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总结都是对自己成长的一次见证,让我们更明确前行的方向。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是每个学生都需要掌握的技能,下面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写作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朗诵稿篇一
每年的端午,总是伴着细雨。
屈原的想念,三千年,挥之不去。
汨罗江的水,流到心底,都是思索的'雨季。
绕过雨季,一个伟岸背影,握着求索的冷剑。
回望天际,倚天,长啸,长髯飘飘,怅然伫立。
良久,翩然而去。
文档为doc格式。
端午节朗诵稿篇二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红领巾广播站如约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播音员杨靖莹。
6月2日,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我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纪念屈原的。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听完了端午节的故事,今天我们的广播就要结束了,明天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端午节朗诵稿篇三
绿豆糕,它们一再提醒我:
端午节就要到了。一切看上去
都很熟悉,和
往年一样
后天就是6·1儿童节
再过七天,就是农历五月初五
孩子,天堂里有没有儿童节,玩具
和书本?有没有粽子和
鸭蛋?
当我睁着眼睛,看着
这些琳琅满目,可口的食品
我看到的却是,被埋在楼板下
干裂的唇,和再没机会
赶上这个儿童节的孩子们,那
无人背的花书包,还有
坐在路边,痛哭的
父亲
我合上眼睛
那些小巧的粽子,又在
眼前舞蹈,那些粽子
原为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如今又承担起,祭奠
汶川地震中遇难的
亡灵
这个即将到来的
端午节,于我来说
就是,另一个
追思的
鬼节
睁开眼睛,闭合眼睛
我看到的每一只棱角分明的
粽子,都是一个夭折的孩子
光着糯米一样洁白的身子
包裹在,棕叶的
清香中
端午节朗诵稿篇四
酷日燎燎。
莽莽华北兮,
河断地烤。
怀沙绝唱兮,
汨罗江畔。
昔日滔滔兮,
今朝焦焦。
粽香飘飘兮,
英魂袅袅。
龙舟不再兮,
礼节草草。
屈子天问兮,
曾问此遭?
人祸汹汹兮,
浩浩业报!
人心吞象兮,
欲比天高。
烧山造田兮,
风雨飘摇。
阀木炼钢兮,
人哭鬼笑。
三峡方罢兮,
南水北调。
叹我众生兮,
逐随恶涛。
物欲横流兮,
彼赶我超。
人口众多兮,
地瘠物薄,
挖地三尺兮,
恨无财宝。
价值单一兮,
魔鬼圈套!
人生真义兮,
不甚了了。
朗朗乾坤兮,
惩赏有道。
安身立命兮,
遂遂陶陶!
端午节朗诵稿篇五
五月五日(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乙卯重五诗陆游(南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菩萨蛮(宋·陈与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六幺令.天中节。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满江红.端阳前作。
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
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
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
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
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
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
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栊,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
同名小说《端午节》——鲁迅。
端午节朗诵稿篇六
却在汨罗江畔沉重。
星星与眼睛对视。
沉浮中。
你在泅渡诗意的银河。
天问依然回响在天地。
龙舟划破千年的寂静。
浸透血液的文字。
融入江水。
月亮与涛声对饮。
我把九歌。
唱给汨罗江。
见你在挥毫之余。
纵身一跃。
与楚辞再醉一万年。
千年的炊烟。
从波涛应声而起。
怀念涨满的'粽香。
裹住许多古老的记忆。
漂泊的游子。
即使变成泥土。
中国已在心里种植。
端午节朗诵稿篇七
用心包裹。
用思绪缠绕。
里面的一颗蒸熟的红枣。
可是古代美女芬芳的.红唇。
在大火熊熊燃烧的夜晚。
献出的最虔诚的祭奠。
祭奠谁已经不再重要。
已经走过了多少年。
有多少坚硬的壮汉。
被历史可圈可点。
有多少硬骨头的诗人。
站在了历史发展的前沿。
不仅仅是吃几包粽子。
不仅仅是喝几杯酒。
不仅仅是吃几个鸡蛋。
不仅仅是与家人爱人亲人团圆。
不仅仅是让麦子丰收的喜悦。
迷醉双眼。
端午节,展现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
有骨气,才会有魄力。
才会有能力推动历史的发展。
凝聚着中国人散发着正能量的心愿。
端午节朗诵稿篇八
让我们感受端午节的气氛之余,为端午节朗诵一首诗。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端午节的诗朗诵,希望大家喜欢。
菖蒲行走,艾草联欢。
陈爱,掬捧经年的。
泪。藏进衣角,挂在旧时的月勾。
往事如水,取出,
《离骚》的厚重,在失衡的雨季,
层层叠叠。将无奈引入巢。
五月,一首诗站在门外,
不由自主地昂首。
兴奋粒粒粽香,往下的诗句,
在一段段记忆话潮。
此刻,汨罗江,
被一枚叶子,带进尘世的杯盏。
不用泪,不用愁。
只愿诗意如故,
把苦涩泡淡,枯叶喊绿。
曾经包裹的忧心,经过千年洗礼,
再去聆听,龙舟小调。
画面上早已积满了;幸福。
一个朝代的寒,被另一个朝代暖和。
两千年前。
你带着满腹的惆怅。
纵身跳进汨罗江。
从此。
楚国失去了砥柱。
奸佞失去了顾忌。
怀王失去了谏臣。
今天。
我们怀着无比敬仰。
在长城内外、运河两岸。
在大海之滨、高山脚下。
纪念你——也向你诉说。
你可曾看到。
而今的中国。
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而今的社会。
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而今的百姓。
安居乐业幸福美满。
你可曾看到。
有这样一批人。
他们立足基层辛勤工作。
他们积极进取奋勇开拓。
他们甘于奉献服务祖国。
他们没有燕赵之士的慷慨激昂。
他们没有战争年代的金戈铁马。
他们没有震天动地的豪言壮语。
但是——。
他们有竹的坚韧挺拔高风亮节。
他们有梅的坚贞自守优良品质。
他们有兰的高雅圣洁淡泊自足。
他们。
不因误解而困惑。
不因清贫而卑谦。
不因褒扬而得意。
不因誉满而骄傲。
他们。
服务社会无怨言。
总把奉献当甘甜。
他们忠诚tt乐于奉献。
他们实事求是不出假数。
他们依法tt严守秘密。
他们公正透明服务社会。
这是他们的品格和操守。
这是他们的信念和追求……。
回到吃粽子的家里,
回到挂菖蒲的门前,
回到飘满艾香的城市与乡村,
回到屈原纵身的一跳,
回到诗歌本身。
一条止于湖南的河流,
却流经中国每一个人的心灵。
打捞也罢,求索也罢。
龙舟再快,也不过是,
时间的一枚梭子。
端午节,中国老百姓,
自发地一个节日。
几千年地打捞,
几千年地存在,
应该比什么都重要都深刻。
一个伟大的主题,
一个伟大的身影,
一个痛苦的问号和句号,
一块问路的石头和一颗,
求索的头颅,
至今伫立江边。
汩罗江,一条永远流淌着,
诗歌的光荣与梦想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