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最新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试题(七篇)

最新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试题(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07:49:24
最新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试题(七篇)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试题篇一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心理学

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

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1、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6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6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7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又称心向。

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

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8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83、想象的种类:(1)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在空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8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1)广阔性与深刻性。(2)独立性与批判性。(3)逻辑性。(4)灵活性和敏捷性。(5)创造性。

8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86、记忆的分类:(1)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87、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

88、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89、联想的种类与规律:接近性联想(空间、时间上的接近)、相似性联想(性质上相似)、对比律(性质上、特点上形成对比)、因果律(因果关系)。

90、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指能否及时地从记忆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识,是提取的应用特性)。

91、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9

2、知识为活动提供定向依据,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

93、高原现象: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停顿现象。

94、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程度,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9

5、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 9

6、超常儿童:智商在130以上;低常儿童:智商在70以下。

97、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是与社会性的需要相联系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恐惧;情绪按强度的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9

8、克服内外困难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征。

99、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

100、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经活动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有四种典型类型与气质类型对应:强、不均衡型为胆汁质;强、均衡、灵活型为多血质;强、均衡、不灵活型为粘液质;弱型为抑郁质。

1、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形成得早,表现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现在后。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

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其它标准还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未来新人类”标准。10

3、心理咨询: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行为矫正法——华生;人本主义疗法——罗杰斯;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

4、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

自然、适度。

三、新课程知识

l、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

(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

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3)体现新时代的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10%—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

7、新课程的教学策略:(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8、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9、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10、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11、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1)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2)开辟“自下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助的课程管理方式。(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1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13、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1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6、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8、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19、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20、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l、教学活动设计要求:(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教学资源的构建性,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重新组织课程资源:(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即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倡求疑、创新。

22、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主流的,其设计思想主要是以行为主义作为基础的。

23、研究性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或其他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24、研究性学习:问题为载体、探究为核心、综合为特征。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7、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

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10、"有教无类"--孔子

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因材施教--孔子

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25、"学不躐等"--《学记》

26、教学相长--《学记》

27、循序渐进--《学记》

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30、《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

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3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

34、《教育漫话》--洛克

35、《爱弥尔》--卢梭(法国)

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

37、"白板说"--洛克(英国)

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41、《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

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44、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

45、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

46、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

47、教育即生活--杜威

48、"在做中学"--杜威

49、儿童中心主义--杜威

50、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

51、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52、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

53、外铄论--荀子、华生

54、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55、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斯宾塞(英国)

56、"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夸美纽斯

57、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

58、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夫

59、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

60、"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6

1、"学而时习之"--孔子 6

2、"温故而知新 "--孔子 6

3、"不陵节而施"--《学记》

64、"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 6

5、"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66、"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夸美纽斯 6

7、"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来源)--朱熹 6

8、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大教学论》 6

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北京京师同文馆

70、"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苏联)7

1、德育的认知模式--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7

2、德育的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英国)7

3、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 7

4、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埃拉斯莫斯

75、论证班级组织,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7

6、导生制--19世纪,英国 7

7、"平行影响"教育思想--马卡连柯 7

8、目标管理--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试题篇二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心理学

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 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

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7

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7

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又称心向。 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8

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8

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3、想象的种类:(1)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在空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8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1)广阔性与深刻性。(2)独立性与批判性。(3)逻辑性。(4)灵活性和敏捷性。(5)创造性。

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6、记忆的分类:(1)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8

7、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

8、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89、联想的种类与规律:接近性联想(空间、时间上的接近)、相似性联想(性质上相似)、对比律(性质上、特点上形成对比)、因果律(因果关系)。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90、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指能否及时地从记忆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识,是提取的应用特性)。 9

1、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92、知识为活动提供定向依据,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

93、高原现象: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停顿现象。

94、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程度,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95、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 9

6、超常儿童:智商在130以上;低常儿童:智商在70以下。

97、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是与社会性的需要相联系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恐惧;情绪按强度的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9

8、克服内外困难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征。

99、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

100、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经活动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有四种典型类型与气质类型对应:强、不均衡型为胆汁质;强、均衡、灵活型为多血质;强、均衡、不灵活型为粘液质;弱型为抑郁质。

1、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形成得早,表现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现在后。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

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其它标准还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未来新人类”标准。

3、心理咨询: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行为矫正法——华生;人本主义疗法——罗杰斯;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10

4、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 自然、适度。

三、新课程知识

l、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10%—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

7、新课程的教学策略:(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8、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9、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10、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11、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1)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2)开辟“自下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助的课程管理方式。(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1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13、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1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6、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8、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19、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20、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l、教学活动设计要求:(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教学资源的构建性,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重新组织课程资源:(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即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倡求疑、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创新。

22、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主流的,其设计思想主要是以行为主义作为基础的。

23、研究性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或其他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24、研究性学习:问题为载体、探究为核心、综合为特征。

问答题

1、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2)精深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 (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舆容易遗忘。

(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3)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

(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4、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1)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5、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6、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7、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8、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9、简述马斯洛的人格理论? (1)自我实现。(2)需要层次理论: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自尊需要⑤自

我实现的需要。

10、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些具体措施。

(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1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12、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13、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2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4)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14、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3)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适应培养阶段的要求,正确使用语言;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15、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2)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3)培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4)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16、注意有哪些品质特征?它可以分为哪几类? 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17、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18.怎样帮助学生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降低考试焦虑?(1)考试焦虑是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如果面临重要的考试,而学习者又不是十分有把握,往往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和担忧。(2)考试焦虑有一个最佳值,处于这个值时,考试效果最好,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学习受到抑制,最常见的问题是过度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的矫正可通过以下方法。

①自信训练。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摆正考试的位置,不要把考试看成是至高无上的东西。②进行放松训练或系统聪敏等,放松训练有意念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③考试焦虑还可用想像系统脱敏法降低。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22.如何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需要?(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2)由于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于学习动机;(3)掌握评分的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23.什么是注意?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性与集中性。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①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②要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③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④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注意品质。24.影响印象形成的因素有哪些?(1)自然特征:包括社会刻板现象和晕轮效应(2)社会特征:人们能说明其在正式社会结构中明确位置的信息,确定其社会角色,然后再从他的社会角色来预言其行为,确定其对于我们的意义,确定我们行为的适当性。(3)心理特征:我们是依据具有社会评价意义的人际关系特征和智力特征来对别人进行归类,并据此为自己的行为进行明确的方向。25.请阐述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发展特点,并谈谈如何对青少年进行人际交往教育?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①朋友关系在青少年生活中非常重要;②在情感、行为、观点上与父母逐渐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也弱化了;③在师生关系方面,他们开始评价教师的好坏,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教师。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的教育:

①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互相接纳,社会交换,维护自尊,情境控制。②人际关系的建立: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9、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10、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11、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

(1)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2)开辟“自下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助的课程管理方式。(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1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13、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1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6、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8、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19、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20、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l、教学活动设计要求:

(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教学资源的构建性,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重新组织课程资源:(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即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倡求疑、创新。

22、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主流的,其设计思想主要是以行为主义作为基础的。

23、研究性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或其他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24、研究性学习:问题为载体、探究为核心、综合为特征。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试题篇三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教育学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古罗马的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多年。“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而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于未发。

2.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专著——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3.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

6.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著被誉为“活动的教育者“。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9.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是:生产劳动。

1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1.“狼孩”说明遗体本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12.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13.最早提出美育一词的是席勒。

14.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过教育组成部分是在1912年。15.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演学制。

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葵卯学制。16.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

17.《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18.教师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9.教育学科知识包括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中。20.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生理和心理特征。21.课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2.教师各课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23.教育过程以认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2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25.知识能力谁为主两种教育论:形成教育论(能力为主)、实质教育论(知识为主)。26.《学记》中:“学而等”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中:“不陵节而施”体现循序渐进原则。28.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在清朝末年。29.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

30.我国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31.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32.德国赫尔巴特的德育原则: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34.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顺序,就具体情况,有多种开端。35.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动手、检查,特点是实践性。36.课外校外教育特点是自愿、灵活、实践。37.班主任是负责一个班学生工作的教师。3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组织培养班级体。

3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形成正确的舆论。4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心理学

1.个性心理特征构成:能力、气质、个性。

2.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是意识。

3.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生产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6.个性积极性的源泉与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需要。

7.马斯洛需要层次中最低是生理需要,最高是自我实现需要。8.根据动机的性质和社会价值不同,动机分高尚和低级。13.远物模糊,近物清楚是空气透视。14.感觉限与感受性是反比关系。

16.坐车,近物快,远物慢。月亮同方向是运动视差。17.云彩飘动,好象月亮在行,云彩没动,这是诱动。18.注意特点:指向性,集中性,注意是组织特性。

22.“一题多解”是发散思维。“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思维灵活性。24.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幻想。25.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32.智力是一般智力的综合。技能是一种熟练。

35.当人们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达到迁移程度,才能促进能力发展。36.完成活动任务的各种能力的独特结合是才能。39.出乎意料的夸张情景引起的情绪状态叫应激。

40.情绪、情感内的中介是需要,心理基础是认识,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心境—激情—应激.

41.意志行动的基础是随意运动。42.“眨眼反射动作”是不随意动作。

43.意志行动心理过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

44.“机敏、迅速合理处理问题的品质”是意志的果断性。

45.人的良好意志品质特征: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46.“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属于双趋式目标冲动 47.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48.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生理特性。

49.人的个性中核心成分是性格,性格是社会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50.“自私与秉公、勤劳懒惰、自负与自卑”是态度性格特征描述。51.“不达目的不罢休”意志型性格。

师德、教师法、教育法必考试题

一、填空题

1、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5、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6、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7、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9、《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0、《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12、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3、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4、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1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二、单选题

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b)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a)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b)a、三年 b、三至五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起开始施行.(b) a、1995年9月10日 b、1994年1月1日

二、单选(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b)之日起开始实施。a、1990年9月1日 b、1995年9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b)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a、国务院令 b、主席令

3、国家实行(a)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教师资格 b、教师竞聘上岗

4、(a)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5、(a)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中国公民 b、世界公民

三、双选题 (5分)

1、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 ,制定本法,(ab)a.宪法 b.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ab)。

a.学费 b.杂费 c.书费 d.住宿费

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____ __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__ ____,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cd)

a、耐心 b、个性 c、平等 d、个体差异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来保障”。(cd)a、靠教师 b、靠社会 c、靠法制 d、靠制度

5、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放在突出地位。(bc)a、学历教育 b、思想政治教育 c、职业道德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四、多选题 (5分)

1、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abcd)

a、教育方针 b、政策 c、法律法规 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bcd)a、“八荣八耻”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

3、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bcd)

a、共产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社会主义

4、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材料证明。(abc)

a、身份证 b、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c、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 d、教材教法合格证

5、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acd)a、宪法 b、教育法 c、劳动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五、简答题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2、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

答:《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除学生,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不能因为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就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同非义务教育有所不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如果严重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可给予其开除学籍的处分。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试题篇四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

(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创造性;

(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

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

理论联系实际;

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

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

(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

(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

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

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知行统一的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重要的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教育学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古罗马的昆体良

《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多年。“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而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于未发。2.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专著——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3.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

4.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是前苏联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 5.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认为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 集体主义思想,“差生”发展。

6.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著被誉为“活动的教育者“。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7.美国教育布鲁纳《教育过程》倡导“结构主义”“发现法”。 8.“六学二馆”中“二馆”指崇文馆和弘文馆。9.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是:生产劳动。

1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1.“狼孩”说明遗体本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12.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13.最早提出美育一词的是席勒。

14.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过教育组成部分是在1912年。 15.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演学制。

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葵卯学制。16.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

17.《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 18.教师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9.教育学科知识包括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中。 20.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生理和心理特征。21.课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2.教师各课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3.教育过程以认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2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25.知识能力谁为主两种教育论:形成教育论(能力为主 )、实质教育论(知识为主).26.《学记》中:“学而 等”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中:“不陵节而施”体现循序渐进原则。27.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活动方式。

28.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在清朝末年。 29.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30.我国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31.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32.德国赫尔巴特的德育原则: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33.马卡连柯提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34.对学生的知、情、意 行的培养顺序,就具体情况,有多种开端。

35.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动手、检查,特点是实践性。 36.课外校外教育特点是自愿、灵活、实践。37.班主任是负责一个班学生工作的教师。3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组织培养班级体。3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形成正确的舆论。4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

(二)心理学

1.个性心理特征构成:能力、气质、个性。 2.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是意识。

3.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4.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谈梅生津。

5.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生产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 6.个性积极性的源泉与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需要。

7.马斯洛需要层次中最低是生理需要,最高是自我实现需要。 8.根据动机的性质和社会价值不同,动机分高尚和低级。9.兴趣的稳定性是持久性的品质特征。

10.人脑对直接作用感言的客观学习的综合整体反映是知觉,如看见红旗、立即认识它。

12.“一心二用”是有条件的。 “人”写成“丫”对比。13.远物模糊,近物清楚是空气透视。14.感觉限与感受性是反比关系。

15.看书用红笔划重点,利用知觉选择性。

16.坐车,近物快,远物慢。月亮同方向是运动视差。17.云彩飘动,好象月亮在行,云彩没动,这是诱动。18.注意特点:指向性,集中性,注意是组织特性。19.时间是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20.客体复杂,任务多,注意范围狭窄。

21.医生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是思维的间接性。

22.“一题多解”是发散思维。“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思维灵活性。23.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的主要是掌握概念。24.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幻想。25.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26.看到“**”想到城楼是表象。

27.长系列教材,中间内容记忆效果差,是双重抑制干扰。 28.“由骄兵想到必败”是因果联想。

29.无意义音节的首创者和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艾宾浩斯。 30.操作技能的特点: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31.视觉控制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是操作整合。32.智力是一般智力的综合。技能是一种熟练。33.遗体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34.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35.当人们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达到迁移程度,才能促进能力发展。 36.完成活动任务的各种能力的独特结合是才能。

ma(智龄)(智商)=——-——*100 ca(实龄)

38.在全人类中,智力是常态状态分布。

39.出乎意料的夸张情景引起的情绪状态叫应激。

40.情绪、情感内的中介是需要,心理基础是认识,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心境—激情—应激.41.意志行动的基础是随意运动。42.“眨眼反射动作”是不随意动作。

43.意志行动心理过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

44.“机敏、迅速合理处理问题的品质”是意志的果断性。 45.人的良好意志品质特征: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46.“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属于双趋式目标冲动 47.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48.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生理特性。

49.人的个性中核心成分是性格,性格是社会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50.“自私与秉公、勤劳懒惰、自负与自卑”是态度性格特征描述。51.“不达目的不罢休”意志型性格。52.阿德勒提出性格的优越与自卑类型划分。53.持消极人性观的心理咨询流派是精神分析。54.自由联想不属于行为矫正治疗。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试题篇五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古罗马的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多年。“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而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于未发。

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专著——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是前苏联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

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认为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 集体主义思想,“差生”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著被誉为“活动的教育者“。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美国教育布鲁纳《教育过程》倡导“结构主义”“发现法”。六学二馆”中“二馆”指崇文馆和弘文馆。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是:生产劳动。

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狼孩”说明遗体本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最早提出美育一词的是席勒。

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过教育组成部分是在1912年。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演学制。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葵卯学制。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教师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教育学科知识包括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中。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生理和心理特征。课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教师各课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教育过程以认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知识能力谁为主两种教育论:形成教育论(能力为主)、实质教育论(知识为主).《学记》中:“学而 等”体现循序渐进原则。《学记》中:“不陵节而施”体现循序渐进原则。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活动方式。

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在清朝末年。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

我国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德国赫尔巴特的德育原则: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马卡连柯提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对学生的知、情、意 行的培养顺序,就具体情况,有多种开端。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动手、检查,特点是实践性。课外校外教育特点是自愿、灵活、实践。

班主任是负责一个班学生工作的教师。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组织培养班级体。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形成正确的舆论。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

(二)心理学部分

个性心理特征构成:能力、气质、个性。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是意识。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谈梅生津。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生产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个性积极性的源泉与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中最低是生理需要,最高是自我实现需要。根据动机的性质和社会价值不同,动机分高尚和低级。兴趣的稳定性是持久性的品质特征。

人脑对直接作用感言的客观学习的综合整体反映是知觉,如看见红旗、立即认识它。一心二用”是有条件的。“人”写成“丫”对比。远物模糊,近物清楚是空气透视。感觉限与感受性是反比关系。

看书用红笔划重点,利用知觉选择性。

坐车,近物快,远物慢。月亮同方向是运动视差。云彩飘动,好象月亮在行,云彩没动,这是诱动。注意特点:指向性,集中性,注意是组织特性。时间是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客体复杂,任务多,注意范围狭窄。

医生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是思维的间接性。

一题多解”是发散思维。“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思维灵活性。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的主要是掌握概念。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幻想。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看到“**”想到城楼是表象。

长系列教材,中间内容记忆效果差,是双重抑制干扰。由骄兵想到必败”是因果联想。

无意义音节的首创者和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艾宾浩斯。操作技能的特点: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视觉控制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是操作整合。智力是一般智力的综合。技能是一种熟练。遗体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当人们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达到迁移程度,才能促进能力发展。完成活动任务的各种能力的独特结合是才能。(智商)= ma(智龄)/ ca(实龄)*100 在全人类中,智力是常态状态分布。

出乎意料的夸张情景引起的情绪状态叫应激。

情绪、情感内的中介是需要,心理基础是认识,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心境—激情—应激.意志行动的基础是随意运动。眨眼反射动作”是不随意动作。

意志行动心理过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

机敏、迅速合理处理问题的品质”是意志的果断性。

人的良好意志品质特征: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属于双趋式目标冲动 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生理特性。

人的个性中核心成分是性格,性格是社会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自私与秉公、勤劳懒惰、自负与自卑”是态度性格特征描述。不达目的不罢休”意志型性格。

阿德勒提出性格的优越与自卑类型划分。持消极人性观的心理咨询流派是精神分析。自由联想不属于行为矫正治疗。

主要包括:教育法概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概论包括教育法及教育法的基本涵义、教育法的体系和教育法律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组题目:

第1组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对 b.错

答案:b .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c .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

.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答案:a 第2组题

.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对 b.错 答案:b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

.心理过程 b.信息过程 c.认识过程 答案:c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是()

.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等速的 d.匀加速的 答案:a 第3组题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 b.错 答案:a

. “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b.知行统一的原则

.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c

(三)教育法规。 41

.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以及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属于()

.生理与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答案:d 第4组题

.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对 b.错 答案:b

.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答案:a .“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心境 b.激情 c.应急 d.理智 答案:c 第5组题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加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对 b.错 答案:a

.在三结合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答案:b

3.“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哪种特点作了最好的诠释?().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答案:b 第6组题

.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对 b.错 答案:b

.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教育途径是().课外校外教育 b.各科教学 c.班主任工作 答案:c

.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下列哪一选项的干扰().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答案:a 第7组题

.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对 b.错 答案:b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 c.被动地位 答案:b

.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能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答案:c 第8组题

.注意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对 b.错 答案:b

.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最近效应 答案:b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___课程,自小学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课时。()

.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答案:a 第9组题

.解决复杂问题,中等偏低的兴奋水平比较有利。对 b.错

答案:a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品德评价 答案:a

.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答案:b 第10组题

.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对 b.错 答案:a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答案:b

.精力旺盛、表里如

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答案:a 第11组题

.智力年龄的概念是比纳提出的。对 b.错 答案:a

.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答案:a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原型 b.原型启发

c.问题情境 d.问题对象 答案:a 第12组题

.良好的记忆力是天才的特征之一。对 b.错 答案:a

.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教育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学论 答案:a .记忆过程包括()

.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答案:d 第13组题

.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对 b.错 答案:b

.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 答案:b

.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b 第14组题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对 b.错

答案:a

.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观察力 b.想象力 c.思维力 答案:c .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答案:d 第15组题

.个体早期的心理发展对人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对 b.错 答案:a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创造性 b.主体性、示范性 .长期性、间接性 答案:b

.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原型 b.定势 c.迁移 d.原型启发 答案:b

第16组题

.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先天遗传起决定作用。对 b.错 答案:b

.“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答案:c .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是()

.自然适度 b.克服羞怯 c.真实坦诚 d.留有余地 答案:a 第17组题

.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智慧只停留在动作水平。对 b.错 答案:a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答案:c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答案:a 第18组题

.记忆是一个被动保持信息的系统。对 b.错

答案:b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主体性 b.创造性 c.示范法

答案:c

.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刻板印象

答案:b 第19组题

.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对 b.错

答案:b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答案:a .智力测验中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是()

.信度 b.效度 c.智商 d.常模 答案:d 第20组题

.行动研究法的操作步骤和程序一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对 b.错 答案:a

.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虚拟直观 答案:b

.活动方式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在执行方面能达到高度的完善和自动化的阶段是().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答案:d 第21组题

.布卢姆将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对 b.错 答案:a

.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大学》 b.《中庸》 c.《春秋》 答案:a

.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称为().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热情 答案:b 第22组题

.教学设计中、教师了解不同的学生特定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改进教学设计质量。对 b.错 答案:a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上课 b.备课 c.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答案:a .在全人类中,智力呈()

.常态分布 b.偏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 答案:a 第23组题

.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唯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 b.错 答案:b

.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答案:b

3.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a 第24组题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人机互动与交流。对 b.错

答案:a

.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答案:c .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活动的().个性心理条件 b.心理过程

.生理条件 d.个性倾向性 答案:a 第25组题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激励的策略。对 b.错 答案:a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答案:c

.一般地,教学中的感知可以区分为如下方式()学习感知、生活感知 b.课内感知和课外感知

直接感知、间接感知 d.形象感知、抽象感知 答案:c 第26组题

.“学”主要指获取知识技能,“习”主要指巩固知识技能。对 b.错 答案:a

.“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答案:c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答案:c 第27组题

.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对 b.错

答案:b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 c.课堂教学

答案:c .“矫正错误”是注意的().选择功能 b.整合功能

.维持功能 d.调节和监督

答案:d 第28组题

.在知识、技能、行为方面的临时性变化也是学习。对 b.错

答案:b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答案:c .“灵感或顿悟”是()

.创造思维 b.再现思维 c.分析思维 d.直觉思维

答案:d 第29组题

.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对 b.错

答案:b

.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b.精深的专业知识 .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答案:a .鲁班发明锯是借助()

.定势 b.变式 c.问题 d.原型启发

答案:d 第30组题

.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唯一的结论。.对 b.错

答案:a

.课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答案:c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后像 答案:b 第31组题

.负强化就是惩罚。对 b.错

答案:b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连续性 b.创造性 c.长期性

答案:c .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

.自我反思 b.同伴互助 c.专业引领

d.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第32组题

.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加以培养。对 b.错

答案:a .气质类型()

.有好有坏 b.都是好的 .无好坏之分

答案:c .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是()

答案:d8

.基于学校 b.在学校中 c.为了学校

d.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

答案:d 第33组题

.家长具有很强的暴力倾向,子女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对人采取侵犯性行为。对 b.错

答案:a

.少年早慧和大器晚成表现了()

.能力类型差异 b.能力水平差异

c.能力表现早晚的年龄差异

答案:c .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答案:a 第34组题

.看见武器的人比没有看见武器的人具有更强烈的攻击性行为。对 b.错

答案:a .智力的高级表现是()

.创造能力 b.抽象概括能力 c.观察力 答案:a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答案:b 第35组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育模式改善了原先心理咨询较为被动的工作方式。对 b.错

答案:a

.当个体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更可能接受一项重大的,更不合意的要求,这叫做().“登门槛”效应 b.低球技术 c.留面子效应

答案:a .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

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答案:b 第36组题

.认知教学的本质是以学生认知发展为中心。对 b.错

答案:a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教书 b.育人 c.教书育人

答案:c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的过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b、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为学服务

d、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 答案:b 第37组题

.营造校园文化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对 b.错

答案:a

.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成立了班委会 b.形成了正确舆论

.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开展了班级工作

答案:b .人的情绪与情感是以什么为中介的反映形式().需要 b.动机 c.态度 d.认知

答案:a 第38组题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对 b.错

答案:a

.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答案:c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

.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b.心理过程 c.认识过程 d.心理特征 答案:a 第39组题

.语言的发展进程是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的。对 b.错

答案:a

.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c.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

答案:b .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答案:b 第40组题

.桑代克认为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对 b.错

答案:a

2.主体教育在教学领域里的实践,最相关的一项是()主体性教学 b.尝试教学 c.反思教学 答案:a

. “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答案:c 第41组题

.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后天环境起决定作用。对 b.错

答案:b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的是().教育 b.环境 c.遗传

答案:b

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知识测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什么规律的科学(c)

. 基本教育规律 b.基本教学规律 c.基本心理规律 d.基本身心规律 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b).130 b.140 c.150 d.160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裨性的联系”属于(c). 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d). 自我了解 b.自我实现 c.自我行动 d.自我临近

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a). 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是(b)

. 女优于男 b.大致相等 c.男优于女 d.中国人相等,外国人不相等

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属于(a). 概念学习b.意义学习c.命题学习d.符号学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c)

. 均衡发展 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又慢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他与该条件相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其条件反应。这是条件刺激的(d)

. 一般化 b.具体化 c.分化 d.泛化

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c). 操作模仿 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 d.操作定向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c)

. 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d)

.生活焦虑 b.择友焦虑 c.缺钱焦虑 d.考试焦虑 发现学习是属于(a)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b.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个别化的教学策略 d.交互式的教学策略

引起和维持个休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c). 注意 b.需要 c.动机 d.兴趣

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c)

. 健康的人格 b.健康的习惯 c.健康的心理 d.健康的生活 完形——顿悟学说的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苛勒 b.斯金纳 c.桑代克 d.布鲁纳

17.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b ). 计划策略 b.组织策略 c.调节策略 d.监视策略

18.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d ). 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问题检验 d.问题解决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b). 行动 b.内化 c.执行 d.泛化

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a). 形成性评价 b.定性评价 c.定量评价 d.考查性评价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在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心理学者把此时期称之为__关键期_________。

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____智力年龄________×100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__行为规范_______ 的学习。桑代克认为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练习律和___准备律 ___________。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_寻求发展____________。

学生的学习就其学习内容来说,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总是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__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_____________的培养。

先于一寂的活动则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称为___心向与定势__________。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的记忆是__瞬时记忆____________。

在读一首短诗时,某生学习10分钟就刚好能背诵,随后又增加学习几分钟。这种增加的附加学习,叫做________过度学习_______。它是促进知识保持,克服遗忘的记忆规律之一。

中学生的伦理道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可以做到言行一致,具有___自律性_________性。

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有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是_____程序教学__________。

32.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叫做_课堂气氛________。它是教学过程的软情境。

有系统的惧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材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之为_____教学评价________。

标准化就测验的优越性在于:第一,客观性;第二,计划性;第三,__可比性_________。多次测验所得的分数的稳定和一致的程度,叫做测验的__信度_________。

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之为_皮格马利翁效应

____________。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是以___信息流______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

积极诱因使个体产生积极行为,_____趋向或接近__________某一目标;消极诱因则使个体产生负性行为,远离或回避某一目标。

布卢姆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____认知目标________、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的比较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具有预见性,并以______ __ _学生____为中心。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要点】(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并着。

教学中臬促进学习的迁移? 【要点】(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意识性。

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 【要点】(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要点】(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教师成长的历程经历哪几阶段? 【要点】(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

四、论述题(本大题只有1个小题,潢分10分。)

试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示:将5种基本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顺序排列,填在下图表中,并着重分析一下最高层次的需要。)【要点】

(1)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例如,对食物、水、空气、眨眼、性等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便是安全需要,即表现为为体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免除恐惧和焦虑等;这之后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个体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随后出现的是尊重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受到他人的尊重。在上述这些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2)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即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人心胸开阔、独立性强,具有创造性;他们知道自己的需要,能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自己的使命是什么。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

更多更好考试资料尽在http:///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试题篇六

(一)教育学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古罗马的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多年。“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而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

抑,开

”禁

发。

2.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专着——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想。

3.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

4.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是前苏联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 5.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认为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 集体主义思想,“差生”发展。6.苏霍姆林斯基的论着被誉为“活动的教育者“。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

》。

7.美国教育布鲁纳《教育过程》倡导“结构主义”“发现法”。 8.“六学二馆”中“二馆”指崇文馆和弘文馆。9.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是:生产劳动。1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1.“狼孩”说明遗体本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12.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13.最早

词的是

勒。

14.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过教育组成部分是在1912年。 15.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演学制。?? 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葵卯学制。16.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51年。

17.《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 18.教师

。19.教育学科知识包括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中。20.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生理和心理特征。21.课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22.教师各课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23.教育过程以认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2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理解教材、形成概念。25.知识能力谁为主两种教育论:形成教育论(能力为主)、实质教育论(知识为主)

.26.《学记》中:“学而 等”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中:“不陵节而施”体现循序渐进原则。27.教学

式。

28.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在清朝末年。 29.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30.我国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31.学校

育的基

学。

32.德国赫尔巴特的德育原则: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33.马卡连柯提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34.对学生的知、情、意 行的培养顺序,就具体情况,有多种开端。35.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动手、检查,特点是实践性。36.课外校外教育特点是自愿、灵活、实践。37.班主任是负责一个班学生工作的教师。3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组织培养班级体。3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形成正确的舆论。4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二)

1.个性心理特征构成:能力、气质、个性。 2.人的心

映的最

。3.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4.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谈梅生津。5.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生产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6.个性积极性的源泉与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需要。7.马斯洛需要层次中最低是生理需要,最高是自我实现需要。8.根据动机的性质和社会价值不同,动机分高尚和低级。9.兴趣的稳

性的品

征。

10.人脑对直接作用感言的客观学习的综合整体反映是知觉,如看见红旗、立即认

它。

12.“一心二用”是有条件的。? “人”写成“丫”对比。1134..远感物模觉

糊限,与

近感

物受

清性

楚是是反空

气比

透关

视系。

15.看书用红笔划重点,利用知觉选择性。 16.坐车,近物快,远物慢。月亮同方向是运动视差。17.云彩飘动,好象月亮在行,云彩没动,这是诱动。18.注意特点:指向性,集中性,注意是组织特性。19.时间

性的品

征。

20.客体复杂,任务多,注意范围狭窄。 21.医生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是思维的间接性。22.“一题多解”是发散思维。“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思维灵活性。23.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的主要是掌握概念。24.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幻想。25.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26.看到“天

”想

象。

27.长系列教材,中间内容记忆效果差,是双重抑制干扰。 28.“由骄

”是

想。

29.无意义音节的首创者和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艾宾浩斯。 30.操作技能的特点: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31.视觉控制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是操作整合。32.智力是一般智力的综合。技能是一种熟练。3334..遗智体力素的质核

是心

能成力分

发是

展抽的象

自思

然维

前能

提力。

35.当人们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达到迁移程度,才能促进能力发展。 36.完成活动任务的各种能力的独特结合是才能。?37?.i?q?(智

?商)

=m

—a—

(-—

智—

*龄

10)

0 ??????????????? 38.在全人类中

ca(实龄),智力是常态状态分布。

39.出乎意料的夸张情景引起的情绪状态叫应激。 40.情绪、情感内的中介是需要,心理基础是认识,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心境—4412..“激意眨志眼

行反情动射的动

—基作

础”是是不应随随

意意激运动

动作

.。

43.意志行动心理过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 44.“机敏、迅速合理处理问题的品质”是意志的果断性。45.人的良好意志品质特征: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46.“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属于双趋式目标冲动(二)

1.个性心理特征构成:能力、气质、个性。 2.人的心

映的最

识。

3.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4.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谈梅生津。5.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生产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6.个性积极性的源泉与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需要。7.马斯洛需要层次中最低是生理需要,最高是自我实现需要。8.根据动机的性质和社会价值不同,动机分高尚和低级。9.兴趣的稳

性的品

征。

10.人脑对直接作用感言的客观学习的综合整体反映是知觉,如看见红旗、立即认

它。

12.“一心二用”是有条件的。? “人”写成“丫”对比。1134..远感物模觉

糊限,与

近感

物受

清性

楚是是反空

气比

透关

视系。

15.看书用红笔划重点,利用知觉选择性。 16.坐车,近物快,远物慢。月亮同方向是运动视差。17.云彩飘动,好象月亮在行,云彩没动,这是诱动。18.注意特点:指向性,集中性,注意是组织特性。19.时间

性的品

征。

20.客体复杂,任务多,注意范围狭窄。 21.医生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是思维的间接性。22.“一题多解”是发散思维。“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思维灵活性。23.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的主要是掌握概念。24.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幻想。25.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26.看到“天

”想

象。

27.长系列教材,中间内容记忆效果差,是双重抑制干扰。 28.“由骄

”是

想。

29.无意义音节的首创者和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艾宾浩斯。 30.操作技能的特点: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31.视觉控制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是操作整合。32.智力是一般智力的综合。技能是一种熟练。33.遗体素

展的自

。34.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35.当人们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达到迁移程度,才能促进能力发展。 36.完成活动任务的各种能力的独特结合是才能。?3?7?.?i?q?(?智?

?商

?)

?=? ?—?

m-a—

(—

智*1龄0)

0 ??????????????? 38.在全人类中

ca(实龄),智力是常态状态分布。

39.出乎意料的夸张情景引起的情绪状态叫应激。 40.情绪、情感内的中介是需要,心理基础是认识,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心境—4412..“激意眨志眼

行反情动射的动

—基作

础”是是不应随随

意意激运动

动作

.。

43.意志行动心理过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 44.“机敏、迅速合理处理问题的品质”是意志的果断性。45.人的良好意志品质特征: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46.“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属于双趋式目标冲动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试题篇七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题

(一)教育学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古罗马的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多年。“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而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于未发。

2.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专著——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提出“泛智”教育思想。3.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

4.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是前苏联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

5.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认为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集体主义思想,“差生”发展。

6.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著被誉为“活动的教育者“。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7.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教育过程》倡导“结构主义”“发现法”。 8.“六学二馆”中“二馆”指崇文馆和弘文馆。9.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是:生产劳动。

1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1.“狼孩”说明遗体本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12.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13.最早提出美育一词的是席勒。

14.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过教育组成部分是在1912年。

15.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演学制。 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葵卯学制。16.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

17.《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 18.教师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9.教育学科知识包括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中。 20.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生理和心理特征。21.课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2.教师各课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3.教育过程以认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2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25.知识能力谁为主两种教育论:形成教育论(能力为主 )、实质教育论(知识为主).26.《学记》中:“学而 等”体现循序渐进原则。《学记》中:“不陵节而施”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27.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活动方式。

28.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在清朝末年。 29.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

30.我国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31.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32.德国赫尔巴特的德育原则: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33.马卡连柯提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34.对学生的知、情、意 行的培养顺序,就具体情况,有多种开端。35.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动手、检查,特点是实践性。36.课外校外教育特点是自愿、灵活、实践。37.班主任是负责一个班学生工作的教师。3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组织培养班级体。3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形成正确的舆论。4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

(二)心理学

1.个性心理特征构成:能力、气质、个性。 2.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是意识。

3.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4.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谈梅生津。

5.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生产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 6.个性积极性的源泉与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需要。

7.马斯洛需要层次中最低是生理需要,最高是自我实现需要。 8.根据动机的性质和社会价值不同,动机分高尚和低级。9.兴趣的稳定性是持久性的品质特征。

10.人脑对直接作用感言的客观学习的综合整体反映是知觉,如看见红旗、立即认识它。 12.“一心二用”是有条件的。“人”写成“丫”对比。13.远物模糊,近物清楚是空气透视。14.感觉限与感受性是反比关系。

15.看书用红笔划重点,利用知觉选择性。

16.坐车,近物快,远物慢。月亮同方向是运动视差。17.云彩飘动,好象月亮在行,云彩没动,这是诱动。18.注意特点:指向性,集中性,注意是组织特性。19.时间是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

20.客体复杂,任务多,注意范围狭窄。

21.医生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是思维的间接性。

22.“一题多解”是发散思维。“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思维灵活性。23.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的主要是掌握概念。24.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幻想。25.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26.看到“**”想到城楼是表象。

27.长系列教材,中间内容记忆效果差,是双重抑制干扰。 28.“由骄兵想到必败”是因果联想。

29.无意义音节的首创者和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艾宾浩斯。 30.操作技能的特点: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31.视觉控制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是操作整合。32.智力是一般智力的综合。技能是一种熟练。33.遗体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34.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35.当人们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达到迁移程度,才能促进能力发展。

36.完成活动任务的各种能力的独特结合是才能。 ma(智龄)(智商)=————*100 ca(实龄)38.在全人类中,智力是常态状态分布。

39.出乎意料的夸张情景引起的情绪状态叫应激。 40.情绪、情感内的中介是需要,心理基础是认识,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心境—激情—应激.41.意志行动的基础是随意运动。42.“眨眼反射动作”是不随意动作。43.意志行动心理过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

44.“机敏、迅速合理处理问题的品质”是意志的果断性。

45.人的良好意志品质特征: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46.“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属于双趋式目标冲动 47.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48.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生理特性。

49.人的个性中核心成分是性格,性格是社会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50.“自私与秉公、勤劳懒惰、自负与自卑”是态度性格特征描述。51.“不达目的不罢休”意志型性格。

52.阿德勒提出性格的优越与自卑类型划分。 53.持消极人性观的心理咨询流派是精神分析。54.自由联想不属于行为矫正治疗。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