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一个反思和总结的过程,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写总结时,我们可以参考一些逻辑清晰且观点鲜明的范文,借鉴其中的写作技巧和思路。总结范文中的观点和观点可以作为我们总结过程中的参考和借鉴,但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加以筛选和运用。
提升教学效果的观潮教学反思篇一
摘要: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的重要载体。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中教学中往往特别注重知识点的记忆,使思想政治课变得枯燥乏味,不少学生缺乏兴趣。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是当今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也是检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式。
学生之所以对高治课缺乏兴趣,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长期形成的教学模式缺乏吸引力。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改的推进,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心。作为一名任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多年的教师,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进行教育教学方式转变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注重转变教育思想。
实施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实现教育教学质量高、学生素质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失去了学习兴趣。而素质教育要求在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注重引导学生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注重做好教学设计。
好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保证。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求教师在课下认真备课,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要改变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教师指导,学生主导”的教学理念,通过设置师生共同参与具体活动,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参加课堂教学的组织和评价等活动,形成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较为完整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设计中,还可以通过图、文、声、像和动画等多种形式,使传统教学中无法且难以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三、注重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怎样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搞好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课堂上,只要抓住“活”字、“新”字就能事半功倍。
所谓“活”,就是说课堂气氛要生动活泼,避免枯燥乏味,教师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思想政治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始终处于良好的吸收知识状态,从而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新”字,就是说在当今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科学瞬息万变的新时期,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保证教学内容要新、知识要新、观点要新、教学手段要新。
四、注重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考习惯。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实践和创新能力,不仅是教学的一项任务,更是教学中应达到的重要目标。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学习方法在提高学习效率中的功能。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措施,我认为主要有五点:一是兴趣引导,激发自学愿望;二是布置作业,培养自学习惯;三是课前测试,强化自学意识;四是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五是转变观念,提高自学能力。
五、注重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因此,对学生思维能力、创造意识的训练和培养是贯穿素质教育思想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纵向思维、横向思维、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特别要注重原则与策略同行,主要概括为五项原则和四种策略,即: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自觉实践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全面发展的原则,举一反三的原则;“学习理论,观念先行”,“调查研究,摸清学情”,“依据教材,分步实施”,“自学质疑,主体发展”。
六、注重对学习困难生的情感教育。
相当多的学生学习困难并不单纯是智力低下造成的,而是由于教师长期忽略了学生心理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培养,从而导致情感信息中断的结果。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他们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使其不断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可对学习困难学生实行优先政策,如优先提问答问、优先批改作业、优先上台演讲、优先个别辅导等,让他们从心理上消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同时,要及时肯定他们每一次成功的表现,让他们产生成功感,从而为他们学习新的内容准备下良好的心境。
参考文献。
1.刘飞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法探析[j].《西部科教论坛》,。
2.韦娟论析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j].。
提升教学效果的观潮教学反思篇二
新一轮思想政治课改革旨在发展,目的是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觉悟方面有所收获,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认识到要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注意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四个点”,即结合点、生命点、兴奋点和情感点。
一、寻找结合点,体现教学的生活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要坚持这个原则,首先必须全面理解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应当说,掌握理论是联系实际的基础,因此,必须先学好理论,提高理论修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较好地分析当今社会纷繁复杂的经济、政治和其他社会现象;同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因为理论若脱离实际,势必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学中就会把思想政治课讲成纯理论条条,变成是“空洞的说教”。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很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关键在于寻找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即考虑“实际是什么?有哪些?如何联系?”的问题。当今世界瞬息万变,实际存在的问题包罗万象,无可胜数,如果信手拈来,势必会浪费时间与精力,因而,科学寻找“结合点”,选择实际问题极为重要。我想,教师选择的“点”应是学生熟悉的、贴近生活的,是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重大社会实际和学生中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并有目的、有重点的分析说明,这样,教学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才能确保让学生感兴趣。例如,讲授“按规律办事”内容时,可先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一些规则,如足球、篮球比赛不能缺少规则等,引导学生明白生活中是不能没有秩序的,进而用类比方法让同学明确自然界、人类社会也有自身发展的规律,人们必须遵守自然界、人类社会中确定不移的秩序,即规律。讲授“普遍联系”观点时,可针对“美伊战争对世界的影响”这一热点问题,组织同学围绕“萨达姆被抓住之后,国际社会会出现哪些反映?”的主题展开讨论,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由于立场、利益的不同,各国的反映也会不同的”这一结论,最后达到“事明理喻”,即明确联系是普遍的观点,等。可以说,这种紧扣社会问题与学生现实实际的“生活化”教学,既能促使课堂教学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从而轻松地把那些抽象的理论加以理解掌握,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觉悟。
二、体现“生命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学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个性都处于变化之中的个体,学生是“认识的主人”,而不是机器,不是“认识”、“知识”的“容器”。可见,学生是具有青春活力的“生命体”,教学就是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主动的、活泼的、发展的学习主体。思想政治课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师唱“独角戏”、搞“一言堂”的现象,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讨、自我教育与自我体验。比如,在教学中可运用“读、议、讲、练”教学方式,通过情景设置,组织学生进行充分讨论与互动交流,让教学成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最优化结合的过程。“读”就是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指导看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自学,能自己领悟理论知识,发现问题,质疑释疑;“议”就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用基本原理作指导,同时联系实际地进行讨论,不能脱离教材想当然地乱讨论。“讲”就是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并解答学生自学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是在学生自学和讨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目的是使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更加明确、更加系统。“练”就是在自学、讨论、讲解的基础上,对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题目进行练习,目的是为了巩固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练习,发现学生学习上的漏洞和教师教学上的薄弱环节,可以及时得到弥补。如在讲《学会交往》中“人际关系”内容时,就可以采取这样的教学步骤:先由学生课下自学两点:一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二是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接着,着重对后一个问题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讲自己的看法或做法,而教师则重点讲解调节人际关系的几种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全体学生每人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整个教学过程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中完成的。这样,不仅学得印象深刻,而且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指导了自己的行为。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就是需要教师做好“疑”字文章,也就是要使课堂成为学生“提疑”、“质疑”和教师“答疑”、“解疑”有机融合的、互动式的教学。这里,提疑、质疑是前提,讲疑、答疑是关键,解疑是目的。面对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五花八门的问题,教师要加以归纳分类,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指导,例如,属于教师在教学中学生没有弄清楚的,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可采取集中讲解、答疑的方法解决;属于教师在教学中学生没有弄清楚的,而带有特殊性的问题,但又比较重要,可利用每节课前或结合新课,进行分散答疑;若是不属于讲课内容,或有些还未讲到的问题,则可采取个别答疑的方法,等等。这样做,不仅可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调动学生主动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改变“说教者”的形象和“灌输者”的地位,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把学生当作是“学习的主体”,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中能得到充分的调动与发挥。
三、刺激兴奋点,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学缺乏趣味性,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导致学生“厌学”,因此,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对学习科学知识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将科学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实际上,教学的科学性和趣味性是相辅相成的,当学生学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有助于他们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时,他们会感到极大的满足和乐趣;加强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目的也是使学生更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所以,两者结合起来并不困难,问题在于教师是否肯下功夫。例如,讲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时,利用课后思考题p116“试试”第1题,先请同学写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形的面积公式”,然后请同学找出“这五种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有哪些共同的地方?”,同学们经过热烈的讨论,得出其共性为“s=1/2(a+b)h,s是面积,a是上底,b是下底,h是高”,这样,学生能较快地理解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的观点。这既有利于化抽象为具体,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与概括、归纳与演绎推理的能力,又能体会哲学与数学科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哲学的积极性。
寻找“兴奋点”是科学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的保证,教师一方面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在教材背后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做好课前教学的准备工作,如广泛搜集、积累可供教学用的各种资料,像一些生动的文学、历史、科学故事,各种有趣的问题,发人深省的警句,耐人寻味的典型事例,以及能开阔学生视野的丰富知识等;还可收集一些剪报,加以分门别类整理;或写一些教学卡片,买必要的工具书、参考书,甚至是上网查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让学生“愿学”、“乐学”。当然,讲究教学“趣味性”,并不能脱离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要求,使“趣味”成为教学内容的外加东西,游离于科学知识之外,像这样的教学,绝不是真正有意义的教学,其效果必然是无效的。所以,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政治课由“自发”变为“自觉”行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然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程感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
四、抓住“情感点”,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要求把师生情感的和谐作为课堂教学应努力追求的一种心理环境,因此,如何科学地运用情感的功能来优化课堂教学,使教学活动中的认知和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主题。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同样要努力追求一种感情抑扬顿挫,或奔腾似江水,或抒缓如清流的课堂教学环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可见,要使课堂教学富有“人情味”,充满“活力”,师生之间建立纯洁的情感联系至关重要,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抓住“情感点”去了解学生,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关心他们的成长,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以博得学生的信任,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提升教学效果的观潮教学反思篇三
高飞。
一、把握知识结合点。
通过大量研究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能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因为只有抓紧住这些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述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原则中的平等互利原则时要结合市场的一般特征和市场交易原则,这样既可以复习以前的知识又能使学生真正了解这一原则,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某种新颖的、好的效果。
二、设疑、解疑。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在讲解我国的阶级斗争“社会主义时期,剥削阶级在我国已被消灭,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并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的状况时可以问学生这句话是否矛盾应怎样理解,待学生思考、讨论、发言后在解答。一问一答,使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引起兴趣,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思想觉悟,这比平铺直叙讲理论更有峰回路转之效。
三、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兴趣。
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但这不能和枯燥无味划等号。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能讲究一点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的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提高自己思想认识水平。尤其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以少胜多的效果。例如“瞎子摸象”讲全面的观点;“刻舟求剑”讲发展的观点;“缘木求鱼”讲规律的客观性;“掩耳盗铃”讲主观唯心主义;“守株待兔”讲偶然性与心然性等。比喻恰当,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理解,加深印象,加强巩固。
四、充分利用教材激发兴趣。
教材中有大量的漫画、图片和资料,这些资料都是精心挑选的,具有较高典型性的。教师必须重视这些现成材料,充分运用这些会使学生情趣盎然,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生动又形象。运用这种方法达到了既掌握知识,又用知识理解社会现象的目的,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愿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素质教育关于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虽然现成的东西似乎没有新意,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只要教师认真备课,善于吸收消化,灵活运用,同样也能激发学兴趣。
五、创设情景,树立学生主体思想,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愿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授人之鱼”只能饱餐一顿,“授人之渔”终生受用。教师不试着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学生就永远不会学习,永远依赖于老师这一拐杖。因此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教师要从原来的“教”改为“诱”,从原来的“教”改为“导”。教师的任务是在教学中创造一切条件,千方百计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句话说明教学应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统一。在教学中,科学而又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政治课不仅有了文字和声音,而且有了图像和动画,学生一堂课接受的信息量多了,而且对知识的理解更透了。教学应是教师诱导学生使之生疑,导向使之释疑。多设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个问题问下去后,一定要留有学生思考的时间。有些问题在回答过程中出现偏向,可以加以引导,千万不能越疱代俎。
六、从政治课学科特点出发,把政治理论与具体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
政治理论一般都比较抽象,从理论到理论,学生肯定不爱听。为了让同学更好地理解知识,发展他们的能力和提高他们的觉悟,我把生活实际,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拿到教学中来,并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理论来解释实际,运用到实际中去。
2、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
政治课教学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思想上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二哲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学生认为教师在讲大道理,所讲的道理和现实的反差比较大,因此不容易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不要光讲空洞的道理,可以先要学生谈谈他们的观点和认识,再有争对性地进行分析,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的错误所在,这样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思想意识。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师认真转眼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提升教学效果的观潮教学反思篇四
三年级是个过渡时期,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转变,教学目标也有了新的变化。如何来上好三年级的语文课,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感悟,把理论运用到课堂实践上,有了一点收获。
一、创建趣味、和谐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的语文教材,教材内容形式多样化。要想让学生一堂课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开始上课的时候常常觉得力不从心,觉得孩子总是不是那么认真的听课,不能那么专心,开小差,常常半路停下来处理课堂纪律问题。反省觉得是自己纪律没抓好。后来看了一位老师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才有所感悟,这位老师在里面写到“在我们班上课,孩子想开小差都难!”因为她足够的自信自己的课孩子一定愿意听。我开始反思课堂纪律不单是孩子的问题,更多的也是老师的问题,正如所说“我拿什么去吸引你--我的孩子。”我开始注重提高课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的备课。你的课有激情,同学们也容易被你的激情所带动,所感染;你的课有意思,同学们才乐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课堂,走进乐于学习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备课、认真备课,不备好课,不进课堂。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愉快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新课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变化,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转变,而教师的工作就在于帮助孩子们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知道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同时自己也要多读、多看、多思考。
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鼓励学生多读多看,同时开设小小读书交流会或是让学生写读书笔记。既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让他们向同伴介绍自己看过的书;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三年级的新增内容--作文,让他们把写读书笔记当成习惯积累,也当成一种练笔。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的论断。言尽之意就是说“名师出高徒”。当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学生素质的提高对老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材的内容更是从古到今,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在学生眼里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无事无物不晓。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平时应该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更要重视新教材中参考资料的学习,因为这与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联系。渊博的知识,是每一位老师教好书的关键所在。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指引下,通过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追求较高的教学效率和效益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本质和内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关注的是教学效益,即教学能否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主体价值的实现。教学的目标也不仅仅限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需要体现出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育价值目标的追求。
大家知道,教学的有效性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实施有效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来设置,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许多学校都在积极尝试与探索的途径。校本教研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教研不但要研究学生、教师,更要研究教材,新课程背景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要以新课程为导向,立足课堂教学,以课程实施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在不断探索中总结新鲜经验,力求创新。
《实践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效果》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我校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应对新课程改革,进一步落实学校提出的“有效教学”的理念,促进教师熟悉、研究新课程,克服教学中存在的“低效”、“无效”的个别现象,积极倡导各个教研组开展自编《教学案》工作,并提出了编写的原则与要求。我们数学组经过几年的努力与尝试,形成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成果,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下面就我们组如何编写与操作学案谈谈其中的感受与体会,以供大家参考:
如何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教学载体是课程标准与教材,它们也是校本教研的主题。因此,我们组统一思想,首先是对新课程理念与要求进行研究,使老师们真正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标准,不仅要真正掌握课程标准体现的新理念,而且能准确理解把握课程标准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增强主动性,避免盲目性,避免不分青红皂白、眉毛胡子一把抓,尽量突出学科的本质内容。其次,通过分析与讨论,使大家对编写教学案与作业的目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并对编写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发挥教研组成员的集体智慧,避免单干,从而引导全组老师积极参与这项工作。
开展校本教研的目的,是要解决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所面临的困惑和疑难问题,加强针对性,从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决定教研活动的方向,确定教学研究的内容。针对目前个别老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刻板的讲授,机械的训练等问题,决定开展对学案与作业的研究与编写,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达成课堂教学的高效益。经过全组老师的多次研讨,在参考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了以下的编写目标与要求:
1.高中数学学案的版式与要求
严格按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与《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数学)》的要求,由本组部分优秀教师在结合自身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教材并围绕学生“如何进行有效学习”与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进行编写,编写内容严格根据规定课时执行,要为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提供有效的帮助,它可以为学生的预习与课堂学习、教师的备课与课堂教学提供很好的素材,特别强调针对性、创新性与可操作性,并有统一格式,其中每课时包括以下五个栏目:
(1)课标要求:紧扣课程标准与浙江省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进行编写,目的是让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能较好地把握学习内容的要求,其中打“※”部分为发展要求。
(2)问题探究:着眼于本堂课的引入环节、重点的落实、难点的突破及学习本课时内容的'必要性上进行设计,并能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问题的呈现力争能够提供学生真正经历探究的过程,从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典例分析:以教材例题为基础进行挖掘、引申、拓展,尽量以题组的形式呈现,在充分发挥教材例题的的价值与导向作用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更深层次地掌握教材知识。
(4)随堂训练:以教材中练习、习题为基础进行选用,问题呈现方式多样,与课堂教学同步,并能很好地配套教学内容,同时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思想层次上有所体现。
(5)自主园地:为学生与教师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进行自主记录、反思提供必要的空间,目的让学生能够对每堂课的知识框架与思想方法进行梳理,也可以对自己认为的“重点内容”进行记录。
2.高中数学学案配套作业的版式与要求
以课时为单位,与学案同步,作业题以教材中的练习、习题及复习参考题(处理好与学案内容的关系,不要与学案中的题目重复)为主,另外也参考了浙江省教研室编写的作业本及其它复习用书(最好是学生经常出错的问题),但不是完全照搬,每课时都有一定量的自编题,关注知识点的分布,思想方法的渗透、思维能力的提高等环节,题目编排有层次性,解答题的设计能突出对学生的书写规范性训练,探究题能真正能提供给学生一个探究的空间,而不是只讲技巧的难题。每课时的作业为一张8开纸,题量为10道题,题型为3道选择、4道填空、3道解答题。设计时能考虑教师批改作业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如选择题的括号右对齐,解答题的解答过程要简明等,栏目设计如下:
(1)巩固与落实:对基础知识进行训练,重点围绕本课时的“三基”设计一些简单题目;
《实践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效果》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4)纠错与反思——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切实有效地抓好学生的订正反思工作,同时做好自己对作业的点评反思工作。
我们数学组是一支具有高专业素养的团队,许多老师具有较好的教学水平及教科研能力。根据大家确定的目标与方案,将高一、高二所有教材(共10本)的学案的编写工作都分工到位,每册学案为一小组,每小组共有4个成员,每个小组都落实一位经验较丰富的教师负责(主编),其中必修1(戴海林主编)、必修3(陈兴政主编)、必修4(郑珏主编)、必修2(林克涌主编)、必修5(贾海燕主编)、选修2-1(林金培主编)、选修2-2(李敏主编)、选修2-3(胡云华主编)、选修1-1(吴存国主编)、选修1-2(黄慧军主编),从2017年开始编写,并在当年完成了第一稿,计划开始在学案较成熟时开始着手编写与学案配套的作业本,并由各学案主编负责相应的作业本,这样不但可以配合学校提出的关于控制作业量的举措,而且使本校学生有更适合的作业。在编写过程中要求具有新课程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问题着重于探究,能在充分研究《数学课程标准》、《学科指导意见》及教材、教参和充分考虑瑞中学生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编写,多采用自编性题组,能严格按课时编写,难度、容量适中。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课后习题进行筛选、增补、创新,通过研讨,大家认为在编写过程中对教材的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结合哪些内容进行思想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渗透;
(5)教材呈现顺序是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如何调整。
研究课堂教学,变革教学方式是数学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教学研究只有与课堂结合起来才有生命力,以课堂为中心的校本教研能确保教师的精力和智力准确、恰当、高效地投人到教学实践中去,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根本保证。从2017年起,我们陆续完成了相应教材的学案初稿,并投入试用,每个老师在如何使用学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及时总结,充分利用组内自编的学案进行课堂教学研讨,对学生如何在课前、课堂、课后使用学案都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并认真进行反思与总结,为下一轮修改积累了宝贵的素材。通过对高一、高二部分老师的开课、听课与评课,教研活动多次组织教师(尤其是使用年级的备课组教师)对学案的使用效果与可操作性进行研讨,同时由任课老师负责,通过调查、座谈等方式充分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并提出修改方案,这样不断提高了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入程度,而且有效地改进与提高学案的质量。期间陈兴政与薛文文老师在瑞安市对外公开课中就学案的可操作性作了很好的尝试,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也为我们组的学案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充分展示了学案的作用与价值。
通过大家在学案教学中的不断尝试与反思,逐步加深了对编写教学案的目的、意义的理解,从而有效促进对学案形式、内容等方面的不断完善与深化。在经历了从编写——试用——修改——再试用——再修改的多次反复后,目前,我组的学案已较成熟,2017年已完成十本教材相应的教学案第二稿的修改,并进行第二轮的再试用,配套的作业本也都在编写与修改中,其中必修1、必修3、必修4已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在整个编写与修改过程中,不但使每位教师更加深入了解新课程内容,同时为提高大家的教研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通过对已编学案的使用,大家发现可操作性强,它可以为学生的预习与课堂学习、教师的备课与课堂教学提供很好的素材,从而很好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提升教学效果的观潮教学反思篇五
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够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层次,并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
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其“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完成学业,发展智力,丰富情感,形成高尚审美情操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达成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多学,这是我们组在探究的课题。我发现,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是教师要有精湛的教学技艺和科学的教学方法。
一、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常言道: “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对于教师而言,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于是,备好课自然而然成了上好课的前提。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领会教材意图,了解每单元的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构思备课。 为了备好课,我努力做到对教材内容了然于胸,了解每道题的设计意图,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法学法。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备讲,备导。要想上课的效果好,我进行了精心设计,力求为上课的重点服务,力求为引导学生服务。3、备学生。学生是上课的主体,因此要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理解能力,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适时调控,恰当引导。我班的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力较差,主动提问的动力不足,理解能力差,因此我在这些方面会特意做好引导的准备。精心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认真的备好每一节课,努力地提高课堂质量,让学生们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择优或想出更好的方法。
2、 传统教学使用的是粉笔、黑板。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制约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对于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形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解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年龄关系,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的阶段,解答相对复杂的图形就显得力不从心。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让静止的几何图形动起来,问题就变得简单了。例如:教学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演示用平移、加线、旋转、重组重叠图形等方法化解难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让学生看到具体形象的过程理解图形的组成,从而找到解题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什么都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需要而组织进行。内容简单的不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较难的先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再组织小组合作。这样,每个人都有思维上的参与,实现人人学数学。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及时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对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中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本人认为,每堂课后,及时认真的进行课堂反思,总结得失,是一种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很好办法。我们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反思,主要是指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或失败的因素,提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分析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原因,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分析和反省,促使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获得不断提高的认识过程。通过不断探索与研究,不断反思与总结,总能寻觅到适合当前教学实际的潜在规律,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反思》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提升教学效果的观潮教学反思篇六
学生经历用集合间的关系及运算类比得出事件间的关系及运算的教学过程,正确理解事件的包含关系,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以及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掌握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会运用它们处理教材中的例、习题,进一步体会类比思想,提升理解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事件的关系及运算,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
难点:事件的关系及概率运算,类比思想的渗透。
三、教学辅助。
骰子、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
学生解答后,把集合改为事件,事件出现向上的点数为,事件出现向上的`点数为奇数并写出掷一颗骰子的其他事件。我们的启示:类比集合的关系及运算研究事件的关系及运算,引出课题。
2.引导探究,发现概念与性质。
先让学生类比得出一些关系及运算并相互交流,再观看多媒体课件内容(教材的重点内容),加深对事件的关系及运算的理解,师生形成的共识如下:
2.1事件的关系及运算。
2.1.1包含关系。
一般地,对于事件与事件,如果事件发生,则事件一定发生,这时称事件包含事件(或事件包含于事件),记作(或)。不可能事件记为,任何事件都包含不可能事件,。
2.1.2相等关系。
如果事件发生,那么事件一定发生,反过来也对,这时,我们说这两个事件相等,记作。
2.1.3并事件。
若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发生或事件发生,则称此事件为事件与事件的并事件(或和事件),记作(或)。
2.1.4交事件。
若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发生且事件发生,则称此事件为事件与事件的交事件(或积事件),记作(或)。
2.1.5互斥事件。
若为不可能事件(),那么称事件与事件互斥。其含义是:事件与事件在任何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
2.1.6对立事件。
若为不可能事件,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与事件互为对立事件。其含义是:事件与事件在任何一次试验中有且仅有一个发生。
2.2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
2.2.1范围。
必然事件的概率是,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
2.2.2概率的加法法则。
如果事件与事件互斥,则。互斥加法则。
2.2.3概率的减法法则。
如果事件与事件对立,则,即,。对立减法则。
3.在应用中加深理解。
例1从装有个红球和个白球的口袋任取个球,那么以下选项中的个事件是互斥但不对立事件的是()。
“至少有一个红球”与“都是红球”“至少有一个白球”与“至少有一个红球”
“恰有一个白球”与“恰有两个红球”“至少有一个白球”与“都是红球”
例2如果从不包括大小王的张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那么取到红心(事件)的概率是,取到方片(事件)的概率是,问:
(1)取到红色牌(事件)的概率是多少?
(2)取到黑色牌(事件)的概率是多少?
师生共同处理,重思路剖析及辐射。
练习。
教材第面练习。
4.归纳小结,反思提升。
出处 WwW.kaoyanmijI.COm
介绍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的理解及简单应用,渗透类比思想。
5.作业。
教材第面练习。
五、板书设计。
3.1.3概率的基本性质。
1.引例3.概率的基本性质4.小结。
2.事件的关系与运算例题练习。
六、教学反思。
部分学生对“任何事件都包含不可能事件,”不理解,并举例掷一颗骰子,出现向上点数为,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向上。
提升教学效果的观潮教学反思篇七
小班的综合活动“穿彩衣”正在进行,孩子们拿着彩纸撕着、剪着。活动结束时,大部分孩子已完成作品。一个小男孩拿着完成了大半的作品犹豫着,最后终于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要求:“老师,等我一会儿好吗?”年轻的教师略微停顿了一下,马上轻轻地对他说:“好的,我们等你一会儿。”教师边招呼孩子们相互介绍作品,边用眼神鼓励男孩加油。男孩投入地操作着,可能由于着急,他的手有点颤抖。大约过了一分钟,男孩终于完成了作品,他兴奋地高举着自己的作品跑向教师:“老师,我完成了。”年轻的教师回应他一个热烈的拥抱,男孩的笑容灿烂无比。
这一幕让我感触很深。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此类情景屡见不鲜:操作活动中,对动作较慢的孩子,教师最常说的是:“等有时间的`时候你再做完它好吗?”一句话使孩子显得十分无助;游戏中,教师一声“活动结束了,赶快把东西收拾好”让孩子的兴趣顿时消失;问答环节中,有的孩子站起来因紧张一时说不出答案,教师的一句“请先坐下,等想好了再回答”让原本忐忑的孩子欲言又止。今天,这位年轻的教师既面向全体,又照顾个别,用了一分钟的时间帮助孩子体验到了善始善终完成任务的快乐。
一分钟,虽然很短暂,但包含了对孩子的理解和宽容。正是因为这一分钟,使教学环境显得和谐、民主、自然,孩子们保持了活动兴趣,满足了探索欲望,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提升教学效果的观潮教学反思篇八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教师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对数学教学诸要素、诸环节的再认识、再研究、再整合的过程。是教师思维再活化、再碰撞的过程。反思使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积极的、不断的反思,对教学中自己的活动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过进行总结。它能够帮助教师及时捕捉分析和研究各种教学现象、得失和灵感。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新问题,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见解。从而作出更理想、更有效、更合理的教学决定。提高教学实践的实效性。并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比如我在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中,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的教学环节是首先由生活中的情景――旭日东升引入,让学生发现地平线和太阳位置关系的变化,从而引出课题: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然后由学生用硬币画圆后平移直尺,自主探索发现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给出定义,联系实际,由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现象,紧接着引导学生探索三种位置关系下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半径的大小关系,由题组练习进行应用,最后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由旭日东升(太阳与地平线相离、相切、相交)引入,学生比较感兴趣,充分感受生活中反映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现象,体验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生好奇,这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数学的好方法。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密切关注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2.在探索直线和圆位置关系所对应的数量关系时,我先引导学生回顾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所对应的数量关系,启发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很轻松的就能够得出结论,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使学生充分理解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相互转化,从而为下节课探索切线的性质打好基础。
3.新课标下的数学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为此,在例题之后我安排了基础练习,中考中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和易错题,使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的重要性,体验“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同时,我也感觉到本节课的设计有不妥之处,主要有以下三点:
1.学生观察得到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后,是由我讲解的三个概念:相交、相切、相离。学生被动的接受,对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可以改为让学生下定义,师生共同讨论的形式给学生以思维想象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实现自主探究。
2.虽然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是体现让学生自主操作探究的原则,但在让学生探索直线和圆三种位置关系所对应的数量关系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索、交流的时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此处应充分发挥小组的特点,让学生相互启发讨论,形成思维互补,集思广益,从而使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3.对习题的处理应重在帮助学生掌握方法,我在讲解习题时没有及时进行方法上的总结,致使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思路不明确。教师要根据情况,简要归纳、概括应掌握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巩固和扩大知识,吸收、内化知识。
通过反思使我认识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华,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养成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个性品质。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探究的环境,营造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效果。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讲授内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一个老师是否优秀,不只取决于他有多高学历,更不只取决于他有多高深的学问,而取决于他能否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诊断、纠错和创新.一位对自己教学不断反思的老师,能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安排.新课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迁移过渡、操作试验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
总之,科学有效的反思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再创造的沃土和新型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注入了活力,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师生将自己的反思互相交流,进一步和谐、融洽了师生关系,激发了教师和学生合作探究知识的愿望,构建师生互动机制,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完善教师教学艺术,为师生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升教学效果的观潮教学反思篇九
摘要:新课程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程。由于时代的快速变迁、知识经济的来临、全球化的课改风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希望能使现存的课程理念和教学实践“脱胎换骨”,并重新思考现代教育的新方向。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一、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理念。
数学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也是21世纪公民必备的科学、文化素养。应当通过介绍数学发展的历史,了解数学在人类思想发展中的作用,包括了解数学在推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社会价值。事实上,教材后面的“阅读与欣赏”,提高了学生理解与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这种数学素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品味,进而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标准》要求普遍使用科学型计算器,以及各种数学教育平台。特别是以统计作为整合的突破口,加强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在内容上,突出“算法”在整个数学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成为理解数学发展的重要线索,力求把算法溶入到数学课程的各相关部分。
二、新理念呼唤数学教师的角色转换。
(1)课堂上的主持人。大家看电视时会发现,一场精彩的演出中,主持人虽然是贯串始终,但是并不是大包大揽,由自己亲自表演的。他们用简洁生动而富有感情的话语,串起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目。可以说课堂也可以是一个大舞台,教师或是设悬,或是点拨,或是指导,而不必长篇大论,大包大揽,把思考,讨论,研究的时间还给学生,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作用,培养出富有创新性的人才。
(2)独具慧眼的发现者。在一个班级里,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性格不同,爱好不同,欣赏的水平不同,基础不同。在老师眼里,可能存在文化成绩上的“差生”,因此往往戴上有色眼镜去看待。在这样的思维定势下,学生失去学习的宽松环境,对自己缺乏信心,往往会形成恶性循环。教师要担负慧眼独具的发现者。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尽力为他们搭建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采用赏识成功的方法,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利用他们尝试成功喜悦的契机,再循序渐进地进行其他方面的教育!
(3)热情的观众。一场激烈的球赛,总少不了热情的拉拉队,他们的呐喊助威给球员们带来了动力和激情,不管是成功或失败,只要有这种热情,球员们都会有无穷的动力。同样,作为当今的学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承受着一定的压力,他们需要的不是父母的教训或教师的责问,是理解和支持。我们教师就要做好热情的观众。在课堂上,让他们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艺。精彩时报以掌声,给予充分的肯定,失误时,评论切磋,提出中肯的意见。不因为学生一两次的失误而对他丧失信心,当老师对学生充满信心时,也正是学生发奋拼搏大步迈向成功的时候!
三、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
教师的教学策略要实现新转变,由重知识传播向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学内容选择向重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新的突破,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要多下功夫。
(1)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开始。数学教学是一种“过程教学”,它既包括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也包括人的思维过程。前一种过程教材已有所体现,但思维过程是隐性的、开放的,教师必须周密设计系列性问题,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找准问题切入点,给学生提供思维空间,使学生在生动、紧张、活跃、和谐的氛围中,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使认识过程变为再创造的过程。
(2)创造民主的学习气氛。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包含着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认知结构和情意、气氛状态两个方向。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气氛因素的积极作用,达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的教学境界。
(3)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反思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一些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发现,人们的学习主要依赖于两种方式,一种是接受式学习,另一种是探究式学习,两种学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我们的基础教育过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学习。实际上,学生自主求知活动应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对抽象性、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教师可作适度点拨;对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应放开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发生、发展的探索过程,让其动手、动脑、实验、操作、交流、质疑,从中体会原理、领会实质,自觉构建认知结构和操作模式。
(4)应用全新的教学模式。
数学教育应坚决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机械灌输的教学模式,代之以读、讲、议、练、师生对话、课堂讨论等以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方式,使问题解决、数学应用、数学交流、数学建模成为课堂的主流,要冲破以教材为本位的束缚,在课堂中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把握好启发的时机、力度,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着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使得他们对知识的内化程度和能力的形成速度也有所不同,因此教育模式也不能一成不变,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分层要求,使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各成其才,整体发展,全面提高。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法”,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法”,以及“单元教学法”、“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法”,甚至“讲解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范例教学法”等等,这些古今中外的教学模式都可以根据情况选择。
(5)提倡合作学习。
在学生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课堂中去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我们在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的学习的同时,也要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学会学习。
(6)提倡多元化的问题解决方案。
问题的解决方案要向开放的、多元化的方向方展。问题的解决要不拘泥常法、不恪守常规,善于开拓、变异、发散,从多角度、多方位、多途径求得问题解答。所有这一切都为了形成学生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结语。
总之,要结合《标准》的学习,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及时审视自的教学,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师生一起携手探究数学知识。我想,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才能使学生在不断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和体验成功感,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方面同步发展。
提升教学效果的观潮教学反思篇十
摘要:针对当前部队院校任职教育教学方法的落后状况,借鉴运用“mba案例教学法”加以改进很有必要性。
代写管理类论文院校任职教育改革的关键,在构建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中心的新型案例教学模式,并力争把院校任职教育办成我军内部的“mba”。
关键词:军校任职教育mba案例教学法。
目前,案例式教学已被广泛运用于任职教育的教学过程中。
然而,人们对案例教学的认识似还停留在传统阶段,对这一教学模式在任职教育中的巨大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在mba(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硕士)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全案例化”教学,坚持教学活动完全围绕案例讲授和讨论展开,充分尊重案例在教材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案例在教学过程中的“灵魂”作用,自觉地将案例教学运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产生了显著效果。
借鉴mba成功经验,在军校任职教育中引入“全案例化”教学法,对于改革现有任职教育模式,提高军校任职教育教学水平,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任职教育“以能力为中心”的要求正是mba教学的优势所在。
案例问题专家、哈佛大学的mark教授说:“案例方法的主要好处之一是学生所学的是内在的东西。他们不能写下来但他们能学习如何尽力处理棘手的问题。”可见,mba案例方法侧重的是学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而非单纯知识的获取。
任职教育学员修完所有课程后,应该对即将面临的部队岗位职务的所有工作、所有活动和所有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知道该干些什么,该怎么去干,避免出现到部队后“挂起来”和“靠边站”的现象。
1.任职教育要以培养指挥员“战场非程序性决策”能力为目标。
管理科学中的决策分为两类,一类叫程序性决策,另一类叫非程序性决策。
比如一个地方的日常工作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如果完全按规章制度来办事,作出决策并不难,这种决策叫程序性的决策。
然而,在军事指挥活动中遇到的很多情况是原来没有预计到的,这种情况下作出的决策叫非程序性决策。
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非程序性决策所占比重非常大。
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出有非程序性决策能力的部队基层指挥员。
战场上的创造性通过什么方式获得呢?这不是书本就能告诉你的,也不是单靠实践经验就能得出的。
要有清晰的思路,要深刻了解现实,再加上院校任职教育的专门培养。
这就要构建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中心的新型培训体系,重点增强学员处理复杂问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军事指挥管理属于一种特殊的职业管理与决策。
由于管理问题充满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管理问题往往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
管理学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使管理教育具有其特殊的规律。
有些知识可以通过课堂讲授教给学生,而有些则无法传授,特别是技巧和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法作为贴近实战、培养和锻炼学生管理技巧、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它利用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法和实战模拟法等手段,使学生们经常处在管理者的位置上思考问题,调动自身的所有知识和潜能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未来实战环境中所必需的知识结构和管理技能。
而对部队指挥员实际能力的培养,正是我军开展任职教育的根本目的和着眼点。
彼此相通的培训目的决定了两者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是可以互相借鉴的。
2.培养职业经理人“非程序性决策”能力正是mba办学优势所在。
mba教育为职业经理人培养“非程序性决策”能力提供了近似实战的良好氛围,而案例教学则是mba教学中最核心、最成功也是最普遍的方法。
美国最具影响力的10所优秀工商管理院校基本上都是以案例为主或案例与理论相结合。
加拿大安大略工商管理学院的学生在二年学习期间要学习650个案例,而哈佛商学院的学生则要学习800个案例,案例以全世界真实的经济和企业背景为基础,涉及各种主要的管理理论与实践,使学生成功地掌握经营企业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工商企业管理与经营决策中典型案例的研究,为学生提供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利时机。
提升教学效果的观潮教学反思篇十一
现代社会需要有正义感的人,社会生活是复杂的,一些积极的、消极的、正面的、反面的社会现象不可避免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初中生对所接触到的一些负面的社会现象,往往感到迷茫,产生疑惑。
《自觉维护正义》一课贴近学生生活,通过“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做有正义感的人”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既有理论知识有明确了正义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具有实际行动的指导意义。
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我采用学生合作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案例、情境中激发学生兴趣,自然而然的感受到正义是自身道德品质的一方面。
本课教学设计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自己感受见义勇为的积极意义,从而树立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意识。特别是运用比较详实的见义勇为的事例为依据,激发他们维护社会正义的内心需求。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活动展示,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尝试,使我感受到了改变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得到良好结果的快乐,也看到了学生那种渴望创新、探索、渴望表现的要求,也是我看到了学生的巨大潜能。更大的发展性可塑性。对于我在今后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提供基础,我会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反思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交往、权利和义务,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还很缺少自觉维护正义和公平的意识,有些学生甚至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也不懂得该怎样维护自身权利,于是经常采取消极的态度和做法,忍气吞声,放任不良行为的肆意蔓延。而本节课我就针对学生的这一问题出发,采用活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学习方法逐步学习本框题,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懂得有正义感是做人应该具有的良好品质,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树立自觉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的意识培养自觉维护正义,自觉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的习惯。
1、坚持启发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深入钻研教材,发掘教学内容中的启发因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问题本身是学生未知的新问题,且能体现教学的重点内容;与学生的认识能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水平相适应,不过难也不过易,是他们跳一跳后方能摘到的“桃子”;问题的表述清楚明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举例从身边的事,从社会中普遍的现象入手,让学生在现实的社会中去感悟,去认知,去学习,因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坚决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氛围中体验认知和学习的快乐,而不是老师一味的灌输。
提升教学效果的观潮教学反思篇十二
摘要:mba教学应当采用参与度高、体验感强、贴近现实的教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48%的mba学员也期望这样的教学方法,但实际上只有5%的课堂采用了这样的方法。
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教学方法与mba学员匹配度越高,教学效果越好。
因此mba课堂教学方法应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mba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工商管理硕士(mba)作为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学位项目,其教学效果要经受经营管理实战的考验。
从教学过程的角度看,教学效果一方面取决于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取决于教学方法。
mba教学近年来通过教学大纲标准化,在教学内容上稳步提升,在全国范围内逐步统一化。
但是在教学方法上进展缓慢,严重阻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mba学员期望的教学方法与实际感受到的教学方法之间的差距,以及这个差距与学员感受到的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
一、教学方法与mba教育的关系。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学方法的分类,教学方法可以分为课堂讲授、案例研究、研讨会、角色扮演、仿真训练、自学、电影、录像。
从mba教育目标的角度出发,参与度高、体验感强、贴近现实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员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并且有助于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按照这样的标准,角色扮演、仿真训练、研讨会、案例研究应当为mba教学方法的首选。
但是中国大学传统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课堂讲授和自学,这就产生了内在的矛盾。
给mba学员授课的大学教师通常也是给本科与研究生授课的教师,他们很容易将课堂讲授和自学的方法转移到mba课堂上,而对角色扮演、仿真训练、研讨会、案例研究甚为陌生,因此很少使用。
二、mba学员期望的教学方法与感受的教学方法。
mba学员普遍具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多年的社会工作经历使他们的心智比本科生和学术型研究生更加成熟,因此他们所期待的课堂教学方法也有所差异。
我们以西部地区一所全国排名前二十的mba项目的101位学员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他们期望的教学方法与实际感受到的教学方法,可以分析现实存在的差距。
作为第一位期望的教学方法,40%的学员期望课堂讲授、37%的学员期望案例教学、7%的学员期望电影教学、6%的学员期望仿真训练、5%的学员期望自学、3%的学员期望角色扮演、2%的学员期望研讨会;作为第一位感受到的教学方法,84%的学员感受到的是课堂讲授、8%的学员感受到的是录像教学、5%的学员感受到的是案例研究、2%的学员感受到的是电影教学、1%的学员感受到的是自学。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期望参与度高、体验感强、贴近现实的教学方法的学员比例高达48%(37%案例教学、6%仿真教学、3%角色扮演、2%研讨会),但实际感受到的这样教学方法的比例仅有5%(案例研究)。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排名第一实际感受到的教学方法中,课堂讲授的比例高达84%,这说明mba教师在使用教学方法上仍旧延续了面对本科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的方法。
而在学员期望的排名第一教学方法中,课堂讲授仅占40%,期望与感受的差距高达44%。
因此mba教学方法多样化是学员的需求,也是教师的挑战。
三、mba教学方法匹配度与教学效果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学生类型的匹配对于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匹配度高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匹配度低则对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构成障碍。
在本次研究中为了计算匹配度,我们首先按照参与度、体验感、贴近现实的标准将教学方法排序并赋值:录像(1)、电影(2)、课堂讲授(3)、自学(4)、案例研究(5)、研讨会(6)、仿真训练(7)、角色扮演(8)。
分数越高代表参与度越高、体验感越强、更加贴近现实。
匹配度的计算方法是每位学生期望教学方法的前三位分数之和减去实际感受到的教学方法前三位分数之和,差值越大代表匹配度越低,差值越小代表匹配度越高。
按照上述逻辑,教学方法匹配度高的情况下学生感受到的教学效果会比匹配度低的情况更好,因此教学方法匹配度与教学效果是正相关。
按照本次研究中匹配度的计算方法,差值越低代表匹配度越高,因此匹配度的分数应当与教学效果负相关。
教学效果采用mba学员对教学的评价分数(0至100分),因为mba学员普遍有多年社会工作经历,对于教学质量评价相对客观。
此外,由于他们多年的工作经历,学员们学习目的普遍清晰,评价教学效果比较理性。
对按照上述方法计算的匹配度分数与学员的教学效果评价分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回归结果如下:
根据表1至表3的数据分析(t检验、f检验、p值检验)可以看出,教学方法匹配度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教学方法匹配度与教学效果显著正相关。
这就意味着mba学员期望的教学方法与实际感受到的教学方法越一致,学员的感受就越积极,从而教学效果就越好。
四、mba教学方法多元化的改进方向。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实证检验证明教学方法匹配度与教学效果显著正相关,另一方面mba学员期望的教学方法与实际感受到的教学方法有巨大的差距,因此目前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员学习掌握教材知识,需要做出大幅度调整与改进。
改进的方向是大幅减少课堂讲授的比例,同时大幅增加案例研究的比例。
同时需要积极探索仿真教学、角色扮演、研讨会的授课方式,使mba课堂教学向积极多元化方向发展。
提升教学效果的观潮教学反思篇十三
由于一个偶然的机缘,我的同一课题的公开课《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学校和海珠区先后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师生、生生互动为出发点,用问题贯穿知识点,在教师的提问和学生交流、回答中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点在区公开课上表现得非常突出,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反映积极,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举手踊跃,回答问题也很到位,课堂气氛一直很活跃;教师也一直保持较好的心境,根据学生的回答循循善诱,比较好地在师生顺畅的交流中完成整节课的教学。然而,在校上公开课时,情况却不尽人意。学生反映不够积极,同样的问题提出后,举手的人寥寥无几,回答问题也要么钻牛角尖,要么答非所问;老师的情绪也越来越低落,由开始时的耐心引导到后来干脆离开学生的回答,自说自话,最后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后草草了事。
同一教学设计,同一教案,同一教师,学生的素质也相当,但教学效果相去甚远。这样的结果促使我们去思考:为什么同样的教学设计会得到绝然不同的结果,是什么因素造成了校公开课上的不顺利?通过对两个公开课的详细的分析,笔者认为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首先是教学硬件环境的差异。为了上好校公开课,我们特地借用了学校能容纳100多人的电教室。该教室的设备较先进,大屏幕投影比较清晰,又配备有有线和无线麦克风。但大电教室的一个最主要的缺陷就是太大,讲台、控制台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过远,足足2米有余,过大的空间坐下相对较少的同学,造成师生心理距离增大,配合就缺乏流畅感。同时,无线麦克风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思维的连续性,根据人的记忆规律,在头脑中想到但不立即说出来,只能保存4~6秒,而学生之间传递无线麦的时间,往往超过6秒,这个时间差造成学生“想到了,但说不出”的尴尬局面。而在区公开课,我们改在物理实验室进行,虽然是物理实验室,但教室内的设备和学生平时上课的配置是一样的,学生首先就没有了环境陌生感,再加上教室小,密封性能突出,学生回答问题不需要使用麦克风,在很大程度上放开手脚,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环境的改变,是本教学设计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是课前的引入设计上的差异。在上校公开课,为了给保证课堂结构的完整,我有意将平时课前都有的一个环节省略了,这个环节的内容是将各小组上一节课的表现情况加以公布。在校公开课中,这个表面上看来保证课堂结构完整的举动,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它无意中直接向学生传递了一个信息―――公开课,不要向平时那么随便。正是这个信息,使得许多平时敢于表达与教材不同意见的同学悄然无声,使得同学有意地生搬硬套课本的'知识点,结果反而打乱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节奏。学生与平时截然不同的表现反过来又迅速让教师产生了紧张,教师的紧张与学生的紧张在互动中不断得到强化,致使学生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抓不住教师提问的主要意思,在要求结合实际举例时,举例与观点不够切合等现象。不得以,教师就进入自问自答的表演状态。相反,在区公开课中,我吸取了前面失误的教训,课堂引入完全按平时上课的方式进行,平时怎么上现在就怎么上。而这种平常心态在师生互动中也同样得到了加强,使得本节课取得非常圆满的效果。一个貌似与本课无关的环节其实也是本课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缺少了这个环节,课堂教学就显得零碎,缺少一条暗线。
最后,教师的情绪变化大。在对这两节公开课的不同效果进行反思时,本人认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该具有相应的心理调节能力和教学控制能力。上校公开课时,由于学生的紧张感,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满意,本来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教师在此时显得过于急燥,并将这种不满意不由自主地通过表情―――不再微笑,言语―――打断学生的发言,动作―――不再去学生间倾听学生的发言等,表现出来。这无形中加剧了学生的紧张感,使学生感到受挫折。另外,也造成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老师的引导的话学生听不懂,学生的发言老师也觉得答非所问。最后,校公开课老师只有在自问自答中结束。从教学效果来看,课上完了,但学生在难点问题的理解上仍未解决,而教师也觉得很沮丧,自己设计得好好的教案怎么就没有效果。而在区公开课中,因为急于表现,部分学生也有答错的时候,但这时的教师比较有耐心,仍然面带微笑,重复一遍自己的提问,并对自己提问中的关键词加以强调,提醒学生注意教师提问的中心意思,这样就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很好地控制了课堂教学。
从以上三个方面综合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并不一定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实践中教师如何去掌握,其中尤其重要的是课堂中教师的心理调节和控制。公开课是这样,非公开课也一样,教师心理调节得好,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学生在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极易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提升教学效果的观潮教学反思篇十四
我们知道,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因此,要写好作文,必须同时具备两种能力: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和表达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能力。而且,显然认识能力的高低对作文质量的优劣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在作文训练中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等基本的认识能力,这不但和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具有同等的意义,而且是我们小学作文启蒙的首要任务。
但是,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对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培养,以及怎样达到认识能力的循序发展,往往处于一种无所作为的状态。每逢作文,教师对文体的要求、写作方法的运用常有比较具体的指导,而对学生如何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生活阅历中去发现、认识、提炼等,却很少或者就不作指导。将作文过程看作仅仅是运用表达能力的过程,忽视学生在作文训练过程中的思维训练,其结果是导致了学生写的能力的畸形发展致使学生作文思路日益狭窄,文思枯竭,形成大家很有感触的现象:学生作文兴趣的低落、作文畏惧心理增强,甚至出现“克隆”作文、抄袭作文,影响学生实际作文能力的提高,严重制约了作文教学的质量的提高。
因此,从这个角度,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我们可以从“阅读”和“生活”两个方面着手,腾飞“阅读”“生活”双翼,提升学生的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这里的阅读,有着十分宽泛的`外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在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综合功能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富有成效的开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让他们不仅涉猎学生优秀习作,学生报刊,还要涉猎一些童话、寓言故事、科普读物,乃至更广泛的媒体阅读。“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里的“阅读”,其目的并非是在无形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不是单纯为了“写”,那么是为了什么呢?一句话,是为了学生的认识能力的提高。
阅读活动是一项复杂的智力活动,它需要多种智力因素的参加和有效配合,从一定意义上说,阅读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因为阅读的过程必须要进行不断的分析与综合、想象与联想、归纳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等等,这些方面的发展变化,最终将对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学生阅读量的增多和阅读面的扩展,不仅能让学生更多的感知规范的书面语言,为学生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提供更丰富的知识背景,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的阅读内容的刺激感知理解的多次反复过程,逐步形成和发展良好的认识能力。这一切,无疑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会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
生活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我们在重视“阅读”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同样,这里的“生活”,并非一般意义的生活。为了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我们应该积极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活动,一方面学生生活得更有意义,一方面更要注重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和思考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在生活中学会体验生活、品味生活、理解生活,会读生活这本书。
由此看来,“阅读”和“生活”是相辅相成的,并且在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方面有着共同的推动作用,所以把它们形象的比喻为学生作文能力是“双翼”。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只要让学生腾飞起“阅读”“生活”的“双翼”,注重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就一定能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不断提高。
提升教学效果的观潮教学反思篇十五
由于一个偶然的机缘,我的同一课题的公开课《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学校和海珠区先后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师生、生生互动为出发点,用问题贯穿知识点,在教师的提问和学生交流、回答中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点在区公开课上表现得非常突出,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反映积极,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举手踊跃,回答问题也很到位,课堂气氛一直很活跃;教师也一直保持较好的心境,根据学生的回答循循善诱,比较好地在师生顺畅的交流中完成整节课的教学。然而,在校上公开课时,情况却不尽人意。学生反映不够积极,同样的问题提出后,举手的人寥寥无几,回答问题也要么钻牛角尖,要么答非所问;老师的情绪也越来越低落,由开始时的耐心引导到后来干脆离开学生的回答,自说自话,最后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后草草了事。
同一教学设计,同一教案,同一教师,学生的素质也相当,但教学效果相去甚远。这样的结果促使我们去思考:为什么同样的教学设计会得到绝然不同的结果,是什么因素造成了校公开课上的不顺利?通过对两个公开课的详细的分析,笔者认为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首先是教学硬件环境的差异。为了上好校公开课,我们特地借用了学校能容纳100多人的电教室。该教室的设备较先进,大屏幕投影比较清晰,又配备有有线和无线麦克风。但大电教室的一个最主要的缺陷就是太大,讲台、控制台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过远,足足2米有余,过大的空间坐下相对较少的同学,造成师生心理距离增大,配合就缺乏流畅感。同时,无线麦克风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思维的连续性,根据人的记忆规律,在头脑中想到但不立即说出来,只能保存4~6秒,而学生之间传递无线麦的时间,往往超过6秒,这个时间差造成学生“想到了,但说不出”的尴尬局面。而在区公开课,我们改在物理实验室进行,虽然是物理实验室,但教室内的设备和学生平时上课的配置是一样的,学生首先就没有了环境陌生感,再加上教室小,密封性能突出,学生回答问题不需要使用麦克风,在很大程度上放开手脚,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环境的改变,是本教学设计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是课前的引入设计上的差异。在上校公开课,为了给保证课堂结构的完整,我有意将平时课前都有的一个环节省略了,这个环节的内容是将各小组上一节课的表现情况加以公布。在校公开课中,这个表面上看来保证课堂结构完整的举动,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它无意中直接向学生传递了一个信息―――公开课,不要向平时那么随便。正是这个信息,使得许多平时敢于表达与教材不同意见的同学悄然无声,使得同学有意地生搬硬套课本的'知识点,结果反而打乱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节奏。学生与平时截然不同的表现反过来又迅速让教师产生了紧张,教师的紧张与学生的紧张在互动中不断得到强化,致使学生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抓不住教师提问的主要意思,在要求结合实际举例时,举例与观点不够切合等现象。不得以,教师就进入自问自答的表演状态。相反,在区公开课中,我吸取了前面失误的教训,课堂引入完全按平时上课的方式进行,平时怎么上现在就怎么上。而这种平常心态在师生互动中也同样得到了加强,使得本节课取得非常圆满的效果。一个貌似与本课无关的环节其实也是本课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缺少了这个环节,课堂教学就显得零碎,缺少一条暗线。
最后,教师的情绪变化大。在对这两节公开课的不同效果进行反思时,本人认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该具有相应的心理调节能力和教学控制能力。上校公开课时,由于学生的紧张感,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满意,本来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教师在此时显得过于急燥,并将这种不满意不由自主地通过表情―――不再微笑,言语―――打断学生的发言,动作―――不再去学生间倾听学生的发言等,表现出来。这无形中加剧了学生的紧张感,使学生感到受挫折。另外,也造成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老师的引导的话学生听不懂,学生的发言老师也觉得答非所问。最后,校公开课老师只有在自问自答中结束。从教学效果来看,课上完了,但学生在难点问题的理解上仍未解决,而教师也觉得很沮丧,自己设计得好好的教案怎么就没有效果。而在区公开课中,因为急于表现,部分学生也有答错的时候,但这时的教师比较有耐心,仍然面带微笑,重复一遍自己的提问,并对自己提问中的关键词加以强调,提醒学生注意教师提问的中心意思,这样就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很好地控制了课堂教学。
从以上三个方面综合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并不一定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实践中教师如何去掌握,其中尤其重要的是课堂中教师的心理调节和控制。公开课是这样,非公开课也一样,教师心理调节得好,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学生在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极易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提升教学效果的观潮教学反思篇十六
今年高考试题具有以下特点:(1)各科试卷整体平稳,在试卷结构、题目数量、题型和赋分比例等方面和考试说明保持高度一致,没有出现超纲现象,没有出现科学性和政治性问题。首次依据新教材命题,在严格遵循新教材和新考试大纲的基础上,三科命题顺利实现了“平稳过渡,稳中求变”。(2)各科试题平和,难度适中,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导向正确,区分度好(3)试题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时代感强,北京特色逐渐显现,对于今后中学的教学、教研工作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理综生物试题也基本具有以上特点。前三个选择题比较基本,只要认真复习,都可以做对,第四、五题难度加大,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有关蜜蜂的试题综合性强,考到了生物间的关系,性别决定、动物的行为类型、遗传的基本规律等。不育逐级设问,难度逐级增大。我个人认为“蜜蜂”这个“实验”材料选择得不够好,一是学生对它不太熟悉,另外它是分为“工蜂”(雌性,受精卵发育成,不育)、“蜂王”(雌性,受精卵发育成,可育)、“雄峰”(雄性,未受精卵发育成),这个物种具有特殊性。还有它的“卫生型”和“非卫生型”只有“工蜂”才表现出来,“蜂王”和“雄峰”应该不可以称为“卫生型”和“非卫生型”,题中的遗传图谱给出“卫生型”和“非卫生型”容易误导考生这一对相对性状,当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可巧由于雄峰“来源”特殊,测交后代同样表现出四种类型。海淀区20__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的48题与这道题十分相似,但是,题干中提示了“半卫生型”,避免了以上的误导。由于海淀考生可能都做过这道题,虽然在互联网上也可以找到这道题,但是作为北京市的高考题出现,显然这道题对全市其他区县的考生是不太公平的,要是纯属偶然的话,全市其他区县的考生是运气差。最后的一道题是关于微生物的,个别问(如接种方法:平板画线)有些刁钻,大学本科四年,微生物接种、培养肯定做过若干次,但是我在做题时没有答出来,我估计考生能答出来的应该微乎其微,但是它的出现可能会促使各个中学把无菌室建立起来,让学生不再“纸上谈兵”,我估计即使学生动手操作,也不一定能答对。
通过自己“参加高考”,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反思如下:
一、要认真理解生物学的各个概念、定律。看书解决不了问题,实际上学生们对概念的要点一般都是清楚的,对概念还需要理解,要下工夫研究理解,不要搞题海。学生做题里面的错误一般都是概念的理解错误,或者理解错了,或者概念模糊,这样造成的错误是大量的,而且这些错误如果不去发现,不去真正的搞懂它,你会错很多次,而自己还不知道怎么错的,所以要弄清楚概念,要把概念搞清楚,错了一道题,要知道到底错在什么地方?是概念哪些地方理解的不到位,只有经过这样艰苦的思索的过程,才能有所提高。没有反复思考,对概念的理解就深入不进去。不要匆匆忙忙做题,对于典型的题目,过去高考代表性的题目要很好的思考,看看应用哪个概念以及规律?怎么用?只有这样才能把概念搞清楚。
二、高三复习阶段切忌脱离课本,利用大量的参考书和练习册。教科书是最精练和全面的,对它要读熟、吃透。例如,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一定是所有生物教师都复习的:四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意义,与生物群落“j”型增长的区别等,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考它的纵坐标的含义是什么。我做完高考题后再看答案,心想这下可完了,在复习过程中这点我没有强调让学生看书。结果印证了我的想法:抽查了昌平区六百多份试卷,此空无一人得分,几乎所有的考生都答成了微生物。
提升教学效果的观潮教学反思篇十七
现代社会需要有正义感的人,社会生活是复杂的,一些积极的、消极的、正面的、反面的社会现象不可避免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初中生对所接触到的一些负面的社会现象,往往感到迷茫,产生疑惑。
《自觉维护正义》一课贴近学生生活,通过“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做有正义感的人”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既有理论知识有明确了正义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具有实际行动的指导意义。
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我采用学生合作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案例、情境中激发学生兴趣,自然而然的感受到正义是自身道德品质的一方面。
本课教学设计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自己感受见义勇为的积极意义,从而树立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意识。特别是运用比较详实的见义勇为的事例为依据,激发他们维护社会正义的内心需求。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活动展示,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尝试,使我感受到了改变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得到良好结果的快乐,也看到了学生那种渴望创新、探索、渴望表现的要求,也是我看到了学生的巨大潜能。更大的发展性可塑性。对于我在今后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提供基础,我会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反思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提升教学效果的观潮教学反思篇十八
[内容]。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
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英语教师应该考虑也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下面笔者根据学习。
和实践体会,谈谈课堂教学中应首先注意的几点,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优化课堂气氛,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
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
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
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假如按照传。
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垄断课堂,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
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
越学越没劲,最终,学习兴趣被湮没,学习动机被窒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
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组织。
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精。
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各种语。
言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力争最大。
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
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
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此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
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二、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
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
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姻熟、越新颖,课堂气。
氛就越活跃,教学效果当然也就越显著。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
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
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
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
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
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运用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上,
要善于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产生正迁移,同。
时也要善于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
另外,还要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
用,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
三、科学地利用评价手段。
英语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
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
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
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破。
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信心下降。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对具体人提出具。
体要求。使学习好的学生感到英语课大有学头,学习差的学生觉得有信心学好。
教师提问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并。
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加强其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问。
题,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学生回答问题即使错了,
教师也不可指责,而应态度和蔼地指出或加以适当地提示,以免让学生难堪而破。
坏课堂气氛。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
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
和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四、注意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矗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
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
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
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
他教的课。如果教师只对出类拔萃的学生感兴趣,表现出厚爱,而冷落了成绩差。
的学生,那么就会造成成绩偏好的学生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成绩差的学生灰心。
丧气,感到自卑,慢慢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失去信心,一旦学生与教师产。
生了对立情绪,教师的教学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
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性。
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活动,机会要尽量均等,
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差生有表现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上课时,教师要环视每个学生,不要只看好学生,而使其他学生感到冷落,或者。
只看差学生,让他们感到不自在而情绪紧张。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
志向要求,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在教师心中有一席之地。
如果每个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
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提升教学效果的观潮教学反思篇十九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学生在校百分之八十的时间在课堂里,学生在课堂里的活动是他们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正因为如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的好差和学校教育的成败。
当前,就数学课堂而言普遍存在着三大难题:一是教师信不过学生,自己讲的过多,结果是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长期得不到锻炼与提高,慢慢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二是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多,造成了不必要的负担,使学生身心俱疲;三是“积重难返”形成大量的后进生,令许多老师束手无策。所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就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课改热潮,“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创新教学理念”等等新的教育理念飞遍神州大地。的确,“照本宣科”已被学生所唾弃,“满堂灌”已被学生所敌视,“题海无边”更让学生感到“回头无岸”。
近三年来,在县教研室的正确指导和亲切关怀下,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作为教育一线的我通过在校本教研中不断的反思和创新,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水平,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春所任教班级学生数学中考成绩在本校同年级同学科一分二率排名第一,全县同年级同学科一分二率排名名列前茅;20冬所任教班级学生数学期末统考成绩在本校同年级同学科一分二率排名第一,全县同年级同学科一分二率排名名列前茅;春所任教班级学生数学期末统考成绩在本校同年级同学科一分二率排名第一,全县同年级同学科一分二率排名第一;20冬所任教班级学生数学期末统考成绩在本校同年级同学科一分二率排名第一,全县同年级同学科一分二率排名第一;春所任教班级学生数学期末统考成绩在本校同年级同学科一分二率排名第一,全县同年级同学科一分二率排名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是因为有县教研室的正确指导和亲切关怀,因为有领导老师的大力支持,因为有同学的密切配合,也因为有自己在校本教研中不断的反思与创新,下面我把自己从教学实践校本教研中反思出来的一点点心得例举出来,以期抛砖引玉。
反思一:因事而异,因人而异,采用“八引导”先把学生引进数学的大门。
1.学科价值引导。
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学科价值,懂得为什么要学习数学知识。
一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悠久历史;
二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与各门学科的关系,特别是它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在工农业生产、现代化建设和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是要让学生明白当前的数学学习与自己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能力增长的关系,使其增强克服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自觉性,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
2.爱心引导。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特别是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主动关心他们,征询他们的意见,想方设法让他们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向他们奉献一片挚诚的爱心。
3.兴趣引导。
二是情景激趣,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创设生动形象、直观典型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有语言激趣、变式激趣、新异激趣、迁移激趣、活动激趣等等。
4.目标引导。
数学教师要有一个教学目标体系,包括班级目标、小组目标、优等生目标和后进生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都有前进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其目标要既有长期性的又有短期性的,既有总体性的又有阶段性的,既有现实性的又有超前性的。对于学生个体,特别是后进生和尖子生,要努力通过“暗示”和“个别交谈”使他们明确目标,给他们加油鼓劲。
5.环境引导。
加强校风、班风和学风建设,优化学习环境;开展“一帮一”、“互助互学”活动;加强家访,和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征求家长的意见和要求,使学生有一个“关心互助、理解、鼓励”的良好学习环境。
6.榜样引导。
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自己心中的榜样,一是要在教学中适度地介绍国内外著名的数学家,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二是要引导学生向班级中刻苦学习的同学学习,充分发挥榜样的“近体效应”;三是教师以身示范,以人育人。
7.竞争引导。
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建立竞争机制,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和排除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比、学、赶、帮争先进。
8.方法引导。
在数学知识教学、能力训练的.同时,要进行数学思维方法、学习方法、解题方法等的指导。总之,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多方面的,其消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产生的原因也是复杂的。与此相应,引导中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也应是多样的,没有固定模式。我们数学教师要不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改进教法,引导学生自觉消除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让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这块园地中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反思二:教学中坚持“四重”原则,让学生们有腾飞的根基。
1.重基础。
就是教师要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严格按照新课标提取知识点,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清楚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及其各自在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重实际。
二是指数学教学内容要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三是要加强实践,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初步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3.重过程。
揭示数学过程,既是数学学科体系的要求也是人类认识规律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利用数学过程来学习方法和训练技能,较之掌握知识本身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要揭示数学问题的提出或产生过程;二是要揭示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和区别;三是要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四是要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总之,要以启发诱导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来揭示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4.重方法。
数学方法是在数学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的具体途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所谓重方法,一是要重视教法研究,既要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掌握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过程,掌握解题方法;二是要重视学法指导,即重视数学方法教学。数学学法指导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它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审题答题,进行知识体系的概括总结,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对解题过程和数学知识体系、技能训练进行回顾和反思,等等。
反思三:精彩生动、简炼精准的语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为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重要的创造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是情感交流的纽带,是知识的载体。形象的比喻,激励的话语,幽默的解释,紧迫的疑问,巧妙的点拨,使抽象变具体,深奥变形象,乏味变有趣。另外,教师的书面语言(板书)和姿态语言(教态)也显得尤为重要。黑板上的一个记号、一种格式,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都能渲染课堂气氛,给学生的思维激起阵阵涟漪,把教学推向高潮。所以,教师的语言应注意准确、生动、鲜明,具有启发性、针对性、灵活性、激励性和教育性,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倘若教师语言罗嗦重复,模棱两可,词不达意,拖泥带水,怎不令学生昏昏欲睡呢?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语言还要做到节奏鲜明,抑扬顿挫,疾徐有序,切忌一节课一个调,从而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反思四: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与剖析如画龙点睛,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而少直观,形缺数难入微”,言简意赅地解释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这点在理科上尤为重要。
如何运用直观手段呢?我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尝试:
(1)彩色粉笔的巧妙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和进行对比,有时可用彩色粉笔书写和描述。彩色粉笔一般用于需提醒学生注意的词语、公式、数字或图中的关键线条,但是彩色粉笔不宜运用过多,否则会干扰学生的思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自制教具。因我校教学条件有限,我在数学课上经常制作各种类型的教具,如平行四边形,由平行四边形演变为矩形、菱形、正方形;制作圆柱体、圆锥体,通过各种教具的演示,学生很快地掌握教学内容。
(3)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亲自发现规律。如上《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我要求学生动手剪两个圆,自己摆一摆、动一动,学生很快就发现两个圆之间有五种位置关系。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比较复杂的图形变换,动态过程的演变都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进行生动的展示。
实践证明,恰到好处地使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具,能加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化和巩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反思五:让知识贴进生活,让生活走近课堂,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本身就是课堂,如果知识能学以致用,学生就会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因而会更用功学习,所以,教师应从生活现象中、教材中,挖掘知识应用的素材,把日常生活的实例转化为课堂问题,从而让学生感到学习是很有意思很有价值的,是与社会密不可分的。
如我在教学“圆的有关性质”时,问学生现实生活中有那些物体是圆的?学生纷纷答到:钟表、车轮、按钮、镜面…….我继续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其他形状呢?这时,学生们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心里产生了疑问,此时老师再加以引导:或许是因为圆的轮子有什么特点?我们这节课就来揭开这一谜底。于是,学生明确了目标,积极投入课堂教学中。
任何一个学科都来源于生活,只要我们老师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就能把本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反思六:整体把握教材,面向考点,有的放矢进行教学。
教材相当于教师的枪,老师必须要有驾驭教材的能力,每章的重难点要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教毕业班的,前5年的考题,都要浏览一遍,考什么,怎样考,考到什么程度,这些都要有的放矢地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我上完一节课,经常要让学生“挑战中考题”,把历年曾考过这个知识点的题型都让学生做一做,这样,把考题贯穿于平常教学当中,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思七:多让学生错,让学生在错误中成长,在错误中寻找正确答案,失败乃成功之母。
有句话说:人是在错误中长大的。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大可不必事无巨细都讲,可多让学生去犯错误,特别是学生板演时做错了更好,老师可以对错误当场分析,总结经验教训;还可以在改作业过程中收集错题,开一节“诊断课”,让学生当小医生,找出毛病,并对症下药。这样做的效果比老师单纯讲好得多。但要注意消除被拿来当错误范例的同学的心理障碍。
反思八:多关心爱护顽劣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从此课堂内外无“敌人”。
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现在的初中生有些比较顽劣,每个班都有10多个调皮厌学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制造出不少麻烦。对于这部分学生,如果老师处理不好,就会上不好课。我认为,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老师都要多关心这部分学生,尽管他们气得你直冒烟,但课后你还得找他们谈心,聊家常、聊生活、谈未来、谈理想,只要你把他们当朋友当弟妹,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以良好的态度对待你,在你的课堂上也不会怎样放肆。相反,如果科任老师管不了学生只会找班主任,只会抱怨学生不好教,也不找学生谈心了解情况,这样学生永远不会信服你,你的课他仍会捣蛋,这样就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了。
反思九: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说、多练,甚至让学生来做“小老师”
在上个月的教务主任培训会上,黄兆茂主任介绍说,一个知识如果由老师直接灌输讲解,第二天能记住理解的学生只有30﹪左右,如果让学生进行练习,第二天能记住理解的学生就可达70﹪左右,如果让学生来讨论、交流,甚至让学生来讲解,第二天能记住理解的学生则可达96﹪左右.事实证明,让学生多讲、多练,甚至让学生来做“小老师”是最高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都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尽量精简自己的语言和过程,通过科学有效的课堂设计,把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让他们多开口、多动脑、多动笔,遇到适合的环节和内容,我还会让学习程度较好学生来做“小老师”给大家或本小组讲解,有不清楚的地方我自己再作一些必要的补充。
一堂课只有仅仅的四十五分种,如何充分利用好这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永无止境、值的我们做老师的探究一辈子的课题。以上仅仅是我个人教学生活中的一点肤浅的反思而已,就象一个在大海边玩耍的小孩偶尔拾到几个贝壳,在众多大家的先进理念与方法之中,显得是那么的肤浅与微不足道。但我并不气馁,我坚信,在县教研室的正确指导和亲切关怀下,只要我们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热爱数学,善于钻研,善于总结,善于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会一节课比一节课好,一定会越来越受学生欢迎!
提升教学效果的观潮教学反思篇二十
丁敏同志能够依据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圆满完成本学年各项教学任务,课前能做到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发掘潜在的教学素材,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课中能做到精选教法,精心组织各个教学环节,准确掌握教学重点、难点,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课后能做到耐心辅导。该同志能胜任语文教学工作,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语言准确清晰生动,能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教学,对教育事业满腔热情,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得学生的好评。
该同志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该同志今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她以班级为家庭,以学生为亲人,热情关爱学生。在管理上,采用“以德治班,学生自治”的班级管理模式,让学生做管理的主人,自己管理自己,建立了和谐、民主、具有朝气的班集体。
夜,润物细无声”的.独特教育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班级人数巩固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该同志还善于配合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在学校的综合评比中,本学年被评为“先进班集体”。
林扒一初中。
2009年12月。
2010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