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是人们在思考、体验和触动中得出的一种领悟和感受,有时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深思熟虑。写一篇有关感悟的文章,我们应该关注哪些要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感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阅读教学总结与感悟篇一
2月3日,高主任为全区中高年级教师做了一次培训,主题是《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变化及教学策略》。由于学校没有学生,听得很认真,也收获了不少。
高主任针对文本的特点,提出了四个层面的专门训练和十几种形态多样的课堂活动形式,一下子感觉语文教学好难,感觉肩上的担子好重,每年有好几十个孩子的语文素养要在自己手中提升,这就需要我们的语文课堂有一个目标的变化。想想自己的课堂,还有很多时候停留在文章的内容上,目标也不是很具体。上学期,自己认真研读了一些精读课文,也认真学习了高主任的《好文章是这样写出来的》,发现自己有好多读不透彻的地方,然后就现学现卖。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要是学习联想和想象,在每篇课文中都渗透到了这一点,学完一单元又把这几篇文章联系在一起总结联想和想象的特点,分析文章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经过一番指导,按照高主任在《好文章是这样写出来的》中的习作安排,大部分学生写得还不错;在学完第三单元后,我按照高主任的分析,将“一次”写成“经常”,学生的习作完成得也还好;在边学边实践中,学生和老师的能力得到了一些提高。
学习永远没有捷径,所以只能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去学习去研究,以“四个层面十二活动”为教学方向,学习《好文章是这样写出来的》,边学边实践,尽快提升自己!
阅读教学总结与感悟篇二
寨桥幼儿园吴春艳我听了鸣凰幼儿园刘老师上的分享阅读《我是山大王》,在这一节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很新颖,内容符合幼儿的年龄。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用情景表演穿插整节教学活动,孩子的学习欲望很强。在教学的过程中,环环相扣、紧密相连。教师在让孩子玩的同时,轻松自如的完成了教学,达到了教学目标。它给了我一个很明确的教学理论,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使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是一种享受”。
分享阅读亦阳教育中心的陈老师对该课进行了点评,指导老师如何进行分享阅读的第一课程——猜图。首先是导入,然后是猜图环节,最后是梳理总结。甄老师基本能够按照流程完成教育目标,但在猜图环节将孩子们的思路引导得过于开放,虽然孩子讨论的很激烈,但已经离开原来的主题。这就涉及到老师在学过程如何把握重点和难点的问题。
有了明确的思路,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相应都有了对策,即便是意料之外的问题,也将给老师提高思考的空间。这样就不会出现老师上课信马由缰,孩子们不断在被发散,养成不好的思维习惯,做事随心所欲的。其实我们不能小看这一点,老师有清晰的思路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中最精彩的还是分享阅读课题组北京的专家——王琦,对我们做的讲座。分享阅读到底要教什么以及分享阅读的三个阅读层次:是字面水平理解、解释水平理解、应用水平理解;相对应的是我们熟悉的教学中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在平时的教学里,我们往往对第一阶段的教学掌握较好,当然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在第二阶段的时候,我们就误会成就是让幼儿自己能独立看书,知道故事内容或者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等等。其实不然,第二阶段的课时非常重要,它是幼儿能够真正理解故事内容的关键课时。首先,教师在第二课时朗读读本的时候,要注意读图文关系。图文的对应性有助于帮助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过独立的看懂图书。这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第二要读故事,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读故事后,幼儿能很好的了解故事的完整性和理解故事的感情。第三要读文本。分享阅读的任何活动都不会离开最终的元素,那就是回归阅读。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也要仔细的读文本。第四就是读结构。最后就是读感情。感情是基于理解故事之上的,理解了故事当然也就会明白故事所要表达的感情。
总得来说“分享阅读”不仅发展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最重要的是为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基础。作为教师要引导好孩子,必须不断的学习,想出不同的教学方式来上好每一节课,使孩子喜欢学习、学会良好的阅读方法。在此同时不断地培养幼儿把事物的感情溶入到口语的表达中去,从而从小就培养了孩子的情感,丰富孩子的感情世界。
总之每一次的学习都会带给我不一样的收获,只有多学,学以致用,才能让自己的专业水平提升得更快,所以我会珍惜每一次的学习机会,让自己快快成长。
阅读教学总结与感悟篇三
**工作室于20xx年7月正式展开了延安市“十二五”基础教育科研课题——《基于语篇的英语阅读教学行动研究》的研究工作。课题研究实际从20xx年3月已经开始,现将我课题组前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并进一步明确接下来的工作方向与思路。
课题组主要通过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同时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如建构主义的相关理论等。
体现形式:学习材料、学习笔记、心得体会、论文等。
2、英语教育教学理论。主要学习了韩礼德的主述论、胡壮麟等语言学家的语篇分析论的系统理论、top-down理论等,尤其是重点学习了由葛炳芳主编的《中学英语教师阅读教学研究丛书》。另外,课题组组织成员认真研读了初中和高中的《英语课程标准》。
体现形式:学习研讨会议记录与研讨材料、心得体会、论文与音频视频资料。
3、参加培训研讨。课题组成员多次参加英语教学教研的培训与研讨,如县、市、省上培训活动,参加名师大讲堂等。
体现形式:学习笔记及交流材料。
课堂调研活动主要在20xx年3月至5月间进行,调研的方式主要是直接观察阅读课教学课堂、观看阅读课课堂实录以及课堂教学案例。
1、课题组成员共进入课堂观察阅读课教学共60多节,主要以课题组成员内部听课为主,同时也听评子长县中学及秀延中学其他英语教师的阅读课,课后与授课教师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具体的教学目的与意图,以及从听课人与授课人不同看角度目的的达成程度。
体现方式:听课笔记及心得体会。
2、观看名优教师的在线课堂实录和课题组成员录像课。观看名优教师的在线课堂实录主要以自学为主,然后交流心得体会。课题组在20xx年4月29日至30日在子长县中学进行了高中组同课异构换班上课的教学交流活动,共进行了5节课并录制了视频,活动后,各位老师又不断研读录像评析优缺点,在交流中不断提高课题组教师的教学水平,改进教学行为。
体现方式:视频及学习笔记。
(1)、阅读教学处于一种浅层阅读状态,即:“梳理文章信息——语言知识讲解”的教学模式。
(2)、分离式语言技能训练即对听说读写技能进行分别训练,缺乏把语言技能看成整体而进行系统训练的整体教学思路。
(3)、忽略语境的语言知识传授的教学理念占主导地位。
4、确定了具体的研究思路与实施办法。
通过前期大量调研,我们课题组成员一致决定在语篇分析论的理论指导下,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行动改进研究,研究的对象为课题组的八位成员的课堂教学行为。
具体研究思路是:
阅读教学应是以篇章为基本单位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立足于整篇文章的分析理解和掌握,从篇章的整体出发,分析理解篇章结构,如题材特点、体裁等,然后分析句子间、段落间的衔接及逻辑思维的连贯性,使学生在通览全文的同时掌握文章的主体并掌握句子在表达篇章整体意义上的所起的作用,同时将听说读写渗透和贯穿在其中,更加注重语言的语用性。
从20xx年5月至今,本课题组一直按计划实施研究活动。现就前阶段的主要活动及成果作一总结汇报:
1、20xx年6月在子长县秀延初级中学进行了5节同课异构换班上课的活动。我们在开课前,先用语篇分析论对教材进行了集体解读,然后在课前与课后对学生的进行了问卷调查与测试。
体现形式:教案、会议记录、问卷调查、课堂视频。
2、课题组成员把语篇分析论应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并就此开展主题交流活动。我们先后进行了5次主题交流活动,如代词在语篇衔接中的作用、主述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等。
体现形式:交流材料、会议记录、微课。
3、开发了完整的基于语篇分析论的现阶段八年级与高中必修一与必修三的阅读课教案,以及部分典型课件、论文、反思、微课等。
4、课题组成员教学能力迅速成长。课题组王文静、闫凯、白娟老师已走出了学校,进入了县、市的赛教。张小梅老师已成为子长中学骨干教师,选拔成为影子工程的培养对象。
体现形式:荣誉证书、培训通知等。
5、课题组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和网站,博客与网站更新及时,均为原创作品。
体现形式:网站。
1、研发课程资源系统性不够。在教学资源开发中,如教案、课件、习题集未编成系统序列,有较大的随意性。
2、缺乏对课题组成员的课堂教学行为的系统研究,跟踪性改进不够及时和系统。
1、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并将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加强主题研讨交流活动。
2、加强课题组成员阅读课互听互研活动,促进组内教师的业务成长。
3、继续坚持教学资源开发,并力争做到连续和系统性。
阅读教学总结与感悟篇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怎样在课堂中让学生感悟呢?叶圣陶先生言:“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阅读中感悟的关键便是“披文入境”,借助文本进而“明象体情”。怎样才能引导学生透过文本顺利地“入境”“明象”“会意”,达到感悟的境界呢?下面本人对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搭石》一课时,谈谈教学中如何利用文本,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感悟。
语文的阅读教学必须由整体切入,引导学生确定感悟的主线。教师万不可整体还没把握好就把课文内容“咬”得支离破碎,让学生进行感悟。这样的感悟,只能是停留在文本表面之上的。在教学《搭石》第一课时,我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读准、读通、读顺了课文,对文本中易错的字词进行正音后,引导学生对全文进行了整体的把握。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人物,随即让学生默读课文,对故事的脉络进行了梳理,使学生对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明明了了。学生对文本的初步感悟,为接下来对人物、主题的感悟搭建了平台。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只有走进文本,让学生用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触文本,感悟才能到位。
要让学生的感悟深入,教师必须给学生注入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就是要深入研读文本,只有深入文本,学生才能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内容世界,悟出些意来,悟出些情来,悟出些法拉。在教学《搭石》时,我让学生潜心精读课文,并画出描写家乡美景的特点的相关句子进行了研读。当引导学生感悟什么样的景色才称得上是风景时,继而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句话是十分值得研读感悟的。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师:文中哪句话直接赞扬了家乡的美景?
生:我认为是:“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句。
因为它既总结了前文“什么叫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又为下文描写家乡人们的勤劳美和善良美作铺垫。
师:理解得多到位呀!多会读书的孩子呀,不仅读进每个字里,还会用精辟的语言来概括。
师:聪明的孩子,你发现了哪些地方是描写人们勤劳美和善良美的吗?
生:我发现了第二自然段的这一句是描写勤劳美的:“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你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拥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
师:我们来看这段,(出示句子)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这一段是写什么的`?
生:写人们摆搭石。
师:体现了他们什么品质?
生:他们很勤劳、乐于助人……
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这么长的句子怎样才能读好?
生:我发现要把句中关联词读好。
引出关联词语“无论……只要……一定……”(课件闪烁重读的词。)
(生读)
师:多么善解人意的孩子呀!多么善良,多么可亲的老人啊!谁来读一读,赞美一下这位可敬的老人?(指名读,教师评价)。
师:此时此刻,你的声音里蕴含的是一位()的老人。
师:看来,关联词在表达句子的含义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也能结合身边的实际,用上这个关联词说一句话吗?(用“无论……只要……一定……”造句)
小结:调整搭石的老人,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再一次让我们体会到了家乡人们的人性美,所以说,这就是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
如果说文本是一个鲜活的灵动的生命,那么文字、关联词则是生命里不可缺少的纽带。只有对生命组织进行深入研究,才会感悟出生命的精彩。回顾这一教学片断,我不禁感叹:语文课堂要进行有效的感悟,教师必须先自己走进文本,哪怕是一个关联词一个标点符号也不轻易放过,才能把学生也带进文本,让学生深入文本潜心阅读,咀嚼品味,才能发现文本里边的无限风景,才能真正的被文本所打动,获得体验,感受思想。如何深入文本?最简单、最基础、最有效的策略就是细细研读文本,找到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的智慧路径。也正是这种深入,让学生的感悟变得枝繁叶茂,课堂变得情趣味浓,让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少文本,具有供人想象驰骋的知识空间。而小学生想象力极其丰富,阅读文本后,他们总会牵挂着文中的事情,惦记着文中的人物。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文本阅读后,引导探究,启发想象,延伸文本,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和情感的感悟。教学《搭石》时,在教学完成“品读言行,感悟美德”这一版块后,我紧扣文本的特点,设计“感悟民风,抒写真情”这一版块:
师:要是碰上了“年青人”和“老年人”来走搭石,那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请你来说说。
生:年轻人会非常的尊重老人,会背老人过河。
(感受“伏”字)
师:哪个词可以看出人们对老人的尊重?
生:是“伏”字
师:“伏”是什么意思?(把背弯起来)。你体会得真好!咱们一起来读3遍。“伏”
师:现在我是老人,谁来当年青人?
师:请你做一个“伏”的动作。(生把背弯下),师:看看,这是年轻人的知音啊。老人“伏”在这样的背上,就能舒舒服服,安安全全的过小溪了。
(理解“理所当然”)
师:我想问问年轻人,过了小溪之后,你需要老人向你千恩万谢吗?为什么?
(不会,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好的小伙子呀,过了小溪,老人并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为什么?(不会,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啊,
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其他的年轻人人来背他,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说感受)
师:透过这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这村子里的年轻人非常的尊敬老人。
师:说得多好啊,敬老啊,你们的这份情感也是家乡的——生接:“一道风景”
师:同学们,你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眼中的“理所当然的事”都有些什么事吗?
生:(给爸爸妈妈们捶背、倒茶、洗脚,看到地上有纸张随手捡起……)
师:你们都是有爱心也是有孝心的孩子。而作者家乡的人们又何尝不是呢?就是这样的精神,已经积淀成了淳朴的乡风,淳朴的民风,这就是——“家乡的——生接:一道风景”
此时此刻,我觉得用上这样的一幅对联来赞美家乡的人们,再好不过了,(出示对联),读:山清水秀百家和景美人勤万户兴(情满人间)
透过学生朴实的文字,我们听到的不仅仅是学生用丰富、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自己丰富的想象,而是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对文本内涵感悟后的表白。可见,通过对文本的再续处理,可激发学生的体验,使学生卷入到文本的情感中,产生共鸣,逐步丰富自己的感悟。因此,再续文本,为学生感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这正如叶澜老师说的那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来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为生命的涌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时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过程要有丰富的感悟作为支撑,脱离这个前提,任何的对话过程都显得苍白无力。要真正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必须深掘文本,通过精当而动情的语言让学生进行多元对话,使学生的感悟重新组合,并超越自我,从而完成由阅读教学向人生教育的升华。《搭石》一课教学即将结束我设计“回归课题,深掘内涵,升华感悟”这一环节。
师:领悟完乡亲们勤劳、朴实、善良的优良品质后,让我们捧起书,把这份爱带进文字里,再一次感受走搭石的美。
(生读课文重点句子)
1、交流
生:(盲人、残疾人……)
师:搭石给很多人带来了方便,所以在作者的眼中,搭石就是一串串闪闪发光的珍珠,难怪作者会这样写(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请同学们齐读。
师:家乡人们的美好品质,真是石如其人啊,这样的搭石和这样的乡亲们,就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2、小练笔
师:孩子们,摆搭石这么小的事情都饱含着美,我们从中发现了作者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你们发现我们身边有美的事情吗?请你来说说。
师:你们说得多好啊,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的美,有看得见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心灵的“美”。请同学们读读句子:(出示句子)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妈妈千万次的唠叨。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
你还发现了哪些美呢?请大家也用这种句式把生活中的美写一写。(指名学生汇报)
总结:是啊“搭石无语心有情”啊,让我们以美的心去对待他人,以美的语言去温暖他人,以美的行为去付诸行动,我们将会发现世界是如此美好,人生是如此美妙。
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读懂了“搭石”的义,更读懂了“搭石”的情。学生的多元感悟,不但加深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感悟,而且升华了感悟,从而完成由阅读教学向人生教育的升华,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统一。
如果说语文课堂是一幅画,学生有效的感悟就是这幅画上最斑斓的色彩。只要我们本着一份为学生终身发展而努力的心,利用好文本这一有利资源,就一定能勾勒出最为和谐而生动的图案!
阅读教学总结与感悟篇五
对于三年级语文教学,我是个新手,近一年里,在摸索中前行,根据自己的浅见也形成了一套阅读课的教学模式,仅作个人阅读教学的阶段性小结:
1、单元主题回顾。
教材中的课文按照相关的主题合成单元,单元中的每一篇课文表达的形式不一样,但表达的主题却是一致或是相近的。导入新课时,引导学生对单元主题以及同一单元的已学课文进行回顾,使学生明白不同的文字、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形式可以表达同一个主题,为之后进入高年级时,更接近学生阅读实际的“群文阅读”打下基础。另外,使刚接触写作的孩子们明白写作的引子应是主题的形成。前苏联“红领巾阅读教学法”中总结中心思想环节曾受到不少界内人士的批判,而我个人认为倒不可全盘否决,人们总是首先有了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欲望,才会去思考表达的方式。我也希望学生能够有这样的意识。
2、疑问集合。
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在初次接触新文本时,总有学生是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的,如,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我能获得怎样的道理?作者为什么给文章取了这么一个标题?作者是怎样来写这篇文章的?我会对本章中的某个人物有哪些看法?我能从这篇文章中积累些好词好句吗?……一定程度上来说,学生的这些问题正是他们非常个性化的阅读角度,每个人需要从阅读中获取的东西不尽相同,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去尊重学生的需求。此外,在课文后的导读中,通常会出现编者对学生的要求和提问。《新课标》中提出语文课应是教材、编者、学生、教师之间的对话,对学生而言,如何实现他们和编者间的对话呢?课后导读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下不少学生课外文学读物中也不乏编者的话,在编者的指导下阅读,无疑能得到更专业的鉴赏水平的提升。在课前,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带着编者的问题,那么对于新课文便会带着阅读的期待和兴趣!
1、新词理解,扫除障碍。
课文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安排,然而又是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的,在对难度一次又一次的跨越中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初次尝试阅读课文时,遇到的阅读障碍之一便是新词的理解,除了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意思之外,可以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在课上寻找“小老师”的解答,同龄人之间的语言也是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而教师只做必要适当的点拨即可。
2、读悟结合,启发讨论。
根据文章的不同类型,采用教学策略的侧重点则有所不同。美文适合朗读,宜创造多种朗读的机会,在读中形成画面感,通过讨论得到情景的渲染。逻辑性较强的文章适合阅读后小组讨论,再利用板书或ppt的直观性梳理思路,做集体反馈。结构性强的文章,重在引导学生对文章结构进行划分,相机授以相关的语文知识,品词析句,培养学生学习像作者那样思考,为写作教学打下基础。
教无定法,我想,在教学中只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启学生阅读学习的原动力,辅以适当的教学艺术,一定能带领学生体验语文本身的学科魅力,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阅读教学总结与感悟篇六
教学,我觉得这是一个逐步走向绘本教学与实践绘本教学的途径,在一次又一次的学习和尝试中让我体会到了绘本教学不单是简单的形式的改变与内容的改变,最主要的还是教师对绘本的领悟与参透。就拿我上的两个绘本教学《牙齿大街的新鲜事》活动中我从封面引导幼儿去观看都有什么,从而引出故事主题,随着情节的深入一步一步地发现“牙齿大街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活动的很成功。
但是在《我讨厌妈妈》中我也采用了相似的步骤,但是结果却截然不同,虽然两个都是绘本教学,但每个绘本教学也都有它的特色,教师的难点和重点的把握是一次活动能否取得成功的突出的两部分。其次教师的动态语言和教具的准备也是调动幼儿积极性和活动兴趣的关键,一个好的活动,一次成功的尝试的背后都是教师精心的设计和巧妙的安排,虽然我的这次活动不是最好,但是无论失败也好成功也罢,对我来说都是一次锻炼的机会,我的活动已经结束,但是幼儿园的教研继续在进行,我会向同事们好好学习,取长补短,努力使自己有更多的收获。
作为一名刚上岗的新教师,对于教研课还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本学期有幸学习了几位经验丰富老师的具有特色的教研活动,屈老师的温馨、小陆老师的可爱、陆老师的趣味、张老师的流畅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听听、看看、聊聊、想想中进一步了解了各个教研活动的精巧设计、意义价值等等,让我这个绘本教学的“门外汉”有了些许的认识和理解,也从侧面增强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同一绘本《月亮的味道》教研课活动,我们还与“兰芝草”课题组,进行了互动交流,分享两组设计、组织活动上的不同想法,迸发了更多的火花。在小陆老师的《变色鸟》教研课活动中,我们还有幸邀请到了教研员王明珠老师、徐虹洁主任、张颖黎园长亲临指导,通过领导的讲评,我收获颇多,对一些模糊的环节处理也豁然开朗,对我下个学期的教研课活动,也做了有效的铺垫,增强了自己开展活动的信心!
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自主性游戏里,我们还创设了“快乐演播室”,把图书中的故事,以手偶表演的形式表演出来,延伸了孩子阅读后的兴趣。本来计划的“图书漂流”因为流感等原因未开展,希望在下学期可以继续。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不仅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家长们也从孩子各方面的表现提高中,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增强了亲子阅读的意识。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下学期的收获一定会更大!
除此之外,平时我们也很注重理论学习,例如:朱永新《共读共写共生活》、王明珠《主题墙饰:推动活动开展的载体》、《手心里的光》等等优秀的理论文章。通过研读各位专家对绘本教学、意义等各方面的观点认识,提高了我们一线工作者对教育实践的正确把握。这些理论的支撑,对于我这样的新教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帮助我对绘本教学有了一个比较完整、正确的认识,在实际教学的各个环节也有了促进改善作用。
本学期我们还参与了园本研修主题活动:话说师幼关系,新教育等课题结题活动等等,我们也乘此机会,聆听了相关的报告,园本研修活动,主题鲜明,准备充分,形式丰富多样,通过问题讨论、看视频和录像、案例研讨等,帮助我梳理了已有的经验,理清了“师幼关系”的概念,进一步了解了它的本质内涵,形成了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从丰厚的资料和详实的报告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实幼绘本教学的书香、昆曲教学的雅韵相得益彰。活动中专家对三个课题的价值和意义给予了肯定和褒奖的同时,在课题管理、文本撰写的规范性,成果归纳梳理的逻辑性、课题后续研究的方向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对我们以后的课题开展的科学、有效的衍生和拓展起到领航作用。
绘本教育,应该让孩子体验阅读的带来的多种愉悦感,从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正确对待阅读时出现的各种小细节的处理,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希望在下个阶段中,我们的努力能让这意义重大的绘本教育工作,继续展现它的魅力!
阅读教学总结与感悟篇七
阅读对于我们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曾经观察到一个现象,我的侄子小的时候被他的妈妈抱着有意无意的指字给侄子看,从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开始这样的引导,更是从一岁以后带孩子一起看绘本读故事,侄子在3周的时候识字量已经相当可观了。低年级语文学习任务主要是识字写字,大量的阅读会让我们的识字任务迎刃而解,为了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我给孩子和家长们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开学两个月以来,反馈还是不错的。
在开学伊始的班级家长会上,我列了一百本数目给我们的家长们,每个家庭买2~3本,看完自己买的书后在群里交流和其他家庭换书看,就家长及班级动态反馈,这项活动一直在继续,目前天气渐渐变冷,已经不太适合低年级孩子午睡,我就让他们把书带到班级来看,看书的时候注意按照老师教导的图书馆礼仪来做。既然说到图书馆礼仪,那么一定要说说咱们学校的图书馆课了。
我们学校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图书馆,已经一套相对完善的学生图书管理方案。根据学校的要求以及学生素质教育需求,我在班级中开展了一次图书馆礼仪主题班会,要求孩子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自备布制的鞋套,进馆前套上鞋套,在门内排好队,向阿姨问好,由老师带领学生先进行20分钟故事课,之后学生自己看书或者挑选书籍,在此期间请脚步放轻,不说话,最后请按照地面脚丫的提示有序进行借书,我们班的孩子在图书馆的教师说故事环节非常好,安静倾听老师说故事。但是在后面的结束环节,孩子们有些兴奋,个别孩子有说话情况。之后会再进行图书馆礼仪教育!
班级中也有我从图书馆为学生挑选的图书,由我们班的图书管理员——聂永康同学来进行管理,我要求他每天早上来校第一件事是整理好书籍,其他学生需要借阅班级图书的可以拿着书去登记,聂永康自己准备了一个本子,上面有班级学生的名字以及学号,同学借书只需要找到学号,在后面登记图书的名字,并写上日期,还书的时候由聂永康收书,并划去图书名。
阅读习惯以及礼仪是需要我们家长老师不断的强调的,就目前2个月的情况来看,我们班的阅读情况还是在计划内的,以后会对他们进行下一步的要求。
阅读教学总结与感悟篇八
在教学之中学,在学习中教。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五环节的考评主要形式有以下四个:
1、自检——管理上,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检查自己所有的职业表现是否规范、得体。
2、互观——由组长牵头,组员间互观交流,取长补短,加强随机教研。为了使新课程标准落实进一步落实,是自己尽快走进新课程,本人对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及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优化笔试题目的设计,设计知识技能形成过程的试题,设计开发性试题,设计生活化的数学试题。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细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找准今后教学的切入点,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夯实双基。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阅读教学总结与感悟篇九
中心句是中年段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有中心句的段落或篇章是一个从一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一般的表达结构。中心句体现了一种较高的表达水平,具有条理性。很适合小学中高年级在表达中运用,增加习作表达意思的明确性和条理性。现在,以长春社三年上册《乡村里的大花园》为例,说说我是怎样做的。
《乡村里的大花园》第四段实际上是围绕“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这个句子写的,但对于刚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不够明显。怎么教学呢?我用了这样的层次:
1、质疑:为什么“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钻出来”?有学生说,因为它们都是生活在黑暗的地方,怕光。这不是我想要的答案,这也不是萧红原文要表达的意思。我引导学生:要准确理解一个句子,要联系上下文,读读下文。有学生一下子领会了:因为它们不是健康的、漂亮的。
2、质疑:“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学生读不懂,提了出来。我引导他们联系上文,学生也领会了:因为他们是健康的、漂亮的。我又点拨:对呀,大树怎么会发响呢,土墙怎么会回答呢,这是作者用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法,实际意思是在说,土墙和大树健康。
3、明确:读懂了这两个句子,我问学生,作者这一段主要是要说什么意思?就有学生用书中的句子来回答我了: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我就指出:一段中有一句话能概括全段的主要意思,这样的句子叫“中心句”。
4、找中心句概括。
《乡村大花园》第五段的中心句是非常明显的。在教学第四段的基础上,我就直接要求学生默读第五段找出中心句概括段意。
为了落实“段”的教学,我接着又让学生读书,学习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
1、在找出第五段的中心句时,学生找出了两个:“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实际上,这一段前四句话确实是围绕“一切都活了”写的,后一部分或者说全段主要是围绕“都是自由的”写的。
我问学生:“一切都活了”,从哪看出来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板书“花开了”、“鸟飞了”、“虫子叫了”。我又问学生:“都是自由的”,从哪看出来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倭瓜”、“黄瓜”、“玉米”、“蝴蝶”。
2、诵读体会:我让四个学生分读四个例子,“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玉米……”、“蝴蝶……”在每一句的后面,我都接读一句:都是自由的。通过这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深入体会到分写的方面都是在具体说明中心句的意思,都是在围绕中心句写。
3、总结写法:我告诉学生,这样的表达就是围绕中心句写具体。
4、有感情朗读,读出大花园里各种生物的自由。
5、中心句在前,中心句在后:我让学生看板书,“一切都活了”中心句在什么位置?(在后)“都是自由的”中心句在什么位置?(在前)我告诉学生,中心句可以在前,也可以在后,第四段的中心句还是在中间呢。
1、有顺序:我让学生看板书,“倭瓜”、“黄瓜”、“玉米”、“蝴蝶”,我设个套儿:“我调换顺序写可以吗?”三年级的小学生们犹疑着,小声说,不行。“为什么不行?”有一个小学生举起手来,我示意他说:倭瓜比黄瓜矮,黄瓜比玉米矮……我叫全体表扬了他,进一步说明:这几个例子是从低到高的,是有顺序的,不是乱写的。
2、背诵:按顺序背诵。
教学进行到这里,似乎已经完成了任务,也到了下课的时间。但我在走向办公室的路上,总觉得还不足,我问自己:这样教学中心句,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有多大的实效呢?学生理解了,哦,这段就写了这个意思;哦,就这样围绕中心句写具体;哦,几个例子要有顺序写。那,学生知道了,就能在表达中写中心句、围绕中心句写吗?就能运用围绕中心句写这种方式使自己的表达更有条理、意思更明确吗?中心句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阅读理解层面,应该让学生也会这样表达。我决定再往下做。
我又上了一课,安排了“过三关”仿写课:从中心句写开去。
第一关。我安排了个写景的中心句: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我要求一个学生说一个例子。一个学生说:高粱红了,像着了火一样。一个学生说:谷子熟了,摇晃着沉甸甸的穗儿。第三个学生说:玉米成熟了,结了很多大棒子。第四个学生说:辣椒成熟了,像一个个小红灯笼。下一个学生说:西瓜堆满了大街。
我引导学生:把这些例子按顺序排列,先写谁,再写谁?经过讨论,我们确定了按从低到高、从园子到街道到田野的顺序排列这些方面。我又让学生考虑:你打算把中心句放在什么位置。
确定顺序后,我给了10分钟,让学生把这段话写下来,再读一读。
第二关,我安排了个写事的中心句:他很能吃。(这可是个冒险,刚上三年级一个多月的学生还没有写过事呢,但我觉得前面的教学很到位了,感觉能行。)学生一看这个中心句就乐了:老师,咱班单智聪能吃!我说行,就改:单智聪很能吃。这个中心句我只是让学生口头说,因为让他们用笔写事,怕是不行,就口头训练吧。有学生说:有一次,我和单智聪到园子里摘柿子。我摘几个,交给单智聪,让他兜着;又摘几个,交给他。觉得差不多够了,一回头,看单智聪已经把柿子都吃了!我说,哎,这个“事”说得好,能说明单智聪能吃;还有这样的“事”吗?(我有意往“事”上引)又有学生说:有一次食堂吃蒸饺,单智聪坐那一个劲儿吃,一吃吃了20个,别人都吃完了,他还坐那吃呢。
就这样,我又渗透了未来四、五年级,怎样以事写人的特点。
我意犹未尽,又来了第三关。
第三关,我安排了写感受的中心句:我很想妈妈。我的意思是让学生学着把感受具体说。但这个可够难,学生都跑到事上去了,有的说,我想哭了。有的说,我做梦梦见妈妈了。就是不说具体的内心感受。我一想,可也是,三年级小孩对自己内心的体察根本没完善,怕是写不具体。这第三关就这样了吧。
这一轮围绕中心句的教学,我自我感觉挺到位、挺“透”。我想,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应该继续抓住合适的课文载体进行这样的中心句教学;在学生的表达中,我也会通过指引、评价,让学生运用“围绕中心句写具体”这种方式。从量变到质变应该经过大约六七轮的教学,学生才能真正会运用这种表达形式了吧。
阅读教学总结与感悟篇十
__工作室于20__年7月正式展开了延安市“十二五”基础教育科研课题——《基于语篇的英语阅读教学行动研究》的研究工作。课题研究实际从20__年3月已经开始,现将我课题组前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并进一步明确接下来的工作方向与思路。
一、进行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课题组主要通过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同时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如建构主义的相关理论等。
体现形式:学习材料、学习笔记、心得体会、论文等。
2、英语教育教学理论。主要学习了韩礼德的主述论、胡壮麟等语言学家的语篇分析论的系统理论、top-down理论等,尤其是重点学习了由葛炳芳主编的《中学英语教师阅读教学研究丛书》。另外,课题组组织成员认真研读了初中和高中的《英语课程标准》。
体现形式:学习研讨会议记录与研讨材料、心得体会、论文与音频视频资料。
3、参加培训研讨。课题组成员多次参加英语教学教研的培训与研讨,如县、市、省上培训活动,参加名师大讲堂等。
体现形式:学习笔记及交流材料。
二、深入调研,找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确定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课堂调研活动主要在20__年3月至5月间进行,调研的方式主要是直接观察阅读课教学课堂、观看阅读课课堂实录以及课堂教学案例。
1、课题组成员共进入课堂观察阅读课教学共60多节,主要以课题组成员内部听课为主,同时也听评子长县中学及秀延中学其他英语教师的阅读课,课后与授课教师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具体的教学目的与意图,以及从听课人与授课人不同看角度目的的达成程度。
体现方式:听课笔记及心得体会。
2、观看名优教师的在线课堂实录和课题组成员录像课。观看名优教师的在线课堂实录主要以自学为主,然后交流心得体会。课题组在20__年4月29日至30日在子长县中学进行了高中组同课异构换班上课的教学交流活动,共进行了5节课并录制了视频,活动后,各位老师又不断研读录像评析优缺点,在交流中不断提高课题组教师的教学水平,改进教学行为。
体现方式:视频及学习笔记。
3、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教学处于一种浅层阅读状态,即:“梳理文章信息——语言知识讲解”的教学模式。
(2)、分离式语言技能训练即对听说读写技能进行分别训练,缺乏把语言技能看成整体而进行系统训练的整体教学思路。
(3)、忽略语境的语言知识传授的教学理念占主导地位。
4、确定了具体的研究思路与实施办法。
通过前期大量调研,我们课题组成员一致决定在语篇分析论的理论指导下,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行动改进研究,研究的对象为课题组的八位成员的课堂教学行为。
具体研究思路是:
阅读教学应是以篇章为基本单位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立足于整篇文章的分析理解和掌握,从篇章的整体出发,分析理解篇章结构,如题材特点、体裁等,然后分析句子间、段落间的衔接及逻辑思维的连贯性,使学生在通览全文的同时掌握文章的主体并掌握句子在表达篇章整体意义上的所起的作用,同时将听说读写渗透和贯穿在其中,更加注重语言的语用性。
三、实施进展情况
从20__年5月至今,本课题组一直按计划实施研究活动。现就前阶段的主要活动及成果作一总结汇报:
1、20__年6月在子长县秀延初级中学进行了5节同课异构换班上课的活动。我们在开课前,先用语篇分析论对教材进行了集体解读,然后在课前与课后对学生的进行了问卷调查与测试。
体现形式:教案、会议记录、问卷调查、课堂视频。
2、课题组成员把语篇分析论应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并就此开展主题交流活动。我们先后进行了5次主题交流活动,如代词在语篇衔接中的作用、主述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等。
体现形式:交流材料、会议记录、微课
3、开发了完整的基于语篇分析论的现阶段八年级与高中必修一与必修三的阅读课教案,以及部分典型课件、论文、反思、微课等。
4、课题组成员教学能力迅速成长。课题组王文静、闫凯、白娟老师已走出了学校,进入了县、市的赛教。张小梅老师已成为子长中学骨干教师,选拔成为影子工程的培养对象。
体现形式:荣誉证书、培训通知等。
5、课题组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和网站,博客与网站更新及时,均为原创作品。
体现形式:网站
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研发课程资源系统性不够。在教学资源开发中,如教案、课件、习题集未编成系统序列,有较大的随意性。
2、缺乏对课题组成员的课堂教学行为的系统研究,跟踪性改进不够及时和系统。
五、今后工作方向
1、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并将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加强主题研讨交流活动。
2、加强课题组成员阅读课互听互研活动,促进组内教师的业务成长。
3、继续坚持教学资源开发,并力争做到连续和系统性。
阅读教学总结与感悟篇十一
初中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教学难度的出现,是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上的僵化而导致的。过于正规化的习作训练,使得学生的作文越来越向“范文”化发展,缺乏独特的见解和真情实感。的教学要讲究循序渐进、宽阔灵活的思路,但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行文水平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指导思想充分传达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了“作文与做人的统一”,警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力戒“千篇一律”。要求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对生活的感情,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圈子,带领学生多接触外部环境,培养健康的人格。结合本地实际,就新课改后的作文教学,笔者有以下几点个人的体会。
在初一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对未来的一切都充满期待,是否能给学生在起跑线上给予动力,让他们能有信心一直奋斗下去,刚开始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要营造出一个没有太多约束,让学生能轻松学习交流,并十分乐意参与其中的课堂氛围。学生解除了对老师的戒备和惧怕心理,从而让教与学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去获取,其效果就不言而喻了。比较随性的师生互动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的,而兴趣是纽带,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积极的投入学习中去了。初一时,学生的课业较为轻松,课外时间也较多,所以这个时候要鼓励他们多进行一些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既可以作为消遣休息缓解学习压力的`娱乐方式,又可以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词汇掌握量以及知识面增长于无形。而这种阅读的鼓励,他们也是十分乐意的,会互相交流感想,这便形成了一种资源共享。在他们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后,就可以鼓励他们自己写一些小说、随笔、散文等,并且不做硬性规定,只是鼓励他们有时间写一点,并且在每天的语文课上抽出10到15分钟,让学生将自己写的作品在全班朗读,由大家点评。有的学生写的篇幅较长,写得也很有意思的,就会连续几天被同学们要求朗读。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语文课的趣味性,学生们也越发有写作热情了,并且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其他同学肯定,就越发努力了,也可以在交流中学习别的同学的长处,审视改正自己的不足这样就又形成了良性循环,并且这是学生自己的兴趣使然,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认为是任务,而是当做一种娱乐,没有压力,也不会觉得厌烦,所收到的效果就更加显著了。
首先,推荐优秀的青少年读物。多读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应当承认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升学的压力很大,很少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反映到作文中自然就借鉴少,内容空。于是,可以推荐征订一些品位较高、结合写作又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报刊。可以在每堂课前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让他们收集自己喜欢的美文,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资源共享,扩大阅读面。此外还要多背一些优秀篇目、精彩片段,以增加语言积累,不仅要求背诵的篇目要背,有些虽然没有要求背诵的部分,只要与写作贴近,也可适当适量地增加背诵要求。
传统的作文讲评,老师可能会将精选出的范文挑选出来,由于条件所限,大部分老师往往采用的是当堂朗读几篇优秀的习作,之后简单说几句了事。其实,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多数一头雾水,根本没明白老师所读的文章所云,这样也不可能真正全面地探讨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其效果可想而知。也有老师将其改进为每期点评几名同学,一学期里尽量让每名同学都能轮到一篇。可这样还是僧多粥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上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如何改变作文评改的传统思维的问题。为了让讲评不走过场,真正发挥其作用,教师要另辟蹊径――利用多媒体。每篇作文评改之后,先挑选出几篇得失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其中成功的习作占多数,也有一两篇在写作上出现典型问题的习作。在多媒体上讲评,作品与学生面对面,可感性强,避免了老师“独奏”。具体操作时,老师先声情并茂地朗读成功的作品,将学生带入到作品中去,然后让学生对着讨论、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有问题的作品(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老师要事先声明,这是讨论、交流,不是批评),可让学生先找出其闪光点(哪怕只有一处),再组织学生进行“金点子”活动,共同讨论如何加工润色就能使之变成一篇成功的佳作。这样,作文讲评课上,学生成了真正的参与者,避免了只带耳不动脑的被动局面。在讨论中学生会很容易弄清楚如何写好要写的作文,其间也已经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写作的技巧。
个性,是人的一种重要因素,即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实施“个性化”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趋势。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以一致的标准和答案强求学生,应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潜能,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作灵活的要求。鼓励学生自我选择感兴趣的学习主题,在其独特的潜能领域进行深入的指导。”因此,我们的作文要求也要发挥学生的个性心灵去体验生活,体验人生,并用各自独特的视角及语言来表达心中的所感所想。而且教师要采取多种途径铺设写作通道,降低训练难度,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把握时机及时鼓励。
作文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今后,我们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方法,为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本着为学生服务的精神,切实做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工作。
阅读教学总结与感悟篇十二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验小学面向人人,实教学常规,提教育质量,构建潜能高效教学生态,完善学生“潜能教育”,开展了“打造学术型研修组”主题研修活动。说实在的,当学校让我们每个年组确定研修主题时,最开始我们是有畏难情绪的,作为市内一所龙头学校,活动本身就多,再加上班级管理、教学、安全、德育等等,大大小小的任务均由班主任一人去策划,去落实,而且还得有创意,有高度,可以说任务是异常的繁重而艰巨。同时我们又是一位母亲,我们八位教师平均年龄超过40岁,孩子最小的还没上幼儿园,更多老师的孩子在高中、大学读书,面临高考与考研、就业的巨大压力;加之两位教师本身沉痼自若,多位教师双方父母又都进入了体弱多病的老龄阶段,需要人照顾,真是上有老、下有小。因此,用下面这句诗来形象我们的处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可是看到学校聘请的葛老师为了让实验人始终站在我市教改的制高点,拖着病体精神饱满的对我们进行培训及引领,看着金校长和教导处领导百忙中与我们一起培训、学习,我们又怎能畏难呢?再想想现在“得语文者得天下,赢语文者赢高考”的教育形式,我们认识到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是摆在实验人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刻不容缓的,我们又怎能退怯呢?于是责任感油然而生,我们众志成城,发扬实验人“从不向困难说不,用自己的汗水去创造历史”的优良传统,欣然接受了这项任务,决心为实验未来成千上万的学生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引领他们在书海中遨游,用知识铸就他们多彩的人生。
一、
该课题研究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切呼唤。《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与基本的表达手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写作表达;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巩固和发展。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一个例子,教师应引导学生凭借教材这个“例子”,充分挖掘习作因素,恰当的时机进行练笔,把写的训练融入阅读教学之中,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让读、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
该课题研究是顺应小学语文教学的趋势和潮流。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该课题研究是改变目前教学问题现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们年组的小语教学曾经一度迷失方向,随着“声、光、电”充斥课堂,随着“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泛滥课堂,语文教学质量跌入谷底: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缺失语感,常常是不少学生拿着一篇文章不知如何阅读,不知怎样吸收文中的“营养”;一写作文就像避温神似的特别害怕,总感到作文无话可说,无从写起,常常是三言两语就把一篇文章写完了,要么就胡编乱造,凑够字数。教师语文教学中,往往阅读课就是指导学生阅读感悟,习作课就是指导习作,阅读与习作之间脱节了。
该课题研究是彰显了学生身心发张规律。心理学研究还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以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年组在教研员葛岩峰老师和学校教导处的指导下,经过反复研究和讨论,将教研的主题确定为《阅读教学挖掘习作因素实现读写结合》。希望通过研究能为学生找到吸引文中“营养”的途径,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并为其终生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为类似学校提供一些可以借鉴、操作性、实用性较强的训练策略与方法,为语文教学再积点滴经验。
研修主题虽然定下来了,可我们对如何挖掘教材中的习作因素却是一知半解,头脑中没有清晰的主线,不能有效的上好阅读课,实现读写结合,迫切需要充实自己。过去阅读课教学全凭个人经验,大家只是埋头教学,记字词,背课后题和进修大白卷,教学思想和观念陈旧,方法就是时间加汗水。如今,为了解决教学问题,我们开展了“点穴式”学习,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任务,有针对性、有目的的查找有关解决问题的资料。张春梅,周凤荣深入研读课标、教材、教参和大纲等,进一步明确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要求;王春岩、李岩找来了《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育》等期刊,查阅相关内容;李露、陈雪通过中国知网和中国教师研修网等主流网站,查找搜集资料;董轶男、孙亚丽搜集名师教学录像,分析专家教学案例。我们时时将学到的内容,吸收的营养分享与交流。这样,我们的思维跳出了以前的定势,有了新的思路,有了“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感觉;我们学习的窗子打开了,有效的经验就改变了以前的低效;再加上葛老师的培训与引领,我们再三研读教材找其行文特点,分析学情制定了阅读教学策略:阅读教学挖掘习作因素实现读写结合。
阅读教学中挖掘习作因素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解读文本的语言密码,创设一种立足于“读”,但又不拘泥于“读”,打破传统阅读教学只“读”不“写”的定式,以积累、理解、运用为前提,以对话、揣摩、品味、体验、感悟、探究为手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写”(说)训练的读写结合模式。
具体在操作中它包涵如下四个环节:明顺序、理素材、悟特点(形象)、赏佳句。其中的明顺序就是研究作者的布局谋篇,即表达顺序;理素材就是研究作者的选材,即具体的事例;悟特点就是研究作者的立意,即要塑造的事物形象;赏佳句就是研究作者的遣词造句,即细节描写。
需要重点阐释的是两点:一是我们认为:传授知识是“治标”,传授方法才是“治本”,因此我们主题教研的立足点就定在“授法”上;二是由于学段的不同,习作因素挖掘的侧重点也不相同——中年级侧重有特点的段式,使学生积淀习作框架;高年级则要侧重布局谋篇和表达方法等。
在实践中,我们开始走了一些弯路:几乎每篇课文都要落实读写结合,这样做的结果是部分课的写成了为了写而写的花架子,毫无实效不说,还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影响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重新审视团队的研究方法和凝聚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工作往一处用力,才能事半功倍。
我们将落实读写结合的课例分为三课时完成,即第一课时的阅读授法,第二课时的挖掘习作因素及第三课时的读写结合。教学主线为明顺序、理素材、悟形象、赏佳句。其中理素材与悟形象主要是研究文章写了什么;明顺序与赏佳句重点落实文章是怎样写的。俗话说:看花容易绣花难。我们开始把教研的重心落实在踏实开展探索活动上。每一次主题探索活动,都有针对性、目的性,开展一次活动就解决一个问题,并且,每次活动全组老师都参与课堂教学展示,课后,根据个人研修主题,群策群力,研究改进的办法,发现问题,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了长处,就大胆肯定。甚至平时,只要有时间,我们就互相听课,相互评课,没有了我和你的界限,也没有了科研和教研的界限,我们组内的老师相互之间彼此取长补短,已经成为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同行伙伴。主题教研让我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更让我感受到没有教研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死教书。
经过四年的实践与摸索,我们课题组成员基本上达成了以下共识:落实文章是怎样写的就是落实教材的示范作用,它主要表现在选材的示范、表达技巧的示范、习作框架的示范和建构模式的示范。
1、选材的示范。
教过中高段的老师都知道,在进行写人(动)物习作时,中段主要以单一人物为主。到了五年首次出现二个主要人物同时出现,怎样向学生诠释这样选材的好处呢?比如《秋天的怀念》一文中,我们的设计是:难道母亲的事例不够感人吗?那我们就先来研读描写母亲的事例和语句。通过研读学生发现,母亲的事例已经很感人了,老师适时质疑:母亲的事例已经足够感人,形象足够伟岸了,为什么还要选择作者这个人物素材呢?这样就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学生探求未知的兴趣,实现了因学而教的理念。通过研读学生明白了:故事如此感人,不仅仅是因为作者传神地刻画了母亲的人物特点,最主要的原因是作者甘当铺垫来烘托母亲伟岸的人格魅力:正因为“我”对待亲人的暴怒,才突显出母亲对待亲人时的呵护与关怀的无私;正因为“我”对病魔的屈服,才彰显出母亲对病魔的坚强与勇敢的可贵;正因为“我”对待生活的绝望,才烘托出母亲对待生活的热爱与眷恋的伟岸!两个人物素材形象的对比成为作者刻画母亲高尚人格的点睛之笔。同时,这篇课文也在告诉我们:从今天开始再写作写人记事的文章时,在选材时不要把眼光仅仅盯在一个主人公的身上,要适时选取另外一个人物素材,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进一步凸显主人公的形象。因为这样选材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才能更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正所谓“红花还需绿叶衬”。
这样学生就通过教材中的范文,真正理解并掌握了选取二个人物素材,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刻画其中一个人物的形象的选材方法,并为通过细节描写来凸现人物特点的训练提供了契机。
2、表达技巧的示范。
一篇好文章单单是选取了良好的素材还不够,还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句来进行描写,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于纸上,打动读者。比如《秋天的怀念》一文中,可以请学生认真研读“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使学生懂得:这句话如此感人,关键在于准确地运用了“扑、抓、忍”这些动词,使文章的表达更加生动;准确地运用了神态描写,使文章的表达更加形象;准确地运用语言描写,使文章的表达更加真实。并且强调如果一篇文章实现了语言的真实、生动与形象,那它的语言表达一定是雅俗共赏的。这种表达语言上的字斟句酌就是习作技巧的指导。
3、习作框架的示范。
我们知道,中段主要以记实习作为主,即我手写我观,我手表我心。当然这个框架也涉猎到可以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把看到的景物也写进去,但是这些景物的选择是没有什么具体要求的,基本以写实为主。但是到了高段则完全不同,它要求所选取的景物素材必须为表达文章的主题服务。
如在《秋天的怀念》一文的'教学中,就可以抓住文中的两次景物描写,因为它们分别展示作者的两种境遇:即在母亲生前看到凋零的枯叶,表明作者对生活充满了绝望;看到绽放的菊花是在母亲去世后,是在母亲用生命教育他要向菊花那样勇敢的面对困难,要做向母亲那样拥有“宁可枝头抱香死,不随黄叶舞秋风”菊花精神的人之后。作者这样描写就是在凸现文章的主题:母亲的人格魅力改变了作者的人生。
4、建构模式的示范。
我们在四年级上学期设计了一篇下册教材中的课文《步行十八里》,先把文章的内容把它分成二部分,把其中的文章第一部分:“作者说谎被父亲发现”的内容发给学生,在学生理解了内容后老师质疑:如果这件事就发生在你的家里,你的父母会怎样做?学生就开始纷纷述说自己可能的境遇,老师因势利导,说的这么好就把你说的写下来吧。在学生完成习作建构后,老师适时激趣:你们想知道这位外国父亲是怎样做的吗?接着把文章的后半部分下发,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建构与文章的建构的不同。这就是建构模式的示范,科学有效的环节设计,从而节省出大量的时间空间,用于学生的习作,真正做到了读与写的有机结合。
需要重点阐释的是:由于学段的不同,习作因素挖掘的侧重点也不相同:中年级侧重有特点的段式,使学生积淀习作框架;高年级则要侧重布局谋篇和表达方法等。因此,四环节在各学段所占的比例也不相同,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近四年来,我们已经完成了“阅读教学挖掘习作因素”的宏观方法的研究,开始了针对性更强的“五年细化”过程。比如我们细化出的写景散文的学法“找、读、悟、赏、诵”;它包涵了如下的理念:
一是注重读和诵,彰显了在阅读教学中“读”占鳌头的地位。本课的读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在整体感知时要求读的正确、流利;第二个层次是在赏和诵时要求抓住重点词语来读出事物的具体特点及作者的情感;第三个层次是在赏析基础上的诵读。这样做是在践行课标关于小语高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的阅读要求。
二是宏观入手,微观着眼。这种学法先是引领学生从宏观入手——找到描写景物的具体的段落,然后通过正确、流利的朗读来达成整体上的感知,初步知晓景物的特点;然后再与学生们一起从微观着眼——赏析作者刻画景物特点的具体语句,体会、品味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独到之处。这样经过甄别后的教学内容仅占课文内容的一半左右,我们把起到“串联”作用的叙事部分一带而过,真正做到了教学中突出重点——赏析作者表达,突破难点——力争读写结合、学以致用。这种从整体到部分的学习策略,既利于培养学生浏览文章并快速掌握事物特点的技能,又利于养成其在阅读经典时咬文嚼字、含英咀华。教学的最后,要求学生用掌握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来观察自己熟悉的景点,编列提纲,为将来的习作作准备。
这几年实践中,我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由于正常的上班时间没有大块的研讨时间,所以我们的备课都是在下班后和周末的休息时间;同时自己的阅读充电与研修手册的填写,研修材料的整理,也都是我们从自己有限的休息时间中硬挤出来的,这使得我们的身心承受能力超出了极限,经常是回到家中就一头栽倒在床上晕晕大睡,以至于经常受到家属的误解与埋怨。我们痛苦过、埋怨过……但看到孩子们由开始教师引导的学到逐渐喜欢的学,再到主动的学,人人都能多角度、有创意地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我们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阅读仍须持续实践、反思、总结、提高,但我们坚信通过我们的实践,会为我校以后的阅读教学提供积淀以及参考的价值,会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实践还在继续,我们年组力争为我校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的高效阅读之路,让阅读教学如春天怒放的花,争奇斗艳,万紫千红。
参考方献。
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阅读教学总结与感悟篇十三
我觉得这是一个逐步走向绘本教学与实践绘本教学的途径,在一次又一次的学习和尝试中让我体会到了绘本教学不单是简单的形式的改变与内容的改变,最主要的还是教师对绘本的领悟与参透。就拿我上的两个绘本教学《牙齿大街的新鲜事》活动中我从封面引导幼儿去观看都有什么,从而引出故事主题,随着情节的深入一步一步地发现“牙齿大街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活动的很成功。
但是在《我讨厌妈妈》中我也采用了相似的步骤,但是结果却截然不同,虽然两个都是绘本教学,但每个绘本教学也都有它的特色,教师的难点和重点的把握是一次活动能否取得成功的突出的两部分。其次教师的动态语言和教具的准备也是调动幼儿积极性和活动兴趣的关键,一个好的活动,一次成功的尝试的背后都是教师精心的设计和巧妙的安排,虽然我的这次活动不是最好,但是无论失败也好成功也罢,对我来说都是一次锻炼的机会,我的活动已经结束,但是幼儿园的教研继续在进行,我会向同事们好好学习,取长补短,努力使自己有更多的收获。
作为一名刚上岗的新教师,对于教研课还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本学期有幸学习了几位经验丰富老师的具有特色的教研活动,小陆老师的可爱、陆老师的趣味、张老师的流畅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听听、看看、聊聊、想想中进一步了解了各个教研活动的精巧设计、意义价值等等,让我这个绘本教学的“门外汉”有了些许的认识和理解,也从侧面增强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同一绘本《月亮的味道》教研课活动,我们还与“兰芝草”课题组,进行了互动交流,分享两组设计、组织活动上的不同想法,迸发了更多的火花。在小陆老师的《变色鸟》教研课活动中,我们还有幸邀请到了教研员王明珠老师、徐虹洁主任、张颖黎园长亲临指导,通过领导的讲评,我收获颇多,对一些模糊的`环节处理也豁然开朗,对我下个学期的教研课活动,也做了有效的铺垫,增强了自己开展活动的信心!
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自主性游戏里,我们还创设了“快乐演播室”,把图书中的故事,以手偶表演的形式表演出来,延伸了孩子阅读后的兴趣。本来计划的“图书漂流”因为流感等原因未开展,希望在下学期可以继续。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不仅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家长们也从孩子各方面的表现提高中,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增强了亲子阅读的意识。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下学期的收获一定会更大!
除此之外,平时我们也很注重理论学习,例如:朱永新《共读共写共生活》、王明珠《主题墙饰:推动活动开展的载体》、《手心里的光》等等优秀的理论文章。通过研读各位专家对绘本教学、意义等各方面的观点认识,提高了我们一线工作者对教育实践的正确把握。这些理论的支撑,对于我这样的新教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帮助我对绘本教学有了一个比较完整、正确的认识,在实际教学的各个环节也有了促进改善作用。
本学期我们还参与了园本研修主题活动:话说师幼关系,新教育等课题结题活动等等,我们也乘此机会,聆听了相关的报告,园本研修活动,主题鲜明,准备充分,形式丰富多样,通过问题讨论、看视频和录像、案例研讨等,帮助我梳理了已有的经验,理清了“师幼关系”的概念,进一步了解了它的本质内涵,形成了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从丰厚的资料和详实的报告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实幼绘本教学的书香、昆曲教学的雅韵相得益彰。活动中专家对三个课题的价值和意义给予了肯定和褒奖的同时,在课题管理、文本撰写的规范性,成果归纳梳理的逻辑性、课题后续研究的方向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对我们以后的课题开展的科学、有效的衍生和拓展起到领航作用。
绘本教育,应该让孩子体验阅读的带来的多种愉悦感,从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正确对待阅读时出现的各种小细节的处理,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希望在下个阶段中,我们的努力能让这意义重大的绘本教育工作,继续展现它的魅力!
阅读教学总结与感悟篇十四
本学年,我们小班年段六个班,在全体保、教人员的共同配合、努力下,圆满完成了这一学年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小朋友经过一年的早期阅读学习,幼儿较喜欢看一些故事书并对书上的图画充满兴趣,并能看图大胆的想象故事情节。现将这一学年的阅读情况进行简单小结,以便总结经验、改进不足,促进幼儿更好的全面发展。
一、认真制定阅读计划。
开学初,我们小班根据幼儿园的工作计划、教导工作计划及年段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各学期的年段阅读计划,对幼儿的阅读内容做了细致的安排的统筹。同时,认真填写周计划,在周计划中体现阅读活动、阅读区的指导等,年段各班级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及年段计划,制定出详细的班级计划凸显阅读活动安排,这样保证了阅读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得以开展和落实。
二、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
本学年我们开展了阅读教学活动,通过阅读活动,幼儿知道图书要有序翻看才能看懂内容,能对画面作仔细观察并理解故事画面的内容;能发现故事情节的变化并能对图书画面中的细节进行想象;能用语言表述简单的阅读内容并能倾听他人讲述,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促进了他们的语言及表演能力的发展。
本学年阅读的内容有:(上学期)《爱吃水果的牛》、《晚上》、《长长的》、《多多什么都爱吃》、《好吃的水果》、《荷花开》、《老鼠偷吃我的糖》、《没有声音的运动会》、《你几岁》。
(下学期)《猫味洗澡》、《花找花》、《蛇偷吃了我的蛋》、《我的妹妹是跟屁虫》、《嘘》、《张开大嘴打哈欠》、《小黑捉迷藏》、《莲花》和《海豚》。
阅读教学总结与感悟篇十五
由一小的张老师为我们执教生日送诗《特别的你》。在优美的乐曲中,师生、诗歌相互交融,一起来感受汉语言的美好,从而带给学生精神上的愉悦。张老师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生日诵诗,向我们呈现了一节美好、和谐的班级文化课。在晨诵课的教学方面,张老师给我们起了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
戚老师的写字教学,从读贴-描红-补白-临写等几个流程入手,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写字,让学生学会正确、规范地写字,从而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引导我们所有的老师要把写字教学规范地引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于老师的习作教学课堂,为孩子们创设了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学生轻松地学会了习作,并能学会修改的方法,这值得我们所有的老师去学习。
郭老师执教的《匆匆》,给我们展示了散文文体的阅读教学,以及散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实践。本节课让我们耳目一新。
唐老师和于老师分别展示了课外阅读方面,段的方法指导与策略使老师们学会了如何对片段进行精讲品读的方法,可谓是受益匪浅。
1.观课教师们评课、议课。
2.展课学校业务领导或骨干教师评课。
县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对各位老师的课进行了一个精彩的集中点评,并对我们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她希望我们在坐的每位老师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中来,多探索,多实践,大家同心同德,为搞好我们全县的小学语文教学出力献策。最后,我们的教研活动在掌声中落下帷幕。
通过本次阅读教学研讨活动的开展,老师们对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及写字教学有了一个全面的理解与把握,从而推动了阅读教学的开展,从根本上转变了老师们的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对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起了一个有力的提升作用。
阅读教学总结与感悟篇十六
我的学生在经历了“悟、赏、品、悦”的过程之后,能对语言文字内容进行把握,能对语言文字表现形式进行赏析,能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进行品评,能以愉悦、饱满的情绪开始语文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升华情感,从而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从而能够得到自主发展:即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写出跟读书有关的名言、诗句、谚语等。
2、说说你读过哪些课外书。你对哪本书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四、关注学生个体上的差异,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学完本课后,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学生会解答的,也可能是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
等学生的问题汇总到一起之后,大家再在一起交流,探讨,解决。
每次学习新课文的时候,我都会让学生提前预习。这种预习完全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自身的素质,把自己认为重点的,自己能够学会的内容或者自己的疑问记录下来。
语文课上,我会先给学生一段时间让学生读书。然后对照阅读卷来独立学习课文,并把自己的想法用比较简单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样做,能够让每一个孩子都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大脑,培养他们思维的活跃性。
接下来,让学生们在小组内,在全班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获取别人的感悟,别人的体会,并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感受,提升自己的认识。这种发散的思维让同学之间的理解和感悟得到了互补,情感会因此而得到升华。长此以往,学生的表达能力将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得到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也会不断发展,他们对问题的思索会越来越有个性,慢慢形成自己的独特的理解。因为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们已经能够独立地来针对一篇文章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来。他们通过跟小组的同学及全班同学你问我答,共同交流的方式轻轻松松地解决彼此的问题。当然,对一些文章的知识点,教师还是需要把关,要努力让学生“一课一得”。
这样,我非常成功地完成了从“扶”到“放”的过程,让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从教师领着“悟赏品悦”到能够自主发展,从而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境界。
阅读教学总结与感悟篇十七
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材料,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英语的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这一点可以在英语试卷中阅读部分所占的分值直接看出来。听力部分,和单项填空部分对题意的理解也是和阅读不可分割的。在多年的中考中有一种普遍现象,那就是凡是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在中考中得分普遍都比较高,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现就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在学生心中明确英语阅读的重要性
在《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中提到:根据初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初中英语课程应该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所说的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一点老师必须向学生解释清楚,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一些具体数据和事实更清晰地让学生明白英语阅读的重要性。学生心中确立了英语阅读的重要性,就有了英语阅读学习的目标和动力,那么老师的英语阅读教学才有了一个良好的铺垫和开端。
二、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自觉地去学习,自觉主动地学习和学习的结果也会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在平时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材、课堂、阅读材料背景等各方面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三、要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1、引导学生树立理解文章整体篇章大意的理念。阅读一篇文章,迅速掌握文章主题思想是很重要的。要做到快速抓住文章主旨,就得特别关注每一段的首句,以及文章的首段和末段,往往文章的主旨就隐含在这些句子里。这一点,每年在中考中都有考察文章主旨大意的题型出现。平时训练中要把阅读和题型训练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把理念和实践结合起来,最终达到让学生在中考中熟练完成这一题型阅读任务。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关注细节描写。
引导学生注意细节描写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取较详细的有关信息,获取这些细节信息的前提是带着问题阅读,心里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信息,如是时间、地点还是过程等等,那么在阅读中学生就要注意相关的关键词句。这一点在中考中常常以细节理解题的形式出现,老师要注意在平时训练中让学生熟悉题型的模式以及常见的设问方式。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关注作者的态度和写作目的。中考中考察作者的态度或者写作目的是阅读中的重要考点,老师必须帮助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首先要让学生熟悉这一题型的设问方式,比如:the writer writes this passage in order to…;the writer write’s purpose of writing this passage is to…;熟悉了阅读题型,就要注意对问题的思考。作者往往把写作目的隐藏在文章句中,常常再句首提出问题让读者思考,或者简单介绍和文章主题相关的其他事物,或者到文章的结尾段才明确点名主题和目的。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该特别关注首尾段,当然也要关注作者对待事物的语气,以及列举的'例子等等。
4、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练习词义的猜测及注意长难句的结构分析。很多学生在阅读中一遇到生词就依赖查词典,这么做既耽误了阅读时间也会影响阅读效果。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利用我们学过的构词法,如前缀、后缀、合成、活用等形式来练习猜测生词的词义,还有依据上下文等来推测生词词义。学生在阅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长句,可能没有生词却不能正确理解句意,这大多是因为学生遇到长难句不会断句的原因。这一问题需要老师在平时阅读中多关注,训练学生学会断句,特别是一些比较长的复合句。断句的根本是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句子结构,这一点必须结合平时的语法教学,多关注,勤练习。
四、要为学生精选阅读材料,注重阅读量的积累
除了课堂教学外,课外阅读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阅读量和词汇量是英语阅读的重要因素,老师应该有计划地给学生布置适量的课外阅读任务,而且要天天坚持、及时检查。要布置阅读任务,老师必须做好精选阅读材料的工作,要给学生选择难易适度和词汇相对适中的阅读材料,而且要与时俱进,保证阅读材料的时效性和趣味性,这样学生才有兴趣读,才能完成阅读任务,也才能有效促进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英语的阅读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老师的要求相应地也提高了。科学高效的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语言学习和阅读技能的提高,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尽心尽职地帮助学生,同时还要注意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给予学生科学高效的指导,帮助他们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我们英语老师在教学时,千万不要教教材,要用教材教,应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了解有关西方国家的谚语,习俗等。教法方面避免把阅读教学变成罗列知识点的课,要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融合在一起,更加关注教材中的阅读策略,注重在阅读教学中拓展和延伸,要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变换形式让学生输出。
阅读教学总结与感悟篇十八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母语教育的起步阶段发挥着奠基作用,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尽快、尽早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
在我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识字部分有两块内容,一块是会认的字,另一块是会写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课本里认识,放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不抄写。要求学会的字,以往强调‘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现在调整为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小学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各年段要有所侧重。低年级,培养阅读兴趣;在阅读中识字学词;通过朗读和借助图画阅读,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积累词语。年级段阅读教学目标主要在识字写字和正确朗读上下工夫,而现在的教学中烦琐的讲解、分析,过多过深的感悟代替了识字,代替了朗读。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地注意这些方面:
1、激发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
2、注重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3、坚持在阅读中识字
教材为学生识字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环境。教学时要遵循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教学原则,即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
4、让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把阅读权归还给学生,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指导学生朗读应体现三个层次:首先,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准字音、认准字形,不丢字、不错字,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互相听读,在认读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其次,结合课文特点及教学环境,通过创设积极有效的情境,指导学生用真情实感读书,用心读书,读出感情。最后,指导学生读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此外,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应注意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较难理解的课文,采用教师带读,学生跟读;教师范读,学生仿读的形式。以对话为主的课文,采用分角色朗读。描写景物的课文,采用轻声地自主欣赏性读和全班自主朗读后集体交流的形式读。情节生动的课文,采用表演的形式。不宜读好却又是重点的句子,采用对比朗读(老师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提示学生辨析,或请学生各自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后让大家评析)。对长课文不必要求全文读通顺,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选择重点进行朗读,从而做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帮助学生切实达到学习目标。为了激发兴趣,可将竞赛、游戏等贯穿“读”的始终。
阅读教学总结与感悟篇十九
我们深深认识到,如果教师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本学期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组内教师深入学习《国家课程标准》、《有效备课》等,认真做好笔记并组织教师学习和讨论教学中的热点和冷点教学问题,从而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认识教学新策略,并积极利用新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让教师从经验型向专业型,科研型转变。
我们组同事之间是团结和睦的。在隔周周二的的教研组活动中做到“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每次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活动中对每一章节可能出现疑难问题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预设和分析,对近期要进行的教学内容由一个人进行分析主讲,其他人补充发言,针对如何突破重难点一起探讨,交流各自的良策,并一起学习优秀的教学案例,互相借鉴,努力在教学上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备课活动中对已经上过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补漏,探究课堂教学的艺术,处理学生中的疑难问题。提高我们每一个人的业务水平。
在学生方面,本学期为了促一促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低段数学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了数学口算竞赛,动手操作及解决问题的比赛活动,教研组在赛前有计划、有准备,赛后有反馈总结、有奖励。同时就存在问题,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制定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
活动,如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典型课例的磨课,错例收集分析,课题教学故事交流等,实现教研和科研的紧密结合,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低段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结构尚未形成,思维还没有成熟,在数学学习中容易出现许多错误。针对这些我们制定了小课题“低段学生计算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主要针对他们在平时作业中常出现的一些错误进行分析并寻找相应的解决策略,教给孩子具体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我反思和改正错误,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通过该课题的实践和研究,我们找到了今后对待低段学生数学学习中常见错误的分析及应对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3、粗心致错的矫正策略。
(抄错、写错、计算错)对于这一类型粗心的学生矫正的方法需要学生的努力和老师与家长的监督密切配合。草旦发生就更加引人注目、促人思索.因此,在教学中可多途径稿潦草、字迹模糊,计算马虎,急于完成是抄错写错计算错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学生平时端正学习态度。惊讶产生于意外,意外之事一创设情景,设置一些有一定因抄错写错而产生严重后果的事例,这样能激发学生惊奇感,以提高学生去纠正粗心错误的愉悦性,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
(少看、漏看、跳跃看)对于这一类型粗心的学生矫正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和分析能力。可选准时机,有意按照学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歧路适当出错,把错误重新暴露给学生,以进一步促进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分清错误类型,搞清问题之所在,从而做到对症下药、清除病根。
(概念不清认知错误)对于这一类型粗心的学生矫正的是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掌握概念,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多种途径,多个层次,来理解定义和概念,对于相同相近相似的概念和定义,还可以进行及时的分析和比较,比较他们之间的相同相似的地方,也比较他们不同相反的地方,并以自己的方式建构知识体系,从而真正的理解概念,掌握知识,应用概念。
(类似题目混淆)对于这一类型粗心的学生矫正的方法是,遇到作业中,是是而非的内容千万不能放过,对相同相近的题目多进行比较对比,找出题目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多进行归纳和总结。引发学生一系列的观察、分析、比较等思维活动.在辨明了以上错误之后,使学生澄清了有关概念,并对粗心的后果有了更深的了解。
1、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不够。虽然我们通过自学、外出培训等形式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但在将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时还是碰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所以,今后我们应更多阅读教育刊物,多观看名师教学课堂录像,多写写教学反思以进一步提高理论素养并更好地用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2、常规教学创新的力度还不够。
3、专题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进一步细致,还没有形成有高度的研究成果来。
4、对于优等和有潜力的学生,他们的数学综合素养仍旧有待提高,计算综合运用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培养,整体的数学成绩还需再上台阶。
1、我们要从自身找原因,不怨天尤人,不抱怨环境,努力加强学习,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和工作的艺术性,开展教研组之间更进一步地交流沟通,努力提高我们数学教研组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严格抓好平日的教学常规工作,从上课、批改作业、能力训练入手,严格要求学生,牢记古语“教不严,师之惰”,以此相互勉励。
3、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我们将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树立竞争的学习风气为主,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进行有序地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力争以后在教科研、教学实践上做文章,争取早出成绩,出好成绩,把工作搞得更好、更扎实。
《新课堂阅读教学要点与方法》学习心得。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独立学院中外国文学课程的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