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郭琇面劾权臣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一
郭廷谓,字信臣,徐州彭城人。廷谓幼好学,工书,善骑射。周世宗攻淮右,南人屡败,城中甚恐,廷谓与州将黄仁谦为固御之计。周师遣谍以铁券及其垒,廷谓拒之。城中负贩之辈率不逞,廷谓虑其亡逸,籍置大寺,遣兵守之,给日食,俾制防城具,随其所习,以故周师卒不得觇城中虚实。
周师为浮梁涡口,命张从恩、焦继勋守之,廷谓语仁谦曰:“此濠、寿之患也。彼以骑士胜故利于陆我以舟师锐故便于水今夏久雨淮流泛溢愿假舟兵二千断其桥直抵寿春。“仁谦即轻棹衔枚抵其桥,麾兵断笮,悉焚之。周师退保定远,又募壮士为负贩状入定远,侦军多寡及守将之名。还曰:“武行德、周务勍也。“廷谓曰:“是可图也。“又籍乡兵万余洎卒五千,日夕训练,依山衔枚设伏以破之,周师大溃,行德单骑脱走。时有以玉帛子女饷廷谓者,悉拒之,唯取良马二百匹以献。以功为滁州刺史、上淮巡检应援兵马都监。及紫金山之战,南唐诸将多归降者,独廷谓以全军还守濠州,追不能及。时濠守欲弃城走,廷谓止之。俄加本州团练使,缮戈甲,治沟垒,常若敌至。是秋,周师复至,表于景请援,且言周兵四临,乞卑辞请和,以固邻好。廷谓夜出敢死士千余袭周营,焚头车洞屋,周师蹂躏死者甚众。而援兵不至,周师急击,廷谓集诸军垒门之外,南望大恸。
宋初,两川平,冯瓒知梓州,为仆夫所讼,召廷谓为静江军节度观察留后以代之。州承旧政,有庄宅户、车脚户,皆隶州将,鹰鹞户日献雉兔,田猎户岁入皮革;又有乡将、都将、镇将辈互扰闾里,廷谓悉除之。开宝五年,卒,年五十四。
(选自《宋史》卷二百七十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淮右,即淮西,宋在江淮之间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西路称淮右,淮右多山。
b.铁券,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
c.闾里,指古时高门大户所居住的宅院,因有房屋攒聚之意,后来也被用来泛指繁华地段。
d.鹰鹞户,是古代户部内务府所属牲丁的一种,专司并交纳雉、兔、鹰鹞等作为赋税。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廷谓在与敌交战过程中十分注意安置人员。郭廷谓担心小商贩们要逃跑,登记并安置他们到大寺中,每天供给饭食,使他们制造防城的器具。
b.郭廷谓作战中,鳝鱼以己之长,来攻敌之短。后周军队在涡口搭浮桥,郭廷谓命令黄仁谦率水军出击,一举焚烧他们的浮桥,获得胜利。
c.郭廷谓善于搞侦察,战胜后还清廉。后周军队退守定远,他招募壮士装扮成小商贩进城侦察,获胜后敌人用玉帛子女来贿赂,郭廷谓全部拒绝。
d.郭廷谓做官一心为民着想,郭廷谓为静江军节度观察留后,对梓州承袭过去的政策加以改进,有侵扰乡里的事情,郭廷谓全部废除这些制度。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籍乡兵万余洎卒五千,日夕训练,依山衔枚设伏以破之。(5分)
(2)是秋,周师复至,表于景请援,且言周兵四临,乞卑辞请和,以固邻好。(5分)
答案:
1.c【解析】《周礼》:“五家为比,五比为闾”,还有“五家为邻,五邻为里”的说法,因此“闾里”应指平民聚居之地。
2.c【解析】“获胜后敌人用玉帛子女来贿赂”不合文意。是当地人“饷”,也就是犒劳军队。
3.翻译:
(1)(5分)又招来乡兵一万多以及士兵五千人,日夜训练,依据山隘口中衔着枚(悄悄地)设下埋伏来攻打他们。(句意2分,“籍”“洎”“衔枚”各占1分)
(2)(5分)这年的秋天,后周军队又到达,写信给李景请求增援,并且说后周军队四面临近,请求言辞谦恭地讲和,来巩固近邻友好。(句意2分,“是”“卑辞”“固”各占1分)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关于议论文的解题技巧
关于议论文,初中生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文章的论点,也就是要找到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内容。论点在全文中来看实验,是一定能统领全文、明确中心思想。而把握了全文的论点,再把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分论点找出来,对分析论点有很好的帮助,而学生做题时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于说明文的解题技巧
说明文也是在初中阶段的语文考试中常见的考试形式,很多人对于这一类型不是很明白,其实就是有事物、事理说明之分,而这种文章一般从标题中就可以找到要说的对象;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这类文章一般是在开头结尾中进行总结,学生一定要找准总结的句子。孩子们需要掌握下面这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比如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等等,都是学生应熟练理解的内容。
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策略
阅读一直是高考的“重头戏”,其中现代文阅读所占分值大、主观性强,乃“重中之重”。但从历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情况来看,无论试题难易,学生们的得分普遍不高,成为失分“重灾区”,得分维持在7分左右。学生普遍存在着审题不严、扣题不紧、词不达意甚至无从下手等问题。
专家们分析,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有三:首先是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会逐字逐句地品读;其次是学生读不懂文本,找不准答案;再次就是学生找不到答题的切入口,答非所问。
如何改善这一尴尬局面?专家建议学生要学会“从容阅读”,即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逐句、逐段阅读,在这个基础上把握文本的特色、主旨。只要读懂文章,就会知道题目是从何而来,就能够找到答题对象。也许有的学生会觉得逐句阅读浪费时间,但只要坚持这样训练,阅读速度就会随之提升。
备考中,专家称现代文阅读主观性强,学生答题时要将主观题客观化,即要在文中找到客观依据。备考中,不鼓励“题海战术”,阅读的质量才是最重要的。学生们应多关注叙事性强的短篇小说和记叙文,更要关注带有哲理性、抒情意味浓厚的散文,这类文章阅读有一定难度,是高考现代文阅读惯常选用的材料。
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
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2、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记叙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么)? 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 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3、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注意事项:用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达到上面的目的:
一、抓住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联词(如段落开头的词:不但……而且…… 因为 何况 但是 然而 因此)等等,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
二、弄清文章的结构。
从结构形式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把结构层次弄清了,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这一点来讲,弄清结构是记叙文阅读的基础。
弄清记叙文的结构,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 l )找出文章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以时空转移为线索,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
阅读文章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就能沿着它弄清段落层次结构。
( 2 )明确文章的顺序。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如《皇帝的新装》。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插叙:如《羚羊木 雕》
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止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
( 3 )理清文章的层次。理清文章的层次是弄清文章结构的重要一环。
( 4 )把握文章的详略。文章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
第二步,审清题意,回读原文。
在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后,我们再仔细阅读题干,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回读原文,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那么回读原文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呢?
1、找准了原文中对应题目的相关区域。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就能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3、分析综合,顺藤摘瓜。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关键段、句,深 入理解文章,分析综合,归纳出答案(摘瓜)。
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1、引用原文。题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直接找出答案认真的写上。
2、抓住对应的关键词句。没有明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不能机械地照抄原文的句子。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我们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概括、重组、归纳。
3、组织好语言作答。先根据分值理清好答几个要点,再作答。答题时要紧扣题意,尽量包含文中对应的关键词句,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按照题干要求将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但还有一些题目无法用简单的重组文章语言的方法来回答,那就需要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进行表述。
4、还有一些题目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所以我们要了解这类题错误选项设置的规律(如断章取义、偷换概念、范围不清、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偶然必然已然未然有意混淆),把选项和原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一对一的比较,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即可。
郭琇面劾权臣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二
原文:
郭廷谓,字信臣,徐州彭城人。廷谓幼好学,工书,善骑射。周世宗攻淮右,南人屡败,城中甚恐,廷谓与州将黄仁谦为固御之计。周师遣谍以铁券及其垒,廷谓拒之。城中负贩之辈率不逞,廷谓虑其亡逸,籍置大寺,遣兵守之,给日食,俾制防城具,随其所习,以故周师卒不得觇城中虚实。
周师为浮梁涡口,命张从恩、焦继勋守之,廷谓语仁谦曰:“此濠、寿之患也。彼以骑士胜故利于陆我以舟师锐故便于水今夏久雨淮流泛溢愿假舟兵二千断其桥直抵寿春。“仁谦即轻棹衔枚抵其桥,麾兵断笮,悉焚之。周师退保定远,又募壮士为负贩状入定远,侦军多寡及守将之名。还曰:“武行德、周务勍也。“廷谓曰:“是可图也。“又籍乡兵万余洎卒五千,日夕训练,依山衔枚设伏以破之,周师大溃,行德单骑脱走。时有以玉帛子女饷廷谓者,悉拒之,唯取良马二百匹以献。以功为滁州刺史、上淮巡检应援兵马都监。及紫金山之战,南唐诸将多归降者,独廷谓以全军还守濠州,追不能及。时濠守欲弃城走,廷谓止之。俄加本州团练使,缮戈甲,治沟垒,常若敌至。是秋,周师复至,表于景请援,且言周兵四临,乞卑辞请和,以固邻好。廷谓夜出敢死士千余袭周营,焚头车洞屋,周师蹂躏死者甚众。而援兵不至,周师急击,廷谓集诸军垒门之外,南望大恸。
宋初,两川平,冯瓒知梓州,为仆夫所讼,召廷谓为静江军节度观察留后以代之。州承旧政,有庄宅户、车脚户,皆隶州将,鹰鹞户日献雉兔,田猎户岁入皮革;又有乡将、都将、镇将辈互扰闾里,廷谓悉除之。开宝五年,卒,年五十四。
(选自《宋史》卷二百七十一,有删改)
译文:
郭廷谓,字信臣,是徐州彭城人。郭廷谓幼年时喜欢学习,擅长书法,善于骑马射箭。周世宗攻打淮右,南人屡屡失败,城中很害怕,郭廷谓与州将黄仁谦制定坚守防御的策略。后周军队派遣间谍带着皇帝颁赐的铁券到他们的营垒,郭廷谓拒绝他们。城中担货贩卖的人大都不满意,郭廷谓担心他们要逃跑,登记并安置他们到大寺中,派遣士兵守着他们,每天供给饭食,使他们制造防城的器具,随他们学习多少东西,因此后周军队不能知道城中的虚实。
后周军队在涡口搭浮桥,命令张从恩、焦继勋守卫它,郭廷谓对黄仁谦说:“这是濠、寿的忧患。对方因为奇兵取胜,所以陆地对他们有利;我方因为水军精锐,所以水对于我们有利。今年夏天长久下雨,淮河流域泛滥,希望借水军二千,截断他们的浮桥,直接抵达寿春。”黄仁谦就驾轻舟口中衔着枚抵达他们的浮桥,指挥士兵砍断竹索,全部焚烧它。后周军队退守定远,郭廷谓又招募壮士装扮成小商贩进入定远,侦察军队多少以及守将的名字。回来说:“守将是武行德、周务勍。”郭廷谓说:“这可以图谋。”又招来乡兵一万多以及士兵五千人,日夜训练,依据山隘口中衔着枚(悄悄地)设下埋伏来攻打他们。后周军队大败,武行德一人骑马走脱。当时有人拿着玉帛和子女馈赠郭廷谓,全部被郭廷谓拒绝,只选取良马二百匹来进献朝廷。因为功劳任命为滁州刺史、上怀巡检应援兵马都监。到紫金山战斗时,南唐诸将大多归附投降,唯独郭廷谓把全部军队带回守卫濠州,不能追到他。当时濠州太守想弃城逃跑,郭廷谓阻止他。很快加官为本州团练使,修缮兵戈铠甲,整治壕沟营垒,常常好比敌人到了。这年的秋天,后周军队又到达,写信给李景请求增援,并且说后周军队四面临近,请求言辞谦恭地讲和,来巩固近邻友好。郭廷谓夜晚出动敢死的士兵一千多人袭击后周军营,焚烧攻城器具头车、洞屋,后周军队践踏而死的人很多。然而援兵不到,后周军队急速反击,郭廷谓集合各军到营垒门外,向南眺望极度悲痛。
宋朝初年,两川平定,冯瓒为梓州知州,被仆夫控告,朝廷召郭廷谓为静江军节度观察留后来代替他。梓州承袭过去的政策,有庒宅户、车脚户,都隶属于州将,鹰鹞户每日献野鸡和兔子,田猎户每年缴纳皮革;又有乡将、都将、镇将这些人相互轻侵扰乡里,郭廷谓全部废除这些制度。开宝五年,去世,享年五十四岁。
郭琇面劾权臣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三
唐太宗谓侍臣曰阅读答案
唐太宗谓侍臣曰阅读答案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9.解释加点词语。(4分)
遂致灭亡( ) (2)惟欲清净( )
征求不已( ) (4)百姓不堪( )
10.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断四处。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11.下面选项中与上面文段中唐太宗表达的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唐太宗认为隋炀帝的贪婪和频繁征战是隋朝灭亡的原因。
b.唐太宗认为君主“清净”能使百姓安乐。
c.唐太宗借隋炀帝的例子讲述了治国的道理。
d.唐太宗认为国家要安定就要不打仗,多种粮食多栽树。
答案解析:
9、(1)最终,终于(2)只(3)停止(4)忍受
10、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11、d
郭琇面劾权臣文言文阅读答案篇四
《张瑄,字廷玺(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张瑄,字廷玺,江浦人。正经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郎中,有能声。
景泰时,赐救为吉安知府。俗尚巫,迎神无休日。瑄遇诸途设神水中俄遘危疾父老皆言神为祟请复之碹怒不许疾亦愈岁大饥,陈牒上官,不俟报,辄发廪振贷。
居八年,用荐擢广东右布政使 。广西贼莫文章等越境陷连山,碹击斩之。又破阳山贼周公转、新兴贼邓李保等。既而大藤峡贼频陷属邑,碹坐停俸。成化初,韩雍平贼,录瑄转饷劳,赐银币,给俸如初。碹按行所部,督建预备仓六十二,修陂塘圩岸四千六百,增筑广州新会诸城垣一十二。民德碹,惟恐其去,既转左布政使,会满九载,当赴京,军民相率乞留。巡抚陈濂等为之请,乃仍故任。
八年始以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平贼林寿六、魏怀三等。福安、寿宁诸县邻江、浙,贼首叶旺、叶春等负险。瑄捕诛之,余尽解散。帝降敕劳之,改抚河南,议事入都,陈抚流民、振滞才十八事,所司多议行。黄河水溢,碹请振,且移王府禄米于他所,留应输榆林饷济荒,石取直八钱输榆林,民称便。还理院事。寻迁南京刑部侍郎。久之,进尚书。
二十年,星变,被劾,帝弗问。居三年,给事御史复劾之,遂落职。孝宗立,复官,致仕。
(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列传第四十八)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瑄遇诸/途设神/水中俄遘危疾/父老皆言神为祟/请复之瑄/怒不许/疾亦愈/
b.瑄遇诸途/设神水中/俄遘危疾/父老皆言神为祟请/复之瑄/怒不许/疾亦愈/
c.瑄遇诸/途设神水/中俄遘危疾/父老皆言神为祟请/复之瑄怒/不许/疾亦愈/
d.瑄遇诸途/设神水中/俄遘危疾/父老皆言神为祟/请复之/瑄怒/不许/疾亦愈/
5.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 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b.“景泰”属于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c.星变,星象的异常变化。古人依“天人合一”思想,谓星变将有凶灾。
d.致仕,免除官职,即撤职。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碹恪尽职守,关心民生。在广东右布政使任上,督建粮仓,挖掘水库,修筑堤坝,加砌城墙,赢得百姓爱戴。
b.张碹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他在赴任吉安知府路上,见当地百姓天天迎神,便把神像丢进水里,引发疾病、饥荒,他仍坚决反对迎神活动。
c.张碹极力平贼,恩威并施。无论在广东任职还是在福建为官,始终竭诚平定叛贼。在福建任巡抚时,剿灭贼首,胁从不问,得到皇上的褒奖。
d.张碹治政有方,办事灵活。遇到饥荒时,他一边向朝廷报告,一边开仓赈灾;黄河泛滥时,他随机应变,将榆林粮饷改为救济粮,百姓十分便利。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民德瑄,惟恐其去,既转左布政使,会满九载,当赴京,军民相率乞留。
(2)帝降敕劳之,改抚河南,议事人都,陈抚流民、振滞才十八事,所司多议行。
参考答案:
4.d (原文标点:碹遇诸途,设神水中。俄遘危疾,父老皆言神为祟,请复之。瑄怒 ,不许,疾亦愈。)
5.b(“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是谥号。)
6.b(“祟尚科学”的说法无中生有;“引发疾病、饥荒,他仍坚决反对迎神活动”强加因果,生病是巧合,后来他自然痊愈了;闹饥荒是天灾,跟是否迎神没关系。)
7.(1)百姓感激他,唯恐他离任而去。他转为左布政使后,正值九年任满,应当回京述职,军民相继请求他留下。(“德”“去”“会”“相率”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2)皇上颁发敕书慰劳他,改为河南巡抚。他因议事入京师,上书提出安抚流民、发现遗漏人才等十八项建议,有关部门大多讨论实行。(“劳”“抚”“振”“滞才”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郭琇面劾权臣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五
陶琰字廷信阅读答案
陶琰,字廷信,绛州人。父铨,进士,陕西右参议。琰举成化七年乡试第一,十七年成进士,授刑部主事。弘治初,进员外郎。历固原兵备副使。练士卒,广刍粟。历九年,部内晏如。迁福建按察使,浙江左布政使。正德初,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迁刑部右侍郎。陕西游击徐谦讦御史李高。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瑾诛,起左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准、扬诸府。六年,转南京刑部侍郎。明年,贼刘七等将犯江南,王浩八又入衢州。进琰右都御史,巡视浙江。至则七等已灭,浩八听抚。会宁、绍濒海地飓风大作,居民漂没万数。琰出帑金振救,而大筑萧山至会稽堤五万余丈。
奏设兵备道守要害,防浩八党出没,遣将击斩其渠魁。遂城开化、常山、遂安、兰溪,境内以靖。复命总督漕运,七疏乞归。世宗嗣位,起故官。凡三督漕,军民习其政,不严而肃。琰性清俭,饭惟一疏。每到官及罢去,行李止三竹笥。寻加户部尚书。嘉靖元年召拜工部尚书。其冬,改南京兵部,加太子少保。未浃岁,屡引年乞体。加太子太保,乘传归,有司岁时存问。又九年卒,年八十有四。赠少保,谥恭介。子滋,以进士授行人。谏武宗南巡,杖阙下,谪国子学正。嘉靖初,历兵部郎中。率同官伏阙争“大礼”,再受杖,谪戍榆林。兵部尚书王时中等言,琰老病呻吟,冀父子一相见,乞改调近卫。不许。十五年,赦还,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
b. 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
c. 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
d. 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是明朝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各部最高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b. 员外郎,我国古代官职之一,郎中、员外郎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明朝的员外郎已是闲职。
c. 太保与太师、太傅都是东宫官职,少保与少师、少傅则是其副职,后来这些只是荣誉称号。
d. 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例如,诸葛亮《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琰才学过人,屡任要职。乡试第一,考中进士后先在刑部任职,后任户部、工部和兵部的尚书。
b.陶琰治政有方,政绩卓著。所到之处,物阜而民丰,兵强而粮足,盗贼为之归顺,社会因而太平。
c.陶琰体恤民情,造福百姓。临海地区遭遇飓风,他拿出私有钱财救济灾民,并修筑堤岸五万多丈。
d.陶琰为官清廉,严于律己。他虽居高官,但每餐只一个菜,每次上任和离职,行李只有三个竹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练士卒,广刍粟。历九年,部内晏如。
(2)奏设兵备道守要害,防浩八党出没,遣将击斩其渠魁。
试题答案:
1.d(断句的前提是疏通句意,本题中应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情的前因后果,大意是,徐谦原来是刘瑾的党羽,想陷害李高,传主陶琰调查发现是诬告,结果得罪刘瑾,刘瑾找个理由把陶琰关押起来,革除其公职,还罚米输边,附原文标点: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
2.b明朝的员外郎是从五品,是不大不小的官员,选文中“进员外郎”的“进”字表明,传主实际是得到升职,可见,当时的员外郎是有实权的官职,并非“闲职”。
3.c“他拿出私有钱财救济灾民”错,文中说的是“琰出帑金振”,“帑金”指的是国库的钱。
4.(1)(陶琰)操练士兵,广积粮草。九年后,管辖范围内安定和平。(得分点:广、部内,晏如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2)陶琰上奏请求设置兵备道防守要害之处,谨防王浩八的党羽出没,派遣将领斩杀寇贼首领(得分点:要害,党,渠魁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阅读理解分析标题答题技巧
1、标题的含义。
表层义(即字面义)﹢深层义(比喻义或引申义或指代义)。
2、标题的作用。
①点明小说的中心。②高度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④交代主要人物。⑤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给小说拟标题。
a、看中心句。b、看开头和结尾。c、看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
1.仔细阅读材料
所谓“读材料”,就是高中语文阅读理解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读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在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应记住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高中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内容广泛,题材各异。以题目的难易程度分析,人们常常把它们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所谓表层理解就是对文中的客观事实 的感知和记忆;所谓深层理解是根据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客观事实, 在认真思考后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或概括,得出结论。
2.找出阅读材料中的“原话”
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高中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郭琇面劾权臣文言文阅读答案篇六
陶琰字廷信阅读答案
陶琰,字廷信,绛州人。父铨,进士,陕西右参议。琰举成化七年乡试第一,十七年成进士,授刑部主事。弘治初,进员外郎。历固原兵备副使。练士卒,广刍粟。历九年,部内晏如。迁福建按察使,浙江左布政使。正德初,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迁刑部右侍郎。陕西游击徐谦讦御史李高。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瑾诛,起左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准、扬诸府。六年,转南京刑部侍郎。明年,贼刘七等将犯江南,王浩八又入衢州。进琰右都御史,巡视浙江。至则七等已灭,浩八听抚。会宁、绍濒海地飓风大作,居民漂没万数。琰出帑金振救,而大筑萧山至会稽堤五万余丈。
奏设兵备道守要害,防浩八党出没,遣将击斩其渠魁。遂城开化、常山、遂安、兰溪,境内以靖。复命总督漕运,七疏乞归。世宗嗣位,起故官。凡三督漕,军民习其政,不严而肃。琰性清俭,饭惟一疏。每到官及罢去,行李止三竹笥。寻加户部尚书。嘉靖元年召拜工部尚书。其冬,改南京兵部,加太子少保。未浃岁,屡引年乞体。加太子太保,乘传归,有司岁时存问。又九年卒,年八十有四。赠少保,谥恭介。子滋,以进士授行人。谏武宗南巡,杖阙下,谪国子学正。嘉靖初,历兵部郎中。率同官伏阙争“大礼”,再受杖,谪戍榆林。兵部尚书王时中等言,琰老病呻吟,冀父子一相见,乞改调近卫。不许。十五年,赦还,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九》)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
b、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
c、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
d、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是明朝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各部最高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b、员外郎,我国古代官职之一,郎中、员外郎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明朝的员外郎已是闲职。
c、太保与太师、太傅都是东宫官职,少保与少师、少傅则是其副职,后来这些只是荣誉称号。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例如,诸葛亮《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琰才学过人,屡任要职。乡试第一,考中进士后先在刑部任职,后任户部、工部和兵部的尚书。
b、陶琰治政有方,政绩卓著。所到之处,物阜而民丰,兵强而粮足,盗贼为之归顺,社会因而太平。
c、陶琰体恤民情,造福百姓。临海地区遭遇飓风,他拿出私有钱财救济灾民,并修筑堤岸五万多丈。
d、陶琰为官清廉,严于律己。他虽居高官,但每餐只一个菜,每次上任和离职,行李只有三个竹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练士卒,广刍粟。历九年,部内晏如。
(2)奏设兵备道守要害,防浩八党出没,遣将击斩其渠魁。
试题答案:
1、d(断句的前提是疏通句意,本题中应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情的前因后果,大意是,徐谦原来是刘瑾的党羽,想陷害李高,传主陶琰调查发现是诬告,结果得罪刘瑾,刘瑾找个理由把陶琰关押起来,革除其公职,还罚米输边,附原文标点: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
2、b明朝的员外郎是从五品,是不大不小的官员,选文中“进员外郎”的“进”字表明,传主实际是得到升职,可见,当时的员外郎是有实权的官职,并非“闲职”。
3、c“他拿出私有钱财救济灾民”错,文中说的是“琰出帑金振”,“帑金”指的是国库的钱。
4、(1)(陶琰)操练士兵,广积粮草。九年后,管辖范围内安定和平。(得分点:广、部内,晏如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2)陶琰上奏请求设置兵备道防守要害之处,谨防王浩八的党羽出没,派遣将领斩杀寇贼首领(得分点:要害,党,渠魁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郭琇面劾权臣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七
郭猫儿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郭猫儿
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申(清康熙十九年)中,余在扬州,一友挟猫儿同至寓。比晚酒酣,郭起请奏薄技,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宰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爝(xún)剥声,历历不爽也。父又谓子:“天已明,可卖矣。”闻肉上案声,即闻有卖肉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huā)然一声,四座俱寂。
小题1: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一友挟猫儿同至寓( ) (2)其子遂缚一猪( )
小题2:对画线句“比晚酒酣,郭起请奏薄技,于席右设围屏”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等到那晚酒过三巡,郭猫儿站起来,请主人允许略献薄技以助兴,在宴席右侧摆设围屏数扇。
b.那个晚上酒过三巡后,郭猫儿站起来,请主人允许略献薄技以助兴,在宴席右侧摆设围屏数扇。
c.等到那晚酒过三巡,郭猫儿站起来,请主人允许演奏薄技以助兴,在宴席右侧摆设围屏数扇。
d.那个晚上酒过三巡后,郭猫儿站起来,请主人允许演奏薄技以助兴,在宴席右侧摆设围屏数扇。
小题3:用四字短语概括郭猫儿表演的`口技的主要内容,并说说作者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郭猫儿技艺的精湛。(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邀请,偕同 (2)捆
小题2:a
小题3:杀猪卖肉。主要从模拟的声音之多、模拟的声音之有序、模拟的声音之逼真等几方面来表现郭猫儿技艺的精湛。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的“挟”是通假字,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小题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比”“薄”“设”等,然后比较各选项,判断关键词语解释的正误。
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短文,了解内容,针对问题搜寻有关情节,抓住关键句子来判断问题。在文是找到描写郭猫儿口技的语句,从其表演声音的众多、顺序、形象等方面来概括。
郭琇面劾权臣文言文阅读答案篇八
《郭荣》文言文阅读答案
①郭荣,字长荣,自云太原人也。荣容貌魁岸,外疏内密,与其交者多爱之。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亲信。护察荣谨厚,擢为中外府水曹参军。时齐寇屡侵,护令荣于汾州观贼形势。时汾州与姚襄镇相去悬远,荣以为二城孤迥,势不相救,请于州镇之间更筑一城,以相控摄,护从之。俄而齐将段孝先攻陷姚襄、汾州二城,唯荣所立者独能自守。护作浮桥,出兵渡河,与孝先战。孝先于上流纵大筏以击浮桥,护令荣督便水者引取其筏。以功授大都督。护又以稽胡数为寇乱,使荣绥集之。荣于上郡、延安筑周昌等五城,以遏其要路,稽胡由是不能为寇。
②荣少与高祖亲狎,情契极欢,尝与高祖夜坐月下,因从容谓荣曰:“吾仰观玄象,俯察人事,周历已尽,我典代之。”荣深自结纳。宣帝崩,高祖总百揆,召荣,抚其背而笑曰:
“吾言验未?”高祖受禅,引为内史舍人,以龙潜之旧,进爵蒲城郡公。仁寿初,西南夷、
獠多叛,诏荣领八州诸军事行军总管,率兵讨之。岁馀悉平。
③炀帝即位,入为武侯骠骑将军。后数岁,黔安首领田罗驹阻清江作乱,夷陵诸郡,民夷多应者,诏荣击平之。明年,帝复事辽东,荣以为中国疲敝,万乘不宜屡动,乃言于帝曰:“戎狄失礼,臣下之事。臣闻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岂有亲辱大驾以临小寇?”帝不纳。复从军攻辽东城,荣亲蒙矢石,昼夜不释甲胄百余日。帝每令人窥诸将所为,知荣如是,帝大悦,每劳勉之。九年,帝至东都,谓荣曰:“公年德渐高,不宜久涉行阵,当与公一郡,任所选也。”荣不愿违离,顿首陈让,辞情哀苦,有感帝心,于是拜为右侯卫大将军。后数日,帝谓百僚曰:“诚心纯至如郭荣者,固无比矣。”其见信如此。——选自《隋书·列传第十五》,有删减。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护令荣于汾州观贼形势( ) ②荣以为二城孤迥( ) ③昼夜不释甲胄百余日( )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纵大筏以击浮桥 护又以稽胡数为寇乱
b.以遏其要路 周历已尽,我其代之
c.稽胡由是不能为寇 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
d.因从容谓荣曰 相如因持璧却立
1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共5分)
(1)戎狄失礼,臣下之事。
(2)诚心纯至如郭荣者,固无比矣。
20.第②段中描写高祖“抚其背而笑曰”的作用是。
21.概括“郭荣”主要的品格特点。
【命题分析】
总:人物传记类文言文,文本来自于《隋书》,传主是先唐的一个将领。这篇文言文的篇幅稍微长一些,但是题目的难度不太大。
题型只有一处有变化,其它依然是考查实词、虚词、句子翻译、人物形象,后四者几乎都是必考题型。
变化的是第20题,考查句子作用。句子的作用在现代文中考查的比较多,在这个地方算是一个少见题型。答题的思路也可以参考现代文句子作用的答法,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切入。
【答案与解析】
17.①观察 ②远,遥远(“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滕王阁序》)③脱下,卸下(由常见成语“手不释卷”“爱不释手”中的“放下”之意,联系战场战时紧张的情境,可以推断)
18.d(a用;因为 b代词,他的;副词,表推测,可以 c做;因为 d于是)(本题需要同学们熟练掌握18个虚词,d选项“相如因持璧却立”出自课内,对课内的文言文篇目一定要十分熟悉,拿到一个句子自动翻译。)
19.①戎狄(或可译为边境少数族群)不讲礼节(发动战争),这是臣下(要处理)的事。②像郭荣这样诚心诚意,纯粹之至的人,的确无人与他相比啊。
(第一句注意补充省略的成分。第二句注意特殊句式定语后置“诚心纯至如郭荣者”,要调整成现代汉语规范语序,实词注意“纯至”“固”。翻译的时候注意结合上下文意,逐字逐句直译,字字落实,注意把特殊句式翻译成正常语序,注意一些重点实词,这些都是采分点。)
20.①结构上承上启下,上承郭荣和杨坚促膝交谈,高祖说自己“仰观玄象,俯察人事”,觉得周朝要灭亡了,自己要取而代之,后文说杨坚果然创立了新的朝代隋朝②内容上说明了郭荣和杨坚属于无话不谈的密友,同时也说明了杨坚的爽朗和自信的性格。(考查句子的作用。句子的作用在现代文中考查的比较多,在这个地方算是一个少见题型。答题的思路也可以参考现代文句子作用的答法,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切入。结构上“抚其背而笑曰”可以说是承上启下,上承郭荣和杨坚促膝交谈,高祖说自己“仰观玄象,俯察人事”,觉得周朝要灭亡了,自己要取而代之,后文说杨坚果然创立了新的朝代隋朝;内容上说明了郭荣和杨坚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属于无话不谈的密友,同时杨坚“抚其背而笑”也说明了杨坚的爽朗和自信的性格。)
21.谨厚、勇敢勇猛、有智慧有预见性、亲切友善、诚心纯至。(考查人物的形象和个性,这是人物传记文言文常考的一个题型,此处得到延续。同学们平时练习的时候要积累常见的形容个性、品格、形象的形容词,以免找不到恰切的.词语。本题问的是传主郭荣的形象特点,需要通读全文,看这个人身上都发生了什么事,他的行为和言语是什么,从中概括“主要的品格特点”。首先,第一段中有原词“谨厚”。其次,第一段主要讲了郭荣在战争军事中的一些表现,说明他有军事才能,勇敢有智慧。第三,杨坚说自己周要灭亡,自己要取而代之,“荣深自结纳”,说明郭荣有想法有预见性,并且是一个亲切和善的朋友,第四,后面又讲到军事战争,“昼夜不释甲胄百余日”说明郭荣不但作战勇猛,而且非常尽职尽责。最后,隋炀帝的评价是“诚心纯至”。)
【译文】
郭荣字长荣,自称是太原人。
郭荣体貌魁伟,外表粗心,内实细密,与他父亲交往的人,大多喜欢他。
北周的大冢宰宇文护把他当作亲信。
宇文护发现郭荣谨慎忠厚,提拔他任中外府水曹参军。
当时北齐屡屡犯边,宇文护让郭荣在汾州观察贼人的形势。
当时汾州和姚襄镇相距甚远,郭荣认为两城孤立,不能互相援救,请在汾州和姚襄镇之间另筑一城,以便控制形势,宇文护接受了这一建议。
不久齐将段孝先攻陷姚襄镇和汾州城,只有郭荣所筑之城独能自守。
宇文护作浮桥,出兵渡过黄河,与段孝先作战。
段孝先在黄河上游放大筏以撞击浮桥,宇文护让郭荣督促习水性者牵开大筏。
郭荣因功被授大都督。
宇文护又因稽胡屡为边患,派郭荣安抚召集他们。
郭荣在上郡、延安修筑周昌、弘信、广安、招远、咸宁等五城,以遏其要路。
稽胡从此不能为边患。
周武帝亲统万机,拜郭荣为宣纳中士。
后随武帝平定齐国,因为战功,赐马二十匹,绵绢六百段,被封为平阳县男,升任司水大夫。
郭荣年少时与隋高祖亲近,感情很好,曾与高祖夜坐月下闲谈,高祖对郭荣说:“我仰观天象,俯察人事,周代将尽,我将取代他。”郭荣深深地与高祖结交。
周宣帝去世后,高祖总揽朝政,召来郭荣,抚着他的背而笑着说:“我的话验证了没有?”就拜授郭荣为相府乐曹参军。
不久又以本官兼任蕃部大夫。
高祖受北周禅让,任郭荣为内史舍人,因他是高祖登基前的好友,晋封他为蒲城郡公,升任上仪同。
累迁至通州刺史。
仁寿(601~604)初,西南方的夷人、獠人大多背叛朝廷,下诏郭荣,让他任八州军事行军总管,率兵进剿。
一年多后全部平定,赐郭荣奴婢三百多口。
隋炀帝即位后,郭荣入京任武侯骠骑大将军,因为严厉正直而出名。
几年后,黔安的首领田罗驹阻断清江而造反,夷陵各郡的百姓大多响应,下诏让郭荣击平了他们。
郭荣升任左候卫将军。
跟随隋炀帝西征吐谷浑,拜授银青光禄大夫。
辽东战争中,郭荣因功升任左光禄大夫。
次年,炀帝又征辽东,郭荣认为中原疲弊,皇上不应屡屡兴师,于是对炀帝说:“戎狄失礼,这是臣下的事。
我听说,千钧大弩不为小小的鼷鼠发机,哪有皇帝亲动而临小寇的道理?”炀帝不采纳。
郭荣又随炀帝进攻辽东城,郭荣亲自上阵,冒着箭矢、石头,日夜不解甲,达到一百多天。
炀帝常常让人窥探诸将所为,知道郭荣如此,炀帝非常高兴,常常慰劳、鼓励他。
大业九年(613),炀帝到东都,对郭荣说:“你年事渐高,不宜久自征战,我要给你一郡,任你挑选。”郭荣不愿离开炀帝,叩头陈请,言辞和感情都很哀苦,感动了炀帝,于是授郭荣为右侯卫大将军。
几天后,炀帝对百官们说:“诚心诚意,像郭荣这样的,的确无人与他相比。”他就是这样被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