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2023年国有企业管理论文选题方向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思考论文(精选10篇)

2023年国有企业管理论文选题方向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思考论文(精选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2 05:07:11
2023年国有企业管理论文选题方向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思考论文(精选10篇)
    小编:念青松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2023年国有企业管理论文选题方向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思考论文(精选10篇)

国有企业管理论文选题方向篇一

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资产种类繁多、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总体较低、国有企业在危险性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创新等方面:1.国有企业资产种类繁多。实践中,国有企业资产的种类比较多,既有土地、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也有股权、知识产权、商标等无形资产,不同类型的资产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管理要求,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建立根据不同类型资产的不同管理模式。2.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总体较低。目前,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一般依赖于一个非自动化的、以纸张文件为主要载体的管理模式,导致国有企业资产信息的高度碎片化、离散化甚至是信息缺失,特别是在资产信息变动的情况下,关于资产的情况难以及时服务于决策的需求。3.国有企业在危险性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创新。国有企业在危险性资产的管理方面缺乏制度创新,特别是天津爆炸事故所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为国有企业创新危险性资产管理模式提出了重大现实需求,国有企业在危险性资产管理方面必须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实现资产的定位、移位的实时动态化管理。

二、基于b/s模式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用户需求分析是进行系统框架设计和开发的重要基础。根据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现状,对基于b/s的架构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提出以下需求分析:1.系统需要对不同的用户给出不同的权限,所有的用户都可以修改自己的用户密码,系统管理员也可以修改其余用户的密码,所有的用户都可以进行多窗口操作。2.系统需要能对资产的基本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的管理。资产的基本信息包括资产的类型(如属于有形资产或者无形资产)、资产的原始获得价值、资产的权属变动情况、资产的使用周期和资产剩余使用期限等信息予以记录。3.系统需要能对资产进行分类管理。首先,应将资产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在有形资产类别内,应进一步区分为土地、设备等类型有形资产,在无形资产类别内,应进一步细分为股权、知识产权、商标等类别。4.系统需要能对资产进行动态管理。系统对资产的动态管理主要体现在,一方面,能够对资产的增加,包括资产数量的增加、资产价值的增加等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另一方面,能够对资产数量的减少、资产价值的减少等信息进行动态管理。最后,资产的动态管理还需要能够对资产产权的变动情况进行动态管理。5.系统需要能对资产进行查询管理。系统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对资产进行查询,例如可以通过设置资产的获得年限作为索引对资产进行查询,也可以根据资产价值作为索引对资产进行查询,并可以进行联合索引。6.系统需要能对资产进行报表管理。系统能够对资产进行报表管理,一方面,系统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形成关于资产情况的可视化界面;另一方面,系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对查询到的资产情况生成相关报表。7.用户需要同时看多个表,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因此需要能够对多窗口进行操作。8.系统运行在windows平台上,要求有一个较好的图形用户界面,操作要求具有便捷性和良好的人机交互性。9.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具有好的可扩展性,以便根据实际情况添加新的功能。

三、基于b/s模式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架构技术框架

三层架构是指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表现层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时的所见所得,表现层最重要的要求在于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性和界面友好性;业务逻辑层是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的处理;数据访问层则直接操作数据库,主要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更新、查询等。根据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提出的用户权限管理、资产进行分类管理、资产动态管理以及资产查询和报表管理等需求,为了提高代码的可移植性和系统的可维护性,系统开发采用三层架构技术,按照层次来搭建系统开发框架,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到了中间层进行处理,使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通过com/dcom通讯与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减少各层之间相互依赖程度,降低系统耦合度,减少因需求调整而导致的修改,提高系统开发效率。

四、对b/s模式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功能扩展的思考

根据基于b/s架构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技术框架设计,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功能的角度出发,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应进一步完善资产监控机制、移动管理机制、决策支持机制。1.资产监控机制。传统的具有危险品特征的资产管理一般依赖于一个非自动化的、以纸张文件或者条形码为基础的系统来记录、追踪进出的危险品,完全由人工实施仓库内部的管理,因此危险品库管理的效率极其低下,所能管理的危险品库规模也很小。为了解决具有危险品特征资产的管理问题,基于b/s模式的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可以嵌入射频识别技术模块,设计基于rfid的危险品处理智能管理模块。它对危险资产到货检验、入库、出库、移库移位、危险品库盘点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保证危险资产管理各个环节数据输入的速度和准确性,确保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库存的真实数据。采用rfid技术后将为企业带来了巨大效益:(1)节省人工采集数据成本;(2)自动化的危险品库管理作业,提高工作效率;(3)减少管理成本和人为差错;(4)更精确的危险品库存盘点;(5)增加管理人员的安全性;(6)使整个系统的管理现代化。2.移动管理机制。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移动终端用户的高速增长,移动办公成为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工作的新模式,也成为工作的新常态,基于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移动终端的app程序几乎能够实现传统固定终端能够实现的全部功能,并极大提高工作的便捷性。匹配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工作的新模式,基于b/s模式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也应该考虑开发基于各种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从而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效益。3.决策支持机制。网络化和信息化时代的资产管理能够储存关于资产管理的诸多数据,以数据为分析基础,综合运用聚类、机器学习、分类、模式识别、专家系统等方法,发现隐藏在海量数据中的信息,以及数据之间的关联规则,能够通过数据的深度挖掘形成资产管理过程中的有价值知识,而这些知识能够为资产进一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因此,基于b/s模式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也应该考虑开发基于数据挖掘的决策支持模块,从而提高资产管理工作的智能性。

五、结语

国有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国有资产覆盖面较低、国有资产缺乏动态管理、危险性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滞后等问题。在对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b/s架构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三层系统架构设计;根据基于b/s架构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技术框架设计,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功能的角度出发,提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应进一步完善资产监控机制、移动管理机制、决策支持机制。后续研究过程中,关于资产监控机制、移动管理机制、决策支持机制的功能实现是本文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云庆辉,李向东,罗宝兰,段晔.基于b/s架构的器材设备科管理信息系统探析之二:固定资产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15,(2):141-143.[2]鲁力群,赵静,毕立祥.基于b/s模式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45-48.[3]许宏,刘艳,赵文东.基于b/s模式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2010,(12):107-109.[4]覃事刚,刘建勋,王俊丰.基于web服务的医疗信息集成平台hiip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12):192-194.[5]何琪.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项目信息管理中的运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3):41-42.

国有企业管理论文选题方向篇二

网络监控系统模块可以分为多个分项,如用户登录、用户管理、单位管理、网络连接监控、网络流量监控、危险数据报警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等,不同模块功能不同,相互之间具有一定联系。例如系统登录模块,操作人员将用户名、编号、密码等信息输入到登录界面,然后通过与数据库内信息对比一致,允许进入系统,相反会显示信息错误,拒绝进入系统[2]。网络流量监控模块,即主要对网络流入流出数据进行监控,包括流入流出数据总量、速度、最高速度、平均流速等。

2.2输入输出设计

2.2.1输入设计

要保证系统输入数据的正确性,系统设计时应遵循“简单性、最小量、早检验、少转换”原则,对统计报表与数据库内容选择相同设计形式。通过delphi中数据存取组件建立应用程序实现数据库的连接,保证用户在任何输入界面输入数据均可以对应数据内字段,满足信息输入需求。

2.2.2输出设计

输出设计时需要综合分析用户需求,遵循易操作原则,提高交互界面的友好性。系统信息录入、数据检索以及统计分析通过交互界面完成,利用delphi专门设计统计分表报表进行打印[3]。其中,对于打印硬件的设计,应能够直接通过各类型显示终端、多媒体设备完成显示输出,以及能够利用各类型打印机完成文件的打印输出。

2.3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目的是提高计算机数据信息的存储,分为规范化设计、数据、实体、关系的完整性设计、建立数据库实体与对象以及数据库设计文档等。java应用到数据库设计,为一种数据访问机制,可以提供统一接口来访问各类型数据库服务器,通过应用程序来实现与数据库的稳定连接。本文分析系统,数据库设计共包括两个部分六个数据表,一部分为本地数据库,包括网络流量表、本机详细表与网络连接表。另一部分为远程数据库,包括网络流量表、网络连接表、单位表以及用户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国有企业管理论文选题方向篇三

1导言

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是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自然资源承压能力面临挑战。而资源性国有资产的流失、资源利用率不高是一大因素。主要原因是资源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的缺陷。文章结合笔者工作实际,基于产权视角下提出深化资源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改革的举措,借此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2资源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权责不清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自然资源属于全民所有,国家代表人民行使对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其任何个人、组织都没有权利随意处置自然资源。只有国家权力机构能够作为这些自然资源的最高、最终代表。但是,我国的资源型国有资产分散在各级部门、政府中,涉及自然资源管理的行业包括了水利、煤炭、金属、石油、国土、农业、海洋、旅游、环保、规划等,这些行业分属不同行政部门管理,一定程度上又隶属地方政府管理,由地方政府和当地的资源型国有企业进行独立决策。这就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多头管理,进而出现了权责不清、利益互抢、责任互推的情况。

2.2资产流失严重

以煤矿行业为例,由于我国长期以来追求粗放型的发展,使得煤矿资源采掘投入高、资源消耗过快、利用率不高。多年来,煤矿企业的回采率不高,有些地方甚至是“半采半扔”。大型国有企业的回采率在40%左右,小企业连15%都不到,远远低于60%的国际平均回采率。以2013年的数据为例,国有企业仅仅是矿产资源的采掘损失高达1.55万亿元。

2.3综合利用率不高

短期行为突出、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是资源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另一弊端。以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为例,总体综合利用率偏低,粉煤灰利用率47.7%,煤矿石为35%。自然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短视行为很突出。很多国有企业拥有短期的使用权,所以为了短期利益,企业只进行开采投入、不进行污染治理、提升矿产利用率,进而造成了矿产资源浪费、环境污染。

2.4使用价格偏离市场机制

国有企业资源无法完全资产化,也是限制国有企业资源的勘探、开采、使用与保护的因素,这样很容易忽视资源资产化后以资本的视角进行管理和为企业未来带来收益。很多资源型资产在定价过程中只考虑到了矿产的开采、使用、运营、维护的成本,忽视资源的未来收益。容易造成资源型国有企业在将产品进行销售过程中,偏离考虑市场因素,过低的资源价格投入容易造成产品的浪费。

3原因分析

3.1产权主体的缺位和越位

主体缺位就是该管不管;主体越位就是不该管要管。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产权界定模糊,国有资源资产的管理非常混乱,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缺乏协调机制,权责利界定不清。法律上规定了全民所有,但是实际执行中,主要通过地方部门的行政手段进行。导致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难以一致。加上分类管理过程中,多个部门管理资源产权,造成了相互争抢,影响正常管理。

3.2委托代理风险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只要产生委托—代理关系,代理人就容易发生道德风险,造成委托人利益的损害。资源型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公众与国家、中央政府和地方部门、地方部门与开发企业三层关系。其中,公众和国家利益一致,不存在风险。中央和地方往往因为利益不一致,地方偏重提升政绩,容易造成过度开发、寻租。地方部门和开发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有可能企业不具有合理开采能力。多层次的代理造成了资源浪费、国有资产流失。

3.3对被管理人的激励约束不足

被管理人包括了资源型国有企业、地方相关主管部门,对他们的激励、约束不足,失去管理的有效性也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我国规定,自然资源的开采使用期限为不超过50年,企业为了获取自然资源许可,在有限时间内获取足够经济利益,最快的办法就是尽量开采。如果采用一些环保的技术、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往往会造成时间的拖延、财政上的压力。国家又没有对环保创新技术给予必要的激励,使得企业创新力量不足,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消耗。

3.4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

当前在资源开采使用过程中,对企业仅仅征收资源开采税、资源补偿费,仅仅面对土地资源、矿藏资源进行征收。多数国有企业依然是依靠行政方式获得这些自然资源,这些资源的生态成本并没有被纳入到资源整体价格中。

4基于产权视角下的资产管理体制创新措施

4.1明晰产权,统一管理

建立统一、权威的资源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加强国有资产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有效管理。改变当前分头管理的弊端,可以通过国资委牵头组织,使得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政府形成制衡,约束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随意批准的行为。另外,产权明晰有助于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管理,有效保护国家所有权的收益利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增值,促进自然资源行业的良性发展。

4.2改革现有资源型国有资产产权制度

当前我国国有资源资产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产权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相适应,没有对自然资源进行细分,统一采用一个产权制度。对于矿藏、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具有可枯竭的资源,要采用国家所有,强化开采许可的认证程序科学性,避免地方政府的寻租行为。对于草原、森林、动植物等生物可再生资源,可以推行产权多元化,打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个人所有的多元产权体系,通过市场手段抑制乱砍滥采,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水、土地等非生物可再生资源,个人与组织可以通过交一定租金的形式获取资源使用的权利,要健全法律制度,适当条件下延长资源使用期限,促进使用权所有人的权益保护和长期行为。

4.3不断完善约束激励制度

委托—代理理论的道德风险防范关键问题在于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于代理人、委托人行为的激励和约束,要协调两者利益,实现正激励、负激励两种手段。正激励是以代理人和委托人目标相一致的标准,借此衡量与确定代理人的奖励水平。对于资源型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政府的管理人员还可以以职位升迁的方式作为激励,对于表现良好的组织机构和企业可以采取表彰、政策扶持、税费优惠的措施。负激励是通过制度克服代理人采取机会主义的行为,包括行政处罚、法律处罚、退出处罚等手段。负激励的关键在于制定公平、透明的运作机制,防范为主、惩戒为辅,避免代理人的道德风险为目标。

4.4建立科学定价体系

应当组织各个领域的专家,借鉴国外经验和技术手段,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形成一个以市场供求为导向、生态和谐为目标、市场机制为效率的资源定价体系。让资源的生态价值能够反映在供求关系、市场价格上,实现资源配置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秀芝.基于国有煤炭企业深化改革的思考[j].商业文化月刊,2015(9).[2]高平湖.国有企业机制创新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3]王金存.从国有企业发展的世界趋势看我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途径[j].世界经济,2000(2):68-72.[4]汤吉军,年海石.沉淀成本、资源型国企垄断与改革新思路[j].江汉论坛,2014(6):5-10.

国有企业管理论文选题方向篇四

一、水利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的意义和作用

顾名思义,考核是以工作业绩为基础实行的奖优罚劣,考核应该采取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发挥行政管理人员对普通员工的监督、指导、管理和激励的作用。考核可以调动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为水利部门的效益和工作质量更上一层楼提供便利条件。绩效考核的意义在于:第一,绩效考评的出发点是水利部门的发展目标,这样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就和水利企业其他职工的人事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了,对实现水利发展目标具有促进作用;第二,绩效考评是有自己制度性的规范和方法的,而不是随意的、没有目的性的考评;第三,水利行政人员的绩效考评是对行政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进行的可观公正考核,对于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大有裨益。

二、水利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现状

首先,在水利行政部门工作的管理人员一般是学历比较高的人员,在水利部门行政管理人员中,本科学历以上的工作人员已经高达80%,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利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对象将是素质高、专业性强的专业水利人员,这就对他们的工作能力和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但是,水利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却没有随着他们工作能力的提高而获得相应的增长,这在无形中打击了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停留在德、勤、能、技这几个原则性的考核指标上,这样的考核指标在实际操作中难以保证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情况严重的时候,会造成水利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矛盾和误解,这对他们的本职工作能力的发挥是一个很大的弊端。

其次,水利行业普遍认为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是人事部门一个部门的责任,而没有意识到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是整个部门的工作。这就导致水利部门出现这样的情况:每年人事部门下发文件,各部门按照表格填写,考核的结果设定为优秀、合格、不合格等几个项目,并且企业给优秀的名额设定了上限,很容易出现轮流坐庄的现象,将绩效考评集中在一个小小的表格中,其考评结果自然不会理想。

三、建立健全的水利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

首先,企业应该进行岗位分析,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义务。建立完善的岗位制度,可以避免不同岗位之间的工作职责出现重复,并且在明确的岗位职责要求下,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容易被激发出来。对于水利行政管理人员,企业应该进行目标引导,在考核指标设置上应该突出行政管理人员本职工作和义务的完成情况,使水利行政管理人员明确各自的工作目标和职责,让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紧密联系起来,让企业内部所有的员工都参与到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之中来。

其次,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应该遵循系统性的原则,完整的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评应该把水利行业战略定位、绩效评估方法和标准体系的制定以及绩效考核的宣传工作、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绩效评估和反馈以及奖惩总结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企业都应该重视起来,因为任何一个环节工作的疏漏,都可能给水利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难以发挥绩效考评结果促进水利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作用。

另外,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评要遵循公开性和公平性原则。考评者应该把绩效管理的标准、时间和考评方法向被考评者说明交代清楚。在整个绩效考评的过程中,考评者和行政管理人员之间应该开诚布公、毫无隐瞒。考评的结果要及时通知被考评者,指出他们工作的不足,表扬其工作中的长处,并为他们工作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方向。

最后,在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评中要做到对事不对人,任何的考评方法都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水利行政管理人员人数较多,良莠不齐,每个考评者的考评动机不同,他们对被考评者的考评结果承担的责任也不同。一般来说,第一印象、人情关系、晕轮效应在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评中难以避免。为了走到对事不对人,考评的项目要尽可能做到细分和量化。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应用的考核方法有差别化考核方法,这种评估方法中,考评者只评估他们有资格判断的因素,差别化考核要求上级、下级以及与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职工对同一个管理人员进行考评时,考评的具体项目是不完全相同的,相同项目的考评指标在最后的总成绩中所占的权重也是不相同的。

总而言之,水利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和水利企业行业目标的实现,为了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对组织发展的助力作用,水利行业必须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在实际工作中应该调动所有的员工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考评,适时的为他们加薪,在绩效考评中要明确行政管理人员各自的岗位职责,遵循系统性原则和对事不对人原则,做到公正、公平、开放。

国有企业管理论文选题方向篇五

摘要: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动力来源。本文主要分析了当今市场经济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难点,并从管理体制、管理意识和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具体的优化路径,希望能解决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优化路径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国有企业的资产也在不断的积累,但是我国的国有资产法并不完善,对这些资产的管理也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明确且科学的管理机制,这导致国有资产的交易和转让存在很多漏洞。因此,优化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解决。

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难点

1.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很多国有企业仍然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资产管理监督机制,导致部分管理者不重视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甚至不按照规定行事,在处理资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漏洞。比如,某些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资产的转让时,不按规定向相关的部门申报,从而导致一些国有资产在转让过程中产权关系不明确,甚至出现资产流失的现象。更为严重的是,一些管理者利用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低价出售甚至无偿出售国有资产,从中获取不正当的利益,这些都是监督机制不完善所带来的弊端。

2.重预算申报,轻日常管理

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多数管理者重视预算申报,却忽视了最本质的日常管理工作。国有企业的资产之所以特殊,就是因为其“国有”的特质,因此,我国相关法律中明确规定:国有资产的购买、使用以及维护都要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审批。在实际工作中,多数管理者都可以做好申报工作,及时申请预算,但是对资产的日常管理却并不重视,管理工作不到位,这自然引发了国有资产处理中的很多问题。

3.内部资产管理不规范

企业内部资产的`处理包括三个方面:资产的配置、资产的使用和资产的处置。企业的管理者作为资产处理的主体,在工作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如在资产的配置方面,一些管理者常常不进行调查研究就随意对资产进行分配,导致很多资产不能物尽其用,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在资产的使用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的会计核算工作不到位,核算方法不够规范,因此资产不能得到妥善的管理;最后,在资产处置工作中,很多资产常常还未经过专业机构的价值评估就被低价处置,资产产权的转让也常常不按照正规程序,没有正规的审批文件。这些不规范的内部资产管理行为会导致资产的大量流失,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4.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产所属于国家,因此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资产的管理控制权难以明确到具体的部门,各个部门之间对资产的管理意见不统一,导致国有资产不能被很好的利用,甚至回报低于投入;二是我国目前还存在着资产闲置的现象,一些管理人将一些还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理,却申报资金购买新的固定资产,从而满足自身的私利,这就大大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优化路径

1.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优化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首要任务。国家要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国有资产进行分级管理,明确国有资产的所属权归国家所有,政府和企业只有配置的权力,不可任意处置。企业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成立监察部门,对资产购买、使用以及维护的各个环节进行定时抽查。比如,可以规定每个部门每月填写固定资产登记表,以便监督人员将登记表与实物进行核实,从而更好的监督国有资产的转让、报废工作,避免了资产的过度流失。国有企业在购置所需资产时,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参考企业的资金现状,再做出决策。资金的申请要符合国家所规定的流程,并做好日常资产管理工作,从而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发挥其最大的效用,维护企业的根本利益。

2.强化预算管理意识

国家财政资金是国有企业资产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因此强化预算管理意识也是重要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优化路径。预算管理工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部门要对国有企业申请的预算进行严格的审查,判断企业是否真正需要申报的预算数额,确定没有虚假的申报信息之后再对预算进行批准工作。二是企业要主动将预算工作渗入到日常的资产管理工作当中,使得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更准确的申报预算数额。三是发挥预算工作的具体作用,使其为资产管理工作的具体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的资产利用率,避免决策失误。

3.加强基础管理

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要从基础出发,从细节入手。企业应当根据当前的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来制定合适的资产管理目标,从而在市场经济中抓住发展机遇,降低财务风险。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应该主动改变上级约束下级的管理模式,让企业的各个部门根据需求更为自由地相互交流、沟通,以更方便合理的利用各种国有资产。同时,政府部门要主动推进股权多样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的上市,从而使得国有资产进一步资本化,这有利于整个经济市场的长期发展。

4.明确产权关系,妥善处理权责利关系

明确产权关系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改革的目标之一,然而,目前很多企业还存在产权不清楚、责任不明确的问题。企业应当将资产管理工作具体到某个部门甚至某几个员工,以增强资产管理者的责任意识,从而促使其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同时,要将资产管理工作的绩效与相关管理人员的工资分红甚至职位升迁挂钩,做到有奖有罚,一旦出现严重的资产流失问题,就要及时与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做好处理,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大量管理人员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恶意低价转让国有资产的现象了。

5.加强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信息化建设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资产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利用信息技术来管理资产,可以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促进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当某个国有企业的资产数量由于转让或者报废发生变动时,管理者可以及时将其变动的数量和处理的方式输入计算机,更高一层的领导者就可以通过强大的网络平台了解到资产的处理状况,监督人员也可以及时对其进行监管,从而实现动态管理。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日常的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流程也不够规范,这造成了部分资产的流失。只有加强预算管理意识,完善管理体制,从基本工作出发明确产权关系,加强信息化建设才可以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进一步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丽.基于国有企业改制的无形资产管理思路构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2)

[2]姜文锋.浅析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经济,2015(11)

[3]蒋晓红.论国有企业改制中土地资产处置管理问题[j].中国科技纵横,2015(09)

[4]朱英梅.分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问题[j].财经界,2015(09)

[5]廖红伟.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与规范治理———“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综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02)

[6]张瑾.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国企改革进展与展望[j].中国经贸导刊,2015(06)

国有企业管理论文选题方向篇六

顾名思义,考核是以工作业绩为基础实行的奖优罚劣,考核应该采取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发挥行政管理人员对普通员工的监督、指导、管理和激励的作用。

考核可以调动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为水利部门的效益和工作质量更上一层楼提供便利条件。

绩效考核的意义在于:第一,绩效考评的出发点是水利部门的发展目标,这样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就和水利企业其他职工的人事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了,对实现水利发展目标具有促进作用;第二,绩效考评是有自己制度性的规范和方法的,而不是随意的、没有目的性的考评;第三,水利行政人员的绩效考评是对行政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进行的可观公正考核,对于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大有裨益。

二、水利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现状

首先,在水利行政部门工作的管理人员一般是学历比较高的人员,在水利部门行政管理人员中,本科学历以上的工作人员已经高达80%,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利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对象将是素质高、专业性强的专业水利人员,这就对他们的工作能力和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但是,水利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却没有随着他们工作能力的.提高而获得相应的增长,这在无形中打击了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此外,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停留在德、勤、能、技这几个原则性的考核指标上,这样的考核指标在实际操作中难以保证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情况严重的时候,会造成水利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矛盾和误解,这对他们的本职工作能力的发挥是一个很大的弊端。

其次,水利行业普遍认为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是人事部门一个部门的责任,而没有意识到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是整个部门的工作。

这就导致水利部门出现这样的情况:每年人事部门下发文件,各部门按照表格填写,考核的结果设定为优秀、合格、不合格等几个项目,并且企业给优秀的名额设定了上限,很容易出现轮流坐庄的现象,将绩效考评集中在一个小小的表格中,其考评结果自然不会理想。

三、建立健全的水利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

首先,企业应该进行岗位分析,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义务。

建立完善的岗位制度,可以避免不同岗位之间的工作职责出现重复,并且在明确的岗位职责要求下,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容易被激发出来。

对于水利行政管理人员,企业应该进行目标引导,在考核指标设置上应该突出行政管理人员本职工作和义务的完成情况,使水利行政管理人员明确各自的工作目标和职责,让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紧密联系起来,让企业内部所有的员工都参与到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之中来。

其次,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应该遵循系统性的原则,完整的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评应该把水利行业战略定位、绩效评估方法和标准体系的制定以及绩效考核的宣传工作、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绩效评估和反馈以及奖惩总结有机结合在一起。

对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企业都应该重视起来,因为任何一个环节工作的疏漏,都可能给水利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难以发挥绩效考评结果促进水利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作用。

另外,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评要遵循公开性和公平性原则。

考评者应该把绩效管理的标准、时间和考评方法向被考评者说明交代清楚。

在整个绩效考评的过程中,考评者和行政管理人员之间应该开诚布公、毫无隐瞒。

考评的结果要及时通知被考评者,指出他们工作的不足,表扬其工作中的长处,并为他们工作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方向。

最后,在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评中要做到对事不对人,任何的考评方法都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水利行政管理人员人数较多,良莠不齐,每个考评者的考评动机不同,他们对被考评者的考评结果承担的责任也不同。

一般来说,第一印象、人情关系、晕轮效应在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评中难以避免。

为了走到对事不对人,考评的项目要尽可能做到细分和量化。

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应用的考核方法有差别化考核方法,这种评估方法中,考评者只评估他们有资格判断的因素,差别化考核要求上级、下级以及与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职工对同一个管理人员进行考评时,考评的具体项目是不完全相同的,相同项目的考评指标在最后的总成绩中所占的权重也是不相同的。

总而言之,水利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和水利企业行业目标的实现,为了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对组织发展的助力作用,水利行业必须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在实际工作中应该调动所有的员工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考评,适时的为他们加薪,在绩效考评中要明确行政管理人员各自的岗位职责,遵循系统性原则和对事不对人原则,做到公正、公平、开放。

【参考文献】

[1]黄程辉.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促进水利经济发展[j].企业技术开发,2009(02).

[2]胡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7.

[3]史红平.从规制到治理:论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系统完善[d].电子科技大学,2005.

[4]张亚平.水利水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初探[j].湖南水利水电,2008(04).

[5]李冀东.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2).

国有企业管理论文选题方向篇七

摘要:本文对现存企业物业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做了简要客观的陈述及分析。

关键词:物业管理国有企业物业管理

1.物业管理的概念

物业是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各类房屋及与之相配套的设备、设施和场地。

物业管理就是对这些资产的管理,而要服务对象是享有这些资产的业主。

物业管理是一种经营型的管理方式。

管理的对象是物业,服务对象是人。

物业管理的专项业务即:工程管理、治安保卫、消防安全、环境卫生、园艺绿化、车辆管理等。

2.国有企业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辖负担重

国有企业物业对小区的服务基本属于无偿性服务或收取少量物业管理费,企业承担小区建设费、管理费及从业人员的工资薪酬,所管小区越大,费用承担也就越大,包袱也就越重。

2.2收费困难

居民已经习惯了享受福利待遇,无偿享受物业服务,对收取小区卫生费、维修费等物业费用持抵触的态度,收费工作很难开展。

还存在企业按照总表统一向水、电、气等相关地方管理部门交费,然后向小区住户收取水、电、气等费用的情况,不收取代收服务费,企业亏损、倒挂现象时常发生,就是因为住户不交费。

另外物业管理具有公共性,无法将小区的公共设备、设施按户或按人口分开享用,因此有的居民产生搭便车的想法,拒交物业管理费。

例如,居民区的保安服务、绿化、公共区域的卫生管理、公共设施和设备的维护维修等,没法做到谁付费就让谁享用,无法使不交费居民停止其对公共设备、设施的.享用,相关的费用难以收取。

2.3小区住户来源混杂邻里之间不常接触增加了管理难度

国有企业住房制度改革后,住房由公产房变成了私产房,住房转让导致外来人员成为小区的居民。

原企业职工分类为在职职工、离退休人员、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人员,形成小区居民多元化,邻里之间从熟悉变成陌生。

另外,有些居民把公共场所当成自己的领地,在楼道里堆放杂物,乱放自行车、摩托车。

甚至个别居民不爱护、爱惜公共环境和公共设施,不听管理人员制止、劝解,难以管理。

2.4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观念有待提高

经历了改革的洗礼,国有企业的物业从业人员在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改观,由生硬的管理转变为服务观念。

但从主业中分离后,自己感觉没有得到企业的重用,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比较差,存在着“坐等服务”、服务方式单一的问题。

一些管理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素质状况差异较大。

其素质和观念有待提高。

3.如何解决国有企业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提供有偿的物业服务减轻企业负担

由原来的无偿服务或收取少量的费用变成有偿性服务,合理确定物业管理服务价格,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在兼顾业主的经济承受能力的同时,对照市场化的物业收费标准进行定价,收取适当的管理费用,制定并完善收费制度,禁止乱收费。

扩大服务范围,开展只有一个业主的服务项目,便于收费。

3.2开创自营式物业管理模式解决收费难问题

自营式物业管理,就是通过业主大会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是自营式管理的主体。

通过合同,将小区公共部分的物业管理转给业主委员会管理,由业主委员会聘用专业人员完成相应的物业管理。

例如由业主委员会直接从社会上招聘保洁人员、保安、绿化人员承担相应的服务工作,向居民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协助物业管理,化解物业与居民之间矛盾,还能为企业节省费用。

3.3加大物业管理的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宣传板、画报公开信等形式,广泛地进行宣传,要求物业员工及业主委员会既当管理员,又当宣传员,深入到千家万户,引导人们转变观念,从理性上认识物业管理。

要让业主懂得,取消住房福利性管理是住房管理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实行物业管理是有利于业主的好事。

业主应无条件履行自己的义务,居民必须按期交纳物业管理费。

3.4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促进居民和谐相处

定期主办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为居民搭建、创造活动的平台和条件。

活跃居民的生活氛围,陶冶情操、其乐融融,邻里之间和谐相处。

设立便民服务站,让居民切身体会到物业管理人员的热情与关心,拉近与物业管理之间的距离。

3.5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服务意识加履职能力

首先更新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业主服务,想业主所想,急业主所急,一切从方便业主的利益出发。

其次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物业管理从业人员,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操作层,都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素质,才能胜任其工作。

管理层应具有服务意识、专业知识、经营头脑、管理才能外,还必须熟知所辖物业的建筑、施工工程、结构、园林绿化等,房地产管理、经济管理、法学、心理学、财务管理、公共关系、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也必不可少,这样,物业管理人员在服务当中才会游刃有余。

3.6充分调动物业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建立完善考核制度。

在管理方面,制定考核标准,按期对照考核标准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评价其工作优劣。

在服务方面,要向市场化物业学习,让业主对从业人员的服务予以评价、打分,综合管理考核和业主考核的情况,进行物质激励。

总之,在国有企业物业管理向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过渡阶段,开创新的管理模式,改进物业管理服务质量,扩大经营范围,找准了企业的发展定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让业主满意、企业自身又能取得相应效益。

参考文献:

[1]尤建新,孙继德主编.《物业管理实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美]彼得・德鲁克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国有企业管理论文选题方向篇八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企业为适应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纷纷仿效国外的先进管理模式以及吸收相关的经验,在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以及薪酬管理方面做出了努力,但是由于国内外的国情有所不同,制定容易,实施困难。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的代表性企业,应该先人一步,为实现企业的管理进步作出实际探索。

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共同的形成了企业内部的薪酬发放制度,为有效地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实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与影响力。

绩效考核是一切考核制度的基础内容,以员工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为标准,结合相应的企业运行管理制度,作为薪酬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在制定过程中,一般参照的条件包含有员工产生的经济效益、岗位职责、工作态度等等方面。通过科学的数据计算办法,将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量化分析,作为员工薪资发放标准之一以及员工晋升重要因素。

绩效考核的更进一步发展就是薪酬管理,而薪酬管理包含的内容方方面面,包含有薪资和福利两个大的版块,其在管理的过程中,经常的会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改动,以达到合理利用人才,帮助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

总的来说,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时会根据市场发展的状况以及企业内部运行的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

2.1 管理力度不足

科学有效的制度需要强有力的管理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出制度应有的效果。而在现在的大多数的管理层,制度的实行是一个难题,制度实行不到位,主要是由于管理工作沒有做到位,管理人员的能力有所欠缺,管理的深度以及广度还有所不及,造成实行没有得到结果的情况,对于人力、物力以及相关的资源来说都是极大的浪费。因此,想要取得良好的成效,必须提升管理人员的能力,使之能够为企业的效益增加作出贡献。

2.2 考核流于表面

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必须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国有企业任务重,制度较为严格,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变通的思想,考核的实施的过程中还是照搬以往的方法,凭经验办事,并没有运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结合科学的数据考评标准进行调整。导致行业绩效考核的制定缺乏规范性、科学性、合理性。尤其是国内的一些尖端科技行业,往往因为缺乏相对应的参照,依照理想化的想法办事,造成了企业效益的下滑,企业实力的下降。应该放眼世界,学习其他企业优秀的管理经验,并进行横向以及纵向的对比,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作出努力。而国有企业正是没有结合相关的实际情况,让考核流于表面。

2.3 考虑不够全面

薪酬制度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决定工资以及晋升的绩效考核;一是决定除工资之外的福利制度。绩效考核需要考虑的方面很多,如岗位类别、承担职责、工作年限等,一个员工所处的岗位不同,它的绩效考核的方式也就有所不同。而在实际的制定过程中,并没有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造成了不合理的资金分配,长此以往,会造成企业员工的不满,给实际的生产管理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

3.1 建立考核制度

做好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问题首先从制定完善可行的绩效考核制度做起,其一,明确划分国有企业岗位类别,比如说责任划分,自上而下依次为厂长-部长-主管-组长-员工,从而制定相应的岗位工资,以部门划分,如科研部、生产部、销售部、采购部、行政部等,根据工种制定不同的考核内容,并且制定不同的晋升标准。通过划分,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以便于确定员工的工作情况。

3.2 及时调整问题

在制定薪酬体系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人员调整,部门增减,以及企业发展的重点出现调整,这时候,我们要重新的制定出符合当下企业发展情况的考核制度,及时的调整企业的阶段目标,重新进行生产任务的分配,以便于企业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达成目标,帮助企业平稳过渡。

3.3 做好监督工作

在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专门的监督制度以及部门。其一,为制度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排除阻碍,保证制度实施的公正公开;其二,及时的发现问题并给予建议,对于企业相关情况的变动及时的通知到位,使绩效考核能够符合当下的企业发展的情况;其三,对于实施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的指正,监督其工作的正确性、公平性、全面性。

通过对于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以及薪酬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探讨,我们可以看出,绩效考核制度的确定需要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作为考核的根本依据,结合国内外相关的先进经验,切实的发挥好考核人员的创新性,以提高企业最终的效益为最终目的,制定合理的、可行的绩效考核标准。

国有企业管理论文选题方向篇九

摘要:企业的发展和扩大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便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的构成要素,人事档案及其管理工作也成为了促进和保障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顺利和有序开展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人事档案;档案管理;人力资源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如果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无法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相适应,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对人力资源管理,甚至整个公司的人才管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笔者根据自己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获得的经验,总结出了关于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发展对策,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重点讨论。

一、人事档案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对该企业、单位或组织中的人力进行培训和教育,并同时对人力进行组织、调动和科学配置,从而保证管理范围内的人力能够处在最佳的协调状态。通过对人的观念、心理和行为的控制和引导,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达到真正的人尽其才。由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所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就是通过对人事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材料进行集中和整理,构建出可以集中反映个人的各项内容。加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同时具有客观、动态和保密等特点,因此成为了人力资源管理乃至整个企业客观、全面和及时地了解和考察人才,并对人才进行选拔以及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1.人事档案管理有效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最重要和基本的原则就是要实现“人”和“档”的统一。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人力资源本身具有固定和静止性,并且人事档案并非永久地、固定地保存在某个企业、单位或劳动部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人员的流动、岗位的更迭和其他的动态原因,档随人走也成为了人事档案管理中的重要特征。所以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可以让企业有效地提高人力资源的应用价值,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统筹优化与合理配置。

2.人事档案管理可以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人事档案管理的有效执行,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对于人力资源的效力和配置方面的价值。而这个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人事档案管理可以对员工的个人经历、能力特长、教育状况和综合表现进行全面的记录,客观真实地记载员工成长的历史。这对于未来的发展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预测作用。企业还能以此为依据进行人才的`发掘和使用,从而避免出现人才的埋没、浪费和压制状况的发生。另一个方面,完善人事档案可以在最大限度上了解员工的信息,从而有效促进对员工实行科学化的管理。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人才结合岗位特征,在企业内部进行合理的调动,从而将最合适的岗位留给最合适的人,达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3.人事档案管理能够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在人力资源管理或人力资源计划进行的过程之中,任何的企业都需要组成一支由一定数量人数所构成的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团队。这要求企业必须考虑到人才的需求和拥有量,并使其进行相互匹配。在作出决策之前,企业和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当配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事先对相关人员的人事档案进行了解,并由此进行科学、系统的综合考察与测评。在形成最终意见之后,及时提交管理层进行研究和决策的制定,并同时保证决策的科学、合理与可行性。

三、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发展对策

1.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在经济开发区和发达地区,随着当地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这要求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在进行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相关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引进,同时也要对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综合性、有效的培训,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随着全体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可以有效地让从业人员适应在新经济环境下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更高要求和标准。

2.确保人事档案材料完整准确

人事档案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必须确保档案的准确、客观与完整,这也是人事档案发挥其自身价值的最根本条件。倘若人事档案无法做到完整和准确,那么就会失去其价值和全部意义。所以在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定期清查人员信息,并且做到实时地、不断地扩大存档范围,对个人信息进行分类保存。

3.建立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规范

在人事档案管理的新标准和新要求下,对于无法满足新形势和新特征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必须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改革。人事档案管理必须建成一套符合当地和当前人力资源发展趋势的人事管理制度,以确保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可以实现科学化和规范化。这种制度的变革可以是全面的改革,也可以是针对具体情况进行部分的修改。但是无论怎样更改,都要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确保人事档案在收集和保存过程中的及时、客观与完整性,同时也保证材料的真实性,做到披沙拣金。

4.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时效性

在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中,企业应当根据时代特征、自身特点和当地要求,加强对于人事档案的动态管理。这要求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通过收集变化资料,及时更新人事档案信息,以便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把握个人的真实情况。同时,还要实现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合理开发,为企业提供质量更高的服务。对于档案管理人员而言,应当从信息资源的角度看待人事档案,并实现在此基础上创新工作模式,强化档案信息分析,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建设成人力资源工作和企业的发展与扩大过程中的坚强后盾。不仅如此,企业在进行人事档案的开发和信息利用时,还必须做到个人信息的保护不受侵犯,彻底杜绝信息滥用和扩散、公开、买卖等违法现象发生。总的来说,由于人力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创新理念和正确的人才信息观,从而推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和高效,达到发挥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作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雅霜.人力资源管理中人事档案管理重要性探析.经营管理者.2016.13

[3]胡爱真.论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效用.人力资源管理.2015.12

文档为doc格式

国有企业管理论文选题方向篇十

1物业管理概述

1.1相关概念

物业是以土地和土地上的建筑物形式存在的不动产,是指已建成并具有使用功能的各类供居住和非居住的屋宇以及与这些屋宇相配套的公用设施、市政、设备,如庭院、停车场、小区内非主干交通道路等。物业管理是企业受物业所有人的委托,依据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对物业的房屋建筑及其设备、市政公用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容貌等管理项目进行维护、修缮和整治,并向物业所有人和使用人提供综合性的有偿服务。总之,物业管理是为物业业主和用户服务的,做好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对提升物业使用功能、延长使用寿命、完善物业环境和保值、增值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物业管理是一种企业化、专业化、社会化、市场经营型的服务,与社区建设紧密相关,如:把物业管理与创建“安全小区”、“文明小区”、“卫生小区”进行有效结合,为业主和用户创建一个“整洁、文明、安全、方便”的良好物业区域,从而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统一。

1.2物业管理的内容

物业管理基本的服务内容包括:房屋建筑主体的管理,如房屋基本情况的掌握、房屋修缮及其管理;专项服务内容包括:保洁、保安、消防、绿化、治安、以及车辆道路管理等等;特色服务内容包括:特约服务、便民服务、商业网点、文体娱乐、教育卫生、交通网点等。物业公司追求全方位服务、高效能管理、专业化经营,维持和拓展服务范围,由单纯管理服务走向多种经营轨道,为客户提供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从而达到以业养业、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目的。

2原物业管理运行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政行业的激烈竞争和公司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多元化经济已成为市政行业发展的主流。作为企业职能部门之一的行政科,主管企业的后勤,通过改制过渡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运行的物业公司,是企业改革的必然。

2.1原物业管理运行模式简述和现状

(1)物业管理。原行政科主要负责的业务是:公司机关和机关家属院生活区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运行和维护;环境保洁;固定资产管理;公司机关办公用品管理;机关用车服务保障;员工食堂管理;水、电、暖三项费用收缴和管理;公共事业的代办代理(街办、社区、环卫、供电、供水、天然气等);公司大型公益性活动服务;公司创卫、计划生育管理;商业房管理;公司房地产管理与开发,职工住宅楼报建与建设。(2)产权状况。公司现有职工住宅及商业房共计52800.4㎡。其中职工住宅面积为32800.4㎡,基本属于房改房,大部分产权属于公司所有,同时是不同年代建成的,比较分散,建筑规划不合理,生活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不健全,手续不全建筑较多,绿化水平较低。多年来,由于产权不清晰,不论是房屋维修还是水电、治安及综合管理上,发生的费用相当大,目前暂由公司所属单位负责管理。(3)管理状况。物业管理的`对象是本单位的职工住房和商业房产,物业管理的经费是以企业福利基金作为后盾的,相对比较充足,一旦与屋宇相关的公共设施出现损坏需要维修时,就可以向相关部门反映,并及时得到有效解决。此外,由于领导一元化,出现问题行政领导可以进行干预,这使得从管理上到经费的筹措上都非常便捷。管理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不能忽视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住房已经成为企业十分重视的问题和工作,单位自行建设管理的物业比较多,且分散不集中,有的在高新区,有的在文景路,还有的在互助路等等,加之目前还缺乏专人进行管理,这无疑也增加了物业管理难度;二是随着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和用工自主权的提高,招聘、解聘、辞职等导致大量人才流动,这给企业的福利性住房管理也带来了很多阻力;三是企业后勤部门成立的物业管理公司无独立法人资格,在经营管理工作中限制较多,很难实现政企分离、职能分解和规模经营。

2.2原物业管理运作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的国有企业,仍普遍存在着“一线空、二线松、三线肿”的体制性症结,其中“三线肿”就是指企业庞大的后勤机构和人员。据统计,在北京的31家集团公司中,国有企业设有内部食堂就有620个,从业人员3万多人,服务对象206万人,另外再加上企业内部自办的公安、医院、学院、浴池、托儿所、集体宿舍等后勤机构更是种类数量繁多。虽然国有企业在90年代就开始了后勤改革,并也取得了一些良效,但是困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以及企业后勤改革的复杂特殊性,物业管理在运行模式中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产权不清晰;二是体制不健全,制约了企业顺利发展;三是技术落后,阻碍了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的提高;四是管理不到位,无法充分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五是相关措施不配套,不利于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以上问题,究其原因是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制度障碍。

3物业管理改制的必要性

目前物业管理服务职能在公司还没有全面展开,由于公司基础设施比较差,资金缺乏,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职工都端着铁饭碗没有危机意识,这都导致物业化管理服务是无法实现。要推行物业规范化管理,我们认为:首先确定管理服务的范围;其次进行水电等基础设施改造;再次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和充分的市场调研。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建议进行股份改制,注册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从当前的企业制度来看,建立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模式具有四个方面的优点:一是物业管理的思路非常清晰、市场经济意识强烈,对服务对象是业主(使用人)也很明确,工作起来认真、负责和热情;二是对物业管理企业成本的相关内涵理解到位,能够严格按照“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运转、自我发展”的管理体制建立和运作,这不仅方便了居民生活,又很好地解决了行政管理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机制建设较为灵活。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运行规律采用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对员工采用合同聘任制、实行定期考核和评定,这不仅逐步现代企业制度符合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战略决策,并具有很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发展动力。而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因此,这也是本市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和进步的方向。然而,因受到国情的限制,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具体表现为:一是人们的思想意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福利房上,对花钱买享受不予理解;二是由于当前经济发展还不平衡,加之一些物业管理公司自身经营能力水平低、服务跟不上等,出现了经营亏损。这些问题的存在,必须要引起物业管理公司的高度重视,并不断提升和增强公司内部管理,扩大规模,从而扭亏为盈。加快物业改制,逐步完善各种配套措施和方案,提高物业分公司员工的整体素质和适应力,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定,逐步接管公司全部物业,提供服务,完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使其适应现有市场化发展的要求。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正处于攻坚阶段,也是最艰难的时期。其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是深化企业后勤改革。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国有企业既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国内外市场经济竞争压力,因此,实现国有企业自身的深化改革势在必行,同时这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和必然选择。当前,国有企业的物业管理还处于由企业总务后勤的行政服务向现代物业管理的过渡阶段。在主辅没有分离的前提下,其管理模式、管理内容和管理形式都是由企业做主。同时,物业小区的前期规划和后期管理也由企业做主,物业作为企业的后勤辅助,在工作中需要的经费和员工的工资待遇大多数都是企业承担的。虽然企业已经在对职工住房实行全额集资,差价补贴(即住房商品化),但是住户还是没有权利对物业进行选择,这也导致了职工和物业公司既对企业的住房无选择权,又对房屋的建设计划与管理、消费管理等物业没有自主权利。这种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很多,如企业盖的房越多,物业管理的就越多,给企业带来的包袱就越重。当前,我国很多国有企业的物业管理单位都未实现主辅分离,因此,加强物业管理改制非常必要。

4物业管理改制的对策建议

(1)培养所有职工的物业管理意识。物业管理的对象是物,服务对象是业主,房屋、设施、环境等是业主,花钱购买,为业主所享有,确保其正常运作乃至保值、增值,是管理企业的责任和对业主的承诺,其本质也是为业主服务的。让业主成为真正的“上帝”,物业管理公司首先必须弄清自己与业主的关系,尊重业主的权利,履行自己的职责。业主是物业真正的主人,而管理公司只是按契约提供服务的企业,而不是管理者。物业管理企业只有增强本身的责任感,同时,强化业主对物业管理的参与意识,双方相互配合,才能使物业管理走向正途,才能体现双方应尽的义务和权利。因此,作为业主需要树立管理服务等价有偿、权利义务同享同尽、整体和全局的观念;作为管理公司需要树立服务观念、人本观念、依约办事的观念。(2)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业公司要想在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要转变服务理念、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和服务质量,从而为用户(使用者)提供更好的管理和服务。(3)尽快在小区推行规范化的物业管理模式。新的物业管理模式促使了物业面向市场化运营,且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同时,我们与行业公司的竞争,主要体现为成本价格和质量的竞争,而我们物业公司要取得持续健康的运行,就必须要充分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在经营中以快和质取胜。这不仅为社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效益,还方便了住户,提高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此外,还要在小区内建立一个由业主选举产生的、对物业公司起到监督作用的业主委员会,并明确其权利和义务。有了业主委员会,就可以协助物业公司收取物业管理费用和各项维修基金,并有效督促物业公司是否规范开展工作,促进物业公司的财务透明度。

作者:苏敬波单位:西安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文杰.国有企业的物业管理初探[j].经营管理者,.

[2]丁秀娟.盐池县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3]肖剑.湘诚物业(公务员小区)管理模式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

[4]杜娟.多元利益共存下的社区物业管理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

[5]窦蓉.我国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四川建材,2013.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