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建构主义所主张的教学模式篇一
长期以来,我国美术高等教育普遍采用的是目标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知识目标的选择、实施和评价在教学中起着向导作用。教师作为教学目标的制定者和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对整个教学过程起支配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属于被动的接受者,在这种模式中,过分重视传授知识,忽略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个性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有效发挥,学生的个性、意志和情感无法得到培养。因此高等美术教育必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角度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对教师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就是说,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是通过新本文收集整理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作为一种认知和教学理论,它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及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所以,现代建构主义理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新的教育环境的需要,对美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启发、借鉴意义。本人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出发,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研究美术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
一、提升教学理念,师生共同建构教学活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建构知识体系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与时代同步,及时捕捉当代世界前沿信息,因为教师的知识水平、技艺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课程改革的同时,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掌握学科科学的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水平,同时,充分挖掘和发挥教师参与课程研究与实践的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师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为依托,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为目的,狠抓教学环节,把理论传授与教学理念教育相结合,技法传授与创新教育相结合,把过程考评与结果考评相结合。美术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能搞一言堂,强调多元化、崇尚个性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否定中心和等级。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看法、观点,让学生体验到探索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唤起美术学习的动力。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学习过程,而不要过于追求结果和目的。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面向全体学生,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新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全面发展,形成基本美术素养。
2.不同的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性不同,发挥美术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活泼多样丰富多彩,适应不同的学生。同时给学生强调美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不仅要开拓学生美术视野,同时要重视美术史教学。给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化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4.避免压制学生的个性,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发展,给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的实践动手能力,开发学生潜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改革教学方法,建立美术鉴赏和技法训练相统一的模式
教师根据某些课程内容,有意识地选择美术史上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水彩静物为例,首先,确立正确的教学思想,通过对色彩静物练习,认识色彩规律、造型规律,大胆借鉴近现代静物画家的成功经验,把教学内容面向“印象派”模式中,注重色彩
的对比、明朗、通透、跳跃、空间感。在“塞尚”模式中,注重结构、节奏、稳重。在“马蒂斯”模式则注重画面的构成,强调色彩构成、色彩对比和装饰意味。
美术鉴赏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切实可行的途径。技法、创作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初级阶段,模仿也是一条途径,是超越的前提。正如王肇民先生所说:“风格是可以学的”,艺术史上德库宁、戈尔基、霍克尼都受到毕加索的影响,而他们都在画坛上独树一帜,现代的许多画家至今仍受到塞尚的影响。因此,加强美术史的学习和教学,是一种建立美术鉴赏和技法训练二者结合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的针对一些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主动引导下,运用美术史的只是,对某些流派的风格特征和表现手法进行总结,找出倾向性,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学习美术史的契机,从而带动高水平的创作,这实质就是把美术鉴赏和技法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三、加强教学考评,改进美术教学的考评方式
课程的考评是衡量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方式,是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校期间受成绩与学分的影响,评分标准对学生学习起导向作用,要使课程改革得以顺利进行,必须有之相适应的学生考评方式,按着建构理论体系,全面考评教与学的成果,本着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性,创造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课程考评中一改过去轻过程重结果一张试卷定成绩的现象;二改过去描绘客观对象为目的的无创造性作画,为以客观对象与创作相结合的方法;三改过去以写实为唯一考核标准,为写实与多种表现技法共存的考评方式。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自我创造意识显著,对学生的成绩考核更客观、更公正,更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
教学模式的设置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教与学起促进作用。教师的教学实践常常受到性格、气质、社会环境、生活阅历、个人艺术修养等约束,教师的技法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教师传授知识的理念应是最新的。教学模式改革,其真正目的在于启发个人创造潜力,通过借鉴突破,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有待于完善和发展。
建构主义所主张的教学模式篇二
建构主义被人们认为是教育心理学领域中“正在发生的一场教学革命”。虽然建构主义是在认识发生论、智力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但从作用的角度来看,建构主义是集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于一体的教学理论。当前,建构主义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得到了大部分教育者的支持,其非常重视在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对其事物自身的见解。因此,建构主义是把增进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为基本教学任务,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
一、建构主义的分类
1.激进建构主义
激进建构主义是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主要有两条原则:其一,知识不是一时积聚而来的,是通过自身不断学习积聚而来的。其二,知识的功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是提高自身对事物的理解能力。皮亚杰认为知识是在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发现得来的,不是凭空想象而来的。众所周知,知识不仅可以用于发现客观存在的事物,还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2.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主要是以维果茨基的教学理论为基础,该主义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知识是在人类社会的范畴里慢慢积聚而来的。该理论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还关注学生在社会中的主要表现。
3.信息加工建构主义
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的主要思想是:知识是由个体建构得来的,靠的是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信息加工建构主义其实就是在原有的知识经验中,找到另一个知识点,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知识。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1.教学的主体就是学生与教师
部分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见解,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有部分教学者认为,这一解释太过笼统,没有更好地解释出何为知识。通过教学者的努力终于发现较为合理的解释: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学生通过自身环境中所得到的,知识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吸取的。从建构主义的主要思想可以看出,学生不只是通过教师传授来获取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提出自身见解,可以对教师和环境所传递的信息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反应,从而把吸收到的知识进行重组,生成新的知识点。也就是说,建构主义者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在刺激和反应间形成联系,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之下,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层面上发现不同的知识点,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逐渐形成一种主动求知、主动求问、主动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2.课程是学习者原有经验的重组与改造的过程
学习者不仅仅是教育内容的接受者,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由于学校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在进学校之前,学生已经从家庭和社会环境吸收了部分知识,而这些知识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清楚,学生不能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要通过其自身的不断探索。生的知识一般可以分为结构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知识是日积月累的,不是一时之间就可以积聚而来的,当代心理学家古宁汉提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不是把外界的知识硬搬到记忆中,而是通过对原有知识的不断探索,以得到更多的知识理论。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建构主义教育者建议改革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把理论知识逐渐转换成更多的实践活动,要尽量体现出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多样性,全面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进而促使学生在运用已有知识参与新知识的发展过程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教师和学生既是教学的主体,也是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和看法都大一样,对待解决问题也有自身独特的解决方法。因此,相关人员特别强调学习活动不单单只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通过他人的互动过程。只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相互交流,才能促使教师与学生发觉自身不足之处,并不断改正自身缺点,以此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习者和教师共同进步。建构主义者认为传统的师生关系,并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的身份应定位于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上,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充分相信学生,不能把自我观点和看法强行灌输给学生,比如,在分析课文时,教师问:同学们,冬天和春天的树有什么不同呢?甲同学回答:冬天的树叶子全掉光了,春天来了叶子又长出来了。教师忙点头道:该同学观察非常仔细。教师点了点乙同学,该同学说:四川冬天的树不掉树叶,反倒是夏天的树掉树叶。教师说:这是你的个人看法我不同意。上述教师的做法并不可取,教师必须要知道答案不是唯一的,教师应该在学生遇到的问题时及时给予有效指导,给学生提出实质性的建议,要让同学独立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4.学生是学校课程和教学的中心
课程与教学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条件,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的专业人才是学校的基本任务。但是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是可以进行自我发展和进步的个体,若教师只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不考虑学生的需求是不可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型人才的。因此,建构主义者建议学校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要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视学生为学校课程和教学的中心,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学习内容。
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国高等教学改革的启示
1.教师必须要转换教育观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中小学的教学方法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国外的一些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国内教师的支持与应用。部分中小学教师正尝试着用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比如“满堂灌”“只注重学生成绩而不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阻碍了学生前进的脚步。要想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学校就要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真正构建出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建构过程,培养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优秀学生。
2.要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实用性
课程内容的编制不仅仅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进程和教学效果,还会决定教师的教学方式。因此,为了加快我国高等教学改革的脚步,相关人员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教学方式。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所联系,同时还应该满足学生的各个需求,全方面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促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探索出新的知识,充分发挥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通过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充分说明,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可以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相关人员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要为学生编写适合的教科书和参考资料。当然,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也会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知识水平,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得到更多的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以此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综上所述,要想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摒弃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树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建构主义理论更好地应用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去,并不断汲取国内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论。进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全面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方芳.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医学生(本科)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
[2]李改玲.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
[3]杨丽.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教学理论批判及另一种发展的可能[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
[4]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5]孙丽媛.建构主义教学论与高中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
[6]宋静.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实践乏力”现象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
建构主义所主张的教学模式篇三
建构主义理论下西方文化课程教改探讨论文
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西方文化教学注重教师“唱独角戏”,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构建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92-96建构主义还指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不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的、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2]因此在建构主义理论下,教师成了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知识的导航者,他只能作为指导者引导学生学习、讨论和思考,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和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弱化知识传授者的权威性,学生应充分发挥认知主体作用,并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的信息进行认识和编码,同时对原有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来获得自己的理解和知识的建构。
任务型建构教学
任务型教学是以任务为中心,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法。其强调的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有目的的教学。任务型教学法还强调,学生的习得和知识建构过程,提倡交流参与的学习方式。因此,任务型建构教学要求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教学内容和目的,设计出具体可操作的任务,学生则通过探究、交流、合作等学习方式主动建构知识。当前的西方文化课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听,少量的问题设计也流于形式并没引发学生真正地思考,从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开学初就布置每组学生的课堂展示任务,每组按班级实际人数比例进行分组,负责完成对每小节教学内容的介绍与评价。学生围绕这一任务精读课本上的内容,通过各种手段查阅相关资料与信息,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进行深入学习,并对相关内容进行有选择的拓展,在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和经验的基础上对新信息进行认知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和新的知识结构。当然,为了避免除了每节内容展示小组成员外的其他同学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提问、练习、讨论、课后作业等检测手段也不可或缺。另外,每次课堂展示任务完成后,教师应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做出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同时,教师还应对重难点以及学生遗漏或介绍有误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补充和更正,对所学知识做出总结和归纳,并对重要内容做有价值的知识拓展和延伸。对于西方文化课程来说,课堂教学的组织和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建构的主体。
互动式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将文字、图片、动画、视频和音频等媒体形式与计算机集成起来,并在这些媒体间建立逻辑链接,快捷、直观地传授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给学生。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还是改变不了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境地,“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仍然贯穿整个教学。从本质上讲,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并没能摆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样的多媒体课堂不过是纸质课本的电子版演示而已。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其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同伴)的帮助即通过人际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以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建构主义指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情境’是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一切信息,其组织是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协作’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是教师及学习同伴为了建构所学知识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过程;‘会话’是学习者与教师、学习同伴之间的交流,‘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终极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习者对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到深刻的理解,从而完善其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新的认知结构。”37-40而malamah-thomas指出,“互动就是指人/物之间通过行为互动,互相影响的过程。根据互动对象的不同,互动可以分为人机互动、人人互动,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互动”。87-89而多媒体应用的各种特征十分适合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自然,互动式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单一讲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让学生在准备展示任务时,展示任务中及展示任务后真正充分实现了在教学过程中生生、师生和学生、教师与学习内容、多媒体设备间的协作、会话和互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其还以良好的情境作为语境,以共享性、交互性和可理解性为保障,利用丰富的文本、图片、视频、音频、影像等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变得不再枯燥死板,这样形象、生动和丰富多元的学习环境,多维度、多视角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联系,激活学生思维的各种逻辑链接,并且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还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加深了学习者的主体感受和主体意识,更好地建构了学习者自身的知识体系。
探索式启发教学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知识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是需要由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到自己的脑海里,学生不是‘得到’想法,而是‘产生’想法。反思是学习的关键成分;认知冲突或疑问是学习的激励因素”。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不断地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启发学生发散性地思考西方文化的相关问题,而且教师要在学生了解、熟悉西方文化知识并理解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对不同文化进行比较和分析,对本国和外国文化做出正确的理解和评价,并引导学生结合西方文化知识思考中国现代化建设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文化之路等。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组织,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继而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和培养了其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构了新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学生还能在课堂上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积极互动。
西方文化课程应当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改变教师对课堂的主宰模式,以任务为驱动,互动式多媒体教学为辅助,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学生不断地学得、巩固、积累和运用知识,从而实现了知识意义的真正建构。(本文作者:吴金林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建构主义所主张的教学模式篇四
研究建构主义理论护理学基础教学论文
一、建构主义理论教学的意义
皮亚杰等心理学家建立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就是说,学习的过程是认知个体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所以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和社会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诸多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二、建构主义理论用于指导有效课堂教学
1.学生是教学情境中的主角
传统教学偏重教师的教,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学效果不佳。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情境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如,以前教师教授如何给病人做口腔护理时,经常是教师先示范,然后给学生看视频,视频看完后教师再讲授口腔护理的操作注意事项,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口腔护理的操作要点。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教学后,我们改变了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方式,上课前让学生先预习课文十分钟,然后随机派两名同学,一位当病人,一位当护士,进行口腔护理操作,其他同学注意观察。操作结束后教师提问刚才学生操作的`失误之处在哪,进行总结。最后教师再做示范,观看教学视频。通过这种角色的转变,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提升。
2.教学是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
知识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结果,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授、灌输知识的活动,而是一个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就是要创设或利用各种情境,帮助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与已有的经验在此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认知。如,教师在教授输液不良反应肺水肿时,就可以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对肺水肿的产生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建构,讲授前先让学生复习血液循环的过程,再让学生理解如果短时间输入过多液体或超过患者的可代偿量时会出现什么反应,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应采取什么措施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从而完成新信息的建构。
3.教学活动体现为合作、探究方式
传统教学多强调规范和纪律,学生很少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合作。而建构主义理论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面对问题情境,刺激学生思考和探究,同时营造互动的氛围,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学习。如教师在护理学基础的技能操作课时,对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每个小组选出一位操作水平较高的学生为组长,当某一位同学练习时,组内其他同学负责观察并进行点评。下课前从小组中随机抽取学生进行小组间的评比,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对比赛进行观察和评审,发现问题并进行打分。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完成了教学目标。
4.教学活动应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传统护理学基础教学,尤其是教授基本技能操作时,一般都是教师告诉学生一个标准答案,学生不需要理解为什么,只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就可以,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而教师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教学,可充分引导学生提出疑难、困惑,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如:教师在教授铺床法时,有学生提问:“为什么一定要从右往左铺,不能从左往右铺吗?”“老师,一定要一个人铺吗,两个人一起铺可以吗?”对于这些问题,教师不再告诉学生能或不能这样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引导他们思考、探索,让他们尝试解决困惑。而教师就负责观察,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牢牢掌握了铺床法的步骤,还学会了面对不同情况时如何灵活运用,更重要的是对为什么要这样做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建构主义理论从独特的角度对教学和学习这对关系作出了全新的诠释。运用这种方法,教师需要在进行护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时,采用全新的教学思维和方式,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护理学基础教学相融合,这对提高护理学基础教学的有效性有深刻的意义。
建构主义所主张的教学模式篇五
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摘要】网络环境下如何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是值得电大教师深思和研究的课题。目前电大法学教学模式相对陈旧, 自建网络课件、视频资料较少,学生网上获取学习资料困难,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招生规模的扩大。电大应在远程教育教学方面的优势基础上,进一步致力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优化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时空。
【关键词】网络;判例法;教学;模式
判例教学模式最早发源于美国,早在19世纪60年代,这一方法就在当时的很多法学院中应用,如纽约和黑斯廷大学法学院, 1870年兰德尔担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并将这一方法运用于全部法律课程中。判例教学法就是在法律教学中,以训练学生像律师一样思考为教学目的;课堂上,教师运用讨论方法,在给学生预习判例的前提下,组织讨论,指导学生将判例分解为事实、争论点、判决理由和推理,发现先例中的法律原则。这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有其独特的要求。本文以法学教学与网络环境的融合作为切入点,从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结合等角度探讨电大如何保持远程开放教育系统优势,着力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优化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时空,给受教育者提供最便捷的学习条件。利用网络环境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网络环境是指包括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卫星电视网络、有线电视网、电信通信网和邮政发行网络,它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 为核心,以其它网络为辅助手段,共同构成现代远程教学网络。与传统的教学环境相比,网络环境(特别是internet)有以下特点: 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各种资源的共享成为可能,为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人们网上协作学习带来了方便,网络的开放性使学习者的学习不再受物理时空的限制。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主要指学习与研究能力,包括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
法学专业有很多课程如合同法、民法、商法等学科的案例篇幅长,内容庞杂,在短时间内阅读记忆都不容易。通过整合后放在网页上,可以长久保存,随时点击随时获取。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多样化外部刺激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和记忆,按超文本方式组织的教学信息更符合人类的联想思维;大容量存储技术, 为学习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学习者创设的各种模拟仿真环境对学习者的学习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法学教学与网络环境的融合,应着眼于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良、学习方式的革新、教学时空的拓展等方面。过去,我们过于重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继承,而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重视对现有法学理论、法律制度的吸收和消化,而忽视在法学理论、法律制度方面的创新。判例教学法并非单一的课堂教学或技能训练方法,而是一种教学模式,它以传授已有的知识为起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当前,电大远程教学设施设备已经很完备,且具有极大系统优势,已经具备教学模式改革的条件。判例教学模式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更紧密衔接从电大法学专业生源看,过去是公检法系统占绝大多数,近几年,应届高考落榜生报读法律的比较多,笔者曾在所任课班级学生中作过对专业学习目的的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选择学习法律的目的是为了参加公务员考试或司法考试。
司法是技术性较强的职业,司法人员尤其是法官、检察官必须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缜密的法律思维,至少应具有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者高等院校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可见法律专业从业要求很严格,门槛也很高。实行统一司法考试,使任何人要进入司法行业,必须先具备足够的法律专业知识。担任法官、检察官的门槛提高了,整个司法队伍的素质也将随之提高。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作为法律职业的统一准入制度,作为保障司法公正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关系到法律专门人才的培养、选择方式的变革,关系到法律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同业化和精英化,为建设高素质的司法队伍和律师队伍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对于提高我国法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更紧密衔接,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从更深的层次看,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对于推动我国司法改革,对于建立科学、合理而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司法制度也将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判例、判例法的概念和建立判例制度的意义所谓判例,是指具有典型性的案件,并通过一定形式予以公布,要求本级和下级司法机关在办理同类案件时遵循先前案件的判决。这种判决中体现、确立的法律规则,在法律渊源上称之为判例法。
判例法是英美法系国家的主要法律渊源。判例法不是普遍的立法者制定于事先的一般规则,而是裁判者在具体审判过程中的创造物, 从这个意义上说,判例法乃法官法。在英国,法官在法律原则和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大家了解的浮动担保这个担保物权制度的创设,英国法官所享有的法律解释权,为浮动担保在英国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推动了浮动担保制度系统化。在这个过程中法官运用归纳法让浮动担保的概念轮廓逐渐清晰,使浮动担保的法律制度、规则和理论逐渐形成和完善。判例法在具体审判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中国尚未建立判例制度,但实践中,上级法院的判决对下级法院影响很大,尤其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对各省市高级人民法院的判决具有明显的拘束力。面对社会生活出现的新问题,可以通过判例创造新的原则。建立判例制度的意义在于填补制定法的漏洞,保持法的统一,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提高法官对案件裁判的质量等。创建判例制度需要一个过程,但法学教学研究可以走在前面,判例教学模式的推广对判例制度的建立必定有推动作用。
根据观察,这些资讯都是值得各位作者朋友参考的,所以希望大家多做研究了解,以便在职称的道路快速前行!
建构主义所主张的教学模式篇六
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及建构论文
一、中学语文的互动教学模式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民主合作为原则,以问题探究为主线,以问题为载体,以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构建互动的生生关系、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中学语文的互动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特征:
1、以“问题——探究”为程序
互动教学模式强调将语文素质教育思想落实到课堂教学的三个层面(教学环境、教学关系、教学过程),并按照创设问题情境→呈示目标→互动探究→促进发展来设置教学程序。“问题”是教学互动得以开展的条件和基础。互动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是创设问题情境,并紧紧围绕有待突破的问题,进行广泛的“交流—互动”,通过师生合作,共同研究;同时,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交往能力、想象能力,通过问题探究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通过师生合作共同寻找问题的破解之道。
2、以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中心
在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将学生看作平等的有能力的人,尊重、信任学生,学生尊重、信任老师,两者在人格平等的条件进行教学过程。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信念,热情地激励、宽容学生,老师鼓励学生发言,并鼓励学生持不同意见。同时,语文知识偏枯燥,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充分发挥教师导学者和课程的设计者与开发者角色,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对话,通过师生平等的交流对话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目的
语文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意识是指一个人时时想到创造、事事想创造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是要营造一种主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启发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积极主动地探求学习的方法和规律,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主探索、创造发展。
二、中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成效的衡量标准
语文课堂上,学生主体性地位日益凸现,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课堂的学习方式,整个课堂教学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进行。“互动式”教学模式成效关键看有效性,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是否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互动式教学就是把教与学统一于教学过程,把教师与学生的能力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语文课堂互动的有效性首先看教学过程是否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指通过语文教学过程,学生是否充分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指通过语文教学过程,学生是否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指指通过语文教学过程,学生是否形成对语文的良好兴趣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乃至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互动式教学的效果首先要看语文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的综合情况。
2、是否活跃了语文课堂气氛
互动式语文的有效性要依赖于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良好互动。有效的互动式语文教学应该是师生、生生之间实现了有效互动,学生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学生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在课堂活动中,老师尊重学生的发言,学生能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虚心倾听别的同学的发言,学习别人的解决思路,认真地修正自己的意见。因此,是否活跃了语文课堂气氛?应该成为中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成效的重要标准。
3、是否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相长,师生之间应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考量学生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语文思维,也要考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成长,如语文基本知识的丰富、教学技能的提升,看是否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和人格的健全。
三、中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
1、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就是要充分认识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内容与工作方法,由注入式为启发式,学习者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从而达到理想的语文教学效果。其一,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单方面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应认识到这一单向性授课方式的弊端,将教师为中心转换为以学生为主体。其二,要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建立民主合作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教学活动。
2、设计开放性问题,创造中进行有效互动
开放性问题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一般来说,开放性问题的答案具有多样性,一方面,它可鼓励学生相互学习,找寻语文问题的较佳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即使能力偏低的学生也能做出一定的回答,增强基础较差学生解决问题的喜悦感,从而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和学好语文的信心。同时,通过对语文开放式问题的讨论与互动,增加鼓励和表扬学生的机会,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消除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枯燥乏味。
3、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投入,建立融洽的师生感情关系
只有建立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才能促进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在互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态度直接影响着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教师应采取民主型的领导方式,要从内心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从内心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提问中,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积极表达对每一位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尤其对后进生恰当地运用表扬策略;要鼓励与激励学生理解、尊重老师,以积极愉快的饱满情绪,激励学生对教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互动。
【参考文献】
[1]傅维利,张恬恬.关于师生互动类型划分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3).
[2]佐斌.师生互动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岳欣云.师生互动:从形式走向实质[j].当代教育科学,(14).
[4]吴康宁等.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王家瑾.从教与学的互动看优化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教育研究,(1).
建构主义所主张的教学模式篇七
教学模式改革下的妇产科学论文
1合理运用授课模块
与医学临床的其他学科一样,妇产科学也是按疾病分类讲授流行病学特点、发病诱因、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策略以及预后、预防措施,但是妇产科疾病患者机体的机能及形态学变化都有其特定的规律,因此对妇产科疾病的认识有赖于对生殖生理及妊娠生理知识的透彻理解。比如学习多囊卵巢综合征时,就特别需要学生了解卵巢生殖生理功能的特点,出生卵泡数量及以后生活方式的变化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因此在了解卵巢周期、卵泡的发育这些核心知识点的基础上,只要重点掌握生活方式和高雄激素症状、体征的基本特点之后,就比较容易理解其临床表现特点,以及采用针对性抗雄治疗是根本治疗措施的缘由了。具体组织教学如下:首先,由学生为主体,复习女性生殖生理的卵泡周期内容,然后以案例为主,通过分析患者闭经或月经稀发等症状,用多媒体呈现高雄激素症状体征,由老师诱导学生阐述出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近期及远期危害,和对疾病认识的局限性等,此处,教师如导游,学生如游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痛患者之所痛、苦患者之所苦、急患者之所急,学生才会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治疗方案及措施的确定中。此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所学疾病快速有效而又有深刻的认识,最后可由学生来总结重点,教师负责讲清难点以及梳理整体脉络。
2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灵活地根据授课内容和课程特点合理选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模式,可以使课堂教学有趣、有理、有效。
2.1pbl教学方法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指“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又称pbc(problembasedcurriculum,以问题为中心),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将此教学方法应用到妇产科学的教学中,可以从挖掘学生自身或妇产科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引出新知识,那些真切的患者症状特点或治疗方案的选择就可能激发学生渴求答案,并产生通过学习解决这些问题的.愿望。以教学大纲内容为刚,从合适的临床病例出发,比如“痛经是否渐进性加重?在什么情况下加重?”等许多女同学们对此也多有感受的病症,在课前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帮助她们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对痛经或腹痛可能的病因作出合理判断,并结合临床诊断,讨论鉴别诊断,由学生来从中找出正确诊断的依据,选择怎样的临床治疗方案?科学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纵横向思维,在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之间架构横向思维的桥梁,同时进一步结合多媒体或实习课,使得“情景再现、模拟看病”将学生带入“临床实际”。
2.2应用w2h2思维模式
模块化的知识体系设置,主线式的引导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将看似散在的知识点系统化,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有序,有效。以典型疾病典型症状为例,将设置在主线上的讲授内容分解为what、why、how、howdo4个“程序”。各个“程序”所涵盖的内容分别为“what”,某一疾病的临床症状“why”,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how”,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howdo”。如何治疗、预后、预防,如功能性子宫出血(what),排除器质性病变,由于下丘脑-垂头-卵巢轴功能失调引起的月经失调(why),卵巢激素分泌失常,导致子宫异常出血所引起的临床症候(how),临床表现不一,但多数是孕激素相对不足,所有以孕激素为主的激素治疗是根本,特别注意止血后月经周期调整的问题,防止复发很关键(howdo)。一环扣一环的问题→思考→解决→综合的学习环节是w2h2思维教学模式的核心,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的内涵,有利于触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及探索未知的兴趣,增强重视自己的学习质量,努力去“建筑”自己知识结构的意识。
2.3类比启发式教学
在妇产科学的学习中,很多疾病在症状、特征等方面存在共性,知识点存在彼此交叉及混杂性,如痛经和月经量多或月经不调在很多妇科疾病都会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症等等,但仔细探究它们又必然存在差异,老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组症状体征相互关联的疾病,提出问题,横向比较。引导学生从疾病症状、特征、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等多方面进行比较,让学生深入思考,找出异同点,进而了解疾病的特点和治疗预防措施。类比的讲授和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突出各疾病特性,这样不仅把可以将内容讲深讲透,而且可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有利于学生的横向思维的发展,锻炼学生的探索性和创新性精神。
2.4多媒体辅助教学
妇产科属于临床医学中一门涉及面较广和整体性较强的学科,知识点繁杂凌乱,课时紧,患者不愿意做见习范例,学生见习和感性认识疾病的机会较少,有些内容非常抽象,单纯的语言表达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课堂教学结构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特点,而多媒体教学恰好解决了抽象性和动态性。配合相关录像、动画、flash,学生能清楚了解妇科手术、计划生育手术等全过程以及妇产科门诊接待、诊疗的过程,能生动地再现病人在手术中的情况,形象表现各种疾病的临床特点。如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一部分所涉及的难点很多,要把重点、难点讲授清楚,在课时压缩的情况下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是很难做到的。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我们给学生展示了一张经血倒流的flash,异位内膜种植的模式图,并用动画的形式将经血逆流、异位内膜种植、血管形成、出血等等发病环节一一演示出来,形象的图示让学生很快就能理解并记住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知识点,明显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3实践教学检验
妇产科学很多专业知识,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后,必须是“讲”和“练”结合,靠亲手练习才能掌握的,但无论是产科还是妇科检查,由于暴露的部位非常特殊,同时妇科的窥阴器检查和双合诊检查患者都会感觉不适,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因此患者本人一般情况下是不愿意实习医生做检查的,更不用说“练”了。这些都使得妇产科临床教学具有了更大的特殊性和难度。为了解决此问题,我们购进了进口仿真模型,外观和触感与真人相似,给学生带来了拟似临床的感受,而且可以不厌其烦地进行练习。比如学习如何进行妇科检查方法,学生不可能在病人的生殖器官上学习、操作和练习,而在模型真人上皆为可能。学生以模型为“患者”,边听老师讲解边操作模仿,包括操作前的解释、操作中指导“患者”合作、操作后嘱咐注意事项和健康教育内容等,通过模拟与“患者”的交流来提高语言沟通能力,使得今后学生才能合理、灵活地使用这些检查方法。如此,学生能参与到整个诊疗过程中,在模拟诊疗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4网络的应用
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信息互联网,蕴含与妇产科教学相关的丰富信息资源。利用internet进行妇产科学教育,使“全天候”的学习和现代远程教育得以实现。所谓“全天候”的学习方式,即实施妇产科临床学教学时,从网络服务器上直接调出资料,可以在24h之内随时让学生上网浏览学习。教研室在网络上开设网页,网页上根据课堂教学进度随时更新学习指导及课后练习,学生可以针对自身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地随时学习,克服空间和时间障碍,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利用链接功能,接入其他高校的相关网页,自我实施远程教育。教师更可以通过个人电脑向学生散发学习讲义、自学提纲、实验方案、思考习题等,并通过网络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在网上与教师的交流更为开放和广泛。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合作过程。诸多的教学策略的使用,旨在使学生更专注于学习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求性学习,使得教学效果更为显著。教学内容一课一样,学生情况一班一样,医学发展一天一样,对于妇产科学的教学方法也应随机应变,只要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反思与完善,寓教于乐,学生们定会受益匪浅。
建构主义所主张的教学模式篇八
高等教育教学评价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对高等数学学习中出现的学习障碍和困难,在已有的高校教学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以积分制教学评价为主,设计一种新型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系统评价方案。该方案首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制定量化的评价标准。然后在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参与学习的兴趣、态度等进行分类量化考核,并把每一节的考核结果与上一节的进行汇总,这样就形成了周评价考核、月评价考核、半期评价考核和期末评价考核的阶段积分。最后建立每个学生的量化考核评价系统方案。通过实践证明了该评价系统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高等数学;积分制;评价系统方案;量化考核;评价标准
一、积分制教学评价系统
(一)积分制评价模式的定义与意义
积分制评价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建立在学习过程中定向积分基础上的一种定量评价模式。该模式要求学生在每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参与学习的积极程度、兴趣大小等进行分类量化考核,并把学生本节积分和上次积分进行累加,可以形成阶段性积分。积分制的评价模式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整个过程进行跟踪评价,通过积分制评价方案让学生主动学习,不仅学习本节课内容,还需要关心下一节的内容。
(二)积分制评价模式的流程
1.建立实施目标
①在原有学习习惯基础上,培养提出问题、积极思维、交流合作的能力,养成认真、谨慎、勤于思考等习惯。
②初步学会民主参与、倾听欣赏、分享交流、互助互评等学习方式。
2.确定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的内容包括四个部分,课堂积分、作业积分、测评积分、奖励积分。四部分积分相辅相成,可以让学生立足于自己的基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差异发展,基于合作且有竞争意识,同时兼顾个性发展,开拓思维,分享交流,互相提高,从而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巨大作用。第一,课堂积分标准有加分项和减分项目,加分项目主要包括:课前预习提出问题一次积2分、上课能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且语言组织清晰的一次积3分、上课主动参与交流,并把交流成果清楚表达的一次积2分、有创新思考积5分、小组合作并推荐代表回答的每个组员积1分,回答者积2分。课堂减分项目包括:上课睡觉一次扣2分、玩手机一次扣2分、讲话影响教学者扣3分、迟到一次超过5分钟者扣1分、旷课一次扣5分。第二,作业积分包括课堂作业、课后作业、考核练习三部分。课堂作业实行等级制加分,共有六个等级分别是:1个a+积6分、1个a积5分、1个a—积4分、一个b+积3分、1个b积2分、1个b—积1分,低于这六个等级的不加分,未完成的视分量扣分。课后作业包括思考题与预习内容,这部分是对积极者的奖励分,视内容难易来量分。考核内容在上课环节中完成,每完成一道积1-5分不等。第三、测评积分包括阶段测验、半期和学期考试,这些积分直接实行百分制打分,最后在折算加到总分上。第四、奖励积分,在上课的每个环节上有突出表现和创新思维的每次每人积5分。
3.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首先,教师要加强学习宣传,引导学生明确积分制的意义和作用,提高积分对学习成绩、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参与积分的愿望,提升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其次,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指导积分制的实施。在上课班级成立积分制领导小组,讨论、制定并做好相关积分事宜,切实按照积分标准做好每次积分等级工作,做到每两周有一次汇总,每个月有一次系统总结,并且要及时公布和公开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疏导,跟踪落实责任。最后,应充分发挥积分制的激发促进作用,防止让学生盲目追求分数,确立学生正确的分数观。教师应根据各班学生实际情况,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逐步引导、兼顾个性发展、整体推进积分计划实施。让每人学生有兴趣、学有所获,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实施过程举例
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积分制系统的有效性,选取这个学期中某班级的教学过程实例来验证积分制的可行性。实验环境是教室,实验对象是所教班级的某班共57个学生,分为四个大组,八个小组。实验内容选择由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第四版第三章导数与微分的第二节求导法则。
(一)预习环节(满分3分)
通过上一节导数概念的学习,请同学们自己预习下一节并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是什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积1分。如,上节课学习了怎样用定义法对单个函数进行求导,那么对于两个函数的和差积商该怎样求到呢?
(二)新课环节(满分5分)
在新课环节,充分发挥积分制的调动作用达到以下目的:
1.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
2.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3.引导学生完成尝试自己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积分分为加分项和减分项进行操作。课堂加分主要有:
①上课积极思考,善于发言。
②勇于改正别人错误,向老师提出质疑。
③对于同一个题目提出独特见解或者一题多解。
④善于和别人合作与交流并且形成自己的观点。
课堂扣分包括:
①违反课堂纪律,干扰他人上课。
②做于上课无关的事情。如,对复合函数求导过程中讲解中,书上讲解的比较复杂,通过对例题的求解,我让学生自己形成自己的解法,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首先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是能看出这个函数由那些函数构成的,找学生回答,答对加2分。再找学生来回答哪些是外层函数哪些是内层函数,答对加1分,找另外一个学生回答求对这种函数求导是先求什么在求什么,回答对了得1分。这样一步步就得到了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三)练习环节(满分10分)
当讲完加减乘除求导法则之后,我让学生本照着准快精洁四个标准完成课后习作题3.2第一题的3个小题的求导,每个一分,限时三分钟,三分钟之后完成的不算分。当完成之后我又让同桌的学生相互尝试出题考对方,出三个左右,完成者可得2分。同样的方式就让学生完成第二题的复合函数求导。最后布置课堂作业,由老师批改达一定的等级进行积分。(四)复习环节(满分2分)每节课我都会留两分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我会找学生来回答总结,用一到两句话来概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和自己的收获,答全者可得2分。
(五)测验环节(满分100分)
有三种形式的测验:阶段测验、期中测验、期末测验,根据所占比例及时计入总分中。(六)积分汇总每两周汇总一次,半期汇总一次、期末汇总。每月一小评,表扬进步,督促表现不佳的学生,期末进行终结性评价作为学生期末评价的核心依据。
三、实验结果总结与分析
通过对所教班级的实验表明,该评价体系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通过每节课参与评比与学习,形成持续长效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让数学教学走上一条良性竞争和不断进化充满乐趣的道路。
该系统的实施反馈主要有一下优点:
①在预习中有效的明确找到难点与重点,使得新课学习有的放矢。
②新课中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并发言全面锻炼学生各方面素质,通过让学生参与小组学习,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促进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
③通过作业与练习让学生体会竞争,有了学习的压迫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④通过积分鼓励,培养了学生得创新意识,让学生思维活跃,大胆思考。
同时该评价系统还存在以下不足:
①积分的评比不够客观和细化。
②容易形成将形式、讲过场现象。
③在积分制定量评价过程中怎样的评价形式更为合理,怎样把积分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不会出现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分数上儿忽视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等等。
四、结束语
积分制的数学课堂评价系统是综合了定量和定性评价的一种新型教学评价方式,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课堂学习和实践进行比较客观的综合评价,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数学新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远.新课程新理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张行涛,郭陈岐.新世纪教师素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陶西平.多元智能与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7,12
[5]易森林.试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01):14-17
[6]赖配根.新课程评价改革该如何进行———访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董奇[j].人民教育.2003,(17):28-29
[7]刘润清,胡壮麟.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建构主义所主张的教学模式篇九
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教育论文
摘要:在现代教学实践中,如果学生缺乏主动精神,其作为主体身份的作用就得不到充分发挥,就会制约教学有效性。本文以“新课标”理念的提出为契机,对现代化中学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新课标 教学模式 改革
一、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
1.教学观念的本源
“教学”这一概念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对于它的真正含义,学者却各执一词。对于教学的实质,离不开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而教学二者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毋庸置疑,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是从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认识到共同分享再到共同创造的基本互动形式。单独而言,“教”的实质是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地吸收和掌握知识;而“学”的宗旨更加侧重于学生本身对知识的获得、吸收、融会贯通,并通过与教师的互动反馈过程,促进教师主动改善教与授的本领和过程。
2.学生在新课标改革教学关系中的角色
与昔日学生处于被动受教的地位相区别,新课标背景下的学生地位,将是一种更加主动、更加积极的位置,与老师彼此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其实,教学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综合活动过程,沟通是合作的基础,通过沟通可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接触和联系到实际生活与现实社会,从而拓宽教学的视野,提高授学的质量。在课堂中、现实和探索发现中学习,并在合作交往中得到升华,新课标的科学背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倡导“从活动到体验”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和技能都是无穷无尽的,教师与其在每一节的课上填鸭式般被动地把知识教给学生,还不如更多地把搜索、获得和掌握知识技能的方法和技巧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从内部自主生成学识结构和完善人生价值。
二、新课标背景下师生间和谐交互教学应为常态
1.以教学互动流程改良过去的单向传授模式
无论什么时空下的教学课堂,从幼儿园到大学,从过去到现在甚至不远的将来,首先发生的都是师生之间的接触、沟通和交往。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和交往引起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虽然这种作用或者影响不一定是积极的,但我们可以掌握和利用这种影响相互性的客观规律,对现今的教学模式进行合理和科学的改革。教师在教学中拥有毋庸置疑的决定权利和不由质问的权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行为发挥着难以摆脱的作用和影响,更有甚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学生的思想和观念。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单体中心地位必须作出质的转变,教师只有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才能真正体现“教”是为了教学双长。
由此出发,过去落后的单向式中学课堂教育必须得到更加贴合实际、接近科学的实际性改革。教师应该充分学习本次“新课标”改革的有关精神、实质和具体的细化规定,转变过去对学生盲目地传授知识、强迫记忆等观念,更加积极地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加到课程教育当中,积极思考,积极提问,积极以心中之疑问、所学之学识和课外主动掌握的要领与教师交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配合,主动引导,为课堂教育当中的学生主动性学习创造更多更合适的条件和环境。学生在中学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思考自发性和行为自觉性,此时此刻,如果还是完全把学生看成机器人具体实施每个既定程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所削弱,遇事无法作出合理的思考和判断,对父母、老师的依赖将难以克服,更有甚者,影响学生的心灵成长和成熟。
2.教学模改更应着重主体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模式内的主体包括学生和老师,而主体间的交流和合作主要是发生在师生之间、老师之间与生生之间。在一般情况下,教师之间都会互相沟通交流,分享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并累积的经验教训,分享有价值并具实用性的教学资源,故本次改革不太需要着重针对这一关系上的交流与合作,在今后,教师之间只需保持这种长效的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即可。
教师在给学生授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开头和结尾的部分。开头可以提起学生在学习之初的兴趣和主动性,结尾能够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供便利,也给他们指明哪些知识技能需要重视,哪些世界观、价值观需要遵循。另外,除了认真抓好一头一尾外,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还应该抓住重点,精巧传达并授予学生所需掌握的一切,同时,要注意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积极引导学生和自己进行交流沟通,充分调动学生们在本课程甚至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在不断的交流反馈过程中,调整教学层次、传授流程等细化方面,使教学模式形成一种充满活力性和创造型的环境。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基础和机会,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及课后的生活上,一方面要引导生生交流,并以小组讨论、分组任务等方式促成生生间的有效、长期交流合作。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做好学生间的互动辅导学习工作,以“一帮一”、“多帮一”等形式,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的前提下,方便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能够得到优秀学生的辅导性帮助、心理性帮扶,两者之间共同影响,齐头并进。
参考文献:
[1][苏]赞可夫著.杜殿坤译.教学与发展[m].广东: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3]万云英.学校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4]李国文.情绪智商:人生的必修课[j].现代交际,2001,(6).
[5]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建构主义所主张的教学模式篇十
改革教学模式下的高校体育的论文
一、分析几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1混合型”教学模式
“混合型”教学模式是以上两种教学模式的结合,既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实施因材施教,又融合了“三基型”教学模式中的组织形式,在一二年级开展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强调了学生的体育技术与技能的培养。“混合型”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促进了基础好的学生根据自己意愿选择选修课,学习更有针对性更专业,总体实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2“三段型”教学模式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还有注重学生体育基础知识、能力和体育习惯培养的“三段型”教学模式,它主要将教学组织形式分成三段,即一年级开设基础课,二年级开设专项选修课,三四年级开设选修课。
3“俱乐部型”教学模式
“俱乐部型”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也满足不同学生个体的需求。“俱乐部型”最大的特点在于其组织形式是比较开放的班级教学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来选择学习的内容、教师、授课时间,课堂教学形式就像一个俱乐部一样。优点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缺点在于要求高校的场馆设施配置要达到一定水平,对于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比较高,更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体育意识。
二、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发展的趋势
1、更加注重“健康第一”、“终身意识”思想的渗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类身心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体育作为身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中,高校体育要实施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健康第一”、“终身意识”思想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体育能力。
2、体育教学目标逐渐呈现多元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也多元化,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体育教学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技术,不仅仅局限于增强学生的体质水平,还应该朝着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方向发展,以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3、更加注重师生平等合作关系的建立未来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中所建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合作的,教师与学生是能够对话的,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只有当师生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全新的教学理念才有可能在教学中体现出来,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才会被营造以来,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才得到维护,学生的学习才更主动,锻炼才更主动,创造也才更积极。
4、教学方法更加灵活与多样未来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遵循的标准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满足于学生的个体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选择,采取的方法多样多样,会运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多媒体教学、网络平台互动等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的是指导者与引导者的作用,要培养学生自我创造与自我锻炼的能力。
5、教学评价体系更科学民主未来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评价体系是科学化的,民主化的,是三维立体的,不仅仅评价了学生的生理机能效果的好坏,要评价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评价的目的从单纯评价朝着促进学生提高的方向发展,评价的方法由单纯的定性、定量方法转变为定性与定量综合,他评与自评结合,建立了一个综合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在这个评价体系中,学生是参与者,且是乐于接受评价者参与者。
三、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理论可操作化的表现,是教学实践逐渐升华的体现,是体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体现。高校体育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发挥各个教学模式的优点,充分认识到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未来教学模式的构建做好准备,提供基础。
建构主义所主张的教学模式篇十一
建构主义理论视野下幼师生钢琴自主学习论文
内容摘要:
在幼师的钢琴教学中,幼师生多年来以接受、被动的学习方式为主。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只有实现自主学习,学生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幼师钢琴教学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学习目标自我提出、学习过程自我监控、练习自我选择、学习优劣自我评价这四个步骤来实现钢琴幼师生的自主学习。
关 键 词:
建构主义 自主学习学习方式 自我监控 自我选择 自我评价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为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理论在西方逐步流行。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被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①对于学习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信息,而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学习者不是从同一背景出发,而是从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角度出发;不是由教师同一引导,完成同样的加工活动,而是在教师和他人的协助下,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建构自己的意义的过程。②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单一的、他主的与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③关于自主学习,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④幼师钢琴教学多年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幼师生的钢琴学习采用接受、被动的学习方式为主。这种学习方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及社会的要求,因此必须转变学习的方式,把被动、他主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学习的方式。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在实践中通过学习目标自我提出、学习过程自我监控、练习自我选择、学习优劣自我评价来实现幼师生钢琴学习方式的转变。最终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一、学习目标的自我提出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奋斗的方向与结果。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⑤在幼师钢琴教学中,多年来,学生按同一目标、同一进度进行学习。我们往往忽略了学生自我目标的提出与他们实际的学习能力。进行的是一种整齐划一的“插秧式”⑥的教学,学生无法获得自主的、充分的发展。因此,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设立学习目标,才有可能实现个性化的发展。钢琴教学既要让学生制订远期的目标,也要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近期目标。有了清晰明确的目标,学生才有发展的方向。
1.让学生提出长期学习目标
钢琴学习长期的目标在于树立学习的方向,这种目标可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弹奏的基础等综合因素进行考虑。钢琴的学习有一个总体要求、总体规划。如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学生明确要求后,制订一个3年学习的长远目标。如有的学生制订的目标是能流畅弹唱幼儿歌曲;有的学生制订的目标是达到钢琴业余考级五级的水平;有的学生制订的目标是能弹奏优美的流行钢琴曲等。这样,学生根据认知水平的高低,以及弹奏基础的水平,对本学科的兴趣等因素,自我提出学习的目标。
2.让学生提出短期学习目标
短期目标是长期目标的基础。只有每一个短期学习目标的完成才能实现长期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的学习就能变成: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⑦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如第一学期学生提出如下学期目标:解决基本识谱、视奏问题等;又如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提出月目标,如本月的目标要熟练完成2个调的音阶、琶音、和弦的练习,熟悉这些调的键盘结构,并运用在幼儿歌曲的伴奏中;还有在周目标中制订相对应的学习计划等。周目标要完成不同调式的内容,如结合月目标的要求,本周内要完成某一个调的音阶键盘结构,以及练习这种调式结构的乐曲或练习曲,以达到熟练这种调式的目标,每个小目标的完成最终实现总体目标。
二、学习过程自我监控
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通过自我努力监视和控制完成学习任务。⑧
1.让学生通过领会监控实现学习目标
领会监控是指学习者头脑中有明确的领会目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注重实现这个目标,根据这个目标监控学习过程,包括寻找重要细节,找出要点等。⑨如学生在分析乐谱达到明了曲式结构的目标时,要能够找出重要的细节,一首乐曲或练习曲的曲式结构必然包含了基本的调式、曲式、和声、节奏、旋律等要素。对这些音乐的基本要素分析得有把握了,自我学习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领会监控使学生始终保持领会目标,最终达到有效学习。
2.让学生通过学习策略监控有效落实学习策略
策略监控主要是学习者对自己应用策略的情况进行监控,保证该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有效运用。⑩幼师生在钢琴的学习中要不断自我提问,自我反思。对自己弹奏的技术、学习的进展进行监控,保证学习进度不停顿。如学习复调作品的弹奏,为了训练双手的协调性,教师要求学生按分手练――合手练――分手练这种策略来进行练习。学生通过这种策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就能保证策略的落实,最终达成学习目标。
3.让学生通过注意监控管理好自己的学习
注意监控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注意力或行为进行自我管理与自我调节。钢琴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都会遇到困难,在困难中需要幼师生不断调整自己的注意力,调整学习方法,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如学习中国五声调式的联系曲或乐曲时,由于中国五声调式的键盘结构和浪漫主义音乐的的差异,学生在练习时觉得指法不顺手,会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应通过分析五声调式的结构,把中国五声调式的键盘结构和浪漫主义音乐的键盘结构进行比较,以及它们各自表达的音乐内涵的不同等,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弹奏的困难在何处,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使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法,管理好自己的学习。
三、练习自我选择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在钢琴的学习中,练习是极为重要的环节,由于每个学生的弹奏基础不一样,认知能力也不一样,同一目标的要求是难以实现的,学生练习自我选择才能实现自主学习。
1.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自我选择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大致可以分为认知水平较高、认知水平中等及认知水平较弱三个层次,课堂的作业,在一个总体要求的范围内,让三种层次的学生获得练习的选择空间。如学习复调音乐弹奏内容,根据复调作品的难易程度让学生自我选择。第一次学习复调音乐时,认知水平较弱的学生可以选择曲目短小、节奏较简单的乐曲进行练习;认知水平中等的学生可选择曲目稍长、节奏有一定难度的乐曲进行练习;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选择对自己有挑战性的曲目进行练习。学生对练习的自主学习则充分考虑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最终获得充分的发展。
2.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我选择
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都不一样,强烈的兴趣会引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给予更多的选择空间。如浪漫主义风格乐曲的学习,浪漫主义风格时期作家作品丰富,艺术性、思想性极强,教师可以挑选一批适合学生学习程度的曲目,如贝多芬、肖邦、勃拉姆斯、舒曼等作曲家的作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欣赏品味,既可选择舒曼的乐曲,也可以选择肖邦的音乐,这种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自主学习。
四、学习优劣自我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要实现钢琴弹奏的自主学习,必须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学生只有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学生在钢琴学习中只有具备自我诊断的能力,才能调整学习状态,不断取得进步。在幼师钢琴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自我评价的框架,根据学生学习层次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实现自我评价。
1.让学生设立评价的标准
首先,我们承认学生的学习有差异。因此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习层次,设立不同的评价目标,使学生实现自我评价。例如幼师二年级学生在弹奏人教版幼师钢琴教材《浏阳河》时,对认知水平弱的学生,或起点较低的学生,引导他们提出评价的标准。如在一周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达到完成作业、节奏准确、无错音等目标;对认知水平中等的学生也让他们提出评价的标准,如要达到流畅弹奏、有音乐表现力等目标;同样对认知水平较强的学生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能实现弹奏优美、音乐表现丰富等目标。通过目标的设立,使学生有了一个判断的标准,使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知道自己学习的优劣,进而调整学习的状态。
2.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鉴别钢琴弹奏优劣的前提和基础。在音乐审美活动中,音乐音响直接刺激人的听觉器官,引发听觉,通过感知、理解、联想、想象等一系列的心理反应,最终产生审美愉悦感。因此从音乐音响的产生,到人的听觉器官接受音响信息,直至音乐审美活动的展开,离不开音响离不开听觉。听是音乐审美活动的基础,是音乐审美活动的核心。在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听教师的示范弹奏、听同学的弹奏等形式不断提高鉴赏能力,实现对自己弹奏的准确评价。在学习巴赫的《小步舞曲》时,通过听教师的弹奏形成对复调音乐的初步感知;通过自己的练习进行实践,对音乐由陌生到熟悉,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有了这种审美能力,才能真正鉴别自己弹奏的优劣,才能针对自己的特点,取长补短,不断进步,实现自主学习。
结语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我们通过改变学生以往单一的、他主的与被动的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实现自主学习,学生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幼师钢琴教学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学习目标自我提出、学习过程自我监控、练习自我选择、学习优劣自我评价这四个步骤来实现幼师生钢琴自主学习。
注释:
①②⑨⑩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2:125、129、223.
③④⑥⑦⑧钟启泉,崔允t,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0:248、259、206、260、259、4.
⑤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4:436.
参考文献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71.
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371.
建构主义所主张的教学模式篇十二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改革的初探论文
【论文关键词】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
【论文摘 要】成人高等教育是成人教育中重要的教学形式。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教学质量的管理。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创新思维,建立科学合理的具有成人教育特色的教学管理体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
一、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学习型社会的逐步形成,知识经济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终身学习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成人高等教育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实行教学管理体系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是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生命线。现有的教学管理体系存在不少弊端,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体系,才能保障教学管理工作协调运转,管理效能不断提高,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二、现行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其一,教学机制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或满足成人学生的学习要求。现行的教学管理体系基本上延续普通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决定学习时间,安排学习计划。学制年限不能灵活变动,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二,现行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课程的设置要与科技发展相结合,把国内外的新技术、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信息等内容作为课程设置的重点,全面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而现行的课程体系却忽略了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综合素质的差异,兴趣爱好与工作岗位的差异,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使用统一的教材,固定的课时,学员不能根据社会、就业及个人发展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和教师,重新组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其三,专业设置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目前的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计划不够灵活,有限的专业选择使得学员不能根据自身的特长、个人职业发展方向的变化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专业。随着大批新兴行业、产业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劳动者需要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机会,这就要求成人高等教育顺应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开发更多新专业,满足多方面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
(二)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学生生源方面的问题。由于近年来的急速扩招,成教学生知识素质不断降低,给教学管理及教学组织带来极大困难。成人学生大多以在职人员为主,平时到课率不高。许多成人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松散,入学容易、学习简单、考试轻松,已经是人们对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整体印象。其次是教师方面的问题。担任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师大部分都是由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师兼任,缺乏针对成教学生特点的因材施教,不能结合成人心理开展教学,照本宣科,讲课内容即考试内容的现象普遍,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三)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教学管理方面还没有完全形成成人教育的特点,致使专业设置、课程标准、教学实践与培养目标不配套,尤其表现在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社会实践等环节与社会的实际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导致实践技能的缺乏和教育理论建设的不足。第二,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资金投入不足,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由于教学管理者多数依然习惯于传统的管理,在管理内容上缺乏整体规划,对教师的教学信息缺乏系统管理,教学管理信息化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第三,教学管理效率不高。学生学籍管理、考试形式、成绩管理大多还是落后的管理模式;教师课堂授课形式、教学组织、讲授内容、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等远达不到现代教育发展水平;教学评价、教学效果测评等教学质量监控手段基本上沿用旧的传统方式,缺乏教学质量控制的公正性和全面性。
三、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改革的思考
(一)完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1.调整专业结构。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更新改造传统专业,开设社会急需专业。开发新专业要做好新专业设置的长远规划,要考虑长远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及经济、产业、技术结构调整的趋向及其对教育体系的影响;将增强学员的社会适用性作为重点,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最后要改造现有专业,对落后的专业要调整专业结构,课程结构和教学计划,焕发传统专业的新活力。
2.实行灵活的学年制。针对成人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适应成人特点、市场经济特点的管理制度。修业学年可根据学生完成学业的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这样能有效地提高成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虽然采用灵活学制会给办学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带来相关的困难,教学计划的完整性也会受到影响,在排课、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管理上增加难度,但对于提高成人学生的学习质量,保证合格人才更快更好地脱颖而出是十分有利的。
3.制定成人特点的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计划要充分考虑到成人的特点,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变化不断地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首先,组织相关专家针对成教学生的社会性、实用性等特点,在符合专业要求的教学计划基础上对陈旧、落后的教学计划重新修订。其次,组织优秀的教师修改教学大纲,剔除落后时代的旧知识,更新体现知识发展的教学内容,满足社会及相关领域的发展要求和学生的职业需求。
(二)积极推进教学管理体系改革创新。
1.完善学分制管理。实行学分制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以选课制作为基本特征,用学分计算学生学习数量,学生可以自主确定学习课程、学习进度,修满规定的最低学分即可毕业。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指导性教学计划范围内,自主参与选择专业方向、课程、修业时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缓解了成人学生的工学矛盾。
2.改革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由于成人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工作经验,对很多问题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学内容就要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努力培养学生的现场分析、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把课堂讨论、经验交流、理论讲解、案例教学、角色变换等方式结合起来,在教学的组织和管理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转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3.推进考试制度改革。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按照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对考试内容和方法、手段进行综合的整体改革,建立具有成人特色的课程考核体系,提高课程考试质量。考试可分别采取闭卷、开卷、口试和笔试相结合、论文、完成作品、实践操作、设计、调查报告等方式完成对学生课程的考核。减少理论考试的分量,增加实践考核的比例,通过考试让学生学会积极思考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逐步做到公共基础课统一考试,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多样化的考核方式,逐步建设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
4.实行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学生学籍的管理要从成人特点出发,符合成人学习的实际情况,取消或放宽固定的学习年限。由于灵活学年制打破了严格的年级界限与在学年限,这在时间和空间上更适合学员的在职分散、业余自学的特点。若某门课程补考后仍未及格,学生可选择时间跟低年级重修,对重修的学生采取按旁听生的标准收费,并以课程门数计算收费。这个过程可不受固定学习年限的限制。
(三)注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成教特性。
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发挥教学督导组的权威作用,加强教学质量的全程管理。教学质量督导包括对教学环节、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方案等教学活动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导和反馈,对教师备课、授课、作业批改、论文指导、学生日常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督导。通过检查课堂教学,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进行评价和指导,通报各班学员到课率及学风问题,提出建议,保证教学有序、高效地进行。
(四)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1.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成人高等教育拥有的专职教师大多是普通高校的兼职教师,他们对成人教育特点了解不够,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缺乏针对性。要加强对教师有关成人教育学、成人心理学、成人教育管理学等成人教育理论课程的培训,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成人教育特点,运用相关理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创造更加优化的教学模式。
2.培养“双师型”教师。选派具有较高理论学术水平的教师到实践岗位中进行学习,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也可从社会相关岗位一线聘请既有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为兼职教师。这样能改善当前教师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达到理论和实际的相结合,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这样才能胜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教学工作。
3.建立动态教师库。建立成人高校师资库,加强与专业教师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学校还可从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选聘一些既具有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技术和经验,又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加入成人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对师资库进行动态管理,实行教师考评制度,优胜劣汰,使一线教学的教师既有师德风范又有较强教学能力,这是提高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随着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的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不断探讨教育管理体系改革的新思路,是我们从事教育管理者任重而道远的使命。
参 考 文 献
[1]胡凤英.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2]刘桂兰.学习型社会背景下重建成人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思考
[j].继续教育.(3):46~48
[3]朱为民.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与对策.中国成人教育[j].2009(5)
[4]朱志梅.关于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发展的思考[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
建构主义所主张的教学模式篇十三
高等教育下初中教学思考论文
一、深入基础教育实践的心得
(一)收获新知,开拓思维
在挂职时期,时刻感悟到只有深入基础教学,才能真实地发现问题,才能把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不固化思维才能开拓思维,收获新知。在二中的教学中,突出的教学类型就是试卷分析,做得非常到位、精确,这就是他们优于其他校的地方。试卷分析、讲评不是个别老师的个人行为,而是集体分析讨论的精华,详尽彻底,全面深刻,并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做全面指导,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去传播,凸显个人优势、经验和长处。这一点,应该对我们的大学教学有所启发。大学教学中的考核,结课考试完毕之后只有试卷分析,没有讲评,且没有对学生面授的试卷分析和讲评,学生不知道正确答案,也不知道得分的缘由,而学生其实非常想知道关于试卷的情况,尤其是答题方法和答题技巧,这对下一阶段科目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可以有的放矢地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因此,在本科教学中可以尝试开设师生间关于考试问答的平台和空间,传递关于考试的正确答案,试卷上出现的答题问题等,在公开公平的背景下共同成长,不仅学生学习了,进步了,教师也可以凭此了解学生的答题思维,在“复错”的模式下,师生互相了解,共同纠错,共同进步。
(二)提高了专业研究水平、思考能力和综合素养
本人对挂职期间的听课做了整体规划,分阶段地有计划地去听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授课类型、不同年龄段、不同行政级别的老师的课,以便学习不同的任课态度、情绪、风格等,并与自己的教改研究相结合,收获详细全面的经验。实践获知,二中的课程分解非常细致,授课细腻认真,师生都争分夺秒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对知识的巩固性训练做得非常强化深刻,精益求精。教师在新授课上的风格差异不大,但在试卷分析、习题课等其他课型上的差别则较为明显,当然于此也体现了老师之间教学水平的差别。本人从他们的课堂上也学到了很多,边听边思考,获得了很多启示和感悟。
(三)增强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尤其是对本专业工作有了新的想法和启示
二中的听评课非常之多,且非常细致。尤其是听完之后的集体讨论和评价,客观真实地反映问题,剖析问题,不做表面浮夸蒙蔽,共同的目标就是“成绩”,相互间在反复锤炼中水平自然提升,不单打独斗,这种实干精神、协作精神可敬可慕。多轮听评课之后主推的精选优质课成为全校的公开课、观摩课,不做重复性资源浪费,可以尝试调整同行听评课的方式。而这一点对我们大学教育应有所启发。大学的同行听评课可以尝试利用平台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如精品课、优质课等可以通过平台发布,大家自觉自行选择、学习、感悟、参研,这样做可以更灵活、有效。
(四)完善了自己,收获了友情
在挂职期间,二中的各级领导都对本人非常关怀、体贴,考虑周详,还配备了独立办公室。每个分管年级的副校长不仅提供授课信息、教研活动信息,还介绍了一些授课老师的情况,课下一起探讨两校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一些问题。这一点非常可贵,不仅便于工作的展开,还收获了珍贵的友情。本人在整个挂职期间,谨慎行事,在不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尽量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经验和意见。由此我意识到,在理论上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教师们在各自的领域上都有很大的建树和成绩,但在实践中,彼此之间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相互间的探讨和切磋是十分有必要的。尤其是基础教育中的实际教学问题对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会有很大的启示。
二、对本专业教学教育的启示和建议
(1)二中的语文教学体系非常全面、细致,课程类型划分得也很细致,分为新授、教研、习题、试卷分析等,因此知识分解细化,课程结构合理紧凑,课堂学生学习效果好。考试训练反复深刻,是突出的优势,但过多的重复性练习不利于学生的知识体系建设。有些课堂模式较固定,有僵化的局限,如在讲《论语》不同章节的内容时都采用同一模式教学,其实可以尝试根据不同章节的不同内容变换授课模式,以新颖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同时,也要考虑这样的情况,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如分组式讨论、竞赛式教学等只在公开课或内容特殊的课堂上进行,不能每节课都进行。新授课的模式在集体备课中形成,较为固定,可变可发挥的空间不大。综合上述情况来看,这些应对我们正在转型的大学教学教育有所启示。结合初中教学教育特点和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和实践培训,以“优质的成手”亮相、入职。本科教学单位可以尝试开设这类“量身定制”型课堂,尝试改变传统教育教学的方式,加大实训强度,在实践实训的过程中,全方面打造“优质的成手”。
(2)对于一流的基础校的学生来说,语文教材过于简单,可以有很多剩余时间补充课外知识,突显教学优于其他校之处。但个别班级只求熟练掌握,不求深入拓展。精准训练很到位、深入,进入复习较早,复习的频率高,重复性很强,稳、准、精、达,这有利于成绩的提高,但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这部分占据的时间和精力反而多于新授课,而初中阶段学生的知识体系建设非常重要,不容忽视。单纯性追求成绩,有可能延误学生的知识结构建设。初中阶段是非常好的时机,既不同于高中阶段承担紧张的高考任务,也不同于小学阶段接触知识的有限性,在探索欲的激发下,身心轻松的状态更有利于扩展知识的摄入。在现实调查中发现,基础教育中的“二课堂”的开展程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且深度不够。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个阶段扩大知识涉入范围,也可以真正使第二课堂活跃起来。这对于我们高校在人才培养和教育研究前景上有一定的启示,也可以以此拓宽研究领域。尝试高等院校和本地基础教育学校合作研究,共同探索拓展知识的方式和空间,尤其是第二课堂的深入方式。
(3)“课上的精英学子,课下的行为表现判若两人”,课上课下“双面人”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如何改变这样的状况?如何使素养教育行之有效?如何将我们丰硕的教育研究成果切实落到实处?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和领域。调查发现,中学阶段缺乏综合素养培训类固定的课堂,多通过隐形教育来实现,没有通过正规的课堂教学来进行。所以,有必要统一开设专业的综合素养培训课。课程可分为三部分,经典感悟、普通话训练、礼仪实训。考核方式不同于传统的考试考查方式,师、生、家、校共同参与,“正面培养+反面警醒”共同培养,家、校、社会三级辐射,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制约型作用,感化家庭,辐射传导社会,涵养社会精神。正面培养,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介和平台,录制视频记录“日新一念”的过程,传递正能量、绿色文化,进而辐射全社会;反面警醒,截取录制或记录下不良言行以反观自己,反观家庭,反观社会。把以上的成果综合起来认定为考核成绩,真正做到行之有效,实至名归。综上,是本人深入基础教育,从高等教育的研究视角去思考和感悟基础教育的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徐晓晓.基于新课改理念的初中教学管理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6).
[2]李智辉.浅谈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的衔接[j].教学研究,,30(5):468-470.
[3]郑淑云,李玉华.导师制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浅谈[j].内江科技,,32(6):202.
[4]徐海南.谈导师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程(下旬),2014(5):24.
建构主义所主张的教学模式篇十四
例谈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政治课教学的论文
【摘要】传统的教育思想往往以灌输知识为目标,现代教育观念以引导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其学习能力及应用知识和探索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的能力为目标,其中构建主义就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构建主义理论指导政治课教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新课程理论犹如春雨滋润着广大教师的心田,关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是教师真正走进新课程,践行新课程的重要标志。下面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就建构主义理论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谈一点粗浅的做法。
建构主义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是当代心理学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即向与客观主义更为对立的另一方面的发展,有心理学家称之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
建构主义理论内容十分丰富,但其教育理论的核心观念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性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各种媒体与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接收到笔记本上;而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教师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强有力的支持,其理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就使得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进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学科,它具有教学目标的方向性和全面性,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教育机构的权威性等特点,在政治课教学中,注意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
在情境设置方面,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力争在情境中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在互相交流中获得知识。如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一框的教学中,恰逢安徽省皋阳市等地假震惊全国。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了有关假的录像及图片资料,特别突出了受害婴儿的大幅照片,同时又充满感情地说了这样一段话:这是一个出生仅100多天的女婴,她的名字叫徐汉菁,此时的她正躺在皋阳市人民医院的病床上,她的头很大,那是极度浮肿的表现,她的嘴巴和鼻子凹陷于过度肿大的面庞中,眼睛已经肿得睁不开了。在她出生的100多天里,每天都在死亡线的边缘徘徊,就在即将撞线的瞬间,人们拉住了她,使其捡回了这条命,是谁差一点就夺走了一个如此幼小的生命?就是这包装精美的假奶粉。它看似真品,包装袋上厂址、厂名一应俱全,上面还印有“国家优质产品”、“更接近母乳”的字样,但这一切都是假的。谁能想到,小汉菁的生活之源竟是这种连米汤的营养价值都不如的奶粉!这种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只有国家规定标准的十分之一,与白开水没有什么区别。像小汉菁一样的大头娃在皋阳市人民医院就发现了171例,其中十几例已经死亡。他们中最小的只有40天,最大的也只有8个月。同学们,我想大家和我一样对造假者、售假者充满了愤怒,那么就让我们替小汉菁和那些刚刚来到摇篮又懵懂走进坟墓的孩子们讨个公道:他们的什么权利被侵害了? 我的话音未落,很多同学已经流下了眼泪,对制假、售假的痛恨之情溢于言表。这时我又带着愤怒诉说了自己或他人受害的经历。有了这些饱满的案例,教学内容自然呈现:消费者有哪些合法权利?消费者应怎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在此基础上学生分组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达成了教育目标。
协作会话,也是建构主义在教学中应当应用的方法。如把这一方法运用在预习中,也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因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主义的`构建)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预习过程中的协作活动十分重要,没有协作,就没有建构。协作可以分为相互协作和自我协作。先是自我协作,即自我争辩,自我协调,这是一个独立思考学习的过程,预习者通过反思,修改和提炼自己的策略;然后是相互协作,即对当前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他人的观点做出分析和评论,从而达到初步的意义建构。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框的预习中,先让学生个人阅读教材内容,并找出本框的知识点,尝试着形成知识系列,根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老王一家六人的收入分别属于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哪几种收入方式,在此基础上,合作预习小组内进行协作会话,相互协商。很快形成了共识,老王的收入属承包收入,大儿媳妇在国有企业内的收入属按劳分配,老伴经营小商店的收入属于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大儿子在外企中收入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小儿子失业救济金属于社会保障收入,炒股收入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但在相互协作会话中,对于二儿小媳妇的高收入有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属于按劳分配,因为国有企业中应该实行按劳分配;有的认为属于生产要素分配。通过讨论后认定属于生产要素分配,但属于生产要素中的什么要素,无法形成共识。于是,小组成员分头查找资料,最后一位学生从家长那里了解到,这是一种正在尝试的国有企业领导人收入分配的新方法,是对企业领导人的复杂劳动的一种认可。按照有关政策,这种收入应该属于生产要素分配中的管理要素分配。
通过这样的协作预习,学生个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由整个学生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主义建构。
以上事例,只是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尝试,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自己摒弃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旧观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渴望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当问题解决时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成功的喜悦和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当然,教师的指导作用也不可或缺,教学中教学情境的设计,协作会话的内容,教学环节的过渡等都需要教师的调控,当学生对某些问题似懂非懂时,更需要教师的适当点拨。这样,才可以使建构主义理论的运用得心应手,取得实效,发挥该理论应有的作用。
建构主义所主张的教学模式篇十五
3.1 定位学生教师角色
真正实现素质教育需要学生与教师双方的互动, 新时代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计划, 而教师也需要及时做好自我认知, 科学的指导学生学习。二者相互帮助, 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不能只知道教授知识, 还应当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 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不断与其他老师交流, 互相交换自己的教学心得, 不断地探索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学生也应当不断调整自己的学生定位, 不应只做知识的接受者, 在课堂上采取主动的态度。
3.2 改进体育教学理念
素质教育要求下, 体育教学应当改善以往的教学理念, 将知识寓教于乐,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的大学体育教学, 多是单一的训练以及教学考核, 导致学生产生排斥心理, 教学课堂一度无法取得有效的成果。因此, 为了达到真正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就要真正落实体育素质教育, 改善教师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上应将重点转向调动学生积极性上, 引导学生热爱体育知识, 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减少对体育这一课程的误解。此外, 在普及体育锻炼项目时, 应当减少学生负担为主, 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 注重改善学生自信心培养, 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特色,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3 改革体育教学体系
目前, 大学是身体素质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这是由于大部分大学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对体育课程重视不足, 因而导致体育项目出现资金链断裂, 许多必要设施购置不齐的现象, 限制了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展, 就大学体育课程来说, 师资力量的增加以及体育设施的改善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依然仅限于公共教学设施, 个性化教学的目标无法达到。因此, 我国大学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善这一现状, 提高体育教学的地位, 重视体育课程的建设, 广泛收集我国大学生的喜好, 开展有针对性、多元化的个性化教学设计, 增设学生喜爱的体育器材以及教学方式, 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体育知识竞赛, 大型体育竞技活动, 制定科学的奖励制度,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全校互动。
3.4 提高教学实用性
当前我国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为了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体育教学的完善是提升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步骤, 也是全面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即将进入社会, 贯彻体育素质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实施教学创新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我国大学实现体育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 应当注重教育教学的实用性, 以学生发展为重点, 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为目标, 注重创造具有特色的体育项目, 注重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体育素质教育应当关注除学生身体素质以外的心理锻炼, 让学生关注体育项目, 由此带来的心理素养的塑造, 为学生步入社会拥有坚实心理素养奠定基础。教师应注重营造轻松氛围的课堂, 以实现教学目标为为主, 注重教学质量以及教学反馈, 将体育素质教育落于实地, 注重体育知识的实用性, 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奠定基础。
4 结语
促进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落实体育素质教育, 是目前高等教育的关键步骤, 通过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达到锻炼学生自我改善的目标, 不断地塑造高素质人才。在大学普及体育素质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不断要求大学提升体育教学改革的地位, 提高师资力量, 改善教学环境, 是目前实践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 构建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才能更好地发展素质教育, 为社会提供更加优秀的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景峰.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3) :37-38.
[2] 杨航.基于网络的大学体育混合学习研究[j].体育与科学, (9) :19-20.
[3] 李浩淼.论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东北大学学报, 2018 (3) :12-18.
[4] 赵志文.对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 (11) :17-18.
建构主义所主张的教学模式篇十六
摘要:素质教育是新时代对于教育行业提出的新要求, 作为大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素质教育实施势在必行。文章主要探讨体育素质教育模式改革, 就改革内容以及未来发展进行讨论, 为我国高等教育更好发展提供参考建议。增强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最终达到强化体质, 养成体育终身的优良品质。以表及里促进学生养成严于律己, 自觉奉行高尚品质的自主意识, 是体育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素质教育; 大学体育教学; 改革;
如何培养更有素质的人才, 是当今社会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 素质教育的出现正是高素质人才发展的重要前提。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学生的体育精神以及身体素质教育成为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 通过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增强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最终达到强化体质, 养成体育终身的优良品质。以表及里促进学生养成严于律己, 自觉奉行高尚品质的自主意识, 是体育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1 大学体育素质教育的意义
体育素质教育是目前我国大学教育所欠缺的, 体育素质教育对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培养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能够在保证学生拥有较好体质的同时, 建立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 和以往单纯的体育锻炼有着本质的区别。与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课程相比, 实现增强体质不再是唯一目的, 新时代的素质教育, 强调全面发展的素质性教育, 教学方式也与时俱进, 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动手创新能力的培养。突破传统是目前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 加快教育改革的脚步,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加强当前大学体育素质对于学校教育关键一步, 也是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础建设。
2 大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
2.1 满足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着其在大学期间的生活学习, 大学生的生理发育也趋于成熟, 正是塑造体魄的重要阶段, 不仅如此,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正处于转变的关键阶段, 体育素质教学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体育素质教育的要求, 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当按照学校的要求, 结合学生的身体发育, 制定正确的教学计划。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 改善自身的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身心发展, 发展学生的个人以及自主能力, 主张以体育知识为主的体育教学, 一方面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满足不同专业的需求
大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储备人才, 大学生具有全面素质是满足社会高素质人才需求的重要环节。不同专业的人才由于其本身存在的职业特点, 因而各个专业的学生应当制定不同的体育教学计划, 其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都应具有弥补其专业不足之处的的`特色, 以提高大学生体育课程的效率。其中, 文科类专业的学生, 由于长期静坐并面对大量文字书籍, 需要更多的锻炼专注力, 需要加强肢体锻炼, 增强身体免疫力, 例如历史学, 中文、管理学这类专业, 就应当加大体操或者球类运动。而其他的需大量使用高科技设备的专业, 则需要更多的体力, 改善不良的作息时间, 例如信息技术系、医学专业, 应设置更多的有氧运动, 加大游泳训练, 或者慢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