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即方子、方法。“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写方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篇一
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具体目标,突出“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办学理念,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的成长乐园,从而提高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全面推动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将围绕“使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师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个总目标去进行,努力建设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既充满生机活力又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校园文化。要求做到:
1、营造学习氛围浓厚、文化底蕴厚重、创新意识强烈、身心愉悦的优美环境。
2、提炼出师生高度认同的学校办学理念,打造独具特色的实验学校的优质教育。
3、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体现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文化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各种文明成果均以文化来传递、延续。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根基,以学校文化活动为主体,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建的,它以良好的校风和校园精神为标志,充满时代气息和校园特点的人文氛围。校园文化氛围一旦形成,将产生巨大的能量,成为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手段和深化教育改革的强劲动力。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其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所施加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并感染、熏陶而实现教育的目的,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愉悦性等特点,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
(一)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理念
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校训、校风等。
2、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措施
校园精神文化的基础是校园成员的心理意识层面,其内容是校园成员的思想观念和素养,而表现形式则是精神创造活动及产物。
1、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项目有:
(1)成立校园广播站:
(2)成立各种校园文化“小队伍”:国旗队、舞蹈队、校园集体舞队等。
(3)举办各种文体活动:一年一度的春冬季运动会、六一文娱活动、(包括诗歌朗诵、校园集体舞、文娱表演、演讲比赛、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手抄报比赛、黑板报比赛等)、兴趣小组活动等。
2、以展示为主体的特色文化活动项目有:绘画创作展示、科技创作展示、书法创作展示、美术工艺品展示、学生获奖展示。
(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内严谨、规范的秩序和师生们积极向上的情绪,要有科学而有效的校本管理文化,学校必须建立一个凸现本校优势,体现校本意识,具有特定文化特色的规范、高效、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和制度,构建学校特色制度文化。岗位责任制、全员聘任制、结构工资制,校务公开制,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深化,整理完善规章制度,制定运作程序,汇编成册,理顺层次、规范程序、行而有据,形成依法办事、民主管理、以德立校的运行机制。同时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及爱护公物制度、公共卫生制度、绿化制度和校园一日常规制等。
(三)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1、创设校园文化氛围
(1)营造健康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
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设计和规划校园环境建设:
思想道德:名人名言、十好评比栏、学生行为习惯英汉宣传牌、普通话牌、警示牌(节水、卫生、爱护花草等)
文化素质:校园广播、教学动态展示栏、各种活动展示等永久性的上墙,增强学校文化氛围
艺术教育:学生绘画作品、开展的活动缩影。
素质教育:学校、班级《省规四十条》
(2)优化校园外部环境
校园环境规划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巧妙设计各景点,花草树木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合理,边边角角也不放过,力争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
2、让学校的墙壁都会说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学校的办学思想、育人模式、校训、干风、教风、学风将以多种形式在校园内的墙壁上呈现,对内引领师生的教育行为,对外彰显实验学校的教育品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文化廊”,让每期校园黑板报、教学宣传栏、校务公开栏、团队宣传栏都得到更新,起到宣传、导向作用。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篇二
以国家、省、市、县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推行素质教育为主线,以促进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初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根本,以建设现代化优质初中为保障,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精致管理、特色创新为追求,全面提升我校教育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
营造清新的校园文化,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彰显独特的人文情怀,创造优异的教育质量。
一年目标:教育教学秩序规范,学生行为习惯良好,校园环境优美,教师办公条件有所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三年目标: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教师形成“学习、研究、创新”的科研意识和工作习惯。校园文化富有特色,教育质量保持在全县一类学校的先进行列。
五年目标:再造一个全县知名的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特质的优质示范初中。
到20xx年,德育工作以管理、教书、活动、环境、特色等为育人载体,理顺拓展德育有效途径,丰富德育内容,创新育人形式,基本形成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各教育阶段纵向衔接、教育内容分层递进,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课外活动联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横向贯通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打造人文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努力构建良好的和谐的学校德育文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抬起头来,使他们成为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具有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能适应将来社会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a、德育组织网络化。在五年内,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学校为主渠道,党政齐抓共管、家庭社会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营造全社会关心的育人氛围。
b、德育内容体系化。按照德育大纲的要求,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努力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年级德育目标、内容、途径体系。
c、德育工作全员化。建立和完善培训和考核制度,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德育。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培养县级以上优秀班主任2-3名,校级骨干班主任占在任班主任50%以上的目标;逐步增加持证上岗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人数;逐步发挥学生干部队伍的自我管理作用。
d、德育制度科学化。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改进和完善学生管理的各项制度,特别是学生综合素质星级评定、班级量化考评、班主任绩效考核、学生成长导师制考核、资深班主任激励机制等五项德育评价机制,使之更加科学,容易操作,对我们的工作更具指导意义。
e、德育管理有序化:学校德育管理有序进行,严格按照有关德育制度办事,按照学校、班级学期德育工作计划实施,做到管理思路清晰,管理方法科学,管理目标人性化,德育科研规范化。建立德育科研制度,规范德育科研程序,监督和指导德育科研的操作过程,建立德育科研档案。
进一步加强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强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教育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公民道德和法制教育为重点,突出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文明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以科学精神与人文素质培养为支撑,提升科学精神,增强人文底蕴;以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培育健康人格。各年级的内容侧重点:七年级为五爱教育、行为养成教育、适应教育;八年级为生命教育、耐挫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九年级为理想教育、生涯教育、责任教育。
专任教师学历层次和职称:学历合格率达100%,本科学历达65%以上,教师高级职称达20%以上,中高级职称达55%以上。
教科研能力:所有教师必须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具备相应的普通话、计算机能力证书。大部分教师科研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一线教师都能有较高的专业素养;
构建教科研梯队。50%以上教师能够独立从事教科研,20%教师能独立承担市级以上课题,形成一支在全县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研合一”型的教师队伍。未来的五年,县、校级以上名师达20%以上。提高教科研水平。走“教科一体化”道路。到20xx年,各教研组完成1个市级以上课题,各类课题数量、质量再上一个台阶,并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推进课程改革。在未来五年间,有计划、目标明确地开展好课程改革工作,在课程实验改革中寻找出一条办学新路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初中教学质量:教育质量考评稳居一类学校先进行列,各学科合格率、人平均分超过县各学科合格率、人平均分,在各学科竞赛和特长比赛中取得好名次。
教师学历进修、继续教育。未来五年,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本科、研究生、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继续创设开放型的校本培训方式,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灵活的培训方式。督促老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各种远程培训。
理论学习是教师业务发展的先导。为倡导教师学习,每学年继续给每一位教师负责订阅教育教学杂志,发放教育教学理论著作,给教研组增订有关教学参考书,每学年定期为全校教师发放前沿理论等资料供教师学习。
继续开展课改的教学观摩、研讨等活动。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建立以校为本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创造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使教师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每学年开展“师傅引路课”、“新手过关课、”“名师示范课、”“复习研究课”、等教学观摩活动,鼓励全校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同时,每学年举办“期中、期末质量分析会”、“适应性考试质量分析会”、“中考研讨会”等专题活动。为教师提升理念、交流体会、总结经验提供良好的平台。
完善名师工程。学校在培养新教师成为名教师的过程中,要求青年教师:一年适应,三年胜任,五年成为骨干。同时,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立足开发每个教师的潜能。设立教学专项基金重奖教学骨干,重点开展名教师等教师队伍建设,在骨干教师的管理上,实行责任、义务、待遇并存,健全骨干教师培养机制。鼓励有志气、有报负、有条件的教师努力创造条件当名师,让他们参加各种研讨会、学术交流,不断提高他们知名度,在校内,要求骨干教师有课题,上示范课,承担讲座、指导年轻老师任务,使他们尽快成为我校教师队伍中的领头羊。
健全校本教研制度。为更好地迎接新挑战,获得新一轮课改发展中的生命和动力,为保障在教研中立足创新,大胆改革,开展集体教研、随机教研、环节教研、案例式教研、教学研讨式教研及系列教研等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教科研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①打造高素质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在今后五年内,学校要求每位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研究,先教学定位,再科研接轨。对新教师着重是规范教学要求,力争提前达标;对中青年教师要求走在教育科研的前沿,通过教学探究和教学评比,强化其科研能力,并加速教学转型,从经验型教师转向科研型的教师;对老教师注重总结升华。同时,每学年每一位教师撰写1—2篇高质量案例或论文进行交流。
②创建科研型的成长基地。将科研的重点转到教研组工作中,重点探索如何应用先进教育理论和方法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以科研为抓手,通过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在教学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到20xx年培养一批具有较强教科研能力、能持续稳定地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的教师。
教育科研管理机制建设。
①制定、完善一整套符合学校实际,便于具体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科研考核评价制度,每年度组织一次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教科研先进备课组、先进个人的评选。使考核评价、评选能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
②成立学术委员会。学校聘请专家、校内具有较高科研能力的高级教师组成学术委员会。其职能为参与、指导或合作进行课题研究,创办学校教科研刊物。
加强课程改革。
①成立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建立由校长挂帅、教学副校长负责、教务处具体指导的业务培训机制。
②成立新课程指导小组,明确职责,各司其职,要求各成员认真学习与新课程相关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及时将新课程教育思想传输给全体教师,使旧观念得以转变。
③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前往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和课改名校进行理论及业务学习,同时聘请有关专家莅校进行专题讲座;
④加强备课组活动,同时,加强校际间的相互交流,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
教学管理: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抓好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教学环节的管理工作。
①备课管理:注重实效,鼓励创新,不用单一的备课模式来要求所有教师。
②教案管理:注重激发教师的创造性,突出教师自身的优势,实行有利于教师设计个性化教案的教案管理。
③上课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引导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创新,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④作业管理: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作业量,避免机械式的重复训练,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性、实践性与操作性的作业。鼓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自己设计作业,分类分层布置作业,注重多样化、富有实效的作业检查或批改方式。杜绝把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使学生快乐学习。
⑤学习辅导管理:要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予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要求教师与基础差的学生搞结对帮补,不利用节假日和其他时间进行集体补课。
信息化管理: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来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建立资源库(主要是课件库),每年购买教学课件,将课件存入课件库。此外,要求每学期教师自制课件上传十个,教研组上传各年级段的全册课件。同时要求教师全面应用现有设备进行教学活动,到20xx年,规定专任教师课堂使用媒体率达到50%以上,并将此作为考核依据之一。
教学评价:改革评价的方法与途径,采用更科学化的、人性化的评价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教师、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通过教科研手段不断加强评价机制的研究,从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评价的功能等方面进行大胆实践,构建适应21世纪师生发展的新型评价体系。
优化育人环境,开源节流,管好经费,理好财产,完善教学设施,关心师生生活和福利,让师生能专心工作和学习。
把校园设计成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个功能区块,校园环境在校园改造中,统一设计规划,20xx年建成学校综合楼,新建两面水泥球场,将校内砖头路面全部变成水泥路面,同步绿化美化校园环境,20xx年建成两桥之间河南绿化景观带;20xx—20xx年建成学校塑胶跑道,营造向上和谐的文化氛围。创建花园式学校。
积极筹措资金,为教师配置办公电脑,建立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现代图书阅览室,进一步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师、教学的功能。
按照新课程实验需要增添教学设施和设备,为新课程顺利实施提供物质条件保障。进一步充实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建好音乐室、语音室,多功能教室等,为课程内容提供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科学实践活动的场地,为开放式探究实验提供方便。
1、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依法治校,文化立校,规范办学,高效管理;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先进组织、优秀教师及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形成行为规范、举止文明、仪表端庄的师生风范和教风纯、学风浓、校风正的育人环境;
3、加强人际环境建设,提高学校凝聚力。创建目标一致、观念共鸣、竞争合作、荣辱与共的学习型团队。形成充满关爱,团结合作,公平竞争,崇尚一流,积极进取的人际环境。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有利于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机制和措施,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身心健康的学者型、专家型教师队伍;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追求学校景观的人文气息,完善学校文化环境,丰富师生文化活动,让校园成为师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6、加强教学管理。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索有效教学理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潜力生有更大提高,中等生更优秀,优秀生更出色;
7、加强德育管理。突出学生的理想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教育,自主发展;
8、加强教科研工作。强化求实创新的教科研意识,注重教育教学研究及成果的推广应用,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促发展;加强校本课程建设,不断开发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加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广度及深度;
9、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发挥服务教育教学的功能;
10、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注重青年干部培养,建立能上能下、岗位轮换的干部流动机制。完善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的选拔使用机制。
11、加强全员竞争上岗和校内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建设。完善“能者上、庸者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校内管理制度;
12、进一步夯实“控辍”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家长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的自觉性和实效性。加大对“控辍”工作的考核力度,完善“控辍”目标责任制,继续开展“无流生班级”的创建活动,并加大表彰和奖励力度,形成关心“控辍”工作的合力。关注学困生和家庭困难的学生。全面关怀学习困难的学生,从起始年级、起始学科抓起,耐心、细致地分析其成因,采取定人帮扶、补缺补差等办法,真正实现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不让每一个学生因学习困难流失。深入开展扶困助学活动,继续对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给予资助,不让学生因生活困难辍学。
13、加强后勤保障建设。做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使教师没有后顾之忧。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重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
本规划实施时间为五年,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
1.成立领导机构。成立红正中学未来五年规划实施领导小组,朱乃勤任组长,蔡古堂、徐滔、金正海任副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
2.形成五年规划编制文本。未来五年规划包括德育工作、教学工作、教育科研和教研、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主要部分。
3.宣传学习规划。召开校内会议,在全校职工范围内宣传学习本规划,让全体教职员工了解规划内容,统一思想,增强实施规划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意识。
1.时间安排:20xx年4月--20xx年元月。
2.主要目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新的突破,实施发展性教育有初步成效,教育教学和各项管理在全县农村中学确立领先地位。
3.重点工作: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德育工作体系,并在具体工作中加以实施;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教学管理体系,实现教学管理新突破;完成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工作,其他建设有新进展。
责任人:按照班子成员分工,共同负责合作完成。
1.时间安排:20xx年2月--20xx年12月。
2.主要目标:规划实施三年后,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县领先水平,具有红正中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全面形成,办学品位不断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在县内有较大影响力。
3.重点工作:学校德育工作走向成熟,探索出先进的现代德育工作理论和实践经验,完全实现德育工作目标;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学管理经验,并有计划的向外辐射;完成教师队伍培训,实现教育理论、师德规范、信息技术等方面大幅度提高,名师团队作用明显;基本完成“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打造丰富的科研成果,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发挥辐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完成,特色更加鲜明,主题更加突出,其他建设全面符合教育教学要求。
1.时间安排:20xx年1月--20xx年9月。
2.主要目标:实现规划总体设想,把学校办成一所有品位、有特色、有活力的县级优质示范性初中。
3.主要工作:全面总结五年规划实施成果,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下一个五年发展规划提供基础、动力。
未来五年是我校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任重而道远,全体教职工务必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居安思危,与时俱进,团结协作,真抓实干,为实现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把学校办成校园环境优美、人文环境浓郁、教育教学质量良好、办学特色鲜明,在全县有影响力的优质示范学校而努力奋斗!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篇三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代最具潜力的生产力,信息资源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信息化水平也已成为一个地区和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社会信息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学校信息化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快工作步伐。为明确我校信息化建设任务,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学校信息化工作,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我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统一平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安全保密”的原则,以整合利用现有网络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为重点,尽快建成具有先进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建成集信息开发、应用、建设、管理与服务一体化,全校上下贯通、运转协调、便捷高效的比较完整的信息化体系。
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教育力度。一个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受制于掌握信息技术的程度。应确保学生都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并逐步转变观念,树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观念。使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具体工作:
①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
②加强信息技术培训辅导工作,不断积累辅导经验
③开展学生电脑小制作活动,每学年开展班级网页制作比赛、电脑设计比赛,争取在各级比赛中取得较突出的成绩。
④组织成立“电脑兴趣小组”,做到有辅导老师,有活动安排,提高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热情。
2.努力建设一支信息化的教职工队伍。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队伍是一个学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努力建设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队伍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中心。应深入调查与研究,探索更为有效的培训方式,重点应立足“以用促学”的方针,分层次、有步骤地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为此应努力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以中级考试为切入点,长期坚持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全员培训。逐步改变培训的方式,提高校园网在培训方面的作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同时逐步更新培训内容,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面向全体教师开展网络安全和病毒防护、学校管理系统应用的培训。
3.加大力度建设学校的资源库及其平台。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是教育资源的数字化。为此,建设一个资源充足、种类齐全、使用方便的校本资源库是重中之重。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的资源库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资源种类与学校教学实际不相适应,资源内容没有校本化、管理无序,可利用性较小,使用效率较低,不能真正实现资源库本应发挥的效用。
1、加强管理,注重调查研究,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特别是应着重研究校本资源的目录结构,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资源库系统。目前应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在半年内完成原有的资源库的结构调整。
2、应逐步开展案例、课例库建设,应着重理清现有的各类文本资源、课件资源、音像资源的管理目录,在此基础上新增案例、课例库。目前,我校的校本视频资源非常缺乏,应着力开展此项工作。
3、着重资源库与教师的接口、平台建设,以实用、易用为原则,做到每一类资源都有相应的用户界面。着重加强校内资源“点对点传输”研究与建设,争取在两年内完成此项工作。
4、应进一步加强资源库使用的培训,做到人人会用资源库,天天使用资源库,真正发挥资源库的效用。
5、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精心设计,逐步建设学生学习资源库、学生自主学习网上讨论区、学生网上社区。
6、加强学校网络系统的管理和建设工作。校园网不仅包括硬件设施,还包括所有的用户界面。在加强硬件管理和资源库建设的同时应着力建设用户平台。最终应以学校主页为轴心逐步建成对外宣传界面、校内资源库系统、在线教学系统、德育系统、行政办公系统等子系统群。近期内重点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①硬件层面:应加强管理,及时监控,确保学校网络系统的安全、顺畅运行,为广大师生工作、学习服务。
②软件层面:加强学校主页建设,确保学校主页拥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对外宣传,一是为扩充各个子系统作相应的准备。
③逐步开展各教研组、部门的网页建设;给有兴趣的教师以适当的培训,大力提倡教师建设个人主页。争取在两年内,完成教研组、部门主页建设,两年内有三到五个的教师主页。逐步建设学校行政办公管理系统。行政办公管理系统的核心是实现无纸化办公,力争用一到两年的时间使全校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上个新台阶。
本《方案》主要是为落实学校发展远景规划中提出的有关学校信息化目标而制定的,每学年应根据本《方案》提出的目标制订相应的实施计划,做到有步骤、急缓有序,逐步推进,力争能早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