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内部风险控制案例篇一
中国银行业操作风险最突出的特点就体现在银行业案件上,案件的发生除了一些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银行内部控制出现了问题,近年来金融机构发生的案件涵盖了银行日常经营的各个领域,如存款、贷款、现金管理及金库、票据、银行卡、外部侵害等[45],这些案件的发生,不仅带来巨大损失,而且容易引发外界对银行业的信任危机,影响金融秩序的稳定。因此进一步加强内控机制建设,防范各类金融风险也就成了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下面就从 a 市农村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四个案例进行分析。这四个案例主要发生在柜台业务、信贷业务、资金业务这几个业务环节,而且均与员工的业务操作息息相关。这几个业务正是商业银行风险防范、内部控制的重点业务范围,这些风险也正是全面风险控制理论要素中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监控活动、监督与纠正等环节出现漏洞所造成,因此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3.5.1 柜员卷款潜逃案例
2007 年 4 月,原 a 市农村合作信用联社某信用社主任接到其辖下某分社柜员李某报告,说一同上班的梁某突然不见了,由梁某保管的钱箱也不见了。信用社主任马上和相关人员赶到现场,经查看录像,发现梁某趁李某上厕所之际,拿着其保管的钱箱开着无牌摩托车逃走了。经清点账务,发现梁某带走的现金有人民币 30 多万元。事后经多方追踪,梁某在藏匿近1 年之后终被当地公安机关抓获归案,款项由其本人及家属筹款归还。
3.5.1.1 案例分析
从该案的作案手段分析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银行员工出现思想道德风险问题。据调查了解,梁某产生偷盗库款的最重要原因是参于赌博,因赌博输了,无力偿还欠款,故产生了直接盗取银行资金的念头。
2、网点内部控制环境出现漏洞,给梁某可乘之机。因当时梁某所处的分社虽有三名员工,但其中一名员工管理农贷,经常不在网点,实际上网点内只有两名员工,因此当其中一人上厕所时,网点内就只有梁某一人,缺少了第三者的监督,给梁某以拿钱离开的机会。
3、监督环节出现漏洞,信用社对员工的管理不到位。因梁某染上赌博已有一段时间,但一同上班的同事及其领导并未查觉其这一异常行为,导致未能及时给予教育,造成其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4、对网点的现金库存管理出现漏洞。据调查了解,该网点平时的现金库存量并不大,但梁某在作案前一天向上级申领了 20 万现金,这一异常情况并未引起上级管理部门的重视,以致给梁某提供了作案的机会。
3.5.1.2 案例的教训和启示
该案例的发生,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事后原 a 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通过多种措施进一步加强了操作风险防控:
1、加强员工思想道德教育。该案例发生后,原 a 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马上开展了员工异常行为排查,并制定了员工家访制度,要求领导必须定期到所管辖员工家中进行家访,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加强员工思想道德教育。
2、加强网点现金库存管理。严格核定网点的现金库存量,对超限额现金必须双人放保险柜保管或及时上缴上级部门。对现金的下解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确保网点现金管理严密。
3、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加强网点员工的互相监督。案例发生后,银监部门对银行网点的工作人员配备明确了必须至少有 4-5 人的人员编制,而且要求至少 3 人同时在岗。原 a 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也马上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改善内部控制和监督环境,包括招聘大批人才充实到一线网点,按监管部门的要求配备网点人员,明确了网点负责人的管理职责,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等,以确保人员监督真正到位。
3.5.2 涉嫌洗钱案例
客户“某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为 100 万元,经营范围是项目投资咨询、企业管理、市场调查、营销策划、中介服务。2010 年 5 月 9 日至5 月 16 日期间,该客户资金交易高达 1.26 亿元,主要是“a 证券营业部”集中转入的 2 笔款项,金额合计 5200 万元。然后该客户将资金分散转出到“**综合大药房”,5 笔共计 2050 万元;转入“b 证券营业部”,5 笔共计 3000 万元;转入“**商源典当有限公司”,2 笔共计 900 万元。具体交易流水如下表[39]:
3.5.2.1 案例分析
该银行根据该客户的交易流水判断其交易符合《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的以下几项:
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一项:“短期内资金分散转入、集中转出或者集中转入、分散转出,与客户身份、财务状况,经营业务明显不符”.因该客户的经营范围是项目投资咨询、市场调查、企业管理、营销策划、中介服务;但其却从“a 证券营业部”集中转入 2 笔合计 5200 万元,然后将资金分散转入与其经营业务明显不符的“**综合大药房”5 笔共 2050 万元、“**商源典当有限公司”2 笔共 900 万元、“b 证券营业部” 5 笔共 3000 万元。
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二项:“短期内相同收付款人之间频繁发生资金收付,且交易金额接近大额交易标准确;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三项:”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短期内频繁收取与其经营业务明显无关的汇款、或者自然人客户短期内频繁收取法人、其他组织的汇款“的规定。
a 市农村商业银行对于涉及洗钱嫌疑的客户一般都是通过系统对交易金额的抽取,特别是一些大额交易金额,然后通过人工比对、判断,最后将可疑交易情况上报人民银行反洗钱系统,并作进一步跟踪。如果银行的内控系统不能抽取、识别这些可疑数据,造成洗钱案件的发生,那么银行将会承担因未履行反洗钱责任而受到的严重处罚。
3.5.2.2 案例的借鉴经验
该案例给我们的借鉴经验就是严密的内控机制是可以及时发现和堵截风险的。如果该行没有严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没有大额交易系统对客户大额、可疑交易的识别,那么该客户的交易流水不会被抽取出来;如果银行员工对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不熟悉,那么他们不会从这些数据中判断这些是可疑交易,那么就极有可能让犯罪分子钻了空子,让银行成为洗钱分子的帮凶。由此可见,完善的风险识别系统、严密的监控机制是可以防范风险的。
内部风险控制案例篇二
风险内控案例分析
央企作为国家经济命脉,关系着国民生计与市场稳定,因此企业对安全平稳运营有着更高层次的需求,其风险管控与内部管理水平必然相对较高。因此本文选取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神华、中国建筑、五矿集团等几家典型央企,重点分析各单位风险内控体系建设、组织架构建立、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指标体系等方面的典型做法,为集团公司提高自身风险内控管理水平提供借鉴与指导。
1、建设风险内控体系,促进企业规范管理。中石油的风险内控体系已经日趋成熟,建立由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管理层和职工代表大会等相关成员共同参与的内部控制监管系统,设立以审计部门为核心的日常监控机构,推行各子公司、公司各直属机构的定期汇报制度,采取审计部经理定期对董事会负责直接报告内部控制落实执行情况的工作报告制度,确保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和层级反馈,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相关节点的必要调整。
中国五矿内控体系建设的根本点在于从体系化、规范化的角度,将风险防范工作进行详尽的梳理,使风险得到系统化、集中化的管理。集团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总体方针,做好内控诊断工作,建立统一的内控标准,梳理内控评价方法和流程,以试点单位为对象探讨标准的适用性,逐步实现运行规范的中国五矿内控体系。
神华集团公司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横向到边业务包括:公司治理、战略规划、五型企业及绩效、企业文化、生产运营指挥、煤炭生产、电力生产、铁路运输、港口生产、航运生产、煤制油化工、投资管理、工程管理、资本运营、境外投资管理、物资与采购、市场与销售、业务外包、综合办公、法律事务、财务管理、人力资源、产权管理、安全与健康、信息化、企业运作、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内部控制审计、纪检监察、工会工作、新闻宣传、信访管理33项业务领域,纵向到底覆盖总部各部门、各二级公司、部分三级公司和四级公司全级次主要业务单位。
2、成立风险内控组织,保障企业稳定运营
中国电建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坚持“以风险为导向、以流程为纽带、以控制为手段、以制度为保障”的思路,不断强化风险内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公司调整了全面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风险内控工作牵头部门与责任部门在人手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认真履职,确保了各项风险内控要求的落实。
中铝集团设立的风险管理部包含战略组和监控组。战略组的职责是制定公司的风险管理政策、风险管理制度、风险度量模型和标准等,及时修订有关办法或调整风险管理策略,并且指导业务人员的日常风险管理工作。监控组的职能是贯彻风险管理战略,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根据战略组制定的风险度量模型进行风险的衡量、评估,持续检测风险的动态变化,并及时、全面地向战略组汇报风险状况。第二,监督业务部门的操作动态变化,促使各部门严格遵循风险管理程序。第三,审核和评价各业务部门实施的风险管理措施,评估各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业绩。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企业专业化管理 中国石化在全公司范围内,有针对性的挑选人才,充实内部控制管理队伍。被选中的人才,有实际生产实践的工作经验,并熟悉中石化日常的经营管理程序,对财务管理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操作公司内部各种信息系统。将这样的复合型人才进行集中培训,使之成为掌握内部控制理论知识,具有石油石化行业专业技能,并能够结合中石化实际情况进行操作的优秀内控人才。在将这些重点培养的人才分配给各级机构或部门后,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放射性培训,自上而下、由点到面的普及内部控制知识提高公司整体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全员参与内部控制培训,使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和生产一线的工人都能够了解到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必要性,不断提升内部控制管理的常态化,将生产经营的各项活动都贯穿到内部控制的体系中去,并逐渐形成自觉执行内部控制的意识和氛围。
中石油积极引领知识经济发展方向,加大人才投资,采取“外引内培”双管齐下策略,提升中基层干部的专业技术素养和领导能力,使之成为内部控制执行的先锋团队。通过中基层干部,进一步罹清公司治理权与管理权的关系,准确界定公司内部组织结构之间的权责,梳理工艺和业务操作流程,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及其分工情况,确保不相容岗位的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全面考核其综合素质,确保各岗位人员的素质要符合单位的各项指标要求;重视对内控人员的培训,对于重要岗位人员及新接任岗位的人员及时系统的培训和岗位检查。
4、运用先进信息手段,建立合理指标体系
神华集团公司经过连续几年以sh217工程为主的大规模集中信息化建设,众多信息化项目在公司各业务领域开花结果。以“两横一纵”三大信息平台为核心、全面集成的信息平台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erp、srm、crm、计划预算、制度管理、决策支持等系统在固化流程、规范管理、深化管控、提高效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效引领业务变革和管理提升。目前,神华集团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将从过去几年的全面建设期转入持续的深化应用期。业务系统建设将在广度深度上继续扩展,以关联交易协同为重点提升领域,并在数字矿山、数字电力、数字化工等领域以价值为导向加快建设步伐。同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技术等新兴技术深挖数据的价值,在经济新常态下,支撑传统的业务模式的创新变革。中石化的内部控制工作,依据国际通用的框架为控制标准,按着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要求,对系统、财务核算系统、资金管理系统进行了优化升级。根据系统原有的流程设置,结合系统运行模式和业务特点,在权限设置、数值配置、流程模块三大板块进行匹配,在系统状态下完成内部控制要求。应用管理信息系统,使控制措施和业务操作之间形成了映射,是内部控制流程达到的可视化、具体化,更易于公司内部各层级互相监督和自我检查。公司高层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进行多层次管理,对风险进行多渠道防控。
中石化在制定自身的风险清单时,借鉴了美国成熟内部控制体系,详细统计了工资自上而下的、由内而外的各项风险指数和信息,最总将一级风险分为五大类,即合规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战略风险和市场风险;下设个二级风险,通过风险盖异设置问卷调查,对风险进行评估。在二级风险下分设余个三级风险,进一步建立业务与内部控制流程的对应关系,使中石化的风险数据库和风险测试系统能够自动识别风险是否处于安全风险指数之内。
神华集团公司一直努力将风险管理由定性向定量转变。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建立煤炭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这套指标体系包括8大风险,含59项定量指标、20项定性指标,每一项指标设立警度和参考标准。为处于安全高危行业的煤炭板块提供了一套重要的风险预警和控制工具,根据测试结果总结出管理层应该关注的风险事项。
中国铝业在风险预警阶段需要采取两个步骤一是根据单因素风险的测度值来分析风险三要素价格、风险发生的概率、偏好的均衡状态,根据制定的均衡条件,判断单因素指标的风险接受程度。完成对单因素指标的风险预警。二是根据单因素指标的风险测度值和风险指标的合成模型。企业全面风险预警一般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级预警是亮起红灯,表示目前企业面临着非常危急的情况,就是一旦企业发生风险事故,处理不当就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也许会危及企业生存,导致企业破产。第二级预警亮橙灯,表示企业现正在面临着风险危机,此时如风险事故发生,如处理不当,损失惨重会伤元气。第三级预警亮黄灯,表示目前企业有一定的风险,应引起注意,第四级预警亮绿灯,表示目前企业处于相对安全状态,可以继续保持现状。
内部风险控制案例篇三
财务岗位风险点分析及措施
一、财务管理岗位廉政风险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坐收、坐支、截留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
2、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和奖金。
3、弄虚作假。
4、不按照规定管理、使用发票、致使发票损毁、丢失。5预算支出管理不够规范,核定的项目经费支出存在随意性,计划和控制的严谨性不强。
6、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严,资产调配、报废、闲置资产的管理不能精确到位。
二、财务出纳岗位廉政风险点分析。出纳工作职责主要是:负责公司日常资金收支业务办理;有价票证的管理;托收签收;资金划拨;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严格按照国家现金管理条例和银行结算制度处理经济业务。其岗位廉政风险点主要是:
一、隐瞒现金收入,据为己有。
二、未经批准私自将银行存款转出,挪做他用。
三、改动报销凭证,将他人已报账的凭证金额改大,骗取现金。
四、在他人已报账的凭证后插入粘贴支出票据,增大报销金额,骗取现金。
五、抽取他人前已报账凭证,重新报销一次,骗取现金。造成风险原因主要是:出纳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经不起金钱的诱惑,在金钱面前失去理智,置法律法规于不顾,中饱私囊,满足一己之利。
三、防范财务关键岗位廉政风险点的相关措施。1.加强财务法规学习,夯实理论基础。组织财务人员开展《会计法》等财务相关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知识学习。提高财务人员理论水平,做到从思想上重视、业务上熟练,为财务廉政风险防范打下坚实基础。2.规范管理,加强监督。严格执行国家会计基础规范要求,认真落实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制订了严格的内控制度和明细的岗位职责,做到责任明确到人,管理落到实处。设置了岗位间的相互监督,明确的职责分工有效的制约了工作权力的使用。加强财务公开制度,将各项经费支出情况及时张贴公示栏,以便干部职工监督。3.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严格执行“罚缴分离”。所有收费全部纳入财务管理,做到及时、足额上缴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款。按照建设节约型机关的要求,加强预算管理,坚持经费跟着预算走,严格按上级拨款项目安排财务收支,把日常开支纳入到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4.加强对现金、票据、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健全有关现金、票据、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开展定期核查,从日常工作中防止和杜绝各类不廉洁行为的发生。
内部风险控制案例篇四
巨人集团内控控制案例分析——资金活动
1963年,史玉柱出生于安徽省怀远县,父亲是县公安局干部,母亲是工人。1980年9月,史玉柱进浙江大学数学系读书。
1984年7月,大学毕业,分配到安徽省统计局工作,负责数据处理与分析,开始编制软件。
1986年,史玉柱开发出统计系统软件包,在全国统计年全上向全国推广使用。1987年9月,史主柱作为统计局第三梯队人选被派至深圳大学攻读硕士研究士,开始研制m6401。
1989年7月,史玉柱研究生毕业,辞去原工作,携4千元钱在深圳市开始他的创业生涯。与蔡玮共同承包天津大学深圳科工贸发展公司电脑部。8月2日,付4,000元在《计算机世界报》上作一个8400元的广告(余额在15天内付清):“m—64o1,历史性的突破”。
8月15日,第一次收到三笔货款,共15820元。9月底,产品销售收入达10万元,再次全部投入广告宣传。
1990年1月m—6401为史玉柱的电脑部挣回第一个100万元。1—5月,史玉柱与伙伴自我封闭150天,在深圳大学学生公寓开发完成m—6402文字处理系统软件。但回到宝安大厦临时住处时,家具不翼而飞,妻子不辞而别。后到法院办理离婚手续。决心创办自己的公司,但在深圳未果。
1991年春,史玉柱创办的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成立,他向朋友们宣布:“巨人要成为中国的ibm,东方的巨人”。8月,新产品m—6403开发成功。10月,史玉柱突发奇想,以只要订购10块巨人汉卡就可提供往返路费为条件,邀请全国各地200多名电脑经销商,参加全国巨人汉卡连锁销售会议。会议总投入仅有的几十万元,结果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销售网络。
1992年,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成立,史玉柱持股90%,注册资本1.19亿元,下设8个分公司,是当时仅次于四通的中国第二大民营企业。年销售m—6403汉卡2.8万套,产值1.6亿元,利润3500万元。
1993年,正值全国房地产热,史玉柱决定建18层的自用办公大楼,总投资2亿元。但此想法一闪而过,设计出来的方案是38层。当时巨人资产规模上亿元,巨人汉卡年利润可达4000—5000万元。下半年,一位领导到巨人集团参观,认为位置非常好,建议再高一些,由自用转向房地产开发,于是,巨人大厦设计方案从38层增加到54层,再增至64层。
同时,王安电脑公司的破产保护案对史玉柱触动很大,史认为:西方跨国电脑企业纷纷来中国拓展业务,巨人汉卡肯定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巨人集团的发展必须寻找新的产业支柱,从而决定进人生物工程领域。于是巨人集团投资300万元成立全资子公司——康元公司,从事脑黄金等保健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6月,史玉柱成为珠海市第二批获重奖的知识分于。
1994年,史玉柱当选为《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年初,巨人集团发生两件事:(1)西北办事处主任贪污、挪用巨额资金;(2)参与m6405研发的人员,离职后把技术私下卖给另一家公司。史玉柱感到:巨人正向大企业迈进,管理必须上台阶。2月,史玉柱宣布:聘请北大方正集团总裁楼滨龙出任巨人集团总裁,并实行总裁负责制。对此,楼滨龙评价史:他的做法,在中国是没有的,非常了不起。同时,巨人大厦破士动工。香港售楼花实际回款6000万元,国内售楼花收款4000万元。6月17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巨人集团,提出:中国人应站在世界软件开发的前列。8月,史玉柱突然召开全体员工大会,提出“第二次创业总体构想”;(1)剖析集团经营管理中的五大隐患;(2)二次创业总体目标是跳出电脑业,走向产业多元化;(3)产值目标是95年10亿,96年50亿,97年100亿。同时,巨人集团向全国市场推出脑黄金产品,一举成功,至年底,居全国同类产品销售第一。
1995年2月10日,史主柱下达“总动员令”:发动电脑、保健品、药品促销的“三大战役”;公司组织改为军队编制,并进人紧急“战备”状态。l~3月份,巨人脑黄金回款额高达1.9亿元。5月18日,史玉柱下达“总攻会”:巨人广告在全国50多家国家级、省(市)级报刊上推出,三大战役同时打响,一次性推出电脑、保健品、药品三大系列30多个产品。到10月份,子公司从38个发展到180个,人员从200人发展到2000人。7月,史玉柱被美国《福布斯》杂志列为中国大陆富豪第8位。7月11日,史在全体干部会议上宣布:进入二次创业的整顿阶段。14—22日,全体干部竞争上岗。8月,集团总部向各大销售区派财务、监察审计双总监。26日,成立干部学院,780名干部在南京海军学院军训一周。9月,巨人产品销售形势急转直下,进入低潮。10月2日,史玉柱发动“秋季战役”,规模和声势大大减弱,销售状况有所回升,但没有昔日的高潮迭起。年底,产品销售形势严峻,财务状况吃紧,史玉柱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撤换一批省公司经理;成立法律事务部。
1996年元旦,史玉柱召开营销会议;将营销战略由全面进攻改为重点突破,发动“巨不肥”会战;将大打广告战转变为“大赠送”促销活动。5月,在子公司上缴集团总部毛利2,570万元,史玉柱将其中850万元投人巨人大厦。7月,集团监事会主席周良正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集团内部出现各类违规、违约、违法案件,截留、坐支、挪用公款,虚假广告、冲货的人屡见不鲜。史玉柱组织各省总公司和总部中层以上干部参观广东省高明市重刑犯监狱。下半年,巨人大厦急需资金。史玉柱决定,抽调生物工程项目的流动资金,投入巨人大厦建设中。自94年2月至96年7月巨人大厦建设从未申请过一分钱银行贷款。但史玉柱此时想从银行贷款建楼时,宏观调控政策正在深入执行,却难以得到银行的支持。9月11日,巨人大厦完成地下室工程,浮出地面。11月,巨人大厦首层大堂(相当于三层楼高)完工。
1997年1月12日,巨人危机爆发,直接导火索是巨人大厦,依售楼合同,大楼应于96年底交付使用。但此时大厦建设严重拖期,10多名国内购楼人士登门讨预付款,某些媒介广为传播。后香港媒介宣称;巨人破产啦!2月15日,史玉柱将中层以上干部全部集中到上海某空军学院,坦诚相告:集团出现危机。3月底,史玉柱返回珠海,进人总部大厦四楼他自己300多平方米办公室,自我封闭多日。
案例分析
一、内部环境
董事会被架空:巨人集团也有董事会,但形同虚设。史玉柱手下的几位副总都没有股份,在集团讨论重大决策时,他们很少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们也无权干预史玉柱的错误决策。因此,在巨人集团的高层没有一种权力制约,巨人集团实行的是“一个人说了算的机制。另一方面,权利都集中在史玉柱一人手中,因此,监事会实质上也无法起到任何监督和制衡的作用。集团的快速扩张,资产规模的快速膨胀,也是的内部的管理变得浮躁而混乱。同时,巨人集团从几个人发展到上千人,人员素质、组织结构以及企业文化都在不断磨合;由于缺乏规范的基础
性内部控制,各类违规、违纪、违法案件,诸如截留、坐支、挪用公款、搞虚假广告等问题屡见不鲜;几万、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资产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流失了,”,最终酿成了资金断流、经营难以为继的局面,甚至在危急时刻,“巨不肥”带来的利润还被一些人私分,如此可见,巨人集团的内部环境存在着多大的漏洞。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指管理层识别并采取相应行动来管理对经营、财务报告符合性目标有影响的内部或外部风险,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风险识别包括对外部因素(如技术发展、竞争、经济变化)和内部因素(如员工素质、公司活动性质、信息系统处理的特点)进行检查。风险分析涉及估计风险的重大程度、评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考虑如何管理风险等。
做企业就要进行投资,国外企业往往花总投资的百分之几进行可行性分析,而巨人集团的投资却过于草率,最终因资金周转不灵而进入停滞状态。
企业积极管理和应对风险的关键,在于评估风险、量化风险,针对风险根源和计量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策略。巨人集团每一次遇到危机时,都没有对企业面临的内外风险进行评估,没有看清楚纯粹风险损失有多大,如何把握机会风险,而仅仅是跟进社会上的热点行业,盲目涉足多元化经营,而导致现金流缺乏,同时缺乏危机意识,最终未能控制好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史玉柱软件科学管理系硕士的优势资源支持了其在电脑行业的创业,奠定了巨人集团的发展;然而,由于史玉柱的目标转型——向保健品和房地产行业多元化发展,使巨人集团走向衰败。巨人集团向保健品和房地产行业多元化发展的目标,与巨人集团的管理能力、资金能力和技术能力产生错位,企业管理、资金、人员素质不能与设定的目标相匹配,企业战略风险增大。
另一方面,巨人集团缺乏资本运作的经验,不能有效地利用财务杠杆,分散资金风险,放弃举债而承担高额的资金成本。房地产业必须有坚实的金融资本作后盾。但令人瞠目的是,巨人大厦从1994年2月动工到1996年7月,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全凭自有资金和卖楼的钱支持。由于缺乏必要的财务危机意识和预警机制,巨人的债务结构始终处在一种不合理的状态。在巨人营销最辉煌的时期,每月市场回款可达3 000万~5 000万元。以如此高额的营业额和流动额,完全可以陆续申请流动资金贷款,并逐渐转化为在建项目的分段抵押贷款。但史玉柱一向以零负债为荣,以不求银行为傲。一味指望用保健品的利润积累来盖大厦,这成了巨人突发财务危机的致命伤。到1996年下半年,资金紧张时,由于缺乏与银行的信贷联系,加上正赶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巨人陷入了全面的金融危机。巨人将银行搁置一旁的理由是以为可以依靠生物工程方面源源不断的销售回款来支持大厦的建设资金,认为“帐上的钱花都花不完”。1996年下半年,巨人大厦急需资金。史玉柱作出了抽调生物工程的流动资金,去支撑巨人大厦建设资金的决定,把生产和广告促销的资金全部投入到大厦,结果生物工程一度停产。从资金运作角度,史玉柱犯了大忌。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指对所确认的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单位目标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实践中,控制活动形式多样,可将其归结为以下几类: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职责分离。
巨人集团采用的是控股型组织结构形式,在使各厂属单位(子公司)保持较大独立性的同时,却又缺乏相应的财务控制制度,从而使公司违规、违纪、挪用
贪污事件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困境的步伐。巨人集团没有充分估计自己的资金实力,在设计建造巨人大厦过程中不断加成,不断增加资金预算,使巨人集团的资金严重不足。
因为巨人大厦几次加高,费用跟着大量增加。当卖楼花的钱用完以后,史玉柱就从生物工程方面抽调资金,但是抽调过度,导致新兴的生物工程出现萎缩,提供的资金越来越少,几近枯竭。巨人大厦工程资金缺口尚有三四个亿。对于巨人集团,38层的方案是完全能够承担的,但改为70层,预算增加到12亿元,大约6年才能完工。虽然实际上只需要7个亿资金,但大厦动工后,总共筹集了2亿元资金。其中巨人集团自己投入6000万元。银行方面没贷1分钱,很大一部分是靠卖楼花。这种形势下,集团负责人错误认为,即使不向银行贷款,只用自有资金盖楼,应该也是没有问题的。
作为企业,应该确保公司有限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保持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资产盈利性与流动性的有机协调,从而在资金上保证公司的健康发展。公司集团化必须与财务控制制度建设保持同步发展,集团公司能否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整合集团。而财务控制制度建设是集团公司整合的重要而关键的一个环节。
四、信息与沟通
1995年2月,巨人以集束轰炸的方式,一次性推出电脑、保健品、药品三大系列的30个新品,其中主打的保健品一下就推出12个品种,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保健概念。但保健品是一种以功效诉求为主的消费品,广告只能起诱发购买的作用,要让消费者持续购买,必须依赖产品的效果。由于没弄清消费者的真正需求,虽然广告的知名度和关注度都有,但效果不佳。
在巨人的保健品中,有一种儿童开胃的“巨人吃饭香”,与当时畅销的“娃哈哈儿童营养液”类似。在一份广为散发的宣传册子中,巨人称“据说娃哈哈有激素,造成儿童早熟,产生许多现代儿童病。”娃哈哈就此向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1996年10月,巨人答应庭外调解,向娃哈哈赔偿经济损失200万元。1997年1月,在娃哈哈的一再坚持下,巨人不得不在杭州召开联合新闻发布会,公开向娃哈哈道歉。正是史玉柱缺乏沟通的个性和危机处理能力,在关键时刻最终葬送了巨人。在这一事件中,巨人始终没有跟媒体、社会进行过认真、知心的对话,仅仅委派了律师与债权人和记者周旋。于是种种流言迅速在媒体上被放大曝光,巨人在公众和媒体心目中的形象轰然倒塌。
五、内部监督
该要素要求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
巨人集团的每一次重大决策,都是史玉柱苦思冥想出来的。尽管点子多、思路好,但个人的主观性不可避免地造成史玉柱决策失误多,执行难度大、风险大。巨人集团曾试图通过不断重造组织结构,构建内部控制,来改变史玉柱一人决策的局面;但是,当现实无法符合设想时,史玉柱又被动地改变设想,最终也没能成功地构建健全的内部控制,从而使得其自身的内部控制监督也没得到有效的设计和实施。
1996年,7月,集团监事会主席周良正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集团内部出现各类违规、违约、违法案件,截留、坐支、挪用公款,虚假广告、冲货的人屡见不鲜。而此时巨人集团已经离破产不远了,连挽救都变得无能为力了。
巨人子公司的财务管理也不同程度地失控,坐交货款、资金流失严重。集团公司内各种违规违纪、挪用贪污事件层出不穷。其全资子公司康元公司,至1996年年底累计债务就已达1亿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公司内部人员侵吞造成的。1996年,脑黄金销售额为5.6亿元,但坏账就高达3亿多元。资金在各个环节被无情地吞噬,成为资金链断裂的导火索。
要知道没有监督与制衡的权利是危险的,是可怕的!企业要想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并切实予以实施,且实施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等,就需要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再控制,即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因为,无论制度多么先进、完备,如果没有有效的控制、考核,没有对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施以恰当的监督,则很难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任何一项控制措施都必须从上述五项要素进行考虑,首先基于企业现有的内部环境,对企业经营活动风险,包括公司层面的风险和业务流程方面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并针对风险评估确定的风险点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实施内部控制活动;与此同时建立相应的信息收集和沟通机制,对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及时反馈至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的各方,并同时实施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以提高控制措施实施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巨人集团正是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对风险没有合理估计,对财务没有健康地控制,对权力没有有效监督,在信息和沟通方面未能及时合理地表达,结果导致内部控制系统漏洞百出,最终成为其资金不足,走向破产的根本原因。
内部风险控制案例篇五
加强税收执法廉政风险防范的思考
2012-10-12 14:47 马建礼
(查看次数:715)
近年来,关注、加强税收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防范工作是各级国税部门和领导干部比较重视的一项工作。加强税收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防范,规避风险,就能有效地构建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三道防线,实现对权力运行的全过程监督,促进税务系统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的健康发展。本文拟就如何加强税务干部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防范,减少发生违规违纪情形,增强干部自我保护意识,谈点初浅的看法。
一、税收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的产生原因
税收执法风险就是税务干部在行使税收管理过程中发生 的不作为、乱作为、缓作为,从而给纳税人或者当事人造成损害,产生执法过错,形成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结局。无意识的一次执法风险,结果自然是执法违规和过错,有可能造成失职污职的风险。人为的执法风险,可能包含着个人私利或者以税谋私等不可告人的违纪情形,从而由执法风险上升到廉政风险,造成贪污、索贿、为税不廉等职务犯罪行为。
造成执法风险的原因是。一是少数干部责任心不足,执法随意。对工作要求不高,敬业不爱岗,想当然地干工作,对上级的要求和本职岗位的新要求知之甚少或者不知,完全按照习惯在工作。二是个别干部业务不精,执法不准。不注重加强学习新的税收知识学习,对税收政策的新变动、新规定不熟悉或者不清楚,按照惯例执法,给纳税人带来不必要的负责。如在执法中我们对一般纳税人的认定要求已经有新规定,不需要提供营业证、企业代码、法人身份证、合同等过去要求的资料,他却要求。对残疾人从事生产、加工等经营活动免征增值税,他却要征。而纳税人不懂政策也交了几年,只到我们检查时发现才改正为止。三是个别税务干部不能依法行事。税收法律法规的执行有严格的程序和操作步骤,有些税务干部为了达到“治理”纳税人的目的,想当然地进行执法活动。如一户企业,稽查局在进行发票协查未果的过程中,在没有定性、没有发出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税款缴纳税通知书,提供纳税担保等硬性前提条件下,就冻结企业账户。因此,执法中程序错误就有执法风险。产生廉政风险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环境的诱因。我们正处在一个空前重利的时代,市场经济带来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分配方式、利益格局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价值观念和生化方式的多元化。强势的实利观,往往滋养出自私自利,贪污腐败的毒瘤。税务干部身处社会各种矛盾和观念相互交织,各种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相互碰撞的现实环境中,少数干部在物欲横流的生活中,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发生变形和扭曲,产生崇尚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和腐朽的生活追求,成为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牺牲品。不可避免地要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寻找机会,满足自己的欲望。
二是条件诱因。税务人员作为国家的执法人员,手中都握有一定的权力,领导有领导的权力、执法人员有执法人员的权力。虽然采取了各种制约措施,但在“两权”的运行中还存在漏洞和薄弱环节,给意志薄弱的税务人员以可乘之机,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寻租,搞以税谋私和权钱交易。
三是心理的诱因。现在一些税务干部出问题,主要起因于攀比心理、贪婪心理和侥幸心理。见钱眼开的贪婪心理、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权钱交换的交易心理、有恃无恐的狂妄心理、孤注一掷的赌徒心理、得捞就捞的投机心理、追求刺激的享乐心理、盲目追随的从众心理、老实人吃亏心理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理等。这些诱因的存在,加大了税务廉政风险。
因此,在税收管理活动中,执法风险是基础,廉政风险是结果。执法不规、执法不公,执法不严,执法随意可能带来风险,情节严重的可能形成廉政风险。抱着一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利用税收职权贪图私利,有意在税收执法过程中进行吃拿卡要报、故意刁难或者变相提高执法要求,让纳税人满足自己的私利,都会直接由基础变成结果,成为廉政风险的表现形式。要规避廉政风险,必须消除执法风险,只有提高依法治税的水平、质量,才能增强防止和避免廉政风险的能力。
二、目前,干部在执法中存在的风险表现。
通过近年来税务系统,尤其是我区国税系统干部中发生的
违纪违法案例,不难发现,干部执法中存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一是贪污税款。在代开增值税发票过程中,利用作废票与纳税人不要票的机会,采取隐匿手段,开具大头小尾票,贪污税款,几例税务干部被行政开除人员就是明证。二是与纳税人进行钱权交易。利用发票换版之机,故意将作废的发票留存,再卖给熟悉的纳税人,从中得到好处。三是实地核查不实,让虚假企业正常经营,造成失职。近年发生在区内的重大案例再次提醒我们,要对企业的经营实情准确掌控。四是执法程序错误。
三、加强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1、认真找查执法和廉政风险,明确“风险位置”。现在,我们通过规范行政执法,有的单位已经查找出执法风险点,就是风险位置,但是,有的人就是不学习,不掌握,或者置之不理,明知故犯。因此,要按照执法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要求,着力建立教育防范机制,必须明确执法风险所在。要结合工作实际,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采取个人找、群众帮、领导审、集体定等方法,查找可能或者容易引发执法和廉政风险的重点环节以及表现形式,逐一排查确定执法和廉政风险点。并且在实际工作中,更要把风险点进行分类,依据风险点的数量、群众关注度、权力运行的重要性、权力行使的频率、腐败现象发生几率等因素,分等级评定执法和廉政风险,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风险教育、督查督导、管理考核、预警处置、责任追究等防控措施,确保风险降到最低。
2、扎实开展执法风险提醒教育,提高“风险意识”。风险位置确定后,关键是要针对风险人员,风险岗位,开展经常性的风险岗位教育,要把风险教育当作风险管理的第一步,紧抓为放。只有人人对风险点心知肚明,在风险点上不敢动心,不想动手,不愿动作,人人不去撞这一高压线,才能有效地回避风险。增强风险岗位人员的责任意识、法纪意识和规范意识。今年以来,吴忠市国税局纪检组长带队,监察室的干部参与,深入基层局、税务分局(所),对税收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进行提醒教育。主管领导每深入一地,教育干部加强自身廉政勤政教育,严格遵守税收法律和规定,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和制度,提高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做到规范执法、文明服务、廉洁为税。一是建立执法和廉政风险教育提醒机制。对关键岗位、重点人员进行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提示,告知注意事项、环节、避免出现失职和违纪现象,真正从爱惜和保护干部的角度出发,做到提醒在先、教育在先、预防在先。引导干部知法、学法、守法,珍惜工作岗位。二是明确提醒方式。要求全系统各局、各分局(所),要通过开展纪检日、主题教育、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形式,定期组织开展提醒教育,形成长效机制,真正使廉政教育渗透到党员组织生活、履行工作职责、日常执法管理、“两权”运行之中,保证队伍纯洁,保证不出现或者少出现举报、信访和投诉情形,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和过硬素质,为税收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三是明确提醒对象。要求年龄大的税务干部要洁身自好,当好年轻人的榜样,做到安全着“陆”,光荣退休;中年干部要加强修养,着眼长远,干净干事,老实做人;年轻同志要坚定信念,不比不攀,迈好人生第一步。尤其对新录用的公务员和新参加工作的青年税干,更常教育、勤提醒,做到警钟长鸣,毛毛雨常下。四是明确提醒内容。在提醒中,局领导结合近几年税务系统发生的代开发票、税源管理中失职等受到行政开除和刑事处罚的案例,教育干部牢记税务职业道德和廉政法规,珍爱岗位和名誉,算清政治、经济、家庭和人生的四笔账,莫应小失大,做到不被“浮云”遮望眼。
3、认真开展监督检查,减少“风险隐患”。要把日
常风险监督查检查作为落实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紧盯不放,紧查不怠,紧控不松。采取定期自查、检查、社会评议等方式,对风险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估。根据检查考核结果,明确整改内容,制定整改措施、完善相关方案,切实做到对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预防、早纠正。吴忠市国税局在认真总结开展日常执法监察(检查),完成执法风险点查找的基础上,大胆探索,锐意进取,提出开展内部风险防范监督检查,建立内控机制建设的新措施。组织干部学习内控机制风险防范手册,让干部知风险、防风险、化风险、控风险,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市局带头成立内部风险防范监督检查小组,制定《吴忠市国家税务局内部风险防范监督检查实施方案(试行)》,坚持以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准绳,以《税收工作规程》和《内控机制风险和防范手册》为依据,以基层局和所辖城区分局为重点,以纠正和落实执法过错责任为目标,突出对执法关键环节、重点岗位、涉税风险的集中监督检查。组织人员每月一个基层局,深入扎实地对各单位“两权”运行情况进行“透视”“扫描”。通过检查,近三年来,每年对6个基层局,14个税务分局个个过关,指正执法过错8类185项,制发内部风险防范检查建议书36份。对检查出的所有问题限期进行整改,效果十分明显。全系统在执法和廉政方面出现不良不规的人和事相对很少。
4、严格执法责任追究,加大“风险成本”。有风险,就要防风险,出风险,就要加大力度制止风险。要按照税收执法责任制的规定和要求,对发生执法违纪违法和执法过错行为,分清性质和利害程度,加大责任考核和追究。是能力低、不会做、不愿做的原因,还是不作为、失职渎职等消极因素引起的,都不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人为故意和与职业道德相违背的人和事,绝不能姑息,应该严肃处理,果断处理,真正让违纪者产生一种心灵的后怕和震憾,真正感到组织的爱护和纪律的无情。通过一个执法风险案例的处理,能够产生出教育、震慑的力量,让清者更清,让“浊”者自清。从而使税收执法的全过程风清气清、规范有序,让每个执法者在法律和制度面前平安幸福。
三、加强税务廉政风险防控的几点建议
(一)抓宣传教育
历年来,从国家税务总局到基层税务分局,一年一度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中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并层层签订责任状,努力营造廉政文化氛围,通过走访、行风暗访、讨论、教育培训、理论征文等途径宣传、教育、整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长干部廉政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通过带干部看病房、看牢房、看下岗职工、看孤寡老人,教育干部常怀敬畏之心,常怀感恩之心。
(二)抓作风建设
作风是形象,是效率,是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重要手段,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下面引导和刹风整纪相结合,顺应群众期待,回应社会关切,加大对作风方面问题的整治力度,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完善党的作风建设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总体部署和相关措施。反对奢侈浪费,树立勤俭节约之风,认真贯彻严控“三公”经费支出的有关措施,并把“三公”经费的管理纳入集中述职评议的内容,推行“三公”经费严格预算,超预算一票否决和三公经费消费刷卡支出、支出公开等办法。反对特殊思想和特权行为,树清廉之风,严禁借开会、调研、考察、检查、培训等名义变相旅游。严禁公车私驾,车辆实行统一采购、统一拍卖、统一派车、统一维修办法,牢固树立执法为民,廉洁执法的价值观和权力观,严肃查处以税谋私和不遵守组织收入纪律的人和事。生活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在群众“怀疑”的眼光下,税务干部征税权不再是风光的代名词,而是职务风险的“高压线”。作为干部,风光背后是风险。“表哥”、“房姐”就是“风光”方面的典型教材,只有强化作风,削权于领导,还权于群众,发挥群众的参与权、监督权,才能给大家一个明白,还自己一个清白,让干部在“风险”中“突围”。
(三)抓监督和制度建设
一方面,通过网络评廉和内部权力运行这两个系统的完善防范干部在“两权”行使中的风险,另一方面,开展执法监察,扎实开展内部审计,专项监督等活动,对《廉政准则》及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述职述廉、“三公经费”开支情况、小金库治理、基建工作、干部轮岗交流、竞争上岗情况进行监督。对中央出台的结构性减税政策落实情况和税收调控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组织收入原则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税收核定、征收、发票管理、纳税评估、税票管理、税务稽查、行政处罚等税收执法环节进行风险管理。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如果有漏洞,制度的功能就难以发挥,监督制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把权力卷进笼子,必须编织好制度。一方面要健全反腐倡廉实体性制度。一些税收风险行为的发生,与反腐倡廉实体性制度密切相关,对现行制度与办法从适应性、操作性、科学有效性方面进行深入评估,查找存在的漏洞和缺陷,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对重发、多发案件领域进行深入剖析,重点查找导致问题发生的监管漏洞和制度缺陷,防止类似案件再次发生,防控风险。另一方面狠抓制度的执行。制度不执行,制度如同虚设,抓制度执行,要注重发挥党员群众的主体监督作用,通过监督,既让干部感受到外界监督的压力,更加严格地遵守制度,执行制度,更让干部感受监督带来的变化,踊跃参与监督。抓问责机制,一些制度不落实,很大程序上是因为违反制度的行为,没有得到及时查处,因此,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立防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通过金税工程,进一步完善“三员”管理制度,确保征、管、查切实分离,通过大集中系统、pos机刷卡缴税等手段,减少税干与税款接触的机会,减少税干挪用、贪污的风险,通过建立减免税管理台账,减少擅自减免税收的风险,通过一级管一级的内审办法,确保经费使用合法有序,通过岗位责任制廉政责任,制规范行为,防范行政管理权和税收执法权在行使中的风险。
(四)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从严惩治消极腐败现象,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是坚持党要管党,从恶治党的基本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要坚持 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有责必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严格依法依纪查处腐败案件,着力解决发生税收领域两权行使中的腐败问题,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利益,凡是腐败案件,不管涉及到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促使干部时刻敬畏党纪、敬畏法律、敬畏人民群众的口碑。
二、进一步发挥税收执法内控机制效能的思考
(一)坚持依法操作,建立配套制度。在执法内控机制建设中,不仅要严格贯彻执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对与税收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相悖的行为严格按规定予以追究,而且要探索建立与执法内控机制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办法、流程和操作指南,建立执法监控的制度体系、流程体系,使监督权限明晰化、监控方法科学化、操作运行规范化、信息流转互动化、问责追究严格化。要通过健全配套制度流程体系来规范、推动执法内控运行,又要发挥制度流程体系对执法人员的规范、指引、评价、制约、惩治、教育的作用。
(二)坚持统筹协调,力求简捷高效。在执法内控机制建设中,在监控点上要统筹协调,既要保证执法监控面,又要突出执法监督的重点,不能胡子眉毛一齐抓。在监控方法上要体现效率原则,强化操作性、针对性,力求简捷高效。要突出税源管理的核心地位,不能因实施执法监控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影响日常的税源管理。要将监控寓于管理之中,以执法监控促进、规范税收管理。
(三)坚持人机结合,实施过程监控。执法监控要依托信息化手段,但不能依赖计算机。目前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监控的执法过错点和执法监察疑点,尚未全面涵盖每项业务各个环节的执法点,尤其是信息系统无法对虚假信息进行识别,难于对执法行为进行深层次控制。因此,必须坚持人机结合原则,既要发挥微机监控高效性,又要注重人工监督全面性、深层次性。在监控方法上,要坚持过程监控原则,既要对执法实施事后监控,更要突出事前、事中监控,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往往比事后“亡羊补牢”更有效。
(四)坚持责任追究,严格纠错校偏。对税收执法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因故意或过失导致税收执法行为违法的,必须严格责任追究,但责任追究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要通过明晰岗责、规范流程、健全制度和制定标准起到指引作用;通过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起到警示、督促、纠错作用;通过严格责任追究,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这是实施执法内控机制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