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化学教法论文选题篇一
摘要:我经过不断的探索,研究总结出了“学、问、讲、练、创”五环节教学法,具体阐述如下:一、五步教学法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二、五环节之间的操作流程及时间分配。三、五环节教学法的具体内容及应注意事项。
关键词:学 问 讲 练 创 五环节教学法
在多年的化学教学生涯中,我经过不断的探索研究总结出了“学、问、讲、练、创”五环节教学法,具体阐述如下:
一、五步教学法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学案下学习;“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讲”是指讲解上一环节中出现的学生不能回答的问题;“练”是指学生做一些精心选择的具有典型性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创”是指在所学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创新,具体表现在开放性习题的训练上、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上,通过反复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这五环节中“学”、“问”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是“创”、“练”的基础。这五环节的辩证关系是:“问”是学的开始(这儿的问是指教师学案中的问题);“学”是再问的基础;“练”是“学”和“问”的巩固;“创”是“学”和“问”的升华。
二、五环节之间的操作流程及时间分配
在初中,学生是刚接触到化学,教师必须以基础知识为主,适当兼顾创新教育,所以在前两环节上花费的时间较多。以一节课45分钟计算,“学”和“问”占20分钟左右、“讲”占10分钟左右、“练”占10分钟左右,“创”占5分钟左右。当然,时间的分配也不是一成不变,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
从上述流程图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其中要引导学生大胆创设问题情境,探求化学问题的解决趋势和途径,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养成勤思、善想的好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三、五环节教学法的具体内容及应注意事项
1.“学”是指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两个方面,教师的导学要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学案,针对学生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精心设计导学思路,引导学生一步步达到掌握知识、提高综合能力。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导思过程中应充分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分子性质时,为证明分子间存在间隙,可为学生安排如下学习步骤和实验:①取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请预测结果。②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请将观察到的现象、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③就实验现象和你同桌展开讨论。④根据讨论结果,请你写出小结。这样学生就进入自主学习阶段。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采取实验、讨论、调查等多种形式。在学生自学的同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问”是指教师在导学、导思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和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的疑问。其中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是第三教学环节中讲授的重点。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最好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善于提问题,善于提有创新意识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把课堂上提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思考、大胆想象,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我们看来是不着边际的,不能理解的,我们也要大胆地鼓励他们,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教师可以从方法、内容、手段等多方面加以引导,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就得到较大提高。
3.“讲”是指讲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回答不了的问题和提出的疑问。对于大多数知识,如:物质的物理性质。书中有答案的,或者没有答案但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等,在教学中可以不讲或一带而过。教师重点讲解学生按现有知识和水平难以理解掌握的知识。
总之,“学”“问”是五环节教学法的根本,“讲”“练”“创”是“学”和“问”的深化。五个环节之间相辅相成,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孤立存在于教学中,应灵活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教师在教学时要灵活主动,善于组织,注意学生信息的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化学教法论文选题篇二
语文三环节教学法初探论文
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工具,它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处于基础学科的核心地位。语文教研历来是学科教研的重点,我从起,致力于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提出并实践了一套“三环节教学法”。它一改过去教师一言堂的沉闷气氛,使每个同学头脑波澜起伏,积极性大为提高。
三环节课堂教学法的程序是:1.设疑。2.解疑。3.强化。
一、设疑
课堂一开始就设疑,形成悬念,扣动学生思维的闸门,拉开全班学生个个主动、人人思考的序幕。疑点要设置得恰当,象医生针灸认准穴位那样,触动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理解点,使之产生全盘皆动的活力。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敲在点子上就如按一个电钮,如打开一个闸门,让思维这潮奔泻而出。讲《我的叔叔于勒》可用质疑问难的方法投石问路:作者以于勒为标题,他是本文的主人公吗?有人说于勒是配角,那么主人公是谁?这一发问就点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再因势利导,进入第二个环节。
二、解疑
由若干知识的`理解点逐个挑起一堂之争,通过议论、研讨、辩论巧设“迁移台阶”,掀起矛盾高潮,推动思维起伏跌宕,向前发展,例如讲《七根火柴》可这样发问:
1.本文主人公是谁?
2.文章的主脉是如何安排的?
3.无名战士身上闪耀着哪些光辉?作者为什么不给他起个名字?
通过思考、点拨、论辩,学生认识到无名战士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置个人安危于度外,时刻想着党和人民,是我千万优秀红军战士中的典型代表。经过几番思想交锋,火花碰撞,最后把学生的思想归拢到一个准确点上,形成新的知识。
三、强化
要使既得知识变成能力,化为修养,必须将贮存的知识从一个突破口迸发出去,才能记忆强化,进入新境界,进而把握顺应时代潮流的结合点,把学生的思维缆绳牵向更深的层次,造成“文已学完而余兴正浓”的研讨气氛。
如《孔乙己》这篇小说的高潮部分在末段,作者让他的厄运用集中的群象表现出来,讲解时扣住结尾句:他便在旁人的说笑声中用这手慢慢地走去了。这是全篇主旨所在。可以此处总结激句:孔乙己的悲剧说明了什么问题?让学生写出提纲,举手发言,相机诱导,把他们引向不吐不快的境界。于是贮存的能量迸发出来了。有的评孔乙己至死不悟,中毒至深;有的以孔乙己的形象特征出发,点明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再一次突出主题核心;有的紧扣“用手走”这一特写镜头,点破他必死无疑的结局……
总之,“三环节教学法”能在学生头脑中激起风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使课堂兴致盎然,妙趣横生。
化学教法论文选题篇三
空乘专业的形体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形体,文明礼仪,高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传统三段式形体教学方法的困境在于所学内容缺乏职业教育的特色,50min的舞蹈教学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太难且实用性不强,而六环节螺旋教学法是针对空乘形体的实际需要设计的。具体特点如下。
1.1调整教学环节
将传统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的三段教学方法改为热身、姿态训练、气质训练、表现力训练、塑身训练、放松与心理训练这六个模块顺序进行教学。六环节螺旋教学法与三段式形体教学法比较增加了形体纠型、形体礼仪姿态训练、塑型训练三个模块,增加的内容模块使形体训练更具有职业性、针对性、实用性,如形体纠型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体态和强化优美身型,还能在双人互相协助中提高练习的趣味,塑身训练模块设计是希望将实用的塑身练习方法教给学生,满足学生的需求。
1.2增加职业技能训练
职业院校的课程主要是为学生能顺利适应工作岗位而开设的,六环节螺旋教学法中的第三环节结合航空公司对员工的形体、礼仪姿态等方面的要求进行模拟场景实训,希望将实用的空姐礼仪规范与形体相结合,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能在空乘面试时以优雅的礼仪姿态给评委留下好的印象。
1.3降低舞蹈教学难度
在三段式传统教学中,舞蹈教学是课程的重点,50min较复杂的教学学生深感疲惫,而且学生因为舞蹈功底跟不上又有了畏惧心理。因此,在新的教学法设计中我们弱化了成品舞蹈教学,将时间减少到了30min,同时也降低了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姿态的展现和情感的表达上。
1.4螺旋循环递进教学
学生优雅姿态的养成是不断练习形成一种习惯的过程,而习惯是需要长时间的重复才会稳定。因此在新的教学法设计中,我们考虑到了学生自身水平和发展的需要,及学生技能与姿态掌握规律,建立了螺旋循环的形体教学体系,在整个形体教学过程中不断重复训练和提升难度,来学习技能和掌握姿态形成稳定的习惯。
2结论
根据此次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六环节螺旋教学法”对提升学生职业形象与气质有一定的效果,有助于提升学生航空公司面试初试通过率。采用“六环节螺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课程的实用性,提升了学生对形体课的满意度。
化学教法论文选题篇四
五步四环节地理教学法论文
【摘要】近几年我构建了“五步四环节”地理地图教学法。“五步”是指:自主学习――填图巩固,探究交流――班内展示,交流合作――点播精讲,深化拓展――达标测验,及时反馈。“四环节”是贯穿在上述五步地图教学中,即:绘图――填图――赏图――思图。它使我的课堂教学越来越充满了活力。
【关键词】读图填图;探究交流;精讲点拨;拓展反馈
地理学科,对很多学生而言,是一门比较头疼的学科。以往的地理课程,无论是教学大纲、教科书还是教学过程往往都是以“教”为核心,课堂教学的基本格局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现在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已成历史。近几年的课改教学,我构建了“五步四环节”地理地图教学法。“五步”是指:自主学习――填图巩固,探究交流――班内展示,交流合作――点播精讲,深化拓展――达标测验,及时反馈。“四环节”是贯穿在上述五步地图教学中,即:绘图――填图――赏图――思图。
1.自主学习――填图巩固
自读教材是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第一步。自读教材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兴趣、自学习惯。而地图可以把众多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缩影在一起,能使学生一目了然。培养学生把教科书中抽象的文字知识与形象的地图联系起来将所学的地理知识按照一定的空间方位存储在大脑中,以后只要一提到某一方面的地理事实,学生头脑中马上就会反映出地图表象,进而迅速而较为准确的表达出来。例如:在学习《东南亚》的时候,首先要指导学生在图上落实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地形区、主要河流和山脉、主要的国家及其首都、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和旅游胜地等地理事物。而对于那些不能在图上标注的.疑难问题,应要求学生在所画轮廓图的右侧空白处列出。
此过程使学生对于该地区和国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全班同学都行动起来,都有事可做,不仅夯实了基础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读图、识图、绘图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侧重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的基本理念。
2.小组讨论,探究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
3.班内展示,交流合作
班内展示交流时,一般可以将各小组分成两部分进行。一部分是由教师抽签的小组分别选派一名代表展示,表明详细的地理事物,还要在一边写出该小组讨论的探究问题及总结的人文地理知识等。其他小组活动结束后,师带领全班同学一起欣赏他们的成果,并给出评价和打分。这样不仅强化读图、识图的基本技能,还使部分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通过对各个小组的评价打分,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
4.点播精讲,深化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目标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则主要表现在“点播精讲”上。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点播精讲的知识点主要在前三个阶段巡回指导的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共性问题以及本部分知识中的难点问题,例如在学习《日本》时,只要求学生能简单地分析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以及日本沿海型工业布局的原因这两个难点问题就行,然后反问拓展:根据已学知识,讨论一下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有哪些?假如你是一位日本工业部长,你怎样克服这些困难?这时课堂气氛会立刻活跃起来,学生便在自由发挥中,提高了学习兴趣,思维想象也得到了充分空间,轻松愉快的完成了本节的学习任务。
5.达标检测,及时反馈
用于达标检测的题目最好是精心准备的一个读图综合分析题,让学生逐步完成―读图―绘图―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检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完成后,小组之间将试题交换并根据老师公布的答案快速批阅。并由组长带领交流、解决、落实有错误的题目。
“五步四环节”地理地图教学法,使我的课堂教学越来越充满了活力。学生的知识、能力、觉悟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智慧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使我也体验到了地理教学的乐趣及成功所在。我将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继续推广并不断改进,使更好的地理教学方法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化学教法论文选题篇五
关于数学环节教学法的研究论文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无定法”是说数学教学没有永恒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即使人们公认的某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法,教师在实践中也必须因校因人(指教师)、因时、因学生、因教材而异,这就是所谓“无定法”。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常采用的环节教学法。不过并不是说在每一节数学课中每个环节都要用到。一节课抓住几个环节也就够了。所有环节中每一环节所占时间,哪一环节需强化或减弱,则须因内容、因学生而定,不可强求一律。
数学教学的环节是预、题、读、听、思、问、记、议、练、结。
1.预。
即预习。在有些同学中,有忽视预习的现象。他们说,光复习已学过的东西时间就不够,哪来的时间预习。其实,如果课前预习好,准备充分,增加了不听课的效率,课后复习时间大大减少了。预习有什么作用?其一,课前准备充分,为课堂专心听讲奠定基础。其二,熟悉将要学习的内容,找出新内容的重点、难点、趣点,及不理解的内容。明确了这些之后,听课的目的就更清楚了。由于找出了“趣点”,对听课的兴趣也就更浓厚了。明确了重点难点,可避免“45分钟”平均使用注意力,以免过早产生疲劳。课堂上,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学习效劳就高。其三,预习可以在新旧知识间架立桥梁。因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越紧,学习起来就更容易。常说的“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
2.题。
题有两层意思,即解题,有些题目需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细解。题另一层含义是教师课前向学生出几个自学题或思考题,目的是为学生学习新课指路。
3.读。
数学教学中常常是重讲轻读,重练轻读。其实“读”也是数学教学中特别重要的一环节,一个题目读通了,读懂了,自然也就理解了,会做了。常有学生在做题时,漏掉关键字而做错了,如就有板有眼30%的同学拿着这样一道题来问我:“-1×2×(-3)×4×(-5)×6×(-7)×......×(-)=?”我咋一看,这题目确实太难了,特别又是七年级的习题,我糊涂了。细一看题目,只需判断这题的符号,学生和我都把题目的前半句甩了,没读。
4.听。
现代数学课堂重练,重讨论,重交流,重探索,而淡化了讲,即要求精讲。精讲不等于不讲,既有讲便有听。当然有时学生不爱听,教师也得进行一点反省。如由于教师备课不充分,讲得缺乏条理性、艺术性,一类问题重复啰嗦,激不起学生听课的兴趣。
怎样听课呢?一是会神专心(即不分心、不打花杂,专心致志的听课)。二是连绵思活,即保证思路的连绵而不间断。思路,包括教材内容的思路和教师讲课的思路。三是抓住关键,即讲课时要抓住所讲内容的重点、难点、趣点,让学生听得轻松,学得愉快。
我对学生听讲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听懂,增强理解力;二是听全,增强记忆力;三是听话,增强想象力。
5.思。
思即思考。即听课要动脑,即深思。为什么要深思?一,深思才能解惑,故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迷惑)”。二,深思才能加深记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你对问题思考得越深,记忆就越牢固”。三,深思才能更好的领会所学的内容。
会“思”的学生往往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加深理解和记忆,联系实际应用所学到的新知识,解决过去思考过却没有解决的问题。
6.问。
学数学要善疑好问,因为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教师一方面来说,在数学课中精心设问是很重要的。怎样设问,主要做到以下三点:其一,擎心设问,有利于深入理解新课内容。其二,精心设问,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其三,精心设问,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知识和已学过的旧知识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7.记。
记,主要指在听课时怎样做笔记。我人为,数学笔记在于记住有代表性的教材上没有的难题,特殊的解题方法,以便记一解十。
8.议。
议的形式主要是讨论,在新课学习之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课后的思考题,或教师队提出的自学题分组进行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教师加以综合、分析,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口头表达能力。“议”有时也会发生争论。争论时,争论的双方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一方面,当仁不让地阐述自己经过认真思考后坚持的观点,争论有助于强化记忆,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9.练。
对于数学课来讲,练习是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为目的的实践训练活动。学生从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如果不及时巩固、复习,与实践没有结合起来,就会稍纵即逝。因此,对老师所布置的练习,必须按时独立完成,老师对练习也应及时批改。但在学校中,近几年来,抄作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使“练习”这一环节得不到真正反馈的目的。这主要是因为班上一部分中差生有一定的自卑感,缺乏自信心,不爱动脑筋便采用抄的方法“做”练习。为了杜绝这种现象,教师可对中差生的练习在数量上和难度上放宽要求,或进行面批面改,增强他们做好练习的自信心,缩短他们和尖子之间的距离。
学生的课内练习,课外作业,要做到少、精、活三个字。
为减轻学生负担,学习的练习题要少,怎么越少越好。常言道:熟能生巧。练习太少,怎么能“熟”呢。“精”布置练习不仅要注意量,还要注意质,要敬心挑选,合理安排。“活”是指练习形式多样化,所涉及的知识每次都在新与旧的联系中再现。对优、中、差三等学生,可布置同样的练习题,但对中差生要求可适当降低。
10.结。
结是把当堂学过的新知识进行全面归纳,使知识条理化;同时,也要注意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的体系之中。使知识系统化。
小结时,我们还要指导学生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取长补短,同学间互通有无,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善于寻疑、质疑的习惯和方法。
当然,教无定法,在每一节课中,更注重“十环节”中的哪个环节,还有待于我进一步摸索与实践。
化学教法论文选题篇六
笔者拜读了安徽巢湖市闵长政老师介绍的“听、读、解、析、述”五环节的课文教学方法后,通过一段时期的实践,笔者感到“五环节课文教学法”是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现将自己的做法介绍如下:
“五环节课文教学方法”是指在课文教学中,通过听(听录音和教师朗读)、读(读课文和阅读材料)、解(解释语言点和语法点)、析(分析语言特点、篇章结构、段落大意和主要思想)和述(述说、述写课文大意或学习体会)五个环节来实现课文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方法。
第一环节:听 让学生听有关课文内容的磁带或教师的范读,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句子重音和停顿,也有助于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概要,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如:我教高中第三册每个单元的对话课文时都让学生听磁带录音,并事先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并注意理解朗读者通过句子轻、重、缓、急的变化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除此外,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台,每周开设一两节听力自习,依照高考要求设置听力试题,进行专门训练。通过以上做法,我们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环节:读 分泛读和精读。例如:在学习sbⅲ lesson 2 madame curie(1)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1.泛读(速读)课文,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大意和有关的一些事实细节。再完成part 3 comprehension,再进行part 4 discussion,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补充阅读理解题。如:
text is mainly about madame curies _________.
work before discovering radium
e life in paris
for physics
ation with her husband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share”in the text?
and distribute.
in common.
.
ch.
second paragraph shows us maries ________.
ination to success
-confidence
on to her research work
of above
这类题或是对文章主题的设置、或是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或是根据事实细节进行推理判断、或是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态度,如此一来,使学生对课文理解上了一个台阶,并且逐渐培养了他们概括主题、归纳段意、猜测词义、推理判断等各方面的能力。
2.精读课文,找出语言点(be determined to do,succeed in doing,in honour of,devote..to),以期达到灵活运用的效果。
第三环节:解 解释在“听”和“读”两个环节中所发现的语言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语言知识的要点,侧重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练习。首先,教师对知识要点先作简要的介绍、归纳、比较。如学习sb ⅲ lesson 6中的break out时,先介绍其意为“爆发、发生”,为不及物动词,不能用于被动语态,再将它与happen,takeplace作以比较,然后提供翻译、填空、改错等多样化的练习,使学生对此语言点加深巩固。
又如,在教非谓语动词时,将不定式、动名词两种分词放在一起学习,用列表格等形式将三者在时态、语态、句法功能及运用上作比较、归纳和总结。如:
表1 非谓语动词时态和语态的不同形式
时态 不定式 动名词 现在分词
一般式 to do doing
一般被动式 to be done being done
完成式 to have done having done
完成被动式 to have
been done having been done
进行式 to be doing
完成进行式 to have
been doing
表2 非谓语动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种类 作用
主语 宾语 表语 定语 状语 补语
不定式 √ √ √ √ √ √
动名词 √ √ √ × ×
分词 × × √ √ √
表3 非谓语动词作补足语
宾语与宾补的逻辑关系 宾补的动作情况 非谓语形式
主谓 正在进行 现在分词(doing)
宾动(被动) 正在进行 现在分词被动式(being done)
主谓 动作全过程 不定式(to do)
宾动(被动) 动作已完成せ蛉过程 过去分词(done)
通过以上表格的比较、归纳,学生们了解了非谓语动词的知识,然而我们在实践当中加以运用。练习方法多样化,有翻译、改错、单选、填空,也有书面表达。选题典型,多为近年来高考题。这样以来,学生在实践运用当中灵活掌握其用法和注意问题。
以上三个环节是对语言技能的训练和语言知识的掌握。
第四环节:析 通过对课文的语言特点、篇章结构、段落大意和主旨思想的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sbⅲ lesson 11时,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然后运用图表等形式,依次展示文章的主体结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如下表:
information about australia
when was australia discovered? about 5300 years ago.
how large is australia? it is the only country in the world which covers an e ntire continent, from north to south the distance is 3220 km and from east to w est 3860 km.
what is special about australia? it has many plants and animals that are not found anywhere else in the world.
the natural resources of australia
it produces metals, prec ious stones, coal, grain, meat and wines, and has the biggest iron mines.
the climate of australia the climate is different depending on the area.the south....the north....the centre...
由上表可知,此篇文章主题是关于some information about australia。又如教dealing with waste一课,通过分析,文章结构为:
paragraph 1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ealing with waste
paragraph 2
paragraph 3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to protect the world from being polluted
paragraph 4
paragraph5:information about som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paragraph6:dealing with waste in china
第五环节:述 在语言输入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联系实际述说或述写文章大意以及学后体会。如将sbⅲ unit 1 madame curie一课学习完后,我们先根据事情发生的时间(innov.7th,1867→in1891→in1895→in1898→in1902→in1903→in1904→in1906→in1911→in1934)先后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在述说或述写中,学生了解了居里夫妇一生为人类作出的贡献,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毅力、自信、勇气和献身精神,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学后体会,从而把思想教育融入教学之中。
又如,学完sbⅲ lesson 11后,我们学习了介绍一个地方(国家、城市、州、城镇、村庄)的文章结构,一般应从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入手介绍:地理位置、历史情况、人口、天气、自然资源、风俗习惯等。还给学生布置写作题:如china,beijing,our village,my hometown等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又如:教unit 4 feed the world和unit 6 dealing with waste后,让学生意识到世界上存在的两个严重的问题:粮食和污染的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并为解决此问题作出一些努力。
-ノ寤方诳挝慕萄у墓程是听、说、读、写和语言综合技能不断训练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一段时间来的实践证明,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语言知识基本功更扎实了,且实际中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也开始有了自学的能力,能借助词典和参考资料理解课文。思维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学生上课活跃、反应敏锐,发言积极、分析和表达也比较准确。另外在掌握语言的同时,学生在思想意识和言语行为等方面也受了教材内容的感染,促进了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化学教法论文选题篇七
中学数学五环节教学模式论文
内容摘要:数学教学有讲练结合、引导探究、合作交流、指导自学、复习总结等教学模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如何选择、运用恰当的数学教学模式?大家不妨试一下“共学预习――课堂讲授――巩固训练――矫正反馈――师生小结”五环节教学模式。“数学预习与小结五环节教学模式”是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些具体做法。从这个教学模式的实践中,培养了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逐步体现了教与学由“被动式接受”向“主动式获取”的转轨。
关键词:预习讲授 训练 反馈 小结
数学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数学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针对数学教学内容为实现教学目标所形成较稳定的、简明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式样。它是在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指导下,体现基本教学原则的整体操作程序和方法体系所构成的动态系统,是教学理论与数学教学实践的“中介”,一定的教育观念通过选择、调整教学模式才能体现,才能实践指导。数学教学有讲练结合、引导探究、合作交流、指导自学、复习总结等教学模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如何选择、运用恰当的数学教学模式?
通过近年的中学数学教学实践,我不断总结、反思、修正,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式获取知识”转轨。初步探索出“共学预习――课堂讲授――巩固训练――矫正反馈――师生小结”五环节教学模式。
一、共学预习环节
在学新知识之前,教师首先要拟定预习知识要点。学生根据教师要求,首先在家独立完成预习内容,在预习的过程中,要能总结和概括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如:定义、定理、法则、性质、公式等有关概念;其次再对知识点理解和有效记忆,在理解的过程中,要找准可理解知识点和不可理解知识点,从而使听课带有针对性;再次是对例题的预习,在预习例题时,要达到三个要求:
(1)例题的解题思路是否能看懂,若能看懂则要尝试解题;
(2)若有不懂之处,要做知识障碍标记;
(3)若例题的解题方法完全理解,要探索例题是否还有其他解题思路。如一题多解、一题多证、一题多论(结论)、逆向思维等多种方法,并从多种方法中比较出简捷方法。总之,通过预习,要使学生但的听课带有问题,从问题中使学生获取听课的动力和积极性。
二、课堂讲授环节
1、教师依据对学生预习的诊断反馈抓住学生知识的`疑难问题,进行授课,通过授课过程,为学生排忧解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多关注学困生,多为他们提供与教师交流的机会。如提问、上黑板的板演等方式;
2、教师应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以优质高效为目的,切忌泛讲满堂灌,力求课堂时间高效化;
3、课堂新授还应注重教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如转化思想、逆向思维、整体代换、消元法、换元法、辅助线作法等多种有章可循的思维方法;
4、课堂新授还应重视现实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要有反思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要求学生每天搞发明创造,而是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一点一滴地渗透创新意识,使学生从学知识创新去感悟人的综合素质的创新。
三、巩固训练环节
新授之后,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本课习题与练习。首先,习题的编排要有层次和梯度,使各类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其次,习题的设计要有“三性”――启发性、趣味性、创新性。再者,习题的编排要弥补课本例题的不足,特别是易混、易错、易漏的概念部分要进行强化训练,使课堂练习体现出本节课更多知识点。
四、矫正反馈环节
教师通过学生巩固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获得一定的反馈信息,再对学生进行补偿学习。提别要关注那些“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留有一定的时间,对学习有障碍的学生能面对面的指导、纠正。指导学生达到应掌握的水平为止。教学环节一般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对测试卷进行会诊法,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评卷、互改、互教、互学,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二是教师对全班学生进行评价,评价要注意详略得当,疑难问题要观察学生理解程度,力争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三是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要进行面对面的指导。
五、师生小结环节
从内容上讲,重点包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预习和小结部分都要在作业本上进行书面概括。预习部分要求学生:
(1)能总结课堂所学定义、法则、定理等有关概念;
(2)能概括教师讲解概念的一些口诀记忆法或法则记忆技巧;
(3)能从教师的讲授中总结出解题思路、方法与技巧。
小结部分要求学生:
(1)能总结本节课的注意事项;
(2)能对老师知识点的拓展部分如公式的推广应用、定理的发散应用等;
(3)做题的格式上要求学生能从老师的板书上模仿出各类习题规范的做题格式。
在我们落实新的“数学预习与小结五环节教学模式”教学法中,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也引导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和兴趣,而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面对新教材,新理论,我们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应与时俱进,以符合教育形式的不断发展,在现有的教学中我们主要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地位,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更自由的去主宰和利用,这样我们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优化我们的课堂结构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从而提高学生全面的数学素质。
化学教法论文选题篇八
三勤四环节教学法教育论文
“三勤四环节教学法”是根据河南省鹤壁市教育局在对学校教研工作进行调研、深入课堂听课和国内外考察的基础上,汲取“目标教学法”、“洋思经验”、“诱思探究教学论”和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等优秀教改成果基础上细化而生成的,是国家级的重要研究课题。其要义是通过“定向·诱导”、“自学·探究”、“讨论·解疑”、“反馈·总结”四个环节的教与学,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的学习态度,促使学生养成“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的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而我所教授的物理课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其内容涉及生活与生产实际的各个领域,这就更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三勤”。下面,结合我的日常教学,谈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运用“三勤四环节教学法”。
1、定向·诱导
“定向·诱导”应在学生课前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课标和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目标。确定目标时要做到“下要保底”,既要努力实现课标和教材提出的基本要求,又要做到“简洁,明确,可行,有效”。
常见的诱导方法有三种:
(1)列举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讲授“光的折射”一节时,就可以利用“池底变浅”、“海市蜃楼”等生活实例设下疑问,引入新课。
(2)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大气压强”一节时,就可以利用“覆杯实验”、“吞蛋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利用物理知识的连贯性特点,通过复习旧知识,从而引出新课程。例如,在讲授“电功率”一节时,就可以通过复习有关“机械功率”的知识,从而引出“电功率”。
2、自学·探究
“自学·探究”环节可分为三步走:
(1)利用学案,结合学习目标,为学生提供一份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
(2)让学生自学,教师巡回辅导,及时了解学情,启发点拨。
(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学成果。
在这一环节中,学案的设计很重要,由于是要求学生自学,因此问题的编写要有一定针对性,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基本上可以独立完成。
3、讨论·解疑
“讨论·解疑”环节可分为两个层次:
(1)①针对自学探究环节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提问自己不懂的地方,即学生在自学探究中生成的问题。②让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解答疑问。
(2)如果学生提不出什么问题,教师就要根据学生一般不容易理解的重点内容预设问题,然后师生共同解决。教师在这里应以点拨为主,讲清“为什么”,而不是“是什么”。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抓住现象质疑;抓住关键词语、句子质疑;从“看似矛盾,却又合情合理”的地方质疑。
4、反馈·总结
“反馈·总结”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必然环节,它是全课主要内容的浓缩和概括,提出的问题得到阶段性的结论,展开的思路得到相对性的集中。编写试题要换一个角度,总结要有归纳性、规律性。
此环节可分为两步:
(1)反馈练习,就是当堂检测。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起到查漏补缺、巩固练习、积累运用的作用,要结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分层次、有梯度。
(2)课堂总结,是对一节课知识的梳理,使学生对整节课有一个系统的、整体的印象,或对某个问题进行拓展或升华,应起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的作用。总结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或对照目标,或根据板书,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谈谈“本节课自己都学到了什么”,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勤四环节教学法”的运用,必须配套有专门的学案,可以说学案是“三勤四环节教学法”的具体“灵魂”。
化学教法论文选题篇九
五环节教学模式实验实施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广大教师的认可和学生们的成绩能力提升充分证明了五环节教学模式符合教育教学规律,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能快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水平发展。过去的我们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学习比较被动,学习是教师教学的单向活动。而后来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上有大幅度提高,做到了既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也注重能力的培养,学习有了学生间的合作等双向学习活动。五环节的教学在现代教育理念和模式下又对学生学习的能力和自觉性,对于学习本身的兴趣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多向的学习模式,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习不再是单纯的学习,更像是师生间的合作研究。
“五环节数学教学模式”是把教学过程划分为五个环节:导学,自学,展示,探究,总结。运用该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以教师为主导,支配整个课堂,学生适应了教师的教,而很难有探究和创新的机会,因此,学生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任务转移到学生一边,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把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符合新课程理论,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以教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
一、导学
本环节通过与“情境”相结合,通过创设实际情境与本节课相关知识相结合,为了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我们可以设置与小故事类似相关趣味性浓的问题,教师在这里就设计一串问题,来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面对这些问题,就有一种渴望解决问题的兴趣及积极性。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二、自学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相互讨论,合作交流达成共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去探究和动手操作,对于相对困难的学生,要多以鼓励为主,教师还可以特别引导,从中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
三、展示
此时,经过学生对问题进行了活动尝试之后会产生思维的碰撞,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成果在全班展示,教师在这问题上的角色是服务者和欣赏者。引导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结果进行分析、讲解时,让全班也参与讨论,给学生充分表达意见的机会,让其大胆猜想和联想,有与众不同的疑问想法也能大胆表达出来,而且及时得到鼓励,见解有误差时,要及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矫正。教师在学生思路受阻时要帮助学生排除障碍,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正确的思维。这时课堂就成为了学生自主探索、个性展现的教育环境。
四探究
这环节可以根据本节课学习效果的情况进行灵活利用,根据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可将研究性课题研究的方法引入作业中,也可让学生在课外沿用自主性学习方法去攻关,去探究问题,去相互交流,去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探究能力。
五总结
在训练中我们要求选题要紧扣教材重点,选材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训练方法要灵活多样,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练习以后可以让学生上台展示,暴露一些思维漏洞,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评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敢于挑战自我,表现自我的意识能力,通过让学生自己来评价,使同学们对所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归纳、反思,达到对所学知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我们要落实新的“五环节”教学法,此教学法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也引导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意识和兴趣。而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面对新教材,新理论,我们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应与时俱进,以符合教育形式的不断发展,在现有的教学中我们主要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地位,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更自由地去主宰和利用,这样我们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优化我们的课堂结构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从而提高学生全面的数学素质。五环节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心智成长。老师不仅仅是在这个学科帮助你学习知识的人,更是在生活中指导你成长的人,关心你点滴成长和变化的人,心与心的交流在不经意间进行,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更加懂得反思自己,更加懂得如何生活,自然成长得又好又快。
可见,五环节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更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能力、促进其心智成长。更重要的是五环节教学令师生的地位不再对立,不再单一,令学习更加人性化,更加不像是在“学习”而是在生活,在成长。
[谈小学语文教学五环节教学法的应用]
化学教法论文选题篇十
高中教学备课中的五备环节的教育理论论文
备课是上课前的教学准备活动,是上好课的前提。但对于如何备课、如何对备课进行督促检查,还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现在绝大多数教师的备课还停留在写教案,应付学校的检查;所写的教案上课根本不用。这样,写教案就成了教师一种沉重的负担。学校的督促检查,多数也只是对备课的数量进行量化,教案的质量和使用情况很难进行跟踪落实。
最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文后,自然又引起了我对备课工作的反思。我们不妨一起来阅读书中的例子: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
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这段答话启开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
备课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和优选教学方案,以保证学生顺利而有效地学习的一系列准备工作。那么如何搞好备课呢?结合自身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备课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五个环节
1、在“备教材”上下功夫。教师在“备教材”过程中要着重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确定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明确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要注重研究和解决教材中的难点,在突破难点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结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
2、在“备学生”方面做大文章。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教师要对所教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学生的特点要了如指掌,从而使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择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师在“备学生”的过程中应突出地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必须做到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二是必须做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3、在“备教法”上努力寻求自己的特色。目前的教学方法种类很多,如讲授法、发现法、问题法、讨论法、观察法、实验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各有各的优点和长处,但谁也不能绝对地说哪一种方法好,哪一种方法不好。某节课可能只运用一种方法即可达到良好的效果,而另一节课就可能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另外,从学生的角度讲,不同的教学对象,即使是相同或相近的知识点,也必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每个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切忌生搬硬套,而应注重研究所选用的教法是否能更好地体现愉快教育的原则,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在“备练习”方面精心设计,有的放矢。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紧密围绕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注重方法的灵活多样。建议每个教师在实施课堂练习时注意以下几点: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获取练习的反馈信息;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讲解,对出现的错误必须纠正;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同时也应对有余力的学生辅之以富有思考性或综合运用的题目。
5、在“备作业”上要做到精心挑选,适量适度。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备作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在逻辑体系来确定课外作业;二是在内容上要做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充分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三是要注意把掌握知识与训练技能相结合,做到通过作业掌握知识,通过作业训练技能;四是注意适量。作业的布置要少而精,作业的重点应针对学生易混淆、易忽视的教学重点内容;五是要注意适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层次性,要做到难易适度,要体现出梯度,并提倡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布置不同的作业。在谈及“备作业”这个问题时,笔者要特别提出的是作业的批改和讲评。教师对待作业要及时收、及时批、及时讲,要特别注意搜集通过作业反馈回来的重要信息,并建议每个教师在教案的备注或后记栏内记录好这些信息,真正发挥作业信息的重要作用。
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更多地注重教学对象的可接受性。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自己的教学对象即所教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要努力使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变不易接受为容易接受。任何好的教学方法一旦脱离了与其适应的教学对象,都可能变得无能为力。
2、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实际。常言道,备好课,不一定能讲好课,因此教师备课必须以自己依此能讲好课为首要前提,每个教师的知识结构、个性品质和思维方式都各有千秋,因此盲目效仿或生搬硬套必将出现事与愿违的结局。
3、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活动的教育性。教学不单纯是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而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备课时不仅要考虑到如何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要注重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和个性品质,自觉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实现教书育人的主要渠道就是课堂教学渗透,这一点已经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在备课时研究和设计课堂渗透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课堂渗透绝不能是生硬的、穿靴带帽式的,而必须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只有深挖渗透素材、钻研渗透艺术,才能真正产生“润物无声”的效果。
化学教法论文选题篇十一
抓常规五环节培养良好习惯教育论文
在高一阶段要改变初中学生已形成固定的不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为首要任务,注重对学法指导和习惯培养。首先应开展专题讲座,包括学习常规方法指导(学习的五个环节:预习、听课、作练习、复习与总结、课外自学与研究)、学习心理指导(学习习惯、兴趣、动机、科学利用大脑)、学习能力指导(学会注意、想象、掌握记忆方法、解题方法与应考能力)等,这些指导要贯穿于整个高中学习阶段。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抓住以下学习常规的五个环节,要经常检查,并持之以恒,学生的成绩必然会提升
(1)预习由于高中教材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概念多且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空间想象力要求高,数学符号抽象且多,从而给学生在上课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带来了困难。通过预习可以掌握基础内容,对难理解的用笔做出标识,做到心中就有数,自然会使听课注意力更加集中到这些内容上,也就容易听懂了,理解了,预习是解决高中知识点多、容量大和弥补理解能力不足的好办法。
(2)听课听课是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高中生听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初中生短,听课重要的不是“听”,而是“想”,是积极地思维,而高中生爱“听”不爱“想”,所以要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跟着老师的步伐,与老师交流和探讨,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正是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另外现行教材在文字周围留有足够的空白供学生作笔记用,补充的例题或关键知识均可记在上面,不会的也可以标记出来,课下在问老师或同学。
(3)作练习高中生不好的习惯是不看书就做题,导致磕磕绊绊做题,用时长,效率低下,甚至不会做题,挫伤学生自信心,从而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下降;做题时又只求答案,不注意解答和表述的条理性与解题格式的规范性,在考试中常常会失分,因此我们强调应先看书看笔记,弄懂知识、方法与思路,后再作题;有困难,可以同学共同探讨解决;注重解题的条理性,考虑问题的周密性,分类讨论要不重不漏。
(4)复习与总结复习是为了巩固知识,总结是为了理顺知识、发现、掌握规律,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华罗庚有句名言:“读书要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总结,就是完成由厚到薄的过程,要把每节课知识在当天用几分钟时间回顾一下,总结一下;而学完每一章,要及时做好阶段复习,提炼出本章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凡是在作业或测验中不会做或做错了的题目,收集成一本错题集以便复习,许多高中生多次在某一类问题上出错,就是没有完成复习任务的结果。
(5)课外自学与研究课外自学与研究的目的是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掌握解题方法与思想,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团队意识和学习兴趣。要帮助学生确定课题,分好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比赛;将引导作用应贯穿于整个过程,但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鼓励学生参与网上学习,鼓励师生、生生之间通过网上交流、讨论,互发电子邮件进行学习,总之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
化学教法论文选题篇十二
中学语文五因素教学法4(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论文)
第五章 五因素的系统分析
一篇文章,往往要涉及到“人、事、物、情、理”这几个因素。当然,这几个因素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同的。由于作者写作的针对性、目的性和适用性的不同,五因素中的某一个因素便占主体地位,其余因素则处于从属的、陪衬的地位。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篇文章,要反映社会生活和客观事物,光靠一个因素来完成是不可能的,必须是五因素的全部或其中必可少的因素综合起来才能够完成。因此,文章中的主体因素固然是文章分析的重点。但是,其余从属的因素也是切不可忽视的。因此,我们在分析文章时,要对这五因此作全面、系统的分析。
第一节 文章的小系统分析
我这里所说的文章的小系统指的是文章的小系统分析,指的是对某一篇文章内部的“人、事、物、情、理”这五因素之间以及该文章内部的词语、语句、语段、语言修辞、材料组织与五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文章的小系统分析,是一种仅限于一篇文章的内部分析,所以它是一种封闭状态的分析。
下面我以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药》为例来论述文章小系统分析的教学方法。
首先确定中心因素。《药》是短篇小说,而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像为中心任务的。因此,“人”的因素就是《药》的中心因素,“事”、“物”的因素是为反映“人”的因素服务的,“情”和“理”的因素是通过“人”的因素反映出来的,也就是说小说是通过它所塑造的人物形像来反映社会生活和作者的思想愿望的。明确了“人”是《药》的中心因素之后,我们教学的第一步当然是来熟悉一下人物,当然这只是初步的认识,就好象导演去物色演员以便选择演员充当影片或戏剧中的角色一样。我们按人物出现的先后(包括暗写)列出人物的名单:
第一部分:华老栓、华大妈、华小栓、几个人(包括刽子手康大叔)、许多古怪的人、几个兵、夏瑜(暗写被杀害)、一个浑身黑色的人(刽子手康大叔)、问华老栓买人馒头给谁治病的人。
第二部分:华老栓、华小栓、华大妈、驼背五少爷。
第三部分:华老栓、花白胡子的人、驼背五少爷、一个满脸横肉的人(即康大叔)、华大妈、夏四奶奶的儿子(即夏瑜,暗写)、红眼睛阿义(暗写)夏三爷(暗写)、华小栓、一个二十多岁的人。
第四部分:华大妈、夏四奶奶。
通过这样列出人物名单来, 我们可以看到这篇小说中人物的确不少。可是,我们要明白,这些人物在小说 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主要人物,有重要人物;有中心人物,有陪衬人物等等。我们暂且不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意图去确定人物的地位和作用,我们仅从人物出现的频率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见到人物出现最多,往往就是主要人物,或者是中心人物;出现较多的往往就是重要人物;其余的不是次要人物,就是陪衬人物了。由上面列出的名单可以看到,出现频率很高的是华老栓、华大妈、华小栓,特别是华大妈,她是贯穿文章始终的人物;其次是康大叔这个刽子手;其次是人们谈论最多的人物夏瑜。其余或露面或不露面,均为次要人物或陪衬人物。由此可见,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华老栓、华大妈、重要人物是康大叔、华小栓和夏瑜。当然仅从量的角度来确定人物在小说中的在位和作用也不全都是准确。不过,这样确定人物的地位和作用的方法确实有其参考价值。
其次明确“物”的因素。上面既然明确了小说中的人物,那么下来就要明确“物”的因素了,为什么呢?因为人物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感往往与“物”的因素有关,也就是说,小说中的“事”、“情”、“理”的因素与“物”的因素关系密切。也可以这么说,“事”、“情”、“理”往往是在“物”的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我们明确“物”的因素,就象电影或戏剧导演的取景及道具的选择和制作那样的情形。我们按“物”的出现的先后列出它们的名称;
第一部分:秋天、后半夜、月亮、乌蓝的天、火柴、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青白的光、衣服、枕头、一包洋钱、衣袋、灯笼、街上一条灰白的路、几只狗、一条丁字街、关着门的铺子、檐、门、鲜z红的馒头、太阳、一条大道、丁字街头破匾上“古囗亭口”这四个黯淡的金字。
第二部分:店面、一排一排的茶桌、饭、汗、夹袄、老荷叶、灯笼罩、一阵红黑的火焰、奇怪的香味、茶、里面的屋子、一条凳、一碟乌黑的圆东西、一道白气、满幅补钉的夹被。
第三部分:大铜壶、茶、一件玄色布衫、玄色腰带、茶碗、茶叶、橄榄、剥下来的衣服、二十五两白的银子、灶、一碗冷饭、热水、汗、蒸气。
第四部分:坟场、清明、杨柳、一座新坟、四碟菜、一碗饭、纸钱、褴褛衣裙、破旧的朱漆圆篮、一串纸锭;(另)一座坟、(另)四碟菜、(另)一碗饭、一圈红白的花(圈)、一只乌鸦、一株没有叶的树、微风、枯草、远处的天空。
通过这样的列举、可以见到小说涉及的“物”是相当多的,有自然环境中的“物”,如月亮、天空、太阳、枯草、树木、乌鸦等等;有人文环境,如街道、茶馆、屋子、坟墓等等;有生活用品,如火柴、灯盏、衣服、碟等;有食品,如饭、茶、人血馒头等等……。这些“物”在文章中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因为小说中的人物并没有也不可能都涉及小说中所有的事物,只能涉及到这些事物中的一部分。这样,人物所涉及的这“一部分”的事物,往往是为塑造该人物的形像服务。小说中的几个人物,可以同时涉及同一个或几个事物,这样一来,这“同一个或几个事物”就往往要为塑造同时涉及到它们的人物形像服务。但是,由于人物不同,这些物的地位和作用因人物不同而发生复杂的变化。但不管怎么样,由于小说是以“人”的因素作为中心因素, 小说中的“物”的因素当然就要全力以赴的为反映“人”的因素服务。小说中的物,往往有一物外于主导在位,没有它,小说就不可能写得出来。《药》这篇小说中的“人血馒头”就是这样的一种“物”。我认为,作者就是借助它来选择写作材料的,又是借助它来组织材料的,又是借助它来表现主题思想的。其地位和作用之重要,由此可见。
其次明确“事”的因素。“事”的因素在小说中当然要涉及到“人”的因素,因为“事”往往是人做出来的。同时人做事时总是离不开“物”的因素,例如时间、空间是少不了的,它们对塑造人物形像的作用是巨大的,是鉴赏小说人物形像必不可忽视。人做事时,总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去为某“物”或某“人”去做事的。一篇小说中,人物多,他们各人所做的事有多有少。但是,中心人物和重要人物所做的事,才是重要的,特别是核心人物所做的事,是最重要的。《药》这篇小说中所涉及的事有大有小,是相当多的,但主要的是:
1、 华老栓后半夜上刑场买“人血馒头”(药)。
2、 夏瑜被杀害。
3、 康大叔卖人血馒头给华老栓。
4、 华小栓吃“人血馒头”(药)。
5、 康大叔谈“药”,谈夏瑜的革命活动。
6、 华大妈和夏四奶奶各自给自己的儿子上坟。
小说中人物在做以上的事时,都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不开自然的和社会的环境,离不开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关系。小说中的人物之所以能够走到一块会面,产生各种复杂的关系,就是因为“药”(人血馒头)的出现。
最后明确“情”和“理”的因素。小说塑造我物形像,主要是借助“人”“事”“物”的因素来进行的,即通过“人”所做之事,“人”做事时所接触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来反映小说中人物的“情”和作者创作小说的“理”的。这里让我以“华老栓”为例来说明这个复杂的问题。由于《药》是小说,因此“人”就是作品所反映的核心因素。我将从词语、语句、语段、语言修辞、材料组织与五因素的关系和“人”、“事”、“物”之间的关系角度来分析“华老栓”这一人物形像。从材料组织来看,华老栓是用明线来写的,他首先出场,首先出现在读者面前。我国小说在写人物出场时,往往给人物的活动提供自然的、社会的环境,即通过环境来表现人物形像,即是运用以“物”写“人”的艺术手法来描写人物形像。华老的出场就是这样。在作品的开头,作者以“秋天后半夜”、“月亮下去了”、“涂是黑沉沉的”等环境特点来烘托出阴暗、凄清的气氛。就在这种有几分恐怖的环境里,华老栓拿洋钱上刑场买“药”(人血馒头)。在买“药”前,作者通过一些“物”去塑造华老栓的形像。与华老栓关系直接的“物”最能反映人物的境遇、职业、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等等。例如“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这两个词语,就反映出华老栓生活的贫苦,他是靠开茶馆谋生的。又比如“一包洋钱”,是华大妈掏给他的。在写这“一包洋钱的时候,用了几个准确传神的词语。”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一个“掏”字,可见钱藏得深。“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抖抖”和“按”这两个词语,表现了华老栓当时特定的感情。华老栓贫苦,非常珍惜辛勤劳动得来的金钱,心情焦急激动。华老栓舍得花掉长期积蓄的一包洋钱去买“药”治疗儿子小栓的肺痨病,其亲子之情着实令人感动。在去买“药”的过程中,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情。例如“路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这里的景物,就有力地烘托出华老栓对买“药”治疗小栓的病满怀希望的爽快心情。来到刑场时,华老栓的心情却不一样了。他不敢去观看杀人场面,从“退”、“蹩进”、“靠”几个动词可以看出这一点。还有,华老栓连灯熄了,也全然不知,身上的那一包洋钱也一时忘却了,可见他在刑场旁边时的吃惊、害怕的心情。当然,在这里我们也看到了华老栓善良的一面。还有,在刽子手康大叔将“药”(人血馒头)卖给华老栓时,华老栓不敢去接,作者作一个比喻和一个夸张去表现这种心情,即是“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象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这句话,运用比喻、夸张修辞,表现华老栓懦弱、善良的性格。当然,这也同时表现出刽子手康大叔凶残、野蛮的品性。这里的修辞手法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当康大叔把人血馒头硬塞给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时,华老栓的性情又不一样了。他得到了人血馒头,别人问他“这给谁治病的呀?”他也置之度外了,忘乎所以了。同时,作者还通过:“太阳出来”的景象烘托出华老栓的兴奋心情和幸福感。当时,他正满以为人血馒头将会把他十世单传的儿子的病治好哩。不过,作者还运用“黯淡”一词来暗示华老栓的愿望终将落空。这就表现出他迷信愚昧。回到家中,他是这样看儿子服“药”的:“……眼光,……仿佛要在他身里注进什么又要取出什么似的。”他是多么希望“药”物发挥效用,治好儿子的病啊!这就表现出他爱子心切,更表现出他迷信愚昧。当康大叔来到他的茶馆里时,他对这个凶残卑鄙的刽子手“恭恭敬敬”的,“笑嘻嘻的”的给他冲茶,把他当作恩人,可见他善恶不分、灵魂麻木,是多么不觉悟啊!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这样概括华才能栓的人物形像及其社会意义(即“情”“理”):
华老栓是一个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他具有勤劳、善良、俭朴的优秀品格。他爱儿子,为了给儿子看病,他省吃俭用,拿出积累下来的一包洋钱给儿子买“药”,而当看到滴着人血的“药”时,却又不敢去接。但他又十分愚昧落后,深信人血馒头能治病的迷信邪说。他只关心儿子,对革命既不关心,更不理解,对革命者的牺牲无动于衷。这足见他愚昧、麻木。华老栓的愚昧落后,是封建统治者长期统治和毒害所造成的,所以作者既同情他的不幸遭遇,又批判他的愚昧落后。在华老栓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并没有发动群众,而是脱离了群众,它提不到人民大众的理解,更谈不上支持了。因此,这场革命要强大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列强面前,终究失败了。革命者的牺牲是多么的寂寞和悲凉。从华老栓身上,我们看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能救中国的道理。
由上可见,在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像时,离不开“人、事、物”的因素。也就是说,我们分析人物形像,不仅从该人物本身的角度分析,还要从该人物与别的人物的关系的角度及从该人物所做之事、所涉及之物的角度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作品的“情”和“理”。以上所说的就是文章的小系统分析法。
第二节 文章的大系统分析
在第一节里,我们知道,文章的小系统分析只局限于对一篇文章内部的词、句、段、语言修辞、材料组织和“五因素”的关系的分析以及对一篇文章内部的“五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因此,这种分析,是封闭式的分析。文章的大系统分析,则是对文章小系统分析的突破,它是以一个单元为单位,或者以一册书的所有同体裁的文章为单位,甚至以高中三年六册书的所有同体裁的文章为单位,对其中的某些文章中的词、句、段、语言修辞、材料组织在反映“五因素”上的特点进行分析,明确它们的异同点;对某些文章的“五因素”进行分析,明确它们的异同点,使学生能够吸取各篇文章的精华,并将这些精华加以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首先谈谈对文章与文章之间的“人”的因素的异同点的分析的问题。对文章与文章之间的“人”因素的异同点的分析,在小说教学中运用得比较多,这种教学方法我称之为“人物形像比较分析教学法”。例如《祝福》中的鲁四老爷和《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这两个人物就很值得比较分析。这两个小说中的人物,均为旧制度、旧秩序竭力的维护者。但是,两者的命运却不相同。鲁四老爷把祥林嫂害死了,而别里科夫却自己害死了自己。这是为什么呢?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就会获得答案。旧制度旧秩序的条条框框、繁文缛节及其所谓合乎规矩、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法律条文,是用来禁锢、束缚人民思想的。但是,加紧里科夫在维护这种“套子”的同时,自己陷入了这种“套子”之中而不能自拔。而鲁四老爷在封建礼教面前,借理学来压迫、控制人民的思想时,对自己则避开封建正统思想的纠缠,自己明明要“事理通达心气平和”,可是他的言行证明他与这种要求相悖,可见他虚伪的性格。这种虚伪的性格,使得他免于陷入各种“套子”机时不能自拔的境地。当时的俄国,柯瓦连科和华连卡式的新生力量的代表在潜意识下已经萌发了反抗的思想,新生力量已经萌芽并逐渐发展壮大。因此,别里科夫这类极力维护旧制度、旧秩序的小人物,一旦遭到新生力量的围攻,也就只会表现得大为惊恐,对周围的环境无能为力,也就一命呼吁了,而鲁四老爷则集政权、族权、神权于一身,在政治、经济、迷信思想上钳制了受压迫的劳动妇女祥林嫂。而别里科夫充其量不外乎是一张统治阶层中的毫无实权的精神爪牙而已。因此,鲁四老爷和别里科夫虽然同是旧制度、旧秩序的维护者,但是他们的命运却大相径庭,鲁四老爷能够凭借杀人不见血的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思想害死了祥林嫂,而别里科夫却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害死了自己。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就会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物形像,也就会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物形像的社会意义,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谈一谈对文章与文章之间的“事”的因素的异同点的分析的问题。“事”的因素是叙事性文章所反映的重要对象。但是,“事”的因素并非叙事性文章所独专有,议论文中也同样存在“事”因素。议论文中的事例论证,就是运用“事”的因素去论证“理”的因此的论证方法。不同的作者,要事例论证的运用上往往体现出不同的特色。我们要议论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进行议论文中的“事”的因素的比较,就会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不同作者的议论文中的事例论证的不同特色,加深学生对事例论证在议论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加强议论文教学的效果。比如,我们拿臧克家的《纳谏和止谤》和战国时代的《吕氏春秋》中《察今》进行比较,很快就会看到两者在事例论证上的不同特点。《纳谏和止谤》一文,在议论“要正确对待批评意见,敢‘悬赏纳谏’,改进工作,推动四化建设”的观点的过程中,使用了许多历史典故,成为文章的一个重要的写作特色。比如唐太宗重用敢于进谏的魏征而国昌,齐威王采纳邹忌的建议而国盛,周厉王止谏终被驱逐,殷纣挖掉敢于进谏的比干的心而国亡箸等等,就是这样事例。这些事例都是历史典故,它们从正、反两个角度有力地证明文章的观点,体现出文章论证“以史为鉴”的特色。而《察今》在这一点上就很不一样。文章在论证“制订法令制度,必须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不当泥古不变”的观点的过程中,运用了“循表夜涉”、“刻舟求剑”、“引婴投江”三个寓言故事,从“时”、“地”、“人”的三个条件变化的角度去进行反而论证,把深奥的道理具体化,取得生动形像、深入浅出、好懂易记的表达效果。由上可见,历史故事、寓言故事大都蕴含深刻的道理,都能够用来作为议论文的有力的论据,两者均无上下优劣之分。
其次,谈一谈对文章与文章间的“物”的因素的异同点的分析的问题。“物”是说明文所反映的中心因素,但是“物”的因素并说明文所独专有。在抒情散文中,同样存在“物”的因素。抒情散文,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发感情,其实就是运用“物”因素来反映“情”的因素的写作活动。我们把不同作者的抒情散文中的“物”的因素进行比较,往往产生别有洞天的感觉。比如,我们把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和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中的“物”的因素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两者在对景物的选择上虽不大相同,但是两者笔下的景色特点却有相同之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荷塘为中心,描写荷塘及荷塘周围的景色。作者笔下的路是幽僻的,月光是淡淡的,它“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荷叶和荷花上”,使荷叶、荷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老祖宗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青雾是“薄薄的”,“浮起在荷塘里”,月光下的杨柳的树影,像是画在荷叶上,路灯光是无精打采的,热闹的只是蝉声和蛙声。由此可见,朱自清笔下的景物,给我们一种恬静、安谧、朦胧、轻柔的感觉。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描绘了北平的秋色。作者笔下的牵牛花是蓝色的,槐树落蕊是微细柔软的,秋雨是息利索落的,枣树是淡绿微黄的。由此可见,作者笔下的景物给我们一种淡泊、恬静、轻柔、落寞的感受。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两篇文章虽然描写的景物不大相同,但是景物的特点却有相同之处,都给我们一种恬静、轻柔、落寞的感觉。景物的特点为何如此之相似?这就要就“情”的因素去考究了。我们读抒情散文名篇,要注意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时代性。社会风云和个人遭际在作者心里投下阴影,以致作者笔下的景物蕴含着落寞的情怀。
其次,谈一谈文章与文章之间的“情”的因素的异同点的分析的问题。不同的作者,在反映同一对象时,抒发出来的思想感情往往很不一样;或者,同一个作者,在不同的时间完成的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也往往不同。我们如果能够明确它们的思想感情的不同之处,并且找出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那么对作品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就会理解得更为深刻。比如,同是以“梅花”作为描述对象的诗词,陆游和毛泽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很不一样。我们先录出这两首词: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是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吸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
上面的两首词,同是咏梅,同是以梅作为抒发感情的寄托物。但是,它们表达的思想感情却很不一样。陆游借梅花来抒发孤苦难言的寂寞的情怀,表现出自己洁身自好的品质。而毛泽东同志则是借梅花来抒发面对艰难却充满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是什么原因造成两者思想感情的不同?是“情”的因素造成的。陆游的词是他遭受排斥打击,抗金抱负不得施展而深感孤独寂寞的反映。毛泽东同志的词则是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帝国主义的反华势力,勇于斗争,充满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
又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抒情散文名篇《绿》和《荷塘月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很不相同。《绿》表现作者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而《荷塘月色》却流露出淡淡的哀悉,情调颇为低沉。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不同呢?这决定于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心态。《绿》写于一九二四年。当时,祖国南方已成为革命策源地,北伐战争正在酝酿,保持青年人勇于进取精神的朱自清倍受鼓舞。因此,全文流畅清朗,节奏明快奔放,沸腾着灼人的激情,倾注着作者勇于进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爱。《荷塘月色》则写于一九二七年。当时,蒋介石叛变革命,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惨遭血腥屠杀,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形势的突变,使朱自清“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在这愤懑的纷乱的心绪中,他苦闷、彷徨、寂寞。尽管如此,作者对黑暗现实不满、与反动派不妥协和未来美好前景的向往与追求,却是始终如一的。《荷塘月色》就反映了作者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
最后,谈一谈对文章之间的“理”的因素的异同点的分析的问题。对同一问题,由于写作的对象和目的不同,写作的时代不同,在对问题的论证方法上往往不同。比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和江泽民同志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都涉及到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由于《拿来主义》写于白色恐怖的年代,作者为避开反动文网的迫害,便用比喻论证方法把这个问题含蓄深刻地揭示出来,耐人寻味。而江泽民同志的文章却是写于改革开放的年代,因而他用直接分析论证的方法把这个问题揭示出来,明白晓畅。还有,对同一个问题,由于思想立场的不同,或看待问题的角度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观点、看法、主张。例如,对“近墨者黑”这个问题,有的人从环境影响这个角度去看问题,认为“近墨者”会“黑”的。因为环境造就人,人离不开环境的塑造,人总是在他身处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一个人长期生活在一个和睦融洽的环境里,他就会逐渐懂得学会与人和睦相处,把善良的爱平等在赐予别人;如果一个人长期生活在一种明争暗斗、尔虞我诈的环境中,他也许由于耳濡目染,对勾心斗角、权钱交易倾心神往,对会造成灾害。而有的人从主观能动作用这个角度去看问题,认为“近墨者”未必“黑”。因为人的成长,更重要的是自身的主观作用,外部因素的影响毕竟是次要的;人是有着辨别是非能力的个体,许多走上歧途的失败者,往往不是不知道正歧的区别,而是主观上没有实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以上的两种看法都可以说是正确的,因为现实世界里,“近墨者”变“黑”和不变“黑”两种情况均可存在。
总之,大系统的教学是以小系统教学为基础,突破小系统的封闭状态,让学生开阔眼界,拓宽知识天地,实现由吸收知识、运用知识到创造知识的质的飞跃。
化学教法论文选题篇十三
利用电教媒体在探研点练悟五环节模式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论文
创新来自于深层次的思索,探研悟更是创新的过程。利用电教媒体,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联想,激励探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就电教媒体在初中数学探研点练悟五环节模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谈谈个人的几点浅见。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为目的初中数学探研点练悟五环节教学模式,通过实验表明,恰当地利用幻灯、录像、计算机等电教手段,使形、情、境、理熔于一炉,把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探”有机地结合起来,和谐地进行教学,会有效地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联想,激励探索,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发展的差异性,将教材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态各异的运动,通过多媒体对课本、图形、图像、动态等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了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让他们兴奋起来,创造了一个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情境。所以,在教学软件制作过程中我们注重利用图形、音乐和动画等多种信息来补充刺激学生的多种器官,使教学内容真实化、趣味化和多样化,有力地唤起学生的注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例如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教学中运用软件的动态性、再现性等进行了教学。实验发现,学生在电教媒体的作用下,产生强烈的探奇求胜的心理。因此,教师在多媒体的设计和使用时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要求,设置问题情境。学生探索兴趣的持续,保持了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这是非电教手段中任何教学法无法比拟的。
二、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学生学生探索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太简单的例子不能说明问题,生动有趣的实例又因表达的困难而不易讲清,于是造成理性与感性、理论与应用的脱节。因此,在指导学生的探索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明晰化、静态的问题动态化,而这些目标的达成,是靠运用电教媒体来实现的,特别是cai,可以闪烁、变色、平移、翻折、旋转和透视等,还可以设计问题模型和供学生探试的情境,这为指导学生的探索方法,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如和学生研究一次函数的增减性问题,这是一个难点问题,以往都是从静态角度去和学生分析,学生也因此容易走上只记结论不去真正理解函数增减性实质的误区,更不要说让学生去主动探索了,且讲授此知识点十分费时。
为此,我们充分利用了电教媒体寓教于乐易探的特点,设计运用了一次函数增减性来探索函数变化实质;学会总结、探索函数变化的规律。又如,在几何中有这样一个基本图形,在教材中多次出现,我们对这一基本图形通过多媒体对条件进行增减变化,使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理解,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水平。这样,就有机地把数形结合、化归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学会研究、探索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自我探索的习惯,这是使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的能力,同时这也是现代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前提。
三、运用电教媒体,加强学生思维训练
“数学是人类思维体操”,学生是在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受到思维训练的。因此,现代数学教育观特别强调要重视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过程和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现,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由于受教学技术手段的限制,在这方面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如讲抽象的数学概念,难以形象直观地表述;讲数形结合,图形不能召之即来;讲数形运动变化,黑板上的图形却静止不动。所以,我们必须借助各种电教媒体的经验替代功能,将感觉器官、思维触角延伸到浩淼深邃的多维空间,从而达到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虚为实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拓展教育的时空领域。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和教师的同步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类比——联想——猜想——分析——归纳”的循序渐进过程达到落实思维训练的目的,其中尤其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真是一举多得。
电教媒体在优化数学教学中满足了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联系的思维方式和个别化学习的需要。但电教媒体的音乐、画面、色彩、运动等所表现出的综合艺术效果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将是一个颇具诱惑力和有很高研究价值的崭新领域,作为教师必须站在为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的高度,在使用电教媒体的同时,还应把数学与各种教学艺术的协调作用作为现代数学创新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来追求。另外,多媒体的使用要“适时、适度、适当”,当用则用,不当用是尽量不用。要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难点、强化重点之处,用在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之处。切不可以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人文性,充分认识其“辅助”地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电教媒体才能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发挥教师导和学生“探”的互补作用。
化学教法论文选题篇十四
初中五环节教学模式下的3l型思品课论文
在学习初中思想品德这门课时,学生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单纯记忆型,二是临考突击型。这两种倾向都将会淡化设置这门课程的德育初等教育的初衷。新课改提倡要改变中学思品课堂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使这门课程深入学生,走进学生生活。
只有从生活实际出发,把课堂、教材与生活相联系,才能挖掘学生的潜能,激活思品课堂,给思品课教学注入生活的血液,使学生在与生活的接触中体验、了解鲜活的世界,从而感受生活。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提倡初中思品课可在五环节教学模式下构建“3l型课堂”。
“3l型课堂”,即life(生活)—learning(教学)—life(生活),既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而且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性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紧紧抓住“生活”这一主题,培养学生在追求美好生活中提升生活的境界,培养个人的良好品德。
一、第一个“life(生活)”包含的环节
情景导入(1~2分钟):结合初中思品课的学科特点,使用最“新鲜”的实事话题,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还可以提出学生感兴趣而又一下子难以解决的问题,造成一种急待解决的心理,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这样就能激活他们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初步感悟本节课的内容。情境创设途径可以是视频、材料、漫画、动画等。
环节一学习目标呈现(1~2分钟):(1)教师出示目标。教师将三维目标问题化、具体化、过程化,明确需要记忆背诵或需要理解的问题,利用多媒体、展台、板书、口述等方式呈现给学生。(2)学生感知目标。以个人领会、个人领读或学生齐读的方式进行强化感知,明确学习方向。(3)教师解读目标。对学习目标进行简单说明,强调学习目标中的重难点及实现目标需要注意的细节。
环节二学生自主预习(10~15分钟):学生自主预习可依据预习内容和课堂需要设计成集中预习和分散预习两种形式。具体步骤为:(1)出示预习指导。教师明确提出预习要求,包括:预习内容、预习方法、预习时间、预习后应实现的目标。
(2)学生自主预习。依据预习目标和预习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从书中找出相应的内容。此过程要求学生做到“三真”,即“真阅读、真思考、真发现”。预习中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可借助二人小组的力量完成。(3)预习效果检查。教师采用个别抽查和学生互查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查。
二、learning(教学)包含的环节
环节三巧设活动展示(10~15分钟):(1)教师在导学案上预设一至两个能突出重点、难点的问题,学生“爬”黑板进行作答。(2)学生学习中具有普遍性和共性的随机问题,引导学习小组在组内讨论、交流、展示,达成共识后由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并质疑其他小组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并在质疑、挑战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创造。
此环节主要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自我认可、自我欣赏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效率意识,养成交往中倾听、接纳、欣赏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合作意识和能力,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实现双赢和多赢。
环节四主流价值点拨(5~8分钟):(1)归纳小结。以个人、小组、教师为主体,灵活运用不同方式进行学习小结和学习反思,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学习知识。
(2)整理反思。整理笔记,反思学习过程中不理解、不清楚的问题,鼓励学生提问并由教师或学生解答。(3)强化记忆。预留时间让学生进行复习或记忆。可采取二人小组互述知识点的方式,要求具体做到“五真”,即“真提问、真复述、真倾听、真纠错、真共识”。
此环节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对知识的梳理和系统化归纳能力,养成善于总结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从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正反两方面总结,学会反思并明确课后的学习方向,提高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三、第二个“life(生活)”包含的环节
【环节五】当堂检测反馈(3~5分钟):(1)学生检测。教师在导学案上根据教材内容,编写具有针对性的填空题和选择题,让学生自主学习之后独立完成并进行红笔纠错、自我评价。检测题依据学习目标分层设计,设计要精当、应对中考,材料题要具有接受性(学生身边的、具体恰当的)、典型性(与中考题类似的)、时代性(当前流行的)、功能性(主流价值观的引导)。
检查形式为:学生互相检测、教师分组检测或学习小组内检测。(2)教师检测。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在教师有序指导下进行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检测。
检测结束,教师要对典型问题有指导、有反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练习中边收获知识边收获学习技巧和技能。(3)对情感态度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将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堂,学生尝试剖析实例本质并自主地做出正确判断,培养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好与坏、是与非。
此环节通过强化巩固所学知识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养成互相评价、互相欣赏的行为习惯,进而悦纳自己、悦纳他人。需要注意的是突出班内的“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通过“兵教兵”、“兵练兵”实现“兵强兵”的教学目标。
生活是教育的本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我们要从学生现实社会生活经验出发,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走进思品课堂,实现思品课堂的生活化教学,同时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提高思品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