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2022年小学大单元教学培训心得体会(六篇)

2022年小学大单元教学培训心得体会(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8 10:23:09
2022年小学大单元教学培训心得体会(六篇)
    小编:zd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大单元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篇一

语文本就是血肉丰满的一门学科,但知识点线性排列与单篇课文的直接分析,使语文血肉淋漓,只剩下几根筋骨,丧失了神气;学生本就是生机勃勃,独立思考的人,但被动接受与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使他们沦为学习机器,缺少内驱力,缺失了生命的活力。而大单元教学方式的变革,无疑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聆听了华师教研院的专家们对大单元教学的解读与分析,我也对教学有了新的思考。

“大单元”教学的哲理意蕴就集中在一个“大”字,从“大处”着眼,进而也从“大处”着手。首先,是教学内容上之“大”,不再是传统单篇单章的教学,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内容进行大框架的解读,它时时审视着当下的内容和前后知识的联系和地位,从不孤立地考虑单个教学内容。其次是教学视野之“大”,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不再只盯着知识点,而是“左顾右盼、上挂下连”,课内到课外,校内到校外,视野从学习到生活。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践大单元教学呢?通过培训,我也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单元整合:构建“大任务”

单元教学很重要的是要有大任务。大任务是引导、统领整个单元学习活动的任务,而且贯穿单元教学始终。大单元设计是通过提炼相对合适的单元主题,努力发掘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之间的联系,把诸多因素统一起来,使人文主题不再是游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标签,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也不再是单篇进行。

通过“大单元”承载“大任务”,将学习任务作为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载体,改变传统教材的线性知识链条。依据单元导向与单元目标,确定核心任务。以大任务统领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进行深度学习、创造性学习,有利于改变肢解式分析的教学方式。

链接生活:营造“大情境”

指向素养的教学非常重视情境,是因为指向素养的课程,改变了以学科逻辑线性安排知识点的墨守成规的课程组织,而“替换墨守成规的课程方法之一是真实的学习场景”。

大情境是整个单元的情境,或者说是整个单元的教学都发生在这个情境之中,而不是用来导入新课的情境,而且这情境是真实的生活情境。实施这样的课程,不再是按照一个一个知识点去组织教学,而必须组织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学习。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让他们能够围绕生活中真实的问题、真实的任务去学习。

综合测评:指向素养评价

那么如何评价大单元的学习?房涛院长提出:主要应提倡――嵌入式,问题解决和任务型。嵌入式,是指评价有机嵌入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同步设计,重视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收集处理过程性数据,及时诊断与反馈。重视过程性评价,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式评价相结合,而不只是终结式评价。

问题解决和任务型,是要让学生运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完成真实情境的实际任务中,考察学生学习的情况。正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所说:“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具体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形成与发展,并通过具体、多样的实践活动表现、展示出来的。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评价并非在整个任务完成之后进行,每个小任务的完成,都要有评价,做到“教学评”一体化。评价的第一原则是目标导向,小任务所承载的小目标,要设计学生能理解、可操作的量规――也就是“成功标准”。

大单元教学是巨大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同样更是对教师教学的巨大挑战。然心向往之,行必能至。思学之道,不索何获!虽对大单元教学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真正实施起来还是任重而道远,希望能保持学习的心态,继续不懈探索。

小学大单元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篇二

语文本就是血肉丰满的一门学科,但知识点线性排列与单篇课文的直接分析,使语文血肉淋漓,只剩下几根筋骨,丧失了神气;学生本就是生机勃勃,独立思考的人,但被动接受与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使他们沦为学习机器,缺少内驱力,缺失了生命的活力。而大单元教学方式的变革,无疑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聆听了华师教研院的专家们对大单元教学的解读与分析,我也对教学有了新的思考。

“大单元”教学的哲理意蕴就集中在一个“大”字,从“大处”着眼,进而也从“大处”着手。首先,是教学内容上之“大”,不再是传统单篇单章的教学,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内容进行大框架的解读,它时时审视着当下的内容和前后知识的联系和地位,从不孤立地考虑单个教学内容。其次是教学视野之“大”,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不再只盯着知识点,而是“左顾右盼、上挂下连”,课内到课外,校内到校外,视野从学习到生活。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践大单元教学呢?通过培训,我也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单元整合:构建“大任务”

单元教学很重要的是要有大任务。大任务是引导、统领整个单元学习活动的任务,而且贯穿单元教学始终。大单元设计是通过提炼相对合适的单元主题,努力发掘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之间的联系,把诸多因素统一起来,使人文主题不再是游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标签,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也不再是单篇进行。

通过“大单元”承载“大任务”,将学习任务作为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载体,改变传统教材的线性知识链条。依据单元导向与单元目标,确定核心任务。以大任务统领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进行深度学习、创造性学习,有利于改变肢解式分析的教学方式。

链接生活:营造“大情境”

指向素养的教学非常重视情境,是因为指向素养的课程,改变了以学科逻辑线性安排知识点的墨守成规的课程组织,而“替换墨守成规的课程方法之一是真实的学习场景”。

大情境是整个单元的情境,或者说是整个单元的教学都发生在这个情境之中,而不是用来导入新课的情境,而且这情境是真实的生活情境。实施这样的课程,不再是按照一个一个知识点去组织教学,而必须组织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学习。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让他们能够围绕生活中真实的问题、真实的任务去学习。

综合测评:指向素养评价

那么如何评价大单元的学习?房涛院长提出:主要应提倡——嵌入式,问题解决和任务型。嵌入式,是指评价有机嵌入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同步设计,重视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收集处理过程性数据,及时诊断与反馈。重视过程性评价,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式评价相结合,而不只是终结式评价。

问题解决和任务型,是要让学生运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完成真实情境的实际任务中,考察学生学习的情况。正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所说:“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具体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形成与发展,并通过具体、多样的实践活动表现、展示出来的。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评价并非在整个任务完成之后进行,每个小任务的完成,都要有评价,做到“教学评”一体化。评价的第一原则是目标导向,小任务所承载的小目标,要设计学生能理解、可操作的量规——也就是“成功标准”。

大单元教学是巨大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同样更是对教师教学的巨大挑战。然心向往之,行必能至。思学之道,不索何获!虽对大单元教学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真正实施起来还是任重而道远,希望能保持学习的心态,继续不懈探索。

小学大单元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篇三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教师新课标培训,使我受益匪浅。

由于这次培训的针对性很强,来的都是小学语文老师,培训主题是新课标的学习,新教材的教学的问题分析与课堂实践,培训目的是帮助老师深入理解新课标、新教材的核心理念及新教材倡导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正确把握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提升老师的认识能力和纠偏能力,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学校的专业发展。

在培训过程中,我认真聆听领导的讲座,认真做笔记,与同行们讨论交流,使我对新课标下的新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下面是我参加培训后的几点感悟,愿与同行一起分享。

我认识到了教学低年级儿童对于识字写字是一项比较困难的教学活动。新课标对学生的识字量和写字量,不要求急于赶进度,先要在学生写字姿势、写字习惯和规范意识上下功夫,而且必须抓紧抓实,持之以恒。作为教师一定要在儿童识字起步阶段就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方法来优化识字的途径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才能达到识字教学的目的。如何把这么大的识字量落实下去呢?经过这次的学习,我才发现,我们教师在“认识”和“学会”两项要求的把握上出现了一些混乱。“会认”的字只要整体上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就可,不需要做任何的字形分析等一些拔高要求的举措。我们要明确:新教材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识字量,目的是让学生尽早进入提前阅读,也就是说,识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阅读。大量的生字在要求会写的时候还会出现,根本无须过早地进行分析,这样就可减少大量的识字时间,更好地用于课外阅读。如何有效地让学生认得准,记得快呢?就要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我认识到了教学低年级儿童对于写字是一项比较困难的教学活动。现在,我们很多孩子的写字姿势、写字习惯、写字质量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而我们很多教师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只要把字写正确就行了,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他的问题是小问题。新课标要求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学生读书的时间少,对内容的理解就不够深入,即使老师讲得再动听也是事倍功半,因为我们不能代替学生也无法代替学生,只有让他们通过读去感悟才能真正体会。

我明白了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真正体现我手写我心。”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写作课程的设计,写作教学的过程,都要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关注写作过程的愉快,让他“愿意”“高兴”“能够”“容易”进行书面表达。就如专家说的那样,给孩子一百分的作文那又如何?只要孩子愿意学、乐学,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总而言之,通过本次的学习,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对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小学大单元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篇四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指教师在对课程标准,教材等教学指导性资源进行深入地解读和剖析后,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主题,并以一个完整的教学主题作为一个单元的教学。这里的单元是一个教学主题,由若干节具有内在联系的课所组成。这些具有内在联系的若干节课相互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过程,其知识、方法、态度等内容也集合成了一个统一的板块,不能简单理解为单元就是“教材的单元”。一个教学单元应该有多大,并没有严格的规定。要根据目标、内容、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来确定。

目前,老师们的教学设计大多拘泥于单课时内容的就课论课,一方面缺少了整体上的把握,另一方面对各种教学要素的选择和应用缺乏回旋余地。因此,“单元教学”跟传统的单课时教学的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系统教学,后者是先分散后总结式的教学。化学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科学素养提升的多个侧面。从一般意义上说,教师的每一堂课都应当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因为这些目标是难以分割地融合于一体的。但是,就一堂具体的课堂教学而言,又有一个更需要突出什么目标的问题。有的课程内容宜通过“亲历过程”获得方法的启示,就可以突出“过程与方法”目标;有的课程内容蕴含丰富的思想道德因素,就可以着重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那种将三维目标不加分析机械地套用在每一堂课上的做法,并不是很妥当的。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要全面关注三维目标并将它们整合于统一的教学过程之中;落实三维目标的基本单位不应当是一节课,而应该是一个单元。

3.1吃透教材,构建单元主题

教材作为构成教学系统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师教和学生必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但在课程改革中,最现实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实现三维目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不能照本宣科地“教教材”,必须从三维目标的实现的根本立场上去认识和建构教学的单元。也就是说,教师必须从教材中的单元走出来,将其转化、重组或重新建构适宜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教学单元,“用教材去教”。如沪教版教材中第二章有关常见的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学习,由于气体性质与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关系非常密切,制法中的收集方法的选择、生成气体的检验等内容的学习都需要考虑气体的性质,因此考虑构建“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为单元主题学习也就顺理成章,围绕这个主题把整个单元的各项目标加以整合,再分别把教学目标分配到各课时中,逐一落实,各个突破,就能达到“每课有得,所得不同”的目的。

3.2围绕主题,制定单元设计

主题名称

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是九年级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为了达到让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教材选取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氧气和二氧化碳作为学习的素材,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又由于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与气体的性质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可按如下的教学思路完成本单元的教学:氧气的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这样学生先知道气体性质可为学习制法作知识储备,先初步了解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到最终掌握、熟练应用制法的学习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单元整体目标分析

1、掌握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及用途;

2、掌握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一般思路方法;

5、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及严谨的工作作风。

教学课时

教学任务

教学活动

第1课时

2、教师演示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要把学生注意力放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几种可燃物在空气、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3、学习氧气的用途时,让学生体会到物质的性质决定它的用途。

第2课时

3、懂得气体的收集方法与气体的性质的关系

4、学生熟悉基本实验技能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严谨的工作作风。

引出气体的制取→了解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探究用kmno4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及操作注意事项→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检验氧气。

探究h2o2生成氧气的条件,同时引导学生从药品的状态及反应条件两方面与kmno4生成氧气对比,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装置。

第3课时

1、使学生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鉴别二氧化碳

2、使学生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

3、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同时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观点。

教学思路:

归纳小结: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对自然和人类的影响。

探究实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分析概括: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联系已学的反应实例,归纳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特点。

交流讨论:二氧化碳与人健康的关系。

第4课时

1、能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设计实验;

2、理解为什么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药品选择石灰石或x石与稀盐酸;

4、学生自己动手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5、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及热爱科学的精神。

1、回忆并写出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引导学生设计发生装置、收集、验证及验满的方法;

4、学生动手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完成各项操作。

4.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体会

4.1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

单元教学的着眼点是“单元”。从教学内容看,单元教学以一个“单元”为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强调从单元这个整体出发设计教学,突出内容和过程的联系性和整体性。从教学目标看,单元教学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和有效落实问题逐步得以实现。从教学方法看,单元教学不是对单元内各课题平均使用力量,而是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某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有一定思维梯度的科学学习过程,注重学习的阶段性和层次性,避免了传统课时教学的随意性与盲目性。

4.2有助于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智能结构

对化学教师而言,显然单元教学设计比传统的单课时教学设计更具有挑战性,通过单元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视野从单课时的微观范畴转向更为宽阔的单元宏观范畴,能够从单元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有利于使宏观层面的课程目标落到实处,同时又能使单元内的课时教学变得更加富有弹性,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

小学大单元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篇五

看完本次全员培训的教学设计模板,感觉受益匪浅。作为一名非本专业的语文教师,虽从事语文教学多年,但是一直遗憾于自己大学专业学的不是语文教育,担心无法给予学生专业的教学。所以从开始之执教语文学科之始,我不断向老教师学习,查看他们的教案,进行参考学习。同时购买教案参考书,经常用不同的版本或者在网上查看优质教案,融合他们值得借鉴的地方为自己所用。有时候,外出学习也会在优秀教师那里看到与众不同的教学设计。看了许多的教学设计,给我的感觉就是,优质的教学设计都很好,但是落实到具体教学上来,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不适合所有班级照着来搬。并且百家争鸣久了就需要有一种思想主导潮流,把教学设计用一种各家都能接受并且系统的方式归纳使用起来,这样在借鉴的时候也比较容易。

这次所提供的教学实际模版,从课前系统部分、课堂系统部分一教学过程、课后系统部分一教学后记三部分来指导教学设计。每一部分都进行分步骤详细的介绍,给教师们提供明确的指导。

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部分的教学步骤的设计和意图所要遵循的6个原则: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设计出以任务型教学指导下的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这六个原则充分的考虑到的学生的多样性以及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非常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在以后的课堂里,我将充分运用此次培训所学进行教学设计,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改进。

小学大单元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篇六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教师新课标培训,使我受益匪浅。

由于这次培训的针对性很强,来的都是小学语文老师,培训主题是新课标的学习,新教材的教学的问题分析与课堂实践,培训目的是帮助老师深入理解新课标、新教材的核心理念及新教材倡导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正确把握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提升老师的认识能力和纠偏能力,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学校的专业发展。

在培训过程中,我认真聆听领导的讲座,认真做笔记,与同行们讨论交流,使我对新课标下的新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下面是我参加培训后的几点感悟,愿与同行一起分享。

一、识字教学

我认识到了教学低年级儿童对于识字写字是一项比较困难的教学活动。新课标对学生的识字量和写字量,不要求急于赶进度,先要在学生写字姿势、写字习惯和规范意识上下功夫,而且必须抓紧抓实,持之以恒。作为教师一定要在儿童识字起步阶段就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方法来优化识字的途径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才能达到识字教学的目的。如何把这么大的识字量落实下去呢?经过这次的学习,我才发现,我们教师在“认识”和“学会”两项要求的把握上出现了一些混乱。“会认”的字只要整体上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就可,不需要做任何的字形分析等一些拔高要求的举措。我们要明确:新教材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识字量,目的是让学生尽早进入提前阅读,也就是说,识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阅读。大量的生字在要求会写的时候还会出现,根本无须过早地进行分析,这样就可减少大量的识字时间,更好地用于课外阅读。如何有效地让学生认得准,记得快呢?就要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二、写字教学

我认识到了教学低年级儿童对于写字是一项比较困难的教学活动。现在,我们很多孩子的写字姿势、写字习惯、写字质量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而我们很多教师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只要把字写正确就行了,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他的问题是小问题。新课标要求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三、阅读教学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学生读书的时间少,对内容的理解就不够深入,即使老师讲得再动听也是事倍功半,因为我们不能代替学生也无法代替学生,只有让他们通过读去感悟才能真正体会。

四、习作教学

我明白了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真正体现我手写我心。”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写作课程的设计,写作教学的过程,都要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关注写作过程的愉快,让他“愿意”“高兴”“能够”“容易”进行书面表达。就如专家说的那样,给孩子一百分的作文那又如何?只要孩子愿意学、乐学,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总而言之,通过本次的学习,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对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