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教学心得体会简短(优秀11篇)

教学心得体会简短(优秀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12 12:41:53
教学心得体会简短(优秀11篇)
    小编:zdfb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提高自我认知。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偶等,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教学心得体会简短篇一

9月30日上午,我镇组织全镇语文教师观摩“问题教学背景下的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活动,活动以二年级的《坐井观天》和五年级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两节语文课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探讨案例,重点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这次活动为我们语文教师优质高效的课堂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指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对课文提出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解决疑难问题。”这就意味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帮助并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创造疑问,在疑问中体会课文深层次的内涵。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本课的教学突破点是重点词汇,而最终目的是理解寓意。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蔡兆琼老师从无边无际,大话,笑,着手进入对文本的分析,重点从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中,分析二者的特点,实现本文寓意的理解。注重学生自读自悟,由学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教学,透过学生的质疑、解疑,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用心性。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强的文章。

1、张艳艳老师在本文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朗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进入文中情景。课堂上张老师始终强调朗读训练,以读促思,读中感悟。通过反诘,引导联想,多种形式的读等一系列方式感情朗读父亲努力拯救儿子的过程,在对语言文字的准确细腻,深入的把握中获得准确,细腻深入的体验,增强语感。教师非常动情,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作为“引语”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在层层推进中强化感受,促使感知转化为深刻的感悟。张老师细细分析,巧妙整合,紧抓题目中的“父”与“子”。通过创设情景,对比阅读和感情朗读使学生感悟到: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这都是因为爱。在这节课中,张老师让学生想象,在漫长的38小时里,阿曼达在漆黑的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这些环节的设计,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训练点,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句意,并在美好,情感的体验中得到人文熏陶。学生积累了语言,内化了语言,并灵活的运用了语言,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积累用运的能力,获得了扎扎实实的发展。

2、化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教学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活动,我们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才能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心得体会简短篇二

忙碌的人总觉得时间勿勿而过,空闲的人总觉得时间走得很慢,回顾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有苦也有乐,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得到了必需知识的修养,得到了素质的提高。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积累经验,对本期的数学教学工作特总结如下述。

每一节课都是经过认真构思和计划的。作为一名育人工作者,我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所以本人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适当的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学到有些书本没有提及到但是又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某些以前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稳固就适当及时进行补充复习,让学生重新回忆已学知识同时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的知识拓展学习。考虑教法,根据不同的知识特点用不同的方法把已掌握的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为了更形象的教学,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比赛的形式来上课。让学生多动手,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引出结论,在教学里让学生思考发现规律和引出结论。为了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我常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他们喜欢比赛,我就抓住这个特点,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一起比赛,上新课时比赛看看哪个组最快发现规律和结论,练习课就比赛看看哪组的同学最快全部做完而且是又快又准确。平时上课都尽量能穿插和该节学习内容有关的小活动。比如该班学生的反应比较慢,口算能力比较差,为此本人专门制作了大量的口算卡片,每天上课之前都抽几分钟抢答。而这些小活动也使学生热情高涨,不知不觉的喜欢上数学了。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课堂上,提倡动静相宜,动时,积极热烈,敢于动手操作、乐于参与实践活动,畅所欲言。如我们讲授画角时,让他们亲自动手,同桌结合掌握画角的过程,注意事项;静时,暝思苦想,勤于思考。另外,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作为教师,我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跟学生说话,倾听学生的心声,按学生之所需,抛砖引玉,为在知识海洋里前行的学生指明方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每上完一节课都会进行自我检讨,力求不断的提高自我教学质量。比如上几何知识的课我总要准备很多资料,制作相关的图片,以让学生能形象的理解几何概念,但是还是发现我们班的学生对几何的知识非常的不敏感,本人也经常给他们补习几何知识,可是还是发现有部分学生连低年级学过的"直角等于多少度"这样的问题都回答不出来。我也想,这方面除了学生本身的问题之外,我觉得我也该找更好的方法去让学生理解抽象的几何问题。

教学心得体会简短篇三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面对如何教好学生,如何胜任这份使命?我深感责任之重大。通过江校几次培训之后,我觉得,要上好课就应该做好备课常规、上课常规、作业布置与批改常规、评价常规,只有做好各项常规后,才能更好的胜任语文教师这个岗位。让我最有深刻感受的是备课常规和上课常规。

在备课时,要先制定教学计划,认真研究课文,根据大纲、编者意图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去追踪作者的思路,与作者产生共鸣。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赖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

其次就是设计好教学过程。我认为,在制定教学过程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考虑学生学习的心理逻辑,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课文学语文。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根据学情确定重点指导内容,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特别是根据学习活动和过程和需要,合理安排课内外作业,并及时做好教学反思。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这堂课将会是一节非常不错的课。

语文教学有人说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上课常规中,我更加体会到了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我认为,首先应抓好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为它是理解文章中心意思和写作特色的基本途径。语文教学不但是为了读,而且是为了应用,但读是基础。由此可见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为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同时阅读教学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所以作为语文老师,我一定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课堂结构。同时《x市小学语文教学常规实施要求(试行)》中的作业布置与批改常规,评价常规,同样都要做好。

总而言之,课前,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课上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能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单项检测,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教学心得体会简短篇四

作为教师应认识到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学生的主动参与需要教师创设相应的条件,因此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努力使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具有一种较大的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中,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潜力得到开发,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定的教育行为总是受一定的教育思想影响和支配的。要真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教师就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师生通过教与学的活动所要实现的学生行为的变化,是师生共同活动的指向,它对整个教学过程有导向、激励、评价和调控的功能。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树立现代化的教学观。

a、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是有自己个性、爱好的活生生的人,都需要尊重、信任和关怀。

b、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虽然存在差异但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好与差,他们需要的是关心和指导。

c、要相信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d、教学过程是一种活动,学生在其中是真正的主人。

2、目标激励是在教学开始或教学某一阶段的开始,明确学习的具体目标,激发学生学习需要,以便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教学目标设计必须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整体地、有层次地确定准确、具体、全面、适度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分层参与,共同提高。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愉快”因此,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小学教学本身存在着一些有趣的规律和现象,这正是数学的魅力。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因素,设计出让学生置身于其中的教学程序,从而在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师的激发下,都会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探求新知的活动中去。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学习。

人类学习过程归根结底是自己的内部活动,学生也是这样,旁人是无法代替的。所以,参与是学生心理的需要,是认知发展的需要,也是主动探索知识,成为二十一世纪创新人才的需要。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推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由于英语知识本身具有复杂性,又相对的枯燥无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特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好奇心,激发主动参与的兴趣,把学生引入所提问题的情境中,使他们跃跃欲试。问题的设计要做到既能激发积极性,又能起到教学活动指挥棒作用,每个问题都应该明了、确切,能启迪智慧,发现规律,学会知识,体现出教师引路,学生探索。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要求学生们在2—6人组成的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通过充分的课堂交往,营造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不仅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尤其是对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来说,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全体学生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某一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一方面差的学生。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3、精选课堂练习,提高学习效率。

实践证明,盲目的过多练习是不科学的,它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反而,由于大量机械性的练习题目,学生的思维会变得呆滞,加上那么多的作业,挤掉了他们那么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休息时间,阻碍了他们思维的正常发展,使他们在学习上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编练习题,并有计划地让学生练习,力求精而少,练在点子上,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主动学生。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地思考、探索、实践总结。

教学心得体会简短篇五

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学习上开始面临较大的压力,数学的学习更是与小学完全不同,一节课听不懂,一节课没跟上,就很有可能对后面的学习产生影响,因为初中课程相对紧,不像小学,能有较多时间一直重复某些问题,因此在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方面,需要教师进行有效性的指导,这对学生后面三年的数学学习,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就这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主要针对初一学生)。

学生在小学基本没有预习的习惯,课程的深入需要他们学会预习,但预习不是简单的浏览一遍课文内容,在进行预习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了解教材的内容;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学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然后学会带着问题来听课,也就是一节课的内容学生要学两遍。

初中生往往对课程增多以及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常会发生顾此失彼、精力分散的现象,从而导致听课效率明显下降。因此,重视听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听,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做到:

(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

(2)听新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

(3)听懂重点难点分析。

(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5)听好课后小结。从而尽量提高听课效率,争取由“听”变为“会听”。

学生刚从小学升到初中,对老师的依赖性还比较强,遇到问题不懂自己去想,因此会出现回去作为思考的问题不当作作业,反正老师也查不到,课堂上更是,碰到稍难的题目基本班上鸦雀无声。对此,老师就得善于鼓励,善于引导,使学生会从问题情境出发,来开展探索式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盘根究底的思考习惯,这当然得有耐心,不是一天两天能培养得出来的;另外,数学问题比较活,开展变式训练也很重要,因此得慢慢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善思。还有就是,可以在教学中多叫几位学生进行不同方法的解题,用方法的优劣有时也可对学生的分析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可以学会反思。而教师也可特意在课堂上多留一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知识的转折处、问题的疑难处、矛盾的解决处、真理的探索处进行思考,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初中的知识内容多而繁,类似点较多,学生记忆起来有时会比较困难,或者有时记住的东西很快就会忘记,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相对少,这永远不能满足初中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得重视对学生的记忆方法指导。在教学中,有时就得适当总结得出自己的一些“土”办法,就是编一些好记的话,如对称问题,总结为:x轴对称x不变,y轴对称y不变,原点对称都变;又如,x轴上的点有x没y,故纵坐标为零,y轴上的点有y没x,故横坐标为零等,特别有利于学生的记忆,琅琅上口,碰到有关问题,用上口诀基本可以自行解决。

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大部分的学生还不敢来请教老师,大都是同学之间解决,因而会出现作业不会,借来同学的作业进行“参考”,最后却变相为“抄”,因为反正是懂了,做法还不都一样。但是问老师,就完全不同了,老师可以教给他们解题思路,引导他们看出自己作业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才会有进步。因此学会问问题很重要,千万不要把自己憋着,让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否则一定会导致知识的不连贯,从而使成绩下降。

现在的学生自觉性还不够,对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很多都是应付,只是完成而已,为了交作业而做作业,不管质量如何,给家长的交待也是“作业做完了”,因此哪天若没作业,他们就会高呼万岁。鉴于这种情况的发生,去进行必要的复习更不用说了。如此,老师应该指导学生每天做好课堂笔记,做作业前先认真阅读教材,结合课程的重难点,回忆老师上课时讲授的知识和方法,以及必要的公式、定理,然后再去独立完成作业,并尽量注意解题的规范、条理的清晰。特别初中一年级学生,学了几何后,对几何语言的运用还不是很熟练,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的转化很不到位,正确的推理也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加强,常会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这很正常,但需引导,入门以后,学生将会觉得很轻松。还有就是各种考试的复习,主要得教学生看书看笔记看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看做过的练习,熟悉课本知识的重难点,会自己进行归纳和总结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然后做些适当的各类型的习题,并及时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达到知识间的相互转化相互联系。

曾在学习中,深深地记得这样一句话“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也曾在书中看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类似的标语。带着这样的目标和骄傲,我开始了我的教师实习,两个月的时间里,教育理论一点点转化为教学实践,渐渐地也尝试了面对面的教学。尽管生涩,但在慢慢地的成熟之中,让我的实习生活充满了未知、惊喜、快乐,当然也少不了挫折和困难的存在。

出国留学第二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出国留学校育人环境幽雅,绿树成荫,四季常青。建有两栋教学楼,两栋宿舍楼一栋办公楼和能同时容纳600余人就餐的国家b级标准学生餐厅。学校建有校园远程教育接收系统,微波接收系统,光纤上网系统和班班通网络系统,学校还拥有现代化的校园教育网络,八个多媒体教室、两个计算机教室、标准的双套实验室、音体美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施。图书室藏书达六万余册。现在的二中已经成为众多学子带着圆梦情结抒写人生传奇的神圣殿堂。我校现有教职工114人,其中专任教师100名,高级教师14人,一级教师78人,国家级优秀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38名,市级师德标兵10名,形成了一支德才兼备,素质全面,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校长寄语;二中秉承“厚德博学,和谐发展”的治学理念,严谨治学,精细管理,贯彻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自主和谐,强化养成教育,实行开放式教学,力争让每位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生存,坚持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育人原则,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高素质的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化人才为目标。

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了解小学教育教学实际,懂得教育与认识规律,学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手段,把知识形态转变为教育形态,把教学理论一点点转化为教学实践,模拟教学变为面对面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实践教学工作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为今后为人师表打下基础。

我的实习内容包括见习、备课、授课及班级管理四项内容。其中见习时要做。

好听课记录;备课时要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写出详细的教案;在班级管理中应积极与指导班主任老师配合,学习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并根据班级上所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主题班会的开展。

担任班主任工作是对自己管理学生能力的一个体现。在班主任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且处理班级事务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对于这个新班级的管理,每一件小事都要细致入微,时刻叮嘱着什么事该怎么做。

在近一个月与学生的交流接触中,使我认识到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工作实质上是一个与学生实行心理沟通的过程,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有的放矢,方法得当,才能达到教师对学生成长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对教师工作给予配合支持的目的,从而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当把教学理论一点点转化为教学实践,模拟教学变为面对面教学的时候,自己深深地体会到“做一名教师很容易,做好一名教师却非常的不容易。”要想真正上好一节课,必须经过多次的思考与反复修改教案,更有甚者还要经过多次试讲才能走上讲台,正如一句名言所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经过多次听正式教师的课以后,自己也尝试着上了一节练习课,我觉得站在讲台上真正面对学生们进行授课与以往我们在教材讲授课上的试讲有着巨大的差异,由于以往我们试讲的对象是我们自己班上的同学或老师,所以我们的思维中并没有那种简化细致讲解的概念,一节课的内容通常只花二十多分钟就能讲完了,而如今在真正的课堂上,指导教师们围绕一个小知识点就能讲十多分钟甚至二十多分钟,记得第一次听完课我特震撼,突然觉得之前的试讲真是太糟糕了,完全不了解这些学生的思维方式,在真正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们时才发现自己的应变能力很差,课堂中学生们有许多的反馈,既要解答他们反馈的疑问,又得按照自己的思路清晰的讲解完今天的知识点,这确实是件困难的事情。终于体会到了“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的含义,坚定了我以后努力的方向和想要到达的目标。

教学心得体会简短篇六

20xx年10月25日,暖阳高照,微风习习。我有幸能到石麟小学参加教学下乡--《专家名师课堂教学引领活动》。通过这次的《专家名师课堂教学引领活动》我收获颇多。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也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以前进的方向。

听完两位位老师的精品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

袁齐泽老师在教学《画家与牧童》时,她先以文中的两个主人公著名的画家和不知名的小牧童引出下文。又以一组同学的生动形象的接读课文展开,别有韵味,受到了大家的赞赏。并指导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为学生的读打好了扎实的基础。激发了学生的无限乐趣。整节课在袁齐泽老师优美生动的语言中层层展开,使听者回味无穷。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两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例如袁齐泽老师教授《画家与牧童》时,通过课件的设计,精彩的品读,引发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了精彩的画家与牧童的小故事。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袁齐泽老师和万清老师的课堂设计。配乐读,让学生深情并茂的体会课文。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爱的精神,层次非常清晰。

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例如袁齐泽老师就在教学中穿插了几个学习字词的好方法,让以后孩子们遇到相似的词语时能快速的理解其意思。老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拖长腔的发音,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字音要读准的习惯。还有的老师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前准备好笔,做好批注,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两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老师运用“你真聪明孩子,你真棒、你的眼睛已经告诉我答案了”等来鼓励学生。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通过此次活动,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多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反省和领悟情感。这些能力的习得需要语文老师去教,去想方设法的教,多种形式,但要求实效。新课程实施后,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看,要求教师要专业化发展,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结构,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训练,特别是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学习,我应该阅读更多的书,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充实自己,更努力地钻研教学这门学问。

而且应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教学心得体会简短篇七

作为习作的起步,低年级作文教学应从写作开始,让他们养成能写好一句话的习惯,逐渐地,对写作产生兴趣后,可结合生活实际,用学到的词语说一句通顺的话,这样坚持着,对以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有很大帮助,也为学生的写作打下较好的表达基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提出:“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说话的经验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启示。”他认为:嘴里说的是一串包含着种种意思的声音,笔下写的是一串串包含种种意思的文字,那些文字就代表说话时候的那些声音。

在低年级,口语交际是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要利用这一优势,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写一句或几句完整的话。因为有了对话的基础,学生比较容易下笔,写出来的内容自然比较丰富,句子比较完整、通顺。比如“向你介绍我家”主题口语交际,在对话交流后,教师让学生写作,多数学生能围绕主题,从家居、成员、特点各方面写作,某种程度是课堂口语教学发言的再现。

低年级学生习作以写句和写作为主。写作,不仅要求学能写流利、通顺、正确,还要求学生能使用一些句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和理解。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在一二年级学生写作的起步阶段,认真在教学中挖掘典型的句式,对学生进行句式训练,提高学生的句式运用水平,学会用一些不同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和理解。主要用两种情况,一是句型模拟训练。比如学习到疑问句、感叹句、因为——所以句式、连词成句等,让学生练说仿写。二是词语仿写运用。教材中蕴藏着大量的好词、好句为学生积累语言提供了方便条件,如:aab式、abab式、aabb式等,不失时机的让学生进行填空训练。大量的句式训练为学生写句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写作质量的好坏,与教师的指导紧密相关。对于低年级学生生活经验不多、知识视野不丰富的背景、表达水平处于起步阶段的现实,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从有利于学生形象感知的`情况入手,创造积极条件,指导学生写作。借助实物演示,引导学生写作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像我经常带着水果,玩具、卡片,来让学生看一看、拿一拿、评一评、尝一尝,由于有了直观的凭借,学生感到有话可说。这样的题材贴近了学生生活,学生比较容易下笔。如一次上课,我带来了一条香蕉,在课堂上演示,分成不同姿势让学生写写像什么。交流的时候,体现在学生笔下的香蕉,有的写像挂在天上的月亮,有的写跟小船的样子差不多,有的写像弯弯的豆角。就这样,学生兴趣来了,产生了欲罢不能的感觉。

教学心得体会简短篇八

通过网上观看课改地区优秀教学视频和有关“教学理论—课堂结构”的多篇论文阅读,对“先学后讲,分层训练,跟踪指导”的课堂模式有感如下:

1、先学后教,分层训练,跟踪指导的课堂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但也有专家和很多老师提出学案在给学生学习带来辅助的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甚至限制了老师的思维,束缚了师生的手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由教教材变成了教学案,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2、多媒体辅助的同时很多老师削弱了黑板的作用,忽视了教师板书和学生板演的作用。如要避免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黑板上只是板书课题,一节课下来除了让学生口头回答一些问题外,没有让一名学生上黑板进行板演。

3、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不能形式化,而要注重实效性。如有的老师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学生进行讨论时间太短,甚至不到1分钟,导致后续的汇报交流难以开展而无效;也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或实验只是灌以一个名称而已,尤其是实验探究只不过是学生按照步骤演示一下而已,实质并没有真正展开探究活动或探究实验。

1。备课方式上,加强集体备课。

平时总是说集体备课,可一直落实的不好,教师备课大多数自己的课自己备,把自己关在教研室里一人一本教材一本教参,自己讲的自己知道,可谓“关门教书”“闭门批改”。备课、上课主要凭自己的经验,备课内容、形式、方法没有多大的改进。新课程下备课就是教研,备课本身就是一种教研活动,从备课起就应该改革。教师的合作备课特别重要,靠集体的智慧可以大大提高备课质量。

2。注意营造民主开放鼓励个性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愉悦为中心教学。心理专家研究表明:愉快轻松的心境能使人心脑清醒,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力。反之,压抑的心情使人大脑受抑制,思维混乱,学习效率大减。如果教师上课精神焕发,充满激情,再会煽情,和学生特别亲近,循循善诱,激励鼓舞学生,学生就爱学、乐意学,课堂气氛就活跃,学生就敢想敢说,就有自信心,就有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呆板,教学效果不可能好。

3。尽量做到“三不”:学生自己能说出来的,老师不说;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不讲;学生自己能做的,老师不做。比如:小组讨论后老师代讲;学生实验了,老师说出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这都没有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人。

4。做到“三允许”:课堂中,不能总是设疑导思,设疑导思,那样只是把教师的导向作用发挥出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理解,产生不同的疑惑。老师除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问题外,更要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一允许学生有疑就问,大胆质疑,使学生认识到:不怕问题提得不好,就怕没问题。二允许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意识到:不怕见解错,就怕没见解。三让学生思考时允许邻近的学生之间商量,小声说话,商讨问题说话,课堂不叫乱。

5。适时评价:评价有考核、激励两重含义。既包括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理解、运用的程度,是充分肯定还是纠正学生的不足。又包括激励学生的情感发展,使学生有积极的心理体验。评价不是一味地表扬,即使学生答错了,老师还是找出优点评价,鼓动学生适时鼓掌,而且,一节课这种掌声不断,这不行。老师对该生积极回答问题的这种精神要激励表扬外,更主要应该评价他哪错了,为什么错,怎么改。

6、课后反思,集体研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改对课后的要求主要是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反思是反省、思考,具有研究性质。反思课堂效果,反思课前设计在本课的实际运用情况,反思师生双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改进等。课后及时反思,有利于我们对课前设计、课堂教学组织和实施等各方面的问题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有利于课后补救和后续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的改进等,是我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助推器。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会更加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教学心得体会简短篇九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学校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计算机将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电脑和网络将成为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兴趣的重要手段,使学生在探索性、创造性的活动中投入更多的精力,解决更广泛的问题。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条件为教学服务,已成必然和必要。网络教学中的专题网站整合模式在中小学的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带给学科教学无限生机。

我从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研工作十余年,空有理论,没有实践。为了既能指导教师的网络教学,又能亲自讲一节网络课,让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给教师们引路、示范。20xx年底,我讲了一节全国电视展示课,已获省级一等奖,并上报全国大赛组委会。本节初中化学网络整合课的课题是《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本科突出了以下特点:

是一节初中化学网络整合课,在计算机教室上课,有方便学生自主、分层、协作学习的专题网站课件和flash课件,供学生动手、动脑;把多媒体教室的一个大屏幕(多媒体课)变为每个学生可独立操作的小屏幕(网络探究课);网站的模板采用了河北远程教育网的网站结构,同时充分利用河北远程教育网的资源,并有大量的补充;专题网站课件和flash课件制作时就考虑到:既是方便教师操作的教件,同时又是方便学生学习的学件;巩固练习中的选择题课件,学生做完5个题之后,能够马上告之对几个,错几个,还可以重新测试,直到全做对为止,实在不会,可以寻求旁边同学或老师的帮助,利于学生自学、利于因材施教、利于分层教学、利于分组学习;学生预习中的判断题,3个小题,学生做完每一个题后,就能够实时显示正确或错误,随时更正;填空题方便学生输入,亲自动手;学生分组,组内协作、组间竞争。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从媒体设计思路到专题网站的设计制作和内部flash预习、巩固习题课件的设计制作都费了很多心思,力求做到围绕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在多年的视导教师教学工作中,发现教师有许多问题,在网络探究教学时还有许多不尽完美之处,值得教师们继续反思、探究。

1、脱离教学目标。

在网络探究教学中过多地关注媒体,忽视教育本位,必然造成“三不”,即重点不突出,难点不突破,关键抓不住,更会出现让专题网站牵着学生走,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设计专题网站应为教学目标服务,设计网站要完美。但有的专题网站内容多而杂,或少而无用,不能为教学目标服务。选入课堂没有精心遴选,有些材料根本与主题关系不大。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探究教学的出发点,在备课和教学时脱离利用专题网站实现教学目标这个中心。

听课中,常发现一些本末倒置的现象。即忽视教学目标,过多注重让学生浏览欣赏、阅读资料,而将教学目标、重点抛到一边。让大量的阅读资料占用学生宝贵的读书时间,以为让学生上网浏览,就是网络探究教学。一提到网络探究教学就不管什么课程,都在网上跃跃欲试,把专题网站当成万能的工具。因为无论从网络探究教学的特征上分析,还是从目前的实践上观察,网络探究教学在教学功能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2、没有以学生为主体。

虽然用的是现代技术,但教学中发现了与之不相协调的旧的观念。学生跟着专题网站走,有过去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牵着走变成了网站牵着走,表面上学生能有大量的时间自由浏览专题网站或上互联网,而没有参与学习过程和思考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以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灌输,而信息技术条件下,有的课是用网站或网络资源的灌输。比如:有的需通过语言去品位、去想象的内容,都由计算机直接呈现,学生就没有细读、思考和品味的空间和时间。因此以学生为主体,除了给上网的时间和空间,还要有教师的启发、指导,更要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做思维的主体。

3、忽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时局限于教师设计好的专题网站固有格式,课堂上学生收到束缚,学习的情绪调动不起来,很多教师就是让学生自己去看网站上老师提供的资料,且活动缺乏目的性和任务性,这种浏览学生没有兴趣,教学效果不会好。还有一部分教师对网站的设计缺乏互动的环节,专题网站以辅助教师教为主,不是以辅助学生学为主,对教学的把控比较死,学生的主体性体现的不够。专题网站缺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生机互动的环节设计。有时专题网站中的任务设计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目标都是相同的,会打消优秀生和困难生的学习兴趣。

4、忽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网络技术的使用干扰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品味,实践中发现,不少学生仅仅是对资源进行简单的收集、拷贝、粘贴,很少进行自己对学习内容的分析、整合和加工,更不用说做出有创造性的作品,忽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很多同学使用网络时只是走马观花,看看热闹,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不能让网络探究流于形式,应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和创造性来解决问题。

1、选择课题前一定要分析本课题是否有运用网络探究教学的必要性。

有些不适合网络探究的课,就不能生搬硬套,因此什么样的课选择网络探究教学非常重要,要重视分析运用网络探究教学的必要性。网络探究时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网络或专题网站搜集资源、浏览资料,分析、整理资源,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与能力培养有重要作用。网络探究教学要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为目标,网络探究教学形式新颖,但无论多么新颖的形式若不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就没有采用的必要。因此不同课程、不同教学内容要视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采用专题网站的网络探究模式进行教学。

使用网络探究教学,必须有它的必要性,不能只为了教学形式,认为上网就是网络课,浏览网页就是探究课。而忽视教学目标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中,要仔细分析教学内容是否有应用网络探究教学的必要性,是否能超越传统教学,发挥网络信息资源、网络技术的优势,并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发挥专题网站的功能,不能不加选择地将网络探究教学应用于所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2、突出学习目标。

运用网络探究教学,必须强调运用它的必要性,这是第一位的。第二位的要求专题学习网站及网络探究教学一定要为教学目标服务,使学生的能力和信息素养沿着正确的轨道生动活泼地获得充分的发展。网络探究教学时要在专题网站的辅助下更要突出体现学什么,怎样学,学的如何。

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每一主题的切入点寻找相关的网络资源,如背景资料、内容拓展。媒体资源要精心筛选,围绕教学目标,有取有舍。

能力和素养的提高、学习目标的实现不能一切依靠专题网站及网络资源,不能把专题学习网站当做万能的灵药。教学时使信息技术条件、专题网站等一切资源条件为教学目标服务,使教学目标调节和控制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层次不同的学生解决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教师要探究和使用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网络探究教学过程设计要一切为实现课程目标服务,教师在利用网站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要突出学习目标,不能偏离学习目标。为把教学目标作用于教学的全过程,要求教师在网络探究教学中从备课、网站设计和网站的使用,每个环节都要紧紧围绕既定教学目标,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学习目标,避免把网络探究课变成上网浏览课。

3、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网络探究教学中,不能让网站的内容和模式太狭窄,束缚学生发展的空间,专题网站应是一个知识平台、交流平台,在平台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督促其自我参与,能把知识引申,自我发展。给学生布置问题,提供资源,引导他们分析、整理资源自己去找答案。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不能让网站的条条框框限制学生的手脚,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

4、重视处理信息,加强对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已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吸收、选择和整理信息,带领学生去管理人类已形成和发展的认识成果,激励他们在继承基础上加以发展。有些网络探究教学,重视了浏览、下载、记录,忽视了分析、整理、探究,让学生几乎花了半堂课的时间在课堂上查找和课程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再通过留言板反馈出来,时间就耗在这种只有学生的单向互动中,缺少教师参与、调控的教学互动,思维训练则很难兼顾,课堂气氛就难以呈现应有的生命活力。这主要是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过于注重学生如何收集信息,而对如何处理信息则缺少相应的策略,忽视教师应有的指导作用,减少了多向对话的空间。因此网络探究时既要重视学生的操作及思维活动,也不能忽视教师对学生思维训练的功效。

辩证地看,网络探究教学绝非是适用于所有学科、所有课程、所有教学内容,能用传统教学手段(如书中插图、教具、实验操作)或一个多媒体辅助课件就能完成的教学内容就不必去生搬硬套网络探究教学。网络探究教学应成为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进一步深化。今后我们每一位教师还要继续加强对这种整合课的研究,尤其在深度和广度上应该有所拓展。

教学心得体会简短篇十

引言: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实现阅读教学模式的改变刻不容缓。语文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选择适合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方式,从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成效。

1.1形式主义严重。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严重影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语文教师依然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几乎很少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开展阅读教学。经常运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对段落层次以及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按部就班。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也处于形式主义,采取师问生答或将固定的阅读题目分析讲解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甚至还有些语文教师直接呈现问题答案进行走马观花式教学。这种阅读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生成,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1.2学生阅读同步性思维欠缺。

中学生阅读整体感知环节不到位,在阅读文本后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不够准确或者不够深入,导致对重点问题的探究显得忙无头绪或停留于问题的表面,难以深入或借问题论问题,不善于联系上下文或着力于结合语境,却又找不到切入口,没有形成对文本完整连续的印象,思维是片段式碎片式的。这种问题探究的艰难,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能获得最佳的情感体验,与作者思维同步。

2.1强化阅读引导机制,创设“以问激问”

在阅读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在阅读文本后还是无法确定文章中心思想。学生的阅读显得苍白无力,目标也不明确,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应因势利导,创设问题情境,有意识的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生成,让其学有所获。例如:在《济南的冬天》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冬天会带给人怎样的感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出文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冬天?在学生明确了济南冬天的特点之后,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分析和思考:济南阳光下的小山有何特点?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在文中圈点勾画相关文本信息,接着教师又让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白雪覆盖下的小山有何点?济南冬天的水有何特点?教师有针对性设疑,带领学生由浅入深,体味文章写景特点及思想情感,不仅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感受文本蕴含的情感及描写景色的特点,又让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掌握了知识重难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也会得到深层次的发展。

2.2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营造“冲突氛围”

良好的阅读情境能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以文本内容为依托,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营造浓厚的冲突氛围。从而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的状态,最大程度的进行探究。例如:在对《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这篇文章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首先展示大海潮起潮落的图景,让学生用优美的言语描述观海图景的感受。在这种良好情境的熏陶下,教师顺势播放文本朗读视频,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找出作者描山绘海之语句。为了深入探究文本内容,教师鼓励学生分组参与“爱海派”与“颂山派”的辩论赛。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作者笔下的海美在哪里?”“作者笔下的山也很美,谁替山打抱不平?”“山比海有哪些优势?”纷纷展开激烈的辩论。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中,对文本内容有了更深层次感知。在拓展练习环节,教师有意识的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颂山赞海的诗词。这种看似冲突的学习氛围活跃了课堂氛围,也让学生在形成问题意识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教师通过对文中山水特色这一情节进行重点的引导,从而激励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思考与分析文章中心思想,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思维获得多维度发散。

2.3强化思维同步性训练,拓展“发散意识”

为了能够推动阅读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学生问题意识,中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培养学生多层次以及广泛性的阅读习惯,让其不断拓展自己知识面,丰富情感体验和阅读经验。例如:《月迹》这篇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六组,提出问题,进一步要求学生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以及阅读,对问题实施进行有效的讨论。学生根据人物角色及月亮踪迹分别负责完成相关内容的收集、ppt的制作、分类探究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等。期间教师还要不断鼓励学生对与文本内容相关读物的阅读,不断拓宽学生知识面。在拓展环节,学生结合教师的要求对《水调歌头》、嫦娥等相关的知识进行收集和整理、汇总,各个小组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生在阅读的交流探讨中,发展了自身的阅读素养,提升了学习成效。

2.4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以思促写”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明确阅读学习目标。教师可以通过提示、渗透等方式来指引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目标,同时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鼓励学生从读悟写,思写结合。指导学生从阅读中思考作者行文之意图,领悟作者构思技巧及语言之魅力。例如:在对《故乡》这篇文章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作者生平简历及写作背景,提出不懂问题。课中为了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认知层面,让其多角度分析闰土和杨二嫂人物形象特征。首先让学生画出文中描写闰土和杨二嫂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再让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最后组织学生对凸显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进行广泛讨论,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进行自由练笔,借鉴文章写作技法仿写身边熟悉的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从布局谋篇到遣词用句再到思路创新,知识有效进行了迁移,深化了阅读成果。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提升教学成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将问题意识的培养融入到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其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阅读成果最优化。

教学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一

从教12年来,接触过许多家长和琴童,我始终在寻找一种来自心灵对音乐得到滋养的“快乐教学法”。幸运的是我参加了中央音乐学院“全国钢琴音乐教师认证培训”的课程,从中真正感受到了应该如何培养一个快乐的孩子,快乐的钢琴家,快乐的艺术大师!

参加培训的每一天,都能够感受到“享受性”的授课。周海宏教授讲的“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心理问题析解”,深刻剖析了儿童在学琴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如何使他们自觉练琴、如何享受音乐;李昕副教授讲授的“规范钢琴教学的重要性”,讲述了非常实用的钢琴弹演奏技巧;刘红妍老师讲授的“钢琴艺术史”,深入浅出的讲授了各个时期的音乐大师及历史背景;彭佳老师讲授的“复调作品”,深入分析了复调作品的弹法和调性把握;宁楠老师讲授的“音乐基础知识趣味教学法”,讲解了如何进行引导性的趣味教学方法。这使我从中收获了很多,下面我浅淡几点从中学习的感受和体会:

一、要培养正确的弹奏姿势和练琴方法。

从小学会用科学的弹奏姿势弹琴,这样才能逐步体会到正确地运用身体的重量和力量来触键和发声,提高弹奏的准确性。

在练习方法上,我认为在刚开始学习一首新曲时需先慢练,逐渐在熟练的程度上加速,最后根据乐曲要求速度弹奏。慢练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能综合乐谱上的信息,教准确地弹奏,减少因能力不足而产生的弹错音,逐步培养视奏能力和听辨能力,巩固手型和基本技术。

二、建立师生感情,消除学生上课的紧张情绪。

学生上钢琴课都是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同时也带有一定的紧张情绪,担心自己弹不好,担心家长指责。因此,作为把孩子引进音乐大门的启蒙教师,就要帮助孩子消除紧张情绪,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感情,让孩子从心理接受老师的引导,培养他对弹钢琴的兴趣。

对于孩子,特别是胆小怕事的女孩,我主动地亲近她,鼓励她,在弹好一课后,予以表扬,使其对钢琴没有紧张的情绪,同时在弹琴的过程中也学会了放松。

三、合理安排好每一节课的内容。

每次上课,在回课的基础上,重点解决重点和难点的问题,使孩子明白在这一课里出现的问题,到下一课中也同时能得到解决,遇到问题就解决掉。

同时,我适当地示范弹奏,增加学生对乐曲的感性认识,更明确地体会到弹奏要点。每次示范,速度要适当,力求准确、鲜明、吸引人。孩子模仿能力强,对示范的印象十分深,常常会出现教师无意之中让孩子把自己的习惯动作学了去,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弹奏,勇于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下课之前,用三言两语给学生小结一下,肯定他这节课的进步,指出努力方向。

四、因材施教,掌握进度。

贯彻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采取有效措施使每一位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一般说,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学习钢琴的起点是不一样的,加上他们天生的音乐素质、生理条件、反应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悟性等方面的差异,用统一的教学模式肯定是行不通的,教师必须在兼顾普遍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特殊性,对每个学生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综合素质怎样,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迅速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之路。

对待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多暗示、提醒、引导的方法,对待胆小、反应迟钝的学生要更加注意师生的情感交流与互动,激励他们积极参与思考,勇于表现自我,培养自信心;根据学生能力不同,在教材的选用、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方面有的放矢,扬长避短。在达到练习手指目的的一首曲子里,可以选择一些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儿歌或者世界名曲,激发孩子的演奏欲望。

五、调节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现代心理学对情感的调节功能的揭示,为钢琴教学开辟了一条通过非智力因素改善促进智力因素发展的直接通道。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学生在钢琴学习时的情绪兴奋性,即情绪的一般唤醒水平,应控制调节在适中的程度,以利于钢琴演奏技能的操作。在钢琴教学实践中,问题往往不是如何降低学生的情绪兴奋性,而是怎样提高它,以达到适中的程度。在这里,教师通过发挥情感调节功能来控制学生的情绪兴奋性,是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

例如,在钢琴教学中,可时常采取讨论式的授课方式,这无疑是对“一对一”个别课的补充。这种课堂讨论可以用多种形式、多种内容进行: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就钢琴学习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去听应该用哪种声音或者触键更好的弹奏。它的优越之处在于,课堂情绪气氛愉快,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视角广阔。学生可以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谈自己的看法,还可以通过口头发言把自己平时的感悟体会总结成理性认识,更理智地指导练琴。

通过音乐拨动学生的心弦,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得到美的享受,丰富自身情感。通过各种音响和“通感”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融于音乐作品中,直接强化学生的钢琴学习行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对钢琴教学方面的一些浅谈,其实,在钢琴教学过程中,由这些功能所发挥的各种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从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教学情感回路的动态网络。如何认识和利用这一网络,充分把握情感的教学功能,从而优化钢琴教学效果,切实提高钢琴教学质量,是一个融科学性、艺术性、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了现代钢琴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它需要我们不断地从理论上加以研究,从实践上加以探索。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