接市属高校调整疏解,落实完善配套服务政策,重点抓好北京工商大学整体搬迁及全面合作工作。
四是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探索多元办医模式加快推进第一医院和中医医院新建工作,完成良乡医院外科综合楼主体工程,争取在承接引进市区三甲医院方面取得突破抓好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迎检落实
“全面二孩”政策,优化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
五是切实加强人口调控。
要严控人口无序过快增长,以业控人、以房控人、以证管人,完善以功能疏解带动人口疏解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出租房屋管理,做好人口监测预警,通过一系列组合拳,不断优化人口结构,健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促进人口规模与承接首都功能相适应、与新城建设相匹配、与产业发展相协调。要切实做好市区转移人口的承接工作,重点抓好转移人口保障性住房配建,全方位做好服务,为首都人口疏解做贡献。
六是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以创建首都安全发展示范区和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载体,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重点领域专项整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建设区食品药品安全监控中心。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能力。启动
“七五”普法,完成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切实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推进军地融合发展,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推动信访与调解对接联动,抓好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提高技防水平,完成视频巡控“天网”建设。依法打击违法犯罪,突出抓好反恐防恐,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及时高质量办理议案、建议和提案。
“一岗双责”。深化公车制度改革,严控“三公”经费。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强化廉政风险防控,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整治“四风”和腐败问题,切实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
各位代表,梦想承载希望,奋斗开创未来。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万众一心、砥砺奋进,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而努力奋斗。
明山区政府工作报告篇八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万山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2012年是万山区第一届政府班子开展工作的第一年,也是实施转型发展和“十二五”规划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政府工作全局,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扎实推进产业原地转型和城市异地转型,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转型步伐加快、综合实力增强、社会和谐稳定,完成了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2012年,预计完成全区生产总值20.78亿元,同比增长17.5%,人均生产总值达18389元,同比增长17.4%,其中:一产完成增加值5.26亿元,同比增长8.5%;二产完成增加值9.5亿元,同比增长17.8%;三产完成增加值6.02亿元,同比增长25.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5:46:29。完成财政总收入2.265亿元,同比增长49.58%;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73亿元,同比增长54.1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亿元,同比增长5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5亿元,同比增长13.95%。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同比增长34.6%,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6.9%。全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增幅在全市均排名第一,旅游总收入增幅全市排名第二。
工业经济迎难而进。
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完成33个工业建设项目,投资20亿元收储土地2000亩、平整1300亩;完成转型工业园区1号主干道、甘塘至农业扶贫产业园支干道、豹溪110千伏变电站二期扩建和老山口、张家山片区电网、光缆搬迁等工程建设工业企业发展加快完成16户国有企业改制,发展微型企业144户;新增民营企业228户,民营企业总数达373户,占全部企业户数的70.51%投入资金8502万元扶持企业发展,完成了18户企业技改项目编制和斯普、恒兴等5户企业技术改造工作,银河化工、隆鑫新材料等7户企业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企业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转型工业园区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基地,并纳入省级“511”示范园区培育计划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全年新引进招商引资项目87个,实现签约资金100.43亿元,到位资金48亿元,同比增长191%目前,入驻转型工业园区工业企业69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7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1亿元,同比增长46.5%引进了强民、宝鑫、金盛3家小额贷款公司资金2亿元,发放贷款1.5亿元
新老城区建设扎实推进。
投入资金14.9亿元,收储土地3400亩,拆迁527户;谢桥新区体育馆、游泳馆和莲花大道建成并投入使用,梵净山大道二期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南溪苑、万和星城、东太金鳞半岛房地产开发项目相继开盘,公安业务用房、谢桥消防大中队营房、铜仁市第八中学、规范化医院、北部片区一号道路、13个居民小区、城市给排水等重点公建项目已进入实质性施工;谢桥梵净山生态农业科技园、西南现代物流城、汽车配件城等商贸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老城区垃圾填埋场已投入试运行,麻音塘片区环境综合整治及宾馆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投入资金750万元,完成了新老城区道路硬化、维修、绿化亮化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硬化道路3.8万平方米,维修路灯450盏、公厕21所,新增小区路灯30盏,改建标准化公厕6所。城镇化率提高到35.1%。
农业综合能力明显加强。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3处,惠及群众5984人;完成黄道、高楼坪河流治理和23处抗旱应急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完成下溪至大树坳、黄道至深冲公路下溪段等通乡油路改造工程,建成通村水泥(油)路46.2公里投入资金462万元完成了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电表轮换3200户特色生态农业发展不断加快围绕果蔬、油茶、生态畜牧三大特色产业,投入资金5亿余元,开工建设了谢桥梵净山生态农业科技园、高楼坪生态农业扶贫产业园和鱼塘特色种养殖农业产业园启动了“三个万元”工程,新建蔬菜大棚450个,工厂化育苗中心4个,建成2000亩城区保供专业蔬菜基地,蔬菜、枣子、油茶、中药材、楠竹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5.54万亩充分发挥17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97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辐射作用,带动1.9万农户增收完成茶店农贸市场改造和鱼塘辣椒交易市场建设粮经比从2011年的48:52调整为43:57农村居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认真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发放各类惠农补助资金8569.75万元积极开展农业就业技能培训,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0人次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5亿元,同比增长15.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58元,同比增长18.5%通过积极争取,我区被批准为“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县”
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十五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投入公共设施和民生项目资金4.53亿元,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突出问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175万元,其中发放“妇惠家合”贷款资金2510万元,支持597户妇女创业,带动1800人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08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06人,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40元,同比增长15.85%深入推进农村扶贫攻坚工作,减少农村贫困人口8800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完成高楼坪乡“减贫摘帽”工作;完成155户易地生态移民搬迁主体工程建设五项社会保险参保2.75万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3.75万人,参保率达60%新农合参合率达98.76%,惠及群众31.5万人次,报销金额3441.45万元,报销比例提高了5个百分点;积极推进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明显提高发放城乡低保金4443.89万元,救助28.4万人次;发放救灾金799.52万元,救济2.9万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727万元,救助0.7万人次投入资金1299万元,实现71所农村中小学“营养午餐”全覆盖,惠及学生12892人;完成46名代课教师招考工作;义务教育初步均衡通过省级评估验收争取到省级投入1000万元,区级整合配套资金800万元,完成了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项目87个投资300万元,新修、改扩建村级活动室25个,化解村级活动室建设债务21.68万元村干、村医、计生专干待遇得到大幅提高中心幼儿园、谢桥片区廉租住房、教师周转房、扶贫生态移民、尾矿库闭库治理及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2012计生年度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7.21%,人口出生率为10.0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94‰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治理污染企业实现达标排放;争取项目11个,资金2142.54万元,完成植树造林2.9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0.15%文化旅游事业得到较快发展投入资金100万元,初步完成了《万山汞矿遗址申遗文本》编撰工作,万山汞矿遗址被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投入资金131万元,建成高楼坪、黄道、敖寨、下溪4个民族乡广播电视光缆干线;完成了446户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928场电影放映工作成功举办了“多彩贵州风”、贵州书画名家进万山和鼟锣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承办了铜仁市东片区首届老年人运动会,协办了铜仁市第一届体育运动会全年共接待游客31.2万人次,同比增长64.04%,实现旅游总收入1.81亿元,同比增长72.38%社会管理成效明显加快推进“天网”工程建设,在城区广场及要害部位安装了8个高清视频监控设备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90起,提供法律援助189件,接受社区矫正人员189人加大严打整治力度,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00起,查处治安案件195起;处理了一批进硐盗矿、非法炼汞等违法犯罪人员国防动员工作深入开展,民兵预备役队伍得到加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信访维稳工作,确保了党的十八大期间全区社会政治稳定
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依法行政意识不断提升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及社会舆论监督,按期办结人大代表建议96件、政协委员提案77件,满意率达90%以上“六五”普法扎实推进落实信息公开条例,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和电子政务,政府行政透明度不断提高机关作风不断改进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四帮四促”等活动,强化了为企业和基层排忧解困的服务意识,政风行风明显好转;实现市区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合署办公集中统一审批,受理群众办件16414件,办结16393件,办结率达99.87%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坚持从严治政,规范权力运行,用制度管好人、管好钱、管好事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完成审计项目52个,核减工程投资9000余万元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完善,廉政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同时,统计、财政、审计、国土等部门在当好参谋助手、规范投资管理、保障建设用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民族宗教、气象、商务、档案、供销、工会、妇女儿童、青年、老龄、残疾人、对台、科技及知识产权等工作均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总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齐心协力、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向政法干警、驻万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万山建设、为万山的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地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地方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在省、市排名依然靠后,离转型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二是后续产业发展能力不足,尤其是缺乏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支撑。三是安全生产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安全监管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四是政府及其部门的服务意识和执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战略部署的开局之年,是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启动之年,更是我区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201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省、市、区经济工作及区一届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产业原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不动摇,更加注重项目争取和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创新,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生产总值24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7%,其中:一产增长7%,二产增长26%,三产增长1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亿元,同比增长45%;财政总收入完成3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7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9200元,同比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30元,同比增长3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完成节能减排指标任务;全区物价总体平稳。
各位代表,制定上述目标,是我区加快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今年的目标和任务虽然艰巨,但我们具有诸多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发2号文件、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的深入实施和资源枯竭型城市支持政策的延续,加之今年中央出台了增加5000亿元财政赤字、350亿元预算内投资、发行1.2万亿元国债、保持贷款适度增加等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为我区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二是随着铜大高速公路、转型工业园区主干道、谢桥新区城市主干道等建成通车和玉铜快速铁路、大兴至茶店绕城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善,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全区干部群众盼发展、思发展、谋发展的愿望进一步增强,敢与高的比、敢与强的争、敢与勇的赛的斗志进一步提升,敢发展、会发展、能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更加突出项目建设,在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上取得更大成效。
当前,我区正值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抓项目建设就是抓发展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抓项目、增投入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围绕国家政策、产业转移重点和国发2号文件、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资源枯竭型城市确定的重点领域,根据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的投资政策信息,有针对性地规划、论证、编制和储备一批前景好、潜力大、对接性强的重大项目;加大跑省进厅、进京跑部的频率和力度,重点争取一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50个以上,总投资30亿元以上加大项目实施力度今年,我区将实施重大项目166个,总投资161亿元,确保完成投资54亿元重点推进玉铜快速铁路(万山段)和大兴至茶店绕城高速公路(万山段)建设加大项目督查力度全面落实“一个项目、一个县级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支队伍、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六个一”项目管理机制,进一步落实项目推进督办制、倒逼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简化重大项目审批程序,畅通重大项目“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绿色通道,坚持实行牵头部门负责下的联合办理制,限时办理、按期办结,为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重点突出工业园区建设,在提升工业化水平上取得更大成效。
围绕建设省级经济开发区的目标,不断完善工业园区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着力调整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壮大传统产业、培育后续产业,推动我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完成工业投资20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亿元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土地收储2000亩、平整1000亩以上,开工建设工业园区220千伏变电站等项目,按照“五通一平”的要求,着力完善老山口至万山司园区1号主干道两侧给排水、供电、通讯等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完成12万平方米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巩固发展现有产业加快汞化工、铁合金、锰及锰化工三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竞争力,确保三大传统产业工业产值分别实现12亿元、8亿元、5亿元积极创建国家级汞化工深度开发和钾矿资源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加快发展后续产业加快新建项目推进速度,力争隆鑫新材料(二期)、兴隆锰业(三期)等20个项目开工建设;力争银泰铝业(一期)、昊海化工等25个项目建成投产;继续落实“3个15万元”政策,扶持壮大一批微型企业,力争实现新增工业产值15亿元加强工业服务和调度进一步完善县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制度,积极帮助在建和投产企业解决生产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排忧解难,共谋发展
(三)重点突出谢桥新区建设,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取得更大成效。
围绕建成黔东园林新城的目标,高标准抓好谢桥新区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加快城市建设完成规范化医院、铜仁市第八中学、公安业务用房等公建项目建设,建成楚溪大道、北部片区一号道路、给排水一期工程和凯潮溪、木杉河景观主体工程开工建设谢桥北部片区二号道路、铜仁市第八中学至莲花大道连接道路推动宗颐、桃源居、香悦公馆等项目开盘售楼,加快东兴汽车配件城、商会大厦等一批商贸、酒店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西南现代物流城、万和星城、代门坡片区城市综合体建设,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同时,进一步完善万山老城区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城区服务功能,重点完成郭家廉租房至武装部段道路绿化、亮化工程加强城市管理按照“一城两区”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五城联创”和“整脏治乱”活动推行网格化管理,不断加强城市管理队伍建设,加大城管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有序推进老城区公共交通规范化管理,规范城乡居民出行交通秩序,集中整治农贸市场和商贩占道经营行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进小城镇建设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为载体,大力推进万山镇市级小城镇建设,抓好茶店、高楼坪中心城镇建设,扩大乡镇中心集镇的辐射面,吸引边远山区、石漠化严重地区、地质灾害隐患地区的农户向中心城镇转移,力争城镇化率提高到38%以上
(四)更加突出特色生态农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上取得更大成效。
以发展城郊农业、保障城市居民供给为目标,坚持发展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小云南中型水库,完成弄岩山、东风、上坪、烂泥垅、红星等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好敖寨、下溪、石竹堤防、农村安全饮水和供水水源改扩建工程完成塘边至挞扒洞、江屯至登峰、唐家山至垢溪等通村公路整县推进项目100公里;完成投资1800万元的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项目118个;启动实施486万元鱼塘片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抓好特色生态种养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以实施“三个万元”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项目为支撑,整合涉农资金,集中连片发展果蔬、油茶、中药材、楠竹等特色产业,力争种植面积达16.4万亩,其中万元田1万亩、万元山1万亩和蔬菜保供基地4000亩以上,确保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种植业面积比重达到58%;在大力发展优质生猪、肉牛、肉羊养殖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獭兔、绿壳蛋鸡、大鲵、竹鼠等特色养殖,实现畜牧业产值3.41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38%以上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加快推进谢桥梵净山生态农业科技园、高楼坪农业扶贫产业园和鱼塘特色种养殖农业产业园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引导农业企业进园入驻,确保全年新增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农产品加工率提高3个百分点培育一批管理规范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实现产业化生产、市场化经营;加快农产品商标注册、国家食品质量安全认证的申报及名特优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打造,提高我区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积极支持和泰茶业公司开展上市工作
(五)更加突出改革创新,在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上取得更大成效。
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就要在体制机制上勇于先行先试,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深化财政金融管理改革推行公务卡制度改革,提高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效率;继续支持开源投资有限公司做大融资平台,实现融资4亿元;鼓励有实力的小额贷款公司申报村镇银行,成立1至2家小额担保公司,力争每个乡(镇、办事处)成立1家以上小额贷款公司;鼓励条件成熟的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积极创建黄道侗族乡信用乡和组建1个以上农村资金互助社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证、宅基地使用权证、林权证、农村住房产权证和知识产权等抵押信贷工作加快土地管理创新和矿产资源改革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试点,盘活存量土地,提高未利用土地的使用比例,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深化矿业权有偿取得和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加强矿产资源收益的征收和管控推进行政区划管理改革完成茶店镇改街道办事处工作,启动高楼坪侗族乡改镇工作,拓宽城市发展空间,提高城镇化水平深化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网上业务办理和跨区域异地就医及时结算服务,不断提高医疗保障待遇和服务水平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筹资和支付方式、公办医疗机构改革,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再提高报销比例5个百分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行政审批管理,简化审批流程,实行部门限时办结和限时答复制,推行项目全程代理制、工业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制,提高服务效能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加强行政、专业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考、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缓解当前我区各类人才紧缺的现状
(六)更加突出招商引资,在扩大对外开放上取得更大成效。
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引进更多更大更好的企业落户我区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硬环境;增强服务意识,继续完善集中窗口服务部门管理,提高部门行政效能,不断优化投资软环境,营造“亲商、爱商、富商”良好氛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主抓手,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优化招商机制,围绕工业、农业、旅游业、市政建设、商贸物流等重点领域,组建产业招商小组,深入开展产业招商;加强对广州、重庆、青岛、杭州4个定点招商联络处的跟踪服务,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湖南等区域对接,切实提升招商成效;主动对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以汞、锰下游产品、新能源、新型建材产业链招商为重点,开展定向招商,大力引进经济规模大、资源消耗少、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力争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40个,项目签约资金突破160亿元,力争到位资金53亿元,同比增长11%
(七)更加突出保障民生,在推动和谐万山建设上取得更大成效。
民生工作始终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我们将始终坚持优先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的问题,着力改善民生,保障安居乐业,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积极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完成铜仁市第八中学、大坪、茶店、鱼塘、敖寨中心幼儿园和鱼塘、大坪中心完小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重点抓好谢桥新区初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初步化解谢桥新区“大班额”问题;启动中等职业学校搬迁工程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成五项社会保险参保2.81万人次,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4.92万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0.41万人完成老年公寓养护楼建设规范城乡低保工作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继续实施冬春粮食救助、城乡低保提标等相关救助工作加大对大学毕业生、失地农民、返乡农民工等创业就业支持力度;规范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50人;城镇新增就业1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2400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300人大力推进扶贫攻坚投资6400万元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实现搬迁安置820户3200人;完成鱼塘、大坪、黄道、敖寨、下溪5个民族乡“减贫摘帽”工作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建设3569套保障性安居住房,其中:廉租住房1000套、公共租赁住房987套、城市棚户区587套、国有工矿棚户区394套、教师周转房396套、计生周转房205套;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着力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让广大群众吃上放心食品;深入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确保参合率达95%以上;逐步建立覆盖全区的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区、预防在基层”的目标统筹推进人口计生工作以巩固“国优”为载体,健全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提升人口计生信息化和计生全程管理服务水平,确保实现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双降”目标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完成“村村通”、“户户通”工程;认真做好2014年铜仁市第二届体育运动会筹备工作;抓好汞矿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大国家矿山公园、夜郎谷风景区、挞扒洞景区开发力度;完成《万山申遗文明图志》、《万山特区工业志》的撰写和出版工作,编制完成汞矿遗址保护和利用规划;启动反映万山精神主体广场和汞矿遗址文化体验旅游一条街建设,加强汞矿遗址文物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好生态恢复项目,完成大水溪尾矿库上游矿渣清除工程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督促企业完善污染防治设施,继续确保排放达标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恢复工程,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1.5%扎实推进“平安万山”建设加强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增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公共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能力;加大各类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和监管力度,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深化“天网”工程建设,努力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防邪反邪”工作,严厉打击入室盗窃、“三强”和非法进硐盗矿等违法犯罪行为,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打击的高压态势扎实推进“六五”普法,加强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工作;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同时,积极支持国防建设、法院和检察院工作,大力支持人民团体依法依章开展工作,统筹推进气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质监、商务、供销、科技及知识产权等工作
(八)更加注重政府自身建设,在提高科学发展能力上取得更大成效。
复杂的经济形势、繁重的发展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围绕万山转型发展的大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市委“十项规定”,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作风,优化发展环境,狠抓工作落实,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和施政水平,努力建设规范有序、务实高效、勤政廉洁的政府推进依法行政,着力建设法治型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及社会舆论监督,坚持重大工作报告和通报制度,坚持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制度,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强法制、诚信和人文环境建设,着力营造公平、高效、有序的社会环境,让投资者和创业者安心创业、放心发展加快职能转变,着力建设效能型政府大力弘扬雷厉风行、埋头苦干的作风,真正做到定下来的事坚决完成,看准了的事一抓到底加大督查力度,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建立重要工作推进责任追究制,严格奖罚措施,对违反规定的,必须严肃问责改进干部作风,着力建设务实型政府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区政府及其工作部门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基层,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形象在一线树立坚持把群众呼声、意愿和诉求作为施政理政的第一信号,决策依民而定,执行因民而为,绩效为民而求探索和完善各种形式的便民利民服务措施,面对面接访,心贴心沟通,实打实办事,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坚持从严治政,着力建设廉政型政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快构建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加强勤政廉政文化建设,既不因小事而不为,也不因事小而不严,切实增强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的勤政廉政意识完善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深入推动节约型机关建设,积极推进公务消费和公务接待制度改革,大力削减行政成本,把有限的资金资源用在科学发展和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万山正在加快崛起,前景无限美好,形势催人奋进,任务艰巨光荣。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旺盛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为建设贵州工业重镇、黔东园林新城,为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共同创造万山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