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2024年《人生十论》读后感600字(汇总10篇)

2024年《人生十论》读后感600字(汇总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11 15:26:41
2024年《人生十论》读后感600字(汇总10篇)
    小编:文锋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对其内容、主题、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个人的反思、感受和评价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它能帮助我们深化对作品的理解,扩展自己的思维和视野。读完一本好书后,我总是忍不住想分享自己的读后感。读后感是表达对作品的真实感受,是对作者心灵深处的共鸣和感动的抒发。读后感能让我更深刻体会到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读完一本好书后,我深深地陶醉在其中无法自拔,仿佛与作者心灵相通,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涤。读后感可让我提炼出作品的精华,让我愈发欣赏文学的魅力;读后感可让我总结自己的心得,让我更加思考人生的意义;读后感可让我感受到作品的温度,让我更加热爱阅读的乐趣;读后感可让我开阔视野,让我更加丰富知识的储备;读后感可让我与他人分享,让我更加深入交流的话题。通过哪些方法可以让读后感更加生动有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第一篇读后感是关于一本古典名著的,作者在读完这本书后,感受到了深刻的人性呼唤和思考。第二篇读后感是关于一本现代文学作品的,作者通过对书中女主角命运的分析,思考了人生的选择和人与命运的关系。第三篇读后感是关于一本自传体小说的,作者在读完后感受到了作者对于家庭和亲情的思考和表达。这些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生十论》读后感600字篇一

读后感。

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

名言。

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

读书笔记。

一、“生活”是人生的第一步骤。

人的生活如衣食住行,它的意义与价值是来维持和保养我们人的生命存在的。我认为每个人都向往富裕的生活,在满足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需求后,还想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买车购房等,但是大鱼大肉与粗茶淡饭、高楼大厦与陋巷平房,双方的意义与价值是相同的,都只限于生命的维持上,其实大可不必过分追求物质生活,只要快乐就好,以免徒增烦恼,如攀比他人造成心里不平衡,拼命劳作累心伤身,为了物质享受而贪污犯罪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专为吃饭,专为穿衣,专为住房子,专为行路的。我们应除了衣食住行以外,另有我们的人生行为,兼及事业,此始是人生之主体所在。

二、行为和事业是人生的第二步骤。

钱先生对行为和事业的解读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不是一职业,修身是个人的,也是平等的、自由的、独立的。修身是第一步,第二步是齐家,只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好合,这样才是人生中有意义的生活。这需要我们有意义的行为来达成,才能齐家。修身齐家之外还有治国平天下,要治国一定要从修身齐家起。修身齐家是我们的行为,治国平天下可算是我们的事业。

中国人从古到今都讲修身,修身是基础,只有先修身,后齐家、才有机会达到治国、平天下。修身即道德修养,亦是做人,可是如何修身呢,我想还是自己慢慢感悟,渐渐修养吧。我们为什么要修身?为什么要齐家?这就讲到了人生第三个步骤,即人生的归宿。

三、归宿是人生的第三步骤。

我们如果能圆满我的天性,完成我的天性,自会得到安乐两字做我们人生最后的归宿。只要我们的行为合乎我们的天性,尽可不问境遇,自得安乐。中国人常言德性,德就是性,性就是德,古人谓之性命,我们人生最后的归宿就要归宿在此德性上面,如能做到天人合一,即为圣人。

钱先生利用古人的观念为我们解读了人生三步骤,即一为“生活”(物质文明)、二为“行为与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为“归宿”(德性性命)。钱先生说:“人生只是一个向往,我们不能想像一个没有向往的人生。”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自己理想的人生境界,但我们也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人生十论》这篇文章是关于探讨人生价值观之一本非常深刻的书,作者以其丰富的人生经验、渊博的学识道出了人生的真谛,对人性的善恶等各个方面的剖析深入,通过对中国传统的人生观和西方的价值观做深入的对比,来推敲内涵深刻的人生哲学。文章所用文字娓娓道来,看似简单,实则论述出人生之种种问题。作者把文章分成三大章节:人生十论、人生三步骤、中国人生哲学。其中人大章节又分成若干小节。这在下来我们逐一讨论。

在文章的开篇,作者谈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充分体现作者本人对人生的大彻大悟,心境上升到一定的境界。于我想来,这已大体描绘出作者的思想境界。细细的体会,在人生路上,随时可遇坎坷,荆棘遍布,困难重重,当你已努力过、追求过,不管结果是否是想要的,哪怕失败,但你心已超然,不会因失去而悔恨。因为在心理上你已经达到了,已经成功了,已领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了。

人生三路向。

人生是一种向往,没有向往的人生将失去意义,而如何追求这种向往,这便是人生的重要问题。首先说人生追求的一般情况,人也是一种动物,也需要满足其一般的欲望,最基本者莫过于恋爱和财富,即最基本的生理和物质的需求,而除此之外还有对权利对金钱等其他层面的追求。该节介绍人生的三种倾向:即向外的人生、向内的人生、中国儒家的人生。所谓的向外的人生,是一种涂饰的人生,即追求对物质的享受、对金钱和权利的崇拜,是一种激进的心态,这种人生把生命的支撑点建立于生命之外,这就会导致一种无可救药的伤害。西方人更倾向于这种人生观,于是就产生了宗教,以追求心灵的寄托。向内的人生:即是一种洗刷的人生,追求自得的人生,自我净化的人生,对人生的看淡,导致人的无所求,虚空的境界。于是就出现了中国的佛教。佛教之所谓的涅磐,即希望人能够重生,人生达到这种境界,将不可见到外面的一切了。

向外的人生和向内的人生都存在着弊端。只追求物的人生,必然要在对物质、金钱上的获取下足工夫,因此就不免要丧失理智,将再也找不到内心的归依和立足点。而只追求内心净化的人生,你必须把外面的所以一切通通屏弃,而一旦没有了外物对人的刺激,这种自我纯净归根到底是一种虚无,将无法找到一种真实的自我。中国的儒家的人生,既不向外,也不向内,不激进也不虚无,不追求对物的崇拜,不歌颂权利,同时也不埋没自我,追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顺其自然,但又不是碌碌无为,他们也有向往,但这种向往是立足于当下,脚踏实地的向前。这种人生观就产生了中国人“福”的人生观,中庸和谐、心外调和、心物交融才是真正的福,但也不许人沉溺于现实的享受。近代以来西方传来的人生观,倾向于对物的崇拜,若和中国的福的人生观结合起来,很容易会形成社会的放纵和贪污。因此我们要注意不受这种风气的影响。

上文已经很清楚的介绍了三种不同倾向的人生观,于我最深的体会让我想起了奥斯特诺夫斯基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该怎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同时我在想,如何才能实现最好的人生呢,所谓中国人福的人生观,是一种境界的超然。现实中的人,当你为每日三餐而奔波时,还能顾得上修生养性,还能按部就班么,而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当你已获得一定的成就后,就想获得更多,这必将与中国人福的人生观想违背。

适与神。

本节作者首先就西方人所提出的真善美三个价值观说明其所存在的问题:一、不能包括人生的一切,二,只照着此真善美的理论,有些容易引人走入歧途,三,与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存在出入。

为什么说不能包括人生的一切呢,西方人从来都是更注重自然界,因此有更多物质工业上的发明与创造。而东方人从来对社会方面的更注意些,即所谓的“人文工业”或“精神工业”,中国人对此价值领域早就提到。而只照此三理论,如何说能引人入歧途呢?真善美应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认为真善美是绝世的真理,就必然会引人入歧途。西方人所谓的真与美是全宇宙性的,真归之于科学,而美归之于艺术。然而所谓的善,他们只说上帝创世是一个善,却没有把上帝所创的万事万物也说成善,因此只局限于人的场合中才有善的存在。而中国人主张“尽人之性以尽物之性而赞天地之化育”,庄子也说过“虎狼仁”,“天地不仁”,其实就是在赞叹物的善,把物人化。其实既然是真的,美的,那肯定就是善的。因此必须加入适与神两个价值领域,才能使整个人生观的价值领域更全面些。

以下就分析适与神是如何来起作用的。真善美三概念,是人心的产物,应该在人生与宇宙的欣合处寻求。但西方人总认为三者是超越人类的三种客观的存在,是绝对的,但是既然认为是客观的,其实已经包含了主观的成分。所以整个宇宙不存在无相对的绝对,绝对里包含着相对。按照这种理论来说真善美就可以这样来理解:即你认为真的,我可认为是假的,你认为是善的我可认为是恶,你认为美的我可认为是丑的,反之亦然。因此整个宇宙就飘飘然,缺乏稳定感。

如果在这三领域中加入适的价值领域,使之与前三者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则就使主观与客观并存,使绝对与相对等立,也就不存在上面的困惑了。比如,地球饶太阳转,这已经是科学的真理了,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却仍然只停留在哥白尼以来地心说的理论上,换句话说我们很多人都认为太阳是动的而地球不动,如果有人说他在高速度的遨游于太空,肯定被别人认为是在作怪。因此对待任何一切事物,都不能抹去主观,地球饶太阳转是科学家的真理,是站在他们的角度上说的,日饶地行是人们日常生活所观察到的,谁对谁非只是一个立场的问题。适合此处的未必适合于彼处,同样适合于此时的未必适合于彼时,适字的价值领域正是其能侧重于人生的现实,而使得真善美能够因时因地制宜,避免了飘忽不定。

人生只是宇宙的一小部分,于是便需加入第五种价值领域“神”来冲淡第四种领域所存在的弊端,神就是要使之恰恰到达其价值之真实边际的所在者。人生如此的短暂,在其无限向前永无终止的途程中,得到一个适,得到一种短暂的终止,这种终止不妨害人生之永远向前。我们就把它称之为神。人生如此的渺小,而居然能窥测无限宇宙的真理,已见人之神。

综上所述,适与神融入真善美三价值领域后,才使整个人生的价值领域更加完善。适对人生的指导是,万事万物都应该有一个衡量的标准,然而随着时势的不同,这种标准也会相应产生变化,而做人就应该懂得随机应变,以适应于突如其来的变化。我们通常会开玩笑说“你真神”或者“你已超越神”,神的指导是在有限的人生中,最大限度的追求未知世界,达到一种超然若神的境界,我把它理解为是人类的一种崇高的精神,坚强的人格。

人生的目的与自由。

人生分为自然的人生和文化的人生。人类处于原始状态的时候,在衣不暖,食不饱,生命受到外界威胁的时候,人类的目的只有唯一,那就是求生,这就是所谓的自然的人生,因此自然人生就不存在着自由。当人类只存在自然人生阶段的时候,他们就如同草木禽兽一般,这种人生就不好说是有意义的人生,人生之所以这样称呼,则是区别于人以外的其他生物,为了区别于其他生物,人活着就必然要活出个人样,活出人生的意义。

人在能完成其自然人生的目的以外,当他饱了,暖了后,还未疲倦,还可以不睡觉的时候,在不病没有死的时候,还能拿出一部分资本来干一些其他的勾当和把戏,这就是所谓的文化的人生。文化的人生就是从自然的人生中解放出来的一个自由。这种自由是人类经历了几十万年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文化人生的最初阶段,文化人生的花样或说目的很有限,这时你的选择也有限,虽然相比起自然人生多了些选择。而随着人类历史不断的发展,这些花样和目的不断的增多,如出现了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多种花样,这时人生目的多了起来,人也就有了多种选择的自由,有了次好的,舍弃不好的,有了好的,舍弃次好的。

人生一旦达到这种文化人生的境界,回头看自然人生就觉得索然无味,因此我们可以想象人自杀是有道理的,是想从自然人生解脱出来。

对于每个人当他跨出校门,步入社会,同样也存在追求人生目的问题。涉世之初,要想着如何努力才能解决生活上衣、食、住、行的问题,当这些问题解决了后,又想着如何赚钱买车买房,当这些都实现了后,注意力可能又会集中到如何提高生活品质、活出有意义的人生中来,因此人生的目的也是随着条件不断改善而逐渐转移,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而当今社会竞争压力之大,要实现所有物质条件的获得又何尝是件容易的事,因而,正确摆放人的心态是件很重要的事情,我们不提倡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也反对消极处世的悲观人生,而是选择稳中求进的人生态度。

如何探究人生真理。

首先就内容做总体介绍,本文先从人类所知的有限和自然界的无限入手分析,人类所知是有限的,而其所发现的真理必然限于有限的知识范围内,而自然界是无穷无尽的,是人类知识所不可达到的,因此能说人类发现的真理就是宇宙的真正真理么?此一问题就涉及到中国人与西方人文化精神的区别问题,西方文化为外倾型,他们首先进入到无限的自然中寻求真理,然后把所得的无限真理,即不是真正真理的真理来指导人生,这种倾向必然存在危险。中国文化是内倾型的,主张先求解自我,扎稳根基,而后由点及线,由线到面依次铺开来求知外部世界。中国人把求解宇宙的基点放在求解人生的问题上,而后再向外推广,因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由此产生了中国人伦理道德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教人要做一个好人,这篇文章就是这样一环紧扣一环,最后深入到做人的根本问题上来,接下来做较详细的解读。

人包含于世界中,世界包含于宇宙中,人为有限可知,宇宙为无限不可知。西方人追求真理的形式,就是取向于有限的人生世界之外,然后在回向有限人生做指导。西方人所认为的真理必是一种客观的,由此而产生了宗教、科学与哲学。由于各门学科都是主向无限的宇宙追求的,因此就容易产生两个问题:一、容易分道扬镳,不易汇合,学科分类,枝繁叶茂,各成专门,无一个谁对谁非的标准;二、既然向外无限追求,就永远如在途中,永不达目的,得不到结论。这种无限的追求越远,则越脱离人生的实际,越虚无缥缈,如果用来指导人生就存在巨大的危险。就好比长期处于高层工作的人,一下子让他到基层工作,总会不了解实际情况,而感到不舒适,有时甚至会造成极大麻烦。

中国人追求真理,则是主向内的,以自身真实体验为主,中庸言,尽己之性,可以尽人之性。尽人之性,可以尽物之性。尽物之性,而后可以赞天地之华育。有限的知识可以作为追求无限知识的一指针。人若直接向无限宇宙追求真理,则眼前一片漆黑。若从求解自身开始,则还有一点光明,随着逐步的完善,光明将越来越强大,最后可尽化暗为明。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起,必将成就大器。但是应该明白在有限可知的外部有一个无限的不可知,只有这样的认识,人才会不断的向前追求。而西方的哲学贡献就在于此,由于其向无限自然的追求,而永远达不到目的,才会使人类知道所知道的到底是很有限的。

但是,人类追求真理还是应该从人类本身的角度出发,从有限的可知世界中寻求,首先站稳一个立足点,并能同时不断的向四周移动,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人类的知识面也就越来越大,有限的知识向着无限知识不断的发展,就可能趋于无限。这种基于现实,向外不断求解人生真理的过程,同时又不脱离现实,正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上面所述的追求人生真理的过程基本就是作者的用意,深入浅出,回归到求解人本身的过程,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的求知过程不可取。当然,我们不是反对人要向未知世界求知,所谓的“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也”,如果没有这种对无限的求知欲,人的知识将会终止,人类的文明将停滞不前。因此,作者并不批判西方人的追求真理的方式,只是在前面做的一个大铺垫,最后回归到中国传统人生观的问题上来。

中国人了解宇宙,第一步在于了解人生,求解人生,第一步在于了解个人,身外有家,家外有国,国外有天下,就是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点与西方人提倡的个人主义不同,与西方人的人生观是相吻合的,上面已提到许多,这里就不在多说。中国人的人生观是一种群己融洽天下融洽之人生。这种人生观就形成了中国人的伦理人生,父子与兄弟为天伦,君臣与朋友为人伦,夫妻则介于之间,人与人的关系于这种伦理关系中形成。父亲是我的父亲,儿子是我的儿子,君王是我的君王,朋友是我的朋友,都是以我为中心,但又脱离不了周围有关系的人。所以中国人的修身是一种个人中心之大群主义。推广到无限的自然宇宙,即是以小我为中心,完成其对于无限宇宙之大自然而融为一体,所谓的天人合一。

中国文化说到最精辟处就是教人做一个好人,这种精神就是一种道德精神或说是一种伦理精神,此种精神只有从人伦即朋友或者有隶属关系的上下级中才能看出来。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只有自己才清楚,别人是不会知道的。因此对于如何做一个好人的问题,各人只求对得起良心,心安里得。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许多是违背良心的事,但你又看到别人都做了而且没什么事,这时候你就应该做出选择到底该不该做,但只求问心无愧。现在社会上官场的腐败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身居要职,不趁在位时多捞一把,不在位时恐怕会后悔莫及。换是自己在位,又如何应付呢,是同流合污,还是清出淤泥呢?还是要回到中国人的伦理道德人生中来思考,以求对得起天地良心为本。

《人生十论》这篇文章是关于探讨人生价值观之一本非常深刻的书,作者以其丰富的人生经验、渊博的学识道出了人生的真谛,对人性的善恶等各个方面的剖析深入,通过对中国传统的人生观和西方的价值观做深入的对比,来推敲内涵深刻的人生哲学。文章所用文字娓娓道来,看似简单,实则论述出人生之种种问题。作者把文章分成三大章节:人生十论、人生三步骤、中国人生哲学。其中人大章节又分成若干小节。这在下来我们逐一讨论。

在文章的开篇,作者谈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充分体现作者本人对人生的大彻大悟,心境上升到一定的境界。于我想来,这已大体描绘出作者的思想境界。细细的体会,在人生路上,随时可遇坎坷,荆棘遍布,困难重重,当你已努力过、追求过,不管结果是否是想要的,哪怕失败,但你心已超然,不会因失去而悔恨。因为在心理上你已经达到了,已经成功了,已领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了。

人生三路向。

人生是一种向往,没有向往的人生将失去意义,而如何追求这种向往,这便是人生的重要问题。首先说人生追求的一般情况,人也是一种动物,也需要满足其一般的欲望,最基本者莫过于恋爱和财富,即最基本的生理和物质的需求,而除此之外还有对权利对金钱等其他层面的追求。该节介绍人生的三种倾向:即向外的人生、向内的人生、中国儒家的人生。所谓的向外的人生,是一种涂饰的人生,即追求对物质的享受、对金钱和权利的崇拜,是一种激进的心态,这种人生把生命的支撑点建立于生命之外,这就会导致一种无可救药的伤害。西方人更倾向于这种人生观,于是就产生了宗教,以追求心灵的寄托。向内的人生:即是一种洗刷的人生,追求自得的人生,自我净化的人生,对人生的看淡,导致人的无所求,虚空的境界。于是就出现了中国的佛教。佛教之所谓的涅磐,即希望人能够重生,人生达到这种境界,将不可见到外面的一切了。

向外的人生和向内的人生都存在着弊端。只追求物的人生,必然要在对物质、金钱上的获取下足工夫,因此就不免要丧失理智,将再也找不到内心的归依和立足点。而只追求内心净化的人生,你必须把外面的所以一切通通屏弃,而一旦没有了外物对人的刺激,这种自我纯净归根到底是一种虚无,将无法找到一种真实的自我。中国的儒家的人生,既不向外,也不向内,不激进也不虚无,不追求对物的崇拜,不歌颂权利,同时也不埋没自我,追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顺其自然,但又不是碌碌无为,他们也有向往,但这种向往是立足于当下,脚踏实地的向前。这种人生观就产生了中国人“福”的人生观,中庸和谐、心外调和、心物交融才是真正的福,但也不许人沉溺于现实的享受。近代以来西方传来的人生观,倾向于对物的崇拜,若和中国的福的人生观结合起来,很容易会形成社会的放纵和贪污。因此我们要注意不受这种风气的影响。

上文已经很清楚的介绍了三种不同倾向的人生观,于我最深的体会让我想起了奥斯特诺夫斯基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该怎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同时我在想,如何才能实现最好的人生呢,所谓中国人福的人生观,是一种境界的超然。现实中的人,当你为每日三餐而奔波时,还能顾得上修生养性,还能按部就班么,而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当你已获得一定的成就后,就想获得更多,这必将与中国人福的人生观想违背。

适与神。

本节作者首先就西方人所提出的真善美三个价值观说明其所存在的问题:一、不能包括人生的一切,二,只照着此真善美的理论,有些容易引人走入歧途,三,与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存在出入。

为什么说不能包括人生的一切呢,西方人从来都是更注重自然界,因此有更多物质工业上的发明与创造。而东方人从来对社会方面的更注意些,即所谓的“人文工业”或“精神工业”,中国人对此价值领域早就提到。而只照此三理论,如何说能引人入歧途呢?真善美应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认为真善美是绝世的真理,就必然会引人入歧途。西方人所谓的真与美是全宇宙性的,真归之于科学,而美归之于艺术。然而所谓的善,他们只说上帝创世是一个善,却没有把上帝所创的万事万物也说成善,因此只局限于人的场合中才有善的存在。而中国人主张“尽人之性以尽物之性而赞天地之化育”,庄子也说过“虎狼仁”,“天地不仁”,其实就是在赞叹物的善,把物人化。其实既然是真的,美的,那肯定就是善的。因此必须加入适与神两个价值领域,才能使整个人生观的价值领域更全面些。

以下就分析适与神是如何来起作用的。真善美三概念,是人心的产物,应该在人生与宇宙的欣合处寻求。但西方人总认为三者是超越人类的三种客观的存在,是绝对的,但是既然认为是客观的,其实已经包含了主观的成分。所以整个宇宙不存在无相对的绝对,绝对里包含着相对。按照这种理论来说真善美就可以这样来理解:即你认为真的,我可认为是假的,你认为是善的我可认为是恶,你认为美的我可认为是丑的,反之亦然。因此整个宇宙就飘飘然,缺乏稳定感。

如果在这三领域中加入适的价值领域,使之与前三者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则就使主观与客观并存,使绝对与相对等立,也就不存在上面的困惑了。比如,地球饶太阳转,这已经是科学的真理了,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却仍然只停留在哥白尼以来地心说的理论上,换句话说我们很多人都认为太阳是动的而地球不动,如果有人说他在高速度的遨游于太空,肯定被别人认为是在作怪。因此对待任何一切事物,都不能抹去主观,地球饶太阳转是科学家的真理,是站在他们的角度上说的,日饶地行是人们日常生活所观察到的,谁对谁非只是一个立场的问题。适合此处的未必适合于彼处,同样适合于此时的未必适合于彼时,适字的价值领域正是其能侧重于人生的现实,而使得真善美能够因时因地制宜,避免了飘忽不定。

人生只是宇宙的一小部分,于是便需加入第五种价值领域“神”来冲淡第四种领域所存在的弊端,神就是要使之恰恰到达其价值之真实边际的所在者。人生如此的短暂,在其无限向前永无终止的途程中,得到一个适,得到一种短暂的终止,这种终止不妨害人生之永远向前。我们就把它称之为神。人生如此的渺小,而居然能窥测无限宇宙的真理,已见人之神。

综上所述,适与神融入真善美三价值领域后,才使整个人生的价值领域更加完善。适对人生的指导是,万事万物都应该有一个衡量的标准,然而随着时势的不同,这种标准也会相应产生变化,而做人就应该懂得随机应变,以适应于突如其来的变化。我们通常会开玩笑说“你真神”或者“你已超越神”,神的指导是在有限的人生中,最大限度的追求未知世界,达到一种超然若神的境界,我把它理解为是人类的一种崇高的精神,坚强的人格。

人生的目的与自由。

人生分为自然的人生和文化的人生。人类处于原始状态的时候,在衣不暖,食不饱,生命受到外界威胁的时候,人类的目的只有唯一,那就是求生,这就是所谓的自然的人生,因此自然人生就不存在着自由。当人类只存在自然人生阶段的时候,他们就如同草木禽兽一般,这种人生就不好说是有意义的人生,人生之所以这样称呼,则是区别于人以外的其他生物,为了区别于其他生物,人活着就必然要活出个人样,活出人生的意义。

人在能完成其自然人生的目的以外,当他饱了,暖了后,还未疲倦,还可以不睡觉的时候,在不病没有死的时候,还能拿出一部分资本来干一些其他的勾当和把戏,这就是所谓的文化的人生。文化的人生就是从自然的人生中解放出来的一个自由。这种自由是人类经历了几十万年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文化人生的最初阶段,文化人生的花样或说目的很有限,这时你的选择也有限,虽然相比起自然人生多了些选择。而随着人类历史不断的发展,这些花样和目的不断的增多,如出现了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多种花样,这时人生目的多了起来,人也就有了多种选择的自由,有了次好的,舍弃不好的,有了好的,舍弃次好的。

人生一旦达到这种文化人生的境界,回头看自然人生就觉得索然无味,因此我们可以想象人自杀是有道理的,是想从自然人生解脱出来。

对于每个人当他跨出校门,步入社会,同样也存在追求人生目的问题。涉世之初,要想着如何努力才能解决生活上衣、食、住、行的问题,当这些问题解决了后,又想着如何赚钱买车买房,当这些都实现了后,注意力可能又会集中到如何提高生活品质、活出有意义的人生中来,因此人生的目的也是随着条件不断改善而逐渐转移,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而当今社会竞争压力之大,要实现所有物质条件的获得又何尝是件容易的事,因而,正确摆放人的心态是件很重要的事情,我们不提倡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也反对消极处世的悲观人生,而是选择稳中求进的人生态度。

物与心。

本节开头介绍了心与物的一种辨证关系,先有物质后有生命,先有生命后有心,而实际上三者间的价值高低则是心灵最高,生命次之,而物质价值却最低。如此,最先出现的,价值却是最低,但是价值最高的却不能脱离价值最低的而独立存在。

人心与动物心的最基本的区别就在于,人心能够脱离身体而有所表现,动物则不能。人类经过几十万年的演变,整个自然界我们所见所遇的都是人类的生命和心的表现,比如一张桌子的构造、形式、尺寸、颜色种种,都包含着制造此桌子的人的心。因此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心物交融的世界。

人类的精明之处就在于人类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心灵创造出其他动物无法创造的东西,整个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人类心灵智慧的结晶,人类文化是心物交融,生命与物质交融的结果,因此批判了物质决定一切的唯物史观。文章最后介绍了一方丈修建寺庙的故事,说的是方丈年轻时候由于厌倦尘俗生活后,悄然出家,跑到山上敲打木鱼,村民发现了后,慰问其以衣食,但其仍然夜夜不停的打,最后村民内心崇敬,而集体为其筹款盖寺庙。从该故事可以领悟到人心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人心可以打动人心。推而广之,我们看一切事物,不能光只看事物的表面,而应该看到隐藏在背后的渗透着人的心、人的力、乃至人的生命更深层次的东西。

我们生活中会产生许多的感叹,惊叹建筑的宏伟、感叹艺术的美妙,在深切的一番感慨后,我们应该细想,这些是建筑师的智慧和艺术家的心灵手巧以及广大劳动人民用双手共同创造的结果,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会发现这社会的职业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有的只是分工的不同,对那些手中掌有权利的人,不必投以羡慕的眼光,也不能看不起那些辛苦劳作的广大人民,他们都是社会建设不可缺少的分子。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也许这世界能得到多一份理解和关怀。

如何探究人生真理。

首先就内容做总体介绍,本文先从人类所知的有限和自然界的无限入手分析,人类所知是有限的,而其所发现的真理必然限于有限的知识范围内,而自然界是无穷无尽的,是人类知识所不可达到的,因此能说人类发现的真理就是宇宙的真正真理么?此一问题就涉及到中国人与西方人文化精神的区别问题,西方文化为外倾型,他们首先进入到无限的自然中寻求真理,然后把所得的无限真理,即不是真正真理的真理来指导人生,这种倾向必然存在危险。中国文化是内倾型的,主张先求解自我,扎稳根基,而后由点及线,由线到面依次铺开来求知外部世界。中国人把求解宇宙的基点放在求解人生的问题上,而后再向外推广,因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由此产生了中国人伦理道德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教人要做一个好人,这篇文章就是这样一环紧扣一环,最后深入到做人的根本问题上来,接下来做较详细的解读。

人包含于世界中,世界包含于宇宙中,人为有限可知,宇宙为无限不可知。西方人追求真理的形式,就是取向于有限的人生世界之外,然后在回向有限人生做指导。西方人所认为的真理必是一种客观的,由此而产生了宗教、科学与哲学。由于各门学科都是主向无限的宇宙追求的,因此就容易产生两个问题:一、容易分道扬镳,不易汇合,学科分类,枝繁叶茂,各成专门,无一个谁对谁非的标准;二、既然向外无限追求,就永远如在途中,永不达目的,得不到结论。这种无限的追求越远,则越脱离人生的实际,越虚无缥缈,如果用来指导人生就存在巨大的危险。就好比长期处于高层工作的人,一下子让他到基层工作,总会不了解实际情况,而感到不舒适,有时甚至会造成极大麻烦。

中国人追求真理,则是主向内的,以自身真实体验为主,中庸言,尽己之性,可以尽人之性。尽人之性,可以尽物之性。尽物之性,而后可以赞天地之华育。有限的知识可以作为追求无限知识的一指针。人若直接向无限宇宙追求真理,则眼前一片漆黑。若从求解自身开始,则还有一点光明,随着逐步的完善,光明将越来越强大,最后可尽化暗为明。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起,必将成就大器。但是应该明白在有限可知的外部有一个无限的不可知,只有这样的认识,人才会不断的向前追求。而西方的哲学贡献就在于此,由于其向无限自然的追求,而永远达不到目的,才会使人类知道所知道的到底是很有限的。

但是,人类追求真理还是应该从人类本身的角度出发,从有限的可知世界中寻求,首先站稳一个立足点,并能同时不断的向四周移动,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人类的知识面也就越来越大,有限的知识向着无限知识不断的发展,就可能趋于无限。这种基于现实,向外不断求解人生真理的过程,同时又不脱离现实,正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上面所述的追求人生真理的过程基本就是作者的用意,深入浅出,回归到求解人本身的过程,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的求知过程不可取。当然,我们不是反对人要向未知世界求知,所谓的“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也”,如果没有这种对无限的求知欲,人的知识将会终止,人类的文明将停滞不前。因此,作者并不批判西方人的追求真理的方式,只是在前面做的一个大铺垫,最后回归到中国传统人生观的问题上来。

中国人了解宇宙,第一步在于了解人生,求解人生,第一步在于了解个人,身外有家,家外有国,国外有天下,就是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点与西方人提倡的个人主义不同,与西方人的人生观是相吻合的,上面已提到许多,这里就不在多说。中国人的人生观是一种群己融洽天下融洽之人生。这种人生观就形成了中国人的伦理人生,父子与兄弟为天伦,君臣与朋友为人伦,夫妻则介于之间,人与人的关系于这种伦理关系中形成。父亲是我的父亲,儿子是我的儿子,君王是我的君王,朋友是我的朋友,都是以我为中心,但又脱离不了周围有关系的人。所以中国人的修身是一种个人中心之大群主义。推广到无限的自然宇宙,即是以小我为中心,完成其对于无限宇宙之大自然而融为一体,所谓的天人合一。

中国文化说到最精辟处就是教人做一个好人,这种精神就是一种道德精神或说是一种伦理精神,此种精神只有从人伦即朋友或者有隶属关系的上下级中才能看出来。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只有自己才清楚,别人是不会知道的。因此对于如何做一个好人的问题,各人只求对得起良心,心安里得。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许多是违背良心的事,但你又看到别人都做了而且没什么事,这时候你就应该做出选择到底该不该做,但只求问心无愧。现在社会上官场的腐败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身居要职,不趁在位时多捞一把,不在位时恐怕会后悔莫及。换是自己在位,又如何应付呢,是同流合污,还是清出淤泥呢?还是要回到中国人的伦理道德人生中来思考,以求对得起天地良心为本。

教育在儒家的学说中式占有很高的地位的。《论语》开篇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讲的就是学习。那么为何学习在儒家之中有那么高的地位,最近也是正好看了钱穆先生的《人生十论》就此来谈谈学习之于我们之于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一门有用的学说往往是很贴近与生活实际的,是切身的,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没有基础的空中楼阁,在这一点上就算是极其强调出世的老庄也是不能够免除的。而儒家的这一套理论体系,是极其重视个人的,从个人出发、从人性出发,最后实在人伦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一生,因而对我们人生很有帮助,而教育又在其中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因而教育在整个儒家学说体系之中也是有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儒家从人开始,带着人向外走,之后在从人回到了人。这三个阶段就像是释家的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到最后的看山还是山。但是我之前的人和之后的人之间是有了一个很大的差距的,我是人但又不是原先的那个人。

释家讲出离生死,道家讲长生久视。你如果想遵从佛家的那一套,那么就需要剃度出家来实现,你如果想要遵从道家的那一套,那么就要做到寻个清净场来做你的修炼,但是对于大多数人并不存在这样的条件,而儒家的则更加适合实际,关注现实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生活方式的抽象概括与具体表现结合在一起。

古往今来不管是东方、西方都是对人的层次有了很相似的认识。大体上可以将人生分成自然我、社会我和精神我这三个层次。这也是一个时代发的结果。最早的时候人的生存条件是极其恶劣的,为了生存人必须非常努力地和周围的生活展开搏斗,防止受到猛兽的侵害,同时由要猎捕动物采集瓜果来求果腹,这一个阶段是人的最低的层次,也没有自由可言,人做的一切只是为了最低限度的求生。然后开始有初级的政治机构出现到后来发展出国家,有了一个成型的社会,这个时候人就会进入第二个阶段就是社会我的阶段,在这一个阶段人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发现自我,寻找制度上的自由。再到最后一个精神我的阶段,在这一个阶段实现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也是我们要追求的最高的自由。但是人世间有一种悲哀,那就是较高级的事物忠恕不得不依赖与较低级的事物而存在,并且为较低级的事物所限制。就像是搭房子我们要用的就是一块又一块不起眼的砖块,但是最后我们搭建出来的建筑确实那么美丽,我们看中的是那么美丽多样的建筑最后的样子,到那时这些有不得不依赖与不起眼的砖块而存在。同样的自然我作为一种低级的我而存在,是没有多少的意义,人如果只是满足与那样的存在那么无疑就是是把自己当做禽兽一样了,只是在乎于生死,我们在乎的是一个精神我,那才是真正的让我之为我的存在,但是这个精神我如果没有自然我那么一刻也保留不下去。

在钱穆的观点中,一切善恶的标准只是自由的多少,善恶之间也是相对,恶的存在只是因为有具有更高的自由的存在而成为了恶。发展到最高的自由,那就是一个社会有着各种各样的文化的存在,能够供你自由的挑选。相比这个如果用政治来实现你的自由,那就是次一等的自由,相对于上一级的自由,这一种自由就是一种恶,再下一级中,国家制定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来限制犯罪避免你的暴死,保护你的生命,并给予有一定程度上的言论思想自由,这虽然也是保护了你的自由但是相对于上一级也是一种恶。在下面这是战争,但是就算是战争的话,那么也比人吃人的社会要好,因为回到自然状态的时候人只有最低限度的自由那就是求生还是死。所以佛家有一句话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字啊这里就可以解释了,放下屠刀不是说你砍了人之后,放下刀你的罪恶就一切都被赦免了,这句话其实在讲你放下屠刀听从佛家说,你就是接受了更高一个层次的价值观,相对于之前的价值观你这一个阶段有更多的自由,这就是善。一切宗教的最高精神都是如此,宗教不是替你免除罪恶,而是给了你一个更高的自由的选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世间除了宗教人还有很多的别的自由的选择。比如文学、哲学、科技等等,历年历代都有大量的这样的作品出来,同时为了维护自由我们又要允许这些都有存在的权力,因为只有保护这些创作的存在,我们才有更多的选择的余地,去真正实现我们的自由。那么有多么多的东西能够让我们选择,我们就需要一样东西来帮助我们在这繁弦急管的大千世界找到真正适合我们每一个个人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儒家非常重视的教育。由此,就可以看到教育在儒家的学说中为何有那么高的地位。

之前也是提到了儒家带着人在世间向外走,最后仍旧走回到原点,那么为何能够这样,就在于儒家重视德性,我认为的儒家所谓的德性是指人的天性,而儒家所谓的修身所谓的教育也都是为了能够让人成为人而努力。能够让人的人性真正得到体现。同时修身是为了齐家是为了治国平天下。所以教育又和我们的人生相关系在一起。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解决了吃穿用度之后我们就会开始考虑一些更高层次的问题,而之所考虑这些问题也正是我们高于动物的地方。我们不能够只像动物那样只有自然人生而没有文化人生。钱穆先生提到的几个关于人生的问题我也是思考了很久的。那就是人生的目的,人的自由以及如何安放我们的内心。

人生的目的,人活一辈子究竟是为了什么呢?讲到这一点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人的两大限制。一个是人我之限,一个是死生之限,如果没有这两者就来谈论人的目的是没有意义的。同时这两者也是我们人生最痛苦的事。同时也就是因为人的能力有限,生命长度有限所以我们会去想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在看待人的问题上,西方人是把每一个人都当做平等的个人来看,那么人与人之间都是一样平等的关系,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那么你之于他人要不就是服务,要么就是争利,但是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做不到这些。西方人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设置的太过于简单,反而导致的是问题的复杂化,我们难以处理一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中国人,却在这一个问题上讲人伦。我不用去服务其他人,也不用去与其他人争利,我首先要做的就是知道我在那里,我和别人是什么关系,儒家讲这个叫做安身立命。儒家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区分为君臣、夫妻、父子、兄弟。那么在明确了这些问题之后我要做的就是按照我与其他那个人之间的关系做我该做的事。那么就不存在人我之限了,因为我要做的只是我应该做的和能够做的。

讲到人伦,避不开的就是人伦与自由的关系。西方人只看个人不看人伦,因为人伦是会阻碍他们的自由的。但是他们的自由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自由依旧可以从人生的三个等级来讲,在自然我那个层次我们是不会有自由,生来病死没有一个是能够有我们决定的。到第二个阶层也就是社会我这个阶段,也不是我们能够决定,我们生在哪个国家那个家庭我们改变不了,所以我们真正能够追求的应当是最高等级的自由就是精神我的自由,不管外界怎么样,只要我还有思考的能力,那么这份自由是谁都不能剥夺的。西人帕斯卡所讲人是可以思考的苇草。讲的也是同一样东西。而且为何说精神我是一种最高的自由,因为当有人达到过这一层次后甚至是会抛弃之前的两种自由的。所以有人会舍生取义,为了最高层次的精神,他们不惜放弃身也要争取。那么我们如何能够做到这种自由呢?我们抛弃第一种自由就是不是为了吃而吃,为了穿而穿。牛顿说第一句很好,有些人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没有超过这一个境界,你就是如同禽兽一般。第二个阶段则是社会的自由,这是西方人一直在苦苦追求的,但是其实还是没有达到自由的真正本质。真正的自由是自己精神的自由,而不是外界加于你的自由,不是因为你有言论自由权了你就真正的自由了,相反有时候甚至是别人的思想淹没你了那才是一种不自由。你真正要做的就是体悟自己的本心,最后做到我追随己心,那才是真正的自由。也就是儒家所说的由仁义行,而不是行仁义。我做这些是是我自己认为这是仁义的,而不是因为社会告诉我是仁义的,所以我去做这些事。那样的人生才是真正自由的人生,才能够泳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最后一个则是安放我们内心的问题。如何安放内心。现在很明显的就是有两种向外探索的方向,一个是宗教,这是心得以发泄,一个是科学,这是心得以展现其理性。但是如果把心放在宗教上,在这条路上走的太远就离开城市太多了,所以就出现了西欧黑暗的中世纪。而在科技上技术上走太远也是对人有害的,几千年前老子所说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的之货,令人行妨。这样的现象在当今社会是很明显的,人们被裹挟在物欲之中难以自拔。儒家很有创造性的提出把心放在心里面,怎么放,就需要人伦。在人伦之中我们把心与心相互交融,父慈子孝,那么父亲的心就在儿子心中了,儿子的心也能够放在父亲的心,那么把心在同类之中人就不会迷失。而且这也不是鄙狭的,心放在儿子上就是一家,放在君主上就是一国,那么心就可以推之己而之家之国之天下。所以儒家心有天下而不迷失,不忽视个人而有推至可及世间万物,这样的安心观点是那么自由而富有人文精神。

在做到这些之后,我们也就能够成我,也就是达到儒家的最终的目的。从人而出,最后再回到一个人。这也就是达到了儒家的思想。

最近,班组组织学习阅读了钱穆先生的作品“人生十论”,读后收获颇丰。

修身不是一职业,修身是个人的,也是平等的、自由的、独立的。修身是第一步,第二步是齐家,只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好合,这样才是人生中有意义的生活。这需要我们有意义的行为来达成,才能齐家。修身齐家之外还有治国平天下,要治国一定要从修身齐家起。修身齐家是我们的行为,治国平天下可算是我们的事业。人的生活如衣食住行,它的意义与价值是来维持和保养我们人的生命存在的。我认为每个人都向往富裕的生活,在满足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需求后,还想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买车购房等,但是大鱼大肉与粗茶淡饭、高楼大厦与陋巷平房,双方的意义与价值是相同的,都只限于生命的维持上,其实大可不必过分追求物质生活,只要快乐就好,以免徒增烦恼,如攀比他人造成心里不平衡,拼命劳作累心伤身,为了物质享受而贪污犯罪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专为吃饭,专为穿衣,专为住房子,专为行路的。我们应除了衣食住行以外,另有我们的人生行为,兼及事业,此始是人生之主体所在。

最近读完了钱穆先生的《人生十论》。人生都过了快一半了,还不太明白要怎么过。

钱穆先生生于1895年,1990年于台北去世。钱老一生,经历了国家、民族的巨大变迁,历史的巨轮滚滚而过,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变革。身为一位儒者,钱老在治学之外,一直在探索如何将儒家的理念与现实的巨变相结合,找到一条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之路。

人生十论,娓娓道来的是作者对自己人生长时间的思考和总结。先讲什么是人生追求(人生三路向、适与神、人生目的和自由,物与心),然后讲怎么实现人生追求(如何探究人生真理、完成一个我、解脱人生之苦痛、安放我们的心、获得我们的自由),最后总结了身为一位儒者,最终的归宿是道与命的天人合一。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待《十论》,当然能看到非常多的历史局限性,毕竟成文于20世纪50年代,距今已经70年了。但是以此来批评钱老,说他迂腐,跟不上时代,这个恕在下不能苟同。看人看事,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的成长经历,需要看到的是钱老对待剧变时代的态度。文中引用了非常多的西方哲学、宗教和科技的观点和理念,并与儒家观念进行对比,希望能通过儒家的世界观来解释世界,能让中国传统的文化在新时代,继续开花结果。

限于个人知识体系比较浅薄,无法总览全局,仅结合书中的一些观点,说说自己的看法。

真善美之外。

钱老说真善美不足以包括一切人生,需要引入“适”与“神”。这里的适,是指所有的真善美,都有其适应的范围,没有绝对的真善美;这里的神,是指人需要有信仰、有寄托,而这信仰和寄托,必须是建立在真善美之上的。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追求真善美,科学真、道德善、艺术美,可是,当我们有了真善美之后呢?这就需要自行摸索了。当你不断追求真善美的时候,你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人类美好的未来,是为了家人幸福美满,还是为了自己的人生能多姿多彩?这里没有偏好,只有想清楚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更加安心的去追寻世界上的一切美好。并且,所有人都说美,你不一定觉得美;别国认为的善,我们可能认为不善;科学界公认的真,也可能有一天被推翻。那么,个人苦苦追求以上这些东西的时候,是需要建立更高层面的寄托的,有了明确的目的,才不会跑偏。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人追求真理,主张先内而外,尽己之性,可以尽人之性;尽人之性,可以尽物之性。所以,万事万物,先做人。在古代,不管你有什么特长,是否天生聪慧,智商超群,只要你不会做人,那么你就无法获得社会地位,无法调动社会资源,那么也无法做出令人瞩目的一些事情。这可能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滞后的一个原因,所有聪明才智都用于身、家、国、天下了,毕竟,要管理这么大的一个国度,需要非常高的集体政治智慧。

而欧洲,即使有罗马教廷长达一千多年的教权统治,也从来没有真正融合成一个统一文化的国家;经过近千年,各城邦才以民族为纽带进行融合,形成了现代欧洲的诸多国家。自文艺复兴以来,由于君权和教权矛盾,话语权慢慢转向财富和生产力,这也是西方能在科技方面日新月异的重要原因。

不过,身家国天下的观念,是深深刻在中国人心中的。最近知乎掀起了一场论战,认为国内媒体大肆诬蔑杨振宁先生,跪舔霍金教授。当然,从学术领域来说,杨振宁先生成就无与伦比,确实是活着的传奇。

我这里有一些针对媒体行为的个人分析:恰恰因为杨是中国人,所以国内很多人会以中国的道德观来评判,所以会先看杨是不是一个完人,是不是在修身齐家上做好了(笑。。。这么评判科学家,确实有点本末倒置)。只有修身齐家做好了,我们再继续说他的学术贡献。而霍金教授,抱歉,不是中国人,那我们不能用中国传统观念来批评他,他私生活怎么样,那是他们社会的事情,我们无法评价。

其实这种事情再国内非常常见,我觉得当名人是真的很烦恼,为什么?因为你要修身齐家,只要你德行有亏,那么有的是人用显微镜来看你;你看,你修身有问题!你连小家都顾不好!这个时候,是没有人来关心你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也没有人来关心你的学术成就和历史贡献。

当然,从个人来说,受影响颇重,还是会不自觉的将修身齐家作为人生中很重要的事情来对待。

活在彼此心中。

钱老很形象的解释了,儒家如何对待死亡,如何成为一个我,如何安放自己的心。中国人,都是活在彼此心中的。我们孝,因为父母慈;我们悌,因为兄弟恭;我们忠,因为朋友恕。所有行为,都是我真心对你,你也真心对我,让我们一起来面对这个险恶的世界吧!

所以,在面对道德的博弈时,中国人都会是先迈出一步的那一位,第一次会选择相信别人的真心。但是一旦有一次假心假意,那么应对也会很决绝,以牙还牙可不是说着玩的。

人生三步骤和自由。

钱老关于人生三步骤和自由的观点,收益良多。人生分三个阶段:生活,事业和德性。第一阶段是活着,解决自己的生理需求。第二层是行为和事业,就是说人生在世,需要通过奋斗努力,来达成自己的事业,这个事业是带有社会属性的,例如成立一家公司,参与完成一项工程,参与举办一项赛事,写一系列书等等。第三层是德性,就是人内心真正追求的东西,例如前面说的真善美,例如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例如充满善意地对待这个时间,传播温暖。

所谓地自由,也就是体现这三个阶段上。最简单地自由,就是说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喝水,什么时候睡觉(盆友圈是人类睡觉的最大敌人)。其次,行为和事业的自由,就是说能在这个社会上,游刃有余的扮演好自己承担的角色,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能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信息来源。而最重要的,就是德性的自由,就是能找到自己内心深处最想要的,最坚持的东西,并身体力行地去超之努力,去捍卫。如果第三层自由与第二层相违背,那么也能勇敢地坚持第三层自由,即使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钱老举了岳飞十二道金牌地例子,很贴切。从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来说,岳飞抗拒皇命,还是十二次,大逆不道,会招致杀身之祸。但是岳飞忠于国家民族,耿直不屈服,个人精神意志超脱了个人生死和社会政治,置个人前途性命于不顾,所以被千古传颂。

其实我想说的是,在这个物质而浮躁的社会,最重要的莫过于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并为之努力,不畏人言,不以社会通俗观点为约束,才是真正找到了自由。

《人生十论》读后感600字篇二

《人生十论》这篇文章是关于探讨人生价值观之一本非常深刻的书,作者以其丰富的人生经验、渊博的学识道出了人生的真谛,对人性的善恶等各个方面的剖析深入,通过对中国传统的人生观和西方的价值观做深入的对比,来推敲内涵深刻的人生哲学。文章所用文字娓娓道来,看似简单,实则论述出人生之种种问题。作者把文章分成三大章节:人生十论、人生三步骤、中国人生哲学。其中人大章节又分成若干小节。这在下来我们逐一讨论。

在文章的开篇,作者谈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充分体现作者本人对人生的大彻大悟,心境上升到一定的境界。于我想来,这已大体描绘出作者的思想境界。细细的体会,在人生路上,随时可遇坎坷,荆棘遍布,困难重重,当你已努力过、追求过,不管结果是否是想要的,哪怕失败,但你心已超然,不会因失去而悔恨。因为在心理上你已经达到了,已经成功了,已领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了。

人生是一种向往,没有向往的人生将失去意义,而如何追求这种向往,这便是人生的重要问题。首先说人生追求的一般情况,人也是一种动物,也需要满足其一般的欲望,最基本者莫过于恋爱和财富,即最基本的生理和物质的需求,而除此之外还有对权利对金钱等其他层面的追求。该节介绍人生的三种倾向:即向外的人生、向内的人生、中国儒家的人生。所谓的向外的人生,是一种涂饰的人生,即追求对物质的享受、对金钱和权利的崇拜,是一种激进的心态,这种人生把生命的支撑点建立于生命之外,这就会导致一种无可救药的伤害。西方人更倾向于这种人生观,于是就产生了宗教,以追求心灵的寄托。向内的人生:即是一种洗刷的人生,追求自得的人生,自我净化的人生,对人生的看淡,导致人的无所求,虚空的境界。于是就出现了中国的佛教。佛教之所谓的涅磐,即希望人能够重生,人生达到这种境界,将不可见到外面的一切了。

向外的人生和向内的人生都存在着弊端。只追求物的人生,必然要在对物质、金钱上的获取下足工夫,因此就不免要丧失理智,将再也找不到内心的归依和立足点。而只追求内心净化的人生,你必须把外面的所以一切通通屏弃,而一旦没有了外物对人的刺激,这种自我纯净归根到底是一种虚无,将无法找到一种真实的自我。中国的儒家的人生,既不向外,也不向内,不激进也不虚无,不追求对物的崇拜,不歌颂权利,同时也不埋没自我,追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顺其自然,但又不是碌碌无为,他们也有向往,但这种向往是立足于当下,脚踏实地的向前。这种人生观就产生了中国人“福”的人生观,中庸和谐、心外调和、心物交融才是真正的福,但也不许人沉溺于现实的享受。近代以来西方传来的人生观,倾向于对物的崇拜,若和中国的福的人生观结合起来,很容易会形成社会的放纵和贪污。因此我们要注意不受这种风气的影响。

上文已经很清楚的介绍了三种不同倾向的人生观,于我最深的体会让我想起了奥斯特诺夫斯基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该怎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同时我在想,如何才能实现最好的人生呢,所谓中国人福的人生观,是一种境界的超然。现实中的人,当你为每日三餐而奔波时,还能顾得上修生养性,还能按部就班么,而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当你已获得一定的成就后,就想获得更多,这必将与中国人福的人生观想违背。

适与神。

本节作者首先就西方人所提出的真善美三个价值观说明其所存在的问题:一、不能包括人生的一切,二,只照着此真善美的理论,有些容易引人走入歧途,三,与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存在出入。

为什么说不能包括人生的一切呢,西方人从来都是更注重自然界,因此有更多物质工业上的发明与创造。而东方人从来对社会方面的更注意些,即所谓的“人文工业”或“精神工业”,中国人对此价值领域早就提到。而只照此三理论,如何说能引人入歧途呢?真善美应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认为真善美是绝世的真理,就必然会引人入歧途。西方人所谓的真与美是全宇宙性的,真归之于科学,而美归之于艺术。然而所谓的善,他们只说上帝创世是一个善,却没有把上帝所创的万事万物也说成善,因此只局限于人的场合中才有善的存在。而中国人主张“尽人之性以尽物之性而赞天地之化育”,庄子也说过“虎狼仁”,“天地不仁”,其实就是在赞叹物的善,把物人化。其实既然是真的,美的,那肯定就是善的。因此必须加入适与神两个价值领域,才能使整个人生观的价值领域更全面些。

以下就分析适与神是如何来起作用的。真善美三概念,是人心的产物,应该在人生与宇宙的欣合处寻求。但西方人总认为三者是超越人类的三种客观的存在,是绝对的,但是既然认为是客观的,其实已经包含了主观的成分。所以整个宇宙不存在无相对的绝对,绝对里包含着相对。按照这种理论来说真善美就可以这样来理解:即你认为真的,我可认为是假的,你认为是善的我可认为是恶,你认为美的我可认为是丑的,反之亦然。因此整个宇宙就飘飘然,缺乏稳定感。

如果在这三领域中加入适的价值领域,使之与前三者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则就使主观与客观并存,使绝对与相对等立,也就不存在上面的困惑了。比如,地球饶太阳转,这已经是科学的真理了,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却仍然只停留在哥白尼以来地心说的理论上,换句话说我们很多人都认为太阳是动的而地球不动,如果有人说他在高速度的遨游于太空,肯定被别人认为是在作怪。因此对待任何一切事物,都不能抹去主观,地球饶太阳转是科学家的真理,是站在他们的角度上说的,日饶地行是人们日常生活所观察到的,谁对谁非只是一个立场的问题。适合此处的未必适合于彼处,同样适合于此时的未必适合于彼时,适字的价值领域正是其能侧重于人生的现实,而使得真善美能够因时因地制宜,避免了飘忽不定。

人生只是宇宙的一小部分,于是便需加入第五种价值领域“神”来冲淡第四种领域所存在的弊端,神就是要使之恰恰到达其价值之真实边际的所在者。人生如此的短暂,在其无限向前永无终止的途程中,得到一个适,得到一种短暂的终止,这种终止不妨害人生之永远向前。我们就把它称之为神。人生如此的渺小,而居然能窥测无限宇宙的真理,已见人之神。

综上所述,适与神融入真善美三价值领域后,才使整个人生的价值领域更加完善。适对人生的指导是,万事万物都应该有一个衡量的标准,然而随着时势的不同,这种标准也会相应产生变化,而做人就应该懂得随机应变,以适应于突如其来的变化。我们通常会开玩笑说“你真神”或者“你已超越神”,神的指导是在有限的人生中,最大限度的追求未知世界,达到一种超然若神的境界,我把它理解为是人类的一种崇高的精神,坚强的人格。

人生的目的与自由。

人生分为自然的人生和文化的人生。人类处于原始状态的时候,在衣不暖,食不饱,生命受到外界威胁的时候,人类的目的只有唯一,那就是求生,这就是所谓的自然的人生,因此自然人生就不存在着自由。当人类只存在自然人生阶段的时候,他们就如同草木禽兽一般,这种人生就不好说是有意义的人生,人生之所以这样称呼,则是区别于人以外的其他生物,为了区别于其他生物,人活着就必然要活出个人样,活出人生的意义。

人在能完成其自然人生的目的以外,当他饱了,暖了后,还未疲倦,还可以不睡觉的时候,在不病没有死的时候,还能拿出一部分资本来干一些其他的勾当和把戏,这就是所谓的文化的人生。文化的人生就是从自然的人生中解放出来的一个自由。这种自由是人类经历了几十万年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文化人生的最初阶段,文化人生的花样或说目的很有限,这时你的选择也有限,虽然相比起自然人生多了些选择。而随着人类历史不断的发展,这些花样和目的不断的增多,如出现了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多种花样,这时人生目的多了起来,人也就有了多种选择的自由,有了次好的,舍弃不好的,有了好的,舍弃次好的。

人生一旦达到这种文化人生的境界,回头看自然人生就觉得索然无味,因此我们可以想象人自杀是有道理的,是想从自然人生解脱出来。

对于每个人当他跨出校门,步入社会,同样也存在追求人生目的问题。涉世之初,要想着如何努力才能解决生活上衣、食、住、行的问题,当这些问题解决了后,又想着如何赚钱买车买房,当这些都实现了后,注意力可能又会集中到如何提高生活品质、活出有意义的人生中来,因此人生的目的也是随着条件不断改善而逐渐转移,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而当今社会竞争压力之大,要实现所有物质条件的获得又何尝是件容易的事,因而,正确摆放人的心态是件很重要的事情,我们不提倡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也反对消极处世的悲观人生,而是选择稳中求进的人生态度。

如何探究人生真理。

首先就内容做总体介绍,本文先从人类所知的有限和自然界的无限入手分析,人类所知是有限的,而其所发现的真理必然限于有限的知识范围内,而自然界是无穷无尽的,是人类知识所不可达到的,因此能说人类发现的真理就是宇宙的真正真理么?此一问题就涉及到中国人与西方人文化精神的区别问题,西方文化为外倾型,他们首先进入到无限的自然中寻求真理,然后把所得的无限真理,即不是真正真理的真理来指导人生,这种倾向必然存在危险。中国文化是内倾型的,主张先求解自我,扎稳根基,而后由点及线,由线到面依次铺开来求知外部世界。中国人把求解宇宙的基点放在求解人生的问题上,而后再向外推广,因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由此产生了中国人伦理道德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教人要做一个好人,这篇文章就是这样一环紧扣一环,最后深入到做人的根本问题上来,接下来做较详细的解读。

人包含于世界中,世界包含于宇宙中,人为有限可知,宇宙为无限不可知。西方人追求真理的形式,就是取向于有限的人生世界之外,然后在回向有限人生做指导。西方人所认为的真理必是一种客观的,由此而产生了宗教、科学与哲学。由于各门学科都是主向无限的宇宙追求的,因此就容易产生两个问题:一、容易分道扬镳,不易汇合,学科分类,枝繁叶茂,各成专门,无一个谁对谁非的标准;二、既然向外无限追求,就永远如在途中,永不达目的,得不到结论。这种无限的追求越远,则越脱离人生的实际,越虚无缥缈,如果用来指导人生就存在巨大的危险。就好比长期处于高层工作的人,一下子让他到基层工作,总会不了解实际情况,而感到不舒适,有时甚至会造成极大麻烦。

中国人追求真理,则是主向内的,以自身真实体验为主,中庸言,尽己之性,可以尽人之性。尽人之性,可以尽物之性。尽物之性,而后可以赞天地之华育。有限的知识可以作为追求无限知识的一指针。人若直接向无限宇宙追求真理,则眼前一片漆黑。若从求解自身开始,则还有一点光明,随着逐步的完善,光明将越来越强大,最后可尽化暗为明。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起,必将成就大器。但是应该明白在有限可知的外部有一个无限的不可知,只有这样的认识,人才会不断的向前追求。而西方的哲学贡献就在于此,由于其向无限自然的追求,而永远达不到目的,才会使人类知道所知道的到底是很有限的。

但是,人类追求真理还是应该从人类本身的角度出发,从有限的可知世界中寻求,首先站稳一个立足点,并能同时不断的向四周移动,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人类的知识面也就越来越大,有限的知识向着无限知识不断的发展,就可能趋于无限。这种基于现实,向外不断求解人生真理的过程,同时又不脱离现实,正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上面所述的追求人生真理的过程基本就是作者的用意,深入浅出,回归到求解人本身的过程,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的求知过程不可取。当然,我们不是反对人要向未知世界求知,所谓的“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也”,如果没有这种对无限的求知欲,人的知识将会终止,人类的文明将停滞不前。因此,作者并不批判西方人的追求真理的方式,只是在前面做的一个大铺垫,最后回归到中国传统人生观的问题上来。

中国人了解宇宙,第一步在于了解人生,求解人生,第一步在于了解个人,身外有家,家外有国,国外有天下,就是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点与西方人提倡的个人主义不同,与西方人的人生观是相吻合的,上面已提到许多,这里就不在多说。中国人的人生观是一种群己融洽天下融洽之人生。这种人生观就形成了中国人的伦理人生,父子与兄弟为天伦,君臣与朋友为人伦,夫妻则介于之间,人与人的关系于这种伦理关系中形成。父亲是我的父亲,儿子是我的儿子,君王是我的君王,朋友是我的朋友,都是以我为中心,但又脱离不了周围有关系的人。所以中国人的修身是一种个人中心之大群主义。推广到无限的自然宇宙,即是以小我为中心,完成其对于无限宇宙之大自然而融为一体,所谓的天人合一。

中国文化说到最精辟处就是教人做一个好人,这种精神就是一种道德精神或说是一种伦理精神,此种精神只有从人伦即朋友或者有隶属关系的上下级中才能看出来。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只有自己才清楚,别人是不会知道的。因此对于如何做一个好人的问题,各人只求对得起良心,心安里得。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许多是违背良心的事,但你又看到别人都做了而且没什么事,这时候你就应该做出选择到底该不该做,但只求问心无愧。现在社会上官场的腐败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身居要职,不趁在位时多捞一把,不在位时恐怕会后悔莫及。换是自己在位,又如何应付呢,是同流合污,还是清出淤泥呢?还是要回到中国人的伦理道德人生中来思考,以求对得起天地良心为本。

《人生十论》这篇文章是关于探讨人生价值观之一本非常深刻的书,作者以其丰富的人生经验、渊博的学识道出了人生的真谛,对人性的善恶等各个方面的剖析深入,通过对中国传统的人生观和西方的价值观做深入的对比,来推敲内涵深刻的人生哲学。文章所用文字娓娓道来,看似简单,实则论述出人生之种种问题。作者把文章分成三大章节:人生十论、人生三步骤、中国人生哲学。其中人大章节又分成若干小节。这在下来我们逐一讨论。

在文章的开篇,作者谈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充分体现作者本人对人生的大彻大悟,心境上升到一定的境界。于我想来,这已大体描绘出作者的思想境界。细细的体会,在人生路上,随时可遇坎坷,荆棘遍布,困难重重,当你已努力过、追求过,不管结果是否是想要的,哪怕失败,但你心已超然,不会因失去而悔恨。因为在心理上你已经达到了,已经成功了,已领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了。

人生是一种向往,没有向往的人生将失去意义,而如何追求这种向往,这便是人生的重要问题。首先说人生追求的一般情况,人也是一种动物,也需要满足其一般的欲望,最基本者莫过于恋爱和财富,即最基本的生理和物质的需求,而除此之外还有对权利对金钱等其他层面的追求。该节介绍人生的三种倾向:即向外的人生、向内的人生、中国儒家的人生。所谓的向外的人生,是一种涂饰的人生,即追求对物质的享受、对金钱和权利的崇拜,是一种激进的心态,这种人生把生命的支撑点建立于生命之外,这就会导致一种无可救药的伤害。西方人更倾向于这种人生观,于是就产生了宗教,以追求心灵的寄托。向内的人生:即是一种洗刷的人生,追求自得的人生,自我净化的人生,对人生的看淡,导致人的无所求,虚空的境界。于是就出现了中国的佛教。佛教之所谓的涅磐,即希望人能够重生,人生达到这种境界,将不可见到外面的一切了。

向外的人生和向内的人生都存在着弊端。只追求物的人生,必然要在对物质、金钱上的获取下足工夫,因此就不免要丧失理智,将再也找不到内心的归依和立足点。而只追求内心净化的人生,你必须把外面的所以一切通通屏弃,而一旦没有了外物对人的刺激,这种自我纯净归根到底是一种虚无,将无法找到一种真实的自我。中国的儒家的人生,既不向外,也不向内,不激进也不虚无,不追求对物的崇拜,不歌颂权利,同时也不埋没自我,追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顺其自然,但又不是碌碌无为,他们也有向往,但这种向往是立足于当下,脚踏实地的向前。这种人生观就产生了中国人“福”的人生观,中庸和谐、心外调和、心物交融才是真正的福,但也不许人沉溺于现实的享受。近代以来西方传来的人生观,倾向于对物的崇拜,若和中国的福的人生观结合起来,很容易会形成社会的放纵和贪污。因此我们要注意不受这种风气的影响。

上文已经很清楚的介绍了三种不同倾向的人生观,于我最深的体会让我想起了奥斯特诺夫斯基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该怎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同时我在想,如何才能实现最好的人生呢,所谓中国人福的人生观,是一种境界的超然。现实中的人,当你为每日三餐而奔波时,还能顾得上修生养性,还能按部就班么,而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当你已获得一定的成就后,就想获得更多,这必将与中国人福的人生观想违背。

适与神。

本节作者首先就西方人所提出的真善美三个价值观说明其所存在的问题:一、不能包括人生的一切,二,只照着此真善美的理论,有些容易引人走入歧途,三,与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存在出入。

为什么说不能包括人生的一切呢,西方人从来都是更注重自然界,因此有更多物质工业上的发明与创造。而东方人从来对社会方面的更注意些,即所谓的“人文工业”或“精神工业”,中国人对此价值领域早就提到。而只照此三理论,如何说能引人入歧途呢?真善美应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认为真善美是绝世的真理,就必然会引人入歧途。西方人所谓的真与美是全宇宙性的,真归之于科学,而美归之于艺术。然而所谓的善,他们只说上帝创世是一个善,却没有把上帝所创的万事万物也说成善,因此只局限于人的场合中才有善的存在。而中国人主张“尽人之性以尽物之性而赞天地之化育”,庄子也说过“虎狼仁”,“天地不仁”,其实就是在赞叹物的善,把物人化。其实既然是真的,美的,那肯定就是善的。因此必须加入适与神两个价值领域,才能使整个人生观的价值领域更全面些。

以下就分析适与神是如何来起作用的。真善美三概念,是人心的产物,应该在人生与宇宙的欣合处寻求。但西方人总认为三者是超越人类的三种客观的存在,是绝对的,但是既然认为是客观的,其实已经包含了主观的成分。所以整个宇宙不存在无相对的绝对,绝对里包含着相对。按照这种理论来说真善美就可以这样来理解:即你认为真的,我可认为是假的,你认为是善的我可认为是恶,你认为美的我可认为是丑的,反之亦然。因此整个宇宙就飘飘然,缺乏稳定感。

如果在这三领域中加入适的价值领域,使之与前三者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则就使主观与客观并存,使绝对与相对等立,也就不存在上面的困惑了。比如,地球饶太阳转,这已经是科学的真理了,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却仍然只停留在哥白尼以来地心说的理论上,换句话说我们很多人都认为太阳是动的而地球不动,如果有人说他在高速度的遨游于太空,肯定被别人认为是在作怪。因此对待任何一切事物,都不能抹去主观,地球饶太阳转是科学家的真理,是站在他们的角度上说的,日饶地行是人们日常生活所观察到的,谁对谁非只是一个立场的问题。适合此处的未必适合于彼处,同样适合于此时的未必适合于彼时,适字的价值领域正是其能侧重于人生的现实,而使得真善美能够因时因地制宜,避免了飘忽不定。

人生只是宇宙的一小部分,于是便需加入第五种价值领域“神”来冲淡第四种领域所存在的弊端,神就是要使之恰恰到达其价值之真实边际的所在者。人生如此的短暂,在其无限向前永无终止的途程中,得到一个适,得到一种短暂的终止,这种终止不妨害人生之永远向前。我们就把它称之为神。人生如此的渺小,而居然能窥测无限宇宙的真理,已见人之神。

综上所述,适与神融入真善美三价值领域后,才使整个人生的价值领域更加完善。适对人生的指导是,万事万物都应该有一个衡量的标准,然而随着时势的不同,这种标准也会相应产生变化,而做人就应该懂得随机应变,以适应于突如其来的变化。我们通常会开玩笑说“你真神”或者“你已超越神”,神的指导是在有限的人生中,最大限度的追求未知世界,达到一种超然若神的境界,我把它理解为是人类的一种崇高的精神,坚强的人格。

人生的目的与自由。

人生分为自然的人生和文化的人生。人类处于原始状态的时候,在衣不暖,食不饱,生命受到外界威胁的时候,人类的目的只有唯一,那就是求生,这就是所谓的自然的人生,因此自然人生就不存在着自由。当人类只存在自然人生阶段的时候,他们就如同草木禽兽一般,这种人生就不好说是有意义的人生,人生之所以这样称呼,则是区别于人以外的其他生物,为了区别于其他生物,人活着就必然要活出个人样,活出人生的意义。

人在能完成其自然人生的目的以外,当他饱了,暖了后,还未疲倦,还可以不睡觉的时候,在不病没有死的时候,还能拿出一部分资本来干一些其他的勾当和把戏,这就是所谓的文化的人生。文化的人生就是从自然的人生中解放出来的一个自由。这种自由是人类经历了几十万年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文化人生的最初阶段,文化人生的花样或说目的很有限,这时你的选择也有限,虽然相比起自然人生多了些选择。而随着人类历史不断的发展,这些花样和目的不断的增多,如出现了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多种花样,这时人生目的多了起来,人也就有了多种选择的自由,有了次好的,舍弃不好的,有了好的,舍弃次好的。

人生一旦达到这种文化人生的境界,回头看自然人生就觉得索然无味,因此我们可以想象人自杀是有道理的,是想从自然人生解脱出来。

对于每个人当他跨出校门,步入社会,同样也存在追求人生目的问题。涉世之初,要想着如何努力才能解决生活上衣、食、住、行的问题,当这些问题解决了后,又想着如何赚钱买车买房,当这些都实现了后,注意力可能又会集中到如何提高生活品质、活出有意义的人生中来,因此人生的目的也是随着条件不断改善而逐渐转移,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而当今社会竞争压力之大,要实现所有物质条件的获得又何尝是件容易的事,因而,正确摆放人的心态是件很重要的事情,我们不提倡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也反对消极处世的悲观人生,而是选择稳中求进的人生态度。

物与心。

本节开头介绍了心与物的一种辨证关系,先有物质后有生命,先有生命后有心,而实际上三者间的价值高低则是心灵最高,生命次之,而物质价值却最低。如此,最先出现的,价值却是最低,但是价值最高的却不能脱离价值最低的而独立存在。

人心与动物心的最基本的区别就在于,人心能够脱离身体而有所表现,动物则不能。人类经过几十万年的演变,整个自然界我们所见所遇的都是人类的生命和心的表现,比如一张桌子的构造、形式、尺寸、颜色种种,都包含着制造此桌子的人的心。因此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心物交融的世界。

人类的精明之处就在于人类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心灵创造出其他动物无法创造的东西,整个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人类心灵智慧的结晶,人类文化是心物交融,生命与物质交融的结果,因此批判了物质决定一切的唯物史观。文章最后介绍了一方丈修建寺庙的故事,说的是方丈年轻时候由于厌倦尘俗生活后,悄然出家,跑到山上敲打木鱼,村民发现了后,慰问其以衣食,但其仍然夜夜不停的打,最后村民内心崇敬,而集体为其筹款盖寺庙。从该故事可以领悟到人心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人心可以打动人心。推而广之,我们看一切事物,不能光只看事物的表面,而应该看到隐藏在背后的渗透着人的心、人的力、乃至人的生命更深层次的东西。

我们生活中会产生许多的感叹,惊叹建筑的宏伟、感叹艺术的美妙,在深切的一番感慨后,我们应该细想,这些是建筑师的智慧和艺术家的心灵手巧以及广大劳动人民用双手共同创造的结果,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会发现这社会的职业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有的只是分工的不同,对那些手中掌有权利的人,不必投以羡慕的眼光,也不能看不起那些辛苦劳作的广大人民,他们都是社会建设不可缺少的分子。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也许这世界能得到多一份理解和关怀。

如何探究人生真理。

首先就内容做总体介绍,本文先从人类所知的有限和自然界的无限入手分析,人类所知是有限的,而其所发现的真理必然限于有限的知识范围内,而自然界是无穷无尽的,是人类知识所不可达到的,因此能说人类发现的真理就是宇宙的真正真理么?此一问题就涉及到中国人与西方人文化精神的区别问题,西方文化为外倾型,他们首先进入到无限的自然中寻求真理,然后把所得的无限真理,即不是真正真理的真理来指导人生,这种倾向必然存在危险。中国文化是内倾型的,主张先求解自我,扎稳根基,而后由点及线,由线到面依次铺开来求知外部世界。中国人把求解宇宙的基点放在求解人生的问题上,而后再向外推广,因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由此产生了中国人伦理道德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教人要做一个好人,这篇文章就是这样一环紧扣一环,最后深入到做人的根本问题上来,接下来做较详细的解读。

人包含于世界中,世界包含于宇宙中,人为有限可知,宇宙为无限不可知。西方人追求真理的形式,就是取向于有限的人生世界之外,然后在回向有限人生做指导。西方人所认为的真理必是一种客观的,由此而产生了宗教、科学与哲学。由于各门学科都是主向无限的宇宙追求的,因此就容易产生两个问题:一、容易分道扬镳,不易汇合,学科分类,枝繁叶茂,各成专门,无一个谁对谁非的标准;二、既然向外无限追求,就永远如在途中,永不达目的,得不到结论。这种无限的追求越远,则越脱离人生的实际,越虚无缥缈,如果用来指导人生就存在巨大的危险。就好比长期处于高层工作的人,一下子让他到基层工作,总会不了解实际情况,而感到不舒适,有时甚至会造成极大麻烦。

中国人追求真理,则是主向内的,以自身真实体验为主,中庸言,尽己之性,可以尽人之性。尽人之性,可以尽物之性。尽物之性,而后可以赞天地之华育。有限的知识可以作为追求无限知识的一指针。人若直接向无限宇宙追求真理,则眼前一片漆黑。若从求解自身开始,则还有一点光明,随着逐步的完善,光明将越来越强大,最后可尽化暗为明。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起,必将成就大器。但是应该明白在有限可知的外部有一个无限的不可知,只有这样的认识,人才会不断的向前追求。而西方的哲学贡献就在于此,由于其向无限自然的追求,而永远达不到目的,才会使人类知道所知道的到底是很有限的。

但是,人类追求真理还是应该从人类本身的角度出发,从有限的可知世界中寻求,首先站稳一个立足点,并能同时不断的向四周移动,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人类的知识面也就越来越大,有限的知识向着无限知识不断的发展,就可能趋于无限。这种基于现实,向外不断求解人生真理的过程,同时又不脱离现实,正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上面所述的追求人生真理的过程基本就是作者的用意,深入浅出,回归到求解人本身的过程,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的求知过程不可取。当然,我们不是反对人要向未知世界求知,所谓的“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也”,如果没有这种对无限的求知欲,人的知识将会终止,人类的文明将停滞不前。因此,作者并不批判西方人的追求真理的方式,只是在前面做的一个大铺垫,最后回归到中国传统人生观的问题上来。

中国人了解宇宙,第一步在于了解人生,求解人生,第一步在于了解个人,身外有家,家外有国,国外有天下,就是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点与西方人提倡的个人主义不同,与西方人的人生观是相吻合的,上面已提到许多,这里就不在多说。中国人的人生观是一种群己融洽天下融洽之人生。这种人生观就形成了中国人的伦理人生,父子与兄弟为天伦,君臣与朋友为人伦,夫妻则介于之间,人与人的关系于这种伦理关系中形成。父亲是我的父亲,儿子是我的儿子,君王是我的君王,朋友是我的朋友,都是以我为中心,但又脱离不了周围有关系的人。所以中国人的修身是一种个人中心之大群主义。推广到无限的自然宇宙,即是以小我为中心,完成其对于无限宇宙之大自然而融为一体,所谓的天人合一。

中国文化说到最精辟处就是教人做一个好人,这种精神就是一种道德精神或说是一种伦理精神,此种精神只有从人伦即朋友或者有隶属关系的上下级中才能看出来。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只有自己才清楚,别人是不会知道的。因此对于如何做一个好人的问题,各人只求对得起良心,心安里得。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许多是违背良心的事,但你又看到别人都做了而且没什么事,这时候你就应该做出选择到底该不该做,但只求问心无愧。现在社会上官场的腐败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身居要职,不趁在位时多捞一把,不在位时恐怕会后悔莫及。换是自己在位,又如何应付呢,是同流合污,还是清出淤泥呢?还是要回到中国人的伦理道德人生中来思考,以求对得起天地良心为本。

《人生十论》读后感600字篇三

一本书判断它好坏与否,在我看来,在于它留给你多深刻的韵味。阅读之后,留给你些许值得回味的、可反复咀嚼仍韵味十足的东西。韵味这东西虽然说不清道不明,但它化力于无形,潜移默化给人以财富,而且不压于物质财富。它不随时间的远去而远去。相反它如一坛陈年老酒,时间越久越让人回味,越让人难以忘怀。

不知不觉,踏进书店没多久,眼睛被一本由季羡林先生撰写的名为《论人生》的书吸引。虽然我年纪尚轻,但仍对人生这个话题颇感兴趣。说实话,此话题范围较广较深奥,资深学者由于知识阅历丰富才可道之一二。就像季老先生,几乎一世纪的沧桑变化都被他尽收眼底,自然有资格解惑论道。老人家话语浅显易懂,再难言表的事也能讲得言简意赅、深入浅出。这正是我佩服他的原因。该书取材广泛,多从一些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入手,以小见大来阐明作者观点。我个人认为这样做可以拉近作者与读者距离。同样是生活,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切入和剖析生活的全貌,告诉我们他眼中是什么样的世界。

老人退休后定居地点较优越,一出门便是一片荷塘,赐予老人无限的遐想空间。有的像害羞的姑娘,有的像精力充沛的少年,好像所有花摇身一变都成了人一样。荷花不再是荷花,而是精灵。老人命途多舛,六岁时便离家求学。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太痛苦了,俗话说得好,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区区几个字道出天下所有父母的心声。也许正是它造就了季老先生,他不仅成绩优异而且愈加成熟,于是乎已到垂暮之年的季老才能带给我们这部人生精华。命不济莫怕,这也许是锻炼的好时机。莫过分抱怨命途之不公,只要你勇敢做自己,学会适应这个环境。就像古代的钱币多铸成外圆内方的形状,只有边缘越圆才能更好的保存下去。如果边缘尖尖的只会被磨平,最终成为一个圆。

人的一生会遭遇太多挫折,但它们总会成为往事。过后再想想,你也许只有一个会心的微笑,而不再像从前那样或悲伤或后悔。是啊!经历一次又一次的锻炼与磨砺会让我们意志更加坚定,心智更加成熟。人生由自己主宰,蓝图由自己描绘。只有把握自己才能把握人生。

《人生十论》读后感600字篇四

最近读完了钱穆先生的《人生十论》。人生都过了快一半了,还不太明白要怎么过。

钱穆先生生于1895年,1990年于台北去世。钱老一生,经历了国家、民族的巨大变迁,历史的巨轮滚滚而过,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变革。身为一位儒者,钱老在治学之外,一直在探索如何将儒家的理念与现实的巨变相结合,找到一条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之路。

人生十论,娓娓道来的是作者对自己人生长时间的思考和总结。先讲什么是人生追求(人生三路向、适与神、人生目的和自由,物与心),然后讲怎么实现人生追求(如何探究人生真理、完成一个我、解脱人生之苦痛、安放我们的心、获得我们的自由),最后总结了身为一位儒者,最终的归宿是道与命的天人合一。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待《十论》,当然能看到非常多的历史局限性,毕竟成文于20世纪50年代,距今已经70年了。但是以此来批评钱老,说他迂腐,跟不上时代,这个恕在下不能苟同。看人看事,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的成长经历,需要看到的是钱老对待剧变时代的态度。文中引用了非常多的西方哲学、宗教和科技的观点和理念,并与儒家观念进行对比,希望能通过儒家的世界观来解释世界,能让中国传统的文化在新时代,继续开花结果。

限于个人知识体系比较浅薄,无法总览全局,仅结合书中的一些观点,说说自己的看法。

真善美之外。

钱老说真善美不足以包括一切人生,需要引入“适”与“神”。这里的适,是指所有的真善美,都有其适应的范围,没有绝对的真善美;这里的神,是指人需要有信仰、有寄托,而这信仰和寄托,必须是建立在真善美之上的。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追求真善美,科学真、道德善、艺术美,可是,当我们有了真善美之后呢?这就需要自行摸索了。当你不断追求真善美的时候,你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人类美好的未来,是为了家人幸福美满,还是为了自己的人生能多姿多彩?这里没有偏好,只有想清楚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更加安心的去追寻世界上的一切美好。并且,所有人都说美,你不一定觉得美;别国认为的善,我们可能认为不善;科学界公认的真,也可能有一天被推翻。那么,个人苦苦追求以上这些东西的时候,是需要建立更高层面的寄托的,有了明确的目的,才不会跑偏。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人追求真理,主张先内而外,尽己之性,可以尽人之性;尽人之性,可以尽物之性。所以,万事万物,先做人。在古代,不管你有什么特长,是否天生聪慧,智商超群,只要你不会做人,那么你就无法获得社会地位,无法调动社会资源,那么也无法做出令人瞩目的一些事情。这可能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滞后的一个原因,所有聪明才智都用于身、家、国、天下了,毕竟,要管理这么大的一个国度,需要非常高的集体政治智慧。

而欧洲,即使有罗马教廷长达一千多年的教权统治,也从来没有真正融合成一个统一文化的国家;经过近千年,各城邦才以民族为纽带进行融合,形成了现代欧洲的诸多国家。自文艺复兴以来,由于君权和教权矛盾,话语权慢慢转向财富和生产力,这也是西方能在科技方面日新月异的重要原因。

不过,身家国天下的观念,是深深刻在中国人心中的。最近知乎掀起了一场论战,认为国内媒体大肆诬蔑杨振宁先生,跪舔霍金教授。当然,从学术领域来说,杨振宁先生成就无与伦比,确实是活着的传奇。

我这里有一些针对媒体行为的个人分析:恰恰因为杨是中国人,所以国内很多人会以中国的道德观来评判,所以会先看杨是不是一个完人,是不是在修身齐家上做好了(笑。。。这么评判科学家,确实有点本末倒置)。只有修身齐家做好了,我们再继续说他的学术贡献。而霍金教授,抱歉,不是中国人,那我们不能用中国传统观念来批评他,他私生活怎么样,那是他们社会的事情,我们无法评价。

其实这种事情再国内非常常见,我觉得当名人是真的很烦恼,为什么?因为你要修身齐家,只要你德行有亏,那么有的是人用显微镜来看你;你看,你修身有问题!你连小家都顾不好!这个时候,是没有人来关心你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也没有人来关心你的学术成就和历史贡献。

当然,从个人来说,受影响颇重,还是会不自觉的将修身齐家作为人生中很重要的事情来对待。

活在彼此心中。

钱老很形象的解释了,儒家如何对待死亡,如何成为一个我,如何安放自己的心。中国人,都是活在彼此心中的。我们孝,因为父母慈;我们悌,因为兄弟恭;我们忠,因为朋友恕。所有行为,都是我真心对你,你也真心对我,让我们一起来面对这个险恶的世界吧!

所以,在面对道德的博弈时,中国人都会是先迈出一步的那一位,第一次会选择相信别人的真心。但是一旦有一次假心假意,那么应对也会很决绝,以牙还牙可不是说着玩的。

人生三步骤和自由。

钱老关于人生三步骤和自由的观点,收益良多。人生分三个阶段:生活,事业和德性。第一阶段是活着,解决自己的生理需求。第二层是行为和事业,就是说人生在世,需要通过奋斗努力,来达成自己的事业,这个事业是带有社会属性的,例如成立一家公司,参与完成一项工程,参与举办一项赛事,写一系列书等等。第三层是德性,就是人内心真正追求的东西,例如前面说的真善美,例如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例如充满善意地对待这个时间,传播温暖。

所谓地自由,也就是体现这三个阶段上。最简单地自由,就是说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喝水,什么时候睡觉(盆友圈是人类睡觉的最大敌人)。其次,行为和事业的自由,就是说能在这个社会上,游刃有余的扮演好自己承担的角色,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能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信息来源。而最重要的,就是德性的自由,就是能找到自己内心深处最想要的,最坚持的东西,并身体力行地去超之努力,去捍卫。如果第三层自由与第二层相违背,那么也能勇敢地坚持第三层自由,即使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钱老举了岳飞十二道金牌地例子,很贴切。从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来说,岳飞抗拒皇命,还是十二次,大逆不道,会招致杀身之祸。但是岳飞忠于国家民族,耿直不屈服,个人精神意志超脱了个人生死和社会政治,置个人前途性命于不顾,所以被千古传颂。

其实我想说的是,在这个物质而浮躁的社会,最重要的莫过于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并为之努力,不畏人言,不以社会通俗观点为约束,才是真正找到了自由。

《人生十论》读后感600字篇五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我常想,要是我能多读书,时时接受熏陶,我不也可以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吗?由于种种原因,我没有时间读很多的书,但值得庆幸的是,最近我读到了一本好书,那就是――《培根论人生》。

《培根论人生》确实是一本好书!我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这本书谈论了人生的价值,它告诉我,什么是真正的美、善、恶,告诉我天性与修养的关系,嫉妒与猜疑总是在悄悄地毁掉人间最美好的东西,这本书使我感悟到人活在世上应该有自己真正的价值。其中,“论求知”与“论友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谓“求知”,无疑是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促使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甚至超越知识。而其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天性,而实践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学习尝试则可以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其实,一个人如果没有求知欲,就会像市侩一般,庸庸碌碌,无所作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社会就像一条大河,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息连绵不绝。人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甚至慢进亦退。我们生活在一个加速度的时代:加速的时间、加速的工作、加速的知识更新……处在这样一个知识瞬息万变的时代里,处在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为避免自己陷入“贬值”、“淘汰”的境地,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事实亦证明,处于学习状态的人必定会成为最有潜力、最有价值的人。爱因斯坦、爱迪生、瓦特等,他们每个伟大发现都不是凭空想象而出的。如果当初牛顿对一个苹果掉地的现象不加以理会,他就不可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了。正是那种对知识的追求,才促使他去解开这个谜,寻找到知识的真谛。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真正工作学习的时间就更短了,我们只有把短暂的生命充分利用起来,才能使生命更有价值。当然,我们不用像爱迪生那样一天做上二十几个小时,也不用像诺贝尔那样从爆炸中跳出来。然而,对于我们来说,珍惜分分秒秒,不断钻研,寻找真理,造福于人类,这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

培根说:“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是不完美的,但只要活得充实有意义,那么这一生就没有遗憾!”人们一直都很想弄个明白,人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通常人们的理解是,人生不过就是从生到死的一场场闹剧。生就给人们带来了喜悦,死就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悲痛。而在这过程中,更充满了欢乐、忧愁、成功和失败。关于这一话题,永远也找不到一个完美的答案。人生就像是一条路,不知何时才能走到尽头。人生是一本未写完的书,无论我们怎样翻着它,但是仍要等到生命尽头才知它的结局。人生更是一个谜,但答案却要等到生命的终结才能揭晓。在此之前,无论你是谁,甚至是天才也无法预见到。所以,我们更应该笑对人生,活着就要活出真自我。人生是充满希望的阳光。这是每个人都乐于接受的,因为有了新生命的诞生,世界才会有新的能量。就如人体中注入了新的血液,会显得健康,生气勃勃。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培根论人生》这本书吧。读了这本书,你一定相信:“把握今天定胜过明天!”

《人生十论》读后感600字篇六

《论人生》有题目可知,这是一本关于论述人生哲理的着作。

它的作者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17世纪着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思想在当时社会具有重要地位。而且,这些思想对我们的人生也有很大的启示。

当今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无论是经济,科学,或者人们的生活节奏都明显加快。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是否应该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未来呢?或许现在的我们会有一点迷茫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事物并不是静止不动的,所有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未来是未知的,但却是可以预见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拥有自己的人生之路。人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经常听到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或许这是对的吧。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女孩,不怎么喜欢热闹,时常喜欢一个人静静的思考人生,体悟生命的点滴。我不知道这样的性格,会让我拥有怎样的命运。但我一直都相信,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要拥有怎样的命运完全有自己决定。

当我们离“粗茶淡饭,藏书满架”的境界越来越远时,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永远定格为历史画面时,当文化快餐,影视快餐成为生活的主流,你是否也向往着那山高水远,风轻云淡,从容聘书的日子呢?生活在这个讲求速度和效率的世界中,利益的驱动让人们无法忍受时间的考验,语言的学习人人都想找到速成的捷径。可是,殊不知学习最好的途径就是脚踏实地,认认真真,打好基础。就比如述说,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热爱写作,要写好它绝非易事,基础在任何时候都很重要。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也。而在自然界的法则中,闹心潜伏的慢鱼可以吃掉莽撞的快鱼,一年长成的树木不能做房屋的主梁。因此,积累变成为永恒的主题。除少数天赋异禀的人外,我们不相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人迅速的脱胎换骨。而读人生哲理类的书,你可以悠着点读,慢慢读,细细的品,静静的想,体会智者的心灵,体悟生命的真谛。静静读书的那种随心所欲,那种自然惬意,那种从容不迫,可以让你更深的思,更好的想。

《人生十论》读后感600字篇七

人的生活如衣食住行,它的意义与价值是来维持和保养我们人的生命存在的。我认为每个人都向往富裕的生活,在满足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需求后,还想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买车购房等,但是大鱼大肉与粗茶淡饭、高楼大厦与陋巷平房,双方的意义与价值是相同的,都只限于生命的维持上,其实大可不必过分追求物质生活,只要快乐就好,以免徒增烦恼,如攀比他人造成心里不平衡,拼命劳作累心伤身,为了物质享受而贪污犯罪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专为吃饭,专为穿衣,专为住房子,专为行路的。我们应除了衣食住行以外,另有我们的人生行为,兼及事业,此始是人生之主体所在。

二、行为和事业是人生的第二步骤。

钱先生对行为和事业的解读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不是一职业,修身是个人的,也是平等的、自由的、独立的。修身是第一步,第二步是齐家,只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好合,这样才是人生中有意义的生活。这需要我们有意义的行为来达成,才能齐家。修身齐家之外还有治国平天下,要治国一定要从修身齐家起。修身齐家是我们的行为,治国平天下可算是我们的事业。

中国人从古到今都讲修身,修身是基础,只有先修身,后齐家、才有机会达到治国、平天下。修身即道德修养,亦是做人,可是如何修身呢,我想还是自己慢慢感悟,渐渐修养吧。我们为什么要修身?为什么要齐家?这就讲到了人生第三个步骤,即人生的归宿。

三、归宿是人生的第三步骤。

我们如果能圆满我的天性,完成我的天性,自会得到安乐两字做我们人生最后的归宿。只要我们的行为合乎我们的天性,尽可不问境遇,自得安乐。中国人常言德性,德就是性,性就是德,古人谓之性命,我们人生最后的归宿就要归宿在此德性上面,如能做到天人合一,即为圣人。

钱先生利用古人的观念为我们解读了人生三步骤,即一为“生活”(物质文明)、二为“行为与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为“归宿”(德性性命)。钱先生说:“人生只是一个向往,我们不能想像一个没有向往的人生。”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自己理想的人生境界,但我们也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人生十论》读后感600字篇八

一本书判断它好坏与否,在我看来,在于它留给你多深刻的韵味。阅读之后,留给你些许值得回味的、可反复咀嚼仍韵味十足的东西。韵味这东西虽然说不清道不明,但它化力于无形,潜移默化给人以财富,而且不压于?物质财富。它不随时间的远去而远去。相反它如一坛陈年老酒,时间越久越让人回味,越让人难以忘怀。

不知不觉,踏进书店没多久,眼睛被一本由季羡林先生撰写的名为《论人生》的书吸引。虽然我年纪尚轻,但仍对人生这个话题颇感兴趣。说实话,此话题范围较广较深奥,资深学者由于知识阅历丰富才可道之一二。就像季老先生,几乎一世纪的沧桑变化都被他尽收眼底,自然有资格解惑论道。老人家话语浅显易懂,再难言表的事也能讲得言简意赅、深入浅出。这正是我佩服他的原因。该书取材广泛,多从一些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入手,以小见大来阐明作者观点。我个人认为这样做可以拉近作者与读者距离。同样是生活,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切入和剖析生活的全貌,告诉我们他眼中是什么样的世界。

老人退休后定居地点较优越,一出门便是一片荷塘,赐予老人无限的'遐想空间。有的像害羞的姑娘,有的像精力充沛的少年,好像所有花摇身一变都成了人一样。荷花不再是荷花,而是精灵。老人命途多舛,六岁时便离家求学。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太痛苦了,俗话说得好,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区区几个字道出天下所有父母的心声。也许正是它造就了季老先生,他不仅成绩优异而且愈加成熟,于是乎已到垂暮之年的季老才能带给我们这部人生精华。

《人生十论》读后感600字篇九

《论人生》的作者培根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创始人,他被称为哲学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曾高度评价他,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科学的真正始祖”。《论人生》是他的一部散文和议论性随笔的论说文集,也是他的处女作。曾与蒙田的《随笔》,帕斯卡尔的《思想录》并成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的三大代表作品。可见,《论人生》一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人生是个很大很深的话题,需要我们用一生去解读。

最近总是很浮躁,不知该咋办,似乎对前途迷茫了不知如何是好。为此,我苦闷了好久。通过读《论人生》,我渐渐平静下来,开始看清前方的路。开始思考一些从未想过的问题,或许这就是现阶段的特点吧。

《论人生》这部哲理散文,文笔优美,语言简洁,趣味隽永,格言精妙而大受欢迎。在作品中,作者观点鲜明,论证有力,例证典型,是一部很好的议论文。读好这部作品,无论对我们的写作水平还是思维方式,以及对人生的态度都有很好的引导作用。有其实,那些简练的语言和人生哲理,值得我们用心去学习。

我觉得本书的另一大特色就是,以小标题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人生的点滴,而且语言通俗易懂,而又耐人寻味。让读者一目了然,十分方便。那深邃的思想,为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思考自己的人生。让读者成为主角,让读者真正体会阅读的快感,思考的神奇。

作者在作品中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以及对人生的理解,浓缩成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易于记忆。文中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人时间的通透洞察,体现了现实主义与其道德的完美结合。思想深邃,积极进步,催人奋进。

《论人生》不仅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与艺术价值。文中的不少思考,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仍不失为至理明言,而且极具针对性。在《论人生》的不少篇章中,也有一些机会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气息。正如黑格尔所讲“培根的思想虽然充满最美好的,最聪明的言论,但要理解其中的哲理,通常只需要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话被人拿来当作名言。”但我相信,有辨别力的读者一定会在阅读中读出自己的东西,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老师曾经告诉我,大学士塑造自我的最好时机。因而,我一定要抓住扎个机会,不断完善自我。我想通过阅读哲理家们的作品来引导自我,不让自己误入歧途让人生留下遗憾。人生只有一次,每一天都应该认真对待。正如保尔柯察金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这样写到,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在暮年回忆时,不因碌碌无为而懊恼,不因虚度光阴而羞愧。这样的人生即使称不上是完美,但至少是充实的。

读完此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去面对人生,选定一个目标,就要为之努力奋斗。只要认为自己是对的,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即我最喜欢的那句名言“既然选择了远方,就注定要风雨兼程”。

每次读完大家的作品,我都会坐下来静静思考他们的话。可能是由于阅历不够的原因,有些话一时间无法完全理解。但我依然爱不释手。或许我没有完全理解书中的道理,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至于那些不懂的问题,我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总有一天一切都会明白的。

《人生十论》读后感600字篇十

泰戈尔曾经说过,“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难,才能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经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人就像那脆弱的芦苇,难免经历风吹雨打,但也正是这风雨飘摇中的毅然挺立,让芦苇之根扎得更深,让灵魂之曲奏得更响。

古代诗人在他们的神话中曾描写过,赫克里斯盗火种时,他也只是坐着一个瓦罐漂渡重洋。所以说逆境也能让人迸发出那前所未有的潜能。就像以前《旧约》把顺境看做神的赐福,而现在的《新约》则把逆境看做神的恩眷。因为上帝正是在逆境中才会给人以更深的恩惠和直接的启示。

走到历史的长廊聆听那古人的故事,我看见有无数敢于冲破逆境超越极限的勇士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陆永康冲破了自身残疾的障碍,在三尺讲台上跪着耕耘三十几个春秋;方永刚超越病痛的极限,用一只手托起人生的价值。

站在生命的前沿,汶川地震发生,时间在一分一秒第流逝,废墟下的生命在接受时间的考验,他们等待着,坚持着,超越着,咬着牙与死神抗争在废墟下。他们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了死神的无情,他们超越了生理的极限,他们打破了90、100、110小时的存活极限的神话,谱写了生命华美的乐章。

回想过去,我何曾不是在逆境中奋发。记得那时的我,真的不会游泳。因为那时要独自上学,一定要学会游泳。当时我一听到“女儿,游泳了!”我就急急忙忙第躲到一个角落里,可是父母总是能找到我。每次,我都站在岸上,父母为了尽快让我学会,扔了我下水,一直在岸上喊“努力划动手脚”,我刚要溺下去时,脑袋里掠过一丝思绪――不能认输。便马上划动手脚,经过一次次的努力终于学会了游泳。即使有一千个借口哭泣,也要有一千零一个理由要坚强,即使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勇往直前,坚持到底。

人生不相信眼泪,命运鄙视懦弱。所以,即使再大的风,再大的雨,自己也要保持清醒,坚守自己的心灵,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绚烂的天空!朋友,让我们大声地呐喊:冲破逆境,超越极限!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总结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动力,增强自信心。总结应该针对具体的目标和要求,避免泛泛而谈或空洞无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学生会纪检部工作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计划范
通过总结,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式。总结要突出亮点和收获,要将自己的成果和进步清晰地呈现出来。接下来是一些
总结是归纳经验、提炼核心的重要工作。写总结时要注意不要过度夸大或低估自己的能力和表现。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总结写作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新郎保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整理和梳理自己的思绪和感悟。想要写一篇出色的心得体会,首先要选择一个恰当的主题或经历,并对其进行系统的思考和分析。心得体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大学生个人主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
方案的执行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测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在制定方案时,我们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不能凭空想象。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持续关注和不断改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学习和工作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实用工具和资源,希望能为大家提
使用正确的写作思路书写演讲稿会更加事半功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利用到演讲稿的场合越来越多。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演讲稿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
总结是一种反思的过程,通过整理思绪来提升自我。怎样选择合适的语言,使总结更有说服力?这些总结范文囊括了各种不同情境下的总结,适合不同人群的需求。捐资助学领导讲话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
爱与关心是人们最基本的需要,要珍惜和维护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可以选择适合的总结方式和结构。下面将为您分享一些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军
健康是指身体和心理的良好状态,是人们追求的宝贵财富之一。写总结时要注意避免罗列和重复,突出重点和亮点。小编希望这些范文能够启发大家思考总结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教师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
合同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但书面合同更加具有法律效力。在起草合同时,应仔细审查和定义各项条款。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建议借鉴以下范文,以避免合同风险。脚手架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
总结是对自己成果的一种呈现,可以帮助他人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成果。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工作的理解和感悟。在下面
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对所读书籍的内容进行提炼和概括,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写读后感时,要注意语言的表达和文字的流畅性,力求清晰、准确、生动。现在,让我们一同来看看一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四大基本技能。6、提炼出关键信息是一篇完美总结的关键。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合同来调和民事关系,签订合同能够较为有效的约束违约行为。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合同书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合同的范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
生活中总有那么些不经意的瞬间,我们是否记得记录下来?总结应该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易于阅读和理解。希望以下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总结范文,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工作检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
总结是进步的秘诀,更是成就的基石。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尽量避免使用模糊和含糊的词语。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医院生产安全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对于学习过程,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写总结时,要尽量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进行评价和总结。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
总结是我们理清思绪,反思过去,为未来做好准备的重要一环。怎样才能写出一篇简明扼要、清晰明了的总结?以下是一些优秀教育者的故事和经验分享,希望能够激发你对教育的热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
"总结是思考的过程,通过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怎样处理失败和挫折,重拾信心?通过阅读这些范文,你可以学习到一些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财务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总结是一种反思的机会,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经验和成长。注重总结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措施。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总结范文,并附上了一些写作技巧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感悟,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感悟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感悟范文,供大家参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
在商业领域,合同是商业合作的基石,确保各方的商业目标得以实现。在制定合同条款时应当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合理设置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接下来是一些合同写作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
演讲稿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来传递信息、展示观点的书面材料。要写一篇成功的演讲稿,首先要明确演讲的目的是什么,确定主题和观点;以下是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演讲稿范文,希
一个良好的计划可以减轻压力,增加自信和满足感。制定计划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预留足够的应对措施。制定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方向,使
剧本是为戏剧创作而准备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话和情节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总结应该具有反思意义,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参考范文可以帮助你开拓视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工作,总结是对自己收获的一种回顾和总结。写一篇完美的总结,要善于运用提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以下是一些经典总结范文,供大家在写总结时参考和借鉴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
合同是权利和义务之间的约定,明确了交易双方的责任和责任。赋予合同法律效力,需要遵循相关法律程序和约定,保障合同的合法性和可靠性。接下来是一份关于合同签署和履行的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找到学习和工作上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写总结时,我们可能需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从目标导向转变为问题导向。通过阅读下面的总结范文,
总结是对一段时间的工作或学习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必要过程。总结要突出亮点和收获,要将自己的成果和进步清晰地呈现出来。请大家仔细阅读这些总结范文,从中寻找适合自己写作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和安排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注意总结的时态,一般使用过去时来描述已经发生的事情。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对你的写作提供
随着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人们越发重视合同,关于合同的利益纠纷越来越多,在达成意见一致时,制定合同可以享有一定的自由。那么合同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
数学是一门严谨而普适的学科,它的应用广泛且深入。写总结可以参考他人的经验和方法,但更重要的是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总结能力。以下是一些值得参考的阅读指南,希望对大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致抗震
读书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无尽的快乐和思考。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避免重复犯错。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总结经验和方法,希望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和借鉴。校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计划书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总结的内容要与实际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体现对工作和学习的认识和理解。这些总结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和层
演讲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稿,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用到演讲稿的地方越来越多。那么你知道演讲稿如何写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演讲稿
总结读书心得,分享自己的思考和体会。注意总结的语言要简练明了,避免太过冗长而显得啰嗦。这些总结范文包含了不同领域的内容,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有一个周密的计划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安排时间,合理分配资源。制定计划时,我们可以借鉴成功人士的经验,学习他们的做法和思维方式。范文中的例子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教师工作表现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
读后感不仅是对作者的一种致敬,也是对自身思考和理解力的一种检验。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首先要仔细阅读并理解所读的内容。以下是一些对不同类型书籍的读后感范文,希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写总结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
一个好的计划能够使我们预见到潜在的问题,并提前解决它们。编写计划时,可以参考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案例,借鉴其方法和思路。还有一些计划制定的注意事项和技巧,下面我们一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