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救命骨髓教案(通用16篇)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救命骨髓教案(通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09:55:26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救命骨髓教案(通用16篇)
    小编:雁落霞

教案是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的指导工具,对教师的教学起到重要的作用。教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望。小编整理了一些编写教案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救命骨髓教案(通用16篇)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救命骨髓教案篇一

飞机从白云里钻出来,降落在成都双流机场。几个从飞机上下来的人刚走到出口,一对手捧鲜花焦急等候的中年夫妇,就扑通一声跪在他们面前,声泪俱下地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我们的孩子有希望了!”

刚从飞机上下来的是台湾慈济骨髓捐赠中心的专家。他们连忙扶起那对夫妇,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那对夫妇是四川乐山人,他俩有个聪明活泼的儿子,已经十六岁了,正在读高中一年级。几个月前,这个平时看上去很健康的儿子突然无缘无故感到疲倦,之后经常出现这种情况。父母发现后,就带他到医院检查。

“你儿子患的是白血病。”“白血病!”医生的话如同晴天霹雳,震得他俩几乎晕倒。“大夫,求您一定要救救他,我们就这一个孩子啊!”他俩苦苦哀求着。

医院的专家们思来想去,认为在台湾慈济骨髓捐赠中心有可能找到可以匹配的骨髓。小患者的病情不断恶化,多耽误一天,就多一分危险。医院连忙向慈济骨髓捐赠中心求救。为了一位普通少年的生命,两岸医疗界迅速开始了密切的合作。

经过半年多的辛勤努力,慈济骨髓捐赠中心在筛选了十几万个对象后,终于找到了一个理想的供髓者——台湾花莲市一位二十多岁身体健康的小伙子。为了对岸骨肉同胞的生命,当天上午8时30分,这个年轻人把自己滚烫的骨髓捐献了出来。时间就是生命。慈济骨髓捐赠中心立即派专家提着那只装有救命骨髓的小箱子,火速从花莲飞到台北,又马不停蹄地从台北转机到香港,从香港飞往成都。

终于,这饱含着两岸同胞爱心的救命骨髓准时送到了手术台前。台湾同胞的骨髓植入了内地白血病少年患者的身体。少年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识字,理解生字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意识、能力与习惯。

2、让学生充分读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引导学生从字词品味中,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骨髓移植对少年的重要性,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相关课件,渲染性音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酝酿血脉亲情。

1、孩子们,看着你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听着你们银铃般的声音,不禁让老师想起了我以前的一个学生,她和大家一样有着如花的年龄,对未来也有着无限美好的僮憬,然而她却有一段不幸的遭遇。(出示课件《我想回家》)。

2、简介课件相关内容,营造分围。

3、孩子们,每年我国会新曾约4万白血病患者,其中有近3万多人是因得不到相配的骨髓而离开我们的,多么惊人的数字啊!看来骨髓对白血病患者来说意味着的是生的希望!

4、板书课题(带着对课文的理解读课题)。

5、学生质疑课题,说出心中的疑问。

评析:课始,教师启发学生回忆栾川县第一实验小学三。六班学生李静怡因患白血病得不到相配的骨髓而离开了我们,接着出示课件“我想回家”这一催人心肺的真实的情境画面,导出课题“救命骨髓”,叙述我国每年新增约4万白血病患者,其中近3万人因得不到相配的骨髓而失去生命这一惊人的数字,说明相配骨髓对白血病患者来说就是生命的希望,营造了学习氛围,然后激发学生质疑课题,说出心中的疑问,使学生带着质疑走入课文。

二、潜心会文,感悟血脉亲情。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并作出相关的标注。

2、(课件出示:病床图)他是谁?又有怎样的遭遇?

3、对,他就是四川省乐山县年仅16岁的白血病少年,此时他已是生命垂危。

4、孩子们,当父母得知孩子的病情时,他们怎样?(生回答)。

出示:“白血病”!医生的话如同晴天霹雳,震得他俩几乎晕倒。大夫,求你一定要救救他,我们就这一个孩子啊!他们俩苦苦哀求着。

(1)那些词语让你觉得揪心?

(2)什么是“晴天霹雳”?是什么事让父母觉得犹如晴天霹雳?

(3)是啊!父母知道白血病的严重,他们年仅16岁的的儿子危在旦夕,此时父母的心情如何?(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读父母的话)。

(4)此时父母已是痛切心扉,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生回答),于是他们苦苦哀求着大夫,读“大夫,求你…。…。啊!”

(5)假如我们都是少年的朋友,亲人,你将如何哀求大夫?(指名读)。

(6)孩子们,从你们的读书声中,老师看到了一对已濒临崩溃的父母,也让我看到了父母对儿子那真切的爱。

评析:通过学生自读课文,做出相关的标注,出示四川省乐山县年仅16岁的白血病少年病床图课件,引导学生自由朗读、有感悟的读、指导性读,品味“声泪俱下”、“晴天霹雷”、“苦苦哀求”的涵义,体会父母得知孩子病情时那惊呆的表情、揪心的语言,感悟父母对儿子那真切的爱。

1、孩子们,父母此时想挽救少年的生命,还有谁在努力挽救他的生命?请大家默读课文5—8自然段,找出答案画出来,并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标注出来。

2、集体交流汇报。

3、品味语言,感悟“海峡两岸情”。

(学情预设,学生交流,老师根据学生找出的句子的先后随机引导品味)。

出示。

为了对俩岸骨肉同胞的生命,当天上午8时30分,这个年轻人把自己滚烫的骨髓捐献了出来。

(1)边读边想,浮现画面。

(2)感受台湾青年无私的爱。

他们真的是骨肉同胞吗?(不是)是啊!他们甚至连彼此的姓名都不清楚,但台湾青年却能够为了一个不知名的普通少年忍受巨痛,这位青年捐献出的仅仅是骨髓吗?(生回答)。

(3)引导体会,指导朗读。

这是浓浓的爱,这是深深的情,这就是无私的奉献,让我们带着这情,这爱再来读——。

出示:时间就是生命。慈济骨髓捐赠中心立刻派专家提着那只装有救命骨髓的小箱子,火速从花莲飞到台北,又马不停蹄地从台北转机到香港,又从香港飞往成都。

(1)情景预设,感受紧张氛围。

孩子们,白血病患者在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前,要服用大量的药物,杀死体内的癌细胞,同时也会破坏身体的抵抗能力。此时年仅16岁的少年处于生命的边缘,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骨髓顺利移植,后果将不堪设想。另外骨髓的保存期也仅仅只有24小时,因此慈济医院的专家们是在和时间赛跑,与时间争夺生命。(指名读)。

(2)谈话引导,体悟真情。

孩子们,让我们来看看慈济医院的专家们是如何奔波的?

(课件出示:补充的资料配音解说)。

这是怎样的十几个小时?

出示:终于,这饱含着俩岸同胞爱心的救命骨髓准时送到了手术台前。台湾同胞的骨髓植入了内地白血病少年的身体。少年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情境交隔,理解感悟。

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板书:台湾大陆)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少年得救了,你高兴吗?请高兴地读——(指明读)。

你激动吗,你想把这个消息告诉谁?最想知道这个消息的人是谁?

(学情预设:少年的父母、台湾青年、花莲慈济医院的专家及医护人员,所有关心少年的人。)。

(2)指导朗读,情感升华。

评析:老师引领学生品味台湾一个年轻人把自己滚烫的骨髓捐献出来,这一感人的壮举是何等的高尚、是何等的感人。老师再引领学生从“立即”、“火速”、“马不停蹄”这些词语中感受紧张的氛围,骨髓的保存期仅仅只有24小时,在24小时内飞机从台湾花莲飞到台北,从台北转机到香港,在从香港飞往成都乐山,运送骨髓路途的遥远与辛苦,把救命骨髓准时送到手术台,成功的植入内地白血病患者的身体。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台湾慈济医院的专家们奔波、忙碌、争分夺秒,他们和时间赛跑,他们与时间争夺生命,纵有困难千重,但他们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之桥。这真情实感是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感动,通过读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题地位,让学生明白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三、拓展延伸,传承血脉亲情。

过度:孩子们,文章学到这儿,让我们在一次回头来细细品味文章的最后几个字——跨越海峡生命桥。

1、在你心中,这还是一个普通的桥吗?(学情预设:用爱架设的桥,延读少年生命的桥……)。

2、是啊!这岂止是一座桥,岂止是一个故事,这简直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一首爱的诗篇。

3、孩子们,让我们用心再来回味一下这条艰难的生命历程(课件出示:音乐及动画)。

4、虽然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虽然我们之间有几十年的文化隔阂,但是却能为了一个普通的生命而竭尽所能、密切合作,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两岸同胞如此心心相连?(板书:血脉亲情)(学情预设:因为我们是骨肉同胞,我们有着血脉亲情)。

5、再次回味课题。

(1)为什么要用“救命骨髓”做题?

(2)齐读课题,把这血脉亲情留在我们心中,生读——。

再读课题,把这血脉心情铭记我们心中,生读——。

再读,把这血脉亲情世代传承下去,生读——。

6、教师小结。

评析:通过学情预设,拓展延伸,再次激发学生感悟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两岸”海峡相隔,但同一国土,同一国人,同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同根同源这一血脉亲情是永远隔不断的,老师用深情、激昂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课题,加深学生对文本涵义的理解,让学生真正感悟到跨越海峡的桥是生命的桥、是爱心的桥、是一首生命的赞歌,是骨肉相连的情感的结晶。

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少年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一位身体健康的小伙子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少年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本课时,我先让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划分段落,然后直接切入重点段落,让学生找出重点语句进行分析、理解。这样的流程条理清楚,结构上一目了然,重点也凸显出来了。只是在学生找出重点语句理解感悟上,显得过于粗略。没有针对性地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和指导朗读。而这篇课文的中心恰恰得通过这些重点语句来体现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生命的重要,和台湾小伙子在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课前师生搜集有关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做好准备非常重要。学生对这些内容很感兴趣。从而也让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要有关爱,应懂得关爱他人,危难之时互相帮助。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救命骨髓教案篇二

核心提示:教学目标:1.会认8个字,会写8个字。2.朗读课文,能较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出来。教育学生热爱学习,尊敬老师。3.会用“非常”“急忙”写句子。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字,会写8个字。

2.朗读课文,能较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出来。教育学生热爱学习,尊敬老师。

3.会用“非常”“急忙”写句子。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词语造句,练习讲故事。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

2.指导学生记忆字形,规范书写。

3.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告诉学生“程门立雪”是个成语,课文《程门立雪》讲的就是这个成语故事。

2.简介“成语”,举例,如:自相矛盾。

3.你知道有哪些成语,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把带注音的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字音读错或破句的地方。

3.检查学生识字情况,交流识字方法。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纠正丢字、添字和破句、破句的现象。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宋、容、急、息”,观察生字的结构。

2.指导书写。

3.学生书写生字(表扬写字认真,写得好的学生)。

四、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表扬姿势正确,读得快,读得响的学生)。

2.标出自然段。

3.指名学生自由选读课文某一段,教师给评点指导。

4.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杨时和同学尊敬老师的好品质。

2.理解课文,练习讲课文故事。

3.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检查)。

2.检查朗读课文。

二、熟读课文,读流利。

1.练习把课文读流利。读得准确,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畅读。

2.同桌互读。

三、理解课文,读出感情。

1.轻声读课文。说说你觉得杨时是个什么样的人?

2.指导读好2-5自然段。读出感情,理解词句。

(1)找出杨时爱学习的句子读一读,指导读出急切的心情,读中理解“争论”“弄清”“冒着”“请教”等词语。

(2)指导读杨时尊敬老师的句子或词语,一边读一边体会“悄悄地”“一声不响地”“默默地”“静静地”的情景。指导读出杨时他们生怕有一点动静都会吵醒老师的心情,读得轻轻地。

(3)指导读程老师和杨时的对话。读出程老师爱学生和学生爱老师的浓浓师生情。读中理解“心疼”“慈祥”“惊动”等词语。

3.通过读全文,在把课文中有关写雪的词句画出来读一读,然后说一说“程门立雪”这个成语的意思。

4.朗读全文。

四、指导写字。

五、做课后第2题和第3题。

板书设计:

鹅毛大雪-尽快请教-老师休息。

程门立雪。

大雪纷飞-悄悄地、一声不响、默默地、

(非常尊敬老师)。

诚恳地说。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救命骨髓教案篇三

核心提示:设计理念以信息技术为媒介,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生命对话。潜心涵泳,通过对语言文字等的感知、理解、品味、揣摩、朗读、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教学目标:

设计理念。

以信息技术为媒介,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生命对话。潜心涵泳,通过对语言文字等的感知、理解、品味、揣摩、朗读、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识字,理解生字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意识、能力与习惯。

2、让学生充分读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引导学生从字词品味中,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骨髓移植对少年的重要性,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相关课件,渲染性音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酝酿血脉亲情。

1、孩子们,看着你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听着你们银铃般的声音,不禁让老师想起了我以前的一个学生,她和大家一样有着如花的年龄,对未来也有着无限美好的僮憬,然而她却有一段不幸的遭遇。(出示课件《我想回家》)。

2、简介课件相关内容,营造分围。

3、孩子们,每年我国会新曾约4万白血病患者,其中有近3万多人是因得不到相配的骨髓而离开我们的,多么惊人的数字啊!看来骨髓对白血病患者来说意味着的是生的希望!

4、板书课题(带着对课文的理解读课题)。

5、学生质疑课题,说出心中的疑问。

二、潜心会文,感悟血脉亲情。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并作出相关的标注。

2、(课件出示:病床图)他是谁?又有怎样的遭遇?

3、对,他就是四川省乐山县年仅16岁的白血病少年,此时他已是生命垂危。

4、孩子们,当父母得知孩子的病情时,他们怎样?

出示:“白血病”!医生的话如同晴天霹雳,震得他俩几乎晕倒。大夫,求你一定要救救他,我们就这一个孩子啊!他们俩苦苦哀求着。

(1)那些词语让你觉得揪心?

(2)什么是“晴天霹雳”?是什么事让父母觉得犹如晴天霹雳?

(3)是啊!父母知道白血病的严重,他们年仅16岁的唯一的儿子危在旦夕,此时父母的心情如何?(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读父母的话)。

(4)此时父母已是痛切心扉,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生回答),于是他们苦苦哀求着大夫,读“大夫,求你….….啊!”

(5)假如我们都是少年的朋友,亲人,你将如何哀求大夫?(指名读)。

(6)孩子们,从你们的读书声中,老师看到了一对已濒临崩溃的父母,也让我看到了父母对儿子那真切的爱。

请大家默读课文5-8自然段,找出答案画出来,并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标注出来。

5、品味语言,感悟“海峡两岸情”。

出示:为了对俩岸骨肉同胞的生命,当天上午8时30分,这个年轻人把自己滚烫的骨髓捐献了出来。

(1)边读边想,浮现画面。

(2)感受台湾青年无私的爱。

(3)引导体会,指导朗读。

这是浓浓的爱,这是深深的情,这就是无私的奉献,让我们带着这情,这爱再来读--。

出示:时间就是生命。慈济骨髓捐赠中心立刻派专家提着那只装有救命骨髓的小箱子,火速从花莲飞到台北,又马不停蹄地从台北转机到香港,又从香港飞往成都。

(1)情景预设,感受紧张氛围。

孩子们,白血病患者在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前,要服用大量的药物,杀死体内的癌细胞,同时也会破坏身体的抵抗能力。此时年仅16岁的少年处于生命的边缘,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骨髓顺利移植,后果将不堪设想。另外骨髓的保存期也仅仅只有24小时,因此慈济医院的专家们是在和时间赛跑,与时间争夺生命。(指名读)。

(2)谈话引导,体悟真情。

孩子们,让我们来看看慈济医院的专家们是如何奔波的?

这是怎样的十几个小时?

(1)情境交隔,理解感悟。

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板书:台湾大陆)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少年得救了,你高兴吗?请高兴地读--(指明读)。

你激动吗,你想把这个消息告诉谁?最想知道这个消息的人是谁?(学情预设:少年的父母、台湾青年、花莲慈济医院的专家及医护人员,所有关心少年的人。)。

(2)指导朗读,情感升华。

三、拓展延伸,传承血脉亲情。

1、在你心中,这还是一个普通的桥吗?(学情预设:用爱架设的桥,延读少年生命的桥……)。

2、是啊!这岂止是一座桥,岂止是一个故事,这简直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一首爱的诗篇。

3、孩子们,让我们用心再来回味一下这条艰难的生命历程。

4、虽然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虽然我们之间有几十年的文化隔阂,但是却能为了一个普通的生命而竭尽所能、密切合作,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两岸同胞如此心心相连?(板书:血脉亲情)。

5、再次回味课题:

(1)为什么要用“救命骨髓”做题?

(2)齐读课题,把这血脉亲情留在我们心中,生读--。

再读课题,把这血脉心情铭记我们心中,生读--。

再读,把这血脉亲情世代传承下去,生读--。

6、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20救命骨髓。

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花莲--台北--香港--四川乐山。

台湾血脉亲情大陆。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救命骨髓教案篇四

认识8个认读字。

了解金丝猴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活的方式。

知道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懂得要保护金丝猴。

了解金丝猴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活的方式。

知道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懂得要保护金丝猴。

一、导入。

板书:国宝金丝猴

问:

1、你见过金丝猴吗?它长的什么样?

2、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3、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自学课文,看看书中介绍了关于金丝猴的哪些知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并把生字词多读几遍。如有不懂的词,请借助字典理解。

(二)思考: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根据自学提示,独立阅读。

(一)自学提示:

1、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不懂的地方。

2、二读课文:说说课文介绍了金丝猴的那些知识?

3、三读课文,想想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

(二)自学情况交流。

1、自学字词情况:

腹部、乳白色夺目、高雅华贵、忍耐

惧怕、酷暑、幼芽、拒绝、率领

砍伐、仅仅、赠给、逼人、逃之夭夭

(三)朗读课文,解答问题。

填表:

样子

食物

敌害

(四)读一读有关的段落。

四、检查学生阅读的情况。

(一)说一说: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

讨论明确:金丝猴浑身是宝,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濒临灭绝,只有在我国才能看到。

(二)补充材料:

(三)你还知道哪些动物面临灭绝,打算怎样保护它们?

五、总结。

(一)现在大家有什么最想说的话?

(二)选做:设计以金丝猴为内容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国宝金丝猴

样子

食物

敌害

学生能够通过已有的知识进行阅读,能够基本的理解课文。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救命骨髓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的进行习作。

2.明确写作要求及思路,激发写作的兴趣。

3.增强对学生们对文化古迹的了解,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做到语言通顺、内容具体。

如何明确写作思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学们,你们旅游时最想去的是哪里?老师这里有几个特别好的去处,谁想跟着我一起去?

1、胡新宇笔下的笔架山

2、王思维笔下的长城

3、聂立雯笔下的辽沈战役纪念馆

4、请导游(学生本人)来带我们先领略一下这些名胜古迹。

1、指名写的好的同学谈习作体会,在习作时该注意的问题。

2、听了他们的总结你学到了什么?以后在写作中该注意哪些问题?

a.思路清晰

b.写后要多读、修改,句子通顺,无错别字。

3、屡清思绪,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4、写完后小组交流修改,拟定。

学生自读、其他同学赏析

交流、评论,说一说他们的习作哪里写的好。

学生分析失败原因,找到原因,全班交流写作心得。

板书设计:

a.思路清晰

b.写后要多读、修改,句子通顺,无错别字。

教学反思:

本课我采取了自学的方法,让同学们自己总结习作经验,再进行小组、全班的交流写作心得。这样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会更有帮助。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救命骨髓教案篇六

教学重点引导引导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深深的情感,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亲情。

教学难点同上。

教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知识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骨俱捐赠”等9个字,学习“为之动容、志泪俱下”等词语。

能力目标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3、体会救命骨髓所饱含着的两同胞的骨肉之情。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文录音。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因题设疑。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受真诚学习生字。

1、读了课题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读中勾划生字。

4、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划出课文中让你感动的体段落。。

2、读后深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再读课文,粗知词意。

1、把课文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利用工具书,联系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也要求教同学。

1齐读课题。

2、(各抒己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边读边勾划生字。

3、自学生字。

1、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指名读课文,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教师学生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结合课题,围绕“为什么说两岩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结合课文中具体内容进行思考:

2、找出句子话,体会其中的感情。

二、共同探究。

1、“两岸”指什么?

2、为什么称之为“骨肉同胞”?

3、“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4、画出行走路线图。

5、学习倒叙的叙述方法。

倒叙:先说明事情的结果后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的记叙的方法。1、找出语句。

2、找出语句体会方法。

3、理解词语:

声泪俱下:边诉说边哭泣,形容十分悲切。

动容:脸上出现受感动的表情。

睛天霹雳:晴朗的天空响起了炸雷。比喻情况出人意料,令人震惊。

谈何容易:原本指向君王进言不容易,课文里指骨髓移植困难很大,并不像嘴上说的那么容易。

马不停蹄:马不停地急促向前走。课文里用来形容运送骨髓在路途上没有停歇,时间抓得很紧。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学生的活动及学法设计意图。

三、指导朗读。

1、以默读为主,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

2、要读出丰富的情感。

读出事情的紧迫感。1、最后要读出乘客的心平气和,;现时声音提高,增加响度,充满热情。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人物:中年夫妇、慈济骨髓捐赠中心的专家、

教学后记。

学生通过抓住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倒叙的描写方法。体会到跨越两岸的生命之桥,饱含着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救命骨髓教案篇七

1.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会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理解小男孩买黑色气球的心理活动,理解卖气球老人那段话的含义。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认识到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自信。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在默读中思考。

从老人与小孩的对话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领会老人那番话的含义。

小黑板、生字卡、灯片。

2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1.高老师用和“我”约定的秘密,让“我”找到自信,并“照亮我快乐的童年”,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今天老师和大家再来学一个关于自信的故事。板书课题:自信。

2.齐读课题。

二、指导初读,感知课文。

1.读好一文章有什么要求?(正确、流利。)怎样才能读得正确、流利?(眼到、口到、心到。)哪些地方反复读?(难读的字音、读不通的句子。)

2.学生按要求自读、教师巡视。

3.表扬读书认真的学生,出词卡投影,指定三个学生读,准备后齐读。特别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读音。

a组:

肤色关键货车是否基础惊讶

b组:

著名一窝蜂一件事兴高采烈

色彩艳丽肤色拖惊讶

4.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观察b组中带点的生字,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如与熟字比较,记字形:蜂——峰:“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

加一加:“月”加“夫”,肤色的“肤”。

5.指导写字。

a.让学生观察8个会写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b.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左中右结构。

c.小老师讲经验:各类字该怎么写。

d.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e.巩固检查,适当展示习字作业,点评进步学生。

三、检查朗读。

1.同桌互查,每人一小节轮读(快的两遍交换)。

2.指名6人分自然段朗读,随机正音,面向慢生(朗读稍吃力的学生)。

3.师点评。

4.解词体会。

(1)联系上下文多想想有助于理解词语意思,不信试试。

(2)不理解的词画下来,默读,用上法与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四、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采蜜本”上。

一、复习导入。

1.小组之间比赛,认读生字(要求:读准音、声音亮)。

我们就一起来理解课文,把课文都读得有感情。

二、读文感悟。

1.默读课文2、3段。(提出默读的要领:心读,既不能读出声,也不能动嘴唇。)

(1)思考:

a.肤色很黑的小男孩为什么偏要买黑色气球?(自卑)

b.你从哪里看出他内心的自卑?(相机指导朗读“公园的角落里……羡慕……不敢……”。)

c.他为什么会自卑呢?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肤色很黑”“拖着残疾的腿”)

(2)相机介绍:在当时的美国,存在肤色歧视即种族歧视。

(3)你在生活中有自卑的时候吗?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设想你就是这个黑人小朋友,你会怎么想?指导朗读。

2.朗读感悟,重点突破,学习4、5、6自然段。

(1)出示小黑板:

“记住,气球能升起,不是因为它的颜色和形状,而是因为气球内充满了氢气。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不在他的外表,而是要看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

a.指名朗读。这话是谁的话?(卖气球的老人说的。)

b.你知道卖气球的老人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吗?(他看出了这个小男孩的自卑。)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到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老人惊讶地看了看小孩”;联系到前文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追逐着这些色彩艳丽的气球”。)

(2)分角色朗读老人的话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读出小男孩的“怯生生”“略带恳求”的语气、老人的“慈祥的目光”“温和”“惊讶”的语气。在朗读中再次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a.指名读,并点评:谁能胜过他?

b.个读,自由读,体会小孩自卑胆怯的心理。

c.分组朗读4、5自然段。

(3)再读老人的话。

a.找出老人说这段话的态度。(老人一边眯着眼睛看着气球上升,一边用手轻轻地摸了摸小孩的头。)

b.老人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感悟出老人是在鼓励小男孩。)

c.边读边悟:读老人的话,你明白了什么?(前一句,揭示了气球升起的原因是“气球内充满了氢气”而不在于它的颜色和形状。这里隐含着一个道理:外表是次要的。后面一句,老人推论出“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不在他的外表,而是要看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如果人是气球的话,那么升起来是成功,而自信就像氢气一样,是成功的关键。)

板书:气球——人升起——成功氢气——自信

d.指名读,齐读。

3.默读最后一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对比体会。

讨论:作者对老人的话为什么会“至今难忘”?(不仅因为老人的比喻生动、准确、深刻,更重要的是作者的经历证实了老人的话是正确的——从一个有残疾的自卑的小男孩成长为著名的心理学博士。)

4.。谈谈你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

三、实践拓展。

小组合作: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演出。

在编演时,教师提示:剧中人物除了小男孩和老人外,还有一群活泼的无忧无虑的孩子们玩色彩艳丽的气球。他们要在小男孩面前炫耀,甚至还有对小男孩的轻视。在表演中,再次体会感悟理解课文。

四、作业设计。

1.采访你的家人、老师或有成就的人,请他们谈谈自信在人生经历中的作用,并以此为主题编出一份手抄报。

2.将你自己学习经历中印证自信与成功关系的事例,讲给家人或同学听。

3.阅读《尼克松败于不自信的故事》《小泽征尔胜于自信的故事》。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救命骨髓教案篇八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叠、喻、屏”3个生字,会写“瀑、滩”等7个生字,掌握“瀑布、重叠、涌上、岸滩、衬着”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背诵课文;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比喻写法的好处;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描写的意境。

三、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瀑布?你们在哪儿见过瀑布,是什么样的?

2、书中描写的瀑布又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检查自学情况。叠(提醒学生:中间是秃宝盖,要写在横中线上)。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2)提出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析结构复杂的字的字形,同桌交流识记方法。

2、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新词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

3、小结: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牢固地掌握新字,理解新词,并把好词语记下来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三、读文质疑,理清顺序。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瀑布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了解主要内容。(先写声音,后写样子)。

2、练习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诗。

(3)、小结:把诗读熟,试着背一背。

四、指导写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新词放入词语花篮中。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

3、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检查旧知,引入新课:

1、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交流抄写的语句。

二、自学思考:

1、出示要求:

(2)提出不懂的问题。

2、自学讨论:

3、班内交流。

三、重点研读问题:

1、瀑布声音的特点。

(1)、指名读这一节诗。

(2)、出示文字:

瀑布的声音,好像(),又像()。思考: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瀑布声势浩大,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名朗读、齐读。

2、远望瀑布的样子。

(1)、自由读有关诗句。

(2)、从“忽然一转”这几个字中,你能想到作者刚才是在瀑布的哪一面听到声音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从背面听声音大,现在转到正面声音就更大了,感受到瀑布的声势巨大,一定雄伟壮观。)。

(3)、“啊”字该怎么读呢?为什么这么读,或从他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4)、瀑布什么样,作者是怎么打比方的?为什么先说没法比喻?又说“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5)、读出情感(指名读、领读、齐读等方式展示)。

3、近看瀑布的样子。

(1)、指名读这一小节。

(3)、为什么把瀑布比成“珍珠的屏”?

(4)、为什么说被风吹过的瀑布如烟、如雾、如尘?

(如烟:轻柔飘逸,弥漫如雾:白茫茫一片,朦朦胧胧如尘:纷纷扬扬的落下。)。

(5)、赛读,读出美感。

四、总结全文,体会情感。

1、归纳板书,深入体会。

2、根据板书提示,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五、作业:

1、用“好像……又像”说一句话,再写下来。

2、背诵全诗,整理《我的采集本》,继续丰富内容。

板书设计:

浪涌上岸滩。

风吹过松林声(听觉)雄伟壮丽。

瀑布青山衬着白银色由远及近。

珍珠的屏形(视觉)。

如烟如雾如尘。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救命骨髓教案篇九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成、对”等6个字,学习“又字旁、绞丝旁、门字框”。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在读中感悟“小树在春风里摇绿了嫩芽和树梢,摇红了花蕊和花苞”,以及小树和小鸟说的话,识字,培养想象力。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2、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再整体感知。

1、借音自读课文,一节一节地读,再连起来读。

2、标出课文一共有几小节,并用横线画出生字词,然后自己反复拼读,把生字读准。

3、同桌互相认读生字,并纠正读音。开火车选读带拼音的生字词,再读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全班读。

4、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小组合作,轮读课文。再指名读、评读。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反复读,想想:读了这节,你明白了什么?小组交流。

3、检查,你最喜欢读哪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认读生字。回忆课文内容

二、背诵,诵中感悟

1、谁能准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一读?

2、练习背诵,同桌互相背背。指名背。

三、书写,学会生字

1、认读带拼音的生词,再认读没拼音的生词,然后用“会认字”与“会写字”组词、说话。

2、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边书空边说说笔顺。

3、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互相说说。教师指导书写,再独立书写。

四、识词、积累运用。

认读词语花篮里的词。你从这里还学会了哪些新词?把你最喜欢的选几个填在花篮里。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再小结全文。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救命骨髓教案篇十

《救命骨髓》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大陆白血病少年因台湾小伙子捐献骨髓而获救,使人深切地感受到海峡两岸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骨俱捐赠”等9个字,学习“为之动容、志泪俱下”等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救命骨髓所饱含着的两同胞的骨肉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引导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深深的情感,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亲情。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文录音。

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自主学习的情景,让学生自主阅读、感悟,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和体验,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受朗读的快乐。通过朗读的训练让学生收到情感的熏陶,获的思想的启迪。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因题设疑。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受真诚学习生字。

读了课题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读中勾划生字。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划出课文中让你感动的体段落。。

2、读后深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再读课文,粗知词意。

1、把课文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利用工具书,联系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也要求教同学。

1齐读课题。

2、(各抒己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边读边勾划生字。

3、自学生字。

1、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指名读课文,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教师学生。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结合课题,围绕“为什么说两岩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结合课文中具体内容进行思考:

找出句子话,体会其中的感情。

二、共同探究。

“两岸”指什么?

为什么称之为“骨肉同胞”?

“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画出行走路线图。

学习倒叙的叙述方法。

倒叙:先说明事情的结果后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的记叙的方法。

1、找出语句。

2、找出语句体会方法。

理解词语:

声泪俱下:边诉说边哭泣,形容十分悲切。

动容:脸上出现受感动的表情。

睛天霹雳:晴朗的天空响起了炸雷。比喻情况出人意料,令人震惊。

谈何容易:原本指向君王进言不容易,课文里指骨髓移植困难很大,并不像嘴上说的那么容易。

马不停蹄:马不停地急促向前走。课文里用来形容运送骨髓在路途上没有停歇,时间抓得很紧。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

学生的活动及学法。

设计意图。

指导朗读。

以默读为主,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

要读出丰富的情感。

读出事情的紧迫感。

最后要读出乘客的心平气和,;现时声音提高,增加响度,充满热情。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人物:中年夫妇、慈济骨髓捐赠中心的专家、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救命骨髓教案篇十一

1、明白倒叙的特点及在文章中的作用。

2、学习倒叙的方法,能运用倒叙进行作文。

明白倒叙的特点,学习倒叙的方法。

运用观察法、实验法,与学生上次的学习情况作对比,总结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交流导入。

1、《燕子专列》这篇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

2、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倒叙。

3、小结:学生现在对倒叙的认识情况。

二、认识倒叙

1、ppt出示倒叙的定义。

2、播放微课,生动的认识倒叙。

3、ppt出示倒叙流程。

4、结合课文《燕子专列》《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理解倒叙及倒叙的好处。

5、总结倒叙的好处:文章开头适当地运用倒叙:

(1)、可以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2)、便于作者调动情感,勾起对往事的深情回忆,更符合生活的真实。

(3)、还可以使内容有波澜,行文有起伏,文章叙述也生动,结构也曲折多变。

三、学习倒叙的写法

1、睹物回忆法 由眼前之物引起回忆

举例说明

2、对比回忆法 由对比冲突引出矛盾

举例说明

3、情境回忆法 由描绘情境引出回忆

举例说明

4、抒情回忆法 由直抒胸臆引出回忆

举例说明

四、课堂练习:

采用倒叙的手法写一写你父母对你的爱吧!

五、作品展示。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救命骨髓教案篇十二

1、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的资料。

教学进程:

(一)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蒲公英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蒲公英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莲座状平铺,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

3、板书课题:金黄的草地

(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

(2)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

(二)

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呵欠傍晚一本正经

记住字形:弟:中间的长竖不出头。

返:反字的最后一笔注意变化。

3、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变成金黄色。我们常揪掉蒲公英来寻开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我们发现后便喜爱上了这种小花。

板书设计:

蒲公英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 金色的草地 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他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板书:金色的草地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指名读,评读。

(3)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觉吗?

出示实物,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

(5)练习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童趣。

2、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过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1)自由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4)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5)为什么我们不再揪它了?

(6)从我的变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三)升华情感。

1、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揪 发现 不揪 喜爱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色 金色 绿色

合 张 合

蒲公英会合拢

教学后记: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救命骨髓教案篇十三

知识与能力: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方式地朗读达到背诵的目的。结合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通过对读、赛读感受一家人对大海的爱,理解海的气息塑造了“我”的品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韵律美,背诵课文。

ppt课件。

视频短片。

一、激趣导入:

播放大海的视频后问学生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指名说)引入课题《海浪》。

二、新授。

1、师范读诗歌,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观察诗的格式和以前学习的诗歌有什么不同?

2、向学生介绍阶梯式诗体。

3、学生自读诗歌,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4个生字。

4、课件出示4个生字,指名认读、组词说识记方法。

5、指名读文,同时思考问题(大屏幕出示问题)“诗歌中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海浪的喜爱?”

6、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师相机板书:爸爸、妈妈、我。

7、爸爸用了什么方式?(录音)那你能说说爸爸喜欢的是海浪的什么吗?(声音)。

过渡语:是啊,那海浪是个多变的家伙,时而轻柔,舒缓;时而波涛汹涌,巨浪滔天。爸爸怎能不喜欢呢?下面我们伴着海浪声,读第一小节来感受爸爸对海浪的喜爱之情。(出示配有海浪声的图片)。

8、那么妈妈用了什么方式?她又钟情于海浪的哪个方面呢?(把海浪曝光在软片里。说明妈妈喜欢看海浪)想一想在妈妈的照片里会看到些什么呢?(生自由说)师:同学们说的很美,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海景图,些看吗?好,我们一起看一看。(向学生展示海边图片)看了这些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美)那让我们带着美美的心情来读一读第二小节吧。(指名读)我们还可以把海浪装进什么里呢?(课件出示“把海浪在他(她)的里。”)让学生说句子。

过渡:那么作者呢?(齐读3、4、5小节)。

经过同学们的回答,相信你们都感受到了大海的宽广,并从中得到了勇气。让我们来读一读吧,读出你的斗志昂扬,独处你的远大理想。(指名读3、4、5小节)。

三、巩固练习。

1、男女生对读诗歌(男1、3小节,女读2、4小节,齐读第5小节)。

2、男生读一遍,女生读一遍。

3、试着背诵全诗。

4、理解加点词的意思(课件出示课后题)。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描写大海吗?(生说)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你们愿意记住他们吗?(出示词语)让同学们抄写到积累本上。

小结:大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分享,现在让我们乘着海浪,再次感受作者对大海的深深眷恋。有感情地齐读诗歌。(伴随海浪音乐)。

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一些自己心中的大海。

板书设计:

海浪。

爸爸——“录”妈妈——“照”

我——“学”

深沉、坚毅、无穷无尽······。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救命骨髓教案篇十四

1: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的进行习作。

2.明确要求及思路,激发的兴趣。

3.增强对学生们对文化古迹的了解,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如何做到语言通顺、内容具体。

如何明确思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你们旅游时最想去的是哪里?老师这里有几个特别好的去处,谁想跟着我一起去?

二、展示优秀

1、胡新宇笔下的笔架山

2、王思维笔下的长城

3、聂立雯笔下的`辽沈战役纪念馆

4、请导游(学生本人)来带我们先领略一下这些名胜古迹。

三、经验交流

1、指名写的好的同学谈习作体会,在习作时该注意的问题。

2、听了他们的你学到了什么?以后在中该注意哪些问题?

a.思路清晰

b.写后要多读、修改,句子通顺,无错别字。

3、屡清思绪,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4、写完后小组交流修改,拟定。

学生自读、其他同学赏析

交流、评论,说一说他们的习作哪里写的好。

学生分析失败原因,找到原因,全班交流。

a.思路清晰

b.写后要多读、修改,句子通顺,无错别字。

本课我采取了自学的方法,让同学们自己习作经验,再进行小组、全班的交流。这样对提高他们的能力会更。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救命骨髓教案篇十五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192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键。通过本册语文的学习,要锻炼他们的思维,提高叙述表达的能力,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材简析:

1、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本册课文开头5页安排了有关指导学生写好钢、毛笔字等内容的图片,这样安排,意在让教师按规范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写出钢、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养成认真写字的良好习惯。

2、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本册课本结构简明,类型不多,主要为“课文”和“习作”两大部分;教学目标集中,重点突出,明确规定“只要求认识的”生字不列入考试范围,学生习作仅限于学写片断;课文短小精悍,内容贴近儿童生活,练习样式不多,数量适中。

3、重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本册课本所选课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注意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注重展示时代风貌。同时,课文的语言文字规范、生动,插图构思精当,绘制精美,利于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以及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4、力求为教学提供便利。本册课本提供了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书写范字,安排了专门的习作课,采取了读与写“长线结合”与“短线结合”并举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在学习习惯方面,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继续接着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

2、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能准确认读409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238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4、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

5、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6、留心周围的事物,开始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明白。学会写“留言条”、“请假条”。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冒号、引号。

四、主要措施。

1、重视识字教学。在认真教好本册课文中的生字的同时,注意教会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生活中运用,增加识字量,提高识字效率。

2、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抓好新安排的关于写钢笔字、毛笔字等习惯培养的同时,还要继续坚持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默读、查字典、听讲、发言和爱护学习用品等方面的习惯。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坚持不懈地把良好习惯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儿童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

4、重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打好学生作文起步阶段的基础。在教学中,不只是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能过“小练笔”,对课文从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等方面进行摹仿。注重日记教学,把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话作为日记教学的重点,多练笔,多修改。

五、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周: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五)2课时。

第二周:

1、让我们荡起双桨2课时。

2、学会查“无字词典”2课时。

3、古诗两首2课时。

第三周:

4、做一片美的叶子2课时。

练习13课时。

第四周:

5、北大荒的秋天2课时。

6、西湖3课时。

第五周:

7、拉萨的天空3课时。

练习23课时。

第七周:

8、蒲公英2课时。

9、三袋麦子2课时。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救命骨髓教案篇十六

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么上学的?想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他们是怎么上学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山沟里的孩子》一课,去看看山里的孩子他们是怎么上学的。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用喜欢的识字方法认识它。

2、指名读课文,检测生字。

1、大家先自己小声的读读课文,然后把自然段的序号标好。

2、谁想给大家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在他读的时候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课文讲的是山沟里的孩子决心从书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刻苦学习的经过,他们要起早贪黑地走山路,到学校读书。)。

3、师:说的好,哪些自然段写了孩子们为了上学克服重重困难的呢?(1——5自然段)。

4、6—7自然段又讲了什么?

(孩子愿意克服重重困难,找到金钥匙改变穷山沟的美好愿望。)。

(日积月累b组的词语,要求会读、会写。)。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