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2024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题交流发言材料精选11篇

2024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题交流发言材料精选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19 11:28:31
2024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题交流发言材料精选11篇
    小编:CZJ2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表面化。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不是官老爷。勤务员意识、服务意识、人民意识,是共产党的干部区别于其他国家政党干部的根本标志。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2024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题交流发言材料,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2024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题交流发言材料1

对基层新的形式主义要露头就打

随着基层减负的持续推进,许多基层干部反映,原来繁多而无意义的会议等内容有所减少。不过在少数地方,形式主义“按下葫芦浮起瓢”,一些新增工作内容又出现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苗头,挫伤了这些地方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

下载APP、关注公众号,每天登录答题刷积分;拍照成为“第一要务”,照片甚至有规格和数量的要求;手机里和工作相关的微信群有几十个,每天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应对;耗时费力地运营公众号,发布内容阅读量不高,但周末还得点赞评论转发,截图发到单位群这些形式主义的表现,光罗列出来就颇费一番功夫。如果时间被它们占据,基层干部哪有时间来完成主责主业?怎么可能有充足的精力来抓落实?

反对形式主义,既要彻底清除旧的形式主义,也要坚决防止新的形式主义。在少数地区,一些“创新”举措因为脱离实际而受到诟病,有人便搬出“制度创新”的说辞作为挡箭牌。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举措自然会得到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欢迎,但如果只是停留在汇报材料上的“创新”,只会导致新的形式主义。不解决实际问题、光围着形式打转,形式主义不论新旧,从结果来看都是花拳绣腿、徒有其表,究其实质都是脱离实际、远离实践。能否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能否给群众带来切实利益,防止基层创新蜕变为新的形式主义,必须把握好这些标尺。

形式主义非一日之弊,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一些地方形式主义屡禁不止、屡治不息,背后是作风问题在作祟,根源是政绩观出现了偏差。如果评价衡量干部不看完成本职工作的质量而看留存照片的数量、新闻的点赞量,不看老百姓的打分而看APP的积分,错误的导向必然影响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好考核“指挥棒”,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实处着眼、用实干考量、用实绩说话,才能铲除形式主义生根接枝的“土壤”,才能让形式主义问题得到及时整治。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纠治基层出现的种种形式主义苗头也需常抓不懈。特别是对基层感受最直观、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要坚持换位思考,多体谅基层同志的所忧所难、所愿所盼,“多办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同时,发扬斗争精神,拿出“钉钉子”的韧劲,紧盯形式主义老问题和新表现,扭住不放、露头就打,标本兼治、源头治理,就能形成加强作风建设、为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

2024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题交流发言材料2

杜绝形式主义需完善监督机制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造成基层负担重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党中央频出重拳,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行了整治。

然而,这两种“顽疾”屡治不绝。在整治时,它们会收敛一些;在整治后,它们往往又死灰复燃,变换一种形式,再度给基层增加负担。

事实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既是作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一方面,它们严重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成效,损害党中央的权威;另一方面,它们增加基层负担,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何屡治不绝?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特别是缺乏基层对上级部门的监督机制,是一个重要原因。

什么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基层最清楚;怎样把事干好干实,基层最有体会。缺了基层对上级部门的监督反馈,这个监督机制是不完善的。

据媒体报道,某省纪委监委通过在基层建立监测点的方式,让基层与省级监督部门搭建起了沟通的“直通车”,收到良好效果。具体来说,就是在县(市、区)直单位、乡镇、企业、工业园区等设立监测点,由监测点监督上级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每月报送相关问题时,必须“见人见事、不穿靴戴帽”。

数据平台重复建设、考核检查过于频繁、文山会海依旧存在在短短时间里,这些监测点向省纪委监委上报了多个单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对监测点反映的情况,省纪委监委立即进行了查实、解决。例如,有一监测点上报一省直部门“文件多、材料多、会议多”,20xx年下发文件达xxx余份,要求基层每月上报材料xx多篇的问题,省纪委监委对情况核实后,立即督促这一部门进行整改。基层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最直接受害者。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卸下无谓的负担,才能使基层工作更加高效、干部作风更加务实,才能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用到为群众办实事、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和发展当地经济上,从而使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用制度来整治、杜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十分重要,而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离不开基层这一环。建立有基层参与,特别是从基层直通上级监督部门的监督机制尤为重要。这种机制既能发挥基层的监督职能,又能有效地管住相关部门的“嘴”和“手”,激发上级部门为基层服务的积极性。

2024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题交流发言材料3

靶向发力 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阻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敌,是横在人民群众与干部之间“一堵墙”,必须一以贯之持续纠治,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干部作风和公仆形象。近年来,河津市综合施策,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风,党员干部躬身实践、担当作为,尽显干事创业的蓬勃生机。但当前,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中仍有一些“害群之马”,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突出,这些顽疾歪风需靶向发力,持续纠治。

靶向发力,要强化政治监督。纪检监察干部是党的忠诚卫士,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政治任务,因此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重要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中纪委xx届x次全会重要部署上来,统一到“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的重大要求上来,统一到市委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实上来,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把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政治监督的重点,既要应对其顽固性、隐蔽性的特点创新监督方法,还要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善于发现、挖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做到既治“已病”还防“未病”,防治结合,内外结合,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

靶向发力,要抓住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是作风建设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推动者,也是形成不良风气的责任者。因此,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从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抓起,抓住“关键少数”这个“牛鼻子”,带动绝大多数,压紧压实各级党委主体责任。对一些“关键少数”“官本位”思想作祟、政绩观偏离等问题,既加强警示教育,补足信仰之钙,又推动责任传导,从点滴小事抓起,发挥头雁效应,才能有效防止不良风气反弹回潮。

靶向发力,要紧贴群众期盼。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本质是党性不纯、宗旨意识薄弱的问题,党中央惠民利民、安民富民各项政策落实情况是检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成效的“试金石”。我们在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过程中,要聚焦群众所急所盼、所需所愿、所痛所恶,解决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加强对各项惠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维护公平正义等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集中纠治重点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群众从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靶向发力,要严肃执纪问责。去年我们聚焦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查处了市档案馆、林业局两起部门负责人形式主义典型案件和人社领域官僚主义作风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件,在全市做了严肃通报,形成强力震慑。但一些阳奉阴违的“假把式”、遇见难题“绕道走”、推诿扯皮“踢皮球”等问题在不同程度上仍存在,必须坚持抓常抓长、抓实抓细,把政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纳入日常监督、巡察监督、派驻监督的范围内,把监督力量融合起来,深挖问题线索,坚决查处“懒政怠政”、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玩忽职守等问题,锲而不舍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2024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题交流发言材料4

驰而不息地坚决反对形式主义

案例

xx县曾经是xx省xx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是xx苗族自治州唯一的深度贫困县。xx县委原书记xx信誓旦旦:“不求做大官,但求做大事”“带领全国xx%的x族人民脱贫就是天大的事”。在实际操作中,他却大搞形式主义。xx县在建的千万元以上项目有xxx个,但与脱贫攻坚有关的只有xx个。他把精力和资金都集中到“养生谷”“千神广场”等“高大上”的综合开发项目上。都江镇曾是梁嘉庚对口帮扶的乡镇,但他却很少进村,就算去了也只是带着商人看项目,在村委会开个会就走了。为此,xx委、州政府对xx提出批评并“约法三章”,xxx口头答应却不执行。后来xxx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浙江省乐清市残联工作漂浮,对申请对象审核搞形式、走过场,没有实行应退则退的动态管理机制,直接造成部分已故人员仍在享受补贴。20xx年x月,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陈成磊,市残联劳动就业服务所所长xxx分别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xxx受到诫勉谈话处理。

分析与启示

形式主义是一种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恶劣的工作作风。马克思指出:“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反对形式主义一直以来都是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202x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xxxxx起,党纪政务处分xxxxx人。其中,在“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或者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造成严重后果”方面,全国共查处问题xxxx起,党纪政务处分xxxx人。前文案例中的领导干部即是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的典型。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工作是被党中央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决策部署。在脱贫攻坚中作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工作的外在形式与本质内容严重脱节,直接的后果就是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难以贯彻,群众的切身利益难以实现。此类行为违反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二十二条关于工作纪律的规定。全面从严治党必须驰而不息地坚决反对形式主义。

纵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形式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庸俗的、不用脑筋的东西。这里的形式主义主要是“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的本本主义,是“不注重研究现状”的经验主义,是“凡是马恩列斯讲的话必须遵守,凡是共产国际的指示必须照办”的唯书唯上,是“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的华而不实,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党八股。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批判形式主义,指出了当时存在的“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问题,打破了长期以来注重从形式上理解社会主义而忽视社会主义本质的观念,把人们从思想禁锢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追根溯源整治文山会海、弄虚作假等新的表现形式的形式主义。从本质上看,无论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形式主义都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违背了党的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最终都会危害党和人民的利益,是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

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反对形式主义首先是作风建设问题。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提出了整治“四风”,将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并提并置于“四风”之首,力戒形式主义成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任务。在作风建设基础上,进一步从党的政治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反对形式主义有着更为重要的时代意义。现实生活中“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等形式主义折射的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待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务实、不用心、不尽力的突出问题,阻碍的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形式主义的新动向和新表现从表征上看确实是工作作风的偏移,从深层次看则违背了旗帜鲜明讲政治这一根本要求,理应从坚持政治原则、严明党的纪律的高度来理解。因此,总书记明确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保证全党集中统一、令行禁止。要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要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要任务。”20xx年,党中央重新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专门针对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在第一百二十二条增写了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只表态不落实,热衷于搞舆论造势、浮在表面,以及单纯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在实际工作中不见诸行动等行为的处分规定,为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的形式主义问题提供了党纪保障。

形式主义问题需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审视,也需要从思想和利益根源上来破解。应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树立正确政绩观,促进党员干部自觉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开展工作;把整治形式主义作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重点,在一些关键领域聚焦查找形式主义方面的问题线索,加强对形式主义问题的精准界定和细致研判,做到坚决查处、及时整改、严肃问责,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监督形式贯通协调,对典型案例予以通报曝光,多措并举压实整治形式主义的政治责任;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在考核工作中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做到重实绩、轻留痕,摆脱对资料和文件的过度依赖,坚决纠正简单以领导批示、开会发文、台账记录、工作笔记等作为工作落实标准的机械式做法;加快构建权责一致的基层治理体制,推动治理资源下沉,制定务实管用的举措向基层放权赋能、减轻基层负担,对督查检查考核等工作加强总量控制和计划管理,大幅度精简文件和会议,推动基层治理数据资源共享等。

2024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题交流发言材料5

基层党建中形式主义的异化表现、产生根源和治理路径

形式主义最初起源于文学艺术领域,后来逐渐衍生至哲学、建筑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领域。不同学科对形式主义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党建领域,形式主义特指在落实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过程当中,受主观主义和功利主义主导,以执行的形式代替执行的内容,最终导致执行过程变形走样、执行效果大打折扣的作风与行为。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中,形式主义有悖于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因而受到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普遍批判。从党的建设历史和实践经验来看,基层组织往往是滋生形式主义的“重灾区”,基层党员和人民群众也深受其害。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有着新的要求,然而持续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却发生了显性或隐性的变异,削弱了党的领导力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如何在基层建设中纠治这一顽疾,已经成为新发展阶段背景下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国家发展目标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基层党建中形式主义发生异化演变的表现特征

(一)价值取向异化

中国共产党对形式主义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从《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告全体同志书》《反对本本主义》《邓小平文选》《xxx谈治国理政》《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这些党内法规、文献中不难看出,自建党之初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秉持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的思想持续对形式主义进行治理。如此长期不懈地斗争,归根结底是因为它严重偏离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不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有学者指出,基层政府的行为逻辑经历了从“邀功”到“避责”的转变,体现出从“机会主义”向“形式主义”变迁的特点,属于不完全自主状态之下的形式主义。基层党建中的形式主义则与之不同,受“党建是虚功”以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难融合”等思维方式的影响,党建领域的形式主义往往源于主观的故意和自觉。尤其是随着“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这一理念的树立,功利主义者就把形式主义党建当成了快速获取政绩、实现政治利益最大化的最佳手段。此时的形式主义是利益权衡的结果,其价值取向以个人得失、个人利益、上级意志为判断标准,产生了从“形式主义”向“利己主义”“机会主义”变异的现象。在基层党建领域所产生的形式主义异化中,价值取向异化危害最为严重,行为主体的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发生了蜕变,其危害本质上属于政治危害,是在用“最不讲政治”的方式“言不由衷”地讲政治。

(二)行为方式异化

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营造出了党建新生态,同党建领域以往粗制滥造、漏洞百出的形式主义相比,此时的形式主义更加注意“形式”和“过程”,变异为包装化、精致化的形式主义,其辨识难度明显加大。为避免被追责问责,各种规定动作一应俱全,通常以“文件+会议+检查”进行套路式工作安排,继而组织基层党员开展以完成教育任务为目的的培训学习,基层党员则以形式主义应对形式主义,走过场、突击式、表演式落实各项学习、会议、活动,实施应付式履责。至于实际效果如何乏人问津,重在过程留痕、材料留痕、活动留痕。同时还要按照预先设定的条框进行打分,实行格式化的定期考核。于是材料党建、纸上党建、盆景党建应需而生,奉行“干得好不如说得好”,把“材料出业绩、总结出成绩、汇报出政绩”当成工作方法,通过所谓的“事事有特色、件件有材料、月月有亮点、年年有创新”来搞精致的形式主义。虽然这都是在“认真走形式、扎实走过场”,为了突显自身的党建特色,往往还会提炼出“xx工作法”“xx党建品牌”,但深究起来只是花架子、假把式,没有任何实质内容,并且网络信息技术也成了形式主义的包装手段,一些党建APP、云平台、公众号、微信群功能单一,作用发挥非常有限,甚至启用一段时间后就被搁置,是典型的电子化面子工程。美其名曰“智慧党建”“网络党建”的做法,反而加重了基层的负担,产生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和变异的电子痕迹,属于方法论上的形而上学。其形式与内容脱节、形式与效果脱节、形式与需求脱节的异化特征,是“从事物的形式、现象、外在、片面、表面出发,而不是从内容、本质、内在、全面出发,是形而上学而不是辩证法的思维方式”。

(三)制度执行异化

制度建设的着力点在于不断完善制度并严格执行,这是基层党组织加强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规律性认识,因此我们党反复强调“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坚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然而从基层党建的视角分析形式主义,不难发现其一定程度上缘起于制度性缺陷,与制度建设短板和制度执行异化存在密切关联。党内法规制度、组织生活制度的执行力在党建领域出现层层递减、基层最弱的现象,制度建设异化为了“制度形式主义”。各种“制度创新”层出不穷,虽然其中也不乏有效性制度,但这些制度创新的效果指向是满足宣传需要、考核需要以及政绩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并获取短期利益之后,形成的创新制度就会形成展板挂在墙上,或是作为资料存入党建档案,渐渐淡出视线直至被忽略淡忘。这种缺乏持续性和执行力的制度创新,最终无可避免地会沦为形式主义。还有一些制度在执行方面有强制性要求,不允许回避绕行,如“三会一课”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然而在形式主义面前,这些制度依然会在执行中变形走样。例如把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三会合一”,用一次会议合并完成有着不同参会人员、召开时限要求的多种会议,只需要在会议期间多次更换不同的会标横幅。除此之外,“选择性执行”“阶段性执行”等现象也颇为常见,这些做法均是制度执行异化的典型表征。其结果是导致制度建设中的三种核心要素——完善制度、制度意识、制度执行最终无法实现互促共进,制度治党的实践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二、基层党建中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

(一)源自从官僚主义向形式主义的嬗变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历史进程中,起源于战国时期的官本位文化一直是官僚体制所遵循的政治伦理规范,长期的封建政治教化致使官僚主义已经深入到了社会各个方面。尽管当代中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党内也确立了民主集中制,但是官本位、等级观念、唯上论等封建官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这些以命令主义、事务主义、功利主义为表象的官僚主义,是封建官僚科层制思维在现代社会中的惯性延续。在上是官僚主义,在下则嬗变为形式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传承相同、本质相近,我们党对此多次作出过重要判断,“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同“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官本位’意识密切相关,有着很强的共生性”。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查处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案件,可以发现不少发生在基层党组织的形式主义做法,源自上级党组织领导群众观念淡漠、主体责任缺位、纪律规矩意识缺失和权力观扭曲。与我们党建立初期的历史状况不同,当前广大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得到了极大提升,能够正确辨识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基层党员干部对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作风心知肚明,但惯性思维下的中庸之道和唯官唯上,促使他们选择以形式主义应对官僚主义,从而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由此可见,这种嬗变既有上级刻意为之,也有下级自发自举,两者存在同向伴生的逻辑关系。

(二)源自压力驱动与问责驱动的耦合

党员个体动机固然是驱动形式主义的一个因素,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体制性因素同样会促发形式主义,其中“压力型体制”和“问责型体制”是两个重要维度。压力型体制核心构成要素是“数量化的任务分解机制;各部门共同参与的问题解决机制;物质化的多层次评价体系”。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分为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三个层级,呈现出明显的科层化特征,而且民主集中制原则能够确保党的决策部署顺利传达并得到强力执行,这使得压力传导成为现实可能,压力型体制同样适用于党建领域。随着《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等党内法规修订完善,问责机制逐渐细化,问责型体制在党建领域得以建立。压力型体制、问责型体制共同营造出正面激励和反面警示效应,全面问责制背景下,党的每个组织层级既有责任也有压力,传导压力强化问责是一个常态化党建经验。可是现实情况中,压力型体制的正向强激励作用发挥尚不完善,仍待与之相配套的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问责型体制的负向强激励作用相对较为明显,执纪问责“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因此落实党建责任难免会出现“压力层层传导”异化为层层推责、避责现象,处于压力传导末端的基层党员往往感觉“压力山大”。为了消解压力实现避责,一旦基层党建工作出现未完成任务或不能完全符合考核要求时,往往会选择用痕迹代替结果、用亮点遮掩缺点、用过程替换实效等形式主义应对。

(三)源自评价机制不完善诱因下的政绩观错位

xxx同志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政绩观错位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并非完全基于党员个体动因,其中一个直接诱因就在于党建工作评价机制不完善。尤其是在基层党建领域,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过程性指标占据了可观的评分比重,如开会的次数、学习的时数、谈话的人数等等。而对于学习能否学懂弄通做实,谈心谈话能否解决思想问题,作风建设是否持续好转等实效性结果,却缺乏务实可靠的评价依据,所占评价比例相对有限。评价机制不完善直接导致了激励机制不健全,选人用人与党建政绩没有完全实现挂钩,干部的选拔任命往往更侧重业务能力。与优秀公务员、年终考核优秀相比,优秀党员在政治待遇、经济待遇方面并没有完全与之持平,基层党员干部也更看重前两种荣誉。与激励机制向来保持伴生关系的容错纠错机制,同样在党建领域建设中滞后。由于党建领域有着突出的政治特征,且受政策、法规、纪律约束较强,与社会治理体系不同,党建领域建立容错机制的难度明显较大,党员干部干事创新的动力容易消减。评价与激励、容错与问责脱节失联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不少基层党建领域的顽疾与此相关。而这恰恰也是导致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进而产生形式主义的内生根源。

三、基层党建中形式主义的治理路径

(一)坚持思想建党,增强转变作风的思想自觉

内因决定事物发展方向,思想境界决定行动方向。无论形式主义如何变异,其本质依然与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完全背离。纵观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每当我们运用唯物史观,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我们的各项工作就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反之以形式主义对待,就必然会遇到挫折失败。坚持思想建党,持续推进作风建设是我们党在此过程中总结出的一项客观规律,也是治理形式主义的“总开关”。这就需要以党员教育为手段,加强理论武装,提升党员的思想境界,其关键在于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这三个问题。基于治理形式主义的出发点,抓党员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理想信念,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理念,增强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反对形式主义成为一种转变作风的思想自觉。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以学习贯彻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前提,开展党的宗旨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其学习形式也必须突出实效性,坚决反对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任务而学习。应在集中轮训培训的基础上,采取符合知识传播规律以及受众易接受的方式,对党的创新理论进行再编码,多采用体验式党课、情景式党课的方式,提升基层党员主动参与教育学习的兴趣度,真正把党的创新理论与党建工作、行业特点和个人岗位结合起来。

(二)坚持问题导向,消解制约效能的机制障碍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抓住事关全局的重点问题和主要矛盾,就能够找到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破局点。体制机制关乎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和长远,解决体制机制问题,是治理形式主义的关键所在。着眼当前党建领域的压力传导和责任落实,应把完善构建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均衡体系放在首位。科学的党建考核机制是“指挥棒”,必须破除评价体系中的教条主义,减少设定过程性指标,增加对实效性结果的认定评价。对过程性指标的考核认定,要大力消除以学习记录、会议记录、制度台账、活动简报等作为考核评价标准的机械做法,可以在党建领域引入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实施过程性监督,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着力解决以往党建督导考核注重事事留痕的陋习。对实效性结果的认定评价,也应通过引入多元评价主体的方式,开展上级组织评议、服务对象评议、同行评议、社会评议。坚持既看形式更看内容、既看过程又看结果,遏制“材料党建”“展板党建”等形式主义基层党建。评价结果要与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相结合,发挥真抓实干的高质量党建才是最大政绩这一“风向标”作用。在此基础上,应加强针对治理形式主义的制度建设,健全问题发现机制,把各式各样的形式主义纳入政治腐败范畴,做到精准性打击。同时应探索建立容错机制,坚持有错必纠、容纠并举,从而激发党员干部求真务实、想干敢干的内在动力。

(三)坚持以上率下,发挥“关键少数”的引领作用

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是基层开展党建工作的领头人,治理形式主义必须重点关注党员干部队伍中的“关键少数”,尤其选配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更是“关键的关键”。在基层党建领域的机构设置和干部使用上,仍然存在着临时性、过渡性、安置性特点,人员编制较为紧张。许多基层党务干部往往身兼数职,精力确实有限,难以高标准精细化开展工作。这就需要把解决基层党组织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作为入口,选配讲政治、懂业务、精党务的干部担任基层党组织的“领头羊”,将党务工作经历和党务工作实绩作为选拔后备干部的硬性条件,使基层党建机构岗位成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平台。通过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锤炼党性的制度落实落地,引导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站位伟大工程的高度来理解“最大政绩”的真正含义,确保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在马克思主义政绩观的引领下,始终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履行岗位职责。与此同时,应发挥党内监督在治理形式主义上的积极作用,建立监督形式主义的下沉机制,赋予基层党员干部更多识别监督形式主义的党内民主权利。列宁曾指出:“劳动群众非常敏感,很会识别谁是忠诚老实的共产党员,谁是那些靠辛勤劳动过活、没有任何特权、根本不会‘讨好领导’的人所厌恶的共产党员。”通过整合党内监督、社会监督、网络监督等方式,推动形成向上的监督合力,在多方参与的大党建格局之下发现、纠治形式主义,最终使其无所遁形。

(四)坚持综合提质,解决党员干部的本领恐慌

基层党建中之所以存在形式主义,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其中能力不足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新发展阶段背景下,对党员干部的能力需求来自多个方面,既有政治能力要求也有党建业务能力需求。党建工作有着鲜明的政治性,因此必须把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放在首位,“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通过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来提升政治站位,从而能够从政治角度思考形式主义的危害,把表里如一、真抓实干内化为行动自觉。政治引领之下,业务能力同样不可或缺。党建工作高度强调程序性、政策性,有非常明确的时间要求。然而当前党员教育培训重理论、轻实务,导致基层党员对操作性较强的党建工作实务把握不准,开展党建工作习惯被动等待上级文件和工作要求的传达,没有真正理清该“抓什么”,对“怎么抓”感到无从下手。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对标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当前基层党建领域的干部队伍建设,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转变工作思路、完善知识结构。运用多种渠道加强党建工作实务培训,把抓实抓好基层党建的工作理念、工作要求、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纳入教育培训内容,着力解决党员干部的本领恐慌,全方位提升党建工作素养,使其自觉远离形式主义。

四、结语

现代政治非常注重制度与规范,中国共产党也高度强调纪律与规矩。然而形式不等于形式主义,作为科层制组织结构的“副产品”,形式主义自身有着多重存在逻辑,更是多维体制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自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再到“延安整风”“三反运动”,直到现在的反“四风”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始终致力于从党的肌体中戒除形式主义。基层党建领域具有与组织层级相符的工作规律和工作特点,要想纠治其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必须综合考量组织、个体、制度、机制等因素,并将“形式主义”放置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大格局中选择治理策略,才能有效遏制这一顽疾。

2024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题交流发言材料6

关于构建解决形式主义问题“三不”长效机制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实际工作中,形式主义现象仍未绝迹。认清其表现、危害、成因,及时提出对策,对于营造风清气正、从严从实的干事创业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一、形式主义的五种主要表现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工作落实过程中,如果形式大于内容,就会产生形式主义。

“口号式”工作落实。为体现对上级安排部署要求的重视,有的单位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点上热闹面上冷清。具体来说,有的对上级要求精神未加深入思考、实践检验,第一时间就套用,很快就出成果;有的对上级部署不做认真准备、深入研究,一味求快开会研讨,议而不决,浪费时间;有的以“逐级分解越快越细越多,越能体现工作落实成效”的心态,不分昼夜忙“挂图作战”,实际上却说一套做一套。

“机械式”工作思路。习惯于按旧思维、老办法和别人的做法抓管理干工作,只管做了不管成效。具体来说,有的领导干部离开开会、发文、要材料就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有的重复讲上级讲过的内容,或不管是否有作用,每天每周例会雷打不动;有的重复发上级已具备可操作性的文,或年年发内容相似但现阶段相关问题已不再突出的文;有的平时不留意基层工作进展,一旦用得着就立即大范围索要材料。

“虚高式”工作标准。虚高的标准,平添了无谓的工作,逼出了基层的弄虚作假、糊弄应付。具体来说,有的单位为体现认真精细,不管相关报表、台账今后多久才可能使用一次、有无重复劳动之处,一味求细求详求多求频求美;有的不管是否劳民伤财,一味搞自我加压、层层加码;有的为凸显自身特色,不管基层负担和实际效果,乐于耍花样,喜欢增加自选动作,随意扩大工作要求适用范围。

“躲闪式”工作担当。置岗位职责于不顾,一味按“避责管理”逻辑行事。具体来说,一些管理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只出新规定、不废旧要求,但对基层诉求迟迟不明确意见;一些部门在制发文件制度时,过度征求意见、会签审核;有的牵头单位发挥“指挥棒”作用不自觉,组织协调扭扭捏捏、跟踪推进软软绵绵、考核督促羞羞答答;有的把“责任状”看作“免责单”,以签责任状代替压实责任;有的领导对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凡事必请示汇报。

“美图式”工作成效。重留痕轻实绩,只求赢得上级满意,不管群众是否乐意。具体来说,为应付上级检查,有的单位做事、记录“两张皮”,甚至摆拍照片,不开会只“量身定制”记录;为使学习场景好看,有的单位搞凑数式培训、刷分式学习;有的单位把精力放在材料美化上,应景造势,把说的当做的,把做了当做好,把思路当成果,把责任往外推。

二、形式主义的四种危害

总书记指出:“搞形式主义,势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助长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心理和好大喜功的浮夸作风,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形式主义的主要特征是空、虚、假、繁,本质上是一种只图虚名、不务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增加基层负担。形式主义现象,反映出工作思路不清、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方法不当、工作措施不力,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应付各类会议、材料、检查、报表和无效重复劳动上,搞出来的都是中看不中用的东西,是典型的出力不讨好行为。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形式主义深恶痛绝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

影响工作落实。形式主义背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工作落实过程中,往往出现不结合自身实际落实上级要求,工作标准不高,规律把握不深,沟通协调不畅,改进提升措施针对性不强,执行力逐级弱化等现象,甚至导致上级难以掌握基层真实情况、决策失误等后果。这种抓而不实、做而无功的问题,是工作落实的最大隐忧,是对党的事业的假忠诚。

败坏单位风气。形式主义是作风不实的一种表现,也是滋生作风问题的土壤。在这种作风影响下,一些起初还能认真履职尽责的干部员工,开始应付一些不重要工作,再变为应付包括重要工作在内的所有工作,认真干事和偷奸耍滑的员工数量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久而久之将助长假抓虚干、好大喜功、照搬照套、不尚实干、不求实效之风,甚至出现投机取巧的“聪明人”占着位子不干事、踏实肯干的人没有施展能力空间的逆淘汰现象,给单位长远发展带来致命伤。

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形式主义的种种表现,显然与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相违背,自然影响到党员干部团结群众、深入群众、联系群众,生生地把上级与下级、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割裂开来,“上情”“下情”无法有效贯通,最终将损害员工群众的切身利益,损害党的形象。

三、形式主义的三方面成因

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具体来说,形式主义屡禁不绝的原因有:

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导致政绩观错位。形式主义表现多种多样,但根本上都反映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一些领导干部不是理论水平不高或政策吃不透,而是主观故意的、自觉的、精心包装的。这些干部理想信念“总开关”锈蚀松动,淡忘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只顾自己不管群众,只求显绩不想实绩,只练唱功不练做功,只作秀不做事,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轰轰烈烈走过场,认认真真瞎折腾,提不出促进观念转变、管理提升、矛盾解决的工作思路,也不愿把工夫下在以上率下、推动事业发展、打开工作局面上。

思维方式固化,工作作风不实,导致懒政怠政。形式主义现象的共性是“虚”字当头,“空”字挂帅,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出了问题。一些领导干部缺乏责任心、担当精神和推动工作的本领,作风漂浮,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只愁没有管理手段,只会照搬照抄上级要求、老办法和兄弟单位做法,只想“依葫芦画瓢”“用一把钥匙开各种锁”,不能因地制宜抓工作。

考评监督欠精准,群众反对不坚决,导致心存侥幸。各级干部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不断完善,但实际操作层面仍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搞形式主义的人常常披着“政治正确”的外衣,自有一套能自圆其说的逻辑,骗得上级的理解、同情、信任,有时还“拿大帽子压人”,让基层不好群起抵抗。各级干部对一些形式主义现象的认识不完全统一,有的错误地认为“以虚带实”也是一种工作方法,大可不必横加指责;有的认为揭露形式主义有损单位和领导形象,不愿自曝家丑。有时形式主义带来的损失并不直接,监督和追责具有滞后性,导致个别干部少有顾忌。

四、构建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三不”长效机制

形式主义“脱实向虚”的特点,决定了解决形式主义问题关键就在一个“实”字。形式主义的顽固性、反复性及其与正常工作之间界限的模糊性,决定了整治形式主义突出问题这场斗争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一刻也不能放松。

着力构建不敢搞形式主义的机制。让各级领导干部不敢搞形式主义,就要在监管机制上形成震慑。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用好党内监督、纪检专责监督、群众监督等手段,开通基层投诉通道,严格依据党章党规党纪,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全方位监督。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及时做好提醒、批评、诫勉谈话,严惩在形式主义问题上越走越远,触碰党纪法规的党员干部,以案促改。完善绩效考评体系。既明确具体考评办法,树立“戒空谈、干实事、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又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建好用好容错纠错机制,解除领导干部冲锋陷阵的后顾之忧,激励他们不搞虚报浮夸、沽名钓誉的高指标、假政绩。加大日常纠偏力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充分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调研督导、召开推进会和开展群众评议党员、基层评议机关、员工评议干部等措施,推动各单位真正动起来。大力选树宣传整治形式主义突出问题的先进典型,及时通报曝光反面典型,让形式主义无处藏身。

着力构建不能搞形式主义的机制。让各级领导干部不能搞形式主义,就要为形式主义画像,把随意管理关进制度规定的笼子里。列出负面清单。发动全员深入排查,广泛征求意见,从文山会海、留痕过度、锦上添花等看得见、抓得住、改得了的具体问题入手,搞清楚本单位存在哪些形式主义现象,形成问题清单,并逐条分解,责任到人,明确完成时限,制定务实管用整改措施,挂图作战,各个击破。抓住关键少数。形式主义的表象在“下面”,根源在“上面”。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率先增强整治这一问题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带头践行“寓管理于服务”理念,带头开短会讲短话,带头深入基层调研,带头解决工作不实问题,带头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带头向形式主义问题开炮。建立制度规范。制度建设是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各单位在制定清单化整改措施的基础上,要健全制度规定,固化整改成果,防止形式主义反弹。坚持常抓不懈、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做出“半年见成效,一年基本解决,两年全面解决,三年成健康常态”之类的长期安排,及时组织“回头看”,防止煮出一锅“夹生饭”。

着力构建不想搞形式主义的机制。让各级领导干部不想搞形式主义,就要首先增强群众的思想自觉。加强宗旨教育。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努力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和战斗性,认清整治形式主义突出问题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时刻防范形式主义隐形变异新动向,决不允许旧弊未除、新弊又生。加强党性教育。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自觉用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政绩观、权力观,充分认识形式主义与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格格不入;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地对所有工作措施和方法进行全面深度优化,找到最有效、最经济、最简单的措施,努力收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成效。加强典型教育。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认清整治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实际上是对单位整体工作的优化、管理工作的强化、干部作风的强化,明白“图虚名必招实祸”的道理,杜绝“形式主义都是别人的,自己单位没有”“把该干的工作也看作形式主义”等错误认识,坚定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的决心。

2024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题交流发言材料7

关于整治安全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考

近年来,国有企业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事故暴露出部分干部员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还存在差距;事故也暴露出部分企业安全生产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然比较严重。总书记强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既是思想问题、作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要从讲政治高度来审视、从思想根源来破解、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来维护。国有企业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整治安全生产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摆在更突出的位置,作为正风肃纪、反对“四风”的首要任务和长期任务,不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1.安全生产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表现

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

如今一提起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的说辞不绝于耳,但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够,重业务轻安全的现象依旧存在。有的企业只看重当前利益,摆不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片面追求长周期、低成本,安全防护设施投入不足;有的企业领导会上说的“好听兀抓落实停留在口号上,停留在表面上,缺少”一竿子插到底”的实干精神。

1. 2 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

安全工作不严不细不实,应付了事走过场,自我要求低。有的企业现场人员对生产中的隐患和风险见怪不怪,对潜在风险普遍存在侥幸心理;有的安全风险评估流于形式,贪图方便省事,识别工作随意性大,把关不严,未能准确识别风险;有的作业现场检测分析作假,安全保障手段流于形式,使本应发挥作用的“安全屏障“漏洞百出,甚至导致事故发生。

以会议、文件代替落实

安全工作会议多、文件多的现象频繁。企业在贯彻落实上级会议精神时,往往以“落实会议”代替“落实精神”,把开会作为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的硬要求,会议精神仅仅停留在开个会、发个文件、听个汇报上。部分企业缺乏有效业务指导,照搬照抄上级文件来应付,不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针对性的措施,造成上级精神或要求在贯彻过程中信息层层递减,做法每每走样,很多工作在基层都未能真正执行。

制度制订不切实际、执行不力

国家安全生产领域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

但有的企业对制度建设敷衍应付,将上位制度全盘复制或者机械转发,没有与本单位安全生产上的好经验、好做法相互融合并细化分解制订好的办法和措施,致使制度过多过滥,缺乏可操作性。有的企业将制度束之高阁,在制度执行上搞变通、打折扣,侥幸心理严重,理想化做法和经验主义代替了规范操作和程序管控,用制度管人管事成了一句空话。

1.5安全检查重资料、轻现场

各层级安全检查频次较多,检查重资料、轻现场,导致基层安全管理人员的重点停留在了各类总结、报告和安全资料上,对现场的安全管理缺失。有的检查不到现场到会场,下级单位投其所好,把力气用在了会场布置和汇报材料撰写上,用虚虚实实的数据堆砌安全成绩,虚化、淡化甚至回避问题和隐患。还有的组织检查走马观花,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重大安全隐患,也提不出合理的检查建议,问题整改也缺少跟踪落实,验证工作没有下文,导致一些“低老坏”问题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

2.安全生产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产生的原因

2. 1思想认识不到位是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树立不牢,没将安全工作上升到政治问题、民生问题的高度来认识,没有把安全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仍以惯性思维、陈旧观念看待安全生产,以“低老坏“标准处置安全生产问题。

2.2 工作作风不严谨是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个别干部员工工作作风不严不细不实,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于人于己都不事事较真、处处在意。落实中央政策,觉得会也开了,文也发了,一些点也看了,差不多就可以了,没必要督促落实。安全检查马马虎虎,认为过得去就行,对安全隐患熟视无睹,总是认为安全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头上,放纵了违章行为,没有真正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

2.3制度执行不彻底是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墙上画虎”不咬人,有了制度就要落实,制度不落实等于零。个别管理人员对安全制度执行不彻底,简单地执行,困难的回避,执行制度搞变通、做选择,规矩意识弱化、纪律观念淡薄,没有将安全管理、风险识别管控要求落实到专业管理工作中,为满足面上的监管要求,简单应付,对困难棘手问题回避退让、推倭扯皮,缺乏担当的勇气。

2.4 隐患治理不扎实是问题产生的间接原因

部分企业”旧病”“顽疾”依然屡查屡犯,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治理不彻底,没有深入研究问题发生原因,找准问题根本症结,制定合理整改措施,只是在表面整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根较少。同时,对千其他企业部门发生的安全事故、安全隐患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真正做到举一反三,与自己的单位生产实际相结合,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

3.整治安全生产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些思考

3. 1穷实思想基础,提升安全工作红线意识

深入开展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的学习讨论,推动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牢固树立“安全先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思想认识。各党支部充分利用“三会一课”“石化党建”“学习强国”等平台,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全体员工深入学习宣贯,按照“从讲政治高度来审视,从思想根源来破解,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来维护”的要求,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用学安全、懂安全、讲安全、保安全的文化氛围引导、启发和带动千部员工。针对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松劲、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在制度执行上搞变通、打折扣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下发《关于开展“查思想、查管理、查能力、查行为”的安全生产工作通知》,组织全员谈认识、谈体会、谈差距、谈措施,采取中心组学习、安全事故反思会、开展员工大讨论等形式,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工作,逐级开展反思和查摆,从思想根源上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

坚持以上率下,发挥领导干部安全引领作用

强化领导率先示范,督促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作出表率,主动查摆、带头整改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以“关键少数”的实际行动带动”大多数”党员干部的作风转变。开展”领导干部安全一线行”活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组织开展政策制度宣讲、参加一线安全活动、提升基层安全管理水平、开展现场安全检查等工作,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要求,及时协调解决在落实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在布置安全工作的同时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做到对布置的安全工作不落实不罢休,推动各项安全防控措施落实落地。深入开展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压实领导干部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以各级主要领导承包最大安全风险、分管领导承包重大风险为原则,推动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挂牌运行的落实落地,并强化领导个人安全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的定期抽查和考核,促进领导干部安全管理责任落实。

聚焦保障执行,提升规章制度执行力

企业纪检监督部门落实好监督责任,督促各职能部门立足本单位职能和管理权限,加强对整治安全生产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日常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员工来信、来访和网络举报平台的作用,进一步拓宽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举报受理渠道。充分发挥企业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中枢作用,把整治安全生产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作为监督重点,协调联动,统筹推进,紧盯企业安全生产重点风险、重点单位、重点问题、重点事项,坚持将其作为监督委员会季度重点内容进行汇报分析和安排部署。抓好制度宣贯,通过微信公众号、大讲堂等方式,开展制度宣贯,引领干部员工明制度、懂规矩、守纪律。督促制度执行,督促业务部门修订企业各层级的HSE责任制和考核标准,推动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标准化。坚持问题通报,梳理监督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以问题清单、整改清单的形式反馈给基层单位,督促限时整改并进行点名通报,形成强力震慑。严肃执纪问责,针对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开展安全工作重点督查,对典型的违规违章行为和“零容忍“清单的问题,严肃问责,通过抓典型、严问责,进一步严格安全生产纪律。

强化专项整治,减轻基层员工负担

开展安全生产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工作,纪检监督部门牵头,与安全环保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装备管理部门、市场开发运行部门等职能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对两级机关、生产单位进行专项检查,通过“看、查、访、谈、问”等方式,从是否开展安全管理自查自纠、领导干部是否落实个人安全行动计划、是否存在制度执行不坚决打折扣搞变通等问题、是否严格落实干部现场带班值班、安全风险识别是否到位、员工安全培训是否落实、专业制度是否根据安全制度修订、安全生产追责问责是否到位八个方面,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是否到位,对领导人员及专家的个人安全行动计划进行随机抽查,形成工作清单,提出了整改措施,推动了制度执行落实。在整治过程中,切实落实为基层减负的责任,生产、技术、装备、安全等专业部门帮助指导基层识别、转化有关制度要求,减少基层员工在解读文件上的困难和偏差,降低基层员工填写表格难度,采取电子化、信息化措施,打通安全管理的“最后一公里”,推进各项制度在基层真正落地。

巩固治理成果,形成长效机制

强化制度建设与安全生产的深度融合,出台《安全生产“零容忍“清单》和《关于严格安全生产问责的特别规定》,规定凡发生一起A级以上事故或两起B级以上事故或隐瞒事故的,对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一律先停职再进行调查问责;凡发生重大违章行为之一的,一律先调离岗位再进行处理,为安全生产划定了制度红线。同时深入分析制度落实存在的偏差和落实不到位的原因,从制度层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针对专项治理发现问题,列出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和长效清单等“四个清单”,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实行清单制销号管理,推动了责任落实。建立健全整改例会、督办、销号和考核等工作机制,落实”六不放过”的要求,加强闭环管理,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条条改到位。把整改情况纳人年度绩效考核、党建考核重要内容,做到发现一个问题、整改一类问题、完善一套制度、教育一批干部,确保安全生产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整改取得实效,提升企业安全本质水平。持续深化安全生产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HSE管理体系、责任体系、风险识别体系、隐患排查体系、安全培训体系、考核考评体系,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2024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题交流发言材料8

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制度治理

20xx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建党xxx周年。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而奋斗,因而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要与官僚主义进行斗争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突出,而且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要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任务,大力弘扬真抓实干的作风,推进工作要实打实、硬碰硬,解决问题要雷厉风行、见底见效,面对难题要敢抓敢管、敢于担责。xxx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再次强调,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毫不妥协,全面检视、靶向纠治。踏上新征程,要更加深刻认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化整治顽瘴痼疾,让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不断充盈,确保“十四五”时期的目标任务落实到位。对百年来党的经典文献中关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相关论述进行梳理,并对其制度原因进行分析,对当前和未来的工作显得十分必要。

一、中国共产党关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历史考察

——基于党内权威文献的研究对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以及《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等相关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发现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论述可以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阶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xx-19xx)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脱离革命运动的实际,脱离人民群众的队伍,在行动与思想两个层面背离党群一心的宗旨。比如毛泽东在19xx年根据地的报告《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中提出:“官僚主义的领导方式,是任何革命工作不应有的,经济建设工作同样不得官僚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一种是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责的怠工现象。另一种是命令主义,而不是说服群众。”在毛泽东看来,官僚主义是“极坏的家伙”,官僚主义就是群众路线的反面教材,即脱离群众的集中表现。xx在19xx年中共中央xx局高级干部会议作的《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的报告中指出,党所决定的正确政策在有些地方不能得到贯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官僚主义倾向在作怪。官僚主义表现为制定工作计划之前没有经过详细的调研研究,凭着自己脑子想当然而制定计划。其次是对上级的指示并不作认真的研究。其三是不向群众作说服教育,反而摊牌强迫。其四是有了计划并不认真执行,形成一种文牍主义、形式主义。xxx不仅论述了官僚主义的四种表现,而且论述了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关系,即形式主义的原因就在于官僚主义。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xx-19xx)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注重防止党员脱离群众,并在工作中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官僚主义的不良作风。比如:19xx年《中共中央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将对贪污浪费现象事前毫无察觉、事后又不厉行惩治者,称为严重的官僚主义分子。xx在19xx年《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中共中央关于传达全国宣传工作会议的指示》中都提到了官僚主义,将其认为是一种脱离群众的作风和思想。xx在19xx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将官僚主义主要解释为工作中的命令主义作风。邓小平在19xx年《共产党要接受监督》中将官僚主义界定为“不接受监督,采取命令主义的工作作风”,因而要克服官僚主义的倾向就必须接受群众监督。

又比如:xx在19xx年的《反对官僚主义》中将官僚主义界定为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同时他还列举了官僚主义的典型的二十种形式:“高高在上,孤陋寡闻;狂妄自大,骄傲自满;无头脑迷失方向的事务主义;官气熏天唯我独尊文牍主义,形式主义;革命意志衰退,生活蜕化;助长歪风邪气,纵容坏人坏事。”此文中特别强调,中国长期是封建社会,一百年来又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官僚主义更深有深远影响。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xx-20xx)

19xx年,中国共产党开展了“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的整顿活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紧要关头,党员干部搞好自身的作风,净化党内纪律,为改革开放的精彩历程,增添了功不可没的亮点。邓小平在19xx年《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中提出:“进行体制改革的目的,总的来讲是要消除官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

xxx在20xx年《关于改进党的作风》中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行了明确分梳。官僚主义其“要害是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形式主义的要害是“只图虚名、不务实效”。关于如何看待“形式”和“形式主义”的关系,他指出:“我们做工作,需要有一定的形式,没有形式,内容也表现不出来,但不能搞形式主义。”

(四)新时代xxx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论述(20xx-至今)

xxx在20xx年在xx调研时的讲话中指出:“官僚主义的实质是封建残余思想作崇,根源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做官当老爷,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xxx既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下了定义,也列举了其多种表现形式,他指出:“在形式主义方面,主要是知行不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在官僚主义方面,主要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唯我独尊、自我膨胀。”

xxx针对官僚主义作风的剖析,直指其中的要害,即为人民服务意识淡薄,不忘初心的使命缺失,享乐主义扭曲思潮横行,从原则上背离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和目标。

如果归纳从毛泽东到xxx对于官僚主义的论断,可以将官僚主义界定为根源于封建社会和官本位的一种脱离群众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其大致分类可以归纳为四种:脱离客观实际的主观主义;对上敷衍塞责的自由主义;对群众颐指气使的命令主义;言行不一的形式主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多样化,既有xxx总结的xx种形式,也有在信息时代出现的不断涌现的“表格主义”“痕迹主义”“层层加码”“滥用军令状”“一票否决”“文山会海”等新形式。简而言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就是一种与党的优秀传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背道而驰的思想和工作作风。

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制度原因分析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任务,不仅要从思想上作风上而且要从制度上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前文对形式主义及官僚主义的内涵进行了历史分析,并根据党内经典文献中的表述对其进行了界定,也对其表现形式予以了描述。把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内涵和表现是前提,更重要的在于研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背后的制度原因。

xxx曾经论述了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之深厚文化影响。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实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立志于振兴中华和为中华民族谋幸福的初心。所以,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任何自身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历史也内含了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斗争。以下部分就力图从几个方面予以剖析,力图管中窥豹,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第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干部监督机制不完善。权力一旦脱离监管就容易会成为“脱缰的的野马”,从而成为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温床。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持之以恒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建立健全党内监督法规制度体系,始终保持惩治作风问题的高压态势,在整治作风方面取得瞩目成就。同时,作风问题的解决需要常抓常管,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表现,就干部监督机制来看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转型时期出现的制度真空、制度要素不匹配造成权力监管失位。二是对于“一把手”的监督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党内监督同制度内的其它形式监督难以形成合力,监督的效果有限。三是一段时间里专责机关监管机制未理顺,致使腐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迅速蔓延并侵蚀党的肌体。

第二,现行的干部评价体制不够科学完善。在传统绩效管理体制下绩效考核主体过于单一,仅由上级组织部门对干部政绩进行考核,然而组织部门对具体业务工作并不熟悉,不能科学合理地评价干部的政绩情况,难以对干部政绩进行科学的定量评价。现行的干部评价机制侧重于经济增长、财政收入、招商引资等量化指标,尽管近年在安全生产、环保问题等方面越来越重视,但仍然没有改变通过政绩亮点来考核干部的思路。干部需要出政绩,而干部的选拔存在一定的年龄天花板,这使得干部急于在短时期内拿出形式上好看的政绩来追求在晋升锦标赛中脱颖而出。这些问题成为了干部容易追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内在原因。

第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产生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技术应用和制度配套不够,部门壁垒多,信息壁垒较多。在传统的中国社会治理中,行政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技术水平较低,使得公文运转速度慢,信息传递速度慢,严重影响了决策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党政工作中来,目前已经极大提高了党政工作效率。典型的案例就是政府信息公开。政府将政府的一般信息(除了有保密必要的之外)均上传到互联网上,老百姓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电脑轻松获取与自己相关或者自己关心的政府信息。发源于xx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其基础就在于他们设计了一套强大的信息系统,使得老百姓提前把所有需要提交的信息均通过网络提交,最后在现场一次办理即可。另一个案例就是精准脱贫工作。今天的技术手段已经可以使中央政府将相关的补助直接发放到贫困群众个人卡中,这就极大减少了传递成本和寻租空间。从片区扶贫到以县村户为单位的精准脱贫,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再比如,各个地方出现类部门大联动计划,正式运用了大数据技术,将城市整合为“网格员—网格长—街道—区县”四级网络,通过网格员来及时把基层群众遇到的问题反馈到区县神经中枢,再通过神经中枢向相关部门发出解决指令,随后还要跟踪督导,形成了一整套社会治理网络,较好的解决了基层社会治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但是信息技术的提高并没有解决所有的问题,甚至也滋生了一些新的形式主义问题,比如不断要求下级和贫困户填写表格的“表格主义”“痕迹主义”等。同时,每个单位都开发自己的信息平台,不仅耗费了大量的财政成本,而且部门地域之间无法信息共享,产生了新的形式主义问题。比如公安有自己的信息系统,税务部门有自己的信息系统,海关也有自己的信息系统,但是这些系统很大程度上不能相互共享。再比如,各地民政机关的信息不通,导致有的人在不同地方分别登记结婚的情况出现。这表明单纯技术的提高仍然不足以彻底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如果没有法律制度上的配套,技术水平的提高可能解决一些问题的同时又产生一些新问题。在技术革命的今天,如何完善我们的配套法律制度是检验我们国家治理能力的试金石。

三、制度治理是治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根本路径

当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形式多样,集中表现为会议多、文件多、表格多、考核多、督查多、痕迹多、责任状等等多种形式。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必须经常抓、长期抓,在改进作风上立新规、动真格、求实效、防反弹。当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集中表现归纳起来就是不作为和乱作为。毛泽东在最早论述官僚主义时就指出,官僚主义表现为两种:一种是高高在上,对群众的事情冷漠推诿;另一种就表现为工作方式上的命令主义。前一种就是不作为,后一种就是乱作为。不作为在当前的主要表现就是通过文件、会议、表格、责任状等形式主义将问题踢给下级或者同级,进行甩锅。乱作为的主要表现就是通过大量频繁的考核、督查、痕迹来体现自身的政绩,其结果是不仅没有真正为人民群众带来实际的服务,反而让人民群众和基层干部忙于各种痕迹和事务,苦不堪言。运动式治理可以治标,扼杀住一时的风气,但要根本上解决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单纯的运动式治理仍显得力不从心。只有依靠制度,包括党内法规、考评机制、权力清单、配套法规等各种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第一,通过完善党内法规建立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权力监督体系。列宁认为,未来的无产阶级国家政权不再是官僚政府,而是像巴黎公社那样的实干政府。具体包括取消官僚特权、公职人员领取相当的薪金、选民可以随时撤换政府官员。形式主义的根源在于官僚主义,而官僚主义的背后是其赖以生存的官员特权。让官员摆脱做官老爷的心态,要从制度上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这样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土壤。延安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官僚主义作风治理得较好,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大力整顿作风,严明法纪。只有加强监督,让党员干部保持艰苦奋斗和谦虚谨慎的作风,才可能真正消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毛泽东在延安窑洞与黄炎培先生窑洞对话时提出了解决王朝周期律的办法,就是强调要通过人民群众监督政府来解决王朝周期律问题。从百年党史也可以看出,凡是党的作风建设搞得好的时候,干群关系就非常紧密,革命建设就会蓬勃发展,反之则会遭到挫折。这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我们的党的力量之源在于群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以往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权力监督制度,即通过严格的党内监督制度和有效群众监督制度相结合的监督体制,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来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根除官僚主义土壤要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民主作用,让广大群众能够有效监督党员干部,让普通党员干部能够有效监督领导干部,真正树立能者上庸者下、干事者上庸碌者下的用人导向,从根本上建立根除官僚主义土壤的制度机制。

第二是不断完善干部的评价考核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xxx强调,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激励干部求真务实的有效机制,使那些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的干部,不仅不吃亏,而且受到鼓励、褒奖、重用;使那些做表面文章、搞劳民伤财“形象工程”的干部,不仅捞不到好处,而且受到批评和惩处。20xx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这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最新成果,是做好新形势下干部考核工作的基本遵循,是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制度保证。在新的考核评价标准下,首先要突出政治标准。无论是考核内容的确定、考核指标的设置,还是干部表现的评判、考核结果的运用,都必须旗帜鲜明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确保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次是注重工作实绩,突出考准考实。细化考核内容,增强考核的针对性,根据不同考核对象合理设置可衡量、可比较、能定责、可追责的考核指标;改进方法手段,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接触干部,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了解干部,以事察人,知事识人,防止从抽象到抽象、凭感觉下结论;形成明确的考核结果,把真干假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辨别出来,区分出优良中差,全面准确反映考核对象情况。

第三,建立党内权力清单制度。xxx指出:“执政党对资源的支配权力很大,应该有一个权力清单,什么权能用,什么权不能用,什么是公权,什么是私权,要分开,不能公权私用。”要仿效政府的权力清单,党的各级组织和部门也应该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权力清单。有了权力清单,才能更好解决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问题。权力和责任是对应的。凡是在权力清单内的内容,官员就应该作为,否则就是不作为。凡是不在权力清单内的内容,官员原则上不应该干涉,否则就是乱作为。比如各级政府的会议、文件、接待、表格、责任等应该有一定的标准和制度。标准和制度就是一面镜子,可以看出具体的部门和干部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问题。

第四,要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打破部门信息壁垒,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自十八大以来,中央已经制定修订了二百余部党内法规,逐渐形成了严密的党内法规体系。无规可依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现在的问题主要是依规治党,强化制度的执行力。这里面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值得注意。一方面是严格执行党内法规以及法律制度规则,从而防微杜渐,将干部的问题还没有达到违反国家法律时就及时通过党内法规予以约束。另一方面则要防止一刀切现象在基层发生。比如,基层减负问题,不断出现减负——新负——再减负——再反弹的现象。在基层政府那里,一件件具体的工作内容变成了一本本详细的台账,工作内容不再是思考具体事务怎么办,而是思考台账如何编写,如何应付上级的检查。又比如,各级政府和部门均试图通过大数据来提高效率,提高服务水平。可是由于条块之间的信息壁垒,街道社区、公安、海关等各自需要分别构筑自己的信息系统,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却无法信息共享,具体到基层执行人员手中,工作负担不仅没有因为数字化而减轻,反而负担越来越重。有必要通过进一步修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建立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就可以减少信息的重复采集,控制财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总之,要有效的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我们必须深入研究从毛泽东到xxx对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论述,坚持作风建设,建立党的权力清单机制,不断完善权力监督体系和相关配套法律规则体系,修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打破信息壁垒。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良法善治,从源头上消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土壤。

2024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题交流发言材料9

从思想上行动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总书记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多次就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出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其中许多收录在《xxx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要论述选编》(以下简称《选编》)一书中。通过认真学习《选编》,我们能深刻认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新形势下的种种表现,深刻剖析其思想根源、滋生土壤、变异表现和严重危害,从而把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举措良方找准做实。

一、带着问题学

学习《选编》,可以知道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什么、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什么、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怎么干,有助于我们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更好贯彻在思想上、体现在行动上。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体现了新时代对党的优良传统的坚持和发扬。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解决区乡工作中“五多”问题的指示》,要求各地方各部门“着重地克服领导机关中的官僚主义和分散主义”。改革开放年代,xxx同志于19xx年xx月xx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明确指出:“在管理方法上,当前要特别注意克服官僚主义。”《选编》中既有对老一辈领导人讲话的引用,又有总书记对这些问题的深刻洞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筑牢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政治根基的权威教材和科学指南。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实现认识论、实践论、方法论的有机统一。只有认识上高度重视、实践中知行合一、方法上标本兼治,才能根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比如,对于产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根源,总书记指出:“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四风’问题只是表象,根上是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对于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具体方法,总书记提出:“一把手要负总责要靠深入调查研究下功夫解难题,靠贴近实际和贴近群众的务实举措抓落实,靠一级压一级推动工作,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突出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害最甚在基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着眼基层,以基层呼声确定工作靶向,以基层感知检验工作成效。比如,针对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总书记提出“要严把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针对基层干部耗费大量精力在接待、文书工作上的问题,中央将2019年确定为“基层减负年”,总书记提出要“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注重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制度问题相结合。只有既拧好思想建设这个“总开关”,又强化制度建设这个“硬约束”,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才能取得实效长效。比如,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繁重任务,总书记从思想上提出要发扬“钉钉子”精神,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原则、敢于担当,从制度上提出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

二、带着感情学

学习《选编》,还要学习蕴含其中的总书记的治国理念、政治智慧和领导风格,带着感情学、学出感情来,这样才能更好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习战略思维。总书记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置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战略全局中统筹推进,强调把握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来认识和对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比如,关于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行斗争的策略,总书记说:“充分认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紧密联系具体实际,既解决老问题,也察觉新问题;既解决显性问题,也解决隐性问题;既解决表层次问题,也解决深层次问题,抓出习惯,抓出长效。”

学习人民情怀。总书记始终心怀人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将维护和密切党群关系作为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最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比如,在谈到加强作风建设与我们党的宗旨的联系时,总书记强调,“我们不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就会脱离人民群众”“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

学习深刻洞察力。总书记是在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领袖,始终心系基层,对基层一线情况有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比如,在谈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时,总书记批评“(有的地方)没有一个文件、一个部门帮乡镇解决急需的哪怕一个口罩、一瓶消毒水的问题”,强调要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

学习语言魅力。总书记讲话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亲和力,娓娓道来又触动心灵,深入浅出又情深意长,旁征博引又要言不烦,干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喜欢听。比如,在谈到“四风”危害时,总书记比喻其“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会像一把无情的刀割断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鼓励中青年干部要真抓实干、做实干家时,总书记说,“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

三、联系自身学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特别是年轻干部既要认清危害,又要敢于斗争,牢牢扣好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风纪扣”,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牢守初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的发生,反映出一些党员干部背离初心、忘记宗旨。牢守初心,要落实在思想上,坚定不移,昂首信眉,群众冷暖记心间;要表现在言论上,实事求是,言而有信,平易近人恤民情;要贯彻在行动上,不改本色,善作善成,躬身为民谋福祉。

担当作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的发生,反映出一些党员干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强化担当作为,要苦干实干,尽职尽责,积极主动地做好各项工作;要“抬头看路”,对世情国情党情形成清醒认识;要不计个人得失,敢于挑重担、打硬仗,常怀为民奉献之心干事创业。

加强学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的发生,反映出一些党员干部能力不足、本领恐慌。广大党员干部要学深悟透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履职尽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向实践和xx人民群众学习,在实干中学习,在行动中学习,不断汲取人民群众经验智慧。

扎根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的发生,反映出一些党员干部脱离实际、坐而论道。党员干部必须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必须扎根群众,深入调研,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须敢于求变,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更新观念、改进工作方法。

2024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题交流发言材料10

机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范治理研究

总书记在“x”重要讲话中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积习难改,已成为阻碍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严重问题。党政机关是党和政府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窗口,其工作作风和服务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国家制度和治理能力的认可程度。能否有效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事关党和国家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成果巩固拓展。

一、机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及危害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往往相伴而生、成对出现。形式主义其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而官僚主义则是封建官本位思想作祟,权力观扭曲。两者典型的表现是脱离实际、务虚不务实。形式主义是滋生官僚主义的沃土,官僚主义是形式主义存在的根源。

一是担当作为意识不强。形式主义者好装点门面,做表面文章,会导致下级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而官僚主义者则好摆官架子,会导致下级把心思放在吹捧迎合上,对待工作不上手、不上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就必然导致党风不正、作风浮躁,干事创业氛围缺失,滋生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甚至乱作为、假作为等问题,让一些党员干部不重实效重包装,缺乏实干担当意识,“取舍裁剪”搞变通、打折扣,对涉及群众利益问题听之任之、拖沓敷衍,机关“门好进”、干部“脸好看”,但还是“事难办”。

二是懒政怠政问题突出。党政机关在工作中处于给基层指方向、定措施、作决策的位置,但有的领导干部疏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调研,坐在办公室“拍脑袋”定政策、作决策,致使一些工作安排脱离实际,得不到很好落地;有的一方面反对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一方面又习惯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一“会”了之、一“方案”了之,将责任层层转移;有的一方面要求督查检查、考核评比不以台账留痕作依据,一方面又以是否做了台账、留了痕来取代工作落实成效,对工作不深入研究、对基层不深入指导,致使下级也通过搞“文山会海”应付了事,以形式主义对待上级官僚主义,最终该解决的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该落实的政策得不到很好落实,既贻误工作又浪费行政资源。

三是空泛表态问题易发。推动工作落实、政策落地、事业进步,都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敢于决策、敢于表态、敢于拍板。一定程度上,这能更好地压实工作责任,激发干部精气神,更好地保障工作落实。但工作中,一些机关领导干部对待上级搞逢场作戏的空表态,口号喊得震天响、工作推进静悄悄;对待下级搞空头支票式的虚激励,关怀的话说得顺溜溜、兑现落实无下文,开始的时候还能获得上级认可和下级支持,工作看起来搞得“欣欣向荣”,但长此以往,就会透支群众信任,在污染地方政治生态的同时,更挫伤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者的积极性。

四是培养干部意识欠缺。作为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应具备识才慧眼、用才气魄、爱才感情、聚才方法,为党的事业健康发展培养更多有用之才。但现实中,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没把心思放在干部培养上,认为干部培养是组织部门的事。平时常用“我在上级领导面前推荐过你”“我向组织上帮你提出过”等来激发和调动干部干工作的动力,让一些干部珍视“机会”、加班加点,不断加码各种责任。但真在干部提拔、职务晋升等重要关键期,对这些干部往往只“提”不“拔”,让这些干部寒心,于地方政治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百姓群众福祉等有害无利。

五是斗争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者往往都是把个人利益凌驾于群众利益、集体利益之上,把主要精力放在搞个人包装、邀功请赏上,在工作上不愿钻研、不抓深入、不抓具体,乐于做表面文章,不解决实际问题,斗争精神不足、斗争本领不强。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这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大多信奉“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信条,不愿意“冒风险”帮群众谋利、为发展尽力,面对工作中的风险挑战“绕着走”,缺乏面对新问题、新挑战的勇气,对新事物怀疑抵触,凭老经验办事,严重影响了工作的落实效率和质量。

二、机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形成诱因

从党员干部主观方面讲:一是党性修养锤炼不够。理想信念一旦滑坡,作风就会松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便随之而来。工作中,一些党员干部不重视思想理论武装,认为理论学习出不了生产力,追求实绩而轻视学习,忽视了思想的先导性作用,对学习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浅尝辄止,没有往心里走、实里走。正因为党性修养浸润不深、政治理论滋养不够,导致在抓工作落实上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不强,价值观、政绩观出现偏差,催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二是宗旨意识涵养不高。工作中,有的党员干部没有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感情上远离群众、工作上脱离实际,漠视群众冷暖,习惯在办公室听汇报、通过电话和工作群下任务;有的工作不用心,在位不在状态,哄骗上级、糊弄群众;有的方法简单,生硬对待群众。宗旨意识缺失,导致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不从群众利益出发,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三是干事能力本领不强。工作能力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先决条件。一些领导干部缺乏与之相配的素质能力,面对复杂的工作环境和挑战,没有破题的工作措施和技巧方法,去搞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看似都在干事,实则劳而无功。一些年轻干部走出校门直接进入机关,虽有较扎实的文化知识,但缺少基层实践的阅历、缺少对人民群众的感情、缺少攻坚克难的韧劲,工作中遇到难题往往拿不出办法、想不出思路,以致出现推工作、躲工作的现象。

从工作环境客观因素讲:一是关怀激励机制不健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度、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期望得到全面的发展,党员干部也不例外。当前,一些地方党员干部关怀激励机制不健全,存在物质激励难突破、职级提升职数有限、精神关爱载体缺失、容错纠错标准难界定等问题。一些单位对干部政治上激励不多、工作上支持不大、生活上关心不够,导致一些党员干部产生消极挫败情绪,工作变得不作为,满足于搞形式主义,敷衍了事。二是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工作中,现有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难于个性定制,而群众监管、媒体监管的作用发挥又不够充分,难以考准考实干部作风和工作成效,进而滋生“庸官能混,懒官能撑”的土壤。现行考核评价机制下,依然存在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情况,抑制了实干者、吃苦者、担当者的积极性。三是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隐蔽性较强,给调查、取证、定性带来较大难度。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还存在监督不到位、纠治不到位、通报曝光不到位、跟踪问效不到位等问题。

三、机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防治路径

无论是只想当官不想干事的官僚主义者,还是重形式轻实效的形式主义者,共同点都是不担当、不作为。因此,持续推动党员干部务实作为、实干担当是根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点和关键所在。

(一)做实机关党建,锤炼党性引领干部担当作为

一是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把政治理论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把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日常学习重要内容、作为党校干部培训必修课、作为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用新思想洗涤头脑,让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优秀品质,从思想上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土壤。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实效,推动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政德观,把工作做细、做实、做优。

二是加强机关支部建设。推进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着力整治机关党建“灯下黑”问题,厘清党组(党委)、机关党委、党支部工作职责,拟定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工作清单,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精心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过好政治生日,把党员教育管理融入生活、融入日常,增强党员政治身份认同,时刻不忘初心使命,永葆干事创业激情。加强模范机关建设,强化机关作风、提升服务效率。

三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党员领导干部要以严的要求、严的标准、严的措施带头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制度,践行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修正行为。既要充分发扬民主,又要实现集中统一,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有效杜绝“一言堂”“家长制”官僚主义作风。

(二)拓宽培养路径,提升能力推进干部担当作为

一是注重实践历练丰富阅历。干部培养坚持重心下移,注重多岗位锻炼、基层墩苗磨练、中心工作锤炼、必要台阶历练相结合,有计划地安排优秀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走出机关,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复杂环境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在一线实践锻炼中升华为民情怀、培养道德情操、丰富工作经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

二是强化专业训练提升本领。紧扣时代发展主题,坚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与发展大局同频共振,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转型发展等任务,分级分类抓好新知识、新技能培训,解决好党员干部因“能力不足不能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的问题。健全训前教学需求调研、训中教学实践安排、训后跟踪反馈机制,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实践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到一线”,确保教育培训成效。

三是搭建锻炼平台拓宽格局。让干部在“走出去、沉下去、融进去”中提升能力,把有培养潜力的优秀干部选派到上级部门挂职锻炼,开拓宏观视野,提高大局意识,增强协调能力;组织一批机关干部下到基层挂职,让其熟悉基层情况、了解民生疾苦,补齐群众工作这一课,厚植为民情怀。

(三)优化管理方式,考核奖惩推动干部担当作为

一是以关怀激励推动担当作为。着力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将选拔、关爱、宽容、调整干部贯通起来,构建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完备链条,做到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健全并认真落实好容错纠错机制,建立健全由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等单位相协同的容错裁定联席机制,对容错事项进行调查核实和界定判定,客观分析干部在改革创新、克难攻坚领域的工作失误,让容错免责“容”得精准、“纠”得严实,让干部打消顾虑、轻装上阵、放心干事。

二是以严管约束倒逼担当作为。提高干部监督管理精准度,聚焦党员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建立“一人一档”实绩清单,健全“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工作机制,注重对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情况分析研判,加强风险防范预警,确保管在关键时、管在关键处、管住关键人。

三是以考核评价促进担当作为。健全完善考核方式,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运用干部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任期考核等方式,畅通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媒体监督渠道,考准考实政治素质、工作作风、工作实绩,为党员干部精准“画像”,以考核传导压力、凝聚动力、激发活力。突出结果导向,坚持考用结合,将考核结果与职务变动、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挂钩,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畅通干部“能上能下”的通道,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四)健全工作机制,制度保障促进干部担当作为

一是健全首问负责制度。明确机关第一个经手群众来访、上级来件、同级来函等人员为首问责任人。围绕机关工作职责,明确首问责任人工作职责、工作标准、时限要求等,以严格的责任制促落实,确保首问责任人在工作中做到热情周到接访、快捷准确办理、及时办结反馈。强化过程监管,在反馈办结事项时,由来访者对首问责任人工作质效进行评定,对作风粗暴、态度恶劣的严肃批评;对群众口碑好、评价度高的党员干部优先选拔任用,用首问负责制吹走机关工作作风中的雾霾。

二是健全跟踪管理制度。聚焦群众诉求和机关业务工作,分类建立台账,逐项明确目标要求、进度时序和完成时限,精准研判制定工作举措,对工作台账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做到岗位责任具体化、责任链条无缝化,防止工作责任悬空、断档、缺位。建立工作推进情况适时反馈机制,通过归口反馈、逐级反馈等形式,纵向、横向反馈工作推进情况,确保责任人、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各方信息畅通、沟通及时、处理有序。同时,针对工作推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好工作调度机制,及时调度、研究解决,确保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成效,从工作过程中消除形式主义存在根源。

三是健全定期通报制度。以干部职工会、党委(党组)扩大会等形式,定期汇总通报重点工作完成进度、工作亮点、存在问题等情况,通过横向比较、互比互看,更好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让不作为、慢作为干部“红红脸”,主动把工作抓起来。对没有按照要求和时间节点完成任务的,限期整改到位;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中整治,切实提升抓落实水平,在高质量推动工作落实中消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的根源。

(五)优化工作环境,营造氛围带动干部担当作为

一是领导干部以上率下带动担当。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一方面,各级纪委和组织部门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管,动态分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最新形态,对工作不担当、不作为的领导干部严肃问责。加强对身边典型案例剖析,以案明纪、以案示法,让党员干部在反思中警醒,不断修正政绩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好“头雁效应”,带头转变作风,列出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负面清单,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党员干部作风转变。

二是知人善任增强动力带动担当。对在吃劲岗位上充分历练的好苗子,为其搭建“必经台阶”,让其扎实历练、经受摔打,练就实功、增强本领。对已经看准、相对成熟的干部,大胆使用,实现人和事高度统一,树立实干实绩鲜明导向,营造浓厚干事创业氛围,带动更多党员干部竞相担当、竞相作为。

三是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带动担当。聚焦模范机关建设,倡导风清气正机关文化,构筑新时代党政机关精神文化高地,消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封建官场文化的遗毒和影响。把机关文化建设融入工作实践,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机关文化内核,充分发挥好机关群团组织的作用,以优秀健康的机关文化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带动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土壤。

2024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题交流发言材料11

从制度上根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并非新问题,而是使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党员干部苦不堪言、人民群众不可忍受的老问题。20xx年x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这是继确立20xx年为“基层减负年”之后,又一次要求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问题,要求党员干部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根源性和变异性,重点从源头和制度上根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这里,至少有x个依据:一是现实依据。近年来,我们党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面对的最大难题不再是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难题,而是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否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要求。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很大的国家。总书记强调:“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要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入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净化党员干部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使党员干部在工作八小时内严于律己、八小时之外作好表率。二是文件依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置于首位,提出了包括“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在内的xx个制度优势,强调“坚决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大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文件表明,要发挥党的制度优势,就必须根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根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关键也在于充分发挥党的制度作用。三是学理依据。针对党的制度建设在推动党的作风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学术界已达成共识,但基于“中国之治”的理论视角来研究根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为此,应结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有关要求,深入剖析党的制度建设与根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内在逻辑,探讨如何完善党的制度,发挥党的制度优势,探索根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实践路径。

二、从制度上根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原因

(一)党的作风建设规律契合党的制度要求

“作风制度化既是构建作风建设科学化体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实现作风建设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根本保障。”首先,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从近年来各级纪委监委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不强是逐渐走向消极腐败、贪赃枉法的重要原因。针对党员干部的党性问题,亟须以高标准、严要求的制度规范和整顿作风,才能有效遏制住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变异化和反复化。其次,要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反弹。姚桓教授指出作风建设存在“两条抛物线”现象,即“活动经历开始发动、后来高潮、然后回落这样一条抛物线;还有一条抛物线是群众的心理,从希望、振奋到失望,过了这个活动,又回到原来的地方。”这种周期律难题需要刚性的制度约束,对已解决的问题绷紧不可松懈的神经,重在制度落实与成果巩固;对存在的难题,重在制度完善与监督检查。如,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中国共产党章程》与《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的相关要求凝练为纪律,尤其是对热衷表面浮夸与舆论造势、以文件落实文件、只表态不落实等作风问题作出处分的规定,更有力度。最后,脱离群众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核心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表态多、行动少的“走过场”。针对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作风问题,必须依据科学的、严密的组织考评,提供有效的制度依据来治理。如,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拖沓敷衍、推诿扯皮”列入被问责范围,为解决脱离群众问题立规明矩,将制度的标尺转化为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戒尺。

(二)根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离不开制度保障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思想问题,在纠正党员干部的思想错误过程中,不能忽略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并非是对党规党纪不知情,而是明知故犯。进一步说,不是单纯思想层面的认识不清,而是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滑丝”,甚至一些领导干部将整治作风问题的任务视为一场“雷阵雨”。另一个是,并非力戒作风问题的工作方法不具科学性、针对性,而是一些党员干部以有规不依的态度挑战八项规定的严肃性,以有令不行的行为对抗党中央的权威,以有禁不止的方式进行官官相护。显而易见,对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内在病根不能只是简单的蜻蜓点水式宣传引导、走秀式联系群众,而是需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彻底从根源上清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再一次表明了作风问题离不开党规党纪的制度保障。针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问题,总书记指出:“思想教育要结合落实制度规定来进行,抓住主要矛盾,不搞空对空。要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这为根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方法指导。无论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均要求将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与制度规范紧密结合起来。

(三)消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影响必须依靠制度

“党内政治生态”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关键词,经历了从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到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的“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再到《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的“把营造政治生态建设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的角色定位,旗帜鲜明地确立了净化政治生态是根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举措。从逻辑上讲,良好的政治生态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新动能,促进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面对党的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和党群干群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高度重视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严肃查处领导干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以建章立制为全面从严治党固本培元,这正应了“铲除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根本上要靠法规制度”的论断。正因为我们党充分重视制度对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保障作用,以零容忍的态度重拳反腐,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才使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得以显现。

三、完善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制度机制

(一)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筑牢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

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跟我们党的初心情怀、使命担当、革命精神是根本对立的。首先,要建立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学习教育制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动态化的前进过程,是科学理论指导新实践与实践中总结新经验相统一的过程,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它为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奋进实践提供了思想指导。要实现对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离不开全方位、全员化、全过程的学习教育制度体系。其次,要将守住初心、担当使命作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追求这一价值目标的长期课题、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这一任务的永恒课题、广大党员干部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的终身课题。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价值信仰建立在初心与使命同在的行动中,明确将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谋求幸福的行动作为考核标准,从而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牢固的公仆意识滋养初心,以无畏的担当精神、真挚的人民情怀践行使命。再次,要建立日常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制度,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四个自信”。党中央反复强调的“四个自信”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世界形势与中国发展大势,形成以理性自觉、行动自觉为基底的自信。为此,要借助党史等历史教育平台,提升党员干部的问题意识、舆情分析与鉴别能力,从而增强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抵抗力。最后,要建立守初心、践使命的工作考量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考核理想信念的办法自然不同于革命战争年代。若将其转化为党员干部年终考评指标,由定性考量转化为定量考核,赋予更多实用的量化参数,更加精确地考察党员干部将理想信念转化为使命担当的工作表现。

(二)健全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制定了关于廉洁自律、党内监督问责、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系列的准则、条例及规定,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尤其是要求“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领导层组成人员必须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并将其作为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抓好“关键少数”是为了以领导干部这个关键点带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局面,建立日常考察、严管厚爱的选人用人机制,为党和国家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针对日常考察方式,既要看到工作“八小时内”与纪检监察、组织、政法等相关部门掌握的情况,又要看到工作“八小时外”的政治表现、党支部和街道社区的群众意见。针对严管与厚爱的关系,不能仅仅关注和关心上级领导干部,也需要关心和慰问基层干部。为了杜绝顾虑增多、动力减弱等情况发生,亟须建立和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党员干部为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进行改革创新而发生的失误和错误,切实为有理想、有血性、有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就是一个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文件,营造了努力担当、包容失败的制度文化。

(三)完善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党的作风关乎党的形象和前途,其基础是党内政治生活。顶层设计已经建好,各级党组织应该按照工作实际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党内政治生活制度。首先,要增强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建设的能力。各级党组织应依据时代方位和历史坐标,构建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健全完善“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由学习与遵守制度的理论要求转变为运用与建设制度的实践能力。其次,领导干部要发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践行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的作用。再好的制度体系,如果仅仅停留在顶层设计而不重视行动执行,就会产生只表态不行动的错误倾向。领导干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反对弄虚作假、结党营私、个人主义等问题,主动站在防止“破窗效应”的前线,切实发挥好开展廉洁公正的党内政治生活的示范和表率作用。最后,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指导地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会贯通,提高党员干部的人文素养,引导其追求美好崇高的人生境界,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压缩党员干部消极腐败现象的生存空间和滋生土壤,营造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以推进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

(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与对待实干型党员干部应采取严管厚爱措施不同,对于那些为民办事不作为、人命关天的事情慢作为、上级要求的事情假作为,尤其是严重危害党和人民事业的作风问题,应依法问责、追责。一方面,要抓住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对调查到的履职情况和收集到的信访情况做到不漏一件、不放一人,竭力实践和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着力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震慑警示效应,唤醒和激发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另一方面,要坚决执行党员干部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针对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的行为,要综合运用约谈诫勉、通报批评、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方式,追究其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加强党员干部对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尤其是党章和党内法规的学思践悟,避免党员领导干部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杜绝追责过程中“放空炮”“从轻发落”“法不责众”等形式主义行为,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坚决维护制度规定的严肃性和彻底性。当然,追责问责并非目的,而是为了确保党员干部守住初心、尽职尽责。建立、健全和完善制度体系的目的是划出一条任何党员干部都不能触碰的“制度红线”,赋予党员干部心中一把“为官戒尺”。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