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2023年马嵬中的典故(四篇)

2023年马嵬中的典故(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14:28:18
2023年马嵬中的典故(四篇)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马嵬中的典故篇一

首联是以周穆王周游天下的神话传说比喻唐玄宗的奔蜀。根据《拾遗记》和《穆天子传》的记载,周穆王名满,曾驾号称为“八龙”的骏马巡狩天下,到过远在尘世之外的西王母之邦。物外,世俗之外,即非人间的仙境。六龙,指周穆王驾驭的骏马。古代天子之车驾六马,故用作天子车驾的代称。这一联实际上是说,潼关失守后,唐玄宗逃奔西蜀,在经过马嵬驿时,车驾作了短暂的停驻。

车驾停留的原因是发生了“马嵬之变”。所以,颔联承接这一脉络,叙述了这一事变的直接后果:贵妃已死,犹如青烟消逝,纵有返魂树也不能使她还魂回生;如今“不见玉颜空死处”,只有贵妃的鲜血化成的这一片茂密的青草似乎在诉说着她的怨恨。《十洲记》载:“聚窟洲有大树,与枫木相似,花发香闻数百里,名返魂树。死者在地,闻香即活。”又《庄子》:“苌弘死,藏其血,三年化为碧。”这里化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贵妃在马嵬驿的永逝。诗人省去了马嵬兵变时六军驻马,贵妃与玄宗生离死别的历史情节,而是以形象化的语言,深寓同情地描写了贵妃的悲剧结局。作为马嵬事变的直接受害者,杨贵妃已经死不复生。而颈联形象地描写了曾经同贵妃订立“愿世世为夫妇”的盟誓的唐玄宗在事变之后过着的生活状况。长乐殿,即汉代长乐宫,汉初为朝会之所,其后为太后所居。这里用来借指唐玄宗的住处。《新唐书・宦者传》载,收复长安后,肃宗不要玄宗再过问天下大事,由宦官李辅国胁迫太上皇(玄宗)从兴庆宫迁到西宫中。景阳楼,即南朝陈景阳殿,为陈后主和张妃(丽华)宴乐之所。这里借称唐玄宗和杨贵妃曾经住过的`唐宫。这一联概括地叙述了唐玄宗在经历了一场**之后,回到长安,看到的是人去楼空,钟声依旧的悲切情景,饱含着他对亡妃的无限思念之情以及他所度过的孤独、寂寞、凄苦的生活。上下句之间的两个关联词“却”、“还”用得极妙。“香辇却归”道出了马嵬事变中玄宗与贵妃一生一死的不同命运;“晓钟还下”写出了钟声依旧人已非的无奈之情。

死者不可复生,生者长恨不已。陈鸿《长恨歌传》说,贵妃死后,玄宗思不能已,命方士寻找贵妃魂魄,方士谎称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贵妃,并带回金钗钿合作为信物。诗人在尾联却对这一传说提出了质疑:一个命归九泉,一个残生人间,纵作甘泉宫也不可能招致亡灵再见了,即使是文成将军也难以被封侯。《史记・孝武本纪》说,汉武帝的宠姬王夫人卒,齐人少翁以方术在夜间招引王夫人,使武帝在帷幔中望见。于是封少翁为文成将军,以客礼相待。并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泰一诸神,置祭具以招天神。过一年多,少翁的方术渐渐失灵,神不至。于是诛文成将军。这里诗人化用故典,说明了这场悲剧的无可挽回,暗示了玄宗的无尽悲哀与怀念。但是就《长恨歌传》的传说而言,对玄宗重蹈武帝的荒诞,命方士寻找贵妃亡灵的愚蠢作法,诗人不无讥讽之意。

全篇以叙事为主,在描述之中兼有抒情和议论。中间二联贵妃、玄宗交替描写,在工整的对偶中间以虚字的抑扬,使得率直的叙述变得婉转而流动。全诗通篇用典故,借前朝故事来叙述,别具咏史诗之一格。

温庭筠轶事:

唐时,温庭筠,字飞卿,旧名岐。当时和诗人李商隐齐名,被人们称为“温李”。他擅长小赋,才思敏捷,用词绮艳美丽。每次考试,按规定韵作赋,他只需要叉八次手而八韵作成,速度很快。他经常为邻座的考生代作文章,人们送他外号“救数人”。由于他不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所以受到一些有身分的人的轻视。李义山对他说:“我作了一联,‘远比赵公,三十六军宰辅‘,没有得到偶句。”温庭筠说:“你怎么不对’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 唐宣宗曾写有“金步摇”的句子,未能对出下句。收进士们对,温庭筠以“玉条脱”对上了,宣宗很赞赏。又有一药名“白头翁”,温庭筠以“苍耳子”为对,这样类似情况很多。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叫温庭筠代他撰词,并告诉温不要泄露此事。温庭均却把这事说了,因此令狐便疏远了他。温庭筠也说过“中书省内坐将军”,是讥讽宰相没学问。宣宗喜欢微服出行,有一次遇上了温庭均。温不认识皇帝,很傲慢地追问皇上说:“你是长史司马之流的大官吗?”皇帝说:“不是。” “温又问:“那你是大参簿尉之类的吧?” “皇上说:”不是。" 因此把温庭筠贬为坊城尉。皇帝在诏书中说:”读书人应以德为重,文章为末。你这样的人,品德不可取,文章再好也是弥补不上的。” 温庭筠负有不羁之才,没有得到机遇用他,最后竟流落而死。豳国公杜从西川调到淮海,温庭筠到了韦曲的林亭,写了一首诗:

卓氏炉前金线柳,随家堤畔锦帆风。

贪为两地行霖雨,不见池莲照水红。

豳公看到后,赏他绢布一千匹。吴兴的沈徽说:“温庭筠曾在江淮一带当过老师,因此改名庭筠。每年科举考试时,他常为人代作文章。” 侍郎沈询主持的一次考试中,为温庭筠单设了一个座位,不和其他考生相邻。第二天,在帘前请温庭筠说:“以前那些应举考试的人,都是托你代作诗文,我这次的考场上,没有人托你吧。希望你自我勉励吧。”把温庭筠打发走了。从此以后,温更加不得意。

个人资料:

温庭筠(yún)(约812 ― 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为放浪。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jiàn)助教。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监(jiàn)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应。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有《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马嵬中的典故篇二

作者:温庭筠

穆满曾为物外游,六龙经此暂淹留。

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成碧草愁。

香辇却归长乐殿,晓钟还下景阳楼。

甘泉不复重相见,谁道文成是故侯。

注音:

mù mǎn céng wéi wù wài yóu ,liù lóng jīng cǐ zàn yān liú 。

fǎn hún wú yàn qīng yān miè ,mái xuè kōng chéng bì cǎo chóu 。

xiāng niǎn què guī zhǎng lè diàn ,xiǎo zhōng hái xià jǐng yáng lóu 。

gān quán bú fù zhòng xiàng jiàn ,shuí dào wén chéng shì gù hóu 。

翻译:无

马嵬中的典故篇三

百姓眼看堂堂一个皇帝,弄成这股子狼狈相,心里酸楚,忍不住也陪上了不少眼泪。

正这时,拐杖“咯咯”作响,走来一个白须白发的老人。

他伏在唐玄宗前道:“小民郭从谨,有几句话想对皇上说,不知该不该说?”

皇上道:“你且说来。”

郭从谨道:“安禄山这厮过去表面上装得百依百顺的,其实一肚子的坏水,只是皇上被这厮骗着误宠了他,这才累得有今天。小民记得当年宰相宋璟在朝的时候,时不时地劝皇上,要皇上头脑清醒,这才天下太平。近年朝里只剩下几个图私利的家伙,小民们虽然伏在草野,也知道迟迟早早祸水要来,只是叫小民们如何说给皇上早早得知?”

唐玄宗叹息道:“朕也懊悔得很,可惜已来不及了。”说罢,将老人劝走了。

将士们尚未吃饭,皇上就着他们去村里讨些买些来胡乱充饥。

可怜一直弄到天黑,将士这才重新集合,等赶到全城馆驿站,驿丞也早已人去屋空了。

众人一身的疲累,倒地死猪一般睡了一地,也顾不上什么尊卑上下了。

第二天一早,天没亮,副使王恩礼自潼关逃回,报告哥舒翰已降贼。其实这都是杨国忠害的。他怕哥舒翰兵多势众,将来于他不利,强要皇上逼他出战,以致有兵败降贼这一举。如果按他自己的主张牢牢守住潼关,安禄山未必能一下子攻破。

王思礼见了大将军陈玄礼,偷偷说:“怎么杨家这窝兄妹还在皇上身边?他们误国害民早已该死。早几天我私下里就劝过哥舒将军,要他一边固守着渲关不要出兵,一边率支兵悄悄掩回京城,一把抓住了这几个狗男女,乱刀砍了。如果他能听我一言,哪会弄到今天这个田地?将军何不下手为国除了这些奸贼?”

陈玄礼点点头,使了个眼色,意思叫他天机不可泄漏。

第二天,这行人依然出发朝西方向走。

当走到马嵬驿时,唐玄宗下了车。他车马劳顿,一身疲累,扶到杨贵妃的香肩上,一步一颠地走进驿馆歇息。正拿起一杯送上来的水想喝,猛然间,听见驿门外喊杀连天。他吓得手一抖,“当”的一声将一只杯摔了个粉碎。

边上杨贵妃也早吓得面如土色,膝盖酸软,几乎站不直身子,忙进了里屋。

唐玄宗脸都黄了,结结巴巴对高力士说:“快,快,看……看看去,出了什么事?”

高力士也手颤脚麻的,一步一步挨出馆来查问,一会儿进去报告:“禀皇上,杨国忠父子两个及韩国夫人已被禁军乱刀砍死了!”

唐玄宗大惊道:“怎么……怎么会出这样的事?玄礼在哪里?”

陈玄礼是护驾大将军,这事理应由他负责。

这时,御史大夫魏方进站在他身边,便道:“皇上安心,容臣跑去看看。”

他走出大门,只见三五个禁军正将一颗鲜血淋漓的首级,挂到驿门外门的门框上去,仔细一看,这脑袋不是杨国忠的又是谁的?余下一群人还在将杨国忠的肢体刀剁枪戮,早成了一团肉泥。

魏方进喝道:“你们不要命了,怎么连宰相也敢杀?”

军士们抬起头来,见是他,叫道:“不但宰相敢杀,连御史也敢杀!”

众军士一拥而上,手起刀落,他已被砍成几段,血流了一地。

另一位大臣韦见素原跟在他的后头,见此情景忙退回去,已被军士赶上,正举刀要砍,有人大喊“别伤了韦相公”。幸亏这一喊,众人才收了刀。他连滚带爬逃进驿馆,报告了玄宗。

高力上道:“皇上,不是臣多嘴,今天的事怕只有皇上亲自出去才收拾得了。”

玄宗自己也知道事情已非同小可,只好扶着拐杖,硬着头皮出来抚慰众军士。可是今天的军士已不像往日那样,见了皇上立即伏在地上三呼万岁了。他们不声不响,脸色铁青着,只是围着不走。

唐玄宗回头悄声道:“快找玄礼说话!”

高力士去了不一会儿,已在人丛中找到了陈玄礼。

陈玄礼道:“高公公如何不懂事?杨国忠这厮已经被杀,那个,那个贵妃娘娘是他的妹子,似乎也不宜供奉在皇上身边,还请皇上割恩正法。”

高力士面有难色,道:“这个……这个恐怕不便入请吧。”

话音未落,只听见众军士齐声大叫:“不杀贵妃,誓不护驾!”那声音惊天动地,吓得高力士连连倒退。其中有几个似乎还要动手打高力士,高力士忙不迭转身进去,在唐玄宗耳边一五一十地说了。

唐玄宗大惊失色,道:“贵妃一直深居宫中,不问国事,大伙干吗苦苦要她的命!”

高力士道:“回皇上话,贵妃娘娘原是无罪,只是她与杨国忠是兄妹,杀了她哥哥,留着她在皇上身边,大家总不放心。愿陛下俯从所请,将士一安,陛下自然也没事了。”

唐玄宗与贵妃一往情深,到底答应不下来,只是站在一旁沉吟不语。

韦见素的儿子韦谔也在一旁,跪下求道:“皇上,众怒难犯,君臣性命已在呼吸之间,还请陛下当机立断。”

这时门外人声鼎沸,军士们已经在涌进来。

韦谔跪在地上“砰砰”叩头,额上血流了一地。

唐玄宗跺着脚叫道:“罢了!罢了!”

正这时,高力士又踉踉跄跄跑进来,道:“不好了,皇上,军士要闯进来杀贵妃了!”

唐玄宗鼻子一酸,眼泪潸然而下,半晌才说:“朕也顾不得贵妃了。你替朕传旨,赐贵妃自尽罢。”

韦谔一个骨碌爬起身来,冲出门外大叫:“各位静一静,皇上已赐贵妃自尽了!”

众人大喜,齐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且说杨贵妃一听到杨同忠和韩国夫人被杀,心如刀割。待高力士进来传旨赐死,她“咕咚”一声倒在地上,竟昏死了过去,好一会才醒过来,说:

“我一家人已死得干干净净,我还留着干吗?但也容我与皇上去告个别。”

高力士将她引到唐玄宗前。玄宗不忍心看到她,只是掩了面流泪。

杨贵妃哭着说:“皇上保重!妾有负国恩,死无所恨,唯乞容妾拜了菩萨才死。”

唐玄宗呜呜咽咽地说:“但愿贵妃来世投胎个好去处。”

说到最后一个字,他已泣不成声。

高力士又将杨贵妃带到了佛堂里。

贵妃跪在佛前拜了几拜,道,“菩萨,菩萨,想我杨玉环在宫时如何风光,哪想到会有今日?想来总是我罪孽深重,遭此重罚。今天死了,还望借助佛力,超度妾身的阴魂!”

说完了伏地大哭,眼泪鼻涕直糊了一地。

高力士听外面喧哗声不绝,防恐有变,忙将贵妃引到一棵大梨树下,解下她的罗中在树枝上结了一个环,还在环下放了一张木凳。

杨贵妃自己也知道事到如今,再不能指望有准会来救她,就朝北拜了几拜,说了声:“妾与圣上永诀了。”爬上木凳,将头套入巾中,蹬开凳子,两脚悬空,下一会便咽了气。时年三十有八。

陈玄礼稍稍抬起贵妃的上身给众军士看。

众军土欢声大叫:“正是她!正是她!”

于是陈玄礼带领军士脱下头盔衣甲,向唐玄宗叩头谢罪,三呼万岁,这才出去集队。

唐玄宗抚着贵妃的尸体又哭了一场,才命高力士将她草草葬在马鬼坡下。

因为杨国忠已死,部队再不上蜀中去,于是就拨转马头拥着唐玄宗上扶风去了。

马嵬中的典故篇四

唐朝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的一天清晨,在京的文武百官照例赶着来上早朝。一般官员怕上朝迟到,总是过了四更就往皇宫里赶,到了宫门口,只见高阔的天空中星星满天,高高的宫墙后听熟了的敲梆声还在响。他们下马的下马,下轿的下轿,正待进屋休息一忽儿,猛然“呀”的一声,大门开处,一群年轻妇女神情慌张地一拥而出。她们全穿着粗布衣服,可脚下仍多是宫中特有的绣鞋。大伙连头发也不梳理一下,乱嘈嘈的推推搡搡,呼爹叫娘的,走得十分匆忙,对于边上站着的大臣们,连正眼儿都没瞟上一眼。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

一个武官看了一会,一眼看见妇女中杂有一个原是常侍皇上身边的小太监,再忍不住,抢上一步,一把将他拖过一边,问道:“宫里出了什么事?这么乱杂杂的?”

小太监连挣两下挣不脱,只好求饶道:“王大人快松手,走迟了大家没命。”

王将军道:“你快说,出了什么事了?”

小太监眼看不说休想走得脱,只好实说道:“宫中皇上、贵妃已不知去向。看来,他们是……是逃难去了。”

竟有这等怪事?皇上撇下众大臣,说也不说一声,只顾自己溜走了?

众人如闻晴天霹雳,再也顾不得体统,丢下这个小太监,一哄进了皇宫去查看。果然众多宫殿里空荡荡的,早已人去楼空。

原来,就在三更时分,唐玄宗带了杨贵妃及一应皇亲国戚,随同当朝宰相杨国忠兄妹,在御史大夫魏方进,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宫监将军高力士等人的簇拥下,神不知鬼不觉地一窝蜂掩出延秋门,朝两方向,直向四川逃难去了。

众宫女太监一早发现此事,如何不急?各自套上一件粗布衣服扮作了老百姓,随手捞些金银珠宝,也各自逃生去了。

原来,还在去年,当朝那个炙手可热的节度使安禄山造反了。他自范阳举兵叛变,一路势如破竹,已南下攻破洛阳,又打下潼关,大军直奔长安来了。

杨国忠原是靠几个妹子长得漂亮得了皇上的宠爱才当上宰相的,除了吃喝玩乐之外,只会讨好皇帝,耍点挑拨离间、诬陷好人的伎俩,没别的本事。这回动了真格的,早吓得他屁滚尿流,没了主张。

他早一天得到潼关失守的消息,就慌慌张张赶回府去,见了他的两个妹子,连声道:“走!走!走!再不走就没命了!”

韩、虢两夫人道:“什么事这么急?”

杨国忠脸白如纸,语无伦次道:“潼关丢了,今天不走,怕要陪上老命了。”

两夫人问:“有这等事?不是说有哥舒翰这个潼关大元帅在吗?这么快就丢了城?现在逃哪里去?”

杨国忠道:“蜀中。那里是我的老家,我有根基,加上蜀道难攻易守,逃进蜀中,你我仍不失富贵。只是皇上疑疑惑惑的,我看再迟就想走也走不成了。”

虢国夫人道:“皇上要是拿不定主意,何不让贵妃劝劝他?”

杨国忠一拍大腿道:“对,我是急昏了,忘了这点。我去叫贵妃快去劝。”

这一着果然灵验,杨贵妃一劝,只隔了一天,他们就偷偷摸摸地弃宫西走了。

且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当年,原也为老百姓干过不少好事,人称“开元之治”,就是称赞他这段时间做下功德;不料晚年宠上了杨贵妃,用上了李林甫、杨国忠这档子人为相,这才闹得这样不可收拾。

这天,唐玄宗凄凄惶惶地带着这批人马仓皇西逃。路过国库时,杨国忠道:“皇上,这国库一把火烧了算了,留着岂不是白白送给了安禄山这贼?”

唐玄宗愀然道:“别烧算了。安贼攻进城来,如果抢不到东西,必然去屠杀掠夺百姓,不如留给贼子,叫他也少扰乱百姓。”

杨国忠道:“皇上到了这时候还想到百姓,如此只好便宜了这几个贼子!”

出了京城,过了便桥。杨国忠只怕被安禄山的兵马追上,心想一请示皇上,说不定皇上又发善心,不如自作主张为好。这个时候,兵荒马乱的,还发什么善心?于是,他吩咐身边亲兵道:“等人马一过,这桥烧了,别让贼子得便。”

这几个亲兵站在桥边,一等皇上的人马走完了就点起火来。

唐玄宗见背后火光冲天,知道又是杨国忠捣的鬼,就吩咐高力士:“你快带几个人去将火扑灭了,百姓要避贼,就得从这条路上走,烧掉了桥,叫他们怎么办?”

高力士奉旨带人去了。

再说一行人拥了唐玄宗匆匆往西逃去,非止一日,来到咸阳望贤宫。还未到达,就先派中使飞马去召县令,令他早早准备好酒食。不料那个县令听说叛军逼近,早已脚底揩油,溜之大吉了。中午已过,一行人早已饿得肚子咕咕叫。杨国忠没奈何,只好先去老百姓家买了几个胡饼来奉给皇上充饥。唐玄宗见众人都饿着肚子,不好意思先吃,就让人到四下村子里去叫:“有谁能献上粮食的,重重有赏!”

于是百姓就争着将他们自己吃的地瓜豆麦纷纷送来,这才好歹让这批吃惯了精美佳肴的皇子皇孙饱餐了一顿。

此时,他们也顾不得体面,手撮嘴托,风卷残云般吃了个咂嘴嗒舌。

唐玄宗要收买人心,趁机将赏钱一一发付给送粮的百姓,一面好言抚慰。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